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恰同学少年观后感

少年强——《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一)

看了《恰同学少年》这部电视剧,我被深深地打动了。不仅因为剧情的跌宕曲折,更因为一代革命家少年时代的豪情壮志。他

们忧国忧民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使人钦佩,他们敢作敢为的胆量让

人赞叹,他们勇于破旧立新的的精神令人折服。

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形成的重要时期。少年时的志趣思想,往往预示着一个人一生的前进方向。而电视剧中所描述的毛

泽东的少年时代,给了我们大学生无限启示,告诉我们应该心怀

祖国、志向远大,先完善自身继而立足世间。

伟人的少年时代以天下为己任。他在作文中多次谈论天下大事,提出自己的看法,虽然因“过于张扬”而被老师批评,但他

心怀祖国和改变旧中国现状的伟大理想得到了教师们的肯定,也

得到了同学的钦佩。伟人的少年时代乐观而不畏寒苦,假期无处

可去住在山上的亭中,也不能改变他的达观,携友一同读书游山,淋山雨而叫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正如他曾经所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这种乐观

的精神让我深受启发。毛泽东的魅力不仅如此,因为他光明磊落

的为人、沉着缜密的思维和独特的领导才能,团结了一群有志于

改造贫腐的旧中国的青年。在少年时代,他们游走于工厂乡村,

成为当地先进思想的宣传兵;成年以后,他们更是各显所长,在

华夏大地上掀起了革命的滔天巨浪。他们的理想与抱负,他们的

气魄与胆量,他们的志趣与胸怀,无一不令人深深为之折服。

反观自身,恐怕许多人有愧于心。

生活在改革开放、物资丰富的新社会,我们物质上充裕,却

难免精神上的贫乏。衣食不缺的我们无须为明天的生活发愁,却

反而常常失去理想,更缺乏社会责任感。在大学甚至是中学,虚

荣攀比的现象屡见不鲜;因为失去奋斗的目标与动力而沉溺于网

络的人也比比皆是;怠于努力而寄未来的希望于歪门邪道者也大

有所在。虽然生活中少有如剧中刘俊卿之辈,但刘俊卿却是当代

大学生精神弊病的集中和写照。在剧中,他的所作所为让人厌恶,生活中,他所代表的思想问题却不得不让人警示。

但与其说这部电视剧为我们敲响警钟,不如说它向我们提出

了要求。梁启超曾说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

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

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这句话的确是不可争辩的真理,也是这部剧集的最好见证!正是因为有了湖南一师的那群优秀少年,才有了之后的富强中国!我们大学生应从中有所感有所思有所悟有所行。在当今以和平和

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我们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成为革命家,但放眼

天下,我们依然应当有用于国家与社会;远观未来,我们更有属

于我们的时代任务,即使对于个人,我们也应不断自我完善,立

志树节,选择正确的人生道路。

教育的意义——《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二)

以伟人毛泽东为题材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在央视播放,引起强烈反响。我怀着对伟人无限热爱和崇敬的心情看完这部剧,

倍感亲切,深受感动。

我边看边重温毛泽东于1925年写的《沁园春?长沙》这首词。词中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这部剧生动逼

真地反映了少年时代的毛泽东读湖南第一师范“峥嵘岁月”不平

凡的一段成长经历。该剧的播放,对于激励国民,尤其对有志青

少年为祖国勤奋学习,努力工作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毛泽东读师范的时候,国家正处在激烈动荡的时期,“康梁”变法,清王朝的灭亡,袁世凯复辟帝制,极大地冲击着有识之士

的心灵;十月革命的成功,“五四”爱国学生运动,先进的文化

和思想极大地影响着各学校的师生们。毛泽东是湖南师范首先觉

醒的代表人物。在孔校长及先进师生的领导与支持下,毛泽东带

领部分先进的同学,敢于冲破“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封建教育牢笼,起先组织读书会,以后又创办进步刊物,最后组织学生开展

护校护国的活动。这些不平凡的壮举是多么激动人心啊!

从该剧的故事情节叙述中,让我们明确了解认识到毛泽东少

年时代就胆识过人,具有远大的理想,博大的爱国情怀,坚定的

信念。这为他以后成就一代伟人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给他

的同学们讲,凡事不要讲“私”,并用梁先生“少年强则国强”

的豪言壮语激励自己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学校生活中,他和

杨开慧、蔡和森、向警予等进步学生结下了深厚友谊。他们并肩战斗,为让一个弱国“称雄于世界”贡献出毕生的力量。我们深切地怀念他们!

自从看了该剧后,我一直在想,建设国家,人才最重要,人才靠谁培养,还不是主要靠学校教育吗?我们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教育。

从《恰同学少年》这部剧联想到当今我们的教育该怎样办,求学者该怎样读书,答案会有许多。但总的来说,我认为学校教育应该和当时的国情、社会的实际联系起来,即按国家的需要和社会的需求培养人才。而目前我国的教育状况如何?贫困人家上大学难,大学生就业难,大学、高中按分数取人,导致下面一个劲地抓智育,却忽视德育培养,于是出现了许多高分低能现象。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正如毛主席向留苏学生所讲:“祖国的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近年来,我们国家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这对于真正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有着重要意义。电视剧《恰同学少年》让我们深思,给我们以启示,学校怎样教书育人?家长希望孩子向什么方向努力?求学者应该怎样读书?该剧实在需要我们去领悟与深思啊!

反思当今的教育——《恰同学少年》观后感(三)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毛泽东的一首《沁园春?长沙》不仅脍炙人口,而且激发了几代青年人的豪情壮志。一部以“同学少年”为主题,描写毛泽东等一大批

进步青年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生涯的大型青春剧《恰同学少年》,除了立意新颖、清新自然外,还有很深刻的现实针对性和教育意义,揭示了“学生应该怎样读书,教师应该怎样育人”这个与当

今社会紧密相关的主题。剧中展现的是民国初年,为了发展教育

事业,让贫困学生求学,实行“全免学杂费、食、宿费,发放津贴”的优惠政策,招收优秀学生学习师范。

如今,国家富裕了,经济也大发展了,然而优惠政策却全没了,学费反而上涨了数十倍。可喜的是,前不久的两会公布六所

师范将实行免费入学。这个新举措对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的和谐

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将使农村和城市贫困家庭上大学的孩子多一

个光明和轻松的选择,同时也会在社会上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

浓厚氛围。剧中的招生考试。试题公开——“论小学教育”,既

考了文化基础,又贴近专业,还全面的考查了学生的能力。想到

如今北大研究生复试改革更加挑剔,不再是“一卷定状元”的模式,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习动机。未来北大研究生

规模不像现在这样动辄万余人,将根据“创新型领导人才”所需

要的素质,挑选出具备这种潜质的学生予以培养。将本着“少而精”的原则,精雕细琢一批能够登上时代塔尖的杰出人物。徐特

立的教育方法。

作为一师“教育学”的兼职教师?徐特立的第一堂课是带一

年级学生到乡下一所小学去现场参观,感受“什么是小学教育”?另一堂课是据学生写出的文章,选择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进行课

堂辩论,整个课堂热烈而活跃。这种别具一格的教学方法,却遭受到驻校“督学”的强烈反对。那怕是今天来看,也是对传统灌输式教学方法的改革,而不幸的是,当今各级各类学校普遍都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灌输式教学为主,为什么?因为这样教课最省事,无论教师的水平如何,也都能应付过去。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存在偏科问题,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在学校的发展,这就是归功于当时一师范先进的“尊重个性、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的个性,再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发挥其最大的优势,而没有压制其兴趣爱好,而没有把他们全部培养成“死读书、读死书”的学生。如果没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就不会有伟人后来辉煌的成就。而我们现在的教育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这是值得一些人深思的。中国之教育将如何走,又该走向何方?

“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掘特长”我想这是教育界在任何一个时代都应遵循的规律。剧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反思之处。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