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18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18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18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2018版)-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

附件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方案

(2018版)

智能制造已成为当今全球制造业发展趋势。智能转型是建设制造强省的关键。实现“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是制造业发展的新趋势,也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所在。按照工信部关于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部署,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湖北行动纲要》,加快实施“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加快智能制造先行区建设,打造全国智能制造发展高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思路

立足省情、统筹规划、分类施策、分步实施,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项目应用为切入点,持续推进全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进一步扩大行业和区域覆盖面,全面启动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等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继续注重发挥企业积极性、注重智能化持续增长、注重关键技术装备安全可控、注重基础与环境培育,逐步探索与实践有效的经验和模式,不断丰富成熟后在制造业各领域全面推广。

二、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实施目标

从2015年起至2020年,每年在全省范围内遴选一批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通过试点示范,进一步提升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五大关键技术装备,以及工业互联网创新能力,形成关键领域智能制造标准,不断形成并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智能车间/工厂试点示范项目通过2-3年持续提升,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10%。

三、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遴选范围

分类开展离散型智能制造、流程型智能制造、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服务5种智能制造新模式的试点示范,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推荐项目具有以智能工厂为载体,以关键制造环节智能化为核心,以端到端数据流为基础、以网络互联为支撑等特征,可有效缩短产品研制周期、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提升产品质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

四、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条件

(一)项目实施单位应在湖北省境内注册,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二)项目技术上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示范项目使用的装备和系统需自主安全可控。

(三)项目须符合《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附件1)中相应类别的具体要求,且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四)项目实施良好,且在降低运营成本、缩短产品研制周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产品不良品率、提高能源利用率五个方面成效显著。

五、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推荐程序及要求

(一)省经信委向各地经信委发文,启动当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评选工作,组织试点示范项目推荐。

(二)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自愿原则,各地优先推荐基础条件好、成长性强、符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开展多种模式试点示范的项目,并按推荐项目的优先顺序填报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汇总表(附件2)。

(三)各地于规定时间前将项目汇总表一式一份、申报书(附件3)一份及其电子版报省经信委机械汽车产业处。

(四)省经信委对各地推荐项目,组织项目核查,召开相关领域专家评审会,按照科学、客观、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评审。

(五)省经信委通过其门户网站等媒体向社会公示评审结果,公示期为7个工作日。

六、政策措施

(一)省经信委对通过公示的项目确认为“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发文予以公布,优先推荐参加国家、省智能制造领域项目支持遴选;对主要承担单位授予“湖北省智能制造示范单位”牌匾。

(二)各地应加强对试点示范项目的指导,并结合本地实际给予资金、要素保障等鼓励支持。

(三)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和单位实行动态调整,不能保持达到《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要求的,将予以剔除。

七、附则

本实施方案自公布之日起实施,由省经信委负责解释,并根据执行情况修改完善。

附件:1.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2. 2018年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汇总表

3.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申报书

附件1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要素条件

根据《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智能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的要求,重点围绕五种智能制造模式,鼓励新技术集成应用,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为做好项目遴选工作,特制订本要素条件。

一、智能制造模式要素条件

(一)离散型智能制造

1.车间/工厂的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规划、生产、运营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2.应用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进行产品、工艺设计与仿真,并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与优化。建立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实现产品设计、工艺数据的集成管理。

3.制造装备数控化率超过70%,并实现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与集成。

4.建立生产过程数据采集和分析系统,实现生产进度、现场操作、质量检验、设备状态、物料传送等生产现场数据自动上传,

并实现可视化管理。

5.建立车间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计划、调度、质量、设备、生产、能效等管理功能。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供应链、物流、成本等企业经营管理功能。

6.建立工厂内部通信网络架构,实现设计、工艺、制造、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企业设计、工艺、制造、管理、物流等环节的产品全生命周期闭环动态优化,推进企业数字化设计、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优化、精益生产、可视化管理、质量控制与追溯、智能物流等方面的快速提升。

(二)流程型智能制造

1.工厂总体设计、工艺流程及布局均已建立数字化模型,并进行模拟仿真,实现生产流程数据可视化和生产工艺优化。

2.实现对物流、能流、物性、资产的全流程监控,建立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工艺数据自动数采率达到90%以上。实现原料、关键工艺和成品检测数据的采集和集成利用,建立实时的质量预警。

3.采用先进控制系统,工厂自控投用率达到90%以上,关键生产环节实现基于模型的先进控制和在线优化。

4.建立生产执行系统(MES),生产计划、调度均建立模型,实现生产模型化分析决策、过程量化管理、成本和质量动态跟踪以及从原材料到产成品的一体化协同优化。建立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的智能优化。

5.对于存在较高安全与环境风险的项目,实现有毒有害物质排放和危险源的自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的全方位监控,建立在线应急指挥联动系统。

6.建立工厂通信网络架构,实现工艺、生产、检验、物流等制造过程各环节之间,以及制造过程与数据采集和监控系统、生产执行系统(MES)、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

7.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有功能安全保护系统,采用全生命周期方法有效避免系统失效。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生产过程动态优化,制造和管理信息的全程可视化,企业在资源配置、工艺优化、过程控制、产业链管理、节能减排及安全生产等方面的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

(三)网络协同制造

1.建有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具有完善的体系架构和

相应的运行规则。

2.通过协同云平台,展示社会/企业/部门制造资源,实现制造资源和需求的有效对接。

3.通过协同云平台,实现面向需求的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设计能力的共享、互补和对接。

4.通过协同云平台,实现面向订单的企业间/部门间生产资源合理调配,以及制造过程各环节和供应链的并行组织生产。

5.建有围绕全生产链协同共享的产品溯源体系,实现企业间涵盖产品生产制造与运维服务等环节的信息溯源服务。

6.建有工业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具备网络防护、应急响应等信息安全保障能力。

通过持续改进,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云平台不断优化,企业间、部门间创新资源、生产能力和服务能力高度集成,生产制造与服务运维信息高度共享,资源和服务的动态分析与柔性配置水平显著增强。

(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

1.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通过差异化的定制参数,组合形成个性化产品。

2.建有基于互联网的个性化定制服务平台,通过定制参数选择、三维数字建模、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等方式,实现与用户深度交互,快速生成产品定制方案。

3.建有个性化产品数据库,应用大数据技术对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特征进行挖掘和分析。

4.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研发设计、计划排产、柔性制造、营销管理、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和售后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实现协同与集成。

通过持续改进,实现模块化设计方法、个性化定制平台、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不断优化,形成完善的基于数据驱动的企业研发、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和服务体系,快速、低成本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能力显著提升。

(五)远程运维服务

1.采用远程运维服务模式的智能装备/产品应配置开放的数据接口,具备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利用支持IPv4、IPv6等技术的工业互联网,采集并上传设备状态、作业操作、环境情况等数据,并根据远程指令灵活调整设备运行参数。

2.建立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能够对装备/产品上传数据进行有效筛选、梳理、存储与管理,并通过数据挖掘、分析,向用户提供日常运行维护、在线检测、预测性维护、故障预警、诊断与修复、运行优化、远程升级等服务。

3.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应与设备制造商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实现信息共享。

4.智能装备/产品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应建立相应的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能够为智能装备/产品的远程诊断提供智能决策支持,并向用户提出运行维护解决方案。

5.建立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具备信息安全防护能力。通过持续改进,建立高效、安全的智能服务系统,提供的服务能够与产品形成实时、有效互动,大幅度提升嵌入式系统、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集成应用水平。

二、新技术创新应用要素条件

(一)工业互联网

1.建立工业互联网工厂内网,采用工业以太网、工业PON、工业无线、IPv6等技术,实现生产装备、传感器、控制系统与管理系统等的互联,实现数据的采集、流转和处理;利用IPv6、工业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与工厂内、外网的互联互通,支持内、外网业务协同。

2.采用各类标识技术自动识别零部件、在制品、工序、产品等对象,在仓储、生产过程中实现自动信息采集与处理,通过与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对接,实现对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3.实现工厂管理软件之间的横向互联,实现数据流动、转换和互认。

4.在工厂内部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或利用公众网络上的工

业互联网平台,实现数据的集成、分析和挖掘,支撑智能化生产、个性化定制、网络化协同、服务化延伸等应用。

5.通过部署和应用工业防火墙、安全监测审计、入侵检测等安全技术措施,实现对工业互联网安全风险的防范、监测和响应,保障工业系统的安全运行。

(二)人工智能

1.关键制造装备采用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嵌入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复杂环境识别、智能语音处理、自然语言理解、智能决策控制以及新型人机交互等技术,实现制造装备的自感知、自学习、自适应、自控制。

2.结合行业特点,基于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机器学习、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以及跨媒体智能等方法,在产品质量改进与缺陷检测、生产工艺过程优化、设备健康管理、故障预测与诊断等关键环节具备人工智能特征。

3.目标产品采用智能感知、模式识别、智能语义理解、智能分析决策等核心技术,实现复杂环境感知、智能人机交互、灵活精准控制、群体实时协同等方面性能和智能化水平的显著提高。

4.人工智能技术已在产品开发、制造过程等产品全生命周期过程中实际运用,实现对制造过程优化,技术方案和应用模式等具有可复制性、可推广性。

附件2

2018年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推荐项目汇总表

附件3

湖北省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申报书

项目名称:

申报单位(盖章):

推荐单位(盖章):

申报日期: 2018年月日

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编制

一、企业和项目基本信息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述

(二)项目实施的先进性(与项目实施前的效果比较,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比较,目标产品市场前景分析。)

三、项目实施现状(此部分要点根据附件1项目要素条件和附件2-1项目内容具体要求进行编写,如申报多个模式试点示范,需分别描述。)

四、下一步实施计划

(一)下一步项目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实施计划

(二)项目实施预期目标(重点描述项目实施前后在运营成本、产品研制周期、生产效率、产品不良品率、能源利用率五个方面的变化情况。)

(三)项目成长性分析

五、项目示范推广分析(每个新模式应用项目应围绕设计、制造、物流、销售、服务的产品全生命周期环节,总结提炼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解决方案。例如:实现生产车间物料运输自动化,大幅缩短运输时间,提高场内物流效率的物料输送解决方案;装配、检修环节引入AR技术,实现作业指导书智能推送的人机交互解决方案;由多台机器人、加工设备组成,实现自动上、下料,多工序自动流转的柔性制造单元解决方案等等。)

六、相关附件

1.项目关键技术装备、软件的清单及品牌、供应商;

2.企业专利。

(填报格式说明:请用A4幅面编辑,正文字体为3号仿宋体,单倍行距。一级标题3号黑体,二级标题3号楷体。)

附件2-1

项目内容具体要求

模式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车间/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先进设计技术应用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建设情况

请描述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的情况;提供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整体架构图,描述其主要功能。

3、关键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请提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及互联互通情况。

4、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描述。

5、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

请提供工厂内部工业通信网络结构图,并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实现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以及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建设和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

模式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项目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并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描述关键现场装备的智能功能。

3、先进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先进控制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情况;描述关键环节自动控制系统的运行情况。

4、制造执行系统(MES)和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及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5、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系统建设情况

对于存在较高安全和环境风险的项目,请提供健康安全环境管理系统架构,并描述其运行情况。

6、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

请提供项目的信息通信与网络系统的架构,并对架构进行描述;描述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描述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数据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建设和运行情况。

7、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

模式三:网络协同制造试点示范项目

1、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建设情况

请提供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运行规则;说明各协同企业的信息系统与该平台对接方式。

2、制造资源与需求的动态分析和柔性配置情况

请描述企业制造资源协同平台实现对全社会制造资源与需求的对接服务功能及服务情况。

3、开展协同开发的情况

请描述跨企业、跨部门开展协同开发的业务流程,以及异地资源的统筹和协同情况。

4、开展协同制造的情况

请描述基于网络化制造资源协同平台所提供的制造服务和资源,企业间、部门间的典型应用场景。

5、产品溯源体系建设情况

请提供产品溯源体系的建设情况,描述其提供的主要信息溯源服务。

6、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建设情况。

模式四:大规模个性化定制试点示范项目

1、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的情况

请提供可定制产品的品类、各品类可定制的参数、定制服务模式、用户定制流程、企业个性化制造流程。

2、个性化定制平台的建设情况及功能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的软硬件系统架构图,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描述与用户的交互方式。

3、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及功能

请提供个性化产品数据库的建设情况,以及应用大数据技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的情况。

4、个性化定制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个性化定制平台与企业设计、生产、营销、供应链管理、物流配送、客户服务等数字化制造系统的集成方案。

模式五:远程运维服务试点示范项目

1、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

请描述智能装备/产品的数据采集、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及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数据接口格式。

2、远程运维服务平台建设及运行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的系统架构(包括技术架构、逻辑架构等)和详细功能;描述基于远程运维服务平台提供的具体增值服务,以及各种增值服务的业务流程和实施方案。

3、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相关系统集成情况

请提供远程运维服务平台与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PLM)、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产品研发管理系统的集成方案。

4、专家库和专家咨询系统建设情况

请描述专家库、专家咨询系统的系统架构、主要功能、运行情况。

5、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项目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和技术防护体系建设情况。

新技术一: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

1、工业互联网工厂内、外网建设情况

赛迪顾问满天星产业大脑发布:2018-2019年中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市场研究年度报告

洞见2019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0579368.html,1

洞见2019 ·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2一、产业定义或范畴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指以自动化、网络化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以智能制造为目标,借助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通过工业软件、生产和业务管理系统、智能技术和装备的集成,帮助企业实现纵向集成、横向集成的各类智能化解决方案的总称。其中纵向集成是指在智能工厂内部,把现场层、控制层、车间管理层有机整合在一起,同时确保这些信息能够传输到生产资源计划(ERP);横向集成是指将各种不同制造阶段的智能系统集成在一起,既包括一个公司内部的材料、能源和信息的配置,也包括不同公司之间的价值网络的配置。 二、赛迪重大研判 1、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引领设备供应商及软件集成商融合发展新方向,有望成为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发展核心模式。 2、京津冀、长三角及珠三角地区依旧是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发展领先区域,其中尤以京津冀地区企业集中程度最高。 3、局部解决方案仍旧是市场主流,但是国内企业需要积极向整体解决方案领域发力,力争突破国际龙头企业在该领域的行业垄断地位。 4、边缘智能技术加速应用将打破传统设备集中式软件集成发展思路,使边缘端设备成为集成新端口。 5、细分行业专精化发展将代替全行业普适性发展成为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发展主要方式。 6、从投资潜力来看,工业领域各行业间技术壁垒较高,自持制造核心工艺的设备制造商向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转型将成为优质投资选择。 三、产业政策分析 (一)产业环境 1、多个系统集成商分联盟成立推动地区及细分行业专精发展 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联盟北京分盟、东莞分盟、河南分盟、建材行业分盟、电力装备分盟、船舶行业分盟、纺织行业分盟的成立预示着各细分行业对于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发展的高度重视。北京、上海、广州作为全国智能制造系统集成商高度集聚的三个城市,依旧是发展的先行者,北京分盟的成立将有效聚拢相关企业资源,实现企业间高效合作。而以电力装备、船舶和纺织等行业为引领,专业细分行业智能制造系统集成的发展将成为主流趋势,以核心制造工艺软件固化为关键点,将加速传统制造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的进程。 2、2018年投资环境整体遇冷行业发展仍有较大资金压力 2018年整体投资环境较为严峻,投资热点仍主要集中在人工智能、智能硬件等热门领域,对于装备 洞见2019 / 智能制造系统集成

工信部公示智能制造专项项目20150603

工信部公示智能制造专项项目 工信部6月3日公示了2015年智能制造专项项目,94家公司的相关项目获入选,这也标志着智能制造专项项目正式启动。 具体来看,工信部公示的智能制造专项项目名单中包含了多家A股上市公司,《证券日报》记者梳理发现这些上市公司包括:青岛海尔(600690)、四川长虹(600839)、振华重工(600320)、海信电器(600060)、陕鼓动力(601369)、许继电气(000400)、正泰电器(601877)、特变电工(600089)、全柴动力(600218)、劲胜精密(300083)、长安汽车(000625)、宇通客车(600066)、上海电气(601727)、江淮汽车(600418)、利欧股份(002131)、川仪股份(603100)、汉威电子(300007)。 对此,国泰君安表示,小组设立后,“中国制造2025”即将迈出实践的第一步。市场的关注将持续发酵。建议围绕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和创新应用三大主线进行布局。智能制造利好军工、机械,相关受益标的:航天长峰(600855)、航天动力(600343)、博云新材(002297)、康力电梯(002367)、华中数控(300161)、华丽家族(600503)、科远股份(002380)、慈星股份(300307)等;工业互联网仍是成长大风口,相关受益标的:光环新网(300383)、中恒电气(002364)、汉得信息(300170)、长盈精密(300115)、汉威电子等;创新应用聚焦能源互联网、车联网以及生物医药,相关受益标的:积成电子(002339)、欧菲光(002456)、保千里(600074)、北陆药业(300016)等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科技进步奖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二、提名者及提名意见 提名者:中共湖北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 提名意见:准确、可靠、及时的雷达对抗情报是现代战争胜负的关键,先进的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是获取高质量情报的基础。现有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技术在可靠性、稳定性、实时性等方面难以应对日益复杂的战场电磁环境,已成为制约装备性能发挥的关键瓶颈。为此,该项目围绕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关键技术展开深入研究,在复杂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特征挖掘、特征参数评估、信号分选识别方法和运用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理论成果,研制的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系统,为复杂电磁环境下获取稳定、可靠的雷达对抗情报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该项目的理论研究难度大、创新性强,成果关键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相关领域培养博士、硕士8名。该项目相关成果已在雷达对抗侦察装备上进行了应用,有效提升了装备的信息处理能力,推广应用前景广阔。 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三、项目简介 该项目属于电子与信息技术领域,针对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分选识别准确率较低的突出问题,从脉内特征参数挖掘、多指标特征参数评估和基于脉间相参特征的雷达辐射源

信号分选等三个方面展开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有效提升了现有雷达对抗侦察系统的信息处理能力,输出的雷达对抗情报信息全面性、准确性、及时性明显提高。 四、客观评价 该成果针对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重点研究了“基于多域的脉内有意调制特征挖掘、脉间相参特征挖掘以及特征参数评估”等关键技术,研制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系统,研究难度较大、创新性强;在“利用多域脉内有意调制特征参数提高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分选识别准确率、利用脉间调制特征识别雷达辐射源的工作属性”等问题上有重大创新,在“利用相参特征解决分选识别中的分批合批等问题、利用多指标体系评估脉内调制特征参数”方面属于国内首创。研究成果整体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破解了当前“雷达辐射源信号分选识别准确率不高、难以根据应用需求选择脉内特征参数”等技术难题,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系统使用效能,尤其是在提高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应用情况 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期间,该项目成果的主要技术在装备上进行了多次实际应用,有效解决了当前雷达对抗侦察信息处理中存在的典型问题,提高了雷达辐射源分选识别准确率,取得了显著效果。 六、主要知识产权和标准规范等目录 1.基于多指标的雷达信号脉内特征参数评估方法,发明专利,ZL201010543670.X

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原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 逻辑控制赛项初赛竞赛细则 一、总则 1.公平、公正、公开为原则,以参赛队的工程实施效果为考核标准。 2.全国竞赛组委会以甲方的身份发布工程项目招标需求,各参赛队以乙方的身份,根据甲方提出的 要求,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并以工程承包商的身份进入比赛现场实施。全国竞赛组委会将组织专家就项目方案设计、项目系统开发和现场系统实施三个方面,对参赛队的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施能力进行综合考察。 3.项目方案设计内容: (1)系统分析,包括需求分析、对象特性分析、安全分析等。 (2)控制系统设计,包括控制回路、控制算法/策略、安全联锁等。 (3)控制系统选型,包括控制器、IO卡件、通讯网络等。 (4)系统实施说明,包括系统连接、系统安装、系统调试、系统投运等。 (5)经济效益分析,包括能耗、安全、环保等。 4.项目方案实施内容: (1)在SIMATIC S7-1200 PLC上,完成硬件组态和控制程序开发;在SIMATIC WINCC上,完成监控画面组态与开发;建立PLC和WINCC之间的通讯连接; (2)系统调试,包括控制器参数整定、故障排除、系统投运等; (3)系统验收,包括项目方案设计书、现场实施情况,接受甲方对系统性能的评估。 5.全国竞赛组委会和各分赛区竞赛组委会只保证比赛设备正常可用,比赛现场不再对硬件组态、程 序下载等基础问题作技术支持,参赛队需要自行分析解决问题。 6.参赛队需要自行携带电脑,作为系统的上位机,并自已负责设备的连接。全国竞赛组委会和各分 赛区竞赛组委会提供的电脑仅作为备用机。 7.正式比赛期间,指导教师不得进入比赛现场。不听规劝者将取消其所带领的参赛队的比赛资格。 原则上不允许以任何原因离开赛场,如有特殊原因,需要边裁或巡检陪同。 8.在现场比赛过程中,前十五分钟,指导教师可以通过手机(仅能通话)与参赛队员进行远程交流 和指导,十五分钟后,所有参赛队员关闭手机等通讯设备。

关于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复评答辩的预通知

关于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复评答辩的预通知 根据2019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奖评审工作安排,拟于2019年8月中上旬(具体时间另行通知)组织复评答辩,现将有关事项预通知: 一、答辩对象 通过初评的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成果推广奖、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奖项目和部分科学技术进步奖项目参加复评答辩。 请登录湖北省科技奖励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查询是否需要答辩和具体答辩时间(答辩时间确定后在该系统更新)。完成单位(人)通过“项目初评信息系统”进行查询,提名单位(人)通过“提名单位答辩管理系统”进行查询。 无论是否参加复评答辩,均须在系统中提交相关材料。具体要求见本通知第五部分。 二、答辩方式 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复评答辩采用评委现场观看项目介绍演示稿后电话答辩的方式。 三、答辩流程 1.工作人员在复评会场播放项目介绍演示稿。播放结束后,评委通过电话进行提问。具体方式为: 项目完成人(原则上应为第一完成人)按要求在提前登记的固定电话前等候(固定电话原则上应为项目第一完成人工作单位所在地的本地电话),并调试好相关设备,确保通话质量。复评会场有专设固定电话及扩音器等设备,供评委提问和听取项目完成人解答。 当项目介绍演示稿播放至8分钟时,会场工作人员拨通完成人电话等候评委提问。问答采取“一问一答”式。 完成人在回答问题前,应首先介绍本人的姓名及在项目中的排名。 2.答辩时间不超过15分钟,其中播放项目介绍演示稿时间不超过10分钟,问答不超过5分钟。 四、项目介绍演示稿 (一)各奖种项目介绍内容 1.自然科学奖项目:重点介绍研究背景或思路、科学发现及其在科学理论(学说)或研究方式与手段上的创新、论文被国内外他人引用情况等。评价类内容(含提名书“客观评价”内容)不在演示稿中介绍。

2018年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智能制造行业 分析报告 2018年6月

目录 一、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升级的核心 (2) 1、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 (2) 2、政策春风拂面,市场前景可期 (4) 二、平台体系是工业互联网的关键 (6) 1、不同分类下,国内外工业互联网平台一览 (6) 2、三类平台的比较分析及未来发展趋势 (10) 3、他山之石:GEPredix——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典型 (12) 三、工业软件应用构成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重要资源 (17) 1、工业软件丰富程度决定工业平台整体竞争力 (17) 2、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软件企业打开发展空间 (22) 四、投资标的 (23) 五.风险提示 (28) 一、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升级的核心 1、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 工业互联网是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全球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制高点。工业互联网是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现代工业技术深度融合的产物,通过构建链接机器、物料、人、信息系统的基础网络,实现工业数据的全面感知、动态传输、实时分析、形成科学决策与智能控制,提供制造资源配置效率,正成为领军企业竞争的新赛道、

全球布局的新方向、制造大国竞争的新焦点。 工业互联网平台是工业全要素链接的枢纽,是工业资源配置的核心。工业互联网构建基于海量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服务体系,支撑制造资源泛在链接、弹性供给和高效配置。工业互联网平台可以分为4个部分:1>边缘层:通过协议转化和边缘计算形成有效的数据采集体系,从而将物理空间的隐形数据在网络空间显性化。2>IaaS层:将基础的计算网络存储资源虚拟化,实现基础设施资源池化;3>工业PaaS层:工业操作系统,向下对接海量工业装备、仪器、产品,向上支撑工业智能化应用的快速开发和部署;4>工业APP:通过调用和封装工业PaaS平台上的开放工具,形成面向行业和场景的应用。对于工业互联网平台来说,数据采集、工业PaaS、工业APP是核心三大要素。 1>数据采集是基础。工业大数据有三类:生产经营相关业务数据、设备物联数据、外部互联网数据。其中,设备物联数据采集受制于传感器部署不足,装备智能化水平低,数据采集颗粒度不足,无法支持上层应用。随着兼容多种协议的技术产品构建,此类问题将得到改善。同时通过部署边缘计算模块,实现数据在生产现场的轻量级运算和实时分析。可以缓解数据的云端计算压力。 2>工业PaaS是关键。现有的通用PaaS平台尚不能满足工业级应用需要。未来通过对通用PaaS的深度改造,构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2019年湖北省科技奖拟提名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热轧高强薄带钢高效稳定生产关键技术 提名者 湖北省教育厅 提名意见 该项目获得多项科研项目资助。研究成果含专利15项、软件著作权1项、科技论文13余篇。高强薄带高效连续稳定生产的关键技术已在国内多条热轧产线得到应用。新增直接经济效益3亿余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项目内容真实,符合填报要求;经协商,完成单位、完成人排序无异议;我单位按要求公示无异议,符合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申报条件,提名该项目为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项目简介 项目属于冶金机械及自动化技术领域。 “以热代冷”是轧制工业的发展趋势,热轧薄板将会取代30%-35%的冷轧薄板市场。利用热轧工艺代替冷轧工艺是实现高性能、低成本薄带材生产的重要途径。“以热代冷”生产热轧高强薄带时,轧制负荷增加、板形敏感度提高、轧材温降过大,使得轧制稳定性变差,轧制精度控制困难,设备故障率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热轧高强薄带的连续稳定高效生产。项目组从轧制界面摩擦性能、装备功能精度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等三个严重影响热轧高强薄带生产的关键问题,开展机理研究、技术开发和应用实践,实现了武钢有限热轧薄带的高效稳定生产,并推广应用到宝武集团同类产线。 主要创新如下: 1)构建了一套“预测模型+测量技术+大数据迁移学习”的轧制界面摩擦性能的调控体系,以轧机多系统耦合动力学模型为基础,通过建立轧制界面接触力学模型,开发轧制界面力学参数测量技术,结合工业现场大数据迁移学习,确定了工艺润滑参数与轧制界面摩擦力的关系,抑制了轧机异常振动,实现了高强薄带的稳定生产。 2)开发了用于热轧薄带的轧辊辊系精度测量、调整体系。发明了一种由全站仪和激光动态跟踪仪有机组合的大尺寸空间坐标测量方法,实现大尺度、复杂辊系空间位置

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原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连续过程设计开发赛项初赛对象工艺说明 2018年“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 (原全国大学生工业自动化挑战赛) 连续过程设计开发赛项初赛 对象工艺说明 2018年反应器对象增加了循环物料的回收工艺,特针对这部分工艺做进一步说明: 1、闪蒸罐罐顶部的阀门PV1102为抽真空阀,它的作用是在闪蒸罐未闪蒸前,提前通过真空泵P104与此阀门,将闪蒸罐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下,如20-40kpa,然后就可以关闭。 2、闪蒸罐顶部额阀门PV1101是用来回收闪蒸产生的A物料,当闪蒸罐开始闪蒸时,通过调节P104与此阀门,将闪蒸产生的以A物料为主的气相引入到冷凝器(此时冷凝器的冷却水应该打开),然后变成液相进入到冷凝罐,待冷凝罐建立液位后,通过循环泵打到混合罐内。 3、因为PV1102与PV1101的作用与投用时间完全不同,因此不要同时打开这两个阀门。 4、整个系统有一定的设计工艺与稳态要求,开车时,切记阀门开度大起大落,如一开始就把所有阀门开到最大,应当缓缓调节,慢慢提高负荷。 5、综上,这部分的开车流程建议如下: (1)在开车开始阶段,提前通过真空泵P104与阀门PV1102,将闪蒸罐内的压力降低到大气压下,如20-40kpa,然后就可以关闭。 (2)反应器进料,慢慢反应,温度上升,上升到一定温度(或反应器液位到一定高度),将反应器底部物料打入闪蒸罐,此时,可能还未闪蒸,随着温度的升高,开始闪蒸(表现为闪蒸罐的压力开始增大)。 (3)当闪蒸罐开始闪蒸时,通过调节P104与阀门PV1101,将闪蒸产生的以A物料为主的气相引入到冷凝器(此时冷凝器的冷却水应该打开),然后变成液相进入到冷凝罐,待冷凝罐建立液位后,通过循环泵打到混合罐内。(4)一旦出现冷凝罐压力太大(往往是因为进入的物料没有冷凝或者冷凝不够,呈现气相),可以通过打开冷凝罐排气阀排气,回到常压后,再关闭。

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提名

2019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奖提名 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项目公示材料 项目名称 良种参与式(看禾选种)项目 提名单位 湖北省农业农村厅 提名意见 “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是宜昌市种子管理部门经过7年的时间探索的一种良种参与式推广(看禾选种)的新模式和种子监管新方式。它解决良种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创造了E两优476、荃优丝苗等新审品种只需3个生长周期,就可主导一方的神奇。用疏导的方式,解决种子市场上品种多、乱、杂和无序竞争等问题。让优良品种能够迅速抢占市场,实现优良品种延伸产业链条。在全市9个县市区建立了以品种展示为核心的集成示范网络,以良种推广为主线,结合现代农业技术,实现了良种良法的配套,加速了良种的更新换代,良种普及率得到明显提高。以品种示范为载体,助推了农业机械化、产业化、品牌化进程,让优势产业更优,特色产业更强。从2012年1个展示点,到2013年5点20亩,2014年21个点900多亩,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2015—2018年全市在七大作物举办看禾选种品种展示点123个,展示作物品种2134个,展示面积1557亩;举办展示示范点214个,示范品种408个,示范面积357914.6亩。参加人员由2012年的30人,发展到2018年观摩、培训等各类活动302场次,受众人数2.6万人,印发各类资料10万多份(册)。展示示范点由1个发展到每年近90个,展示作物由最初的玉米扩大到水稻、玉米、油菜、柑橘、茶叶、食用菌、蔬菜七大作物。从2015年到2018年项目实施区实现增收约3.88亿元。推广的范围广、规模大、良种普及率高、效益显著。实施项目以来,全市良种推广速度加快,农民增收效益显著。《农民日报》《湖北日报》《中国种业》等国家省级媒体都进行了深度报道,2017年被宜昌市直机关工委评

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智能制造装备项目公司年终总结报告 一、智能制造装备宏观环境分析(产业发展分析) 二、2018年度经营情况总结 三、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 四、2019主要经营目标 五、重点工作安排 六、总结及展望

尊敬的xxx科技公司领导: 世界制造业先后经历了手工制造、流水线、自动化、柔性自动化 和集成自动化等过程,装备的形态和复杂性也相应发生了改变,经历 机械化、电气化、数字化三个历史发展阶段,智能化已成为发展趋势。在生产制造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型的道路上,大力发展智能 制造装备变得不可或缺。如今,高端智能装备是美、日、德等发达国 家着力发展的核心产业,发达国家掌握高端产品、关键核心技术,与 发展中国家形成较大差距,同时在智能装备领域,尤其是作为当今智 能制造产业重要支撑的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等方面纷纷加快技术研究 和开发的步伐。以工业机器人和3D打印为代表的数字化、智能化制造 技术将成为引领未来制造业从传统迈向智能化时代的重要技术之一, 也成为发达国家实现制造业回流、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载体。 在新时期和新的历史条件下,全公司坚定信心、求真务实、开拓 进取、砥砺前行,加快形成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体制机制和发展方式,统筹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形势, 公司致力于止下滑、保运行、蓄势能,着力夯实核心业务发展基础。 面对产业转型的紧迫任务,公司致力于转方式、调结构、提质量,强 力推进三次产业优化升级。

初步统计,2018年xxx科技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72.76万元,同 比增长27.14%。其中,主营业业务智能制造装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3609.40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93.20%。 一、产业发展分析 智能制造是基于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先进制造技术深度融合, 贯穿于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的各个环节,具有自感知、自学习、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等功能的新型生产方式。加快发展 智能制造,是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由之路,是抢占未来经济 和科技发展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对于推动我国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造我国制造业竞争新优势,实现制造强国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一)发展现状和形势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紧孕育兴起,与我国制造业转 型升级形成历史性交汇。智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快速发展,已成为制 造业重要发展趋势,对产业发展和分工格局带来深刻影响,推动形成 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发达国家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不断推出发展智能制造的新举措,通过政府、行业组织、企业等 协同推进,积极培育制造业未来竞争优势。

2018智能制造专项指南

附件1 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 应用项目申报要求 为贯彻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智能升级,工业和信息化部与财政部决定联合开展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工作,有关事项要求如下: 一、主要支持内容 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将围绕2类项目:一是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类项目;二是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类项目。 二、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促进企业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明确项目实施目标,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激发企业内生动力,促进产业提质增效、节能降耗、优化升级。纳入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

应用的项目,先预拨一部分财政补助资金,如期实现目标并通过项目验收的,将给予后续财政资金奖励;未如期完成项目验收的,将收回已补助资金。对于项目承担单位擅自调整实施内容或项目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的,除将收回已补助资金外,还将进行业内通报等处理。 三、项目组织方式 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申报项目评审,择优遴选。所有申报项目需经项目建设所在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出具推荐意见,中央企业申报项目需额外出具推荐意见。 四、项目申报条件 (一)申报项目的单位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具备独立法人资格,运营和财务状况良好。 (二)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须由用户、系统集成商、软件开发商、核心智能制造装备供应商等组成的联合体联合申报。联合体成员间须共同签订合作协议书,明确联合体组织方式和运营机制、成员单位具体权责、任务分工以及长期发展计划等。联合体的牵头单位作为项目的申报单位。 (三)每个申报单位只允许在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项目或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中牵头申报一个项目。已承担过项目但逾期未验收的,项目牵头单位不得申报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

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

附件1 2018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 新模式应用 项目指南 一、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试验验证 (一)重点方向 1.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 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和关键技术标准制定,并对项目进行试验验证。重点方向包括: (1)基于数字仿真的可靠性测试方法标准; (2)可编程控制器异构平台文件交互标准; (3)智能工厂数字化交付标准,智能工厂制造资源虚拟映射模型标准,基于模型的检验标准; (4)网络协同设计/制造关键技术标准; (5)时间敏感网络(TSN)与用于工业控制的对象链接与嵌入统一架构(OPC UA)融合关键技术标准; (6)面向制造的机器视觉系统检测标准,基于AR的装配、维修标准,面向制造业的边缘计算系统架构标准,工业技术软件化标准。 2.行业应用标准 依据智能制造相关基础共性标准和关键技术标准的成果,围 - 5 -

绕十大重点领域,同时适当兼顾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需求,开展重点领域智能制造行业应用标准制定,并就标准内容进行试验验证。重点方向包括: (1)关键技术装备远程运维(故障模式识别、预测性维护)标准; (2)基于大数据的产品质量分析标准; (3)基于供应链的企业群协同设计/制造标准,基于产业链协同的智能制造管理平台标准; (4)面向行业的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集成标准; (5)面向行业基于风险分析的工业控制安全要求。 (二)实施内容 1.开展智能制造基础共性、关键技术、行业应用基础性标准制定,重点开展试验验证,包括标准试验验证所需的设施和设备(含软、硬件),以及试验验证的方法和结论等内容。 2.建设试验验证平台,成为本行业或其他制造业领域推进智能制造标准贯彻实施的公共服务平台。 (三)考核指标 1.技术规范或标准(格式)全过程试验验证,形成行业标准草案/国家标准草案/国际标准草案。 2.标准草案必须在试验验证平台和至少三个企业中,对标准全部内容进行试验验证。 二、重点领域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 - 6 -

2018年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2018年智能制造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前言 (5) 第一节新周期开启,制造业设备投资复苏 (6) 一、周期新起点 (6) 二、中期经济向好,助力制造业复苏 (7) 三、从朱格拉周期角度看制造业设备投资复苏 (8) 第二节常提起的“智能制造”,究竟是什么? (10) 第三节智能制造风起原因 (12) 一、智能制造的独特优势 (12) 1、提高产品价格 (12) 2、产出量的增加 (12) 3、降低成本 (14) 二、历史工业发展中技术进步的作用 (16) 三、国外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借鉴意义 (18) 1、国外的工业4.0 进程 (18) 2、各国工业4.0 建设均有侧重 (19) 第四节方兴未艾的中国智造 (20) 一、我国处于智能制造初期,未来市场空间巨大 (20) 1、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高端制造处于产业初期 (20) 2、市场空间大 (21) 二、国家政策持续高度重视 (24) 三、国产关键技术有所突破 (25) 第五节智能制造面面观 (27) 一、智能制造细分领域关系 (27) 二、智能制造将在五大领域打响攻坚战 (28) 1、数控机床 (28) 2、工业机器人 (29) 3、工业软件 (30) 4、工业互联网 (32) 5、3D 打印 (34) 第六节把握“中国智造”当下机遇的三条主线 (36) 一、核心部件国产替代 (36) 二、“中国制造”综合服务商 (37) 三、子领域龙头 (38)

图表1:一图看懂“中国智造” (5) 图表2:朱格拉周期通常为8-10 年的中周期,1978 年以来我国已经经历4 轮 (6) 图表3:2017 年有望成为一轮新的朱格拉周期起点 (6) 图表4:去年下半年以来,出口回暖明显 (7) 图表5:存货回补,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支撑短期经济 (8) 图表6: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设备工器具购臵增长已经降至冰点,有望反弹 (8) 图表7:工业增加值中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速从去年开始已经扭转了2010 年以来的下滑态势 (9) 图表8:智能制造五大方面 (11) 图表9:智能制造促进企业利润增加 (12) 图表10:德国工业4.0 带来显著的效益提升 (13) 图表11:工业4.0 将制造业产值提高4%-7% (13) 图表12:适龄劳动人口正逐年下降,劳动力不足是关键 (14) 图表13:制造业人均工资持续走高,人工成本增加 (15) 图表14: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发生 (16) 图表15:制造业利润增速:高技术产业的利润向好 (17) 图表16:科学技术改善经济边际增长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在总增长占比(美国+英国) (17) 图表17:各国制造业发展阶段梳理:美国、德国遥遥领先 (20) 图表18:智能制造装备的产业阶段:高端装备仍处于导入期 (21) 图表19:中国汽车行业工业机器人密度与国外差距大(单位:台/万人) (22) 图表20:汽车销量预测(单位:万辆) (22) 图表21:2016 年国产机器人销量增长快 (23) 图表22:中国成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最大市场,并逐年攀升(单位:台) (23) 图表23:“智造”产业链 (27) 图表24:智能制造各细分领域关系 (27) 图表25:国内机床不同类型市场份额:以中低端为主 (29) 图表26:机器人产业链 (30) 图表27:工业软件分类 (31) 图表28:我国高端市场ERP 企业市场份额:用友为国内领军企业 (32) 图表29:工业互联网产业链 (33) 图表30:3D 打印产业链 (34)

2018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报内容具体要求

附件3 2018智能制造试点示范申报内容具体要求 模式一:离散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1. 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车间/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 先进设计技术应用和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建设情况 请描述数字化三维设计与工艺技术的应用情况,以及通过物理检测与试验进行验证和优化的情况;提供产品数据管理系统(PDM)的整体架构图,描述其主要功能。 3. 关键技术装备应用情况 请提供高档数控机床与工业机器人、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等关键技术装备的应用及互联互通情况。 4. 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的整体架构及功能描述。 5. 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建设情况 请提供制造执行系统(MES)的架构,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

功能;提供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架构,并描述其主要子系统的功能。 6. 工厂内部网络架构建设及信息集成情况 请提供工厂内部工业通信网络结构图,并对架构进行说明;提供实现系统、装备、零部件以及人员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和有效集成的方案,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与制造执行系统(MES)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以及制造执行系统(MES)与企业资源计划系统(ERP)实现信息集成的技术方案;提供全生命周期产品信息统一平台的架构,说明其建设和运行情况。 7. 信息安全保障情况 请描述试点示范的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技术防护体系和功能安全保护系统的建设情况。 模式二:流程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 1. 系统模型建立与运行情况 请分别提供工厂总体设计模型、工程设计模型、工艺流程及布局模型的架构及说明,并提供上述系统模型模拟仿真的情况。 2. 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数据采集与监控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和运行情况;描述关键现场装备的智能功能。 3. 先进控制系统建设情况 请提供先进控制系统架构图、系统建设情况;描述关键环节

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的成果汇编

华中科技大学获得湖北省科技奖励的 成果汇编 1.名称:脉冲强磁场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完成人:李亮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2.名称:纳米精度制造与测量中的近零刚度减振技术与装置 完成人:罗欣 院系: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3.名称:高频三维磁场调控磁约束聚变托卡马克磁流体不稳定性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人:于克训 院系: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 4.名称:富氧燃烧碳捕集关键技术装备及工程示范 完成人:柳朝晖 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5.名称:化学链碳捕集的多尺度机理和过程定向调控 完成人:赵海波 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6.名称:异构统一云存储系统及服务保障技术 完成人:冯丹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7.名称:面向火箭推进剂安全稳定性的原子层沉积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人:陈蓉 院系: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8.名称:大功率激光三维高速切割关键技术与高端装备 完成人:邵新宇 院系: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 9.名称:燃煤电站污染物超低排放协同控制技术及工程应用 完成人:向军 院系: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名称:经穴理化、生物学特性及针刺效应与临床应用创新 完成人:黄光英 院系:同济医院 11.名称:宫颈癌早期诊治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完成人:马丁 院系:同济医院 12.名称: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发生、进展核心机制研究及分子靶向策略探讨 完成人:周剑峰 院系:同济医院 13.名称:多模态分子影像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完成人:兰晓莉 院系:协和医院

14.名称:小儿消化道畸形微创手术及相关技术的创新与应用 完成人:汤绍涛 院系:协和医院 15.名称:乙肝病毒复制/感染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完成人:杨东亮 院系:协和医院 16.名称:病毒性肝炎的免疫应答和治疗新策略 完成人:宁琴 院系:同济医院 17.名称:基于病种管理的综合医院医疗质量及服务利用效率评价 完成人:陶红兵 院系:医药卫生管理学院 18.名称:结核病患者健康相关因素测量与干预评价 完成人:殷晓旭 院系:公共卫生学院 19.名称:乙肝母婴传播风险识别与综合管理策略 完成人:杜玉开 院系:公共卫生学院 20.名称:青光眼中枢发病机制的研究与应用 完成人:张虹 院系:同济医院 21.名称:益生菌联合内皮祖细胞移植延缓肾脏病进展的关键技术及其应

2018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分析 各地掀起集群化发展热潮

2018年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市场分析各地掀起集群化 发展热潮 当前,在政策东风吹拂下,我国正在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区,产业集群将进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像万力轮胎一样,主动拥抱智能制造,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 中国智能制造装备市场现状 装备制造业是国之重器,是制造业的基石,在推动《中国制造2025》实施、实现中国制造由大到强的转变中肩负重要使命。近年来,一股革命性的产业发展新力量——以智能化为标志的工业4.0升级正在全球引发新一轮工业转型竞赛。在中国,恰逢工业转型升级,经济增长正寻找新动能的特殊节点,这股冲动尤为突出。 随着智能制造领域政策密集出台,我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方向转型已是大势所趋,越来越多的企业像万力轮胎一样,主动拥抱智能制造,并开始大量应用云计算、大数据、机器人等相关技术。 从智能装备行业的企业竞争格局来看,2017《中国装备制造业100强》上榜企业整体趋稳向好。轨道交通装备、增材制造、通用航空等将成为新增长亮点,汽车工业保持平稳增长,机械工业运行延续分化走势,船舶工业将逐渐好转,智能制造加速发展,高端装备创新发展。整体来看,2017年我国装备制造业工业增加值增速在7%左右,盈利能力与上年相比有了全面改善,但在营业收入利润率、人均净利润方面都处于劣势,与总体水平还有很大差距。

各地掀起集群化发展热潮 从智能装备行业的区域竞争格局来看,目前,国内的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较为发达的地区。在政策东风吹拂下,我国正在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和中西部四大产业集区,产业集群将进一步提升各地智能制造的发展水平。 具体来看,珠三角、长三角作为我国制造业的核心区,在推动智能制造方面担当主角。珠三角地区占据控制系统优势,广州数控是国内技术领先的专业成套机床数控系统供应商,年产销数控系统占国内同类产品市场的1/2份额。此外,珠三角地区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已在人力资源、科技、资本等生产要素市场、产业配套能力和政策支撑等方面具备较为雄厚的基础,初步显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聚发展特征。 长三角地区以江苏、上海和浙江为核心区域,优势在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基础雄厚,目前三省市依据各自的产业和科技基础优势,已培育了一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随着《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发布、指引,长三角将加快形成集智能设计、智能产品、智能装备和智能技术及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环渤海地区以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为核心区域,以北京、哈尔滨、沈阳为代表,科研实力较强,研究机构有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哈工大、北航等,在机器人方面取得显著科研成果,具有人才培养优势。且有沈阳新松、哈工大机器人、哈博实等行业龙头企业,带动培育了一批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 以武汉、长沙、重庆为代表的中西部集聚区,智能装备产业虽起步晚,但依托外部的科技资源,在机器人领域已形成优势且增势强劲,涌现出埃夫特等行业龙头企业。

2020年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智能制造行业分析报告 2020年4月

目录 1. 智能制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5) 1.1. 行业机遇带来良好的发展趋势 (5) 1.2. 智能制造行业下游拉动需求增长 (6) 1.3. 机器人市场快速增长,科技促进行业智能化突破 (7) 2. 智能制造发力行业应用 (9) 2.1. 中国汽车市场为智能制造带来增长空间 (9) 2.2. 汽车行业电子化程度提升,带动智能制造渗透率提升 (10) 2.3. 科技突破将带动汽车电子在核心应用领域整体提升 (12) 2.4. 医疗健康市场发展迅速,未来智能化改造具备一定空间 (13) 2.5. 新能源电池产能扩张,技术升级带动智能化改造需求 (14) 3. 智能制造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 (16) 3.1. 核心技术研发筑就行业壁垒 (16) 3.2. 行业公司研发投入较大,技术储备充足 (16) 3.3. 行业公司专注汽车领域 (19) 3.4. 海外公司具备技术和先发优势 (20) 3.5. 国内公司纷纷走向国际化 (22) 3.6. 国内公司与头部客户深度绑定 (23)

1. 智能制造推动新旧动能转换 1.1. 行业机遇带来良好的发展趋势 人口红利消退助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智能制造成为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路。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造业凭借人口红利而高速发展,但与人口红利相伴随的是劳 动密集、资源消耗大、自主创新能力低、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等特征。近年来, 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明显加快,人口红利逐步消退,劳动力成本持续上涨。根据国 家统计局数据,中国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从1990 年的6300 万迅速增长到2018 年的1.67 亿,占总人口比例的11.94%。我国劳动力单位成本也不断上升,我国制 造业职工平均工资从2008 年的24404 元增长到2018 年的72088 元。在人口红利 消退、劳动力成本快速上升的情形下,通过发展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实现机器换人 能有效节约劳动力成本,提升生产效率,是经济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由之 路。 图1:1990-2018 年中国65 岁及以上人口数及比重图2:2008-2018 年中国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万人)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制造业职工平均工资(元)增幅(%) 18,000 16,000 14,000 12,000 10,000 8,000 12% 80,000 70,000 60,000 50,000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22% 20% 18% 16% 14% 12% 10% 8% 11% 10% 9% 8% 7% 6,000 6% 4,000 5% 6%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市场部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市场部 近年来国家产业政策的不断出台,有力支持智能制造装备行业发展。为了实现制造 强国的战略目标,智能制造工程作为五大工程之一,成为国家全力打造制造强国的 重要抓手。2015 年5 月,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在主要目标中明确提出: “十三五”期间通过数字化制造的普及,智能化制造的试点示范,推动传统制造业 重点领域基本实现数字化制造,有条件、有基础的重点产业全面启动并逐步实现智 能转型;“十四五”期间加大智能制造实施力度,关键技术装备、智能制造标准/工 业互联网/信息安全、核心软件支撑能力显著增强,构建新型制造体系,重点产业逐 步实现智能转型。

2018年智能制造战略合作协议范本

甲方: 住所: 联系电话: 乙方: 住所: 联系电话: 一、标的 甲方在合同有效期内,将甲方研发并拥有的完全知识产权的基于________产品(以下简称授权产品)的版本授予乙方代理。乙方有权下载_________、论坛及网站、手机预装等渠道向用户提供授权产品的发行、推广、捆绑销售、预装、复制生产、提供下载及收费,双方共享推广获得的用户的收益。 二、合作方式及结算 1、甲方可自由选择以下产品收益模式,乙方推广甲方授权产品所获得的全部收入,在合同有效期内由双方共享。 2、各结算数据以乙方平台数据为准,乙方需向甲方开放数据平台,提供并共享真实有效的收费和收入的数据,以保证双方利益的公正性。乙方以日为单位提供查询统计后台供甲方查询各业务的当日收入情况,乙方以月为单位提供查询统计后台供甲方查询各业务的当月结算比例。 3、乙方以一个自然月为一个结算周期,每月初按上月实际获得收入支付甲方分成费用。乙方应在次月_______日前将上月应支付数据发送给甲方。双方在确认数据后,甲方将合法有效的正式服务发票寄给乙方。(个人无需提供发票)乙方在收到正式发票后_______个工作日内将甲方所得收入汇入甲方指定账户。 4、因乙方和移动运营商、SP、渠道商、代收通道之间账期而未实际结算的费用,在乙方收入实际费用后再和甲方进行结算。 5、如当结算周期实际结算费用不足_______元,则当期不进行结算,费用归入下一结算周期

统一结算。当合同终止期到时,乙方需向甲方结清所有余款,不论余款的多少。 6、本协议项下双方之合作、服务等所产生的其他成本、税、费等支出,由各方根据国家规定承担或缴纳。(如甲方为个人,则乙方需按国家规定代扣所得税,月支付金额超过_______元扣税_______%。如甲方为境外公司或境外个人,则甲方需按国家规定代扣预提所得税、汇款费等。) 7、乙方无故拖延向甲方定期发送的结算单或拖延经双方确认的结算金额的支付,甲方有权向乙方索还拖欠费用并有权单方面向对方发出书面通知终止双方确定的合作项目。 三、权利与义务 1、甲方的权利和义务: (1)甲方负责授权产品开发和测试的全部过程,乙方将在授权产品的计费接口、开发工具和测试环境上给予支持。甲方应在技术上开放接口,并按乙方的要求进行程序修改和支持。(2)甲方应提供授权产品的全面的支持文件,并随产品修改和升级而完善,并在产品安装、测试和使用方面对乙方进行简单的免费培训。 (3)甲方负责授权产品的内容、客户服务和日常维护工作,并保证稳定运行。 (4)根据市场运营情况,乙方有权要求甲方对合作授权产品依市场运营实际情况进行适当更改或升级,或提供不同语言的版本。 2、乙方的权利和义务: (1)乙方在手机增值服务和应用推广时应对于甲方的授权产品提供必要的市场宣传和推广。(2)乙方负责合作授权产品的计费系统的客户服务和日常维护工作,并保证稳定运营。(3)乙方保证其具备合法资格从事本合同规定的服务,向甲方授权产品提供的相关推广和运营合法,不违反任何法律法规,也不侵犯任何第三方的合法权益。有任何违约侵权行为,全部由乙方负责,甲方不承担任何联带责任。 四、知识产权 1、甲方授权给乙方的所有授权产品(包括但不限于许可软件中所含任何声音、音乐、图像、照片、动画、录像、视频软件以及应用程序),所有权仍归甲方所有,包括但不限于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并不因双方的合作而有所改变。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