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

一、单选题

作业1

1、以下不属于组织共同特征的是(C.管理)

2、根据社会功能不同,以下不属于组织类别的是(B.公共组织)

3、(A.人格)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4、协调各种冲突、引导人们向某种固定目标发展的组织,称为(B.整合组织)

5、下列不属于互利组织的是(C.学校)

6、(A.能力)是个体完成某一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7、下列不属于微观组织行为的是(B.组织学习)

8、下列不属于人际行为的是(B.冲突)

9、阿尔波特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区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特质(B.个人特质)

10、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C.斯金纳)创立的。

11、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有关工作条件、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为后来的行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个试验是(B.霍桑试验)

12、一个人的主要行为特征是:有精力,稳重、温和,情绪反应缓慢,行为的内倾向明显,其气质类型是(C.粘液质)

13、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D.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与行为)

14、个体心理学的创立者是(B.阿德勒)

15、第六代管理理论为(B.组织学习)

作业2

1、下列不属于激励的需要理论的是(B.原始动机理论)

2、下列哪种理论引起工作再设计的热潮(D.强化理论)

3、麦克利兰认为,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特别重要作用的是(D.成就需要)

4、激励的期望理论是由(D.弗鲁姆)提出的。

5、在期望理论中,个体对某一目标或诱因的偏爱程度被称为(A.效价)

6、从维克多弗鲁姆的期望理论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启示是(D.应把效价、期望值、工具性的估计值进行优化组合)

7、如果员工上班不再迟到,则管理者就停止对他的批评,这种强化属于(B.反面强化)

8、在各类强化方式中,最常用的是(A.正面强化)

9、每完成一定工作量,领取一定报酬,即计件工资,属于(B.固定比率强化)

10、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会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是(A.工作中得到的认可和奖赏)

11、绩效薪金制通过将员工的绩效与其业绩直接挂钩,使员工相信绩效和报酬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这最符合何种激励理论的思想(A.需要层次理论)

12、报酬的公平理论认为员工判断公平的依据是自己()是否等于别人()。(B.得到的报酬与投入的比率,得到的报酬与投入的比率)

13、工作再设计的途径中,把部分或全部传统的管理权授予员工的是(C.工作丰富化)

14、从工作特征模型的五个核心维度计算动机潜在分数(MPS)的公式是(C.MPS = [(技能多样性+任务同一性+任务重要性)/3],工作自主性,工作反馈)

15、根据心理学家薛恩的观点,有人追求业务、专业上的精益求精,这样的人应属于哪一种事业锚(A.技术、职业型)

作业3

1、下列对领导的表述不正确的是:(B.领导是某一个体)

2、早期特质理论工作者吉伯认为,天才的领导者应具有的特征不包括:(D.内向而敏感)

3、管理方格模式是一种领导行为理论,是由___和___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和密歇根大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关心生产和关心人的两个维度构建的(A.布莱克和莫顿)

4、下列不属于战略领导类型的有(B.现状改变者)

5、正式组织特征不包括:(D.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担不同的角色)

6、非正式组织特点不包括:(D.领袖作用不大)

7、制定组织战略、设计组织结构的基础是(C.组织环境)

8、理想官僚组织理论主要代表人物(C.韦伯)

9、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主要代表人物(B.法约尔)

10、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泰勒)

11、组织行为的古典学派始于(C.20世纪初)

12、下列不是行为科学时期的组织理论要点的选项是:(B.组织是一个非平衡系统)

13、组织系统一般被认为不包括:(B.人力子系统)

14、组织的潜结构是指组织当中,人在目标价值观念、态度、气质、情感等方面的相互关系,不包括(C.纵的层次)

15、组织的显结构是指构成组织结构的外在因素的集合,不包括(B.目标认同)

模拟1

1 组织行为学的系统研究一般步骤为(C ○3○1○4○2)○1分析说明个人、群体、组织行为和环境产生的原因

○2通过系统反馈来检验所作出的预测

○3观察有关个人、群体、组织行为和环境情况

○4作出关于个人、群体、组织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预测

2 在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中,根据某一个体、群体、组织的第一手或第二手材料来

分析其行为特征的方法是(A 案例研究法)

3 在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实验室实验法中,下列不是常用因变量的是(B 组织结构)

4 阿尔波特认为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区分人与人之间的真正特质是(B

个人特质)

5 卡特尔的特质理论认为,(A 共同特质)是“建造人格大厦的砖石”。

6 在卡特尔特质理论中,能力特质是决定一个人如何有效完成某一任务的特质,是

个性认知的表现,被认为最重要的能力特质是(C 智力特质)

7 提出需要层次理论的是(B 马斯洛)

8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哪项需要是按从低级到高级顺序排列的(C (5)

(1)(4)(2)(3))。(1)就业保障(2)领导对下属的赞扬(3)工作的

挑战性(4)同学联谊会(5)补充睡眠

9 提出需要层次不仅表现出“满足—上升”趋势,而且表现出“挫折—倒退”趋势的激励

理论是( D ERG理论)

10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是由(C 斯金纳)创立的。

11 20世纪20至30年代,美国有关研究人员在西方电气公司进行的有关工作条件、

社会因素与生产效率之间关系的试验,为后来的行为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这个试

验是(B 霍桑试验)

12 阿德勒根据个人所具有的社会兴趣的程度,把人分为四种类型,其中具有正确

社会兴趣的是( D 社会利益型)

13 在绩效评估方法中,具有简便、快速的优点,且应用最广泛的方法是( B 评估

量表法)

14 在绩效评估方法中,主要用于生产作业工人的方法是( C 作业标准法)

15 在绩效评估方法中,有利于弄清被评估者最突出特征的方法是(C 强迫选择准

法)

模拟2

1 努力的目标是生存,因此员工工作没有保障,而且高绩效的员工未必获得高报酬

的组织文化类型是( D 堡垒文化)

2 重视年龄和资历,并提供稳定的、有保障的工作的组织文化类型是(B俱乐部文化)

3 喜欢雇用许多刚刚毕业的大学生,并提供大量的培训使他们成为各部门的行家里

手的组织文化类型是:(A 学院文化)

4 主动倾听的特点表述错误的是:( C 加强干扰)

5 理想官僚组织理论主要代表人物( C 韦伯)

6 行政管理学派的组织观主要代表人物(B 法约尔)

7 被认为是科学管理之父的是(A 泰勒)

8 组织行为的古典学派始于( C 20世纪初)

9 正式组织特征不包括:(D 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

人承担不同的角色)

10 非正式组织特点不包括:(D 领袖作用不大)

11 制定组织战略、设计组织结构的基础是( C 组织环境)

12 以下不属于组织生命周期阶段的是:( C 扩大)

13 以下对大型组织的论述正确的是:( B 分权水平高)

二、多选题

作业1

1、人格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基本问题:(ABCDE)

A一个人的行为是决定于内部意志还是决定于外部因素;B从整体来研究人的行为还

是从各个组成部分入手来研究;C人的人格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还是由环境决定

的;D个人的主观经验对行为表现的影响大还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大;E人的行为是主

动的还是被动的;

2、一般组织都具有如下的共同特征:(ABCD)

A目标;B资源;C结构;D互动;

3、下列属于霍兰德职业人格类型的是:(ABCDE)

A:现实型;B研究型C;社会型;D传统型E;企业型

4、按照组织目标,组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ABC)

A营利组织;B非营利组织C公共组织

5、影响行为的内在因素又称主体因素或主观因素,包括人的:(ABCDE)

A身体因素;B情绪因素;C素质因素;D性格因素;E思想因素

作业2

1、下列关于激励的说法正确的是:(ABCD)

A有被激励的对象,即被激励的人;B激励人想从事某种活动的一种内在的愿望和动

机,而产生这种动机的原因是需要;C人被激励的动机强弱,即积极性的高低是人的

一种内在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D这种积极性是人们直接看不见、听不到的,只能

从观察由这种积极性所推动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工作绩效上来判断;

2、麦克利兰认为人有三种特别的需要:(ABC)A成就;B合群;C权力;

3、工作满意的维度包括:(ABCDE)

A工作本身;B工资;C晋升;D监督;E工作同伴

4、影响竞争的因素有:(ABCD)

A外在的刺激诱因;B动机;C威胁;D交流信息;

5、建议性反馈的原则有:(ABCDE)

A建立双方信任;B具体而明确;C适时性;D检验反馈是否有效;E具备行动的能力。

作业3

1、以下有关领导的说法正确的是:(BCDE)

B领导是一种过程,而不是某一个体; C领导的本质是人际影响,即改变其他群体成

员的态度或行为; D领导的目的是群体或组织目标的实现;E领导是个体运用非强迫

性手段影响其他人自愿努力去完成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过程

2、早期特质理论工作者吉伯认为,天才的领导者应具有的特征:(ABCDE)

A善言辞;B外表英俊潇洒;C智力过人;D具有自信心;E心理健康

3、巴斯认为领导有两类,分别是:(CD)

C交换型领导;D转变型领导

4、组织管理的主要目的是:(ABC)

A提高组织有效性;B提高组织效率;C提高组织生产力;

5、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点:(ABCD)

A自发性;B内聚性;C不稳定性;D领袖作用较大

模拟1

1 下列属于阿德弗需要理论中的需要是(ACD)

A 生存需要 C 成长需要 D 关系需要

2 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认为,在人的生存需要基本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的最主

要需要有(ACE)

A 成就需要 C 权力需要 E 合群需要

3 下列属于赫兹伯格的激励因素的有(ADE)

A 成长 D 成就 E 责任感

4 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可以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有(ACD)

A 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 C 工作的成就感 D 工作的挑战性

5 下列属于著名管理学家薛恩总结出的事业锚种类有(ACE)

A 创业型 C 服务导向型 E 生活方式型

6 下列关于汤姆金斯的情绪动机理论正确的陈述是(AD)

A 情绪是一种先天的、原始的动机系统,内驱力只有经过情绪体系的放大才具有动

机作用

D 人格应由体内平衡、内驱力、情绪、认知和运动五种相互联系、有自主性的子系

统组成

7 特质理论认为(ACE)

A 人格是由个体的特质组成的,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单元

C 通过对人格特质的了解,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

E 人格特质在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

8 阿尔波特的特质理论认为(AD)

A 特质是个人所特有的、一般的、现实焦点的神经心理结构

D 特质具有针对性,只有在某些特殊场合和人群中才会表现出来

9 卡特尔继承了阿尔波特的学说,分别对特质进行了分类,主要的类别有(ABCE)

A 根源特质

B 体制特质

C 气质特质 E 能力特质

10 艾森克将人格分为哪几个层次(ABCD)

A 特殊性反应水平

B 习惯性反应水平

C 特质水平

D 类型水平

11 荣格把人的心理活动分成哪几种基本机能(ABDE)

A 感觉

B 情感 D 直觉 E 思维

12 国际上常用的人格测量量表法的是(ACD)

A 卡特尔人格因素问卷 C 加洲心理问卷 D MMPI

13 根据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最适合社会型人格特征的人所从事的工作有(BCD)

B 教师

C 临床心理学家

D 议员

14 根据霍兰德人格类型理论,最适合传统型人格特征的人所从事的工作有(ACD)

A 秘书 C 档案馆员 D 出纳

15 能力是个体完成某一活动或任务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可以分为(ACE)

A 一般能力 C 特殊能力 E 创造力

模拟2

1 创造力被认为是因多种因素构成和影响的,它们是(BCDE)

B 智力

C 动机

D 人格特征

E 环境

2 解释创造力结构的理论主要有(CD)

C 认知理论

D 三维结构论

3 测量创造力的工具主要有(BDE)

B 芝加哥大学的创造力测验D 南加州大学测验 E 托兰斯创造思维训练

4 影响创造性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ABCDE)

A 功能固定性

B 定势

C 动机水平

D 多余信息

E 问题情境中事物排列方式

5 下列可以促进创造过程的方法有(ABCDE)

A 头脑风暴法

B 检查单法

C 希望点列举法

D 组合法

E 卡片排列法

6 关于组织的定义,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D)

A 组织是由人组成的系统

D 任何组织都需要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适应环境的变化

7 根据组织成员的受益程度,可将组织分为(BCDE)

B 商业组织

C 互利组织

D 利益组织

E 服务组织

8 关于组织行为,下列陈述正确的是(AE)

A 组织行为必须是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行为

E 组织成员为公司成长献计献策是正向组织行为。

9 下列属于个体行为的有(BCD)

B 动机

C 学习

D 领导

10 下列属于群际行为的有(AD)

A 冲突 D 权力

11 人类行为的普遍规律有(ACDE)

A 环境律 C 发展律 D 遗传律 E 差异律

12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层次的交叉学科,涉及的相关学科有(ABCD)

A 社会学

B 心理学

C 人类学

D 社会心理学

13 对组织行为学研究,通常采用以下几种主要方法(ABE)

A 案例研究法

B 实验室实验法 E 现场调查法

14 在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实验室实验法中,常用的自变量为(ACE)

A 报酬 C 人格 E 动机

15 著名行为学家基斯戴维斯提出的组织运行的管理模式有(ADE)

A 监护模式D 专制模式 E 联盟模式

三、是非题

作业1

(F)1、资源决定了任何组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T)2、按照组织目标组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

(T)3、宏观组织行为是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

(T)4、现场调查是运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在有代表性的若干样本中搜集数据的过程。

(F)5、阿尔波特继承了卡特尔的学说,分别对特质进行了分类,主要的类别有:

独特特质与共同特质;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

作业2

(T)1、人被激励的动机强弱即积极性的高低是人的一种内在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

(F)2、阿德弗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种从低级到

高级的基本需要。

(T)3、期望值是指个体相信通过努力肯定会取得优秀成绩期望值就高,反之就低。

(T)4、正强化指某一行为之后伴有某种有利的结果,如努力工作后得到一次晋升。

(T)5、提高工作满意和组织承诺有利于减少员工流动,有助于增进工作绩效。

作业3

(F)1、高控创新者。对组织严格控制,寻求挑战的领导者。

(T)2、组织管理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提高组织有效性,另一个主要目的是组织效

率;而两者结合在一起构成了组织生产力。

(F)3、功利性组织: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的基础。。

(F)4、韦伯提出了14项组织管理原则

(F)5、组织行为的古典学派始于19世纪初

模拟1

(F)1 资源决定了任何组织作为社会组成部分存在的必要性与合理性。

(T)2 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F)3 个体行为,如沟通、能力、认知、学习等。

(T)4 宏观组织行为是指所有组织成员作为一个整体活动时表现出的行为。

(F)5 通过对人格特质的了解,不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

(F)6 持特质论的人格心理学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统计方法(如阿尔波特);

另一类侧重非统计方法(如卡特尔)。

(T)7 能力是个体完成某一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T)8 参与创新者。授权控制组织,寻求挑战的领导者。

(T)9 高控创新者。对组织严格控制,寻求挑战的领导者。

模拟2

(F)1 功利性组织:金钱、物质利益诱导作为权威的基础。。

(F)2 非正式组织具有以下特点:(1)自发性;(2)内聚性;(3)稳定性;(4)

领袖作用较大。

(T)3 组织是一个心理、社会系统;不仅规范人员的地位与工作标准,而且也是

人们达到共同目标时组织成的一个完整体,人们参加组织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F)4 组织是一个生理、社会系统;不仅规范人员的地位与工作标准,而且也是

人们达到共同目标时组织成的一个完整体,人们参加组织是为了满足社会需要。

(F)5 因经济原因引起的抵制主要是人们对经济来源和经济收入的担心。

(T)6 官僚文化:主张通过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强调员工各负其责,服

从指挥。

(T)7 使命文化:强调组织远景的开发。

(T)8 过程管理者。授权控制组织,厌恶挑战的领导者。

(F)9 现状保护者。授权控制组织,寻求挑战的领导者。

四、填空题

模拟1

1 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2 按照组织目标,组织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

3 人格是(个体独有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决定了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人的差异。

4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

5 荣格则创立了分析心理学,认为人格包括三个层次(意识,个人潜意识,集体潜意识)。

6 心理学家约翰·霍兰德提出了(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

7 霍兰德职业人格类型包括:(现实型,研究型,社会型,传统型,企业型,艺术型)。

8 根据约翰·霍兰德的人格—工作适应性理论,员工对工作的满意度和流动的倾向性,取决于(个体的人格特点)与(职业环境)的匹配程度。

9 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步骤分为四个阶段:(准备阶段,酝酿阶段,明朗阶段,验证阶段)。

10 动机是推动、引导、维持个体行为的(内部生理,心理因素)的总和。

模拟2

1 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用本能来解释人的行为动机,他认为人有两种本能:一种是(生的本能),另一种是(死的本能)。

2(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性的过程。

3 阿德弗把马斯洛的需要种类缩减为三个,即(生存,关系,和成长)。

4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的“双因素”是指(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

5 强化程序分为(连续强化)与(间断强化)。

6 员工的工作动机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而且还受到了(相对报酬)的影响。

7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因此提出了(公平激励理论),又叫(社会比较理论)。

8(事业锚)是指导、限制个体事业决策的关于动机、价值观和才能的自我形象。

9 群体结构的主要维度有(角色,规范)和(地位)三个方面。

10(问题解决团队)致力于解决责任范围内的某一特殊问题,成员的任务是提出解决方案,但采取行动的权利有限

五、简答题

作业1

1人格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基本问题是什么?

答:人格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一个人的行为是决定于内部意志还是决定于外部因素;(2)从整体来研究人的行为还是从各个组成部分入手来研究;(3)人的人格特征是由遗传决定的还是由环境决定的;(4)个人的主观经验对行为表现的影响大还是客观因素的影响大;(5)人的行为是主动的还是被动的;(6)人的行为动机是消除紧张达到平衡还是不断成长、实现自我;(7)人的行为规律可以被揭示还是无法认知;(8)人格特征是基本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

2、简述特质理论?

答:特质理论认为:(1)人格是由个体的特质组成的;(2)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3)通过对人格特质的了解,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持特质论的人格心理学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统计方法(如卡特尔);另一类侧重非统计方法(如阿尔波特)。阿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两类,然后他又把个人特质区分为三个层次:首要特质、主要特质、以及次要特质。卡特尔继承了阿尔波特的学说,分别对特质进行了分类,主要的类别有:独特特质与共同特质;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提出人的行为可分为类型、特质水平、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这些构成的要素就是人格层次的内容,即从特殊性反应水平经由习惯性反应水平和特质水平一直到类型水平

3试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答:组织行为学的系统研究一般有四个步骤。1、观察有关个人、群体、组织的行为和环境情况,如实记录各种信息资料;2、分析说明个人、群体、组织和环境产生的原因,以及相互关系;3、作出关于个人、群体、组织的行为及其相互关系的预测;4、通过系统反馈来检验所作出的预测。

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1、案例研究。根据某一个体、群体、组织的第一手或第二手材料来分析其行为特征的方法。2、现场调查。运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在有代表性的若干样本中搜集数据的过程。3、实验室实验。在实验室里严格控制无关因素,精确操作自变量,然后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4、现场实验。在真实的组织中,通过操作自变量而观察因变量变化的方法

作业2

1、简述沟通的步骤?

答:1.形成思想。形成一种想传递给别人的思想。 2.编码。把形成的思想转换成适当的词语、图表或其它符号。3.传递。用某种方式把信息传递出去,如写信、发传真、打电话、交谈、演讲等。 4.接收。接受者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和视觉感知发送者传递过来的信息。 5.译码。接收者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理解的过程。接受者的能力、知识、经验等个人因素极大地影响着理解的准确性、

完整性。 6.接受。接受者同意发送者的意见、观点或看法。7.使用。接受

者使用接收信息的过程。8.提供反馈。当接收者认可信息并对发送者作出反应,

反馈即刻发生。反馈完成了沟通环。

2、简述转变型领导涉及的4个维度?

1、领袖魅力。对跟随者产生巨大、超凡影响的个人吸引力。具有领袖魅力的领导者

的个人特质包括:(1)高度自信;(2)远见卓识;(3)超常行为;(4)变革代

表;(5)环境敏感。2、鼓舞动机。对追随者表达很高的期望,利用口号等鼓

励下属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实现组织的远大目标。3、个别体贴。公平而有差别地

对待每位下属,关注每位下属的特殊需要。4、智力刺激。鼓励下属尝试用崭新

的、创造性的方法和途径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3消除沟通障碍的途径有哪些?

答:除了应注意沟通的每一步骤外,还可运用以下各种:1.开放的沟通。从封闭的

沟通到开放的沟通是一个连续体。开放的沟通有利于提高沟通的效果。2.建议性反

馈。通过反馈,人们之间共享思想与感受。建议性反馈的原则有:(1)建立双方

信任;(2)具体而明确;(3)适时性;(4)检验反馈是否有效;(5)具备

行动的能力。3.适当自我暴露。指个体把有关自己的信息沟通给别人。自我暴露与

沟通有效性的关系是曲线的。4.主动倾听。对于增加建议性反馈和开放沟通都是必

不可少的。倾听是一个综合运用身体、情绪、智力寻求意义和理解的过程。主动倾

听的特点有:(1)目的明确;(2)推迟判断;(3)控制干扰;(4)根据信

息的全部内容寻找发送者的主题;(5)区分思想速度(每分钟400至500字)和

讲话速度(每分钟100至150字)

作业3

1、简述领导及其基本特征?

答:领导是个体运用非强迫性手段影响其他人自愿努力去完成群体或组织目标的过

程。(1)领导是一种过程,而不是某一个体。担任某一管理职位的某人叫做领导者。

然而,不能认为领导者的行为就是领导。(2)领导的本质是人际影响,即改变其他

群体成员的态度或行为。(3)领导的目的是群体或组织目标的实现。

2、简述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

答:正式组织的基本特征:(1)经过规划建立,并不是自发形成的;(2)有较为

明确的组织目标;(3)组织内部分成各个部门,各个部门的职责、权限及完成工作

任务皆有明确规定;(4)组织内各个职位,按照等级原则进行法定安排,每个人承

担一定的角色;(5)有明确的法律、制度和行为规范。

模拟1

1简述特质理论?

答:特质理论认为:(1)人格是由个体的特质组成的;(2)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

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3)通过对人格特质的了解,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

持特质论的人格心理学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统计方法(如卡特尔);另一类侧

重非统计方法(如阿尔波特)。阿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两类,

然后他又把个人特质区分为三个层次:首要特质、主要特质、以及次要特质。卡特

尔继承了阿尔波特的学说,分别对特质进行了分类,主要的类别有:独特特质与共

同特质;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提出人的行为可分为类型、

特质水平、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这些构成的要素就是人格层次的内容,即从

特殊性反应水平经由习惯性反应水平和特质水平一直到类型水平

2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步骤分为哪几个阶段?

答: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步骤分为四个阶段:1、准备阶段。创造主体已明确所要解

决的问题,然后围绕这个问题,收集资料信息,并试图使之概括化和系统化,形成

自己的知识,了解问题的性质,澄清疑难的关键等;同时开始尝试和寻找初步的解

决方法,但往往这些方法行不通,问题的解决出现了僵持状态。2、酝酿阶段。这一

阶段最大的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对创造主体来说,需要解决的问题被搁置起来,

主体并没有做什么有意识的工作。3、明朗阶段。创造主体突然间被特定情景下的某

一特定启发唤醒,创造性的新意识猛地被发现,以前的困扰顿时一一化解,问题顺

利解决。4、验证阶段。把抽象的新观念落实在具体操作的层次,提出的解决方法必

须详细地、具体地叙述出来并加以运用和验证。

3简述激励的期望理论?

答:激励的期望理论是1964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姆提出的,认为动机强度取决

于效价、期望值和工具性三者的乘积,即激励=效价×期望值×工具性。效价是指个

体对某一目标或诱因的偏爱程度;期望值是指个体相信通过努力肯定会取得优秀成

绩,期望值就高,反之就低;工具性是指个体对某一水平的绩效将使自己获得某一

报酬或诱因的相信程度,如果个体相信绩效优异一定会得到自己想要的诱因,则工

具性就高,反之就低。尽管期望理论存在局限性,但也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和赞赏。

波特和劳勒修改了期望理论,使其日益完善。

4工作再设计的途径有哪些?

答:工作再设计的途径主要有七种:1、工作轮换。克服工作的单调感。2、工作

扩大化。有机会施展多种技能。3、工作丰富化。把部分或全部传统的管理权授予员

工。4、在家办公。借助信息技术,员工可在家工作。5、弹性工时。允许员工

自由选择工作日程安排。6、工作分担。要求做好分担者的沟通、协调工作。7、压

缩工作周。不仅增加了员工从事休闲、学习、旅游等活动的时间,而且还有利于提

高员工的工作热情。

5事业发展的自我管理应当遵循哪些主要原则?

答:1、开发基本的事业发展能力,如自我评估、问题解决等;2、认真选择工作

组织;3、发展专业灵活性;4、善于把握出现的新机会;5、持续评价事业。总

之,确定公平、合理的报酬结构,对工作进行再设计,促进员工事业的发展,实行

目标管理以及管理好员工的工作绩效能够有效地干预员工的动机过程,从而达到激

发员工动机的目的。

模拟2

1 群体发展要经历哪几个阶段?

答: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群体成员开始彼此熟悉并建立行为准则。第

二阶段是震荡阶段。主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冲突不断。第三阶段是规范阶段。群体开

始有凝聚力,成员开始对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第四阶段是执行阶段。群体开始把

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任务。第五阶段是中止阶段。群体被解散或自动消失。

2 简述群体的发展?

答:虽然个体有很强的动机加入群体,群体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经过一系列相互联系

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形成阶段。主要特征是群体成员开始彼此熟悉并建立行为准则。

第二阶段是震荡阶段。主要特征是群体内部冲突不断。第三阶段是规范阶段。群体

开始有凝聚力,成员开始对群体有较强的认同感。第四阶段是执行阶段。群体开始

把主要精力用于完成任务。第五阶段是中止阶段。群体被解散或自动消失。

3 简述群体的分类?

答:根据不同的标准,主要可划分成以下几类:1、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正

式群体是由组织设立的,旨在指导成员努力实现组织目标的群体。正式群体有两种

类型:命令群体与任务群体。非正式群体是为了满足某些心理需求而自发形成的群

体,如兴趣群体和友谊群体。2、永久群体与临时群体。永久群体是指成立长期存在

的群体,如某部门或工作单位。临时群体是指为了解决某一问题,执行某一任务而

组建的群体,而问题解决后,任务完成后该群体被解散。3、成员群体和参照群

体。成员群体是指个体是其正式成员的群体。相反,参照群体是指个体向往成为其

成员的群体或个体视其成员为行为典范的群体

4 常见的沟通障碍有哪些?

答:(1)个人障碍。根源于人们在情绪、价值观、教育、种族、性别、社会经济地

位等因素的差异。这些因素常使两人之间产生心理距离,从而阻碍人们的有效沟通。

(2)物质障碍。常常产生于沟通的环境因素,如刺耳的噪音、身体距离、隔墙壁、

静电等。(3)语义障碍。源于双方对沟通所用符号,如词语、图像或动作的不同理

解。

5 简述沟通的步骤?

答:1.形成思想。形成一种想传递给别人的思想。2.编码。把形成的思想转换成适

当的词语、图表或其它符号。3.传递。用某种方式把信息传递出去,如写信、发传

真、打电话、交谈、演讲等。4.接收。接受者利用自己的感觉器官,尤其是听觉和

视觉感知发送者传递过来的信息。5.译码。接收者对感知的信息进行理解的过程。

接受者的能力、知识、经验等个人因素极大地影响着理解的准确性、完整性。 6.

接受。接受者同意发送者的意见、观点或看法。7.使用。接受者使用接收信息的过

程。8.提供反馈。当接收者认可信息并对发送者作出反应,反馈即刻发生。反馈完

成了沟通环。

六、问答题

模拟1

1论述能力及其分类?

答:能力是个体完成某一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的总和。首先,能力是和某一具体

的活动、任务相关联的;其次,有时顺利完成某项任务或活动除了要求具备某些心

理特征即能力外,还可能要求具有相应的体力、知识与经验等;最后,能力是人格

特征的重新组合。1、一般能力,指任一活动都要求具备的能力,通常指智力。2、

特殊能力,指某一具体活动要求具备的能力,如数学能力、音乐能力、美术能力、

飞行能力等。3、创造力,指个体产生独特的新思想、新产品的能力。创造力被

认为是因多种因素构成和影响的,它们是智力、知识、认知风格、人格特征、动机

以及环境。4、智力是个体适应环境的能力,是个体的学习能力,是一个人的抽象思

想能力,或是智力测验所测的能力。一般认为智力是各种因素构成的,这些因素主

要有:计算;词语流畅;言语理解;记忆;推理;空间知觉;知觉速度。

2论述激励及其对组织目标实现的意义?

答:(一)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组织行为学定义激励为激发人的动机,使人

有一股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激励也可以说是调动积极

性的过程。1、有被激励的对象,即被激励的人;2、激励人想从事某种活动的一

种内在的愿望和动机,而产生这种动机的原因是需要;3、人被激励的动机强弱,

即积极性的高低是人的一种内在变量,不是固定不变的;4、这种积极性是人们直

接看不见、听不到的,只能从观察由这种积极性所推动而表现出来的行为和工作绩

效上来判断。(二)激励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有重要意义。首先,通过激励可以把有才

能的人,组织所需要的人吸引过来,并长期为该组织工作;其次,通过激励可以使

已经就职的员工最充分发挥其技术和才能,变消极为积极,从而保持工作的有效性

和高效率;最后,通过激励还可以进一步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革新精神,从而大大

提高工作绩效。

3论述系统和权变的组织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1、组织是一个外在环境系统中的开放系统。古典的组织理论把组织看成是一

个封闭系统,仅从组织结构和权责关系来分析组织,系统组织理论则从组织与环境

相互作用和影响来研究组织。2、组织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构成的一个大系统。组织系

统一般被认为包括:(1)结构子系统;(2)技术子系统;(3)心理社会子系统;(4)

目标与价值子系统;(5)管理子系统。3、组织是一个反馈系统。4、组织具有生态

性。5、组织管理具有权变性。组织管理应根据组织所处的内外环境随机应变,提倡

组织的弹性运作,注重达成组织目标的殊途同归性。

模拟2

1 试述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同作业1第3题)

2 试述人格的几种理论?

答:人格的理论主要有:1、特质理论认为:(1)人格是由个体的特质组成的;(2)

人格特质在时间上具有稳定性,在空间上具有普遍性;(3)通过对人格特质的了解,

可以预测个体的行为。持特质论的人格心理学家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侧重统计方法

(如卡特尔);另一类侧重非统计方法(如阿尔波特)。阿尔波特首先把特质分为

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两类,然后他又把个人特质区分为三个层次:首要特质、主要

特质、以及次要特质。卡特尔继承了阿尔波特的学说,分别对特质进行了分类,主

要的类别有:独特特质与共同特质;表面特质与根源特质。艾森克从特质理论出发,

提出人的行为可分为类型、特质水平、习惯性反应和特殊性反应。这些构成的要素

就是人格层次的内容,即从特殊性反应水平经由习惯性反应水平和特质水平一直到

类型水平。2、精神分析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是弗洛伊德,其人格结构理论受

到了其学生阿德勒和荣格的发展。阿德勒超越了本能论,创建了自己的个体心理学

(理论),其理论认为每个人都有追求优越的独特方式(生活风格),创造性的自

我在社会旨趣中得到发展。荣格则创立了分析心理学,认为人格包括三个层次:

意识、个人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根据内外倾,以及感觉、思维、情感和直觉,

荣格提出了八种人格类型学说。它们具体表现为外倾思维型、内倾思维型、外倾情

感型、内倾情感型、外倾感觉型、内倾感觉型、外倾直觉型以及内倾直觉型。

3 试述几种主要的需要理论?

答:尽管用缺乏本能的观点只能解释部分人类行为,许多学者还是扩大了此类概念

的应用范围,用以解释所有的动机(激励)现象,这就是各种需要理论。1、马斯洛

的需要层次论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成生理、安全、社会、尊重、自我实现五种从低

级到高级的基本需要。2、阿德弗的ERG理论阿德弗把马斯洛的需要种类缩减为三

个,即生存、关系和成长,并认为三种需要可以共存,如果高级需要不能满足,个

体会倒退而更看重低级需要。3、麦克利兰的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认为人有三

种特别的需要:(1)成就;(2)合群;(3)权力。他着重研究人的成就动机,

发现高成就动机者有三个主要特征:第一,喜欢自己设置目标;第二,偏爱中等难

度的目标;第三,渴望得到即刻反馈4、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赫兹伯格通过

对专业人士的调查发现引起工作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以及引起工作不满意的

因素(保健因素)。前者包括成就、挑战性工作、责任感、成长、晋升、认可等,

后者包括工资、监督、工作条件、公司政策、额外福利等

组织行为学总复习资料一二三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一 一、单项选择题 1.人的行为可以通过各种措施,包括制度、培训、教育等消除消极行为,诱导和发挥积极行为,这体现了人的行为的(可控性) 2.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是(价值观) 3.下列价值观中,最古老的、最简单的、局限性最大的价值观是(最大利润价值观)4.个体在群体中的重要特征之一,在于他以以下哪一方面的意见作为定向的标准(群体) 5.组织内部职工个人的工作职业由组织外围逐步向组织内圈方向变动的事业生涯变动方向属于(向核心的变动) 6. 要开发一个企业、单位、部门或他们之中某个人的创造力,要顺利地开展各种创造活动,首先要求他们的领导者(富于创造精神) 7.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成员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对群体加给他们的约束,仍然予以抵制的阶段是(震荡阶段) 8.整个社会组织体系的基础是( 经济组织系统) 9.群体规模能影响群体的整体行为,如果群体参与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大群体比小群体表现得好)。 10.人类的心理适应,主要是对以下方面的适应(人际关系) 11.在领导行为方格论中,领导者对工作和人的关心都有高标准的要求,认为员工利益与组织目标是相容的领导类型是(团队式管理) 12.事业生涯的设计和事业生涯开发两个概念的关系是(有时有重要区别) 13.命令型群体都是(任务型)群体。 14.人的最基本或最一般的能力是(智力) 15.按照霍兰德的“个性定向”理论,适合从事沉思型科学研究活动的人属于(调查研究型) 16.日本组织文化的基石是(民族精神) 17.按领导的权威基础,领导者可分为正式领导和(非正式领导) 18.造成不公平感的真正问题在于(收入差距的不合理) 19.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群体结构已经开始充分地发挥作用,并已被群体成员完全接受的阶段是(有所作为阶段) 20.适合从事公关、销售、开发,善于管理夕阳企业的人,其气质类型为(多血质) 21.组织行为学家戴维斯对组织中的非正式沟通的研究发现其具有的沟通形式或网络有四种,其中最普通的形式是(集束式) 22.决策民主化的先决条件是(决策法制化) 23.组织行为学的多层次相交切性的第三层次是(组织) 24.有效落实计划的基本要求是(良好的评价管理) 25.以下属于过程型激励理论的是(期望理论) 26.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是(个体) 27.组织行为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起始于(心理学) 28.提出个人的个性类型是职业选择的重要决定因素的是(霍兰德) 29.提出事业生涯计划是一个持续发现的过程的著名心理学家是(薛恩) 30.在群体发展的阶段中,具有群体的目的、结构、领导都不确定,成员各自探索群体可以接受的行为规范的特点的阶段是(形成阶段) 31.群体可以满足其成员的社交需要,人们往往会在群体成员的相互作用中,感受到满足,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专)

《组织行为学》复习资料(专科) 一、单项选择题 1.被誉为管理心理学之父的是( )。 A.梅奥 B.莱维特 C.维卡 D.斯克伯兹 2.最早发现工作群体的重要性的是( )。 A.霍桑试验 B.莱维特的研究 C.维卡的研究 D.马斯洛的研究 3.管理者角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A.泰勒 B.韦伯 C.勒温 D.明兹伯格 4..领导的权力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资源控制权、专长权和( )。 A.指挥权 B.奖惩权 C.决策权 D.人事权 5.在组织变革理论中,提出适应循环学说的学者是()。 A.卢因(Kurt Lewin) B.卡斯特(E.Kast) C.沙恩(H.Sehein) D.唐纳利(H.Donnelly) 6.在激励理论类型中,重点研究动机形成和行为目标选择的理论是()。 A.内容型激励理论 B.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C.过程型激励理论 D.综合型激励理论 7.在组织中,有效的领导者的权力影响力与非权力影响力的关系表现为()。 A.正比关系 B.反比关系 C.负相关关系 D.无相关关系 8.组织行为学中把企业家不断地调整既定的目标、方针、策略和管理方式以适应发生变化的 环境的能力称为()。 A.决策能力 B.创新能力 C.应变能力 D.协调能力 9.倡导“胡萝卜加大棒”式的管理方式的理论是( )。 A.X理论 B.Y理论 C.超Y理论 D.Z理论 10.组织文化的核心是( ) A.组织作风与传统习惯 B.组织目标与宗旨 C.组织的规章制度 D.组织共同的价值观 二、名词解释 1、价值观 2、群体规范 3、工作态度 4、人格 5、领导 三、简答题 1、简述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3、简述组织文化的特点及功能? 四、论述题 1、论述古典组织理论的基本特点。 五、案例分析 案例1: 50年代初,弗考夫和中学时代的伙伴创办了科维特公司。这家公司在益10年内把营业额从5500万美元提高到75000万美元,一跃成为零售史上发展最快的公司之一。在60年代初,这家公司平均每7个星期增设一家大的商店。很快扩充到了25家商店。 从一开始,科维特的管理就是集权式的。总部操纵着所有的经营活动和其它各项政策,商店经理和其它管理人员只被赋予少的可怜的权力。弗考夫经常四处巡视,直接管理相当大

组织行为学答案

《组织行为学》复习题及答案 1、试论述现代组织理论的主要思想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科学。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学习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意义: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合理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4、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5、有助于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2、试论述如何提高领导的有效性 答:领导就是指引和影响个体、群体或组织来实现所期望目标的各种活动过程。领导是一种影响一个他人实现目标的能力和过程。 提升领导的影响力 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领导行为的实施,组织或群体成员对领导者的信任和追随,都离不开领导者的影响力。 2、对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也是一种艺术。越是高层次的领导行为,因其面对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越多,艺术性也就越强。 3、领导是与某种目标相联系的目的性很强的行为。 领导有效性的权变理论 领导者自身的特点: 能力、个性特征、工作行为倾向、权力类型、影响力等。 与下属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实施领导行为的关键,可弥补权力的缺乏。领导可以改变不一种重视下属的权变理论 四种领导风格:指示推销参与授权 P328 主要观点:领导者的效率是以能够激励下属达成组织目标,并在工作中使下属得到满足的能力来衡量的。领导者的责任和作用在于改善下属的心理状态,激励他们去完成工作任务或对工作感到满意,帮助下属达到目标。领导的作用在于:使下属的需要满足于有效的工作绩效联系在一起;提供有效的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辅导、支持和奖励。

组织行为学

1. .如何进行情感的培养? 答:1、刻苦学习、勤于思考;2、投身实践、积极工作;3、兴趣广泛、业余充实;4、广交朋友、珍惜友谊;5、乐善好施、善解人意;6、用于探索、大胆创新;7、善待挫折、百折不挠;8、皈依信仰、淡薄名利。 答:1、认识自身情绪;2、妥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情绪;5、人际关系的管理。 3. 主管人员了解人、了解人的个性和他们的品格所能起到的作用的重要性?37 答:在一个组织里,如果领导者不知道怎么去领导别人,不了解在经营活动中去调动人的因素已达到预期的效果,则所有的管理职能都将收效甚微。显然,在不同的组织里,目标可能有所不哦那个,但组织中没一个人,都有对它们来说特别重要的需求和目标。每个领导者就是要通过领导行为,帮主人们看到在他们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的同时,也能够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并施展他们的潜在能力。因此,主管人员就要了解人、理解人的个性和他们的品格所能起到的作用。 4. 激励的含义? 答:激励有激发和鼓励的意思,是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和活动。有效的激励可以成为组织发展的动力保证,实现组织目标。它有自己的特性,它以组织成员的需要为基点,以需求理论为指导;激励有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外在激励和内在激励等不同类型。 5. 心理学家提出的激发动机的理论范围哪四种? 答:1、激发有一定的被激励对象;2、激励是研究人的行为是由什么激发并赋予活力的;3、是什么因素把人们已被激活的行为引导到一定的方向上去的;4、这些行为如何能保持与延续。 6. 4.自我实现需要的含义?。 答:自我实现需要是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人总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达到所追求的宏大目标,取得一定的胜任感和成就感。 7. .运用双因理论进行激励管理的措施包括几方面? 答:运用双因理论进行激励管理的措施包括:1、管理者要充分了解员工的兴趣爱好,尽量将员工安排在其喜欢的工作岗位上;2、管理者首先要注意满足员工的保健因素;3、管理者要使员工的工作丰富化,满足员工的高层次需求;4、管理者要注意正确发放工资和奖金;5、管理者要注意运用表扬激励。 8. 何谓ERG理论? 答:美国克雷顿.奥德弗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他认为,人们共存在三种核心需要,即生存需要,相互关系需要和成长需要,因而被称为ERG理论。

《组织行为学》作业三答案

《组织行为学》作业三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主要依靠行政命令.纪律约束.训斥和惩罚,只有偶尔的奖励是( )领导方式. A.专制方式 B.民主方式 C.放任自流方式 D.协商式 A 2.通晓马列主义.了解社会科学方面知识.比较精通管理科学方面的知识及熟悉社会生活方面的知识是领导者( )素质. 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知识素质 D.身心素质 C 3.领导者能积极发掘人才,善于培养和使用人才,并且创造条件发挥组织内每个人专长的能力是( ). A.决断能力 B.人际交往能力 C.组织指挥能力 D.知人善任能力 D 4.一般正常人都会从不成熟到趋于成熟,每个人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日益成熟的倾向,但能达到完全成熟的人是( ). A.大多数人 B.极少数人 C.一半人 D.所有人 B 二、多项选择题 1.概括起来,我国优秀的领导者的素质应当包括( ). A.政治素质 B.知识素质 C.协调素质 D.能力素质 E.身心素质 ABDE 2.勒温认为存在着( )的领导工作方式. A.专制方式 B.协商方式 C.民主方式 D.独立方式 E.放任自流方式 ACE 3.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是( ). A.职位权力 B.任务结构 C.上下级的关系 D.个性结构 E.环境结构 ABC 4.做好领导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 ). A.权责利一致的原则 B.民主公开的原则 C.统一领导的原则 D .集体领导与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原则E.能级相符的原则 ABCDE 5.领导者的权威是由( )因素构成的 A.品格 B.才能 C.知识 D.情感 E.地位 ABCDE 三、问答题 1、菲德勒认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因素是什么? 答:菲德勒提出对一个领导者的工作最起影响作用的三个基本方面是:职位权力、任务结、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1)职位权力。职位权利指的是与领导者职位相关联的正式职权,以及领导者从上级和整个组织各方面所取得的支配程度。有了明确和相当大职位权力的领导者,才能更易博得他人的真诚的追随。(2)任务结构。任务结构是指任务的明确程度和人们对这些任务的负责程度。当任务明确,每个人都能对任务负责,则领导者对工作质量

《组织行为学》(专)综合练习题四及参考答案

2010春《组织行为学》(专)综合练习题四 一、单选题 1、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2、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C)。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3、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C)。 A、高生产率低凝聚力 B、低生产率高凝聚力 C、高生产率高凝聚力 D、低生产率低凝聚力 4、管理方格图中,典型的领导方式有(ABCDE)。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E、中间型 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耶顿 E、沙特尔 6、管理系统理论是由(C)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利克特 D、布莱克 E、沙特尔 7、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C) A、3──30人 B、30──1000人 C、1000──45000人 D、45000人以上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A、人际关系 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 D、信息沟通 10、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C)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二、多选题 1、人际关系的功能有(ABCDE)。 A、产生合力 B、形成互补 C、激励功能 D、联络感情 E、交流信息 2、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ACE)。 A 、人 B、人际交往 C、人际接触 D、社会环境 E、人际需要 3、人际关系的发展动力有(ABC)。 A、人的生产 B、物质生产 C、精神生产 D、阶级斗争 E、社会活动 4、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5、人际交往的原则是(ABCD)。 A、互利原则 B、平等原则 C、信用原则 D、相容原则 E、自主原则 6、冲突的来源有(ABC)。

组织行为学重点整理

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 1、影响组织有效性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组织外部因素):可预测性、复杂性、敌对性; ②组织因素:结构、技术、规模、年限; ③管理政策和实践因素:战略、控制、领导、报酬、沟通、决策; ④员工因素:目标、技能、动机、态度、价值观。 2、20世纪60年代中叶之后,行为科学的又一个重要发展方向是对组织行为的研究,主要论述企业性组织中人和群体的行为。 3、1911年泰勒《科学管理原理》的面世标志着科学管理从此诞生。 4、霍桑实验:1924-1932年在美国西方电气公司所属霍桑工厂进行的一系列实验。 ①霍桑实验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照明实验、福利实验、访谈实验、观察实验。 ②霍桑实验的一个重大贡献在于,它不同意泰勒把人只看成是“会说话的机器”或人的活动只是受金钱的驱使,认为人是“社会人”。 另一个重大的贡献是,它发现并证实了“非正式群体”的存在,这种“非正式群体”有其特殊的规范、感情和倾向,控制着每个成员的行为,甚至影响整个正式群体的活动。 ③经梅奥归纳、总结,整理成《工业文明中人的问题》一书,于1933年正式出版,由此形成了著名的人群关系学说。 5、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基础:组织行为学是在心理学、生理学、生物学、人类学、社会学、伦理学和政治学等多种学科相交叉的边缘形成的新学科。 6、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有:①自然实验法;②行为观察法;③心理测验法;

④现场调查法。 第二章个人行为基础 7、社会知觉的范围:①对他人的知觉;②人际知觉;③自我知觉。 8、自我概念:就是自己对自己的看法,莱米认为,自我概念是综合现在及过去对自己观察而获得的有关自己的知觉组织,是对自己的一种看法与想法。 9、归因:是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分析,指出其性质或推论其原因的过程。 10、归因理论:有凯利的归因理论,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 维纳的三维归因理论:人们对自己的成功和失败主要归因于四个因素: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 维纳的归因模式: 11、费斯廷格的认知失调理论: ①认知失调理论的假说:认知元素之间的矛盾或失调,使个体心理上的不快感和压迫感加剧,这时人们就设法减轻或消除不协调关系,从而促使个人的态度发生改变。 ②认知失调主要有两种来源:一是个人的决策行为,即需要在多个有同等价值的

组织行为学学习总结

《组织性为学》学习总结 为期一个学期的《组织行为学》课程结束了,在感受到一种失落的同时更多的是一种获得知识的喜悦与充实。通过这门课程,让我无论在学习还是生活中的管理与通的能力都有了显著地提升。在学习知识的同时,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李老师诙谐幽默的上课方式,他的知识渊博他的有才都使我深深的喜欢上了《组织行为学》这门课程,这也是我在大学中为数不多的带着期待的心情去上课的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在此期间我们从个体行为到群体行为、再到群体沟通、谈判与冲突到激励,组织结构,文化以及变革等进行了学习,收获颇丰,深深感受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它是以组织行为规律为研究对象,研究组织体系中人的行为与心理表现。针对组织行为的特征,找出特定组织环境下的组织行为共性,为我们提供有益的启示。结合老师课堂上的案例分析与情景游戏,我从更深的角度体会到组织行为学的魅力,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理论素养和自身素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到《组织行为学》是从个体、群体、组织系统和组织动力四个方面进行研究的,它系统而完整地阐述了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个性心理与知觉、群体规模与行为、团队组织和管理、群体沟通与冲突、领导与决策、权利与政治、组织结构与组织文化等等。使我全面深入地理解了组织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及规律性,了解了如何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提升组织管理和不断创新能力。在组织行为学中系统研究了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它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学好组织行为学能有效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的个人满意度。 通过学习《组织行为学》,进一步明确了个体和群体互相依存关系。任何一个群体和组织都是由很多的个体所组成的,所以个体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这个群体或组织的团

组织行为学综合练习三

三、名词解释 1.激励激励,就是激发鼓励的意思,就是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有一段内在的动力。朝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心理过程。 2.自我实现这是马斯洛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指的是一种使人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完成某项工作或某项事业的欲望。 3.保健因素保健因素是指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这类因素处理不当或者说这类需要得不到满足人会导致职工的不满。甚至会严重挫伤职工的积极性;反之,这类因素处理得当,能防止工人产生不满情绪。但不能使职工有更高的积极性。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维持上作现状的作用,为此这类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4.激励因素激励因素是指和工作内容联系在一起的因素。这类因素的改善,或者使这类需要得到满足,往往能给职工以很大程度上的激励,产生工作的满意感,有利于充分、持久地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即使不具备这些因素和条件,也不会引起职工太大的不满意。由于这类因素能够激发人们做出最大的努力,所以称之谓激励因素。 5.期望值期望值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绩效和满足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效价效价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一个人对某一结果偏爱的强度。 7.挫折挫折是指人们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在环境中遇到障碍和干扰,使其需要和动机不能获得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8.强化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的刺激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四、简答题

1.简述激励的过程。 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就是一个激励过程,通过有意识地设置需要,使被激励的人产生动机,进而引起行为,满足需要,实现目标。 2.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划分为七个层次: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求知的需要、求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一般而言,生存和安全需要属于较低层次的物质方面的需要;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则属于较高恳次的、精神方面的需要。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遵循递进规律,在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之前,较高层次的需要的强度不会很大,更不会成为主导的需要。当低层次的需要获得相对的满足后,下一个较高层次的需要就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了驱动行为的主要动力。 3.双因素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赫兹伯格认为企业中影响人的积极性的因素可按其激励功能不同,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保健因素不能直接起到激励人们的作用,但能防止人们产生不满的情绪。保健因素改善后,人们的不满情绪会消除,并不会导致积极后果。而激励因素才能产生使职工满意的积极效果。 4.管理上如何应用双因素理论? 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强调内在激励,在组织行为学中具有划时代意义,为管理者更好地激发职工工作的动机提供了新思路。 ①管理者在实施激励时,应注意区别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前者的满足可以消除不满,后者的满足可以产生满意。

组织行为学专科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试题 一、判断改错题(先判断对错,对错误的要加以改正,每小题3分,共15分) 1.任何一种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都是针对一定的情况提出来的,都不能绝对地说哪种好、哪种坏,不能把管理方法僵化。( ) 2.麦克利兰认为可以通过教育和培养造就高成就需要的人,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都要注意发现、培训有成就需要的人。() 3.群体规模越大,工作绩效越高。( ) 4.在紧急的情况下,民主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5.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以分散的方式去完成任务。( )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备选答案中,选择一个正确答案并将答案题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1.谈话法属于组织行为学的哪种研究方法?( ) A.观察法?????B.调查法 C.实验法??D.测验法 2.具有高水平的专长,善于在活动中进行创造性思维,引发灵感,活动成果突出而优异的人属于()。 A.能力低下?????B.一般能力 C.天才???D.才能 3.通过社会知觉获得个体某一行为特征的突出印象,进而将此扩大为他的整体行为特征,这种知觉属于()。 4.当一个和在爱情问题上受到挫折后并未消沉,而是更加努力学习和工作,使工作做出了显著的成绩。这种行为反应是( )。 A.坚持原有目标的行为反应 B.升华的行为反应 C.反向的行为反应?? D.放弃的行为反应 5.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协调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就会出现如下关系()。 A.高凝聚力高生产率???B.高凝聚力低生产率 C.低凝聚力高生产率??? D.低凝聚力低生产率 6.工作比较单纯,不需要复杂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项工作需要大家的配合,或从事连锁性的工作,( )可能达到最高的工作绩效。 A.同质群体????B.异质群体 C.混合群体????D.简单群体 7.在管理方格图中“乡村俱乐部式的管理”是哪种领导方式?( ) A、1.1型????B、1.9型 C、5. 5型?????D、9.9型 8、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 A、3—30人? B、30—1000人 C、1000—45000人??? D、45000人以上 9、以人为中心的变革措施主要包括哪些?( ) A、调查反馈、群体建议、咨询活动B、群体决策、激励 C、调查研究、集体活动??D、集体活动、激励 10、下面哪一项正确描述了组织变革的基本内容?() A、组织的人员、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 B、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职能 C、组织的结构、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职能、组织环境 D、组织的环境、组织的任务及技术、组织的结构、组织的人员 五、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根据所学组织行为学理论简明扼要地回答题中所提问题) 1、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把组织为哪几种类型? 2、组织管理活动中的个体行为特有哪些? 3、有效激励的手段与方法有哪些? 4、内聚力有何作用? 5、组织发展战略措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一、判断改错题(判断错者不得分;如需要改正的题,判断正确得1分,将错误改正后再得2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对。 2.对。 3.错。改为:只有群体规模适中,工作绩效才高。 4.错,改为:在紧急的情况下,独裁的领导方式最有效。 5.错,改为:组织结构是要将组织的个体和群体结合起来去完成工作任务。 二、单项选择题(每选对一小题给1分,共10分,不选、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 1.B 2.C3.B 4.B 5.A 6. A 7.B 8.C 9.A10.D 五、简答题(每小题答全要点者得6分,共30分;未答或漏答要点者,由评卷人依每个要点在该题中的得分比例来扣分) 1.答案要点: 我国学术界按组织的性质分类,把一般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群众组织;宗教组织五种类型。 2.答案要点: 尽管个体行为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但我们子也应该认识到,个体的行为也是带有一些普遍的特征的,这些特征表现为: 错误!行为的自发性。

组织行为学

一、 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个组织中人的心理及其行为反应规律,从而提高组织中管理人员解释、预测和控制人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2.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规律的基础上,提高解释,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1)解释:组织行为学的一个目标是解释组织血红所发生的事情。一方面,人在组织中很多行为有很多原因,如果能意识到什么是主要的因素,就非常利于管理者采取措施避免和减少这些行为的发生。另一方面,对组织中某些现象的解释会随时间或环境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密切注意当前的劳动力市场变化情况,也可以帮助管理者找到员工离职原因的某些线索。 2)预测:无论是在组织内部还是组织外部,我们日常工作与生活中都可能或多或少地去预测他人的行为。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力图通过对组织行为全面和系统的研究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以降低组织中行为的不确定性,增强组织中管理者的工作绩效。3)控制:组织行为学的第三个目标是对组织中发生的行为进行控制。目的在于提高管理者们的观察分析技能,具体而言,组织行为学实践中,引导的是一些积极组织行为,避免和减少的往往是一些消极组织行为。 3.模型:就是对某种现实事物的抽象,是对事物的简化表示。目的是为了便于更清楚的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 模型的结构: 1)目标:编制和使用模型,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即这个模型是干什么用的 2)变量:是事物在幅度、强度和程度上的变化的特征,关于人的行为变量通常在两个维度上变化即定性和定量。 在组织行为学中的变量主要包括自变量,因变量,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 a)自变量:也被称为预测因素,它是影响因变量的变量; b)因变量也被称为校标,受自变量影响,在组织行为学中就是所要测量的行为反应; c)中介变量也称为中间变量,是自变量影响因变量的中介机制; d)调节变量,也称为干扰变量,它会影响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和强度。 3)关系:在确定了目标及影响目标的各种变量之后,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4.人际关系学说与霍桑实验? 人际关系学说被认为是行为科学的开端,梅奥是人际关系运动的带头人,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的重要贡献有两个方面:一是发现了霍桑效应,二四创立了人际关系学说。从霍桑实验中梅奥认为影响生产效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工作条件,而是工人本身。工人不是被动的,鼓励的个体,他们的行为不仅仅是受工资的刺激,影响生产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不是待遇和工作条件,而是工作中的人际关系。据此,梅奥提出自己的观点: 1)工人是“社会人”而不是单纯追求金钱收入的“经纪人” 2)企业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它是企业成员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由于具有共同的社会情感而形成的非正式团体 3)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意度,由此提高士气从而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 二、 1.人格:是我们用以描述这个人所具备的独特心理特质的总和,它是影响个体行为的、相对稳定的一系列个人的特征。

组织行为学专综合练习题四及参考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2010春《组织行为学》(专)综合练习题四 一、单选题 1、在紧急情况下或与公司利益关系重大的问题上,冲突的处理方式是(A)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2、目标很重要,但不值得和对方闹翻或当对方权力与自己相当时,处理冲突的方式是(C)。 A、强制 B、开诚合作 C、妥协 D、回避 3、当群体目标和组织目标一致时,凝聚力与生产率的关系就会出现(C)。 A、高生产率低凝聚力 B、低生产率高凝聚力 C、高生产率高凝聚力 D、低生产率低凝聚力 4、管理方格图中,典型的领导方式有(ABCDE)。 A、贫乏型 B、任务第一型 C、俱乐部型 D、团队式 E、中间型 5、“途径--目标”理论是(B)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布莱克 D、耶顿 E、沙特尔 6、管理系统理论是由(C)提出的。 A、菲德勒 B、豪斯 C、利克特 D、布莱克 E、沙特尔 7、大型组织拥有的成员一般在多少人左右?(C) A、3──30人 B、30──1000人 C、1000──45000人 D、45000人以上 8、帕森斯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A)

A、社会功能 、成员受益程度 B.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9、下面哪一个不是组织的基本要素?(A) A、人际关系 B、协作愿望 C、共同目标 D、信息沟通 10、艾桑尼是从哪个角度来划分组织类型的?(C) A、社会功能 B、成员受益程度 C、对成员的控制方式 D、成员人数 二、多选题 1、人际关系的功能有(ABCDE)。 A、产生合力 B、形成互补 C、激励功能 D、联络感情 E、交流信息 2、人际关系确立的条件有(ACE)。 A 、人 B、人际交往 C、人际接触 D、社会环境 E、人际需要 3、人际关系的发展动力有(ABC)。 A、人的生产 B、物质生产 C、精神生产 D、阶级斗争 E、社会活动 4、人际关系的发展趋势是(ABCDE)。 A、社会性增强,自然性减弱 B、自主性增强,依附性减弱 C、平等性增强,等级性减弱 D、开放性增强,封闭性减弱 E、合作性增强,分散性减弱 5、人际交往的原则是(ABCD)。 A、互利原则 B、平等原则 C、信用原则

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复习要点组织行为学 第一章组织行为学的对象与性质 一、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组织 1、识记:组织的概念: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领会:说明组织涵义的六个要点 1)组织是动态的组织活动过程 2)组织是相对静态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 3)组织必须具有共同的目标 4)组织是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的团体意识和精神的结合体。 5)组织是一个投入产出的系统, 6)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和社会环境系统相结合的社会技术系统。 (二)行为 1、人的行为的概念:人的行为是指人这种主体对所处环境这种客体所作的反应。侠义的行 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 2、人的行为的特点:1具有适应性;2具有多样性;3具有动态性;4具有可控性;5 行为 实质 (三)组织行为学 1、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 工作的心理活动 ....规律性的科学。 ....和行为反应 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范围: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 研究方法: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原理,说明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性 研究目的:在了解和掌握组织中人员的心理与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各级领导和各类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特别是在准确预测的基础上,采取有针对性的相适应的措施和方法,把消极的行为诱导转变为积极行为,保持和发展积极行为,从而提高组织中各类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工作绩效,更好的实现组织目标。简单的说就是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四)管理者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与作用 管理者研究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迫切性,主要是由组织行为学的实质和管理者的工作性质做决定的。 (1)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个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提高管理者知人善任,合理使用人才的水平。 (2)研究组织行为学中的群体行为与管理,可以是管理者改善人际关系,增强他们所

组织行为学 3

名词解释 1、社会知觉;指个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个人、他人团体特性的知觉。社会知觉不仅取决于被感知的人、群体本身,也取决于感知者的目的、态度、价值观和过去的经验。 2、人际洞察力:指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对他人的动机、个性、行为及其原因的正确认识与准确判断。人际洞察力所涉及的过程包括选择性编码、选择性合并和选择性比较三个过程。 3、职业承诺:指由于个体对特定职业或专业的认同和情感依赖,对职业或专业的投入和对社会规范的内化而导致的不远变更职业或专业的程度,简单来讲,职业承诺就是个体对职业的忠诚。 4、心理契约:员工与组织双方在相互关系中己方要为对方担负什么责任义务,同事对方要为己方担负什么责任以为的主观约定,是雇佣双方或老子双方关于双边关系中相互责任义务的主管信念。 5、群体规范:群体对其成员适当行为的共同期望或标准。群体规范有正式规定的但大部分是在群体中自发形成的。 6、群体动力:指左右和影响群体发展演变的主要力量,主要内容包括群体规范,群体压力、群体凝聚力和群体士气等。 7、人际冲突:人际冲突是指人们知觉到的一种价值观或目标上的矛盾状态,并伴有故意阻碍对手取得成功的行为以及情绪上的敌意。 8、权力:指个人或群体影响或控制其他个人或群体行为的能力。 9、政治行为:那些不是由组织正式角色所要求的,但又影响或试图影响组织中利害分配的10、活动印象管理:指有意识地控制别人对自己印象的形成过程,简称IM。凡在交往过程中行为者选择一定的装束、适当的言辞举止、得体的表情或态度,以致使知觉者对自己产生某种特定的看法,这些都是所谓的“印象管理”11、组织文化:指组织成员的共同价值观体系,为组织所有的成员所接纳,成为组织的一种群体意识,表现为组织的共同的信仰、追求和行为准则。 12、组织公民行为:指在组织正式的薪酬体系中上位得到明确的或直接的确认,但就整体而言,有益于组织整体运转成效的行为总和。 填空 1组织行为学的发展有近百年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早期的工业心理学。人际关系理论及行为科学的发展奠定了组织行为学学科形成的基础。20世纪60年代作为独立的学科。 2、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大学召开的一次跨学科的讨论会上,提出“行为科学”的概念。 3、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组织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一边应用这些只是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与组织行为学密切相关的学科有管理学、社会科学、行为科 学。 4、组织行为学研究的核心问题: 人与工作、组织和环境的匹配问 题;组织中的激励问题 5、罗克奇价值观调查问卷包括 两种价值观类型:终极价值观和 工具价值观 6、经营管理价值观是对经营管 理好坏的总的看法和评价。 7、费斯汀格的认知不协调理论 强调了个体通过自我意识调节达 到认知平衡,海德的平衡理论更 着重于人际关系对认知平衡的影 响 8、影响员工态度转变有两个方 面的因素,即外部因素和内部因 素。外部因素主要包括人际影响、 企业内部的信息沟通、企业文化 等因素;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员工 的认知、需要、个星星心理特征 等因素。 9、组织将承诺划分为三个纬度: 感情承诺、规范承诺、继续承诺。 10、影响组织承诺水平的个体特 征来源可分3类:年龄和工作年 限、性别、婚姻。 11、Rousseau提出心理契约的两 位结构:交易契约、关系契约。 12、改善群体决策的主要目的在 于提高群体决策的速度、决策质 量和认可水平。 13、提高工作有效性的方法:增 加自我表露的程度、提高反馈程 度。 14、权力对下级的影响带有强制 性和不可抗拒性。 15、组织中政治行为的发生的原 因往往可以从组织情况和员工个 体特征两个主要角度来进行考 察。 16、防御性行为依其目标可以分 为下面两类:避免行动、避免受 责。 17、组织文化的影响因素主要包 括社会文化背景、组织创业者和 领导者的素质、组织成员的素质。 18、组织公民行为具有3方面的 特点:自愿自发、组织中正式的 报酬系统未作明确规定、行为总 和的累积效应。 简答题 1、传统组织行为学的新发展:1、 组织变革已成为全球化经济竞争 中组织行为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探索组织变革 的分析框架、理想的组织魔石、 干预理论以及变革代理人的角 色。与组织变革密切相关的是领 导行为研究,先后出现了种重领 导理论。2、组织行为学强调对人 力资源的系统开发组织行为学更 加关注研究管理者决策、技术创 新和员工适应中必须具备的胜任 素质,更加关注如何充分利用和 开发人力资源。3、组织行为学研 究更加关注国家目标,研究领域 已突破传统框架。涉及管理培训 与发展、工业业绩评价、管理决 策、组织气氛和组织文化、跨文 化比较等新领域。4、组织行为学 研究出秉承强调生产效率的传统 之外组织行为学越来越重视有关 工作满意度、雇员安全与健康、 组织文化、组织承诺、心理契约、 压力管理、员工心理援助计划、 工作--家庭平衡等方面的研究。 2、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的 区别: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的主要区别在于研究对象的不 同,前者主要研究对象是组织中 人的外在、可观测、可开发的行 为,而后者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中 人的心理(包括外在、可观测、 可开发的行为,也包括内在的甚 至是不可观测、不可开发的行为, 如思维、本能)。由此决定了组织 行为学的研究成果更为具体、直 观、实用,而管理心理学的研究 成果则比较抽象、隐晦、和理论 化。 3、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①把员工需要同企业目标有机结 合起来,尽量满足员工的合理需 要。②让员工参与企业的决策, 使其具有主人翁的意识和责任感 及对企业的归属感。③鼓励员工 提出合理的建议,管理人员帮助 实现,以满足员工的自我成就感。 4、增强组织承诺的方法:①严守 员工的第一的价值观。聘用合适 的管理者,实践员工第一的价值 观。②明确你的任务并传达任务。 明确自己的任务和思想体系。是 这些任务和思想体系就有魅力; 实行给予价值观的雇佣政策;着 重以价值观为基础的知道和培 训;建立传统。 ④营造一种社区感。简历起以价 值观为基础的统一性;达成分享 和类似分享的其他方式;重视互 助作用、交叉利用和团队合作; 把上述几个部分结合起来。⑤支 持员工发挥咱。坚持付诸实践; 提供第一年的工作挑战;丰富化 和授权;内部今生;提升发展活 动;提供给员工股票而不需要抵 押。 5、双因素理论对企业实践影响 深远:①工作扩大化是指只向工 人提供更多同样的工作。②工作 丰富化是指通过“垂直”的工作 扩展,工人对更大范围工作的控 制,意味着更多的技能,就必须 给员工提供足够的培训。③工作 轮换制主要是指员工在一定时间 内轮换一箱新工作,使其不会对 工作产生厌倦感。通过工作扩大 化、工作丰富化和工作轮换制的 实行,员工的缺勤、早退及辞职 现象大卫减少。 6、对员工进行激励时,管理者需 要做好如下五项工作:①发现员 工重视的报酬或奖励是什么。② 根据组织目标,明确期望出现的 员工行为。③确保绩效目标可以 达到,确保期望的技校与报仇之 间的联系是直接的、清晰的和明 确的。④确保对员工没有冲突的 期望⑤确保奖励或报酬的差距或 变化幅度是巨大的。 7、构建有效的激励系统:第一 步,列举企业先有的各种激励方 法。第二步:对这些激励方法的 有效性进行评估。第三部,根据 评估结果,将这些激励方法分为 三类:可继续使用、须修订后继 续使用、停止使用的激励方法。 第四步,对须修订后继续实用的 激励方法进行讨论和修订,并重 新公布使用。第五步,从企业内 部或者外部了解和学习一些现金 的激励方法和手段,对他们进行 讨论和评估,筛选出可以借鉴的 激励方法。第六步,新的激励方 法试行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评 估,重复前面的步骤。 8、群体决策的优缺点:A优①集 体审议和判断,可产生数量较多 的方案,有可能是备选反感的正 确程度和满意度提高。集体讨论, 可相互启发和综合各成员的各种 不同的专门知识和经验,能从多 方面对各宗反感进行完备细致的 分析,提高决策质量②有利于组 织内的信息交流和共享,协调各 宗只能,增强各部门的合作③群 体成员如果是由各不同李毅集团 或群体的成员组成时,可激发其 参与和实施决策的积极性,还可 协调各方的意见和分歧。④决策 群体是权力有所分散,消除独裁 现象,使决策更加民主。B缺① 耗时费钱②在最小共同基础上的 妥协,形成决策的折中性。③权 力和责任的分离④少数人的专制 9、滋生政治行为的组织特征:① 组织信任度低②角色模糊③不明 确的绩效评估系统④非得即失的 零和报酬分配体系⑤民主化决策 ⑥以高压手段追求高绩效。⑦自 私自利的高层管理者。 10、获取权力的途径和策略:① 同有权势的人建立联盟②笼络或 消灭③离间分裂④控制重要讯息 ⑤今早表现你自己⑥累计和利用 “施恩图报”⑦循序渐进⑧事情 在变好之前必须先变坏⑨谨慎纳 谏 11、组织文化的重要作用:①激 励功能②凝聚功能③导向功能④ 规范功能⑤协调功能 12、组织公民行为的作用:①作 为组织运行的润滑剂,组织公民 行为有助于减少人际矛盾和冲突 ②资源合作行为能够是组织更有 效地利用资源,优化资源结构, 降低资源投入成本减少不必要的 资源争夺,减少对纯粹给予维护 功能的有限资源的需求③能够促 进同事和管理者的生产效率的提 高④能够有效的协调团队成员与 工作群体之间的活动⑤能够穿件 良好的企业文化,增强组织吸引 和留住优秀人才的能力。 案例分析: 一、麦克利兰:1、权力需要:权 力需要是影响和控制他人的欲 望。2、归属需要:指建立友好和 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欲望。3成就需 要:追求卓越以实现目标的内驱 力。 二、公平理论:该理论认为对自 己报仇的直觉和比较锁引起的认 知纸条,导致当时人的心理失衡, 即不公平感和心里紧张。为消除 这种紧张,当事人会采取某种行 动,以恢复心理平衡。人在感到 不公平时会有如下6种可能出现 的情况选择:①改变自己的投入。 ②改变自己的产出③改变自我认 知④改变对他人的看法⑤选择另 一个不同的比较对象⑥抱怨。情 绪衰竭甚至离职 管理者如何运用公平理论:①建 立按劳分配的报酬体系②确保薪 酬政策的内部一致性③做到男女 同工同酬④保持本组织薪酬水平

组织行为学专作业二复习资料

2012秋《组织行为学》(专)作业二讲评 一、单选题 1、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B)。 A、马斯洛 B、赫兹伯格 C、麦克利兰 D、波特 2、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A)。 A、尊重需要 B、交往需要 C、安全需要 D、生理需要 3、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C)。 A、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B、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通常都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C、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 D、保健因素通常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有关,而激励因素与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有关 4、赫兹伯格认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C)。 A、提供给员工更高的工作报酬 B、加强对员工的监督和控制 C、设计出一种能让员工感到工作本身就是激励的工作任务 D、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5、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C) A、需要层次论 B、成就需要论 C、E、R、G理论 D、双因素理论 6、麦克利兰的研究表明,对主管人员而言,比较强烈的需要是(A)。 A、成就需要 B、权力需要 C、社交需要 D、安全需要 7、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B)。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8、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A)。 A、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B、需要层次论、双因素理论、激励需要理论 C、X理论、Y理论 D、挫折理论、归因理论、强化理论

9、当某种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不利后果,以期减少这种行为出现的可能性或消除该行为,这种强化方式是(A)。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10、通过不予理睬来减弱某种不良行为的强化方式是(C)。 A、惩罚 B、正强化 C、自然消退 D、消极强化 二、多选题 1、气质差异主要应用于()。 A、人机关系 B、人际关系 C、思想教育 D、一般人员选拨 E、行为预测 2、气质差异的应用应遵循的原则是()。 A、气质绝对原则 B、气质互补原则 C、气质合理安排原则 D、气质发展原则 E、阈值原则 3、按何种心理机制占优势来划分,可把性格分为()。 A、理智型 B、内倾型 C、情绪型 D、意志型 E、中间型 4、斯布兰格按何种生活方式最有价值,把性格分为()。 A、理性型 B、政治型和审美型 C、社会型 D、宗教型 E、经济型 5、社会知觉主要包括()。 A、对人知觉 B、人际知觉 C、角色知觉 D、因果关系知觉 E、自我知觉 6、知觉偏差主要表现有()。 A、知觉防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