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

---------------------------------------------------------------最新资料推荐------------------------------------------------------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

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心房颤动指南中抗栓治疗的解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作者:

杨延宗心房颤动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在我国,房颤的发病率已接近 8[1]。

其中, 80 岁以上人群房颤发病率可高达 10%[2]。

房颤的主要危害之一为脑卒中, 15%的缺血性卒中可能与房颤有关[3] 。

基于此,近年的房颤规范化治疗指南也更重视整合大规模临床试验的结果,将血栓栓塞的预防作为房颤治疗的重点内容。

BR 国外目前关于房颤抗栓治疗的指南主要来源于两项:

ACCP(美国胸科医师协会)指南和 ACC/AHA/ESC(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欧洲心脏病学会)指南。

2019 年上述两项机构分别公布了各自的抗栓治疗指南, 2004 年 ACCP 更新了部分指南内容[4], 2006 年 8 月 ACC/AHA/ESC 公布了最新的房颤抗栓治疗建议[5] 。

同年,国内专家也合力推出了《心房颤动:

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其中对房颤的抗栓治疗也有较为详尽的阐释[5]。

纵观新近推出的指南,不难看出:

指南在抗栓治疗指征的确认、卒中危险人群的区分、抗栓治疗

1/ 13

方案的选择、老年患者抗栓治疗策略及抗凝目标值的界定等几个方面的认识更趋于严谨,下面,本文就新指南中抗栓治疗的策略趋势及动态调整作下述简要分析。

一、高度强调抗栓治疗的重要性从已经公布的治疗指南可以看出,指南均高度强调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重要性。

2006 年ACC/AHA/ESC 指南明确提出:

除孤立性房颤和有禁忌证外, 所有房颤患者均建议服用抗栓药物以预防血栓栓塞。

关于具体抗栓治疗的选择,指南中进一步强调以卒中的危险分层作为分级治疗的标准。

二、抗栓治疗采取分层管理的原则 ACC/AHA/ESC 的最新版房颤治疗指南中,首次根据栓塞发生的风险程度不同,将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划分为高、中、低危三层:

其中高危因素为血栓栓塞病史,二尖瓣狭窄和人工瓣膜置换;中危因素包括年龄75 岁、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心室收缩功能受损(射血分数35%或缩短指数lt; 25%)、糖尿病;低危因素包括年龄 65-75 岁、女性、冠心病[5]。

从中不难看出:

对于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而言,栓塞史是最为重要的卒中危险因子,冠心病不再作为卒中的高危因子。

不同房颤患者根据危险分层的不同,应采取不同的抗栓治疗策略。

---------------------------------------------------------------最新资料推荐------------------------------------------------------ 2006 年的ACC/AHA/ESC 抗栓治疗指南的证据级别推荐方法也更加细致明确,为房颤的个体化抗栓治疗策略提供依据。

对需要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患者选择更加谨慎:

除高危因素外,其他中危因素中必须具备 1 项以上的患者才更倾向于应用华法令,其他患者可选择阿司匹林抗栓治疗。

从指南中可以发现,除了必须华法令抗凝(只要伴其他任何一项卒中危险因素,均可选择华法林抗凝)和阿司匹林抗血小板(只要无卒中高危因素或 1 项以上的中危因素,均可选择阿司匹林抗栓)两种情况外,其他情况下,都是既可以选择华发林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这时候,更需要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特征并充分考虑患者的意愿,进行仔细甄别。

另外,新指南与既往指南有危险因素即建议用华法林相比有明显不同,显著减小了出血的风险。

BR 针对国内抗栓治疗意识差的现实情况,国内指南建议应用华法林和/或阿司匹林的指征较国外指南宽:

如无禁忌证,高危患者需华法林(INR2-3) 治疗;孤立性房颤患者也推荐阿司匹林 200?300mg/d 治疗[6]。

其目的旨在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应有的医疗资源,减少卒中的并发症。

三、适度降低高龄患者抗栓强度,有效规避出血风险

3/ 13

2019-2006 指南均强调老年患者(年龄65 岁)抗栓治疗的重要性,ACC/AHA/ESC2006指南结合高龄患者的更易发生出血的倾向,一改既往指南中年龄越大抗凝治疗的建议越强烈的惯例,提出了更能有效规避出血风险的治疗策略,对抗栓指标的设定更为科学。

本次指南与以往指南有很大不同:

第一,即使是高龄患者,如果不合并其他危险因素,也可以选择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第二,在阿司匹林剂量选择上更个体化:

阿司匹林剂量可以在 81-325 毫克之间调整,与以往机械强调325 毫克的剂量不同。

对老年人而言,该剂量范围有更好的依从性,并为个体化治疗提供了很大的空间。

新版指南采用了更严格的依据危险级别的抗栓分层管理,该分层管理的原则同样适用于老年患者。

另外, 75 岁以上的房颤患者若因其自身原因如出血风险增加而不能耐受标准强度口服抗凝治疗者,可以考虑降低 INR 的强度(范围 1. 6-2. 5),这一目标值的设定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房颤患者的出血风险。

当然,对于人工机械瓣膜房颤患者,为达到有效抗凝目的,指南中建议 INR 不低于 2. 5。

这在临床工作中可行性更强,并可能有效规避出血风险。

四、重新评定左房消融治疗的地位,从根源上杜绝血栓

---------------------------------------------------------------最新资料推荐------------------------------------------------------ 新指南指出左房消融已由最后的治疗方法上升为二线治疗方法,特别是对于有症状的孤立性房颤患者。

近几年随着多中心大规模临床随访资料的证据逐渐增多,左房消融治疗房颤的有效性也得到了普遍认可[7]。

消融治疗也已由最后的治疗手段而逐渐升级, 2006 年新指南中已将其提到二线治疗,即只要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无效即可进行导管消融治疗。

另外,与国外指南不同,基于对房颤机制的认识和循证医学的证据的分析,国内指南特别强调了射频消融根治房颤的重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成为一线的治疗选择。

导管消融是能够有效杜绝血栓栓塞又能规避出血风险的优选方法,也是根治房颤的希望所在。

五、复杂情况下的房颤抗栓治疗选择有章可循在某些特殊情况下的抗栓治疗,如冠心病患者的规范化抗栓,以往的指南并没有明确。

近年来的循证医学证据对此有较为详尽和深入的认识,使得这些临床常见问题有章可循:

1. 新近指南提出:

房颤患者标准强度抗凝治疗(INR2. 0-3. 0)中发生缺血性卒中或系统栓塞,应增加抗凝强度最大目标值(3. 0-3. 5),而不是加用抗血小板药物。

5/ 13

阵发性房颤与持续性或永久性房颤具有同样的危险性,其抗凝治疗的方法均取决于危险分层。

另外,慢性心房扑动患者治疗原则等同于同危险分层的慢性房颤患者[4]。

2.对于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抗栓治疗建议更加细致:合并冠心病的房颤患者,需要兼顾卒中、出血、冠脉缺血事件的三方面考虑,因此对抗栓治疗的抉择要求更加严格。

对于稳定的冠心病患者单独应用华法林(INR2-3)可以有效预防冠脉事件;如无抗凝指征或有抗凝禁忌,可选阿司匹林81-325mg/d。

BR 在 PCI 术的围手术期,应停用华法林。

支架植入后且有抗凝指征者:

术后尽早予华法林抗凝,同时给予氯吡格雷(裸支架至少 1月,雷帕霉素涂层支架 3 个月,紫杉醇涂层支架 6 个月) 75mg/d。

若同时应用抗凝剂(INR2-3)和抗血小板药物,可能增加出血并发症[4, 8]。

若无冠脉事件复发, 9-12 个月后可单用华法林。

3. 长期抗凝的患者手术后出血与栓塞一直是一项困扰内外科医生的课题。

指南中建议:

非机械心脏瓣膜置换者,可停用抗凝药物 1 周而无须肝素替代。

---------------------------------------------------------------最新资料推荐------------------------------------------------------ 若为急诊手术:

可予维生素 K12-5mg, INR 会在 24 小时内下降;若为择期手术:

术前 4-5 天停用华法林, INR降至 1. 0-1. 5 后可行相关手术。

手术需要中断抗凝治疗超过 1 周以上的卒中高危患者,给予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替代。

对于心外科术后短期发生的房颤(gt; 48 小时)的患者:建议口服华法林,目标INR2. 5(范围 2. 0-3. 0),恢复窦性心律后持续抗凝数周,尤其是具有血栓栓塞危险因素者。

4.转律前的抗栓治疗:

房颤发作 48 小时内,复律前的抗凝治疗要根据患者是否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5]。

对于房颤持续48 小时(或未知)择期转律的患者,建议华法林抗凝 3 周(目标 INR3. 0)后转律;对于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48 小时,但因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需要紧急复律的患者,复律同时给与肝素,首先静脉注射后持续静注,调整剂量使 APTT延长至正常对照的 1. 5-2 倍。

此后给与口服抗凝治疗方法同择期复律。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

对于急性房颤产生血流不稳症状时,如心绞痛、心肌梗死、休

7/ 13

克、肺水肿等,新指南明确指出应予即刻复律,不应使治疗因抗凝而延迟。

总之,大规模房颤相关临床研究为新指南的制定提供了更加翔实的循证医学证据。

相对以往的指南,新指南加强了对临床实际问题的关注,充分考虑了近年房颤的研究进展,尤其是射频消融等治疗手段的进步,并根据危险分层对如何选择药物给出了更明确的标准,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加规范化、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积极推进了有效预防血栓和合理规避出血风险的治疗目标实现的进程。

hRiSjTkUlV lWmXnYo Zp#q!r$s%tu*v(w(x) y-z+A 0B1C2D 3E4F5G 6H7H8I9JaKbLcMdNeOfPgQhR iSiTjU kVlWmX nYoZp#q!r$s%t%uv*w(x) y- z+A0B1C2D3E4 E5F6G7H8I9JaKbLcMdNeOfPf QgRhSiTjUkVl WmXnYoZp#q#r!s$t%uv*w(x ) y-z+ A0B1B2C 3D4E5F6G7H8I9JaKbLcMcNdO ePfQg RhSiTjU kVlWmXnXoYpZq#r!s$t%uv* w(x) y -y+z0A1 B2C3D4E5F6G7H8I9J9KaLbMc NdOeP fQgRhSi TjUkUlVmWnX o YpZq#r! s$t%u v*v( w) x-y+z 0A1B2C3D4E5F6G6H7I8J9KaL bMcNd OePfQgR hRiSjTkUlVmWnXoYpZq#r!s$ s%tu *v(w) x- y+z0A1B2C3D3E4F5G6H7I8J9 KaLbM cNdOeOf PgQhRiSjTkUlVmWnXoYpZp#q !r$s% tu*v(w ) x-y+z 0A0B1C 2D3E4F5G6H7 I8J9KaL bLcMd NeOfPgQhRiSj T kUlVmWmXnYo Zp#q!

---------------------------------------------------------------最新资料推荐------------------------------------------------------

r$s%tu *v(w) x) y-z+A0B1C2D3E4F5G 6H7I8I9JaKbL cMdNeOfPgQhRiSjTjUkVlWmX nYoZp# q!r$s% tuv*w(x) y-z+A0B1C2D3E4 F5F6G7H8I9Ja KbLcMdNeOfPgQgRhSiTjUkVl WmXnYo Zp#q!r !s$t%uv*w(x) y-z+A0B1C2C 3D4E5F6G7H8I 9JaKbLcMdNdO ePfQgRhSiTjU kVlWmXnYoZpZ q#r!s$t%uv* w (x) y-z+A0A1 B2C3D4 E5F6G7 H8I9JaKbLbMcNdOePfQgRhSi TjUkVlWmWnXo YpZq#r!s$t%uv*w(x) x-y+z 0A1B2C3D4E5F 6G7H8I8J9KaL bMcNdOePfQgR hSiTjTk UlVmW nXoYpZq#r!s$ t%uu*v(w) x- y+z0A1B 2C3D4 E5F5G6H7I8J9 K aLbMcNdOePf QgQhRiSjTkUlVmWnXoYpZq# r!r$s%tu*v( w) x-y+z0A1B2 C2D3E4F5G6H7 I8J9KaLbMcNd NeOfPgQ hRiSj TkUlVmWnXoYo Zp#q!r$s%tu *v(w) x- y+z+A 0B1C2D3E4F5G 6H7I8J9KaKbL cMdNeOfPgQhR iSjTkUlVlWmX n YoZp#q! r$s% tu*v(w (x) y- z+A0B1C2D3E4 F 5G6H7H8I9Ja KbLcMdNeOfPg QhRiSiTjUkVl W mXnYoZp#q!r $s%t%uv*w(x ) y-z+A0B1C2D 3E4E5F6G7H8I 9JaKbLcMdNeO fPfQgRhSiTjU k VlWmXnYoZp# q#r!s$t%uv* w(x) y-z+A0B1 B 2C3D4E5F6G7 H8I9JaK bLcMc NdOePfQgRhSi T jUkVlWmXnXo YpZq#r!s$t%u v*w(x) y-y+z 0A1B2C3D4E5F 6G7H8I9J9KaL bMcNdOePfQgR hSiTjUkUlVmW nXoYpZq #r! s$ t%uv*v(w) x- y +z0A1 B2C3D4E5F6G6H 7I8J 9KaLbMcNdOeP fQ gRhRiSjTkU lVmWnXoY pZq# r!s$s%tu*v( w)x-y+z0A1B2 C3D3E4F5G 6H7 I8J9KaLbMcNd OeO fPgQhRiSj TkUlVmWnXoYp Zp#q!r$s%tu *v (w)

9/ 13

x-y+z0A 0B1C2D3E 4F5G 6H7I8J9KaLbL cM dNeOfPgQhR iSjTkUlV mWmX nYoZp#q! r$s% t u*v(w) x) y-z+A0B1C2D3E4F5G6H 7I8I9JaKbLcMdNeOfPgQhRiS jTjUkVlWmXnY oZp#q!r$s%tuv*w(x) y-z+ A0B1C2D3E4F5 F6G7H8I9JaKbLcMdNeOfPgQg RhSiTjUkVlWm XnYoZp#q! r$s$t%uv*w(x) y -z+A0B1C2D3D 4E5F6G7H8I9JaKbLcMdNeOeP fQgRhSiTjUkV lWmXnYoZpZq#r! s$t%uv*w( x) y-z+A0A1B2 C3D4E5F6G7H 8 I9JaKbLbMcNd OePfQ gRhSiTj UkVlWmWnXoY p Zq#r!s$t%uv *w(x)x-y+z0A 1B2C3D4E5F6G7H8I8J9KaLbM cNdOeP fQgRhS iTjTkUlVmWnXoYpZq#r!s$t% uu*v( w) x-y+ z0A1B2C3D4E 5 F5G6H7I8J9Ka LbMcN dOePfQg QhRiSjTkUlV m WnXoYpZq#r!r $s%t u*v(w) x -y+z0A1B2C2D 3E4F5G6H7I8J 9KaLbMcNdNeO fPgQhR iSjTkUlVmWnXoYoZp #q!r$s%tu*v (w) x-y+z+A0B 1C2D3E4F5G6H 7I8J9Ka KbLcM dNeOfPgQhRiS jTkUlVlWmXnY oZp#q!r $s%t u*v(w(x) y-z+A0B1C2D3E4F5 G6H7H8I9JaKb LcMdNeOfPgQhRiSiTjUkVlWm XnYoZp# q!r$s %t%uv*w(x) y-z+A0B1C2D3E 4E5F9K aLbMcM dNeOfPgQhRiSjTkUlVmWnXnY oZp#q!r$s%t u*v(w) x-y-z+A0B1C2D3E4F5 G6H7I8J9JaKb LcMdNeOfPgQhRiSjTkUkVlWm XnYoZp #q!r$s %tu*v*w(x) y-z+A0B1C2D3E 4F5G6G 7H8I9J aKbLcMdNeOfPgQhRhSiTjUkV lWmXnY oZp#q! r$s$t%uv*w(x) y-z+A0B1C2 D3D4E5F6G7H8 I9JaKbLcMdNeOePfQgRhSiTj UkVlWm XnYoZp Zq#r! s$t%uv*w(x) y-z+A0A 1B2C3D4E5F6G7H8I9JaKbLb M

---------------------------------------------------------------最新资料推荐------------------------------------------------------ cNdOePfQgRh SiTjUkV lWmWn XoYpZq#r!s$t % uv*w(x) x-y +z0A1B2C 3D4E 5F6G7H8I8J9K aLbMcNdOePfQ gRhSiTjTkUlV mWnXoYpZq#r! s$t%uu*v(w) x-y+z0A1B2C3 D4E5F5G6H7I8 J9KaLbMcNdOe PfQgQhRiSjTk UlVmWnXoYpZq #r ! r$s%tu*v (w) x-y+ z0A1B 2C2D3E4F5G6H 7I8J9KaLbMcN dOeOfPg QhRiS jTkUlVmWnXoY p Zp#q!r$s%t u*v(w) x-y+z0 A0B1C2D3E4F5 G6H7I8J9KaLb LcMdNeOf PgQh RiSjTkUlVmWm Xn YoZp#q!r$s %tu*v(w ) x) y -z+A0B1C2D3E 4 F5G6H7I8I9J aKbLcMdN eOfP gQhRiSjTjUkV lWmXnYoZp#q! r$s%tu v*w( x) y-z+A0B1C2 D3E4F5F6G7H8 I9JaKbL cMdNe OfPgQgRhSiTj U kVlWm XnYoZp#q!r!s$t%u v*w(x) y-z+A0 B1C2C3D4E5F6 G7H8I9JaK bLc MdNdOePfQgRh SiTjUkVlWmXn YoYpZq#r!s$t %uv*w(x) y-z +z0A1B2C3D4E 5F6G7H8I9JaK aLbMcNdOePfQ gR hSiTjUkVlV mWnXoYpZ q#r! s$t%uv*w+A0 B1C2D3E4E5F6 G7H8I9Ja KbLc MdNeOfPfQgRh SiTjUkVlWmXn YoZp#q#r ! s$t %uv*w(x) y-z+A0B1B2C3D4E5F6G 7H8I9JaKbLcMcNdOePfQgRhS iTjUkVlWmXnX oYpZq#r!s$t%uv*w(x) y-y+ z0A1B2C3D4E5 F6G7H8I9J9KaLbMcNdOePfQg RhSiTjUkUlVm WnXoYpZq#r!s$t%uv*v(w) x -y+z0A1B2C3D 4E5F6G6H7I8J9KaLbMcNdOeP fQgRhR iSjTkU lVmWnXoYpZq#r! s$s%tu*v( w) x-y +z0A1B2 C3D3E4F5G6H 7 I8J9KaLbMcNd OeOfP gQhRiSj TkUlVmWnXoY p Zp#q!r$s%tu *v(w)x-y+z0A 0B1C2D3E4F5G6H7I8J9KaLbL cMdNeO fPgQhR

11/ 13

iSjTkUlVmWmXnYoZp#q!r$s% tu*v( w) x) y- z+A0B1C2D3E4F5G6H7I8I9Ja KbLcM dNeOfPg QhRiSjTjUkVlWmXnYoZp#q!r $s%t uv*w(x ) y-z+A0B1C2D3E4F5F6G7H8I 9JaKbLcMdNeO fPgQgR hSiTjU kVlWmXnYoZp #q!r!s$t%uv *w(x) y-z+A0B1C2C3D4E5F6G 7H8I9Ja KbLcM dNdOePfQgRhSiTjUkVlWmXnY oYpZq#r ! s$t% uv*w(x) y-z+A0A1B2C3D4E5 F6G7H8I9JaKb LbMcNdOePfQgRhSiTjUkVlWm WnXoYpZq#r!s $t%uv*w(x) x-y+z0A1B2C3D 4E5F6G 7H8I8J 9KaLbMcNdOePfQgRhSiTjTkU lVmWnXo YpZq# rv*w(x) y-z+A0B1C2C3D4E5 F6G7H8I9JaKb LcMdNdOePfQgRhSiTjUkVlWm XnYoYp Zq#r!s $t%uv*w(x) y-z+z0A1B2C3D 4E5F6G 7H8I9J aKaLbMcNdOePfQgRhSiTjUkV lVmWnX oYpZq# r!s$t%uv*w(w) x-y+z0A1B2 C3D4E5F 6G7H7 I8J9KaLbMcNdOePfQgRhSiSj TkUlVmW nXoYp Zq#r! s$t%tu*v(w) x-y+z0A 1B2C3D4E4F5G6H7I8J9KaLb M cNdOePfPgQh RiSjTkU lVmWn XoYpZq#q!r$s % tu*v(w) x-y +z0A1B1C 2D3E 4F5G6H7I8J9K aLbMcMdNeOfP gQhRiSjTkUlV mWnXnYoZp#q! r$s%tu*v(w) x-y-z+A0B1C2 D3E4F5G6H7I8 J 9JaKbLcMdNe OfPgQhR iSjTk UkVlWmXnYoZp # q! r$s%tu*v *w(x) y- z+A0B 1C2D3E4F5G6G 7H8I9JaKbLcM dNeOfPg QhRhS iTjUkVlWmXnY o Zp#q!r$s$t% uv*w(x) y-z+ A0B1C2D3D4E5 F 6G7H8I9JaKb LcMdNeOePfQg UlVmWmXnYoZp # q!r$s%tu*v (w) x) y- z+A0B 1C2D3E4F5G6H 7I8I9JaKbLcM dNeOfPg QhRiS jTjUkVlWmXnY o Zp#q!r$s%t uv*w(x ) y-z+ A0B1C2D3E4F5

---------------------------------------------------------------最新资料推荐------------------------------------------------------

F6G7H8I9JaKb LcMdNeOf PgQg RhSiTjUkVlWm X nYoZp #q!r!s$t%uv*w (x) y-z+A0B1C2C3 D4 E5F6G7H8I9 JaKbLcMd NdOe PfQgRhSiTjUk VlWmXnYoYpZq #r!s$t%u v*w (x) y-z+z0A1B 2C3D4E5F6G7H 8I9

13/ 13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管理共识

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管理共识发布,6个问题划重点冠心病与房颤合并存在临床中并不少见。冠心病患者合并房颤的比例为6%~21%,房颤患者合并冠心病的比例为20%~30%。针对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如何选择最佳的抗栓方案一直是临床医生关心的话题。近日,《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管理中国专家共识》发布,以解决不同类型冠心病合并房颤患者抗栓治疗临床实践问题。 ACS和/或PCI合并房颤,PCI术中如何使用抗栓药物? 图1 心房颤动患者PCI术中抗栓策略 1.抗血小板 所有OAC治疗的房颤患者在发生ACS后应立即口服负荷剂量阿司匹林(100~300 mg),然后维持剂量为75~100 mg/d。

在已了解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或紧急情况下,如很可能行PCI,可考虑采用P2Y1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在不了解冠状动脉解剖结构时,应延迟至行PCI时再使用P2Y12受体拮抗剂进行预处理。P2Y12受体拮抗剂应首选氯吡格雷。 2.抗凝 维生素K拮抗剂(VKA):对于VKA治疗且行冠状动脉造影和/或PCI的患者,术前通常无需停用VKA,但需查INR。术中监测活化凝血时间(ACT),采用低剂量(30~50 U/kg)普通肝素治疗,维持ACT≥225 s。 NOAC:对于NOAC治疗的患者,急诊PCI无需中断NOAC。而择期PCI则可考虑在术前停药,停药时间取决于使用的药物和肾功能(通常术前停药12~24 h,达比加群酯经肾脏清除率较高,肾功能不全者需考虑延长术前停药时间)。PCI 术后早期,如当天晚上或次日早晨,建议开始NOAC(术前剂量)治疗。 ACS和/或PCI术后房颤患者,抗栓药物如何选择? PCI围术期需在双联抗栓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三联治疗)直至出院。对于高缺血/血栓栓塞和低出血风险的患者,出院后阿司匹林可继续使用至术后1个月。 推荐大多数患者出院后采用OAC+P2Y12受体拮抗剂的双联抗栓治疗,大多数患者应考虑在术后1年时停用抗血小板治疗,继续给予卒中预防剂量的OAC。具有抗凝指征的房颤患者如无禁忌证,应终生持续抗凝治疗。

房颤最新指南(精品)

---------------------------------------------------------------最新资料推荐------------------------------------------------------ 房颤最新指南(精品) 解读 AHA/ ACC/ HRS 最新心房颤动治疗指南 2019-01-16 14:11 来源: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作者: 杨艳敏颜红兵朱俊胡大一字体大小 -|+ 2019 年 3 月 28 日,美国心脏协会 (AHA)、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CC) 和心律学会(HRS) 联合发布了《2019 年心房颤动患者治疗指南》,代替 2006 年版指南和 2019 年两次更新的部分,并且反映了 2019 年欧洲心脏病学学会 (ESC) 心房颤动(房颤)指南的部分内容。 新版指南复习了 2006 年到 2019 年 2 月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心房颤动治疗领域(包括成人心脏病学、电生理、心胸外科和心力衰竭)临床专家的最新共识。 新版指南主要包括以下 7 个方面的内容。 一、总体指导思想旨在制订满足大多数情况下大多数患者需要的治疗方案,而最终决定权须由医师和患者来掌握,同时必须充分考虑到患者的临床情况。 将共享决策作为Ⅰ 类建议已经是指南的一个巨大的进步。 新指南更加体现了耶鲁大学 Krumholz 教授的名言: 最高质量的治疗是患者选择最适合他们的价值观、偏好和目标的方案,而我们需要确保其决定并非出于无知或恐惧。 二、关于非瓣膜病房颤的定义本指南中非瓣膜病房颤的定义 1 / 9

是指在没有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没有机械瓣、生物瓣或二尖瓣修复的患者中发生的房颤。 显然,这是一个非常宽泛的定义,根据这个定义,任何未经手术或介入治疗的二尖瓣反流、全部主动脉瓣、肺动脉瓣和三尖瓣的病变、以及其他类型的房颤均属于非瓣膜病性房颤的范畴。 这样的分类主要是基于不同的瓣膜病变所致的栓塞风险不同,而不是单纯依据瓣膜解剖或功能异常的分类。 栓塞事件在风湿性二尖瓣膜病变(尤其二尖瓣狭窄)明显多于其他形式的瓣膜病(例如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栓塞发生率高于二尖瓣关闭不全。 值得注意,许多栓塞事件发生在二尖瓣病变较轻的患者或在出现临床症状的早期。 二尖瓣球囊成形术不能减少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术后仍应抗凝治疗。 所有机械瓣患者都要接受长期(永久)口服抗栓治疗。 生物瓣术后最初 3 个月内存在发生血栓栓塞的风险,尤其二尖瓣部位的生物瓣,因此生物瓣术后要抗凝 3 个月,之后长期应用阿司匹林。 主动脉生物瓣置换术后包括经导管瓣膜置换术后,无需抗凝,建议实施抗血小板治疗。 按照上述分类,在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机械瓣、生物瓣或二尖瓣修复的患者中发生的房颤,即符合瓣膜病房颤定义的患者即为栓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指南解读(最全版)

心房颤动抗凝治疗指南解读(最全版) 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2012年欧洲心脏病协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发布的房颤指南(以下简称2012 ESC指南)的统计数据[1],估计发达国家房颤患病率为1.5%~2.0%,患者平均年龄75~85岁,且患病率有持续升高的趋势。在我国,根据2004年的发布数据,30~85岁居民中房颤患病率为0.77%,其中8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30%。作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房颤患者每年的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率是非房颤患者的2~7倍。 抗凝治疗是房颤患者脑卒中预防的核心策略,但我国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严重不足。为此,本文将详细分析各国新版房颤抗凝指南,了解全球各国房颤抗凝治疗现状。各国指南包括:2012 ESC指南,2014年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美国心脏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美国心律学会(Heart Rhythm Society,HRS)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学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STS)联合发布的房颤患者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4 AHA/ACC指南)[2],2014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ational Institute for Health and Clinical Excellence,NICE)发布的房颤诊疗指南(以下简称2014 NICE指南)[3],2014年加拿大心脏病学会(Canadian Cardiovascular Society,CCS)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2014 CCS 指南)[4],以及2012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hest Physicians,ACCP)发布的第9版抗栓治疗及预防血栓形成指南(以下

ESC房颤指南解读

2016 ESC最新房颤指南解读聚焦卒中预防和抗凝治疗

2016年指南由多个协会共同制定 ?本次指南由欧洲心脏病学会(ESC)选择欧洲心胸外 科协会(EACTS)、欧洲心脏节律协会(EHRA)和欧洲 卒中组织(ESO)成员共同制定 ?指南不仅涵盖最新研究数据,并制定具体的推荐内 容,提供了教育工具和参考实施策略

目录 1 2 3 4 房颤的综合管理 房颤的筛查 房颤的卒中预防 心室率和节律控制 ?卒中和出血风险评估 ?房颤患者卒中预防抗凝药物?卒中患者/ACS/PCI的二级预防?高出血风险、活动性出血管理

新指南推荐对房颤(AF)患者进行综合管理 ?综合、结构化管理AF患者,将促进对所有AF患者进行规范化 管理,可能潜在地改变患者预后,这种方法与世界卫生组织提 出的创新型慢性病管理框架一致 ?综合管理新诊断的AF患者,可能克服目前AF管理存在的不足, 如未充分抗凝,心室率率和节律控制治疗方法和降低心血管疾 病风险的方法不一致 ?AF的综合管理要求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潜在的心血管疾病的 治疗,AF的治疗方案,应由初级保健医生、心脏病和心脏外 科医生、AF和卒中专家、专业医疗人员和患者共同制定 ?AF的综合管理的组成部分包括: 患者参与 多学科房颤团队 技术工具 进入所有房颤治疗流程

AF 患者应从5大领域进行评估 从5个领域评估新诊断的AF 患者: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受限,症状严重; ?存在诱发因素(如甲状腺毒症,脓毒症或术后AF)和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卒中风险和需要抗凝治疗; ?心率和需要心率控制; ?症状评估和节律控制的决策 治 疗 理想结果 患者获益 提高预期寿命 提高生活质量, 生理和社会功能 血流动力学稳定 降低心血管风险 预防卒中 症状改善 改变生活方式,治疗潜在的心血管疾病 有卒中风险的患者口服抗凝药治疗 心率控制治疗 抗心律失常药物,复律,导管消融,AF 手术 急性心率和节律控制 管理诱发因素 评估卒中风险 评估心率 评估症状 症状改善,保留左室功能

2019美国最新房颤指南解读

2019年1月28日,基于新临床证据的发布,AHA/ACC/HRS对2014年发布的房颤管理指南进行了重点更新。更新主要涉及抗凝(因为批准了新的药物和血栓栓塞封堵装置)、节律控制、以及特殊人群中的房颤管理三方面。本文对指南更新内容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房颤血栓栓塞的预防 在2014年版房颤指南的基础上,本次指南更新在瓣膜性房颤的定义、新型口服抗凝药的应用、左心耳封堵用于血栓栓塞事件的预防等方面进行了更新。 区分瓣膜和非瓣膜性房颤 指南首先对使临床医生感到困惑的非瓣膜性房颤和瓣膜性房颤的区别给予定义,瓣膜性房颤一般指在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狭窄(可能需要手术干预)或人工(机械)心脏瓣膜存在情况下发生的房颤,瓣膜性房颤认为是华法林长期抗凝的指征。

非瓣膜性房颤是指在无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机械性心脏瓣膜情况下发生的房颤,如二尖瓣反流、三尖瓣反流,主动脉瓣狭窄或反流等,因其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预防血栓栓塞事件已有较多的临床证据,均归属为非瓣膜性房颤的范畴。 指南强调,进行瓣膜性房颤定义主要目的是区分哪些患者只能用华法林抗凝,而不是评估患者是否合并有瓣膜性心脏病。 抗凝剂的选择:平衡风险和利益 NOAC队列加入新成员:更新指南增加了新的批准的Xa因子抑制剂依多沙班(edoxaban),与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统称为非维生素K口服抗凝药(NOAC)。 NOAC取代华法林房颤抗凝统治地位:除了中度至重度二尖瓣狭窄或植入心脏机械瓣的患者,相比于华法林,本版新指南更推荐新NOAC(I,A)。更新指南指出,与华法林相比,大多数NOAC在预防房颤患者血栓栓塞方面取得了进展。NOAC房颤试验表明预防卒中或血栓栓塞NOAC是非劣效或优于华法林,NOAC与华法林相比可减少颅内出血。 选择房颤抗凝治疗策略取决于卒中风险:是否需要抗凝与房颤类型(阵发或持续)无关,而应根据卒中风险评估(目前推荐使用CHA2DS2-VASc评分)的结果决定。 新型口服抗凝药大出血了怎么办?

心房颤动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诊疗的中国专家共识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特点是心房丧失规则有序的电活动,代之以快速无序的颤动波。心房因失去了有效的收缩与舒张,泵血功能恶化或丧失,并导致心室极不规则的反应。房颤的发病机制包括多种,如快速的局灶异位活动、单环路折返机制、多环路折返机制;也包括炎症介质以及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参与等。不同人群房颤发病机制并不相同,不同发病机制的房颤对不同治疗方法的反应也不相同 一、房颤的分类 根据房颤的发作特点,房颤可分为三类:阵发性房颤(paroxysmal AF)、持续性房颤(persistent AF)及永久性房颤(permanent AF)。 阵发性房颤:指持续时间< 7d 的房颤,一般< 24 h,多为自限性。 持续性房颤:指持续时间>7d的房颤,一般不能自行复律,药物复律的成功率较低,常需电复律。 永久性房颤:指复律失败不能维持窦性心律或没有复律适应证的房颤。 有些患者房颤病史不详,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可采用新近发生的(recent onset)或新近发现(recent discovered)房颤来命名,

对于这种房颤,我们很难判定其持续时间,也不能确定以前是否有房颤发作。有些房颤很难界定发生时间。一个患者有可能存在多种房颤的类型,如多次阵发性房颤和偶尔发作的持续性房颤。 二、房颤的流行病学和危害 在普通人群中房颤的患病率约为0.4%~1.0%。房颤的患病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小于60岁的人群患病率较低,而80岁以上的人群可高达8%。40岁以下者房颤的发病率为0.1%/年,8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房颤的发病率分别为2%/年和1.5%/年。 房颤患者远期脑卒中、心力衰竭和全因死亡率风险增加,特别是女性患者。与窦性心律者相比,房颤患者的死亡率增加一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缺血性卒中的发生率为5%/年,是无房颤者的2~7倍。若考虑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和无症状的脑卒中,伴随房颤的脑缺血发作的发生率为7%/年。与年龄匹配的对照者相比,房颤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增加17倍;与非风湿性房颤患者相比,风险增加5倍。房颤患者栓塞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50~59岁患者因房颤所致的脑卒中每年发生率为1.5%,而80~89岁者则升高到23.5%。男性患者栓塞发病率在各年龄段均高于女性。 心力衰竭患者中房颤发生率增加,房颤使心功能恶化。心功能Ⅰ级的患者(NYHA分级),房颤的发生率≤5%,随着心功能恶化,房颤的发生率增加,在心功能Ⅳ级的患者中,有近一半患者发生房颤。

2019欧洲心房纤颤指南(解读)

2019欧洲心房纤颤指南(解读) 欧洲 ESC(201 0)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201 0 年 9 月在瑞典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公布了最新房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 [1 ] ,该指南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单独发布的指南,之前他们均与 AHA/ACC联合发布指南,可能今后世界上只有一个指南的格局将发生改变。 新版指南较 2006 年 AHA/ACC/ESC联合公布的房颤指南(以下简称 2006 版指南) [2]相比,流行病学、抗凝、室率控制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笔者简要解读如下: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 1 .1 降低再住院率-房颤管理的新目标指南将降低死亡率、再住院率、卒中、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及改善左室功能作为房颤管理的主要目标。 与 2006 版指南相比,首次把降低再住院率作为房颤管理的目标。 指南提出: 房颤占所有再住院原因的 1 /3,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加重、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主要原因。 对房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抗凝和控制室率。 1 . 2 遗传因素-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指南首次将遗传因素作为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文中指出:

房颤,尤其是特发性房颤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 ANP、 PITX2、SCN5A等[3-5]基因均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第二部分房颤的分类及分级 2.1 房颤的分类目前国际上房颤的分类很多,新版指南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 5 类: 首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 48 小时,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 7 天)、持久性房颤(持续超过 1 年)、慢性房颤(患者已处于适应状态)。 除此之外,因脑血栓或其他原因住院而发现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房颤定义为沉默性房颤。 与 2006 版指南相比,增加了持久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分类更加细致,便于临床管理。 2.2 EHRA score-房颤危险度分级,房颤中的NYAH 分级指南中指出: 房颤的急性期管理应该包括缓解症状,评价相关危险因素。 因此指南提出了房颤危险度分层的概念,主要依据患者症状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为四个等级,即: EHRA Ⅰ : 无症状EHRA Ⅱ : 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限制EHRA Ⅲ: 症状严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EHRA Ⅳ:

欧洲ESC(2010)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欧洲ESC(2010)房颤管理指南解读 2010年9月在瑞典召开的欧洲心脏病学大会公布了最新房颤管理指南(以下简称新版指南)[1] ,该指南是欧洲心脏病学会单独发布的指南,之前他们均与AHA/ACC联合发布指南,可能今后世界上只有一个指南的格局将发生改变。新版指南较2006年AHA/ACC/ESC 联合公布的房颤指南(以下简称2006版指南)[2]相比,流行病学、抗凝、室率控制等方面发生了很大变化,下面笔者简要解读如下: 第一部分流行病学 1.1 降低再住院率-房颤管理的新目标 指南将降低死亡率、再住院率、卒中、提高生活质量和活动耐量及改善左室功能作为房颤管理的主要目标。与2006版指南相比,首次把降低再住院率作为房颤管理的目标。指南提出:房颤占所有再住院原因的1/3,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衰加重、血栓栓塞并发症是其主要原因。对房颤的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不是简单的抗凝和控制室率。 1.2 遗传因素-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 指南首次将遗传因素作为房颤发生发展的新机制。文中指出:房颤,尤其是特发性房颤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ANP、PITX2、SCN5A等[3-5]基因均与房颤的发生发展相关,但是具体机制尚待进一步阐明。 第二部分房颤的分类及分级 2.1房颤的分类 目前国际上房颤的分类很多,新版指南根据房颤持续时间将房颤分为5类:首发房颤(首次发现房颤)、阵发性房颤(持续时间小于48小时,可以自行终止)、持续性房颤(持续时间超过7天)、持久性房颤(持续超过1年)、慢性房颤(患者已处于适应状态)。除此之外,因脑血栓或其他原因住院而发现房颤,患者无明显症状的房颤定义为沉默性房颤。与2006版指南相比,增加了持久性房颤和慢性房颤,分类更加细致,便于临床管理。 2.2 EHRA score-房颤危险度分级,房颤中的“NYAH分级” 指南中指出:房颤的急性期管理应该包括缓解症状,评价相关危险因素。因此指南提出了房颤危险度分层的概念,主要依据患者症状以及对日常生活的影响分为四个等级,即: EHRA Ⅰ:无症状 EHRA Ⅱ:症状轻微,日常活动不受限制 EHRA Ⅲ:症状严重,日常活动明显受限 EHRA Ⅳ:不能从事任何活动 该分级为临床评价房颤发作期患者的症状甚至评估房颤管理后的效果提供一个简单方便的工具,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该分级方法中提到的“症状”仅仅指由于房颤引起的症状以及通过节律或室率控制获得改善的症状。 第三部分抗凝管理 3.1 血栓危险度评分CHA2DS2VASc评分,能否取代CHADS2评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