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育心理学第九部分

教育心理学第九部分

教育心理学第九部分
教育心理学第九部分

《教育心理学》

社会规范学习与品德发展

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

1.品德的心理结构不包括()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2.皮亚杰认为在10岁以后,儿童的道德行为处于()

A.无律阶段

B.独立阶段

C.他律阶段

D. 自律阶段

3.科尔伯格对道德认知的研究方法是()

A.对偶故事

B.沙盘游戏

C.道德两难

D.守恒实验

4.道德判断处于寻求认可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水平是()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超习俗水平

5.品德心理的核心成分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6.品德是许多心理成分的“有机结合体”,在品德形成过程中被称为

催化剂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7.激发个体道德的主要内部动力是()

A.道德情感

B.道德修养

C.道德认识

D.道德行为

8.“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也”说的是()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9.品德形成的初始阶段是()

A.内化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反应阶段

10.在品德形成的过程中,个体行为开始具有一定自觉性、主动性、

稳定性特点是处于()

A.内化阶段

B.依从阶段

C.认同阶段

D.反应阶段

11.对事物进行判断和决策之前,将自己处在他人位置,考虑他人

的心理反应,理解他人的态度和情感的能力是()

A.同感

B.以病人为中心

C.移情

D.自我

二、判断

1.品德具有相对稳定性。()

2.品德就是道德。()

3.品德就是个性。()

4.品德发展的实质是个体对社会生活的适应。()

5.品德是个体在道德观念下不自觉进行某种道德行为的活动。()

6.皮亚杰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发展的水平。()

7.良心是自我意识在道德方面的体现。()

8.自律阶段的道德认知一般是服从外部规则,接受权威指定的规范。

()

9.科尔伯格按照个体道德判断结果的性质,将个体的道德发展划分

为三水平六阶段。()

10.内疚是严厉的超我和附属的自我之间的紧张,它作为一种惩罚

的需要而表现出来。()

三、名词解释

1.社会规范学习

2.学生的不良品德行为

3.亲社会行为

四、辨析

1.品德和道德在本质是相同的。

五、简答

1.简述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是什么;

3.分析学生不良行为的原因;

六、论述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2.试述如何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 一、单选题 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 A )的不同解释上。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评价过程 D.反思过程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 D )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A.杜威 B.加涅 C.乌申斯基 D.桑代克 3.( C )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A.罗杰斯 B.鲁宾斯坦 C.杜威 D.布鲁纳 4.根据皮亚杰的观点,可以同时从两个或两个以上角度思考问题,这一特征是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到达哪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C )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5.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C ) A.自主感对羞耻感 B.主动感对内疚感 C.勤奋感对自卑感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6.有的人判断客观事物时容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这种认知方式属于( A ) A.场依存性 B.场独立性 C.冲动型 D.反思性 7.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提供学习策略的指导,并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这集中体现了教师的何种角色( D ) A.平等中的首席 B.管理者 C.反思者 D.促进者 8.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以足够的关注和期望,学生在得到激励和赏识后常常表现出学习行为。这种心理效应是我们所说的( C ) A.扇贝效应 B.南风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巴纳姆效应

9.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定期进行梳理,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经验,同时不断听取学生、同事、专家的反馈,这种反思方法属于( A ) A.行动研究 B.撰写日记 C.观摩讨论 D.案例分析 10.某教师认为学校管理混乱,与领导沟通不畅通,自己疲于应付教学活动,常常心情烦躁、易怒、情绪紧张。按照他的说法,造成这种压力的原因是 ( B ) A.社会对教师群体重视不够 B.学校管理体制不健全 C.教师职业的特殊性 D.自身的心理素质问题 11.下面哪种情况发生了学习?( D ) A.小李从亮处走进暗室,视力显著提 高 B.小明喝酒后脾气变得暴躁 C.小张服用兴奋剂后百米赛跑夺冠 D.大猩猩模仿游人吃饼干 12.下面哪种学习不属于学习的主体分类?( C ) A.人类学习 B.机器学习 C.网络学习 D.动物学习 13.下列哪种学习不属于加涅所划分的学习结果类型?( B ) A.态度 B.习 惯 C.言语信息 D.运动技能 14.下面哪种学习属于有意义的接受?( C ) A.科学家探索新材料 B.小学生通过编打油诗背诵圆周率的小数点后十位 C.中学生听讲座,理解概念之间的关系 D.儿童尝试错误走迷宫 15.心理学家桑代克的“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 A ) A.建立刺激——反应联结的过程 B.认知同化过程 C.产生顿悟的过程 D.信息加工过程16.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认为,有机体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与其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这一现象称之为( B ) A.消 退 B.泛化 C.获得 D.分化

00466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1含答案

00466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不选、错选、多选或多选择者,该题无分。 1.狭义的发展心理学主要指【D】A.动物心理学B.民族心理学C.比较心理学D.个体发展心理学 2.华生认为初生的婴儿有三种天生的情绪反应,即怕、怒、和【A】A.爱B.悲C.喜D.恶 3.弗洛伊德把由于担心原我的需要所产生的冲动可能战胜自我而引起的焦虑称为 【D】A.客观性焦虑B.道德上的焦虑C.主观性焦虑D.神经性焦虑 4.皮亚杰认为【B】是影响心理发展的最重要的、决定性的因素。A.成熟B.平衡C.练习和习得经验D.社会经验 5.【C】主导个体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的决定条件。A.遗传B.自然环境C.教育D.社会环境 6.小鸡一旦印刻在某个客体上,例如对人印刻,就会跟着人走,而且不会对其他物 种产生印刻。这说明印刻【C】A.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强化B.可能形成得非常快C.是不可逆的D.只在“关键期”内发生 7.心理发展过程的进行可以用几个一般特点来描述。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认为这些 一般特点包括:发展速度、【A】、顶点和发展的分化和阶段。A.时间B.发展的稳定程度C.发展的协调性D.发展的均衡性 8.新生儿的头部88%的时间转向右边,表明他们是【B】占优势。A.丘脑B.左半球C.小脑D.右半球 9.【C】是幼儿游戏的最高形式。A.再造性游戏B.教学游戏C.创造性游戏D.活动性游戏 10.在儿童各个器官的发育过程中,【C】的发育是最优先的。A.心脏B.胃C.脑

D.肺 11.小班幼儿看到别的小朋友有一个好玩具,自己也说:“爸爸明天也要给我买一个更大的玩具。”这种现象说明【D】A.幼儿在撒谎B.幼儿想像中带有特殊的夸张性C.幼儿以想像的过程为满足D.幼儿的想像内容经常与现实混淆 12.低年级的小学生对下列哪项内容更感兴趣【C】A.学习的内容B.学习的结果C.背书包上学D.抽象的因果关系 13.初入学的小学生对于【B】方位,常常需要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才能辨别。A.上下B.左右C.前后D.东西南北 14.赫洛克把青少年的同伴关系分为三类,其中【A】指相互信赖、不可分离的朋友。A.挚友B.伙伴C.好友D.朋友 15.人生观的形成有一个过程,大部分高中生属于人生观形成的【C】阶段。A.观察B.定向C.探索D.确立 16.若某个高中生对“现实的我”过高地估计,以至形成虚妄的判断,同时“理想 的我”也是虚假的话,他的自我意识发展的类型是【D】A.自我肯定型B.自我矛盾型C.自我萎缩型D.自我扩张型 17.加涅认为,区分戌、戍、戊、戎四个字的学习属于【B】A.语言的联合B.多重辨别学习C.概念学习D.原理学习 18.布卢姆等将【D】的教育目标由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注意)、反应、价值的评价、组织和由价值或价值复合体形成的性格化。A.认知领域B.动作技能领域C.态度领域D.情感领域 19.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把学习分为【B】A.接受学习和意义学习B.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C.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D.机械学习和发现学习 20.主张将“S—R”改为“S一O一R”的是【A】A.联结一认知理论B.生成学习论C.人本主义D.认知结构一同化理论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高等教育心理学》学习提纲 专题一“大学生心理特点与因材施教” 一、心理发展及其特点 (一)心理发展的含义(二)心理发展的特点 二、大学生的认知特点 (一)大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二)大学生的的认知特征 三、大学生的情意特点 (一)大学生的需要特征(二)大学生的动机特征 (三)大学生的人生观特征(四)大学生的价值观特征 (五)大学生的情感特征(六)大学生的意志特征 四、大学生的自我意识的发展 (一)自我意识及其结构(二)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五、大学生智力差异与教育 (一)智力及其理论(二)大学生的智力差异与教育 六、大学生的人格差异与教育 (一)大学生的气质差异与教育(二)大学生的性格差异与教育 七、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一)性别及其差异(二)大学生的性别差异与教育 专题二“高等学校教师心理” 一、高校教师的角色分析 (一)高校教师角色与角色期待(二)高校教师角色冲突、压力与调适(三)教师职业角色的形成 二、高校教师的心理品质 (一)高校教师的能力结构(二)高校教师的情感和意志品质(三)高校教师的人格特征 三、高校教师的威信 (一)影响高校教师威信的因素(二)高校教师威信的发展和维护四、高校教师的成长

(一)教师职业成长理论(二)高校教师的成长目标及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三)高校教师成长和培养的途径 专题三“学习理论及应用” 一、学习的概念与分类 (一)广义的学习与狭义的学习(二)奥苏伯尔有关学习的分类 二、大学生学习的特点 (一)总的特点:广博性、专精性、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 (二)其他特点: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特点 三、联结派的学习理论——学习的行为主义 (一)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二)华生的条件反射理论(三)桑代克的“联结—试误说” (四)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四、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二)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四)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和同化说 五、联结—认知派的学习理论 (一)社会学习论的学习理论(二)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 专题四“认知心理与知识学习” 一、大学生认知的特点 (一)智力发展达到最佳水平(二)记忆能力发展达到黃金期 (三)思维发展处于成熟期(四)创造力发展处于最佳期 二、大学生的知识获得 (一)大学生知识的表征(二)大学生知识的获得 (三)大学生知识的保持(四)大学生知识的迁移和应用 三、大学生思维与创造性的培养 (一)大学生思维的特点(二)大学生问题解决的特点 (三)大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专题五“德育与心理健康” 一德育概论 (一)品德概述(二)大学生品德的培养

教育心理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时间:2015-03-07 分类: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下列哪项不归之于学习与教学的系统过程中。(C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反应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2、在皮亚杰看来,当学生的思维已超越对具体的可感知事物的依赖,能作出一定的概括时,他的思维水平已进入( D ) A、感知动作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下列规律中,不属于尝试——错误学习论的主要规律的是(D ) A、效果律 B、练习律 C、准备律 D、接近律 4、学生由过分重视成绩名次而产生的学习动机属于(B )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交往内驱力 5、举一反三属于(A ) A、水平迁移 B、垂直迁移 C、一般迁移 D、负迁移 6、学习正方体、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再学习一般立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这属于(C )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7、运算技能属于哪种技能(B ) A、操作技能 B、心智技能 C、动作技能 D、运动技能 8、通过对要学习的新材料增加相关信息来达到对新材料的理解和记忆的方法,如补充细节、举出例子,或使之与其他观念形成联想等。这种促进知识保持的方法是( B ) A、过度学习 B、深度加工 C、组块化编码 D、及时复习 9、创造思维的核心是(C ) A、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 C、发散思维 D、聚合思维 10、根据柯尔伯格的分类,中学生的道德主要处在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他律水平 11、心理辅导的主要目标是学会调适和(D ) A、诊断问题 B、克服障碍 C、行为矫正 D、寻求发展 12、在教学设计时,下列哪项不是分析教学任务涉及的主要内容(D ) A、确定学生原有基础 B、分析使能目标 C、分析支持性条件 D、分析学习结果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C ) A.群体凝聚力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A ) A.效度B.区分度C.信度D.难度 15、福勒等认为,当教师较多地关注"学生是否喜欢我"、"同事怎样看我"、"领导怎样评价我" 时,他此时主要处在教师成长历程的( A ) A、关注生存阶段B 、关注情境阶段C、关注学生阶段D、关注成就阶段 二、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6、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17、在中学生人格发展的过程中,随着年龄的增长,同伴的影响在某种程度上甚至超过父母的影响。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教育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5分) 1.教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包括( ) A.组织教学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学生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与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2.学生的说谎、偷窃与欺骗等属于( )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3.问题解决的系列搜索策略也称( ) A.启发式 B.搜索式 C.算法式 D.排列式 4.奥苏贝尔提出的三个主要影响迁移的认知结构变量就是( ) A.结构性、可操作性与可辨别性 B.稳定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B.C.可操作性、可利用性与结构性 D.可利用性、可辨别性与稳定性 5.影响心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就是( ) A.教育与遗传 B.遗传与环境 C.社会与遗传 D.教育与环境 6.如果个体对成功或失败作任务难度归因,那么从归因因素角度讲,这种归因属于( ) A.外部、不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B.外部、可控与稳定归因 C.外部、不可控与稳定归因 D.外部、可控与不稳定归因 7.柯尔伯格认为,儿童道德判断的前习俗水平包括的两个阶段就是( ) A.“好孩子”定向水平、权威定向水平B.权威与维护社会秩序定向水平、原则定向水平C.原则定向水平、良心定向水平D.惩罚与服从定向、工具性的享乐主义定向 8.心理咨询的方式包括( ) A.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B.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C.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电话咨询、通信咨询与现场咨询等 D.分散咨询与集中咨询;个别咨询与团体咨询;直接咨询与间接咨询等 9.技能的种类有( ) A.工作技能与生活技能 B.动作技能与操作技能 C.智力技能与认知技能 D.认知技能与操作技能 10、“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就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11.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特殊能力,能力的这种差异就是属于( ) A.能力的量的差异 B.能力的质的差异 C.能力发展水平的差异 D.能力发展速度的差异 12.学生已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知识,再学习“小数加减法”的知识,这种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上位学习 C.下位学习 D.并列学习 13.丹瑟洛将学习策略分为具有相互联系的两大类,这两大类就是( ) A.宏观策略与微观策略 B.知识理解的策略与知识记忆的策略 C.通用策略与专用策略 D.基本策略与支持策略 14.观察法的不足就是( )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高校教师资格考试)

高等教育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题目 一、单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 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 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 2、心理过程包括(D) A、认识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B、知觉过程、情感过程、行为过程 C、感觉过程、知觉过程、意志过程 D、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3、个性心理特征是在(D)实践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A、认知过程 B、情感过程 C、意志过程 D、认知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 4、(C)在深度上对心理学的基本理论问题进行细致研究 A、普通心理学 B、发展心理学 C、理论心理学 D、生理心理学 5、(B)在广度上研究各个社会领域内的心理 A、社会心理学 B、应用心理学 C、发展心理学 D、比较心理学、 6、(F)是理论的心理学基础,主要研究心理学的基本原理与心理现象一般规律 (E)是研究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D)是在实验室控制条件下进行研究工作的心理学(C)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分支(B)是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产生的以脑内的生理事件、生理基础的心理学分支,试图通过大脑为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解释心理现象、 (A)是研究动物行为进化的基本理论和不同进化水平的动物约各种行为特点的心理学分支A、比较心理学B、理论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实验心理学E、发展心理学F、普通心理学 7、进一步探索研究在各个社会领域中心理活动的具体现象及其规律的心理学是(C) A、社会心理学 B、理论心理学 C、应用心理学 D、普通心理学 8、自然实验法的优点是(A) A、减少人为性,提高真实性 B、减少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C、提高人为性,增加真实性 D、提高人为性,降低真实性 9、(C)的《生理心理学原理》一书被心理学界认为是心理学的独立宣言 A、笛卡尔 B、洛克 C、冯特 D、缪勒 10、(B)年,冯特在德国的莱比锡大学建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被界定为心理学的诞生 A、1789 B、1879 C、1798 D、1897 11、(A)被誉为心理学之父或心理学第一人 A、冯特 B、洛克 C、笛卡儿 D、缪勒 12、精神分析学派(精神动力学派)是(C)创立的 A、笛卡尔 B、华生 C、弗洛伊德 D、罗杰斯 13、心理学的第一大势力是指(A) A、精神分析 B、行为主义 C、认知 D、人本主义 14、行为主义创立的标志是1914年美国心理学家(B)出版了《行为:比较心理学导论》一书,由此他被称为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A、罗杰斯 B、华生 C、弗洛伊德 D、马斯洛 二、多项选择题 1、心理现象分为(A、C) 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心理 D、情感过程 E、意志过程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试卷代号:2034 2016年7月国开(中央电大)小学教育专科《小学儿童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资料整理于2019年7月2日;该课程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时间60分钟,形考手段纸质(30%),终考手段为纸质(70%)。 一、选择题 1.对某个人或某个学生进行深入而详尽的观察与研究,以便发现影响某种行为和心理现象的原因的心理研究方法,称之为(A)。 A.个案法 B.实验法 C.观察法 D.行动研究法 2.下列学习策略中,有利于提高回忆成绩的策略有(ACD)。 A.分散复习 B.集中复习 C.试图回忆 D.谐音字法 3.下列选项中,能够激起内部学习动机的因素是(B)。 A.父母的约束 B.学习材料的趣味性 C.教师的表扬、奖励 D.竞争情境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D)。 A.某学生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交头接耳,此学生是问题行为的学生 B.问题行为是直接指向他人和环境的不良行为 C.问题行为不仅有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有来自课堂、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因素 D.教师在学生出现违纪行为时,可以视情节严重的程度使用惩罚 5.如果在课堂中需要学生讨论,而且班级人数在20—25人,比较适宜采用的课堂设计形式为(BC)。 A.双四边形 B.马蹄形 C.环形 D.双环形 二、名词解释 6.认知风格:又称为认知方式,指个体偏爱的信息加工方式,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7.迁移:就是指在一种情境中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对另一种情境中的技能、知识和理解的获得或形成产生的影响。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 8.定势:也称心向,是指由先前心理活动所形成的准备状态。 三、简答题 9.简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了观察学习的模仿理论,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他们生活中重要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中人们的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一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另外,班杜拉还提出了自我调节学习的概念。由于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在行为主义框架中纳入了多种认知过程,因此该理论又称为社会认知理论。 10.简述课堂纪律的功能。 答:课堂纪律具有四种主要的功能。 (1)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社会化。 (2)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人格的成熟。 (3)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 (4)课堂纪律有助于学生上课时情绪稳定。 四、论述分析题 11.结合教学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 答:智力技能以陈述性知识为基础,是陈述性知识的运用。对智力技能的培养,应同知识教学结合起来。 (1)形成程序性知识 形成程序性知识,即在头脑中储存大量的“如果……那么……”的产生式。学习知识的同时,要把握该知识在什么情况下适用。 1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汇总

●教育心理学期末考试题。 ●名词解释。 ●教育心理学。 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课件6) ●桑代克学习理论:效果律、准备律、练习律。 桑代克学习理论:桑代克的“试误——联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S——R);学习的过程或联结建立的过程是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应遵循精简原则,而不是推理原则。 桑代克关于学习规律的观点,提出了三条主要的学习律:(1)效果律:指从刺激与反应之间联结加强或减弱受到反应结果的影响;(2)准备律:指有机体采取行动时,促使其行动就是一项增强,而阻碍其行动则是一种烦恼。当有机体并不准备行动时,迫使其进行行动则成为一种烦恼;(3)练习律:认为联结的强度决定于使用联结的频次。练习律由作用率和失用律两部分组成。(P56——57) ●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是个体只以旁观者的身份,观察别人的行为表现(自己不必实际参与活动),即可获得的学习。(P81)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167 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具体定义为:个人具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简单地说,陈述性知识就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P157) 程序性知识: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者操作步骤的知识,或者说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它包括一系列具体操作程序。P205 ●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为有效完成学习任务而采用的一般性策略,它包括一般的学习程序、规则、方法与自我调控方式等内容。课件P154 ●元认知。 元认知:元认知就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识,同时也是认知主体对自身各种认知活动的计划、监控与调节。 P240 ●学习迁移。 学习迁移:学习迁移指的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学习所产生的影响。这包括先前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又包括后继学习对先前学习的影响;同时,所谓的影响,既包括积极影响,又包括消极影响。P276 ●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激发个体进行学习活动、维持已引起的学习活动,并使学习行为朝向一定目标的一种内在过程或内部心理状态。P426 ●发现学习,有意学习。 发现学习: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自己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P106、107 有意学习:有意学习是针对机械学习而言的。指的是学习知识过程中,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点建立实质性和非人为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精编版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整理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高等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整理总结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学与心理学的交叉学科。 2.构造主义者认为心理是由不同的元素构成,代表人物是冯特(实验法)。 3.机能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心理的功能、机能,代表人物:詹姆斯(意识 流)。 4.行为主义者认为心理学应研究可观察、可操作的行为,强调S-R联结。 5.完形主义者(格式塔)认为心理是一个完形,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6.佛罗伊德提出了本我、自我、超我。 7.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标志着科学的教育心理学诞生。 8.教师职业角色意识形成的过程: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同阶段、角色信念阶 段。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会使学生朝向期望的方向去发展。 10.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11.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 习、并列结合学习。 12.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13.知识学习的三个过程:知识获取、知识保持、提取和应用。 14.桑代克用“形状直觉”理论支持了相同元素说。 15.柯勒用“纸下觅食”实验支持了关系转换说,批判了相同元素说。 16.贾德用“水下打靶”实验支持了经验泛化说。 17.知识的分类:陈述性知识(表征方式为命题、命题网络、图式)和程 序性知识(表征方式为产生式)

18.知识的获得:知识的直观、知识的概括。 19.重复、抄写、画线、记笔记属于复述认知策略;口诀记忆法、谐音记 忆法、做笔记属于精细加工策略;列提纲、画图属于组织策略。 20.记忆按内容分为五种:形象、情景、语词逻辑、动作记忆;按时间长 短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容量为7+-2个组块)、长时记忆。 21.创造性的基本特征是发散思维,即求异思维。 22.皮亚杰用“三山实验”说明了幼儿自我中心阶段。 23.态度的结构:认知成分、情感成分、行为成分。 24.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依存——认同——内化。 25.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 26.刺激控制教学模式基于强化理论;科学探究教学模式基于认知发展学 习理论;现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基于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 27.服从与从众的区别在于是否为压迫性的。 二、名词解释题 1.学习:就是人和动物所共有的,凭借经验而形成的相对持久,稳定的行为和行为潜能的变化。 2.人格:又叫个性是在先天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 3.态度: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影响个人的行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反应的倾向性。 4.从众: 在群体压力之下,个体放弃原有的观点和行为和群众保持一致的现象。 5.记忆: 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应。 6.心理学: 研究人的心理,行为,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第五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思维 一、不定向选择题 1、瓦拉斯1926年提出的创造性思维阶段包括()。 A、准备期 B、交流期 C、酝酿期 D、豁朗期 E、验证期 2、以下属于问题解决的特点有()。 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知识性 E、指向性 3、发散思维的主要特征是()。 A、集约性 B、流畅性 C、变通性 D、辐射性 E、独创性 4、下面关于无结构问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无结构的问题在结构上具有不明确性 B、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模糊性和开放性 C、解法规则和答案上具有唯一性 D、问题的初始条件可能是不明确的 E、无结构问题比有结构问题更能激发学习者的探究欲 5、哪些搜寻解法的策略会干扰问题图式的获得?() A、问题类比 B、想法——检验 C、问题分解 D、“手段——目的”分析 E、问题怀疑 6、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表现在()。 A、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 B、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 C、低创造性者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 D、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E、高智商是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 7、在搜寻解法阶段,当学习者对一个问题一无所知时,学习者只能采用的策略是()。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8、“木头除了做桌椅板凳外,还能作什么用?”这属于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 A、用途扩散 B、结构扩散 C、形态扩散 D、方法扩散 9、基克提出了一个问题解决过程的模式,认为一般性的问题解决大致包括的阶段是()。 A、建立问题表征 B、搜寻解法 C、执行解法 D、评价 10、在规定的时间内,面对相同的问题,有的人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反映了思维的()。 A、独创性 B、多维性 C、变通性 D、流畅性 11、高创造性者具有的个性特征包括()。 A、幽默感 B、好幻想 C、强烈的好奇心 D、独立性 12、为分析问题,找到解法,学习者可以采用的策略有()。 A、问题类比 B、“手段——目的”分析 C、问题分解 D、想法——检验 E、问题怀疑 13、下列选项中,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1+1=? B、世界上有几大洋? C、有“世界屋脊”之称的是? D、衣服有哪些功能? E、如何治理空气污染?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

《高等教育心理学》论述题 一、论述高校教师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意义。 答:1、有助于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认知特点的理解。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大学生人格和社会性特点的理解。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加深对个体心理差异的理解。 2、有助于把握教学规律,提高教育能力。1)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了解大学生的学习心理。2)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把握教学过程的规律,提高有效教学的能力。3)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提高其评价/反思能力。 3、有助于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胜任能力。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把握教师角色,增强角色意识。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获得各种能力,增加其对不同角色的胜任能力。 4、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心理保健知识,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1)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2)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正确认识心理健康问题。3)学习高等教育心理学有助于高校教师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和治疗手段。 二、论述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与教育意义。 答:(一)大学生的能力差异。大学生能力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能力的类型和能力的发展水平上。 1、能力的类型差异。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能力划分为不同的类型,一般有以下几种分类:1)模仿能力与创造能力的划分。这是两种不同的能力,在大学生中有明显的个体差异。有人擅于模仿而不擅于创造,有人既擅于模仿又擅于创造。2)认知能力、操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划分。有的大学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占有优势,而有的大学生在其他能力上占优势。3)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的划分。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就是针对一般能力而言的。特殊能力指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能力。一般能力是特殊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能力的发展有助于一般能力的发展。 2、能力的水平差异。 能力水平有高低之分。大学生能力水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智力方面,智力水平的高低可用智商表示。1)大学生智力水平的学科差异。这种学科差异不是体现在一般智力上,而是体现在特殊智力方面。2)大学生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从19世纪末开始,人们就开始关注智力水平的性别差异,与学科差异一样,从智力发展的整体水平看,男女大学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从智力各要素看,却存在性别差异。 (二)大学生能力差异的教育含义。 1)针对大学生的能力类型差异,全面培养大学生的能力。人的能力是在先天素质的基础上,在生活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生活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师培养大学生能力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可归纳为发下几个方面:教育是掌握知识和技能的具体途径和方法。它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实践对能力特别是特殊能力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勤奋是提高能力的必由之路,是大学生能力发展的内因。2)针对大学生的能力水平差异,在教学方法上要因人施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只注意中等程度的学生。其结果是智力水平高、成绩优秀的学生求知欲得不到满足,智力水平低、成绩差的学生往往跟不上进度。为了解决上述矛盾心理学家设计了许多新的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教学方式。如:掌握学习、个别指示教学、个人化教学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三、教师的一般教学能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一般教学能力,是指在所有教学活动中体现出来的教学能力,表现在以下方面: 1、教学组织能力。如果教师在组织学习活动和控制学习变量中能表现出较好的技能、想象力和敏感性的话,就会促进学生获得优良的学习结果。教师安排学习活动有条理、有组织,学生的学习收获就大。 2、教学认知能力。教师认知能力主要是指教师对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学生特点、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发及教学情境的分析判断能力。教师教学认知能力与教师的知识水平特别是知识结构有关。这种能力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分析掌握教学大纲的能力;(2)分析处理教材的能力;(3)教学设计能力;(4)对学生的学习准备性与人格特点的判断能力。总之,在整个教 学能力结构中,教学认知能力是基础,它 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的准备水平,影响教案 设计的质量。 3、教学操作能力。主要指教师在实现教 学目标的过程中,解决教学问题的能力。 主要包括语言操作能力和选择、运用教学 媒体的能力。 4、教学监控能力。是指教师为了保证教 学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使教学 过程能够有序进行的能力。这种能力可分 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对自己教学活动的 事先计划和安排;二是对自己实际教学活 动进行有意识的监察、评价和反馈;三是 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 识的自我控制。 四、在教学中如何促进大学生的学习迁 移? 答:1、掌握有关的原理或规则。相同要 素说认为,根据两种学习之间的迁移是因 为两个学习中存在共同成分,那么,知识 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相同的原理 就是产生迁移的重要条件。学生掌握了扎 实的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就为进一步学习 新知识和新技能创造了条件。概括来讲, 前面的学习能为后继的学习提供适当的基 础,后继的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巩固和加深 前面学习的结果。 2、提高知识的概括化水平。为了促进原 理或规则的教学,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自 己总结出原理,让他们准确地理解和掌握 基本原理,培养和提高其概括能力,充分 利用原理或规则的迁移,这是迁移训练的 最有效的方法。因为学习迁移是对已有知 识经验的利用和改造过程,而学生已有知 识经验的概括水平对学习迁移效果有直接 影响。 3、让学生学会学习。有效的学习经验可 以使学生学会如何学习,从而对以后的学 习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教学中,给予学生 适当的学习指导对迁移有重要影响,向学 生提供适当的指导,可以明显地番禺市学 习迁移的效果。这是因为指导有利于发现 并掌握更有效的解题与学习方法,使学生 学会如何进行学习。 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定势使人们倾 向于以一种特定的方式进行反应,这种倾 向性本身就是一种活动经验。这种经验对 学习和解决新课题既有积极作用(正迁 移),又有消极作用(负迁移)。在教学中, 既要注意利用定势的积极作用,帮助学生 掌握解决同类课题的方法,又要培养学生 积极动脑的能力,养成其对问题认真分析 的态度,根据问题的特点采取灵活的解决 方法,防止定势的干扰。 5、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心理状态是一 种具有综合心理过程和个性特征的复合 体,又是具有动力特征的一种心理现象, 它对学习迁移有重要影响。心理状态既有 积极的促进作用,又有消极的干扰作用。 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对学习既有满腔热情和信心,又有适当的 焦虑和思维活动的紧张度。这样,在学习 中会有助于迁移的实现。相反,就会出现 负迁移。 五、论述如何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 答:1、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习目 标。在许多情况下大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 性和主动性,是因为他们不知道学什么和 如何学。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 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 目的和要求。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 一门新课或一节课以前,都要让学生知道 具体有目标以及教学内容在中的应用价值 的在整个知识体系中所占的地位,这是激 发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创设问题情境,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提供 的学习材料、条件,能够使学生产生疑问, 渴望从事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经过一 定的努力能够成功地解决问题。教育实践 证明这是激发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使学生获 得学习上的成功。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结果 有一种迫切要求了解的心情,大学生也不 例外。学习过程中的反馈,就是让学生能 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学生知晓自 己的学习结果,不仅能够及时调整自己的 学习,而且能够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激 起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4、注意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和教学方的多 样性。求生的学习动机常常是在丰富多彩、 新颖的教学内容中得到激发的,教学内容 的不断更新,介绍本学科的最新成果和研 究动向,发展趋势,可以使学生产生更高 水平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究活动。 5、适当的开展竞赛活动。竞赛是按照人 们自尊的需要、获得成功的需要而激发人 们奋发努力、力求上进的一种手段,它被 订为是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困难、 完成任务的强烈诱因。国内外的大量研究 表明,学校中适当地开展竞赛对提高学生 的学习积极性具有有效的作用。 6、训练学生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归因 倾向影响人们的期望、情感和随后的行为。 因此,必须对学生不适当的归因倾向进行 矫正。国内外的许多研究都证实了归因训 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一般来讲,要让学 生把成功结果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原因, 比如能力高、努力了等等,以增强其自尊 心和自信心,而把学习失败归因于外部的、 不稳定的原因,如运气差、考题太难等等。 希望以后获得成功。 六、怎样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创造性? 答:在高等教育活动中,教学是培养大 学生创造性的主渠道。大量研究表明,个 体创造性的高低受制于许多因素,但归纳 起来主要包括认知、动力、人格特征和环 境四个方面。 1、完善创造性认知结构。心理学研究表 明,能力的培养必须以一定的知识掌握为 基础,创造性的培养同样也离不开有关领 域的基础知识、创造的基本技法和自我管 理技巧。这三者构成了创造性的认知基础。 1)帮助学生获取有关领域的知识;丰富的 领域知识被看作是个体进行创造活动的必 要条件。2)有意识传授创造技法;创造技 法是在创造实践活动过程中,总结出来的 方法、技能和技术,它既来源于创造活动, 又能指导创造活动。3)培养科学试验能力; 近年以来的科学又被称为实验科学,每年 一度的诺贝尔科学奖,基本上都来自实验 室。4)协助发展自我管理的技巧。学生对 学习的自我管理主要涉及对认知、环境、 时间三方面的管理。 2、激发创造性动机。创造性动机是学生 创造能力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师可以尝试 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1)确定目标和意图; 2)激发好奇心和探索欲;3)鼓励自我竞 争。 3、塑造创造性人格。心理学和创造学的 研究表明,创造性人格特征是主体创新的 内在动力和必备条件。培养创造性人格, 实质上就是让学生学会做人,使他们具有 勇于开拓、敢于吃苦、乐于思考、坚毅顽 强的品质。1)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的 动机;2)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3)培养 学生的自学能力;4)树立学生的自信心; 5)确立创造的信念。 4、创设创造性环境。良好的教育环境是 学生创造性发展的外部条件。在实际中, 教师有必要注意以下几点:1)给学生提供 心理的安全和心理的自由;2)给学生的学 习留有余地;3)开展高水平的学术活动, 鼓励和组织各种创造活动;4)开展丰富多 彩的竞赛活动。 七、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对策。 答: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还关系到大学 生的个人生活、学习和身心健康成长,好 关系到中华民族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未来的 发展,因此,理应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那么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我们应 采取以下对策: (一)学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为社会培养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专 业人才的高等学校,采取积极措施,创造 良好条件,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 指导和帮助,是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增 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最有效的途径。主要 包括:1)优化校园文化环境;2)加强心 理健康教育:(1)开展宣传活动,树立心 理健康的教育观念;(2)开设心理健康教 育课程,定期举办专题讲座;(3)设置心 理教育机构,开展心理咨询服务;(4)利 用各种传播媒介,普及心理健康知识;(5) 对教职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增强人们的 心理健康意识。 (二)大学生自觉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当前的生活与 学习,还关系到大学生未来的发展。各种 心理现象,无论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无 论是政党的还是异常的,都发生在大学生 自己身上。因此自我教育、自我修养、自 我调整、自我拯救都是最为重要的方法。 大学生要搞好自己的心理健康,主要应做 到如下几点: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 观;2)建立合理的生活秩序:(1)学习负 担要适量;(2)生活节奏要合理;(3)用 脑要科学。 3、保持乐观向上的情绪:1)培养个人 形式逻辑思维发展的同时辨证逻辑思维逐 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形式逻辑思维是指在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对事物本质联系的抽象 统一的反映。辨证逻辑思维,则是对客体 现实的本质联系的对立统一的反映,它不 仅反映事物之间的相互区别,而且反映它 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不仅反映事物的相对 静止,而且反映它们的绝对运动。在青少 年时期,个体虽然已经掌握了某些辨证思 维的方式,但形式逻辑思维仍占居优势地 位。大学生辨证逻辑思维的迅速发展与高 等学校的教学密切相关。(二)在常规性思 维发展的同时,创造性思维也在迅速发展。 首先,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是时代发 展的需要。其次,从创造的最佳年龄来看。 创造性思维的最佳年龄在25-45岁之间 (即从大学毕业后开始)。大学生尚未进入 创造的最佳年龄区,但却处于这一时期的 准备阶段。此外,高等学校也为大学生创 造性思维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三) 在思维能力高度发展的同时,形成了对思 维的元认知。大学生对思维的元认知,表 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他们能直接思考自 己的认识活动,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 认知过程及其活动方式。2.大学生对自己 的认知和情绪活动都充满兴趣,能进行较 深刻的反思。3.大学生不仅懂得规则的内 容及意义,而且能够认识到规则的规则, 能够在头脑中比较在现实中无法比较的规 则,对运算进行运算,由法则推导出法则。 研究发现,大学生在解决问题时,使用的 类推策略最多,自由产生策略最少。大学 生对元认知知识的掌握最好,而元认知监 控能力较差。 时期友谊关系的六大发展功能:陪伴,放 松,工具性支持,自我意向的支持,社会 1. 角色认知阶段。角色认知指角色扮演者对 角色的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 认识和与社会其他角色的关系的认识。2. 角色认同阶段。教师角色认同指通过亲身 体验接受教师角色所承担的社会职责,并 用来控制和衡量自己的行为。3.角色信念 阶段。教师角色中的社会期望与要求转化 四个方面: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师的一般 教学能力;教师的人格素质特征;教师职 (一)学习 方式的多样性:自学是大学生的重要学习 方式,尤其到了高年级,(自学)就成了大 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二)学习过程的阶 段性 1 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课程阶段 2 专业课阶段 3 毕业设计或毕业(实习)论 文阶段(三)学习内容的特殊性 大学生 学习内容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 的广泛性、专业性、争议性和高层次性上。 (四)学习组织的主体性,存在相对选择 习动机。(一)向学生提出具体而明确的学 习目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在讲授一门 新课之前,都要让学生知道具体的目标和 要求,以及教学内容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和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地位,这是激发大 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因 为只有大学生在明白了自己学习的目标和 意义后,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愿望。(二)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 实践证明,创设问题情景是激发学习积极 性的有效方法。在这种情景下,大学生所 产生的矛盾、疑惑和惊讶最能引发求知欲 和学习兴趣,产生学习的愿望和意向,获 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三)利用学习结果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