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 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十九课,选自《战国策》,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正体现这一新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古代文化中的讽谏艺术,对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大有益处。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三)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是一篇较容易理解的文言文,本课文言实词虚词都比较容易掌握。我将教学重难点做出如下设置。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三叠式结构写法,体会邹忌讽喻的技巧。

四、教学方法

(一)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1、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

2、讨论点拨法

从不同角度设疑,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发挥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小组讨论,把握课文内涵。

3、情景激励法、分析法、循序渐进法

针对重、难点,把课文分为三部分,逐个层次分析,使学生把握重点,突破难点。

(二)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方式,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激发学生质疑、辨疑的意识,学生学法重点应放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上,而整体把握课文时,可采用圈点勾画法,分析法,合作探究法等。

五、教学过程

(一)引用典故,解题导入。

上课伊始,我将采用引用典故的方法导入新课。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故事结果“百官荒废,

诸候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幕”。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

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有关齐威王的一篇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写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是指用含蓄的话暗示或劝告。

引用“一鸣惊人”的成语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破题导入,请同学们解题,老师补充,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概念。对题目的这个“兼语短语”的破解,让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产生“豁然开朗”之感。

下面是对《战国策》知识的补充(切)

在讲解课文之前,先让学生扫除文字及理解上的障碍,下面是我列出的一些难理解的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

(二)自主研习,整体感知

1、朗读课文,划分层次

在此,我将采用学生作答,教师归纳的方法进行教授

①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

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比美悟出的道理为邹忌讽谏齐王埋下了伏笔。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最后点明道理,是一则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

②从“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写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

朝廷大事”。

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③从“乃下令”到结束是第三部分,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一年中进

谏的情况。齐威王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奖励臣民向他进谏。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2、整体感知:

用圈点勾画法找出文中采用奇特的“三叠式结构”手法来表达文中主要内容的关键语句。

比如文章刚开始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邹忌解蔽的三思;入朝见威王的三比;齐威王纳谏的三赏;纳赏后齐国的三变。

其它还有一些“三”:“朝、旦日、明日”;“孰视、自视、寝思”;甚至情节结构上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这些“三”的设置,在内容上前后呼应,上下关照,层层推进,连缀起整篇文章;在句式上整散结合,错落有致,读来琅琅上口。

至此,实现了教学目标(二),也突破了教学难点。

3、课文中的“比”

①比、喻比(如:以“家事”比“国事”,私,畏,求)

②详比、略比(如:“邹忌进谏”写得详;“臣民进谏”写得略)

③侧比、正比(如:“三问三答”侧面比;“四国朝齐”是暗比)

在此,我将请学生自己找出文中有关“比”的语句。采用“一字经纬式”的教学方法,串起对课文内容的整体理解。这里,抓住了“三”、“比”两个字,从写法入手,促容学生理解:通过“三”

字的切入,必能拎起全文的内容结构;通过“比”字的深化,从而引出课文的写法探究。课中“关键字”的使用,力图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教学效果。

至此,教学重点得到突破

(三)分析人物,拓展延伸

引导学生探讨文中人物性格,从文中学生可以轻易找到相关语句。

邹忌:文中,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随后邹忌的“暮寝而思之”,都显示出邹忌是一个头脑冷静,善于思考,实事求是,缘事及理的人;在对齐威王的劝谏时,他先说出自己的家事,而后再拓展到国家大事,说明邹忌是一位善于辞令,勇于进谏的大臣。

齐王:从齐王听取了邹忌的建议,并及时做出改正可以看出,齐王是一位闻过则改,明智果断;从谏如流,兴利除蔽的明君。

拓展延伸

讲授“三人成虎”;“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成语,与文中人物做对比讨论。

(四)讨论交流

在此,可与学生讨论交流邹忌说话的语言技巧,并举适当例子训练学生口语交际技巧。

1、品味邹忌的讽谏艺术

(1)为对方打算——不暴露游悦目的。

(2)用婉言相劝——忠言顺耳利于听。

(3)巧施攻心术——先对方之忧而忧

2、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在现代信息社会中,口语交际的频率很高,了解别人、推荐自己、谈判求职、合作共事都需要较高的口语表达能力。所以鉴赏邹忌的劝谏技巧,对提高我们适应社会交际的能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游说别人时要不卑不亢。言语恰到好处——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自己尊严,是邹忌给我们的启示,也是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小结知识要点。

2、作业:心得“讽谏”和“纳谏”,编排舞台剧。

(设计说明:小结,是对课堂知识的一个回顾和复习,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内容;而作业,则是对课堂知识的完善和深化,更进一步地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思想的思考。)

六、板书设计

见大屏幕。

部编版初中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编排在语文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下册第六单元古文教学的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齐策》,是古典散文中的名篇。文章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己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根据《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文”,“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结合本单元教学目标和教材自身特点,我把本课教学目标定为 1、知识目标 (1)了解《战国策》这部国别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和史学上的地位。 (2)利用课文注释,小组内自行疏通文意,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 (3)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能力目标 (1)能准确地朗读课文,在此基础上力求读出人物语气和故事特定情境; (2)帮助学生体味邹忌讽谏齐王的语言艺术; (3)培养爱思考的习惯,学会从小事中悟出一定的道理,见微知著。 3、情感目标 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谏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肯听臣民意见,认真纳谏的大度胸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多形式朗读进而理清思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细心体会邹忌委婉劝说的方式,明确邹忌劝说艺术的作用。 安排1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前预习的思考题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说教法 我班学生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对于文言文的阅读与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步骤;而且经过以往的朗读训练,他们很容易感受到短文的独特之处,容易从朗读中获得学习文言文的喜悦感与成就感,进而主动加入朗诵,解说、创作等学习活动中来。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朗读法“三分诗七分读”,教学中讲朗读教学贯彻到课堂始终,通过多种朗读方式,引导学生真正学会读书,欣赏、领悟短文的意味,籍此落实教学目的。 (2)提问法为达到在课堂中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对短文整体的把握能力,我设计若干个问题在教学中适时抛出,以利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记忆。 (3)练习法控制论告诉我们“要实现有效控制”就必须“要有反馈”而且越及时越好。所以我在教学的最后环节中设置了课堂练习以反馈教学效果。 2、说学法根据学生的情况我设计的学习活动有 (1)课前预习,试着去解决老师出示的思考题。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 (3)通过表演和抢答的游戏方式使课堂活跃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设计合理的课后练习题,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文言知识。 三、说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用“三人成虎”的故事导入新课 故事讲完后,我接着补充这个故事本来是讽刺魏王无知的,但后世人引申这个故事成为“三人成虎”这句成语,乃是借来比喻有时谣言也可以掩盖真相的意思。在春秋战国时期,君王择友谋士,像庞葱、魏征等,他们主要是为君王出谋划策,但君王是否听劝,得看劝术如何以及君王是否是明主。今天我们来学习《邹季讽齐王纳谏》(板书课题看邹忌是如何劝说齐王,而齐王又是否听了他的建议。(故事内容战国时代,各国相互功伐,为了使大家都真正遵守信约,国家与国家之间通常将太子交给对方作为人质。《战国策、魏策》中有这样一段记载魏国大臣庞葱,将要陪太子到赵国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现在有个人来说街市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说“我不信”庞葱说“如果有第二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可相信吗?”魏王道“我有些将信将疑了。”庞葱又说“如果有第三个人说街上出现了老虎,大王相信吗?”魏王道”我当然会相信。”庞葱就说“街市上不会有老虎,这是很明显的事,可是经过三个人说,好像真的有了老虎了。县赵国国都邯郸离魏国国都大梁,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_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注释: ①、本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一》。邹忌:《史记》作邹忌,齐人。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修:长。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②、形貌昳丽:容貌光艳美丽。昳:通“佚”,美丽。③、朝:早晨。服:动词,穿戴。④、窥镜:照镜子。⑤、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孰,疑问代词,谁,哪一个。徐公,人名。⑥、君美甚:你美极了。⑦、及:赶上,比得上。⑧、不自信:不相信自己(美)。⑨、复:又。⑩、旦日:明日。⑾、与坐:与之坐,陪客人坐。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⑿、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同“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⒀、弗如远甚:远不如徐公美。⒁、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美我”一事。(15)之:助词。美我:赞美我。美,用作动词。(16)私:动词,偏爱。(17)诚:确实,实在。(18)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动词,以为。“以”“我”。(19)方千里:方圆千里之内。(20)宫妇左右:指宫内的妇人、姬妾以及左右侍从的人。莫:没有谁。(21)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22)王之蔽甚矣:大王受蒙蔽很厉害。甚:厉害。(2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能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面刺,当面指责。过,过错。者,代词,相当于“……的人”。(24)能谤讥于市朝: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谤:指责;讥,讽刺。市朝,指人众会集的地方。(市朝:公共场合) (25)闻寡人之耳者:被我亲耳听到。(26)门庭若市:宫门和庭院里人挤得象集市一样。(27)时时:有时,不时地。间:间或,偶然。进:进谏。(28)期(jī)年:满一年。期,满。(29)虽欲言无可进者: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以进谏的了。(30)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课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六个方面进 行说课: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本文是中考十九篇文言文之一。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 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说学情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但对文言文学习方法、角度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尤其对于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解答还无从下手,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说教法 根据文言文的特点,我确定了以下三个教法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1、自主复习法:学生围绕中考考点自主复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品读概括法:通过品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点拔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探究的过程,完成复习目标。 四、说复习目标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特制定以下几个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默写课文 2、掌握服”美”等实词及于”之”等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并准确的翻译句子。 3、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 4、更深刻地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复习(讲述一鸣惊人的纳谏故事,用小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二)出示复习目标,指生读。(明确的目标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率) (三)看谁记得快(此环节可让学生在背诵方法的指导下又快又准的背诵课文) 1、文言文背诵方法指导 ①抓较整齐的句子。 ②比相关相似句。 ③巧借提纲。 2、背诵练习 ①暮寝而思之,曰:_______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_______ 。 ②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___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四)我来当老师 (复习重点实词、虚词,转换角色让学生当老师,给其他同学讲解重点词语的解释。) 1、重点实词 纳谏修八尺有余昳丽朝服衣冠窥镜旦日美我宫妇王之蔽甚矣面刺谤讥市朝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 【基础知识】学习考试网编辑:焯杰2016-07-16本文已影响 670人 《邹忌讽齐王纳谏》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下面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带来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欣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一作:谤议)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翻译: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语文《21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非常感谢学校能给我这次锻炼的机会,也非常感谢各位老师能够抽出时间来听我说课,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习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二篇课文,该单元所选的文章都是先秦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名篇,集中反映了这一时期人们的政治信念、生活信仰和人生追求。本文出自《战国策》,主要写了战国时期齐国邹忌通过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联想到齐王的处境及治国之方,并以此向齐王进谏,齐王纳谏后广开言路,国家安定,国力强盛的事件,突出了邹忌的劝谏艺术和齐王的虚心纳谏。 (二)说目标 因为本课是篇幅相对较长的文言文,翻译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本文所涉及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比较多,并且分析人物形象也是本文的重点,所以我打算这节课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阅读课文、翻译课文、掌握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的任务。 我展示的是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复习巩固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文言句式。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 3、学习和体会邹忌的说理艺术和齐王虚心纳谏的宽大胸怀,及其现实意义。 重点:目标2、3,难点目标3 (三)说教法 1、讨论法:从不同角度设疑,让学生自己独立思考,解决疑问,把握课文内涵。 2、点拨法:针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进行点拨教学,使学生能够扩展思路,完成问题。 (四)说学法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体验。因此在课堂上我准备出示问题之后,通过让学生自己思考、小组以及同桌之间相互讨论来完成。老师根据他们的回答进行补充和总结。(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文章的字词和翻译等知识,这节课,我们进一步来了解这篇课文的内容。 二、出示学习目标 目标同上,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 三、复习巩固文学常识和文言字词、文言句式。 1.文学常识 以填空形式大屏幕出示有关《战国策》的知识,指名让学生回答,以达到巩固文学常识的目的。 2.字词读音 大屏幕出示字词,先让学生读,然后再出示正确读音,重点强调“期”“昳”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

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 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然来进谏;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老师同学们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六个方面进行我今天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第十九课,选自《战国策》,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学习有这样的要求“通过阅读和鉴赏,体会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渊远流长,陶冶性情,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此文正体现这一新理念,学生若能很好的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古代文化中的讽谏艺术,对增强自身文化素养大有益处。 依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结合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一)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掌握文中的一些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二)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学习“三叠式结构”的写法; (三)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纳谏除弊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教学重难点 鉴于本课是一篇较容易理解的文言文,本课文言实词虚词都比较容易掌握。我将教学重难点做出如下设置。 教学重点:感受人物形象,领会文中类比推理和比喻说理的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 翻译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刘向 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 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àng)讥于市朝(chá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à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 (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

初中语文说课稿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初中语文说课稿范例《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二册第十九课,属第五单元(先秦史传散文单元的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齐策》.下面我就按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设想,说教学程序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及课文特点 本单元编写了《烛之武退秦师》、《勾践灭吴》、《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秋水》等古典散文的名篇。这些文章语言生动形象,精僻而富有特色,故事情节所折射出的人生哲理能很好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审美能力与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 《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要从一个中心出发,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围绕一个范畴,学生的语文素养,”结合本单元持点,我把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确定为:知识目标: ①掌据文中的重点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 ②了解《战国策》的有关知识 能力目标 ①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方言实词的意义的能力。②培养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分析力和较高的语言素养。 方法目标 学习叙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的艺术手法,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①体会“讽谏”的妙处,认识除敝的历史意义和今天借鉴的现实意义。(三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特殊名式现象。把握文字详略处理,讽喻说理的特点。 (四教学难点 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二、说教法 依据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本节课我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一、朗读法 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并学习课文的语言艺术。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7436895.html,/ (二、讨论点拨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与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原文及翻译)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同城北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漂亮,就又问他的妾:“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 齐威王说:“好!”就下了命令:“大小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批评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人多得像集市一样;几个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法,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从教材出发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课本第六单元的第二篇文言文,本文是中考十九篇文言文之一。《邹忌讽齐王纳谏》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自已比美这件日常小事设喻,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以自己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设喻,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根据学学生学习情况来看 九年级的学生通过多年的学习与积累,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能力,但对文言文学习方法、角度还需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尤其对于文言文对比阅读的解答还无从下手,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在教学方法方面根据文言文的特点选择相应教法 1、自主学习法:学生围绕中考考点自主学习,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 2、品读概括法:通过品读,理解文言文的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点拔法:通过教师点拨,学生合作交流,师生探究的过程,完成学习目标。 四、学习目标 针对九年级学生的学情以及考试说明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特制定以下几个目标以及教学的重、难点。 1、能正确流利地默写课文 2、掌握“服”“美”等实词及“于”“之”等虚词的含义及用法,并准确的翻译句子。 3、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 4、更深刻地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5、根据上一单元有关戏剧知识,分小组讨论、将课文内容修改成剧本,把握课文内容。教学重点:分析课文,领会本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难点:运用相关方法,解答文言文对比阅读。 五、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使用到的教具是多媒体设备 本课的学习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理解本篇文言文的基本内容遇特殊字、词、句,并学会翻译;第二课时需要深入课程的讲解,明确课文的内在含义,结合实际解决身边问题;第三课时主要内容是点击中考相关题目,对本科内容进行剧本改写并表演其内容,下面进行详细的讲解。 (一)导入学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 [讽]用委婉的语言劝告。[谏]臣对君、下级对上级直言规劝,使之改正错误。 原文: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字词:[修]长。这里指身高。[昳丽]光彩美丽。 译文:邹忌身高有八尺多,体形容貌光艳美丽。 原文: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字词:[朝]早晨。[窥]察看。[孰与]表示比较,意思是“与。。。比谁更。。。”。 译文:(有一天)早上,(他)穿好衣服,戴上帽子,端详着镜子(里自己的形象),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 原文: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能比得上你呢?” 原文: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原文: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 原文: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译文: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呀!” 原文:旦曰,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 字词:[旦日]第二天。 译文:第二天,(有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跟(他)坐着聊天,问他:“我和徐公谁美?” 原文: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字词:[不若]不如,比不上。 译文:客人说:“徐公不如你美。” 原文: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字词:[孰]仔细。这个意义现在写作“熟”。 译文: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 原文: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译文:(又)对着镜子看自己,更(觉得)远不如(徐公美)。 原文: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字词:[私]偏爱。 译文:晚上睡觉时思考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为)偏爱我; 原文: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译文:妾说我美,(是因为)害怕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邹忌讽齐王纳谏》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几号说课者,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首先是教材分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邹忌讽齐王纳谏》是选自河大版教材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中的一篇文章。这篇课文记叙了邹忌通过自已与徐公比美这件日常小事来设喻,从而使齐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邹忌由已及君,以小见大,由家事到国事,道理由浅入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明确邹忌劝说艺术,及齐王纳谏而使得国势强盛的意义,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 结合教材自身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我制定了如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了解《战国策》有关知识,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强化学生学习体验,掌握分析文意、理解主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讲究说话艺术,能虚心接受别人的建议,并及时改正自己的错误。 (三)根据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文意,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及用法,掌握重点语句的翻译。 (2)教学难点: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接下来进行学情分析 八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文言文学习基础,但大多厌烦文言文繁索的理解过程。因此我在制定本课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是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嘛,其次考虑的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好在这篇课文具有一定的故事特征,引人深思,这里我会适当点拨,与学生互动学习,使学生对主题的理解水到渠成。 下面说教法学法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本节课以“尊重、赞赏、帮助、引导学生”的原则,我主要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来施教: 1、朗读法。 2、点拨法。 3、循序渐进法。情绪感染法 说学法: 1、课本注释疏通法、小组竞赛法。 2、诵读法 3、合作探究法 最后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心理特点及中小学课堂六环节教学要求,我将从以下五个环节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引用典故,导入新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公开课教案

22、《邹忌讽齐王纳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了解宾语前置的句式特点。 2.了解《战国策》。 3.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4.欣赏邹忌的讽谏艺术,理解讽喻说理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预习,教师重点讲解,辅导课堂讨论。 2、朗读法、问答法、讨论法、点拨法。 3、以问题研究的方式分析人物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古代志士为了国家利益勇于讽刺的思想,理解古代明君勇于纳谏的大度胸怀。 2、理解课文的思想意义,领悟课文的现实意义。 【教学重点】 理读课文,总结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和词类活用现象。 【教学难点】 反复诵读,体会邹忌进谏的技巧。 【教学方法】 1.用以读带讲的方式,使学生在自读、齐读、默读等各种形式的朗读中感知课文,理解课文。2.讨论点拨法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多设疑,巧设疑,启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具准备】多媒体、ppt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资料助读;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译读课文,疏通文意,理清思路。背诵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着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资料助读 1.《战国策》 《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着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 2.邹忌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着称。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不服,就用隐语向邹忌提出了关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家。 3.齐威王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工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三、朗读课文,疏通文句,把握文意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教师播放示范朗读录音,学生边听边在生字、多音字、通假字下作记号。听毕,借助注释、词典自行理解。 2.译读课文,理解文意。 学生自渎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如有疑难问题,同桌之间讨论解决。教师巡视,答疑解惑。 教师检查学生自读情况。 (1)读准字音。

初一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初一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本文是关于初一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感谢您的阅读! 初一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译文】 邹忌身长八尺多,容貌英俊,气度非凡。(有一天)早晨(他)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美丽呢?”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又问他的小妾说:“我和徐公相比,谁美丽?”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和他坐着谈话。(邹忌)问客人道:“我和徐公相比,谁美丽?”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啊。”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徐公,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丽;再照镜子仔细看自己,又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美丽。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偏爱我;我的小妾认为我比徐公美,是害怕我;我的客人认为我比徐公美,是想要有求于我。” 于是邹忌进入朝堂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想要有求于我,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丽。现在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和身边的亲信,没有谁不偏爱大王的;朝廷中的大臣,没有谁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谁不对大王有所求的:从这看来,大王受蒙蔽很厉害了。” 齐威王说:“好。”于是下达诏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可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可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使我听见

《邹忌讽齐王纳谏》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邹忌讽齐王纳谏 教学目的 一、重点掌握本课中出现的文言实词的词义并做归纳,如“朝”、“修”、“旦”、“孰”等。 二、掌握文中出现的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并能辨析和掌握文言特殊句式。 三、理解文章巧妙设解说理的特点,明白虚心接受意见的好处。 四、熟读,背诵;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 教学设想 高一对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要本着这个目标,有步骤地逐渐培养学生这种能力。高一第一册正是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起步阶段,所以这篇课文非常合适。由于这篇课文形象、生动,文字浅显,可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同学自学,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 文中以生活中自身的事情来设喻说理,劝说齐威王“纳谏除蔽”作为课文的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反读诵读、领会。 要在比较分析中,开拓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联想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由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以培养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以文言实词的讲解、归纳和文言句式的辨析掌握为重点。 教学步骤 一、解题 本文选自《战国策》,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很激烈。为了富国强兵,战胜其他的诸侯国,各国国君都很重视治国的策略。《战国策》就是记载战国时期各国军事、外交、政治等活动以及谋士献策的策略和主张的。课文记载了邹忌向齐威王献策的故事,应该注意的是,作者目的是强调游说之士的作用,所以有些地方,未必合乎史实。 《战国策》一书的作者已不可考,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和讽刺不同,这里指邹忌用自身的事例设喻,规劝齐王。齐王:齐威王(齐国有胆略善决策的国君,在他治理下,齐国很强盛)。纳:接受。谏:臣子向国君提意见。 二、朗读课文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 三、由学生质疑,教师补充个别字词的注释,然后由学生串讲教师补充讲清以下字词: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