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新准则下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探讨

新准则下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探讨

新准则下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探讨
新准则下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探讨

新准则下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探讨

何花花

摘要:2016年,“十三五”和“两会”都密切关注养老金问题,指出要建立基本养老金合理调整机制,意图减轻个人养老负担,安心养老。本文将从新颁布的会计准则着手,分析当前养老金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养老保险制度

2014年,财政部对2006年的会计准则进行了修订,其中修改了有关养老金会计核算的规定,如今基本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

一、我国养老金计划

2014年1月,财政部出台了新修订的第9号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相较于旧准则,新准则将养老保险的核算计入“应付职工薪酬—离职后福利”,明确规范了设定受益计划的处理方式。

(一) 设定提存计划

企业为员工设立个人账户,将按照一定公式计算得出的养老金,再交付于第三方(信托机构)保管。员工根据个人账户累计的养老金额进行提取,因而投资风险归于个人。对企业来说,每期缴纳的养老金费用是确定的,会计处理过程为提存时借记“养老金费用”,贷记“现金”或“银行存款”或“应付养老金”。不需要精算假设,仅包含确认养老金和向第三方机构缴纳养老金两个处理步骤。

(二) 设定收益计划

企业按照一定标准计算得出员工未来能够获得的养老金,规定员工退休后以何种方式提取养老金的数额,即养老金额确定,风险由企业承担。设定收益计划因企业需面临许多不确定事项,会计的处理过程中需要考虑很多。

(一)养老金的会计确认未能反映其实质

企业的养老金核算绝大多数并没有基于精算的会计假设之上,而是采取了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然而支付养老金应当是未来的行为,应对未来应付养老金的金额进行折现,而非现如今企业按员工目前工资的比例提取养老金。这导致每期提存的养老金负债与当期的服务成本不匹配,使得养老金的资产以及养老金负债的

确认不能够完全反映其实质,对于企业的养老金会计核算来说也缺乏相当程度的准确性。

(二) 补充养老保险会计核算不明确

明确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的会计处理方法,是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的进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除此之外,养老金费用的确认包括前期服务成本、利息费用和实际收益。现如今员工的养老金是从社会统筹中提取,采取收付实现制度,无论员工是否退休,养老金均混为一谈,导致养老金的前期费用核算无法精准,从而利息摊销、养老金费用的精算都存在差异。

(三) 缺乏养老金核算的单项科目

当企业向第三方(信托机构)缴纳养老金之后,被认为养老义务已经达成,当期缴纳费用低于缴存费用,可确认为一项资产;当期履行的养老义务高于缴存费用时,可计入一项负债。由于受托机构相当于独立的第三方,受托机构对于养老金的投资方案以及是否及时发放给员工,并没有相对应的科目进行清晰反映,甚至养老金的投资盈亏也无从考证。

(四) 养老金信息披露不充分

养老金会计信息披露不够充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养老金的会计核算,企业通常计入管理费用的二级科目中,在会计报表中并没有相对应的科目,能够将养老金直接反应。另一方面,新会计准则中,并未明确养老金的会计主体。

二、完善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的对策

(一)规范养老金会计处理,提高精算水平

养老金与薪酬不同,职工薪酬是在员工在职期间进行确认发放,而养老金则是在员工退休后进行养老福利,是企业在未来应付的递延报酬。而根据现行的会计准则,企业采取收付实现制进行养老金的确认计量无法体现配比原则。企业应当基于精算的基础之上,确认养老金的服务成本,将养老金配比到各个会计区间进行摊销。

(二) 明确补充养老保险会计处理

针对目前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性养老保险无法区别以及采取现收现付制导致养老金费用核算不准确问题,唯一的解决途径便是完善会计体系。建立具体的养

老金会计准则,明确区分基本养老保险和补充养老保险,对其会计核算进行具体规定,精确养老金费用的核算。同时,按照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养老金应属于劳动报酬,是企业应当在未来付给员工的递延报酬。

(三) 建立养老金专项会计科目

建议准则可以明确养老金的专项科目,不仅确认养老金提取的金额、确认养老金投资所产生损益还要将养老金确实的发放情况进行如实反映。例如养老金的确认可以计入“预付养老金”科目、企业应负担的养老金义务计入“应付养老金”科目以及养老金的确实发放计入“养老金费用”科目中。

(四) 优化养老金会计信息的披露

首先,相关规定应明确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附注中披露养老金的计算方式、养老金计划、精算假设、摊销方法等等,以便会计信息使用者能够准确获得相关信息。其次,企业除去常规信息披露外,可以采取渠道多元化方式。企业可以与相关监管部门共同建立养老金信息门户,让企业和员工能够通过网站,第一时间获得养老金相关信息。同时,企业可以将养老金投资情况更加透明公开,以防违法贪污现象。

三、结束语

本文在新会计准则的基础之下,列举了企业养老金会计核算依旧存在的些许问题,并针对补充养老保险会计核算不明确、缺乏养老金核算的专项科目、会计确认未能反映其实质、养老金信息披露不充分等问题提出明确补充养老保险会计处理、建立养老金专项会计科目、规范养老金会计处理,提高精算水平、优化养老金会计信息的披露等建议。想要完善养老金会计核算,只有当国家、企业和个人找到一个能够平衡的关系,才能够真正意义上的进行资源优化,保障更多老年人的“夕阳梦”。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10号——企业年金基金[S].2014.

【2】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第9号——职工薪酬[S].2014(03)

【3】崔洁.新会计准则下离职后福利会计核算的探讨[J].财会研究,2015(02)29-32.

【4】朱玉广、孙硕,职工薪酬准则征求意见稿之不足[J],财会月刊:会计版,2013(004): 118-119

【5】王东艳、宋子龙、刘玉杰,我国养老金会计的改进与完善——基于《职工薪酬》(征求意见稿)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 (23): 35-37

【6】吴保忠,离职后福利计量探析——兼评修订后的职工薪酬会计准则[J],会计之友,2014 (31)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企业会计准则》是企业会计活动所依据的基础,2007年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是在借鉴国际会计准则的基础上,立足于我国实际的国情,并更进一步地实现与国际趋同的思想所编制的。在2007年以后的实施期间,对我国的企业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更好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经营状况和财务成果。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对我国企业带来很多机会,也带来了很大的风险,如何应对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值得关注。 一、企业会计核算的定义 会计核算是以货币为主要量度,对企业、机关、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的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的过程与结果进行连续地、系统地记录,定期编制会计报表,形成一系列财务、成本、成本指标,据以考核经营目标或计划的完成情况,为经营决策的制定和国民经济计划的综合平衡提供可靠的信息和资料。其基本方法主要有设置账户和账簿、复式记录、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等。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会计核算上的变化 (一)存货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存货成本的核算范围。新增的存货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取消了将商品流通企业采购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包装费、仓储费等费用归入期间费用的规定。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缩小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新企业会计准则取消了用后进先出法核算发出存货的成本。这一变化一方面是为了与国际准则接轨,另一方面是由于后进先出法的固有局限性,其与货物的流转程序完全相反,不能提供特定收入与特定成本的良好配比,很少能反映出存货的特定金额,也难以反映出存货的正常周转情况。新准则在对存货的可变现净值规定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调整,规定企业应该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准则的规定,考虑存货持有的目的,判断该业务属于资产负债表日调整或非调整事项。若是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以资产负债表日取得最可靠的证据估计的售价为基础,对存货估计的售价和将要发生的成本进行调整。 (二)固定资产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考虑了以信用方式购入固定资产的时间价值因素其次在后续计量上,新企业会计准则不允许将固定资产减值转回同时新企业会计准则将固定资产的预计处置费用以折现金额计入固定资产的价值,将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后续支出确认为固定资产。新准则中规定,企业若发生固定资产的大修理费用,若符合固定资产确认的条件时,可以计入固定资产的成本,并在大修理期间应当照体折旧。而在旧准则里,固定资产大修理产生的费用应于发生的时候直接计入当期损益,并且是根据不同的受益单位进行归类计入。 (三)借款费用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借款费用资本化的资产范围,既包括固定资产,又包括需要相当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以及投资性房地产等其次新企业会计准则扩大了可予以资本化的借款范围,既包括专门借款,又涉及一般借款新企业会计准则充分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扩大了资本化的范围,对存货成本的核算有较大的影响。一方面,对于那些需要经过长时间才能达到可销售状态的存货而言,按新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核算出的成本可能会比按其他规定 核算出的成本要高得多;另一方面,借款费用通过资本化构成固定资产价值的一部分,在折旧方法不变的基础上将提高每期的折旧额,从而间接地影响企业的存货成本。 (四)收入的主要变化 旧准则中规定,托收承付方式销售商品收入,企业应当在发出商品且办妥托收手续时确认收入,新准则对此作出相应修改,规定企业通常在发出商品且办妥托收手续确认收入,对这个收入确认的规定更为严格。其次是,奖励积分的处理在旧准则未对此业务作出明确的规定,新准则补充了规定,应将奖励积分视为销售业务的可分割部分,对销售收入和劳务收入进行分配,并单独将奖励积分的公允价值确认为递延收益。 (五)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使资产的入账价值更加合理。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以公允价值计价,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价;不管以何种基础计价,不对收到补价所含收益或损失进行确认,而是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其账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损益。 二、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一)在会计信息质量方面。 1.会计内容更加完整。新准则中比较关注业务发生的实质,修正旧准则中不够科学合理的业务处理方法,使业务内容在整个会计核算过程中更为完整,从而有利于企业管理层对企业未来经营方向做出更为科学的判断。 2.信息披露更充分可靠。新准则在旧准则的基础上进行修订,对旧准则中未涉及到的内容进行了补充修正,提高了会计报告的准确性,能够为会计报告信息使用者提供更为有效的决策依据,并根据可靠的会计信息对企业未来的经营状况进行判断,使决策更加科学、有效。 (二)在公允价值方面 在新会计准则下,在对交易性金融资产、房地产等公允值变动对企业损益的影响进行核算时,企业应当单独设置“公允价值变动 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周雪梅 (恒天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郑州45000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深入发展,相关部门根据现有的市场环境及经济需求对2007年适用的《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必要的调整与完善,相比旧准则,新准则中对科目所涵盖的范围也做出了更为科学的调整,很大程度上改变财务报表的各种数据,也使企业内部传统的会计核算工作面临一定的转变与挑战。研究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无论对企业还是对投资者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新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核算 周雪梅:新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90 ··

五险一金做会计分录的方法

财务知识 --> 五险是指企业按国家规定为本单位职工缴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工伤保险。一金是指企业为职工缴纳的住房公积金。其中由个人负担的保险是: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住房公积金单位、个人各负担一半。新会计制度下五险一金如何做会计分录?请看下面的详细介绍。 下面介绍相关的会计分录: 1.分配工资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2.计提社保(企业部分) 借:××费用(管理/销售等)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 3.次月发放工资时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个人部分)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库存现金/银行存款 4.上交杜保 借:应付职工薪酬——社保(企业部分+个人部分) 5.上交个人所得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贷:银行存款 注意事项: 社会保险没办理之前不能计提,“五险一金”计提比例各地不一样。企业按劳动保障部门规定比例缴纳部分,可列入“管

理费用”。 一、五险的会计账务处理 (一)个人负担部分 发放工资时(按个人缴纳比例,从中扣除)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代扣职工应交纳的部分) 贷:库存现金(实际发放的金额) 更多文章兼职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8431272.html,/ zqwwk (二)企业负担部分 提取时 借:管理费用--社会保险费 贷: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养老、医疗、事业、工伤、生育保险) (三)交纳时 借:其他应付款--社会保险费(单位+代扣个人应缴的金额) 贷:银行存款(总交纳的金额) 二:住房公积金的账务处理 1.单位负担部分(按工资总提取,各地方提取比例不一样) 提取时:学会计论坛 借:管理费用--住房公积金 贷: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上交时: 借:其他应付款--住房公积金 更多文章兼职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18431272.html,/ zqwwk 贷:银行存款或库存现金 2.个人部分 付工资时扣除: 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中小企业会计核算问题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当中占据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地位,成为了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对其他的一些企业的发展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在中小企业不断的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深思。其中较为明显的一点就是不少中小企业都存在会计核算问题,直接影响到了企业长期发展的进程。本文主要分析和探讨了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建议,希望对其他企业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小企业;监督;规范;会计核算 自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中小企业备受关注,根据相关的调查数据显示,中小企业已经占据了我国企业总数的95%以上,帮助城镇人口就业达到68%作用,同时中小企业的总 体工业产值也是非常可观的占据了整个市场的60%作用。中小企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给 其带了机遇,但是由于自身问题比较多,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发展,所以中小企业想要突破瓶颈继续前进就需要加强对企业的核算管理,只有这样才可以争得一席之地。 一、中小企业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财务控制薄弱 在中小企业当中,因为没有把会计核算放到一个重要的地位,导致在企业财务控制上比较薄弱。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首先,中小企业对现金的管理不严格,就会出现资金闲置或者是资金不足的现象。有些企业认为资金现金多一些比较好,所以导致一部分现金闲置下来没有参与到公司经营周转中,造成浪费;还有一些企业大量的采购一些不动产, 使得公司内部没有应急的资金,一旦公司出现什么紧急情况将会面临破产的风险。其次,应收账款周转比较缓慢,直接导致资金的回收困难。这是因为企业的赊销政策不够健全且执行不严格,同时还缺乏有力的催款措施,这样导致应收账款不能兑现进而形成呆账。再次,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很多企业不能很好的控制存货,在月末的时候存货占用的资金甚至超过营业额的两倍以上,这样就会造成资金呆滞,周转不灵。 (2)制度缺失 在中小企业中有许许多多的制度,但是总体来说制度残缺不全,或者说空有制度,执行力度却不够。一部分中小企业的管理者虽然认识到这些问题,但是依靠现有的管理水平和人员素质又无法对这些制度进行整体健全。由于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不健全给企业带来了非常多的负面影响,这种情况下,企业自身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同时企业的资产浪费严重,外部的监督制度想要建立也非常困难。制度问题是中小企业不能快速发展的一个根本问题,需要给予足够的额重视。

养老金的核算原则与会计处理

养老金的核算原则与会计处理 一、养老金计划概述养老金是指支付给离退休人员用于保障日后生活的货币额,其本质是劳动力价值的一部分。根据“劳动报酬观”,养老金与劳动者的工资一样,属于劳动力再生产费用的一部分,两者都是劳动力价值的实现形式。所不同的是,养老金是劳动者一生劳动报酬分期支付中的延期支付部分,而工资则是即期支付部分,企业员工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是以其在职时提供的服务为依据的,因此,养老金的根本性质是“递延工资”。 养老金计划(pension plan)指一种企业和职工之间关于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支付的协议,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时,按协议上规定的方法,计算给付一定的养老金。企业将养老金计划作为其对职工工资报酬计划的一部分。 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第19号,养老金计划分为规定缴费计划(defined Colltribution plans)与规定福利计划(defined benefit plans)。规定缴费计划是指企业定期缴付一定数额的退休基金给独立的第三方(信托机构)保管,由第三方到期支付雇员退休金;规定福利计划指只要职工退休时,企业有履行支付退休金的义务,企业是否按时提取退休基金则由企业决定。但有时两者并没有明确的界限,在某种程度上可以从不确定性角度来进行判断,即看不确定性所引起的风险(主要指风险)由谁来承担。在规定福利计划下,由企业确保养老金的最终支付,企业承担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投资风险;而在规定缴费计划下,企业把由不确定性所导致的投资风险,转移给了个人。在规

定缴费计划下会计处理较简单,而在规定福利计划下,由于存在一些不确定性事项,会计处理非常复杂。 二、核算原则 既然劳动报酬观下养老金计划会计处理的关键问题,是在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当期确认相应的养老金费用,那么在会计核算时就应体现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 第一,在当期确认费用符合养老金的基本属性,也是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如前所述,养老金就其属性而言,是“递延工资”。既然养老金是劳动力价值的组成部分,是劳动报酬的一部分,那么职工对这部分附加价值就有请求权和追索权,企业也不能无偿占有职工的这部分权利。因此在职工提供服务期间,企业在支付工资的同时,还要及时确认和计量这部分延期支付的附加价值,并计入当期;企业在获得了职工提供当期服务的权利时,也就负有了确认养老金负债的义务。所以,企业的养老金费用必须在相关的权利义务发生当期进行确认和计量,作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必要费用。养老金费用的分期计入,是与权责发生制原则相一致的,是权责发生制原则内在要求的体现。 第二,养老金费用的当期确认也是配比原则的要求。从职工为企业提供服务到领取养老金的全过程,主要历经三个环节,即养老金费用的发生、养老金筹集和养老金发放。这些环节是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的。养老金费用的发生是以职工提供劳动为依据,是其劳动报酬的一部分,而职工付出劳动的同时给企业创造了价值,带来相应的收益,根据收入费用配比原则,企业在核算费用时理应将发生时的养老金费

新准则下减免税会计和税务处理分析

对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纳税人需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比如,在《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收到的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应计入“补贴收入”科目,但新《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计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由此可见,新《企业会计准则》核算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规定有别于《企业会计制度》。那么,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核算享受的各类税收优惠?核算方法与原《企业会计制度》又有那些显著区别?本文专题分析如下。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特点在《企业会计制度》下,对于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应区分所享受优惠的性质、税种及所属期间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以下按税种分别分析如下。 1、增值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时,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补贴收入”;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增值税,则应作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贷记:“补贴收入”的会计处理。 必须注意的是,对直接减免和即征即退的增值税,应并入企业当年(税款所属年度)利润总额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对先征后退和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应并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或退税款年度的企业利润总额交纳企业所得税。 2、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实际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时,如果属于当年度的减免税,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如果是属于以前年度的减免税,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则不作账务处理。 从上述分析可见,对于减免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管是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还是不作账务处理,最终均是将免征的税款体现为收到退税款或不作帐务处理当年度的利润(即本年利润),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是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则不是增加当年度的利润。 3、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实际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时,如果是属于当年度的减免税,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管理费用”;如果是属于以前年度的减免税,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则不作账务处理。 从上述分析可见,不管是计入“管理费用”还是不作账务处理,最终均是将免征的税款体现为收到退税款或不作帐务处理当年度的利润(即本年利润)。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是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则不是增加当年度的利润。 4、所得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实行所得税先征后返(政策性减免)的企业,应先按照规定计提和缴纳企业所得税,在实际收到返还的所得税时再冲减收到退税款当期的所得税费用,作借记:“银行存款”,贷记:“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但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则可以不作账务处理,从而直接将税前利润变成税后利润。不管是冲减收到退税款当期的所得税费用还是不作账务处理,最终均是将减免的所得税体现为增加企业的税后留利。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减免的所得税是有指定用途的政策性减免,则企业应该将减免税额直接记入“资本公积”。 二、按照新《企业会计准则》核算的特点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内容摘要]基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财务管理变革与企业战略管理具有理论一致性和实践一体性,代表了企业管理与财务管理发展的新趋势。新会计准则对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的革命性影响和财务与会计之间的直接互动,必将使得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也随着新准则的实施而演化变迁。因此,新准则的执行,对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财务管理方式也将产生重大影响;企业的财务管理需要适时调整,以适应新的变化。 [关键词] 新会计准则;企业价值最大化;核心竞争力;战略管理

目录 一、绪论 (1) (一)文献综述 (1) (二)研究框架 (1) 二、新会计准则 (2) (一)新会计准则的概述 (2) (二)新会计准则的影响 (2) 1.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环境的影响 (2) 2.新会计准则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2) 3.新会计准则对财务治理的影响 (3) (三)新会计准则的层次划分 (3) (四)新会计准则的主要特点 (3) 三、新会计准则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分析 (5) (一)对财务管理目标的影响 (5) 1.对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影响 (5) 2.对合理进行企业价值分配的影响 (5) (二)对财务治理的影响 (5) (三)对企业战略管理体系的一般框架的影响 (5) (四)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6) (五)对财务管理组织的影响 (6) (六)对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的影响 (7) (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7) (1)减缓企业利润波动的新会计准则 (7) (2)可以增加企业利润的新会计准则 (8) (3)可能减少企业利润的新会计准则——《股份支付》准则 (10) (4)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企业利润的新会计准则 (10) (八)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11) 1.会计准则与内部控制的关系 (11) 2.新准则条件下会计控制中的问题 (12) 3.内部控制应对会计准则变化的对策 (12) (九)对企业服务与决策的影响 (14) (十)对财务风险管理的影响 (14) 四、财务管理的变革:基于核心竞争力的考察 (15)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财会〔2017〕28号)

附件: 社会保险基金会计制度 目录 第一部分总说明 第二部分会计科目名称和编号 第三部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 第四部分财务报表格式 第五部分财务报表编制说明

第一部分总说明 一、为了规范社会保险经办机构经办的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结合《社会保险基金财务制度》规定,制定本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经办机构)负责经办的社会保险基金,包括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建立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包括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金、合并实施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工伤保险基金、失业保险基金、生育保险基金(生育保险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的统筹地区,不再单列生育保险基金)等基金。 经办机构经办的其他各类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参照本制度执行。 本制度所称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了保障参保对象的权益和社会保险待遇,根据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由单位和个人缴纳、政府补助以及通过其他合法方式筹集的专项资金。 三、社会保险基金应当作为独立的会计主体进行核算。 四、经办机构应当将经办的各类社会保险基金按照险种及不同制度分别建账、分别核算。

五、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等部分业务或者事项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权责发生制。 六、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要素包括资产、负债、净资产、收入和支出。 七、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记账采用借贷记账法。 八、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表。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制。 九、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社会保险基金的财务状况和收支情况等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二)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三)社会保险基金的会计核算应当及时进行,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十、经办机构应当按照下列规定运用会计科目对社会保险基金进行会计核算: (一)经办机构应当区分险种及不同制度,按照本制度的规定设置和使用会计科目、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 (二)经办机构应当执行本制度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编号,以便于填制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查阅账目。

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摘要:章对我国现行养老金会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给出了对我国养老金会计处理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企业养老金会计问题 随着人口老龄化时代的到来,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同样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国政府已经开始进行改革,将过去的现收现付制转变为部分积累制,但是我国养老金制度还存在着层次单一、覆盖面窄和管理协调不畅等问题。西方的理论与实务已经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科学的养老金会计体系,我国在此方面的理论研究起步较晚,尚未形成体系,特别是对于企业养老金的财务与会计问题,研究尚很欠缺,因此,结合我国国情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养老金会计已成为当前会计界的热点问题。 一、养老金和养老计划 1.养老金的性质。养老金是政府或企业支付离退休人员用于保障日常生活的货币额。对养老金的认识有以下两种观点:“社会福利观”和“劳动报酬观”。“社会福利观”认为职工服务期间提供劳务所赚取的工资是劳动报酬,体现的是按劳分配关系,而职工退体后领取的养老金是对剩余价值的分配,体现的是国家和企业对职工的关怀。“劳动报酬观”则把养老金看作是劳动力价值的

组成部分,认为其实际上是递延的劳动报酬。职工服务期间提供劳务所获取的报酬有两种表现形式:一是服务期间获得的工资收入,二是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目前大多数国家采用第二种观点。 2.养老金计划。养老金计划是企业和职工之间关于退休后养老金给付的一项协议,企业承诺在职工退休后,按协议规定的方法计算给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根据给付的确定方法和风险承担主体的不同,美国的养老金计划分为设定提存制计划和设定受益制计划。设定提存计划下,企业根据事先确定的缴费水平向一个独立实体(养老基金)支付确定数额的提存金,职工退休时所能获得的养老金数额取决于所缴提存金及其投资收益在职工退休时的累积额,与基金资产相关的风险完全由职工个人承担。设定受益制计划下,企业承诺确定数额的养老金给付额,并确保提存金及基金资产投资收益的累积额能满足到期支付养老金的需要,与基金资产相关的风险全部由企业承担。 二、养老金计提和支付模式 国际上通行的养老金计提和支付模式大体上可以分成三种:一是,由企业按一定或分次支付养老金。 二是,由企业按一定比例计提养老基金,但把这部分养老基金上交由国家的一个专职机构管理,等职工退休时,由该专职机构一次或分次支付养老金。 三是,企业为职工向保险公司购买年金保单,等职工退休时由保险公司一次或分次支付养老金。从这三种模式来看,养老金会计

新准则下减免税会计和税务处理分析

新准则下减免税会计和税务处理分析 2011-3-22 11:0互联网【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对国家给予的税收优惠,纳税人需根据具体情况作相应的会计和税务处理,比如,在《企业会计制度》下,企业收到的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应计入“补贴收入”科目,但新《企业会计准则》则规定计入“营业外收入——政府补助”科目。由此可见,新《企业会计准则》核算企业享受税收优惠的规定有别于《企业会计制度》。那么,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下,企业究竟应该如何核算享受的各类税收优惠?核算方法与原《企业会计制度》又有那些显著区别? 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核算的特点 在《企业会计制度》下,对于企业享受的税收优惠应区分所享受优惠的性质、税种及所属期间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以下按税种分别分析如下。 1、增值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时,应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补贴收入”;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增值税,则应作借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贷记:“补贴收入”的会计处理。 必须注意的是,对直接减免和即征即退的增值税,应并入企业当年(税款所属年度)利润总额计算交纳企业所得税;对先征后退和先征税后返还的增值税,应并入企业实际收到返还或退税款年度的企业利润总额交纳企业所得税。 2、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实际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时,如果属于当年度的减免税,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营业税金及附加”;如果是属于以前年度的减免税,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则不作账务处理。 从上述分析可见,对于减免的消费税、营业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不管是计入“营业税金及附加”还是不作账务处理,最终均是将免征的税款体现为收到退税款或不作帐务处理当年度的利润(即本年利润),但必须注意的是,如果是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则不是增加当年度的利润。 3、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企业实际收到“即征即退、先征后退、先征税后返还”的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车船税时,如果是属于当年度的减免税,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管理费用”;如果是属于以前年度的减免税,则借记:“银行存款”,贷记:“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如果是国家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定直接减免(法定减免)的则不作账务处理。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影响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会计影响 为促进经济快速、稳定的发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并融入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2006年2月,财政部颁布新的《企业会计准则》,随后又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新会计准则的出台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本文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标签:新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影响 新会计准则更有利于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新会计准则顺应了资本市场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在关键环节和根本实质上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能够为全球投资者提供更加透明可比的企业财务信息。这种制度安排,有利于进一步夯实企业资产质量,充分揭示财务风险,正确衡量经营业绩,为实现向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铸牢了基础。同时可比性的提高还会降低中国投资者了解境外上市公司的成本,有助于促进中国企业在境外融资,降低融资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促进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市场化和国际化。 一、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1.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发展的需要。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的主力军,因此,进一步优化资本市场资源配置,能够有效促进市场的和谐稳定,而这离不开制定一套新的更有效、更全面的会计标准。当前部分上市公司存在着法人治理结构不够完善、运作不够规范等问题,影响了投资者的信心,制约了资本市场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也要通过制定规范的会计标准来提高上市公司的信息质量,增强投资者的信心。 2.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完善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需要。我国搞经济体制改革,搞对外开放,一靠诚信,二靠法制。会计既与诚信有关,也与法制有关,是一个基础。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同时,新准则作为促进共同发展的趋同标准和可比互通的统一信息平台,可以降低在国际资本市场的交易成本,有利于我们的企业“请进来”和“走出去”。 3.会计准则体系的发布实施,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公众利益的需要。新准则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新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着改进,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的全面系统规定,将大大提高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维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新会计准则实施对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的影响

新会计准则下在建工程核算问题的探讨

新会计准则下在建工程核算问题的探讨发布时间:2008-8-1 8:47:13 来源:会计之友作者:添加到我的收藏 一、引言 2006年制定并自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关于在建工程的专门会计准则,而是仍旧将在建工程作为固定资产的一种取得形式和固定资产一起一并在《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中规范,国际会计准则也是如此。鉴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企业不断的发展壮大,新建、改扩建等成为了企业持续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把“在建工程”单独作为一个会计准则,并出台具体的核算办法来规范企业在建工程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以充分保证在建工程会计信息质量,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问题。 在我国。工程项目建设基本都实现项目流程化管理。以企业新建大的工程建设项目为例,需要经过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设计、招投标。建设过程管理、初步验收、竣工验收、结算、决算等很多环节,涉及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单位及政府相关部门,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可以划分为6个阶段: 方案阶段——设计阶段——预算及审核阶段——项目实施阶段——竣工决算及审计阶段——财务结算及转固阶段。 本文试图对在建工程核算的若干方面进行探讨,而不拘泥于上述项目流程的6个阶段。

一、在建工程相关明细科目的设置 (一)相关二级明细科目至少应反应的内容 以自建复杂的在建工程为例,在建工程二级明细科目至少包括进度款(预付款)、设备、材料、三通一平、土建安装、利息支出、人工工资、土地使用权、其它费用等。不同的企业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二)主要应设置的二级明细科目说明 1建议设置“进度款(预付款)”,而不是在。预付(应付)账款“中反映。主要是能在在建工程科目中汇总反映工程成本的实际发生情况(企业一般进度款是根据工程进度支付),同时准确反映企业工程资金流出信息,便于和客户对账。这主要是针对有工程出包或部分出包的情况。 2建议不再设置“待摊支出”,而是将其细分至相关二级明细科目“其他费用”内。因为具体操作中还有其它“隐性”待摊支出,如小额材料、部分土建安装费用、利息支出等等。 3设备。反应为在建工程而购入的工程用设备,可先通过工程物资科目,再转入该明细科目。同时应包括为工程进口的成套设备检验费、相关特种设备检验费、设备所附土建及安装费等。 4材料。反应企业工程领用各种材料,包括备品备件、低值易耗品及其他除设备外的各种材料,也包括为工程而购入及临时从生产经营所用材料中领用的材料。

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相关问题探讨 从目前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的制度设计、筹资机制、会计处理等方面的问题入手,对我国养老金会计处理的原则提出一些看法。 标签:养老金;企业;制度;会计处理 1 我国企业养老金会计的现状 1.1 设计制度方面 目前我国的养老金计划由基本养老金计划、补充养老金计划和个人储蓄性养老金计划组成。基本养老金计划采取的是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方式,其中社会统筹部分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主要解决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来源问题,个人账户部分实行基金制,这个部分主要解决的是老年人的养老金收入按照其所尽的缴费义务多少不同而有所不同的问题。补充养老金计划实行的是个人账户方式,是基金制,它解决的是实力雄厚的企业的退休员工将取得更多养老金收入的问题。但是自从我国推行“统账结合”的养老金计划以来,个人账户一直是“空账”运行,现阶段的老年人的养老金仍只能依靠社会统筹解决,改革的成效并不显著,而要做实个人账户,其所引起的转制成本和隐性债务问题却使中央财政难以承受。因而,从根本上说,我国目前的养老金制度仍属现收现付制,社会统筹的比重较大,但从长期来看,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完善,经济实力的增强,社会统筹 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萎缩,基金制应占据主导地位。 1.2 筹资机制方面 目前我国企业养老保险费欠缴严重,除了经营状况不好等客观因素外,有意逃费仍然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原因。虽然我国目前实行的是“统账结合”的基本养老金制度,在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引进个人账户,意在发挥个人账户的激励机制,提高老年人的福利水平。但现实情况是:“统账结合”制度下,“搭便车”和“缴费难”的现象仍然很严重,个人账户的激励作用并没有真正发挥出来。究其原因,在我国目前实行的基本养老金制度中,个人账户的比例较小,养老受益与职工的缴费并没有直接挂钩。无论是来自社会统筹的缴费还是来自个人账户的缴费,都存在着严重的激励缺失,职工对其个人账户的缴费和企业对社会统筹的缴费都不积极,彼此也都不关心对方或监督对方是否缴费或足额缴费,甚至两方面 都存在着“故意逃费”的动机。

新准则下前期差错的财税处理方法

新准则下前期差错的财税处理方法 高顿网校友情提示,最新喀什账务实务相关内容新准则下前期差错的财税处理方法总结如下: 新准则取消了原有的“会计差错”和“重大会计差错”的定义,增加了“前期差错”的定义。 “前期差错”是指由于没有运用或错误运用下列两种信息,而对前期财务报表造成省略或错报:一是编报前期财务报表时预期能够取得并加以考虑的可靠信息;二是前期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时能够取得的可靠信息。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新准则不涉及本期发生的会计差错更正的会计处理,都是针对前期发生的会计差错的会计处理。 新准则第二条规定,前期差错更正的纳税影响适用《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旧准则没有提及。 前期差错新旧政策的更正方法是一致的,只是新准则明确称为“追溯重述法”。 新准则将固定资产盘盈作为前期差错处理,计入“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旧准则作为当期损益计入“待处理财产损益”科目。 财税差异 会计规定:企业应当采用追溯重述法更正重要的前期差错。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直接计入本期净损益,其他相关项目也应作为本期数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本期相关项目。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为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应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规定处理。 而税法对会计差错的处理与会计准则存在差异:对于年度资产负债表日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日之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及以前年度的非重大会计差错,如果发现时企业已经完成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会计上调整前期收益,税法上则调整本期收益;对于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漏计漏提费用、折旧等会计差错(非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且超过了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期),会计上调整前期或者本期的收益,而税法则不允许补扣,由此产生了永久性差异。 另外根据《税收征管法》的规定:在税务处理上,企业因计算错误、应用会计政策错误、疏忽或曲解事实以及舞弊产生的影响和存货、固定资产盘盈等情况,在发现前期差错时,应按照税法规定重新计算前期应纳税所得额,向主管税务机关说明原因并重新申报,由主管税务机关按照税法规定进行处理,补征税款、退还税款、加收滞纳金等。对纳税人超过应纳税额缴纳的税款,税务机关发现后应当立即退还;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并加算银行同期存款利息,税务机关及时查实后应当立即退还;涉及从国库中退库的,依照法律、行政法规有关国库管理的规定退还。对因纳税人计算错误等失误,未缴或者少缴税款的,税务机关在三年内可以追征税款、滞纳金;有特殊情况的,追征期可以延长到五年。对偷税、抗税、骗税的,税务机关追征其未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或者所骗取的税款,不受前述规定期限的限制。 所得税费用分析 本期发现的与前期相关的重大会计差错,如不影响损益,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会计处理相对简单;如影响损益,应将其对损益的影响数调整为发现当期的期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也应一并调整,会计处理相对复杂,但需要明确以下事项: 1.注意区分应交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关键看税法和会计处理是否存在差异。如果调整的会计事项和税法处理是一致的,那么该事项涉及到所得税的影响一般是调整应交所得税;如果该调整事项会计和税法处理不一致,并且会计和税法形成了暂时性差异的,一般用递延所得税。

新会计准则最新下对盈余管理的差异分析

新会计准则与盈余管理 简述盈余管理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 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自身利益或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目标,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主要通过会计政策的选择,来调节企业盈余的行为。各国会计准则都允许企业有选择不同会计政策的自由,来适应企业业务创新和管理的需要,这就是所谓会计准则的弹性。企业通常都会选择使其效用最大化或使企业市场价值最大化的会计政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战略和管理战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 (二)盈余管理的产生原因 1.管理当局追求自身利于最大化 盈余管理的主体是企业管理当局,他们从自身利益出发,选择相应的利润调节方式,使企业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态势或者管理当局所期望的态势,以获得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2.企业避税的考虑 在财务会计与税务会计分离的国家,进行盈余管理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比如,个人业主为了避税需要,也会在既定的会计准则及有关的法规下,选择对自己最为有利的行为,从事盈余管理,使自身利益最大化。 3.债务合同的约束 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关系是企业最重要的财务关系之一。债权人将资金借给企业,意在到期收回本金,并获得约定的利息收入;而企业借款则是为了扩大经营,投入有风险的生产经营项目。两者目标不一致,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不受到

损害,债权人在签订借款合同时,往往规定了许多限制条件。企业违约往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所以当企业觉察到其会计报表数字已经违反或接近违反规定条件时,便会对盈余数字进行管理,以便减少违反债务合同的可能性。由这一动机激发的盈余管理获利者往往是管理当局和股东,潜在受害者则是债权人。(三)盈余管理的方法与手段 1.盈余管理的类型分析 (1)利润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是大多数中国企业盈余管理的重要类型,尤其是受到政策限制和政府管制的中国上市公司,更倾向于利润最大化的盈余管理模式。 (2)利润最小化:相对于利润最大化而言,实现利润最小化的盈余管理也有其用武之地。利润最小化通常是在企业盈利能力较高或规模较大时,为减少政治上受关注程度而采取的一种盈余管理策略。 (3)利润平滑:利润平滑时企业管理当局为是收益介于盈利下限与盈利上限之间而采用的一种重要的盈余管理方式。采取原因主要是威力满足信息披露的要求,其目的是给利益相关者造成一种企业稳定增长的态势,树立一种低风险甚至无风险的企业形象,借以提升企业市场价值。 2.盈余管理的方法 (1)会计政策调节盈余水平:利润最大化以及利润平滑都是采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的结果,由于会计政策存在选择的空间,所以许多企业会借助于空间政策调节盈利水平。 (2)调节企业生产经营及交易活动:这是一种非会计的盈余管理方法。许多企业威力提高报告收益,可以推迟固定资产的购入以减少折旧费用,可以推迟消费支出以增加当期收益,甚至有些企业还会创造交易,这些做法会对企业收益的真实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3)关联交易调节会计结果:关联方之间由于存在密切的亲属关系,往往不以公平价格进行交易,这也为盈余管理提供了便利。 3.盈余管理的具体手段 (1)利用收入调节利润 收入是影响利润的重要因素,许多企业借助收入的确认调节利润。具体手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高雅杰 摘要:首先阐明了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以及新会计准则的变化,重点研究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对企业产生的影响。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意义;变化;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国经济正向着市场化、国际化方向快速发展。为更准确地为投资者、债权人及社会公众提供相关、可靠的会计信息,完善市场经济下的资本市场的运行,财政部发布实施新会计准则。 1 会计准则的概述 我国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基本准则,二是具体准则,三是应用指南。基本准则是最大的原则,是准则中的准则,也是在起草具体准则时必须遵循的准则,它驾驭着所有具体准则。在基本准则和具体准则的基础上,发布了会计准则应用指南,对会计实务中一些要点、重点和难点进行了规范,属于操作层面的规定。这三部分共同构成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 2 实施新会计准则的意义 2.1 有助于维护市场经济秩序及保护社会公众利益,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 新会计准则着眼于提高会计信息透明度、保护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利益,在信息披露方面,突出了充分披露原则。新准则对现行的财务报告披露要求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显著改进,创建了较为完整的财务报告体系,对会计信息披露时间、空间、范围、内容等的全面系统规定,大大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透明度,有效地维护了投资者和社会公众的知情权,推动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济秩序。 2.2 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 制定一套高质量的会计标准,有助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提高资本市场投资价值。对于增强资本市场的活力和吸引力,充分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 新会计准则的变化 3.1 基本准则方面 对基本会计准则适用范围及财务报告目标的修改。首先是对适用范围的修改,原基本准

养老金会计处理的探讨

养老金会计处理的探讨 季晓东 (南京经济学院会计系 210003) 【摘要】人口老龄化趋势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世界各国一直在不断努力寻求解决的途径,至今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在会计处理上,西方国家已形成一套比较完善的体系,而我国在这方面尚处于探索阶段。 本文分析了养老金的性质及养老金会计核算的原则;借鉴西方(主要是美国和I ASC)养老金会计领域的研究成果,分别就两种养老金给付方式下的会计处理进行论述;结合我国养老金制度发展的实际情况,对养老金计划及会计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养老金计划 规定缴费制计划 规定受益制计划 养老金费用 一、引言 人口老龄化现象自19世纪后期在发达国家出现以来,已引起各国的关注。在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平均寿命的不断延长,人口结构也开始向老龄化方向发展。据专家预计,到2030年全球老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将由目前的9%上升至16%。西方人口专家将21世纪称为“世界性人口老龄化的时代”。面对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的银色浪潮,世界各国一直在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问题,至今已产生了各具特色的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是多个养老金计划的结合体,它是工业革命以来出现的由政府、企业和个人多方力量对社会成员养老事宜进行的一种社会制度安排。养老金计划可以按法律或协议要求建立,也可以是非正式协议或根据企业的惯例建立;在养老金计划的管理上可以由独立的基金组织管理即基金计划,也可以由企业自行管理即非基金计划。无论是哪种建立方式和管理方式,企业作为缴纳养老金的主体,在履行支付义务上并没有多少区别。而根据养老金的给付方式不同,养老金计划又分为规定缴费制计划(Defined C ontribution Plan)和规定受益制(Defined Benefit Plan)计划两种。这两种给付方式下养老金费用及养老金资产与负债的确认有所不同,养老金会计处理也有差别。 根据2000年11月1日开始的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统计,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016%,其中65岁以上的人口占6196%(仅指中国大陆),已达到联合国关于“老龄型国家或地区”的界定标准①。 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从1984年在部分地区进行退休费用社会统筹试点开始的,经过十多年的不断探索,目前已建立起了一套基本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保险模式。该模式的基本框架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社会统筹与职工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养老保险;第二层次是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第三层次是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第一层次是养老保险制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保证职工退休后的基本生活需要,给付方式是规定受益制与规定缴费制相结合,属于混合性的计划(Hybrid Plan),其中社会统筹部分属于规定受益制计划,而个人账户部分属于规定缴费制计划;第二层次是企业根据自己的条件和愿望,为本企业职工建立的养老保险,给付方式是规定缴费制计划;第三层次是职工个人为自己的退休生活而作的一种预防性储蓄安排,给付方式也是规定缴费制计划,该计划是一种个人行为,只是在个人生命期内或在家庭成员内部的收入再分配,并不是社会意义上的养老金计划。 ①联合国关于人口老龄化的界定标准为:60岁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0%或65岁及其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7%,即为“老龄型国家或地区”。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