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数图药讯2011年第36期

数图药讯2011年第36期

中国医药数字

图书馆感谢您

一贯的支持!

掌握医药界的众多变

化,请继续关注我们给您带

来的精彩及时的药讯快报!

2011年11月04日

第36期 总第353期

中国医药数字图书馆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367795.html,

021-********

新药上市 (1)

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普佑克上市 (1)

药企追踪 (2)

下一个“国药控股”?中生集团赴港上市启动 (2)

业界动态 (4)

2000多家企业竞逐医博会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广阔4

联邦制药砸10亿欲破胰岛素垄断格局 (5)

行业分析 (5)

2015年生物医药规模或达千亿上市公司全面布局5

生物医药业人士分析《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 (6)

本周视点 (7)

专家称:雅培裂变分拆或是出售前奏 (7)

专利详解 (10)

Rotigotine patch, UCB主要相关专利 (10)

数图药讯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1

新药上市

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普佑克上市

2011年

10月29日上午,“十

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一类生物溶栓新药普佑克(注射用重组人尿激酶原)成果发布会在上海张江生物医药基地的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举行。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桑国卫发来贺信,指出普佑克的成功研制是生物医药创新领域取得的又一突破性进展,也标志着我国生物制药技术水平迈上了新的台阶。

上海政协副主席蔡威宣布: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普佑克成功上市。

卫生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实施办公室主任何维说,经过“十一五”的努力,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支持下,全国已有16个品种获得新药证书,20个品种提交新药注册申请;还有10多个自主研发的新药在发达国家进行了临床试验,18个品种完成全部研究,36个品种处于三期临床研究阶段,96个品种处于一、二期临床研究阶段,2011年有数百个候选药物。新药研发链已经形成,并与产业链对接,企业成为新药研制、技术创新的主体,新药普佑克是一项突破性创新的成果。

上海市卫生局、食品药监局局长徐建光认为,普佑克成功上市为生物新药研制产业化发展树立了典范。

天士力集团董事长闫希军介绍,上海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10月29日,是我国目前最大的连续灌流哺乳动物细胞培养基地,核心产品—普佑克的研制成功,是在国家产业政策指导和支持下,天津和上海市政府有机联动,生物医药基地和企业密切配合,军、地科研单位共同努力的结果,是完全依靠我国科研人员经过自主创新,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生物制药技术成果,成为中国自主制造的第一个换

代溶栓药品。

据了解,普佑克是我国“十一五”重大

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中的第一个治疗用生物制品一类新药,用于治疗由血栓引起的急性心肌梗死,该项目历经军事医学科学院几代专家、长达十几年的临床前研究及天士力公司牵头十年之久的临床研究和产业化试验,得到国家863、“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转化项目等多项产业政策的支持,经过多年艰苦努力,于2011年4月和7月分别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新药证书和新版GMP 证书。 国家一类生物新药普佑克是全球第一

个采用哺乳动物细胞表达系统重组人尿激酶原,在国内率先建立了产业规模的哺乳动物细胞连续灌流生产体系。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367795.html,

上海数图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2

药企追踪

下一个“国药控股”? 中生集团赴港上市启动

2011年

11月2日,国药集团

内部知情人士对记者表示,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简称“中生集团”)改制更名为中生股份后,将成为国药集团旗下做大做强生物制药的旗舰平台,赴港上市后的目标是成为世界性的生物制药企业。

而如果中生集团境外整体上市,旗下子公司天坛生物原先资产注入的预期将会落空。对于这一点,上述人士评价说,中生集团并入国药集团之后,必然要依照集团的整体思路进行整合,而新的整合路径也“未必对天坛生物不好”,毕竟,其母公司的实力将大大加强。

中生股份问世

天坛生物11月1日公告称,近日接到控股股东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公司通知,经主管工商登记部门核准,该公司已整体改制为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此外,其下属全资企业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也已同时整体改制为成都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以及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这一则貌似普通的公告,却让业界嗅出了不一样的味道。

“中生集团的更名改制,是在为赴港上市做准备。中生集团内部也做了一些相应的

调整,包括设置了董秘这一职位。”前述人士告诉记者,2009年国药集团与中生集团联合重组时,中生集团曾被注销法人资格,此次改制后重新注册,表明中生集团将独立IPO ,而不是以天坛生物为平台,实现生物医药资产的上市。

资料显示,中生股份改制完成后,注册资本由17.86亿元变更为75亿元。股东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分别持有95%和5%的股份。中生股份下属七家二级企业也同时分别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并全部实现更名。此外,中生集团的债权债务也全部由中生股份承继。

中生集团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国药集团对公司的要求是,要向“经营管控型集团”转型,成为高端生物制品的平台企业。虽然现在中生集团的体量并不大,但是香港上市后,无论是品牌还是资金,都将迅速提升,“未来发展空间很大”。

2009年9月,国药集团下属优质商业资产国药控股登陆H 股,上市首日市值突破400亿港元,成为国内市值最大医药公司,全球医药分销排名第三。

中生集团原本也属于央企序列,是国内最大的血液制品和疫苗公司。由于经营的疫苗和血液制品属于国家特殊监管药品,中生集团一直牢牢掌控着国内计划免疫疫苗(国

数图药讯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3

家采购、免费接种,又称“一类疫苗”)的绝对市场。2009年中生集团的总资产为85.5亿元,年销售收入达42亿元,利润为11亿元。

“中生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下一个国药控股。”该人士表示,根据医药行业“十二五”规划,生物医药板块被列入新兴产业振兴计划,中生集团将借助这一产业背景,发展成一家生物制品行业的“超级航母”,迅速提升国药集团一直弱势的工业板块。目前,港股市场并无疫苗和血液制品公司上市,中生集团的上市将填补这个空白。

国药集团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国药集团今年预计销售额能达到1200亿元,“十二五”期间将达到2500亿。按照集团规划,旗下将形成以国控为中心的医药商业平台,以中生为中心的生物制药平台以及以医工院研究所为中心的科研平台。

天坛生物生变

中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生物制品企业,下辖6个研究所,分别是北京所、成都所、长春所、武汉所、兰州所、上海所。2006年,国资委发文要求中国生物技术集团将旗下六大所进行整合以消除同业竞争,但中生集团一直很难控制下辖的六家研究所,整合一直举步维艰。而天坛生物作为中生集团旗下的唯一一个上市公司,有着独一无二的整合平台地位。

2007年,中生集团从北京所手中收购天坛生物之时,就曾承诺,以天坛生物为资本运作平台,逐步整合内部资源,未来将通过定向增发方式收购集团资产。

2008年6月,中生集团果然开始向天坛生物进行资产注入,虽然整合方式并不是市场之前预期的中生集团整体上市,仅仅是长春所辖下的长春祈建和成都所辖下的成都蓉生被注入到了天坛生物,但业界预期,天坛生物最终还会吸收集团旗下其他生物制药资产,实现中生集团整体上市。但这一预期在中生集团并入国药集团之后陡然生变。

“以前中生集团旗下就一个上市公司,但现在放到整个国药集团的平台之后,天坛生物原有的整合平台地位已经不存在了。”上述国药人士指出,国药集团是中国最大的医药集团,旗下医院、销售网络、生产企业链条极长、规模巨大。而国药旗下也有数家上市企业,天坛生物已经不再是唯一的整合平台。

而且,如果中生集团采取逐步将资产注入天坛生物实现整体上市的方式,由于资产注入的预期,天坛生物股价可能被推升,中生集团整体上市成本将被抬高。而中生股份独立IPO ,其上市成本则不易被市场左右。

中生股份成功IPO 之后,将如何处理与天坛生物的关系? 对此,分析人士指出,只要天坛生物能规避与中生股份之间的同业竞争即可。在处理方式上,可以是双方在业务上承诺不重叠,或者进行股权整合,而股权整合方式有很多种,包括吸收合并等。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367795.html,

上海数图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4

业界动态

2000多家企业竞逐医博会 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广阔

第66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博览

会(简称医博会)、第13届中国国际医疗器械设计与制造技术展览会2011年10月31日在福州开幕。这一亚太地区最大的医疗器械及相关产品、服务展览盛会,吸引了德、美、英、韩、日等2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2300多家企业参展,台湾地区亦有百余家企业参展。

此次医博会在“2011为中国医改三年重点实施方案的最后一年,也是十二五规划全面实施第一年”的大背景下召开,卫生部今年提出深化医疗改革、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等措施,均为展会立足“基础医疗”、拓展市场提供政策导向。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中国高标准深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使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勃发出旺盛的张力。

2010年,中国医疗器械市场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大关,并以23%的高增长率成功跃升至世界第二位。美国著名的市场及战略咨询讯服务机构Frost&Sullivan 预测,“十二五”期间,中国整个医疗仪器与设备市场将翻一番左右,达到537亿美元。

为期4天的本次展会,主题为“基础医疗解决方案”,展出内容全面涵盖医用影像、体外诊断、电子、光学、急救、康复护理以及医疗信息技术、外包服务等上万种产品,包括了医疗器械行业从源头到终端整条医疗产业链。中国医药集团、通用电气、西门子、飞利浦、新华、迈瑞、东软、万东、锐珂等国内外知名企业均参展,推出了一系列针对中国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产品解决方案。

令人关注的是,本届医博会专设IT 展区,集聚医疗IT 企业这一新兴群体在此展示新医改环境下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应用;2011中国医学影像战略研究高峰论坛等6场专业论坛,也在大会期间举办。此外,美国Frost &Sullivan 将首度在医博会上发布《2011中国医疗行业年度报告》,为中国医疗行业勾勒年度发展全景图。

数图药讯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5

联邦制药砸10亿欲破胰岛素垄断格局

中国胰岛素市场规模已突破60亿

元,年增速超过20%,但是95%的市场都被外资医药巨头占据,几乎是药品里外企垄断程度最高的品类,国内只有三家企业能够分享这一市场。不过这种局面将被打破,从中国香港上市公司珠海联邦制药获悉,公司投入了10亿元建立全球最大的胰岛素生产基地,新产品已经正式投放市场,欲凭借价格优势打破现有市场格局。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2.8亿,在中国,这一数字已突破9200万人,发病率达到10%,同时由于老龄化等因素,国内还有9000多万的潜在糖尿病患者。

放眼全球,胰岛素作为最重要的糖尿病治疗药物,在过去5年中取得了14%的复合增长率,2010年达到145亿美元的销售额。但胰岛素市场高度集中于三巨头诺和诺德、礼来和赛诺菲安万特,三家公司占全球胰岛素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中国,2010年全国胰岛素产品的销售额达60亿元,每年增长率超过20%。与全球市场格局相符的是,国内胰岛素市场亦几乎由上述三巨头垄断,在牢牢把持95%胰岛素市场份额的前提下,三巨头在华的抢夺已经加速向基层市场渗透,留给国内企业的市场空间十分有限。据悉,两家胰岛素主要生产公司通化东宝和甘李药业仅能分享剩余不到5%的市场。而本土企业的先进入者通化东宝,尽管其产品具备价格优势,但近两年其市场地位没有改变。

而做抗生素起家的联邦制药,无疑成了这一外企高度垄断市场的搅局者。据联邦制药董事局副主席、总裁彭韪透露,联邦是做抗生素起家的,2010年销售达60亿。

行业分析

2015年生物医药规模或达千亿 上市公司全面布局

中国医药工业科研开发促进会执

行会长宋瑞霖2011年11月1日表示,未来5年,全球药品销售将保持3~6%的增速,预计2015年达1.1万亿美元,生物技术药物的销售收入有望连续保持15%以上的增速,

未来将是全部药品销售收入增速的2倍以上。他预计,2015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

生物技术药占比提升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367795.html,

上海数图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6

宋瑞霖介绍,目前全球已有100多个生物技术药物上市销售,另有400多个品种可能完成临床研究投放市场,在2010年世界前20位的畅销药物中,生物技术药物占到7种。他预计到2020年,全球生物技术药物将占全部药品销售收入比重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到2015年,中国生物医药市场有望达到1000亿美元。

据介绍,在《医药工业“十二五”发展规划(讨论稿)》中,生物技术药物已被列为五大核心发展目标之一。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我国将围绕生物技术产业重点突破“组学”技术、干细胞与再生医学技术、合成生物学技术、生物芯片技术、基因治疗与细胞治疗技术、分子分型与个体化诊疗技术、基因操作与蛋白质工程技术、药物分子设计技术、生物过程工程技术、生物催化工程技术、生物安全关键技术、动植物品种设计技术等12项关键技术。

上市公司全面布局

据了解,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市场虽然仍居全球药品销售主导地位,但市场增速将放缓至1~4%,而以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等为代表的十余个新兴医药市场预计将以1~17%的速度增长。为生物技术药物和生产企业打开广阔的市场空间。 生物技术药物的国内外双向合作研发因而不断加快。美国强生集团副总裁Garry Neil 称,当前的生物医药研发体系比任何人5年以前了解到的更加复杂,很多问题需要世界各国的协同合作。亚洲人口总体来说非常多,有望成为生物药物研发的重点区域。很多研发中心应该与各地的实验室、风险投资公司、小企业展开合作。

而国内政策和资本对生物技术药物的重视也超过以往。宋瑞霖表示,越来越多的医药企业正通过资本市场募集资金,为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兼并重组和中小企业发展创造条件,风险投资同时分散了新药开发的风险,有力支持了医药技术创新活动。

目前A 股医药上市公司对生物技术药物开始全面布局。疫苗与抗体产品的研发、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的防治成为重点方向之一。

2011年8月,双鹭药业出资与加拿大

PnuVax 公司共同设立合资公司,从事疫苗及抗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致力于为中国和境外市场研发成人肺炎疫苗并上市,并开展单抗药物的开发。中信证券研究表示,切入高端生物药物的研发有助于双鹭药业形成疫苗、单抗、医疗服务业等多轮驱动的局面,增强其在生物药方面的竞争能力。

生物医药业人士分析《疫苗供应体系建设规划》

据中央政府门户网站报道,国务院

总理温家宝2011年10月2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了《疫苗供应体系

建设规划》,从疫苗的研发、生产供应、疾病监测、重点项目资金扶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设计论证。

数图药讯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7

此次通过的《规划》主要有以下几大看点:

一、长期来看,计划免疫(EPI )有望进一步扩大。会议提出,虽然我国现有疫苗可以基本满足常规防疫需求,但仍有必要进一步提升疫苗生产产能和质量,合理扩大疫苗免疫规划品种和覆盖人群。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先后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和1992年两次实施并扩展了EPI 目录,2007年进一步扩大EPI 疫苗种类后,我国EPI 已经覆盖了15种疫苗。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加之各地财政EPI 配套资金数量不一,使得部分I 类疫苗的实际接种率仍有待提高。考虑到《规划》中明确提及中央财政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所需疫苗等给予支持,重点项目安排投资规模约94亿元。

二、重视疾病监测,及时处置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立完善疫情监测网络,健全疫苗储备体系,增强应急保障能力,显示中央对重大疾病监测和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处置极其重视。

三、《规划》还强调,要进一步加强重大和新发传染病疫苗的研发工作。要求尽快完成手足口病疫苗等6种新疫苗的研制及产业化,加快研制和研发一批新的疫苗品种,重点支持新型疫苗国家研究中心等能力建设。目前肠道病毒71型(EV71病毒,手足口病病原体)已由中生集团北京微谷公司(北京所)完成临床前研究并于今年初进入I 期临床研究。可以预见,未来研发基础较好、研发能力突出的疫苗企业有望获得更多的研发资源倾斜,并逐步确立品种优势。

总体而言,此次《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将继续加大在疫苗领域的投入,疫苗品质过硬、配送体系完善的大型疫苗企业将进一步强化在行业中的话语权,而致力于研发生产计划免疫疫苗、重大疾病疫苗的企业将有望获得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长期来看,作为疫苗行业的“国家队”,中生集团(包括其下辖的六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及上市公司天坛生物)将获益最大,在此前部分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中表现出较强研发生产能力的疫苗企业,如科兴生物、华兰生物等,以及部分规模较大的民营疫苗企业也有望受益。

本周视点

专家称:雅培裂变分拆或是出售前奏

2011

年10月19日,拥有123

年历史的美国雅培公司,宣布一项出人意料

的决策:宣布拆分为多元化医疗产品公司与研究型制药公司。其中,前者将由现有的多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367795.html,

上海数图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8

元化医疗产品业务组成,包括非专利药品、器械、诊断产品及营养品业务,公司将沿用雅培的名称。研究型专利制药公司将包括雅培当前专利药品与生物制药,公司名称待定。

雅培公司分拆的消息宣布之后数天,接连传出其制药公司要被出售的传闻。

分拆或是出售前奏

近日,外电接连传出礼来等制药巨头将收购雅培分拆后的制药公司的传闻,当事双方都予以否认。但是,某投行分析人士透露,考虑到雅培在医药产品方面的实力,以及专利药的研发能力,为了保持公司业绩的继续增长,出售专利药部门也不失为一种明智选择,但是目前经济不景气,直接出售恐怕短期难以找到合适的买家。而将其分拆出去并将其上市,如果能在一段时间内有良好的业绩,再加上经济转好,自然有制药同行或私募基金会来购买。

而高盛分析师杰米-鲁宾则认为,在年销售额达80亿美元的关节炎药阿达木单抗驱动下,雅培研究型制药公司将吸引来自与其有重叠业务线的同行的竞购。而默沙东、罗氏制药、阿斯利康和拜耳都是潜在竞购对象。

对此,雅培中国区未做出回应,仅表示,制药业务仍将按照原有的运营模式来运作。

市场持观望态度

雅培公司官网提供的官方声明显示,分拆将在明年年底之前完成,届时目前负责雅培全球制药业务的执行副总裁理查德?冈萨雷斯(RichardGonzalez )将担任专利药公司

的总裁。业内人士认为,这项举措其实意味着将目前公司内部的原研药研制部门分离出去成立新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对此持观望态度。

由于创新研发资产作为一条颇具吸引力的产品线,将在重要的特殊医疗领域,例如丙型肝炎、免疫学、慢性肾病、妇科疾病、肿瘤疾病与临床神经系统科学,对雅培未来业务的发展将起到促进作用。一些市场分析人士认为,雅培此举旨在通过加强制药业务,进一步提升公司业绩。

管理层日前在纽约的分析会上踌躇满志地向华尔街的投行私募等投资者宣称,分拆后的专利药公司在未来将创造至少4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但市场整体对此态度暧昧,至美国当地时间10月25日,雅培在纽约证交所的股价收于52.99美金,较前一个交易日微跌0.86%。从宣布消息当天的10月19日以来,在19日当天股价一度攀升而后缓慢下调,之后一路呈震荡调整的态势,成交量也有所下跌,这证明市场对于分拆还是持一种观望的态度。

在市场暧昧的态度之中,人们似乎比较看好分拆之后的原公司前景。JP 摩根的研究报告认为,基于目前医疗产品业务在新兴市场的强劲增长,估计分拆之后医疗产品公司的年销售增长率4.5%到5%左右,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专利药部门的该项数据预计只有区区的0.5%到1%。

分分合合下的商业逻辑

其实,在迈尔斯?怀特于1999年担任雅培制药的CEO 以来十年间,或许由于其麦

数图药讯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9

肯锡的背景,在并购的同时,不断地将原有的产品和业务或剥离或转卖给其他公司。光2002年,雅培就卖掉了SelsunBlue 、ClearEyes 和Murine 三款产品,2007年初还曾试图将试管诊断与护理诊断(Point-of-Carediagnostics )部门以80多亿美元的价格卖给通用电气,只是后来因为在某些未披露的问题上双方未能达成协议而终止了该项交易。

雅培的制药同行们近年来也在上演相似一幕。在2009年完成对惠氏的收购的辉瑞,宣布将出售其兽药和婴幼儿奶粉部门。默克和百时美施贵宝也有类似举措。

华宝证券医药生物组组长俞向兵认为,这一系列分分合合,有着清晰的商业逻辑。企业的首要目标是追求业绩和利润的增长,而增长无非是外延性增长与内涵性增长两种。成熟且富有远见的企业通常会在兼并扩张的同时,有选择将原有的某些业务或产品进行剥离或分拆。

后续研发堪忧

德银的研报认为,多元化医疗用品业务与制药业务差别很大,前者在低研发投资条件下即可获得持续高增长,而后者已经发展成熟,将缓慢增长,并需要可观的高风险研发投入,未来或可带来丰厚回报。这些业务吸引不同的股东,分拆是符合逻辑的。

也有分析人士认为,目前专利药的投入与风险越来越高,而同时雅培手头已有专利药也将面临专利保护陆续过期的窘境,针对这种原研药“青黄不接”的局面,将其研制部门分拆出去成立单独的上市公司,一方面可以降低因为之前的组织臃肿带来的沟通成本增加,另一方面,还可以向投资者募得更多资金。

一家雅培股票的重仓持有公司日前对媒体表示,以迈尔斯?怀特为首的雅培高层的分拆决策相当“激进”,但是“雅培还不是一个好的研发者”。

专利药业务所依赖的关节炎药阿达木单抗一年就创造80亿美金的效益,然而,这款“重磅炸弹”却是来自于2011年对Knoll 制药的收购。而迄今为止,雅培自己的研发力量依然未能研发出销售收入能与之比肩的产品。

俞向兵认为,专利药业务成为单独的上

市公司,资本市场对其短期业绩必然会有所要求,但这与新药的漫长研发周期有所冲突,阿达木单抗的专利保护在2016年就将结束,如果在此之前找不到合适的替代者,前景不容乐观。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367795.html,

上海数图健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10

专利详解

Rotigotine patch, UCB 主要相关专利

Company Title Publication details

Type UCB Celltech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Patch production technology

WO-2010075992 ( 29-DEC-2008 ) Formulation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Novel polymorphic form of rotigotine and process for production WO-2009068520

( 28-NOV-2007 ) Product (derivative) Schwarz Pharma Inc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for Parkinson's disease

WO-2006039532 ( 29-SEP-2004 ) Delivery device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Use of rotigotine for treating and preventing parkinson's plus syndrome WO-2005092331

( 24-MAR-2004 ) New use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Use of substituted 2-aminotetralines for the preventativ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WO-2005063238 ( 24-DEC-2003 ) New use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Use of rotigotine for the treatment or prevention of dopaminergic neurone loss

WO-2005063237 ( 24-DEC-2003 )

New use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Trans-epicutaneous administration

form for treating restless leg

syndrome

WO-03092677

( 05-MAY-2003 )

Formulation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Device for the transdermal administration of a rotigotine base WO-2004058247 ( 30-DEC-2002 ) Delivery device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Iontophoretic delivery of rotigotine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WO-2004050083 ( 02-DEC-2002 ) Formulation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Improved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WO-2004012719

( 30-JUL-2002 )

Delivery device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Improved transdermal delivery

system for the administration of

rotigotine

WO-2004012730

( 30-JUL-2002 )

Delivery device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GmbH & Co KG (Patent Assignee/Owner);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for Parkinson's disease inducing high plasma levels of rotigotine WO-02089778 ( 08-MAY-2001 )

Formulation

数图药讯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

11

Company Title Publication details

Type

Schwarz Pharma AG [UCB SA] (Patent Assignee/Owner)

Improved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for the treatment of

Parkinson's disease

WO-02089777

( 08-MAY-2001 )

Product

Aderis Pharmaceuticals Inc (Patent Assignee/Owner); Lohmann Therapie-Systeme GmbH & Co KG (Patent Assignee/Owner)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Which Contains A D2 Agonist And Which Is Provided For Treating Parkinsonism, And A Method For The Production Thereof

WO-09949852 ( 30-MAR-1998 )

Product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