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儿科学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儿科学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儿科学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儿科学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第一节儿童营养基础

一、营养素与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

营养(nutrition)是指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食物中经过消化、吸

。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称为营养素(nutrients)

reference intakes,DRIs)包括4项内容: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EAR)是某

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摄入量达到EAR水平时可以

满足群体中50%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对个体可以满足自身50%需要,缺乏的可能性为

50%。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RNI)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

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人体的需要;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AI)是通过观察或实

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可能高于RNI,不如RNI精确;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当摄入量超过UL 时,发生毒副作用的危险性增加。

营养素分为: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

;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

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

;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

儿童由于生长发育快对营养需求高,而自身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正确的膳食行为有待建立,处理好这些矛盾对儿童健康成长十分重要。

(一)儿童能量代谢

人体能量代谢的最佳状态是达到能量消耗与能量的摄入的平衡,能量缺乏和过剩都对身体健康不利。儿童总能量消耗量包括基础代谢率、食物的热力作用、生长、活动和排泄5个方面。能,或以千焦耳(kJ)为单位,lkcal=4.184kJ,或1kJ=0.239kcal。

量单位是千卡(kcal)

1.基础代谢率(BMR)小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量较成人高,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如

,12 岁时

婴儿的BMR约为55kcal(230.12kJ)/(kg.d)

,7岁时BMR为44kcal(184.10kJ)/(kg.d)

,成人时为25kcal(104.6kJ)~30kcal(125.52KJ)/

每日约需30kcal(125.52kJ)/(kg.d)

(kg.d)

2.食物热力作用(thermic effect of food,TEF)是指由于进餐后几小时内发生的超过BMR 的

能量消耗,主要用于体内营养素的代谢。与食物成分有关:糖类食物的食物热力作用为本身产

生能量的6%,脂肪为4%,蛋白质为30%。婴儿食物含蛋白质多,食物热力作用占总能量的

7%~8%,年长儿的膳食为混合食物,其食物热力作用为5%。

3.活动消耗(physical activity)儿童活动所需能量与身体大小、活动强度、活动持续时间、活动类型有关。故活动所需能量个体波动较大,并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当能量摄入不足时,儿童首先表现活动减少。

4.排泄消耗(excreta)正常情况下未经消化吸收的食物的损失约占总能量的10%,腹泻

时增加。

5.生长所需(growth)组织生长合成消耗能量为儿童特有,生长所需能量与儿童生长的

速度成正比,即随年龄增长逐渐减少。

一般认为基础代谢占能量的50%,排泄消耗占能量的10%,生长和运动所需能量占32%~

。婴儿能量RNI为95kcal(397.48kJ)/(kg.d)

,1岁后以每35%,食物的TEF占7%~8%(图5-1)

岁计算。

(二)宏量营养素

1.糖类为供能的主要来源。常用可提供能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糖类的适宜摄入量。2 岁以上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产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5%~65%。保证充分糖类摄入,提供合适比例的能量来源是重要的,如糖类产能>80%或<40%都不利于健康。糖类主要来源于粮谷类和薯类食物。

2.脂类为脂肪(甘油三酯)和类脂,是机体的第二供能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必须由食

。亚油酸是n-6系的脂肪酸,

、亚麻酸(C18:3,

物供给的脂肪酸称为必需脂肪酸,如亚油酸(C18:2)

可衍生多种n-6不饱和脂肪酸,如花生四烯酸。亚油酸在体内可转变成亚麻酸和花生四烯酸,故亚油酸是最重要的必需脂肪酸。α-亚麻酸(n-3)也属必需脂肪酸,可衍生多种n-3不饱和脂肪酸,

。这些必需脂肪酸对细胞膜功包括二十碳五烯酸(EPA,C20:5)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6)

能、基因表达、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生长发育都有重要作用。n-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脑、视网膜、皮肤和肾功能的健全十分重要。

;亚必需脂肪酸来源:主要来源于植物,亚油酸主要存在于植物油、坚果类(核桃、花生)

麻酸主要存在于绿叶蔬菜、鱼类脂肪及坚果类。母乳含有丰富的必需脂肪酸。

:6个月以下占婴儿总能量的45%~50%,6个月~2岁以下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百分比(AI)

。膳食亚油酸占膳食能为35%~40%,2~7岁以下为30%~35%,7岁以上为25%~30%(附录二)

量的3%~5%,亚麻酸占膳食能量的0.5%~1%。EPA、DHA占总能量的0.5%。

3.蛋白质除需要有与成人相同的8种必需氨基酸外,组氨酸是婴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胱氨酸、酪氨酸、精氨酸、牛磺酸对早产儿可能也必需。蛋白质氨基酸的模式与人体蛋白质氨基酸模式接近的食物,生物利用率就高,称为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和大豆蛋白质。

蛋白质主要功能是构成机体组织和器官的重要成分,次要功能是供能,占总能量的8%~

。婴幼儿生长旺盛,保证优质蛋白质供给非常重15%。1岁内婴儿蛋白质的RNI为1.5~3g/(kg.d)

要,优质蛋白质应占50%以上。食物的合理氨基酸及加工可达到蛋白质互补,提高食物的生物价值。例如小麦、米、玉米等赖氨酸含量低,蛋氨酸含量高,而豆类则相反,如两者搭配可

互相弥补不足。如豆制品的制作可使蛋白质与纤维素分开,利于消化

为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要,应首先保证能量供给,其次是蛋白质。宏量营养素应供给平衡,比例适当,否则易发生代谢紊乱。如儿童能量摄入不足,机体会动用自身的能量储备甚至消耗

组织以满足生命活动能量的需要。相反,如能量摄入过剩,则能量在体内的储备增加,造成异

常的脂肪堆积,与成年期慢性疾病和代谢综合征有关,是当前要特别重视的问题。

(三)微量营养素

1.矿物质

(1)常量元素:在矿物质中,人体含量大于体重的0.01%的各种元素称为常量元素,如钙、钠、磷、钾等。常量元素中钙的问题最多,婴儿期钙的沉积高于生命的任何时期,2岁以下每日钙在骨骼增加约200mg,非常重要。乳类是钙的最好来源,大豆是钙的较好来源。钙的AI:母乳喂养婴儿为300mg,牛乳喂养婴儿为500mg,幼儿为600mg,4岁及以上为800mg,钙摄入过量可能造成一定危害,需特别注意钙的补充控制在UL(2g/d)以下。

(2)微量元素:在体内含量很低,含量绝大多数小于人体重的0.01%,需通过食物摄入具有

十分重要的生理功能,如碘、锌、硒、铜、钼、铬、钴、铁、镁等,其中铁、碘、锌缺乏症是

全球最主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病。必需微量元素是酶、维生素必需的活性因子;构成或参与激

素的作用;参与核酸代谢。

2.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有机物质,在体内含量极微,但在

机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一般不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部分B属及K 例外)或合成量太少,必须由食物供给。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对儿童来说维生素A、D、C、B1是容易缺乏的维生素。

常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及来源见表5-1。常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每日推荐摄入量见附录

二。

表5-1 常见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作用及来源

种类作用来源

维生素A 促进生长发育和维持上皮组织的完整性,为形成视紫质所必

需的成分,与铁代谢、免疫功能有关

肝、牛乳、奶油、鱼肝油;有色蔬菜中的胡萝卜素

维生素B1(硫胺素)是构成脱羧辅酶的主要成分,为糖类代谢所必需,维持神经、心

肌活动功能,调节胃肠蠕动,促进生长发育

米糠、麦麸、豆、花生;瘦肉、内脏;肠内细菌和酵

母可合成一部分

维生素B2

(核黄素)

为辅黄酶主要成分,参与体内氧化过程肝、蛋、鱼、乳类、蔬菜、酵母

维生素PP (烟酸、尼克酸)是辅酶Ⅰ及Ⅱ的组成成分,为体内氧化过程所必需;维持皮

肤、黏膜和神经的健康,防止癞皮病,促进消化系统的功能

肝、肉、谷类、花生、酵母

维生素B6 为转氨酶和氨基酸脱羧酶的组成成分,参与神经、氨基酸及脂肪代谢

维生素B12 参与核酸的合成、促进四氢叶酸的形成等,促进细胞及细胞核的成熟,对生血和神经组织的代谢有重要作用

叶酸叶酸的活性形式四氢叶酸是体内转移“一碳基团”的辅酶,参与核苷酸的合成,特别是胸腺嘧啶核苷酸的合成,有生血作

用;胎儿期缺乏引起神经管畸形

维生素C 参与人体的羟化和还原过程,对胶原蛋白、细胞间黏合质、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等)的合成,类固醇的羟化,氨各种食物中,亦由肠内细菌合成一部分

动物性食物

绿叶蔬菜、肝、肾、酵母较丰富,肉、鱼、乳类次之,羊乳中含量甚少

各种水果及新鲜蔬菜

种类作用来源

基酸代谢,抗体及红细胞的生成等均有重要作用

维生素D 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道对钙的吸收,维持血液钙浓度,有利

骨骼矿化

鱼肝油、肝、蛋黄;人皮肤日光照射合成

维生素K 由肝脏利用、合成凝血酶原肝、蛋、豆类、青菜、部分维生素K由肠内细菌合成

钙为凝血因子,能降低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是构成骨骼、牙齿的主要成分

磷是骨骼、牙齿、细胞核蛋白、各种酶的主要成分,协助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参与缓冲系统,维持酸碱平衡

铁是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和其他酶系统的主要成分,帮助氧的运输乳类、豆类、绿色蔬菜乳类、

肉类、豆类和五谷类

肝、血、豆类、肉类、绿色蔬菜、杏、桃

锌为多种酶的成分鱼、蛋、肉、禽、全谷、麦胚、豆、酵母等

镁构成骨骼和牙齿成分,激活糖代谢酶,与肌肉神经兴奋性有

关,为细胞内阳离子,参与细胞代谢过程

谷类、豆类、干果、肉、乳类

碘为甲状腺素主要成分海产品中含量丰富

(四)其他膳食成分

1.膳食纤维膳食纤维主要来自植物的细胞壁,为不被小肠酶消化的非淀粉多糖。功能:吸收大肠水分,软化大便,增加大便体积,促进肠蠕动等功能。膳食纤维在大肠被细菌分解,产生短链脂肪酸,降解胆固醇,改善肝代谢,防止肠萎缩。婴幼儿可从谷类、新鲜蔬菜、水果中获得一定量的膳食纤维。

2.水儿童水的需要量与能量摄入、食物种类、肾功能成熟度、年龄等因素有关。婴儿新陈代谢旺盛,水的需要量相对较多,为150ml/(kg.d)

,以后每3岁减少约25ml/(kg.d)

二、小儿消化系统功能发育与营养关系

儿科医生掌握与了解小儿消化系统解剖发育知识非常重要,如吸吮、吞咽的机理、食管运动、肠道运动发育、消化酶的发育水平等,可正确指导家长喂养婴儿,包括喂养的方法、食物的量以及比例等。

(一)消化酶的成熟与宏量营养素的消化、吸收

1.蛋白质出生时新生儿消化蛋白质能力较好。胃蛋白酶可凝结乳类,出生时活性低,3 个月后活性增加,18个月时达成人水平。生后1周胰蛋白酶活性增加,1个月时已达成人水平。生后几个月小肠上皮细胞渗透性高,有利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吸收,但也会增加异体蛋白(如牛奶蛋白、鸡蛋白蛋白)

、毒素、微生物以及未完全分解的代谢产物吸收机会,产生过敏或肠道感染。因此,对婴儿,特别是新生儿,食物的蛋白质应有一定限制。

2.脂肪新生儿胃脂肪酶发育较好;而胰脂酶几乎无法测定,2~3岁后达成人水平。母乳的脂肪酶可补偿胰脂酶的不足。故婴儿吸收脂肪和能力随年龄增加而提高,28~34周的早产儿脂肪的吸收率为65%~75%;

足月儿脂肪的吸收率为90%;

生后6个月婴儿脂肪的吸收率达95% 以上。

3.糖类0~6个月婴儿食物中的糖类主要是乳糖,其次为蔗糖和少量淀粉。肠双糖酶发育好,消化乳糖好。胰淀粉酶发育较差,3个月后活性逐渐增高,2岁达成人水平,故婴儿生后

几个月消化淀粉能力较差,不宜过早添加淀粉类食物。

(二)与进食技能有关的消化道发育

1.食物接受的模式发展婴儿除受先天的甜、酸、苦等基本味觉反射约束外,通过后天学习形成味觉感知。味觉感知是食物营养价值的提示,对食物接受的模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婴儿对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和感官好的食物易接受,一旦对能量味觉的指示被开启后再调节摄入是很困难的,这可能是肥胖发生的原因之一。儿童对食物接受的模式源于对多种食物刺激的经验和后天食物经历对基础味觉反应的修饰,这说明学习和经历对儿童饮食行为建立具有重要意义。

2.挤压反射新生儿至3~4月婴儿对固体食物出现舌体抬高、舌向前吐出的挤压反射。婴儿最初的这种对固体食物的抵抗可被认为是一种保护性反射,其生理意义是防止吞入固体食物到气管发生窒息,在转乳期用勺添加新的泥状食物时注意尝试8~10次才能成功。

3.咀嚼咀嚼和吞咽是先天就会的生理功能,咀嚼功能发育需要适时的生理刺激,需要后天学习训练。换奶期及时添加泥状食物是促进咀嚼功能发育的适宜刺激,咀嚼发育完善对语言的发育也有直接影响。后天咀嚼行为的学习敏感期在4~6个月。有意训练7个月左右婴儿咬嚼指状食物、从杯中咂水,9个月始学用勺自喂,1岁学用杯喝奶,均有利于儿童口腔发育成熟。

第二节婴儿喂养方法

一、母乳喂养(一)人乳的特点人乳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天然最好食物,对婴儿的健康

生长发育有不可替代作

用。一个健康的母亲可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到6个月所需要的营养素、能量、液体量。哺乳不

仅供给婴儿营养,同时还提供一些可供婴儿利用的现成物质,如脂肪酶、SIgA等,直到婴儿体内可自己合成。

1.营养丰富人乳营养生物效价高,易被婴儿利用。人乳含必需氨基酸比例适宜;人乳所含酪蛋白的为β-酪蛋白,含磷少,凝块小;人乳所含白蛋白为乳清蛋白,促乳糖蛋白形成;人乳中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1:4,与牛乳(4:1)有明显差别,易被消化吸收。人乳中宏量营养素产能比例适宜(表5-2)

。人乳喂养的婴儿很少产生过敏。

表5-2 人乳与牛乳宏量营养素产能比(100ml)

糖类脂肪41%(6.9g)

50%(3.7g)

29%(5.0g)

52%(4.0g)

40%~50%

50%

蛋白质能量9%(1.5g)

67kcal

19%(3.3g)

69kcal

11%

人乳中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利于脑发育;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并产

生B族维生素;利于促进肠蠕动;乳糖在小肠远端与钙形成螯合物,降低钠在钙吸收时的抑制作用,避免了钙在肠腔内沉淀,同时乳酸使肠腔内pH下降,有利小肠钙的吸收。

人乳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初乳中更高,有利于脑发育。人乳的脂肪酶使脂肪颗粒易于消化吸收。

人乳中电解质浓度低、蛋白质分子小,适宜婴儿不成熟的肾发育水平。人乳矿物质易被婴儿

,含乳糖多,钙吸收好;人乳中含低分子量的锌结合因吸收,如人乳中钙、磷比例适当(2:1)

子-配体,易吸收,锌利用率高;人乳中铁含量为0.05mg/dl与牛奶(0.05mg/dl)相似但人乳中铁

吸收率(49%)高于牛奶(4%)

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补充维生素D,并鼓励家长让婴儿生后尽早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皮肤的光照合成;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亦较低,除鼓励乳母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以外,乳母应适当补充维生素K,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

2.生物作用

(1)缓冲力小:人乳pH为3.6(牛奶pH 5.3)

,对酸碱的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胃酸,利于酶发挥作用。

pH0.9~1.6)

(2)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

:初乳含丰富的SIgA,早产儿母亲乳汁的SIgA 高于足月儿。人乳中的SIgA在胃中稳定,不被消化,可在肠道发挥作用。SIgA黏附于肠黏膜上皮细胞表面,封闭病原体,阻止病原体吸附于肠道表面,使其繁殖受抑制,保护消化道黏膜,抗多种病毒、细菌。

人乳中含有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初乳中更多,其中85%~90%为巨噬细胞,10%~15%为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细胞释放多种细胞因子而发挥免疫调节作用。人乳中的催乳素也是一种有免疫调节作用的活性物质,可促进新生儿免疫功能的成熟。

,是人乳中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人乳含较多乳铁蛋白,初乳含量更丰富(可达1741mg/L)

子。人乳的乳铁蛋白对铁有强大的螯合能力,能夺走大肠杆菌、大多数需氧菌和白色念珠菌赖以生长的铁,从而抑制细菌的生长。

人乳中的溶菌酶能水解革兰阳性细菌胞壁中的乙酰基多糖,使之破坏并增强抗体的杀菌效能。人乳的补体及双歧因子含量也远远多于牛乳。双歧因子促乳酸杆菌生长,使肠道pH达4~5,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酵母菌等生长。

低聚糖是人乳所特有的。人乳中低聚糖与肠粘膜上皮细胞的细胞黏附抗体的结构相似,可阻止细菌黏附于肠粘膜;促使乳酸杆菌及双歧杆菌的生长。

(3)生长调节因子:为一组对细胞增殖、发育有重要作用的因子,如牛磺酸、激素样蛋白

,以及某些酶和干扰素。

(上皮生长因子、神经生长因子)

、方便、温度适宜、有利于婴儿心理健康3.其他母乳喂养还有经济(仅1/5人工喂养费用)

的优点。母亲哺乳可加快乳母产后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机会。

(二)人乳的成分变化

1.各期人乳成分初乳为孕后期与分娩4~5日以内的乳汁;5~14日为过渡乳;14日以后的乳汁为成熟乳。人乳中的脂肪、水溶性维生素、维生素A、铁等营养素与乳母饮食有关,而维

生素D、E、K不易由血进入乳汁,故与乳母饮食成分关系不大(表5-3)

表5-3各期人乳成分(g/L)

初乳过渡乳成熟乳蛋白质22.515.611.5

脂肪28.543.732.6

糖类75.977.475.0

矿物质 3.08 2.41 2.06

钙0.330.290.35

磷0.180.180.15

,每日量约15ml~45ml;初乳初乳量少,淡黄色,碱性,比重1.040~1.060(成熟乳1.030)

;初乳中维生素A、牛磺酸和矿物质的含量颇丰富,含脂肪较少而蛋白质较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

并含有初乳小球(充满脂肪颗粒的巨噬细胞及其他免疫活性细胞)

,对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抗感染能力十分重要。随哺乳时间的延长,蛋白质与矿物质含量逐渐减少。各期乳汁中乳糖的含量较恒定。

2.哺乳过程的乳汁成分变化每次哺乳过程乳汁的成分亦随时间而变化。如将哺乳过程分为三部分,即第一部分分泌的乳汁脂肪低而蛋白质高,第二部分乳汁脂肪含量逐渐增加而蛋白

质含量逐渐降低,第三部分乳汁中脂肪含量最高(表5-4)

表5-4 各部分乳汁成分变化(g/L)

ⅠⅡⅢ蛋白质11.89.47.1

脂肪17.127.755.1

3.乳量正常乳母平均每天泌乳量随时间而逐渐增加,成熟乳量可达700~1000ml。一般

产后6 个月后乳母泌乳量与乳汁的营养成分逐渐下降。判断奶量是否充足是以婴儿体重增长情况、尿量多少与睡眠状况等综合判断。劝告母亲不要轻易放弃哺乳。

(三)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

成功的母乳喂养应当是母子双方都积极参与并感到满足。当母亲喂养能力提高,婴儿的摄乳量也将提高。因此,建立良好的母乳喂养有三个条件,一是孕母能分泌充足的乳汁;二是哺乳时出现有效的射乳反射;三是婴儿有力的吸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我国卫生部制定的

《婴幼儿喂养策略》建议生生6个月内完成接受母乳喂养。

1.产前准备大多数健康的孕妇都具有哺乳的能力,但真正成功的哺乳则需孕妇身、心两方面的准备和积极的措施。保证孕母合理营养,孕期体重增加适当(12~14kg)

,母体可贮存足够脂肪,供哺乳能量的消耗。

2.乳头保健孕母在妊娠后期每日用清水(忌用肥皂或酒精之类)擦洗乳头;乳头内陷者用两手拇指从不同的角度按捺乳头两侧并向周围牵拉,每日1至数次;哺乳后可挤出少许乳汁均匀地涂在乳头上,乳汁中丰富的蛋白质和抑菌物质对乳头表皮有保护作用。这些方法可防止因出现乳头皲裂及乳头内陷而中止哺乳。

3.尽早开奶、按需哺乳吸吮对乳头的刺激可反射性地促进泌乳。0~2月的小婴儿每日多次、按需哺乳,使吸吮有力,乳头得到多次刺激,乳汁分泌增加。有力的吸吮是促进乳汁分泌的重要因素,使催乳素在血中维持较高的浓度,产后2周乳晕的传入神经特别敏感,诱导缩

宫素分泌的条件反射易于建立,是建立母乳喂养的关键时期。吸吮是主要的条件刺激,应尽早

。尽早开奶可减轻婴儿生理性黄疸,同时还可减轻生理性体重下降、开奶(产后15分钟~2小时内)

低血糖的发生。

4.促进乳房分泌吸乳前让母亲先湿热敷乳房,促进乳房循环流量。2~3分钟后,从外侧边缘向乳晕方向轻拍或按摩乳房,促进乳房感觉神经的传导和泌乳。两侧乳房应先后交替进行哺乳。若一侧乳房奶量已能满足婴儿需要,则可每次轮流哺喂一侧乳房,并将另一侧的乳汁用吸奶器吸出。每次哺乳应让乳汁排空。

5.正确的喂哺技巧正确的母、儿喂哺姿势可刺激婴儿的口腔动力,有利于吸吮。正确的喂哺技巧还包括如何唤起婴儿的最佳进奶状态,如哺乳前让婴儿用鼻推压或舔母亲的乳房,哺乳时婴儿的气味、身体的接触都可刺激乳母的射乳反射;等待哺乳的婴儿应是清醒状态、有饥饿感、已更换干净的尿布。

6.乳母心情愉快因与泌乳有关的多种激素都直接或间接地受下丘脑的调节,下丘脑功能与情绪有关,故泌乳受情绪的影响很大,心情压抑可以刺激肾上腺素分泌,使乳腺血流量减少,阻碍营养物质和有关激素进入乳房,从而使乳汁分泌减少。刻板地规定哺乳时间也可造成精神紧张,故在婴儿早期应采取按需哺乳的方式并保证孕妇和乳母的身心愉快和充足的睡眠,避免精神紧张,可促进泌乳。

(四)不宜哺乳的情况

凡是母亲感染HIV、患有严重疾病应停止哺乳,如慢性肾炎、糖尿病、恶性肿瘤、精神病、癫痫或心功能不全等。乳母患急性传染病时,可将乳汁挤出,经消毒后哺喂。乙型肝炎的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临产或分娩时,是通过胎盘或血液传递的,因此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并非哺乳的禁忌证。母亲感染结核病,但无临床症状时可继续哺乳。

二、部分母乳喂养

同时采用母乳与配方奶或兽乳喂养婴儿为部分母乳喂养,有两种情况。

1.补授法母乳喂养的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提示母乳不足。此时用配方奶或兽乳补充母乳喂养为补授法,适宜4~6月内的婴儿。补授时,母乳哺喂次数一般不变,每次先哺母乳,将两侧乳房吸空后再以配方奶或兽乳补足母乳不足部分。这样有利于刺激母乳分泌。补授的乳量由小儿食欲及母乳量多少而定,即“缺多少补多少”。

2.代授法用配方奶或兽乳替代一次母乳量,为代授法。母乳喂养婴儿至4~6 月龄时,为断离母乳开始引入配方奶或兽乳时宜采用代授法。即在某一次母乳哺喂时,有意减少哺喂母乳量,增加配方奶量或兽乳,逐渐替代此次母乳量。依次类推直到完全替代所有的母乳。

三、人工喂养

4~6个月以内的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进行母乳喂养时,完全采用配方奶或其他兽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一)兽乳的特点(以牛乳为例)人工喂养时常

用牛乳,但成分不适合婴儿。

1.乳糖含量低牛乳的乳糖含量低于人乳,主要为甲型乳糖,有利大肠杆菌的生长。

2.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牛乳蛋白质含量较人乳为高,且以酪蛋白为主,酪蛋白易在胃中形成较大的凝块;牛乳的氨基酸比例不当;牛乳脂肪颗滴大,而且缺乏脂肪酶,较难消化;牛

。牛乳含磷高,磷易与酪蛋白结合,影响

乳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

(2%)低于人乳(8%)

钙的吸收。

3.肾负荷重牛乳含矿物质比人乳多3~3.5倍,增加婴儿肾脏的溶质负荷,对婴儿肾脏有潜在的损害。

4.缺乏免疫因子牛乳缺乏各种免疫因子是与人乳的最大区别,故牛乳喂养的婴儿患感

染性疾病的机会较多。

羊乳的营养价值与牛乳大致相同,蛋白质凝块较牛奶细而软,脂肪颗粒大小与人乳相仿。但羊乳中叶酸含量很少,长期哺给羊乳易致巨幼红细胞性贫血。马乳的蛋白质和脂肪含量少,能量亦低,故不宜长期哺用。

(二)牛乳的改造

由于种类的差异,兽乳所含的营养素不适合人类的婴儿。故一般人工喂养和婴儿断离母乳时应首选配方奶。

1.配方奶粉是以牛乳为基础改造的奶制品,使宏量营养素成分尽量“接近”于人乳,使之适合于婴儿的消化能力和肾功能,如降低其酪蛋白、无机盐的含量等;添加一些重要的营养素,如乳清蛋白、不饱和脂肪酸、乳糖;强化婴儿生长时所需要的微量营养素如核苷酸、维生素A、D、β胡萝卜素和微量元素铁、锌等。使用时按年龄选用。

合理的奶粉调配在保证婴儿营养摄入中至关重要。一般市售配方奶粉配有统一规格的专用

小勺。如盛4.4g奶粉的专用小勺,一勺宜加入30ml温开水;盛8.8g奶粉的专用小勺,一勺宜加入

60ml温开水(重量比均为1:7)

2.全牛乳的家庭改建若无条件选用配方奶而采用兽乳喂养婴儿时,必须改造,不宜直接采用兽乳喂养婴儿。

(1)加热:煮沸可达到灭菌的要求,且能使奶中的蛋白质变性,使之在胃中不易凝成大块。

(2)加糖:婴儿食用全牛乳应加糖。这不是为增加牛乳甜味,或增加能量(因牛乳与母乳

。一般每100ml 牛奶中能量相近)

,而是改变牛乳中宏量营养素的比例,利于吸收,软化大便(表5-5)

可加蔗糖5~8g。加糖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婴儿营养。

表5-5 三种乳类宏量营养素产能比较(%)

人乳8%糖牛奶牛奶蛋白质91319

脂肪503652

糖类415129

总能量(kcal)679967(3)加水:降低牛奶矿物质、蛋白质浓度,减轻婴儿消化道、肾负荷。稀释奶仅用于新

;以后逐渐过渡到3:1或4:1奶;满月生儿,生后不满2周者可采用2:1奶(即2份牛奶加1份水)

后即可用全奶。

(三)奶量摄入的估计(6个月以内)实际工作中为正确指导家长或评价婴儿的营养状况,常常需要估计婴儿奶量的摄入量。婴

儿的体重、RNIs以及奶制品规格是估计婴儿奶量的必备资料。

,婴儿能量需1.配方奶粉摄入量估计一般市售婴儿配方奶粉100g供能约500kcal(2029kJ)

要量约为100kcal/(kg.d)[418.4kJ/(kg.d)],故需婴儿配方奶粉20g/(kg.d)可满足需要。按规定调配的配方奶蛋白质与矿物质浓度接近人乳,只要奶量适当,总液量亦可满足需要。

2.全牛奶摄入量估计100ml全牛奶67kcal(280.33kJ)

,8%糖牛乳100ml供能约100kcal (418.4kJ)

,婴儿的能量需要量为100kcal/(kg.d)

(418.4kJ)/(kg.d)

,婴儿需8%糖牛乳100ml/(kg.d)

。全牛奶喂养时,因蛋白质与矿物质浓度较高,应两次喂哺之间加水,使奶与水量(总液量)达150ml/(kg.d)

(四)正确的喂哺技巧

同母乳喂养一样,人工喂养喂哺婴儿亦需要有正确的喂哺技巧,包括正确的喂哺姿势、婴儿完全觉醒状态。还应注意选用适宜的奶嘴和奶瓶、奶液的温度、喂哺时奶瓶的位置。喂养时婴儿的眼睛尽量能与父母(或喂养者)对视。

四、婴儿食物转换

婴儿期随着生长发育的逐渐成熟,需要进入到由出生时的纯乳类向固体食物转换的换乳期。换乳期的泥状食物是人类生态学发展中不可逾越的食物形态,它不仅提供营养素,对儿童功能发育和能力获得还有重要促进作用,应引起儿科医师重视。

(一)不同喂养方式婴儿的食物转换

婴儿喂养的食物转换过程是让婴儿逐渐适应各种食物的味道、培养婴儿对其他食物感兴趣、逐渐由乳类为主要食物转换为进食固体为主的过程。母乳喂养婴儿的食物转换问题是帮助婴儿逐渐用配方奶或兽乳完全替代母乳,同时引入其他食物;部分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婴儿的食物转换是逐渐引入其他食物。

(二)转乳期食物

是除母乳或配方奶(兽乳)外,为过渡到成人固体食物所添加的富含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泥状食物(半固体食物)

(表5-6)

。给婴儿引入食物的时间和过程应适合婴儿的接受能力,保证食物的结构、风味等能够被婴儿接受。

表5-6 过渡期食物的引

月龄食物性状种类

餐数

主要营养源辅助食品

进食技能

4~6月泥状食物菜泥、水果泥、含铁配方米粉、配6次奶(断夜间奶)逐渐至1次用勺喂方奶

7~9月末状食物稀(软)饭、烂面菜末、蛋、鱼泥、4次奶1餐饭1次水果学用杯豆腐、肉末、肝泥、水果

10~12月碎食物软饭、烂面碎肉、碎菜、蛋、鱼肉、豆

制品、水果3次奶1次水果2餐饭断奶瓶手抓食

自用勺

应根据婴儿发育状况决定引入其他食物。一般应在婴儿体重达6.5~7kg,此时年龄多为4~

6月龄。给婴儿首先选择的其他食物应易于吸收、能满足生长需要、又不易产生食物过敏。首先添

加的是含强化铁的米粉,其次引入的食物是根块茎蔬菜、水果,可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营养;7~8月龄后逐渐引入动物性食物,如鱼类、蛋类、肉类、和豆制品。引入的食物制作应以当地食物为基础,注意食物的质地、营养密度、卫生、制作多样性。此期仍应保证600~800ml乳类,为婴儿营养的主要来源。

婴儿最初的对新食物的抵抗可通过多次体验改变。因此,婴儿食物转变期有一对其他食物

物加入应由少到多,即在哺乳后立即给予婴儿少量强化铁的米粉(1勺→2勺→多勺)

,6~7月

龄后可代替1~2次乳量;一种到多种,如蔬菜的引入,应每种菜泥(茸)尝2次/日,直至3~4 日婴儿习惯后再换另一种,以刺激味觉的发育。单一食物引入的方法可帮助了解婴儿是否出现食物过敏。为训练婴儿的进食能力应注意引入的方法和食物的质地。如用勺、杯进食可帮助口腔动作协调,学习主动吞咽;7~9个月后食物的质地从泥(茸)状过渡到碎末状可帮助学习咀嚼,增加食物的能量密度。此期还应注意婴儿神经心理发育对食物转变的作用,如允许手抓食物,既可增加婴儿进食的兴趣,又有利于眼手动作协调和培养独立能力。

(三)婴儿期易出现的问题

1.溢乳15%的婴儿常出现溢乳,可因过度喂养、不成熟的胃肠运动类型、不稳定的进食时间造成。同时,婴儿胃呈水平位置,韧带松弛,易折叠;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

好的消化道的解剖生理特点使6个月内的小婴儿常常出见胃食管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ux,。此外,喂养方法不当,如奶头过大、吞入气体过多时,婴儿也往往出现溢乳。

GER)

2.食物引入时间不当过早引入半固体食物影响母乳铁吸收,增加食物过敏、肠道感染的机会;过晚引入其他食物,错过味觉、咀嚼功能发育关键年龄,造成进食行为异常,断离母乳

困难,以致婴儿营养不足。引入半固体食物时采用奶瓶喂养,导致孩子不会主动咀嚼、吞咽饭菜。

3.能量及营养素摄入不足8~9个月的婴儿已可接受能量密度较高的成人固体食物。如经常食用能量密度低的食物,或摄入液量过多,婴儿可表现进食后不满足,体重增长不足、下降,或在安睡后常于夜间醒来要求进食。

婴儿后期消化功能发育较成熟,应注意逐渐增加婴儿6个月后的半固体食物能量密度比,满

足生长需要。避免给婴儿过多液量影响进食。

,或延迟4.进餐频繁胃的排空与否与消化能力密切相关。婴儿进餐频繁(超过7~8次/日)

停止夜间进食,使胃排空不足,影响婴儿食欲。一般,安排婴儿一日6餐有利于形成饥饿的生物循环。

5.喂养困难难以适应环境、过度敏感气质的婴儿常常有不稳定的进食时间,常常表现喂

养困难。

第三节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

一、幼儿进食特点

1.生长速度减慢1岁后儿童生长逐渐平稳。因此,幼儿进食相对稳定,较婴儿期旺盛的食欲相对略有下降。

2,心理行为影响幼儿神经心理发育迅速,对周围世界充满好奇心,表现出探索性行为,进食时也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进食欲望。成人如忽略了儿童的要求,仍按小婴儿的方法抚养,儿童可表示不合作与违拗心理;而且儿童注意力易被分散,儿童进食时玩玩具、看电视等做法都会降低对食物的注意力,进食下降。应允许儿童参与进食,满足其自我进食欲望,培养独立进食能力。

3.家庭成员的影响家庭成员进食的行为和对食物的反应可作为小儿的榜样。由于学习与社会的作用,小儿的进食过程形成了以后接受食物的类型。如给小儿食物是在积极的社会情况

,则小儿对食物的偏爱会增加;相反,强迫进食可使小下(如奖励,或与愉快的社会行为有关)

儿不喜欢有营养的食物。

4.进食技能发育状况幼儿的进食技能发育状况与婴儿期的训练有关,错过训练吞咽、

咀嚼的关键期,长期食物过细,幼儿期会表现不愿吃固体食物,或“包在嘴中不吞”。

5.食欲波动幼儿有准确的判断能量摄入的能力。这种能力不但是一餐中表现出来,连续几餐都可被证实。幼儿可能一日早餐吃很多,次日早餐什么也没吃;一天中吃得少的早餐,可能会有吃较多的中餐和较少的晚餐。变化的进食行为提示幼儿有调节进食的能力。研究显示幼儿餐间摄入的差别可达40%,但一日的能量摄入比较一致,只有10%的变化。

二、幼儿膳食安排

幼儿膳食中各种营养素和能量的摄入需满足该年龄阶段儿童的生理需要,蛋白质每日40g 左右,其中优质蛋白(动物性蛋白质和豆类蛋白质)应占总蛋白的1/2。蛋白质、脂肪和糖类产能之比约为10%~15%:30%~35%:50%~60%。但膳食安排需合理,四餐(奶类2,主食2)二点为宜。频繁进食、夜间进食、过多饮水均会影响小儿的食欲。

第四节营养状况评价的原则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包括临床表现、体格发育评价、膳食调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四方面进行综合。

(一)体格检查除常规体格检查外,注意有关营

养素缺乏体征。

(二)体格发育评价

见有关章节。

(三)膳食调查按工作要求

选择不同方法。

(1)称重法:实际称量各餐进食量,以生/熟比例计算实际摄入量。查“食物成分表”得出今日主要营养素的量(人均量)

。通常应按季节、食物供给不同每季度测一次。调查需准备表格、

。称重法的优点是准确,但较复杂,调查时间较长(3~食物成分表、计算器、秤(食物、器皿重)

。多应用集体儿童膳食调查,也可据调查目的选择个人进行膳食调查。

4日)

常以平均数法分析结果,即从每日摄入食物种类、数量计算各种食物中某营养素的总量,用日人数算出人平均摄入量。日人数为三餐人数的平均数。

(注:如三餐就餐儿童数相差太大,应按日人数计算出人平均摄入量。日人数=早餐主食量/早餐人数+中餐主食量/中餐人数+晚餐主食量/晚餐人数)

(2)询问法:多用于个人膳食调查,采用询问对象刚刚吃过的食物或过去一段时间吃过的食物。询问法又分24小时回忆法、膳食史法和食物频度法了解膳食习惯。询问法简单,易于临床使用,但因结果受被调查对象报告情况或调查者对市场供应情况以及器具熟悉程度的影响而不准确。多种方法结合可增加准确性。采用24小时回忆法一般至少要调查2~3次,计算与结果分析同称重法。

(3)记帐法:多用于集体儿童膳食调查,以食物记出入库的量算。记帐法简单,但结果不准确,要求记录时间较长。计算与结果分析同称重法。

2.膳食评价:将膳食调查结果与DRIs比较。

(1)营养素摄入:对个体而言:计算出的摄入量低于EAR时摄入不足的几率高达50%,必须提高摄入;摄入量在EAR和RNI之间也可能需要改变,因为摄入不足的几率大于2%~3%,只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儿童营养基础 (一)能量 ■年龄越小,相对能量需要越多。 (二)水 ■年龄越小,相对水量需要越多。 (三)营养素 ■糖(碳水化合物) ■脂肪 ■蛋白质 ■矿物质与维生素 ■膳食纤维 各年龄段儿童能量和水的需求量: 为什么年龄越小能量需求越多? 答:小儿能量需要分为5方面: 1.基础代谢所需——越小越高!婴儿最高! 2.食物热力作用——蛋白质最高!婴儿最高! 3.活动所需 4.排泄丢失 5.生长发育所需——小儿特有!成人没有! 【例题】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能量中,属于小儿所特有的是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所需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活动所需 E.排泄损失能量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小儿能量需要所特有的是生长发育所需,成人没有。 二、婴儿喂养 (一)母乳喂养 (二)人工喂养

(三)辅食添加 (一)母乳喂养 1.母乳喂养的优点 2.母乳的成分变化 3.母乳喂养方法 4.不宜哺乳的情况 5.断奶 1.母乳喂养的优点 (1)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消化吸收 (2)母乳pH为3.6(牛乳pH为5.3),对胃酸中和作用弱,有利于食物消化 (3)母乳含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物质 (4)乳量温度适宜、简便经济无菌 (5)母子密切接触:增进感情、随时照料 (6)母亲受益:促进复旧、推迟月经、不得肿瘤 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消化吸收 牛乳的成分特点与之相反 ①人乳中白蛋白多,而酪蛋白少 ②含不饱和脂肪酸多 ③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 ④含微量元素如锌、铜、碘较多,铁含量与牛乳相似,但吸收率更高 ⑤钙磷比例适宜(2:1),易于吸收 ⑥含较多的消化酶,如淀粉酶、乳脂酶,有助消化 母乳含有增进婴儿免疫力的物质 牛乳没有! ①含有SIgA,尤以初乳中为高,有抗感染和抗过敏作用。 ②含有少量IgG和IgM抗体,B细胞、T细胞、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免疫活性细胞,调节免疫功能。

儿科护理学习题第六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六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A1型题 1.小婴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最常见的症状是 A.喉痉挛 B.面神经症 C.手足搐溺 D.无热惊厥 E.陶瑟征 2.下列不是母乳喂养优点的是 A.钙磷比例适当((2:1),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B.含消化酶较多 C.乳糖量较多 D.含饱和脂肪酸多 E.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 3.儿童能量代谢与成人的主要不同点是 A.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少,活动所需能量多 B.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少,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G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多,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D.儿童排泄损失能量较多,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E.儿童排泄损失能量较少,活动所需能量较多 4.婴儿母乳喂养错误的是 A.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吸吮母亲乳头 B.按需哺乳 C.定时哺乳 D.每次哺乳时以吃饱为准 E.每次应将一侧乳房吸空 5.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 A.肌肉张力低下 B.智力发育呆滞 C.身长低于正常 D.运动功能发育迟缓E.体重不增 6.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 A.面颊~胸背~腹部~臀部~四肢 B.胸背一腹部~臀部~四肢一面颊 C.腹部~胸背~臀部~四肢~面颊 D臀部~四肢~面颊~胸背一腹部 E.腹部~胸背~四肢一面颊一臀部 7.预防拘楼病需强调 A.母乳喂养 B.及早添加换乳期食物 C.及早口服鱼肝油D.及早服用钙剂 E.经常晒太阳 8.营养不良易并发各种维生素的缺乏,其中最常见的是 A.维生素A缺乏B.维生素C缺乏 C.维生素B缺乏 D.维生素E缺乏E.维生素D缺乏 9.营养不良早期诊断最敏感的指标是 A.前白蛋白B.视黄醇结合蛋白 C.转铁蛋白 D.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IGF1)

第五章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第五章儿童营养与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A1型题 1.婴儿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供热量的百分比(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正确的是() A.15:50:35 B.15:35:50 C.25:40:35 D.25:35:40 E.25:25:50 2.小儿的热量需要以下哪项不正确() A.基础代谢所需 B.腺体分泌所需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生长发育所需 E.运动所需 3.6个月小儿对热量及水的需要量是() A.377kJ(90kcal)、100ml/kg B.418kJ(100kcal)、110ml/kg C.439kJ(105kcal)、120ml/kg D.460kJ(110kcal)、150ml/kg E.502kJ(120kcal)、160ml/kg 4.母乳中的乙型乳糖可促进肠道中() A.乳酸杆菌的生长 B.变形杆菌的生长 C.大肠杆菌的生长 D.白色念珠菌的生长 E.葡萄球菌的生长 5.按热量计算,体重5kg婴儿每日需要8%糖牛乳量为() A.100~110ml B.200~220ml C.400~440ml D.500~550ml E.600~660ml 6.用全脂奶粉配制乳液,奶粉与水的比例按容量计算一般为() A.1:2 B.1:4

C.1:5 D.1:6 E.1:8 7.母乳喂养患佝偻病较人工喂养少的原因是因为母乳中() A.含维生素D多 B.含钙多 C.含磷多 D.钙、磷比例适宜 E.以上都不是 8.婴儿营养不良最常见的原因是() A.先天不足 B.喂养不当 C.缺乏锻炼 D.疾病影响 E.免疫缺陷 9.营养不良常伴多种维生素缺乏,其中哪种常见() A.维生素A B.维生素B12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B1 10.Ⅲ度营养不良患儿腹壁皮下脂肪的厚度应是() A.0.7~0.8cm B.0.5~0.6cm C.0.3~0.4cm D.0.1~0.2cm E.基本消失 11.护理重症营养不良患儿,应特别注意观察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情况() A.重度贫血 B.低血钠 C.低血钾 D.低血糖 E.继发感染 12.佝偻病活动初期的主要表现是() A.方颅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 目的 通过健康教育、喂养指导和药物治疗等干预措施,对患有营养性疾病的儿童进行管理,及时矫正其营养偏离,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管理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 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1)早产、低出生体重儿或小于胎龄儿。 (2)喂养不当,如乳类摄入量不足、未适时或适当地进行食物转换、偏食和挑食等。 (3)反复呼吸道感染和腹泻,消化道畸形,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及影响生长发育的其他慢性疾病。 3.干预 (1)喂养指导进行喂养咨询和膳食调查分析,根据病因、评估分类和膳食分析结果,指导家长为儿童提供满足其恢复正常生长需要的膳食,使能量摄入逐渐达到推荐摄入量(RNI)的85%以上,蛋白质和矿物质、维生素摄入达到RNI的80%以上。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和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M-2SD即可结案。 4.预防 (1)指导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采用特殊喂养方法,定期评估,积极治疗可矫治的严重先天畸形。 (2)及时分析病史,询问儿童生长发育不良的原因,针对原因进行个体化指导;对存在喂养或进食行为问题的儿童,指导家长合理喂养和行为矫治,使儿童体格生长恢复正常速度。 (3)对于反复患消化道、呼吸道感染及影响生长发育的慢性疾病儿童应及时治疗。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评估及分度 (1)评估指标 1)血红蛋白(Hb)降低:6月龄~6岁<110 g/L。由于海拔高度对Hb值的影响,海拔每升高1000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试题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试题 一、填空题 1、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 年龄、身长(身高)/ 年龄和体重/ 身长(身 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为 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测量值 2、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 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 身长(身高)/ 年M-3SD~M-2SD () ﹤M-3SD () 体重/ 身长(身高)M-3SD~M-2SD () ﹤M-3SD () 3、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 营养改善()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 4、蛋白质- 能量营养不良患儿一般情况好,体重/ 年龄或身长(身高)/ 年龄或体重/ 身长(身高)()即可结案。 5、根据WHO的资料,Hb的低限制在 6 个月~6岁者为()g/L , 6~14岁()g/L ,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低于次值者为贫血。 6 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Hb 值变化大,目前尚无统一标准。我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 年)暂定:Hb在新生儿期()g/L,1~4 月时小于()g/L,4~6 月 时()g/L 者为贫血。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呈()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 fl ,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 <310 g/L 。 7、贫血程度判断:Hb值()g/L 为轻度,()g/L 为中度,()g/L 为重度。 8、轻中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周后复查Hb,并了解服用铁剂的依从性,观察疗效。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后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会诊或转诊治疗。治疗满疗程后Hb值达正常即可结案。 9、婴儿、早产/ 低出生体重儿应从()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 2 mg/kg 元 素铁,直至 1 周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 4 月龄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三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营养基础 一、单项选择题 1.小儿对能量的需要与成人相比,特殊的方面是 A.基础代谢所需 B.生长发育所需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 D.活动所需 E.排泄损失 2. 关于小儿能量代谢,以下哪一种说法是不正确的 A.年龄愈小能量所需相对愈多 B.1岁以内每天每千克需110kcal C.1岁以上每天每公斤需150kcal D.1岁以后每3岁减去10kcal推算E.总能量的12%~15%应来自蛋白质3. 婴儿饮食中,三大营养素所供热量的百分比(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正确的是 A.15:50:35 B.15:35:50 C.25:40:35 D.25:35:40 E.25:25:50 4. 正常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要热量 A.377~418kJ(90~100kca1)B.418~460kJ(100~110kca1)C.439~418kJ(105~100kcal)D.460~502kJ(110~120kca1)E.502~544kJ(120~130kcal) 5. 婴儿每日每公斤体重需水 A.100ml B.150ml C.175ml D.200ml E.250ml 6. 有关母乳喂养,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母乳营养丰富,比例适当,易于吸收消化 B.母乳喂养的婴儿不需添加辅食C.母乳中含有增进婴儿免疫能力的多种物质 D.可以随时喂哺,不需加温消毒E.有利于促进母子间感情的联结 7. 母乳能增进婴儿的免疫力,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母乳中含有抗体 B.母乳中不含有SIgA C.母乳中有T、B淋巴细胞 D.含有较多的乳铁蛋白 E.含有双歧因子 8. 3个月婴儿体重5kg,行人工喂养,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每日需能量为550kcal B.每日需糖量为55g C.每日需鲜牛奶为550ml D.每日需含8%糖牛奶为550ml E.每日除鲜牛奶量外,还需另补充水量200ml 9. 母乳中钙磷比例为 A.1:2 B.2:1 C.2:3 D.1:3 E.1:1 10. 牛乳的成分和特点不包括 A.以酪蛋白为主 B.含饱和脂肪酸多 C.含甲型乳糖量多 D.含抗感染因子多 E.钙磷比例不适宜 11 6个月以内小儿最理想的食品是A.母乳 B.牛乳 C.羊乳 D.全脂奶粉 E.乳儿糕 12. 一般小儿生后何时起即可添加鱼肝油、果汁 A.出生时立即 B.3~4周 C.4个月 D.5个月 E.6个月 13. 小儿断奶时间最迟不超过

(儿科学)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模拟题

[真题] (儿科学)营养和营养障碍疾病 A1/A2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女孩.11个月,多汗,烦躁,睡眠不安,可见肋膈沟,下肢轻度“O”形腿,血清钙稍低,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增高,其佝偻病应处于 A.前驱期 B.激期 C.初期 D.后遗症期 E.恢复期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有骨骼和血生化改变,属于佝倭病激期。 第2题: 不能为机体提供能量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类 B.脂肪类 C.维生素类 D.淀粉类 E.糖类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3题: 6个月龄男婴,近1个月烦躁、多汗、夜惊不安。查体:头发稀疏,心、肺检查未见异常、不能独坐。就诊过程中突然发生两眼上窜、面色青紫、四肢抽动。紧急处理首选 A.20%甘露醇20ml静脉注射 B.苯巴比妥钠40mg肌注 C.10%葡萄糖液15ml静脉注射 D.维生素D330万U肌注 E.10%葡萄糖酸钙10ml稀释1倍静脉缓慢推注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对发生惊厥患儿首先要控制惊厥。

第4题: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发生惊厥是由于血清中 A.钾离子浓度降低 B.氯离子浓度降低 C.钙离子浓度降低 D.磷离子浓度降低 E.钠离子浓度降低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 母乳喂养儿粪便中主要的细菌是 A.大肠杆菌 B.副大肠杆菌 C.乳酸杆菌 D.变形杆菌 E.肠链球菌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6题: 蛋白质一热能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首先累及的部位是 A.臀部 B.胸部 C.腹部 D.四肢 E.面颊部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关于母乳营养素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B.含矿物质锌、铜、碘较低 C.乳糖含量高,且以乙型乳糖为主 D.蛋白质生物价值高.且酪蛋白含量较步 E.维生紊K含量较低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A1型题 1.下列属于脂溶性维生素的是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叶酸 E.烟酸 *2.小儿特有的对能量的需要是 A.基础代谢 B.活动所需 C.生长所需 D.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 E.排泄的消耗 3.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皮下脂肪最先消失的部位是A.面颊部 B.躯干 C.臀部 D.腹部 E.四肢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的好发年龄为 A.3岁以内 B.学龄前期 C.学龄期 D.青春期 E.好发于各年龄期儿童 5.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激期主要临床表现是 A.烦躁、多汗 B.肌肉松弛、乏力 C.语言发育缓慢 D.睡眠不实 E.骨骼系统改变 6.活性最强的维生素D是 A.25(OH)D B.1,25(OH)2D C.αD3 D.麦角骨化醇

E.胆骨化醇 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最主要的病因是 A.维生素D摄入过少 B.生长快,需要量大 C.肝肾疾病的影响 D.日光照射不足 E.遗传因素 8.下列佝偻病体征中哪项是骨样组织堆积所致 A.肋缘外翻 B.颅骨软化 C.方颅 D.膝内翻 E.鸡胸 9.佝偻病活动早期的临床表现是 A.骨骼畸形 B.运动机能发育缓慢 C.骨骼X线表现 D.Ca正常、P稍低、AKP升高 E.神经兴奋症状 10.有关佝偻病发病机制中哪项是正确的 A.PTH分泌不足 B.肾小管重吸收磷增加 C.肠道吸收磷增加 D.骨重吸收减少 E.钙磷乘积下降 11.佝偻病口服维生素D治疗量所需时间为 A.l个月 B.3个月 C.用至症状消失 D.用至体征消失 E.用至2~3岁 A2型题 12.5个月母乳喂养儿,生长发育良好。现母乳量略有不足,正确的做法是A.改为人工喂养 B.改为部分母乳喂养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常规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常规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内容主要包括: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超重及肥胖。 一、管理对象 辖区内0~6岁(7岁以下)健康检查筛查出的患营养性疾病的儿童。 二、管理内容 (一)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1.评估及分类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与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与分类,测量值低于中位数减2个标准差为低体重、生长迟缓与消瘦。 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重度低体重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中度生长迟缓 ﹤M-3SD 重度生长迟缓体重/身长(身高) M-3SD~M-2SD 中度消瘦 ﹤M-3SD 重度消瘦 2.管理 1)随访:每月进行营养监测、生长发育评估与指导,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2)转诊:中重度营养不良儿童需及时转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专案管理。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2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善3~6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市级或市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恢复正常生长。 3)结案: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M -2SD即可结案。 (二)营养性缺铁性贫血

1.评估及分度 (1)评估指标 1)血红蛋白(Hb)降低:6月龄~6岁 110 g/L。 2)外周血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性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 (2)贫血程度判断:Hb值90~109g/L为轻度,60~89 g/L为中度,<60 g/L为重度。 2、管理 1)随访:轻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2~4周复查Hb,观察疗效。 2)转诊:中重度贫血儿童需及时转县/市级妇幼保健机构进行专案管理。重度贫血儿童,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1个月后无改善或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转市级或市级以上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会诊或治疗。 3)结案:治疗满疗程后Hb值达正常即可结案。 (三)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1.评估与分期 (1)早期:多见于6月龄内,特别就是3月龄内的婴儿。可有多汗、易激惹、夜惊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骨X线片无异常或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 (2)活动期:小于6月龄婴儿可有颅骨软化;大于6月龄婴儿可见方颅、手(足)镯、肋骨串珠、肋软骨沟、鸡胸、O型腿、X形腿等。血钙正常低值或降低,血磷明显下降,血AKP增高,血25-(OH)D显著降低。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增宽,呈毛刷状或杯口状,骨骺软骨盘加宽>2 mm。 (3)恢复期:早期或活动期患儿可经日光照射或治疗后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血磷、AKP、25-(OH)D逐渐恢复正常。骨X线片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重现、增宽、密度增加,骨骺软骨盘<2 mm。 (4)后遗症期:严重佝偻病治愈后遗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2、管理 1)随访:活动期佝偻病每月复查1次,恢复期佝偻病2个月复查1次,至痊愈。

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五章营养障碍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混合喂养: 2、人工喂养: 3、营养不良: 4、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5、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 6、面神经征: 7、陶瑟征: 8、腓反射: 二、填空题 1、小儿热量需要包括、、、 、等5个方面所需热量的总和。 2、婴儿时期每日约需热量为Kcal/kg,以后每增长3岁约减少Kcal/kg,到15岁时达成人需要量每日Kcal/kg。 3、婴儿需水每日,以后每增长3岁每日减少。 4、婴儿喂养的方法分为、、、3种,其中以最为理想。 5、母乳的成分有所不同,可分为、、、4种,其中最合适新生儿需要。 6、母乳喂养的时间为:最初月按需哺乳,2月左右每喂1次,昼夜共次。 7、添加辅食应循序渐进,原则是、、、 。 8、牛乳的成分和特点是蛋白质以为主,不易消化。 含少,又无脂肪酶,难以吸收,含乳糖低且以为主,易患腹泻。9、婴儿哺喂牛乳时需经、、3个步骤以矫正其缺点与不足。 10、营养不良最初的临床表现为:。 11、营养不良时全身皮下脂肪最先消减的部位是。 12、轻度营养不良时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中度营养不良时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重度营养不良时体重低于正常均值的。 13、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减少的顺序是、、、 、。 14、营养不良的护理评估,其辅助检查中最具特征的改变是。 15、小儿血钙正常值为L,钙浓度低于会发生手足搐搦症。 16、维生素D的预防量IU/日,可用至岁。 17、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为、及生长发育迅速和疾病与药物的影响。其中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18、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患儿临床表现分为、、和4期。 19、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的初期表现多在生后开始,其主要表现为症状。 20、佝偻病后遗症期多见于小儿,此期其他表现均正常,仅留。 21、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的临床表现是:、、。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4章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一节小儿营养基础 合理的营养(nutrition)是维持小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于今后的健康和长寿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一)能量:是人体维持生命和一切活动的基础,依靠碳水化合同物、脂肪和蛋白质三大生热营养素供给。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的实际产能量分别为:16.8Kj(4kcal)/g、16.8Kj(4kcal)/g和 37.8Kj(9kcal)/g。 小儿对能量的需要包括五个方面: 1、基础代谢:基础代谢是机体维持生命最基本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是在清醒、静卧、情绪平静,餐后10~14小时,于室温20~25℃环境中测定的能量消耗,可因年龄、性别、体重、气候和遗传等因素不同而异。婴儿基础代谢的能量需要约占总能量的60%。如果用单位体重或体表面积计算,小儿较成年人高。 2、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三大生热营养素中以蛋白质的特殊动力作用大。 3、活动所需 4、生长所需:这部份能量为小儿所特需,其需要量与小儿的生长速度成正比。 5、排泄的消耗:摄入正常食物的婴幼儿此项损失通常在10%以内。 上述五项能量的总和即是能量需要的总量。1岁以内婴儿为

460kJ(110kcal)/kg,以后每增加3岁减去42kJ(10kcal)/kg。人乳、配方乳喂养及平衡饮食时,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三种生热营养素供能比例分别为:9%~15%、45%~55%和35%~45%; (二)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细胞和组织的基本成分,也是维持人体一切生理功能的基础。不同年龄的人,体内蛋白质合成率不同,新生儿的合成率最高,1岁时为20%。除了蛋白质需要量外,婴幼儿每公斤体重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及种类也多于成人。蛋白质的质量取决于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比例。 婴儿蛋白质需要量为每日2~4g/kg。故牛乳喂养者需3.5g/kg。 (三)脂肪:脂肪是一种高能量的营养物质及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和主要储存形式。具有保护脏器、组织和体温的作用。 婴儿每日需要脂肪约4g/kg,>6岁的儿童约需2.5~3g/kg,必需脂肪酸提供的能量至少不应低于总能量的1%,最适为总能量的4%~5%。 (四)碳水化合物:是人体最主要供能营养素,碳水化合物主要以糖原储存在肝脏和肌肉中,但不超过体重的1%,婴幼儿每日所需要碳水化合物量较成人多:1岁以内婴儿每日约需12g/kg,2岁以上约需 10g/kg。 (五)维生素和矿物质 1、维生素:维生素是维持机体正常代谢和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大类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1)脂溶性的有维生素A、D、E、K。 (2)水溶性的有维生素B族(B1、B2、B6、B12、PP、叶酸)和维生素C。 2、矿物质:人体中含有许多种不同的矿物质,其人有21种已被证

儿科学儿童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儿科学儿童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儿童营养基础 (一)能量 来源:三大营养素氧化供能——糖、脂肪、蛋白质; 每克营养素可供能量: 糖——4kcal(16.74kJ) 脂肪——9kcal(37.66kJ) 蛋白质——4kcal(16.74kJ) 1kcal=4.184kJ;1kJ=0.239kcal 每日总能量=以上5部分之和; 1岁以内婴儿平均每日每千克体重所需能量:95~100kcal; 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需要越多; 1岁以后每3岁减少10kcal,15岁达成人需要量。 (二)营养物质的需要 1.宏量营养素:糖、脂肪、蛋白质 糖类:儿童膳食中,糖类所供给的能量比例,婴儿期一般占总能量的40%~50%,2岁以上应占总能量的55%~65%。 脂类:脂肪供能占总能量的比例:6个月以下婴儿为45%~50%,6个月~2岁为35%~40%,2~7岁为30%~35%,7岁以上为25%~30%。 蛋白质:婴儿期需要量约为1.5~3g/(kg·d)。 2.微量营养素:矿物质、维生素; 3.膳食纤维 4.水 (三)水的需要 婴儿体内水分占其体重的70%~75%,较成人(60%~65%)为高。年龄越小相对需水量越大。 婴儿期平均需要量为150ml/(kg·d) 以后按每3岁减少25ml/(kg·d)推算 12岁后及成人约为50ml/(kg·d) 【例题】 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能量中,属于小儿所特有的是 A.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所需 C.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活动所需 E.排泄损失能量 [答疑编号700349040101] 【答案】B 【例题】 一岁以内婴儿每日每公斤所需要的总能量约为 A. 70kcal B. 90kcal C. 100kcal D. 120kcal E. 150kcal [答疑编号700349040102] 【答案】C (四)小儿液体疗法 1.小儿液体平衡特点 (1)小儿体液总量及其分布: (2)体液的电解质组成: ①细胞外液:以Na+、Cl﹣、HC03﹣为主,其中Na+占外液阳离子总量90%以上; ②细胞内液:以K+、Mg2+、HPO42﹣和蛋白质等离子为主,K+处于离解状态,体内总钾量的98%在细胞内。 2.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的定义和临床表现 (1)脱水 由于呕吐、腹泻丢失体液和摄入量不足,使体液总量尤其细胞外液减少,导致不同程度脱水。 由于腹泻时水和电解质二者丢失比例不同,造成体液渗透压变化,导致不同性质脱水。 按脱水程度分:轻、中、重度脱水。 按脱水性质分:低渗、等渗、高渗性脱水。 1)不同程度脱水的临床表现与判断标准

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精)

第四章营养及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目的要求 (一)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及营养需要。 (二)掌握婴儿喂养方法。 (三)熟悉营养不良的病因, 病理和病理生理。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熟悉本病的诊断、治疗原则及预防措施。(四)了解维生素D 的来源及转化。熟悉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及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 (五)熟悉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鉴别诊断。掌握本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 二、教学重点 婴儿喂养及辅食添加原则营养不良的临床表现及并发症维生素 D 缺乏性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和防治维生素 D 缺乏性手足抽搐症的临床表现。 三、教学难点 婴儿喂养及辅食添加原则营养不良的发病机制维生素D缺乏症的发病机制。 四、教学关键 通过本章几个难点的讲述,能顺利掌握教学重点。 五、教学方法 结合多媒体短片录像讲述小儿喂养;应用实际病例导入法讲述营养不良;应用回顾VitD 相关生理知识引出VitD 缺乏的发病机制,导出临床表现及治疗,应用实际病例照片对其临床表现的理解及记忆。 六、教学时数:4 学时 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节营养基础(10 分钟) 小儿营养 Children nutrition and feeding

(一)前言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儿童中的小胖子越来越多,许多家长采用“添鸭式”的喂养,有的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智力,盲目地给小孩吃各种保健品,例如,市场上有一种赖氨酸奶粉,我们平时吃的谷类食物中缺少赖氨酸,补充它可以提高食物的营养价值,而奶粉中并不缺少赖氨酸,补充它不但无益,反而会引起氨基酸不平衡,影响儿童身体健康。在我们的儿童保健门诊有过这种怪现象,有的女孩子不足8 岁就来了月经,有的男孩子仅5 岁就长了胡子,这是因为某些食物和保健品中含有激素,那么吃了这种食物和保健品是产生这个怪现象的重要原因。因此了解儿童的营养特点,予合理膳食,对培养一个健康、聪明的宝宝非常重要。这堂课的目的和要求是熟悉小儿物质代谢特点及营养需要量,掌握婴儿喂养及辅食添加原则,了解小儿营养状况评价。 (二)小儿营养 1. 小儿物质代谢特点 小儿物质代谢的特点.:①婴幼儿基础代谢相对较成人高10%?15%。②生长发育所需能量为小儿所特 有。③随小儿年龄增大,活动量增大,所需能量增加。④年龄越小,蛋白质供量相对越多。⑤年龄越小,相对总能量需要越大。 2. 小儿营养需要量 小儿能量的需要分为五部分,第一是基础代谢,什么是基础代谢呢?大家在以前的基础课中应该学过,基础代谢是指在清醒、安静、空腹的情况下,于20'C?25'C环境中,人体各种器官为了维持生命进行最基 本的生理活动所消耗的能量,如果用单位体重或体表面积来计算,儿童较成人高,例如:婴儿每日基础代谢需要能量 55kcal/kg,当他成长到12岁时每日基础代谢需要能量30kcal/kg ;第二是生长发育所需能量,这部分能量为小儿所特需要,其需要量与小儿的生长速度成正比,儿童有两个生长发育高峰期,一个是婴儿期,另一个是青春期,因此这两个时期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能量最多;第三是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是指人体摄取食物而引起的机体能量代谢的额外增多,它包括两个部分:一是摄取食物后胃肠道消化、吸收,器官蠕动增强所需;二是摄取的食物进行代谢所需;第四是 活动所需,不同的个体因为活动量不一样,因此此部分能量所需也不一样;第五是排泄损失,指每日摄入的食物不能完全被消化吸收,一般损失在10%以内,但如果有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时所需的能量增加。 小儿的能量需要,均来源于什么物质呢,看看下面这张图表: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教案首页 第 2 次课授课时间2007-03-09 教案完成时间2007-03-09 课程 名称 儿科学年级2005级专业、层次临床医学专升本 教员何念海专业技 术职务 教授 授课方式 (大、小班) 大班学时 2 授课题目(章、节)第五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第一节至第四节 基本教材或 主要参考书 儿科学,第六版,杨锡强主编 教学目的与要求: 1、掌握小儿营养基础,营养素的功能及平衡关系。掌握母乳喂养的特点,人工喂养方法,小儿辅食的添加。 2、熟悉各种营养成分的合理配比。 3、了解各种营养品特点。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时间安排:1、小儿营养基础30分钟; 2、婴儿喂养40分钟; 3、幼儿营养与膳食安排5分钟; 4、营养状况评价5分钟。 方法:理论讲授,辅以多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小儿营养基础及母乳喂养。 难点:人工喂养奶品选择与配制。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学内容符合大纲要求;重点、难点突出;时间分配比较合理;教学方法和手段的使用比较得当。 (科主任/教学组长签名) 何念海(教研室主任签名) 2007年03月01日

第三军医大学教案用纸(续页) 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 时间分配第五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Nutrition and nutrition disorder diseases) 第一节小儿营养基础 一、营养素与参考摄入量 营养供给的基本要求是满足生长、避免营养缺乏。 20分钟 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ietary reference intakes, DRIs)包 括: 平均需要量(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 EAR):满 足半数。 推荐摄入量(recommended nutrient intake, RNI):满 足97%~98%。 适宜摄入量(adequate intake, AI) :不能确定RNI时使 用。 可耐受最高摄入量(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 UL): 最高量。 营养素(nutrient)包括:能量、宏量营养素、微量营养素、 其他膳食成分。 (一)能量代谢儿童所需能量来自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

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精)

第四章: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一、A1型题 1.小儿特有的能量需求方面是 A .基础代谢 B、生长发育 C .食物特殊动力作用 D .活动所需 E .排泄损失能量 2 .小儿总能量的 50 % ---- 60 %是来自 A .蛋白质 B .脂肪 C、碳水化 合物 D .维生素 E .矿物质 3 .婴儿总能量的每日需要是 A . 90 kcal / kg B . 95 kcal / kg C 、100kcal/ kg D . 105 kcal/kg E、110 kcaL/kg 4.婴儿每日水的需要量是 A . 120ml / kg B . 130ml/ kg C . 140 ml/ kg D、 150 ml/ kg E . 160 ml / kg 5 .小儿每日生理需要的液体量是 A . 30 一 40 ml/ kg B . 40 一 50Inl / kg C . 50 一 70 ml/kg D、60 一 80ml/kg E . 1 00---120ml/kg 6 .添加辅助食物的原则,错误的是 A .从少到多 B .由稀到稠 C .从 细到粗 D、同时加添几种 E .在婴儿健康时 添加7 . 5 一 6 个月小儿可添加的辅食为 A .稀粥、蛋黄、碎肉 B .维生素 A 、 D 制剂及豆制品 C .馒头片、熟土豆、水果汁 D、米粥·鱼肉泥·蛋羹 E .烂面条、带馅食品、碎菜 8 .小儿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包括 A .蛋白质 B .脂肪 C .碳水化合物 D .维生素、水 E、以上都是 9、关于母乳营养素的优点,错误的是 A .蛋白质生物价值高,且酪蛋白含量较少 B .不饱和脂肪酸较多 C .乳糖含量高,且以乙型乳糖为主 D .维生素 K 含量较低 E、含矿物质锌、铜、碘较低 10、婴儿体内水分占体重的 A . 30 % --35 % B . 40 % --45 % C . 50 % ---55 % D . 60 ---65 % E 、70 % ---75 % 11、合适的断母奶时间为 A、10---- 12个月,不超过1.5 岁 B .12 --- 15 个月,不超过 2 岁 C、15---- 18 个月,不超过 2 . 5 岁 D .18 ---- 20 个月,不超过 3 岁 E . 8 -----10 个月,不超过 3 . 5 岁 12、有关辅食添加的问题,正确的是

第四章 营养和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营养不良 【病史摘要】 王×,女,6个月,因消瘦5月余,拒食2天入院。患儿出生后1个月起体重不增,且逐渐消瘦。近2个月精神差,食欲明显减退。近2天食欲差,进食则呕,哭声低,精神极差。病后不发热,不咳嗽,无腹泻。 第二胎,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2kg。生后无母奶,以奶粉喂养(每月一包),近3个月改米糊喂养。未加鱼肝油、钙片及辅食。 查体:T36.5℃,R40次/分,P100次/分,体重3kg,身高60cm。慢性病容,精神萎靡。腹部、臀部、四肢及面颊部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弹性差。前囟2cm×2cm,平坦,后囟未闭。双肺呼吸音正常,未闻干湿啰音,心音低钝,心率100次/分,律齐,未闻杂音。腹平软,肝右肋下3.5cm,质软,脾未扪及。四肢凉。 【病史特点】 1.6个月小儿,病程五个月,缓慢发病。 2.出生体重低下,后天喂养不当,未及时添加辅食,奶量亦不足。 3.逐渐出现体重不增,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状,近2日出现哭声低,呕吐症状。 4.查体:身高体重低于同龄儿,慢性病容,精神萎靡,心音低钝,皮下脂肪消失,皮肤弹性差,后囟延迟闭合,肝大肋下3.5cm,肢凉。 【诊断及鉴别诊断】 1.诊断及诊断依据 1)诊断:营养不良(重度) 2)诊断依据:根据小儿的年龄为 6个月,有不当喂养史,临床上有体重下降, 皮下脂肪减少,精神萎靡,脉搏无力,体温偏低,无食欲等全身功能紊乱,体重身长 均低于均数减 3个标准差。诊断营养不良(重度)。 2.鉴别诊断 依据患者的年龄、喂养史、临床体征、诊断并不困难,主要是 要分析营养不良的病因,是喂养不当还是疾病消耗所致。 【治疗要点】 1.祛除病因 指导患儿家长合理喂养的方法。指导平时每日奶量的摄入和辅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试题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试题

儿童营养性疾病管理技术规范试题 一、填空题 1、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分别以体重/年龄、身长(身高)/年龄和体重/身长(身高)为评估指标,采用标准差法进行评估和分类,测量值()为低体重、生长迟缓和消瘦。 2、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评估及分类 指标测量值标准差法评价 体重/年龄M-3SD~M-2SD 中度低体重 ﹤M-3SD () 身长(身高)/年龄M-3SD~M-2SD () ﹤M-3SD () 体重/身长(身高)M-3SD~M-2SD () ﹤M-3SD ()3、重度营养不良儿童,中度营养不良儿童连续()次治疗体重增长不良、或营养改进()个月后但身长或身高仍增长不良者,需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进行会诊或治疗。转诊后,应定期了解儿童转归情况,出院后及时纳入专案管理,按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的治疗意见协助恢复期治疗,直至()。 4、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患儿一般情况好,体重/年龄或身长(身高)/年龄或体重/身长(身高)()即可结案。 5、根据WHO的资料,Hb的低限制在6个月~6岁者为()g/L,6~14岁()g/L,海拔每升高1000米,Hb上升(),低于次值者为贫血。6个月以下的婴儿由于生理性贫血等因素,Hb

值变化大,当前尚无统一标准。中国小儿血液会议(1989年)暂定:Hb在新生儿期()g/L,1~4月时小于()g/L,4~6月时( )g/L 者为贫血。 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外周血红细胞呈( )改变:平均红细胞容积(MCV) <80 fl,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27 pg,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310 g/L。 7、贫血程度判断:Hb值()g/L为轻度,() g/L为中度,() g/L为重度。 8、轻中度贫血儿童补充铁剂后()周后复查Hb,并了解服用铁剂的依从性,观察疗效。重度贫血儿童,轻中度贫血儿童经铁剂正规治疗()后无改进或进行性加重者,应及时转上级妇幼保健机构或专科门诊会诊或转诊治疗。治疗满疗程后Hb值达正常即可结案。 9、婴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应从()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2 mg/kg元素铁,直至1周岁。纯母乳喂养或以母乳喂养为主的足月儿从4月龄开始补铁,剂量为每日1 mg/kg元素铁;人工喂养婴儿应采用铁强化配方奶。 10、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早期:多见于6月龄内,特别是3月龄内的婴儿。可有()、()、()等非特异性神经精神症状,此期常无骨骼病变。血钙、血磷正常或稍低,碱性磷酸酶(AKP)正常或稍高,血25-(OH)D降低。骨X线片无异常或长骨干骺端临时钙化带模糊。活动期小于6月龄婴儿可有();大

最新儿科护理学习题--第六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1 2 3 第六章营养与营养障碍性疾病患儿的护理 4 A1型题 5 1.小婴儿发生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溺症最常见的症状是6 A.喉痉挛 B.面神经症 C.手足搐溺 7 D.无热惊厥 E.陶瑟征 8 2.下列不是母乳喂养优点的是 9 A.钙磷比例适当((2:1),较少发生低钙血症 10 B.含消化酶较多 11 C.乳糖量较多 12 D.含饱和脂肪酸多 13 E.蛋白质、糖、脂肪比例适当 14 3.儿童能量代谢与成人的主要不同点是 15 A.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少,活动所需能量多 16 B.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少,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17 G儿童基础代谢所需能量多,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18 D.儿童排泄损失能量较多,尚有生长发育需要能量 19 E.儿童排泄损失能量较少,活动所需能量较多

20 4.婴儿母乳喂养错误的是 21 A.正常足月新生儿出生后30分钟内吸吮母亲乳头 22 B.按需哺乳 23 C.定时哺乳 24 D.每次哺乳时以吃饱为准 25 E.每次应将一侧乳房吸空 26 5.营养不良的最初症状是 27 A.肌肉张力低下 B.智力发育呆滞 C.身长低于正常 28 D.运动功能发育迟缓 E.体重不增 29 6.营养不良患儿皮下脂肪消失的顺序是 A.面颊~胸背~腹部~臀部~四肢 30 31 B.胸背一腹部~臀部~四肢一面颊 32 C.腹部~胸背~臀部~四肢~面颊 D臀部~四肢~面颊~胸背一腹部 33 34 E.腹部~胸背~四肢一面颊一臀部 35 7.预防拘楼病需强调 36 A.母乳喂养 B.及早添加换乳期食物 37 C.及早口服鱼肝油 D.及早服用钙剂 38 E.经常晒太阳

营养障碍性疾病

第01讲营养障碍性疾病 冲刺策略Part1:核心考点归纳------表格! Part2:练题讲题押题------熟练! Part1:核心考点归纳------表格! 原创表格!凝结心血! ------引用请注明出处!!![讲义编号NODE700000101:针对本讲义提问] 营养障碍性疾病 一、佝偻病; 二、手足搐搦(低钙抽) 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一、佝偻病 病因VD缺乏(不良喂养、日光照射不足); 发病机制甲状旁腺素↑;骨软化;骨样组织沉积。 临床表现闹、惊、汗、痒、秃;3到6月乒乓球;7到8月方脑袋;手镯脚镯都戴上;一岁以上腿和胸。各种差…各种迟…各种软… [讲义编号NODE700000102:针对本讲义提问] 续表辅助检查X线激期杯口和毛刷;皮质变薄密度低; 血生化 钙磷乘积低30;AKP值显升高; 激期表现才突出;太早太晚都不显。 早期诊断测D3;25-(OH)D3最早降;1,25-(OH) 2D3 治疗补VD 口服:每日给VD32000~4000IU/天,一个月后改为预防量;肌注:VD320~30万IU,一次即可,1个月后复查。 预防新生儿自出生2周后即应补充维生素D,400IU,连续服用。

[讲义编号NODE700000103:针对本讲义提问] 二、手足搐搦(低钙抽) 病因VD缺乏(不良喂养、日光照射不足);好发6个月内小婴儿 发病机 制 甲状旁腺失代偿;血钙太低以至抽; 临床表现典型发作:惊厥(无热、抽搐后意识恢复、醒后玩耍如常)手足抽搐:助产士手、芭蕾足;喉痉挛:婴儿多见,可窒息。 隐匿型发作:面神经征;腓反射;陶瑟征(Trousseau征) [讲义编号NODE700000104:针对本讲义提问] 续表 血生化 血清钙低于1.75~1.88mmol/L;或离子钙低于1.0mmol/L; 治疗第一步:控制惊厥第二步:补充钙剂;第三步:补充维生素D 10%水合醛酸、地 西泮、苯巴比妥 10%葡萄糖酸钙5~10ml 加入葡萄糖10~20ml中 缓慢静脉注射(10分钟以 上)或静脉滴注。 同佝偻病。 [讲义编号NODE700000105:针对本讲义提问] 三、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 病因喂养或饮食不当;疾病诱发(腹泻) 类型体重低下;生长迟缓;消瘦 临床表现体重不增是最先出现的症状!继之体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渐减少或消失。皮下脂肪消失顺序:腹部→躯干→臀部→四肢→面颊部 诊断标体重、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参照人群值的均值-2SD以下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