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隔代教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隔代教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隔代教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隔代教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隔代教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如今,大多数中国父母全职工作,可能需要经常加班或出差,还有一些家庭工作地与居住地点不同,于是,很多孩子的婴儿期、幼年期、少年期都是跟祖父母或其他长辈一起度过的。带孩子对祖父母来说是轻车熟路,然而隔代教养也衍生了许多问题。有学者曾做过统计,在上千例青少年咨询个案中,有超过70%的家长曾提到祖父母对孩子的早期管理和培养失当。隔代教养有何优缺点?祖父母与年轻父母可能产生哪些冲突?隔代教养是否会导致亲子关系的生疏?年轻父母该如何与老一辈沟通不同的教养意见?这里源引台湾师范大学林如萍教授关于隔代教养的观点,相信对正在为隔代教养问题困惑的父母们有所帮助。

隔代教养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采访撰文/汤佳佩;咨询/林如萍

原文刊载于台湾《中时电子报》

林如萍:国立台湾大学博士、台湾家庭生活教育专业人员协

会理事长、教育部家庭教育谘询委员会委员,现任国立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副教授

一、什么是隔代教养?

狭义的隔代教养指的是祖父母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中间世代的父母或是因为离婚、死亡、遗弃等原因而完全没有抚养孩子。此种隔代教养经常可能衍生许多问题,也易陷入经济弱势的窘境,因为爷爷奶奶已年迈、没有工作能力,却又还要照顾孩子。若是长辈年纪太大,在教养孩子上也会心有余而力不足,世代的隔阂也会加剧。台湾师范大学人类发展与家庭学系林如萍教授表示,年老祖父母教养青少年孙子女,此种狭义的隔代教养经常会出现“年纪大的辛苦,年纪小的抱怨”之情形。

我们一般常听到的隔代教养则是广义的隔代教养,指的是长辈协助照顾孩子。通常出现在双亲皆须工作的家庭,比方上班日孩子住在长辈家、父母周末才带回;或是全家与长辈同住,父母亲每天下班后再接手照顾孩子等,依每个家庭的需求不同而有不

同的教养型态。这种隔代教养的特点在于长辈所扮演的角色仅为“协助”而已,父母亲仍为主要照顾者。即使大部分的时间孩子都由长辈照护,不过真的发生事情时父母仍会到场处理。

二、选择请长辈照顾孩子的原因

以广义的隔代教养来说,既然现今社会有这么多照顾孩子的选择,如托婴中心或聘请保母,为什么父母亲仍要选择将小孩交由长辈照顾?林如萍副教授表示,原因主要是以下四项:

1.祖父母乐于与孙子女相处,主动表达照顾孙子女的意愿。

2.因经济因素考虑,可省下保姆费用。

3.期望孩子获得安全的照顾,父母担忧将孩子交由陌生的保姆照顾可能不安全,也顾虑健康风险,如担心与其他小朋友在一起会有群聚感染的危险。

4.考虑照顾的方便与稳定性,例如即使是假日加班,也可以将孩子临时托付给祖父母照顾。

三、祖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冲突

如果是由祖父母主动提出要照顾孙子女,那么祖父母与父母之间的冲突和抱怨会比较少一点,毕竟是出于本身的意愿。如果是父母主动将孩子托付给祖父母照料,祖父母就比较容易产生抱怨,孩子的养育过程中也有一些“摆不平”的问题,比方说:哪些花费是祖父母要支付、哪些是父母要补贴?如果父母假日经常加班,导致祖父母连假日也必须照顾孩子,祖父母就可能会向父母抱怨:“你周末可不可以不要加班?我也需要休息耶!”另外最常见到的冲突就是祖父母与父母之间,对于孩子的教养观念不一致。我们经常听到父母会有类似的抱怨:“真的很受不了婆婆都这样照顾小孩耶!可不可以不要这样做?”林如萍教授指出,普遍多数人的观念都会认为“老一辈的观念都比较传统,教养观不正确”,不过有时候是因为抱怨的人不是孩子的主要照顾者,在一旁发表意见会比实际执行来得容易。

四、将心比心,并给予具建设性的建议

当父母下班回家,看到长辈带着孩子一起在看电视时,往往会不悦地说:“妈,你不要给宝宝看电视啦!”林如萍教授指出,如果偶尔看到老一辈与孩子在看电视,有可能是因为一整天照护下来疲倦了,想休息一下,她也曾见过有的妈咪这样对长辈抱怨,但轮到周末自己带孩子时,妈咪本身也忍不住带孩子看一下电视。人总有疲倦的时候,很难要求某件事情完全不做;若想要求长辈,也应该尽量提出具体替代方案来建议“不然你们可以那样做”,并给予长辈执行建议所需要的资源,而不是一味地要求长辈“不要这样做”。若是发现长辈很常让孩子看电视,那么就要去探讨原因,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除了看电视之外,长辈没有想到其他的事可以与孩子互动?这时候父母就应该提出具体的方案,比方买图画书交给长辈,协助长辈改善与孩子互动的模式。当年轻一代觉得老一辈的某些行为不妥当时,应先问自己“我可以做什么来支持长辈?”想出其他具体方案来支持长辈,远比只是禁止长辈的某些行为来得妥当。每天照顾孩子其实很辛苦,尤其长辈的年纪又比

较大、体力上可能吃不消,与其对养育方针抱持高期望的理想,不如折衷、别太苛求。

五、静下心来,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如果父母亲已经想出一些具体方案、并以温和的态度建议长辈,而长辈却完全不听从进而发生冲突时,父母亲就必须问问自己两个问题:

1.“这真的是因为隔代教养所产生的问题吗?”

林如萍教授表示,若祖父母与父母在教养孩子的方面产生歧见进而发生冲突,有时候并不一定是隔代教养所造成的,也未必是老人家太疼爱孩子或观念太传统,有可能是祖父母与父母之间原本就有问题存在,隔代教养只是表征及让不满情绪爆发的最后一根稻草。应回头思考问题的症结点,比方是否为婆媳沟通不良等,再由基本层面去改善、化解既有心结。

2.“这是不是因为我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所造成的落差感?”

目前社会少子化,许多父母都只生一个孩子,理所当然会想给予孩子最好的物质享受及最优质的教养方式,所以比较容易对长辈的养育方式感到不满意。不过爸妈应该要考虑到一点:每天照顾孩子其实很辛苦,尤其长辈的年纪又比较大、体力上可能吃不消,与其对养育方针抱持高期望的理想,不如折衷、别太苛求。若是长辈做不到的,父母亲可以等到周末自己来做,比方长辈平常没体力带孩子去郊外踏青,那么父母周末可以自己带孩子出门,别把期望都放在老一辈的身上。林如萍教授也指出,有些案例的父母可能会设定双重标准,希望老一辈多带孩子出门走走,但到了周末假期轮到自己带孩子时,却窝在家里不动。这类父母常说:“平常上班很累耶!周末没力气出去啦!”不过老一辈带孩子也很辛苦,双方应体谅彼此,设定合理的期待与要求。

六、两代“共教养”,并善用第三方客观意见

若希望长辈能够听从自己的教养建议,有时候也可以透过客观的第三者来传达意见。有些长辈可能会抱持着这种想法:“连孩

子的爹都是我抚育的,为什么我要听孩子的爹的建议去抚育孩子?”这时候可以尝试借由第三者客观的角色或权威书籍去变相说服长辈。林如萍教授建议爸妈,说不通的时候可以提供权威育儿杂志或书籍试试看,有时候专家的意见比较容易被采纳。另外,祖父母与父母也经常会有“决定孩子照护方式的主控权”之争,两代都想自行决定该如何照顾孩子。不过最好的方式其实是“共教养”,也就是两代共同抚养,没有一代有绝对的主控权,而是改采共同协商的方式、共同合作,别用“不”字沟通,而是提供合适的建议:比方长辈不想带孩子出门,父母可进一步询问原因,例如有些长辈是担心孩子出门会着凉才不爱带孩子出门,这时候父母可以建议:“那我帮宝宝买一件比较暖和的外套好不好?”虽然只是琐碎的日常对话,不过只要态度委婉且意见具建设性,他人也比较容易听得进去。

七、隔代教养方式对于孩子的优点

对孩子来说,隔代教养的优点为拥有安全且固定的照护支持

系统,孩子的情绪发展也会比较稳定,不会造成孩子长期在保母家流浪的局面;而且由自己的爷爷、奶奶或是外公、外婆所照顾,也能加强亲情之间的连结;另外曾有一项研究指出,小时候由老一辈带大的孩子,长大以后,会对老年世代较为友善。

八、隔代教养对孩子性格的负面影响

隔代教养当然也有其缺点,列举如下:

1.容易过分的溺爱和放纵,使幼儿过于“自我中心”,影响自我意识的发展,形成自私、任性的不良性格。

2.老人更多的包办替代和保护,阻碍了幼儿的独立能力的发展。

3.隔代教育容易泯灭孩子天生的好奇心、冒险性和创新精神。

4.老人们的教育意识的缺乏和教育方法的不当,容易使孩子错失形成友好交往和优良质量(如谦让、爱劳动)的良好机会。

5.容易导致孩子视野狭小,缺乏活力,心理老化。

另外,对长辈而言,如果长辈的年纪太大、健康较差,照顾婴幼儿当然会对本身的健康造成负担,隔代教养会演变成一种“爱的劳务”;至于对孩子而言,长辈可能会太过于疼爱,不太要求规矩与纪律、甚至让孩子予取予求。孩子被宠坏之后,父母要教育起来就更加困难,所以一旦发现孩子个性的养成出现问题,父母亲即应建议长辈采取两代“共教养”的方式,尊重彼此的角色,不仅相互合作、并尽量建立一致的教养步调,双方也要加强沟通。

九、隔代教养,不一定会导致亲子关系日益生疏

林如萍教授表示,隔代教养是否会导致亲子关系日渐生疏,要取决于“母亲涉入照护的比重高低”而定。如果母亲根本没有扮演好应有的角色,使孩子看到母亲的机率微乎其微,那么当然会日渐生疏;若是母亲看到孩子的频率较为频繁且固定,比方每天晚上能看到孩子,便比较不会有亲子生疏的问题。其实即使无法全日都陪伴孩子,母亲也仍能透过对孩子关心的问话,来参与无

法和孩子一起分享的时光。比方每天晚上接孩子回家时,在与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也别忘记问问孩子:“你今天在爷爷那边有没有乖乖呀?你们今天做了哪些事?”以询问孩子一天生活的方式,让孩子分享不在母亲身边所发生的生活点滴,就可以缩短两人之间的距离。如果祖父母与父母是采取共教养的方式养育孩子,两代之间合作得越好,亲子疏离的问题越不会产生。

十、隔代教养,该如何与老一辈沟通

1.不要只是下指导棋,也别奢望一下就改变现状

如先前所说,沟通最忌讳以“不”作为话语的开端。比方看到长辈给宝宝吃甜食,最好别说“不要给宝宝吃甜食!”也先不要明订“完全要改掉”的目标,可以设定一个较能做到且合理的短程目标,比方请长辈先以较为健康的零食替代高甜度零食,采渐进改变的方式来控制零食的质与量,让长辈与孩子都能逐渐适应这种改变。断然说“不行”,也无法立刻改变原有的生活习惯。

2.发现问题,应先感谢长辈教育孩子的辛劳

有发现问题就要与长辈沟通,但不要直截了当向长辈提出自己发现的问题点,而应先肯定长辈照顾孩子的辛劳,再婉转地提出自己想说明的问题。

3.不要一次列出所有不满的地方

在长辈对孩子的养育方面,妈咪若有很多地方都不满意,不要一次全部讲出来。一次将问题全部列出来,会让长辈觉得“天啊!我帮妳照顾孩子这么辛苦,你对我却有这么多不满,根本没一件好事嘛!”进而感到心灰意冷,也会造成双方之间的二度摩擦。如果妈咪对于长辈有很多地方都看不过去,最好只挑妳觉得最严重的问题先与长辈提出讨论,一次提的问题少一点,长辈心里也会比较舒服。

4.不要忘记:父母自己才应为照顾孩子的主角

林如萍教授指出,隔代教养的生活型态建立久了,许多妈咪

就会忘记“自己才应该是需要对孩子负责的角色、才应为孩子的主要照顾者,长辈只是提供帮助的协助者”。当妈咪将自己抽离于责任领域之外,往往会陷入将全部责任都推到长辈身上的思维。也提醒妈咪随时别忘记,其他人都只是在帮助你,不应对试图帮助你的人过于苛求。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最新版】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我从最初受到父母的启蒙教育,到现在教育自己的女儿,同时又是一名高中班主任,多年的人生经历和班主任经历告诫我,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样对孩子十分重要,甚至决定着他们的发展方向,影响到终生。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 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现代教育理念 现代教育强调以人为本,以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宗旨,更加关注人的发展的完整性、全面性,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锻造,全面素质的培养和训练,倡导自主教育、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研究性学习等新颖活泼的主体性教育模式,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施行个性化教育,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从共性化教育模式向个性化教育模式转变,

加强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的结合与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复合性人才成为现代教育的基本目标。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工作的基础,起着基石的作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中,家庭教育不可或缺,甚至是孩子成才的关键因素。 二、"人之初,性本善",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天真无邪的孩子,在他(她)们幼小的心灵中,万事万物都是美好的,对人生充满了希冀,一草一木,都充满了灵性,在孩子们幼稚聪慧的脑子里,把所有能感知到的事物,都想象得那么富有生机,那么活灵活现。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 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俗话说:“有其父,则有其子。”就是说,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有什么样的孩子。话虽然有些偏颇,但说明了父母亲自身的行为表现以及教育理念同孩子的发展密切相关。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3-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 发表时间:2017-10-31T16:21:52.437Z 来源:《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6期作者:刘晶晶 [导读] 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新疆喀什岳普湖县第二小学刘晶晶 【摘要】父母,是孩子成长教育中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可能大家都耳熟能详。是的,孩子的教育离不开良好的教育环境,除了学校、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很重要的一个教育环境。本文就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过程中带来的影响和作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庭教育;孩子成长;作用 引言:“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中国家长的普遍心理。然而真正落实到实处时,才发现这是一本很难念的经。随着年龄的增长,可以发现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父母,但是没有哪个孩子越来越像自己的老师。美国人泰曼约翰逊认为“成功的家庭造就成功的孩子,失败的家庭造就失败的孩子”,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家庭教育是其他一切教育的基础,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我们在关注学校对孩子的教育同时,不能忽视孩子的家庭教育。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该多了解学习关于家庭教育的知识,便于孩子能够良好的接受家庭教育。 一、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思想意志起着重要作用 在学校中,老师们都会教导学生,今后要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要做一个有爱心的人,要做一个善良的人,要做一个意志力坚强的人等等。一个孩子是否具有这些良好的思想意志,学校的教育占一部分功劳,其实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庭的影响,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品德、意志、性格,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有教育家将学生比喻成一块石头,由几个雕塑家,把学生雕刻成一座具有灵性的雕像。这里所说的雕塑家,第一就是家庭,可以涵盖家庭里的每一个成员;第二个就是教师,他有智慧,能传授给孩子知识。在这个复杂现实的社会中,孩子们不能仅靠自己的思维方式很好的在这个社会中健康成长。同时,现在的社会又强加给学校许多书本知识以外的任务,教师付出再多的精力,如果没有家庭教育这个重要的教育环节,在孩子身上是体现不出完美的效果的。大家可以发现,许多孩子身上的不良习惯,大都与家庭教育脱不了干系。比如说,一个孩子在学校看见别的小朋友带去的玩具很好玩,就在玩具主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把别人的玩具带回家里面,家长发现了却没有对孩子这种盗窃的行为加以制止。家长这是在无形的认同孩子的做法,助长孩子像不良的行为习惯上发展,导致后面可能就会有无数次这样的情况发生,甚至在孩子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犯下严重的错误。因此,家长应该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习惯,并正确引导孩子改掉坏习惯。 学校教育无法在孩子行为习惯方面的教育超越家庭教育的效果,往往在家庭教育方面没有得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在学校也很难服从老师的管理,所以,学生接受知识教育的同时,也少不了家庭对学生在良好习惯方面的培养。 1、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起着重要作用 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对教育的重视。有的家长虽然文化程度低,但是在对于孩子的学习态度上,会很重视,她们往往会很在乎自己的孩子在学习上取得的成绩。而有的家长却抱着“他自己能学成什么样就什么样,学不下去就出去打工挣钱,还能为家庭减轻压力”的心态,他们虽然知道读书的重要性,但是在他们眼中,那些花大价钱培养出来的孩子挣的还不如年纪轻轻就出去打工挣钱的孩子挣的钱多,这些家长是在用挣钱多少来衡量学习的重要性,带有这种思想观念的家长在直接影响了孩子自己对于学习的态度。 2、家庭教育对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重要作用 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否优异,一部分取决于教师的教育水平,更重要的是家庭对于孩子学习的重视,家长的知识水平和教育方法都能影响孩子的教育。很多家长在孩子学习成绩这块的教育,不是很重视,认为这是教师的全部责任。如果孩子学习成绩好,家长会归功于自己对孩子的教育水平,会认为孩子是值得花精力培养的。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家长会更多的将责任推脱到孩子本身不努力或者说教师的水平不高。更有家长只关注孩子在班级的成绩排名,成绩排名高,家长引以为豪,成绩排名低,家长就认为孩子没有学习天赋,放弃孩子。这些观念和做法都是错误的,这样做会导致孩子失去学习的信心和兴趣,从而在学习上更加不努力了。 3、家庭教育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一个家庭中,家长的情绪和言行严重影响这孩子。我们常常可以看见,有的家长好赌,在赌桌上败了战,回到家就对孩子吆五喝六,甚至破口大骂,在孩子身上发泄自己的怨气和不满,家长不能以身作则,却要求孩子不能玩游戏,殊不知家长这种不良言行,对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多么严重的坏影响。在生活中我们还能碰到很多这种情况,家长的不良言行,导致孩子心中充满恐惧、悲观、不自信,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结束语: 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言行、修养,注重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与学校教育紧密结合,共同培养孩子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使孩子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沙. 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意义和作用[J]. 德州学院学报,2012,S1:36-37. [2]杜薇. 也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J]. 现代教育科学,2013,12:32. [3]周仲飞. 父母美德影响我们成长与成功——良好的家庭道德教育对孩子人生的作用与影响[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3,10:144-145.

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要: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育者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到会说会跑,无不与父母息息相关。幼儿时期, 孩子连父母的说话、走路姿势都在模仿,当孩子长大一些,则受父母的思想、行为、处世方法、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儿童性格性格形成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一)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1]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消除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一个战略措施。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转)

父母的言行对子女性格形成的影响(转) 摘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研究的深入,关于独生子女的性格发展,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良好的性格特征在教育影响下逐步发展。有人认为,独生子女具有特异的个性的特殊儿童,极端地认为独生子女是“问题儿童”,这样的想法太过于偏激,其实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几乎没有什么差异。无论如何,我们要认识到,在独生子女身上表现出一些不同的特点,并非独生子女本身所致,而是由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尤其是父母的言行举止所影响的。家庭是人成长的摇篮,它以血缘关系组成的人,人一出生就生活于其中的社会群体,是幼儿社会性发展最主要的基地。父母是家庭环境的创造者,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言行举止对幼儿的个性形成有着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潜移默化,深刻而持久。因此,父母的言行对幼儿的性格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遗传因素对智力的影响,早已为詹森研究证明了。不论儿童是由生身父母还是由收养或寄养家庭抚养,他们和生身父母之间在智商上总有显著的相关。詹森把此归因于遗传对智力的影响。进而言之,智力和性格都受高级神经活动的特性和类型的影响,而智力对人性格形成是有作用的。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研究表明性格一半来自遗传,一半来自后天。性格不但受遗传因素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环境是性格发展形成的一个决定性因素。环境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活动圈子以及工作实践来发生效应的。 一、性格的含义与性格的形成 幼儿性格的发展是否好坏,那是会影响幼儿对人、对己及对事的态度与行为。那究竟什么是性格,性格是怎么样形成的呢?性格是表现在对人对现实的态度和惯常的行为方式中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待他周围的事的态度是各式各样的,有些人对身边的事情非常的积极,有些人对人、对己、对事以消极的态度去对待,这是跟家庭教育脱离不了关系的。 人生来时不具有某种性格,英国教育改革家欧文指出,每个人的性格从来不是并且永远不可能由他自己形成,而是由“外力”为他形成的。所谓“外力”有两个方面:一是遗传因素,自然在人出生以前就准备了材料。“人们的天赋的品质和志趣是在他们出生时不经他们同意和获悉而为他们创造的。”这就产生了气质、才能上的差异。“外力”的另一方面是社会环境。欧文强调的社会环境包括社会制度及教育。一个人的性格是在他的生活时间的过程中形成的,随着人生的历程而形成和发展的。性格的形成和发展,反映着一个人的整个生活历程。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家庭因素就是其中之一。 家庭是幼儿社会学习的第一所学校,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父母对孩子的态度为儿童今后对社会的态度奠定了基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个和最终要的环境影响因素。幼儿出生后,很长一段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是幼儿的第一个生活场所,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幼儿的第一位教师。许多家长都没有注意到,自己的言行举止无不无时无刻的影响着自己的孩子。孩子除了在学校与别人交往之外,其余的时间就跟自己的父母在一起。幼儿无时无刻的关注着自己的父母的一举一动,幼儿期的孩子好奇心和模仿性非常的强,只要他们感兴趣的事情,便会像“录像机”那样,将其他人的一言一行完全的拷贝下来,存档处理,并在适当时机表达出来。在这段时期,孩子相处最多、接受最多信息的,是来自于父母的言行。幼儿并没有像成人那样拥有很强的判断能力和控制能力。他们不能很好的控制自己不去学习不好的行为,于是在承认不注意的情况下,学习了各种各样的不良行为。同时也影响性格的发展,在性格的形成的过程中起着负面的作用。

何双荣浅谈成长型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浅谈成长型家庭教育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 2010级教育管理专业陈世斌 摘要: 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推动了教育的进程,随着现代教育观念的更新的加快,人才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国家对教育作出了新的改革。作为教育的子系统——家庭教育,必然成为所有家庭共同关注的话题。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学校、社会的教育,更离不开良好的家庭教育。但社会现象表明,很多家长往往愈重视,愈让孩子走了很多弯路。为了让家庭教育更符合孩子发展的需要,走出家庭教育的误区,树立成长型家庭教育观,充分发挥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主导性,避免不良家庭教育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促进家长和孩子的和谐,在家庭教育中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成长型家庭教育;重要性;正确的培养途径 Abstract: The progress of the society and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process, promote the renewal education idea with modern talent market demand, the speed of increase, a new state of education reform. As the subsystem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must become - all family education of common concern. But social phenomenon shows, many parents often more attention, and let the children left many pains. In order to let family education more accord with the need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hild and family education of the family education, set up growth, give full play to the children in the family education of family education, leading to avoid adverse impact of children and promote the harmonious, parents and children in the family education 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words: growing family education, Importance; The correct approach 就教育而言,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最初受到的往往也是最有影响力的启蒙教育。所谓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类型之一,成长型家庭教育是比较科学的一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成长型家庭教育,是父母和孩子在沟通中充分平等,孩子在成长中占主导地位的教育。 成长型家庭的首次提出是在李忠辉、马琳的《赢在父母》的专著上,倡导5个共同:共同关爱、共同分担、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分享。[1]意味着有着平等的关系,就能够实现有效的沟通,就能够有效地引导和传递经验。在家庭教育中,爱与被爱好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力越大,反作用力就越大。父母的责任在于教育孩子如何去爱,如何做人,激励上进。家庭是孩子最具成长性的空间,不同的家庭所提供的成长条件不同。由此可见,后天环境是改变孩子性格的最重要因素,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人生,家庭给孩子提供了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就决定着孩子什么样的命运。总之,成长型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1.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1教育的源泉和动力。 蔡元培曾指出:“家庭者,人生最初的学校也。”相较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具 有以下优势和特点: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前言:家庭,学校,社会,时刻伴随着孩子的成长。优质的家庭教育,良好的学校教育,和谐的社会环境能让孩子健康发展。然而,学校、社会环境对一个刚步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是较为固定的,而家庭教育却是千差万别的,一个孩子从哇哇落地就开始接受着家庭教育,不同的家庭教育影响着孩子的性格、学习及将来的成长道路。那么,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发展究竟有怎样的影响呢?父母长辈在对孩子的教育上到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本文将从本文从家长的言行和家庭的环境两个方面来探讨了家庭教育对孩子身心健康的影响。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顾名思义是在家庭里实施的教育。即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或家里的长者(主要是父母)对其子女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施予的一种教育和影响。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一)家庭环境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庭环境是一种家庭精神环境,家庭环境作为一种综合的教育力量,是思想作用、生活习惯、情感、态度、精神、情趣以及其他心理因素等多种成分的综合体。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生活本身就是一种教育”。

家庭环境从正、反两方面影响孩子的生活、心理、学习。宁静、和谐、团结、上进的家庭环境有利于孩子健康生活与成长和高效学习。而嘈杂、争吵、猜忌、落后的家庭环境则难以培养出健康、进取的优秀孩子。家庭的不良氛围,比如玩牌、酗酒、唱歌、看电视等更是让孩子无法进入学习状态,甚至会让孩子陷进一个“乌烟瘴气”不健康的境地。家庭成员之间相亲相爱,相互信任,和睦相处的家庭环境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这样的家庭环境可以给孩子一个温暖安全的生活港湾,孩子会拥有更多的拼搏进取的力量。 家庭环境作为家庭教育的组成元素之一,对孩子的成长及其个性健康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有其不可或缺性。 (二)家庭教育对孩子创造力发展的影响 任何一个孩子都具有创造力,而且人的创造力的发展开始于婴幼儿时期。幼儿期和学龄期是培养和发展儿童创造力的重要时期,因为这是孩子们渴望自己能主动地去创造和发现的时期。 这时期,孩子有时候有一些很好的想法,这些想法常常出乎我们成人的意料。例如,在幼儿看天上的白云时不停地变化说法,一会说像冰激凌,一会说像风火轮,一会说像怪兽……但与大人的想法毫无关联。如果父母经常纠正孩子的说法就会遏制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对于儿童的一些想法或做法,不能因为一时不合自己的想法就加以否定或反对。父母或家长应该多花些时间在思考儿童的想法上,尽可能地去发现儿童的想法或做法中

小心,坏情绪的父母养不出好性格的孩子

小心,坏情绪的父母养不出好性格的孩子每个孩子的身上都会有父母的影子。我们都知道,孩子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善于模仿,爸爸妈妈的情绪语言、情绪行为都在不知不觉中营造着家庭情绪环境,孩子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模仿着父母。 情绪化的父母会诱发并且造就孩子的不良情绪。妈妈情绪不稳定,女儿就会缺乏安全感;爸爸很消极,儿子遇到困难也喜欢放弃。孩子身上的种种情绪和行为问题,都能在父母身上找到相应的烙印。这就是亲子关系的可怕之处,但是也是亲子关系最令人敬畏的地方! 别以为你的坏情绪孩子觉察不到,他们精着呢! 当孩子还在妈妈肚子的时候,就已经能够感觉到妈妈的呼吸、心跳、声音,以及情绪了。请妈妈们回想一下,孕期你发火的时候,胎动有没有明显的变化?当孩子出生以后,更是用心地感受着周围的一些,他就像一台小雷达一样,搜索和接收着来自周围的所有信号。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孩子那么小,什么都不懂。其实,他对经常照顾自己的人的性情非常

敏感。 有人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婴儿面对笑盈盈的妈妈,他会非常开心,咿咿呀呀,手舞足蹈,激发各种欢快的情绪;但当妈妈突然板起脸,如同蜡像时,孩子首先会感到困惑,随后变得不安和躁动,哇哇大哭起来。 这个实验说明,当父母面无表情,特别是板着脸时,孩子会感受到很大的压力并产生负面情绪。 一个5岁女儿的妈妈,很晚的时候经过女儿的房间,听见里边传来了一声叹息。于是她打开孩子房间的灯,谁知却看到孩子一双含泪的眼睛。妈妈问:“宝贝,怎么了?”女儿哇地一声哭了出来,委屈地问:“妈妈,你是不是不爱我了?为什么最近都不陪我玩,也不爱和我说话?”妈妈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她最近工作上压力很大,回家后脸色也总是阴晴不定,才造成了女儿这样的错觉。

家庭教育为什么对孩子至关重要

家庭教育为什么对孩子至关重要 所谓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还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家庭教育是给孩子打基础的教育,身为父母为人处事、言行举止都将直接影响到孩子的成长,所以一个人性格与幼年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着紧密的关系。 在家庭中,每位家长都应担负起教育子女的责任,重视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因为孩子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家庭中,同父母亲人朝夕相处,那么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的方式、家长的自身修养将给孩子的个性品质形成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孩子又正是性格形成的时期,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性格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每位家长应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采取良好的家庭教育方式,促进孩子良好性格的形成与发展。 一、幼儿时期是性格初步形成时期 性格是人在对待客观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中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而习惯的个性心理特征。人的性格发展又有着阶段性。大体分为四个阶段:“5至11岁左右为性格形成期;12至17岁左右是性格的定塑期;18至55岁为性格成热期;56岁以上为性格更年期或老年期。”儿童是人的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一至三岁前为个性萌芽时期;二是学前期是个性初步形成的时期。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人的个性初步形成是从学前期开始的,正如有国外学者指出:“学前期是个性最初开始实际地形成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着最初的联系和关系,这些联系和关系构成活功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休。同时也构成个性的新的,更高级的统一体。学前期的重要性也正是在这里。”这个时期的孩子虽然初步形成独立处理事情的能力,但还极易接受社会环境的熏染,尤其是家庭中的影响。幼儿时期的个性形成是在素质、环境、教育统一作用中实现的。素质是个性形成与发展的物质前提,生理基础是一种潜在的可能性。 而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起决定的意义,其中教育在一定条件下起主导作用。孩子们自“哇吐”堕地就与家庭息息相关。出生后就会哭、吃奶,这些都是生物生存的需要,当他们在各自的家庭中一天天成一长起来,就会表现出:有的聪明、伶俐、智慧才能出众,有的智力发展水平一般;有的形成了较好的行为习惯,有的就比较任性;有的勇敢、坚强、有毅力,有的胆小、懦弱、无耐力;有的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有的孤僻、无热情和主动性等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说明了幼儿阶段的家庭教育是十分重要的,能否在性格形成期奠定较好的基础,将影响他们以后的人生。如果打下了好的基础能促进他们积极向上,努力学习,走上工作岗位有一个热情的工作态度。因此,在幼儿性格的形成时期,每位家长不可忽视家庭中教育的方法以及自身的性格修养。 二、家长的自身素质对孩子性格的影响 家长的言传身教促进幼儿时期良好性格的形成。众所周知,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孩子随着年龄的逐渐增长,生理和心理的发展以及个性心理品质的形成与父母的言传身教关系密切,在家庭中,父母的言行举止每时每刻都在影响和教育着孩子,当孩子形成了优良的性格将对学习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就能把今天的学习与个人价值的体现以及与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 从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为天才,并不是由于他们生来所具有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创造的兴趣和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抹杀和踩掉,并得到了顺利成长的结果。 本文试就借鉴国外家庭教育的一些成功经验,结合国内家庭教育的一些不足,取长补短,浅显的谈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英国:“给孩子失败的机会” 孩子做某件事失败了,英国人的观念不是索性不让孩子去做或家长干脆包办了,而是再提供一次机会。比如让孩子洗碗将衣服浸湿了,就指导孩子再来一次,教会他避免失败的方法。而国内的家长从小不让自己的孩子处理自己的事务(笔者也是这样长大的),只让孩子读书读书再读书,如此培养了一些读死书的机器,也让我们的社会制造了“大学生不懂如何洗衣,竟主动申请退学”以及“大学生将衣服寄回家让父母清洗”诸如此类的新闻。 美国:“给孩子制定一个家务劳动计划” 美国父母教孩子做家务,每周一次贴出要干的家务劳动内容。将某一特定任务指定某一孩子去干,确定完成任务的期限;轮流干某些活儿,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去做没有兴趣或最容易干的工作;检查孩子的完成情况,使孩子因自己的劳动而产生一种完成任务的成就感。当然,在国内, 现在每个家庭只有一个小孩,但也要让独生子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不是做父母的偷懒,重要在是培养下一代的“劳动光荣”的思想。现在国内城市的小孩大多是在网吧长大,动不动说别人“农民”、“垃圾”,而那双手除了会高强度、长时间的点鼠标和敲键盘外,什么也不会做也不得去做。 加拿大:“让孩子学会玩” 在家里孩子们很少有家庭作业,没有父母关于学习的喋喋不休,他们注重的是让孩子能整天轻轻松松,做游戏、玩玩具,在玩中学到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这一点和国内家庭教育格格不入,也就是说这在我国大多数家庭中是万万行不通。前几年还有父母为了学习成绩竟活活棒打亲生儿子致死,当然这是特例。笔者也有一小孩才5岁,他妈妈也经常和笔者在家庭教育上争执不休,老是埋怨我不管教小孩,他才5岁,现在的任务就是玩啊!可他妈妈给他买了很多的幼儿英语,让他看、听;放假了,去学绘画、音乐、幼儿舞蹈,恨不能明天就让他成才,这样能行吗? 德国:“让孩子与大人争辩” 德国人以为“两代之间的争辩,对于下一代来说,是走向成人之路的重要一步。” 因此,他们鼓励孩子就某件事与父母争辩,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争辩使孩子觉得父母讲正义、讲道理,他会打心眼里更加爱你、依赖你、尊重你。你要孩子做的事,他通过争辩弄明白了,会心悦诚服地去做。你有难题,孩子参与争辩,也能启发你。现在大多数家长是把子女当作朋友来交流,父母的绝对权威相对缩小了。笔者要让小孩做什么(有意识地让他做点小事,如关门,倒茶)时,会蹲下来细声细语和他说,他做到了,就教他在我对他说“谢谢”时,要说“不用谢”。有时他会说“这是爸爸做的事”而不愿做时,我就会试着说服他去做。 日本:“让孩子独立自主” 为了增强儿童的生活自理观念,家长有意识地让儿童学会判断是非,做出选择,如去商店购买玩具,家长事先会定出一个金额,让小孩子有自行决定买什

谈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影响

摘要: 在实施计划生育后,我国大多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养育者不一定具备正确的教育理念,难免对幼儿有所溺爱和骄纵,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幼儿表现出许多不良的行为习惯。在家庭这个小环境中,家长忽视了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而孩子一旦进入幼儿园这个社会环境后,所暴露出来的不良行为习惯就会引起小朋友间、家长与教师间或家长之间的矛盾。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一个人自呱呱坠地到会说会跑,无不与父母息息相关。幼儿时期, 孩子连父母的说话、走路姿势都在模仿,当孩子长大一些,则受父母的思想、行为、处世方法、人生观、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许多家长为了孩子,可以说是呕心沥血,煞费苦心,但由于缺乏正确的育人观,往往得不到预想的效果。因此,父母的思想、作风,平日的行为习惯、待人接物的态度以及对子女的教育方式等,都会在孩子身上留下深刻的印痕。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儿童性格性格形成 家庭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行为,特别对于幼儿来说,0~6岁是一个人性格行为形成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在这个阶段,儿童身心需要都得到满足和受到父母良好的教养,儿童就会成为人格健全的人,否则,儿童可能会出现行为障碍、人格缺陷等问题。0~6岁时期,家庭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环境,父母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所以家庭教育方式在幼儿行为问题发生中起着最直接和最重要的作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庭的教育方式往往让人不太满意。因此,通过探讨家庭教育方式对幼儿性格行为的影响,使我们对这一问题有一个清醒、全面的认识,对于防止幼儿行为问题,形成幼儿健康人格有着重大的意义。 一、家庭教育的界定 (一) 家庭教育的含义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和影响。"[1]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根据自己的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庭教育比较完整的涵义是它不是单独的讲家长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它是一种双向互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是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综合因素对孩子施加影响的过程。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助手,又是社会教育的一个方面。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当重要的。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是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消除和减少社会问题的一个战略措施。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1、启蒙性。我们的孩子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及学校教育是有区别的,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以在家庭中生活为主的。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比如说小孩爱发脾气,如果开始引导好,他就变得比较平和,就会变成他稳定的人格个性,如果启发引导得不好,他就变得脾气暴躁,逐渐形成了爱发脾气的性格。 2、长期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伴随着孩子从出生到上大学、参加工作,一直在起作用。一个孩子在走向成人、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和家庭的距离在拉大,但是家庭教育的影响仍然存在,家庭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所起到的作用要比学校教育还要深远。 3、全面性。家庭教育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正是因为家庭教育具有这些特点,对一个人的影响非常重大,所以家庭教育就显得更为重要。 二、父母的教养方式 父母教养方式指的是父母对待孩子比较稳定的教养观念和已经习惯的教育行为。它是指父母

父母教养方式对儿童的影响

近些年来,许多人认识到培养性格健全的孩子非常的重要,然而要培养一个性格健全的孩子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孩子小,思想行为都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父母不同的教养方式会对孩子以后形成一个什么样的性格有着直接的关系。本文主要为大家展示了现代社会普遍存在的三种父母教养方式,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关键词:教养方式、成长、性格父母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父母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父母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一父母教养方式及其分类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教养观念、教养行为及其对儿童的情感表现的一种组合方式。这种组合方式是相对稳定的,不随情境的改变而变化,它反映了亲自交往的实质。在心理学中,把父母教养方式归纳为两个维度:接受—拒绝维度和控制—容许维度,根据这两个维度的不同组合,可以形成四种教养方式:权威型、专断型、溺爱型、忽视型。在多数情况下,权威型最有利于孩子的成长,这是一种理性且民主的教养方式,父母在孩子心目中有权威,这种权威来自父母对孩子的理解与尊重,来自他们与孩子的经常交流及对子女的帮助。父母为孩子设立恰当的目标,对孩子的行为作出适当限制,并且奖惩分明。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独立性较强,自尊感和自信心较强,善于自我控制和解决问题,喜欢与人交往并具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专断型父母则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自己,对孩子的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稍有不顺,非打即罚。这种教养方式下的儿童常常表现出焦虑、退缩和不快乐,自我调节能力和适应性都比较差,缺乏社会责任感。长此以往,将会与父母关系疏远,产生叛逆心理。溺爱型的父母对孩子充满了爱与期望,但对孩子缺乏控制和要求,对孩子违反规则的行为采取忽视或接受的态度,很少发怒或训斥儿童。这种教养方式下成长起来的儿童表现得很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很差,常以哭闹等方式寻求即时的满足,对父母依赖性很强,缺乏自信、恒心、毅力和责任感,具有较强的冲动性和攻击性,对父母缺乏孝心。忽视型的父母对孩子的成长表现出漠不关心的态度,既缺乏爱的情感和积极反应,又缺少行为方面的要求和控制。跟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很少,有时会对孩子流露出厌烦、不愿搭理的态度。不管出于何种原因,这种极端的忽略也可以视为对孩子的一种虐待,这是对孩子情感生活和物质生活的剥夺。它会使孩子出现适应障碍,对学校生活缺乏兴趣,学习成绩和自控能力差,具有较高的攻击性,感情冷漠,并且在长大后会表现出较高的犯罪倾向。在现代家庭教育活动中,父母的教养方式大致可分成三种,即专制型、放任型、民主型。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与社会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二各种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一)父母专制型教养方式对幼儿性格的影响专制型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很严厉,十分严格、粗暴甚至虐待,一不顺心或孩子的行为不符合父母的愿望,就对孩子进行打骂,这种父母信奉“棍棒之下出孝子”的信条,对孩子的行为控制很严,容易使子女形成自卑、懦弱、冷漠、消极情绪,产生恐惧或焦虑、敌意或残忍的心理,容易发生不能克制的逆反、倔强、攻击和冲动行为:棍棒打没了孩子的欢乐、棍棒打没了孩子的个性、棍棒打没了孩子的创造性、棍棒打造了一个唯唯诺诺一事无成害怕闯荡斯守父母身边没有真正快乐与笑容的“孝子”,培养的是”奴才”.另一种专制是父母对孩子提供过度的保护环境,什么事情全由父母包办、代替,孩子的自主权受到限制,使孩子养成过分依赖父母,一旦离开父母,则易产生分离焦虑,拒绝入园,拒绝上小学,形成儿童退缩行为。过度保护还会养成孩子自我中心,自私自利,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易造成挫折感,产生对立、自卑、仇视、嫉恨乃至采取攻击报复行为,人际关系紧张造成情绪问题等。有个孩子叫何欢,来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不象别的孩子那样哭闹,象个小大人似的,忙上忙下,开心极了,对待小朋友也是热情无比。妈妈也是非常积极,什么舞蹈,网球,绘画,也不管孩子喜欢不喜欢,一起上!可没过多久,孩子不再活泼可爱,叽叽喳喳了,干起事情来总象是不知所措,甚至于问她话时,她也只用点头和摇头代替了,孩子不开心了。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图文稿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 性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家庭教育越来越被更多人所重视,家长如何教育和培养好自己的子女是当今天社会的焦点问题。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有句至理名言: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普遍的心态。这可以理解。但常常因家长教育方法不当,孩子成不了“龙”,更有甚者,走向反面。从当今家庭看:大多数的家长把自己的一切希望寄托在孩子的身上,这个“望子成龙”或“盼女成凤”的希望能否成为现实,需要多方面的努力,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家庭教育的成功与否必然成为“独生代”能否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 面对21世纪即将开启的大门,越来越多的人们已经意识到:中国能否赢得下个世纪,关键是人才的培养。 曾有人说过,一个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操纵在掌权者的手中,不如说是掌握在父母亲们的手里——社会的未来必须由新生一代去承当,而父母亲们就肩负着塑造未来的重任。因此,可以说,中国当代“独生代”的父母们,重任在肩。 从当今的孩子看:由于是独生子女,在家中是“小太阳”、“小皇帝”,再加上一些家庭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或是教育中未能采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又不重视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而导致孩子心理上“以我为中心”,“惟我独尊”,任性,我行我素。久而久之,

形成不良行为习惯。根据我国有关方面调查资料显示:中国儿童的心理素质合格率仅为19%,而美国为41%,日本为60%以上,有人说:“中国孩子的聪明才智是世界闻名的,同时他们的心理素质之差也是出了名的。”因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并施以正确的家教方法,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成长,直至成才。 家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最重要的启蒙老师。父母与孩子朝夕相处,接触的时间和机会最多,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父母的教诲引导孩子从小走到大,对孩子今后的成功有着重大深远的意义。家庭教育作为孩子通向社会的第一座桥梁,对孩子的个性、品质和健康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新长征教育学校总结归纳了几种方法供大家参考交流 1、教育子女“学会做人” 教育孩子学会做人,是家庭教育主要的、根本的任务,也是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核心问题。教育孩子做人,就是要十分重视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作为家长不能重智育轻德育。因为比知识重要的是能力,比能力重要的是道德。家庭教育重在教育孩子做人,主要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其遵守社会公德的习惯,增强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教育子女“学会求知” 学会求知的方法途径很多,但重要的一条是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强迫子女“死记硬背”知识,而是重在理解,学会灵活运用知识。 3、教育子女“学会劳动”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浅谈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时间:2009-5-6 16:02:02 来源: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俗话说的好,“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们常常有一种错觉,一说起教育,总以为这是学校和教师的事情。其实,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交活动。广泛的说,凡是有目的的智力和体力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还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散的,都是教育,而家庭作为社会最小的细胞,在教育方面更是有它不可磨灭的作用。按照传统的说法,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即由家庭里的长者(其中主要是父母)对其孩子及其他年幼者实施的教育和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总是要接受三方面的教育,即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家庭教育只是教育的一个分支,在人的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极为重要的作用。 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 第一,家庭教育是最早期的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都是在家庭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儿童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开始接受家庭教育,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从幼年时期开始教育是不那么困难的,但以后矫正缺点的再教育就困难得多。因此,家庭教育把好第一关,打好教育的基础是十分重要的。 第二,家庭教育的影响最深刻。 父母是儿童的亲人,他们是儿童最亲密,最信赖的人。同时他们共同生活在一个家庭里,接触的时间最多,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时时刻刻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儿童。所以,父母的教育往往在儿童心灵上起着决定作用。 第三,儿童的可塑性最大,最容易接受教育。 过去有些教育家把儿童比作一张白纸,可以任凭你在上面画什么画。这种比喻虽然不很确切,因为儿童的发展要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三种因素的影响,但是这种比喻不是没有一点道理的。因为,遗传素质只是发展的前提,对人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环境和教育,而教育更是起主导作用的。它可以改变一定的环境,或者利用一定的环境,使它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所以,懂得家庭教育的父母,可以根据儿童的先天素质和环境设计最美好的图画。 第四,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 儿童从出生到他能够不依赖家庭而独立生活以前,都在不同程度上接受家庭教育,越是年龄小的时候接受家庭教育越多。儿童上了学校,家庭教育的影响就逐步让位给学校教育,但家庭教育仍然在起作用,直到他自立为止。 由此可见,家庭教育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教育环节,在孩子的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家庭教育对孩子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家长自身的素质家长的素质,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对社会和人生的态度以及日常生活中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对儿童性格形成的重要性 摘要:教育儿童是一门科学,必须讲究方式、方法。培养孩子良好性格也是如此,切 不可抱着“树大自然直”、“性格是天生遗传的”、“江山易改、本性性格难移”的思想,对孩子的不良性格采取听之、任之,放纵不管的态度,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必须树立 关心孩子良好性格的培养,并从小抓起的思想,提倡科学的育儿方法。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大多十分重视孩子的智力投资。然而,他们却忽视了对孩子非智 力因素的培养与教育,诸如:如何培养孩子广泛的学习兴趣?通过什么教育方式,可以使孩 子形成顽强的意志力?培养孩子良好的性格品质需要哪些条件等等,却没有摆在家庭教育 的重要位置上。因此,让家长充分认识家庭教育在儿童性格形成中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 意义。 一、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孩子性格形成。 平时,我们常听到不少年轻的父母抱怨自己的孩子脾气不好:任性、自私、娇气、神 经质等,并常为此责难甚至打骂、惩罚孩子。其实他们完全冤枉了孩子,因为孩子性格的 好坏与父母的教养态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孩子的性格形成的 关系是: 1父母溺爱、娇惯的教养态度——孩子多任性、娇气、脆弱,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 任心。 2父母过严、期望过高的教养态度——孩子多拘谨、畏缩、不合群、呆板、怯懦,或 倔强执拗。 3父母过份照顾、过份保护的教养态度——孩子多软弱、幼稚、依赖性强,难于适应 集体生活,难于与伙伴友好相处。 4父母态度冷淡、放任自流的教养态度——孩子多孤独、冷漠,或好惹事生非、好斗,早熟,但独立生活能力较强。 5父母忽冷忽热,反复无常的教养态度——孩子往往多疑、忧郁、神经质,情绪不稳定,缺乏判断力,自主性差。 6父母意见不一,宽严失调的教养态度——孩子多撒谎,缺乏是非辩别能力,甚至两 面讨好。 7父母民主的、友好的教养态度——孩子多养成独立的、爽直的,互相帮助、亲切的 性格,并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由此可见,父母的教养态度与子女性格的形成存在着极高 的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