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滥竽充数》教学设计

寓言《滥竽充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读准“竽眼儿”“齐湣王”等词的字音。

2、通过对课文前后描述的对比理解寓言的寓意。

3、能对照课文初步理解相对应的古文,并能根据古文复述故事。

4、能读懂含有“滥竽充数”的句子,并能用滥竽充数造句。

教学方法

从寓言本身的文化特性出发,链接古今文化,构建立体语文,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展示寓言学习的特质,让学生感受寓言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获得语言的发展。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词

1.寓言是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一般用短小浅显的故事说明某个深刻的道理,具有讽刺意味,给人以启发和教育。下面我们就来“看图猜寓言成语”。请同学们准备好本子,等会儿出示的每幅画面只停留10秒钟,同学们得仔细看图,认真思考,然后快速地写下来。

2.(课件逐幅出示相关画面)学生看图写成语。

3.交流。(出示答案:亡羊补牢掩耳盗铃揠苗助长狐假虎威)齐读成语。

4.学生较对并订正。

二、揭题解“竽”

1.揭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个新的寓言故事-----《滥竽充数》(板书课题)

2.理解“竽”。“竽”指的是什么?

学生猜想,教师简介。(出示“竽”图)这就是竹做的乐器——竽

3.设疑。那么“滥竽充数”是什么意思呢,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确。

读完一遍后把手举起来继续读。

三、初读课文

学生自读课文,检查交流。

1.指名分段读课文。检查生字、词语认读情况

2.再读课文。课文虽然简短,但要真正读通也不容易。请同学们再读一遍。并且思考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问题。

4、出示需要解决的问题。

(1)故事里讲了谁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样混在乐队里吹竽充数的,而又不被发现?

(3)后来,南郭先生为什么偷偷地逃走了?

四、学文明意

1.找重点句。课文中哪句话写南郭先生在“滥竽充数”?

出示重点句:每次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学生齐读)

2.理解重点词。这句话中哪个词语最能说明他滥竽充数?(装腔作势)

换词理解。请给“装腔作势”换个词。(装模作样)

3.练说。

1)你能想象他是怎样装腔作势、怎样充数的吗?看图说一说。

2)说话练习。请你根据课文中的描写,根据刚才看到的画面来说说南郭先生是怎样装的?怎样充的?

3)指导朗读。

4)小结:同学们,“滥竽充数”指的就是像南郭先生那样不会的充会的,不懂的装懂的,以次的充好的。

4.明寓意。

(1)这样做会有什么结果呢?指名读描写结果的段落。

(2)说一说,滥竽充数成功与失败的原因。

(3)明寓意。

说说“滥竽充数”这个成语的意思

五、古文链接

1.看注释,了解出处。

读懂了寓言,你知道这寓言的出处吗?(“选自《韩非子》”。)

(1)教师简介:韩非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名字叫韩非,子是对他的尊称。就像我们听到过的孔子、孟子一样。《韩非子》这本书是后来人收集他的言语、论著编写而成的。

(2)出示《滥竽充数》原文。

六、成语运用。

这则寓言流传了两千多年,这个成语也被人们广为运用。运用至今,意思也比当时有所发展。我们来看看现在是怎样用的。

1.出示“滥竽充数”的用法,根据句子选择用法。

2.写句。在生活中,我们也不难发现以次充好、不会装会的或者自谦一番的,请同学用“滥竽充数”写几句话,写一写不好的现象,也可以提醒别人在做事时不要这样做。(交流中引导学生说具体。)

3.小结:我们读懂、会用这个成语,就可以算是在词语库中真正拥有这个成语了。老师还希望我们同学中不要有南郭先生,生活中少一些南郭先生。)

七、拓展阅读

1.在成语中还有这个成语的意思相近,那你知道“滥竽充数”的近义词吗?

2.阅读《鱼目混珠》

从前,有个叫满愿的人买到一颗珍珠,把它珍藏起来。他有个邻居叫寿量,非常羡慕满愿有颗名贵的珍珠。一次,他在路上捡到一颗鱼眼珠以为是珍珠,也把这个珍珠收藏起来。一天,有个人生病了,医生看后说需要用珍珠和在药里才能医治。于是,满愿拿出珍藏的珍珠,寿量拿出珍藏的鱼目,鱼目和珍珠很相似,结果把它当成珍珠和在了药里。这个成语故事出自《玉清经》,用来比喻以次充好,以假乱真。

八、作业布置

续写故事:南先生逃走以后……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