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动脉和静脉

动脉和静脉

动脉和静脉
动脉和静脉

动脉和静脉

一、掌握的内容

1.大动脉、中动脉、小动脉和微动脉的结构特点

2.静脉管壁的一般结构特点

二、动脉

(一)大动脉

大动脉包括主动脉、肺动脉、无名动脉、颈总动脉等。大动脉管壁中含多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故又称弹性动脉。大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1.内膜由内皮和内皮下层构成。电镜下内皮细胞中可见一种长杆状的W-P小体,具有贮存vWF的作用。vWF可同时与胶原纤维及血小板结合,参与止血凝血过程。

2.中膜很厚,主要为40-70层弹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少许平滑肌纤维和胶原纤维。 3.外膜较薄,有营养血管和神经分布。

(二)中动脉

除大动脉外,凡在解剖学中有名称的动脉大多属中动脉。中动脉管壁的平滑肌相当丰富,故又名肌性动脉。中动脉管壁结构特点如下

1.内膜内皮下层较薄,在与中膜交界处有一层内弹性膜

2.中膜较厚,由10一40层环行平滑肌纤维组成,肌纤维向有一些弹性纤维和胶

原纤维。

3.外膜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除小血管外,还有较多神经纤维.它们伸入中膜平

滑肌,调节血管的舒缩。多数中动脉的中膜和外膜交界处有明显的外弹性膜.

(三)小动脉

管径0.3—1mm的动脉称小动脉,也称肌性动脉。较大的小动脉,内膜有明显的内弹性膜,中膜有几层平滑肌纤维,外膜厚度与中膜相近,结构与中动脉相似,但一船缺乏外弹性膜。(四)微动脉

管径在0.3M以下的动脉称微动脉,中膜由平滑肌纤维组成,外膜较薄。

四、静脉

静脉由细至粗逐级汇合,管壁也逐渐增厚,因此可分为大静脉、中静脉、小静脉和微

静脉。静脉管壁结构的变异比动脉大,甚至一条静脉的各段也常有较大的差别。静脉

管理大致也可分内膜、中膜和外膜三层,但三层界限不如动脉明显。静脉壁的平滑肌和弹性组织不及动脉丰富,结缔组织成分较多,故切片标本中的静脉管壁常呈塌陷状,管腔变扁或呈不规则。

浅谈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与教学

谈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与教学 2011-3-21 17:12|发布者: admin|查看: 663|评论: 0 摘要: 徐国恒(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系北京100083)摘要通过对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动脉和静脉血管、体循环和肺循环、肺泡气血交换和组织换气、动脉血和静脉血等问题的 来源:生物学通报,2004,39(10):41-43. 徐国恒(北京大学医学部生理与病理生理系北京100083) 摘要通过对血液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动脉和静脉血管、体循环和肺循环、肺泡气血交换和组织换气、动脉血和静脉血等问题的讨论,比较和探讨中学生物学与大学医学本科教育中关于动脉血和静脉血等相关内容的教学重点。 中学生物学关于血液循环系统的课程,涉及到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用“动脉血”、“静脉血”、“概念”等关键词在互联网上以中文Google引擎搜索,可得到约372条查询结果,其中大部分内容与中学生物学教学和考试有关。进一步检查发现,许多教师认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相比之下,用相应的英文关键词如arterial blood (动脉血), venous blood(静脉血), color (颜色), oxygen (氧),在互联网上以英文Google引擎搜索,可得到约13200条查询结果,但绝大部分与(国外)中学生物学教学没有关系。进一步翻阅医学专业本科院校的多种中英文生理学教科书,均未发现具体的动脉血或静脉血的概念。可见,动脉血与静脉血的概念可能仅局限于我国的中学生物学教学中,而在医学专业的大学本科教学中基本缺失。由于中学阶段学习的所有生物医学内容都将在大学医学教育中加以更全面和更深刻的阐明和讲解,这样一个中学生物学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内容在医学专业本科教学中被忽略,是非同寻常的。一般情况下,这可能表明中学教学对该问题的强调出现了偏差。在中学教学中,动脉血和静脉血的概念之所以被认为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主要是涉及到肺循环部分。“动脉中流的是动脉血,静脉中流的是静脉血”,通常这种说法很容易被学生接受。然而肺循环的情形是个例外,即“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这一例外导致学生记忆的混乱。因此在中学教学中,对动脉血和静脉血分别给予不同的概念:动脉血是含氧丰富,颜色鲜红的血,静脉血是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的血;两者区分的依据是含氧量的多少和血液的颜色,而不在于所流过的血管。 大体上,这样来讲并无错误。这种把动脉血和静脉血做为两个不同的概念的提法,有利于学生强行记忆这样两个事实:一是肺静脉内流的是动脉血,肺动脉内流的是静脉血;二是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量少颜色暗红。然而,如仅止于此,学生强行记忆这些概念对理解循环系统的解剖和功能有何帮助?对理解生命系统有何帮助?为什么大学医学专业教育反而没有也不强调这样的概念?为搞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了解大学医学专业是如何处理这一问题的。在医学本科教学中,首先在人体解剖学中讲解循环系统的解剖特点,然后在人体生理学的血液、循环、呼吸等系统讲解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功能,特别是氧和二氧化碳在肺泡和组织的换气过程以及在血液中的运输和意义。随后在病理生理学、生物化学以及临床医学诸学科学习时还要断断续续地加入血液向组织的供氧等内容。

脉管系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

脉管系 脉管系分为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其内流动着血液;淋巴系统由淋巴管道、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构成。淋巴液沿淋巴管道向心流动,最后汇入静脉。因此淋巴管道常被看作是静脉的辅助管道。 第九章心血管系统 第一节概述 一、心血管系统的组成 心血管系统由心、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组成。 1.心heart是心血管系的动力器官。 2.动脉artery是发自心室、导血离心的血管。 3.静脉vein 是终于心房、导血回心的血管。 4.毛细血管capillary 是连接动脉和静脉之间的微细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 二、血液循环的概念 血液由心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后返回心房,这种周而复始的循环流动,称为血液循环,包括体循环和肺循环。 1.体循环( 大循环)systemic circulation 起于左心室(动脉血)→主动脉→主动脉各级分支→全身各器官和组织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腔、下腔静脉→右心房(静脉血)2.肺循环( 小循环)pulmonary circulation 起于右心室(静脉血)→肺动脉干→肺动 74

脉各级分支→肺泡壁的毛细血管网→肺各级静脉→左心房(动脉血) 第二节 心(heart ) 一、心 的 位 置 心斜位于胸腔中纵隔内,其2/3位于正中线的左侧,1/3在右侧,大小相当于本人的 拳头。 二、心 的 外 形 心似前后略扁倒置的圆锥体,心的外形分为心底、心尖、 两面、三缘和三条沟。 心底朝右后上方,连接出入心的大血管。心尖朝左前下 方,平左第5肋间隙,锁骨中线内侧1~2cm 处,活体于此处 可触到心尖的搏动。 心前上面称胸肋面,后下面称膈面。右缘主要由右心房 构成;左缘主要由左心耳和左心室构成;下缘由右心室和心 尖构成。 是房、室表面分界的标志。前室间沟在胸肋面。后室间沟在 膈面。前、后室间沟是左、右心室表面分界的标志。 三、心 腔 1、右心房 位于心的右上部, 以界嵴分为前方的固有心房和后方的腔静脉窦。右心房有右心耳、梳状肌、卵圆窝等 重要结构,卵圆窝是位于房间隔右心房侧后下部的浅窝,它 是胎儿卵圆孔闭锁后的遗迹,若生后卵圆孔未闭,则为一种 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 右心房的入口有:上腔静脉口、下腔静脉口和冠状窦口出口为右房室口,通向右心室。

病理--心血管系统药理

. 心血管系统药理 一、名词解释 ⒈钙拮抗药:钙拮抗药又称为钙通道阻滞药,是一类能阻滞Ca2+进入经胞膜内,减少胞内钙离子浓度,从而影响细胞功能的药物。 ⒉首剂现象: 即症状体位性低血压,表现为晕厥、心悸、意识消失等,若将首剂药量改为小剂量0.5mg睡前服用可避免发生。 ⒊折返冲动:折返冲动是指冲动经传导环路折回原处,而反复运行的现象。 ⒋奎尼丁晕厥:是应用奎尼丁治疗心律失常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反应,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四肢抽搐、呼吸停止,是由于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和心室颤动所致,其发生似与用药剂量无关,多在用药最初数天内发生。一旦出现奎尼丁晕厥,应立即进行处理,可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或注射阿托品,使心率加快>110次/分;静脉补钾及补镁,使复极趋于一致。用药无效而持续发作者,可心房或心室起搏,可用电复律治疗。 ⒌金鸡纳反应:是长期应用奎尼丁治疗心律失常后出现的一种不良反应,可致视觉障碍、晕厥、谵妄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 ⒍正性肌力作用:能明显增强正常和衰竭心脏的收缩力。 ⒎负性频率作用:使心率减慢的作用。 ⒏负性传导作用:使传导减慢的作用。 二填空题 ⒈强心苷心脏主要呈现正性肌力、负性传导、负性频率三方面的药理作用。 ⒉强心苷性肌力作用的三个显著特点是缩短收缩期、降低心肌耗氧量、增加衰竭心脏的输出量. ⒊治疗心绞痛的原则是增加心肌的供氧量、减少心肌的耗氧量 ⒋强心苷起的心动过缓首选阿托品、心动过速可选利多卡因。 ⒌强心苷全效量给药有速给法、缓给法两种给药方法。 ⒍硝酸甘油降低心肌耗氧量是通过扩张动脉血管、扩张静脉血管。 ⒎利尿药的降压作用是由于排钠利尿、轻度失钠所以有基础降压药之称。 三、选择题 1、作用于钙通道开放态的药物是:(A) A维拉帕米 B硝苯地平 C地尔硫卓 D尼群地平

动脉血与静脉血血气分析的差别

动脉血与静脉血血气分析的差别 问题: 一天在一台胸科肺癌根治术的麻醉中,术中在做血气分析时跟某同事争论了一下,我认为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用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好一些;我同事认为,其实静脉血足以能估测出病人的情况了,因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PH值,电解质,HCT及血红蛋白,-HCO3,BE等值与动脉血差别不大,况且静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可以根据其值估算出动脉血氧分压,所以没必要再穿动脉取动脉血(术中并没有行有创血压监测),只需从颈内静脉取血即可,北京阜外医院也常如此做(我同事曾在阜外医院进修)。我也感觉某些方面有道理,但是我认为静脉血气分析仍然代替不了动脉血气分析,毕竟静脉血气可以知道有无二氧化碳蓄积,但是无法确定有无过度呼碱,所以我仍然认为还是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在此,我想请教各位老师,到底静脉血气分析是否能代替动脉血气分析?术中是否没必要取动脉血?二者哪些方面的值一样,哪些方面的值不一样? 讨论: 血气分析原则上应采用动脉血,但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病人动脉穿刺困难,特别是婴幼儿,此时往往用静脉血取代动脉血测定。 一般情况时: 静脉血PO2各处不一(3.3~6.0kPa),心排血量正常时与各部位O2耗量有关; 静脉血pH较动脉血低0.03~0.05;?PCO2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mmHg;?动、静脉血HCO3-大致相等,静脉血HCO3高1~2mmol/L。 当循环功能不好时,动脉和中心静脉之间的△PH、△PCO2、△HCO3-差值会增大,提示预后不好。但必须牢记静脉血气分析只能用于判断酸碱失衡,不能用于判断呼吸功能。 最后说明一点: 评价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较多,PCO2作为判定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pH作为血液酸碱度的指标,看法是一致的,然而对于判定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尚无一致意见——美国波

解剖学试题及答案 心血管系统

08 心血管系统 一、名词解释 1体循环2肺循环3侧支循环4动脉韧带5微循环6颈动脉窦 7颈动脉小球8静脉角9危险三角 二、填空题 1心血管系统由_____和_____组成。 2右心房的三个流入口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流出口是_____。 3主动脉分为三段,即_____、_____和_____。 4右房室口有_____瓣;左房室口有_____瓣;肺动脉口有_____瓣;主动脉口有_____瓣。 5心的正常起搏点为_____,主要由_____细胞组成。 6左销骨下动脉起自_____ ,右锁骨下动脉起自_____ 。 7腹腔干的直接分支有_____、_____和_____。 8颈外静脉沿_____表面下行,注入_____。 9全身最粗大的动脉是_____ ,最粗大的静脉是_____ 。 10大隐静脉注入_____,头静脉注入_____。 11主动脉弓凸侧三大分支,从右至左依次为_____、_____和_____。 12 脉管系统包括_____ 和_____ 。 13 心的外形有 _____, _____,_____ 和_____两面,_____,_____,_____,三缘,_____ ,_____ ,_____ ,_____ 四条沟 14 右心房的入口为_____ ,_____和 _____,出口为_____,右心室的入口为_____,出口为_____,左心房的入口为_____ ,出口为_____,左心室的入口为 _____,出口为 _____。 15 心传导系包括_____,_____ ,_____ ,_____和 _____。 16 右冠状动脉分布于 _____, _____及_____ 。左冠状动脉前室间支分布于 _____, _____及 _____。旋支分布于 _____,_____ 及_____。心的静脉大多汇入 _____,开口于_____ 。 17 常见的房间隔缺损部位在 _____,室间隔缺损部位在_____。 18 在颈总动脉分为颈内`外侧动脉处,有两个重要的结构分别是 _____,_____,其壁内有_____感受器,另一结构是 _____,内有 _____感受器。 19 颈外动脉的主要分支有 _____,_____ ,_____ ,_____ 和 _____。 20 掌浅弓由 _____和_____吻合而成,掌深弓由_____ 和 _____温和而成。 21 主动脉在腹部发出的成对脏支为_____ , _____和_____ ,不成对的脏支有 _____,_____和 _____。 22 髂内动脉的主要脏支有_____ ,_____ 和_____ 。 23 头静脉由同侧的_____和_____静脉汇合而成,汇合出的夹角称为_____。 24 上肢的浅静脉起自手背静脉网,再逐渐回合成两条大的静脉,沿挠侧上行的是_____ ,注入_____ 或_____ ,沿尺侧上行的为_____ ,注入或 _____,有肘窝出连接两条大静脉的_____ 。 25 下腔静脉由 _____汇合而成,注入 _____。 26 下肢浅静脉起自足背静脉弓,向上逐渐汇合而成_____ 和 _____,前者经前方沿小腿和大腿内侧上行,经卵圆窝注入 _____ ,后者经外踝后方沿小腿后面上行,注入_____ 。 。 _____起于组织间隙,其通透性比毛细血管 _____毛细淋巴管以27

动脉血和静脉血常规生化项目的差异

动脉血和静脉血常规生化项目的差异 一、背景目的 ICU重症患者应用的有创性治疗和检测较多,因此动脉留置导管在ICU病房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为危重病患者提供迅速、直接、准确的血压数据,并可以频繁抽取动脉血标本进行血气分析。 同时,重症患者也经常需要做常规生化项目检测,此时往往需要采集静脉血标本。如果动脉留置导管抽取血气标本的同时也能抽取生化项目检测的标本,就可以大大减少静脉抽血次数,减轻患者痛苦和标本溶血的概率,降低重复穿刺诱发感染的风险,这对重症患者来说是十分有益的。因此,在一些大型三甲医院的ICU 病房有时会选择使用动脉血标本进行生化项目的检测。 但是,动脉血标本是否能够替代静脉血标本用于常规生化项目的检测,即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生化项目的检测结果是否有差异呢?因此,我们对动脉血和静脉血标本的生化结果进行了比对研究。 二、结果 动脉血和静脉血标本之间TP、CHE、Glu、TBA、Cr、TG的结

果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项目经过回归分析之后,相关系数均在0.98以上。Ca、Cl、K、Na、P、ALB、ALT、AST、LD、Urea、TC和UA的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同时,我们又根据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结果的偏差是否超过总允许误差(TE)来判断是否具有临床意义。18个常用生化项目中Ca、Cl、K、ALB、AST、LD和Glu在动静脉血之间的差异临床意义较明显(超过TE的样本比例为10%~90%)。 Ca、Cl、K、Alb、AST、LD生化项目的Bland-Altman图。A 和V分别示动脉血和静脉血。 三、结论 临床医生如果选择动脉血标本进行上述生化项目的检测,应关注到某些检验项目在动脉血和静脉血之间有比较明显的差异,此时一些建立于静脉血结果之上的参考区间或诊断界值将不再适用,如低钙血症、高钙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白蛋白降低等。同时,对于同一患者,如果交替使用动脉血和静脉血进行上述生化项目的监测,以期了解病情变化时,更应关注标本类型对于结果的影响。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

浅谈小儿静脉输液的血管选择 发表时间:2011-08-30T08:37:54.43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8期供稿作者:曹金芬高风玲[导读] 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 曹金芬高风玲(新疆省玛纳斯县人民医院 832200)【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8-0282-01 【摘要】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最基本的护理操作之一;是患儿临床给药的一个重要途径,是抢救危重患儿的重要手段,其操作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患儿的康复、医疗质量、护患关系。【关键词】小儿血管选择静脉输液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对小儿准备给他静脉穿刺时,应选择一条好的血管,认为有把握方可进行穿刺,否则,盲目地没有选准,如看到患儿头上有许多静脉没有认真对比一下就动手扎是很容易失败的。对患儿的体位也应选择合适。比如:你想在头皮静脉穿刺,应该充分暴露视野,剃秃局部头发,由助手固定病儿肢体及头部,操作者立与病儿头侧选择静脉,按常规消毒局部皮肤、待干,用左手拇指、食指分别固定静脉两端,右手持针炳沿静脉向心方向平行刺入。见回血,用胶布固定好,然后根据病情需要调节好滴速。但在穿刺时有一点一定要引起注意:那就是一定要与动脉相区别。静脉外观呈微蓝色、无博动、管壁薄、易被压瘪、但较固定,不宜滑动,血液多呈向心方向流动;动脉外观呈正常皮肤色或淡红色,有博动,管壁厚,不宜被压瘪,血管易滑动,血液多呈离心方向移动,行静脉穿刺时,如误入动脉因压力较高推药液阻力较大,在局部迅速可见呈树枝分布状苍白,有反应的患儿可出现痛苦貌或尖叫,这时应该立即拔掉针头重新更换血管并压迫片刻,以防出现淤血现象。另外,在选择血管穿刺时,需要根据病人具体情况而定。下面我就简单地谈一谈,以供参考。 1.血管的选择:小儿从出生至3岁,这一时期,头部皮下脂肪少,头皮静脉极为丰富,分枝甚多,互相沟通交错成网,血液可通过侧支循环同流,且易于固定,方便小儿肢体活动。因此,这个时期的小儿宜选用头皮静脉。常选用额上静脉、颞浅静脉及耳后静脉等。3岁以上的患儿头皮皮下脂肪增厚,头发厚密,血管不清晰,适合手背静脉穿刺。从解剖位置讲,额正中静脉血管粗且易穿刺,常用于输入药物刺激性小,输液时间短的患儿,眶上静脉表浅清晰,但是随着眨眼及眼部皮肤的活动,输液过程中容易漏针,颞浅静脉及颞静脉粗大,位置深,适用于大量输液及注射刺激性大的药物时使用。 2.末梢循环衰竭患儿:因此类患儿血管的应激性收缩和扩张功能低下,血管极不充盈、弹性很差,通透性增强,故应选择粗而浅的血管为宜。给予局部热敷,使血管扩张充盈,切忌扎止血带过久或连续拍打刺激血管。因为适当的刺激可使血管扩张充盈、强烈持续刺激则引起相反效果、血管愈加不显,不利穿刺。 3.极度消瘦或血管硬化的患儿: 此类患儿的血管明显露出,但易滑动、坚硬而腔狭窄,不易固定,穿刺时要牢牢固定血管,针尖破皮后,于血管的侧方成45°角,逼住血管,缓慢刺入血管内见有回血,再顺血管走行方向缓慢进针少许即可。 4.肥胖患儿:此类患儿由于皮下脂肪厚,浅表静脉较深,可先扎止血带,按解剖位置选择较粗血管,以手触觉一般均能触到充盈而富有弹性的静脉,然后再行消毒穿刺。 5.大面积烧伤(或烫伤)患儿:此类患儿选择血管较困难,不便扎止血带,不宜固定。应尽量首选健康皮肤,次选Ⅰ°烧伤(或烫伤)或Ⅱ°烧伤区的皮肤,确定血管后以(手)指压法代替止血带,穿刺后用无菌纱布覆盖针眼以绷带固定。另外,烧伤愈合创面由于浅表静脉十分脆弱,不宜选小血管以防血管破裂药液渗出。 6.总结:小儿静脉输液是儿科护理中重要也是最基本的操作之一,护士在平时的护理工作中,不但要有饱满的热情、无私的爱心和强烈的责任心,而且还要有精湛的技术,丰富的经验,善于总结工作方法,不断提供自身心理素质及自身修养,才可以提高小儿静脉穿刺的成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患关系。

动静脉采血试题和答案

十一月份试题1.烧伤患者运动治疗时,什么肌力适宜抗阻运动()。 A.0~1级 B.2级 C.3级 D.4级 E.5级 2.有关烧伤后运动治疗,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运动治疗的目的是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挛缩,保持肌力B.运动治疗应在患者入院后尽早进行C.运动治疗应包括未烧伤的部位D.运动治疗以被动活动为主E.运动治疗可与理疗结合 3.有关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浅Ⅱ度烧伤如无感染1~2周痊愈 B.深Ⅱ度烧伤创面如发生感染,有时需植皮方能愈合 C.深Ⅱ度烧伤3~4周痊愈 D.Ⅲ度烧伤如无感染,可形成痂下愈合 E.I度烧伤3~5天痊愈 4.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出院8周后觉所穿的弹力衣不适,建议:()。A.坚持穿弹力衣B.停止穿弹力衣C.仅仅在夜间穿D.缩短每日穿弹力衣时间E.检测压力,加以调整 5.烧伤患者的主要运动正确的是:()。 A.提高患者的自信心B.每次都要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C.若无禁忌,应尽早进行D.只做患侧,越多越好E.肌肉有挛缩不宜进行 6.烧伤患者早期的被动运动应()。 A.尽早进行B.只有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才开始C.只有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D.出现关节僵硬时才进行E.在任何情况都可以开始 7.静脉采血绑扎压脉带的位置为()cm。 A.2-3cm B.3-5cm C.6-8cm D.8-12cm 8.静脉采血应避免的穿刺的部位说法错误的是()。 A.避免在静脉输液、输血的同侧肢体进行采血 B.尽量避开局部红肿炎性反应区域 C.避免大面积烧伤、有疤痕及残疾的部位 D.一般情况下可从中心静脉导管采血 9.关于静脉采血时,采血的顺序正确的是()。

生化检验辅导:血清与血浆、动脉血与静脉血的区别

血液凝固后1~2小时,血凝块会发生回缩,并释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血清与血浆的区别,在于前者缺乏参与凝血过程被消耗掉的一些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但增添了少量血液凝固时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释放出来的化学物质,血清不可以再凝。 全血包括液体成分的血浆和分散悬浮于其中的血细胞。离开血管的全血经抗凝处理后,通过离心沉淀,所获得的不含细胞成分的液体,即血浆。离体的血液凝固之后,经血凝块聚缩所释出的液体,即血清。粗略地说,血清与血浆的区别,主要在于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 我国血糖测定主要以静脉血为主,毛细血管末梢血为辅,而动脉血应用较少。静脉血样又分全血及血浆,因全血中葡萄糖被红细胞利用,全血血糖比血浆、血清血糖低15%.静脉血清测定值与血浆相当。用于具体诊断时主张用静脉血浆测定,便携式血糖计采毛细血管全血测定,用于平常快速自我血糖监测。 全血内红细胞的葡萄糖被利用,故全血血糖测定值比血浆值低15%左右。现多采用血浆测定血糖,不少医院采用静脉血清,其测定值与血浆相当。我曾经记得那本书上看到测空腹血糖,则末梢快速血糖值和静脉血糖基本一致,而餐后血糖则末梢快速血糖较静脉血糖略高,以后者为准。还请各位老师指正。全血的葡萄糖比血浆值低确实存在,但原因和楼上所说的不同,血浆也好,血清也好,都是从全血中分离出来的,但测定值时,我们说的是体积比,即一定体积内的葡萄糖含量,实际上我们指的葡萄糖都是溶解在体液中的,不包括被利用的或已摄入组织中的,除非取血后放置一定时间,还要在适当的温度下,不能过低,这时候红细胞才可能再利用葡萄糖,其实这时候,体外的葡萄糖利用由于条件,尤其是激素的变化,已不可能等同于体内。由于全血中红细胞占据了一定的体积,使实际含有葡萄糖的液体部分减少,相当于被稀释,故含量有所下降,这和高脂血症(较严重时)血钠水平降低是一个道理,血浆由于比血清多含一些蛋白,所以含量也略低一些,但差别不应很大。动脉血和静脉血葡萄糖的区别,包含组织摄入的差别,所以从理论上说,各组织的葡萄糖也是不同的,但差别可能不大,我没看过这方面的资料,末梢血糖除了以上谈论的影响因素和实验方法影响外,还有组织液的影响,这时采取的血糖肯定会含有组织液,所以可能比实际值略低一些,但差别很难统计,故在取血时,一定要保证取血部位温暖,血要自然流出才好。当然,这些都是纸上谈兵,不知是不是有实际意义。血清葡萄糖水平较血浆葡萄糖水平稍低。血清葡萄糖的水平加上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葡萄糖才能等于血浆葡萄糖水平。另外动脉血血糖高于全血血糖,全血血糖高于静脉血血糖,这是由于动脉血经过微循环时组织细胞要摄取和利用葡萄糖的缘故。 1、动脉血糖>静脉血糖,与组织摄取利用葡萄糖有关。 2、全血血糖<血浆血糖,与红细胞所占的容积效应有关。 3、血流通畅的毛细血管血糖与动脉血糖接近。 4、毛细血管全血血糖<静脉血浆血糖,空腹状态下差别小,餐后状态下差别大。

心血管系统口诀

心血管系统口诀 ①.心力衰竭的基本病因:记忆:前夫(前负荷)后夫(后负荷)不给力(心肌收缩力减弱) ②.后负荷增加:动脉压力增加。如高血压(体循环高压)、主动脉狭窄(左心室后负荷)、肺动脉高压和肺动脉瓣狭窄(右心室后负荷) 记忆:后夫(后负荷)提(体循环高压)刀宰(狭窄)肥(肺动脉高压)羊 ③.前负荷(容量负荷)增加 1.心脏瓣膜关闭不全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2.左右心或者动静脉分流性先心病如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动静脉瘘。 3.伴有全身血容量增多或者循环血容量增多的疾病如甲亢,慢性贫血等。心脏 的容量负荷也比让增加。 记忆:关(各瓣膜关闭不全)心(先心病)前夫(前负荷)评(贫血)价(甲亢) ④.心功能分级 1.Klip分级(急性心梗用) I级:无肺部罗音和第三心音 II级:肺部罗音<1/2f肺野;有左心衰 III级:肺部罗音>1/2(急性肺水肿) IV级:心源性休克(血压小于90/60mmHg) Killip分级记忆:1无2啰半;3肿4休克 用NYHA分级(非极性心梗):没有心梗或者不是急性的就是NO心梗,为NYHA。I级:患者有心脏病,但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一般体力劳动不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爬楼能爬顶楼)

II级(心衰I度):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轻度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一般体力活动(每天日常活动)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气喘或心绞痛。(爬楼能爬到三楼) III级(心衰II度):患者有心脏病,以致体力活动明显受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或从事一般家务或即可引起过度疲劳、心悸、或心绞痛。(爬楼梯到二楼) IV级(心衰III度):患者有心脏病,休息时也有心功能不全或心绞痛症状,进行任何体力活动均使不适增加。 NYHA分级记忆:一无二轻三明显;四级不动也困难(不能平卧) ⑤.评价心脏舒张功能的主要指标是E/A记忆:恩爱(E/A)舒服(舒张功能) ⑥.禁用ACEI类药物的:低血压、双动脉狭窄、无尿性肾衰竭(血肌酐>225umol/l)、血钾>5.5mmol/l、妊娠期哺乳期妇女禁用(肾衰,肾窄,高钾,低压,孕妇) 记忆:两肾一高低。 ⑦.洋地黄类药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心衰+房颤,心衰+伴有心脏扩大的。 禁忌症口诀:肥厚肺心二尖窄,急性心梗伴心衰,二度高度房室阻,预计综合不应该,低钾缓率也不该。 口诀解释:肥厚肺心二尖窄:单纯性舒张性如肥厚性心肌病。二尖窄:单纯性二尖瓣狭窄办窦性心律儿无右心衰着。 急性心梗伴心衰:急性心梗二十四小时内,除非合并房颤和心脏扩大。 二度高度房室阻:二度或者高度房室传导阻滞。

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输液的选择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3948231.html, 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输液的选择 作者:杨丽李楠马里静苗丽 来源:《中外医疗》2011年第16期 【摘要】 目的探讨上下肢静脉输液的区别应用,以便更好地配合临床抢救及其它特殊诊断用药。方法选择住院病人20例,按入院次序随机分成2组,每组10例。即上肢静脉组和下肢静脉组,比较2组静脉输液情况。结果下肢静脉组达到有效药浓度的时间明显低于上肢静脉组。 结论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应用上下肢静脉输液可保证静脉输液通畅,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1]。 【关键词】?上肢静脉下肢静脉输液 【中图分类号】?R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742(2011)06(a)-0066-01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主要的给药途径以及重要的护理技术操作,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体 现了护理医生的操作技术水平,反映出该医院护理质量的优劣,对医患关系和治疗效果有着重大的影响。在临床护理操作及一些特殊诊断用药过程中,开放静脉是每位医护人员,尤其是急诊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如何快速而有效开放静脉,稳、准、快、好地将治疗药物输 注到患者体内[2],准确而迅速地使药物迅速吸收和分布。是护理工作研究的重要技术操作内容。我们发现,上下肢静脉解剖特点的不同和生理学上差异会影响治疗效果,值得研究。而护士群体有79%的人回答可足背静脉给药。可见加强静脉给药部位知识的教育是非常必要的[3]。为探讨总结上下肢静脉输液在临床中的一些应用特点、注意事项和使用范围,现将我科20例住院病人上下肢静脉输液情况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月至2010年10月使用静脉输液治疗的住院病人。按入院次序随机抽取20例,分成2组,每组10例。上肢静脉组(单日入院),男8例,女2例;下肢静脉组(双日入院),男10例。全部病人所用药物均为升压药多巴胺,且公斤体重分钟内滴注浓度相同。 1.2方法 1.2.1血管选择重症和急危病人以及慢性患者的应该以迅速建立静脉通路,争取抢救时间为目的。选择弹性好、直径粗、走行直、易固定的静脉血管进行穿刺。如:选择腕关节以上3cm,肘窝以下2cm范围内的静脉,也可选择下肢的大隐静脉。而对于慢性病患者,应按先细后粗、先远后近的原则,做到计划性、长期性。尽量避免在同一部位重复穿刺,不然就会造成血管弹性

血栓的预防与治疗基础知识

血栓的预防与治疗基础知识 动脉血栓多数是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的基础上形 成的,预防动脉血栓,要着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形成,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发生破裂,使用有效抗栓药物,防止在斑块破裂后形成血栓堵塞血管。高血压、血脂紊乱和高血糖,是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都有关系。对于动脉系统血栓的预防,应致力于控制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和戒烟,在此基础上服用有效抗血栓药物,如阿司匹林等。 静脉血栓的形成,除手术和损伤原因以外,多与血流缓慢和引流不畅有关。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受累局部血液回流不畅,发生淤血和水肿,甚至局部坏死。静脉血栓会随血液移动到其他部位,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如肺栓塞。预防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则应着重避免引起血流减慢的因素,长期卧床、下肢有创伤、术后的病人以及长时间坐飞机者,都是高危人群。因此病人术后应尽早离床活动,长时间飞行者要注意定期活动下肢。 “血栓是隐蔽杀手,所有人都应具备防栓意识。” 1、静脉血栓是最隐蔽杀手!

静脉血栓被称为“隐形杀手”,最可怕之处就在于绝大部分的静脉血栓没有任何症状。 清华长庚医院血管外科主任吴巍巍说:“80%的静脉血栓栓塞发病前都没有症状,一旦发病往往情况就很凶险了。” 2、发病后根本没有抢救时间! 静脉血栓如果突然脱落,来到肺动脉处,将肺动脉严严实实地堵上,人会迅速死亡,其速度远远快于心梗,根本没有抢救和挽回的时间。 3、任何年龄、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生! 不要以为血栓只是中老年人的疾病,血栓在任何年龄段、任何时间都可能发生! 王辰提醒,生活中静脉血栓离我们并不远,比如: 玩电脑时间过长,突然胸闷、猝死,大部分就是静脉血栓发病引起的肺栓塞。

最新护士选择血管技巧

护士选择血管技巧

护士选择血管技巧 3如何选血管 3.1老年人——手足背静脉输液法年老体弱及患多种慢性病患者手足静脉较细小表浅、皮下脂肪少、弹性差、血管缺少组织支持活动度较大,穿刺困难。因此,穿刺前要仔细了解血管特点或生理异常,必须注意,要使其充分暴露,看清走行摸清深浅和粗细。根据手足末梢神经对疼痛刺激较敏感特点,进针应采用快、稳、准及宁浅勿深法逐渐进针,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收缩而降低穿刺成功率。进针前比一下针体与血管长度以决定进针长短;穿刺时患者不用握拳,采用自然放松法,自然放松法明显优于握拳法,具有进针快、回血快、一针见血率高的优点,明显减轻进针疼痛感。静脉输液中应用自己的左手握患者的手或足,以拇指绷紧皮肤固定血管下端以减少血管滑动,如部位难以穿刺成功者,可选择手足背下1/2至指处的血管进行逆行穿刺[1]。 3.2小儿头皮——静脉逆行输液法通常小儿头皮静脉输液多采用向心端逆行静脉穿刺,但长期输液患儿因血管破坏较多,短时间不能恢复,如再用穿刺过的血管输液,因局部血容量增加,血管内压力增大,液体可通过原针眼向组织间隙渗透造成局部肿胀,有些药物如渗到皮下可导致组织坏死,给患儿带来不应有的痛苦。因小儿头皮静脉呈网状分流且无静脉瓣,逆行输液速度不会减慢。 4如何确定静脉穿刺进针的角度 静脉穿刺传统的进针角度为15°~30°,经过临床实践发现增大针头与皮肤之间的进针角度更易穿刺,且由于角度大,通过真皮层的时间减少,可减轻进针引起的疼痛或达到无痛。刘素芬[2]等也通过力学分析和实践证明以45°或接近45°角进针容易且省力,不会出现皮肤随进针方向向前推移及刺破血管下壁现象。 5如何控制滴速 输液过程中的滴速可由不同原因自行发生变化,根据临床实践发现有以下原因:(1)由于开始穿刺时针头斜面与血管壁相贴,当时滴速不快,输液中因患者体位变化使针头斜面离开血管壁,结果自行变快。(2)目前使用一次性输液器,常出现滴速调节器失控。一般根据药物理化性质和治疗要求调节滴速,输入对血管刺激较强药物应适当减慢滴速,以保持滴速即适合治疗要求又尽量减少药物刺激对血管的损害,使患者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和相对舒适感受中输液。绝大多数患者输液时希望尽快滴完,特别是临近吃饭或需大小便时其心情更迫切,此时患者常自行或请求工作人员将滴速调快,为避免发生意外,工作人员需向患者及家属说明滴速加快会使循环血容量在短时间内急剧增加,心肺负担加重,易导致心衰和肺水肿等结果,从而达到接受滴速的目的。 `````````````````````````````

高中生物血液的功能有哪些易错点-静脉血和动脉血

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流动的组织——血液 新鲜的血液加入抗凝剂(柠檬酸钠),静置一段时间,会出现分层的现象。上面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约占55%,下面暗红色不透明的是红细胞,约占 45%。中间薄薄的一层白色物质是白细胞和血小板,不到1%。 特别提示:不加抗凝剂的血液很快就会凝成血块,在凝血块周围出现的淡黄色的透明液体是血清。血清和血液的主要区别是血清中不含纤维蛋白原(能使血液凝固的物质)。 ?血浆: (1)成分:主要成分是水,占91%~92%。血浆中含有多种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另外血浆中还含有一些体内产生的废物。如:二氧化碳、尿素等。 (2)功能: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 血细胞: 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血液的功能: 运输氧气及少量的二氧化碳,运输营养物质和废物,起防御保护作用,调节体温。 静脉血和动脉血: 主要根据血液中含氧量的多少来区分。当血红蛋白与氧气结合时,血液中含氧量高,呈鲜红色,此时的血叫动脉血;当血红蛋白与氧气分离后,血液中含氧量低,呈暗红色,此时的血叫静脉血。 动脉血和静脉血的主要区别是含氧量的多少和颜色的差别,与在什么血管中流动无关。 ?三种血细胞的比较:

?①红细胞里含有一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即血红蛋白(Hb),它的特性是在氧含量高的地方容易与氧气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与氧气分离。血红蛋白的这一特性,使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它在成年男子体内的含量是120~160克/升,成年女子体内的含量是110~150克/升。如果血红蛋白的数量过低,同样也会引起贫血,一般贫血的人可以注意多吃一些含蛋白质和铁丰富的食物 ②白细胞在血液中体积最大.但能变形。所以能穿过毛细血管壁进入组织细胞间 隙,吞噬侵入人体的病菌后,自己也会死亡,如伤口流出的脓液主要是由死亡的白细胞和病菌组成的。当人体内有炎症时,白细胞的数量会增加,临床上常以此作为判断体内是否有炎症的依据。 ③自然止血:皮肤划破后流血,但不久就会自然止血,这是因为皮肤的血管受损 后,血液中的血小板在伤口处聚集,释放与血液凝固有关的物质,形成凝血块堵塞伤口而止血。 ?易错点: 1. 误认为动脉瓣位于动脉中 血液不能倒流的原因主要是在心房与心室之间有房室瓣、心室与动脉之间有动脉瓣,除此之外,在四肢静脉中还有静脉瓣。其他血管内则没有瓣膜。 2. 误认为动脉里流的一定是动脉血,静脉里流的一定是静脉血 (1)动脉和静脉是血管名称,动脉血和静脉血是血液名称,与血管名称无关。

动脉血与静脉血血气分析的差别审批稿

动脉血与静脉血血气分 析的差别 YKK standardization office【 YKK5AB- YKK08- YKK2C- YKK18】

动脉血与静脉血血气分析的差别 问题: 一天在一台胸科肺癌根治术的麻醉中,术中在做血气分析时跟某同事争论了一下,我认为要充分了解病人的全身情况,用动脉血行血气分析比较好一些;我同事认为,其实静脉血足以能估测出病人的情况了,因为动脉血与静脉血的PH 值,电解质,HCT及血红蛋白,-HCO3,BE等值与动脉血差别不大,况且静脉血氧分压、二氧化碳分压可以根据其值估算出动脉血氧分压,所以没必要再穿动脉取动脉血(术中并没有行有创血压监测),只需从颈内静脉取血即可,北京阜外医院也常如此做(我同事曾在阜外医院进修)。我也感觉某些方面有道理,但是我认为静脉血气分析仍然代替不了动脉血气分析,毕竟静脉血气可以知道有无二氧化碳蓄积,但是无法确定有无过度呼碱,所以我仍然认为还是要进行动脉血气分析。 在此,我想请教各位老师,到底静脉血气分析是否能代替动脉血气分析术中是否没必要取动脉血二者哪些方面的值一样,哪些方面的值不一样 讨论: 血气分析原则上应采用动脉血,但在临床上常可遇到病人动脉穿刺困难,特别是婴幼儿,此时往往用静脉血取代动脉血测定。 一般情况时: 静脉血PO2各处不一(~),心排血量正常时与各部位O2耗量有关; 静脉血pH较动脉血低~; PCO2静脉血较动脉血高5~7mmHg; 动、静脉血HCO3-大致相等,静脉血HCO3高1~2mmol/L。

当循环功能不好时,动脉和中心静脉之间的△PH、△PCO2、△HCO3-差值会增大,提示预后不好。但必须牢记静脉血气分析只能用于判断酸碱失衡,不能用于判断呼吸功能。 最后说明一点: 评价血液酸碱平衡状态的指标较多,PCO2作为判定呼吸性酸碱失衡的指标,pH 作为血液酸碱度的指标,看法是一致的,然而对于判定代谢性酸碱失衡的指标尚无一致意见——美国波士顿的Schwartz派主张用HCO3-作为判断指标;丹麦哥本哈根的Astrup派主张用BE作为判断标准。 但不管使用哪几项指标,其判断的结果基本上是一致的。 单凭一张血气分析报告单作出的诊断,有时难免有错误的。为使诊断符合病人的情况,必须结合临床、其它检查及多次动脉血气分析的动态观察。 结论: 看来单凭静脉血与动脉血并无一致的看法,还没能够分享更多的经验与看法,或许动脉血还是好一点,但必须牢记静脉血气分析只能用于判断酸碱失衡,不能用于判断呼吸功能。

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保护方法的探讨

[摘要]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因而对于长期输液者静脉的保护极为重要。对此,从静脉的选择、输入高浓度强刺激性药物时血管的护理、液体外渗的处理,以及拔针时血管的保护几方面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长期输液者;静脉血管;保护方法 静脉输液是临床上一种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在各种给药途径中因疗效迅速且有效占有重要位置。因此,保护静脉,为长期穿刺创造条件是护理工作中应重视的问题。笔者通过十几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一些经验,现报告如下。 1 静脉的选择 长期输液者,应有计划地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一般由远端小静脉开始(抢救情况可例外),常选用弹性好、回流通畅、外横径较粗、便于穿刺和观察的部位。忌用末梢循环差的静脉,并采用交替注射法,如左右上肢静脉交替使用,使损伤的静脉得以修复。有研究表明老年患者留置浅静脉套管时静脉炎的出现与血管管径有明显关系,管径越小,置管反应率越高,出现反应的时间也越早。特别是管径<3 mm的血管置套管针时,69.9%的患者置管时间不超过3天,有的只能留置1天,4天内静脉炎的发生率100%,因此应选用管径>3 mm的静脉[1]。避免选用靠近关节、硬化、受伤、感染的静脉。对化疗及造血系统疾病患者更应注意。 2 针头的选择 根据血管直径大小及输入药物的种类选择合适的针头。针头越细、针尖斜面越短,对血管的损伤面越小,越有利于保护血管。一般用6~7号头皮静脉针头,如果同时输血或输血浆蛋白之类的溶液时,可改用9号头皮静脉针头。 3 穿刺时应注意的问题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无菌操作不严,引起局部静脉的感染。同时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血管损伤次数。 4 输入浓度高及刺激性强的药物时血管的护理 长期输注浓度高、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以引起局部静脉壁的炎性反应。因此,应采取一些积极有效的措施减少静脉炎的发生。如:静脉快速滴注20%甘露醇时,在穿刺前5 min用2%山莨菪碱外擦穿刺点及穿刺点近心端20 cm局部浅表血管,能使局部浅表血管扩张,可减轻局部刺激症状,保护静脉减少损伤。同时可采用热水袋热敷的方法(注意温度,防止烫伤)将血管加温,使其受热管腔增大;根据药品性能可适当将液体加温(28 ℃左右),液体黏稠度随温度升高而下降,

-动静脉采血试题和答案

十一月份试题 1.烧伤患者运动治疗时,什么肌力适宜抗阻运动()。 A.0~1级B.2级C.3级D.4级E.5级 2.有关烧伤后运动治疗,下列说法哪项是错误的()。 A.运动治疗的目的是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防止挛缩,保持肌力B.运动治疗应在患者入院后尽早进行C.运动治疗应包括未烧伤的部位D.运动治疗以被动活动为主E.运动治疗可与理疗结合 3.有关烧伤创面愈合过程,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浅Ⅱ度烧伤如无感染1~2周痊愈B.深Ⅱ度烧伤创面如发生感染,有时需植皮方能愈合C.深Ⅱ度烧伤3~4周痊愈D.Ⅲ度烧伤如无感染,可形成痂下愈合E.I度烧伤3~5天痊愈 4.大面积烧伤康复期患者,出院8周后觉所穿的弹力衣不适,建议:()。A.坚持穿弹力衣B.停止穿弹力衣C.仅仅在夜间穿D.缩短每日穿弹力衣时间E.检测压力,加以调整 5.烧伤患者的主要运动正确的是:()。 A.提高患者的自信心B.每次都要在治疗师指导下进行C.若无禁忌,应尽早进行D.只做患侧,越多越好E.肌肉有挛缩不宜进行 6.烧伤患者早期的被动运动应()。 A.尽早进行B.只有不能进行主动运动时才开始C.只有在别人的帮助下才能进行D.出现关节僵硬时才进行E.在任何情况都可以开始 7.静脉采血绑扎压脉带的位置为()cm。 A.2-3cm B.3-5cm C.6-8cm D.8-12cm 8.静脉采血应避免的穿刺的部位说法错误的是()。 A.避免在静脉输液、输血的同侧肢体进行采血 B.尽量避开局部红肿炎性反应区域 C.避免大面积烧伤、有疤痕及残疾的部位 D.一般情况下可从中心静脉导管采血 9.关于静脉采血时,采血的顺序正确的是()。 A.抗凝管→血培养→干燥管 B.血培养→抗凝管→干燥管 C.干燥管→血培养→抗凝管 D.干燥管→抗凝管→血培养 10.采集静脉血液标本时,血液流入不畅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A.适当的转换针头方向直至血液顺利流入采血管B.使劲按压血管上方 C.更换新的采血管 D.让患者自己用力握拳 11.婴幼儿静脉采血时常用的静脉有()。 A.贵要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头静脉 D.颈外静脉 12.为防止静脉穿刺出现血肿,采血人员做法错误的额是()。 A.确保采血针完全刺穿静脉上侧血管壁 B.拔出采血针前松开压脉带 C.血样采集期间保持静脉采血套件的稳定 D.选择大静脉进行穿刺 13.动脉采血技术用于()。

动静脉血栓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血栓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多,根据发生部位可分为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两者发病机制不同,治疗上也有区别,但抗凝都是治疗的重要环节。 抗凝治疗通过药物降低凝血因子浓度或阻止其激活,从而降低血液凝固性或高凝状态,预防血栓形成或阻止血栓发展。抗凝药物主要包括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重组水蛭素、阿加曲斑、Hirudins等)、间接凝血酶抑制剂(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维生素K依赖性抗凝剂(香豆素类、华法令、新抗凝等)、戊聚糖钠等。临床上应用最多的是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 1.动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动脉血栓形成主要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新生儿血管壁光滑而通畅,自童年起,动脉管壁内逐渐形成富含脂质和纤维组织的局灶性斑块。粥样硬化早期并不影响血流,但如果斑块不稳定和发生破裂,则可活化血小板、形成动脉血栓,导致血管事件,如心肌梗死、缺血性脑卒中、下肢急性缺血甚至坏死等。 动脉血栓主要由血小板和少量纤维蛋白组成,形成上具有不可预知性,治疗主要为抗血小板同时辅以抗凝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的患者均应给予肝素抗凝,首选低分子肝素,因其抗栓效果优于普通肝素,并且不需监测凝血指标,但溶栓或PCI治疗的患者仍推荐普通肝素。华法林预防血栓栓塞的作用很小,主要用于大面积前壁心梗、严重心力衰竭、存在心脏血栓或血栓栓塞病史的高危患者。急性肢体缺血的患者应立即接受普通肝素全身抗凝治疗,随后长期服用华法林预防;但慢性肢体缺血、慢性稳定性冠心病患者除抗血小板治疗外,不推荐任何抗凝治疗。房颤患者应首选华法林,因其预防卒中的作用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目前不推荐肝素治疗。 2.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 静脉血栓主要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以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最多见。这是因为下肢深静脉血流速较慢,很容易形成血栓。口服避孕药、外科大手术/创伤、恶性肿瘤、慢性心衰、长期卧床、存在易患血栓体质等人群好发。 静脉血栓主要由纤维蛋白与红细胞组成,早期相对不稳定,可脱落引发肺栓塞,治疗上应首选抗凝药物。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高危患者均应抗凝,可选用肝素、低分子肝素、戊聚糖钠、华法林等;对已有深静脉血栓形成或肺栓塞的患者则应使用普通肝素静点或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随后长期治疗中选用华法林或低分子肝素。 总之,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抗凝治疗并不相同:动脉血栓中,抗凝主要作为抗血小板的辅助治疗预防纤维蛋白沉积;静脉血栓时,抗凝药物是作为首选来控制血栓进展和预防肺栓塞。此外,抗凝药物的种类及强度也随患者年龄、病因、状态等不同而有所差别。 血栓相关疾病,严重地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今位居致死和致残原因的第一位。 人体为什么会有血栓 人体血管受到损伤时,启动凝血机制,形成血凝块(即血栓)“堵住”缺口,以避免过量出血。之后,抗凝机制启动,抑制血栓过度形成,并逐渐溶解已有血栓,使血栓不会无休止地增长,并得以及时被清除,使血液能够在血管内正常流动,既不形成血栓,也不出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