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考文言文复习:虽有嘉肴知识梳理+课外文言文链接

中考文言文复习:虽有嘉肴知识梳理+课外文言文链接

中考文言文复习:虽有嘉肴知识梳理+课外文言文链接
中考文言文复习:虽有嘉肴知识梳理+课外文言文链接

虽有嘉肴

《礼记》

考情搜索:近14年未考

【原文与译文】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译文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所以说,“教”和“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礼记》,《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课文节选自《礼记》中的《学记》。《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篇系统性的教育学论文。它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学校制度、教育内容、教学原则、教学方法以致师生关系、教师问题等方面,都做了比较系统而精辟的概括和理论的阐述。其中许多看法和认识,至今仍然有着很强的现实意义。)

【重点词义】

1.通假字

学学.半:同“敩”,教导。

2.古今异义

不知其.旨也:味美

3.词类活用

形容词作名词

不知其善.也:好处

4.其他重点实词

(1)虽.有至.道:虽,虽然;至,最好的。

(4)教然后知困.:困惑

(5)然后能自反

..也:自我反思

(6)然后能自强.也:勉励

(7)教学相长

..:互相推动、互相促进

(8)是故

..学然后知不足:因此

5.文言虚词

其: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代词,代嘉肴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代词,代至道

其.此之谓乎:表示推测

之:

其此之.谓乎:宾语后置的标志

【特殊句式】

倒装句

其此之谓乎!(宾语前置,正常语序为“其谓此乎”)

翻译: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重点句默写】

【中心论点】

教学相长,即教人和学习是互相促进的,教是学的另一种形式。

【论证过程】

作者用类比的方法切入话题,先以“嘉肴”为喻,指出“弗食,不知其旨”,自然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然后,再对举“学”与“教”所产生的“知不足”和“知困”两种情境,并进一步解释,将论述引向深入,得出“教学相长”的结论;最后引用《尚书》中的话印证观点。全文语言精练,逻辑严密。

【写作特色】

1.类比手法

2.多用对偶句,造成铺排效果,增强了文章的气势。

3.多种论证方法:比喻论证、对比论证、道理论证

【拓展链接】

《礼记?学记》中的格言警句:

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2.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3.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文章结构图:

【课外文言文链接】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因。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______)

(2)然后能自反.也(______)

(3)君子之学必好.问(______)

(4)舍.问,其奚决焉(______)

【小题2】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及答案

课内与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及答案 第一篇 《论语》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七则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乙】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 “凡 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 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居 五日,李生故寻王生, 告之曰: “夫善学者不耻下问, 择善而从之, 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 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 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 莫逾自厌, 盍改之乎? 不然,迨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 善。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1.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含义 ( 1)吾日三省.吾身( ) (2)不逾.矩( ) (3)王生不说.( ) (4)王生惊觉,谢 .曰( ) 2. 下面句子中加点字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吾悉能志.之 B .居.五日 C .而君变色以.去 D .王生益愠. 3. 翻译下面的句子 (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 用“/ ”划出给下面句子断句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处处志.之 不可久居. 以.塞忠谏之 路也 人不知而不 愠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含解析)

2020中考语文复习专题七:课外文言文阅读 一、(2017·吉林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砖(节选) 凡埏泥①造砖,亦掘地验辨土色,或蓝或白,或红或黄,皆以粘而不散,粉而不沙者为上。汲②水滋土,人逐数牛错③趾④,踏成稠泥。然后填满木框之中,铁线弓戛⑤平其面,而成坯形。 (选自《天工开物》) 【注释】①埏(shān)泥:揉合粘土。②汲:从井里取水。泛指打水,取水。③错:交错,错杂。④趾:脚。⑤戛:刮平,削平。 1.“人逐数牛错趾”句中“逐”字在文中的意思是________。 2.上好的粘土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简要概括造砖坯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2017·长春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光生七岁,凛然①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②。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光孝友忠信,恭俭正直,居处有法,动作有礼。在洛时,每往夏县展墓③,必过④其兄旦,旦年将八十,奉之如严父,保之如婴儿。自少至老,语未尝妄,自言:“吾无过人者,但平生所为,未尝有不可对人言者耳。”诚心自然,天下敬信,陕、洛间皆化⑤其德,有不善,曰:“君实得无知之乎?” (节选自《宋史》卷三三六) 【注释】①凛然:严肃的样子。②指:意图,意思。③展墓:扫墓。④过:拜访,探望。⑤化:教化,感化。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奉.之如严父 ____________ (2)吾无过.人者 ____________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是手不释书,至不知饥渴寒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写了司马光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2016·长春中考)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初中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中考重点文言文知识汇总 《〈论语〉六则》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①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 ②《论语》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言行的记录,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③南宋朱熹曾经把《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合为《四书》。 【重点字词的读音】说(yuè)乎论(lún )语不愠( yùn )罔( wǎng )殆( dài ) 【解释词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说”通“悦”,愉快。温故而知新故,旧的知识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迷惑。殆:危害。可以为..师矣。省略句,以(之)为,把他当作 学而时习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而,表承接,“然后”人不知而不愠:而,表转折,“但是” 温故而知新:而,表递进,“进而”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而,表转折,“但是”敏而好学/学而不厌:而,表并列,“并且”默而知之:而,表修饰,“地” 【试归纳文中有关谈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的例句】 学习态度: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学习方法:学而时习之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默而识之/ 温故而知新/ 【背诵默写】 《论语》中阐述学习与思考关系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孔子借题发挥,教育弟子勤学好问的句子是: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在生活中,我们要表示应当向有长处的人学习,常用"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来表示; 阐述正确的学习态度是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的句子是(三重境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当别人不了解甚至误解自己时,孔子在《论语》中认为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校要迎来一批新同学,请你从本文中为学校选择一句话制成欢迎横幅: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积累文中几个成语】: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知新、三人行,必有我师、不耻下问 《三峡》考点汇总 【文学常识】课文选自《水经注》。本文作者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散文家。字善长,范阳涿县人。 【理解性默写】 1. 写山连绵不断(长)的句子: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2. 写出三峡山高峡深的特点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 从正面写山高峻的句子: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4. 从侧面烘托山峰陡峭幽邃的一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5. 三峡夏季江水的特点是:①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②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6. 写水势凶险特点的句子: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7. 写水流湍急特点的句子: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8. 写春冬三峡水的特点的句子: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9. 烘托三峡秋景凄凉的语句是;林寒涧肃,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10. 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11. 文中侧面写出夏日江流湍急的句子是: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12. 作者写了春冬之时八种景物的特点和给予作者的感受是: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13. 写三峡景物一般特色的句子是: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 运用:(1)2003年6月,世界人民见证了"三峡蓄水315"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象,郦道元所描述的昔日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的三峡秋日的凄凉景象将一去不复返。(2)由李白的"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这一诗句,你想到《三峡》中与此意境相同的句子是: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探讨】 1.结合文章内容,用一句话概括三峡的景色特点:雄奇险峻,清幽秀丽。 2. 概括全文中心: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雄伟山势和四季景色,表达了对祖国山水的热爱之情。 3. 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写三峡之水的?这样的安排有什么作用? 先写夏水襄陵,再写春冬之时的素湍绿潭和悬泉瀑布,最后写秋天山涧的水枯了。这是按水势由涨到落的顺序安排的。先写夏水的凶险、迅疾,可以突出三峡夏水最盛的特点,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 本文写春冬之景,用“素、绿、清、影”四字突出其特点,突出了三峡春冬景色的清丽的奇秀。写秋季景色,用“寒、肃、凄、哀”四字将景物的神韵生动地表现出来,突出秋季景色清冷寂静、凄凉肃杀。 5.文章结尾引用渔歌,有什么作用? 进一步突出三峡山高峡深、连绵不断的特点,同时渲染三峡秋季肃杀、凄凉气氛。 6. 三峡适合修建水力发电站,可以从本文找出两个理由。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并写出文中印证理由的原句。 理由1:水势迅猛(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理由2:落差大——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欣赏】(1)你喜欢文中那一点?说出喜欢的原因。如;用词精当,趣;表愉快心情。或引用渔歌起反衬作用。(2)本文语言精致、洗炼,用语俏丽贴切,选一点分析。(如:描写三峡深秋清幽静寂,说明人们感伤程度。如:描写三峡春冬时,因急流险滩,雪浪飞溅,故以"素"字修饰"湍",因潭水澄碧,深沉宁静,故以"绿"字修饰"潭"字。"飞漱其间"的"飞"字。答:"飞"形象一写出了瀑布

七年级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含答案)

七上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训练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锅巴救命 吴郡陈某,家至孝,母好食铛①底焦饭,陈作郡主簿②,恒装一囊,每煮食,辄伫录③焦饭,归以遗④母。后值孙恩贼出吴郡,袁府君即日便征。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⑤归家,遂带以从军。战于沪渎,败,军人溃散,逃走山泽,皆多饥死,陈独以焦饭得活。 【注释】①铛:铁锅。②主簿:掌管文书机要、主办事务的官吏。③伫录:贮藏。④遗:赠送。⑤未展:来不及。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寒雪日内集 ..()(2)未若柳絮因.风起() (3)恒.装一囊()(4)逃走.山泽()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 (2)陈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展归家,遂带以从军。 3.【甲】文末“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4.读了乙文后,你有什么感悟?写出你感悟最深的一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目:“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日“君与家君待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是日,饮酒乐,天雨。文侯将出,左右日:“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②。”文侯日:“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注释】①虞(yǘ)人:侍卫。②焉之:到哪里。 1.下面各组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期待)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约定) 、 B.去后乃.至(才) 乃.往,身自罢之(于是,就) C.元方入门不顾.(照顾) 是.日,饮酒乐,天雨(这) D.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地方) 天又雨.,公将焉之(下雨) 2.翻译下面句子。 (1)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 (2)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3.甲乙两文表现的共同主题是什么?读两文后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论语》四则

武汉市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武汉市初中课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文言文断句过关方法提示: 1.弄通文意断句。 给文言文断句,首先要阅读全文,了解文意,这是断句的先决条件,如果想当然地断下去,就容易发生错断。通读全文,搞清属于什么文体,写了什么内容,想表达什么意思。要注意文言文单音词占多数的特点,抓住几个关键的字词翻译以理解文段大意。 2.利用对话标志断句。 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 3.借助文言虚词断句。 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感情。 【句首发语词】 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词】 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 【疑问语气词】 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 【复句中的关联词】 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若夫、至于、至若、已而、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其它的词】 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他们的前后一般就不断句;(“而”表转折而且后面为一个比较长和完整的句子时,“而”前面要断开)。 4.找出动词,明确句意。 古汉语中,句子多以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为中心。找出了动词或形容词谓语,也就区分出独立的句子,明确了语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断句。比如2004年北京卷考题①马无故亡而入胡/人皆吊之,句中动词有“亡”“入”“吊”,因此可区分出两个句子。②其马将胡骏马而归/人皆贺之,句中动词有“将”“归”“贺”,可区分出两个句子。 5.借助名词(代词)断句。 一般完整的句子都有主谓宾,而主语一般由名词或代词充当。名词一般为文章陈述、描写、说明或议论的对象,在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名词(代词)一般也常常用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因此,找出文中反复出现的名词或代词,就基本上可以断出句读了。常见代词有:吾、余(表示“我”),予、尔、汝(女)、公、卿、君、若(表示“你”)、彼、此、其、之(表示“他”)。 6.借助语法结构断句。 文言语法中有一些固定结构,如:“……者,……也”、“不亦……乎”、“何……之有”,“孰与……乎”、“为……所……”、“受……于……”等,根据这些结构也可断句。 7.利用总分关系断句。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文言文比较阅读的方法与解题技巧 问:有时,我在语文练习册里能做到课外的文言文,一做到这,我就头疼,怎样才能做到,做这种题时游刃有余? 答:同学,你好!在解答课外文言文阅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步骤: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课外文言文阅读试题有个特点:有的题目选项出示了文中某些关键字词的意思:有的题目则提示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浏览题目,有助于同学们初步了解文言文的大致意思。所以,接到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首先应该快速浏览文段后的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 一般而言,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都会给出标题,而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在一次测试中,考了一个“楚人学舟”的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这个主谓结构的标题概括了文段的主要内容,我们看了标题就知道文段的主要内容了。总之,仔细分析文段的标题,可使我们快速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 课外文言文阅读文段,对于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这些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文言文的主要内容。所以,千万别忽略这些注释,而应结合注释速读全文。另外,需要注意的是,在阅读全文的过程中,碰到“拦路虎”,千万别停下来苦苦思索,而应继续阅读。总之,速读全文,不求完全读懂,能明白文章的大致意思就可以了。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课外文言文阅读问题设计有三种类型,即词语解释题、句子翻译题和内容理解题。对于不同的题目则采用不同的解题方法: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首先,在草稿上把关键的字词的意思解释出来(直译);然后,将句子的大致意思写出来(意译)。在翻译句子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年号、人名、地名、官名、物名、书名、国名等专有名词保留原样,不用翻译。例如:“庆历(年号)四年春,滕子京(人名)谪守巴陵郡(地名)”。可把这个句子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了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②句子中没有实际意义的词语应删去。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者……也”表判断,无义,应删去。可把这个句子译为:陈胜是阳城人。③文言文中有些特殊句式(如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等倒装句)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一样,翻译时要作适当的调整。例如:“甚矣,汝之不惠(主谓倒装)!”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你的不聪明也太严重了。④所翻译的句子若是省略句,则要把省略了的成份增补出来。例如:“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省略主语)。”可把这个句子译为:他们(主语)就用朱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 (3)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准确率较高。 问:阅读课外文言文时碰到陌生的词句怎么办? 下面介绍几种推断文言词义的方法 : (1)根据文意推断词义。在古文中往往可从上下文的词义推断出某词的意义。如“小则获邑,大则得城”。“邑”颇为费解,但从下文“城”可推知“邑”为小城。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部编版语文中考文言文知识点梳理(WORD) 《曹刿论战》知识点梳理 一、原文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 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 “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 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 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二、译文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的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他 的同乡说:“吃肉的大官们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去参与呢?”曹刿说:“吃肉的大官们目光 短浅,不能深谋远虑。”就进宫去拜见鲁庄公。曹刿问庄公:“你凭什么条件(跟齐国)作 战?”庄公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 说:“小恩小惠没有遍及老百姓,老百姓是不会跟从您的。”庄公说:“祭祀用的牲畜、玉 帛,从来不敢虚报数量,一定对神诚信。”曹刿回答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受到神的 充分)信任,神是不会保佑您的。”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我即使不能一一了解清楚, 也一定依据实情来处理。”曹刿回答说:“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 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去。”鲁庄公和曹 刿同乘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庄公要击鼓进攻。曹刿说:“不可以。”齐军三次击鼓 进攻。曹刿说:“可以擂鼓进攻了。”齐国的军队大败。庄公将就要驱车追击齐军。曹刿说: “不可以。”他下车看了看齐军战车的车轮留下的痕迹,又登上车前的横木眺望齐军败退的 情况,说:“可以追击了。”于是就追击齐国军队。打了胜仗 以后,鲁庄公询问那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打仗,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进攻时, 他们的士兵鼓足了的勇气,第二次(击鼓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减弱了,第三次(击鼓 进攻,士兵们的勇气)就消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尽,我们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战胜了他 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的军事行动)是很难推测的,我恐怕在那里有埋伏。我看 见他们的战车的轮迹很乱,远望到他们的军旗也倒下了,所以下令追逐他们。” 三、文言实词 1.师:军队2.伐:攻打3.肉食者:位高禄厚的人4.间:参与5.鄙:鄙陋,指目光短浅6.安:养7.专:独占 8.徧:同“遍”,遍及,普遍 9.牺牲: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10.帛:丝织品 11.信:言语真实 12.孚:为人所信服13.福:赐福,保佑 14.狱:案件(今义:监狱) 15.虽:虽然(即使) 16.察:弄清楚 17.情:实情 18.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19.属:类 20.可以:可以用来,可以凭借21.鼓:击鼓22.败绩:溃败 23.驰:驱车追赶 24.逐:追逐,追赶 25.克:战胜 26.作:振作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 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①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②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醉翁”、“六一居士”都是欧阳修的号。 B.《生查子?元夕》、《卖油翁》都是欧阳修的作品。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 D.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都位于“唐宋八大家”之列。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3)选文中游人的“乐”指:______ ;太守的“乐”指:______ 。 【答案】(1)C (2)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 (3)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解析】【分析】(1)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故选C。 (2)这道题考查的是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 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这句话的重难点词语有:酿泉,用酿泉;为,做,酿造;洌,清。 (3)这道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语句“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可以得知,游人只知道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可以尽兴地享乐。而太守则是,看到自己治理下的百姓生活富足,能够和自己一起来游山,这是太守最大的成就,也是他最大的乐趣。所以,游人的“乐”主要指享受跟随太守游山的快乐;太守的“乐”指的是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 故答案为:⑴C; ⑵用酿泉的水酿造(制)酒,泉水很香,酒很清洌。⑶跟随太守游山之乐(游山之乐、观赏自然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以百姓之乐而乐)。【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常识的掌握情况。要求考生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辨析。 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 理解。 ⑶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

2018 最新 七上语文 文言文 比较阅读

七上文言文对比阅读 (一)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宋有富人,天雨墙坏。其子曰:“不筑,必将有盗。”其邻人之父亦云。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1.选出加点词理解有误的一项() A 与儿女 ..讲论文义(泛指小辈)其家甚.智其子(非常) B 公欣然 ..曰(高兴的样子)必将有盗.(小偷) C 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寒雪日内集 ..(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D 未若 ..柳絮因风起(不如)而疑邻人之父.(父亲)2.选出断句正确的一项() A.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B.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C.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D. 暮而果大亡/其财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未若柳絮因风起。 ②暮而果大亡其财。4.选出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 A.两篇文章中三个儿女的回答都体现了他们的聪明才智。 B.甲文最后交代兄女(道韫)的身份,暗示谢太傅更赞赏道韫的才气。 C. 乙文的故事主旨在于说明人的先见之明。 D. 两篇文章都涉及对一个问题的看法,甲文不同角度咏雪,乙文相同角度强调修补防盗。 5.用“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纷”,你认为哪个更好,为什么? (二)《咏雪》与《黄琬巧对》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选自《世说新语》) 【乙】黄琬①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②太守。建和③元年正月日食④京师不见⑤而琼以状闻太后诏⑥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⑦?”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选自《后汉书·黄琬传》) 【注释】①黄琬:东汉末大臣。②魏郡:古郡名。③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④食:通“蚀”,侵蚀。⑤京

【中考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0篇解析

【中考复习】初中课外文言文阅读精选30篇 2016-04-06河北思博 1、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 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 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文化常识】“太后”及其他。自从秦朝起,天子称“皇帝”,皇帝的妻子称“皇后”。“太后”(或皇太后)指皇帝的母亲(周朝诸侯王的母亲也称“太后”),皇帝的父亲称“太上皇”。皇帝的祖母称“太皇太后”,皇帝的祖父叫“太上太皇”。“太”有至高至大的意思,因此皇帝的医生叫“太医”,皇帝的老师叫“太师”,皇帝的祖庙叫“太庙”。 【思考与练习】 1、解释:①诏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二、神童庄有恭 粤中庄有恭,幼有神童之誉。家邻镇粤将军署,时为放风筝之戏,适落于将军署之内宅,庄直入索取。 诸役以其神格非凡,遽诘之曰:“童子何来?”庄以实对。将军曰:“汝曾读书否?曾属对否?”庄曰:“对, 小事耳,何难之有!”将军曰:“能对几字?”庄曰:“一字能字,一百字亦能之。”将军以其方之大而夸 也,因指厅事所张画幅而命之对曰“旧画一堂,龙不吟,虎不啸,花不闻香鸟不叫,见此小子可笑可笑。” 庄曰:“即此间一局棋,便可对矣。”应声云:“残棋半局,车无轮,马无鞍,炮无烟火卒无粮,喝声将军 提防提防。” 【注释】①粤中:今广东番禺市。②庄有恭:清朝人,官至刑部尚书。③神格:神条与气质。④曾属对否:曾经学过对对子吗? ⑤厅事:指大堂。⑥火卒:军中伙夫。 【文化常识】 象棋。围棋与象棋是中国的两大棋类活动。多数专家认为,先有围棋后有象棋。“象棋”一词最早出现在《楚辞·招魂》中,自秦汉至唐初,象棋中只有将、车、马、卒四个兵种。唐时加了“炮”,到北宋时加了“偏”、“禅”,相当于“士”、“象”。至北宋末南宋初,中国象棋才真正定型:一副象棋32枚子,分将、士、象、兵、车、马、炮。 【思考与练习】1、解释:①署②适③弈④对⑤夸 2、翻译:①诸役以其幼而忽之;②遽诘之曰;③庄以实对;④何难之有! 三、曹植聪慧 曹植年十余岁,诵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善属文。太祖尝视其文,谓植曰:“汝请人邪?” 植跪曰:“言出为论,下笔成章,顾当面试。奈何请人?”时邺笔立成,可观。太祖甚异之。 【注释】①《诗》、《论》:指《诗经》和《论语》。②赋:古代的一种文体。③太祖:指曹操。④论:议论。⑤邺:古地名,在今河南境内。⑥铜雀台:曹操在邺城所建的亭台。

初三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含答案).

第一周(打印2份 诗文默写《关雎》《蒹葭》 1. 《关雎》中起兴的句子是: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及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2、《关雎》中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关雎》中最能体现全诗的精神,抒发求之不得的忧思的句子是: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关雎》中最能表达诗人对心中恋人的爱慕之情的句子: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5、《关雎》中的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美好联想;“悠哉悠哉,辗转反侧”抒写了求之不得的相思之苦,“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抒写了求而得之的美好 愿望和喜悦心情. 6.《蒹葭》在今天被我们引用来形容所爱恋的人在远方的诗句是: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7.《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用露珠化作白霜来表现恋人之间的朦胧之美,刻画出了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意境。 8.《蒹葭》中,用“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_”表现了追求伊人的道路之艰难。 9.“一切景语借情语”。《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于浓浓的秋凉中折**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

10.《蒹葭》中,用萧瑟冷落的秋景起兴,渲染凄清气氛、烘托惆怅心情的诗句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或“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或“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统领全诗的诗句是:,。 3.描写情感波澜的诗句是:,。,。 4. 《蒹葭》中展现出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起笔就给全诗笼罩上凄清落寞情调的诗句是 ,。 4.《蒹葭》中描写顺流追寻时行程顺畅,伊人宛在,然而终不可近的美好幻想的诗句是 ,。 《论语》练习 一、《论语》十二章与《颜回好学》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附答案)

初中必考课外文言文练习 不死之药 【原文】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 e )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 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 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 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 不杀。 【练习】 1解释加点字。 谒者操之以入 ( )谒者操之以入 ( ) 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 ( )不如释臣 ( ) 2、 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 A. 因夺而食之 B .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 .面山而居 3、 “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4、中射之士 “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 (2) 蔡勉旃坚还亡友财 徐珂 【原文】 蔡璘,字勉旃,吾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 券。亡何,其友 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 券者?且父未 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至之。 【练习】 1、对加点的词注音、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下面加点的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他)B .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却) D .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 (所以) 3、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 且父未尝语我也。 (2) y 1 语言 (2) y u 告诉 (2) y u 词语 (2) y u 语句 (1) 亡何,其友亡。 A. (1) w a ng 逃亡 B. (1) w u 不 C. (1) w u 不 D. (1) w a ng 死亡 A.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 C.且父未尝语我也。(将) ) )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部编七年级下册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题练习(答案) (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入魏,寻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鞍桥,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干。为崔道固城局参军,与道固俱降,入为平齐百姓。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能做露布,唯傅修期耳。”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卿言多务,孰.若孤()(2)大兄何见事 ..之晚乎() (3)寻.复南奔()(4)涉猎 ..经史,兼有才干()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3.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惊人长进的原因是什么? 4.傅永为什么能够“发愤读书”? 5. 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钱氏据两浙时,于杭州梵天寺建一木塔,方两三级,钱帅登之,患其塔动。匠师云:“未布瓦,上轻,故如此。”乃以瓦布之,而动如初。无可奈何,密使其妻见喻皓之妻,贻以金钗,问塔动之因。皓笑曰:“此易耳,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匠师如其言,塔遂定。盖钉板上下弥束,六幕相联如胠箧。人履其板,六幕相持,自不能动。人皆伏其精练。(《梵天寺木塔》沈括)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匠师如其言()(2)人皆伏其精练() (3)尝射于家圃()(4)惟手熟尔()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 (2)但逐层布板讫,便实钉之,则不动矣。 3.甲文所说的道理,可以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成语是__________________。 4. “有卖油翁释担而立”“释”意为____________,“释”的这个意义还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如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含“释”这个意义的成语) 5.《卖油翁》与《梵天寺木塔》刻画人物的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三)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廉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王欢字君厚,乐陵人也。安贫乐道,专精耽学,不营产业,常丐食诵诗,虽家无斗储,意怡

中考课内课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试题汇编

中考考点梳理四:词语 专家解读考点: 词语是语言表达的基础。一个人语言能力的高低,往往取决于掌握词语的多少,掌握的标尺是积累、理解和运用。课标对词语教学的规定十分明确,教材也以课文为背景通过注释和课后“读一读,写一写”作了具体安排。从20XX年全国中考试题对词语考查的情况来看,主要涉及到下述四个方面:①正确理解与运用课内外常见的词语和新生词语;②了解词语的基本义、引申义和比喻义,辨析常见的同义词、多义词、反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义;③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及表达效果;④联系生活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章中有关生词和新词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考查的内容主要是在学生所学教材中出现的常用词语和新词,试题载体则不限于学生所学教材,很大一部分是把所学词语移用于生活和时事中的鲜活材料。 题型分析:20XX年全国中考试题中的词语试题,在题型上主要有:①选择题: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词语理解不正确或解释不当的一项;选出依次填入句子或语段中的词语或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选出所给句子中加点词语或关联词语或熟语使用有误或不当的一项。②简答题:结合具体语境解释指定词语的意思并用新词造句。③填空题:从备选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词语或用序号按要求填空。 解题策略:词语试题侧重考查考生积累、理解和运用词语的能力。常用词语以学生所学课文中出现的词语为准,新生词语则以当前流行的一些热词为准,试题材料兼顾课内课外,以时事材料为主。解题时务须看清题目要求,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冷静答题。这里的关键,是要在积累上下工夫,掌握课后“读一读,写一写”的常用词语,同时也要了解当下流行的并经国家语委认可的一些新生词语。 典型例题透视: 例选出下面语段空白处运用词语最恰当的一项() 摆手舞追忆的是土家族先民创业的艰辛,缅怀的是祖先的功绩,展示的是古往今来的生活场景,涵蕴的是人与社会、人与生活、人与自然的和谐。它使封闭的山寨了,使沉寂的村落了,使古老的土地了,使天涯的距 离了…… A.开明喧哗年青比邻 B.开通喧闹年少拉近 C.开放喧嚣年轻咫尺 D.开朗喧嚷青春缩短 (20XX年湖北恩施州中考试题) 答案:C 透视:这是一道选择题,正确选项为C。此题主要考查考生积累、理解和运用反义词的能力,题点在运用上。试题材料选自课外一篇描写土家族摆手舞的文章。试题取材于恩施本土文化,三个干扰项与正确选项的同位词语又同属近义词。解答这道题,考生首先要读一遍试题材料,点燃对摆手舞的激情;其次是要熟悉选填词语所在的语言环境,明确空白处词语与该句描写主体事物的词语构成反义词;第三是对四个选项的同位词语进行辨析,明确同位的四个词语为近义词;第四是采用排除法找到正确选项。 常见失误分析: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