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欧阳东教授-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欧阳东教授-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欧阳东教授-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欧阳东教授-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

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

渗透性影响实验研究

蔡瑞环,欧阳东,黄华县,范圆圆

(暨南大学力学与土木工程系,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针对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了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二次搅拌工艺,测定其3d,28d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并与传统搅拌工艺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二次搅拌工艺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尤其是水泥裹砂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对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的效果最为显著。

关键词: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氯离子扩散系数;耐久性;NEL法中图分类号:TU528.06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2-4972(2008)03-0009-05

ExperimentalStudyonInfluenceofChlorideIon'sPermeabilityandStrengthofConcreteby

DifferentMixingTechnologies

CAIRui-huan,OUYANGDong,HUANGHua-xian,FANYuan-yuan

(DepartmentofMechanicsandCivilEngineeringofJinanUniversity,Guangzhou510632,China)

Abstract:Tocountertheexistingproblemsintheprocessoftraditionalcementmixing,secondarymixing

techniques,suchaspre-mixcementmortar,pre-mixcementpaste,sandenvelopedwithcementpaste,coarseaggregateenvelopedwithcementpasteandaggregateenvelopedwithcementpaste,arestudied.Thestrengthofcompressionanddiffusingparametersofchlorideionintermsof3daysand28daysaremeasuredrespectively,andtheexperimentalresultshavebeencomparedwiththeresultsobtainedbythetraditionalmixingprocess.Theresultsshowthatthestrengthofcompressionanddiffusingparametersofchlorideioncouldbeincreasedbythosesecondarymixingtechniques,amongwhichthesandenvelopedwithcementpasteandaggregateenvelopedwithcementpastearemosteffective.

Keywords:concrete;secondarymixing;chlorideiondiffusioncoefficient;durability;NELmethod

收稿日期:2007-08-20

作者简介:蔡瑞环(1985—),男,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混凝土材料及结构耐久性。

一百多年来,混凝土搅拌工艺追求的目标是“匀质性”。最具代表性的观点是英国著名混凝土学者A.M.Neville于1963年在PropertiesofConcrete一书中所称:“搅拌的目的是使全部骨料颗粒的表面都被水泥浆包裹,使混凝土各组分混合成一种均匀的物质;而且,由搅拌机往外卸料的过程中这种匀质性也要保持不破坏”。在这个理论指导

下,出现了各种不同的所谓的“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比较典型的是先拌水泥砂浆法、先拌水泥净浆法、水泥裹砂法、水泥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又称裹砂石法)等“分次投料”搅拌工艺。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也先后出现了先拌净浆法、先拌砂浆法、水泥裹砂法、净浆裹石法、粗细骨料全造壳法等“分次投料”搅拌工

2008年3月

第3期总第413期

Mar.2008

No.3SerialNo.413

水运工程

Port&Waterway

Engineering

2008年??水运工程

艺。其中,由于先拌净浆法、先拌砂浆法和水泥裹砂法没有进行系统的实验研究,效果不稳定,强度离散大,未能在工程中加以推广应用。20世纪80年代,齐齐哈尔市3个试点单位及铁道部建筑总公司的应用情况表明,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具有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20世纪90年代初,铁道部十五局在裹砂石法的基础上研制成功了“HFW型混凝土分次投料微机通用控制器”,实现了该工艺的自动控制,为提高该工艺增强效果的稳定性提供了切实保证。

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在不增加原材料,不延长搅拌时间的基础上,可以有效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氯离子抗渗性能、减少水泥的用量,因此具有重要实用价值与研究的意义。并据有关资料介绍,采用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对混凝土的性能有较大的影响[1-3]。

目前,有关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影响的文献较多,但很少有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氯离子渗透性能影响的研究报道,更没有对5种不同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做系统的研究的文献报道。鉴于此,本文比较系统地研究对比了6种不同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的影响,探讨了其作用机理。并重点探讨了粗细骨料全造壳法显著改善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的机理。

氯离子渗透性能反映了混凝土的密实程度以及抵抗外部介质向混凝土内部侵入的能力,是评价混凝土耐久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具体评价标准见表1所示。

1实验材料、仪器与方法

1.1实验材料

水泥为金羊牌PⅡ42.5硅酸盐水泥;砂为广州西江河砂,Mx=2.86,中砂级配Ⅱ区;石料为碎石,5 ̄25mm连续粒径分布;减水剂采用高效缓凝减水剂WH-Ⅱ-A;采用天津市化学试剂一厂的NaCl(分析纯)。

1.2实验主要仪器

搅拌机为浙江上虞市胜飞试验机械厂制造的60LSJD60型单卧轴强制试验搅拌机;压力机为上海华龙测试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WEY-3000微机液压压力实验机;混凝土渗透性电测仪为清华大学研制,北京耐尔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NEL-PDR型快速混凝土渗透性电测仪。

1.3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混凝土传统搅拌工艺和二次投料[2]搅拌工艺,以其3d,28d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为评价标准来评定各种搅拌工艺的优劣。

所谓传统混凝土搅拌工艺是指将砂、石、水泥、水、减水剂等所有原材料一次性投入混凝土搅拌机,搅拌数分钟后再出料;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是在考虑混凝土中各组分相互均匀混合作用的基础上,利用投料、搅拌顺序对混凝土内部结构形成的影响,综合提高其性能的工艺方法[4]。具体搅拌方法见表2所示。

本实验采用6种不同搅拌工艺(编号分别为A1,A2,A3,A4、A5,A6),同一配比,搅拌时间4min,仅改变投料的顺序,详细配合比如表3所示,并测定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表4)。混凝土抗压强度实验采用100mm×100mm×100mm试件,测出混凝土强度再乘折减系数0.95;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试验采用!100mm×50mm的圆柱体试件,NaCl溶液配为4mol/L。试件总共24组,

表1NEL评价混凝土渗透性标准

水灰比28d强度/

MPa

Cl-扩散系数

/(10-10cm2.s-1)

渗透性等级渗透性评价

>0.6<30>1000Ⅰ很高0.45 ̄0.630 ̄40500 ̄1000Ⅱ高0.4 ̄0.4540 ̄60100 ̄500Ⅲ中0.35 ̄0.460 ̄8050 ̄100Ⅳ低0.3 ̄0.3580 ̄1005 ̄50Ⅴ很低0.2 ̄0.3100 ̄2005 ̄10Ⅵ极低<0.2>200<5Ⅶ可忽略

表2不同搅拌工艺具体搅拌方法

搅拌工艺具体搅拌方法

传统搅拌工艺(A1)水泥,石,砂,水,减水剂(4min)→出料

先拌水泥砂浆法

(A2)

水泥,一半水,砂,减水剂(2min)→

另一半水,石(2min)→出料

先拌水泥净浆法

(A3)

水泥,水,,减水剂(1min)→

砂,石(3min)→出料

水泥裹砂法(A4)

砂,一半水(1min)→水泥(1.5min)→

另一半水,石,减水剂(1.5min)→出料水泥裹石法(A5)

水泥,一半水(1min)→石(1.5min)→

另一半水,减水剂,砂(1.5min)→出料粗细骨料全

造壳法(A6)

一半水,砂,石(1min)→水泥(1.5min)→

另一半水,减水剂(1.5min)→出料

10

??

第3期表3

混凝土配合比

W/CW/(kg?m-3)C/(kg?m-3)S/(kg?m-3)G/(kg?m-3)Sd/%减水剂/%0.55

187

340740113339.51.5

表4

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工作性

编号A1A2A3A4A5A6坍落度/mm190165170175180175是否泌水轻微否否否否否是否离析

轻微

抗压强度试验和氯离子扩散试验各12组,每组为

3块,放在标准养护室中养护,分别测其3d、28d

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扩散系数。

氯离子扩散系数的测定采用NEL法,是清华大学路新瀛根据Nernst-Einstein方程建立的混凝土渗透性快速测定法,基于测量饱盐混凝土电导率,从而计算混凝土的氯离子扩散系数来评价混凝土的渗透性的新方法。优点是:既适用于普通混凝土也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测试时间短、结果可靠性高、稳定性好。该实验方法已经列入

2004中国土木工程学会标准CCES01-2004,作为

当前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与施工中检测混凝土渗透性的先进方法推荐使用,并得到前工程院院士吴中伟教授的较高评价。具体方法是将混凝土成型一定厚度的试件,养护一定龄期后,放入

NEL-VJ混凝土真空饱盐设备进行真空饱盐,饱盐

一定时间后测试其扩散系数,一般测试时间为一个试块6min。

2实验结果与分析2.1

实验结果

试验主要考查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渗

透性系数,实验结果见图1,图2,表5。6种不同搅拌工艺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见表4所示。

2.2传统搅拌工艺和二次搅拌工艺作用机理普通混凝土的破坏一般是发生在水泥浆与集

料的界面,主要是因为现有的混凝土传统搅拌工艺几乎是所有固相材料同时倒入搅拌机中,在加水搅拌过程中使砂石表面形成了一层自由水膜,削弱了水泥浆与集料的粘结,使水泥浆体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此外,水泥颗粒被石子夹裹,加水后易形成水泥小团粒并包裹拌和水,不易被

搅拌均匀,导致水泥不能充分水化,降低了混凝土质量。国内外资料显示:相同条件下用不同搅拌工艺,得到的混凝土拌和物的品质是不一样的,

表5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强度及Cl-扩散系数

图2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

图1

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抗压强度

蔡瑞环,等: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试验研究

A230.1212.64.6959.4A328.556.84.7558.3A428.677.24.37515.6A526.51-0.94.7807.828

A139.182.661A239.611.12.4577.7A341.185.12.5344.8A441.395.62.4358.5A539.972.02.4268.8A6

44.23

12.9

2.315

13.0A629.209.24.23718.3

A126.745.185

龄期/d

编号

强度/

MPa

强度

提高/%Cl-扩散

系数/

(10-8

cm2?s-1)Cl-扩散

系数减少/%11

2008年??水运工程

因为混凝土的某些特性依赖于各组分进入搅拌机

的顺序[4-5]。

普通混凝土强度主要取决于骨料强度、水泥石强度以及水泥石和骨料界面过渡区的粘结强度。大量研究表明,传统的一次搅拌形成的混凝土,在距骨料表面约100μm以内,有着明显的界面“过渡区”,在这一过渡区,存在水灰比梯度、密度梯度和强度梯度,水泥浆体本体结构致密,显微硬度较高,而过渡区结构疏松,显微硬度低,成为混凝土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成为有害离子最容易渗透的通道[6-7]。

采用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当将搅拌均匀的砂浆、水泥净浆等与骨料再次搅拌时,其中的水是整个配比中的一部分,从而使骨料表面的水膜受到抑制或减少了水膜层的厚度,造成了相对较低的水胶比区,这样较为有效地克服或改善传统混凝土骨料界面这一薄弱环节。采用SEM对两种不同搅拌工艺混凝土界面的形貌进行观察,可以发现:采用一般搅拌工艺的混凝土,界面结构较为疏松,有较多大孔;而采用二次搅拌的混凝土界面结构较为密实,孔隙小,数量少。仔细观察界面中的孔隙,一般工艺的混凝土在孔内充满大量定向排列的Ca(OH)

晶体;而二次搅拌工艺混凝土的孔中主要是纤维状的水化产物,只有少

量小尺寸Ca(OH)

晶体。二次搅拌主要就是通过界面区微结构的改善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2.3试验结果分析

2.3.1二次搅拌工艺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

从表4中可以看出采用二次投料搅拌工艺,新拌混凝土的坍落度都比采用传统搅拌工艺的混凝土坍落度有所减小,但保塑性能比传统搅拌工艺混凝土有所改善。

任何材料的宏观性能都是和它结构形成过程中的种种现象密切相关的,各种造壳搅拌工艺制得的拌和物都有一共同的特征,即泌水量大大减少。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解释为:骨料外的壳浆水灰比较小,它们像无数个“海绵体”,造成了稀浆中水分外逸的屏障,外泌的水分还没有逸出到拌和物表面,已被那些“海绵体”吸收了。简言之,泌水这样一个体系内外的水分迁移过程被体系内部的运输(均化,水灰比梯度小)过程取代了,因此工作性能也得到了改善[6]。

2.3.2二次搅拌工艺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从表5,图1,图2中都可以看出采用二次搅拌工艺,混凝土3d,28d强度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3d,28d强度提高的幅度最高分别达到12.6%和12.9%;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所提高,3d,28d氯离子扩散系数减少最高分别达到18.3%和13%。主要原因是因为传统的一次投料搅拌工艺使混合料中的水泥很难均匀地覆裹在砂石料表面,水泥易结团而不能充分水化利用,二次投料搅拌工艺刚好克服了这点,能够充分利用水,因此水泥水化相对更充分,搅拌得更加均匀,改善了过渡区胶料与集料界面的强度和密实性,因此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二次搅拌工艺能够减小混凝土的孔隙率,更主要的是可使毛细孔变细,且对强度不利的孔的含量大为减少,使渗水通路变得更加迂回曲折,因此显著提高了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能力[6]。

从实验结果可以看出,采用水泥裹砂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对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的效果最为显著。水泥裹砂法是因为水泥砂浆对石子的包围更加简单而易于均匀,从而极大地改善混凝土的过渡区界面,提高了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可能是兼具有水泥裹砂法和水泥裹石法的优点,因此对改善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方面是最显著的。

混凝土材料科学的基本观点认为,材料的形成过程必然伴随着界面的产生、消失和转化,而且材料的结构首先是键和界面的结合[8]。因而,不同的界面演变过程必然引起材料形成过程的差异,也就决定了材料内部结构的区别。

现以传统搅拌方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又称裹砂石法)为例来说明界面演变过程的不同。在传统搅拌方法中,所有的固相材料几乎同时倒入搅拌机,在水与固相材料接触之前,砂、石、水泥混合体中主要是固(s)气(g)界面。在搅拌过程中,水必然要浸润所有的固相材料表面,从而形成固(s)-液(l)界面,但在此过程中,必然同时产生了气(g)-液(l)界面,而且不可避免地还保留一部分固(s)-

12

??第3期

气(g)界面,即有相当数量的气相留在液体和固体的包围中。因此搅拌后混凝土内部产生小气泡,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在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又称裹砂石法)中,当砂石与第一次加入的水W1接触后,主要形成固(S1)-液(L1)界面,还存在着液(L1)-气(g)界面;而固(S)-气(g)界面基本消失,气相减小;水泥投入后,又增加了固(S2)-液(L1)界面;加入第二次水(W2)后,在水灰比梯度减小的过程中,水向水泥壳内渗透,而水泥粒子向稀浆中渗透,在此固液两相迁移过程中,改变了原有气相的几何形态,气孔被分割、细化,使孔径分布改善,进而改善了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9]。

3结论

1)在本实验条件下,5种不同二次投料搅拌工艺都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抗压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3d,28d强度都有不同幅度的提高,3d,28d强度提高的幅度最高分别达到12.6%和12.9%;对混凝土的耐久性也有所提高,3d,28d氯离子扩散系数减少最高分别达到18.3%和13%。

2)在本实验条件下,水泥裹砂法和粗细骨料全造壳法对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氯离子抗渗性能的效果最为显著。

3)混凝土二次搅拌工艺主要是通过改善混凝土界面过渡区来改善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的。

4)对现代混凝土生产线而言,二次投料混凝土搅拌工艺简单易行。这种工艺只是改变原材料的投料顺序,无需增加材料和专门设备和技术,不增加生产管理人员,不延长搅拌时间,就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宋培建.混凝土多步搅拌工艺[J].建工技术,1997(3):29-34.

[2]邵树人,林依平.二次投料配制钢纤维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试验研究[J].公路,2001(6):100-103.[3]RyuJ.S.Improvementonstrengthandimpermeabil-ityofrecycledconcretemadefromcrushedcoarseaggregate[J].

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Letters,2001,21(1):1565-

1567.

[4]ChiaraF.Ferraris.ConcreteMixingMethodsandConcreteMixers:StateoftheArt[J].JournalofRearchoftheNational

InstituteofStandardsandTechnology,2001,106(2):

391-399

[5]王卫中,冯忠绪.二次搅拌工艺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J].混凝土,2006(4):40-42.

[6]林振.混凝土搅拌工艺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建筑技术,1998,29(1):16-18.

[7]吴中伟.高性能混凝土[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8]黄蕴元.混凝土材料科学研究的若干进展(上)[J].混凝土及加筋混凝土,1982(5):2-7.

[9]王一光,马克.裹砂石法配制C80-C90高性能混凝土试验[J].建筑技术,1999,30(1):26-28.

(本文编辑武亚庆)

!!!!!!!!!!!!!!!!!!!!!!!!!!!!!!!!!!!!!!!!!!!!!!!!!!!!!!!!!!!!?消息?

河南省将计划投资两亿元开发内河航运

2008年,河南省将计划投资2亿元加快航运开发工程建设。

2007年,河南省共安排850万元做航运工程开发前的准备工作。目前,淮河、涡河、沱浍河3个重点航运开发项目初步设计得到省发改委批准,现已报交通部。其中,淮河航运开发工程已完成招投标,沙颍河周口至漯河段航运开发工程设计工作已启动,工程情况的调查和设计资料的收集工作已基本完成,丹江库区航运开发建设工程完成了库区总体规划编制。

今后5年,河南省将建成沱浍河、涡河、淮河、丹江库区等航运开发工程,新增Ⅳ级通航里程236km,改善航道里程426km,全省航道总里程达到1675km。

蔡瑞环,等:搅拌工艺对混凝土强度及氯离子渗透性影响试验研究13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浅谈高性能混凝土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技术 【摘要】高性能混凝土是近期混凝土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高性能混凝土是具有某些性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特别适用于高层建筑、桥梁以及暴露在严酷环境中的建筑结构。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建筑工程;应用;设计 1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的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常规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选用优质原材料,在妥善的质量控制下制成的。除采用优质水泥、集料和水外,配制高性能混凝土还必须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 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设计优先而不以强度设计优先。片面强调混凝土的高强度有可能影响混凝土耐久性能的提高。采用低水胶比和掺加足量的矿物细掺料与高效外加剂等等技术措施是提高混凝土耐久性能的重要手段。要求混凝土具有全面的高性能是不科学的。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性能首先是硬化混凝土的耐久性能和塑性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其次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特殊需要的某个或某些特殊性能。如:用于水下浇注的混凝土需要的免振捣自密实不分散性能,用于地下车库的混凝土需要的表面耐磨性能等等。 2 高性能混凝土在现代工程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正在世界各地成功地用于很多离岸结构物和长大跨桥梁的建造,Langley等人叙述了几种加拿大一长大跨桥梁所用的拌合物。它们用于主梁、墩部和墩基,硅粉混合水泥用量为450 Kg/m3,水153L/ m3,引气剂160mL/ m3和高效减水剂3L/ m3。其坍落度大约在200mm;含气量6.1%;1d、3d、28d 抗压强度分别为35、52和82 MPa;基础和其他大块混凝土的混合水泥用量为307 Kg/m3,粉煤灰133 Kg/m3,用水量接近,但引气剂和高效减水剂掺量大幅度减小,坍落度约在185mm;含气量7%;1d、3d、28d和90d抗压强度分别为10、20、50和76 MPa。根据加拿大和美国的透水性与氯离子快速渗透标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两部分混凝土都呈现非常低的渗透性。对高性能混凝土结构的施工,需要非常强调加强现场实验室试验和质量验收。 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另一领域是高性能轻混凝土,相对于钢材,普通混凝土的强度/自重比很低,掺有高效减水剂的高强混凝土则大大提高了该比例;用有大量微孔的轻骨料代替部分普通骨料,就能进一步提高这个比例。由于骨料的质量不同,密度为2000 Kg/m3、抗压强度在70~80 MPa的高性能轻混凝土在一些国家已经商品化并用于构件生产。在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挪威和美国,高性能轻混凝土已用于固定式和漂浮式钻井平台;因为水泥浆和骨料之间的界面粘结强度高,它可以不透水,所以在侵蚀环境中能够很耐久。 采用掺10~15%硅粉甚至更高的混合水泥配制的超塑化混凝土,具有优良的粘附力,因此适用于湿喷的喷射混凝土进行结构修补,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领域之一. 2.1 高性能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40MPa)首先用于30层以上高层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结构,

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人工砂混凝土性能研究 1胶砂试验 1.1胶砂配合比为了解石灰石粉掺量对胶砂流动度和力学性能的影响,设计胶砂配合比,见表5。其中,标准砂、水的用量不变,分别为 1350g、225g。按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 GB/T17671-1999《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分别测试胶砂的流动度、抗折强度、抗压强度,测试结果见表5。 1.2胶砂试验结果分析石灰石粉掺量对胶砂流动度的影响,如图1所示。由该图可看出,虽然用水量未变,但胶砂流动度依然随着石灰石 粉掺量的提高而增大,故也可认为石灰石粉具有一定的减水作用。图1石灰石粉掺量与胶砂流动度的关系石灰石粉掺量对胶砂的抗压强度、 抗折强度影响。随着石灰石粉的掺量增加,相同龄期的水泥胶砂抗折 强度、抗压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2混凝土试验 2.1混凝土配合比为了解石灰石粉掺量对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力学性 能的影响,以石灰石粉超掺50%、超掺部分等量取代人工砂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其中,碎石、超塑化剂、水的用量不变,见表6。按 GB/T2419-2005《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17671-1999《水泥 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分别测试混凝土的拌合物性能、抗压强度,测试 结果见表7。 2.2混凝土工作性能分析(1)掺入细度10%以内的石灰石粉的坍落度基 本都符合工程应用要求,随着石灰石粉量的增加,坍落度也增加,混 凝土的粘聚性好、泵送效果好、坍落度经时损失小。(2)石灰石粉混凝 土坍落度与扩展度随水胶比减小而增加,这与普通混凝土是一致的。(3)混凝土的坍落度随石灰石粉的掺量增加而增大,当掺量超过10%后,随掺量的增加而减小,而经时损失则随石灰石粉掺量增加而增大。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研究 科技的发展促进了现代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长足进步,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提升了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水平,如此便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来促进现代建筑工程施工的发展。我们一般会把强度等级达到C60以上的混凝土称之为高强混凝土[1]。这种混凝土的原材料以高强水泥和砂、石等为主,将这些材料混合加工就制成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很有必要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加强研究,这也是相关部门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介绍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深入地研究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也详细阐述了这技术,以期能够引发同行的探讨热潮,以便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将来我国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发展。 标签:建筑工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引言 伴随着社会先进生产力的高速发展,同时也不断提升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水平。如此,人们便开始重视自己的住宅条件,所以,对于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舒适度等综合性能所提的要求也就更高了。为了确保人们对建筑的新要求能够得到满足,就一定要对建筑工程中研究施工技术的力度进一步加强,以便于能够逐步提升建筑的质量和性能。而事实上,建筑行业也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而加快了自身的发展速度。就目前建筑领域来看,不论是施工的技术和材料,还是施工设备都实现了大的跨越,不仅如此,还有一批先进的施工技术、材料以及设备大量涌现。在现代建筑工程中,这些先进技术和材料和设备的应用,都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提高了现代建筑的质量水平,同时也对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然而就当前的一些高层重载和大跨度建筑工程来看,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是经常会应用到的,而这一混凝土技术的的广泛应用,也在实质上真正提升了高层重载和大跨度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也正因为如此,才使得这一技术在现代建筑工程中深受欢迎。我们一般会把强度等级达到C60以上的混凝土称之为高强混凝土[1]。这种混凝土的原材料以高强水泥和砂、石原材料等为主,将这些材料混合加工就制成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为了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很有必要对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加强研究,这也是相关部门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介绍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组成,深入地研究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同时也详细阐述了这技术,以期能够引发同行的探讨热潮,以便能够提供一定的参考,促进将来我国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发展。 1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构成成分 1.1 水泥 硅酸盐系水泥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过程中选用最多的,但也可以使用普通水泥,亦或是矿渣水泥。通常选择的强度等级基本是在:C50-C80的混凝土适合使用的强度等级是52.5号水泥;在C80之上的混凝土适合使用的强度等级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一、图纸设计标准及材料要求 (一)设计标准 水泥搅拌桩按梅花状布置,桩径为0.5m,桩间距为2.0m;水泥掺入量为15%(质量比);水灰比为0.5;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人低于1.5Mpa;90天单桩承载力不小于150KN,单位复合地基承载力不小于80Kpa。 (二)材料要求 1、袋装砂井采用渗水率高、风干的中、粗砂。大于0.3mm的砂的含量占总量的50%以上;含泥量要求小于5%,渗透系数小于5*10-3㎝/s。袋装材料采用透水性能良好的土工织物(聚丙烯纺织物) 2、砂砾垫层的材料:土工格栅+10㎝砂垫层;砂砾垫层的材料为中砂及砂砾,含泥量不大于5%;土工格栅采用聚丙烯纺织物。当填土高度大于4m时,纵横向极限拉力不应小于20KN/m;填土高度在3-4m时,纵横向极限拉力应不小于40KN/m,填土高度小于3m时,纵横向极限拉力不应小于50KN/m。 (三)、施工机具 深层搅拌机、砂浆自动记录仪、自卸汽车、压路机、推土机、装载机、平地机等。 二、作业条件 1、施工前平整原地面,清除地上地下障碍物。池塘或洼地应首先清淤;回填粘土整平。 2、导管式震动打设机械、灌砂袋设备、成空导管、桩尖与桩帽等设备应经检查维修,保证施工过程顺利进行。

3、检查电源、线路,并做好照明准备; 4、配齐所有管理人员和施工人员,并对所有人员进行安全交底。 三、施工流程 设备、人员进场-清表整平压实-测放桩位、材料采购-试桩施工-桩基顺序施工-钻机移位-检测-砂砾垫层施工-土工格栅施工-路基填筑。 单桩施工工艺流程: 钻机就位-搅拌钻进-喷浆搅拌提升钻头-停止喷浆-复搅至桩底深度-提升并搅拌到桩顶-钻机移位-质量检查。 四、操作工艺 1、准备工作 施工前挖设计提供的配比进行试验室内试验 2、施工工艺 ①水泥土深层搅拌桩施工前应进行工艺性试桩,数量不少于5根,并根据工艺性试桩确定施工参数及施工工艺。 ②施工放线:施工前根据放出的左右中心线,按照桩位布置图统一进行测放桩位线,桩位中心点用钎子插入地下,钎子上部绑扎红色布条并用白灰明示。 ③钻机就位:钻机就位后必须做水平校正,使钻杆轴线垂直对准钻孔中心位置。以吊线锤校正机架垂度,每工作班检查不小于2次,使垂直度偏差不超过1%; ④射水试验钻机就位后,进行低压射水试验,检查喷嘴是否畅通,压力是否正常 ⑤钻孔:射水试验后即可开钻。增加射水压力,减少摩擦力。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总结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总结 摘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特点,技术性能,比普通混凝土的优越性,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 1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 混凝土科学属于工程材料研究范畴,是以取得最大经济效益为目 标的应用科学,混凝土以其原材料丰富,适应性强,耐久性,能源消耗与 成本较低,同时又能消化大量的工业废渣等特点,成为一种用途最广, 用量最多的建筑材料。 (1)现如今不少发达国家正面临一些钢筋混凝土结构,特别是 早年修建的桥梁等基础设施老化问题,需要投入巨资进行维修或更新。我国结构工程中混凝土耐久性问题也非常严重。建设部于20世纪90年代组织了对国内混凝土结构的调查,发现大多数工业建筑及露天构筑物在使用25~30年后即需大修,处于有害介质中的建筑物使用寿命仅15~20年。维修或更新这些老化废旧工程,投资巨大,而且由于混凝土过早劣化,如何处置费旧工程拆除后的混凝土垃圾也给环境带来威胁。 (2)随着技术和生产的发展,各种超长、超高、超大型混凝土构筑物,以及在严酷环境下使用的重大混凝土结构,如高层建筑、跨海大桥、海底隧道、海上采油平台、核反应堆、有毒有害废物处置工程等的建造需要在不断增加。这些混凝土工程施工难度大,使用环境恶

劣、维修困难,因此要求混凝土不但施工性能要好,尽量在浇筑时不产生缺陷,更要耐久性好,使用寿命长。 2 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与性能 对高性能混凝土的定义或含义,国际上迄今为止尚没有一个统一的理解,各个国家不同人群有不同的理解。 1990年5月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所(NIST)与美国?昆凝土协会(ACl)主办了第一届高性能混凝土的讨论会,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具有所需,陛能要求的匀质混凝土,必须采用严格的施工工艺,采用优质材料配制的,便于浇捣,不离析,力学性能稳定,早期强度高,具有韧性和体积稳定性等性能的耐久的混凝土。大多数承认单纯高强不一定耐久,而提出高性能则希望既高强又耐久。可能是由于发现强调高强后的弊端,1998年美国ACI又发表了一个定义为:“高性能混凝土是符合特殊性能组合和匀质性要求的混凝土,如果采用传统的原材料组分和一般的拌和、浇筑与养护,未必总能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混凝土。”ACI对该定义所作的解释是:“当混凝土的某些特性是为某一特定的用途和环境而制定时,这就是高性能混凝土。例如下面所举的这些特性对某一用途来说可能是非常关键的:易于浇筑,振捣时不离析,早强,长期的力学性能,抗渗性,密实性,水化热,韧性,体积稳定性,恶劣环境下的较长寿命。 我国著名的混凝土科学家吴中伟教授定义高性能混凝土为一种 新型高技术混凝土,是在大幅度提高普通混凝土性能的基础上采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作的混凝土,它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专业年级: 完稿时间: XX大学

高性能混凝土的研究与发展现状 摘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现代建筑不断向高层、大跨、地下、海洋方向发展。高强混凝土由于具有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等优点,能适应现代工程结构向大 跨、重载、高耸发展和承受恶劣环境条件的需要,同时还能减小构件截面、增大使用 面积、降低工程造价,因此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性能发展应用前景 装 订 线

目录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 1.1轻混凝土 (1)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 1.3超高性能混凝土 (1) 1.4智能混凝土 (1)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1) 2.1耐久性 (1) 2.2工作性 (1) 2.3力学性能 (1) 2.4体积稳定性 (1) 2.5经济性 (2) 三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2) 3.1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2) 3.2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3) 四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与施工控制 (3) 4.1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的应用 (3) 4.2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4) 五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4)

5.1高耐久性能 (4) 5.2高工作性能 (5) 5.3高稳定性能 (5) 六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前景 (5) 参考文献 (6)

一高性能混凝土的发展方向 1.1轻混凝土是指表观密度小于1950kg/m3的混凝土。可分为轻集料混凝土、多孔混凝土和无砂大孔混凝土三类。 1.2绿色高性能混凝土水泥混凝土是当代最大宗的人造材料,对资源、能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破坏十分巨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背道而驰。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研究和应用较多的是粉煤灰混凝土,粉煤灰混凝土与基准混凝土相比,大大提高了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明显降低混凝土硬化阶段的水化热,提高混凝土强度特别是后期强度而且,节约水泥,减少环境污染,成为绿色高性能混凝土的代表性材料。 1.3超高性能混凝土如活性粉末混凝土,其特点是高强度,抗压强度高达300MPa,且具有高密实性,已在军事、核电站等特殊工程中成功应用。 1.4智能混凝土是在混凝土原有的组分基础上复合智能型组分,使混凝土材料具有自感知、自适应、自修复特性的多功能材料,对环境变化具有感知和控制的功能。随着损伤自诊断混凝土、温度自调节混凝土、仿生自愈合混凝土等一系列机敏混凝土的出现,为智能混凝土的研究、发展和智能混凝土结构的研究应用奠定了基础。 二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2.1耐久性。高效减水剂和矿物质超细粉的配合使用,能够有效的减少用水量,减少混凝土内部的空隙,能够使混凝土结构安全可靠地工作50~100年以上,是高性能混凝土应用的主要目的。 2.2工作性。坍落度是评价混凝土工作性的主要指标,HPC的坍落度控制功能好,在振捣的过程中,高性能混凝土粘性大,粗骨料的下沉速度慢,在相同振动时间内,下沉距离短,稳定性和均匀性好。同时,由于高性能混凝土的水灰比低,自由水少,且掺入超细粉,基本上无泌水,其水泥浆的粘性大,很少产生离析的现象。 2.3力学性能。由于混凝土是一种非均质材料,强度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强度的主要因素,对于普通混凝土,随着水灰比的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增大,高性能混凝土中的高效减水剂对水泥的分散能力强、减水率高,可大幅度降低混凝土单方用水量。在高性能混凝土中掺入矿物超细粉可以填充水泥颗粒之间的空隙,改善界面结构,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提高强度。 2.4体积稳定性。高性能混凝土具有较高的体积稳定性,即混凝土在硬化早期应具有较低的水化热,硬化后期具有较小的收缩变形。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特点及应用 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的优越性能,从低水灰比、坍落度、流动性等方面阐述了高性能混凝土施工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措施分析了高性能混凝土对材料的要求,以推广高性能混凝土的广泛应用。 标签: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 混凝土科学书和工程材料研究范畴属于应用科学,其目的是追求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混凝土具有良好的耐久性,较低的成本和能耗,较强的适应性以及丰富的原材料,能够消化很多工业废渣,上述优点使其成为一种用量最多且应用广泛的建材。据不完全统计,世界水泥年产量高于15亿t,折合成混凝土最少为45亿m3,我国就用了15亿m3。 目前,大跨度桥梁、海底隧道和高层建筑快速发展,工程建设往往不再局限于普通混凝土之上,发展工作性更佳、性能和耐久性更好、强度更高的混凝土是大势所趋。这里的高强度混凝土指的是标号超过C60(混凝土轴心抗压设计强度fc=27.5MPa)的混凝土,且采用强度在42.5级以上、骨料级配优良的水泥,并和较低水灰比在强烈振捣密实作用下制取的混凝土。 高强混凝土的流动性、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等都较高,这是其区别于普通混凝土的特点。 1 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1.1 混凝土的耐久性 因为高强混凝土的耐久性(包括混凝土稳定性、抗渗透性、抗冻性、抗化学侵蚀性、抗碳化性)比一般的混凝土较高,在任何严酷环境中使用的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如搞成建筑、海底隧道和跨海大桥等,采用高性能混凝土能够延长工程使用寿命,同时取得的经济效益也非常可观。 1.2 混凝土的强度 高强度混凝土具有较大的强度,但不会出现过大的变形,这就提高了构件的刚度,而且在很大成度上使建筑物的变形性能得到改善。 1.3 混凝土的成本 在成本方面,即使高强混凝土略高于一般的混凝土,但因为其截面尺寸变小了,结构自重也减轻了,则钢筋用量及地基负荷也相应的减少了,在一些自重占荷载的大部分的建筑中,这一点意义重大。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工法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工法 QB/ZTYJGYGF-LJLM-0115-2011) 第四工程有限公司徐立彬 1.前言 1.1工艺工法概况 我国搅拌桩研究始于1977年10月,由冶金部建筑研究总院和交通部水利规划设计院开始进行搅拌桩施工机械和室内外试验研究工作。1980年11月由冶金部基建局主持,通过了“饱和软粘土深层搅拌加固”技术鉴定,认为该技术逐步推广应用。 搅拌桩在我国应用头十年,主要用于加固软土,构成复合地基以支撑建筑物或结构物。经过各级科研、设计、施工、生产等部门的共同努力,已研发了多种适合国情,具有不同特色并互相配套的多种专用搅拌机械,并形成了庞大的专业施工队伍,每年各种搅拌桩达数千万延米,施工地点遍步沿海和内陆软土地基。 1.2工艺原理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材料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搅拌机械在地基深处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搅拌,利用固化剂和软土之间所产生的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软土硬结成具有整体性、水稳定性和一定强度的优质地基土。2.工艺工法特点 2.1施工中无振动、无噪音、无污染,对周围地基土无扰动、无挤压。 2.2施工机具简单,操作方便,造价低,尤其在施工场地较小的地方,采用更为合理。 3.适用范围 适宜于加固各种成因的软粘土,加固深度一般在20m以内。 4.主要引用标准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 《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_F10; 《铁路路基施工规范》TB10202; 《建筑桩基础技术规范》GB50007; 《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 图2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流程图 6.2操作要点 6.2.1施工准备 1测量放样定出桩位,同时采用或全站仪或吊线锤双向控制导向架垂直度。按

混凝土搅拌站安装方案

芜湖格力基地出口项目混凝土搅拌站安装 专项施工方案 编号: 编制: 审核: 批准人: 中铁四局建筑公司物资机械租赁中心 2011 年 7月 24 日 目录 编制依据: 1、《GB/T1071-2005混凝土搅拌站(楼)》 2、《GBJ17钢结构施工设计规范》 3、《GB/T9142混凝土搅拌机》 4、《GB10595带式输送机施工技术规范》 5、《GB14249-1电子衡器安全要求》 方案流程目录: 一、准备工作十一、计量系统验收 二、平面布置图十二、应急预案 三、基础图复测十三、安全防护措施 四、水泥仓的安装十四、设备维护保养 五、主机的安装十五、说明 六、控制室及支架的安装 七、配料机的安装 八、螺旋机的安装 九、水路、气路及添加剂的安装 十、接线调试 一、准备工作 1、备齐所需各件,清除安装场地周围杂物,平整场地,保证各种车辆畅通。 2、设备工具条件: ⑴、φ16以上钢丝绳4根,每根长度大于6m.。 ⑵、φ10钢丝绳1根,长度5m.左右。 ⑶、各种规格U型环4-6件,如该地区常年风力超过六级的应加拉防风措施,并配置缆风绳。 ⑷、12磅大锤2把。 ⑸、450管钳二把,呆扳手或梅花扳手4套,350mm活动扳手一把,电工工具一套,绝缘、防水胶布各10卷。 ⑹、备用500㎜×500㎜厚度100㎜以上钢板18块(链接底板用)。 ⑺、25T以上汽车起重机一部,并配置吊机配吊装工和起重工各一名。 (8)、3t手拉葫芦一个,大绳15米两根,12#铁丝30米,电焊机2台,氧气乙炔设备1部,安全带4条,安全帽每人一顶。 3、人员;组长1人,电焊工2人,杂工2名,电工1名,共6人。 4、校验:施工前准备经纬仪DJ6一台和DS3水准仪一台,用经纬仪校验基础各部轴线放位基准点尺寸是否准确,用水准仪测定复核各水准点标高是否准确,并标出各主要部位中心线。

建筑施工手册系列之混凝土工程10-8 高性能混凝土

10-8 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用现代混凝土技术制备的混凝土。它是相对于普通混凝土而言,因而它不是混凝土的一个品种,而是以广义的动态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要求并适合工业化生产与施工的混凝土的组合。高性能混凝土的基本条件是有与使用环境相适应的耐久性、工作性、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 高性能混凝土水化硬化特点:高性能混凝土配制的特点是低水胶比、掺用高效减水剂和矿物细掺料,因而改变了水泥石的亚微观结构,改变了水泥石与骨料间界面结构性质,提高了混凝土的致密性。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不应该仅是水泥石本身,还应包括骨料的性能,配比的设计,混凝土的搅拌、运输、浇筑、养护以及质量控制,这也是高性能混凝土有别于以强度为主要特征的普通混凝土技术的重要内容。 10-8-1 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 1.水泥 并不是所有水泥都适合配制高性能混凝土,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水泥应该有更高的要求,除水泥的活性外,应考虑其化学成分、细度、粒径分布等的影响。在选择时应考虑下述原则: (1)宜选用优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无论是在水泥出厂前还是在混凝土制备中掺入的矿物掺合料,都需要比水泥熟料更大的细度和更好的颗粒级配。 (2)宜选用42.5级或更高等级的水泥。如果所配制的高性能混

凝土强度等级不太高,也可以选用32.5级水泥。 (3)应选用C3S含量高、而C3A含量低(少于8%)的水泥。C3A含量过高,不仅水泥水化速度加快,往往会引起水泥与高效外加剂相互适应的问题,不仅会影响超塑化剂的减水率,更重要的是会造成混凝土拌合物流动度的经时损失增大。在配制高性能混凝土时,一般不宜选用C3A含量高、细度细的R型水泥。 (4)水泥中的碱含量应与所配制的混凝土的性能要求相匹配。在含碱活性骨料应用较集中的环境下,应限制水泥的总碱含量(Na2O+0.658K2O)不超过0.6%。 (5)在充分试验的基础上,考虑其他高性能水泥。 2.外加剂 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外加剂主要是高效减水剂,其次还有缓凝剂、引气剂、泵送剂等。 (1)高效减水剂 高性能混凝土离不开高效减水剂。任何一种外加剂都有一个与水泥等胶凝材料适应性问题,应通过试验来确定。 高效减水剂的减水率应该在20%以上,有时甚至高达25%以上;普通减水剂不仅减水率低(一般10%以下),而且掺量较低(如木钙不能超过0.3%),超过了反而有害,而高效减水剂则可高比例掺入水泥,除经济因素外,对混凝土并无不利影响。常用的高效减水剂主要是三聚氰胺系、萘系和胺基磺酸盐系。目前国内高效减水剂以萘系为主,产品型号有NF、UNF、FDN、NSZ、DH、SN及NNO等。三聚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介绍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介绍 中国混凝土网 [2006-4-20] 网络硬盘我要建站博客常用搜索 1、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裂缝已成为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如何防治混凝土裂缝是工程技术人员迫切希望解决的技术难题。然而防治混凝土裂缝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设计、材料、施工中每一个技术环节。本技术主要是叙述防治裂缝的一些关键技术,提高混凝土抗裂性能,从而达到防治混凝土裂缝的目的。本技术的主要内容包括:设计的构造措施、混凝土原材料(水泥、掺合料、细骨料、粗骨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对抗裂性能影响因数、抗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抗裂混凝土配合比优化设计方法以及施工中的一些技术措施等。 (2)技术指标 对于如何评价混凝土厚材料及混凝土抗裂性能,本技术提供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具有较高抗裂要求的混凝土结构的设计、原材料的选择、抗裂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和施工以及对混凝土抗裂性能的评价。 (4)已应用的典型工程 已在试点工程中应用,取得良好的效果。并给出具体的工程实例。 2、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1)主要技术内容 混凝土在自重的作用下,不采取任何密实成型措施,能充满整个模腔而不留下任何空隙的匀质的混凝土称之为自密实混凝土。本技术提供的主要技术内容:对混凝土原材料的技术要求、自密实混凝土设计要点即流动性、充填性、抗离析性以及保塑性和自密实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等。 (2)试验方法及评价指标 本技术给出了相应的试验方法和评价指标,并给出如阿在工地控制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性能的具体规定。 (3)使用范围 适用于难以用机械振捣的混凝土的浇筑。由于自密实混凝土细粉含量较大,更应重视混凝土抗裂性能。在采取抗裂措施的情况下,自密实混凝土抗裂性能相对较差。不适用于连续墙、大面积楼板的浇筑。

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摘要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的建设规模正日益增大,如何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同时也能使工程能长久的安全使用下去,日益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众多的土木工程建设中,混凝土的应用面之广,使用次数之多是很少见的。尤其中近年来,一种较新的混凝土技术正在快速发展并且运用到许多实际工程项目中,那就是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HPC) 由于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高强度和高体积稳定性等许多优良特性,被认为是目前全世界性能最为全面的混凝土,至今已在不少重要工程中被采用,特别是在桥梁、高层建筑、海港建筑等工程。 本文主要介绍了高性能混凝土发展的历史背景及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阐明了高性能混凝土的特性,列举了高性能混凝土在国内外研究应用中的重要成果,并对其发展趋势作出展望。随着我国建筑向高层化、大型化、现代化的发展,HPC必将成为新世纪的重要建筑工程材料。 关键词: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体积稳定性

目录 摘要 (1) 目录 (2) 引言 (4) 第一章高性能混凝土产生的背景和研究现状 (4) 第一节背景 (4) 第二节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5) 第二章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研究和应用分析 (5) 第一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概念 (5) 第二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性能 (6) 第三节高性能混凝土发展和应用中所面临的问题 (6) 第三章高性能混凝土质量与施工控制 (7) 第一节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及其选用 (7) 第二节配合比设计控制要点 (9) 第三节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控制 (10) 第四章高性能混凝土的特点 (10) 第一节高耐久性能 (11) 第二节高工作性能 (11) 第三节其它 (11) 第五章绿色高性能混凝土 (12)

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

深层水泥搅拌桩施工组织及工艺 一、水泥搅拌桩的类型 水泥搅拌桩是一种应用较广泛的地基加固方法,根据水泥水化的化学机理,其施工工艺主要有两种:一种称为,先在地面把水泥制成水泥浆,然后送至地下与地基土搅和,待其固化后,使地基土的力学性能得到加强;另一种,采用压缩空气把干燥,松散状态的水泥粉直接送入地下与地基土拌和,利用地基土中的孔隙水进行水化反应后,再行固结,达到改良地基的目的。目前我国水泥搅拌桩施工较多采用"喷浆"工艺。 二、水泥搅拌桩的施工工艺流程及质量控制 水泥搅拌桩是利用水泥作为固化剂的主剂,通过特制的深层搅拌在地基深部就地将软土和固化剂强制拌和,使软土硬结而提高地基强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处理处理淤泥、淤泥质土、泥炭土和粉土土,处理效果显著,处理后可很快投入使用。 1、施工准备 1.1搅拌桩施工场地应事先平整,清除桩位处地上、地下一切障碍(包括大块石、树根和生活垃圾等)。场地低洼时应回填粘土,不得回填杂土。 1.2水泥搅拌桩应采用合格的R3 2.5级普通硅酸盐袋装水泥以便于计量。使用前,承包人应将水泥的样品送中心试验室或监理工程师指定的试验室。 1.3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应配备电脑记录仪及打印设备,以便了解和控制水泥浆用量及喷浆均匀程度。监理工程师每天收集电脑记录一次。 1.4水泥搅拌桩施工机械必须具备良好及稳定的性能,所有钻机开钻之前应由监理工程师和项目经理部组织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开钻。 2、施工工艺流程 桩位放样→钻机就位→检验、调整钻机→正循环钻进至设计深度→打开高压注浆泵→反循环提钻并喷水泥浆→至工作基准面以下0.3m→重复搅拌下钻并喷水泥浆至设计深度→反循环提钻至地表→成桩结束→施工下一根桩。 3、施工控制 3.1水泥搅拌桩开钻之前,应用水清洗整个管道并检验管道中有无堵塞现象,待水排尽后方可下钻。 3.2为保证水泥搅拌桩桩体垂直度满足规范要求,在主机上悬挂一吊锤,通过控制吊锤与钻杆上、下、左、右距离相等来进行控制。

混凝土搅拌站财务处理流程

商品混凝土公司(搅拌站)财务处理流程 商品混凝土公司,也称为混凝土搅拌站行业,拌站总体来说属于产品生产。 有关成本核算的会计科目主要有: 1、生产成本; 2、原材料; 3、固定资产折旧; 4、应付职工薪酬等。 会计核算基本过程: 1、购入水泥、沙子、石子、矿粉、粉煤灰、外加剂(防冻剂、防水剂、缩水剂等) 借:原材料—水泥、沙子、石子、矿粉、粉煤灰、外加剂(防冻剂、防水剂、缩水剂等)(税务处理省略) 贷:银行存款、应付账款 2、生产领用原材料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材料费 贷:原材料 3、生产工人工资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人工费 贷:应付职工薪酬 4、生产设备折旧

借:生产成本—基本生产成本-机械费 贷:累计折旧 5、化验室费用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间接费 贷:制造费用 6、生产使用的电力、柴油等 借:生产成本—辅助生产成本-间接费 贷:制造费用 7、销售商品砼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税务处理省略) 借:主营业务成本 贷:生产成本(因商品砼直接运输给客户,不用再有入库的核算) 8、企业如有砼运输(包括垂直运输)可将运输费用加在生产成本中。

经营混泥土搅拌站在纳税上属于缴纳什么税种?帐务该怎样处理?(以下内容仅供参考:经营混泥土搅拌站属于什么税种?) 一、涉及的税种:增值税(或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印花税、个人所得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所得税等。(注:如果你单位经营范围属于生产、加工、销售混泥土,征收“增值税”) 二、账务处理 1、生产混泥土的账务处理 (1)购进材料时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等 (2)生产混泥土发生的材料费、人工费等 借:生产成本 贷:原材料、应付工资等 (3)生产完工时 借:产成品 贷:生产成本 (4)销售混泥土时

道路水泥搅拌桩施工方案

道路水泥搅拌桩施工方 案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工程地质条件 (1) 三、施工计划 (1) (一) 施工机械 (1) (二) 工艺流程 (2) (三) 施工经济技术措施 (2) (四) 施工质量控制 (3) 四、工程质量控制 (5) 五、施工安全保证措施 (6) 六、文明施工管理措施 (7) 附表一:危害辨识风险评价表 (9) 附图一:打桩路线图 (12)

一、工程概况 110kv沙腰变电站站区道路、化粪池、事故油池位于软土地基之上,所以地基须加固方能满足承载要求,设计采用水泥搅拌桩复合地基加固的软基处理方式。水泥搅拌桩采用D500mm桩径,固化材料采用 R普通硅酸盐水泥。搅拌桩入土深度为 12 m。 二、工程地质条件 站区道路、化粪池、事故油池工程地质条件(详见地质勘察报告书)三、施工计划 据设计工程量及业主工期要求,拟进搅拌桩机及其配套设备1台套。本搅拌桩工程施工计划如下: (一)施工机械 采用铁道部武汉工程研究所制造的PH-5A型桩机二台套,其工艺参数如下: 压桩泵采用UBJ2-150型,送浆工艺参数如下:

二)工艺流程 1、桩机定位:挪动桩机液压步履,使钻头中心对准桩位,对中误差< 50mm,然后靠升降四个液压支腿调平桩机,使钻杆铅垂于地下,垂直度偏差≤%。 2、本搅拌桩设计要求采用“四喷四搅”法施工,首先钻杆下沉到设计深度,边下沉边喷浆,然后上升,在提起的过程中完成一次注浆过程;重复上一个过程,完成桩过程。由于有淤泥,局部采用“六喷六搅”。 3、本次搅拌桩施工要先进行试桩,选择两条有代表性的桩进行试桩,三天后对该桩抽芯进行观感评价,合格后才能进行大面积的施工。 4、预搅下沉:开启灰浆泵,将预制好的水泥浆液通过输浆管泵送至钻杆顶水笼头,再经过空钻杆送至下端钻头,由钻头浆眼喷出,与土体拌合。边钻进、边喷浆,泵压一般。 5、钻至设计桩深,换挡反转提升,仍继续喷浆搅拌。 6、成桩:喷浆完毕,桩机挪位进入下一桩体。 7、清洗:施工停顿间隔时间较长,则需泵入清水,清除管中残存水 泥浆。8、搅拌桩的检测:须达到水泥搅拌桩补强要求。 (三)施工经济技术措施

高性能混凝土施工

第四章混凝土施工工艺基本要求 本章包括混凝土施工的一般要求、混凝土搅拌站、桩基混凝土施工、承墩台混凝土施工、隧道衬砌混凝土施工、涵洞混凝土施工、无碴轨道混凝土施工、梁体混凝土施工、季节施工等。 第一节一般要求 一、施工前准备 1 针对设计、施工工艺和施工环境条件特点等因素,制定严密的高性能混凝土的施工组织设计,建立完善的施工质量保证体系和健全的施工质量检验制度,明确施工质量检验方法。 2 对设计文件进行复核,保证施工中采用的相关标准和技术指标正确无误。 3 对参建人员的资格、施工设备的完好性、原材料和配合比的适用性、工艺方法的可行性、试验检验手段的科学性等进行复查,保证混凝土工程顺利施工。 4 混凝土用原材料产地、质量等级、类型等应与试验配合比用原材料一致。应特别注重原材料的质量稳定。选料时,应充分考虑供货厂家的质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生产能力是否满足现场需要,并保持适度储备。 5 计量设备检查。对生产系统的各计量仪器设备进行计量监督和测试,确定合理的计量参数和计量精度,制定各项保证测量、试验以及施工工艺中各种测试数据准确性的计量措施。 6 承墩台、梁体等重要混凝土结构施工前应进行混凝土试浇筑和试养护,以便对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工艺、施工机具以及养护工艺的适应性进行检验。 二、拌合 混凝土拌合应在搅拌站集中进行。拌合站的基本设施和质量保障措施要求详见本章第二节。 三、运输 1 混凝土运输设备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保证浇筑过程连续进行。运输过程中,应确保混凝土不发生离析、漏浆、泌水及坍落度损失过多等现象,运至浇筑地点的混凝土应仍保持均匀性和良好的拌和物性能。 2 混凝土宜采用内壁平整光滑、不吸水、不渗漏的运输设备进行运输。当长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搅拌车运输;近距离运输混凝土时,宜采用混凝土泵、混凝土料斗或皮带运输。 3 用手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道路或车道板的纵坡不宜大于15%。用机动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混凝土的装载厚度不应小于40cm。用轻轨斗车短距离运输混凝土时,轻轨应铺设平整,以免混凝土拌和物因斗车振动而发生离析。手推车、机动车以及轻轨斗车不宜运输流动度较大的泵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2.1 技术内容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 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抗压强度可达150MPa以上)、高韧性(抗折强度可达16MPa以上)、耐久性优异的新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组成材料颗粒的级配达到最佳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制作的结构构件不仅截面尺寸小,而且单位强度消耗的水泥、砂、石等资源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480~600kg/m3,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U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22,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700~1000kg/m3。超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高强微细钢纤维,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2000MPa,体积掺量不宜小于

1.0%,宜采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2 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UHPC的水胶比更低,粘性更大,宜掺入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功能型外加剂,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 (2)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5f cu,k计算; U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cu,0≥1.1f cu,k计算; (3)HS-HPC及U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3A含量(<8%)的水泥。 (4)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绝湿条件下,由于水泥继续水化,消耗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方法

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及方法 1.1.1概述 本工程水泥搅拌桩桩径为φ500,间距350(被动区加固间距为400),桩身长度为6m、8m(被动区加固桩长为5m)。 1.1.2工艺流程 1.1.3施工方法 (1)场地平整、压实 (2)施工进场后,在软基础处理场地范围采用挖掘机和推土机平整场地。 1.1.4施工测量 以业主提交的测量控制基准点为基础,建立闭合导线控制网,闭合导线控制网建立在场地四周;根据施工控制网,按照设计图纸,测设轴线,再根据轴线测设桩位。测量放线定出搅拌桩桩位,插上标签,经现场监理复核无误后方可施工。 (1)桩机就位、对中

放好搅拌桩桩位后,移动搅拌桩机到达制定桩位,然后对中,桩位偏差不大于50mm。 (2)调整导向架垂直度 采用经纬仪或吊线锤双向控制导向架垂直度。按设计及规范要求,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0.5%。 1.1.5拌制浆液 水泥浆液采用二级配送过浆系统,搅拌机调试正常后,后台拌制水泥浆液,待压浆前放入集料斗中。选用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拌制浆液。 (1)喷浆搅拌下沉 启动深层搅拌桩机装置,开启灰浆泵,通过管路送浆至搅拌头出浆口,出浆后,待搅拌头转速正常,转速为50r/min,方可使钻杆沿导向架边下沉边搅拌,下沉速度可通过档位调控,符合在规范值内,工作电流不应大于额定值。 (2)喷浆搅拌提升 下沉到达涉及深度后,启动搅拌桩机提升装置,边搅拌提升边喷浆,提升速度 0.6m/min,边搅拌边提升钻杆,使浆液和土体充分拌合直至基坑开挖面以上500mm。 1.1.6桩机移位 施工完一根桩后,移动桩机至下一根桩位,重复以上3-7步骤进行下一根桩施工。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2.2.1技术内容 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简称HS-HPC)是具有较高的强度(一般强度等级不低于C60)且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的混凝土(“四高”混凝土),属于高性能混凝土(HPC)的一个类别。其特点是不仅具有更高的强度且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多用于超高层建筑底层柱、墙和大跨度梁,可以减小构件截面尺寸增大使用面积和空间,并达到更高的耐久性。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是一种超高强(抗压强度可达150MPa以上)、高韧性(抗折强度可达16MPa以上)、耐久性优异的新型超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组成材料颗粒的级配达到最佳的水泥基复合材料。用其制作的结构构件不仅截面尺寸小,而且单位强度消耗的水泥、砂、石等资源少,具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HS-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34,胶凝材料用量一般3,硅灰掺量不宜大于10%,其他优质矿物为480?600kg/m掺合料掺量宜为25%?40%,砂率宜为35%?42%,宜采用聚竣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UHPC的水胶比一般不大于0.22,胶凝材料用量一般为3o 超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加高强微细钢纤维,1000kg/m?700, 体积掺量不

宜小于2000MPa钢纤维的抗拉强度不宜小于 1.0%,宜采用聚竣酸系高性能减水剂。 2.2.2技术指标 (1)工作性 新拌HS-HPC最主要的特点是粘度大,为降低混凝土的粘性,宜掺入能够降低混凝土粘性且对混凝土强度无负面影响的外加剂,如降粘型外加剂、降粘增强剂等。UHPC的水胶比更低,粘性更大,宜掺入能降低混凝土粘性的功能型外加剂,如降粘增强剂等。 混凝土拌合物的技术指标主要是坍落度、扩展度和倒坍落度筒混凝土流下时间(简称倒筒时间)等。对于HS-HPC,混凝土坍落度不宜小于220mm,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为5?20s,混凝土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nun/ho 21?15f计算;HS-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f (2) cu.kcu,0 2 1.If 计算;fUHPC的配制强度可按公式cu.kcu.o (3) HS-HPC 及UHPC因其内部结构密实,孔结构更加合理,通常具有更好的耐久性,为满足抗硫酸盐腐蚀性,宜掺加优质的掺合料,或选择低CA含量(V8%)的水泥。3 (4)自收缩及其控制 1)自收缩与对策 当HS-HPC浇筑成型并处于绝湿条件下,由于水泥继续水化,消耗毛细管中的水分,使毛细管失水,产生毛细管张. 力(负压),引起混凝土收缩,称之自收缩。通常水胶比越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