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中物理 创新设计与新情景问题练习

高中物理 创新设计与新情景问题练习

高中物理 创新设计与新情景问题练习
高中物理 创新设计与新情景问题练习

创新设计与新情景问题

1.(5分)照明电路中,为了安全,一般在电能表后面电路上安接一漏电保护器,如图所示,当漏电保护器的ef两端未接有电压时,脱扣开头K能始终保持接通,当ef两端有一电压时,脱扣开关K立即断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站在地面上的人触及b线时(单线接触电),脱扣开关会自动断开,即有触电保护作用

B.当用户家的电流超过一定值时,脱扣开关会自动断开,即有过流保护作用

C.当相线和零线间电压太高时,脱扣开关会自动断开,即有过压保护作用

D.当站在绝缘物上的带电工作的人两手分别触到b线和d线时(双线触电)脱扣开关会自动断开,即有触电保护作用

2.(5分)在新世纪来临之际,我国天文工作者通过计算确定了我国新世纪第一道曙光的到达地—浙江温岭的石塘镇(天文上规定:太阳发出的光线与地球相切于A点的时刻,就是A点的日出时刻,如图所示,)但由于地球大气层的存在,光线会发生折射,因此,地球上真实看到的日出的时刻与天文上规定的日出时刻有所不同.已知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km,日地距离约为 1.5×108km,假设A点为石塘镇,地球大气层厚度约为20km,若认为大气层是均匀的,且折射率为1.00028,则由于大气层的存在,石塘镇看到的真实日出的时刻比天文上规定的第一道曙光要( )到达

A.提前5s

B.提前50s

C.推迟5s

D.推迟50s5.

3.(6分)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调整卡尺两测脚间距离,主

尺和游标的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卡尺两测脚间狭缝宽度为_____

______ mm;若要狭缝宽度调到0.20 mm,应使游标上第

_______ ___条刻度线与主尺上表示___ _______ mm的刻度线

重合.

4.(4分)在光滑水平面上的O点系一长为I的绝缘细线,线

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带电量为q的小球.当沿细线方向加上

场强为E的匀强电场后,小球处于平衡状态.现给小球一垂直于

细线的初速度v0,使小球在水平面上开始运动.若v0很小,则小球第一次回到平衡位置所需时间为.

5.(8分)给你一个长木板、一个木块和一只弹簧秤,设计一个测定木块与木板间动摩擦因数的实验,要求实验方法合理,最大限度减小误差。

(1)画出实验简图

(2)实验要测量的物理量为、。动摩擦因数表达式为。8.(8分)如图所示的电路,R x为电阻500Ω的负载,R1、R2为两个用于调节负载电压的滑

线变阻器,已知AB 间电压为12V ,R x 的工作电压为8V ,两个滑线变阻器的最大阻值分别为20Ω和200Ω,则: 的作用是粗调,选择 Ω的滑线变阻器, 的作用是微调,选择 Ω的滑线变阻器 9.(8分)利用如图所示的一只电压表、一个电阻箱和一个电键,测量一个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电阻。画出实验电路图,并用笔画线作导线将所给器材连接成

实验电路。用记录的实验数据写出电动势和内电阻的表达式。

10.(10分)小灯泡灯丝的电阻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变大.某同学为研

究这一现象,用实验得到如下数据(I 和U 分别表示小灯泡上的电流和电压):

(1)在左下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 可用的器材有:电压表、电流表、滑线变阻器(变化范

围0—10Ω)、电源、小灯泡、电键、导线若干. (2)在右图中画出小煤泡的U —I 曲线.

(3)如果第15题实验中测得电池的电动势是1.5V ,内阻是2.0Ω.问:将本题中的灯泡接在

该电池两端,小灯泡的实际功率是多少?(简要写出求解过程;若需作图,可直接画在第(2)小题的方格图中) 11.(8分)图中R 为已知电阻,R x 为待测电阻,K 1为单刀单掷开关,K 2为单刀双掷开关,V 为电压表(内阻极大),E 为电源(电阻不可忽略)。现用图中电路测量电源电动势E 及电阻R x

写出操作步骤:

由R 及测得的量,可测 俄E =_________,

x R =__________

A B

C D O Y S E

地 记

示波器

图甲

/U V 6.0 4.0

2.0

0 0.5 1.0 1.5 /t s

图乙

12.(8分)下图为一测量灯泡发光强度的装置,AB 是一个有刻度的底座,两端可装两个灯泡。中间带一标记线的光度计可在底座上移动,通过观察

可以确定两边灯泡在光度计上的照度是否相同。已知照度与灯泡的发光强度成正比、与光度计到灯泡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现有一个发光强度I 0的灯泡a 和一个待测灯泡b 。分别置于底座两端(如图)

(1) 怎样测定待测灯泡的发光强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简单叙述一个可以减小实验误差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10分)200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中的一项,是奖励戴维斯和小柴昌俊在“探测宇宙中的中微子”方面取得的成就.中微子μ是超新星爆发等巨型天体在引力坍缩过程中,由质子和电子合并成中子的过程中产生出来的.1987年在大麦哲伦星云中的一颗编号为SN1987A 的超新星发生爆发时,位于日本神冈町地下1km 深处一个直径10m 的巨大水池(其中盛有5万吨水,放置了1.3万个光电倍增管探测器)共捕获了24个来自超新星的中微子.已知编号为SN1987A 超新星和地球之间的距离为17万光年(取1光年=9.46×1015m ).设中子的质量为m n ,电子的质量为m p ,中微子μ的质量可忽略.(1)写出12个质子和1个电子合并成中子的核反应方程;(2)设1个质子和1个电子合并成1个中子过程中所吸收(或释放)的核能为△E ,写出计算△E 大小的表达式;(3)假设编号为SN1987A 的超新星发生爆发时向周围空间均习地发射中微子,且其中到达日本神冈町地下巨大水池的中微子中有50%被捕获,试估算编号为SN1987A 的超新星爆发时所释放出的中微子的总数量.(保留1位有效数字)

14.(10分)如图甲所示,ABCD 为一液体槽,AB 、CD 面为铜板,BC 、AD 面及底面为绝缘板,槽中盛满导电液体(设该液体导电时不发生电解).现用质量不计的细铜丝在下端固定一铁球构成一单摆,铜丝的上端固定在O 点,下端穿出铁球使得单摆摆动时细铜丝始终与导电液体接触,过O 点的竖直线刚好在AD 边的垂直平分面上.在铜板AB 、CD 面上接上图示电源,电源内阻可忽略,电动势E =8V,将电源负极和细铜丝的上端点分别连接到记忆示波器的地和Y 输入端(记忆示波器的输入电阻可视为无穷大).现将摆球拉离平衡位置使其在垂直于AB 、CD 面上振动,闭合开关S ,就可通过记忆示波器观察摆球的振动情况.图乙为某段时间内记忆示波器显示的摆球与CD 板之间的电压波形,根据这一波形

(1)求单摆的摆长(取约π2

等于10,取g =10m/s 2); (2)设AD 边长为4cm ,则摆球摆动过程中偏离CD 板的最大距离为多大?

答案:

1.D 2.B D 3.BCD 4.B 5.0.65 4 4 6.qE

m l

π

7.(1)如图

(2)弹簧秤称木块重F 1,拉木板时弹簧秤读数F 2 μ= F 2/ F 1 8. R 1 , 20,R 2,200 9.

用电阻箱代替了电流表。由于电压可测,由电压、电阻就可以算出电流。电路图如右。实验方法有两种:

⑴改变电阻箱阻值,读出两组外电阻和对应的路端电压值R 1、U 1、R 2、U 2,根据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列出两种情况下的方程,

r R U

U E r R U U E 2

22111,+=+

=

()()2

11221212

1122

121,R U R U R R U U r R U R U U U R R E --=

--=

10.(1)见下图 (2)见右图

(3)作出U=Ir -ε图线,可得小灯泡工作电流为0.35安,工作电压为0.80伏,因此小灯

泡实际功率为0.28瓦

11.解析:

电压表内阻极大,所以可用电压表直接测量电源电动势,因为实验中涉及的未知的物理量有电动势、内阻及电阻R x ,所以至少要测量三组数据。

(1)①K 1断开,K 2接到a 端,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 1;②K 2仍接到a 端,闭合K 1,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 2;③K 1仍闭合,K 2接到b 端,记下电压表的读数U 3.

(2)U1 R

U U U 323

-

12.(1)接通电源,移动光度计,使灯泡a 和一个待测灯泡b 照度相等,测量出它们与光度

计各自距离r 1、r 2则有 I/r 22=I0/r 12, I= I 0 r 22/r 12 (2)减小误差方法就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3.(1)μ+→+-n e H 100111 或n e H 1

00111→+- (2)22)(c m m m mc E n e p -+=?=?

(3) 5×1042

14.25cm 3cm

高中物理光学知识总结材料及习题

?光的折射、全反射和色散

1.光的折射 (1)折射现象: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 (2)折射定律: ①内容: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处在 ,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 的两侧,入射角的正弦与折射角的正弦成 . ②表达式:2 1sin sin θθ=n 12,式中n 12是比例常数. ③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 (3)折射率: ①定义:光从真空射入某介质时, 的正弦与 的正弦的比值. ②定义式:n =2 1sin sin θθ (折射率由介质本身和光的频率决定). ③计算式:n =v c (c 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v 是光在介 质中的传播速度,由此可知,n >1). 2.全反射 (1)发生条件:①光从 介质射入 介质;②入射角 临界角. (2)现象:折射光完全消失,只剩下 光. (3)临界角:折射角等于90°时的入射角,用C 表示,sin C =n 1 . (4)应用: ①全反射棱镜; ②光导纤维,如图所示. 3.光的色散 (1)光的色散现象:含有多种颜色的光被分解为 光的现象. (2)色散规律:由于n 红<n 紫,所以以相同的入射角射到棱镜界面时,红光和紫光的折射角不同,即紫 光偏折得更明显.当它们射到另一个界面时, 光的偏折最大, 光的偏最小. (3)光的色散现象说明:

?光的波动性

1.光的干涉 (1)产生干涉的条件:两列光的 相同, 恒定. (2)杨氏双缝干涉①原理如图所示.②产生明、暗条纹的条件 a .单色光:若路程差r 2-r 1=kλ(k =0,1,2…),光屏上出现 ; 若路程差r 2-r 1= (2k +1) 2 λ (k =0,1,2…),光屏上出现 . b .白光:光屏上出现彩色条纹.③相邻明(暗)条纹间距:Δx = λd l . (3)薄膜干涉 ①概念:由薄膜的前后表面反射的两列光相互叠加而成.劈形薄膜干涉可产生平行 条 纹. ②应用:检查工件表面的平整度,还可以做增透膜. 2.光的衍射 (1)光的衍射现象:光在遇到障碍物时,偏离直线传播方向而照射到 区域的现象. (2)发生明显衍射现象的条件:当孔或障碍物的尺寸比光波波长小,或者跟波长差不多时,光才能发 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3)各种衍射图样 ①单缝衍射:中央为 ,两侧有明暗相间的条纹,但间距和 不同.用白 光做衍射实验时,中央条纹仍为 ,最靠近中央的是紫光,最远离中央的是红光. ②圆孔衍射:明暗相间的不等距 . ③泊松亮斑(圆盘衍射):光照射到一个半径很小的圆盘后,在圆盘的阴影中心出现的亮斑,这是光 能发生衍射的有力证据之一. (4)衍射与干涉的比较

高一物理《万有引力与航天》教学设计-单元教学设计

[做一做]用图钉和细绳画椭圆 可以用一条细绳和两图钉来画椭圆.如图所示,把白纸钉在木板上,然后按上图钉.把细绳的两端系在图钉上,用一枝铅笔紧贴着细绳滑动,使绳始终保持张紧状态.铅笔在纸上画出的轨迹就是椭圆,图钉在纸上留下的痕迹叫做椭圆的焦点. [想一想]椭圆上某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与椭圆上另一点到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有什么关系? 2.开普勒第二定律 第二定律: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时间内扫过相等的面积(板书)。 展示问题: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如果一颗行星绕太阳沿椭圆轨道运动,它在离太阳最近的位置(近日点)和最远的位置(远日点),哪点的速度比较大? 教师:如图所示,行星沿着椭圆轨道运行,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如果时间间隔相等,即t 1t 2=t 3t 4,那么面积A=面积B .由此可见,行星在远日点a 的速率最小,在近日点b 的速率最大. 3.开普勒第三定律 第三定律: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平方的比值都相等(板书)。 若用a 代表轨道的半长轴,T 代表公转周期,开普勒第三定律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表示: 比值k 是一个与行星无关的恒量.只与太阳有关。 参考资料:给出太阳系九大行星平均轨道半长轴和周期的数值,供课后验证。 [课堂探究] 引导学生深入探究: 播放九大行星沿各自轨道运动的课件,使学生对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有一个感性认识. 教师:实际上,多数行星的轨道与圆十分接近,所以在中学阶段的研究中能够按圆处理.开普勒三定律适用于圆轨道时,应该怎样表述呢? 1、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圆心; 2、对某一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或线速度大小)不变,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3、所有行星轨道半径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 行星 27.3220.3844月球 10.0424同步卫星 601884495海王星 306862869天王星 107591426土星 4333778木星 3.36×1018 687228火星 3.31×1018365149地球 3.35×1018225108金星 3.36×101887.9757水星 K 值 公转周期(天)半长轴(x106km)k T a 23

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 本 After completing the work or task, record the overall process and results, including the overall situation,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and summarize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uture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示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报告资料应用在完成工作或任务后,对整体过程以及结果进行记录,内容包含整体情况,进度和所取得的的成果,并总结存在的问题,未来的对应策略与解决方案。,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徐婷婷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 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09180212 实验日期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 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 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 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 班级姓名学号日期 实验课题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 实验目的 1.描出平抛物体的运动轨迹. 2.求出平抛物体的初速度. 实验原理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只需测出运动轨迹上某一点的(x,y 由x=V0t y= 得:V0=x 器材斜槽、白纸、图钉、木扳、有孔的硬纸卡片、小球、重锤线、米尺 实验步骤 1.用图钉把白纸钉在竖直木板上。 2.在木板左上角固定斜槽并使其末端点O的切 3.线水平。在纸上记录O点, 4.利用重垂线画出通过O点的竖直线。 5.在木板的平面上用手按住卡片, 6.使卡片上有空的一面保持水平, 7.调整卡片的位置, 8.使槽上滚下的小球正好穿过卡片的孔, 9.然后用铅笔在卡片的缺口上点个黑点, 10.这就记下了小球平抛的轨迹通过的点。多次实验,

11.描下多个点。 12.用平滑的曲线将小球通过的点连接起来, 13.就得到小球平抛运动的轨迹。 14.以O为圆点, 15.画出竖直向下的y轴和水平向右的x轴. 16.从曲线上选取A、B、C、D四个不同 17.的点, 18.测出它们的坐标, 19.记在表内。 根据公式v0=x 求出每次小球平抛运动的初速度,再求出V0的平均值。 实验记录 X(米) y(米) V0(米/秒) V0(平均值) A B C D 实验分析 1.实验注意点: a.固定白纸的木板要。 b.固定斜槽时,要保证斜槽未端的。 c.小球每次从槽上滑下。

d.在白纸上准确记下槽口位置,该位置作为。 2.实验误差: (1)计算小球初速度时应在轨迹上选距离抛出点稍远一点的地方。 (2)木板、斜槽固定好后,实验过程中不改变位置。 实验 练习 1.在研究平抛物体的运动的实验中,已测出落下的高度h与对应的射程x如下表,则物体平抛初速度为。(g=9.8m/s2) h (m) 5.00 11.25 20.00 24.20 x (m) .为什么实验中斜槽的末端的切线必须是水平的 答: .请你依据平抛运动的实验思想,自己设计一个测定玩具手枪子弹速度的方法。 (1)器材: (2)步骤: (3)手枪子弹速度V0= 。(用字母表示)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范文 (一)实验目的 1.学会用打上点的纸带研究物体的运动。 2.掌握判断物体是否做匀变速运动的方法。 3.会利用纸带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4.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 (二)实验原理 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若加速度为a,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内发生的位移依次为x1、x2、x3、?、xn,则有: x2-x1=x3-x2=?=xn-xn-1=aT2,即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差相等。可以依据这个特点,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2)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时间内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2.由纸带求物体加速度的方法(1)逐差法

设相邻相同时间T内的位移分别为x1、x2、?、x6,则 x2-x1=x3-x2=x4-x3=?=x6-x5=aT2 x4-x1=3a1T2 x5-x2=3a2T2 x6-x3=3a3T2 得加速度a=(a1+a2+a3)/3 = (2)图象法(421?522?623)x4?x5?x6x1?x2?x32? 33T3T3T9T 以打某计数点时为计时起点,然后利用vn=(xn+xn+1)/2T测出打各点时的速度,描点得v-t图象,v-t图象的斜率即为加速度,如图所示。 (3)由纸带求物体速度的方法“平均速度法”求速度,即 vn=(xn+xn+1)/2T,如图所示。 (三)实验器材 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电源、复写纸片。 (四)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 连接好电路,再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将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它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新课程课堂教学设计 北京第九十四中学高一物理组李兆锋执笔 2008年 3月 【课题】教科版《物理1》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8节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 【《课标》研读】 1.《课标》原文 (一)运动的描述 (3)经历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研究过程,理解位移、速度和加速度,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体会实验在发现自然规律中的作用。 (4)能用公式和图像描述匀变速直线运动,体会数学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重要性。 2.《课标》研读 知识性行为动词2个;技能性行为动词1个;体验性行为动词3个。由此不难看出,新课程在重视知识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体验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中安排了两个活动一个讨论交流,即:活动1“飞机跑道的设计”;活动2“飞机制动系统的设计”;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设计”两个字反映出编者意在把学生放在自主学习的位置,活动中要求学生“1.画出设计分析草图;2.写出设计依据的公式; 3.算出你的结果”。也适合对学生进行过程和方法的训练,如果在加上“ 4.拿你的设计方案和同学交流”,就多了一个探究要素。因此,这节课不应该是一节普通的习题课,而应该是一节应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究课。 考虑到活动1和活动2本身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学设计中将讨论交流“一起交通事故的分析”等内容作为后续课程,旨在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设计思路】 本节的内容是应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探究和解决实际问题。教材给出的实例比较典型,但是略显平淡。为此,我们在教学中特别选择了当年震惊世界的“协和飞机失事”事件为线索,设置问题情境,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和热情。通过独立思考、交流讨论,让学生体会应用物理规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教学过程中力求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落实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中深化对规律的理解和认识。 2.尝试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在探究活动中体会用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2.使学生在对设计结果的分析、论证和交流中,尝试经过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创设真实的、富有震撼力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进一步领会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3.通过“协和飞机失事”原因的分析,使学生领悟细节决定成败,提高责任意识。

高中物理光单元 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高中物理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闵行区华漕中学恭元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辨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2)经历光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比较,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比较,加强对规律的辨析,提高运用能力; (3)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作业布置】 附题 【教学目标和作业的关联性】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辨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1、太阳稳定的向太空辐射出光和热,其中虽然只有22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据此,你能估算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吗 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 C.倒影——光的反射 D.摄影——光的折射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3、如图,光线AO从空气中斜射在空气和水的交界面O点。(1)在图A中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及其大小。(2)在图B中画出折射光线OC的大致位置,并标出折射角。

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单位: 姓名: 指导教师: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背景:】当代社会,动力学的研究贯穿与科技的各个领域,摩擦力的影响越来越突出,它以各种方式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产生着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利用有益摩擦并避免有害摩擦是节省能源的重要途径之一,为此,我们认为 “探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寻找节能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建设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如传输带传送货物、汽车刹车、马拉雪橇、花样滑冰等都与摩擦力有关。 【实验目的:】 1.以日常生活中摩擦力的作用为切入点,运用初中物理所学的有关摩擦力的知识,研究分析摩擦力受何种因素影响并掌握教材中的有关力学知识。 2.通过本课题较强的实践性,研究分析生活实例,提高自身的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我们的归纳总结能力,而组员间的配合和协调能力等。 3.认识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和规律。 探究影响滑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与规律。认识动摩擦因数的值与材料及表面状况有关。研究物体在滚动过程中所受的摩擦力。 【实验器材:】 测力计(量程为5N 和10N ),木块、铁块、长木板、钩码、粗面料布条、皮革条、(以上按小组配备)。小塑料桶,水,带滑轮木板、细线,支架、电脑、运用excel 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内容与方法:】 1、 探究影响静摩擦力大小因素: 步骤:如图先逐渐向小桶内注入水,但保持木块相对木板静止,后继续加水,直到木块恰好运动。 现象:观察实验,思考在加水的过程中,静摩擦力随拉力逐渐变大 对木块在水平方向受力分析如上右图 结论:静摩擦力大小的规律?静=F 静摩擦力大小与物体所受外力有关静摩擦力的大小0<?静≤?max 静摩擦应用:文具盒放在课桌上,文具盒和课桌都受到了阻碍作用,但这种相对静止时受到的阻碍作用的现象称静摩擦。我们乘坐公共汽车时,汽车启动,脚随车一起运动,汽车刹车时,脚随车一起停止,是因为汽车底板对人脚施加了静摩擦力。而我们走路时,脚用力向后蹬地,脚与地面间并未滑动,地面对脚施加了静摩擦力。 思考与探究: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怎么才能计算出它的大小呢? 2、探究影响滑动磨擦力大小的因素: 实验一 1、猜想;影响滑动磨擦力的大小的四个可能因素:①、接触面的大小;②、物体的运动速度;③、压力大小;④、接触面的粗糙程度. 2.设计实验方案: ①、保证接触面粗糙程度、压力的大小、速度大小不变,改变接触面的大小,比较摩擦力大小;

高考物理新情景题集锦

高考物理新情景题集锦 1、下列是关于风力提水机组的材料。 产品名称:FD4型风力提水机组产品类型:风能 风轮直径:4m 叶片数:18 额定转速:360r/min 提水量:15m3/h 起动风速:4m/s 工作风速:4—17m/s 额定风速:8m/s 提水高度:9m 请根据上述数据计算,这台机组的提水功率为__375__________W,则这台机组正常工作是获得的风能功率为___ _4117_____W。(设吹到整个风轮圆面积上的空气减速为零,空气密度取1?28kg/m3) 2、搭载有“勇气”号火星车的美国火星探测器,于北京时间2003年6月11日凌晨1时58分成功升空,经过了206个昼夜长达4亿8千万公里漫长的星际旅行,于北京时间2004年1月4日12时35分“勇气”号火星车终于成功登陆在火星表面。 “勇气”号离火星地面12m时与降落伞自动脱离,被众气囊包裹的“勇气”号下落到地面后又弹跳到15m高处,这样上下碰撞了若干次后,才静止在火星表面上。已知火星的半径为地球半径的二分之一,质量为地球的九分之一(取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10m/s2,计算结果均取二位有效数字)。 (1)根据上述数据,火星表面的重力加速度是多少? (2)若被众气囊包裹的“勇气”号第一次碰火星地面时,其机械能损失为其12m高处机械能的10﹪,不计空气的阻力,求“勇气”号在12m高处的速度。 (3)已知“勇气”号和气囊的总质量为200㎏,设与地面第一次碰撞时气囊和地面的接触时间为0.4s,求“勇气”号和气囊与火星碰撞时所受到的平均冲力。 解答:(1)在星球表面处有, 可得, (2)设探测器在12m高处向下的速度为,则有 代入数据,解得m/s (3)设探测器与火星碰前瞬间的速度为,反弹的速度为,则有

高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论文

高中物理有效作业设计论文 概要:通过本文设计后,三个题所用的物理公式都是匀变速度运动的位移公式,但不同之处是物理情境的分析,让基础好的学生做拓展型题,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有很大的帮助,而基础稍差的同学做基础型题,也能达到巩固运用匀变速度规律处理问题的能力。 有效教学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有效备课、有效授课、有效作业、有效辅导。 有效作业是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同一个班的学生,每一位学生的智力发展各不相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作业方面如何设计,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要实施有效作业,教师必须在选题、编题上下功夫,要根据学生的智力等实际情况精心设计作业。下面是笔者在“有效作业”研究中的一些做法和反思。 一、有效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 1.有效作业的设计应体现作业的趣味性 要使作业具有趣味性,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作 业题材要生活化,教师应充分挖掘物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创造性地将物理知识融于生活之中,勾勒出各种“生活画面”。作业的情境设计新颖,贴近生活,学生 对作业就会感兴趣。我们常说:“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因此,教师要在设计作业时增强作业的趣味性,做到减负不减质,使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作业中来。如物理必修1中,在做分析纸带求加速度和速度的题时,我们一般都让学生反反复复做,但学生还是经常出错,反复做只是机械地重复,没有使学生产生兴趣。为此,笔者曾经根据平时的一张照片设计了一道作业: 有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小孩,发现我小孩在跟几个小孩一起滑滑梯,小朋友们 一个接一个从滑梯上滑下,这时我用手机拍下一张照片,发现照片中有三个小孩,我小孩正好在两个小朋友之间。 我将照片打印贴在班上,并假设小孩每隔1秒钟从滑梯顶开始滑下,且每个小 孩的加速度相同。试讨论还需要知道哪些量就可以计算我小孩的加速度和速度大小? 布置了这样一道作业题后,同学们个个都非常积极。首先,同学对这张相片很 感兴趣,一下课就围上来看。从第二天的作业检查来看,学生的参与度非常高,每个同学都能提出自已的想法。通过这样一道题,不但巩固了分析纸带求加速度和速度的公式,还巧妙地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与滑滑梯的情境结合在一起,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的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doc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模板 篇一: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徐婷婷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及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班级物理092班姓名徐婷婷学号 091802 实验日期 20xx/3/29 同组人张丰蕾 一、实验目的 ①参与实验操作过程,熟悉相关实验仪器的使用,探究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中的误差问题,领会实验中的设计思想,并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 ②深入理解实验原理,与高中物理知识相联系,探讨学生分组探究实验的教学方法,提高师范技能。 ③在与他人的交流讨论中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交流、合作的能力。 二、实验器材 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电压表、电流表、电阻箱、1.5V干电池、开关、导线若干条。 油膜法测分子直径:油酸—水溶液、注射器、带方格的塑料水盆、痱子粉。 三、实验原理 (1)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的测定 1. 安阻法

如图1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应的电流表的示数,并记录数据。设被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分别为E、r,设电流表的内阻RA可忽略,则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处理数据时的方法有两种:① 计算法 在实验过程中测得一组电流的值Ii和接入的电阻箱的阻值Ri。设其中两组分别为R1、I1和R2、I2。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1(R1+r)(1) E=I2(R2+r)(2)联立(1)、(2)可得E I1I2(R1R2)I1R1I2R2 r, I2I1I2I1 将实验得到的数据进行两两比较,取平均值。 由闭合电路欧姆定律可得:E=I(R+r),将其转化为 1 REr (3) I 1 根据实验所得数据作出R曲线,如图2所示,此直线的斜率为电源电动势E, I 对应纵轴截距的绝对值为电源的内阻r。 2. 伏阻法 如图3所示连接好电路,改变电阻箱R的阻值,测出不同阻值时对

2021年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习报告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实习报告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格式·实验报告模板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2014-10-07 物理论文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 解析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设计作者/方升钱摘要: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全新的教育理念也不断地涌现,在当前的教学环境下,教师要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活动,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活动中获得不同的发展。在新时期下,课堂教学不光是简单学习知识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共同成长与多元次生命交流的过程。课堂实践是学生与教师思维碰撞与感情融合的动态过程,因此需要教师用新型的物理教学方式来教育和引导学生。关键词:教学设计;研究方法;理念一、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 1.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注重物理实验,因为物理实验能够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学生进行实验过后,教师要将实验穿插在物理概念的讲授之中,以给予学生具体鲜明的认识。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能够引导学生对现象形成属于自己的概念。例如,在人教版高中物理教材《运动的描述》这一章中的《时间与位移》的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首先应该教授学生认识知识,并通过时间轴来描述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时间与时刻,让学生了解时间与时刻的含义以及区别。教师在让学生理解位移的过程中,重点是要让学生认识位移与路程的区别联系与矢量与标量之间的关系。在本课中,时间和时刻的概念以及其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是课堂中的难点与重点,教师要让学生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时间与时刻,理解位移的概念。教师在授课之前应该先进行情境导入(例如可以为学生讲授爱因斯坦在研究《相对论》过程中的趣事),引发学生的思考,并在上课之前就为学生展示一定的学习目标。 2.教师在授课

高考物理 新情景材料题素材 新人教版

高中物理新情景材料题 1、(14分)计算机上常用的“3.5英寸、1.44MB”软磁盘的磁道和扇区如图所示,磁盘上共有80个磁道(即80个不同半径的同心圆),每个磁道分成18个扇区(每个扇区为1/18圆周),每个扇区可记录512个字节。电动机使磁盘以300 r/min匀速转动。磁头在读、写数据时是不动的。磁盘每转一圈,磁头沿半径方向跳动一个磁道。 (1)一个扇区通过磁头所用的时间是多少? (2)不计磁头转移磁道的时间,计算机每秒钟内可从软盘上最多读取多少个字节? 答案:设T为磁盘转动得周期,则转速n=300r/min=50r/s 故T=1/n=0.02s( 5分) 一个扇区通过磁头的时间t=T 18 1 =s 90 1 =1.1×2 10 s ( 3分,没有描述t的物理意义得1分) 每秒钟通过得扇区N=18n=90个( 3分,没有描述N得物理意义得1分) 每秒钟读取得字节数k=512N=46080个(3分,没有描述k得物理意义得2分) 2、(9分)用铁架台将长木板倾斜支在水平桌面上,组成如图5所示装置(示意图),测量木块沿斜面下滑的加速度。所提供的仪器有长木板、木块、打点计时器(含纸带)、学生电源、米尺、铁架台及导线、开关等。图6是打点计时器打出的一条纸带,纸带旁还给出了最小刻度为1mm的刻度尺,刻度尺的零点与O点对齐。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源的频率是50Hz,相邻计数点间还有四个打点未标出。 (1)计数点C到O点的距离是_____m。 (2)根据纸带可以计算出木块下滑的加速度a的大小是 m/s2(保留3位有效数字)。 (3)为了测定木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利用上述器材还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指出物理量的名称) 。

高中物理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名称 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实验人 1 2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目的: 使用打点计时器测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实验器材: 电磁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刻度尺,导线,________ 电源,钩码,细绳。 实验原理: 设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是a ,在各个连续相等的时间T 里的位移分别是s 1、s 2、s 3 s 4、s 5、s 6, △s=s 2-s 1=s 3-s 2=s 4-s 3=……=________ 由上式还可得到s 4-s 1=(s 4-s 3)+(s 3-s 2)+(s 2-s 1)=________,同理有 s 5-s 2=s 6-s 3=……=________。可见,测出各段位移s 1、s 2、s 3 s 4、s 5、s 6,即可求出a 1、a 2、a 3,再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要测定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________ 实验步骤: (1)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在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处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 (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合适的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 (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放开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换上新纸带,重复实验三次。 (4)从三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舍掉开头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子,在后边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开始点。为了测量方便和减小误差,通常不用每打一次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而用每打5个点的时间作为时间的单位,就是T= s. (5)测出六段位移s 1、s 2、s 3、s 4、s 5、s 6的长度,把测量结果填入表1中。根据测量结果,利用“实验原理”中给出的公式算出加速度a 1、a 2、a 3的值。注意:求出a 1、a 2、a 3的平均值,它就是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把计算的结果填入下表1,求出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a 。 实验数据处理: 织带粘贴处: 计数点 位移s/m 位移差△s/m 分段加速度a/m·s -2 小车加速度a/m·s -2 1 S 1= S 4-S 1= a 1= a= 2 S 2= 3 S 3= S 5-S 2= a 2= 4 S 4= 5 S 5= S 6-S 3= a 3= 6 S 6= 误差分析:电源电压的不稳定性、测量读数等 B C D s s s A

高中物理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高中物理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文档编制序号:[KKIDT-LLE0828-LLETD298-POI08]

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与练习设计 闵行区华漕中学恭元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辨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平面镜成像特点,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光的折射现象和色散现象,知道不同介质对光的折射本领不同,同种介质对不同色光的折射本领不同; (3)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单元知识体系的概括,提高学生整理综合能力; (2)经历光反射定律、折射定律的比较,平面镜成像、凸透镜成像的比较,加强对规律的辨析,提高运用能力; (3)通过一些实际的问题,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复习,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及科学方法。 【作业布置】 附题 【教学目标和作业的关联性】 (1)知道光沿直线传播的条件,记住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能辨识光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现象; 1、太阳稳定的向太空辐射出光和热,其中虽然只有22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却是地球上最基本、最重要的能量来源。从太阳发出的光到达地球约需8分钟,据此,你能估算太阳离地球的距离吗 2、“影”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光现象,如做光学游戏形成的“手影”;民间皮影戏的“皮影”;湖岸景色在水中形成的“倒影”;春游时的“摄影”等。以下列出的“影”与物理知识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影——光的直线传播 B.皮影——光的反射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641 中学物理实验报告 物理实验的学习步骤和方法 中学物理实验是培养学生科学的观察、实验能力,科学的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课程之一。正向李政道先生所说的那样:“教物理重要的是让学生懂道理……”根据中学物理教学的目的和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在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上有一个实在的感受,从而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性,并受到科学方法的教育。 1.实验设计 为使实验达到预期的目的,必须明白为什么要做这个实验,做这个实验是要解决现实技术问题、知识问题,还是要探索一下教材中将要出现的物理现象等等。解决实际问题的是什么样的,探索书中的知识问题时,应当明白是哪一个问题及什么现象。目的明确,是实验成功的前题。

设计实验的基本方法归纳为下面几种: (1)平衡法。用于设计测量仪器。用已知量去检验测量另一些物理量。例如天平、弹簧秤、温度计、比重计等。 (2)转换法。借助于力、热、光、电现象的相互转换实行间接测量,例如打点计时器的设计,电磁仪表、光电管的设计等。 (3)放大法。利用迭加,反射等原理将微小量放大为可测量,例如游标尺、螺旋测微器、库仑扭秤、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等。 2.探索性实验的选题 学生探索性实验,并不是去揭示尚未认识的物理规律。而是在经历该实验的全过程之后,对探索性实验有一个实在的感受,掌握探索未知物理规律的基本方法。 探索性实验的选题应与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任务相适应。在选题方面应注意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学生学到的数学知识和在实验时间上的限制,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以一次线性为宜。如: 物理实验报告·化学实验报告·生物实验报告·实验报

最新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精品版

2020年高中物理选修3-2《划时代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精品版

课题:4.1划时代的发现 (人教新课标选修3-2) 教材分析 《划时代的发现》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2)中的第四章第一节内容,本节主要介绍了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相关的物理学史,提供了丰富、生动的历史资料,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获得更大的拓展空间。本节的重点是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在教学中要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家的研究不是凭空产生的,例如奥斯特研究电流磁效应受到康德等哲学家的“各种自然现象之间相互联系和相互转化”这一思想的影响。法拉第研究磁生电是受到了奥斯特和对称性思想的影响。在他们认定目标后都是经历无数次失败之后才取得成功。因此,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应着重让学生体会到奥斯特、法拉第的科学思想、科学信念和科学态度,从而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的科学观,培养其勇于探索科学的精神。 学情分析 通过对选修3-1磁场内容的学习,学生已经熟知电流的磁效应,掌握了通电导体周围磁场分布特点及方向的判断,并能灵活运用相关规律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的受力及运动,对电与磁之间的联系有了初步的认知,但学生对电流磁效应的发现的历史背景及历程并不熟悉,尤其这其中蕴含的物理文化知之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物理部分已经学习过了电磁感应现象,知道导体棒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闭合回路中会产生感应电流,学生对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历史历程还是比较陌生,对相关的物理学史了解较少,但学生对这些现象发现的历程细节

充满着浓厚兴趣,期待着机会去领略感受其中物理文化精髓。本节课正是基于学生的这些学情进行教学设计展开物理教学。 三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发现的过程,并了解相关的物理学史。 (2)知道电磁感应、感应电流的定义。 ◆过程与方法 (1)领悟科学探究中提出问题、观察实验、分析论证、归纳总结等要素在研究物理问题时的重要性。 (2)经历电磁感应现象发现过程中失败实验的探究体验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艰难历程。 (3)通过对电磁统一历程的学习和感受,体会物理学简单、和谐、对称、统一之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领会科学家对自然现象、自然规律的某些猜想在科学发现中的重要性。 (1)通过对法拉第科学探索精神的学习,启迪学生形成正确科学观和世界观。 (2)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电流磁效应和电磁感应现象的发现过程。 难点 领悟科学发现的方法和感受其艰难历程。

(word完整版)高中物理新课程标准试题

物理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物理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所研究的是物质的基本结构、最普遍的______、最一般的______以及所使用的实验手段和思维方法。 2、高中物理课程有助于学生继续学习基本的物理知识与技能;体验______过程,了解科学研究方法;增强______和实践能力,发展探索自然、理解自然的兴趣与热情;认识物理学对科技进步以及文化、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为终身发展,形成科学世界观和科学价值观打下基础。 3、高中物理课程旨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______,从知识与技能、______、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培养学生,为学生终身发展、应对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的挑战奠定基础。 4、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在课程评价上强调______,促进学生发展。课程应体现评价的内在激励功能和诊断功能,关注______评价,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通过评价还应促进教师的提高以及______的改进。 5、高中物理课程由12个模块构成,学生完成共同必修模块的学习后,可获得______学分,接着必须再选择学习一个模块,以便完成______个必修学分的学习任务。 6、高中物理课程的总目标包括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______能力,养成良好的______,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 7、物理学是一门以______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高中物理课程各个模块中都安排了一些典型的科学探究或物理实验。科学探究的要素包括提出问题、______、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8、选修课程是在______的基础上为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而设计的。在选修课程中既考虑了学生的基本学习需求,又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空间;既为学生设计了适合其兴趣爱好和能力倾向的不同模块,又考虑了不同模块的______和共同要求。 9、______、抽象思维与数学方法相结合,是物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10、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物理课程提供了丰富的_____。将信息技术与物理课程整合,既有利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又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信息、______、传递信息的能力。 二、判断题(10分,每题2分)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