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思考 ——兼谈教学设计中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思考 ——兼谈教学设计中

对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思考

——兼谈教学设计中的心理学问题

贵阳六中张荣声

当前,我国中小学正在推行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这场改革在课程理念、教材、课程评价等方面冲击着现有的教师教育体系,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新课改在教育观念上的一个最大变化就是突出了“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的达成度将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来实现。那么,什么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如何统一?本文将试着从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特别是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涉及到的这一问题进行一些思考。

一、教学设计的涵义及原则

有教学,就应该有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就是设计者在一定的教学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与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教学设计必须有确定的教学对象和教学目标,还要将教学中的诸要素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地安排,从而达到最优组合,同时要看到教学设计仅仅是对教学系统的预先分析与决策,是一个制定教学计划的过程,而非教学实施。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遵守系统性、程序性、可行性原则,从而保证教学设计的科学性。教学设计的最大功能是体现了教学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教学实践表明,教学设计水平的高低,已成为当今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充分重视教学设计。

二、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基本要素及个案分析

1、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美国著名学者马杰(R..Mager)以研究学习目标而著称,他提出:教学设计依次由三个环节组成,即“我要去哪里?”——“我如何去那里?”——“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哪里?”。“我要去哪里?”指教学目标的制定。“我如何去那里?”指包括学习者起始状态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与组织、教学方法与教学媒介的选择。“我怎么判断我已到达了哪里?”指教学的评价。总的来看,教学设计由目标设计、达成目标的诸要素设计、教学效果的评价设计构成了一个三环节六要素的有机整体。见图:

此图表明: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同时又受制于其他诸因素。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为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依据,教学效果的评价又为下一个教学目标的制定提供反馈信息。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的循环系统,从而使教学设计趋于完善、合理。

2、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分析

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其要素包含五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

(1)教学目标设计的理论分析

我国教育学、心理学在依据西方心理学家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三大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教学目标分类的理论:即教学目标可分为认知目标(包括记忆、理解、应用、创新四级)、情感目标(包括接受、反应、爱好、个性化)、动作技能目标(包括知觉、定势、熟练、自动化)。依据这一理论指导,教师在设计教学目标或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停留在传授或掌握“知道”的水平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在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上,应严格依据《政治课课程标准》来进行。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就是:a、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向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b、帮助学生初步形成观察社会、分析问题、选择人生道路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提高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c、使学生成为具有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的公民。这一目标与新课程理念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是相统一的。

(2)教学对象、教学内容的设计分析

教学目标决定学习者行为变化的最终水平。教学究竟从哪里开始?事实上,不同的教学对象、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起点是不同的。因此,教学的起点应从学习者的起始状态出发,包括起始能力的诊断、背景知识和技能的确定以及学习态度的分析等方面开始。

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主要是根据教学目标,解决具体“教什么”的问题。在教学内容的分析与设计上,应注意分析教材编排的意图和特点,把握教学内容在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合理地组织教学。

(3)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设计分析

教学方法的设计对教学目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教学方法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完成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目标的一种中介和桥梁。教学方法本身无所谓优劣、好坏,只有适当。教师对教学方法设计时应围绕教学目标的要求、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素质与个性的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学习特点等几方面来进行选择。无论选用什么方法,都应考虑如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要,只有这样,才能发挥课堂教学的整体效应。

教学媒体的选择与运用也是教学设计要注意的一个问题。媒体为传播信息的载体,在今天,教学媒体包括课本、挂图、电视机、投影仪、计算机及教学软件、Internet等,特别是计算机教学辅助软件的开发与利用,前景十分广阔。如很多教师在PowerPoint中文演示文稿平台上进行的CIA课件教学就是很好的例证。教学媒体的选择要注意围绕教学目标、依据媒体特点、可控性程度、经济性因素来进行取舍。

(4)教学效果评价手段的设计分析

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来实现的。这两种手段有区别。在实际操作中,应根据情况有选择地利用。如形成性评价作为一种过程评价,目的在于对目标形成过程进行诊断。它是通过学生作业评价和单元测试题的编写来进行的。学生作业是反馈教学效果的最直接方式,要予以充分重视。单元测试题的编写要注意层次性、适当性、全面性,体现循序渐进原则。而终结性评价通常是在一个学期或一个学年教学活动后所作出的评价,目的在于检查教学目标的达成度,着眼于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往往是在有限的时间内,对全书中的知识点进行抽样测试,如期终考试、学年考试等。

3、高中政治课教学设计的个案分析

我在讲授高二政治第三课第三节第二框题《看问题要分清主流和支流》时是这样进行教学设计的:

(一)讲授本框题的教学理念:

本着提升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注重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统一,体现新修订课程标准精神,努力做到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张扬。

(二)教学目标的确定:

依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及教材、学生的身心特点,将本框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a、帮助学生理解矛盾主次方面的含义并了解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含义;

b、理解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关系的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c、能结合实例分析矛盾的主次方面相互转化的道理;

d、能根据以掌握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的观点,对当前某一领域的形势

发表见解,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逻辑思维能力;

e、学生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学习中,初步掌握矛盾分析的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

际的理解、运用能力及合作与交往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a、初步学会正确分析形势的方法,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有较为全面的认识;

b、学会正确评价人和事,明白矛盾主、次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的道理,有

利于增进团结和理解,也有利于个人的成长和进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掌握一种认识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提高两个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树立科学的“三观”,做“四有”新人。

(三)教学内容的分析:

(1)本框题在教材中的地位:该框题讲述的是矛盾特殊性的另一种情形,即不仅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多种矛盾其地位和作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上一框题),就是在每一种矛盾中,矛盾双方的地位和作用也是不平衡的,也有主次之别。因此,本框的内容是上一框题内容的具体和深化,搞好本框题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矛盾的特殊性;同时

本框又是第三节乃至整个第三课的最后一框,具有综述和总结的作用,所以,它是整个第三课知识结构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环。

(2)教学重点与难点: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是本框重点。原因是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既是第三节内容的落脚点又是唯物辩证法的归宿点。主次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是本框难点。原因是学生在理解时常常与主次矛盾及其相互关系混淆,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讲清主次矛盾与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与联系。

(四)教学对象的分析:

(1)从高二年级学生的心理、生理特征看,他们大多正处于十七八岁的年龄,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接受能力比较强,但兴奋点仍主要集中在直观感觉上;

(2)从思维特征看,高二年级学生仍未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

(3)从认知结构看,高二年级学生通过初中的学习,已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但由于刚刚接触哲学常识,而哲学常识又不同于以往的政治课内容,因此,对一些具体问题的认识未免有些粗浅、偏颇和模糊。

(五)教学方法与媒介的选择:

采用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等,利用计算机多媒体,制作CAI课件辅助教学。

(六)教学反馈及评价的设计:

(1)课堂练习:教材P112页

(2)布置课外研究性课题:中学生上网的利与弊

总的来看,本框题的整体设计思路就是“目标——活动——发展”,即以“发展为中心,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尝试应用“主动、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来完成本框的教学,实现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改变。

三、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由于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工程,所以,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要依据知识的不同类型来进行教学设计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概括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三类。陈述性知识是关于世界“是什么”的知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怎么办”的知识,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学生“如何学习”的知识。依据这些特点,当涉及到陈述性知识时,可设计“提问”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能力;当涉及到程序性知识时,可设计理论联系实际的材料,运用图表、挂图、漫画等方式,培养学生用某知识点、原理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当涉及到策略性知识时,应结合教学内容,教给学生如何预习、复习、记笔记、如何选择性注意、如何反思等,突出学习方法教学。

(2)要依据课的不同类型来进行教学设计

目前,就课的类型而言分为新授课、讨论课、复习课、视听课、诊断测评课、观摩课等。其中,新授课、讨论课、复习课是教学中最主要的三种课型。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加以区别对待。如新授课设计的着眼点应放在突破重难点上;讨论课的设计要注意讨论的准备、过程、总结三环节;复习课的设计要遵循“新中有旧,旧中有新”的原则等。

总之,教学设计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一节课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

学设计。因此,作为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设计的理论素养、意识和能力,走专家型教师的道路。

主要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2)钟启泉主编:《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