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谈晏阳初博士_拒不做官_二三事

谈晏阳初博士_拒不做官_二三事

兰台世界2011·7月下旬

知,祁或为阮之形讹,古人撰文体例多有蒙上文而下文省,不重复同样的话,即蒙前省。故祁谌前不书时代官位,此祁谌当为阮谌。又《隋书·宇文恺传》:“自古《明堂图》惟有二本,一是宗周,刘熙、阮谌、刘昌宗等作,三图略同。一是后汉建武三十年作,《礼图》有本,

不详撰人。”[7]1593故阮谌还有《周室王城明堂宗庙图》、《明堂图》。

阮谌师从何人,文献所载有异,或云阮谌师从綦册君,如《宋史·聂崇义传》云:“陈留阮士信受礼学于颖川綦册君。”顺治十六年《开封府志·人物》卷二十四云:“汉阮谌,陈留人,精求礼制,受礼于颖川綦册君,取其说为图三卷。”或载师从綦母君,如《四库全书总目》“《三礼图集注》二十卷”下云:“陈留阮士信,受学于颖川綦母君。”或言师从綦毋君,如又乾隆十三年《钦定仪礼义疏》卷首上:“《三礼图》聂崇义,周世宗时被旨纂集,以郑康成、阮谌、綦毋君、梁正、夏侯伏朗、张镒六家图刊定。”笔者案《通志》卷二十九《氏族略第五》之“代北复姓”云:“綦连氏,代人号綦连部即以为氏。”又“平声”云:“綦氏,《姓苑》云‘义兴人,后汉将军綦儁,望出河南’。又《河

南官氏志》,綦连氏改为綦氏。”[8]

则綦姓是由复姓“綦连”而来。《文

苑英华》卷二百六十八《送行三》之“王维十九首”载“王维《送别綦毋潜落第》、《送綦毋潜》、《送綦毋校书弃官还江东》”。《新唐书·艺文志四》云:“《綦毋潜诗》一卷,原注:‘字孝通,开元中,繇宜寿尉入

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9]1609《宋史·艺文志七》载有

“《綦毋潜诗》一卷”。则綦毋潜之“綦毋”连言,盖为复姓。《广韵·虞韵》:“毋,止之辞,又汉复姓……何氏《姓苑》有毋终氏。《左传》‘鲁

大夫兹毋还,晋大夫綦毋张’。”[10]19则毋亦为姓氏,且綦、毋连言亦

有明证,文献已见有载。郑珍《郑征君遗著》之《巢经巢文集》卷第一《经说》之《綦毋邃孟子注》云:“《隋书·经籍志》注梁有《孟子》九卷,綦毋邃撰,今亡。綦毋,复姓,毋读无,详《广韵》毋字注。《隋志》注作

母,写误也。”[11]

郑说以母为毋之写误,其言有理。二字音同形近,母

乃传抄之形讹;册亦是传抄之误,故阮谌师当为綦毋君。

《宋史·聂崇义传》:“《四部书目》内有《三礼图》十二卷,是隋开皇中敕礼官修撰。其图第一、第二题云‘梁氏’,第十后题云‘郑氏’,又称不知梁氏、郑氏名位所出。今书府有《三礼图》,亦题‘梁氏’、‘郑氏’

,不言名位。厥后有梁正者,集前代图记更加详议,题《三礼图》曰:‘陈留阮士信受《礼》学于颍川綦册君,取其说,为图三卷,多不按《礼》文而引汉事,与郑君之文违错。”正删为二卷。其阮士信即谌也。如梁正之言,可知谌之纰谬。兼三卷《礼图》删为二卷,应在今《礼图》之内,亦无改祭玉之说。按梁正所言,阮谌撰《三礼图》多从师说,与“三礼”所言多有不同,更是与郑玄所言有异。《隋志》所言《三礼图》乃郑玄及阮谌撰一说与梁正所言相符,一“及”字表明郑图在先,且影响力较阮图大。又郑图多本“三礼”,阮图多与“三礼”相违,故梁正言阮图多有讹谬。

参考文献

[1]陈寿.三国志[M].北京:中华书局,1959.[2]徐震湂.世说新语校笺[M].北京:中华书局,1984.[3]房玄龄.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4.[4]姚振宗.后汉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87.

[5]王雪玲.历史时期陈留阮氏的迁移与分布[J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4(6).[6]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62.[7]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87.[8]郑樵.通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9]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10]脱脱.宋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7.[11]郑珍.郑征君遗著[M].北京:中国书店,1982.★本文为陕西省教育厅资助项目《汉代三礼图研究》阶段成果,项目2010JK172.★作者简介:乔辉,西安科技大学人文学院讲师,武汉大学博士.

晏阳初博士是四川巴中人,他荣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是与爱因斯坦齐名的中国人,他赢得了世

界的广泛赞誉。他一生志不做官,

不发财,把终身献给劳苦的大众。晏阳初平民教育张学良顾维钧蒋介石谈晏阳初博士“拒不做官”二三事

□四川外语学院彭林权西南石油大学李秀铎

晏阳初(1890—1990),四川巴中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平民教育家,世界平民教育运动和乡村改造运动的奠基者。早年留学美国,先后获得耶鲁大学学士、

普林斯顿大学硕士和耶鲁大学博士学位,在美国,晏阳初曾经受教于塔夫脱和威尔逊两位美国前总统。他长期致力于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伟大实践,时间长达近70年之久,在全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

晏阳初在人类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所做的积极贡献,使他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1943年4月,

在纪念哥白尼诞辰400周年之际,由美国100余所大学和科研机构中的180位杰出教育家、科学家组成的“哥白尼逝世四百周年全美纪念委员会”评选,晏阳初被选为“现代世界最具革命性贡献的十大伟人”之一,与他并列的有爱因斯坦、杜威、奥维拉·莱特、亨利·福特等。晏阳初先生是获此殊荣的唯一亚洲人。20世纪50年代后一直担任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高级顾问。

一、不做“中央”公务员:“救中国的道路多得很,何必非到外交部去?”

早在1919年,中国政府派到巴黎出席世界和平大会的代表顾维钧、余日章看到晏在巴黎为华工举办的识字班和他编的《千字课》

,认为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创造。”因而很器重他。他们惊奇地看见:一位操着流利的法语与英语的中国绅士,混在肮脏的华工营里,一砖一瓦地构筑自己理想的大厦。顾听到他操一口流利的法语,真诚地邀请他进入外交部工作,为他所婉拒。

后来,余日章到上海主持青年会的工作。期间,余为了吸引晏到青年会工作,便设立了一个平民教育部,请晏来当主任。在工作的接触中,余日章感到他的英语很好,知识广博,再次希望晏阳初到外交部工作。要知道,当时是社会地位较高,收入稳定而又丰厚,是很多人都想争取的一项体面工作。(按照现在的话说,是中央公务员编制)但是,却再次遭到晏阳初的拒绝。

晏阳初认为:“人各有志,不管在什么领域里都能作出贡献。救

中国的道路多得很,何必非到外交部去?”

正如晏为他的同志们写摘要关键词………………………………………………………………………………………………………………………………………………………历史考证

LISHIKAOZHENG

54

的《同志歌》中吟唱的那样:

“茫茫海宇寻同志,历尽了风尘,结合了同仁。共事业,励精神,并肩作长城。力恶不出己,一心为平民,……”这是上世纪20年代末唱遍华北大地的一首歌曲。

二、不做东北“行政院长”:

“终生为平民服务,这是我的宿志。”

张学良是晏阳初的老朋友。早在平教会成立之初,经过奉天基督教青年会会长王正黼的牵线搭桥,同晏阳初有过接触,印象颇好。1922年,张学良邀请他到沈阳主持师资训练班,该班有300多名军官参加。主要由晏阳初讲述“平民教育要义”,以及《平民千字课教授法》等,襄助文盲军官读书识字,成效颇佳,少帅对晏极感钦佩。1927年,有一次晏阳初在北京街头骑自行车不慎跌倒,此时恰逢张学良乘车经过,二人相视一笑,寒暄告别。少帅还听说晏常骑毛驴,送书下乡去搞平民教育,不惧风沙雨雪,辛苦非常。

事情过去不久,张学良便派副官送来一辆小汽车供晏使用,以慰藉他工作之辛劳。当年,小汽车在中国算是极豪华的装备了,晏阳初再三辞谢。他解释说,若是乘了汽车外出推广平民教育,岂不让人笑掉大牙!但副官说,少帅已有吩咐,此车务必请晏先生全权支配,亦可自由处置,但一定不能退回。盛情难却,晏阳初收下了这辆汽车,但不久便将汽车售出,所得银洋一千余元,全数列入平教会的活动经费。他在市内依旧骑脚踏车来往各处,到定县下乡时,还以小毛驴代步。这样几次接触,双方都留下很好的印象。

1928年3月28日,晏阳初应约前往张学良官邸。张学良盛情接待,杨宇霆也在旁作陪。他俩对在定县所见称赞不已,说做好这件大事乃是兴邦强国的根本。张学良提出愿捐款800万元,作为平教总会基金,以免总会同仁常年为筹款奔走之劳顿。但他同时又建言,请晏先生不妨将具体会务移交总会同仁办理,本人则抽身参加奉系,来主持政治工作,挑起更重的担子,与他们精诚合作,定能号召到更多的一流人才前来共事。

晏沉思不语,张、扬二人反复劝说达三小时之久,始终为晏所婉拒,后来还发生争吵,大有晏不答应就不让他走出这间屋子的意味。晏阳初对张学良的关心一再表示感谢,但委婉表示,本人只是总会一分子,上有董事会主持大计方针,在总部,与敝人共事的还有各部主任及干事会诸多同仁,此计事关大局,个人难以擅自定夺,容回去以后和大家商量合议,改日再来禀报。

第二天,晏阳初往访张学良,和气而又坦诚地相告:“张将军,承蒙厚爱,敝人及会内同仁,莫不额手称庆,深表感激。我们虽处境不同,文武有别,但我们的目的是相同的,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我们都是为了使贫弱的中国强盛起来。只是,你们谋划的是自上而下的斧正,着力于行政制度的改良,我们则取法自下而上,起步于民众教育的普及与智慧的开发。这两个方面,原是相辅相成的。现在我们都还年轻,都有为国效忠的充裕时间和精力。愿我们各自都先作努力,十年以后,双方必定都会有显著成绩,到那时,我们不但造就了有才干、有经验的治国人才,同时也培养出了成千上万聪明、开通的广大民众。此时,我们再携手合作,从事共同的建国大计,这样,中国的强盛,不就指日可待了吗?”于是此事只得作罢。

三、认为蒋“看不到人民的力量”,会“失去中国”

定县平教会运动所取得的成绩,也引起蒋介石的注意。早在1931年蒋就约见晏,要求平教会派人在他的家乡溪口帮助进行乡村教育和乡村改造,并使其成为全国乡建的典范和中心。蒋是真心希望为家乡做一点事情。

晏阳初虽不愿从政,却有政治敏锐。他所提防最甚的就是蒋介石,这段提防的历史可以从北伐胜利开始,一直到1949年他离开大陆。他深知,以蒋的政治抱负和权力欲望,对平教会这样一个超党派,超政治而又社会影响巨大的团体,不会坐视于他的权力范围之外不管。平教会所取得的成就越大,社会影响越大,蒋就会越不放心。只不过蒋当时忙于剿共和对付李、白桂系而无暇顾及。

而晏也自有与蒋周旋的办法。

且说蒋要晏去溪口参观,他明白溪口是个泥潭,万万趟不得,只是去了一趟溪口就回来了。几经周折,最后是由国民政府下令,从溪口派人到定县培训,学习平民教育和乡村建设的方法,回来在溪口推广。但蒋并不死心,设法让晏参与政治。1931年11月蒋下令让他出席11月15日在南京召开的国民政府会议。晏不想参加,可是又没有理由,就想了一个办法,先是在11月13日给张学良拍电,说蒋要他去南京开会,可是电报由北平转到定县时给耽误了,怕来不及赶火车,想搭张学良的飞机一同去,不知可否。同日又给蒋拍同样电报说:

“真电顷由平转来迟到,期迫不及趁火车前往,刻向张副司令商借飞机有成可准时出席,否则于16日赶到,有无必要,祈即电示。定县晏阳初。元午。”

用这样的一件小事,来麻烦“日理万机”的委员长,那么晏是否借到了飞机,是否准时出席了会议似乎都不重要了。

抗战爆发后,平教会在定县的损失惨重,大量的平教会文件,史料被烧毁,在乘船转移时,又遭到日军飞机的轰炸,有两位同事被炸死,让他十分伤感。正在晏为平教会前途苦苦思考时,1940年有一天蒋召见他,要求他在重庆办一所培养乡村建设高级人才的学校。蒋对他说:

“我们必须为中国乡村建设准备领导者,办一个学院。”晏表示同意,蒋又说:

“我将尽力支持你,你先走一步试试。”至此晏舒缓了心情,他感到:

“历二十载的平民教育第一次接受了政府,即委员长的礼遇。”晏随即在重庆歇马场开办了“乡村建设育才院”,蒋捐十万元为开办费。该院500亩土地的院址也是蒋“购捐”的。育才院的董事长原拟请蒋担任,蒋因‘未便’才由张群来代表。据晏后来说,由于他没有接受蒋“合作”的要求,所以蒋才只拨给了十万元的开办费。

不久,蒋又同他进行了一次长谈。据晏后来回忆说:蒋认为他这样单枪匹马干平民教育太辛苦了,要求他以后同政府“彼此合作”,蒋希望能把这所学校办成国立的:

“要什么,有什么,毕业生也全由国家包下来。”而晏则坚持办成私立的。他告诉蒋,美国的许多大学,如哥伦比亚大学、哈佛、耶鲁,英国的剑桥、牛津等大学也都是私立的。这才是他们在学术上有贡献的一个原因。蒋介石这人很怪,有时想把私立学校全部取缔(如1927年),有时又对私立学校慷慨大方,不但捐款赠地,而且对校长优礼有加。但碰到晏这样的高论只得不置可否,亦无可奈何。

1945年抗战胜利后,晏阳初在一次与蒋介石的会面中说:“我们人民遭受了21年的内战,他们流尽了鲜血。现在该是为农村的大众干一些事情的时候了。”蒋介石说“你是个学者,我是个战士。”蒋接着说,等他消灭了共产党之后,要聘晏阳初为全中国乡村改造运动的领导。晏阳初说:

“委员长,如果您只看到军队的力量,而看不到人民的力量,那么你会失去中国。”

55

兰台世界2011·7月下旬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