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数量方法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 05058
管理数量方法 05058

项目管理-----------------管理数量方法(05058)

一、名词

1.系统:系统的定义可以概括如下: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统一体.

2.系统的功能:系统的功能包括接受外界的输入,在系统内部进行处理和转换,向外界输出.

3.系统的模型:是对于系统的描述.模仿和抽象,它反映系统的物理本质与主要特征.

4.系统仿真:又称系统模拟.是用实际的系统结合模拟的环境条件,或者用系统模型结合实际的或模拟的环境条件,利用计算

机对系统的运行进行实验研究和分析的方法,其目的是力求在实际系统建成之前,取得近于实际的结果.

5.系统工程:系统工程是组织管理系统的规划,研究,设计,制造,试验和使用的科学方法,是一种对所有系统都具有普遍意义

的科学方法”;简言之,”组织管理的技术—系统工程.

6.运筹学:是为领导机关对其控制下的事物,活动采取策略而提供定量依据的科学方法”,”运筹学是在实行管理的领域,运

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的管理的问题进行统筹规划,做出决策的一门应用学科.

7.信息论是关于信息的本质和传输规律的科学理论,是研究信息的计量,发送,传递,交换,接受和储存的一门新兴学科.

8.管理信息:所谓的管理信息就是对于经过处理的数据诸如生产图纸,工艺文件,生产计划,各种定额标准等的总称.

9.整数规划:在一些线性规划问题中,决策变量只有取整数才有意义,例如工作的人数,设备台数,产品件数等.为了满足整数

解的要求,乍看起来,似乎只要把非整数解用舍入法化为整数就可以了.其实,这在许多场合不通:非整数解化整以后不见得是可行解,或者虽然是可行解,但是偏离最优整数解甚远.因此,有必要对这一类的问题进行专门的研究.这一类的问题称为整数线性规划问题,简称为整数规划.

10.目标规划:是为了解决这类多目标问题而产生的一种方法.它要求决策者预先给出每个目标的一个理想值(期望值).目标规

划就是在满足现有的一组约束条件下,求出尽可能接近理想值的解_称之为”满意解”(一般情况下,它不是使每个目标都达到最优值的解).

11.系统思维:把研究和处理对象看做一个整体,并辨证对它的整体与部分,部分与部分之间系统与环境等相互作用,联系以

求对问题作出最佳处理的思维模式。

12.系统定义的要素:系统的最小组成部分。

13.有限博弈:在一个博弈中。若各局中人的策略个数为有限的则称为

14.后悔极小值准则就是:在决策要求量减少将来的后悔,其方法是:首先将每一种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减去其他收益。

15.后悔值:最大收益与其他收益之差,它与前面所说的机会损失意相仿。

16.线性规划:指一种最优化模具,其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都是线性的代数表达式。

17.零和博弈:全体局中人的得失总和为零称为

18.决策问题分类:定性情况与非确定性情况,后者有进一步可分为风险性情况与完全不确定性情况。

19.连环比率法:是一种确定得分系数或加权系数的方法,制作方法(1)s首先填写暂定分数列(由上而下)(2)填写修正

分数数列(由下而上)

20.指标综合基本方法是(加权平均法)

21.加权平均法两种形式:(1)加法规则(2)乘法规则

22.折衷准则介于悲观准则与乐观准则之间,折衷收益=ax最大收益值+(1—a)x最小收益值

23.一个线性规划问题同时有(两个最优)则有无穷多个最优解。

24.小中取大准则又称“悲观准则”选择方法:从每一个方案中选取一个最小收益值,然后再从这些最小收益中找出最大的它

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25.效用曲线:对于具有不同风险的相同期望损益,不同的决策者会给出不同的效用值。用横坐标表示期望损益值,纵坐标表

示效用值,将各期望值与其相应的效用值在该坐标图上画上联线,就可以得到效用曲线。

26.无偏性:无偏性的定义为:设^θ为未知参数θ的估计量,如果样本统计量^θ的数学期望E(^θ)=θ,则称样本统计

量^θ是总体参数θ的无偏估计。

27.平均时间数列:平均时间数列又称为平均指标数列,是将反映现象平均水平的某一平均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按时间

顺序排列起来所形成的数列,用来表明某数量对比关系或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28.平均指数:平均指数是以某一时期的总量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以加权平均计算所得到的指数。

29.专家调查法:专家调查法就是大量采用匿名调查表的方式,通过发函征求专家意见,对各种意见汇总整理,将其作为参考

资料,在匿名寄回给各位专家,不断征询、修改、补充和完善,如此反复多次,直至多数专家看法一致,或不再修改自己意见时,最终得出一套完整的预测方案。

30.指数平滑预测法:指数平滑预测法是对不同时期的观察值用递减加权地方法修匀时间数列的波动,从而对现象的发展趋势

进行预测的方法。

31.乐观准则:乐观准则是指决策者所持有的态度是乐观的,不放弃任何一个可能得最好的结果的机会,充满着乐观精神,争

取各方案最大收益值得最大值。

32.时间数列:时间数列是指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数列,也称为时间序列或动态数列。

33.相对数时间数列:又称为相对指标数列,是将反应现象相对水平的某一相对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观察值按时间顺序排列起

来所形成的数列,用来说明现象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或相互联系的发展过程。

34.单纯形法:一个迭代过程,他是从线性规划问题的一个基本可行解转移到另一个基本可行解而且目标函数值不减少的过程

(对于求目标函数最大值的问题),如果存在最优解,此过程将持续到求得最优解为止。

35.次数分配数列:次数分配数列又简称分配数列或统计数列,是指在统计分组和汇总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反映总体单位数在各

组的分布状况的数列。

36.相关关系:相关关系是指变量之间确实存在的,但数量上不是严格一一对应的依存关系。这种关系中,一个变量的数值不

是由另一变量的数值唯一确定的。

37.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最大期望收益决策准则是依各种自然状态发生地概率,计算出各行动方案收益期望值。然后从各

期望值中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38.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首先将总体各单位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称为一个群,把每一个群作为一个抽样单位,在其中随

机的抽取一些群;然后,在被抽中的群中做全面调查。

39.消费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又称为生活费用指数,是综合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各种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

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的一种相对数,通常简记为CPI。

40.回归分析:回归分析就是对具有相关关系的两个变量之间数量变化的一般关系进行测定,根据其关系形态,选择一个合适

的数学模型(称为回归模型),以便进行估计与预测的一种统计方法。

41.加权调和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指数是以报告总期(p1q1)为权数对个体指数加权平均计算出的指数。

42.代表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总体中的一部分单位的数量特征来估算总体的数量特征时所必然产生的误差。

43.时间数列:时间数列是指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数列,也称为时间序列或动态数列。

44.k阶中心距:若E[X-E(X)]k(k=1,2,….)存在,称其为随机变量X 的k阶中心距。

45.组限:组距式变量数列中,表示相邻两个组界限的变量值称为组限。

二、选择题

1、在决策问题的风险决策中(C)

A 风险情况只有一种情况,其概率值已知;

B 风险情况存在几种状态,各种状态无法确定;

C 风险情况存在几种状态,且每种情况的概率值可以估算;

D 风险情况只有一种情况,且其概率值无法估算

2、网络图中,关于紧急路线描述正确的是(A)

A、紧急路线是网络图中路长最长的一条路线

B、紧急路线是网络图中耗时最少的一条路线

C、网络图中最多存在一条紧急路线

D紧急路线上作业延误一天对整体工期没有影响

3、在整数规划中,为了满足证书解的要求应该(D)

A、可将得到的非整数解用舍入法化为整数即可

B 可将得到的非整数解化整后一定是可行解

C 可将得到的非整数解化解后一定是最优解

D 以上三者都不对

4、在线性规划的单纯型表中,如得到最优解和最优值,则当且尽当全部判别数(D)

A Δj>0

B Δj<0

C Δj全为负整数

D Δj≤0

5、原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中(C)

A 原线形规划的目标函数值大于对偶规划的目标函数值

B 原线形规划的目标函数值小于对偶规划的目标函数值

C 两者的目标函数最优值相等

D 两者的目标函数最优值一定不相等

6、线形规划的可行界集合C{X|AX≤b,X≥0}是凸集

7、线形规划的基本可行解是凸集C{X|AX≤B,X≥0}的项点反之亦真

8、线形规划如果有最优解,一定能够在基本可行解上达到

9、对比原规划和对偶规划,可得到以下特征

(1) 若(P)为极大函数值问题,则(D)为极小值问题;

(2)若(P)有n个决策变量,则(D)有n个约束条件

(3)若(P)有m个约束条件,则(D)有m个决策变量

(4)(P)的系数矩阵A与(D)的系数矩阵At互为转置

(5)(P)的价值矢量C是(D)的右端矢量,(P)的右端矢量b是(D)的价值矢量。

10.在一个负偏的分布中超过平均值的数(A)A 超过一半

11、将原始数据整理成频数分布后计算平均值与原始数据计算的平均值相比较(B)

B 大于原始数据计算的均值

12、若两个事件是相依的,则(C)C 不一定是互斥的

13随机变量的取值总(D)D 实数

14.个二项分布的随机变量,其方差与数学期望之比为3/4,则该分布的参数P应为

(A) A 1/4

15.、二次分布n=100,p=0.2,则在100次试验中成功16至24次的概率近似为(C)C 68.26%

16、在一项化妆品的调查中,采用的方法是将样本按总人口的男女性别和城乡比例进行分配。然后要求在各类人员中有目的地

选择经常使用该化妆品的消费者进行调查,这种方法称作(D) D 配额抽样

17、假设有5种股票,每种股票的回报率为μ=10%,б=4%,且相互独立。现有5000元,有两种投资方案,甲方案用于购买其

中一种股票,乙方案每种股票各买1000元。两种方案的比较是(C) C 收益率相同,甲方案的风险高于乙方案

18、从某个大总体中抽取一个样本容量为10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差为3,则原来总体的方差为( B) B 90

19、从总体N=100,=160,随机抽取n=16的样本,样本均值的抽样标准误最接近的数是。

(C) C 2.9

21、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上涨了5%,两天累计涨幅达(B) B 15.5%

22、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各种商品的价格综合指数为105%,这说明(A)A 商品价格平均上涨了5%

23、某银行投资额1998年比1997年增长了10%,1999年比1997年增长了15%,1999年比1998年增长了 D(115%÷110%)-1

24、在估计参数θ时,构造一个置信区间,其置信系数为1-а(а=0.05)。下面哪一种说法最准确。(C) C 有95%的随

机置信区间会包括θ

25、变量x与y之间的负相关是指(C)Cx值增大是y值随之减少,或x值减少时y值随之增大

26、设Y与X为两个独立的随机变量,已知X的均值为2,标准差为10;Y的均值为4,标准差为20,则Y-X的均值和标准差

应为(C)C 2,22,36

27、若两个事件是独立的,则(B) B 不可能是互斥的

28、在估计某一总体均值时,随机抽取n个单位作样本,用样本均值作估计量,在构造置信区间时,发现置信区间太宽,其主

要原因是(A) A 样本容量太小了

29、若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1/6,当实验6次时,该事件出现的次数将是(D ) D 上述结果均有可能

30、对一个有限总体进行无放回抽样时,各次抽取的结果是(B) B 相互依赖的

31、若一个系的学生中有65%是男生,40%是高年级学生。若随机抽取一人,该学生或是男生或是高年级学生的概率最可能是(D)

D 0.8.

32、如果事件A的概率为P(A)=0.5,事件B 的概率为P(B)=0.5,则通常情况下P(A∩B)的概率为(C) C 小于或等于0.5

33、对一个无限总体进行无放回抽样时,各次抽取的结果是(A) A 相互独立的

34、某一事件出现的概率为1,如果实验6次,该事件就(B) B 一定会出现6次

35、某工厂生产的零件出厂时每200个装一盒,这种零件分为合格与不合格两类,合格率约为99%,设每盒中的不合格数为X,

则X通常服从(C ) C 泊松分布

36、一项民意测验在甲、乙两城市进行,甲城市的人数为乙城市的4倍,甲城市和乙城市的抽样比例相同,若两城市表示赞成

的人数比例也相同,则两城市的抽样标准误差相比较(D) D 甲城市是乙城市的1/2

37、调查某市中学生中近视眼人数比例时,采用随机抽取几所中学作为样本,对抽中学校所有学生进行调查,这时每一所中学

是一个(C)C 抽样单位

38、置信系数1-表示了区间估计的(D) D 可靠性

39、在参数估计中利用t分布构造置信区间的条件是(B) B 总体分布为正态分布,方差未知

40、两个总体均值比较的t检验适用于(A) A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

41、下边哪一个符合概率分布的要求(D) D P(X)=x/6 (x=1,2,3)

43、已知某地区1995年的居民存款余额比1985年增长了1倍,比1990年增长了0.5倍,1990年的存款余额比1985年增长了

(A) A 0.33倍

44、某百货公司今年同去年相比,所有商品的价格平均提高了10%,销售量平均下降了10%,则商品销售额(B) B 下降

45、使用基期零售价格作权数计算的商品销售量指数(A)A 消除了价格变动对指数的影响

46、某食品厂规定其袋装食品每包的平均重量不低于500克,否则不能出厂。现对一批产品进行出厂检验时,要求有99%的可

靠性实现其规定,其原假设和备择假设应该是:(=0.01)(C) C :500,:500

47、若两个变量之间完全相关,在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D) D x对y的影响是不显著的

49、在样本容量和抽样方式不变的情况下要求提高置信度时( D)D 会增大置信区间

50、在10道“是非题”中,每道题答对的概率为0.5,则10道题相互独立答对5道的概率为

(C)C 0.25

51、对一个无限总体进行无放回抽样时,各次抽取的结果是( A ) A 相互独立的

52、某一零件的直径规定为10厘米,但生产的结果有的超过10厘米,有的不足10厘米。在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其误差的分

布通常服从(B) B 正态分布

53、若正态分布的μ=10,б=5则P(X<5)和P(X>20)的概率分别为(C) C 0.1587,0.0228

54、如果抽选10人作样本的抽选方法是从160公分及以下的人中随机抽取2人,在180公分以上的人中随机抽选2人,在165~175

公分的人中随机抽选6人,这种抽选方法称作( C)C 分层抽样

55、估计量的有效性是指( B) B 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比较小

56、设是的一个无偏且一致的估计量,当用1-的置信度确定置信区间后,对于这一置信区间的宽度(A)A 只要进一步增大样

本,可以达到任意高的置信度

59、对居民收入(x)与消费支出(y)的几组不同样本数据配合的直线回归方程如下,你认为哪个回归方程可能是正确的(B)

60、某百货公司今年与去年相比,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了6%,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2.5%,则商品销售量增长(或下降)

的百分比为(C) C 3.41%

61、采用报告期总量加权的平均指数在计算形式上通常采取(C) C 调和平均形式

62、某企业按1990年不变价格编制的1999年工业总产值指数为145%,这说明(A) A 产量增长了45%

63、某商店1999年与1998年相比,商品销售额增长了16%,销售量增长了18%,则销售价格增减变动的百分比为(B) -1.7%

64、当用单侧检验被拒绝时,用同样的显著性水平双侧检验时C 可能会拒绝也可能不会拒绝

65、估计量的抽样标准误大小反映了估计的( A )A 精确性

66、现象在一定时期内的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C 各环比增长速度加1后连乘再减1

67、某地区农民家庭的年平均收入1998年为1500元,1999年增长了8%,那么1999年与1998年相比,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增

加的收入额为(C)C 15元

68、如果是一个正偏的频数分布(指峰在左边,右边有较长的尾巴),下面那一个集中趋势的计量值最大?(C ) C 算术平

均数

69、在一个正偏的分布中,将有一半的数据大于(B) B中位数

70、某匣子里有24个球,随机抽取3个,其中1个是红球,则可以判断匣子里的红球数为:

(D) D 6个上下

71、若P(A)=1/2,P(B)=1/2,则P(A∩B)为(D) D 不确定

72、若随机变量Y与X的关系为Y=2X+2,如果随机变量X的方差为2,则随机变量Y的方差D(Y)为(C) C 8 74、设随机变量X的分布如下:

Y为随机变量X的函数Y=X2,已知X的数学期望和方差:( D ) D 10,36

76、从总体为N=1000000个家庭中用等概率抽选n=1000个家庭作样本,设为第i个家庭的人数,总体平均数,表示样本平均

数,则样本平均数抽样分布的数学期望与的关系是(A)A 一定相等

77、根据上题中的抽样方法,对于实际抽选到的1000个家庭的分布,其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关系是:(C)C 偶尔相等

78、估计量的均方误反映了估计的(B)B 准确性

79、当抽样方式与样本容量不变的条件下,置信区间愈大则( A )A 可靠性愈大

81、两个非正态总体,方差已知,均值未知,欲检其均值是否相等,分别抽取两个小样本,应采用的方法为(C)C 曼-惠特

尼U检验

82、两个非正态总体的均值比较,采用Z检验时必须(B)1B 两个样本都是大样本

83、如果事件A的概率为P(A)=0.5,事件B 的概率为P(B)=0.5,则通常情况下P(A∩B)的概率为(C) C 小于或等于

0.5

84、下边哪一个符合概率分布的要求(D) D P(X)=x/6 (x=1,2,3)

85、若总体服从正态分布,均值μ与方差均未知,:=,:,置信水平为,采用n为大样本,则统计量Z的拒绝域为(C )

C >

86、在一次假设检验中,当显著性水平被拒绝时,则用(A) A 一定会被拒绝

88、各实际观测值()与回归值()的离差平方和称为(B ) B 剩余平方和

90、根据上题中的抽样方法,对于实际抽选到的1000个家庭的分布,其均值与总体均值的关系是(C)C 偶尔相等

91、估计量的均方误反映了估计的(B) B 准确性

93、两个非正态总体的均值比较,采用Z检验时必须(B )B 两个样本都是大样本

94、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15%,单位产品成本增长了10%,则总生产费增长

(B ) B 26.5%

95、若一个系的学生中有65%是男生,40%是高年级学生。若随机抽取一人,该学生或是男生或是高年级学生的概率最可能是(D )

D 0.8.

96、估计量的有效性是指( B ) B 估计量的抽样方差比较小

98、某百货公司今年与去年相比,商品零售总额增长了6%,各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了2.5%,则商品销售量增长(或下降)

的百分比为(C)C 3.41%

99、某地区农民家庭的年平均收入1998年为1500元,1999年增长了8%,那么1999年与1998年相比,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增

加的收入额为(C) C 15元

100、一项民意测验在甲、乙两城市进行,甲城市的人数为乙城市的4倍,甲城市和乙城市的抽样比例相同,若两城市表示赞成的人数比例也相同,则两城市的抽样标准误差相比较(D) D 甲城市是乙

城市的1/2

101、两个总体均值比较的t检验适用于(A )A 两个正态总体,方差未知但相等

103、两个总体均值比较的假设检验中,使用t检验和曼-惠特尼检验的关系是(A )

A 凡是能用t检验也可使用曼-惠特尼检验

105、环比发展速度与定基发展速度之间的数量关系是(B)

B 观察期内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总的定基发展速度

106、某企业今年与去年相比,产量增长了15%,单位产品成本增长了10%,则总生产费增长(B)B 26.5%

107、在由三个指数构成的综合指数体系中两个因素指数中的权数必须固定在( D)D 不同时期

三、对偶问题

⒈P)maxQ=-10x1+20x2

X1+2x2≦4

s.t 2x1-3x2≧6

X1,x2≧0

解:(P’)maxQ=-10x1+20x2

X1+2x2≦4

s.t -x1+3x2≦-6

x1,x2≧0

(D)_minS=4u1-6u2

U1-2u2≧-10

s.t 2u1+3u2≧20

u1,u2≧0

2.(P)minQ=5u1+6u2

4u1+2u2≧8

s.t u1+3u2≧9

u1,u2≧0

解:(D)maxR=8x1+9x2

4x1+x2≦5

s.t 2x1+3x2≦6

x1,x2≧0

3.(P) minQ=2x1-3x2+4x3

X1+2x2≧6

s.t 2x1+x3≦12

x1,x2,x3≧0

解;(P’)minQ=2x1-3x2+4x3

X1+2x2≧6

s.t -2x1-x3≧-12

x1,x2,x3≧0

(D) maxR=6u1-12u2

U1-2u2≦2

s.t 2u1≦-3

-u2≦4

U1,u2≧0

4.(P)maxQ=2.4x1+1.5x2

X1+x2≦150

s.t 2x1+3x2≦240

3x1+2x2≦300

X1,x2≧0

解:(D)minR=150u1+240u2+300u3

U1+2u2+3u3≧240

s.t u1+3u2+2u3≧1.5

u1,u2,u3≧0

S.T 4X1+2X2≤120

X1≥0

X2≥0

5解

设生产甲产品X1件,乙产品X2件

则 MAXΦ=3X1+4X2

X1+X2≤6

S.T X1+2X2≤8

X2≤3

X1,X2≥0

四、填空

1.根据分组标志不同,分配数列分为品质数列与变量数列两种形式。

2.统计指标具有总体性,数量性,具体性和抽象性四个特点。

3.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有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与定期统计报表制度。

4.利用强度相对指标来说明社会经济现象的强弱程度时,广泛采用人均产量指标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5.通常评价估计量好坏的三个基本标准有无偏性、有效性与一致性。

6.简单随机抽样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法,常用的方法有抽签法与利用“随机数表”抽选样本单位两种方法。

7.对于一个较长时期的时间数列,其变动主要受长期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与不规则变动四个因素的变动影

响。

8.一元线性回归预测方程中的待定参数a,b,需要利用变量X和Y的实际观察值,采用最小二乘法作出估计。

9.决策的模型基本要素通常包括决策者、备选方案、自然状态与收益。

10.随机变量按取值情况可以分为离散型随机变量与非离散型随机变量。

11.单侧检验包括右侧检验与左侧检验。

12.反映总体或样本变异程度的最重要、最常用的指标有方差与标准差。

13.在统计工作实践中主要采用四种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即简单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系统随机抽样与整群随机

抽样。

14.时间数列分析最常用的方法有指标分析法与构成因素分析法两种。

15.统计指数按其反映对象范围的不同分为个体指数与总指数两种。

16.决策树一般有决策点和方案枝、状态点和概率枝、终点和付酬值四个基本要素组成。

17.数据资料的搜集方法归纳起来可分为观察实验法、报告法、问卷调查法、访问法与卫星遥感法。

18.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以分为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两种。

19.我国的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采用固定加权算术平均指数方法来编制的。

20.层次结构模型根据具体问题一般分为目标层、准则层与措施层。

21.统计学中,矩是指以期望为基础而定义的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一般分为原点矩和中心距。

22.决策应遵循的原则有可行性原则,效益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23.t分布的取值范围为(—∞,+∞)。

24.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可以分为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两种。

25.博弈论三要素:(1)局中人(2)策略(3)博弈得失

26.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亚里士多德)

27.反馈分为(正反馈与负反馈)

28.权重计算方法(1)和法(2)跟法

五、简答

1、普查中,一般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应规定统一的调查标准时点;(2)规定统一的普查登记的时期;(3)统一规定普查项目;

(4)规定统一的汇总程序与时间;(5)普查尽可能按一定周期进行,以便对其所取得的资料进行动态分析与比较,从中发现某些变化规律与趋势。

2、区间估计的一般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确定待估计参数和置信水平(置信度);

第二步:确定估计量,并找出估计量的抽样分布。估计量的方差越小,在相同的置信水平下,置信区间就越小,精确度就越高。第三步:利用估计量的抽样分布求出置信区间。

3、统计指数有哪些作用?

(1)综合反映社会经济现象总变动方向及变动幅度;(2)分析现象总变动中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方向及影响程度;3)反映同类现象变动趋势(4)统计指数还可以进行地区经济综合评价、对比,研究计划执行情况。

4、相关分析的步骤有哪些?

(1)根据观测数据(X i,Y i),i=1,2,….,n绘制散点图(即将这n对观测数据在直角坐标系中描绘出来的图形),借助于散点图判断变量之间有无相关关系,若有相关关系,进一步判断相关关系呈现的形态;

(2)确定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

(3)对相关关系进行显著性检验。

5、一个完整的贝叶斯决策要经历的如下步骤有什么?

(1)进行厚后验预分析决定是否值得搜集新资料。因为多数情况下为取得补充的新资料,都必须组织调查或试验活动,须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与时间,所以在调查前要权衡利弊得失;

(2)如果后验预分析的结论是值得搜集补充资料,则应通过组织调查或其他的方式取得所需资料,并利用贝叶斯定理计算出后验概率;

(3)用后验概率重新进行决策。

6、乐观准则决策的步骤一般为什么?

(1)从决策中选出各方案的收益的最大值;

(2)在这些选出的收益最大值中,再选出最大值。该最大值所对应的方案就是乐观型决策者所认为的最优方案。

7、根据月(季)的时间数列,用简单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有哪些计算步骤?

(1)将各年同月(季)的数值加总,计算若干年内同月(季)的平均数;(2)根据若干年内每个月的数值总计,计算若干年总的月(季)平均数。(3)将若干年内同月(季)的平均数与总的月(季)平均数相比,即求的百分数表示的各月(季)的季节比率,又可以称为季节指数。

8、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有哪些方面的作用?

居民消费指数除了能反映城乡居民所购买的各种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外,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用于反映通货膨胀状况;(2)用于反映货币购买力的变动;(3)用于反映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4)用于缩减经济序列。

9、假设检验分为哪些步骤?

第一步:根据实际问题的要求提出假设;

第二步:为检验假设是否正确,提出检验统计量; 第三步:根据P{拒绝H 0|H 0为真}=α确定拒绝域;

第四步:根据样本观察值作出判断,拒绝H 0还是接受H 0。 10、解线性规划问题分为哪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目标是设法将人工变量从基内调出来,寻找原始问题的一个基本可行解;

第二阶段是以第一阶段求得的最优解作为第二阶段的初始基本可行解,再按原问题的目标函数进行迭代,直到达到最优解(或目标函数无上界)为止。

11、回归分析的主要内容与步骤有哪些内容?

首先根据理论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将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其次,设法找出合适的数学方程式(即回归模型)描述变量间的关系;由于涉及到的变量具有不确定性,接着还要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统计检验通过后,最后是利用回归模型,根据变量去估计、预测因变量,并给出这种估计或预测的置信度。 12、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2)构造判断矩阵,检验其一致性;(3)层次单排序;(4)层次总排序;(5)层次总排序的一致性检验。

13、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移动步长应长短适中。 (2)在利用移动平均法分析趋势变动时,要注意应把移动平均后的趋势值放在各移动项的中间位置。(3)应用移动平均法,是按算数平均计算一系列的移动平均数,所以只有当原来数列基本趋势为直线时,这一系列移动平均数才与该数列的基本趋势相吻合。 (4)由于移动平均法没有得到反映现象发展变化规律的模型,所以无法进行外推预测。但从对时间序列的平滑作用和观察现象的变化方面来看,移动平均法仍不失为一种可用地方法。 (5)对于只包含趋势和不规则变动的数列,如果移动平均的目的只是为了得到数列的趋势值,也可以将移动平均值直接对准第N 期或第N 期的后一期。 14、综合指数的具体编制方法有哪些?

(1)确定同度量因素; (2)将同度量因素固定在某一时期,以消除同度量因素变动的影响。 (3)将两个时期的综合总量进行对比,其结果反映了复杂总体的综合变动的情况,即为综合指数。 15、相关关系按不同的标准可分为哪几类?

(1)按相关形式不同可划分线性相关(直线相关)、非线性相关; (2)按相关现象变化的方向不同可划分为正相关与负相关; (3)按相关程度可划分为完全相关、不相关与不完全相关。 16、最小机会损失决策准则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1)将受益值矩阵变成损失值(或后悔值)矩阵,即以每种自然状态下的最大收益值减去该状态下的各收益值; (2)依各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计算出各方案的期望损失值; (3)从得出的期望损失值中选择最小者,并以此所对应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17、编制时间数列有哪些原则?

(1)时间长短统一; (2)总体范围统一;(3)经济内容统一; (4)计算方法统一; (5)计算价格和计量单位统一。 18、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的计算步骤有哪些?

(1)根据时间数列中各年按月(季)的数值计算其移动平均数(若是月份数据则采用12期移动平均,若是季度数据则采用4期移动平均) (2)从原数列中剔除已测定的长期趋势变动。 (3)把Y/T 或Y-T 的数值按月(季)排列,计算出各年同月(季)的总平均数,这个平均数就是各月(季)的季节比率或季节变差。 (4)把各月(季)的季节比率或季节变差加起来,其总计数应等于1200%(若为季资料其总计数应等于400%)或零,如果不符,还应把1200%与实际加总的各月季节比率相比求出校正系数,把校正系数分别乘上各月的季节比率,或把由四个季节的平均变差之和除以4得出的数值作为校正数,分别加到各季的平均变差上,这样求的季节比率或季节变差就是一个剔除了长期趋势影响后的季节比率或季节变差。(5)计算季节指数,做出季节变动分析。 19、预测分为哪些步骤?

(1)确定预测目的,广泛搜集资料;(2)审核、整理统计资料,进行初步分析;(3)选择适当的预测模型和预测方法,确定预测公式;(4)进行预测;(5)分析预测结果,改进预测工作。 20、回归方程的显著性检验具体步骤有哪些? 第一步:提出假设

H 0:b=0(变量之间线性关系不显著),H 1:b≠0 第二步:计算检验统计量F=n-2SSR ; 第三步:作出决策。

六、论述

1、影子价格的定义,决策重要因素?

影子价格起源于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的一组最优解它表示企业资源进行最优组合时资源的潜在价值,影子价格是企业出卖资源的最低价格,企业按这种价格出卖资源得到的好处和利用这种资源自己生产得到的好处应该是相等的根据这条原则,企业可以确定出卖这种资源时的价格同一种资源对于不同的企业其影子价格是不一样的(因为不同企业的生产工艺水平不同管理的先进程度不一样一个省、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外贸部门对各种资源的进口(买进)和出口(卖出)的决策中,资源的影子价格是影响决策的重要因素。

2、论述线性规划在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1)能解决生产任务安排问题在有限资源条件下确定生产产品的品种、数量,最终使生产总值或利润最大

2)能解决产品配方问题,在给定的工艺条件下、在给定的质量标准条件下确定各种原材料的投入量,使总成本最小

3)能解决生产下料问题,材料下料时如何使废料最小,使材料的使用率最高,使产品的配套数最大

4)运输调配问题,在物资调配的网络中如何求生产地销地之间的运输量,使总运输费最小

5)能解决库存管理问题,在一定库存的条件下如何确定库存问题的品种、数量、期限,使库存效益最高

6)能解决生产布局问题,例如:在农业项目中如何合理安排各种作物在各种土壤上的种植面积达到因地制宜在完成种植计划的前提下使总量最多,这就是作物布局问题,此外还有工厂、交通、城市建筑布局问题等等。

7)非生产性问题,例如:公交公司如何安排,各条公交线上的值班人数,以最少的人数完成既定的值班任务等

3、论述分枝定界法使求整数规划的一种方法?

首先求原线性规划的最优解,如果此解不符合整数要求则去掉不包含整数解的整数解的那部分可行域,将可行域分成R1和R2两部分(两个分枝)然后分别求解这两部分可行域对应的线性规划,如果他们的解仍然不是整数解,则继续去掉不包含整数解的那部分可行域,将R1再分成R3和R4两个部分,再求R3和R4对应的线性规划,在计算过程中,如果已经得到一组整数解,则以该组解的目标函数值,作为分枝的界线,如果此时某一线性规划的函数值Z≤Z0就没必要再分枝了,因为分枝的结果所得的最优解分枝比Z0更差,反之若Z>Z0说明该线性规划分枝后可能产生比Z0更好的整数解,一旦产生更好的整数解则再以这个更好的整数解对应的目标函数值作为新的界限继续分枝,直到产生更好的整数解为止。

4、统筹法的产生与发展简史?

统筹法是一种从任务的总进度着眼的组织管理技术,它把一项复杂的任务分解为许多作业与事项,建立统筹图作为数学模型,进行定量分析,找出紧急路线与时差,从而对时间和资源进行合理的计划与协调,保证任务按期或提前完成。在考虑任务总进度的同时,要结合考虑完成任务的总成本。统筹法又称“计划协调技术”。它包含两个英文名称:PERT与CPM,1957年美国海军开始研制一种新的武器——导弹核潜艇系统,称为“北极星计划”。为了加快进度,委托顾问公司研究制定一种先进的管理方法。一年以后,产生了PERT。CPM出现得略早一些:美国杜邦化学公司为了协调公司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的工作,1956年开始研制这种方法,后来用于设备维修和新化工厂的筹建,效果也很显著。PERT与CPM的产生互相独立,但是两者并不是无根本性的区别。由于PERT开始于军事部门,CPM起源于民用部门,前者可以处理作业工时的不确定性问题。但是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两者逐渐融为一体,统称PERT/CPM。

5.AHP进行决策时大体分为几个步骤?

(1)分析系统中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建立系统的递阶层次的结构。(2)对同一层次的各元素关于上一层次中某一准则的重要性进行两两比较构结两两比较的判断距阵。(3)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元素对于该一准则的相对权重,并进行一致性检验。(4)计算各层元素对系统目标的合成权重,并进行总排序和一致性检验。

6.投入产出分析

就是对这种错综复杂的技术经济联系进行定量分析的手段。1.(投入产出表)是进行投入产出分析的主要工具。2.产品分三个部分流向:(1)留作本部门生产消费用(2)提供给其他部门用于生产消费(3)直接供给消费群众,也称最终产品。(1、2)也统称为中间产品。3.直接消费系数agj ,Agj表示第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要的第i部门的投入量。

7.理想系数法即TOPSIS法步骤

(1)先用某和评分方法对每种方案的各项功能进行评分。(2)按下式计算功能满足系数fi(3) 按下式计算经济满足系数ei。

(4)计算方案的理想系数

8.系统分类

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系统按物质属性分:实体系统和概念系统。系统按运动属性分:静态系统和动态系统。系统与环境分为:开放环境与封闭环境。开放系统分为:开环系统与闭环系统。按照人在系统中工作的属性分为:作业系统和管理系统。

9.系统的属性(特征)包括

(1)集合性(2)相关性(3)层次性(4)整理性(5)涌现性(6)目的性(7)系统对于环境的适应性

10.系统建模步骤

(1)明确目标(2)找出主要因素,确定主要变量。(3)找出各类关系。(4)明确系统的资源和约束条件。(5)用数字符号,公公式表达各种关系。

11.系统工程主要特点

(1)一个系统两个优(2)以"软’为主,软硬结合(3)k跨学科多,综合性强(4)以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研究。(5)宏观研究为主,兼顾微观研究(6)实践性与咨询性

七、计算题

1.新建设一个工厂,有两个方案:一是建大厂,需要投资300万元,二是建小厂,需要投资160万元。两者的使用年限10年,估计在此期间产品销路好的可能性为0.7,销路差的可能性为0.3,两个方案的年利润如图表示。

问建大厂还是小厂?

答:计算各方案收益期望值E1:

建大厂:

E1=100x0.7+(-20)x0.3x10

=640(万元)

640—300=340

建小厂:

E2=40x0.7x10

+10x0.3x10

=310(万元) 310—160=150

则,将计算机结果记在状态结点以及各方案枝下面。显然建大厂的收益大,故保留该方案枝,而将建小厂的方案枝剪掉。 2、原题:目标函数 解:

标准形:maXS =6X1+4X2+0X3+0X4+0X5

最优值为:maXS=6X1+4X2+0X5

=6×2+4×6+0×1 =36

3建立下列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 原规划:(P )minQ=5u1+6u2 s.t

对偶规划:(D )可以改写为:(P ,)maXQ=8X1+9X2

s.t

?????≥≥+≥+0,93824212

121u u u u u u ?????≥≤+≤+0

,63254212121x x x x x x

maXS=3X1+4X2

解:标准化:maXS =3X1+4X2+0X3+0X4+0X5 X1,X2,X3,X4,X5≥0 故:

最优解为: X1=4 X2=2 X3=0 X40 X5=1 最优值为:S=20 ?????=+=++=++382652421321x x x x x x x x ???????≥≤≤+≤+0,38262122

121x x x x x x x

解:

125

=6×2+4×6+0×1

=36

6、车间生产金属丝,质量想来较稳定。按经验金属丝的折断力X服从正态分布,方差为,今从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10根作折断力试验,结果为(单位kg):578,572,570,568,572,570,572,596,584,570,问是否可以相信这批金属丝的折断力的方差也是64。(显著性水平 =0.05)

解:根据题意

(1)提出假设H0:σ2==64,H1:σ2≠(2)检验统计量=~(3)拒绝域为≥(n-1)或≤(n-1)(4)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并作判断经计算=575.2,(n-1)s2==681.6 =681.6/64=10.65对于a=0.05,查分布表得(n-1)=(9)=19.023、(n-1)=(9)=2.700,由于(9)<<(9)故接受H0,即这批金属丝的折断力的方差与64无显著差异。

==1.96

因为=1.754<<=1.96,所以没有理由拒绝H0。即认为两种工序在装配时间之间没有显著差异。

7、为了研究男女在生活费支出(单位:元)上的差异,在某大学各随机抽取25名男学生和25名女学生,得到下面的结果:

男学生:=520,=260;

女学生:=480,=260。

试以此为90%的置信水平估计男女学生生活费支出方差比的置信区间。

解:根据自由度n1=25-1=24, n2=25-1=24,查F分布表,得有

(24,24)=(24,24)=1.98

则(24,24)=(24,24)==0.505

从而/的置信度为90%的置信区间为

()=()=(0.47,1.84)

8、求二项分布的方差。

解:设X~b(n,p)则X可以写成n个均服从(0-1)分布的独立随机变量的和,即

X=X1+X2+X3+…+X n

其中X i服从(0-1)分布,分布律为

X 0 1

P k q p

D(X i)=pq,i=1,2,…n

D(X)=D(X1)+D(X2)+D(X3)+…+D(X n)=npq

9、某厂生产的乐器用一种镍合金弦线,长期以来其抗拉强度的总体均值为10560(kg/cm2)。今生产了一批弦线,随机抽取10根进行抗拉强度试验。测得其抗拉强度分别为:10512,10623,10554,10776,10707,10557,10581,10666,10670。设抗拉强度服从正态分布。问这批弦线的抗拉强度是否较以往生产的弦线抗拉强度要高?(显著性水平a=0.05)

解:这是一个正态总体,抗拉强度X~N(μ,σ2),σ2未知,按题意:

(1) 提出假设:H0:μ≤μ0=10560,H1:μ>10560

这是右侧检验问题。

(2) 检验统计量用

~t(n-1)

(3) 拒绝域:t≥t a(n-1)

(4) 根据样本观察值计算并作出判断

===10631.4

s===81.00

μ0=10560,查t分布表有t a(n-1)= t0.05(9)=1.8331

于是==2.784.8>t0.05(9)=1.8331

t的观测值落在了拒绝域内,故拒绝H 0,即认为这批弦线的抗拉强度比以往生产的弦线强度要高。

10、某公司为生产某种新产品而设计了两种基本建设方案,一个方案是建大厂,另一个方案是建小厂,建大厂需要投资280万元,建小厂需投资160万元,两者的使用期都是10年,无残值。估计在寿命期内产品销路好的概率是0.7,产品销路差的概率

状态方案销路好销路差0.7 0.3

建大厂100 -20

建小厂40 30

(2)计算各状态点的期望收益值。

点2:[100×0.7+(-20)×0.3]×10-280=360万元;

点3:(40×0.7+30×0.3)×10-160=210万元。

将计算结果填入决策树中相应的状态点。

(3)做出抉择。比较两个状态节点上的期望值,显然建大厂方案的期望值高于建小厂方案的期望值,因此应选择方案“建大厂”,将选择结果画在决策树上,剪去被淘汰的方案枝(在方案枝上记号“”),将选择的方案所可能带来的期望利润值填在决策点旁。

11、求正态分布的数学期望。X~N(μ,σ2)其密度函数为

f(x)=,σ>0,-<+

解:E(X)=,令,则

E(X)====

12、设在15只同类型的零件中有2只次品,在其中取3次,每次任取1只,作不放回抽样,以X表示取出的次品个数,求X 的分布律。

解:根据题意X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只须求出P{X=0},P{X=1}, P{X=2}列成表格即可。

P0=P(X=0)=C313/ C315=

P1=P(X=1)=C12 C23/ C315=

P2=P(X=2)=C22 C113/ C315=

可以看到 p k≥0,k=0,1,2,=1

X的分布律如下表

13、对某型号飞机的飞行速度进行了15次实验,测得最大飞行速度(m/s)422.2,417.2,425.6,420.3,425.8,423.1,418.7,428.2,438.3,434.0,412.3,431.5,413.5,44 1.3,423.0。根据长期经验,可以认为最大飞行速度服从正态分布。试就上述试验数据,对最大飞行速度的期望值进行区间估计(a=0.05)。

解:用X表示最大飞行速度,则X~N(μ,σ2),这里σ2未知,故用

(,) X 0 1

2

p k 22/35

12/35

1/35

对总体均值μ进行区间估计

==(422.2+417.2+…+441.3+423.0)=425.0

S2==[(422.2-425.0)2+(417.2-425.0)2+ …+(423.0-425.0)2]=72.049

s=8.488

当a=0.05,根据

P{}=0.025

查t分布表得,≈2.1448,则有总体均值的置信区间为

(,)=

(425.0-2.1448,425.0+2.1448)=(420.3,429.7)

故最大飞行速度μ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420.3,429.7)。

14、一种汽车配件的平均长度要求为12cm,高于或低于该标准均被认为是不合格的。汽车生产企业在购进配件时,通常是经过招标,然后对中标的配件提供商提供的样品进行检验,以决定是否购进。现对一个配件提供商提供的10个样本进行了检验,结果如下(单位:cm):

12.2 10.8 12.0 11.8 11.9 12.4 11.3 12.2 12.0 12.3

假定该供货商生产的配件长度服从正态分布,在0.05的显著水平下,检验该供货商提供的配件是否符合要求?

解:依题意建立如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H0:μ=12,H1:μ≠12

由于n<30为小样本,采用t检验法计算检验统计量

t==-0.7035。

根据自由度n-1=10-1=9,查t分布表得==2.262,由于=0.7035<=2.262,所以不拒绝原假设,即认为该供货商提供的配件符合要求。

t=

这是右侧检验,拒绝域为t≥)。经计算=89.6,=88.0,=4.3,=5.5,=5,t==1.14,查t分布表,得=1.8595。

15、设有甲乙两种零件,彼此可以代用,但乙零件比甲零件制造简单,造价低。经过试验获得抗压强度为(单位:kg/cm2)

甲种零件:88,87,92,90,91

乙种零件:89,89,90,84,88

设两种零件的抗压强度均服从正态分布,方差相同,问甲种零件的抗压强度是否比乙种零件的抗压强度高?(a=0.05)解:设甲种零件的抗压强度X~N(,),乙种零件的抗压强度Y~N(,)由题设未知。根据题意需要检验

H0:-≤0,H1:->0

即,如甲种零件不比乙种零件的抗压强度高(H0成立),显然要生产乙种零件,但若甲种零件比乙种零件抗压强度高(H1成立),为了保证质量,要生产甲种零件。

选用统计量

t=

这是右侧检验,拒绝域为t≥)。经计算=89.6,=88.0,=4.3,=5.5,=5,t==1.14,查t分布表,得=1.8595。

t<,t的观察值没有落在拒绝域内,故接受H0,即认为甲种零件的抗压强度并不比乙种零件的抗强度高。

16、从自动机床加工的同类零件中,随机地抽取16件,测得长度为(单位mm):

12.15 12.12 12.01 12.28 12.09 12.16 12.03 12.01 12.06 12.13

12.07 12.11 12.08 12.01 12.03 12.06

求该类零件长度的方差σ2及标准差的区间估计(a=0.05)。

解:设该类零件长度为随机变量X,可以认为X~N(μ,σ2),σ2为待估参数。

经计算,有==12.08

(n-1)S2==0.0761

查分布表得

(n-1)=(15)=27.488

(n-1)=(15)=6.262

则σ2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

=()=(0.0027,0.0121)

则σ的置信度为95%的置信区间为:(0.052,0.110)。

17、某企业下半年劳动生产率资料如表1所示,计算平均月劳动生产率和下半年平均职工劳动生产率。

列公式:

=

代入表中资料,有

= =2003.5元/人

若计算下半年平均职工劳动生产率,则有两种计算形式。一种是用下半年平均月劳动生产率乘月份个数n,即n=2003.5×6=12021元/人,另一种则采用下列公式计算:

=

代入表中资料有

= =12021元/人

18、设总体的均值和方差都存在,证明简单随机样本的均值和方差分别是总体的均值和方差的无偏估计量。

证明:设总体X的均值E(X)=μ,方差D(X)= σ2,X1,X2,X3,…,X n为来自总体X的样本,因为X i与X同分布,所以E(X i)=μ,D(X i)= σ2,E(X i2)=D(X i)+E2(X i),故

E()= E[]==nE(X)=E(X)=μ

E(S2)= E[]=E[]=E[]=[]=[n[D(X)+E2(X)]-n[D()+E2()]]

因为E()=E(X)=μ,D()=D(X)/n

所以 E(S2)=[n(σ2+μ2)-n(σ2/n+μ2)]=(nσ2-σ2)=σ2

19、设离散随机变量X的分布率如表1所示。

求X的分布函数,并求P{X≤1/2},P{1<X≤3/2},P{1≤X≤3/2}。

解:当x<0时,F(x)=P{X≤x}=0

当0≤x<1时,F(x)=P{X≤x}=1/3

当1≤x<2时,F(x)=P{X≤x}=1/3+1/6=1/2

当x≥2时,F(x)=P{X≤x}=1/3+1/6+1/2=1

0,x<0

1/3,0≤x<1

故 F(x)= 1/2,1≤x<2

1,x≥2

F(x)的图像如图所示。

P{X≤1/2}=1/3

P{1<X≤3/2}=F(3/2)-F(1)=1/2-1/2=0

P{1≤X≤3/2}= F(3/2)-F(1)+ P{X=1}=1/2-1/2+1/6=1/6

20、设某企业生产3种产品的有关资料如表2所示。试计算3种产品的价格总指数和产量总指数。

3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为I q= = = = 109.87%

表明,报告期与基期相比,该企业3种产品的单位出厂价格平均提高了,3种产品的产量平均提高了9.87%。

21、建立下列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 原规划:(P )minQ=5u 1+6u 2s.t

对偶规划:(D )可以改写为:(P ,

)maXQ=8X 1+9X 2

s.t

故:

最优解为: X 1=4 X 2=2 X 3=0 X 40 X 5=1 最优值为:S=20 ???

??≥≥+≥+0

,938242

12121u u u u u u ???

??≥≤+≤+0,632542

12121x x x x x x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①n 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数据的个数 全体数据的和 ∑==+++=n i i n x n n x x x x 1 211Λ,其中数据为n i x i Λ,2,1,= ②分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频数的和 频数)的和 (组中值?≈ ∑∑=++++++===m i i m i i i m m m v v y v v v y v y v y v y 1 1 212211ΛΛ, 为组数,y i 为第i 组的组中值,v i 为第i 组频数。 10,20,30和x ,若平均数是30,那么x 应为 A .30 B .50 C .60 D .80 【答案】选择C 【解读】考察的知识点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60 304302010=?=+++x x 【例题】某企业辅助工占80%,月平均工资为500元,技术工占20%,月平均工资为7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 】 A .520元 B .540元 C .550元 D .600元 【答案】选择B 若n 为奇数,则位于正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即2 1+n 就是中位数。 若n 为偶数,则中位数为 1 2 2 ++n n x x 就是中位数。 【 】 A .360 B .380 C .400 D .420 【答案】B 4位数360与第5位数400求平均为380 (数值)有意义,对分类型有众数,也可能众数不唯一。 【例题】对于一列数据来说,其众数( ) A.一定存在 B.可能不存在 C.是唯一的 D.是不唯一的 【答案】B 【例题】数列2、3、3、4、1、5、3、2、4、3、6的众数是__________。 =众数 <众数 。

Y 轴的直线横坐标。 =Q 3-Q 1。 第2四分位点Q 2=全体数据的中位数; 第1四分位点Q 1=数据中所有≤Q 2的那些数据的中位数; Q 2的那些数据的中位数。 R 那样容易受极端值的影响 ∑∑-=-==2 2212 )()1()(1x x n x x n i i n i 22 212)(1)(1y v y n y y v n i i i m i i -=-=∑∑= i i , n 是数据的个数,y 是分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 2 σ= (方差的算术平方根,与原来数据的单位相同) x σ = (%) (反映数据相对于其平均数的分散程度) 1002 25.3375.2525.21075.12125.12375.03625.0?+?+?+?+?+?+?= = 方差22 212)(1)(1y v y n y y v n i i i m i i -=-=∑∑=σ= 规范差n z x σ α2±= 3. 收入最高的20%的人年均收入在万元以上

过程管理的概念及方法

过程管理的概念及方法 过程概念是现代组织管理最基本的概念之一,在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将过程定义为:“一组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过程的任务在于将输入转化为输出,转化的条件是资源,通常包括人力、设备设施、物料和环境等资源。增值是对过程的期望,为了获得稳定和最大化的增值,组织应当对过程进行策划,建立过程绩效测量指标和过程控制方法,并持续改进和创新。 过程方法中指出: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为使组织有效运行,组织应当采用过程方法识别和管理众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对过程和过程之间的联系、组合和相互作用进行连续的控制和持续的改进,以增强顾客满意和过程的增值效应。 ISO9000:2000标准还提出了以过程为基础的质量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实施ISO9000族标准是一个有效地进行过程管理的基础方法。其中ISO9001:2000是一个最基础的标准,关注顾客满意;而ISO9004:2000是一个趋向卓越绩效模式的标准,关注组织的绩效改进和使顾客与其它相关方满意。在卓越绩效评价准则的各类目中,过程管理是一个与ISO9000族标准相关程度最高的类目。但需要指出的是,ISO9001中的过程管理仅仅旨在使顾客满意,而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中的过程管理旨在所有关键利益相关方的综合满意,它是落实战略

目标和战略规划,实施持续改进和创新以提升组织的整体绩效,为利益相关方创造平衡的价值,进而履行组织使命和实现组织愿景的途径和载体,它对卓越的追求,对效果、效率以及应对动态竞争环境变化的敏捷性的追求,都要高于ISO9000族标准的要求。 过程管理PDCA循环 过程管理是指:使用一组实践方法、技术和工具来策划、控制和改进过程的效果、效率和适应性,包括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检查)和过程改进(处置)四个部分,即PDCA循环四阶段。PDCA(plan-do-check-act)循环又称为戴明循环,是质量管理大师戴明在休哈特统计过程控制思想基础上提出的。 1 过程策划(P)从过程类别出发,识别组织的价值创造过程和支持过程,从中确定主要价值创造过程和关键支持过程,并明确过程输出的对象,即过程的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确定过程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要求,建立可测量的过程绩效目标(即过程质量要求)。基于过程要求,融合新技术和所获得的信息,进行过程设计或重新设计。 2 过程实施(D)使过程人员熟悉过程设计,并严格遵循设计要求实施之。根据内外部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来自顾客、供方等的信息,在过程设计的柔性范围内对过程进行及时调整。根据过程监测所得到的信息,对过程进行控制,例如:应用SPC(统计过程控制)控制过程输出(产品)的关键特性,使过程稳定受控并具有足够的过程能力。根据过程改进的成果,实施改进后的过程。

全过程咨询管理办法

桐乡市康民路小学(育才中心)工程新建项目 全 过 程 咨 询 管 理 办 法 浙江勋达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二零一八年六月

桐乡市康民路小学(育才中心)工程新建项目 全过程咨询管理办法 一、为更好地发挥工程咨询单位在工程建设实施过程中的监督、管 理及咨询作用,深入细致地落实响应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责 任和义务。进一步加强工程的质量、安全、进度、造价管理, 落实合同、图纸设计、相关法律法规及委托人的一些具体要求,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工作的要求,特制订本办法。 二、本办法依据《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设工程质量管 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等,及地方性法律、法规、文件等制定。 三、本管理办法所称工程是指桐乡市康民路小学(育才中心)新建 工程的房屋建筑、室外工程、设备安装、管线敷设、装饰装修 等工程项目。 四、全过程咨询合同签订后3天内将本工程全过程咨询项目部组成 人员名单、执业资格证书、技术职称原件及复印件和相关从业 简历,书面报建设局及建设单位核查备案。 五、全过程咨询项目部做到组织机构健全,岗位职责明确,专业协 调配套,年龄层次合理,满足全过程工程咨询的需求。 六、咨询工作应遵守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审图通过的施工图纸, 执行工程建设技术规范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按照全过程咨询 合同,工程总承包(EPC)合同及其他相关文件实施咨询工作。 对建设项目的质量、进度、投资控制、合同信息管理及现场施 工安全管理,现场工程计量,结算等实施全过程咨询,履行咨 询职责。

七、按相关要求编制全过程咨询实施方案,在委托授权范围内发布 相关指令,签署相关凭证,编制审核工程造价。 八、全过程咨询人员应清楚咨询控制程序,工程质量控制标准,掌 握工程现场情况及有关数据,满足工程中对各项工序、参数的 理解和需求,咨询人员应注意维护自身形象,遵守本项目制定 的各项管理制度,不准互相推诿,无理由拒绝或拖延本职工作。 对工程存在的质量问题,安全隐患应及时发现并及时发出整改 通知单。 九、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应定期主持 召开咨询工作会议(监理例会),会议纪要由咨询机构负责整 理并经与会各方代表会签,存档并作为阶段性、竣工结算依据。 十、咨询日志须填写及时、内容齐全(日期、天气、人数、机械、 材料进场、检测情况、施工部位、质量安全检查情况、进度统 计分析等),咨询月报于当月25日前报送建设单位(业主方),并附电子版。(以上内容均为结算依据)。 十一、咨询人员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应对施工现场的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全过程跟班旁站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签发书面通知,要求施工方整改。施工方拒不整改的,征得建设方同意后签发局部(或全部)停工指令,并有施工方承担费用及工期。 十二、咨询人员按职责做好见证取样,抽查抽检,工程计量工作,做到材料进场报验手续齐全,数量准确,质保资料与实物核验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十三、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应及时发现并要求施工方进行处理,重大质量问题不得隐瞒或私自处理。

05058管理数量方法2016年10月附答案真题

2016年10月《管理数量方法》上海卷,课程代码05058 一、单选(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 1、一组数据5,9, 11,12,23,27的中位数是 【 D 】 A 、7.5 B 、9.5 C 、10.5 D 、11.5 2、下列数据:5,7,10,18,20的标准差为 【 C 】 A 、3.97 B 、4.97 C 、5.97 D 、6.97 97 .56.355 )1220()1218()1210()127()125(12 5 20 181********==-+-+-+-+-==++++= σX 3、设A 、B 、C 、D 是四个随机事件,用A 、B 、C 、D 的运算关系表示事件:A 或B 不发生但C 、D 发生为 【 D 】 A 、D ABC B 、BCD A C 、 D C B A D 、CD AB 对偶律 :解析→+=CD B A CD AB )( 4、从一个包含50个单元的有限总体中抽取容量为5的样本,则系统抽样的组距为【 A 】 A 、10 B 、15 C 、20 D 、25 5、掷一枚骰子,这个骰子有六个面,每个面分别标有1,2,3,4,5,6,如果连续投掷两次,且至少一次出现6点,则其点数之和为偶数的概率是 【 D 】 A 、 181 B 、121 C 、 91 D 、36 5 6、已知某时间数列连续三年各期的环比增长速度分别为12%、15%、18%,则该数列的这三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 A 】 A 、14.93% B 、15.93% C 、16.93% D 、17.93% 解:%97.1411497.1151984.1118.115.112.133=-=-=-??=平均增长速度

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方法

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方法 在产品质量管理的过程中,主要可以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即“事前”的产品质量控制阶段、“事中”的过程控制阶段和“事后”的质量把关与处理阶段。而事前的质量控制阶段又包含了“外部”的质量控制和“内部”的质量控制两项,也就是说,实际上单从产品质量控制的角度出发,也可以理解为这么四个阶段。然而有很多企业由于对质量管理的理解不深,将质量管理等同于质量检验,认为质量管理就是对已经生产出来的产品进行简单的“质量把关”及“不良品处理”,而忽视了质量的事前控制与事中的过程控制。进而使质量管理人员疲于奔命,东边“着火”就赶到东边“救火”,西边“洪水泛滥”就赶到西边“抗洪”,哪里出现问题就到哪里“抢险”,最终偏离了质量“管理”的方向。 一、事前控制 首先,要提高质量意识。而现实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如处理质量与进度关系时,往往是质量让进度,就是质量意识不到位的表现。设计与制造的矛盾、采购与资金的矛盾、销售与开发的矛盾、能力与外部环境的矛盾等,无一不影响产品质量。 其次实施目标管理和质量预控。质量目标为全体员工提供了关注的焦点,给出了实现企业战略规划的实施方向,它确定了预期的结果,并指导企业使用资源来达到这些预期的结果。对于一批特定的产品,制定质量目标并进行管理同样是必要的。质量目标,既要满足顾客的要求,又要满足企业整体目标的要求,还要适应企业内外环境。为了实现质量目标,要制定相应的质量计划,实施质量预控。如产品上线前,对质量管理人员和生产单位进行要沟通到位,使人人目标明确,职责清楚;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运用,要事先对有关人员进行培训。 还有供应商的管理和原材料进货检验。在对供应商进行管理时,首先又需进行“供应商等级评估”。其目的是通过评估来确定“最优”的或者说是“最合适”的供应商予以供货,进而确保原材料的供货质量。同时通过有效的“供应商等级评估”建立相应的供应商“信息数据库”,为后续的供应商管理奠定基础。在对供应商进行评估时,主要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即被评估供应商的经营管理、研发管理、生产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等各方面的运行情况。通过对以上各方面的有效考察、评估来保证供货产品的质量及其稳定性。在对原材料进行进货检验时,要对其外观、数量、型号规格及质量证明文件等进行验证;检验合格的材料做好标识并放行。未经检验和检验不合格的材料严禁发放,确应工程需要必须紧急放行的材料,应严格按规定办理紧急放行的审批手续。 二、过程控制 质量管理的过程控制就是要将过程方法覆盖所有的活动。狭义的质量主要指的是产品质量,广义的质量包含了各项工作质量。过去,抓质量往往只注重产品的制作过程,而忽略了各项管理工作的过程;只注重产品制作过程的测量和监控,而忽略了各项管理工作的测量和监控。实践证明,如果过程方法只覆盖产品的制作过程活动,而不去覆盖

11752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考点精编》

第一章数据分析的基础 1.【选择】数据分析的前提是数据的搜集与加工处理。在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时,通常采用对数据进行分组的方法。 2.【选择】数据分组是对某一变量的不同取值,按照其自身变动特点和研究需要划分成不同的组别,以便更好地研究该变量分布特征及变动规律。 3.【选择】变量数列两要素:①组别——由不同变量值所划分的组;②频数——各组变量值出现的次数。各组次数与总次数之比叫做比率,又称频率。 4.【选择】在变量数列中,由不同变量值组成的组别表示变量的变动幅度,而频数和频率则表示相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程度。频数(频率)愈大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越大;反之,频数(频率)愈小的组所对应的变量值对其平均水平的作用也愈小。 5.【案例分析】变量数列的编制(将结合变量数量分布图进行考查) ①确定组数;对于等距分组,斯特吉斯给出一个大致的计算组数的公式:m=1+3.322lgN (变量个数N ,组数为m )。 ②确定组距;在组距分组中,每组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称为组距等距分组的组距为d :() m x x d i i min )max(-= ③确定组限;当相邻两组中数值较小的一组的上限和数值较大的一组的下限只能用同一数值表示时,为了不违反分组的互斥性原则,一般规定上限不包含在本组之内,称为上限不在内原则。 ④计算各组的次数(频数); ⑤编制变量数列;将各组变量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并列出相对应的次数,形成变量数列。 6.【选择】累计频数和累计频率可概括地反映变量取值的分布特征。向上累计分布曲线呈上升状,向下累计分布曲线呈下降状。组的次数(或频数)较少,曲线显得平缓;组的次数(或频数)较密集,曲线显得较陡峭。 7.【选答】洛伦茨曲线及其绘制方法 (1)累计频数(或频率)分布曲线可用来研究财富、土地和工资收入的分配是否公平,这种累计分布曲线图最早是由美国洛伦茨博士提出,故又称洛伦茨曲线图。洛伦茨曲线,对角线为绝对平等线。根据实际收入分配线与绝对平等线或绝对不平等进行对比可衡量其不平等程度。离绝对平等线越远,分配越不平等;反之,越靠近绝对平等线,分配越平等。 (2)首先,将分配的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数量均化成结构相对数并进行向上累计;其次,纵轴和横轴均为百分比尺度,纵轴自下而上,用以测定分配的对象(如一国的财富,土地或收入等),横轴由左向右用以测定接受分配者(如一国的人口);最后,根据计算所得的分配对象和接受分配者的累计百分数,在图中标出相应的绘示点,连接各点并使之平滑化,所得曲线即所要求的洛伦茨曲线。 8.【案例分析/选择】变量的次数分布图就是用线和面等形状来表示次数分布的几何图形,常用的次数分布图主

流程管理实施方案

流程管理实施方案_v1.0 前言 随着企业的快速发展和不断壮大,决策层领导开始关注企业流程管理。本案从企业全局 的角度,以梳理企业流程工作为基础,实现对业务流程及日常管理流程的分析、优化/重组 和落实,从而规范企业流程管理工作。 一、开展流程管理工作的目标 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关注跨部门团队合作,并注重持续改善流程绩效为出发点,规 范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项流程;通过对企业端到端流程的优化,提高企业的运行和管理效率、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二、流程管理工作的主要职责 1. 建立、维护、改进集团经营活动的各项流程 2. 指导项目、部门按规范流程工作 3. 监督项目和部门工作流程的标准化 三、流程管理工作开展主要计划 1. 当前主要问题: 1)组织架构不断调整,现有流程与实际情况不符;新成立部门的流程未进行完善; 2)现有流程主要以部门为单位进行管理,忽略了业务流程的重要性; 3)流程管理与绩效脱离,使得业务流程效率无法得到有效评估,缺乏竞争优势; 2. 基本策略:根据企业的战略规划,以现有流程为基础,分阶段开展流程管理工作;建 立并完善企业流程;判断流程增值环节,优化企业业务流程;开展流程绩效评估,促使流程 持续改进。 3. 流程管理范围: 第一阶段:以现有erp实施和整车开发管理为基础,规范供应链和产品开发的流程管理; 第二阶段:以现有oa系统为基础,规范企业办公流程管理 4. 流程管理实施主要步骤: 1) 规范企业流程管理 a) 梳理企业流程地图、流程区域图; b) 梳理各实施阶段流程图,定义主流程图; c) 定义企业流程绩效管理指标 2) 优化企业流程 a) 选定关键流程,分析优化机会; b) 制定流程优化及实施计划;执行新流程转换; c) 开展流程绩效评估,促使流程持续改进 5. 流程管理实施框架 四、流程管理实施细则 1.确定流程管理指导思想 1)明确企业的战略规划,以及流程管理的定位; 2)确定流程管理实施范围 2.梳理企业流程 1)梳理企业流程框架:企业流程地图、流程区域图; 2)梳理业务流程,明确业务流程具体操作及业务活动; 3)梳理流程清单,规范企业流程管理,加强企业业务流程管理意识; 4)定义企业流程绩效管理指标 3.优化企业流程

管理数量方法题库

在对某项数据进行分析之前,我们应做的前提工作是( D ) A.数据的整理 B.数据的检查 C.数据的分组 D.数据的搜集与加工处理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B ) A.工人年龄 B.工人性别 C.工人体重 D.工人工资 某企业A产品1月份产量1100件,单位成本52元;2月份产量1300件,单位成本49元;3月份产量1600件,单位成本46元,则1季度A产品的平均单位成本为( A) A.元 B.元 C.元 D.元 众数是总体中下列哪项的标志值( D ) A.位置居中 B.数值最大 C.出现次数较多 D.出现次数最多 评价两个无偏估计量谁更有效,用到的统计量是(B )。 A.期望 B.方差 C.中位数

D.平均值 答案A 答案A 点估计的方法不包括(D)。 A.矩估计法 B.顺序统计量法 C.最大似然法 D.特殊值法

不能反映变量数列中间标志值差异程度的变异指标是(A ) A.全距 B.平均差 C.标准差 D.变异系数 答案A 答案D

答案A 答案A 答案B 在双侧检验中,如果实际的-t值小于或等于临界值,则(A )。 A.拒绝原假设 B.接受原假设 C.拒绝备选假设 D.不能确定 进行假设检验时,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样本量,检验结论犯两类错误的概率会(A )。 A.都减少 B.都增大 C.都不变

D.一个增大一个减小 时间数列中,数值大小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B ) A.平均数时间数列 B.时期数列 C.时点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A ) A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B各年环比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C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 D各年环比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B ) A报告期水平 B基期水平 C实际水平 D计划水平 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D) A.9.2%×8.6%×7.1%×7.5% B.(9.2%×8.6%×7.1%×7.5%)-100% C.109.2%×108.6%×107.1%×107.5% D.(109.2%×108.6%×107.1%×107.5%)-100% 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C ) 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 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 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

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 1、过程方法 在阐述“过程方法”时,有必要先谈谈“过程”的内涵很广泛、深远。所有工作都可以从过程入手进行分析。例如:宇宙、社会的变迁,自然现象,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现象都是在一定的过程中发生、发展的。人们一旦掌握了过程的规律,就能驾驭自然、改造社会。因此,“过程”是事物的共性,是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的共同基础,也是建立、实施、评价所有类型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共同基础和途径。 过程有输入、输出、资源、活动四大要素,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及作用可以用图1表示。 图1表明,过程需要识别、控制、评介、改进,才能使过程最适宜于达到过程要求,使输出、输入之纟大于1,从而使过程增值。这是对过程的普遍性要求。在分析具体过程时,不但应认识其普遍性,还应认识其特列性。过程的特殊性,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不同的产品有不同的实现过程,同一产品在不同组织的实现过程也不会完全相同;二是过程的结果是产品,产品的因有特性在产品形成过程中获得,从而建立了过程和产品固有特性之间的关系,即过程与产品质量的关系。因此,过程质量决定了产品质量组织控制了过程,就控制了产品的固有特性,也就控制了顾客的满意程度。 组织在策划、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应该运用现代科技知识,依据获得的经验和过程规律识别自己的“过程”。这种识别,包含了认识、确定、比较、分析、优化等活动。然后,以识别为基础研究过程的控制。一般来说,确定过程的目标和输入、输出、资源、活动的顺序和职责,过程控制方法和途径,过程监视、测量,过程的效果及过程的改进等都是过程控制的活动内容。这些活动的结果应该使过程受控,并有效地实现所策划的过程结果。 因此,组织在应用“过程方法”时,需要关注以下方面的内容,才能有效控制过程。 ①理解、确定具体过程的具体要求和产品的固有特性,以及形成产品固有特性的过程。 ②评价过程能力,使过程能力与过程目标相匹配。 ③寻找影响过程能力的系统因素和偶然因素,按过程规律控制这些因素,确保过程能力。 ④研究过程的关联性及相互作用,控制过程的接口。 ⑤过程是动态的,应不断改进过程的有效性,适应要求的变化。 在谈到“过程方法”时,会不可避免地谈到PDCA方法。可以把PDCA方法理解为“过程方法”的具体化,即将过程展开为策划(P)、实施(D)、检查(C)、改进(A)的循环过程。PDCA不是简单的过程重复,每一次循环都是在一个新的基础上的提升,运用“PDCA方法”与“过程方法”是纺一的。 2、管理的系统方法 运用“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高效地实现过程的预期结果。将这些过程组合成一个系统,有效和高效地实现系统的目标,就是管理的系统方法。2000版ISO9000族标准鼓励组织在质量管理中运用系统方法。在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时,可以将过程输入(资源)、输出、活动的关系理解为因

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的概念和使用指南

最新国际质量管理文件 管理体系过程方法的概念和使用指南 1 引言 本文件为理解“过程方法”的概念、意图及其在ISO9000族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中的应用提供指南。本指南也可用于其他管理体系采用过程方法,不论组织的类型和规模如何。 本指南的目的是推动描述过程的方法的一致性,并使用与过程有关的术语。 过程方法的目的是提高组织在实现规定的目标方面的有效性和效率。 过程方法的好处有: ?对过程进行排列和整合,使策划的结果得以实现; ?能够在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上下功夫; ?向顾客和其他相关方提供组织一致性业绩方面的信任; ?组织内运作的透明性; ?通过有效使用资源,降低费用,缩短周期; ?获得不断改进的、一致的和可预料的结果; ?为受关注的和需优先安排的改进活动提供机会; ?鼓励人员参与,并说明其职责。 2 什么是过程? “过程”可以定义为“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活动”。这些活动需要配置资源,如人员和材料。图1所示为通用的过程。

与其他方法相比,过程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对这些过程间的相互作用和组织的职能层次间的接口进行管理和控制(在第4章中详细说明)。 输入和预期的输出可以是有形的(如设备、材料和元器件)或无形的(如能量或信息)。输出也可能是非预期的,如废料或污染。 每一个过程都有顾客和受过程影响的其他相关方(他们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外部的),他们根据其需求和期望规定所需要的输出。 应通过系统进行收集数据、分析数据,以提供有关过程业绩的信息,并确定纠正措施或改进的需求。 所有过程都应与组织的目标相一致,要规定所有过程都增值,与组织的规模和复杂程度相适应。 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可通过内部和外部评审过程予以评审。 3 过程的类型 可规定以下类型的过程 ——组织的管理过程。包括与战略策划、制定方针、建立目标、提供沟通、确保获得所需的资源和管理评审有关的过程。 ——资源管理过程。包括为组织的管理、实现、测量过程提供所需资源的所有过程。 ——实现过程。包括提供组织预期输出的所有过程。 ——测量、分析和改进过程。包括测量和收集业绩分析及提高有效性和效率的数据的那些过程,如测量、监视和审核过程,纠正和预防措施,它们是管理、资源管理和实现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4 过程方法的理解 过程方法是一种对如何使活动为顾客和其他相关方创造价值进行组织和管理的有力方法。

05058管理数量方法复习

05058管理数量方法 1分类型数据;又称属性数据,他所描述的是事物的品质特征,从统计的计量水准来说是一种比较原始和低级的计量,称作列名水准。这类数据只能计算各类的频数和比例,不能进行其它的数学运算。 2数量型数据;这类数据是用来说明事物的数量特征,从统计的计量水准来说,包括订距水准和定比水准。 3截面数据;是指用来描述事物在同一时点社会经济各种不同指标的数据,可以观察同一时期个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截面数据还包括同一时期相同指标在不同部门的分布,通常又称横向数据。截面数据可以研究客观现象之间的相互联系。 4时间序列数据;将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后形成的数据序列,有称纵向数据。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反应事物在一定时期范围内的变化情况,研究事物动态变化的规律性并进行预测等。 5频数分布;又称次数分布,是按照数据的某种特征进行分组后再计算出各类数据在各组出现的次数加以整理,这种次数也称频数,这种整理后形成的表称作频数分布表。把频数与全体数据个数之比,称为频率,这样的表就为频率分布表。频数分布表可以观察各组数据在全部数据中的状况 。6组距;在数量型数列中按单变量分组有时组数过多,不便于观察数据分布特征和规律,需要将数据的大小适当归并,在每组中规定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就称作组距。各组的组距均相等时称作等距数列,不完全相等时称不等距数列。 7组界;又称组限,只组距的变量数列的分组中,各组变动范围两端的数值,最小限度的值称作下限,最大限度的值称作上限,上限与下限之差即为组距。 8组中值;组距的变量数列中每组上限与下限的平均值,其计算公式为:组中距=上限+下限/2 9频数分布表频数分布表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把每组中出现的频数转换为相对次数,记得每组次数除以总次数,称为各组的频数,各组频数相加为1. 10直方图;频数分布表的直观图示形式。它适用于组距数列,图形用一平面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变量值,各组的组距大小与横轴的长度成正比 。11 条形图和柱形图一种用来对各项信息进行比较的图示方式。在平面上用相同宽度但不同长度的条形图来表示数值的大小,器条形可以是横的,也可以是竖的,当条形竖立时,也称柱形图 。12饼形图;又称圆形结构图,一般用来描述和显示总体中各类占全体的比例。通常以圆的面积表示研究对象的总量,把圆形分成若干个扇形部分,每个扇形部分代表一种组成部分,该组成部分的大小与扇形面积的大小成正比,从而表示总量的构成状况,形象地显示总量结构。 13折线图;有两种折线图,一是研究动态趋势时,以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现象的数值,将所形成的逐点相连,就形成动态折线图;另一种是在直方图的基础上,将顶端的中点,器临近两点用直线加以连接,就形成频数分配的折线图。 14曲线图;是折线图的均匀,折线图在个点连接时会产生突变,而客观事物的发展往往是逐渐变化大的,通过修匀后的曲线图则弥补了这一不足,反应了逐渐变化的过程。15.散点图;又称散布图,通常用来描述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当一个单元具有两个标志值时,在坐标轴上分别用横坐标和纵坐标表示,在它们取值的交叉点上坐点,这些点所形成的图形,就称散点图。 16茎叶图;形象地把每个数据分为茎和叶两部分,用数字的主干部分加以归类作为茎,然后在分类时把其余的部分作为叶,列在相应的茎上,其优点是可以把统计的分组和频数分配的划记工作一次完成。即保持了直方图的直观形象,又保留了原有数据的原始信息,从中可以得到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特征值。 17平均数又称均值,其中最长用的是算术平均数,是指一组数据之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18中位数;将一组数据按照由小到大次序排序后处于中间位置上的变量值,也就数说中位数将整个数据一分为二,正好有一半的数据比中位数小,另一半的数据比中位数大。 19众数;是指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那个变量值,众数的优点在于反应了数据中最常见的数值,它不仅适用于数量型数据,也适用于分类型数据。 20方差;是一组数据的每一个观察值与其平均值离差平方的平均数。 21标准差;方差的平方根。也是反应数据离散程度的指标,由于方差是变量与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因而方差的量纲与原来数据的量纲不一致,标准差将其开平方根,就恢复了原来数据的量纲。 22极差又称全距,指一组数据中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23变异系数;又称离散系数,是指一组数据的标准差与其平均数之比。 24四分位点;将一组数据由小到大顺序排列,用Q1,Q2和Q3三个点将整个数据进行四等分,它们分别位于25 ﹪,50﹪和75﹪的位置,这三个点就成为四分位点,这 三个点的数值称为四分位数。 25四分卫极差;基于四分位点计算的数据值之差,又分 为四分位极差和四分位半距,四分位极差是指第三个四 分位数Q3与第1个四分位数之差,即Q3-Q1,它表明两 端各25﹪的数据后的极差,四分位半距是将四分位极差 除以2. 26所及实验;广义第将,凡是一个运动或过程会导致一 系列可能结果之一,但具体发生哪一个结果则是不确定 的,这种行动行动或过程称为随机试验。 27随机事件;随机试验的每一个可能的结果称为随机事 件,又称不确定性事件,简称事件。 28样本空间;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所组成的全体, 称作样本空间,通常用O表示。样本空间应该无一遗漏 地包括所有基本结果。 29事件的包含;如果事件A的每一个样本点都包括在事 件B中,或事件A的发生必然导致事件B发生,则称事 件A包含与事件B,或称事件B包含事件A,记作A∈B 或B∈A 30事件的并;又称事件的和,即表示事件A和事件B至 少有一个事件发生的事件,记为A∪B或A+B. 31事件的交;又称事件的积,时间A与事件B同时发生 的事件称为事件A与事件B的交,它是由即属于A也属 于B的所有公共样本点所组成的集合,记为A∩B或AB 32事件的差;事件A发生而事件B不发生,这一事件称 为事件A与事件B之差。它由属于事件A而不属于事件 B的那些样本点构成的集合,记作A-B或AB. 33;互斥事件;事件A与事件B没有共同的样本点,即两 事件不可能同时发生,称事件A与事件B为互斥事件, 又称A和B互不相容。否则这两个事件是相容的。 34对立事件;又称互补事件或逆事件,一个事件B若与 事件A互斥,且它与事件A的并是整个样本空间O,则 称B是事件A的对立事件。 概率是对于不确定性事件出现可能性大小的一种度量。 由于概率应用的发展,统计学家对概率哟不同的解释, 有古典的定义,统计的定义以及公理化定义等。 36随机变量把一个随机试验的所有可能的结果用数量 来描述时,与一定事件对应的数值称为随机变量。随机 变量可以分为离散的随机变量和连续的随机变量两类。 37概率分布;对随机变量总体规律性的描述,综合反应 随机变量在取某一值时的概率。有多种表示形式,如分 布规律,概率密度函数等 38分布律是概率分布的一种表示形式,通常适用于离散 型的随机变量,即用列表的形式,一方面列出随机变量 的可能取值,另一方面列出各种取值的概率。 39概率密度函数;用数学函数的形式来表示概率分布, 这种方式一般适用于连续的随机变量,而且比较简洁, 同一类型的随机变量的分布,只要用不同的参数就可以 表示不同的分布。 40决策树;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进行决策时,形象地利用 树分支的结构图形进行决策的一种方法。一般是从左向 右展开,用一方框代表决策点,然后根据方案的多少向 右边分出几根树枝,每根树枝的末端有一原点作节点, 根据决策面临的状态又分成若干树枝,将决策方案与每 一种状态结合,就得到各种不同的收益或损失 41;极大极小决策原则不确定情况下的决策原则之一, 这一原则的基本思想是在选择方案是要从最坏处着想, 即将各种结果的最坏-极小收益进行比较,从中选择以个 收益最大的方案 42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原则;机会损失是指由于没有选择 正确的方案而带来的损失。在采用这一原则时,首先要 计算出各种情况下实行的方案与最优方案之间的差额, 即机会损失。然后根据各种状态的概率算出个方案的期 望机会损失。最小期望机会损失原则就是选择期望损失 最小的方案。 43最大期望收益原则;采用不同方案时对于不同的状态 会得到不同的收益,可以根据不同的概率,计算出期望 收益。最大的期望收益原则就是选择期望收益最大的方 案。 44敏感性分析;是指某一决策方案确定以后,决策中的 自然状态变动对最优方案的变动是否敏感。 45抽样推断;从研究对象的全部中抽取一部分单元进行 观察研究取得数据,并从这些数据中获得信息,以此来 推断全体。 46总体;是研究对象的全体,它是具有某种共同性质的 许多个体的集合,这些个体称为总体单元或元素 47样本;是按照某种抽样规则从总体中抽取一部分总体 单元加以观察研究并用来推断总体的那部分但愿的集 合。样本中包括的总体单元数目称作样本量或样本容量 48随机抽样又称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的过程中排除主 观上有意识地选择样本单元,而是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 是每个总体单元都有一个已知的概率被抽中的抽样方 法。 49简单随机抽样;又称纯随机抽样,是指总体有N个单 元,从中抽取n个单元作样本,使得所有的样本都有同 样的机会被抽中的方法。 50系统抽样;又称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这种抽样方法 是将总体单元在抽样之前按某种顺序排列并按照设计的 规则确定一个随机起点,然后每隔一定的间隔逐个抽取 样本的方法。 51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或类型抽样,是在抽样之前 将总体划分为互不交叉的若干层,每个总体单元被化在 某一层内,然后在各层中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单元作 样本的抽样 52整群抽样是在抽样之前把总体的单元按自然形成的 或人为地分成的整群作为抽样单位在包括全部总体单 元的群中随机地抽取若干群体作为样本的抽样方法。 53抽样框;用来代表总体从中抽选样本的框架,为了实 施抽样通常把总体单元划分成抽样单元,把抽样单位编 制成名册、清单活地图就称作抽样框。 54抽样误差;通过样本的估计值B来推断总体的相应值 b时,这时假定各个样本单元的数值是可以正确取得的, 但由于样本是随机抽取的,有样本对总体代表性引起的 误差(B-b)称作抽样误差,因此抽样误差是一种随机误 差。55非抽样误差;是指抽样调查的估计推断中除了抽 样误差以外其它所有误差的总称。 56偏差;又称偏误,是一种系统性的误差,它定义为样 本估计量的数学期望与带估的总体参数之间的离差。 57无回答;是指抽样调查的样本中,由于各种原因未能 获得调查数据通常是发生在调查对象是人的总体,包括 有意或无意的无回答。 58总体分布;是研究对象这一总体中各个单元标志值所 形成的分布。总体分布的一些特征如数学期望等往往是 抽样推断中待估的参数 。59样本分布;又称子分布或经验分布,是指从总体中 抽取容量为n的样本,这些单元标志值所形成的分布。 60.抽样分布;是指样本估计量的分布。样本估计量是样 本的一个函数,在统计学中称作统计量,因此抽样分布 也是指统计量的分布。 61中心极限定理;是统计学中阐明在什么条件下随机变 量趋近于正态分布的一类定理。最常用的极限定理是: 一个具有任意分布形式的总体,从中抽取容量为n的样 本,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样本平均数则逐渐趋近于正 态分布。62参数;狭义的参数是指决定理论分布的函数 中一个好哦若干个数值,它决定了随机变量的分布状况。 广义的参数是指反应总体特征的数值,入总体均值,总 体的总值,总体的比例及总体的方差等。 63估计量;是根据样本来估计总体参数的一个规则,它 通常表示为样本数值的一个函数统计量。它不包含总体 的任何未知参数。 64估计值;是估计量在某一次抽样中的具体数值。如在 估计总体均值这一参数是,通常使用样本均值作为估计 量,但某一具体抽样结果所得到的样本均值就是估计值。 65点估计;是参数估计的一种类型或方法,它是指从抽 到的具体数据计算出单个估计值作为待估总体参数的估 计值。 66区间估计;是参数估计的另一种类型和方法,它是在 点估计的基础上给出一个估计的范围,,推断总体参数有 多大的概率被涵盖在这一范围之内。 67无偏性;评价估计量的标准之一,它是指估计量抽样 分布的数学期望等于总体参数的真值。 68;有效性;也是评价估计量的指标之一,它是估计量 离总体参数摆动比较小的一个性质。 69一致性;又称相合性,是指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大,估 计值愈来愈接近总体参数真值这一性质。 70置信期间;指区间估计时给出的估计范围。置信区间 总是与一定的概率相联系的,这一概率通常称作置信水 平,与置信水平相联系的数值范围称作置信区间,数值 的两端称作置信水平,按大小分为置信上限与置信下限。 71置信系数;又称置信水平,通常是在区间估计时人为 确定的,通常上用1-ā来表示。置信系数的确定通常根 据研究事物的客观要求而定。 72参数假设检验;对总体的未知参数先做出某种假设, 通常称作原假设。与此相对应的另一个假设称作备择假 设或对立假设。将样本试验所有的可能结果均匀包括在 这两个假设之内,然后抽取样本,根据样本的结果来判 断接受哪一个假设,这种推断方法称作参数的假设检验。 73检验的统计量;是假设检验中建立在样本数据基础上 的一个函数,用来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 74接受域和拒绝域;判断是否接受原假设时要把抽样所 有可能结果组成的样本空间分成两部分,当原假设为真 时,统计量在允许范围内变动的区域称作接受域,也就 是说,当统计量的直落入之一区域,就应该接受原假设。 当统计量的值超出之一区域,原假设为真时,只有很小 的概率会出现这种情况,因此将拒绝原假设的区域称作 拒绝域。 75显著性水平;原假设为真时,决策规则判定为假的概 率,通常用ā来表示。因为在检验中由于样本的随机性与 要求检验的总体参数是有差别的。这种差别只有达到了

对质量管理体系之过程方法的指南

对质量管理体系之过程方 法的指南 Updated by Jack on December 25,2020 at 10:00 am

对质量管理体系之过程方法的指南 1)介绍 新版ISO 9000:2000标准鼓励在制定、实施和改进质量管理体系(QMS)时采用过程方法。 ISO 9000:2000条款过程方法描述到: "任何使用资源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活动或一组活动可视为一个过程。 为使组织有效运行,必须识别和管理许多相互关联和相互作用的过程。通常,一个过程的输出将直接成为下一过程的输入。系统地识别和管理组织内所应用的过程,特别是这些过程之间的相互作用,称为'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取代了ISO 9001:1994的"20个要素",体现在ISO 9004:2000("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及ISO 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的新结构中。 作为新标准基础的八项质量管理原则的其中两项是"过程方法"和"管理的系统方法": 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

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联系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组织提高实现目标的有效性和效率。 本指南旨在帮助新标准ISO 9000:2000的使用者理解"过程方法"相对于管理的概念和目的。 2)过程方法 过程方法力求实现持续改进的动态循环,使组织获得可观的收益,典型表现在产品、业绩、有效性、效率和成本方面。 过程方法还通过识别组织内的关键过程、过程的后续发展和持续改进来促使组织以顾客为关注焦点,提高顾客满意度。如ISO 9004:2000附录A所表述的自我评价方法,可用来评价过程成熟水平。 过程方法鼓励组织清楚理解其所有过程,而非局限于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一个过程包含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个或多个活动。输入和输出通常是有形和/或无形的产品。输入和输出可包括设备、材料元件、能量、信息和财务资源等。要在过程中实施活动,就应该分配适宜的资源。测量系统可用来收集信息和资料,以便分析过程绩效和/或输入及输出特点。 ISO 9001:2000要求组织识别、实施、管理和持续改进其质量管理体系所需过程的有效性,并管理这些过程的相互作用,以便实现组织的目标。这些过程包括最高管理者、产品实现和相关支持过程以及监视和测量过程。

11752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11752 管理数量方法与分析 黑体字 串讲讲义 第一章 数据分析的基础 一、数据集中趋势的度量: ●平均数: ①n 个数据的算术平均数= 数据的个数 全体数据的和 ∑==+++=n i i n x n n x x x x 1 211 ,其中数据为n i x i ,2,1,= ②分组数据的加权平均数频数的和频数)的和(组中值?≈ ∑∑=++++++===m i i m i i i m m m v v y v v v y v y v y v y 11 212211 , 为组数,y i 为第i 组的组中值,v i 为第i 组频数。 优点:平均数容易理解,计算;它不偏不倚地对待每一个数据;是数据集的“重心” 缺点:对极端值十分敏感。 10,20,30和x ,若平均数是30,那么x 应为 A .30 B .50 C .60 D .80 【答案】选择C 【解析】考察的知识点为平均数的计算方法。60304302010=?=+++x x 【例题】某企业辅助工占80%,月平均工资为500元,技术工占20%,月平均工资为700元,该企业全部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为【 】 A .520元 B .540元 C .550元 D .600元 【答案】选择B 540%20700%80500=?+?●中位数:将数据按从小到大顺序排列,处在中间位置上的一个数或最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若n 为奇数,则位于正中间的那个数据就是中位数,即2 1+n 就是中位数。 若n 为偶数,则中位数为21 22++n n x x 就是中位数。 优点:中位数对极端值不像平均数那么敏感 缺点:没有充分地利用数据所有信息 【例题】八位学生五月份的伙食费分别为(单位:元) 【 】 A .360 B .380 C .400 D .420 【答案】B 4位数360与第5位数400求平均为380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优点:它数据也有意义;它能够告诉我们最普遍、最流行的款式、尺寸、色彩等产品特征。 缺点:一组数据可能没反映了数据中最常见的数值,不仅对数量型数据(数值)有意义,对分类型有众数,也可能众数不唯一。 【例题】对于一列数据来说,其众数( ) A.一定存在 B.可能不存在 C.是唯一的 D.是不唯一的 【答案】B 【例题】数列2、3、3、4、1、5、3、2、4、3、6的众数是__________。 ●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的大小关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