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docx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第十章浮力复习教案.docx

精品文档

第十章《浮力》复习课

【复习目标】

1、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和浮力的方向,了解浮力现象;会探究浮力的大小和哪些

因素有关。

2、经历探究浮力的大小跟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过程,深刻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并能书写其数学表达式,能应用公式 F 浮=G 排和 F 浮=ρ液 gV 排计算浮力问题。

3、知道物体的浮沉状态,会用重力与浮力之间的大小关系、物体的密度与液体的

密度之间的比较来判断物体的浮沉状态。

4、知道浮力的应用,能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说明轮船、潜水艇、热气球的工作原

理;认识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5、正确选择公式进行浮力计算;会从图像中分析出和浮力有关的信息。

【复习重点和难点】

重点: 1、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2、理解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加强浮力知识的系统性。

难点:从众多计算浮力的一般方法中正确选择出合适的公式进行分析解决问题,提高应用浮力知识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

【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弹簧测力计、铝块、细线、小石块、溢水杯、水、烧杯、盐、小桶、

鸡蛋、橡皮泥、密度计、导学案

【前置准备】

【复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复习

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出问题:看过上面几幅图片,你知道我们本节课要复习什么内容吗?你能说出哪些有关浮力的知识吗?

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回答所学过的浮力知识,从而引出复习的内容:浮力

设计意图:通过设置情景,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生活; 通过对生活现象的观察分析,把各知识

点涉及的内容、问题展示给学生;通过学生思考回答,把浮力知识串联起来,明确复习目标。

二、专题复习

【专题一】浮力的基础知识

(一)知识点聚焦 :

1.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_________的力,这个力叫做浮力,浮力的方向是 _________。

2.称重法测量浮力的公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其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不同,这就是浮力.

产生的原因,计算公式为

4.实验结果表明: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

和有关。

参考答案: 1 向上;竖直向上2

.F

=G-F

3压力; F

= F

向上

-F

向下

..

4.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

设疑:浸在液体(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如何测量出浮力的大小?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呢?

(二)实验探究:

1.实验探究一:用称重测量浮力

根据下图的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铝块的重 G=_____N 。

(2)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在它渐渐地浸入水中的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将变 _____,这说明铝块受到的浮力逐渐变 _____________。

(3)如图乙所示,当铝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 F 示 =_____N ,则物体受到

的浮力为 _____N 。

参考答案:(1)4 (2)小;大 ( 3) 3;1

2. 实验探究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请你下图的实验探究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1)在 C 与 E 两图中,保持了 ________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根据

A 与 E 两图所标的实验数据,可知物体浸没在盐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N 。

(2)在 B 与 C 两图中,保持了 ________不变,研究浮力与 的关系;

(3)小明对 ABCD 四个步骤进行了观察研究,发现浮力的大小有时与深度有关,有时与深度又无关.对此正确的解释是浮力的大小随着排开水的体积的增大而 ________,当物体完全浸没在水中后排开水的体积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深度 ________。

探究结论: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的液体的体积有关。并且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大。

参考答案:(1)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 2.4N (2)液体密度;排开液体

的体积 (3)增大;无关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探究一,让学生掌握计算浮力的一种方法——称重法;通过实验设计二

强化学生对决定浮力大小因素的理解,同时渗透研究方法

---- 控制变量法。

(三)反馈练习

1.如图,一个盛有盐水的容器中悬浮着一个鸡蛋,容器放在斜

面 上图上画出了几个力的方向,你认为鸡蛋所受浮力的方向应 是( ) . . 3

A .F 1

B 2 D 4

F C F F

2.一个竖直悬挂在水中的圆柱体,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

5N ,底部受到水的压力

为 13N ,此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N 。

3.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A B C D

(1)由 ______三图说明: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______N。

(2)由______三图说明:液体的 _______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当物体浸没在

盐水中时受到的浮力是 ______N。

(3)本题用到的物理研究方法是 ______。(2)ACD;

参考答案: 1 C2

. 7N 3.(1)ABC;排开液体的体积; 1

密度; 1.2(3)控制变量法

设计意图:第 1 题让学生在研题中,感受浮力,从定义中分析浮力方向是竖直向上的。第2题及时练习,掌握称重法测浮力和理解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设疑: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排开液体所受的重力有什么定量关系?

【专题二】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及应用:

(一)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回忆阿基米德原理实验的过程,教师利用实验器材再

现实验过程:

用弹簧测力计、小石块、烧杯、小桶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步骤一:如图甲,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的重力为F1;

步骤二:如图乙,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空烧杯的重力为F2;

步骤三:如图丙,把石块浸入盛满水的溢杯中,用该空烧杯承接从溢杯里被排出的水,当石块全部浸入水中时,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F3;

F4。

步骤四:如图丁,用弹簧测力计测出该烧杯和排出的水的总重力为

甲乙丙丁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小石块受到的浮力是由两幅图测量得到的,F浮=_______;小石块排

出水的重力由两幅图测量得到的, G 排 = _______;如果关系式

成立,就可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2 .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式。

3 .阿基米德原理公式拓展: F 浮 ==,由此可知浮力的大小只与

和有关,与物体的形状,物体的体积等。

4 阿基米德原理的适用范围:

参考答案: 1.甲丙; F 1- F 3; 乙丁; F 4-F 2 ; F 1- F 3 = F 4- F 2 2 . 浸

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 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 F 浮=G 排

3.F

=G

=ρ gv

排 ;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无关

4. 液体;气体

(二)典例剖析

如图 1 所示,石料在钢绳拉力的作用下从水面上方以恒定的速度下降, 直至全部没 入水中。图 2 是钢绳拉力随时间 t 变化的图像。若不计水的阻力,

g=10 N/kg ,则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图1

图 2

3

A .石料没入水中后,受到的浮力为

500 N

B .石料的密度为

2.3 ×10 kg/m

3

3

D .石料受到的重力为 900 N

C .石料的密度为 2.8 × 10 kg/m

3

分析: AB 段物体匀速下降,未接触水面,因此石料的重力 G =F=1400 N ;BC 段

逐渐浸入水中, V 排增大, F 浮增大, F 减小; CD 段表示物体浸没, F 浮不变,浸没

时所受浮力 F 浮 =G-F=1400N-900 N=500N 。物体体积 V 石 =V 排 =F 浮 水 3

/ ρ g=500N /1.0 ×10 kg/m 3 × 10N/kg=0.05 m 3,石料密度 ρ石 =G/gV 石 =1400N/10 N/kg × 0.05 m 3=2.8 ×103 kg/m 3,因此正确答案为 A 、 C 。

设计意图: 通过实验及拓展应用深化学生对阿基米德原理内容的理解,灵活应用阿基米德原

理公式进行运算,同时渗透运用数学工具 ---- 图像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反馈练习

1、 图中的铁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水中,现匀速缓慢向上提弹簧测力计,使物体上升,直到其下底面恰好离开水面,在这个过程中弹 簧测力计的读数 ( )

A . 一直变大

B . 一直变小

C .先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变大

D . 先保持不变,然后逐渐变小

2.体积是 200 的石块浸没在水中,它排开水的体积是 ______

,它受到的

浮力是 ______________N ,它排开的水重 _____________N 。(g=10 N/kg)

3 在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个金属零件, 示数是 7.

4 N 。当把零件浸没在密度为 0.8

× 103 kg/m 3

的油中时,测力计的示数是

6.6 N ,金属零件的体积是多大?

2

-4

;2;23

-4 m 3

参考答案: 1 C

2× 10

1× 10

设计意图: 第 1 题的练习,让学生理解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体积有关,与浸没的深度无

关;第 2 题结合专题前的实验复习,加深对浮力公式的理解;第 3 题在第 2 题的基础上,练习浮力变形公式的应用。

演示设疑: 将新鲜鸡蛋放入水中,鸡蛋处于什么状态?向水中逐渐加盐,并不断

搅拌,你看到什么现象?这是为什么呢?

【专题三】物体的浮沉条件

(一)物体的浮沉条件:

请根据示意图完成填空:F

F浮浮

F

F浮

G G G

G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G F浮G F浮G F 浮G

液ρ物ρ液ρ物ρρ物ρ液ρ物

ρ

温馨提示:当 F 浮>G 时,物体上浮,上浮的最终状态是漂浮,所以飘浮时ρ液<ρ物;当 F 浮<G 时,物体下沉,下沉的最终状态是沉底,所以沉底时ρ液

<ρ物。(二)典例剖析

把重 5N、体积为 0.6 dm3的物体投入水中,当物体静止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g=10 N/kg)()

A.物体上浮, F 浮= 6N B.物体悬浮,F浮= 5 N

C.物体漂浮, F 浮= 5 N D.物体沉在水底,F浮= 6 N

分析:要计算物体投入水中后所受的浮力,首先要判断出物体投入水中

后的最后状态,因为ρ物 =G/gV 物=5N/10 N/kg ×0.6 m3 =0.83 × 103 kg/m3<ρ水,根据物体的浮沉条件可知,物体最终漂浮,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 F 浮= G=5N。

方法指导:此题的关键在于根据ρ物与ρ液之间的关系判断出物体的浮沉

状态,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出浮力。

(三)反馈练习

1.生产绿豆芽时,将绿豆倒入盛水的容器中,发现成熟饱满的绿豆沉入水底,干

瘪、虫蛀的绿豆漂浮在水面上,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B.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比漂浮在液面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

C.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小于所受的重力。

D.沉底的绿豆受到的浮力大于所受的重力

2.三个完全相同的实心铜球,分别在如图所示的水、盐水、水银三种液体中静止,所受浮力分别为 F 甲、 F 乙、 F 丙,下面判断正确的是()

A.F 甲= F 乙>F 丙B.F 甲<F 乙<F 丙

C.F 甲= F 乙<F 丙D.F 丙<F 甲<F 乙

甲乙丙

3

200 cm3.那么,这个物体在水中所受浮力是多少牛?物体的密度为多少kg/m3?

参考答案: 1、C2、B3、 1.96 N;0.8×103kg/m3

设计意图:第 1、 2 两题让学生会根据物体的浮沉状态判断所受浮力的大小;第 2 题训练学生利用物体的浮沉条件灵活地解决问题。

设疑: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发现,计算浮力的公式较多,公式的联系比较密切,

公式的选择非常关键,目前为止,你学到了几种计算浮力的方法?怎样才能运用自如

呢?

【专题四】浮力的计算方法

1.称重法

先用弹簧称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 G,再用弹簧称称出物体浸入液体中时的重量

F 示,两次的示数差,就是物体受到的浮力,这种计算浮力的方法称为称重法。公式为:

F 浮=G- F 示,这种方法一般用于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

典例:如图所示,用弹簧秤测出铁块在空气中的重力为 4N,浸没在水中称时弹簧秤的示数为 2N,则石块受到的浮力为 ________N

2.压力差法

浮力的大小等于下表面受到的向上压力减去上表面受到的向下压力,这种计算浮力的方法称为压力差法。公式: F 浮=F 向上- F 向下,一般用于已知物体在液体中的深度,且

形状规则的物体。

典例:如图所示,一个半球形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水向下的压力30N,半球受到水向上的压力是20N,则半球受到的浮力为N。

3.公式法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这种方法称为公式法,其公式为 F 浮 =G 排 =ρ液 gV 排,对任何受到浮力的物体都适用。

典例:有一个重 7.9 N 的实心铁球,当它浸没在水中时受到多大的浮力?g 取 10 N/kg 4.平衡法

如下图所示,当物体在液体中处于悬浮和漂浮状态时,物体受到向下的重力和向上

的浮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大小等于浮力的大小,这种方法称为平衡法。公式:

F 浮=G,此式只适用于计算漂浮或悬浮物体所受到的浮力。

典例:一物体其质量为 5kg,体积为 5dm3,求: (1) 当把它投入水中后,静止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多大?( 2)当把它投入水银中后,静止时它所受到的浮力多大?(g=10 N/kg )

参考答案: 1.2 2 .10 3 .1 4 . 50;50分析计算浮力的

一般步骤:

(1)分析物体的状态;注意题目中的隐含条件:例如“浸没”、“漂浮”、“悬浮”等;

(2)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

(3)选用合适的公式进行计算;

设计意图:通过总结和练习,让学生在解决有关浮力问题时不但牢记公式,还要知道公式使

用的条件,会熟练选择什么公式。

演示设疑:把一块橡皮泥团成球形放入盛水的烧杯中,橡皮泥下沉。再把这块橡皮泥做成碗状放在水中却能漂浮在水面上,这是为什么呢?浮力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专题五】浮力的应用

(一)知识点聚焦:

1. 为了使密度比水大的物体浮在水面上,可采用的办法增大体积从而增大浮力,轮船就是利用这个原理制成的。轮船的大小用表示。排水量是指轮船满载时排开水的。

2. 潜水艇是靠改变实现上浮和下潜的,潜水艇在水中下潜时,所受的浮力大小,所受水的压强(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当潜水艇要上浮时,必须向外排水,使本身的重力水产生的浮力(填“大于” “等于”或“小于”)。

3.气球和飞艇内充有密度 ________空气的气体,利用空气的 _______升空的,并通过改变自身 ____从而改变浮力来实现上升和下降的。

4、当密度计漂浮在液体中时,其重力 _______所受到的浮力(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它在液体中浸入越深,说明液体密度 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 空心;排水量;质量 2

.自身重力;不变;变大;小于

3 .小于;浮力;体积

4 .等于;越小

(二)反馈练习

1.某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潜水艇模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潜艇模型是通过改变潜艇的重力实现沉浮的

B.向内推注射器活塞,水会被压入试管中,可实现潜艇下

C.向外拉注射器活塞,试管内水量适当时,可实现潜艇悬

浮D.潜艇模型的试管上绕些铁丝,可保持试管稳定

2.一艘(满载时排开水的质量)为 1000t 的货轮满载时在长江航行,船及所装货物

共重 _______N,轮船受到的浮力是N,从长江驶入大海,船身要

(选填:下沉或上浮)一些.(g 取 10N/kg 、ρ水 =1.0 ×103kg/m3) .

3.三国时代,诸葛亮曾放出一种“会飞”的灯笼,后人称其为

“孔明灯”,它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灯笼内的热空气密度________

空气密度,导致灯笼受到的浮力________灯笼的重力,所以灯笼才

上升。,

4 如图,这支密度计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的状态是

密度计在两种不同的液体中受到浮力关系是的, _____种液体

的密度大。

77

参考答案: 1 B2 4 、漂浮;相等;甲

. 1.0 ×10 ;1.0 ×10;上浮 3.小于大于

设计意图:本专题主要是对浮力公式的应用,通过潜水艇、轮船、空气浮力、密度计四道典

型的习题的应用,加深学生对它们工作原理的深层理解。

三、课堂检测

1. 轮船上,都漆着五条“吃水线”,又称“载重线”,其中标有 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 S 的印度洋载重线,当船从北大西洋驶入印度洋时,轮船受到的浮力以

及北大西洋海水密度ρ北与印度洋海水密度ρ印的关系是()

A.浮力增大,ρ北=ρ印B.浮力减少,ρ北 =ρ印

C.浮力不变,ρ北>ρ印D.浮力不变,ρ北<ρ印

2.将重为 6N 物体全部压入水中,物体排开的水重为8N,此时物体受到浮力为

_________N;放开物体,物体将 _________(选填“上浮”、“下沉”或“悬浮”);待物体静止时所受浮力为_________N,物体的体积为 _______m3(g=10 N/kg)

.-43

3 将重为 4N,体积为6×10m 的物体投入一装有适量水的溢水杯中,溢出水 300g。若不计水的阻力,当物体静止时,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上浮, F 浮= 6 N B.物体悬浮, F 浮= 4 N

C.物体漂浮, F 浮 = 4N D.物体沉在水底, F 浮 = 6N

4.A 、B 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物体 C 与 A、B 体积相等,

将它们放入同种液体中,静止时的状态如图所示.若它们所受的浮力

大小分别为 F A、B、C,则

F A B B C

.(选填“ >”、

F F F,F F

“<”或“ =”)

5.有一潜水艇悬浮在水中.当用压缩空气把水舱中的水排出一部分时,潜水艇将

_____( 填“上浮”或“下沉” ) .在未露出水面之前,潜水艇所受的浮力将 ____(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6.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时,同学们提出了如下的猜想:

A:可能与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有关; B:可能与物体的密度有关; C:可能与物体的体积有关; D:可能与物体浸在中液体的体积有关; E: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为了验证上述猜想,小明利用下列器材做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器材为:体积相等

的铁块、铜块,弹簧测力计,一杯水,一杯盐水,细绳。

(1)分析比较实验③④,可以验证猜想是正确的;分析比较实验④⑤,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 B、C、D、E”)。

(2)分析比较实验①⑤与②⑥,可以验证猜想是错误的(选填“A、B、C、D、 E”)。

(3)分析比较实验可得: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

度有关。

(4)该实验探究主要运用的科学探究方法是:。

7.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下面挂一实心圆柱休,将圆柱体从盛有水的容器上方离水面某一高度处缓缓下降 ( 其底面始终与水面平行 ) ,使其逐渐浸没入水中某一深度处。右图是整个过程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 与圆柱体下降高度 h 变化关系的数据图象。已知ρ水

=1.0 ×103kg/m3, g=10N/kg 。

求: (1) 圆柱体的重力; ( 2)圆柱体浸没时受到的浮力;

(3)圆柱体的密度 .

(4) 圆柱体在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强 .

. C 2

-4

. C

4 . =;<

参考答案:1 8;上浮; 6; 8×10 3

5.上浮;不变 6 .(1)D ;A ;(2)B ;(3)⑥⑦;( 4)控制变量法

7 解: :( 1)由图象可知,当 h=0 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12N ,此时圆柱体处于空气

中,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 G=F 拉 =12N ;

( 2)图象中 CD 段是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的情况,此时圆柱体受到的拉力 F=4N ,

则圆柱体受到的浮力 F 浮=G-F=12N-4 N=8N 。 ( 3)圆柱体完全浸入水中时根据 F 浮 =ρ水 gV 排 得:

V 物 =V 排 =F 浮 水 3kg/ m 3 ×10N/kg=8×10-4 m 3,

/ ρ g =8 N/1 ×10

由公式 G=mg 可求出物体的质量 m=G/ g =12 N / 10 N/kg =1.2 kg ,

则圆柱体密度 ρ物=m /V 物 =1.2

kg/

8×10- 4m 3 =1.5 ×103kg/ /m 3.

( 4)由图象可知,不考虑水面上升,圆柱体在刚浸没时,物体又下降

4cm ,则下表面

所处的深度为 h=4cm=0.04 m ,因此刚浸没时下表面受到的液体压强

P=ρ gh=1.0 ×

103

kg/ m 3× 10N/kg ×0.04 m=400Pa .

四、板书设计

第十章《浮力》复习

【专题一】浮力的基础知识: 概念、方向、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的密度)

【专题二】阿基米德原理: 内容、公式及拓展式( F 浮 =G 排 =ρ液 gv 排 )

【专题三】物体浮沉条件: 上浮

F 浮 >

G ρ液 >ρ物

悬浮 F 浮=G ρ液=ρ物 下沉

F 浮 < G

ρ <ρ

液 物

漂浮

F

浮 =G ρ >ρ

【专题四】浮力计算方法: 称重法、压力差法、公式法、平衡法

【专题五】浮力的应用: 轮船、潜艇、气球和飞艇、密度计五、课堂小结

.

精品文档

教学反思

一、案例的“亮点”

1、本节课是浮力的专题复习,浮力题中综合了有关质量、密度、重力、合力、

平衡力和压强等许多物理知识,内容相对而言有点多,所以要分两课时来完成。

2、浮力单元是力学中较难的部分,本节课每个专题中首先进行“知识点聚焦”

环节,注重基础知识的复习,夯实双基。

3、采用多媒体和实验相结合,以实验为主导引领学生重温浮力相关知识,可以

有效地突出教学重点及突破教学难点,同时可以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通过对典型例习题的分析,增强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增强知识应用的灵活性和准确性;精选反馈练习题和检测题,做到覆盖面广,考察的知识点全。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少数基础知识较差学生找不到解题的切入点,不会分析问题,不能熟练正确的选择公式,发散思维不强,对综合浮力题目望而生畏。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初二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皂市镇中学李育法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认识浮力及其方向. 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浮力的存在、探究浮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阿基米德原理的应用.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教学用具:木块、石块、水、烧杯、弹簧测力计、细线、溢水杯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节“浮力”。 二、进行新课: 1.什么是浮力? (1)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木块放手后,木块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水里浮上来和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几个力的作用?施力物体是什么?力的方向如何? 学生回答后小结:从水里浮上来的木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还受到竖直向上的浮力,施力物体是水。上浮过程中木块受非平衡力的作用,浮力大于重力。木块浮在水面静止不动时,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浮力。木块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状态。可见,从水里浮上来的物体和浮在水面上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演示实验:把石块放入水中,放手后石块在水中下沉,并且一直沉到水底。 提问:下沉的石块受浮力作用吗? 教师指出,为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分组实验。(两人一组进行实验) 要求:①明确实验目的是判断浸没在水中和酒精中的石块是否受到浮力,以及浮力的大小和方向。 ②石块要用细线挂牢。读取石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时,石块不要触及杯底或杯壁。 学生实验时,教师巡回指导。 实验完毕,组织讨论,教师总结。 ①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在空气中静止不动,受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是怎样的?说出石块在空气中重多少牛。 小结:石块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拉力。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拉力的施力物体是细线。二力的关系是彼此平衡。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就是石块所受的重力。 ②挂在弹簧测力计上的石块浸没在水中的读数是多少牛?此时,浸没在水中的静止石块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各力的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什么?这几个力的关系如何?两次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之差说明了什么? 小结:石块此时受到三个力的作用,一个是竖直向下的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他真有特异功能吗?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标解读]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探究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浸入 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异,感知浮力。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上 的浮力。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说明。 ②以实验为依据,得出符合实验事实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能根据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思路,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开发]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石块、铁块、水、硫酸铜溶液、烧杯、溢水杯、细线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据报道:河南省西平县有一王姓农民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一致都认为老王有特异功能。这件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在北京给他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1)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水面上躺几个小时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会回答:因为他受到浮力。 (2)进一步质疑:别人躺在同样的水中也受到浮力,为什么很难做到呢? 提示: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他躺在水面上睡觉时都只是露出面部,并且躺的姿势也都一样。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要弄清这个问题,我们必须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学生会有多种猜测:可能与老王所躺的水的密度有关,可能与老王的体重有关,也可能与老王身体的体积有关等。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归纳讨论结果:浮力大小可能和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密度、浸入液体的深度、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 既然浮力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有关,那么是和其中的一个因素有关,还是和其中几个因素有关或是和它们都有关系呢?怎样来验证这些猜想是否正确呢? 2、设计实验方案 浮力的大小可能与上述因素都有关系。但我们研究浮力的大小与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时,应该怎样进行呢?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必须控制其它因素,使其保持不变以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即采用《控制变量法》进行实验。 (1)验证浮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密度是否有关 学生设计实验:如图: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相同体积的石块和 铁块受到的重力,即G石、G块。 ②把石块和铁块分别浸没在水中,观察弹 簧测力计读数分别为F石、F铁。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章《浮力》示范教案1

第1节浮力 整体设计 浮力这一节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的积累中和在小学自然常识课的学习中,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浮力是液体压强和气体压强的进一步延伸,它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作用力,与其相关的应用综合了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浮力知识对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技术和科学研究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知道漂浮的物体受浮力,且浮力方向向上;而对于下沉的物体是否受浮力则存在疑惑,或对浮力方向的描述不准确。为此,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浮力的方向以及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的事实。教学设计中应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让学生完成实验探究活动,根据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控教学过程。 为了在教学过程中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本节设计从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入手。如果学生从实验探究中认识到浮力的大小只与液体的密度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有关,而与物体的体积、物体的密度、液体的深度等无关,那么就不难理解阿基米德原理了。所以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是本节的重点。浮力的概念贯穿全章,“称重法”测浮力是本章各节的探究基础,所以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也是本节重点。要探究影响浮力的因素比较多,开放性较强,这是本节的难点。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实验探究,感受浮力的存在,认识浮力,并学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大小; 2.通过理论分析,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 3.知道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通过实验,领会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及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生活中浮力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 教学重点 浮力概念的建立和“称重法”测浮力。 教学难点 实验探究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铝块、铜块、橡皮泥、烧杯、水、酒精、浓盐水,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播放日常生活中一些常见现象的录像。(包含:鸭子游水、死海不死现象、轮船漂在水面上、潜水艇在水中自由地上升和下潜、热气球载着重物飞上高空等)

初三物理浮力知识点归纳学习资料

第十四章《浮力》知识点 三、浮力 1.浮力的定义:一切浸入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竖直向上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液(气)体。 3.浮力产生的原因(实质):液(气)体对物体向上的压力大于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压力差即浮力。 4.物体的浮沉条件: (1)前提条件:物体浸没在液体中,且只受浮力和重力。 (2)请根据示意图完成下空。 下沉悬浮上浮漂浮 F浮< G F浮= G F浮> G F浮= G ρ液<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ρ液 >ρ物 (3)说明: ①密度均匀的物体悬浮(或漂浮)在某液体中,若把物体切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则大块、小块都悬浮(或漂浮)。 ②一物体漂浮在密度为ρ的液体中,若露出体积为物体总体积的1/3,则物体密度为ρ。 分析:F浮=G 则:ρ液V排g =ρ物Vgρ物=(V排/V)·ρ液=ρ液 ③悬浮与漂浮的比较 相同:F浮=G:物不同:悬浮ρ液=ρ物;V排=V物漂浮ρ液<ρ物;V排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要根据不同的课题进行灵活的教学设计。首先对每一个课题的教学内容要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的物理《浮力》教案,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浮力》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 3.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 4.能认识物体所受的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教学工具 多媒体、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提出问题:1.船为什么能在海面上航行?2.救生圈、救生衣的作用是什么? 板书:第二节阿基米德原理 (二)出示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指导学生观看。过渡语:看完了没有? 二、先学 (一)出示自学指导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本P49----P52内容,要求边看、边划、边记。 1.看课本p49图10.1-1回答,什么是浮力?浮力的方向? 2.根据图10.1-3总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看演示实验: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学会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浮 力的大小。

4.看课本p51找出浮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你能举例说明吗? (二)学生自学教材 老师巡视,了解学情,掌控学生高效学习,时间到,问完成的请举手? 过渡语:合上书,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三)自学检测反馈 要求:6分钟完成自学检测题目,要求书写认真、规范。让四个小组的基础较差 的同学到黑板完成,书写成绩和题目成绩记入小组量化,要求书写认真、规范。 1.鸭子能浮在水面上,用钢铁做的轮船也能浮在水面上,说明水对他们有_____ 力。https://www.wendangku.net/doc/f19971044.html, 2.你游过泳吗?当你的身体浸入水中体积越大,你会感觉到水给你向上的托力 ____这个水对你向上的托的力其实就是_____力。再比如,我们从水中抬起一个石头 要比在空气中抬起感觉要___( “轻”或“重” ),这些事例都说明,在水中要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___ 力。 3.浮力的方向是怎样的_____,它与重力方向_____。 4.如果用测力计测出铜块重为1N,将铜块没入水中,测力计的示数变为0.87N,铜块受到的浮力是_____。 5.浮力产生的原因是 _____。 三、后教 (一)展示交流,统一答案 先交换学案,然后更正。2分钟时间让发现问题的学生到黑板上用红笔更正,提 出先学中未解决的疑惑,小组或全班讨论解决。 (二)生生合作,探究交流 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实验设计,小组长组织进行探究实验,展示交流,老师给予 即时评价。 探究1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探究2浮力产生的原因:_____。 实验:将一去掉底的矿泉水瓶倒置,放入一乒乓球,去掉瓶盖,向瓶中加入水, 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 (会不会上浮),因为乒乓球下底部没有受到压强作用。_____ 将瓶盖盖好,再向瓶中加水,可观察到乒乓球_____(会不会上浮),此时乒乓球受到 _____力的作用。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教学设计: 他真有特异功能吗? ——探究浮力的大小 [课标解读] 1.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2.能应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教学目标] 1.科学探究 ①把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上,探究石块分别在空气中和浸 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读数的差异,感知浮力。 ②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重的关系。 2.知识与技能 ①能从生活和实验中知道浸入液体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向 上的浮力。 ②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 ①关注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并学会用科学知识来解释说明。

②以实验为依据,得出符合实验事实的结论才是科学的。 4.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知道浮力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掌握探究的方法,培养科学的态度,能根据实验归纳出阿基米德原理 2.教学难点: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设计思路,掌握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资源开发] 弹簧测力计、体积相同的石块、铁块、水、硫酸铜溶液、烧杯、溢水杯、细线等 [教学过程] 1、实验导入 据报道:河南省西平县有一王姓农民能躺在水面上好几个小时,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人们一致都认为老王有特异功能。这件事引起了科学界的重视,有关部门组织专家在北京给他做了一系列的科学实验,实验结果证明这并不是什么特异功能。 (1)质疑: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他在水面上躺几个小时呢?请同学们猜测一下。 学生会回答:因为他受到浮力。 (2)进一步质疑:别人躺在同样的水中也受到浮力,为什么很难做到呢? 提示:这里请同学们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每次他躺在水面上

九年级物理教案设计:浮力

九年级物理教案:浮力 精选教案/试卷/文档/模板/课件合集

九年级物理教案:浮力 这篇《九年级物理教案:浮力》是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设计理念】 1. 通过实验引发讨论,培养学生探索事物现象的能力。 2. 通过观察实验,培养学生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能力。 3.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知道一切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都受到浮力。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 2. 会用弹簧秤法测浮力。 3. 知道浮力产生的原因是液体上下表面的压力差。 4. 知道物体的浮沉是由重力和浮力决定的。会判断物体浮沉。 5. 会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受力分析,并知道漂浮的物体浮力大小等于物重。 【教学器材】 弹簧测力计、墨水瓶、烧杯、水、乒乓球(3个)、溶液。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 什么是力? 2. 力的测量工具是什么?(测力计)

3. 出示弹簧测力计下挂空墨水瓶。墨水瓶受几个力?(两个) 4. 两个力是什么关系?(一对平衡力) 5.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什么? 二、导入新课 (一)演示实验 1. 用手托住空墨水瓶。分析受力情况,看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2. 分析变化原因,手对空墨水瓶的托力多大?如何求得? 学生实验: 将弹簧测力计吊着空墨水瓶,放入水中浸没,观察到什么现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小了。) 问: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现象?(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受到水对它向上托的力。)物体在其他液体中是否也受到向上托的力呢? 演示实验: 将吊着的空墨水瓶放入溶液中,看到什么现象?分析变化原因。问:漂浮的物体是否也受到向上的托力呢? 学生实验: 将乒乓球投入水中,设法将它按入水中,有何感受?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一切浸入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这就是浮力。) (二)板书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学案例 八年级物理下册 《浮力》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2、了解如何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4、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2、通过实验,初步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2、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 难点: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乒乓球、饮料瓶(去底)、弹簧测力计、细线、铝块 学生:弹簧测力计、细线、烧杯、水、盐水 圆柱体(标有等距离空格)等体积的铁块和铝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万吨巨轮能在海面乘风破浪,平稳航行;节日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在水中轻盈地上下游动。提问:这些现象都蕴含了什么物理知识?

学生:浮力 师:对,这节课我们来研究浮力的产生及影响浮力大小的因素。(设计意图: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推进新课 一、浮力 1、什么叫浮力?浮力方向如何?施力物体是谁? (教师提示:阅读课本,结合二力平衡条件,受力平衡与物体运动状态关系,分析漂浮在水面物体的受力情况) 学生活动:(讨论回答)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方向与重力方向相反:竖直向上,施力物体是水。 2、在水中下沉的物体会受浮力吗?浮力该如何测量? 演示实验:(1)弹簧测力计下悬挂一铝块,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即为铝块所受重力。 (2)把铝块浸没在水中,看看示数有什么变化。 请同学分析实验现象相互交流,回答: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同时得出测量浮力的一种方法。 学生活动:(对比、分析、讨论得出)(1)下沉的物体也受浮力 (2)浮力的一种测量方法:称重法 F浮=G-F拉 3、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演示实验:(1)如图甲,将乒乓球放入倒置 的无底饮料瓶中,向饮料瓶中 加水,乒乓球并不浮上来。 (2)如图乙,用手堵住饮料瓶口, 乒乓球浮上来。乙 甲

初中物理九年级《浮力》精品教案

分:回顾内容一:浮力的方向、大小测量。 1.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的作用, 浮力的方向:。 2.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块所受浮力:(称重法测浮力) (1) (2) (3)计算公式:F浮=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3.探究阿基米德原理的方法与步骤: (1 )器材准备:小桶水溢水杯石块 (2)探究过程:①如图A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的重力G.②用弹簧测力计测出 小桶所受重力G,如图B所示。把石块进入盛满液体的溢水杯中,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如图C所示,同时,收集石块所排开的液体,算出物体所受浮力为F浮= 。③如图 D所示,测出被排开的液体和小桶所受的重力G总,被排开的液体所受的重力G排= , A B C D

(4)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①阿基米德原理内容: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其大小等于 回顾内容二:物体的浮沉条件 浮沉情况 上浮 下沉 漂浮 受力情况 F 浮> G F 浮=G 力的示意图 ②其表达式为:F 浮= 。③适应范围:适应于液体和气体。 {说明} (1)由公式F s =G 排=p 液§2排可知,物体受到的浮力只与 有关。 与物体体积、物体形状、物体密度、物体浸没在液体中的深度等无关。 __3 3 (2)公式中各物理量的单位要统一: G 排、F 浮一N,p 液----Kg/m ,g=10N/Kg V 排 ---m (3)注意V 排与V 物的区别 学以致用: 1、在空气中称石块重 14.7N ;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 4.7N , 求:(1)石块受到的浮力多大?( 2)石块的体积是多大? 2、 小军同学在探究“浮力的大小等于什么”时,用弹簧测力计、塑料块、烧杯、小桶等 进行实验操作测量,如图 a 、b 、c 是其中的三个步骤示意图,还差一个步骤图 d ,才能完成探究 任务,则d 是测量 的。设四个图中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 F !、F 2、F 3、F 4。由 四个图中 两个图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以求出塑料块受到的浮力为 ,得到著名的阿基米德原理。 排开液体的重力为

2020九年级物理浮力的计算方法

浮力的计算方法 初中《物理》“浮力”一节内容不多,但该节知识容易拓展延伸,有关浮力的问题变化多端,如果学生仅停留在课本中 有限的知识中,不善于拓展整理,无法适应题目的变化, 结果将会迷失在题海中。本文试图剖析浮力的本质,归纳 出有关浮力的计算方法,供教师指导学生复习参考。 一、浮力的来源 设想一个立方体浸没在水中,如图1所示,它的6个表面都受到水的压力,它的左右、前后两侧受到的压力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的,即受力互相平衡;只有上下两个表面 由于深度不同,水的压强不同,受到水的压力也因而不相 等。下表面受到水向上的压力F1大于上表面受到水向下的压力F2,向上和向下这两个压力之差就是液体对浸入物体 的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方向相反。 二、浮力大小的计算方法 1.两次称量求差法 由上面的分析知道,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与重力的 方向刚好相反,所以先用弹簧测力计称出物体在空气中的

重力F1,然后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 为F2,则。 例1一个重2N的钩码,把它挂在弹簧测力计下浸没在 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是1.2N,则钩码受到的浮力 是 解析由得 2.二力平衡法 把一个物体浸没在液体中让其从静止开始自由运动,它的 运动状态无非有三种可能:下沉、不动或上浮。物体浸没 在液体中静止不动,叫做悬浮,上浮的物体最终有一部分 体积露出液面,静止在液面上,叫做漂浮。下沉的物体最 终沉入液体的底部。根据物体的受力平衡可知,悬浮和漂 浮的物体,浮力等于重力,即 而下沉后的物体还要受到容器壁的支持力,故 ,即 例2一轮船由海里航行到河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轮船在河里受到的浮力大 B.轮船在海里受到的浮力大 C.轮船所受浮力不变 D.无法确定浮力的大小

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浮力教案

物理教案 解愠初级中学王瑞菊 课题第十章浮力第1节浮力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弹簧测力计、大钩码、水、烧杯、酒精教学 教学目标 1、认识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要受到浮力的作用,浮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上的。能通过实验证明上述结论的正确性。 2、能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经历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过程,认识物体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 重点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难点探究浮力大小的因素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1、演示实验;将木块投入水中,木块最终要漂浮在水面上。 2、通过分析漂浮在水面上的木块受力情况,得出得出浮力的概念、方向和施力物体。 二、板书课题第1节浮力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浮力及浮力的方向。 2、认识浮力产生的原因。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 3、实验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 四、浮力的教学 (一)、通过教师引导分析实验得出:在液体中下沉的物体也要受浮力作用。 (1)演示:钩码在水中要下沉。 (2)引导学生分析如何用实验证明在液体中的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3)演示实验证明在液体中的下沉物体是否受到浮力。 (4)分析物块的受力情况,得出浮力的大小为:F浮=G-F示(称重法) (5)总结出测量浮力的方法。 (二)、第一次先学后教 出示自学指导(一) 阅读课本第50页"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上面那一自然段文字,并结合图10.1—3思考下列问题:(3分钟后检测) 1.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所受的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2.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上下表面所受液体的压强大小有什么关系?所受的压力大小有什么关系? 3.分析其受力可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学 3、检测(一): (1)浸没在液体中的长方体两个相对的侧面的深度,受到液体的压强,因而所受液体的压力相互平衡。 (2)长方体下表面的深度上表面的深度,因而下表面所受的液体压 强上表面所受的液体压强,液体对长方体向下的压力液体对它向上的压力.,所以浮力产生的原因是:物体上下表面受到液体对它的压力。 4、更正点拨利用课件讲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五、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的教学 (二)第二次先学后教 1、出示自学指导(二): 阅读课本第51页至52页内容思考下列问题:(10分钟后检测)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课本所举的事例可以猜想: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2)怎样进行实验验证? 2、学生自书中内容 3、学生自主探究 自主探究一(2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没的深度是否有关 将物体浸没在同一液体的不同深度(不接触容器底和壁),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不同?所受的浮力是否不同? 检测结论: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浸没的深度。 自主探究二(3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物体浸入的体积的关系 将物体从空气中缓慢浸入水中,逐渐增大浸在液体的体积,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检测现象是:物体浸入水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钩码受的浮力越。 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浸在液体中的的体积越大,浮力。 同一物体浸没在水中比浸没在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在水中受到的浮力比在酒精中受的浮力。 自主探究三(3分钟后检测) 目的: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同一物体分别浸没在盐水和酒精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是否相同?浮力的大小与液体的密度有什么关系? 检测结论:物体排开液体体积一定时,液体密度越大,浮力。 4、针对学生回答情况,教师进行更正指点,注意讲解实验方法及注意事项。体现控制变量法。 5、师生共同分析实验得出:物体在液体中所受浮力的大小,跟它浸在液体中的体积有关、跟液体的密度有关。物体浸在液体中的体积越大,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越大。 六、当堂训练

2010年九年级物理中考复习教案 压强和浮力 (附历年真题例题分析+随堂练习)人教版

第十四章压强和浮力 一、单元复习目的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写出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5)进一步了解浮力的现象,加深对阿基米德原理的理解;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和表达观点的能力。 (2)学会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积极向上,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学会与同伴的合作交流 二、复习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1)说出压力和压强的定义,说明压强的物理意义。 (2)浮力的应用和物体的浮沉条件。 (3)说明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复述液体内部压强规律。 (4)解释连通器的原理及应用实例。 难点:(1)会灵活运用压强知识解决简单的问题。 (2)液体压强公式并会用公式进行简单计算,会用液体压强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三、知识梳理 压力 压强 F 固体压强P= S 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 液体压强的计算公式:P=ρgh 定义 产生原因定义 浮力大小——阿基米德原理公式:F浮=G排=ρ液gV排 方向适用范围 F浮>G物上浮漂浮 物体浮沉条件 F浮

浮力密度计 应用潜水艇 轮船 气球 四、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基础练习 1、压力是指垂直压力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垂直于作用面和作用点:接触面表面 3、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 4、压强的计算公式:P= S F ,其中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P表示压强。国际标准单位帕斯卡,简称“帕”。1帕=1牛/米2。 5、增加和减少压强的方法:在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可增大压强,减小压力可减小压强。在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可减小压强,减小受力面积可增大压强。 二、复习内容 1、固体的压力和压强: ○1压力: ⑴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 力F = 物体的重力G ⑶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⑸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

新人教版九年级(初三)物理压强浮力经典习题(含答案)

九年级物理——压强和浮力 一、选择题:(每题2分,计26分) 1.站在地面上的小明想让自己对地面的压强变为最小,他应该() A.抬起一只脚 B.走动 C.坐在地面上 D.平躺在地面上 2.下列做法中,为了减小压强的是() A.菜刀的刀口做得很薄 B.铁路的钢轨铺在枕木上 C.注射器的针头做得很尖 D.饮料吸管的—端做成尖形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利用大气压强的是() A.自来水笔吸墨水 B.用吸管吸饮料 C.活塞式抽水机抽水 D.高压锅煮饭 4.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测量的大气压强值比真实值小,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管放得不竖直 B.玻璃管内混入少量空气 C.水银槽内的水银太多 D.玻璃管粗细不均匀 5.青藏铁路已全线贯通,即将投入运营的高原列车有完善的供氧系统和完备的医疗应急系统,这 样做是因为() A.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小 B.高原空气稀薄,大气压强大 C.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小 D.高原空气稠密,大气压强大 6.很多动物为了适应自身生存的环境,进化出了符合一定物理规律的身体部位。对此,从物理学 的角度给出的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骆驼的脚很大,可以减小压力,从而使其在沙漠中自如行走 B.啄木鸟的嘴很尖细,可以增大压强,从而凿开树干,捉到虫子 C.壁虎的脚掌上有许多“吸盘”,从而利用大气压使其在天花板上也不会掉下来 D.深水里的海鱼捕到岸上时会死掉,主要原因是水面上的压强比深水处小得多 7.小亮同学从超市买来一个玻璃瓶装的铁皮盖罐头,想把瓶盖打开,可是怎么也拧不动。小亮的 哥哥用螺丝刀沿瓶盖的边轻轻撬了几下,一拧就打开了,这主要是因为用螺丝刀撬瓶盖可以( ) A.增大瓶盖直径,减小瓶盖侧壁对瓶的压力 B.减小瓶盖与瓶口的接触面积 C.减小瓶内外气体的压力差 D.由于撬了盖的一边,而增大了盖的另一边的压力 8.一位小朋友的氢气球不小心脱手升到了空中,当气球升到高空时发生了破裂。以下关于气球升 到高空破裂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A、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B、高空大气压增大,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增大,将气球胀破 D、高空大气压减小,气球体积减小,将气球压破 9.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浮力大小 ( ) A.和物体本身的重力大小有关 B.和物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C.和物体的密度大小有关 D.和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大小有关 10.下列属于利用浮力升空的是() A.飞机 B.热气球 C.风筝 D.火箭

八年级物理下册 10.3 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教学设计

第三节物体的沉浮条件及应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物体的浮沉条件; (2)知道浮力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了解轮船是怎样浮在水面的; (2)通过收集、交流关于浮力应用的资料,了解浮力应用的社会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2)初步建立应用科学知识的意识。 ●教学重点:知道轮船、潜水艇、气球、飞艇的工作原理。 ●教学难点:理解改变物体所受的重力与浮力的关系,能增大可利用的浮力。 ●教学仪器:烧杯、水、体积相同的蜡块和铁块、两个铁罐子、沙子、潜水艇模型、热气球模型。 ●教学流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1.出示铁块和蜡块让学生观察发现它们体积相等。2.将体积相同的铁块和蜡块同时浸没在水中后松手。 [现象]:铁块沉入杯底而蜡块上浮最终浮在水面。 [提问]:1.浸没在水中的铁块、蜡块(松手后)各受到什么力? (浮力、重力) 2.铁块和蜡块受到的浮力相等吗?(相等。因为V排相等,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浮力相等。) 3.既然铁块和蜡块受到的F浮相同,为什么松手后铁块沉底而蜡块上浮? 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什么呢? [讲解]:物体的浮沉条件: 分析蜡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蜡块所受到的F浮>G蜡,所以蜡块上浮。当蜡块逐渐露出水面,V排减小,浮力减小,当F浮= G物时,蜡块最终漂浮在水面。即:F浮>G 物上浮,最终漂浮。 分析铁块:松手后,浸没在水中的铁块所受到的F浮<G铁,铁块下沉。到达容器底部后,铁块受到F浮、G铁和F支,三力平衡,静止在容器底,我们说铁块沉底。即:F浮<G物下沉,最终沉底。 若一个物体浸没在水中,松手后F浮=G物,受力平衡,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我们说物体悬浮在液体中。即:F浮=G物,最终悬浮。 总结: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浸在液体中物体的浮沉取决于物体所受F浮与G物的关系。 (二)进行新课 1.讨论: (1)木材能漂浮在水面,其原因是什么? (2)把一根木头挖成空心,做成独木舟后,其重力怎么变化?它可载货物的多少怎么变化?重力变小,可以装载的货物变多。 [指出]:从浮力的角度看,把物体做成空心的办法,增大了可利用的浮力,而且这种古老的“空心”办法,可以增大漂浮物体可利用的浮力。

浮力物理教学设计

浮力物理教学设计 教案是每个老师上课必备的讲课材料,但一份好的教案,也能 决定一堂课的质量。如何备好教案呢?以下文章“浮力物理教学设计”由出guo为您提供,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材分析:浮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力,是初中物理重点内 容之一,浮力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来展开的。正因为浮力比较常见,学生往往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认识浮力,在这些认识中有些是不科学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在教学中既要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又要纠正那些错误的认识。 设计思想:新的课程改革对物理教育提出了新的理念,将“培 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作为物理教育的根本目的,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作为课程的基本理念。在教学中从学生身边的例子入手提出问题,这样的例子让学生既觉得熟悉,但又不能回答其中的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创设了探究情景,为后面的探究教学奠定了基础;所以我 在这节课主要采用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相结合,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在教师的启发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为保证实验过程合理、有序,使学生在头脑中清楚地认识到如何进行实验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实验前留有充分的时间小组进行设计、讨论实验方案,在相互启迪交流中形成共识,使学生确实明确实验应如何进行后再分组实验。这样

做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实验中减少盲目性,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课题第十四章五、浮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浮力。 2、知道阿基米德原理。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浮力。 2、经历探究浮力大小的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协作精神。 2、学习阿基米德善于观察思考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1、探究认识浮力,会测量浮力的大小。 2、阿基米德原理。 教学难点: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排开液体重力关系的过程。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将气球和铁块分别扔到水里会怎样?但同样用钢铁制造的轮船为什么就不会下沉?如果制成潜艇却还可以浮沉自如,又是为什么呢?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101浮力

《浮力》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现行教材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大面积提高九年义务教育质量的需要考虑,把浮力的内容放到初二教材中,对浮力这一节内容的研究是在小学自然课和生活经验中已经熟悉浮起的物体受到浮力并结合前几节所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地应用液体的压强、压力、二力平衡和二力合成等知识来展开的。这一节是本章的重点和关键,对浮力的研究为学习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生活中的浮力; 会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浮力; 理解浮力的产生原因; 知道浮力大小和什么因素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大量生活事例了解浮力,从而引出浮力的概念; 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通过实验,探究决定浮力大小的因素,提升设计实验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观察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生活、生产中浮力的了解,提高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 会的意识;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通过大量经验事实,认识浮力的存在。 2.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得出决定浮力的大小的因素。 难点:运用实验和分析的方法得出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学手段 幻灯机大屏幕实物展台黑板 五、板书设计 第十章第一节浮力 一、浮力 1. 浮力: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对物体向上浮的力叫浮力。 2. 符号:F浮 3. 用弹簧测力计测浮力:F浮=G-F 4. 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5.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6.浸在气体中的物体也受到气体对物体的浮力。 二、浮力的产生 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和向下的压力差。 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 探究浮力与浸没后深度的关系。 实验结论:浮力大小与浸没水后深度无关 2. 探究浮力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的关系 实验结论:在同一液体中,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浮力越大。 3. 探究浮力与液体密度的关系

九年级物理 14.5《浮力》教学案(无答案)人教新课标版

第十二章 浮力 一、教法建议 【抛砖引玉】 为了通过物理教学培养学生创造力,现在已经有些教师提出教师要创造性的教,学生也要创造性的学。他们在试验新的教学模式──分组式、项目式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只提供实验材料和要研究的问题。告诉学生要完全什么任务,而不告诉学生具体做法,教师只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最后,师生共同对各组研究的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价。这种教学模式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地位。 本章知识内容包括浮力、浮沉条件、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利用。这些内容无论是概念的建立、原理再发现和应用都非常适合分组式、项目式的数学模式的试验。 【指点迷津】 解决浮力问题的阿基米德原理是由右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发现的。他是物理学家,还是数学家,是他发现的杠杆平衡原理。大家都知道,阿基米德在替国王检验黄金王冠中是否掺假过程中,发现了以他名字命名的这个流体静力学原理的故事。据物理学史记载,正是检验黄金王冠这件事促使阿基米德去研究物体的浮沉问题。结果使他写下了《论浮体》这一光辉著作,流传至今。教师要重视阿基米德发现原理史实的介绍,这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更多的学生把科学家、发现家当成心中的偶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二、学海导航 【思维基础】 填空题 1.一切浸入液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对它竖直向上的 。 2.一金属块挂在弹簧秤上,在空气中称时,弹簧秤读数是27牛,把它全部浸在水中称时,弹簧秤读数是17牛,该金属块所受的浮力是 。 3.浸没在水中的某物体上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为20牛,如果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50牛,那么物体下表面受到的水的压力大小是 牛,方向是 。 4.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是 。数学表达式是 ,这个原理适用于液体和 。 5.重9.8牛的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如果把它1/2的体积浸入水中,弹簧秤的读数为7.35 牛。物体在水中所受的浮力为 牛,物体的体积是 米3 。 6.浸入液体的物体同时受到重力G 和浮力F 浮的作用。当F 浮<G 时, ;当F 浮=G 时, ;当F 浮>G 时, 。当物体漂浮在液面上时,F 浮 G 。 7.有两个体积相同的木块,在水中的情况如图12—1所示。比较下列各量: 受到的浮力,F A F B ; 木块的质量,m A m B ; 木块的密度,ρA ρB 。 8.浸没在液体里的实心物体,当密度ρ物<ρ液, 物体 ;当ρ物=ρ液,物体 ;当ρ物>ρ液,物体 。 9.有一质量10千克的物体,当它浮在水面上时,所受浮力是 牛,浮力的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浮力教案

第二节浮力 (一)内容 华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第四章第二节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浮力和浮力的方向。 2.知道不仅浮体受到浮力,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3.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2.经历探索非浮体的浮力和探索浮力产生的原因。 3.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 2.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不仅浮体受到浮力,一切浸在液体中的物体都受到浮力。 2.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四)教具

铁架台、弹簧、烧杯、小铁块、正方形木块(或象棋子)、乒乓球、漏斗、玻璃水槽、水、小药瓶、塑料薄膜若干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船可以浮在水面,潜水艇能潜入水下航行,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升到空中,金鱼可以轻盈地在水中上下游动等等是一些有关浮力的问题。从本节起学习新的一章“浮力”。 板书:“第二节浮力 一、浮力” 二、进行新课: 1.感受浮力? 演示实验:放入水中的可乐瓶和乒乓球放手后,从水里浮上来,最后浮在水面上静止不动。 提问:在放入水中过程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否有竖直向上的托力。 由此大家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学生回答后总结:这个托力就是浮力,液体对浮在其中的浮体有竖直向上的浮力作用。 教师指出:要做个善于问问题的人和勇于探究的人,对于浮力你想研究什么问题?两人一组互相讨论,一会儿大家汇总问题,我们用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逐一去解决。

初中物理浮力教学设计

《浮力》 教材: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授课对象:九年级学生 设计者:周菲 班级:09物理一班 学号:40906050

【课题】浮力 【教学时间】90分钟 【教学对象】九年级学生 【教材分析】 本节是新课改人教版九年级第十四章第五节的内容,主要讲述浮力的概念、浮力的大小以及物体的浮沉条件和浮力的应用,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学情分析】 1、兴趣特点:初三的学生对物理已有初步认识,对实验有很浓厚的兴趣,动手能力也比较强。 2、知识基础:在上一节,学生已经学习了压强的知识,浮力是对力、密度、压强等知识的深化。 3、认识特点:九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少年的过渡期,对自然界的好奇心越来越强,并表现出强烈的求知欲。但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全面,仍需要借助具体形象的材料来支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浮力产生的原因; ②掌握阿基米德原理和浮力的大小的计算方法; ③知道浮力的应用并能用浮力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生产中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确定浮力的定义,了解浮力是怎样产生的; ②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探索浮力大小; ③探究浸没在水中物体受到浮力的实验,学会用差量法计算浮力; ④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与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结合阿基米德定律,培养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兴趣,养成协作、探究问题的意识,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②培养学生大胆猜想,在实验过程中勇于创新的精神。 ③初步认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教学重点】 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以及通过实验猜想浮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探究浮力与排开液体重力的关系。 【教学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式教学。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乒乓球、大量筒、弹簧测力计、细线、石块、小木块、橡皮泥、烧杯、水、盐等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