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物业管理师003

物业管理师003

物业管理师003
物业管理师003

第九章社会学基基础知识与应用

第一节社会学基本概念

一、社会学的定义与特征

(一)社会学的定义:

社会学是一门高度生活化的社会科学,是一门试图科学思考或讨论人类社会和生活的学科。(二)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1. 研究社会结构

2. 研究社会过程、社会互动和社会变迁

3. 研究社会关系

4. 研究社会行为

(三)社会学的研究特点

整体性、综合性、实证性

一、文化的定义及特点概述

(一)文化的定义

从一般意义上说,文化可以定义和表示为人们的态度和行为,它是世代相传的对于存在、价值和行动的共识。

(二)文化的特点

第一,一定的地理环境和生产力发展是文化产生的渊源。

第二,文化的传播与融合是文化发展的主要动力。

第三,价值观是文化的主要变量。

第四,行为是文化的函数。

二、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所谓“文化冲突”就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其他文化要素之间的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的过程;

所谓“文化融合”则是指不同形态的文化或者文化要素之间相互结合、相互吸收的过程,它以文化的相互适应为标志。

第三节个人社会化

一、社会化的定义、特征及条件

二、社会化的基本知识

一、社会化的定义、特征及条件

(一)社会化的定义

所谓社会化是指作为个体的、生物的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具体指个人学习知识、技能和规范,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发展自己社会性的过程。

(二)社会化的基本特征

1. 社会强制性

2. 主观能动性

3. 终身持续性

4. 相互性

(三)社会化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

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有语言能力,

有思维能力。

二、社会化的基本知识

(一)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 从社会化的基本活动来看,可以把社会化的内容概括为以下几种:

学习基本生活技能、掌握基本社会规范、

确立生活目标,内化价值观念、培养社会角色。

2. 从社会化发生的领域来看,可以把社会化的内容划分为以下几种:

政治社会化、道德社会化、两性角色社会化

二)社会化的主体

社会化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个人、群体和机构,这些群体中最重要和最有影响的则被称为社会化的主体。

(三)社会化的类型

1. 基本社会化

2. 继续社会化

3. 再社会化

第四节社会组织

一、社会组织概述

(一)社会组织的定义

社会组织是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在具体的运行环境中将其参与者行为协调和联合起来所形成的相对持续的社会结构系统。

(二)社会组织的基本要素

组织目标、组织结构、组织参与者、组织技术、组织环境。

(三)社会组织的特性

社会组织与其他社会结构类型相比,更具持续性、可靠性和可控性。

(四)社会组织的分类

根据我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一般按照组织的性质和功能,将社会组织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和群众组织。

(五)社会组织的功能

现代社会是一个高度组织化的社会,它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社会功能,如:社会组织使社会成员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

社会组织把分散的个体力量结合为整体力量。

社会组织提高了社会活动的效率。

社会组织增强了人类社会的整合程度,承担和发挥着社会控制的功能。

二、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和外部关系

(一)社会组织的内部结构

1. 正式结构

社会组织的正式结构指组织内部各种职位、各个部门之间正式确定的、比较稳定的相互关系模式,职位、部门是构成组织结构的基本元素。

2. 非正式结构

非正式结构是梅约于1924~1932年在美国芝加哥附近的西方电气公司霍桑工厂进行实验研究中发现并提出的。

非正式结构是指未经组织确认和维护而从组织成员的活动及相互作用中自发产生的具有灵活性的关系模

3. 正式结构和非正式结构的关系

总的说来,正式结构以理性为原则,它是完成组织目标合理而有效的工具;

非正式结构是非理性关系的体现,它依附正式结构而存在。

非正式结构的行为往往是非功利性的,与正式结构相比,非正式结构是不稳定的、易变的,成员之同的关系是非强制性的。

组织内部的冲突和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组织成员的流动,都容易引起非正式结构的变化甚至解体。

(二)组织的外部关系

社会组织是一个开放的体系,不仅要处理好组织内部的关系,还要处理好组织外部的关系,即组织与环境的关系。组织环境是职能对组织产生广泛影响的社会因素和条件。

三、社会组织的运行和管理

(一)社会组织运行与管理的一般过程

组织运行的过程实际上是组织实现自己的目标和发挥自己功能的过程,是组织与环境之间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过程。

一般经历三个阶段:

(1)投入,即调动和使用资源;

(2)生产,对投入的资源进行处理;

(3)产出,输出产品。

在组织运行过程中,组织冲突不可避免。组织冲突包括组织内部冲突与组织外部冲突两类。组织内部冲突主要有:

(1)组织成员个人之间的冲突;

(2) 组织内部不同职位之间的冲突;

(3)组织内部不同部门之间的冲突;

(4)非正式组织之间的冲突;

(5)非正式组织与正式组织之间的冲

组织外部冲突主要有:

(1)组织与组织之间的冲突;

(2)组织与社区之间的冲突;

(3)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冲突。

组织管理过程实际上是围绕组织目标,调动各种资源,运用各种手段操纵组织的运行以确保组织目标得以实现的过程。它包括三个环节:

(1)决策(2)实施(3)监督

(二)组织管理方式

在组织管理上,家长制和科层制是两种主要的管理方式。

家长制产生于传统社会,它与初级社会群体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其特征是:

(l)组织内部的权力集中于最高领导人手中。

(2)分工不明,责任不清分。

(3)任人唯亲,因人设位。

(4)无章可循,无法可依。

(5)终身制。

科层制是一种以正式规则为主体的管理方式,它的崛起与次级社会群体的兴起紧密相连。其特征是:

(1)明确的分工。

(2)明确的职权等级。

(3)明确的规章制度。

(4)量才录员,按绩晋升。

(5)公文往来,言行有据。

现代社会组织多采用科层制管理方式,但科层制的不足也很明显,主要有以下几点:(1)例行公事,形式主义。

(2)墨守成规,练就无能。

(3)效率有限。

(4)寡头统治。

第五节社会群体与社区

一、社会群体概述

(一)社会群体及其特征

1. 社会群体的含义

社会群体是社会赖以运行的基本结构要素,它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之分。

广义上的社会群体,泛指一切通过持续的社会互动或社会关系结合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并有着共同利益的人类集合体;

狭义上的社会群体,是指由持续的、直接的交往联系起来的具有共同利益的人群。

2. 社会群体的基本特征

(1)群体成员具有经常性的社会互动。

(2)群体成员间具有直接、明确、持久的关系。

(3)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群体意识和规范。

(4)群体成员具有共同的行为期待与行动能力

(二)社会群体研究的基本范畴

1. 内群体和外群体

内群体是指一个人经常参与的,或在其间生活,或在其间工作,或在其间进行其他活动的群体。外群体是相对于内群体而言的,泛指内群体以外的所有群体。

2. 所属群体与参照群

以个人是参与还是接受其规范而将群体划分为所属群体和参照群体。

3. 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根据构成群体的原则和方式的不同而将群体分为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只有一定的规章制度,有既定的目标,有固定的编制和群体规范、成员占据特定的地位并扮演一定角色的群体。

非正式群体是以个人好恶、兴趣等为基础自发形成,无固定目标,无成员间的地位和角色关系的群体。

4. 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根据群体分子间关系的亲密程度不同,可将群体分为初级群体和次级群体。

二、社区概述

(一)社区的含义及基本要素

1. 社区的含义

社区是在一定地域内发生各种社会关系和社会活动,有特定的生活方式,并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实体。

2. 社区的基本要素

(1)由以一定的社会关系为基础组织起来共同生活的人口;

(2)由人们赖以从事社会活动的、具有一定界限的地域条件;

(3)有一整套相对完备的生活服务设施;社区生活服务设施是社区成员生产、生活所必

需的物质条件。

(4)有共同的社会生活;

(5)有自己特有的文化;

(6)有较完整的社区管理体系。

3. 社区的分类

(1)第一种分类方法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把社区划分为四种类型:流动性社区、村舍式社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

(2)第二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空间特征把社区划分成居住社区(又称生态社区)和精神社区。

(3)第三种分类方法是根据社区的结构和特点把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和集镇社区。

(二)社区的服务

1. 社区服务的含义

社区服务是指在地方政府倡导下,以街道居民委员会等基层性质社区组织为依托,为满足社区成员的各种需要而进行的社会服务活动。

2. 建立完善的社区服务体系

(1)使社区服务成为有活力的自运转系统。

(2)在街道以及普遍建立功能齐全、设备先进、规模较大的社会服务中心,作为开展社区服务的基地和载体。

(3)建立和完善市、区、街道、居委会四级社区服务网络。

(4)大力推进符合群众需要的有偿服务项目,使社区向第三产业方向发展。

(5)普遍建立街道社会福利基金,作为统筹社区服务基金的“蓄水池”。

(6)开展社区工作专业教育,培训社区服务工作人员,推定社区服务工作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7)建立社区服务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和目标管理体系

第六节社会学在物业管理中的运用

一、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

(一)社区文化的内容和意义

1. 社区文化的概念

(1)社区文化的范畴

社区文化是指城市社区中科技、教育、文学艺术、价值观、民风民俗等各种精神财富的总和。

(2)居住小区的社区文化的定位

居住小区的社区文化定位就是“在几种不同文化模式影响下,业主或使用人所认同的居住观和行为模式。”

(3)文化冲突和文化融合

2. 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任务和特点

(1)居住小区社区文化建设的任务

(2)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性质

第一,社区文化是一种认同文化。

第二,社区成员是社区文化的主体。

第三,文化氛围是营造社区文化的必要环境。

(3)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特点

第一,业主文化背景的多样性决定了社区文化建设的长期性

第二,不同的社区成员结构使社区文化建设具有层次性

第三,文化认同只选择与本民族文化深层次的本质相契合的内容

3. 居住小区社区文化的内容

(1)环境文化

(2)行为文化

(3)制度文化

(4)精神文化

(二)物业管理企业与社区文化

1. 物业管理与社区文化的关系

(1)互为促进

(2)互为作用

(3)互为约束

2. 物业管理企业在社区文化建设中的作用

(1)在构建社区文化的初期营造文化氛围的基础

(2)在社区文化形成过程中起引导作用

(3)物业管理企业能及时把认同的文化要素形成规范和制度

二、物业管理与社区组织

(一)社区管理主体概述

1. 社区管理主体的含义

社区管理主体是在一定环境中产生的以社区党政组织为核心,由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社区中介组织和物业管理企业共同构成的社区管理组织系统。

现阶段我国的社区管理主体主要有社区党政组织、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社区中介组织、物业管理企业五种类型。

2. 社区管理主体的分类

(1)根据社区管理主体在社区管理中的地位划分

社区管理领导系统、社区管理执行系统和社区管理支持系统

(2)根据社区管理主体的性质划分

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社区政府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业主委员会以及物业管理企业

3. 社区管理主体的功能

(1)满足需求功能

(2)管理功能

(3)组织功能

(4)协调功能

(5)稳定功能

(二)社区管理主体建设

1. 社区管理主体建设的含义

社区管理主体建设是指以社区党政组织(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乡镇政府)为核心,由社区自治组织、业主委员会和社区中介组织共同参与,旨在进一步健全管理主体的组织机构,完善社区管理主体的功和制度,提高社区管理主体的工作效率的过程。

2. 社区管理主体建设的内容

(1)社区管理主体的组织建设

第一,社区党组织建设

第二,社区政府组织建设

第三,社区自治组织建设

第四,社区中介组织建设

第五,业主委员会建设

第六,物业管理企业的建设

三、物业管理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1. 物业管理保证了物业本身功能充分发挥。

2. 物业管理促进了城市管理的社会化和专业化程度。

3. 物业管理为业主创造了安全舒适的人居环境。

4. 物业管理还促进了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二)物业管理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努力方向

1. 不断提高物业管理的覆盖面

2. 研究拓展物业管理的服务范围

3. 切实规范物业管理各方行为

第一节建筑和构成建筑的基本要素

一、建筑的基本概念

建筑是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通称。具体说,供人们进行生产、生活或其他活动的房屋或场所称为建筑物,如住宅、医院、学校、商店等;人们不能直接在其内进行生产、生活的建筑称为构筑物,如水塔、烟囱、桥梁、堤坝、纪念碑等。

(一)建筑构成的基本要素

建筑由三个基本要素构成,即建筑功能、建筑物质技术条件和建筑形象,简称“建筑三要素”。

1. 建筑功能

建筑功能是指建筑物在物质和精神方面必须满足的使用要求。

建筑功能是决定各种建筑物性质、类型和特点的主要因素。

2.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

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包括材料、结构、设备和建筑生产技术(施工)等重要内容。

建筑生产技术则是实现建筑生产的过程和方法。

3. 建筑形象

根据建筑的功能和艺术审美要求,并考虑民族传统和自然环境条件,通过物质技术条件的创造,构成一定的建筑形象。

建筑形象则是建筑功能、技术和艺术内容的综合表现

二、建筑物的分类和分等

(一)建筑物分类和分等的目的

1. 便于总结各种类型建筑设计的特殊规律,以提高设计水平;

2. 便于研究由于社会生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而提出的新的功能,

要求了解建筑类型发展的远景,以保证建筑设计更符合实际要求;

3. 便于根据不同类型的建筑特点,提出明确的任务,制定规范、定额、指标,以指导设计;

4. 便于分析研究同类建筑的共性,以进行标准设计和工业化建造体系的设计;

5. 便于掌握建筑标准,合理控制投资。

(二)建筑物的分类

1. 按建筑物的用途分类大致可分为:

(1)生产性建筑

主要指供工农业生产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工业建筑和农牧业建筑;

(2)居住建筑

居住建筑主要指供家庭和集体生活起居用的建筑物。包括各种类型的住宅、公寓和宿舍等。(3)公共建筑

公共建筑主要指供人们从事各种政治、文化、福利服务等社会活动用的建筑物。

2. 按主要承重结构材料可分为:

(1)砖木结构建筑:用砖墙木楼板和木屋盖建造的建筑;

(2)砌体结构建筑:用块材与砂浆砌筑成墙体,用钢筋混凝土楼板和钢筋混凝土屋面板建造的建筑;

(3)混凝土结构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筋混凝土建造的建筑。

(4)钢结构建筑:主要承重构件全部采用钢材建造的建筑。

(5)木结构建筑:承重材料或包括围护材料主要由木材建造的建筑。

3. 按建筑层数分类

(1)住宅建筑:低层:1~3层;多层:4~6层;中高层:7~9层;高层:10~30层。(2)公共建筑及综合性建筑:建筑物总高度在24m以下为非高层建筑,

总高度在24m以上为高层建筑。

(3)超高层建筑:建筑物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住宅或公共建筑均称为超高层建筑。4. 按抗震设防分类

建筑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建筑抗震设防分类和设防标准分为甲类、乙类、丙类、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三)建筑物分等

1. 按建筑的耐火程度分等

建筑物的耐火性能标准,是由建筑物的重要性和其在使用中的火灾危险性来确定的。

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是由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和建筑构件最低的耐火极限决定的,分为一、二、三、四级。建筑材料的燃烧性能一般分为不燃、难燃、可燃和易燃四级。

划分建筑物耐火等级的方法,一般是以楼板为基准,然后再按构件在结构安全上所处的地位,分级选定适宜的耐火极限。

2. 按建筑物性质及耐久年限分等

建筑物的耐久一般包括抗冻、抗热、抗蛀、抗腐等等。

3. 按破坏产生的后果分等

按破坏产生的后果(危机人的生命、造成经济损失、产生社会影响)严重性分为三级。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

第二节建筑材料

一、材料的基本性质六、普通混凝土

二、石材、烧结砖与砌块七、建筑钢材

三、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八、防水材料

四、水泥九、保温绝热材料

五、建筑砂浆十、吸声材料与隔声材料

一、材料的基本性质

(一)密度、表观密度和堆积密度

1.密度

是指材料在绝对密实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3.堆积密度

堆积密度是指粉状或粒状材料,在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表观密度

表观密度是指材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二)材料的密实度与孔隙率

1.密实度

指材料体积内被固体物质充实的程度。

2.孔隙率

孔隙率的大小直接反映了材料的致密程度。孔隙的大小及其分布对材料的性能(如热工、隔声)影响较大。

(三)材料与水有关的性质

1.亲水性与憎水性

2.含水率

3.吸水性

4.吸湿性

5.耐水性

6.抗渗性

7.抗冻性

(四)材料的热工性质

1.导热性

当材料两侧存在温度差时,热量将由温度高的一侧通过材料传递到温度低的一侧,材料的这种传导热量的能力,称为导热性。

材料的导热性可用导热系数表示。

2.比热

材料比热的物理意义是指质量1 kg的材料,在温度每改变1 K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五)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

建筑材料的力学性质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和变形方面的性质,它对合理选用材料非常重要,是建筑材料最重要的技术性质。

根据外力作用形式的不同,材料的强度有抗压强度、抗拉强度、抗弯强度及抗剪强度等。

二、石材、烧结砖与砌块

(一)天然石材

1.岩石的分类

岩石是由各种不同的地质作用所形成的天然矿物的集合体。天然岩石根据其形成的地质条件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2.天然石材的技术性质

(1)物理性质

按表观密度大小可分为重石和轻石两类,重石可用于建筑物的基础、贴面、地面、房屋

外墙、桥梁及水工构筑物等;轻石主要用作墙体材料

(2)力学性质

抗压强度是划分强度等级的依据。

3.建筑石材的加工成品

毛石是指形状不规则的块石,中部厚度不应小于200mm。

料石一般由致密均匀的砂岩、石灰岩、花岗岩等开凿而成。

石板主要是用花岗岩和大理岩经机械加工而成。

(二)烧结砖

砖是建筑工程中用作墙体和屋面的主要建筑材料。用粘土烧结的砖和瓦,是传统建筑材料。

(三)建筑陶瓷

建筑陶瓷制品生产工艺流程与烧结粘土砖基本相同,上釉制品增加一道施釉工序。

(四)砌块

目前,采用较多的砌块有加气混凝土空心砌块、粉煤灰砌块、石膏砌块及陶粒空心砌块等。

三、无机气硬性胶凝材料

(一)建筑石膏

1.建筑石膏的特性

(1)凝结硬化快(5)建筑石膏硬化时体积略有膨胀

(2)凝结硬化后空隙大、强度低(6)装饰性好

(3)建筑石膏硬化体绝热性和吸音性能良好,但耐水性较差

(4)防火性能良好(7)硬化体的可加工性能好

2.建筑石膏的应用

(1)纸面石膏板

(2)石膏空心条板

(3)纤维石膏板

(二)建筑石灰

石灰是以碳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石灰石(CaCO3)、白垩等为原料,在低于烧结温度下煅烧所得的产物,其主要成分是氧化钙。

1.石灰的种类

(1)生石灰

(2)生石灰粉

(3)消石灰粉

(4)石灰膏

2.生石灰的水化

生石灰的水化又称熟化或消化,它是指生石灰与水发生水化反应,生成Ca(OH)2的过程。

生石灰水化反应的特点如下:

(1)反应可逆

(2)水化热大,水化速率快

(3)水化过程中体积增大

3.建筑石灰的特性与技术要求

(1)可塑性好

(2)硬化缓慢

(3)硬化后强度低

(4)硬化时体积收缩大

(5)耐水性差

4.建筑石灰的应用

(1)用于建筑室内粉刷

(2)用于拌制建筑砂浆

(3)配制三合土和灰土

四、水泥

水泥呈粉末状,与水混合后,经物理化学作用能由可塑性浆体变成坚硬的石状体,并能将散粒状材料胶结成为整体,所以水泥是一种良好的矿物胶凝材料。水泥属于水硬性胶凝材料。

硅酸盐系列水泥按其性能和用途不同,又可分为通用水泥、专用水泥和特性水泥三大类。

五、建筑砂浆

(一)胶凝材料

配制砂浆常用的胶凝材料有水泥、石灰及粘土等,分别可配制成水泥砂浆、石灰砂浆和混合砂浆。

(二)砂

配制砂浆用砂应符合国家规定技术性质要求和质量标准,以选用洁净的中砂为宜。(三)塑化剂

为了改善其和易性,可在水泥砂浆中掺入适量的石灰膏、粘土膏、粉煤灰或松香皂(微沫剂)等塑化剂。

(四)水

拌制砂浆要求使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凡可饮用的水,均可拌制砂浆。

六、普通混凝土

(一)组成材料

在混凝土中,砂、石起骨架作用,称为骨料。水泥与水形成水泥浆,水泥浆包裹在骨料表面并填充其空隙。

(二)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混凝土设计规范》规定的混凝土强度等级有C15、C20、C25、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和C80,共14个等级。

(三)混凝土应用注意事项

1. 选用的原材料要符合有关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要严格控制配合比和水灰比。要充

2. 使混凝土拌合物在运输和浇灌过程中不产生离析或分层,否则会形成蜂窝麻面

3. 浇灌后,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尤其在边角及钢筋密集的部位要加强振捣,以保证其密实性。

4. 要注意混凝土的养护,混凝土强度的增长需要在潮湿环境下才能进行,一般在混凝土终凝后就应按时浇水或盖以潮湿覆盖物进行养护。

5. 在气温高(夏季)、气温低(冬季)和雨季等特殊情况下施工,要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

6. 为了保证工程中混凝土的质量,必须同时进行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检验工作。

七、建筑钢材

建筑钢材是指用于钢结构的各种型材(如圆钢、角钢、工字钢等)、钢板、钢管和用于钢筋混凝土中的各种钢筋、钢丝等。

(一)建筑钢材的主要钢种

混凝土结构中使用的钢材按化学成分,可分为碳素钢及普通合金钢两大类。

(二)钢筋

用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国产普通钢筋可使用热轧钢筋。

八、防水材料

防水材料与沥青混合料是土木工程建设中不可缺少的建筑材料,在建筑、公路、桥梁等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沥青基防水材料是传统的防水材料,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防水材料,但是其使用寿命较短。

防水材料总的发展趋势,防水材料已向橡胶基和树脂基防水材料或高聚物改性沥青系列发展;施工方法则由热熔法向冷粘贴法发展。

九、保温绝热材料

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都是功能性材料。绝热材料和吸声材料的应用,对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建筑上常用保温绝热材料按化学成分可分为有机和无机两大类,按材料的构造可分为纤维状、松散粒状和多孔组织材料三种。

十、吸声材料与隔声材料

吸声材料大多为疏松多孔的材料,如矿渣棉、毯子等。

材料的透射系数越小,说明材料的隔声性能越好,但工程上常用构件的隔声量及(单位dB)来表示构件对空气声隔绝能力。

对空气声的隔声而言,墙或板传声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其单位面积质量,质量越大,越不易振动,则隔声效果越好。

第三节建筑识图基本知识

一、建筑制图的一般规定

(一)投影图

1.一般投影

2.投影中不可见部分的画法

3.剖面图与截面图

(1)阶梯剖面

(2)局部剖面

(3)分层局部剖面

(4)半剖面

(二)索引符号与详图符号

1.索引符号

2.详图符号

3. 引出线

(1)引出线以细实线绘制,宜采用水平方向的直线、与水平方向成30°、45°、60°、90°的直线,或经上述角度再折为水平线。

(2)同时引出几个相同部分的引出线,宜互相平行,也可画成集中于一点的放射线。(3)多层构造或多层管道共用引出线,应通过被引出的各层。

4.其他符号

(1)对称符号由对称线和两端的两对平行线组成。

(2)连接符号应以折断线表示需连接的部位。

(3)指北针圆的直径宜为24mm,用细实线绘制;

(4)风向频率玫瑰图

风向频率玫瑰图,俗称风向图,是在罗盘方位图上根据多年平均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次数的百分数值而绘制的图形。

(三)定位轴线

1. 定位轴线一般应编号,编号应注写在轴线端部的圆内。

2.组合较复杂的平面图中定位轴线也可采用分区编号,编号的注写形式应为“分区号—该分区编号”。

3.附加定位轴线的编号,应以分数形式表示,并应按下列规定编写:

两根轴线间的附加轴线,应以分母表示前一轴线的编号,分子表示附加轴线的编号,编号宜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写。

(四)尺寸标注

1.尺寸界线、尺寸线及尺寸起止符号

图样上的尺寸,包括尺寸界线、尺寸线、尺寸起止符号和尺寸数字在总平面及标高标注时,数字单位为米,其他情况均以毫米为单位。

(五)图例

1.常用建筑构造及配件图

2.建筑结构图例

3.建筑结构制图

二、施工图识读方法与步骤

(一)识图方法

1.从前往后顺序看,从粗到细区别看,从大到小连着看,专业图纸对着看。

2.从前往后顺序看:先看封面、目录、说明,后看图样;先看建筑图,后看结构图、设备图。

3.从粗到细区别看:先浏览全套图纸,再研究某专业图;先通读整个专业图纸,再详细阅读具体的作法

二、施工图识读方法与步骤

(一)识图方法

1.从前往后顺序看,从粗到细区别看,从大到小连着看,专业图纸对着看。

2.从前往后顺序看:先看封面、目录、说明,后看图样;先看建筑图,后看结构图、设备图。

3.从粗到细区别看:先浏览全套图纸,再研究某专业图;先通读整个专业图纸,再详细阅读具体的作法。

4. 从大到小连着看:先看图标、图例、文字说明,后看图样;先看基本图,后看详图;先看图形,后看尺寸;先看总尺寸,后看分尺寸。并且要对照起来看。

5. 专业图纸对着看:建筑与结构图、建筑与设备图、结构与设备图、设备与设备图,要结合起来,综合看图,特别是相互之间有交叉的部位更应如此。

(二)识图步骤

1.看封面、目录。5.看建筑详图。

2.看设计总说明。 6. 看结构施工图。

3.看总平面图。7.看设备施工图。

4.看建筑施工图。

三、建筑施工图的识读

(一)设计总说明与总平面图的识读

1. 设计总说明

设计总说明也称为设计说明或施工总说明。一般包括建筑物的概况、结构类型、主要结构的施工方法、设计原则、统一作法、设计使用年限、使用的标准图或通用图集号以及对施工的总要求等。

2.总平面图识读

将拟建工程场地一定范围内的新建、计划扩建、原有和拟拆除的建筑物、构筑物连同周围的地形地物状况,用水平投影的方法画出的图样,即为建筑总平面图。

(1)先看图样的名称、比例、图例与文字说明。

(2)了解工程的性质、用地范围、地形地物和高程情况。

(3)明确新建筑物的位置和朝向。

(4)了解周围环境情况。

(二)建筑平面图的识读

1.建筑平面图分类、画法及作用

一般分为楼层平面图和屋顶平面图。建筑平面图是墙体砌筑、门窗安装和室内装饰的重要依据。

楼层平面图是用一个假想水平剖切面,在房屋的窗台上方剖开整幢房屋,移去剖切面上方的部分,将留下部分向水平投影面作正投影所得的水平剖视图,习惯上称为平面图。

屋顶平面图是一幢房屋的水平投影。屋顶平面图反映屋顶形状、屋顶上的构配件及屋面排水等组织情况。

2.建筑平面图包括的基本内容

(1)图名、图例;

(2)定位轴线、编号及室内地面的标高;

(3)建筑物及组成房间的名称和平面位置,墙、柱的断面形状和尺寸等;

(4)门、窗的位置、尺寸及编号。如果有高窗(窗底标高一般距该层楼(地)面2米),因剖切面在高窗下,因此常用虚线在该层示出。

(5)走廊楼梯或台阶的位置、形状及尺寸等;

(6)底层平面图还应画出室外台阶、花台、散水、雨篷的位置及细部尺寸,还有指北针和剖切位置符号;

(7)屋顶平面图还要标明屋面的排水及屋面上其他构件的布置。

(三)建筑立面图的识读

1.建筑立面图分类、画法及作用

建筑立面图是平行于建筑物各方向外墙面的正投影图,简称(某向)立面图(或称正立面、某侧立面图)。

建筑立面图是表示建筑物的外观特征和艺术效果,并表明外墙装饰要求的图样,也是编制概预算的重要依据

2.建筑立面图所表示的内容

(1)图名、图例;

(2)建筑物立面的外观特征、形状及凹凸变化;

(3)建筑物各主要部位的形状、位置、尺寸及标高,如室内外地面、窗台、雨篷等处的标高及门窗洞口的高度尺寸等;

(4)立面图两端或分段定位轴线及编号;

(5)外墙面装修材料、构造做法及施工要求等。

(四)建筑剖面图的识读

1.建筑剖面图分类、画法及作用

建筑剖面图是用假想的一个或多个垂直于外墙轴线的铅垂剖切面,将房屋剖开,所得的投影图,简称剖面图。

建筑剖面图反映建筑物内部的空间布局和内部装修情况,可作为室内装修、编制工程概预算、施工备料的依据。

2.建筑剖面图所表示的内容

(1)图名、图例;

(2)切到的各部位的位置、形状,如室内外地面、楼板层、屋顶层、内外墙、楼梯梯段等;(3)剖到的可见部分,如楼梯栏杆和扶手、踢脚线、门窗等;

(4)内外墙的尺寸及标高;

(5)墙体的定位轴线、编号;

(6)详图索引符号。

(五)建筑详图的识读

由于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的比例较小,许多细部的构造无法表示清楚,因此,需要将比例增大,能够清楚地表达建筑物局部详尽构造,这种建筑细部的施工图称为详图。

1.外墙身详图

(1)详图画法及作用

外墙身详图实际是建筑剖面图中外墙从室外地坪以下到屋顶檐部的局部放大图。

(2)详图所表示的内容

1) 墙的厚度与各部分的尺寸变化及与定位轴线的关系;

2) 面节点表明防潮层、室内地面和室外勒脚及散水的构造做法;

3) 间节点表明各层墙体与圈梁、楼板等构件的连接关系及连接做法,表明各层地面、楼面等的标高及构造做法,表明门窗洞口的高度及标高;

4) 檐口节点表明屋面的高度、标高及构造做法。

2.楼梯详图

楼梯详图是楼梯间局部平面图及剖面图的放大图,是楼梯施工放样的主要依据。

楼梯详图包括楼梯平面图、楼梯剖面图和节点详图。

四、结构施工图的识读

在完成建筑设计之后,根据建筑各方面的要求,再进行结构选型和构件布置,通过力学计算,决定各承重构件(基础、柱、承重墙、梁、板)的材料、形状、大小以及内部构造等,并将设计结果绘制成图样,以指导施工,这种图称为结构施工图。

结构施工图是施工放线、挖基槽、支模板、绑钢筋、设置预埋件、浇注混凝土、安装预制构件、编制概预算和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等的依据。

五、建筑设备施工图的识读

(一)室内给水系统的分类及组成

1. 分类

按供水对象及要求分为生活给水系统、生产给水系统和消防给水系统。

2. 室内给水系统的基本组成

(1)进户管

(2)水表节点

(3)室内给水管网

(4)配水点与给水附件

3. 室内给水方式及给水管网的布置方式

(1)室内给水方式

①直接供水方式

②设有水箱的供水方式

③分区供水方式

(2)给水管网的布置方式

①上行下给式

②下行上给式

③常用管材及管件

4. 室内给水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室内给水工程施工图有给水平面图、给水系统图、详图及施工说明。

(1)平面图

表明建筑物内给水管道和设备的平面布置。

(2)系统图

给水系统上下层、左右前后之间的空间关系,各管道使用的管件的管径规格、立管编号及水平管道的标高和坡度。

(3)详图

表明某些设备或管道节点的详细构造与安装要求。

(二)排水施工图

1.分类

按所排污水的性质分为生活污水管道系统、生产污水管道系统、雨水管道系统。2.排水系统的基本组成

(1)卫生器具

(2)排水管网

(3)排气管

(4)清通设备

3.排水施工图的识读

(1)排水平面图

(2)排水系统图

(3)排水详图

(三)室内消防施工图

1.对室内消火栓的要求

(1)设有消防给水的建筑物,其各层(无可燃物的设备层除外)均应设置消火栓;

(2)室内消火栓的布置,应保证有两支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到达室内任何部位;

(3)室内消火栓栓口处的静水压力应不超过80m水柱,如超过80m水柱时,应采用分区给水系统。消火栓栓口处的出水压力超过50m水柱时,应有减压设施;

(4)消防电梯前室应设室内消火栓。

2.给水系统

(1)一、二、三级港口客运站应设室内消防给水系统。

(2)室内消防给水系统应与生活、生产给水系统分开独立设置。

(3)消防竖管的布置,应保证同层相邻两个消火栓的水枪的充实水柱同时达到被保护范围内的任何部位。

(4)采用高压给水系统时,可不设高位消防水箱,当采用临时高压给水系统时,应设高位消防水箱,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5)除串联消防给水系统外,发生火灾时由消防水泵供给的消防用水不应进入高位消防水箱。

(四)室内采暖施工图的识读

1.采暖系统的分类

(1)热水采暖系统

(2)蒸汽采暖系统

(3)热风采暖系统

2.采暖管网的布置

按立管的布置方式分为双管系统和单管系统。

按配管及水流方向分上行下给式、上行上给式(用于低层)。

3.暖气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1)平面图

采暖系统上下层、前后左右之间的空间关系,系统各部位使用的管材、管径的规格等。(2)系统图

表明建筑物内供暖管道及设备的平面布置。

(五)电气照明工程施工图的识读

建筑物的室内照明用电,是从室外低压配电线路通过进户装置而引入室内配电箱(盘),再经过室内配管配线,接到各照明灯具、开关和插座上,

1.配电装置

(1)配电箱

配电箱是接收和分配电能的装置,它由一组或几组空气断路器或漏电断路器安装在板上而构成。

(2)室内布线

①室内布线方式

室内布线有明敷设和暗敷设两种。

②线的种类及表示方法

导线分为绝缘导线、非绝缘导线(裸导线)和电缆。一般室内所用导线有绝缘导线和电缆。

③灯具开关及插座

灯具的安装方式有吸顶式、嵌入式、线吊式、链吊式、管吊式。

灯具开关常用的有拉线式开关、翘板式开关。

2.照明施工图的识读

(1)首页

(2)照明平面图

(3)电气照明系统图

第四节建筑构造

一、民用建筑的基本组成五、阳台及雨篷

二、地基及基础六、楼梯、台阶与坡道

三、墙体七、门和窗

四、楼地层八、屋顶

一、民用建筑的基本组成

(一)基础

基础是建筑物最下部的承重构件,它承受着建筑物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地基。(二)墙或柱

墙或柱是建筑物的承重和围护构件,它承受屋顶、楼板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基础。

(三)板层与地面

楼板层是建筑物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和分隔构件,楼板将整个建筑物分成若干层,它承受着作用在上面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连同自重一起,传给墙或柱,同时还对墙身起水平支撑作用。

(四)楼梯

楼梯是多层建筑中联系上下各层的垂直交通构件,供人们上厂楼层和紧急疏散之用。

(五)屋顶

屋顶是建筑物顶部的围护和承重构件,它承受屋顶的全部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

(六)门窗

门主要起交通和分隔房间的作用,窗主要起采光和通风的作用,同时又有分隔和围护作用,它们均是非承重构件。

二、地基及基础

(一)地基

1.地基土的分类

(1)岩石:花岗岩(硬)、页岩、黏土岩等。

(2)碎石土:块石、卵石、碎石、圆砾等。

(3)砂土:砾砂、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等。

(4)黏性土黏土、粉质黏土。

(5)人工填土:素填土、杂填土、冲填土等。

2.对地基的要求

(1)强度方面的要求:要求地基有足够的承载力。

(2)变形方面的要求:要求地基有均匀的压缩量,若地基土沉降不均匀时,建筑物上部会产生开裂变形。地基的计算变形值不应大于地基的变形允许值。

(3)稳定方面的要求:要求地基有防止产生滑坡、倾斜方面的能力。

(二)基础

1.基础的类型

按基础使用的材料、是否扩展等可分为无筋扩展基础和扩展基础两大类。

按基础的构造形式分类,有条形基础、独立基础、井格式(交叉梁)基础、筏形基础、箱形基础等。

2.基础的构造形式

(1)条形基础

(2)独立基础

(3)井格(交叉梁)式基础

(4)筏形基础

(5)箱形基础

(6)桩基础

(7)岩石锚杆基础

(三)地下室

地下室要求有坚固的墙板与楼地板并解决好防潮、防水、采光、照明、防火与通风等问题。按使用性质分类,地下室可分为普通地下室与人防地下室。

按埋人地下深度分类,地下室可分为全地下室与半地下室。

三、墙体

(一)墙体类型

1.按墙所处位置及方向分类

按墙所处位置分为外墙和内墙。

按墙的方向又可分为纵墙和横墙。

2.按受力情况分类

在砌体结构建筑中,墙按结构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

3.按材料及构造方式分类

按构造方式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二)墙体的设计要求

1.墙体承载力及稳定性要求

2.墙体功能方面的要求

(1)保温要求

(2)隔热要求

(3)隔声要求

(4)其他方面的要求

(三)砖墙构造

1.砖墙洞口与墙段尺寸

砖墙洞口主要是指门窗洞口,其尺寸应按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制定。

2.墙脚构造

(1)墙身防潮

墙身防潮的方法是在墙脚铺设防潮层,防止土壤和地面水渗入砖墙体。

(2)勒脚构造

勒脚是外墙的墙脚,它和内墙脚一样,受到土壤中水分的侵蚀,应做相同的防潮层。3.外墙周围的排水处理

房屋四周可采取散水或明沟排除雨水。当屋面为有组织排水时一般设明沟或暗沟。4.门窗洞口构造

(1)门窗过梁构造

(2)窗台

(四)圈梁与构造柱

1.圈梁

圈梁是在房屋外墙和部分内墙中设置的连续封闭的梁,按构造设计。

2.构造柱

在地震设防地区,为了增强房屋墙体的整体刚度和抗震性能,除按有关规范设置圈梁外,还应设置构造柱,构造柱的作用是从竖向加强房屋层与层之间墙体的整体性。

(五)隔墙

隔墙是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把房屋分隔成不同的使用空间。隔墙不承重,常用的隔墙有块材隔墙、轻骨架隔墙、轻型板材隔墙等。

(六)变形缝

变形缝的种类:变形缝有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三种。

(七)墙身的内外装修

1.装修的分类和作用

墙体表面的装修称为墙面装修。墙面装修共分为室内和室外装修两种。外墙面装修称外装修,内墙面装修称内装修。

2.常用装修做法

常用装修做法有抹灰类、涂刷类、粘贴类和裱糊类。

四、楼地层

(一)楼板层

1.楼板层的基本组成

(1)面层

(2)楼板

(3)顶棚

(4)附加层

2.楼板层的设计要求

楼板的设计应满足建筑的使用、结构、施工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要求。

(1)楼板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2) 满足隔声、防火、热工等方面的要求

(3) 满足建筑经济的要求

3.楼板的类型

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常用楼板分木楼板、钢筋混凝土楼板、钢—混凝土组合楼板等。(二)地面

1.地面的组成

首层地面主要由面层、垫层和基层组成。楼层地面主要由面层和基层(楼板)组成。2.地面的分类

(1)整体地面(水泥砂浆地面、细石混凝土地面、现浇水磨石地面);

(2)镶铺类地面(预制水磨石地面、天然(人造)石板地面、木地板等);

(3)粘贴类地面(塑料地毡、橡胶地毡等)

(4)涂料类地面(各种高分子合成涂料所形成的地面)。

3.对地面的要求

(1)满足坚固耐磨、不起尘、平整的要求

(2)热工方面的要求

(3)满足隔声要求

(4)防水要求

(5)经济要求

(三)踢脚线

在地面于墙脚交接处,通常按地面做法进行处理,即作为地面的延伸部分。这部分称踢脚线,也有的称踢脚板。

(四)地面变形缝

地面变形缝包括温度伸缩缝、沉降缝和防震缝。

五、阳台及雨篷

一般阳台的栏板或栏杆扶手高度不低于1050mm,幼儿园栏杆扶手高度不低于1200mm。阳台地面应低于同层室内地面20~30mm。

雨篷是建筑物入口处位于外门上部用来遮挡雨水、保护外门免受雨水侵害的构件。六、楼梯、台阶与坡道

(一)楼梯的分类、形式及组成

1.分类

(1)按位置分有室内楼梯和室外楼梯。

(2)按使用性质分有主要楼梯、辅助楼梯、安全疏散楼梯和消防楼梯。

(3)按所用的材料分有木楼梯、钢楼梯和钢筋混凝土楼梯。

2.楼梯的形式

(1)直行单跑式

(2)平行双跑式

(3)平行双分(平行双合)式

(4)交叉(剪刀)式

(5)弧形式和螺旋式

3.楼梯的组成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