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论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影响

论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968744.html,

论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影响

作者:沈爽

来源:《电影评介》2013年第06期

[摘要] 从纪录片的发展历程来看,人文纪实传统是它不断发展继承下来的宝贵遗产,电视节目和纪录片的拍摄有很多迥异的操作模式,但与当年展开人文精神大讨论的知识分子一样,许多媒体从业者怀揣着一份对人文精神的坚守,它不是市场化过程中能够内生出的价值取向,也不具备制度保证,因此只能零散存在于主持人或编导的个人风格以及具有人文传统的个别栏目中,他们的宝贵在于让我们看到了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与电视栏目实践结合的可能性。

[关键词] 纪录片史电视新闻访谈节目人文精神《面对面》《看见》

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3.06.033

人物访谈节目是电视栏目中最常见的一种节目类型,大多是在演播室或者一个固定空间里的展开,如《鲁豫有约》、《名人面对面》等,但也有一些访谈节目打破固定空间限制,走到被访者实际生活的环境中,将大量纪实拍摄的手法运用到访谈节目的制作过程中,这些创作者往往有着纪录片拍摄的经验,善于捕捉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来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纪录片和电视栏目的结合除了专门的播出纪录片的栏目之外,对于人物访谈节目这样常态的电视节目可以有怎样的影响,本文试图从纪录片史的角度入手分析,梳理纪录片的人文传统的发展脉络,并结合柴静在《面对面》和《看见》制作的一些访谈节目案例,讨论纪录片的人文纪实传统对电视人物访谈节目的影响。

(一)中国纪录片的人文遗产

上世纪80年代电视纪录片突破了宣教作品一统天下的思维理念,渐渐回归到它作为文化产品的本原,受社会思潮的影响,人的意识开始觉醒,有学者把1978年开始到1992年称为中国电视纪录片的人文化纪录片时期[1]。“这一时期尽管出现在电视纪录片中的一个个人还不是独立的个体,而更像是集体的人性化的符号,但是已经和前一个时期的虚幻的英雄全然不同。同样,即使是对民族精神象征的山河的关照,也赋予了人文的色彩。”[2]“八十年代专题片的繁荣,既和当时知识精英的文化寻根热有很大的关系,也是新的改革时代的国家动员的需要,这导致了一大批以《话说长江》为代表的大型系列专题片的出现,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成为重新审视和建构新的中国认同和中国意义的资源”[3]。这场文化寻根始于对母亲河的赞美,止于八十年代末对另一条古老河流作为中华文明衰落象征的悲悼,《河殇》让观众第一次意识到了纪录片与社会现实可产生如此密切的关照和激烈的互动。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