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基于FPGA的USB接口IP核设计

基于FPGA的USB接口IP核设计

基于FPGA的USB接口IP核设计
基于FPGA的USB接口IP核设计

基于FPGA的USB接口IP核设计

USB(通用串行总线)作为一种外设连接技术,是计算机外设连接技术的重大变革,USB具有速度快、通用性好、扩展性强、功耗低、稳定、易开发等众多优点,在实践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逐步成为PC机的一种标准接口。USB接口控制芯片是实现USB设备与主机建立通信所必须的芯片,目前国内的USB开发者所采用的芯片都是由国外的芯片商所提供,如Cypress、NEC、Motorola等大的IC设计公司,价格较贵。由于USB的广泛应用,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和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都把目光投向USB这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技术。USB内核(USB Core)是USB接口控制芯片的关键模块,设计一个稳定、高速的USB内核更是芯片成功推向市场的前提。

1 USB通信原理

USB通信逻辑上分成了3层:信号层、协议层和数据层。信号层用来实现在USB设备和主机的物理连接之间传输位信息流的信息。逻辑层用来实现在USB设备和USB主机端的协议软件之间传输包字节流的信息,它们在信号层被编码成NRZI位信息后传送出去。数据传输层用来实现在USB主机端的客户端驱动程序和设备端的功能接口之间传输有一定意义的信息,这些信息在协议层被打包成包格式。

1.1 传输的基本单元

包(Packet)是USB系统中信息传输的基本单元。结构,如图1所示,根据USB规范,包的类型有:令牌包、数据包、握手包和专用包。

USB总线操作(通讯过程)都可以归结为3种包的传输:令牌包、数据包和应答包。任何操作都是从主机开始的,主机以预先排好的时序,发出一个描述操作类型、方向、外设地址以及端点号,称之为令牌包Foken Packet.然后由在令牌中指定的数据发送者发出一个数据包Data Packet或者报告它没有数据可以传输。而数据的目的地一般要以一个应答包Handshake Packet做出响应表明传输是否成功。

1.2 事务处理

事务处理(Transaction)是指USB总线上数据信息的一次接收或发送的处理过程。事务处理的类型包括输入事务、输出事务、设置(Setup)事务,帧开始(SOF),帧结束(EOF)等类型,下面以输入事务处理为例加以介绍。

如图2显示了输入事务处理中无差错事务情况,首先由主机向总线发出输入令牌包通知某个设备向主机发送数据;当所指定的设备接收到此令牌包并检验身份后,将准备好的数据组装成数据包向主机传送出去;接着当主机接收到的数据经校验无差错后,创建一个ACK的握手包返回给设备通知主机已正确接收到数据,然后进行新的事务处理过程。若主机接收数据包错误,则不发送ACK握手包,表示处理过程没有成功;若设备未准备好数据,设备会向主机发送NAK握手包,提醒主机暂时不能发送数据;若设备出错,则返回主机STALL握手包通知设备出错。

1.3 总线传输

为了满足不同外设和用户的要求,USB提供了4种传输方式:控制传输、实时传输、中断传输、批量传输。它们在数据格式传输方向数据包容量限制和总线访问限制等方面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

控制传输用来对设备进行初始化和配置管理,所有USB设备必须直接控制传输,是总线传输中最复杂的传输方式;实时传输用来传送音频或视频的数据;中断传输用来传输类似PCI或ISA总线上中断信号的数据;批量传输用于打印机或扫描仪等传输大块数据的设备。

控制传输一般包括2或3个事务处理阶段,即设置阶段,数据阶段(可选)和状态阶段。图3给出了设置阶段的细节。如果数据没有正确接收设备就会忽略它,而且不返回应答包。

2 USB IP模块设计和代码编写

USB接口主要有UTM(USB Transceiver Macrocell)、SIE(SefiM Interface Engine)和设备功能总线组成。电路结构,如图4所示,时钟域分为:Transceiver 时钟域,SIE时钟域和Wish- bone总线时钟域。

2.1 UTM模块

USB总线数据线由DP和DN组成,是I/O端口。并行通过对DP和DN

的上拉、下拉来区别低速USB设备和高速USB设备。

USB总线上的数据首先通过UTM,进行NRZI解码和位剥离后,串并转换为8位并行数据,传送给SIE中的UTMI或从UTMI接收8位并行数据,经过NRZI编码和位填充后,发送到USB总线。由于USB系统采用NRZI编码,对于一串0来说,它的数据线的电平状态会按位跳变,对以一串l则不然,电平会长时间不变,可能导致数据接受方的时间同步漂移,为了避免漂移,每遇到6

个1就在NRZI编码之前加0,即位填充。

NRZI的vefilog实现代码为:

2.2 串行接口引擎

串行接口引擎(Serial Interface Engine,SIE)主要由PL(Protocol Layer),MA(memory buffer arbiter),UTMI(UTM Interface)等组成。PD,PA,PE3个模块组成了USB SIE的协议层(PL)。

UTMI(UTM Interface)是UTM和SIE的接口主要功能是检测总线状态以及识别总线速度。负责PL与UTM的数据交换。

PD将UTMI接收到的信息数据包进行解析,解析出包标识(PID)、端点地址和设备地址以及包含在包中的有效数据命令。在解码时,对PID进行校验,即PID[7:4]~PID[3:0],还要对必要的令牌包进行CRC5校验,对数据包进行CRCl6校验。CRCl6,CRC5多项式为:x16+x15+x2+1和x5+x2+1.

设计中把命令解码电路也设计在PD上,解码电路的设计思路是:通过一个计数器将8 bit的命令数据分别存放在8个:Register中,然后对Register进行解码,来判断该条命令带表的含义和执行的操作。例如:Get Descriptor命令,主机发送的命令数据为8‘ha0,8’h06,8‘h00,8’h01,8‘h00,8’h00,8‘h4O,8’h00,

然后解码电路根据这8 bit来判断命令的含义。如果主机发送命令有误,或该设备不支持命令,则这条命令被忽略或返回NAK握手包。

PA根据PE(Protocol Engine)送来的PID组织相应的信息包,把要发送的数据安排在相应的数据包,或者令牌包。发送令牌包时,不必产生CRC5校验位。在发送数据包寸,需要把有效数据的CRCl6校验位放在包末尾一起发送。

PE可以对IN,OUT以及Setup事务进行单线程处理,且确定当前传输事务要操作的端点地址,所有对MA和RF的当前操作都基于这个端点地址。PE要根据当前端点的配置或当前状态处理传输事务,并在传输事务中实时更新控制/状态寄存器CSR.SIE还能通过CSR中的中断向量请求设备总线的控制支持。

3 系统仿真与实现

设计中包含了UTM,SIE,并根据协议写出了含有设备描述符的ROM。这样IP具有USB接口的功能,可以作为一个USB设备与主机进行通信。根据USB 协议,模拟主机动作编写Testbench,它主要由模拟主机数据包(Send Data),Stuffing检测,CRC校验检错等来仿真。仿真波形,如图5所示。

最后将电路用ASIC实现。采用0.35μm CMOS工艺实现后端设计,数字电路采用单元库自动布线,模拟电路手工绘制版图,并进行DRC和LVS检查,最终版图预览图,如图8所示,芯片面积为1.2 ms2;经过后仿真得出:工作频率为120 MHz,工作电流9 mA,静态电流40μA.工作频率可以实现高速USB协议的要求,功耗、电流等参数也符合设计要求。

本设计与国内其他的研究结果进行比饺,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对表可以看出,本设计在满足频率(FX8>480 MHz)的条件下,精简了多个单元,节省了资源,完全符合USB协议的要求。将IP下载到FPGA 中与主机通信,主机能正确读出设备描述符和正确完成其他操作,并在主机端显示USB2.0 Device.进一步证明了设计的正确性和实用性。

4 结束语

文中介绍了基于USB协议层模块的设计,最后在Modelsim6.0下仿真和ISE9.1进行了综合,采用Xilinx Spartan3E的XC3S1OOE进行FPGA验证,并利用0.35μm CMOS工艺进行系统的后端设计。实现了工作频率120 MHz,功耗30 mW.

结果表明,设计的USB协议层模块各功能达到了预期目标、整体性能良好。此IP core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USB设备接口、通信转接器件,也可以集成在SOC中,作为系统芯片总线接口。文中设计的USB IP已成功地应用于两款USB 设备端的接口控制芯片(USB转PS/2接口IC和USB集线器IC),在实际应用中性能可靠、速度稳定,而且价格低廉。

小鼠受精卵显微去核技术的研究

小鼠受精卵显微去核技术的研究 武迪迪 刘莹 郑洁 王雁 于秉治 (中国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物化学教研室,沈阳110001) 摘要 目的:探索昆明系小鼠受精卵细胞的去核技术。方法:借助显微操作系统,利用带有小针尖的去核针通过负压将细胞核连同少量细胞质及包裹其外的细胞膜一同吸进去核针内。结果:通过此种方法有66.5%的受精卵去核成功。结论:此种方法为有效的去核方法。 关键词 显微操作;受精卵;去核 The Study on the Enuclea tion of M ouse Fetil ized Em bryos W u D id i,L iu Y ing,Z heng J ie,W ang Y an,Y u B ing z h i (D epartm ent of B i ochem istry,Co llege of Basic M edical Sciences,Ch ina M edical U niversiry,Shenyang,110001) ABSTRACT Objective:R emoving the nuclear of the kun2m ing strain mou se.M ethods:U sing the em b ryo m i2 crom an i pu lati on system,W e in sert the sharp ti p of the p i pette in to the cell,w h ich leads to negative p ressu re.W ith th is fo rce,w e suck the nuclear together w ith som e cytop las m a and cell m em b rane around it ou t of the cell in to the p i pette.Results:W ith th is m ethods abou t66.5%nuclears w ere removed successfu lly.Conclusion:T h is is a u sefu l m ethod fo r removing nuclear. KEY WOR D S m icrom anpu lati on;zygo te;enucleati on 1997年7月苏格兰Ro slin研究所报道的“多利”的诞生[1]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一场克隆热。克隆动物一时引起科学界特别是生物界的关注,克隆动物制作技术将成为遗传工程动物的主导性技术。而去核技术也成为克隆动物的关键环节,在核移植初期,移核针必须刺破细胞膜进行去核,对细胞损伤很大。1986年日本人T sunoda用切透明带的方法进行去核[3],此种方法适用于初学显微操作者。本实验用小鼠的受精卵为材料探索去核技术。 1 材料与方法 1.1 超排 选取4~6周健康昆明系雌性小鼠(中国医科大学实验动物部提供),于下午3时左右腹腔注射孕马血清(PM SG)10I U(天津华浮生物研究所)48h后腹腔注射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10 I U(上海生物化学制药厂),当晚与雄鼠1∶1合笼,次日检查阴栓待用。 1.2 取受精卵 注射hCG17~24h后,脱颈处死有阴栓的母鼠,取输卵管,在显微镜下撕开壶腹,释放带有卵丘细胞的细胞团,于含1m g m l的透明质酸酶的M2液中消化2~3m in,于M2[4]中洗涤4~6次,获得裸卵,置于M16[4]液中,在含5%CO2、95%空气的孵箱中培养,供去核用。 113 固定吸管的制备 将外径为1.0Λm的毛细玻璃管在水平拉针仪上拉成外径合适的小管,在锻烧仪上断开,使其外径为100Λm,内径为20~30Λm的玻璃管,再进一步钝化,制成所需的固定吸管。 1.4 去核针的制备 将毛细玻璃管在水平拉针仪上拉成针尖细部分为8~9nm长,管的粗端为4~5 nm长的玻璃针,在锻烧仪上于外径25~30Λm处断开,在磨针仪上将末端磨成45°角,然后进行洗涤,洗涤后,在锻烧仪上用微温煅烧,使其拉出一条细尖。 1.5 操作过程 1.5.1 预处理:将12细胞期受精卵置入含5Λg m l 细胞松弛素B(CB)和0.1Λg m l乙酰甲基秋水仙碱的培养液中培养30~45m in,然后将12细胞期的受精卵置入含细胞松弛素B和乙酰甲基秋水仙碱的操作滴中。 1.5.2 固定细胞:将固定吸管靠近细胞,轻轻稳定吸住12细胞期的受精卵,调节与固定吸管相连的注射器,施加微小的负压力,由于细胞松弛素B和乙酰甲基秋水仙碱的作用,有部分透明带及细胞膜包绕的细胞质凹入固定吸管中。 1.5.3 调节显微操作系统:固定吸管吸住细胞后,调节显微镜的焦距及操作部分的旋纽,使去核针、固定针和细胞位于同一平面,去核针的针尖清晰。1.5.4 去核针刺入细胞周隙:将去核针轻轻刺入透 ? 8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J Ch in M ed U n iv 第29卷 增刊 2000年8月

去除核酸方法总结

去除核酸(DNA/RNA) 常用方法 FDA、SFDA对重组蛋白、vero细胞疫苗等生物制品的DNA残留均有严格要求,近年来包括大牌进口产品在内的狂犬疫苗DNA残留超标问题,引起了社会和业界的广泛关注。 为什么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却给众多专业人员带来如此大的困扰?一方面是由于DNA超强的化学稳定性,另一方面是由于DNA其带有大量的电荷易与其他生物大分子结合从而产生聚集(吸附)、包裹作用而难以完全除去。 DNA的去除方法主要有层析、膜过滤、离心、沉淀、酶解等方法。这里对工业上应该最广泛和有效的离子交换层析、鱼精蛋白沉淀、酶解三类方法进行比较。 1.离子交换层析 DNA带有大量的负电荷,可以被阴离子交换剂吸附而除去(或用阳离子交换剂负吸附)。离子交换层析在生物制品的生产中广泛使用,负载量大、成本低廉,尤其工艺中本身具有这些步骤的情况,不需单独增加去除DNA的步骤,通过控制吸附、洗脱条件,就能取得良好的去除DNA的效果。 其缺点是在DNA残留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难以达到。原因在于,当目标产物与DNA带有同种电荷时,分离较为困难;而当目标产物与DNA带相反电荷时,两者会发生聚集和包裹现象,影响去除效果。 2.鱼精蛋白沉淀 鱼精蛋白为碱性蛋白,带有大量的正电荷,能够与DNA结合生产沉淀,从而将DNA去除。该方法操作简便、迅速,能有效降低DNA 残留量。 其缺点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与离子交换层析具有相同的缺点,在DNA 残留要求较高的情况下难以达到;另一方面是需要使用大量的鱼精蛋白,容易造成鱼精蛋白残留。 3.酶解 ①DNase Ⅰ DNase Ⅰ具有DNA酶活性而不具有RNA酶活性,主要用于RNA去除DNA,用于重组蛋白等去除DNA活性偏低,效果不理想。 ②非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片上众核处理器硬件同步机制研究

片上众核处理器硬件同步机制研究* 徐卫志1,2刘志勇1范东睿1焦帅1,2张浩1宋风龙1雷峥蒙1,2余磊1,2 1(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系统结构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190)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 100039) 摘要同步机制是片上多核/众核处理器正确执行和协同通信的关键,其效率对处理器的性能非常重要。本文针对片上众核体系结构,提出了两种硬件粗粒度同步机制,集中式同步机制和分布式同步机制,分别通过片上的集中式锁管理器和分布式锁管理器来实现;以片上同构众核处理器Godson-T模拟器为平台,通过量化评估程序,评估比较了提出的两种硬件支持的同步机制与基于原语的软件同步机制的性能。结果表明,硬件支持可以使得片上众核处理器的同步机制性能明显提高,而分布式锁管理器的扩展性要好于集中式锁管理器。 关键词片上众核处理器;同步;硬件支持;集中式锁管理器;分布式锁管理器 中图法分类号: TP302 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传统单核处理器采用指令级并行的技术提高性能,借助于超标量和流水处理提高处理器的主频,但是随着主频的提高却使得功耗和散热问题难以依靠现有的技术解决。而半导体工艺的发展,使得片上可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日益增多,因而体系结构设计者为了在性能进一步提升的同时降低功耗和散热,提出了线程级粗粒度并行的片上多核/众核处理器[1]。片上多核/众核处理器与传统多处理器相比,其优点是片上处理能力强、带宽高、通信距离短、传输速度快等,多个线程之间的数据通信效率高,因而需要高效的同步机制与之匹配。 同步操作保证多个线程之间的数据传播,临界区的互斥访问使得多个线程对共享存储的写操作等同于串行执行,保证程序执行语义的正确性。因而,同步操作的性能对片上众核处理器而言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了多个线程协同执行的速度。 在传统多处理器系统中,已有许多针对于互斥操作的研究,主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设计更好的软件算法,第二类是为其提供专用的硬件支持等。软件锁的缺点在于同步开销大、扩展性差、存储空间要求高等。例如,Test&Set锁[2]是基于原子指令Test&Set的软件锁,它需要每个参与同步的线程不断地执行Test&Set指令,每一次执行Test&Set指令,就检查并修改对应的内存块,造成大量的访存操作和网络操作,当线程数增多时,Test&Set锁的扩展性很差。虽然已经有一些改进的基于原子指令的软件同步方法,但是原子指令实现困难,代价高,当片上集成了成百上千个处理器核时,软件锁难以满足众核处理器的性能需求,势必形成“synchronization wall”。 虽然基于同步原语的软件锁相对于硬件锁较灵活,但是在众核片上支持硬件锁,可以充分利用片上通信速度快的特点,大大提高同步操作的效率,从而提高整个芯片的计算能力。文献[3]针对于众核处理器Cyclops-64,提出了专用的硬件同步状态缓存器SSB,用于支持细粒度的同步操作,目的是有效利用众核处理器的片上处理能力。然而,硬件支持对于片上众核处理器中粗粒度同步机制的性能影响仍没有相关的研究。 因而,我们提出了基于片上众核体系结构的两种硬件粗粒度同步机制,使用专门的片上锁管理器来实现同步,包括集中式锁管理器和分布式锁管理器,从不同角度评估了硬件支持对片上众核结构同步机制的性能提升,将集中式同步机制,分布式同步机制,以及软件同步机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硬件支持可以使得片上众核处理器的同步机制性能明显提高,而分布式锁管理器比集中式锁管理器扩展性更好。 本文如下组织:第2节介绍多核/众核同步机制的相关研究工作,包括基于原语的同步机制实现方式,硬件同步,细粒度同步,事务内存等;第3节提出片上众核结构中专用硬件支持的同步机制,包括集中式同步管理器与分布式同步管理器,为了评估需要,在片上众核结构中也实现了Ticket Lock;第4节介绍模拟平台和试验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对软件锁和硬件锁,集中式锁管理器和分布式锁锁管理器进行比较;第5节总结本文,并提出进一步的工作。 *本课题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0736012)、国家“九七三”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基金(2005CB321600)、国家“八六三”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基金(2009AA01Z103)、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60925009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科学基金(60921002)、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4092044)资助。 徐卫志(1982年生),男,山东龙口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并行算法等;刘志勇(1946年生),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算法、计算机系统结构、并行处理、片上存储系统等;范东睿(1979年生),男,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低功耗处理器设计;张浩,博士,助理研究员;宋风龙,博士;雷峥蒙,硕士研究生;余磊,博士研究生。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及去核方法的研究

猪卵母细胞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及去核方法的研究* 朱秀萍1,蒋伟娟2,艾晓杰1,徐动1,朱淑文1 1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上海 (200240) 2上海市兽医卫生监督所,上海 (200335) E-mail:xpzhu@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2023716.html, 摘要:本研究对不同体外成熟培养时间的猪卵母细胞进行盲吸法去核及利用脱羧秋水仙碱(DC)和放线菌酮(CHX)的化学诱导法去核效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用盲吸法去核,体外成熟培养(IVM)39-41h组卵母细胞去核率与IVM 36-38h组差异显著(P<0.05),与42-44h 组差异不明显(P>0.05),但三组显著高于IVM45-48h组(P<0.05)。化学诱导法去核结果表明,IVM 42-44h组去核率最高,但与IVM 39-41h组差异不显著(P>0.05),其他各组间均差异显著(P<0.05)。在相同的体外成熟培养时间内,盲吸法的去核率比化学诱导法的去核率要高。本实验证明:猪卵母细胞IVM在39-44h内去核率较高,且盲吸法去核效率高于化学诱导去核。 关键词:猪卵母细胞,盲吸法去核,化学诱导去核,去核率 中图分类号:Q 968.1 1 前言 近年来,体细胞核移植在多种哺乳动物获得成功,相继产生克隆羊、牛、小鼠、山羊、猪、猫、兔、骡子和大鼠,为生命科学、医学制药等诸多领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研究手段。卵母细胞核物质的去除是克隆技术成败的关键环节之一,卵母细胞的体外成熟是决定克隆胚胎能否最终发育成正常个体的关键。去核效率的高低与卵母细胞所处的成熟时期及采用的去核方法有密切关系。因此掌握卵母细胞体外成熟时间,快速而准确的去核,对提高去核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目前动物克隆中普遍使用是机械去核法(盲吸法),该方法对细胞的机械损伤较大、耗时、技术要求高。如何既能完全去掉卵母细胞的核,又不致对细胞造成更大的损伤是研究者们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化学诱导去核法”去核首次建立于小鼠卵母细胞,用脱羰秋水仙碱(DC)处理激活的卵母细胞,使染色体和极体牢固结合,然后用诱导第二极体排出的放线菌酮(CHX)处理卵母细胞,成功得到克隆小鼠[1~3]。Yin等把该法也应用于猪卵母细胞的去核[4]。在我国,杜卫华等首次利用化学诱导去核法用于小鼠卵母细胞的去核研究[5],但对体外成熟培养的猪卵母细胞化学诱导去核研究目前国内尚未见报道。 本研究使用盲吸法和化学诱导去核对不同成熟培养时间的猪卵母细胞进行去核,旨在确定最佳的去核时间;建立猪卵母细胞化学诱导去核方法;同时,通过两种方法的去核效率的比较,为克隆技术研究中卵母细胞去核这一关键环节提供理论依据。 2 材料和方法 2.1 猪卵母细胞的采集 实验所用卵巢均来自于上海市闵行区纪王镇屠宰场屠宰的初情期前小母猪。将获取宰场屠废弃的猪卵巢,置于37℃灭菌生理盐水中,2h内送回实验室。以生理盐水清将卵巢洗两次 *本课题得到上海市科委国际交流项目(015407005)的资助。

多核处理器1

多核处理器 摘要: 多核处理器也称为片上多处理器(chip multi-processor,CMP),或单芯片多处理器。自199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首次提出片上多处理器(CMP)思想和首个多核结构原型,到2001年mM推出第一个商用多核处理器POWER4,再到2005年Intel和AMD多核处理器的大规模应用,最后到现在多核成为市场主流,多核处理器经历了十几年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多核处理器的应用范围已覆盖了多媒体计算、嵌入式设备、个人计算机、商用服务器和高性能计算机等众多领域,多核技术及其相关研究也迅速发展,比如多核结构设计方法、片上互连技术、可重构技术、下一代众核技术等。然而,多核处理器的技术并未成熟,多核的潜力尚未完全挖掘,仍然存在许多待研究的问题。 二.什么是多核处理器 2.1什么是多核处理器 多核处理器是指在一枚处理器中集成两个或多个完整的计算引擎(内核)。多核技术的开发源于工程师们认识到,仅仅提高单核芯片的速度会产生过多热量且无法带来相应的性能改善,先前的处理器产品就是如此。他们认识到,在先前产品中以那种速率,处理器产生的热量很快会超过太阳表面。即便是没有热量问题,其性价比也令人难以接受,速度稍快的处理器价格要高很多。英特尔工程师们开发了多核芯片,使之满足横向扩展(而非纵向扩充)方法,从而提高性能。该架构实现了分治法战略。通过划分任务,线程应用能够充分利用多个执行内核,并可在特定的时间内执行更多任务。多核处理器是单枚芯片(也称为硅核),能够直接插入单一的处理器插槽中,但操作系统会利用所有相关的资源,将每个执行内核作为分立的逻辑处理器。通过在两个执行内核之间划分任务,多核处理器可在特定的时钟周期内执行更多任务。多核架构能够使软件更出色地运行,并创建一个促进未来的软件编写更趋完善的架构。尽管认真的软件厂商还在探索全新的软件并发处理模式,但是,随着向多核处理器的移植,现有软件无需被修改就可支持多核平台。操作系统专为充分利用多个处理器而设计,且无需修改就可运行。为了充分利用多核技术,应用开发人员需要在程序设计中融入更多思路,但设计流程与对称多处理(SMP)系统的设计流程相同,并且现有的单线程应用也将继续运行。得益于线程技术的应用在多核处理器上运行时将显示出卓越的性能可扩充性。此类软件包括多媒体应用(内容创建、编辑,以及本地和数据流回放)、工程和其他技术计算应用以及诸如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等中间层与后层服务器应用。多核技术能够使服务器并行处理任务,而在以前,这可能需要使用多个处理器,多核系统更易于扩充,并且能够在更纤巧的外形中融入更强大的处理性能,这种外形所用的功耗更低、计算功耗产生的热量更少。多核技术是处理器发展的必然。推动微处理器性能不断提高的因素主要有两个:半导体工艺技术的飞速进步和体系结构的不断发展。半导体工艺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为微处理器体系结构的研究提出了新的问题,开辟了新的领域;体系结构的进展又在半导体工艺技术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微处理器的性能。这两个因素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一般说来,工艺和电路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20倍,体系结构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4倍,编译技术的发展使得处理器性能提高约1.4倍。但是今天,这种规律性的东西却很难维

浅析多核计算机系统结构

浅析多核计算机系统结构 摘要:多核技术成为当今处理器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是计算机系统设计者必须直面的现实。从计算机系统结构的角度探讨了同构与异构、通用与多用等多核处理器的类型,讨论了多核处理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带来的挑战。 关键词:多核;结构设计;系统结构 引言 多核技术最早应用于数字信号处理的 DSP 处理器,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已成为信号处理、网络信息处理等专业方向针对多路信号处理普遍采用的技术。本世纪初多核技术在通用处理器上开始应用,IBM 的Power4 成为首个双核通用处理器,成为处理器芯片能力继续按摩定律提升的新的技术手段。 多核技术的普遍采用,引发了系统设计的新局面。其一,处理器芯片的单位性能增长,使系统的能力随之提高;其二,获取芯片性能的方法发生变化,如何使多个核心发挥出效益成为新的问题;其三,处理器芯片内核心个数的增加使得系统一下子进入多核的并行局面,并行技术从系统层面、部件层面进入了芯片层面,如,芯片内的核间通信、多 cache 一致性已经成为通用处理器必需面对的技术,也致使处理器结构复杂性大大增加。 本文试图从多核处理器技术的诞生、发展趋势、结构设计以及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对多和计算机系统结构进行浅析。 一、多核技术的出现与发展 1996年,斯坦福大学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款多核处理器的原型系统Hydra。此后,多核处理器的相关研究与商业应用开始蓬勃发展。短短10年时间,双核(Daul-Core)处理器芯片成为通用微处理器市场的主流产品,2005年4月,英特尔推出简单封装双核的奔腾D和奔腾4至尊版840处理器;AMD在之后也发布了双核皓龙(Opteron)和速龙(Athlon)64×2和处理器。但真正的“双核元年”则被认为是2006年7月23日,英特尔基于酷睿(CORE)架构发布的处理器。同年11月,英特尔又推出面向服务器、工作站和高端个人电脑的至强(Xeon)5300和酷睿双核、四核的至尊版系列处理器。与上一代台式机处理器相比,酷睿2双核处理器在性能方面提高40%,功耗反而降低40%;AMD也推出了双核、三核以及四核的“皓龙”芯片;IBM多核(Multi-Core)开始向众核(Many-core)的方向发展。Sony与IBM等公司合作研发的针对图形运算的CELL芯片拥有9个核;SUN 公司的Ultrasparc T1有8个核;Clearspeed的Cx600达到96个核;CISCO

龙眼自动去核技术的研究进展

龙眼自动去核技术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9-05-07T16:41:23.430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作者:罗星叶颖雅林道芊林振华柳小康[导读] 在我国制造生产业中,很多食品的生产和加工都是需要自动化技术的,比如对于龙眼的加工和制造来说,尤其是龙眼的去核技术是加工中一项非常大而且复杂的工序之一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广东茂名市 525000) 摘要:在我国制造生产业中,很多食品的生产和加工都是需要自动化技术的,比如对于龙眼的加工和制造来说,尤其是龙眼的去核技术是加工中一项非常大而且复杂的工序之一,但是目前我国龙眼去核的技术多是以人工为主,大多数生产商是通过人工逐粒的进行去核,不仅工作量大还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以及时间,所以对于自动去核技术的研究应该不断的创新和优化,用机器代替人力,本文通过对龙眼自动去核技术的研究现状以及几种典型的去核技术的分析,指出各种去核技术在龙眼加工中的优点与不足,并研究相对应的解决办法,给出新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龙眼;自动去核技术;研究现状;不足与解决办法 前言: 龙眼是生活中非常常见的水果,也具有身体保健的一些功效,龙眼是一种假种皮果实,其果壳相对较薄并且形态类似革制化且具有一定的韧度,表皮呈现凹凸不平的状态,果核较大,多数是圆形或者椭圆形,形态比较光滑。龙眼作为一种鲜嫩多汁的食品,其储藏性不高,新鲜的龙眼放置时间过久会导致果肉腐烂无法食用,为了增加龙眼的附加价值,需要延长其食用和营养的时效性。有效的将龙眼核进行剥除,可以大大提升龙眼加工的效率和效果,也可以让消费者有更好的食用体验。目前很多去核技术仍然比较落后,很多厂商还是通过人工逐粒的进行,不仅耗费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还导致生产效率低下,我国从早期开始陆续的推出了实验样机,但其中有很多的技术性问题仍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自动去核技术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一、国内外龙眼自动去核技术的研究历程和现状 在80年代左右,西方很多先进国家比如美国、法国等都相继的研究出橄榄去核机等技术,至此,西方大多数国家在去核研究方面基本实现了机械化技术,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经过数十年的技术累积和经验吸取,龙眼去核技术相对成熟。中国的去核技术从最开始研发出龙眼鲜果去核脱壳的实验样机,到很多高校以及农机研究所也致力于研制如何便捷有效的对龙眼鲜果进行去核,我国的龙眼去核技术逐渐的在发展和完善。 二、几种典型的龙眼自动去核技术分析 1.机械手去核法 机械手从上部进入到果肉的内部,当机械手触碰到果核时受力打开贴着果核外壁抓牢,将整个果核包裹住,此时龙眼的鲜果肉受力被撕裂开口,机械手顶部开始合拢,将龙眼果肉与果核相分离开,并由下自上的运动出来,将龙眼核从龙眼肉中取出。这样的方法在技术理论上是很完美的,但由于龙眼结构比较复杂和龙眼核的特殊性,会导致机械手不能一次性完全将龙眼肉和龙眼核完整的分离,需要多次反复的进行才可以达到去核效果,因此机械手去核法并不适宜推进和使用。 2.打浆式去核法 打浆式去核法主要是以圆筒筛和刮浆板相配合进行去核,首先将龙眼剥壳放入圆筒筛中,随着圆筒筛的滚动进入到刮浆板的内侧,通过刮浆板的转动作用力将龙眼肉打碎,这样循环的运作之后,通过刮浆板和圆筒筛中间的缝隙中来回挤压,一些细碎的果肉和果汁会从圆筒筛的筛口中流出,而比较坚硬和粗大的物质,比如果核会从排渣口中排出,做到果肉和果核的分离。这样的方法虽节省了人力也可以有效的对龙眼进行去核,但果肉多被碾碎或者成汁,最后果肉的制作用途相对有局限。 三、目前龙眼自动去核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前景展望 1.龙眼自动去核技术存在的问题 由于龙眼结构的特殊性,对龙眼鲜果去核方面的技术研究一直都不是特别完善,龙眼加工制造产业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很多的龙眼去核技术虽然可以达到去核的目的,但很多技术还不能使果肉和果核完整的剥离,并且多数会有果核残留,有些机械虽然简便快捷,但会使果肉和果汁流失严重,很多去核之后的果肉都被碾成细小的碎渣或者汁水,果肉无法很好的保留完整度。另外很多机械性能还并不稳定,加上机械的投入和生产的成本过高,所以很多机械运作仍然是单机制造或者少批量生产。 2.龙眼自动去核技术的前景展望 龙眼鲜果作为一种个体结构具有独特性的生物体,每一个个体都会存在差异,首先要根据不同的加工目的进行不同的机械技术研究,比如果汁和果酒的加工其对于果肉的完整度要求较低,所以其机械技术研究的难度较小,基本上目前的自动去核技术都可以达到,也可以进行应用和推广。对于一些果脯、果干等加工,对果肉的完整度和美观度要求相对较高,对于其自动去核技术以及机械的系统运作也要求较高,所以在对龙眼自动去核机械化技术的研究中要着重的注意其果肉完整度的保护,同时也不要忽视了果汁的流失程度,避免果肉营养成分过多的流失。 结语: 综上所述,龙眼作为在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食用品之一,其制造加工业的发展空间是巨大的,在对龙眼去核技术方面要不断的根据实际加工情况进行研究,应用适合生产结果和制造成果的去核技术,运用机械化替代人力化,更大的发挥出技术在生产和制造领域中的优势。目前我国龙眼自动去核技术还并不成熟,仍然需要不断的探索和完善。参考文献 [1]李明,连文伟.我国核果类水果去核机具的现状及亟待研究的技术问题探讨[J].农机与食品机械,1999 [2]李明,邓干然.龙眼鲜果剥壳脱核机的试验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9 [3]戴晓红.全自动龙眼加工联动线[J].包装与食品机械,1998

勤哲Excel服务器对多核处理器的支持说明

Excel服务器 对企业级的服务器软件,具备高性能和可扩展性、有应对各种不同环境的能力是基本的要求。CPU作为服务器及各种网络设备的核心组件,其处理能力将直接决定设备性能的高低,在单核CPU时代,处理器芯片厂商提升CPU运算能力的主要途径是提高主频,而在多核CPU时代,多核CPU带来了更强的并行处理能力、更高的计算密度,并大大降低功耗。勤哲在Excel服务器2013版中与时俱进,进一步强化了对多核处理器的支持,这让勤哲Excel服务器的响应速度更快,能更好地支持各种高带宽、大流量和高强度、大并发的应用。 “众人拾柴火焰高”,多核多线程计算提高了计算性能,如何利用多核处理器带来的性能优势,是当代主流服务器软件和办公软件在设计时关注的焦点,勤哲 Excel服务器软件也是如此。CPU引入多线程、多核、众核等技术,并行性能越来越强,并向高吞吐量计算演进,而GPU也不再受限于以往的固定功能,在向通用计算演进,这两种架构都具有良好的可编程性,让服务器的每个硬件单元均有冗余量。在勤哲Excel服务器软件中,如何让软件具有优秀的基于底层的硬件资源调度机制,充分利用硬件资源增强并发处理能力,并具有快速响应、性能良好、运行稳定的特点呢? 勤哲Excel服务器系统对多核处理器的支持越来越好,兼容性也越来越高。勤哲认为,如果软件不支持多核处理器,不对多核处理器或融合处理器做相关优化,那么在高强度的应用和高流量的网络条件下,进行数据处理的CPU内核会不堪重负,而其他空闲的内核却只能袖手旁观,这显然不应该是一款成功的企业管理软件会出现的状况。勤哲在Excel服务器2013版中进一步提升了对主流的英特尔酷睿、至强系列和AMD速龙、皓龙系列处理器的支持度。相对早期的版本,新版本通过对软件系统优化,对于涉及读取以及加载或写入数据的操作,可将运算拆分到多个处理器内核上,当第一个进程开始读取一部分数据后,第二个进程便可立即开始加载或写入该数据,从而大大提升系统的响应速度,也能更好地满足大并发应用需求。 这种对多核处理器的支持不断改进,让基于勤哲Excel服务器、数据库和中间件来构建的各种业务系统,能更好地与使用这些处理器的PC或服务器配合使用,发挥出更佳的性能,避免单核处理器电脑在多进程应用时出现系统假死的状况,更好地利用多核CPU的并发运算性能,使系统的处理性能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充分满足用户在实际使用中对性能的需求。 而随着以AMD APU处理器、英特尔酷睿处理器、ARM架构处理器为代表的融合处理器的兴起,以及以NVIDIA和AMD GPU及CUDA、OpenCL、DirectCompute 程序接口为代表的GPU计算、并行计算、异构计算势力的崛起,勤哲将在未来的Excel服务器中进一步加强对这些计算技术的追踪,以期能让勤哲Excel服务器及相关管理系统具备更好的性能和效能,让勤哲Excel服务器能更好、更全面地满足企业用户特别是高端企业用户的需求。

从多核到众核处理器

从多核到众核处理器 此文由客座作者Zheng Li所写,欢迎大家follow他的twitter: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2023716.html,/biglizheng 其实“多核”这个词已经流行很多年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非嵌入式多核处理器是2002年IBM推出的POWER4。当然,多核这个词汇的流行主要归功与AMD和Intel的广告,Intel 与AMD的真假四核之争,以及如今的电脑芯片市场上全是多核处理器的事实。接下来,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开始讨论未来成百上千核的处理器了。有一个与多核匹配的词叫片上网络(Networks on Chip),讲的是多核里的网络式互连结构,甚至有人预测未来将互连网集成到片上这种概念了。当然,这样的名词是很吸引眼球的,不过什么东西都得从实际出发,这篇文章也就简单地分析了为什么有多核这个事情,以及多核系统的挑战。 为什么有多核处理器? 事先需要提及的是,一个常见误区就是多核和众核处理器的发展来源于应用和市场驱动。实际上,应用和市场希望单核处理器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物理限制是多核以及未来众核处理器出现和发展的动力。之后我们来谈论一下,首先,为什么有多核处理器?从Intel 80286 到Intel Pentium 4大概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是单核处理器的天下,为什么最近几年单核处理器却销声匿迹了?是什么导致了多核时代的到来? 这里需要知道一个经验定律和三个限制,他们是多核处理器的最本质缘由。这个定理就是摩尔定律。Gordon Moore博士是Intel的创始人之一。早在他参与创建Intel之前的1965年,他就提出,在至少十年内,每个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十八个月。这个指数规律的发展速度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家都听过那个国王按几何级数赏赐大臣谷粒,从而使得国库被掏空的传说。而摩尔定律讲得就是现实中晶体管数量几何级数倍增的故事,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速度保持到今天已经快五十年了。人类历史上应该还没有任何技术是指数发展这么久的。题外话一句,若干年前,互联网骨干网带宽曾经这么指数了几年,曾有人将其总结为一个定律忽悠一堆人研究光纤通讯,后来发现带宽没法按照指数定律涨了,许多搞光电的人也就找不到工作了。扯远了点,整个 IT产业之所以风光了这么多年,摩尔定律是本质的因素。 当无数的硅公硅婆和软件民工们将晶体管数目的增长转换为计算机等IT产品的性能时,摩尔定律也就有了两个推论,每十八个月,计算机等 IT 产品的性能会翻一番;相同性能的计算机等 IT 产品,每十八个月价钱会降一半。后面这个推论很可怕的一件事情,他说,如果你IT产品像菜市场的商贩一年年复一年的卖同样的东西,那么你IT产品的价钱会指数下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摩尔定律逼迫着所有的IT企业不断的按指数规律提高产品的性能,并且创新出新的产品。但不幸的是,这种从晶体管数转换为性能增长的过程日趋困难。 时至今日,集成度还在以摩尔定律的速度增长,但是性能的增长遇到了三个物理规律的限制。第一是功耗,第二是互连线延时,第三是设计复杂度。

Intel多核与集成众核上CFD程序的OpenMP性能分析

车永刚,张理论,王勇献,等.Intel 多核与集成众核上CFD 程序的OpenMP 性能分析[J].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5,9(10):1153-1162.Intel 多核与集成众核上CFD 程序的OpenMP 性能分析* 车永刚1,2+,张理论1,2,王勇献1,2,徐传福2,程兴华2 1.国防科技大学并行与分布处理重点实验室,长沙410073 2.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长沙410073 OpenMP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FD Application on Intel Multicore and Many-core Architectures CHE Yonggang 1,2+,ZHANG Lilun 1,2,WANG Yongxian 1,2,XU Chuanfu 2,CHENG Xinghua 2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Processing Laboratory,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3,China 2.College of Computer,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Changsha 410073,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ygche@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2023716.html, CHE Yonggang,ZHANG Lilun,WANG Yongxian,et al.OpenMP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CFD application on Intel multicore and manycore architectures.Journal of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15,9(10):1153-1162. Abstract:Multicore and manycore are becoming mainstream architectures in 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OpenMP programming is one of the primary methods to exploit the parallel computing capabilities of them.By using a sys-tematic approach which incorporates hardware performance counter based measurement and model based analysis,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OpenMP performance of a real-world high order structured grids based CFD (computational fluids dynamics)application on Xeon E5Sandy Bridge,an Intel multicore processor,and Knights Corner,an Intel many integrated core coprocessor.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erformance impacts of the OpenMP library cost,the load balance among different OpenMP threads,and the memory bandwidth to the applica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dundant computation introduced by OpenMP parallel programming is not significant.The serial portion and the load imbalance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parallel efficiency.And memory access bandwidth significantly affects the achieved floating point performance.This paper also compares the performance differences between two archi-*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s.60603055,1127235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Received 2014-12,Accepted 2015-02. CNKI 网络优先出版:2015-02-13,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2023716.html,/kcms/detail/11.5602.TP.20150213.1420.003.html ISSN 1673-9418CODEN JKYTA8 Journal of Frontiers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673-9418/2015/09(10)-1153-10doi:10.3778/j.issn.1673-9418.1412057E-mail:fcst@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2023716.htm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2023716.html, Tel: +86-10-89056056

山楂自动去核成串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山楂自动去核成串装置,包括机架、糖葫芦签和控制器,机架上具有去核工位,机架上设有用于将糖葫芦签逐一输送至去核工位下方的输送机构、用于将山楂逐一输送至去核工位的转盘机构及对处于去核工位处的山楂进行去核的去核机构;转盘机构包括电动转盘和旋转盘,旋转盘下端面上安装有限位机构,去核机构包括第一伺服气缸、升降板、冲头、推块,升降板下端安装有异形板。本技术的山楂去核成串装置可代替人工对山楂去核和成串的工作,减少了人力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便于糖葫芦的工业化生产;可实现自动去核功能,安全卫生,避免人工去核刺伤手部的事件发生,并降低了山楂果实的破损率,保证山楂的质量。 权利要求书 1.一种山楂自动去核成串装置,包括机架(1)和糖葫芦签(2),所述机架(1)上安装有控制器(3),所述机架(1)上具有去核工位(4),所述机架(1)上设有用于将糖葫芦签(2)逐一输送至去核工位(4)下方的输送机构、用于将山楂(9)逐一输送至去核工位(4)的转盘机构及对处于去核工位(4)处的山楂(9)进行去核的去核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机构包括电动转盘(5)和旋转盘(6),所述电动转盘(5)安装在机架(1)上,所述旋转盘(6)安装在电动转盘(5)的旋转端面上,所述旋转盘(6)上端面沿其轴线开有多个呈圆周分布的第一开口(7)和第二开口(8),所述第二开口(8)位于第一开口(7)旁侧且与其一一对应,所述第一开口(7)内固定安装有用于塞入山楂(9)的第一弹性圈(10);所述旋转盘(6)下端面上安装有与第一开口(7)一一对应的限位机构,所述限位机构沿旋转盘(6)轴线呈圆周分布,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挡板(11)、弹簧安装板(12)、拉簧(13)、连接杆(14)、滑移杆(15)和两个L型导轨(16),所述弹簧安装板(12)和L型导轨(16)固定安装在旋转盘(6)下端面上,两个所述L型导轨(16)间滑动安装有用于启闭第一开口(7)的挡板(11),所述挡板(11)靠近旋转盘(6)轴线一侧开有用于排出山楂核(17)的缺口(18),所述挡板(11)上且位于缺口(18)两侧连接有拉簧(13),所述拉簧(13)另一端与弹簧安装板(12)连接,所述连接杆(14)固定安装在挡板(11)下端面上,所述滑移杆(15)一端与连接杆(14)固定连接另一端延伸至第二开口(8)下方;所述去核机构包括第一支架(19)、第一伺服气缸(20)、导向滑杆

从多核到众核处理器

从多核到众核处理器 其实“多核”这个词已经流行很多年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的非嵌入式多核处理器是2002年IBM推出的POWER4。当然,多核这个词汇的流行主要归功与AMD和Intel的广告,Intel与AMD的真假四核之争,以及如今的电脑芯片市场上全是多核处理器的事实。接下来,学术界的研究人员开始讨论未来成百上千核的处理器了。有一个与多核匹配的词叫片上网络(Networks on Chip),讲的是多核里的网络式互连结构,甚至有人预测未来将互连网集成到片上这种概念了。当然,这样的名词是很吸引眼球的,不过什么东西都得从实际出发,这篇文章也就简单地分析了为什么有多核这个事情,以及多核系统的挑战。 为什么有多核处理器? 事先需要提及的是,一个常见误区就是多核和众核处理器的发展来源于应用和市场驱动。实际上,应用和市场希望单核处理器的寿命越来越长,而物理限制是多核以及未来众核处理器出现和发展的动力。之后我们来谈论一下,首先,为什么有多核处理器?从Intel 80286到Intel Pentium 4大概二十多年的时间都是单核处理器的天下,为什么最近几年单核处理器却销声匿迹了?是什么导致了多核时代的到来? 这里需要知道一个经验定律和三个限制,他们是多核处理器的最本质缘由。这个定理就是摩尔定律。Gordon Moore博士是Intel的创始人之一。早在他参与创建Intel之前的1965年,他就提出,在至少十年内,每个芯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集成度)会每两年翻一番。后来,大家把这个周期缩短到十八个月。这个指数规律的发展速度是令人难以置信的,大家都听过那个国王按几何级数赏赐大臣谷粒,从而使得国库被掏空的传说。而摩尔定律讲得就是现实中晶体管数量几何级数倍增的故事,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个速度保持到今天已经快五十年了。人类历史上应该还没有任何技术是指数发展这么久的。题外话一句,若干年前,互联

《去核红枣》编制说明

《去核红枣》 团体标准 编制说明 河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 2020年4月

《去核红枣》团体标准的编制说明 一、任务来源 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好想你”)始创于1992年,是一家专注于红枣种植、研发、加工、储藏、销售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公司从一颗颗红枣出发,采用种植标准化、加工标准化、服务标准化的管理模式,让标准化管理贯穿于公司一二三产业链融合发展全过程,既大幅提升了产品质量水平,又增强了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几十年来好想你公司一直致力于红枣研发和创新,致力于红枣的食用方法和营养价值的宣传和引导。随着认可度的提高,好想你的销量也是越来越好。红枣好吃,吐核却不方便,吐核的问题在消费者体验过程中也凸现出来。所以好想你的研发团队开始把目光转向了怎么把枣核去掉这一问题。我们联合了国内知名的设备厂家,自主研发了红枣去核机,让吃枣不吐核这一问题得以很好的解决。现在去核红枣系列每年的销量在2亿元左右,去核红枣市场占有率也是逐年增加,充分证明了好想你这一技术变革是明智的。《去核红枣》目前作为好想你的企标,已经被使用约有三年的时间,运行情况良好。为红枣去核化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也规范了去核红枣的原料采购和生产技术,对于去核红枣的品质保证起了很好的规范作用。为了更好地服务市场和消费者,公司决定将《去核红枣》企业标准进一步升级为《去核红枣》团体标准,从而引领红枣市场变革,红枣去核化,从而提升消费者的体验和红枣的附加值。 二、编制过程工作简况 好想你公司自从作出将《去核红枣》企业标准进一步升级为《去核红枣》团体标准这个决定后,公司迅速成立了以石聚彬为首的专题小组。并由公司品控中心负责人王永斌为执行组长,负责《去核红枣》团体标准的编制工作。 编制小组结合市场反馈情况和好想你近几年的核心数据累计,重新梳理标准,经过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完成《去核红枣》团体标准的编制。 三、制定《去核红枣》团体标准的目的及意义 1、根据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综合有关专家、生产加工企业、消费者的意见,使标准更加适用,更加完善。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