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从“牧牛图”论李可染

从“牧牛图”论李可染

从“牧牛图”论李可染
从“牧牛图”论李可染

从“牧牛图”论李可染

赵文静

摘要:李可染作为中国传统画家,一生致力于对绘画艺术的追求。他不仅擅于精于画牛,更具有牛一样的吃苦耐劳的精神。本文从其“牧牛图”来探求他执著于艺术追求的一生,他勤奋刻苦的精神使他画出了最真实感人的牧牛图,并在理论研究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他热爱生活,将自身追求与艺术充分融合,从而达到了更高级更深厚的艺术境界。

关键词:牧牛真实写照童心

一、生平介绍

李可染 (1907—1989),中国现代中国画家,原名永顺,幼年入学时,其国画老师王琴航先生觉得他有极好的绘画天分,称赞道:“孺子可教,素质可染”,于是改名李可染。

其画以山水、古典人物见称,兼工笔书法,并长期致力于中国画教学,对中国画理论有一定的研究。他擅于把传统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疏流导源,古为今用。融灌中西,追求大自然在逆光中的强烈光感,把西画中的明暗处理引进中国画传统笔墨和造型之中,留给后世许多精彩的作品。

李可染先生画牛笔耕不辍,牛是李可染先生一生喜爱描绘的对象,从40年代开始,一直到他生命结束,从未停止过画牛。以至于人们把他的牛、齐白石的虾、徐悲鸿的马、黄胄的驴,并称为20世纪中国“水墨四绝”。

二、牛的象征精神

牛是大自然中最勤劳、最诚恳的动物,它代表着淳朴、善良憨厚、踏实、执着、干劲等高尚的品质。几千年来牛都是塌实、肯干、无私奉献的精神象征,不少文学家都在其作品中都曾赞美它.鲁迅先生曾说:“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还有,“俯首甘为孺子牛”等说法,正是对牛的精神品质的最精辟最生动的概括。人们常用牛来赞美勤恳诚实、一生为人类做贡献的高尚品格的人。

三、“牧牛”的精神是李可染精神的真实写照

李可染反复画牧牛已经画到了绝妙境地,这是众人皆知的。这一题材是画家偏爱的一种题材,主要因为他对这些情景非常地有感情。抗日战争后期,他辗转到大后方四川,住重庆金刚坡,隔壁就是牛舍,使他有机会细心观察小牛,不但天天见到牛吃草饮水,连喘气蹭痒的声息都能听到。他在了解熟悉牛的习性后,便喜欢上了牛,把它作为创作题材,并创作出一系列精彩之作。在李可染笔下,栩栩如生、充满意境的“牧牛”,不仅是为了赞美勤恳诚实、一生为人类做贡献的高尚品格的人,而且是李可染个人精神的真实写照。“牧牛”不仅是他一生所创作的对象,而且牛的精神,也是他一生所追求的。那些对于牛的精神赞美的话语用在现代画家李可染身上,那正是抒发的淋漓尽致。

1、勤学苦练

在论画中:明代董其昌和元代倪云林画山水都不会画点景人物。董其昌就原谅自己说:“有云林隔丑于前”有的画山水的人一辈子没画好点景小人,可是李可染认为:“如果真正花上一个月功夫画点景小人,一个月不行两个月,再不行就三个月,仍不行就整年都画小人:其实一年看似长,但是对比一生来说到底还是短暂的。只要肯下功夫和有坚强的毅力,没有画不好的。”他说到了,也做到了.现在我们再看李可染的画,他的点景人物在画中描绘的栩栩如生,在山水画中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这正是由于他勤学苦练,才换来了今天山水画中的成果。这些足以告诉我们只有肯下功夫就能在创作上有所成就.

2、踏实、执着

李可染的“牧牛”画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你可曾知道他在基本功上下了多大的功夫?

李可染在绘画基本功上对自己的要求很高:“人们常把基本功叫做苦功,假若在练习基本功时怕吃苦,想逃难就易,不敢与困难做斗争那是万万不成的。”以至于他老了还天天练基本功,有一次他画一颗树,有个年轻人好奇的看他一笔一笔,仔仔细细认真的描画,就说:“老伯伯头发都白了还在练基本功呢?”他豪不犹豫地说:“因为没学好,是在练习基本功夫呢!在他七十岁的总结中他这样写到:‘做一辈子基本功'和天天做总结。”或许这里面就蕴含着:“拳练千遍,其理自见”的道理吧。

在对待艺术这一点上,李可染的这点“牛”精神是许多艺术者所不具备的。“空中楼阁”式的追求,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

3、俯首甘为孺子牛

李可染把写生作为深入生活,改造中国画的根本途径。他从五十年代起就不断外出写生,跑遍了各大名山大川,自背沉重的画具,每天跋山涉水,有时候实在困了就以大树底下为床。行程早已不是万里。有时候一出去就是长达八个月。去感受大自然,吸取创作的源泉。在对待艺术的态度上他比一般“国画家”要付出双倍的努力。他给自己的座右铭就是:“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

通过不断的写生他总结出了一系列经验、原则和方法,为后人山水画写生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曾经说过:“人多少有些惰性,随意性,要强制要吃苦,要锻炼自己的毅力,才能使学习进步,艺术上有显著的成效。”

俗话说:“步行十万里,终点一瞬间;唐僧千磨难,取得真经还。”的确,今天我们来讨论李可染先生,也许几十年前他的山水画在艺术界还不享有名声,但是现在再来看,在艺术界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就连不懂艺术的人都记得他的名字。但他不是徒有虚名,通过写生他总结了一些列写生的原则和方法,为后人的山水画写生奠定了良好的学习基础。他的画面效果从造型空间的突破,到笔墨层次的变化,到整体效果的突破;疏淡变为深重、简易变为丰富,先行结构逐渐变为团块结构;再到成熟阶段。他的创作与理论研究,使传统山水画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这是一位艺术家献身于艺术事业的结果,留给人世的不紧紧是一些理论、一些旷世之作,更是一种精神,为祖国艺术事业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一种“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

牛“吃进去的是草,挤来的是奶”而他吃进去的是“苦”,挤出来的是对山水画理论研究的丰硕成果和不朽的创作

《孺子图》是在鲁迅诞辰100周年的时候,李可染先生为纪念鲁迅先生而画的,但是我认为这幅画同样也是李可染先生的真是写照。李可染称自己是“苦学派”,可能也是希望自己有牛一样的精神吧!

李可染先生的《九牛图》,其时李氏虽届晚年,但其笔墨,老而弥辣。李可染曾在其另一幅《九牛图》中题道:“水牛水牛你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郭沫若也曾称颂:“牛为国兽。吾深为感佩。”牛的作风、品性,正是李氏一生艺术创作的真实写照。

分不清到底是牛的精神造就了艺术家,还是艺术家造就了牛的精神。

牛是把自己的勤劳无私全部奉献给人类,而李可染则是把自己的一生默默无闻的奉献给了祖国的艺术事业。

4、“牧牛图”体现画家童真美

李可染山水、人物都画过,牧牛也画过,而他的牛是最美的。

他的牧牛图一般都是以牛与牧童为绘画的题材,他笔下的牛,或行、或卧、卧于水中、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或观山,或引吭,或竞渡,画出了“天趣”,同时也画出了“童真”。李可染从小生于农村,长于农村。之后又写生在农村,对农村生活有着特殊的感情。在李可染的作品中,童真之心总是伴随着乡土之心、农民之心。在《浓荫深处牛酣睡》中,提款相当有趣:“浓荫深处牛酣睡中,牧童笛声伴蝉声。”牧童看似草草及笔画成,实际上“神形具全”。墨色层次分明,笔法大胆大胆、最豪放、最无所顾忌;画面轻松活泼,人与动物相映成趣,兴味盎然。整个画面看起来即有形又有神,让人不禁想起童年,夏日午后,一个人在院子里写作业,牛儿在院边酣睡,时不时传来清脆的蝉声.....

在李可染的作品中,童真美并不是简单的描写对象,也不是审美趣味的概念符号,而是把生动的对象和真诚的感情凝结在一起,共同构成自己生活的艺术形象。在他的笔下,如牛背上的牧童、牛儿闭目听、风雨归牧、牧童牛背上放风筝、牧童牛背醉馨香等,都是他师法造化、深入生活所得。意在笔先,首先在头脑中构成生动艺术形象,但是仅停留在大脑中还不行,还需要艺术家经过高超的笔墨技巧,相应的色彩、构图,落实在画面上,在他的牧牛图中,题材的表现上是最令人欣赏的。李可染精益求精画出童真美。他画牛最初是给牛造型。接着写牛性以自立。最后由前两种派生出四季牧牛图。在他的《秋声图》中,画的是江南常见的景色,但是画家却赋予他艺术生命:老牛横卧在前,闭目养神,以逸待劳。两个天真稚气的儿童,精神高度集中,在瓜架下戏弄蟋蟀。画家用一方“静”,一方“动”的相互关系,又创作了一个有趣的场面。其它许多画也在趣字上下功夫。一经画家精心创作,平凡的景象,立即成为耐人寻味,童气实足的作品。这不正是小时候我们去放牛的情景吗?

现在有的幼儿园老师将李可染的画,作为欣赏课的内容,受到了小朋友的欢迎,课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见李可染的画的确充满了童趣。

李可染以独到的技法,非凡的创意,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充满童真与稚气的作品,他的艺术,以其丰富的思想内涵,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审美的心灵里。

四、结语

李可染的牧牛图系列,不仅是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还具有深层次的内涵,是画家对个人品质的更高层次的追求,是个人形象的真切写照,中间还跳动着画家一颗天真的童心。他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

参考文献:

黎明《画家李可染》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1986

蒋红雨《浅谈齐白石绘画的童真美》美术大观 2007

李可染《论艺术》人民美术出版社 1990

边平恕《李可染》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2003

何怀硕《大师的心录》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5

九年级语文下册-李可染简介

李可染简介 李可染(1907年3月26日—1989年12月5日),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13岁时学画山水。43岁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49岁为变革山水画,行程数万里旅行写生。72岁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研究院院长。晚年用笔趋于老辣。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代表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绘画风格 主张 在山水画方面,李可染主张“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他也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 在素描方面,李可染认为素描是研究形象的科学,素描唯一的目的就是准确地反映客观形象。形象描绘的准确性,以及体面、明暗、光线的科学道理,对中国画的发展只有好处,绝无坏处。 李可染也提出过“采一炼十”的主张。意即,采矿是艰辛的,冶炼更加需要付出倍百倍的劳动,真正的艺术创造必须兼有采矿工人和冶炼家双重艰辛和勤奋。 特点 山水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 李可染的山水画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 人物 李可染的人物画画面动态微妙,形象夸张但不丑化,朴质却不古拙,富于诙谐、机智特色和生活情趣。 牛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中国著名书画作品欣赏 1、清华嵒《墨竹》立轴【赏析】华嵒是清代雍正、乾隆时期成就最高的画家之一。画中有“山人写竹不加思,大叶长竿信笔为。但恐吟堂霜月夜,老鸦来踏受风枝。”简短四句诗,表现出画家豪放不羁的情怀。画面可谓精当简洁,湖石瘦而透,出于随意变化的湿而整的笔致,修竹新篁,笔意隽逸。3、慈禧书法【赏析】“望隆梅鼎资调燮,宠渥芝纶介寿康”。这件作品用笔粗壮厚重,装裱华丽大气,较为恰当地显示了慈禧太后的特殊地位与作品内容的喜庆色彩。 5、李可染《迎春图》镜心【赏析】李可染除以山水画名震中外画坛外,还非常喜欢画牛。他画的牧牛图形神兼备,意境清新美妙,充满生趣和诗意。牛背上,稚气的牧童悠然自得,寥寥数笔,他便勾出一幅质朴而生机盎然的田园小景。 6、米芾《淡墨秋山诗帖》【赏析】此帖运笔如刷,笔力雄健,结态造势宽展肥美,当为米芾中年书法之精品。此帖流传有绪,历代著录于《墨缘汇观》、《石渠宝笈续编》,刻入《三希堂法帖》。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释文:淡墨秋山画远天,暮霞还照紫添烟。故人好在重携手,不到平山谩五年。 7、傅抱石《屈原》【赏析】画中的屈原昂首独行,瑟瑟的秋风,吹拂着他的头发和衣衫。身后是芦苇丛生的江潭泽畔,前方是苍茫浩瀚的汨罗江水,他“宁赴湘流”,也决不“蒙世俗

之尘埃”。画家以精细的线描用心勾画了屈原的形象,而将大片画面让与江水,使得观者在聚焦屈原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孤独无助的悲凉。8、赵佶《欲借风霜二诗帖》【赏析】徽宗在艺术上有多方面的成就,能书善画,书法称“瘦金体”。此《欲借风霜二诗帖》是纸本,楷书,33.2 x 63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由两首七言与五言律诗合并而成,也名为“欲借、风霜二诗”帖。9、吴冠中《乡村》【赏析】这幅《乡村》是是一幅极具吴冠中个人特色的墨彩画。乡村的题材,景物的轻描,和谐的氛围,厚重的墨汁点化出层层的户落。作者似乎在以鸟瞰和俯视的姿态,告诉我们什么是生活,什么是乡村生活,风筝线不断,乡情更不会断。10、丰子恺《买粽子》【赏析】朱自清先生在看了丰子恺这幅题为“买粽子”的画后曾说过:“上海也不曾委曲你,瞧你那买粽子的劲儿。”是两个小孩子将篮子从楼上的窗下垂下街口买粽子,这些画,和丰先生的文字一样,性灵自在其中,充满生活情味。 11、张大千《荷花》【赏析】此幅作于1944年,那时的大千已经是名满天下,笔下的荷花更具物理、物情、物态。这幅《荷花》是张大千的代表作品,落落大方,雅俗共赏,娇艳而不俗,沉着而不浮,生动而不匠。徐悲鸿曾说:"张大千的荷花,为国人脸上增色",绝非过誉之辞。12、怀素《自叙帖》局部【赏析】《自叙帖》是怀素晚年草书的代表作。通篇为狂草,笔笔中锋,如锥划沙盘,纵横斜直无往不收;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名家人物绘画作品欣赏 魏延滨,男,1942年出生在山东济南,副教授,现任山东泰山书画院副院长。水墨肖像,水墨肖像画,水墨肖像画家。 孔仲起,名庆福,字仲起,原籍浙江慈溪。孔子七十三世孙。1934年出生于上海。1955年入学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1960年毕业并留校任教。历任教研主任,学位委员,东方博雅社执行社长,联合国国际美育学会理事。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泠印社理事、浙江当代中国画研究院院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黄少强(1901-1942年)原名宜仕,字少强,号止庐,晚号止翁。广东南海人,曾先后师事高奇峰、高剑父昆仲,兼修中西画学,20年代中期毕业于广州“博文美术学校”。1926年开始,历任佛山市立美术学校、南海县立师范和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宗华,出生于1939年元月,山东龙口人,定居北京。现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文化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央书画研究院副院长,北京湖社画会副会长兼艺委会主任,闾山画会会长。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张绍城1944年生,广西人。1963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附

中。现为广州画院院长、一级美术师、广东省美协副主席。1993年受聘为广东画院画家。 孙敬会(1940.1—) 字克齐,山东潍坊人。擅长中国画。1957 年入山东师范学院学习美术,1963年毕业于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历任山东艺术学院中国画专业教研室主任,教授。周宝军作品 李永文1956.1—)天津人。擅长中国画。1975年毕业于天津工艺美术学校绘画专业。198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研究生班。天津美术学院教师。 刘大为,山东诸城人,1945年出生。1968年毕业于内蒙师大美术系,1980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班,受教于叶浅予、蒋兆和、李可染、吴作人、黄胄等中国著名画家。曾率中国美术团访问美国、日本、西班牙等国家。1998年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主持中国美术家协会工作。

新人教版(部编)九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 阅读 14 山水画的意境》研讨课教案_23

14.山水画的意境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把握文章写作脉络,理清论述思路; 辨析文章论证方法及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诗词和山水画作品的欣赏,感受山水画的意境; 初步理解意境营造是画家追求的艺术境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识意境的本质,培养传统审美情趣; 从感受意境,品味意境,到写作时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文章写作脉络,理清论述思路;辨析文章论证方法及作用。 难点:从感受意境,品味意境,到写作时用笔墨大胆、自由地表现意境。 教法学法: 讨论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学习法。 课前准备: 前置性作业,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展示李可染的山水代表画作,引起学生兴趣,引出“什么是山水画的灵魂”的问题,导入新课《山水画的意境》。 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 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 1.文学常识 作者简介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中国近代杰出的画家、诗人,画家齐白石的弟子。李可染自幼即喜绘画,擅长画山水、人物,尤其擅长画牛。 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等。画集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2.预习检测

惆怅(chóu chànɡ)暮霭(ǎi)朝朝暮暮(zhāo) 浮光掠影(lüè)夔门(kuí)真挚(zhì)渲染(xuàn)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 完成自学检测1 一、阅读全文,思考下列问题,并试着完成思维导图。 1.作者认为山水画的灵魂是什么? 2.什么是意境? 3.为什么意境那么重要? 4.怎样创造意境? 5.意境和意匠是什么关系? 学生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明确,教师展示思维导图。 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学生默读课文,思考并小组交流研讨问题: 作者在谈论山水画的意境时,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呢?试举例并分析其作用。 1.举例论证 2.道理论证 3.对比论证 步骤四深层探究交流展示 完成自学检测2 运用课文中有关意境的论述,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古诗词进行赏析。 小组讨论交流,推选代表上台展示。 三、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美术著名作品分析

作品分析 《墨梅图》是元代画家和诗人王冕的作品,在绘画方面,他以画“墨梅”,常以此借物抒情。本幅画是他的代表作。一支含苞欲放的梅花,横斜在画幅中间,劲拔的枝干有数尺之长;已开未开的梅花洋溢着一种蓬勃的生机,显得十分清新可爱。画的左上角有画家自己的一首诗。这首诗和梅花一样,充满着生气。它不仅说明了画家创作这一作品的意图,而且吐露了他的胸怀和理想。在画法上笔力挺秀,圈梅花时创造了一种一笔两顿挫的方法。全画虽然只用淡墨,却能把梅花姿态表现的十分动人。 《早春图》是宋代画家郭熙的作品。该画是画家的传世作品的代表作。它描绘早春时节清晟的山景,薄雾笼罩山腰,树枝尚未放青,但已吐出新芽,山涧溪水已经解冻。泉水潺潺,形成一潭清浅春水,大自然处处萌发着生机,确是北方的早春季节。这种描绘自然景物中自然流露出的季节特点,与郭熙强调的画山水要表现不同季节特征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而这也只有通过对大自然的深入观察研究方能达到。 《牡丹焦石图》是明代画家徐胃的作品。徐胃字文长,号青藤道人,浙江绍兴人。他是一个具有进步倾向的诗人、戏剧家、书画家。在诗文、戏曲、书画等方面,都有相当的造诣。在绘画上,他敢于革新、创造,他的水墨写意花卉画,充分发挥了中国水墨画的笔墨技巧,用笔放纵但不失其真实,水墨淋漓,浓淡干湿恰到好处。它比一般水墨写意画得更加豪放、泼辣,故称其为“大写意”。这幅画就是他的这种画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徐胃的这种画风对明末清初以至近现代的中国花鸟画具有重要的影响。 《牧马图》是唐代画家韩擀擀的作品。画家年轻时曾做过酒店雇工,后受到著名诗人、画家王维的赏识,资助他学画。他善画人物,尤其精于画马。本幅画画的是一马倌骑白马与另一黑马并缓行,不画任何背景。黑白二马各部分比例匀称,透视解剖也很准确。用色虽是浅设色,但由于黑白对比色中加上少量朱红,并不使人感到单调。马倌的形象威武有力,两眼炯炯有神,这都说明画家具有很高的写实功力。 女史箴图 唐摹本内容是讲解劝诫宫中妇女的一些封建道德规范,注重用线来造型线条以连绵不断优缓自然的形式体现出节奏感,脸的力度略有控制,正如春蚕吐丝春运浮空流水行地它将战国以来形成的高古游丝描发展到了完美无缺的境界。根据西晋张华《女史箴》分段绘画共9段,宣扬宫廷妇女道德规范,但作品刻画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及精神面貌,线描优美流畅,具有春蚕吐丝的特色,表现了对用笔技巧和美感的追求。 《写生珍禽图》黄筌 此图描绘了鹊鸽、麻雀、鸠、龟等飞禽、昆虫、龟介二十余种,各自独立存在,并无构图上的组织,是一幅写生作品。根据款识可知是黄筌交付儿子的习画范本。画中禽虫刻画精细逼真,重视形似与质感,钩勒填彩,栩栩如生,体现了黄筌一派“用笔新细,轻色晕染”的特点。五代虽是传统花鸟画走向成熟的时期,但传下来的真品极少,所以此写生画具有珍贵的价值。 《匡庐图》是荆浩的代表作之一,描绘的是庐山的自然景色。此作画境宏阔博大,气势雄伟峭拔,反映出以荆浩为代表的北方画派的基本艺术特征。采用立轴构图,以纵向布局为主。由下往上看,作品层次井然,一层高过一层。体现了荆浩的笔法特点,勾、皴、染三法并举,既突出了造型的结构、形态的立体感和厚重感,又显示了水墨技法的特殊韵致。在画面的营造上,作者将“高远”、“平远”二法结合起来,交替使用。 《关山行旅图》关仝 此图上画峰峦高耸,气势雄伟,山间云烟萦绕,隐现古刹,山下近处布置荒村野店,酒旗迎风,行旅往来停息,点缀以驴骡鸡犬,画出了朴野的山中情趣,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布境兼高远与平远两法,树木有枝无干,用笔简劲老辣,有粗细之分,落墨则渍染生动,饶于墨韵。皴写山石,有如“刮铁”般的坚实的质感,都显示出关仝山水画的风貌。 关仝,五代后梁画家。精工山水,从师荆浩,有出蓝之誉。尤喜作秋山林,形象洗炼而完整,予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与荆浩同为北方山水画派创始者,并称“荆关”。 《潇湘图》董源 全卷以横幅形式图写江南山丘沙岸江河纵横的秀美景象,山水皆以花青运墨点染,平淡幽深,生动地表现出江南气候湿润、烟雨空蒙的特色,人物则以细笔重彩涂写,神采历历俱足,是董源的传世名作。 董源,,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水墨山水,影响很大,后世将其与巨然并称“董巨”,成为南方山水画派之祖;与李成、范宽并称为“北宋三大家”;又与荆浩、巨然、关仝并称“五代、北宋间四大山水画家”。 《溪山行旅图》:画面上雄俊的大山,一泻千尺的瀑布,山路边深深的溪水和山路上的驴队行旅,极其生动真实的画出北方山川的壮美,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 《早春图》:细致的画出冬去春来大地刚刚复苏的细致变化,雾气浮腾,阳光和煦xù,转达出欣欣的喜悦感情。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汇总

中国美术鉴赏作品及作者 1、《马王堆一号汉墓帛画》 2、《宾客图》唐 3、《执扇宫女图》唐 4、《藦坷萨埵舍身饲虎图》敦煌壁画北魏 5、《东王公》敦煌壁画西魏 6、《西方净土变》敦煌壁画唐 7、《双飞天》敦煌壁画唐 8、《朝元图》永乐宫壁画元 9、《钟离权度吕洞宾》元 10、《洛神赋》顾恺之东晋 11、《女史箴图》顾恺之 12、《步辇图》阎立本唐 13、《捣练图》张萱唐 14、《虢国夫人游春图》张萱唐 15、《簪花仕女图》周昉唐16、《牧马图》韩干唐 17、《照夜白》韩干唐 18、《韩熙载夜宴图》顾闳中五代 19、《清明上河图》张择端北宋20、《维摩诘》李公麟宋 21、《听琴图》赵佶宋 22、《采薇图》李唐宋 23、《秋庭婴戏图》苏汉臣宋24、《货郎图》李嵩宋 25《六祖劈竹》梁楷宋、 26、《秋风纨扇图》唐寅明 27、《孟蜀宫伎图》唐寅明 28、《屈子行吟图》陈洪绶明 29、《钟馗图》高其佩清 30、《游春图》展子虔隋 31、《匡庐图》荆浩五代 32、《秋山问道图》巨然五代 33、《雪景寒林图》范宽宋 34、《早春图》郭熙宋 35、《万壑松风图》李唐宋 36、《踏歌图》马远宋 37、《风雨归牧图》李迪宋 38、《鹊华秋色图》赵孟頫元 39、《富春山居图》黄公望元40、《浴马图》赵孟頫元 41、《渔庄秋霁图》倪瓒元 42、《渔父图》吴镇元 43、《青卞隐居图》王蒙元 44、《庐山高图》沈周明 45、《《华山图》王履明 46、秋江待渡图》仇英明 47、《平林散牧图》王翚清 48、《落木寒泉图轴〉王时敏清 49、《仿古山水》王翚清 50、《杏花春雨江南》王翚清 51、《夏山过雨图》龚贤清 52、《五牛图》韩滉唐 53、《山鹧棘雀图》黄居寀五代54、《禽兔图》崔白宋 55、《寒雀图》崔白 56、《芙蓉锦鸡图》赵佶宋 57、《墨竹图》文同宋 58、《墨梅图》王冕元 59、《墨葡萄》徐渭明

14.《山水画的意境》导学案第一课时

14、山水画的意境(第一课时)导学案 一、激趣导入: 1.导言: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不少中国古典诗词,也屡次提到了“意境”一词,同学们能结合我们所学过的诗词解释一下什么是意境吗? 提示:如《使至塞上》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构成了一种融合人情的雄浑意境。 可以说,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 2.展示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2)识记本课生难字词。 二、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 李可染(1907—1989),江苏徐州人。画家,以山水画成就最高,擅长画牛。代表画作有《漓江胜境图》《万山红遍》《井冈山》,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 3.写作背景: (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年版)。 本文选自《李可染论文集》 略有改动。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之说,可溯及六朝宗炳的

“畅神”之说与山水诗的兴起,后达宋人“诗画一律”之论。于是,中国山水画中的“意境”与古典诗词便有了难分难解的关系。但新文化运动兴起,文言文及古体诗受到了白话文与新诗的冲击,在青年学生群体中,此风尤烈。而李可染,1920年在徐州拜画家钱食芝为师,据称习王石谷一派山水;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曾听过康有为的演讲;1929年考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学习西画。这种经历使李可染认识了中国新山水画中的“意境”。在20世纪50年代,李可染漫游山川,一路写生,其山水画面目一变而“新”,形成特有的山水画语言范式。他提出“可贵者胆,所要者魂”,而所谓“魂”者,便是他在本文中所言的“意境”。 三、合作探究: 1.生难字词: 灵魂(hún )惆怅(chóu chànɡ) 气概(ɡài )真挚(zhì) 暮霭(ǎi )渲染(xuàn ) 赋予(yǔ)颐和园(yí) 惨淡(cǎn ) 四、精讲解疑: 词语释义: 惆怅:伤感,失意。 真挚:真诚恳切(多指感情)

李可染国画赏析

系(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班别:美本08班 学号:201008202105 姓名:陈肇柏 李可染《清漓风光图》作品赏析 李可染(1907.3—1989.12),江苏徐州人,中国现代著名中国画艺术家; 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1954年后他以造化为师,屡下江南,探索"光"与墨的变幻,形成独特的风格,可以以"黑"、"满"、"崛"、"涩"来概括其艺术内涵,无疑地,李可染为水墨世界开创出新的格局。他的画面结构,更让人感受到一种屹立千年的中国山水。一种范宽式的饱满构图,山势迎面而来,瀑布浓缩为一条白色的裂隙,用沉涩的笔调一寸一寸地刻划出来,绵绵密密地深入到画面的每一个角落,在一张纸上,表现出最大最丰富的内容。 代表作品有《万山红遍》、《漓江山水天下无》、《杏花春雨江南》、《山城朝雾》、《看山图》等。 现在,我们从以下几方面赏析李可染的其中一副作品《清漓风光图》。

一﹑构图 作品的平面构图中的纵深关系处理是采取独特的“三远法”。即高远﹑深远﹑平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种三远法类似西画中的仰视(高远),俯视(深远),平视(平远),是一个独特的空间处理方法,山水画中的以大观小的俯视法和散点透视法结合运用,可使层山叠岭、千里江河、深宅广院俱现于一幅画之内,不但庞大的画而得以铺陈布设,而且这样构图可以极为自由地充分表现内容和山水的气势。 作品的构图从外观形式上看,呈中堂、条幅。画面构图形式有:s形、三叠两段,平衡。这些丰富多彩的构图形式,为此作品增添了美的色彩,同一个美好的景观,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二﹑笔墨 笔墨造型的技巧核心又是线描造型。笔着重在勾划轮廓,表现对象的形体结构。墨,主要指的黑墨,有时也略含色彩之意。作品的笔法老辣、粗犷、高雅、流畅、凝重等;从线中感觉到气质,既体现对象的气质,又蕴涵着画家个人的气质。作品的墨色有焦、浓、重、淡、清五种,有干有湿,有浓有淡。墨色的变化微妙多端,使画面生动形象,富有情趣,有节奏感。 三﹑意境 李可染说过“意境是艺术的灵魂,是客观事物精萃部分的集中,加上人的思想感情的陶铸,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借景抒情,从而华博表现出来的艺术境界;诗的境界,就叫做意境。”作品的表现时间与博空间形象方面是用运动的、变化的。以目识心记的方法来创造艺术形象。有主次,有虚实的完美意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画家竭力追求对自然的全面感受的物表达,充分描绘自己对自然的理想情趣,以达到“可望、可居、可游物博”的境地。“遗貌取神”,追求意境,是山水画的生命。 四﹑题款和印章 作品的诗、书、画、印相结合博,可以抒发情感,阐述和发挥画意,可以增强山水画的形式美感,它将诗文美妙的内容,用书法艺术的形式表现到画面中,使诗、书、画三者之美极为巧妙地结合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艺术形象。画因诗而生趣,诗因画而更加形象化,诗画互相衬托,取得相得益彰的艺术效物果,并使章法丰富多姿,出神入博化。一幅以画为主的诗、书、画、印相结合的造型形式。欣赏者看画又吟诗,还可欣赏书法印章之美,得到多方面的艺术享受。

11《艺术作品中的动物》优质教案

11《艺术作品中的动 物》优质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11《艺术作品中的动物》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识:够认识辨别雕塑、泥塑、中国画、儿童画艺术表现形式的基本特征,知道很多艺术作品中的动物,艺术家在色彩、造型上进行了变形、夸张,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展现动物的特征,以寄托人们美好的愿望。 技能:学习描述不同表现形式的作品,能抓住作品在色彩、造型、材质上的基本特点,用简短的语言大胆表述出自己对作品的感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视频欣赏、图片对比、小组讨论、互动游戏等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感受艺术作品中动物的造型特点与色彩特点。通过视觉、听觉甚至触觉的体验,激发学生大胆表达出自己对不同艺术形式的感受。指导学生利用发现式、小组合作式等学习方式感悟到动物造型中夸张、变形的表现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艺术的丰富性,激发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同时对民间文化的接触,培养学生珍视民间文化艺术的情感,同时对学生进行热爱小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点: 1.认识多种美术表现形式,能从色彩、造型、材质、呈现方式方面进行描述。 2.了解艺术作品中经常运用的夸张、变形手法。 3.初步了解动物在民间艺术中的寓意。 教学难点:

体会不同艺术形式给我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并将此感受加以描述。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去过动物园吗在动物园里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动物呢 生:大象、老虎、狮子、猴子…… 师:看来小朋友们都非常喜欢动物,动物是人类的朋友,很多艺术家同样喜欢动物,他们用自己的方式去表达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揭示课题:《艺术作品中的动物》。 二、讲授新课 1.赏析探究 (1)欣赏书中作品 你们知道下面的两幅画分别是哪两位画家画的吗 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连连看,哪位画家擅长画哪样动物。 生:李可染——牛 张仃——鸡 师:我们先来看一看李可染老先生画的牛。 师:你知道李可染为什么喜欢画牛吗他为什么要把牛称作老师呢请你从这个小故事中寻找答案。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画牛作品欣赏 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2"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2"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2">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3"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3"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3">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4"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4"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4">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5"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5"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5">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6"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6"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6">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6324001_7" src_cetemp="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 8/2211/26324001_7" real_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 211/26324001_7">李可染." src="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079883.html,/DownloadImg/2012/08/2211/2

2015-2016年北京市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及答案

2015-2016海淀区初三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2016.1 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0页,共五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在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班级名称、姓名。 3.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考试结束,请将本试卷和答题纸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21分) 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第(1)一(5)题。(共9分) 闲章,是印章的一脉,是区别于姓名印、斋室印、职官印、藏书印一类的印章。书画家或自拟词句,或① (采取/撷取)格言警句刻在闲章上,以示对艺术和人生的感悟。好的闲章,【甲】内容广泛,【乙】意趣盎然,除了让人玩味,【丙】可体现书画家的学识与修养。 闲章有的【丁】。如徐悲鸿画白梅用“一尘不染”印,李苦禅画鹰用“搏击万里”印,李可染画牛用“师牛堂”印。有的【戊】。如齐白石出身木匠,半生②(漂泊/漂移)不定,晚年定居北京,以卖画为生,他常在书画中钤盖“木居士”“鲁班门下”印,以示其独特的经历;张大千出身贫寒,他用“乞食人间尚未归”和“苦瓜滋味”两方闲章,表明自己的出身和处境。有的还【己】。如郑板桥有名的闲章“难得糊涂”,幽默隽永中带有几分苦涩,书写人生况味可谓入木三分;邓石如的闲章“胸有方心,身无媚骨”,直抒胸臆,表现了他刚正不阿的品格。 闲章虽小,却融书法、绘画、雕刻于一体,是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犹如万绿丛中一点红,绽放出绚丽的光彩。言情亦言志,造景亦绘心,故而闲章不“闲”了。 (1)对文中加点字读音的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a) B.藏书(zang)处境(chu) 隽永(jun) 刚正不阿(e) C.藏书( cang) 处境(chu) 隽永(juan)刚正不阿(e) D.藏书(zang)处境(chu) 隽永(juan) 刚正不阿(a) (2)从文中括号内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写在横线①②处,①处应填____,②处应填 。(2分)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即使也并且 B.虽然但是也 C.尽管还又 D.不但而且还 (4)根据语境,在文中【丁】【戊】【己】处依次填写句子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表现书画家的生平、境遇 ②反映作者的主观认识、情趣志向 ③紧密配合作品内容,深化作品主题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③②① (5)仔细观察下面的闲章,请选择其中一枚,将其内容用规范的正楷字书写在答题纸 上的田字格内。(1分)

14、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

十四、山水画的意境(李可染) 1、易读错的字 惆怅(chóu chàng)遥(yáo)望崇(chóng)高真挚(zhì)缘(yuán)物寄情暮霭(ǎi )荆(jīng)浩茂(mào)盛赋予(fùyǔ)柏(bǎi)树渲(xuàn)染夔(kuí)门沁(qìn)园春颐(yí)和园辉煌(huáng)惨(cǎn)淡筼筜(yún dāng)湘潭(tán)篆(zhuàn)刻谷偃(yǎn)竹记 2、多音字 jiě(图解)bié(惜别)liàng(力量)zuò(作画)解jiè(押解)别量作 xiè(浑身解数)biè(别扭)liáng(测量)zuō(作坊)háng(太行山)bǎi (柏树)qiáng(刚强)héng (横行)行柏强qiǎng(强迫)横 xíng (行动)bó(柏林)jiàng(倔强)hèng (蛮横)shí(铁石)chù(一处)chā(差异)chāi (出差)石处差差 dàn (一石)chǔ(处女)chà(差劲)cī(参差)pǔ(朴素)pō(朴刀)dān(简单)chuáng(传达)朴朴单传 páo(朴槿惠)pò(黄朴树)shàn(单县)zhuàn (传记)luò(落空)kōng(空间)jiǎ(假话)xiān (鲜明)落là(落下)空假鲜 lào (落枕)kòng(空闲)jià(放假)xiǎn (朝鲜)3、形近字 境jìng (意境)浩hào (孟浩然)陵líng (广陵)惆chóu(惆怅) 棱léng(棱锥)稠chóu(稠密)镜jìng (镜子)皓hào (皓月)凌líng (欺凌)蜩tiáo (承蜩)烟yān (烟花)孤gū(孤帆)弧hú(弧形)崇chóng(崇高)咽yān (咽喉)(鬼鬼祟祟)胭yān (胭脂)呱gū(呱呱坠地)狐hú(狐狸)祟suì(鬼祟)概gài (气概)挚zhì(真挚)霭ǎi (暮霭)搏bó(搏斗)慨kǎi (感慨)掣chè(电掣)溥pǔ(溥仪)溉gài (灌溉)擎qíng(擎起)蔼ǎi (和蔼)博bó(渊博)煌huáng(辉煌)绘huì(描绘)惨cǎn (惨淡)淡dàn (淡薄) (脍炙人口)渗shèn(渗透)啖dàn(啖荔枝)惶huáng(惶恐)脍kuài(脍炙)掺chān(掺和)谈tán (谈话)4、解词 惆怅:伤感,失意。 暮霭:傍晚的云雾。 真挚:真诚恳切(多用于指感情)。 意境:文学艺术作品通过形象描写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情趣:指性情志趣,情调趣味。有时也指情意。

世界著名现代设计师作品赏析

世界著名现代设计师 作品赏析 姓名:**** 系别:计算机C1153

赏析作品:《万山红遍》 作者:李可染 作者简介: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大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1989年12月5日,在中国画坛辛勤耕耘了近70年的一代宗师李可染因心脏病猝发,在北京寓所里溘然长逝。 对中国艺术的影响: 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活动年谱:

1907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排行第二,原名永顺。童年酷爱戏曲绘画,常用碎碗片在地上画戏曲人物,博得邻人围观。 1914年,入私塾。穷巷无良师,两年无所得,惟常在堂上写字画画,塾师宠爱,不加阻止。 1916年,喜用大笔练字,曾据记忆仿徐州书家苗聚五,写大幅"畅怀"二字,因传书名。两三年间,求写春联者不绝。同期喜画水墨钟馗。 1917年,10岁,始入小学。图画老师王琴舫见他聪慧好学,赞曰:"孺子可教,素质可染。"遂给他取学名可染。 1920年暑假,游徐州城垣,俯瞰快哉亭,见集益书画社室内数位老画师正在作画,急趋窗外伏观,一连数日,恋恋不舍。由此得登堂入室,拜徐州画家钱食芝为师,正式启蒙书画,习王石谷一派山水。 1923年,入上海美术专门学校普通师范科,学习图画、手工两年。此间,得见吴昌硕真迹。在学校一次纪念会上,听康有为演讲,言数年来周游全球,确认中国唐宋绘画为世界艺术高峰,激发可染立志献身绘画艺术。 1925年,毕业创作以其王石谷派细笔山水中堂名列第一。刘海粟校长为之题跋。是年回徐州,在第七师范附小和私立徐州艺专任教至1928年冬。 1929年,22岁,越级考上西湖国立艺术院研究部研究生,得林风眠校长赏识。春季入学,师从林风眠、法籍油画家克罗多二位教授,专攻素描和油画,同时自修国画,研习美术史论。同年,杭州"一八艺社"成立,李可染加入"一八艺社",为最早成员。 1930年,杭州"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首次在杭州举行。同年,西湖国立艺术院改制,取消研究部,并入国立杭州艺术专科学校。李可染在该校教授研究室任助理员,半工半读。 1931年5月,杭州"一八艺社"在上海举行习作展,鲁迅为展览写《一八艺社习作展览会小引》,可染作品始受注意。 1930年至1932年期间,"一八艺社"成员先后被迫离校,李可染得林风眠先生暗中保护,给予路费资助,离开西湖,回到徐州。 1932年,创办"黑白画会"。据李可染1980年拟《传略提纲》手稿:"是年创作大幅钟馗,后入选南京第二届全国美展,报纸刊载专文介绍,评价甚高。" 同年,再次应邀到私立徐州艺专任教,兼任徐州民众教育馆美术干事。与同事开辟抗战宣传室,创作展示《日本侵华史》,创作大量抗日爱国宣传画。创办石版《抗日画报》,积极从事爱国宣传活动。 1933年冬,26岁的李可染在徐州举办了他的首次个人画展。 1937年,领导、组织徐州艺专学生创作抗战宣传画将近百幅,画在大幅竹节上,巡回展览。 1938年,参加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第三厅美术科,从事抗战爱国宣传画创作活动。 1939年,为表达国仇家恨,完成宣传画《是谁破坏了你的快乐的家园?》 1940年,住金刚坡下的赖家桥,与理论家蔡仪同室,相互切磋艺事,共同探讨新艺术理论。由抗战宣传活动转回中国画的创作和研究。 1941年,郭沫若先生为李可染作题画诗二首,一为五律《题水牛图》,一为七律《题峡里行舟图》。

李可染作品赏析

当代李可染国画家作品赏析 李可染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师范科学习。1929 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西湖国立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风眠、法国名画家克罗多两位教授,研习西画。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他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做出了重要贡献。李可染是二十世纪“金石派”的重要山水画大师,一生致力于“为祖国山河立传”。其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李可染的山水画重视意象的凝聚。他在40年代的山水作品还留有朱耷、董其昌的影子,清疏简淡,是一种线性笔墨结构。50年代以后的作品,借助于写生塑造新的山水意象,由线性笔墨结构变为团块性笔墨结构,以墨为主,整体单纯而内中丰富,浓重浑厚,深邃茂密。他在中国画领域,尤其是山水方面尤为突出,他强调作山水画要从无到有,从有到无,即从单纯到丰富,再由丰富归之于单纯。而李可染无疑最具有代表性,它通过写生和借鉴西方艺术的方式跳出前人巢臼,改革和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创造出了具有鲜明时代风格的山水新面貌。六十年代开始,李可染自言进入了“采一炼十”的过程,他从大自然中采集素材,再将它们提炼并表现在皴法、光影、构图和意境之上,创造出一套崭新的艺术语言。李可染的水墨画一扫逸笔优雅的文人积习,尤其是那以悲沉的黑色形成的基本色调,深深地捉住人们的感觉,而在这悲怆旋律的制约下,画中即使偶有淡淡的幽雅,也会被这"黑色世界"造成凄迷的基调。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出版有《李可染水墨写生画集》、《李可染中国画集》、《李可染画牛》等。而代表作品有《江山无尽图》、《万山红遍》、《漓江胜境图》、《井冈山》和《爱晚亭》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举国欢欣,人民对新的生活充满期盼;五、六十年代,毛泽东诗词成了不少艺术家的创作题材,故此以毛泽东诗词为题的画作不计其数,“万山红遍”更是当时最为欢迎的名句之一。该时候许多画家绘画秋山红叶,被美术史家称之为“红色山水”,“红色”亦被赋予红色政权统治中国的政治含义和时代特征。 《万山红遍》是李可染的重要代表作,《万山红遍》透露李 可染艺术道路的转折点。1962年一幅构图饱满,以红叶密布前 景为主。这幅作品画山间瀑布,溪水奔流;1962年一幅画小河弯 曲,汇成水塘。本图朱砂点叶的面积较小,但与朱膘、赭石色 呼应,红色调中见冷暖对比,层次丰富。1962年一幅,以朱砂 色为主,画面浓艳强烈。由此可见,同是一个题材,可染师每 次画都有不同,因此,每一幅画都是一次再创作。不凡之处便 是作者用了大量朱砂来渲染画面,满目红山,意境非凡。据说, 当时李可染画《万山红遍》用掉内库半斤朱砂。以朱砂作画, 前人有过,但多用于佛像、钟馗、花卉,如此大量用于山水画

李可染画牛

李可染画牛 李可染先生1907年3月26日生于江苏徐州,13岁从师乡贤钱食芝学习传统山水画,16岁入上海私立美专学习。1929年以优异的成绩入杭州(国际)西湖艺术院,破格录取为研究生,师从林凤眠等教授,研习西画。1943年应聘为重庆国立艺专讲师,从事中国画教学、创作和工作。1946年应徐悲鸿之聘为国立北平艺专中国画教授,同时师从齐白石、黄宾虹,潜心于民族传统绘画的研究与创作。 新中国成立后、他进一步致力于中国画艺术的革新。将“可贵者胆,所要者魂”、“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为座右铭,使古老的山水画艺术获得了新的生命。可染先生的山水深厚凝重,博大沉雄,以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促进了民族传统绘画的嬗变与升华。可染先生自成体系的教育思想,出现了活跃于画坛的“李可染学派”。它不仅是画坛辛勤耕耘70余年的一代宗师,而且在艺术观念的开拓上也作出了重要贡献,既影响早已越出美术界,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作品在国内外各大博物馆多有收藏。专集有《李可染画辑》、《李可染画集》等。李可染绝笔《九牛图》1998年曾以360万元成交。 李可染画牛始于30年代,主要画北方的黄牛,40年代以后开始画南方的水牛。50年代,画牛成为其山水画的补充,画起来相对轻松。著名美术评论家郎绍君先生对李可染的耕

牛评价极高:“各式各样的耕牛图都造型严谨、笔墨精炼、极富情趣。透露出画家未泯的童心和对诗意田园生活的向往。” 《九牛图》,作于1988年,其时大师虽届晚年,但其笔墨,老而弥辣。李可染曾在其另一幅《九牛图》中题道:“水牛水牛你最可爱,你有中国作风、中国气派,坚毅雄浑,无私拓大……你角大如虹,腹大如海,脚踏实地而神游天外……”牛的作风、品性,正是大师一生艺术创作的真实写照,《九牛图》,不但有自抒胸襟之意,更从画面中表达出中华民族像牛一样浑厚博大的精神力量。 1988年作《九牛图》,“藏之深山”已久,曾出版的《李可染书画全集》也未录印此图。《九牛图》未画自然景观,也没有出现小牧童,纯以牛为主角。画家为大、小九牛写形、传神、造像,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磅礴、力度之强劲,无可比拟。 《九牛图》原初画稿,约发端于1984年,称《九牛图卷》。九牛布局单列横排,近似唐代韩滉《五牛图》。对照1988年《九牛图》,全然打破韩滉《五牛图》传统程序。画右,正、背、欹、反,四牛一组;画左,或立、或卧、或啃蹄、或举耳聆听,五牛为一组。两组相互造势,近乎两个“圆”,又如平展开来的“太极图”,循环流动不已,从而诞生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二圆旋波”新图式。遵循起、承、转、合规律,对意象予以自由调遣,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上,突出

美术作品赏析

狼牙山五壮士(油画) 巍峨重叠的高山,悬崖峭壁的险峻,悄然俯首于五壮士的脚下,使他们越发的高大,雄壮的身姿,庄严的神情,怒目于那贪婪矮小的敌人.那大义凛然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跃然于纸上,生动的刻画了5位高大的英雄形象. 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感受:联系着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悬崖好比是无数的坎坷与挫择,等着我们去克服战胜他。而选择那条绝路则是一生无数次经历后最最重要的选择。我们需要五壮士的精神,这种精神应无处不在。 这就是生命的写真,这就是永远的丰碑!

最后的晚餐 作者简介: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桑迪.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10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介绍: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该画421X903厘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为了构图使图做得比正常就餐的距离更近,并且分成四组,在耶稣周围形成波浪状的层次。越靠近耶稣的门徒越显得激动。耶稣坐在正中间,他摊开双手镇定自若,和周围紧张的门徒形成鲜明的对比。耶稣背后的门外是祥和的外景,明亮的天空在他头上仿佛一道光环。他的双眼注视画外,仿佛看穿了世间的一切炎凉。 达.芬奇毕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在众多同类题材的绘画作品里,此画被公认 为空前之作,尤其以构思巧妙,布局卓越,细部写实和严格的体面关系而引人入胜。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