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一普”登记录入的西周甲骨卜片

“一普”登记录入的西周甲骨卜片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2110404.html,

“一普”登记录入的西周甲骨卜片

作者:苏如意

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18年第17期

摘要:2013—2016年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在普查洪洞县博物馆馆藏文物时,洪洞县博物馆登记录入了几件西周时期的甲骨卜片。山西省洪洞县因大槐树明代移民而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华人老家”。20世纪50年代初期,也是在洪洞这个地方,考古工作者在坊堆村发现了西周甲骨卜片,这是我国首次发现西周时期的甲骨卜片。它改变了以往学者认为的只有商代才有甲骨文的看法,一时间引起了考古界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一普”;甲骨文;洪洞;杨侯国

2013—2016年,笔者参加了山西省洪洞县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2015年2

月,在对洪洞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进行普查的过程中,我馆登记录入了几件西周时期的甲骨卜片。通过与这些馆藏实物的直接接触,激发起了笔者对西周甲骨文的浓厚兴趣,抱着进一步学习的态度,笔者对甲骨文相关知识和洪洞县的历史文化进行了探究。

甲骨是我国古代占卜时用的龟甲和兽骨。其中龟甲又称卜甲,多用龟的腹甲;兽骨又称为卜骨,多用牛的肩胛骨,也有羊、猪、虎骨等。卜甲和卜骨,合称甲骨。使用甲骨进行占卜前,要先取材、锯削、刮磨,再用金属工具在甲骨上钻出圆窝,在圆窝旁凿出菱形的凹槽,此过程称为钻、凿。然后用火灼烧甲骨,根据甲骨反面裂出的兆纹判断凶吉。

甲骨文又名甲骨卜辞,主要指我国商周时期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镌刻的文字,内容一般是占卜所问之事或者是所得结果。甲骨文起源并兴盛于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到西周时期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这种文字被认为是现代汉字的早期形式,也是现存的中国最古老的成熟文字[1]。

1 坊堆遗址发现西周甲骨卜片

通过查阅洪洞县文物档案资料,笔者得知洪洞县博物馆馆藏的西周甲骨卜片于1954年发现于今山西省洪洞县坊堆村。山西省洪洞县因大槐树明代移民而享誉海内外,被称为“华人老家”。20世纪50年代初期,也是在洪洞这个地方,考古工作者在一个叫坊堆的村里发现了西周甲骨卜片。考古工作者在坊堆村南发现了坊堆遗址,分布面积东西约300米,南北约200米。1954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派出工作人员,在遗址中部偏西发掘清理西周墓葬18座,灰坑2座,出土有铜鼎、簋、甗、戈、铜鱼、陶鬲、鼎、豆、壶、罐、玉环、璜和卜骨两块[2]。其中一块刻有卜辞的卜骨上刻“化宫□三止又疾贞”8个字,成为当年发掘的最大收获。这片甲

骨上的卜辞(化宫□三止又疾贞)大约是占卜疾病的记载。卜辞里第三个字可能是“鼎”字,“化宫鼎”极有可能是人名。意思是化宫的三趾有病,所以占卜问卦。坊堆村的这一重要发现,畅文斋、顾铁符两位先生于1956年发表了文章《山西洪赵县坊堆村出土的卜骨》(赵城和洪洞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