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医院用药数量和结构成为当前抗菌素

医院用药数量和结构成为当前抗菌素

医院用药数量和结构成为当前抗菌素
医院用药数量和结构成为当前抗菌素

医院用药数量和结构成为当前抗菌素

药品费用过快增长的主要原因

为研究当前药品费用变化的原因,去年10月以来,我们委托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对当前药品价格与费用变化情况进行了实证性研究。课题组利用中国药学会科技开发中心统计资料,对北京市有完整购药记录的12家样本医院(7家三级医院、5家二级医院)1996-2005年抗菌药物(主要包括抗生素、合成抗菌素)购进数量、结构和价格情况进行了初步分析。

课题组使用了12家医院在数据库中的12905条购药记录,共涉及109种抗菌药物的245195个具体数据。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5年,12家医院抗菌药物的购进价格持续下降,但受购药数量和购药结构影响,医院购药金额增长较快,其中,购药结构变化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一、药品价格持续下降,降幅较大

根据1996-2005年样本医院抗菌药物数量及价格数据,课题组计算了1996年以来12家医院购药价格指数(具体见图1、2)。从图示结果看,1996-2005年样本医院抗菌药物购进价格总体呈下降趋势,2000年国家扩大政府定价药品范围后价格下降尤为显著;2005年比1996年价格平均下降了近50%。价格下降较大的年份包括2001年、2002年、

2004年及2005年,与国家历次降低抗菌药品的时间一致。纳入政府定价的药品(医保目录药品)比市场调节价药品价格降幅更大。

二、临床用药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及国家规定的剂量,课题组将109种抗菌药物各剂型规格实际购进数量,按照规定日服用量进行换算,折合成可对比的购进数量。通过12家医院各年度购进药品数量的对比,发现10年来抗菌药物临床用药的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具体见表1.1-4)。主要特点是:一是10年来进入销售排名前20名的药品,排位次序发生了较大变化。1996年销售量排名靠前的许多药品,目前的排位均已后移。

二是价格较高的“其它β-内酰胺类”(主要是各种头孢类抗生素和碳青酶烯类抗生素)、喹诺酮类(如左氧沙星等各种沙星类合成抗菌素)、大环内酯类(如红霉素、阿奇霉素等)、林可酰胺类(如克林霉素等)抗菌药用量显著增加,廉价的青霉素类药品用量大幅减少。从销售数量看,青霉素注射剂已从10年前用量第2位,退居到目前的第17位。受进入医保目录影响,头孢替安注射剂在销售金额排行榜上,仅一年时间便从2004年的83位飙升到2005年第11位。

三是从购进数量和金额方面看,当前“头孢类抗生素”在医院临床上使用都是最多的。在目前医院销售排名前20位

药品中,头孢类抗生素及各类复合抗生素占一半以上。这类药品价格都是相对较高的。

三、药品购进金额成倍增长,购药结构变化是主因

数据显示,10年来12家样本医院抗菌药购进金额增加较多(见图3)。其中,1996-2000年购药金额快速增长,2001、2002、2003年有所下降,2004、2005年又再次出现快速上升势头。

课题组对12家医院用药数量、结构和价格变化对药品购进额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0年来医院临床用药结构变化,是导致医院药品购进金额增加的主要因素(见图4、5、6)。

1、2000年与1996年相比,购药金额增加了1.22亿元。其中,因购药数量增加而增加的购药金额为0.39亿元,因购药结构变化增加的购药金额为1.15亿元,因药品价格下降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0.32亿元。

2、2005年与2001年相比,购药金额只增加了94万元。其中,因进药数量减少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0.26亿元,因购药结构变化而增加的购药金额为1.61亿元,因价格下降而减少的购药金额为1.35亿元。

从课题初步研究结果看,1996年以后药品价格呈现逐步下降势头,特别是2000年以后,随着国家扩大药品政府定价范围以及药品集中招标采购制度的全面推进,占临床用

药三分之一以上的抗菌药物价格有了明显下降。但受临床用药结构变化的影响,医院购进药品的金额上涨较多,这是导致群众人均药费负担不断上涨的主要原因。

当然,医院购药结构和数量发生较大变化,有人群疾病谱发生改变、临床耐药率增加、药物剂型升级换代等正常因素。但不可否认,在利益驱动下,一些医院愿意开大处方、售高价药的问题也是比较普遍的。因此,进一步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医院用药行为监管,应当成为现行体制机制下降低群众药费负担、缓解群众看病贵的主要手段。

图1

图2

* 指在数据库中找不到进药数据,原因包括:(1)该药品未上市或已退出市场;(2)在市场上有流通但数据库没有收集该药品的数据。

图3

图4

图5

图6

抗生素合理用药 综合试题

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综合试题 科室:姓名:总得分: 一、单选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3分) 1、青霉素可杀灭(C) A.立克次体 B.支原体 C.螺旋体 D.病毒 E.大多数革兰阴性菌 2、对绿脓杆菌有较强作用的药物是(D) A.氯唑西林 B.美西林 C.阿莫西林 D.哌拉西林 E.替莫西林 3、下列选项中,属于第一代头孢菌素特点的是(A) A.对革兰阳性细菌的作用抗菌强 B.对革兰阴性杆菌较第三代弱 C.对β-内酰胺酶稳定 D.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E.对绿农杆菌有效 4、属于快速杀菌药,对静止期细菌也有较强杀菌作用的药是(E ) A.β-内酰胺类 B.大环类酯类 C.磺酰胺类 D.林可霉素类 E.氨基糖苷类 5、常发生耳毒性和肾毒性的药物是(C ) A.青霉素 B.四环素 C.庆大霉素 D.氯霉素 E.头孢唑林 6、对耐青霉素和头孢菌素类革兰氏阳性杆菌严重感染有效的是(D) A.哌拉西林 B.氨曲南 C.阿莫西林 D.万古霉素 E.庆大霉素 7、可导致跟腱炎或跟腱断裂不良反应的药品是(E ) A.克林霉素 B.美罗培南 C.阿米卡星 D.头孢哌酮 E.环丙沙星 8、禁用于妊娠妇女和小儿的药物是(B ) A.头孢菌素类 B.氟喹诺酮类 C.大环内酯类 D.维生素类 E.青霉素类 9、治疗流行性脑膜炎首选用的药物是(E ) A.红霉素 B.舒巴坦 C.庆大霉素 D.阿米卡星 E.磺胺嘧啶 10、具有抗厌氧菌作用的药物是(B ) A.氨曲南 B.甲硝唑 C.亚胺培南 D.青霉素 E.头孢拉定

二、配伍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题3分) A.第一代头孢菌素 B.第二代头孢菌素 C.第三代头孢菌素 D.第四代头孢菌素 E.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11、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强,对革兰阴菌性作用弱的药物是(A ) 12、对革兰阳性菌作用弱,对革兰阴性菌包括绿脓杆菌作用强的药物是(C) 13、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等均有很强作用的药物(D) 14、抗菌谱最广、抗菌作用最强的药物是(E ) A.庆大霉素 B.加替沙星 C.多西还素 D.头孢哌酮 E.阿莫西林 15、易导致血糖异常的药品是(B) 16、易导致牙齿黄染的药品是(C) A.青霉素 B.链霉素 C.磺胺嘧啶 D.四环素 E.氯霉素 17、有明显耳聋的药物是(B) 18、易引起过敏性休克的药物是(A) 19、易引起严重二重感染的药物是(D) 20、严重损害骨髓造血机能的药物是(E) 三、多项选择题(每小题至少有一个或多个答案,每题4分) 21、青霉素的抗菌谱为(ABC ) A.敏感的革兰阳性球菌和阴性球菌 B.革兰阳性杆菌 C.螺旋体 D.支原体、立克次体 E.革兰阴性杆菌 22、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服药期间禁止饮酒的抗均药物有(ACE ) A.头孢哌酮 B.呋喃妥因 C.甲硝唑 D.磷霉素 E.头孢他啶 23、第四代头孢菌素的特点(ABCDE ) A.对革兰氏阴性菌作用强 B.对革兰氏阳性菌作用增强

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相关探讨

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相关探讨 发表时间:2014-04-03T09:23:04.297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1期供稿作者:姚奇 [导读]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或者减轻不良反应。头孢菌素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1)过敏反应。姚奇 (安徽省立儿童医院药剂科安徽合肥 230051) 【摘要】目的:探究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的相关内容。方法:对本院近年来头孢菌类抗生素药物应用情况,以回顾性的方法进行分析,主要分析角度为抗菌谱、不良反应、给药方式以及药物应用注意事项等,归纳其临床合理应用。结果: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抗菌谱相对更广、抗菌效果明显,组织体液浓度更高,患者服用后不良反应少且均在可耐受范围内,过敏反应不多,其合理用药是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结论:头孢菌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而逐渐出现的滥用趋势导致此类抗生素耐药率呈现增高的趋势,患者应用后不良反应增加,因此严格遵守头孢菌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头孢菌类抗生素合理用药特点 【中图分类号】R96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1-0127-01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被称为先锋霉素,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一种,该抗生素具有以下优点:抗菌谱广、不良反应轻微、组织体液浓度较高以及过敏事件概率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3]。随着该药物临床上使用范围越来越多,且滥用的势头也越来越明显,使得头孢菌素的耐药率明显上升,影响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加重其经济负担。关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用药的问题已经引起了医学界的高度重视。本文就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合理应用进行粗略分析。 1 头孢菌素的品种和作用特点 1.1第一代头孢菌素 此类头孢菌素主要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G+球菌。虽然对阴性杆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效果还不稳定,但是对诸如大肠埃希菌、克雷白菌属等格兰阴性肠道菌株等效果明显。对脆弱类杆菌、粘质沙雷菌没有效果。该药物的肾毒性比较大。 1.2第二代头孢菌素 此类药物对G-菌的抗菌作用相对于第一代要突出,抗菌谱更广,另外相对于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稳定性也更高;对阳性球菌有较为良好的抗菌活性,而不良反应则要低很多。对铜绿假单胞菌的效果依然不显著。 1.3第三代头孢菌素 此类药物对G+球菌的活性相对于第一代还有第二代要弱,但对阴性杆菌β-内酰胺酶的作用则非常稳定,在抗阴性杆菌的作用要比第一代和第二代突出;抗菌谱进一步扩展,对铜绿假单胞菌还有厌氧菌等抗菌作用明显;体内分布较广,大部分药物的组织穿透性突出。此类药物能够达到身体内各个组织、滑膜腔、体液等,当脑膜炎症的时候能够达到脑脊液;对肾脏不会产生毒性反应。此类药物临床应用突出,针对严重、长期难以治愈的感染还有因多种耐药菌的混合感染有满意的临床效果。 1.4第四代头孢菌素 相对于第三代,此类药物对G+球菌的抗菌活性较强,而效果则逊于第一代和第二代。相比起其他头孢菌素,第四代头孢菌素对肠杆菌属、沙雷菌属以及柠檬酸菌属等效果更为突出;对β-内酰胺酶、染色体还有质粒酶等更为稳定。该药物在临床上主要诊断因敏感菌导致出现的感染。 2 头孢菌素的不良反应[4]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防止或者减轻不良反应。头孢菌素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有:(1)过敏反应。头孢菌素类主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发生概率最高能够达到10%,主要临床表现为瘙痒、药物热还有血清病样等,甚至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和青霉素之间会产生交叉过敏反应;(2)胃肠道反应以及二重感染。出现概率最高达到10.8%,主要表现为恶心、食欲不振等;(3)血液和造血系统不良反应。当头孢哌酮应用剂量过大,会使得肠道合成维生素K的细菌被抑制,进而使得患者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部分患者甚至出现出血现象;(4)精神神经系统毒性。头孢菌素剂量过大患者可能会出现以下不良反应:头痛头晕、精神异常以及视物不清等,而肾功能不全患者大剂量应用后甚至会出现抽搐或者幻觉。 3 头孢菌素的合理应用 在对患者应用抗生素之前需要对其疾病有准确的镇墩,部分疾病细菌感染,其本身的敏感性还有耐药性等方面决定了不适合应用头孢菌类药物治疗,另外在应用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时应该全面掌握该药物的药理作用,适应症和禁忌症,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还有最佳给药方法等,尽可能的避免药物的盲目性应用,降低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在用药过程中要对患者进行临床监护,监护的内容主要如下:药物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还有耐药性,除此之外还应该鉴别患者病情变化是否因为疾病本身导致或者是由于二重感染还是药物不良反应所导致。医务人员应该密切观察患者临床血液还有生化指标检验检测。头孢菌类抗生素药物和青霉素药物之间有可能发生不完全的交叉过敏反应。 头孢菌类抗生素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而逐渐出现的滥用趋势导致此类抗生素耐药率呈现增高的趋势,确保头孢菌类抗生素的合理用药,保障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何燕,徐晓月.两种头孢菌素的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研究[J].中国抗生素杂志,2013,38(8):640. [2] 徐剑英.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合理用药分析[J].海峡药学,2013,25(6):100-101. [3] 姚卫娟.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13):118-119. [4] 孟现民,沈银忠,张永信.第三代头孢菌素临床应用的定位[J].药学服务与研究.2012,17(04):108-109 [5] 邵俊,郑瑞强,卢年芳.限制使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对细菌耐药性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15(23):145-146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基本原则抗生素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医疗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由于抗生素种类较多,临床应用也极为广泛,其使用的合理性与患者的康复及医院的医疗质量密切相关。但近年来由于应用不合理或滥用抗生素现象日见突出,几乎成为全球问题,我国有关专家多次呼呈,合理应用抗生素已成为当务之急。为了不断总结临床应用抗生素用药中一些基本规律,使抗生素的使用达到科学合理,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抗生素在救死扶伤的重要作用,本文就临床上合理应用抗生素必须掌握的几个基本原则,与医药同行进行商讨。 1正确选择原则 选择抗生素治疗的前提是必须明确病因诊断,目前用药偏滥、针对性差,主要是病因诊断做得不够造成的。正确估计致病菌,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是合理应用抗生素的基础。对一些严重感染的患者,应尽一切努力寻找病原菌,在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未获得前,可根据病史和体格检查、病情变化和感染来源作出临床诊断,并根据临床经验选用抗生素。致病菌确定后,应根据药敏试验,及时调整抗生素。在选择抗生素时,应了解该药的抗菌作用、药代谢动力学及副作用,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有条件

的医院,在治疗过程中,可测定血药杀菌浓度及进行血药浓度监测,以指导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总之,只有全面了解和分析机体的各种状态,从中找出抗生素应用中的一些基本规律,才能做到正确选药、合理应用、安全有效的原则。 2严格掌握适应证原则 抗生素的应用必须根据临床诊断,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原则,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切忌轻率和盲目地应用。对发热病人不能见热即用抗生素,应区别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对已确诊为病毒感染者,除重症乙型脑炎、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麻疹等与预防继发感染而适当用抗生素外,其他病毒感染一般不必用抗生素。 3熟悉与恰当原则 熟悉药理学及体内药物代谢动力学过程,是合理用药的基础,同时要熟悉原发病的临床特点,注意个体差异及遗传特征差异选择用药。所谓恰当是指选择适当的剂量与给药方法。用药剂量正确与否关系甚大,用量恰当能治病,用量过小达不到治疗目的,过大则会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在临床使用抗生素时,应尽早使用,剂量要恰当,避免长期使用。特别是在肝、肾功能减退的情况下,用药要更加慎重。给药途径的不同,不仅影响药物的剂量和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使用规范管理 抗生素自问世以来,它在人类预防和治疗疾病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也是临床使用最多的药物,尤其在感染性疾病的防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抗生素的种类繁多,给临床医生选用药物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不合理用药现象显得较为普通。这样,不仅给病人经济上造成了一定的浪费,而且其药物不良反应也会对病人的身心造成损害,更为重要的是使细菌的耐药菌株增多,最终导致治疗失败。 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实际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这一国际水平,而在英美发达国家的使用率仅为22%-25%。另计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使用量、销售量列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而且我国住院患者抗生素的费用占总费用的50%以上,远高于国外的水品(15%-30%)。 我院100份住院病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调查分析中使用抗菌药物87例,使用率87%,其中一联用药25.28%,二联用药54.04%,三联用药20.68% 我国不良反应监测中心记录显示,药物不良反应1/3是由抗生素引起的,抗生素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数占了所有中西药不良反应病例报告总数的近50%,其数量和严重程度都排在各类药品之首。特别是近年来抗生素使用不当引发的耐药病原菌种类及由此诱发的各种院内严重感染逐年上升。 长期以来,中国是世界上抗生素滥用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虽然出台过一些相关政策,但效果依旧不显著。近年来,频见报道抗生素引发的不良反应,给抗生素使用的整体环境敲了警钟。究竟该如何解决滥用抗生素引发的危机,是个值得充分关注的问题。而医院对抗生素使用的规范管理无疑是关键所在。 抗生素药物不合理使用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用药不对症,无指征用药。抗生素适用于细菌引起的感染,对无菌性炎 症等无效,因此,抗生素的选择要严格掌握适应症,对发热原因不明、 感冒及病毒性疾病的患者不宜使用抗生素。如目前上呼吸道感染疾病 90%为病毒所致,而在我院治疗该类疾病时,抗生素的使用率几乎高达 95%以上。另外,抗生素加抗病毒药应用于感冒发热已成为常规,而没有 对发热病人采取各项检查以确定病因是病毒性感染还是细菌性感染,从 而有针对性地用药。见 2、大量使用强效、广谱抗生素,片面追求经济效益。有的医师对抗生素的 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越广谱的抗生素越好,甚至认为哪种抗生素药物是 新药、价格高的就是疗效好的药,而没有意识到在选择抗生素时,应根 据病情轻重、抗菌谱等多种因素来选择抗生素。主要表现为用药起点高,未能按照抗生素分线管理来使用药物,有时轻、中度感染就直接使用二、三线药物。如门诊经常有病人因饮食卫生而致腹泻、伴有腹痛,无其他 症状,医师在喹喏酮药物的选择上,经常选择依诺沙星、培氟沙星注射 液静滴,其实可首选价格相对低廉的氟哌酸或环丙沙星注射液。轻易使 用广谱高效抗生素,很容易破坏人体内的正常菌落,导致二重感染及其 他不良反应,给以后的治疗带来困难。 3、不合理联用,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由于医院条件的限制,难以及时进行 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医生以期达到良好效果常常采取多种抗生 素联合使用,但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现象。如在病历中经常可见到克林霉

抗菌药基础知识

抗菌药基础知识 目录 一、概念及相关参数 二、抗菌药的分类 三、抗菌药临床应用分级管理 四、合理用药的基本思路、常用品种定位 一、概念及相关参数 抗生素(an-tibiotics)原意是指由某种有机体(一般来说是某种微生物)所产生,在稀释状态下,对别种微生物有抑制或杀灭作用。抗生素依据它们的作用对象以及功能的不同,可分为抗细菌作用、抗病毒作用、抗真菌作用等。比如由青霉菌属所产生的青霉素,以及头孢菌素、链霉素等是抗细菌的抗生素;治疗单纯性疱疹的阿糖腺苷是抗病毒的抗生素药;两性霉素B是有抗原生动物感染的抗生素。 抗菌药(antibacte-rials)是指一类对细菌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药物,除一部分来自于自然界某种微生物的抗生素外,还包括人工合成的抗菌药,比如磺胺类、喹诺酮类等。青霉素、链霉素等有抗细菌作用的抗生素是抗菌药,一部分来源于微生物的抗肿瘤药物也属于抗菌药。 抗菌药物的药代学(PK)参数 生物利用度:给药后进入血液循环的药量比例。静脉给药的生物利用度通常为100%,其他给药方式则低于100%。生物利用度是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生物利用度的因素包括剂型因素和生理因素两个方面:剂型因素如药物的脂溶性、水溶性和pKa值,药物的剂型特性(如崩解时限、溶出速率)及一些工艺条件的差别;生理因素包括胃肠道内液体的作用,药物在胃肠道内的转运情况,吸收部位的表面积与局部血流,药物代谢的影响,肠道菌株及某些影响药物吸收的疾病等。 血药峰浓度(Cmax):单次给药后药物所能达到的最高血清浓度。它与给药剂量、给药途径、给药次数及达到时间有关。 达峰时间(Tmax):给药后达到最高血药浓度的时间。 分布容积(Vd):药物在体内分布的相对体积,可体现给予一次剂量后预期能达到的血浆浓度,或达到某种血药浓度估计所需要的剂量,Vd>3L提示药物已分布至血液外的组织。 药时曲线下面积(AUC):代表药物在人体中被吸收利用的程度。AUC大则生物利用度高,反之则低。 消除半衰期(T1/2):血清药物浓度降低一半所需的时间。可用于设计给药方案,特别是给药时间间隔。 抗菌药物的药效学(PD)参数 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指抑制或杀灭细菌的药物最低浓度。是抗菌活性的重要指标。 杀菌曲线:是抗菌药物的药效动力曲线,是以药物作用时间为横坐标,不同时间点细菌计数(lgcfu.ml-1)为纵坐标绘制的时间-菌落数对数曲线。 联合药敏指标(FIC):FIC﹤0.5时提示协同效应,FIC为0.5~1为相加效应,FIC为1~2为无关效应,FIC﹥2提示拮抗效应。 血清杀菌滴度:指给药后一定时间(一般为峰浓度时间)采血,测定能抑制细菌生长的最高血清稀释倍数。是体外测定患者血清所含药物杀灭细菌的活性 抗菌药物后效应(PAE):指细菌停止接触抗生素后仍处于抑制状态,至恢复生长繁殖所需的时间,此种作用随着细菌接触药物时间的长短和药物浓度的增高而增强。 防耐药突变浓度:是抑制细菌耐药突变的最低浓度。

安全用药知识

安全用药知识 什么叫安全合理用药? 安全合理用药就是应该做到:根据病情、病人体质和药物等全面情况适当选择药物、真正做到“对病下药”,同时以适当的 方法、适当的剂量、适当的时间准确用药,并且注意该药物的禁忌、不良反应、相互作用等。还要注意尽量少花钱。这样就可以做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地用药了。下面就是一些关于用药的知识: 一、哪些中西药不可同服?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有中西药同服的习惯,认为可以加强疗效。其实这种做法不科学。 (1)中成药舒肝丸不宜与西药胃复安合用,因舒肝丸中含有芍药,有解痉、镇痛作用,而胃复安则能加强胃的收缩,二者合用作用相反,会相抵药效。 (2)中成药止咳定喘膏、麻杏石甘片、防风通圣丸与西药复方降压片、优降宁不能同服。前三种含有麻黄素,会使动脉收缩升高血压,影响降压效果。 (3)中成药蛇胆川贝液与西药吗啡、杜冷丁、可待因不能同服。因为前者含有苦杏仁甙,与西药的毒性作用一样,都抑制呼吸,两者同服易导致呼吸衰竭。

(4)中成药益心丹、香莲丸、川贝枇杷含有生物碱,与西药阿托品、咖啡因同服会增加毒性,引起药物中毒。 (5)中成药益心丹、麝香保心丸、六味地黄丸不宜与西药心律平、奎尼丁同服,因可导致心脏骤停。 (6)中药虎骨酒、人参酒、舒筋活络 酒与西药鲁米那等镇静止痛药同服可 加强对中枢神经的抑制作用而发生危险。(7)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片的主要成 分是丹参酮、丹参酚、与胃舒平所含的氢氧铝化形成铝结合物,不易被肠道吸收,降低疗效。 (8)昆布片不宜与异烟肼合用,昆布片中含碘,在胃酸条件下,与异烟肼发生氧化反应,形成异烟酸、卤化物和氮气,失去抗结核杆菌功能。 (9)活络丹、香连片、贝母枇杷糖浆不宜与阿托品、咖啡因、氨茶碱合用。因前者含乌头、黄连、贝母等生物碱成分,与后者同服,很易增加毒性,出现药物中毒。 (10)止咳片、通宣理肺丸、消咳宁片不宜与地高辛合用,因前者均含麻黄,麻黄碱对心脏有兴奋作用,能加强地高辛对心脏的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11)国公酒、壮骨酒、骨刺消痛液不宜与阿司匹林同服。因前者含乙醇,合用则增加消化道的刺激性,引起食欲不振、恶心呕

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

抗生素使用相关知识 1、β-内酰胺类抗生素分类: (1)青霉素类:①青霉素G、苄星青霉素等 ②半合成衍生物:耐酶——苯唑西林、氯唑西林、双氯唑西林、氟氧西林等 广谱——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哌拉西林、替卡西林等 ③复合青霉素:阿莫西林/ 氟氧西林、氨苄西林/ 舒巴坦等 (2)头孢菌素类:①第一代:头孢唑啉、头孢氨苄、头孢拉定、头孢硫脒等 ②第二代:头孢呋辛、头孢克洛、头孢替安、头孢丙烯等 ③第三代: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头孢唑肟、头孢地嗪、头孢布烯等 ④第四代:头孢吡肟、头孢克定、头孢匹罗等 (3)非典型类:①头霉素类:头孢西丁、头孢美唑、头孢米诺等 ②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帕尼培南等 ③单环类:氨曲南等 ④氧头孢烯类:拉氧头孢、氟氧头孢等 ⑤β-内酰胺酶抑制剂: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等 抗生素作用 青霉素类①天然青霉素(主要用于不产β-内酰胺酶的G+菌) ②广谱(主要用于G-杆菌,替卡西林和哌拉西林用于铜绿假单胞菌) 阿莫西林属氨基青霉素类,抗菌谱广,主要用于肠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志贺菌属等G-也有良好抗菌作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安尔灭;阿莫西林+舒巴坦→特福猛、舒萨林; 阿莫西林+氟氧西林→弗威、泰盛必克; 亚胺培南(泰能)主要作用于C+和G-需氧菌和厌氧菌,MARS所致各种严重感染。 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 头孢菌素①头孢西丁:对C+和G-均有较强杀菌作用,对厌氧菌高效。用于治疗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盆腔、腹腔和妇科的混合感染。 ②舒巴坦+头孢哌酮→舒普深(可干扰VitK,有活动性出血者注意补充VitK); 头孢哌酮+他唑巴坦→新朗欧、凯斯;头孢他啶+他唑巴坦→康瑞欣、瑞利欣; 头孢曲松→罗氏芬;头孢曲松+舒巴坦→可赛舒; 头孢曲松+他唑巴坦→优他能、大倍赛他; 头孢拉定→泛捷复、先锋Ⅵ号;头孢唑林→先锋Ⅴ号;头孢氨苄→先锋Ⅳ号; 头孢呋辛→西力欣;头孢克洛→可福乐、曼宁;头孢克肟→世福素 氧头孢烯类与第三代头孢菌素相似。主要治疗尿路、呼吸道、妇科、胆道感染及脑膜炎、败血症 氨曲南(锋迈欣)对G-菌强效,G+菌、厌氧菌弱。用于大肠埃希菌、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尿路、软组织感染及脑膜炎、败血症的治疗 克拉维酸对金葡菌、肠杆菌、淋病奈瑟菌强效,可快速抑制肺炎链球菌、变形杆菌、脆弱类杆菌等,对沙门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弱。 替卡西林+克拉维酸钾→特美汀 舒巴坦对金葡菌和G+杆菌强效(>克拉维酸)。 舒巴坦+氨苄西林→优立新;美洛西林+舒巴坦→凯韦可、开林; 哌拉西林+舒巴坦→派纾、新克君

抗生素的合理用药

青霉素类抗生素 本类药物可分为:(1)主要作用于革兰阳性细菌的药物,如青霉素(G)、普鲁卡因青霉素、苄星青霉素、青霉素V(苯氧甲基青霉素)。(2)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甲氧西林(现仅用于药敏试验)、苯唑西林、氯唑西林等。(3)广谱青霉素,抗菌谱除革兰阳性菌外,还包括:①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者,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②对多数革兰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者,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美洛西林。 一、适应证 1. 青霉素:青霉素适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敏感(不产青霉素酶)金葡菌等革兰阳性球菌所致的感染,包括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咽炎、扁桃体炎、中耳炎、猩红热、丹毒等,也可用于治疗草绿色链球菌和肠球菌心内膜炎,以及破伤风、气性坏疽、炭疽、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李斯特菌病、鼠咬热、梅毒、淋病、雅司、回归热、钩端螺旋体病、奋森咽峡炎、放线菌病等。青霉素尚可用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进行某些操作或手术时,预防心内膜炎发生。 普鲁卡因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基本相同,供肌注,对敏感细菌的有效浓度可持续24小时。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轻症感染。 苄星青霉素的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本药为长效制剂,肌注120万单位后血中低浓度可维持4周。本药用于治疗溶血性链球菌咽炎及扁桃体炎,预防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风湿热;本药亦可用于治疗梅毒。 青霉素V对酸稳定,可口服。抗菌作用较青霉素为差,适用于敏感革兰阳性球菌引起的轻症感染。 2. 耐青霉素酶青霉素类:本类药物抗菌谱与青霉素相仿,但抗菌作用较差,对青霉素酶稳定;因产酶而对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敏感,但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对本类药物耐药。主要适用于产青霉素酶的葡萄球菌(甲氧西林耐药者除外)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溶血性链球菌或肺炎链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的混合感染。单纯肺炎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或青霉素敏感葡萄球菌感染则不宜采用。 3. 广谱青霉素类:氨苄西林与阿莫西林的抗菌谱较青霉素为广,对部分革兰阴性杆菌(如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亦具抗菌活性。对革兰阳性球菌作用与青霉素相仿。本类药物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胃肠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脑膜炎、败血症、心内膜炎等。氨苄西林为肠球菌感染的首选用药。 哌拉西林、阿洛西林和美洛西林对革兰阴性杆菌的抗菌谱较氨苄西林为广,抗菌作用也增强。除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外,对铜绿假单胞菌亦有良好抗菌作用;适用于肠杆菌科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等。 本类药物均可为细菌产生的青霉素酶水解失活。 二、注意事项 1.无论采用何种给药途径,用青霉素类药物前必须详细询问患者有无青霉素类过敏史、其他药物过敏史及过敏性疾病史,并须先做青霉素皮肤试验。 2.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并立即给病人注射肾上腺素,并给予吸氧、应用升压药、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抗休克治疗。 3.全身应用大剂量青霉素可引起腱反射增强、肌肉痉挛、抽搐、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青霉素脑病),此反应易出现于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 4.青霉素不用于鞘内注射。 5.青霉素钾盐不可快速静脉注射。

安全用药常识

安全用药常识 1、家庭抗菌药物的使用误区有哪些? 答:不少家庭都备有小药箱,但在使用抗药物方面存在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几类:药越贵越好,实际上药品并不是“便宜没好货,好货不便宜”的普通商品,只要用之得当,几分钱的药物也可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随意滥用的目前多见,如很多人用抗菌药物治感冒,虽然抗菌药物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能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使用只会增加副作用、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另外许多人患病后,病情较重时尚能按量服药,一时病情缓解,服药更随心所欲。要知道抗菌药的药效依赖于有效的血浓度,如过不到有效的血药浓度,不但不能彻底杀来灭细菌,反而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对于确属细菌感染的疾病,要根据引起疾病的不同菌种选择相应的药物;一些人认为只要是抗菌药物就能消炎,甚至为使疾病早日痊愈使用几种抗菌药物。殊不知每种抗菌药物的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不同,用药不当,轻则达不到理想疗效或药效降低,重则增加药物毒副作用,危及健康。 2、腹泻时为什么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治疗? 答:腹泻未必是细菌感染所致,如腹部受凉引起肠蠕动加快;对乳品、鱼、虾及蟹等食物过敏引起的变态反应;外出旅行或迁居外地因生活环境的改变使肠道内政党菌群的生活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发生了“菌群失调症”而引起的厌食、呕吐、腹痛甚至腹泻和夏季“流行性腹泻”系病毒感染所引起,而霉菌性肠炎是霉菌引起。既然病原不同,治疗方法就不应该完全相同,所以应用抗菌药物应当慎重。许多抗菌物,尤其是口服后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较为严重。因此腹泻不能随便应用抗菌药物。 3、老年人使用抗菌药物应注意什么? 答:人过中年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免疫功能日渐衰退,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因此老年人特别容易患感冒、哮喘等呼吸道疾病,并且常常反复地发作,久治不愈,痛苦不堪。老年人因肾功能衰退,对药物的耐受性降低,尤其是一些作用较强的药物,极易产生毒副作用和过敏反应。抗菌药物在人体吸收以后,多由肝脏和肾脏解毒、排汇。因些,肝肾功能不全的老人,在用这些药时需慎重,不宜长期或大剂量应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长期服用会损害肝细胞,并伴有对骨髓、心脏、肾脏及皮肤的损害。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使用时间稍长,能引起眩晕、耳鸣、耳聋、平衡失调,对肾脏也有影响。使用氯霉素可能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红霉素,呋喃妥因等能在肝胆内瘀积,产生中毒和过敏反应。故长期、大剂量使用这些抗菌药物,对老年人是非常不利

抗生素使用原则

抗生素使用原则 1、严格掌握适应症:凡属可用可不用者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体内过程与疗效关系;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尽量避免抗生素的外用。 2、抗生素合理应用的含义:是指在明确的指征下,选用适宜的抗生素并采用适当的剂量与疗程,以达到杀灭致病微生物和(或)控制感染的目的,同时又要防 止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 3.抗生素合理应用的评价指标安全、有效、简便、及时、经济是国际合理用药调研中心对合理用药的评价指标。正确地选择抗生素种类、正确的用法用量、正确给药途径、正确的疗程以及正确的治疗终点。抗生素的选择是否恰当直接关系到抗生素的疗效。 4.预防用药的原则 (1)预防用药指征: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程度是决定患者是否采用预防用药的唯一指标。由此可以看出,预防用药仅适应于未感染的患者,同时该患者如果不预防用药极有可能发生感染并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要求医务人员必须综合考虑各促成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评价出患者发生细菌感染的可能性程度,为最终决定患者是否采用预防用药提供依据。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有:①患者因素,如年龄、免疫状况、伴随疾病等;②病原体因素,如创伤污染程度和病原体的毒力等;③环境因素,如手术室、复苏室、重症监护室和病房的卫生防疫状况等;④其他因素,如手术方式、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失血量等。 (2)针对性预防用药:导致某一部位感染的往往是那些少数几种毒力较强的特殊细菌,如金葡菌、链球菌属等。因此预防用药要有针对性,不应随意选用广谱抗生素或联用几种抗生素作为预防用药。 (3)预防用药的疗程:那些为求“保险”而采用多药、长疗程地预防用药,不仅不能达到预防目的,相反极有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的优势生长和繁殖,产生难治性的严重感染。因此,预防用药要有适宜的疗程。围手术期预防用药的疗程宜短一般于术前1小时静脉给药。如所用药物半衰期短,手术时间超过4小时,可于术中加用一次。术后按常规方法用药,疗程一般3天。 头孢呋辛的适应症:本品可用于对头孢呋辛敏感的细菌所致的下列感染:1.呼吸道感染: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克雷伯氏杆菌属、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化脓性链球菌及大肠杆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如中耳炎、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和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细菌性肺炎、肺脓肿和术后肺部感染。2.泌尿道感染:由大肠杆菌及克雷伯氏杆菌属细菌所致的尿道感染,如肾盂肾炎、膀胱炎和无症状性菌尿症。3.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化脓性链球菌、大肠杆菌、克雷伯氏杆菌属及肠道杆菌属细菌所致的皮肤及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组织炎、丹毒、腹膜炎及创伤感染。4.败血症:由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肺炎链球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及克雷伯氏杆菌属细菌所引起的败血症。5.脑膜炎:由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含氨苄青霉素耐药菌)、脑膜炎奈瑟氏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酶产酶菌及非青霉素酶产酶菌)所引起的脑膜炎。6.淋病:由淋病奈瑟氏菌(青霉素酶产酶菌

儿童安全用药知识

儿童安全用药知识:儿童药物滥用抗菌药的严重后果 什么是药物滥用?“药物滥用”(Drug Abuse)是60年代中期国际上开始采用的专用词汇,它与我们平时所说的“滥用抗生素”“滥用激素”等滥用药物中的“滥用”概念截然不同。药物滥用的概念是指长期地使用过量具有依赖性潜力的药物,这种用药与公认医疗实践的需要无关,导致了成瘾性以及出现精神混乱和其它异常行为。 儿童药物滥用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小儿(特别是新生儿和婴幼儿)的各种器官和生理功能不健全,肝脏对药物的解毒作用及肾脏对药物的排泄能力低下,肝酶系统及血脑屏障发育尚未完善,药动学和药效学特点与成人不同,对药物的不良反应不敏感,主诉不明确,容易造成医生判断失误或漏诊,因而易引发药源性疾病,而如果滥用药物则更易引发药源性疾病。 滥用抗菌药 目前抗菌药的滥用问题非常普遍。首先,病原体不明确的滥用现象非常普遍,对非细菌感染性疾病,如肠痉挛、单纯性腹泻以及一般感冒发热患儿,不究其因,先用抗菌药。据统计,在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或普通感冒时,使用抗菌药者高达99%。90年代统计,我国已有180万聋哑儿童,60%以上是由于不合理用药所致,并以每年2万~4万递增,主要原因是抗菌药致聋,其中氨基糖苷类(包括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占80%。另外,对儿科的感染性腹泻,也存在不恰当地用抗菌药治疗的情况,事实上婴幼儿感染性腹泻62.8%~63.4%为轮状病毒和肠产毒性大肠杆菌感染,使用抗菌药既不能缩短病程,也不能减轻腹泻症状,相反导致了耐药菌株和二重感染的产生。 喹诺酮类抗菌药进入我国仅仅20多年,耐药率已达60%~70%,而且该类药物可引起幼年狗及其他哺乳动物的骨关节(特别是负重关节)的软骨组织损伤。美国医学文献已明确提示:18岁以下的患者,妊娠、哺乳妇女不作推荐;国内的某些专著和药品说明书中也同样提示禁用于幼儿或未成年人。然而,我国临床的实际情况是18岁以下的患儿及孕妇中使用较为普遍,且用量偏大。 中检智慧持续为您的健康导航,一次检测,终身受益,安全用药,刻不容缓。

合理使用抗生素原则

合理应用抗生素是临床合理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促进我院安全有效经济使用抗生素,防止滥用,药剂科根据总后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技术规范”与联勤部卫生部“抗菌药物合理应用指导原则”,临床报道有关内容,并结合我院临床用药情况,现拟订合理应用抗生素原则,供临床参考执行。 一、应用抗生素应遵循以下原则: 1 、病毒感染,如感冒、流感等不宜使用抗生素 2 、发热待查(除非病情严重,临床经验高度怀疑细菌感染者)不宜使用抗生素。 3 、皮肤及粘膜等局部应尽量避免使用抗生素,以免引起耐药菌产生或变态反应。 4 、青霉素( G ):是第一个发现的抗生素,肺炎球菌、 A 组溶血性链球菌及脆弱类杆菌的厌氧菌感染等仍属首选药物。 5 、大环内酯类:宜用于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支原体及衣原体感染。 6 、氨基糖甙类:每日一次加 10% 葡萄糖液 100ml ,静滴疗效好,毒性小、不易产生耐药菌株,宜用于 G - 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等,疗程约 7 天。要注意其能引起耳、肾毒性。 7 、喹诺酮类:多适用于尿路感染、肠道感染及轻度、中度呼吸道感染。 8 、头孢菌素:除第一代、某些第二代及口服制剂外,一般属于非首选药物。如属于中度及重度医院内感染可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属于医院内重症感染、重症混合感染(需氧菌及厌氧菌)、免疫功能低下病人可考虑用泰能。 9 、最好按细菌药敏试验结果选药。要熟悉选用药物的抗菌活性、药效学及药动学。 10 、当一种抗菌药物能控制感染时,尽可能不采取联用,减少不必要的使用抗菌药物。 11 、单一抗菌药物无效时或重度感染病人,可按药敏试验选用两种抗菌药物联用,一般不联用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 12 、静滴抗生素比口服抗生素贵,如病情许可应口服抗生素。 13 、严重感染的病人初期需要静滴抗生素,待病情稳定后可改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

安全合理用药常识之家庭安全用药 (1)防止滥用药物。什么叫滥用药?滥用药就是不管病情、用药对象(老人、儿童、成年人)、药物性能而任意使用药物。这种做法轻者无效,延长治疗时间;重者延误治疗时机使病情加重,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死亡。 (2)尽量少联合用药。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加作用,使疗效提高;有些药物联合使用起相减作用,使疗效减低,或毒性增加。因此,家庭用药最好使用单一品种,即便有需要两种药联合使用也就足够了。 (3)按药品说明书使用。不要忽视药品包装上的注意事项。衡量使用某个药物时,不能仅看它的使用方法和用途,对非专业的家庭成员来说,其注意事项则更显得重要,它是安全有效用药的保证。 (4)防止药物过敏。凡是过敏体质者,或过去曾有药物过敏史者,服用药物都应格外小心,尤其是磺胺类如复方新诺明、解热镇痛类去痛片等。同时还应该注意,以往对某种药有明确过敏史者应禁止再次使用。 2、哪类药品需要防热? (1)胶囊或胶丸。如维生素E胶丸、鱼肝油等,这类药品受热会出现软化、破裂、漏油,甚至整瓶粘在一起,有时还会发出异味。 (2)糖浆剂、眼药水。要注意对光看一下是否依然澄清,如果有絮状物、沉淀物、变色、霉变、结晶以及出现大量气泡等,就不能再使用了。

(3)冲剂类药品。在制作过程中添加了大量糖分,受热易发黏、结块,密封不严的还容易生虫。 (4)中药制剂“膏、丹、丸、散”。此是中药制剂的特点,蜂蜜、红糖等是其中常见的添加剂,在夏季容易发霉生虫,而且那些用白蜡封住的药丸也可能在高温下裂开,导致变质。 (5)栓剂。由于其特殊的用药方式,在人体37℃的体温下会被逐渐融化吸收,当然在酷暑里也容易发生质变,如出现酸败、颗粒干涸、稀薄、色变、水油分离,甚至出现臭味。另外,眼药膏在受热后也容易出现类似于栓剂的变质特征。 3、常见病的错误服药: (1)头痛使用止痛药。研究表明:几乎所有头痛都源于血管和肌肉,尤其是血管的牵拉。在情绪紧张、药物、酒精等因素引起偏头痛时,由于脑动脉血管收缩,随着每次心跳,动脉血管受到牵拉便会产生跳痛。因此治疗头痛时,首选药物和最有效药物并不是止痛药而是作用于血管的药物。 (2)流行性感冒使用抗生素。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上呼吸道感染,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型,常因变异而产生新的亚型引起流行。目前,对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现象很普遍,不仅多见于个人自用,就是一些医生治疗流感也常用抗生素。显然抗生素对流感治疗是无用的。只有当并发细菌感染时,方可考虑使用抗生素。 (3)消化功能紊乱导致腹泻时使用抗生素。治疗腹泻一般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前者当然应选用抗生素,而后者用抗生

抗生素基本知识

一、填空、选择题 1.根据国家卫生部《2011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不超过60%;门诊患者抗菌药物处方比例不超过2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控制在40DDD以下;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住院患者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控制在术前30分钟至2小时;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40%,重症患者送检率100%。 2.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经培训并考核合格后,方可授予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 3.医院对出现抗菌药物超常处方3 次以上且无正当理由的医师提出警告,限制其特殊使用级和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权;限制处方权后,仍连续出现2 次以上超常处方且无正当理由的,取消其抗菌药物处方权。 4.临床应用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应当严格掌握用药指征,经抗菌药物管理工作组指定人员会诊同意后,由具有相应处方权医师开具处方。 5.门诊医师不得开具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处方。 6.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会诊人员由具有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经验的感染性疾病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等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医师和感染专业临床药师担任。 7.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为头孢唑啉或头孢拉定。 8.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头孢唑啉 1-2g;头孢拉定1-2g;头孢呋辛 1.5g;头孢曲松 1-2g;甲硝唑 0.5g。 9.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过敏者,可选用克林霉素预防葡萄球菌、链球菌感染,可选用氨曲南预防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必要时可联合使用。 10.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出率高的医疗机构,如进行人工材料植入手术(如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永久性心脏起搏器置入、人工关节置换等),也可选用万古霉素或去甲万古霉素预防感染。 11.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微生物检测与细菌耐药的监测工作,对主要目标菌耐药率超过30%的抗菌药物,应及时预警本医疗机构。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应审慎经验用药。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耐药率超过75%的抗菌药物,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12.外科手术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应当在术前30 分钟至2 小时内,清洁手术用药时间不得超过24 小时。 13.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掌握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临床应用指征,加强管理。除泌尿系统外,不得作为其他系统的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 14.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应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中关于预防用药指导原则的有关规定,纠正当前过度依赖抗菌药物预防手术感染的现象,加强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的管理,对具有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指征的常见手术,要参照《常见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表》(见附表)选择抗菌药物。 15.为预防术后切口感染,应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选用药物。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或全身性感染,则需依据手术野污染或可能的污染菌种类选用,如结肠或直肠手术前应选用对大肠埃希菌和脆弱拟杆菌有效的抗菌药物。 16.头孢菌素抗菌药物中头孢唑林和头孢呋辛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17.氯霉素具有酶抑作用,当其与双香豆素(华法林)同时应用时,会延缓

儿童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

儿童安全用药的基本知识 以一问一答的形式,从各方面、各角度介绍了儿童安全用药的通则、原则性内容和基本内容,帮助家长对儿童安全用药有一个较全面、正确的认识与了解,为家长掌握儿童安全用药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供帮助。 一、药品不良反应与防范 1.为何说“是药三分毒”? 答:因为大部分药物都要经过肝脏代谢或肾脏排泄,无形中增加了肝、肾负担,可能会对肝、肾有不同程度的损害。另外,药物本身对身体除了有好的治疗作用外,还或多或少存在副作用,对身体可能有不同程度的伤害。再有,药物制剂中,也含有其他的辅料成分,对身体也有不同程度的伤害。所以,人们常说的“是药三分毒”是有科学道理的。 2.什么是药品的不良反应? 答:药品不良反应(ADR)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通俗地讲,就是患者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或药品说明书上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了药物后,由于使用此药物而出现的一些诸如腹泻、头晕、呕吐、皮疹等与治疗没有关联的反应。例如,患儿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泰诺林)后出现寻麻疹;服用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希刻劳)出现腹泻等。

3.什么是严重药品不良反应? 答:严重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因使用药品引起以下损害情形之一的反应。(1)导致死亡;(2)危及生命;(3)致癌、致畸、致出生缺陷;(4)导致显著的或永久的人体伤残或器官功能损伤;(5)导致住院或者住院时间延长;(6)导致其他重要医学事件,如不进行治疗可能出现上述情况的。 4.什么是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答:新的药品不良反应是指药品说明书中未载明的不良反应。或说明书中虽有描述,但不良反应的性质、程度、后果或频率与说明书描述不一致或严重的,也属于新的药品不良反应。 5.药品不良反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1)变态反应:亦称过敏反应。是少数患者对某种药物的特殊反应,与剂量无关,常不可预测。表现为皮肤潮红、发痒、心悸、皮疹、呼吸困难,严重者可出现休克或死亡。如果遇到此类症状,应当立即停止用药,常见的容易发生变态反应的药物有青霉素类抗菌药物、破伤风抗毒素等,使用这些药物前必须按规定进行皮肤过敏试验。 (2)毒性反应:在治疗剂量下,由患者的个体差异、病理状态合并用药等原因引起个体对药物敏感性增加而引发的损害。如氨基糖苷类药物(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导致儿童耳聋,氨基比林引起严重的白细胞缺少症,氯霉素引起新生儿的“灰婴综合征”。有些毒性反应是不可逆的,应立即停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