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有一次,一条龙的机关发动了,可是洛阳并没有感到地震,京城的学者都怪它这次没有应验。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大家这才都叹服地动仪的绝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从此以后,朝廷就责成史官根据地动仪记载每次地震发生的方位。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当时政治昏暗,中央权利向下转移,张衡于是给皇帝上书陈述这些事。后来被升为侍中,皇帝让他进皇宫,在皇帝左右,对国家的政事提意见。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皇帝曾经向张衡问起天下人所痛恨的是谁。宦官害怕张衡说出他们,都给他使眼色,张衡于是没对皇帝说实话。但那些宦党终究害怕张衡成为祸患,于是一起诋毁他。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张衡常常思谋自身安全的事,认为福祸相因,幽深微妙,难以看清,于是写了《思玄赋》表达和寄托自己的情思。

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汉顺帝)永和初年,张衡调离京城,担任河间王的相。当时河间王骄横奢侈,不遵守制度法令;又有很多豪族大户,与河间王一起胡作非为。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张衡上任之后治理严厉,整饬法令制度,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一下子同时逮捕,拘押起来,于是上下敬畏恭顺,称赞政事处理得好。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在河间相位上任职三年,给朝廷上书,请求辞职回家,朝廷任命他为尚书。张衡活了六十二岁,于永和四年去世。

《张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衡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 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 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 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 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 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 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 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 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

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节)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衡少善属文属:撰写 B.连辟公府不就辟:征召 C.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平素 D.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征:征兆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B.①十年乃成②闻汝丧之七日,乃能衔哀致诚 C.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②王好战,请以战喻 D.①于是皆服其妙②其孰能讥之乎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着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

(完整word版)张衡传逐字逐句翻译高中语文必修打印版

张衡传 范晔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衡少(年轻)善(擅长)属(写)文,游于三辅,因(趁机)入京师,观(同“游”)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骄傲自大)之情(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没有骄傲自大。)。常(平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中,举孝廉不行(去),连(屡次)辟(召)公府不就(任职)(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过度奢侈)(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衡乃(于是)拟(模仿)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用)以(来)讽谏(讽喻规劝)(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思傅会(文章的组织结构布局),十年乃成(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奇(以…为奇)其才,累(屡次)召(征召)不应。(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用心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术数方面的),公车特征拜郎中,再(两次)迁为太史令(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遂乃研核(研究考验)阴阳,妙(精妙)尽(指算透)璇玑之正(道理),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包括天文、气象、历法诸种学问),精妙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不趋附)当世(当时的权贵),所居之官辄(就)积年(多年)不徙(升迁)。自去史职,五载复还。((汉)顺帝初年,(张衡)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总是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樽),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枢纽)发(拨动)机(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接住)之((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缝隙)(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

张衡传句子翻译

语文小测 一、《张衡传》重点语句翻译。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4.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6.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7.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8.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9.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10.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1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二、《苏武传》重点语句翻译 1.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2.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3.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4.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5.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三、解释成语 1.步步为营: 2.才疏学浅: 3.惨绝人寰: 4.草木皆兵: 5.曾经沧海: 6.差强人意: 7.长袖善舞: 8.唱白脸: 9.车水马龙: 10.车载斗量: 1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2.城下之盟: 13.程门立雪: 14.持之有故: 15.充耳不闻: 16.踌躇满志: 17.出人意表: 18.处心积虑: 19.一马平川: 20.穿靴戴帽: 21满目疮痍: 22.椎心泣血: 23.春风化雨: 24.春秋鼎盛: 25.春秋笔法: 26.唇亡齿寒: 27.词不达意: 28.从长计议: 29.粗枝大叶: 30.存而不论: 31.厝火积薪: 32.打草惊蛇:

33.打开天窗说亮话:

13《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 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5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 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6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 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是一篇典型的人物传记,以翔实的文笔全面记述了张衡的一生,描述了他在科学、政治、文学等领域的诸多才能。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张衡传》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

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 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初,光武善谶,及显宗、肃宗因祖述焉。自中兴之后,儒者争学图纬,兼复附以妖言。衡以图纬虚妄,非圣人之法,乃上疏。……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张衡传》为传统名篇,选自《后汉书》,是一篇精彩的人物传记。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原文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玑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

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高一语文必修四张衡传译文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

初中语文 课外古诗文《后汉书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通用)

《后汉书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

古诗张衡传翻译赏析

古诗张衡传翻译赏析 文言文《张衡传》选自高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着《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orG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翻译】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于是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比一般的人高,但并不因此而骄傲自大。(他)平时举止从容,态度平静,不喜欢与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文章的组织、布局、命意、修辞,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后来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

《张衡传》原文和翻译准确好用

张衡传 范晔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本文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顺阳(在今河南淅川东)人,历史学家。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京城,在太学观礼,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庸俗的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也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 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模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华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用心思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令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核阴阳之学,精精妙地研究透了天文仪器的道理,制成了浑天仪,著有《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细、明了。 顺帝初年,张衡两次调动官职,又任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多年得不到调动。自从他离开太史令这一官职,五年之后又恢复原职。

高中语文 文言文 范晔《张衡传》原文和译文

范晔《张衡传》原文和译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欲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善于写文章,到西汉故都长安及其附近地区考察、学习,并趁此机会前往京城洛阳,到太学观光、学习,于是通晓了五经、六艺。虽然才学高出当时一般人,却没有骄傲自大的情绪。(他)总是从容不迫,淡泊宁静,不爱和庸俗的人们往来。(汉和帝)永元年间,被推荐为孝廉,没有去应荐;三公官署屡次召请去任职(他)也不去应召。当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侯直到下边的官吏,没有谁不过度奢侈的。张衡就仿照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一篇《二京赋》,用来讽喻规劝。精心地构思写作,(经过)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多次召请,(他)也不去应召。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张衡擅长机械方面制造的技巧,尤其专心研究天文、气象、岁时节候的推算。汉安帝常听说张衡精通天文、历法等术数方面的学问,就派官府专车,特地召请(张衡)任命他为郎中,后又升为太史令。于是他研究、考察了自然界的变化,精妙透彻地掌握了测天仪器的原理,制造了浑天仪,写了《灵宪》、《算罔论》等关于历法、数学方面的论著,论述十分详尽明白。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张衡)又被调回重当太史令。他不慕高官厚禄,所担任的官职,常常多年得不到提升。从离开太史令职务,五年后又恢复原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八尺,盖子中央凸起,样子象个大酒樽。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铜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的巧妙,都隐藏在酒樽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仪器的人因此知道发生了地震。(地震发生时)虽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寻找它的方向,就能知道地震的地方。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这样的仪

张衡传重点字词

张衡传重点词句 古今异义词: 1.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交接:古:结交今:①连接②移交和接替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孝廉:古:被举荐的人称为“孝廉”。今:孝,指孝悌者; 廉,清廉之士。分别为统治阶级选拔人才的科目,始于汉代,在东 汉尤为求仕者必由之途后往往合为一科。亦指被推选的士人 3.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不行:古:不去应荐。今:不可以 4.公车特征拜郎中特征:古:特地征召;今:事物、事情的特点、标志 5.寻其方面方面:古:方向;今:相处或并列的几点之一 6.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国王:古:封建社会贵族的最高封爵。今:古代某些国家的统治者;现代某些君主制国家的元首。 7.衡下车,治威严。下车:古:官吏初到任;今:从车上走下来 8. 常从容淡静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9. 举孝廉不行古义:不去( 应荐) 。今义:不可以。 10.连辟公府不就古义:征召。今义:复辟。 11.公车特征拜郎中古义:授给官职。今义:拜见。 12.其牙机巧制古义:发动机件的枢纽。今义:牙齿。 13.覆盖周密无际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14.振声激扬古义:激越、传扬。此指清脆响亮。今义:激动昂扬或激励使振作起来。 15.寻其方面古义:方向。今义:事情或事物的一面。 16.衡下车,治威严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从车上下来。 17.中有都柱古义:大,音dū。又如:军惊而坏都舍。今义:都市;或用作表范围的 副词(音dōu) 通假字: 1.员径八尺:“员”通“圆” 2.傍行八道:“傍”通“旁” 3.收禽:逮捕。禽,通“擒”,捕捉。 4. 形似酒尊:“尊”通“樽”,杯,酒杯。 词类活用 1.大将军邓骘奇其才(形容词意动用法,认为……奇特) 2.时天下承平日久名词作状语,当时。 3.衡少善属文形容词作动词,擅长,善于。 4.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同上。 5.妙尽璇机之正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研究透了; 形容词作名词,正确的道理。 一词多义 观 ①观太学(观摩学习) ②大王见臣列观(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就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就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她)总就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就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她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她,她也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与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她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她,任命她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就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她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她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这个地动仪就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与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仪器的枢纽与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就是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瞧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就是

(完整版)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 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

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13《张衡传》原文及译文 原文: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仗,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译文: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接着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他)总是举止稳重、神态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用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这篇赋,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张衡传句子翻译

张衡传句子翻译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语文小测 一、《张衡传》重点语句翻译。 1.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3.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4.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6.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7.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8.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9.宦官惧其己,皆共目之,衡乃诡对而出。 10.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 理。 11.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二、《苏武传》重点语句翻译 1. 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 2. 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3. 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 4.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5. 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 三、解释成语 1.步步为营: 2.才疏学浅: 3.惨绝人寰: 4.草木皆兵: 5.曾经沧海: 6.差强人意: 7.长袖善舞: 8.唱白脸: 9.车水马龙: 10.车载斗量: 11.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12.城下之盟: 13.程门立雪: 14.持之有故: 15.充耳不闻: 16.踌躇满志: 17.出人意表: 18.处心积虑: 19.一马平川: 20.穿靴戴帽: 21满目疮痍: 22.椎心泣血: 23.春风化雨: 24.春秋鼎盛: 25.春秋笔法: 26.唇亡齿寒: 27.词不达意: 28.从长计议: 29.粗枝大叶: 30.存而不论: 31.厝火积薪: 32.打草惊蛇: 33.打开天窗说亮话: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2)

《张衡传》(原文及翻译) 1、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张衡字平子,是南阳郡西鄂县人。 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张衡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到三辅一带游学,趁机进了洛阳,在太学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虽然才华高于世人,却并不骄傲自大。 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他)总是举止稳重、淡泊宁静,不喜欢与一般的世俗之人交往。永元年间,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公府征召却不就任. 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 此时社会长期太平无事,从王公贵族到一般官吏,没有不过度奢侈的。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张衡于是摹仿班固的《两都赋》写了《二京赋》,凭借它来(向朝廷)讽喻规劝。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奇特,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张衡善于器械制造方面的巧思,尤其在天文、气象和历法的推算等方面很用心。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数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任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甚详明。 于是,张衡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出测天文仪器的正确道理,制作浑天仪,著成《灵宪》《算罔论》等书籍,论述极其详尽.

3、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 顺帝初年,又两次转任,又做了太史令之职。张衡不趋附当时的那些达官显贵,他所担任的官职,就多年得不到提升。自他从太史令上离任后,过了五年,又回到这里。 4、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 顺帝阳嘉元年,张衡又制造了候风地动仪.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这个地动仪是用纯铜铸造的,直径有8尺,上下两部分相合盖住,中央凸起,样子像个大酒尊。外面用篆体文字和山、龟、鸟、兽的图案装饰。 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 内部中央有根粗大的铜柱,铜柱的周围伸出八条滑道,还装置着枢纽,用来拨动机件。外面有八条龙。龙口各含一枚铜丸,龙头下面各有一个蛤蟆,张着嘴巴,准备接住龙口吐出的铜丸. 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伺者因此觉知。 仪器的枢纽和机件制造得很精巧,都隐藏在酒尊形的仪器中,覆盖严密得没有一点缝隙。如果发生地震,仪器外面的龙就震动起来,机关发动,龙口吐出铜丸,下面的蛤蟆就把它接住。铜丸震击的声音清脆响亮,守候机器的人因此得知发生地震的消息。 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地震发生时只有一条龙的机关发动,另外七个龙头丝毫不动。按照震动的龙头所指的方向去寻找,就能知道地震的方位.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完全相符,真是灵验如神。 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样的仪器。 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

张衡传

《张衡传》 本文记叙了我国东汉著名文学家、科学家张衡的高尚品德和出色的文学、政治才能以及杰出的科学成就,表现了作者对张衡的由衷敬仰。从表达方式上说,以记叙为主,在第四段写候风地动仪,又以说明为主,辅以记叙,因 2、疏通课文大意,归纳文言知识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深入全面地认识张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张衡刻苦钻研和注重社会实践的精神。 了解张衡在文学、科学、政治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从而了解传记文学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评价传主的人格、精神。 【教学方法】 诵读品味,分析探究。 【教具准备】 PPT 课件。 PPT 课件。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早在1700年前,当西方各国对地震尚处于迷惘无知的时候,张衡已经能准确地测知地震了。张衡开创了世界地震学的先河。历史和人民对张衡作出了多高的评价呢?1956年10月,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曾题词道:“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请看范晔在《后汉书》中是如何记载张衡事迹的。 二、了解作家作品。 范晔(398~445),字蔚宗,顺阳(今河南省淅川)人。南朝宋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少勤奋好学,善写文章,精通音律,做过宣城太守。他编写的《后汉书》详载了刘秀起兵推翻王莽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的东汉195年的历史。该书既具史家识见,又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司马迁(西汉)的《史记》、班固(东汉)的《汉书》、范晔(南朝宋)的《后汉书》、陈寿(西晋)《三国志》合称为“前四史”。 三、了解传主事迹 张衡不但是伟大的科学家,还是伟大的文学家,他才华横溢,知识渊博,诗文俱佳,造诣精深,是中华民族文化史上一位少见的全才。在自然科学方面,他精通天文、地理、历法、数学、机械、气象;在社会科学方面,历史、文学、经学、哲学、礼法、绘画均至佳境。他既在自然科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震惊世界的浑天仪、地动仪、独飞木雕等伟大发明,又在社会科学方面留下了熠熠闪光的理论著作和文学作品。他的《二京赋》,达到了汉代大赋长篇巨制的极致;他的抒情小赋为赋的发展开创了新的途径;他的诗是我国七言诗由发展到成熟的一个标志,在中国文学发展史上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为了纪念张衡的功绩,人们将月球背面的一环形山命名为“张衡环形山”,将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