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600-2YHG型汽轮发电机产品试验大纲

600-2YHG型汽轮发电机产品试验大纲

600-2YHG型汽轮发电机产品试验大纲
600-2YHG型汽轮发电机产品试验大纲

600-2YHG型汽轮发电机产品试验大纲

目录

1前言

2适用范围

3发电机的设计数据

3.1额定数据

3.2冷却介质及润滑油的基本数据

3.3发电机绝缘等级、各部件温升和允许温度限值

3.4定子、转子基本参数

3.5定子和阻抗

3.6时间常数

3.7损耗和效率

3.9电压和电流

3.10发电机的其它技术数据

4试验项目

4.1发电机气密试验

4.2发电机定子振动模态分析试验

4.3发电机定子铁芯穿心螺杆、分块压板、定子汇流管、定子绕组、转子绕组、定子测温元件的绝缘电阻测量

4.4定子铁芯铁损试验及温度测量

4.5定子绕组、转子绕组及电阻测温元件直流电阻测量

4.6定子铁芯穿心螺杆、定子绕组、转子绕组、磁套端子绝缘耐压试验

4.7定子绕组鼻端手包绝缘泄漏电流检测

4.8转子绕组两极电压及交流阻抗测量试验

4.9转子动平衡、热时效及超速试验、转子绕组交流阻抗及漏磁感应电势波形试验

4.10发电机总装机械检查

5首台机增加的试验项目

5.1空载特性、短路特性、损耗及效率的测定

5.2发动机电压波形畸变率及电话谐波因数测定

5.3发电机参数测定

5.4集电环、隔音罩及刷架通风试验

5.6发电机转子轴承系统动力特性测试分析

附录A发电机空载、短路和零功率因数特性曲线

1前言

QFSN-600-2YHG型汽轮发电机是优化型QFSN-600-2YH汽轮发电机的改型产品,其主要结构变化是转子由凸风斗改为隐风斗,励磁方式由旋转无刷励磁改为机端变静止励磁,新设计了与转子把合联接的集电环装配和相应的隔音罩及刷架装配,集电环装配末端加设有抑振用的座式轴承。

为检查这一改型产品的技术性能,验证科研,设计、工艺等方面技术的正确性和可靠性,特编制本试验大纲对产品进行检验或试验。

本试验大纲主要根据以下标准编制:

GB/T755-2000《旋转电机定额和性能》

GB/T7064-2002《透平型同步电机技术要求》

GB/T1029-1993《三相同步电机试验方法》

JB/T6227-1992《氢冷电机密封性检验方法及评定》

JB/T6228-1992《汽轮发电机绕组内部水系统检验方法及评定》

JB/T6229-1992《汽轮发电机转子直接氢冷通风道检验方法及限值》

JB/T8446-1996《隐极式同步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测量方法》

ANSI C50.13-1997《隐极同步电机技术要求》

2适用范围

本试验大纲适用于QFSN-600-2YHG型汽轮发电机,涉及范围包括完工后发电机的主要部套和发电机整体的机械和电气等方面的试验,其中标注首台机字样的一些实验项目,在以后各台机上不再进行。

3发电机的设计数据

3.1额定数据

额定容量 666.667MVA 额定功率 600MW 最大连续功率 654MW(最大700MW)额定功率因数 0.9 额定电压 20000V 额定电流 19245A

额定励磁电压(计算值) 421.8V 额定励磁电流(计算值)4128A 额定效率(保证值)98.95%额定频率 50HZ 额定转速 3000r/min

相数 3 定子绕组连接方式 YY 定子绕组出线端子数 6

3.2冷却介质及润滑油的基本数据

3.2.1发电机内的氢气

额定压力(表压) 0.4±0.02MPa 最大连续功率时压力(表压)0.4MPa 冷氢气温度 45±1℃额定纯度 98%最低允许纯度 95%

氧气含量<1% 额定压力下绝对湿度≤2ɡ/m3

耗氢量 10m3/d

3.2.2定子绕组内的冷却水

入口处压力(表压) 0.25~0.35MPa 出口处压力(表压) 0.15~0.25MPa 入口处温度 45~50℃流量 90±3m3/h 铜化合物含量≤100mɡ/L

20℃时的电导率 0.5~1.5μS/cm 20℃时的PH值 6.8~7.3

)量:微量20℃时的硬度<2μɡE/L 20℃时的含氨(NH

3

3.2.3氢气冷却器内的循环水

入口处压力(表压)0.25~0.35MPa 入口处最大压力(表压)0.67MPa 出口处压力(表压)0.26~0.36MPa 0.209~0.309 MPa

入口处最大温度 38℃35℃入口处最低温度 20℃

一个冷却器的水压降20kPa 41kPa一个冷却器的流量 250m3/h 310m3/h 氢气冷却器的数量 2组

3.2.4端盖式轴承润滑和油密封用的油

轴承进油压力(表压)80~100kPa 油密封进油压力(表压)0.484MPa 轴承进油最低温度40℃油密封进油最低温度 40℃

轴承出油温度 70℃一个轴承流量 700L/min 一个密封瓦空侧流量110 L/min 一个密封瓦氢侧流量 L/min

氢油压力差(密封油压高于氢压) 84kpa

3.2.5座式轴承润滑用的油(集电环末端)

轴承进油压力(表压)50~80kpa 轴承油流量 15L/min

轴承进油最低温度 40℃轴承出油温度 70℃

3.3发电机绝缘等级、各部件温升计算值和允许温度限值

发电机定子和转子绝缘等级为F极。

发电机在各工况下部件温升计算值见表一

3.4定子、转子基本参数

3.4.1定子:

定子槽数:42 定子每槽导体数:2

定子每相串联匝数:7 定子绕组对地绝缘厚度:5.5mm

定子绕组匝间最大电压:7143V 定子绕组工频绝缘强度:≥41000V

定子绕组冲击绝缘强度:≥72500V 定子绕组每相对地电容C Ph:0.227μF

3.4.2转子:

转子槽数:32槽转子每槽匝数:8(1号槽为6)匝

转子导体总匝数:124匝转子对地绝缘厚度:1.3mm

转子工频绝缘强度:≥10U Fn 转子绕组电感L

F

:0.739H

3.5电阻和电抗:

定子绕组每相直流电组(75℃):0.001488Ω转子绕组直流电组(75℃):0.097444Ω

直轴同步电抗X

d

: 226.963%

直轴瞬变电抗X

d

'(饱和值/非饱和值):26.710/30.353%

直轴超瞬变电抗X

d

"(饱和值/非饱和值):20.383/22.156%

交轴同步电抗X q:220.928%

交轴瞬变电抗X q'(饱和值/非饱和值):39.195/44.540%

交轴超瞬变电抗X

d

"(饱和值/非饱和值):19.840/21.566%

零序电抗X

O

(饱和值/非饱和值):9.568/10.072%

负序电抗X

2

(饱和值/非饱和值):20.112/21.861%

定子绕组漏抗X

L :15.761% 转子绕组漏抗X

F

:15.675%

正序电阻R:0.400%负序电阻R:3.736%

零序电阻R:0.324%发电机波阻抗Z

C

:74.793Ω

3.6时间常数

电枢绕组开路时的直轴超瞬变时间常数T

dO

' 8.724s

电枢绕组开路时的交轴超瞬变时间常数T

qo

' 0.969s

电枢绕组短路时的直轴超瞬变时间常数T

d'

1.027s

电枢绕组短路时的交轴超瞬变时间常数T

q'

0.173s

电枢绕组开路时的直轴超瞬变时间常数T

dO"

0.045s

电枢绕组开路时的交轴超瞬变时间常数T

qo''

0.069s

电枢绕组短路时的直轴超瞬变时间常数T

d''

0.035s

电枢绕组短路时的交轴超瞬变时间常数T

q''

0.035s

电枢绕组短路时的电流直流分量时间常数T

a

0.258s

3.7损耗和效率

3.7.1短路损耗

75℃时定子绕组的铜损耗:1653.3598 kW 短路附加损耗:927.0680 kW 短路损耗:2580.4280 kW

3.7.2空载损耗

定子铁芯铁损耗:420.5685kW 空载附加损耗:187.1491kW

空载损耗:607.7175 kW

3.7.3l励磁损耗

90℃时转子绕组损耗:1740.1880 kW 励磁系统损耗:35.514 kW

励磁损耗:1775.7020 kW

3.7.4机械损耗

转子与冷却气体的摩擦损耗:132.6939 kW

转子护环与冷却气体的摩擦损耗:57.0437kW

轴承中摩擦损耗:769.1987 kW 风扇的摩擦损耗:153.8969 kW 集电环损耗:37.6856 kW 机械损耗:1150.5190 kW

3.7.5总损耗和效率

总损耗:6114.3670 kW 效率98.9912%

3.8负序承载能力

I 2/I

N

(最大稳态值)8%

(I

2/I

N

)2 .t(最大暂态值)10s

3.9电压和电流

电话谐波因数TIF:线-相间1.4%线-中性点间1.5%剩余(开口三角形)0.3%电压波形正弦畸变率:0.258%发电机飞轮力矩:3.84×104kg.m2

发电机转动惯量:9.6×103kg.m2 发电机惯性常数:0.71kW.s/kVA

发电机临界转速:一阶733 r/min 二阶2074 r/min 三阶3814 r/min

发电机噪声水平:≤90dB(A)

发电机内气体容积:未插转子时120m3插完转子时110m3

4试验项目

4.1发电机气密试验

机座、端盖、出线盒、冷却器罩焊缝按工艺规程WH-60193进行气密检验

定子按工艺规程61450进行气密试验

端盖、出线盒、冷却器罩等零部件按63594进行气密试验

4.2发电机定子振动模态分析试验

4.3发电机定子铁芯穿心螺杆、分块压板、定子汇流管、定子绕组、转子绕组、定子测温元件的绝缘电阻测量。

4.3.1定子铁芯穿心螺杆、分块压板绝缘电阻测量

在定子铁芯装压完成后测量穿心螺杆对分块压板、分块压板对地及分块压板之间的绝缘电阻。

使用2500V兆欧表测量穿心螺杆对分块压板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

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分块压板对地及分块压板之间的绝缘电阻。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

在穿心螺杆经受交流耐压实验后,重复上述试验。

记录试验时温度和空气的相对湿度。

4.3.2定子汇流管绝缘电阻测量

1)在定子汇流管装配就位后分别测量汽、励两端汇流管对机座的绝缘电阻。

在出线盒内汇流管装配就位后,测量汇流管对出线盒的绝缘电阻。

在绝缘引水管装配完成后,干燥状态下分别测量汽、励两端汇流管对绕组的绝缘电阻。

在绝缘引水管装配完成后,干燥状态下测量出线盒汇流管对引线的绝缘电阻。

使用2500V兆欧表,在干燥状态下测量,各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Ω。测量时定子绕组不通水。

记录测量时的温度和空气的相对湿度。

2)若首台机进行总装电气试验,发电机总装后定子绕组通水时,测量汽、励两端汇流管及出线盒汇流管对地及对绕组的绝缘电阻。

使用2500V兆欧表,水的电导率为0.5 μS/cm~0.5 μS/cm,汇流管对地的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kΩ。

4.3.3定子绕组的绝缘电阻测量

1)定子绕组没通过水(若不进行总装电气试验,定子绕组则不通水)

用2500V兆欧表测量定子绕组每相对地及对其他两相间的绝缘电阻,历史10min,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Ω,极化指数不小于2。

记录试验时的绕组温度及空气的相对湿度。

2)若首台机进行总装电气试验,总装后定子绕组通水时

用2500V水冷电机专用兆欧表测量定子绕组每相对地及对其他两相间的绝缘电阻,历时1min,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0MΩ,吸收比不小于1.3。

水的电导率为0.5 μS/cm~0.5 μS/cm。

测量时兆欧表的屏蔽端应接在汇流管上。

记录试验时定子绕组温度、水温度、水的电导率及空气的相对湿度。

该项试验在总装前后进行。

4.3.4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测量

4.3.4.1转子

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转子绕组的绝缘电阻,历时1min,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

记录试验时转子温度及空气的相对湿度。

4.3.4.2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

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集电环和导电杆的绝缘电阻1min,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

记录试验时转子温度及空气的相对湿度。

4.3.4.3转子装配(带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

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集电环和导电杆的绝缘电阻1min,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

记录试验时转子温度及空气的相对湿度。

该项试验应在转子交流耐压试验前、试验后以及包装运输前进行。

4.3.5定子测温元件的绝缘电阻测量。

使用250V兆欧表测量1min。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0MΩ

记录试验时的环境温度。

发电机测温元件种类、测量对象和安装位置详见发电机监测系统图。

该项测量应在制造过程中及总装后试验起动前进行。

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集电环和导电杆的绝缘电阻1min,绝缘电阻应不小于10MΩ。

记录试验时转子温度及空气的相对湿度。

4.4定子铁芯铁损试验及温度测量

此项试验按专用规程进行,并另提出报告。

4.5定子绕组、转子绕组及电阻测温元件直流电阻测量

4.5.1定子绕组直流电组测量

带引线测得的每相电阻与平均值之差应不超过1%,当每相电阻偏差超过10μΩ时应查明原因。

4.5.2转子绕组直流电组测量。

当用电压表电流表法测量时应测取三种不同电流时阻值的平均值。

4.5.3电阻测量元件的直流电组测量

电阻测量元件为Pt100型铂电阻元件,在温度为0℃其直流电组为100Ω。

4.6定子铁芯穿心螺杆、定子绕组、转子绕组、瓷端端子绝缘耐压试验。

4.6.1定子铁芯穿心螺杆绝缘耐压试验。

定子铁芯穿心螺杆单件:施加工频率交流电压7500V,1min。

定子铁芯装压完成后,穿心螺杆绝缘耐压试验:在绝缘电阻测试合格后,在穿心螺杆上施加工频交流电压5000V,1min。

记录耐压试验前后的穿心螺杆绝缘电阻值及试验时的温度。

4.6.2定子绕组绝缘耐压试验

在定子完工或在总装试验完成后出厂前,测量定子绕组绝缘电阻,并记录测量时绕组温度。在绝缘电阻正常后,施加工频交流电压41000V,1min,同时记录泄漏电流。试验可分相进行。

4.6.3转子绕组绝缘耐压试验

1)在转子完工后,按绝缘试验规范对转子绕组进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2)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

在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完工后,按绝缘试验规范进行工频交流耐压试验。

3)转子装配(带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

转子装配完工或在总装试验完成后出厂前,对转子绕组绝缘进行10倍额定励磁电压的工频交流耐压试验1min。

测量耐压试验前后的绕组绝缘电阻,记录试验前后的绕组温度。

4.6.4瓷套端子耐压试验

瓷套端子装配后单独进行耐压试验,试验电压不低于定子绕组试验电压的1.5倍,历时1min。

4.7定子绕组鼻端手包绝缘泄漏电流检测

检验标准按OEA.626.070。

4.8转子绕组两极电压及交流阻抗测量试验

检验标准按JB/T8446-1996标准进行,记录电压、电流、损耗及试验时转子温度。

4.9转子动平衡,热时效及超速试验,转子绕组交流阻抗及漏磁感应电势波形试验。

4.9.1测量转子绕组绝缘电阻,记录转子温度。

4.9.2冷态交流阻抗及两极电压试验:

试验按JB/T8446-1996标准进行,记录电压、电流、损耗及试验时转子温度。转速n=0r/min。

4.9.3动平衡

1)转子未装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前,单独进行动平衡。在平衡转子时尽可能保持转子温度为40℃,在转速达到3000r/min时,转子轴振动幅值(峰-峰值)不应大于0.03mm。

2)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单独按有关规程进行动平衡。

3)转子装配(带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

转子与引线集电环把合装配后再次进行动平衡。在平衡转子时尽可能保持转子温度为40℃。在转速达到3000r/min时,转子轴振动幅值(峰-峰值)不应大于0.03mm

4.9.4转子热时效

转子以每小时升温10℃的速率加热转子,直到罩内温度至130℃,保持该温度并在该温度对应的转速下运转6h。

4.9.5降温

以每小时10℃的速率降低转子温度到40℃,在3000 r/min时检查转子振动情况。4.9.6冷态超速

转子装配(带转子引线集电环装配)进行超速试验,超速转速为3600r/min,时间为2min 检查转子平衡情况。降速到3000 r/min,检查转子平衡情况。

4.9.7超速前后测量两极电压及交流阻抗曲线

超速前后均按JB/T8446-1996标准测量升速和降速时的两极电压及交流阻抗曲线。

转速间隔为300 r/min,记录转速、电压、电流、及损耗。

4.9.8测量漏磁感应电势波形

在转速为3000 r/min时,对转子绕组施加90A DC励磁电流,记录转子漏磁感应电势波形,拍摄照片并分析匝间绝缘状态。

该试验在转子转速首次到3000 r/min时,即应进行一次,以做比较用。

4.10发电机总装机械检查

在出厂前进行发电机总装及机械检查,对装配质量和空运转情况进行考核,以保证发电机在电厂安装后安全运行。

4.10.1机械检查

检查并记录转动部件与静止部件的尺寸,如风扇对导风环、密封瓦与密封座、轴承对轴肩、档油盖对转轴等径向及轴向间隙等。

4.10.2轴承及振动的检查

1)轴承装配绝缘电阻测量

出厂前进行发电机总装时,测量轴承座、轴承止动销、轴承顶块、高压油顶轴装置法兰、励磁中间环、励端外档油盖、座式轴承座的绝缘电阻。

使用500V兆欧表测量1min,各部件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00MΩ。在总装空转后测量应不小于100 MΩ。记录试验时的环境温度。

2)轴承工作情况检查

慎重起动拖动电动机,注意机组转向、振动、声音、确认无刮碰摩擦和漏油、两端轴承及高压油顶轴装置、座式轴承工作情况无异常。

4)轴承油温和振动检查

在额定转速空转情况下检测油温和振动。

4.10.3轴承高压油顶轴装置试验

在出厂前进行的发电机总装时,进行轴承高压油顶轴装置的效能试验。

1)绝缘电阻的检查

用兆欧表检查轴承左右两侧的顶轴装置的对地绝缘电阻,注意励端轴承的顶轴装置对地绝缘为双重,应分别测量顶轴装置对端盖和转子的绝缘电阻,测量值不应小于100 MΩ。测量仪表为500V兆欧表。

2)顶轴性能试验

启动顶轴油泵,调整顶轴油泵压力,用百分表测量转子汽、励两端被顶起的高度,同时检验顶轴装置是否存在渗漏油现象,顶轴油泵压力是否稳定。

在转子波顶起高度不小于0.04mm时,调整顶轴油泵压力为最低值后锁定。

停止顶轴油泵,待转子完全落回原位后再次启动顶轴油泵并检验转子被顶起高度,以确保顶轴装置的工作稳定性。

5 首台机增加的试验项目

5.1空载特性、短路特性、损耗及效率的测定。

5.1.1空载特性和空载损耗测定。

1)电压平衡和相序试验。

2)空载特性和空载损耗测定。

3)轴电压测定。轴电压小于10V

5.1.2短路特性和短路损耗测定。

在定子引出线上接上短路汇流排和电流互感器,在汇流排和电流互感器上埋设热电偶。1)三相平衡试验

2)短路特性曲线和短路损耗测定。

短路下降曲线测定

测量电枢绕组直流电组

5.2发电机电压波形正弦性畸变率及电话谐波因数TIF测定

发电机电压波形正弦性畸变率要求不超过1%。实测为0.258%

电话谐波因数TIF要求不超过0.5%(从额定频率至5000Hz)。实测为

5.3发电机参数测定

测定如下参数:

Xd、Xp、F KO、Xo、Xq"、Xd"、X2、X0、Xdo'、Xd'、Xd"。

5.4发电机噪声测定

5.5集电环、隔音罩及刷架通风试验

1)集电环表面温度检测

额定转速空转、空载试验和稳态短路时分别测定集电环表面温度。

集电环表面温度检测须同时记录隔音罩内进出风的温度。

2)通风试验

测定隔音罩集电环风扇的风量和压头。

5.6发电机转子、轴承系统的动力特性测试分析。

电子产品可靠性试验-环境试验要点

一、可靠性理论基础 二、试验(GB) 一.总则:GB242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 本系列标准不涉及环境试验样品性能要求,环境试验期间和试验以后,试验样品的容许性能限值由被试验样品的相关规范规定。 基准标准大气压:20℃,101.3KPa 测量与试验标准大气压:15℃-30℃,25%RH-75%RH,86KPa-106KPa。 自由空气条件:无限大空间,空气运动只受散热试验样品本身影响,样品辐射能量全部由周围空气吸收。 散热试验样品与非散热试验样品界定:在自由空气条件和试验标准大气压下,温度稳定后测得的试验样品温度与环境温度是否大于5℃。 环境温度:是采用在试验样品之下0mm - 5 0mm的一个水平面上面,而且与试验样品和试验箱壁等距离处或者距离试样品1 m处若干温度。( 二者取温度值小的) 的平均值。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热辐射影响这些温度的测量。 热稳定:试验样品表面温度与最后所测表面温度之差<3℃(非散热试验样最后所测表面温度即试验箱温度;散热试验样品则需多次测量才能确定) A: 低温。 B: 高温 C: 恒定湿热。 D: 交变湿热 E: 冲撞( 例如冲击和碰撞) 。 F: 振动。 G: 稳态加速度。 H: 待定( 原分配在贮存试验) 。 J : 长霉。 K: 腐蚀性大气( 例如盐雾) 。 L: 砂尘。 M: 高气压或低气压 N: 温度变化。 P : 待定( 原分配在“可燃性”试验) Q: 密封( 包括板密封,容器密封与防止流体浸入和漏出的密封) 。 R: 水( 例如雨水、滴水) 。 S : 辐射( 例如太阳辐射,但不包括电磁辐射) T: 锡焊( 包括耐焊接热) 。 U: 引出端强度( 元件的)。 V: 待定( 原分配在“噪声”. 但“噪声诱发的振动”将归于试验F g ,即“振动”系列试验之一) 。W: 待定。 X:作为字头与另一个大写字母一起用于新增加的试验方法命名。例如试验XA:在清洗剂中浸渍 Y: 待定。 Z:用于表示综合试验与组合试验。方法如下:Z后面跟一斜杠和一组综合实验或组合试验相关的大写字母。例如Z/AM:试验低温和低气压综合试验。 综合试验:≥2种试验环境同时作用于试验样品。组合实验:依次连续暴露≥2种试验环境分别进行试验 试验顺序(s e q u e n c e o f t e s t s)试验样品被依次暴露到两种或两种以上试验环境中的顺序。 1 各次暴露之间的时间间隔通常对试验样品不产生明显影响 2 各次暴露之间通常要进行预处理和恢复 3 通常在每次暴露之前和之后进行检测,前一项暴露的最后检测就是下项暴露的初始检测 受控恢复条件:实际试验温度±1℃(15℃-30℃),73%RH-77%RH,86KPa-106KPa。(测量前如果要求对试验样品进行干燥,除有关规范另有规定外,应在下述的条件下干燥6 h。标准干燥条件55±2℃/<20%) 恢复条件: 条件试验后,在检测之前:试验样品应在检测环境温度下稳定;当样品试验后电气参数变化很快,应按受控恢

型式试验大纲

型式试验大纲 文件编号:QYJC-JY-2012 版本号:A/0 受控状态:受控文件 实施日期:2012年03月01日

一、申请单位:湖北清阳环保建材有限公司 二、认可产品的技术标准和规范: JC688-2006 玻镁平板 GB/T 15102-2006浸渍胶膜纸饰面人造板 GB8624-2006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2010年国际耐火试验程序应用规则(2010年FTP规则》 ” 三、工厂认可产品的型号及规格 船用玻镁防火板基板E级长2440mm 宽1220mm 厚度4-18mm 船用玻镁防火板复合板一等品长2440mm 宽1220mm 厚度4-18mm 复合板型号为:平面、亚面、亮面、麻面 四、取样型号 取样型号:平面复合板2440*1220*15mm 五、试验项目、指标依据和检测单位(见附表) 复合板示意图

注:若试验项目12不燃性试验达标,则无需进行13烟气和14毒性试验。

六、抽样和判定 1、基板的抽样和判定 a) 外观质量和规格尺寸检验:从每一抽检批量中抽取样品,抽取数量列于下表,判定规则按下表中进行,不合格数未超过下表时,则该受检批量应予以验收,若不合格品数等于下表时,则该批量拒收。 若第一次样品中的不合格数超过Ac1,但小于Re1,则应抽取并检验与第一次样品相同数量的第二次样品,当等于Ac2时予以验收,当大于或等于Re2时判为拒收。 b) 抗折强度和抗冲击强度的验收应符合表6的规定,若样品的平均值X大于或等于可验收极限,即X≥AL,则该批验收。AL=L+KR 式中:AL----可验收极限L----标准低限K----可接收系数R----样品中试验结果最大值 与最小值之差 c) 玻镁防火板的含水率、表观密度、抗返卤性、不燃性的验收,应在同一批量中任 意切取3块试样,试验结果如有1块不符合要求时,再取双倍数量进行复验。复验后仍有 1块不符合要求时,则判定该批量产品为不合格产品。 d) 判定:型式试验的各项指标均符合标准规定时,判定该批产品符合。 2、复合板的抽样和判定 a) 外观质量检验:采用GB/T2828.1-2003中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其检验水平为Ⅱ,接收质量限AQL=4.0。 b) 规格尺寸检验:采用GB/T2828.1-2003中正常检验二次抽样方案,其检验水平为Ⅰ,接收质量限AQL=6.5。 c) 理化性能检验 理化性能按下表采用复检抽样方案。第一次抽取n1张板,如检验结果中某项指标不合格,则第二次抽取n2张板重新检验不合格项目,第二次样本n2的性能值应全部符合标准要求,否则该批产品判为不合格。

试验检测大纲资料

试验检测大纲 项目试验工作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即试验技术工作和试验管理工作。 试验技术工作主要是指某个具体的试验项目,如何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测试,得出相应的检测数据,再进行计算、分析和评定,最后同有关标准、规范或设计文件进行比较,看是否满足要求。满足要求的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试验管理工作是指对项目的总体试验技术工作,如何进行全方位的综合管理,明确项目试验室在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的各个阶段应做哪些工作,合理组织、安排试验技术工作,保证项目试验工作能满足施工生产进度的需要,并确保工程质量。项目试验工作的目的和意义 项目试验工作是公路工程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工程质量科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客观、准确、及时的试验检测数据是公路工程实践的真实记录,是指导、控制和评定工程质量的科学依据。公路工程试验检测的目的和意义是: 1.用定量的方法,对各种原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科学地鉴定其质量是否符合国家质量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做出接收或拒收的决定,保证工程所用材料都是合格产品,是控制施工质量的主要手段。 2.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控制和检测试验,保证施工过程中的每个部位、每道工序的工程质量,均满足有关标准和设计文件的要求,是提高工程质量、创优质工程的重要保证。 3.通过各种试验试配,经济合理地选用原材料,为企业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打下坚实的基础。 4.对于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通过试验检测和研究,鉴定其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为完善设计理论和施工工艺积累实践资料,为推广和发展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做贡献。 5.试验检测是评价工程质量缺陷、鉴定和预防工程质量事故的手段。通过试验检测,为质量缺陷或质量事故判定提供实测数据,以便准确判定其性质、范围和程度,合理评价事故损失,明确责任,从中总结经验教训。 6.分项工程、分部工程、单位工程完成后,均要对其进行适当的抽检,以便进行质量等级的评定。 7.为竣工验收提供完整的试验检测证据,保证向业主交付合格工程。 8.试验检测工作集试验检测基本理论、测试操作技能和公路工程相关学科的基础知识于一体,是工程涉及参数、施工质量控制、工程验收评定、养护管理决策的主要依据。 项目试验工作的任务 1.在选择料场和确定料源时,对未进场的原材料进行质量鉴定,根据原材料质量和经济合理的原则选定料源。 2.对运往施工现场的原材料,按有关规定的频率进行质量鉴定。 3.对外单位供应的构件、制品,在查验其出厂质检资料后,做适量的抽检验证。 4.做各种混合料的配合比试配,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经济合理地选用配合比。.

航行警告接收机型式试验大纲

××××××型航行警告接收机 型 式 试 验 大 纲 ×××科技有限公司 2012-12

目录 1、型式试验依据 2、型式试验项目 3、型式试验方法及要求

1.型式试验依据: MSC.148(77) Adoption of the revised 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narrow-band direct - printing telegraph equipment for the reception of navigational and meteorological warnings and urgent information to ships (navtex) IEC 61097-6(2005) 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 (GMDSS) – Part 6: Narrowband driect-printing telegraph equipment for the reception of navigational and meteorological warnings and urgent information to ships (NAVTEX) IEC 60945(2002) M aritime navigation and radiocommunication equipment and systems - General requirements - Methods of testing and required test results GB/T 18766-2009 奈伏泰斯系统技术要求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NAVTEX system

型式试验大纲

C228D-256-120抽油机型式试验大纲 一.主要内容与适用范围 1.本规程规定了本厂生产的游梁式抽油机的型式检验的程序、检测的方法和内容。 2.本规程适用于C228D-256-120抽油机。 二.引用标准 1.SY/T5044-2003《游梁式抽油机》 三.整机型式试验规程 1.根据SY/T5044-2003《游梁式抽油机》6.3.2整机型式检验的要求编制本规程。 2.试车前的准备工作。 2.1各零件必须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总装试车。 2.2减速器需经检查合格后方可总装进行整机试车。 2.3.准备整机试车所必需的吊重。 2.4.产品试验(包括空运转)前,机器附近应无障碍物。各润滑部分应按 图样和技术文件规定应有足够的润滑油,检查安全装置是否可靠,旋转方向是否符合要求。电器部分应连接正确,而且没有漏电现象。 正式试车前,应先用手转动或用点动方式启动电机(或其它机械)使机器缓慢地运转一周,确认无阻碍时,方可正式试验,在试验中必须严格遵守试车规程。负荷试验时,加载必须分级进行,不可一次加到最大负荷。 2.5试车设备、工具和仪器见表1 3.试车程序

3.1.减速器跑合 总装合格后,应在额定转速下进行空载荷试验,正、反两个方向运转时间不少于0.5h,以达到接触点要求为准。 表1 跑合试车合格后,清洗干净,更换润滑剂。 3.2减速器加载试车 加载试车旋转方向按正反两个方向进行。 空载荷试验合格后,应在输出轴设计转速下,进行正、反两个方向各100h 的逐级加载试验,其分级加载程序和运转时间见表2 表2 3.3.经检查合格的减速器装上曲柄,准备整机试车。 3.4.整机空载试车 不装平衡块,冲程、冲次不限,运转不少于60分钟。如果由于不平衡使整机不能连续运转,可在悬点处吊挂适当重物使之平衡整机可连续运转。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国家标准汇编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国家标准汇编 一、GB/T2423 有以下51个标准组成: 1 GB/T 2423.1-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A: 低温 2 GB/T 2423.2-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B: 高温 3 GB/T 2423.3-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Ca: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4 GB/T 2423.4-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Db: 交变湿热试验方法 5 GB/T 2423.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 冲击 6 GB/T 2423.6-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b和导则:碰撞 7 GB/T 2423.7-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c和导则: 倾跌与翻倒(主要用于设备型样品) 8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Ed: 自由跌落 9 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 10 GB/T 2423.10-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c和导则: 振动(正弦) 11 GB/T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一般要求 12 GB/T 2423.12-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a: 宽频带随机振动--高再现性 13 GB/T 2423.13-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b: 宽频带随机振动中再现性 14 GB/T 2423.14-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Fdc: 宽频带随机振动低再现性 15 GB/T 2423.15-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 稳态加速度 16 GB/T 2423.16-1999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J和导则: 长霉 17 GB/T 2423.17-1993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a: 盐雾试验方法 18 GB/T 2423.18-2000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试验Kb:盐雾, 交变(氯化钠溶液) 19 GB/T 2423.19-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c: 接触点和连接件的二氧化硫试验方法 20 GB/T 2423.20-198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Kd: 接触点和连接件的硫化氢试验方法 21 GB/T 2423.21-1991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M: 低气压试验方法 22 GB/T 2423.22-2002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N: 温度变化 23 GB/T 2423.23-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试验Q:密封 24 GB/T 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 试验方法试验Sa: 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 25 GB/T 2423.25-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 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26 GB/T 2423.26-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BM: 高温/低气压综合试验

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范本

新产品试制与鉴定管理 (一)试制工作分两个阶段新产品试制是在产品按科学程序完成“三段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是正式投入批量生产的前期工作,试制一般分为样品试制和小批试制两个阶段。 样品试制是指根据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少数必要的工装,由试制车间试制出一件(非标设备)或数十件(火花塞、电热塞、管壳等类产品)样品,然后按要求进行试验,借以考验产品结构、性能和设计图的工艺性,考核图样和设计文件的质量。此阶段应完全在研究所内进行。 小批试制是在样品试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它的主要目的是考核产品工艺性,验证全部工艺文件和工艺装备,并进一步校正和审验设计图纸。此阶段以研究所为主,由工艺科负责工艺文件和工装设计,试制工作部分扩散到生产车间进行。 在样品试制小批试制结束后,应分别对考核情况进行总结,并按ZH0001—83标准要求编制下列文件: 1.试制总结; 2.型式试验报告; 3.试用(运行)报告。 (二)试制工作程序 1.进行新产品概略工艺设计:根据新产品任务书,安排利用厂房、面积、设备、测试条件等设想和简略工艺路线; 2.进行工艺分析:根据产品方案设计和技术设计,作出材料改制,元件改装,选配复杂自制件加工等项工艺分析; 3.产品工作图的工艺性审查; 4.编制试制用工艺卡片:

(1)工艺过程卡片(路线卡); (2)关键工序卡片(工序卡); (3)装配工艺过程卡(装配卡); (4)特殊工艺、专业工艺守则。 5.根据产品试验的需要,设计必不可少的工装,参照样品试制工装系数为0.1~0.2,小批试制工装系数为0.3~0.4的要求。 本着经济可靠,保证产品质量要求的原则,充分利用现有工装、通用工装、组合工装、简易工装、过渡工装(如低熔点合金模具)等。 6.制定试制用材料消耗工艺定额和加工工时定额。 7.零部件制造、总装配中应按质量保证计划,加强质量管理和信息反馈,并作好试制记录,编制新产品质量保证要求和文件。此项工作在批试阶段由全质办牵头组织工艺科、检验科进行。 8.编写试制总结:着重总结图样和设计文件验证情况,以及在装配和调试中所反映出的有关产品结构、工艺及产品性能方面的问题及其解决过程,并附上各种反映技术内容的原始记录。该文件的内容及要求按ZH0001—83进行编写。样品试制总结由设计部门负责编制,供样品鉴定用,小批试制总结由工艺部门编写,供批试鉴定用。 9.编写型式试验报告:是产品经全面性能试验后所编的文件,型式试验所进行的试验项目和方法按产品技术条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参照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并由检验科负责按ZH0001—83编制型式试验报告。 10.编写试用(运行)报告:是产品在实际工作条件下进行试用试验后所编制的文件,试用(运行)试验项目和方法由技术条件规定,试验通常委托用户进行,其试验程序步骤和记录表格按ZH0001—83试制鉴定大纲规定,由研究所设计室负责编制。 11.编制特种材料及外购、外协件定点定型报告,由研究所负责。

试制鉴定大纲

技术文件名称 试制鉴定大纲 0QH.192.123 产品型号名称 DW □-12型户外柱上开关设备 共 14 页 第 1 页 1. 范围 本技术文件规定了DW □-12型户外柱上开关设备(以下简称开关设备)试制鉴定大纲的作用,基本要求、型式试验和鉴定。 DW □-12型户外柱上开关设备型式试验和鉴定时,指导产品进行检验与试验的项目、程序、方法、要求及产品鉴定的文件。本技术文件是DW □-12型户外柱上开关设备试制、试验和鉴定的依据。 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含的条文,通过在本鉴定大纲中引用而构成为本鉴定大纲的条文。本鉴定大纲在实施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如有修订,应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 GB3906-2006 《3.6-40.5 kV 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 3804-90 《3~63kV 交流高压负荷开关》 GB/T 11022-1999 《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标准的共用技术要求》 GB3309-1989 《高压开关设备常温下的机械试验》 DL/T 593-1996 《高压开关设备的共用订货技术导则》 DL/T 402-1999 《交流高压断路器订货技术条件》 IEC 298-1990 《1kV 以上52kV 及以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 GB1984-2003 《高压交流断路器》 GB311.1-1997 《高压输变电设备的绝缘配合》 GB762-2002 《标准电流等级》 GB1408-2006 《绝缘材料电气强度试验方法》 GB2900.19-1994 《电工名词术语 高电压试验技术和绝缘配合》 GB5048-1999 《T 防潮标准》 GB7354-2003 《局部放电测量》 GB/T13384-2008 《机电产品包装通用技术条件》 描 写 描 校 旧底图总号 底图总号 签 字 资 料 来 源 编制

型式试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附件5 型式试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一、型式试验项目及依据标准 01-01 标记 01-01-01 标志 汽车和挂车的标记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1条的要求;汽车和挂车的警告性文字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8.3条的要求;气体燃料汽车、两用燃料汽车和双燃料汽车应按GB/T17676《天然气汽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标志》的规定标注其使用的气体燃料类型;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的标志应符合GB13392-2005《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标志》的要求(危险货物按GB12268-2005《危险货物品名表》),另外专门用于运送易燃和易爆物品的道路运输危险货物车辆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8.5条的要求。 01-01-02 VIN 汽车和挂车必须有VIN,VIN应符合GB 16735-2004《道路车辆车辆识别代号(VIN)》的要求,且其编制规则应向指定的认证机构备案。 01-02 尺寸、轴荷和质量 01-02-01 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 汽车和挂车的外廓尺寸、轴荷和质量应符合GB 1589-2004《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的要求。 01-02-02 后悬 汽车和挂车的后悬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3条要求。 01-02-03 核载 汽车和挂车的核载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的第4.5.1.2和4.5.1.3条要求;乘用车乘坐人数按照4.5.2核定;客车乘员数按照4.5.3核定;有驾驶室机动车驾驶室乘坐人数按照4.5.4核定。 01-03 侧倾稳定角 汽车和挂车的侧倾稳定角应符合GB 7258-2004《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第4.7.1条的要求。01-04 驾驶员前方视野 M1类汽车的驾驶员前方视野应符合GB 11562-1994《汽车驾驶员前方视野要求及测量方法》的要求。 01-05 后视镜和下视镜 01-05-01 后视镜性能 汽车的后视镜性能应符合CNCA—02C—059《机动车辆产品强制性认证实施规则》(汽车后视镜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试验Cb: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GB 2423. 9——89 Basic environmsental testing procedures for electric and electronic products Test Cb:Damp heat ,steady state,primarily for equipment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工电产品的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设备用恒定湿热试验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确定电工电子产品,主要是指设备在湿热条件下使用和贮存的适应性,本试验主要用以观察试验样品在恒定温度、无凝露、经规定时间高湿环境下的影响。 本标准特别适用于大型设备或试验时可能与试验室外的测试验装置有复杂联接的设备,这种联接需要一定的装配时间,在安装期间,可以不用预热或维持特定的试验条件。 本标准包括数种不同温、湿度的严酷等级供选择应用,选择严酷等级时要根据试验样品的使用环境及其工作特点。 本标准可应用于散热和非散热试验样品,对散热试验样品进行试验时,试验样品的周围温、湿度会受散发的热量影响而变化。此时这两个参数的测量应按GB2423.2中规定的自由空气条件的测量方法进行。 2试验箱(室)的要求 2.1试验箱(室)的结构要求 a.室内的温、湿度条件由安装在工作空间的传感装置进行监测。对散热试验样品的试验,传感器的安装位置还要参照GB2422中2.7.2条的说明执行。 b.工作空间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要求保持在标称值及其规定的容差范围之内。同时还应考虑试验样品的影响。 本标准中规定的温度误差包括测量的绝对误差和温度的缓慢变化。 对非散热试验样品来说,温度误差还包括工作空间的温度均匀性。为了保证相对湿度不超过允许误差,需要将工作空间内任何两点的温差,在任何瞬间保持在较窄的范围之内,一般规定不超过1℃。同样,短期的温度波动也有必要保持在较窄的范围之内。 对散热试验样品来说,试验条件受试验样品本身散热的影响,会使它附近的温、湿度条件与本标准2.1a条中规定位置测得的数据有些差异。 c.凝结水要连续排出箱(室)外,在未净化之前不能重复使用。 d.试验箱(室)内壁和顶上的凝结水不能滴落到试验样品上。 e.保持室内湿度用水的电阻率不小于500Ω.m。

新产品鉴定大纲

新产品鉴定大纲 1、鉴定用实物和资料(1)样机、附件、备件及随机文件产品台附件套备件套使用说明书份合格证明书份装箱单份(2)图样及技术文件全套工作图样套全套明细表及汇总表套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计算书型式试验报告试用(运行)报告标准化审查报告产品企业标准(草案)标准起草说明书试制总结试制鉴定大纲主要工艺文件套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新产品鉴定大纲电子文件编码GLWA120页码3-2关键件工艺分析报告28份关键工艺装备图样套 2、鉴定内容(1)审查产品企业标准(草案)是否符合已批准的技术任务书或技术建议书的要求。(2)审查基本参数和技术性能指标是否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条件的要求。(3)审查图样、设计文件质量及其完整性。(4)检查产品外观质量。(5)测试产品各项技术性能:根据产品标准(草案)的规定列出产品全部性能试验项目程序及记录表格。(见下表)产品性能试验情况登记表序号项目及内容要求达到的技术指标试验方法试验结果(6)检查产品主要零、部件的制造质量及装配质量。测试产品主要零部件的制造质量,根据产品图纸的规定列出主要零部件主要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见下表) 零部件测试情况登记表序号图号名称检查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实验结果010203签发人责任人签名制度名新产品鉴定大纲电

子文件编码GLWA120页码3-3检查主要部件的装配质量;检查电器设备质量;检查外购件外协件质量。(7)检查产品成套性及附件、备件质量。(8)审查产品结构及工艺性:由主任设计员介绍产品的结构特点、工艺性和使用的优缺点。(9)审查工艺技术文件及其质量:由主任工艺员介绍编制工艺文件的原则及关键工艺情况;车间工艺员介绍工艺文件验证情况。(10)检查主要工艺装备及其质量。 3、附鉴定用仪器、工具及材料清单(见下表)鉴定用仪器、工具及材料清单序号型号及名称规格数量备注签发人责任人签名

GB 标准系列大全 环境试验要求

HG/T 2423-2008 工业对苯二甲酸二辛酯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367KB GB/T 2423.39-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e:弹跳 440KB GB/T 2423.8-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d自由跌落257KB GB/T 2423.32-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Ta 润湿称量法可焊性 (横版扫描色淡不太清晰)- 990KB GB 2423.25-1992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试验Z-AM低温-低气压综合试验.pdf 1445KB GBT 2423.24-1995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二部分试验方法试验Sa 模拟地面上的太阳辐射.pdf 176KB GB 2423.11-1997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d 宽频带随机振动一般要求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pdf 3007KB GBT 2423.5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i 冲击冲击响应谱合成.pdf 24000KB GB/T 2423.102-2008 电子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温度(低温、高温)低气压振动(正弦)综合 998KB GB/T 2423.101-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倾斜和摇摆 329KB

混合模式 3461KB GB/T 2423.4-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Db 交变湿热(12h+12h循环) 4604KB GB/T 2423.43-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振动、冲击和类似动力学试验样品的安装 3736KB GB/T 2423.17-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 (单行本完整清晰扫描版) 836KB GB/T 2423.15-2008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Ga和导则稳态加速度 2833KB GB/T 2423.10-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 8313KB QB/T 2423-1998 聚氯乙烯(PVC)电气绝缘压敏胶粘带 157KB GB/T 2423.9-2001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b 设备用恒定湿热 207KB GB/T 2423.52-2003 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77:结构强度与撞击 223KB

型式试验办理指南

办理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1985年9月6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8号 2、《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2005年10月8日,国家总局,2005年第145号公告 3、《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2005年5月20日,家质检总局2007年第74号局令 办理条件 一、申请人资格 1、申请人是法人或个体工商户; 2、申请人的注册地应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3、申请人应为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的计量器具生产企业。 二、许可条件 1、申请单位自行制造的计量器具。 2、该计量器具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工作原理、主要功能、技术指标等与国家技术法规相一致。 3、计量器具的名称符合JJF1051《计量器具命名与分类编码》的要求。 4、经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托的型式评价试验机构进行定型鉴定(型式评价),合格后取得型式评价报告。 申请要求 申请人责任 1、申请人应理解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国家总局2005年第145号公告) 和《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国家总局2007年第74号局令)的规定要求,并根据要求自查是否具备取证条件。《中华人民共和国依法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型式批准部分)》和《计量器具新产品管理办法》在网站上可浏览或下载。 2、申请人在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网站网上填报申请书申请书及相关附表,用A4复印纸打印;相关人员签字用签字笔填写,字迹工整、清晰;加盖公章;填报时应仔细阅读申请书填写要求和示范文本。 3、申请人应对其申请材料实质内容的真实性负责,并承担因提供不真实材料而产生的法律后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八条行政许可申请人隐瞒有关情况或者提供虚假材料申请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不予受理或者不予行政许可,并给予警告;行政许可申请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一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七十九条被许可人以欺骗、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取得行政许可的,行政机关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取得的行政许可属于直接关系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事项的,申请人在三年内不得再次申请该行政许可;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4、申请人应当按要求提交申请材料; 申请人应前往行政许可窗口提交全部申请材料。此事项的受理时间以行政许可窗口收到全部符合受理要求的申请材料的 时间为准,此时间将标注在受理决定书上。 5、申请人应积极配合行政机关办理行政许可的工作,按要求补正材料;按照行政机关告知的期限完成接受型式评价的准备工作;在接到受理人的取证通知后,按照取证时限及时取证。 6、计量产品的产品标准、型式评价大纲和计量检定规程(含型式评价内容)以及该产品发生变化的,应当重新申请型式批准,取得新的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原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证书收回。 7、申请人应当于委托次日起20工作日日内,将样机(一般每种型号、规格三台)及有关申请技术资料(申请表、样机照片、产品标准、总装图、电路图和主要零部件图、使用说明书、制造单位或技术机构所做的试验报告等)送到承担型式评价的 技术机构。逾期未按照上述要求送达的,则不具备型式评价条件,检定机构填写《型式评价受理意见表》,报送计量评审中心,市质监局作出不予许

霉菌试验环境试验鉴定大纲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共7页 单位名称 二零零×年××月××日

××××× 环境鉴定试验大纲 签署页 编写: 校对: 审核: 批准:

1试验目的 确定×××的抗霉能力。 2适用范围 本大纲仅适用于×××的环境试验。 3引用文件和试验依据 GJB15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 ×× 4试验样品说明 型号与名称: 数量: 5试验通用要求 5.1标准大气条件 5.1.1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15oC~35oC; 相对湿度:20%~80%; 气压:试验场所压力。 5.1.2仲裁试验的标准大气条件 温度:23oC±2oC; 相对湿度:50%±5%; 气压:86~106kPa。 5.2试验条件允许误差 温度:试验样品附近测量系统的温度应在试验温度的±2.0℃以内; 相对湿度:控制传感器附近空气的相对湿度应在被测值的±5%以内; 气压:±5%; 频率:±2%,低于25Hz为±0.5Hz; 加速度:±10%; 其它见试验条件的具体要求。 5.3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的要求 本次试验所使用的试验设备应能产生和保持试验所需的环境试验条件,各种应力的容差应能满足试验条件中的规定。 用于监测试验条件参数的测试仪表的精度至少应为被测参数容差的1/3,其标定应能追溯到国家最高计量标准。 试验设备和测试仪表均应经过计量检定,并应在有效期内。 5.4试验条件的监测及记录要求 试验过程中,承试方应对试验设备进行连续监测,以保证温度、湿度等应力在规定的容差范围内,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连续记录。 5.5试验程序 5.5.1预处理

试验样品不允许进行清洁处理。 5.5.2初始检测 试验前,对试验样品进行外观检查,特别注意污染表面、缺陷及存在的其它任何有助于霉菌生长的状况,并在详细记录。 5.5.3试验 按照GJB150.10-86《军用设备环境试验方法霉菌试验》中规定的试验程序实施。以24h为一个循环,每循环分高温阶段、降温阶段、低温阶段、升温阶段。 5.5.4最后检测 试验结束后,应立即检查试验样品表面长霉情况,以目测为主,必要时可借助放大镜进行观察。检查试验样件时应记录记录长霉部位、覆盖面积、颜色、生长形式、生长密度和厚度,并拍摄照片。检查时,试验样品分批从霉菌试验箱中取出进行,当天检查完毕,当天未检查完的试验样品应重置入试验箱中,箱内相对湿度不得低于70%。长霉等级的评定参照表1要求进行。 表1 长霉等级评定表 5.6合格判据 (不同产品应有不同的长霉要求规定,比如什么产品,什么部位,什么材料等长霉等级不应超过哪一级?具体判断合格的要求视不同产品而定。根据以往的经验基本上要求不超过2级。) 5.7试验中断处理 5.7.1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前7天,试验则应重新进行。 5.7.2若试验中断于试验期的7天以后,则应按下列规定进行: 5.7.3试验箱内温度升高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温度升高达40℃ b.温度超过31℃达4h以上。 c.对照样品上的霉菌因超温影响有衰退现象 d.温度升高期间相对湿度降低到50%以下 除上述情况外,应及时恢复试验条件,并从中断点起继续试验。 5.7.4试验箱温度降低,相对湿度仍符合标准,对照试验样品上生长的霉菌未发现有衰退迹象,可恢复试验条件,并从温度降低至低于规定的容差点起继续试验。 5.7.5试验箱内相对湿度降低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试验应重新进行。 a.相对湿度降低到50%

型式试验大纲

型式试验大纲 设计:曲书平 审核:郑宴利 标准:徐国义 会签:王宏君 批准:李善武 烟台通用耐腐蚀泵有限公司 二00六年九月 一( 目的:为了保证产品质量,确保试验无误和满足客户要求,特制订本试验大纲,用于考核立式自吸离心泵、立式离心 泵、卧式自吸离心泵、卧式离心泵、旋涡泵这几个系列水 泵的性能及可靠性,为船检型式认可提供依据。 二( 产品设计、试验的依据是《钢质海船入级规范(2006)》、《材料与焊接规范(2006)》等。 三( 型式试验在本厂内的试验台进行,各种试验设备完整齐全,使用介质为清水。试验用的仪器、仪表精度达到中国 船级社的要求,同时进行了定期校正,并在规定的有效期 内使用。 四( 典型产品选取原则是根据中国船级社《船用泵认可检验指南》的规定“每一个系列产品按照最高工作压力、最大转 速,选取流量大、中、小三台样机;如产品系列性能范围 很窄,也可仅选择最大、最小流量两台样机或仅选取最大 流量的一台样机”的原则。结合本厂申请认可的产品的具

体情况,选取下列型号的泵做为典型产品。典型产品应由 验船师在成品库中任意抽出。 立式自吸离心泵: CLZ25-6-10 CLZ80-85-35 立式离心泵: CL40-125 CL80-250 CL125-160 卧式自吸离心泵: CWZ50-32-125 CWZ65-50-160 CWZ100-80-200 卧式离心泵: LNCW65-50-125 LNCW80-65-160 LNCW100-80-200 旋涡泵: LNCXW20-35 LNCXW40-90 五(型式试验项目及要求: 1. 泵体、叶轮、泵轴的理化性能试验: 1.1材料试样的选取:上述主要零件的材料由灰铸铁、球铁、铸 铜等材料。应分别在灰铸铁、球铁、铸铜浇铸开始、中间和 最后各浇铸2个试样,3个硬度试样,3个拉伸试样,需要进 行热处理的铸件,试样应与铸件同炉进行热处理。试验结果 应符合图样要求。 1.2试样应与铸件同步进行化学成分分析,分析结果应符合图样要求。 2. 泵体、泵盖受压零部件水压强度试验要按水泵设计压力的1.5 倍进行静压水压试验,历时10min(不得小于5 min),零件表 面不得有渗漏、冒汗等现象。 3. 主要零部件的结构尺寸、外观及加工精度检验: 检查泵体、叶轮、轴的结构尺寸、外观及加工精度,应我社 批准图样及相关标准。

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

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 一、概述 电子产品在汽车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电子技术的应用几乎已经深入到汽车的所有系统,电子产品占整车成本的比例逐年提高,特别是高档汽车有的已达40%~50%。目前汽车电子产品主要分以下三类:(a)、电子元器件。包括GPS、音箱、汽车DVD、倒车雷达、控制器、运算放大器、切换式电源供应器、各类微处理器、计算机等。(b)、继电器及电机马达。包括各类继电器、雨刮器电机、电动天线、空调电机、暖风电机、电动坐椅、前后视镜电机、中央控制门锁、交流发电机、清洗泵电机等。(c)、各类传感器。其中传感器和继电器的发展最为活跃。它是汽车上应用最多的两类汽车电子设备。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全球主要汽车厂商均已在我国投资建厂。迫于成本压力,大多数汽车厂商正在逐步推进进口零部件的国产化,这给我国汽车电子部件生产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但是,电子产品应用在汽车上将面临使用环境的挑战。汽车电子产品面对的是一个室外使用、随时移动运转的环境,而且根据产品安装位置不同,必须承受的环境应力条件也相差很大。因此,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要求非常高,必须经过各种苛刻环境实验的考验,确保产品在预期的寿命内能够正常工作,这也是汽车电子产品比一般电子产品价格贵的原因。 为考核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适应性,各车厂都制订了自身的环境条件标准。对于车厂的前装产品,厂家按照车厂得到要求试验条件进行试验,不必清楚原因。但对于后装产品,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我们就应该深入了解相关标准的要求,根据标准制定环境试验的条件的项目。 二、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中,ISO/TC22/SC3 负责汽车电气和电子技术领域的标准化工作。汽车电子产品的应用环境包括电磁环境、电气环境、气候环境、机械环境、化学环境等。电磁环境主要研究的是汽车电子产品的电磁兼容特性,我们在此不作描述。我们主要介绍汽车电子的其他特性。目前ISO制订的汽车电子标准环境条件和试验标准主要包含如下方面: ?ISO16750-1: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总则 ?ISO16750-2: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供电环境 ?ISO16750-3: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机械环境 ?ISO16750-4: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气候环境 ?ISO16750-5:道路车辆-电子电气产品的环境条件和试验:化学环境 ?ISO20653 汽车电子设备防护外物、水、接触的等级 ?ISO21848 道路车辆-供电电压42V的电气和电子装备电源环境 国内目前汽车电子产品的环境试验标准主要还是按照产品的技术条件来规定。全国汽车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14)正在参照ISO标准制订相应的国家和行业标准。 ISO的标准在欧美车系的车厂中得到了广泛采用,而日系车厂的要求相对ISO标准来说偏离较大。为了确保达到标准的限值,各汽车车厂的内控的环境条件标准一般比ISO的要求要苛刻。 三、汽车电子产品环境试验必须考虑的因素 汽车电子产品进行环境试验时,必须考虑的因素主要包括: (1)地理和气候的因素。道路车辆几乎世界所有的陆地区域使用和运行。值得注意气候环境条件,包括可预期的每天的变化和季节的变化。应考虑给出全世界的温度,湿度,降水和大气条件的范围,还应包括灰尘,污染和海拔高度等。

产品鉴定试验大纲

液晶电视鉴定试验大纲

目录 1 围 (4) 2 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 (4) 3 鉴定检验 (5) 3.1 外观、结构 (5) 3.2 功能 (8) 3.3 显示格式 (8) 3.4 接口 (9) 3.5 常温性能 (10) 3.6 遥控发射器 (16) 3.7 电磁兼容特性限值 (17) 3.8 安全性 (17) 3.9 可靠性 (19) 3.10 环境试验 (19) 3.11 能效 (20) 3.12 高温ON/OFF (20) 3.13 ESD (20) 3.14 按键寿命、螺丝可拆卸性 (21) 附录A (规性附录)性能检验容及不合格判据 (22) 附录B (规性附录)环境试验容及不合格判据 (24) 附录C (规性附录)液晶电视环境试验方法 (27) 修改履历表

1.围 本大纲规定了液晶电视的技术要求、检验方法等。 本规大纲用于验证产品鉴定阶段技术符合性。

2.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 检验项目和检验数量,见表1 表1 3.鉴定检验 3.1外观、结构 3.1.1外观 3.1.1.1外观要求,见表2(标准栏中的指标以产品规格书为准) 表2

续表2

位置公差与壳体位置公差±0.3,字体间公差±0.2 清晰、完整、色泽均匀,不允许涂膜堆积、沾污、露底缺陷 注:测试面说明 0级面LOGO四周10mm的围 A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持续可见的面,如前框的正面、底座转盘的前面 B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偶尔会看到的面,如前框后壳的左右上面、底座转盘的左右面C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一般不会看到的面,如底座的底面、后壳的后面及整个转盘D级面正常使用,使用者不可能看到的面,如前框后壳的里面 3.1.1.2结构要求,见表3(标准栏中的指标以产品规格书为准) 表3 项目标准 前框与后壳的间隙(不计美工槽尺寸)≤0.6mm 前框与后壳的断差(前框大于后壳,设计原因除外)≤0.6mm 屏与前框之间的黑边(非显示区)尺寸,各点差≤1.0mm 前框与屏之间下侧左侧右侧上侧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