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临邑洼陷南斜坡沙河街组三角洲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组合特征

临邑洼陷南斜坡沙河街组三角洲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组合特征

临邑洼陷南斜坡沙河街组三角洲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组合特征
临邑洼陷南斜坡沙河街组三角洲沉积微相粒度概率累积曲线组合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沉积特征

三角洲类型及其沉积特征总结 【摘要】三角洲类型的分类有很多不同的方案,其具体的沉积特征也是各不相同。本文在结合教材和其他文章的基础下一定系统性的分别总结了三角洲类型和三角洲的具体沉积特征及对比。列出了三角洲的几种典型分类并从两个方向总结了几种典型三角洲分类中具体的沉积特征。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沉积特征 三角洲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三角洲是河流与海洋(湖泊)相互作用的结果,巴雷尔(1912)的现代三角洲定义中提出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出露水面的一种沉积物。由于河流和海洋(湖泊)作用强度不同以及沉积物粗细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类型的三角洲。三角洲沉积作用的自然因素十分复杂,因此三角洲的分类方案也各不相同。 一. 三角洲的类型 1.建设性与破坏性三角洲 斯考特和费希尔等(1969)根据河流,潮汐,波浪作用强弱将三角洲分为建设性和破坏性两种类型,提出了上述概念。建设性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河流作用的控制,海洋作用很次要。支流河水不断地把沉积物带入海中,使海岸线向海方向推进,三角洲平原随之向前扩展。破坏三角洲的形成过程主要受海洋作用控制,沉积物注入量相对于蓄水体能力来说比较适中,因而河流在携带入海的沉积物同时又被海水作用所改造,于是波浪作用和潮汐作用控制了沙体分布的几何形态。 2.河控,浪控及潮控三角洲 盖洛韦(1976)根据河流,波浪,潮汐作用的相对关系,提出了三角洲的三段元分类。这三个段元分别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和潮控三角洲。河控三角洲(River-dominated delta):以河流作用为主,长形,分支流河道、河口坝与沼泽较发育,如密西西比(Mississippi delta of U S A )三角洲。浪控三角洲(Wave-dominated delta):尖形与弓形沙脊取代了河控三角洲的分之流河道,沙滩、沙丘和泻湖较发育,如圣弗郎西斯三角洲(San Francisco delta of Brazil)。潮控三角洲(Tide-dominated delta):以发育与岸线垂直的线状沙脊为特征,受潮汐作用影响的分支流河道和泽较发育,如Makaham delta of Indonesia.其中前者属建设性三角洲,后两者属破坏性三角洲。如图一。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

筛分析法测试粉体粒度及粒度分布 粒度分布通常是指某一粒径或某一粒径范围的颗粒在整个粉体中占多大的比例。它可用简单的表格、绘图和函数形式表示颗粒群粒径的分布状态。颗粒的粒度、粒度分布及形状能显著影响粉末及其产品的性质和用途。例如,水泥的凝结时间、强度与其细度有关,陶瓷原料和坯釉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影响着许多工艺性能和理化性能,磨料的粒度及粒度分布决定其质量等级等。为了掌握生产线的工作情况和产品是否合格,在生产过程中必须按时取样并对产品进行粒度分布的检验,粉碎和分级也需要测量粒度。 粒度测定方法有多种,常用的有筛析法、沉降法、激光法、小孔通过法、吸附法等。本实验用筛析法和沉降法,以及激光法测粉体粒度分布。 一、实验目的 筛析法是最简单的也是用得最早和应用最广泛的粒度测定方法,利用筛分方法不仅可以测定粒度分布,而且通过绘制累积粒度特性曲线,还可得到累积产率50%时的平均粒度。本实验用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其实验的目的是: 1、了解筛析法测粉体粒度分布的原理和方法。 2、根据筛分析数据绘制粒度累积分布曲线和频率分布曲线。 二、基本原理 1、测试方法概述 筛析法是让粉体试样通过一系列不同筛孔的标准筛,将其分离成若干个粒级,分别称重,求得以质量分数表示的粒度分布。筛析法适用于约10mm至20μm之间的粒度分布测量。如采用电成形筛(微孔筛),其筛孔尺寸可小至5μm,甚至更小。 过去,筛孔的大小用“目”表示,其含义是每英寸(25.4mm)长度上筛孔的数目,也有用1cm长度上的孔数或1cm2筛面上的孔数表示的,还有的直接用筛孔的尺寸来表示。筛析法常使用标准套筛,标准筛的筛制按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推荐的筛孔为1mm的筛子作为基筛,以优先系数及20/3为主序列,其筛孔为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及储层宏观特征分析

文章编号:100020550(2004)0120087208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短期基准面旋回划分 及储层宏观特征分析 ① 王家豪姚光庆赵彦超 (中国地质大学资源学院 武汉 430074) 摘 要 将层序控制因素分析和沉积学响应相结合,以短期基准面旋回为成因地层单元,较详细地分析了坳陷盆地、断陷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可容纳空间的不同发育特点、河流作用方式的变化、以及储层宏观分布特征,讨论了物源供给对储层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塔巴庙地区和焉耆盆地宝浪油田宝北区块为例,说明了短期基准面旋回识别标志:厚层叠置砂体底部冲刷面和下切谷、辫状分流河道曲流化特征、滨岸沙坝-滨岸沼泽相沉积;阐述了厚层稳定煤层作为地层对比标志的理论依据;剩余陆上可容纳空间的概念合理地解释了储层砂体主要分布于基准面上升半旋回的原因。 关键词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 短期基准面旋回 储层 曲流化 稳定厚煤层第一作者简介 王家豪 男 1968年出生 讲师 在读博士 沉积学 油气储层地质学 中图分类号 P53912 文献标识码 A 1 前言 目前,经典层序地层学和高分辨层序地层学在我 国齐步发展,两者在油气勘探开发中都体现了广阔的应用前景。经典层序地层学论述了可容纳空间由海平面变化与基底构造沉降叠合而成的发育机理,较详细地分析了海平面变化、构造沉降、沉积物供给、气候等 四大控制因素[1]。高分辨层序地层学进一步提高了地层对比的精细程度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并逐步延 伸到储层宏观展布特点和物性评价方面,总结出了可容纳空间原理、相分异原理、体积分配原理等系列理论[2]。因此,以两者都强调的可容纳空间概念为纽带,充分结合经典层序地层学的控制因素分析和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的层序内部沉积学响应原理,就形成了分析不同控制因素下储层分布特征的完整思路。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在我国并不少见,在坳陷盆地和断陷盆地(如焉耆盆地)都有发育,特别是一些大型坳陷盆地,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分布面积达几千~几万km 2,如鄂尔多斯盆地,蕴含着丰富的油气资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也是一种较独特的沉积类型,一方面需要有平缓的浅水沉积背景;一方面又需要高隆的物源区以提供丰富的物源。浅水辫状河三角洲以三角洲平原相极其发育、而前缘相薄、零星分布为特征[3],三角洲平原主要发育分流河道和河道边缘的决口水道、溢岸、决口扇、泛滥平原相等微相类型。结合鄂尔多斯盆 地塔巴庙地区和焉耆盆地宝浪油田的沉积储层特点,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地层含砂率高,储层厚度大, 主要为辫状分流河道相砂体,属粗粒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的精细对比、隔夹层分布规律的认识是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但由于储层密集,又不发育浅、深湖相沉积,可靠的对比标志缺乏,高分辨层序识别困难,两个地区都采用了把厚层煤层作为对比标志,但其理论依 据不足,受到一些学者的质疑[4]。 经典层序地层学指出:“在Ⅰ型层序中,河流沉积在低水位和海进早期,以线形下切河谷方式产出,在高 水位沉积时期,以更广泛的泛滥平原沉积方式” 产出[1]。邓宏文在阐述高分辨层序地层学相分异原理 中也指出 “高可容纳空间与低可容纳空间形成的河道砂体,其几何形态(宽厚比)、 侧向连续性、相互截切程度、底形类型与保存程度、底部滞留沉积物厚度与类型 均有明显差异”[2] 。因此,河流的作用方式及其储层分布特点蕴含着层序识别的信息。河流是浅水辫状河三角洲的主要营建力量,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的沉积相和储层砂体类型都较单一,是进行河流作用方 式、 储层砂体展布和控制因素分析的理想场所,也是借此进行高分辨层序分析的有利条件。2 浅水辫状河三角洲发育区河流作用 方式及储层分布特征分析 短期基准面旋回与油田的小层划分的精细程度大   第22卷 第1期2004年3月沉积学报 ACTA SEDIMEN TOLO GICA SIN ICA Vol 122 No 11 Mar 12004   ①收稿日期:2003203228 收修改稿日期:2003206209

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

关于沉积相研究中粒度作图 (石头) 一、概率值累积粒度曲线流程:(X井为例) 1、数据准备 一般取到的数据是下面这种格式,首先将粒级中的<、>去掉,然后根据其值计算粒级Φ值,粒级Φ值=-log(粒级,2),得到粒级从负到正的一些列数据,然后根据小数取左值或右值。 然后整理成下面的格式保存成txt格式 粒级Φ值 累积质量含量(%) -5 4.18 -4 12.99

-3 35.95 -2 56.55 -1 74.31 -0.3 78.30 0 81.35 0.5 86.72 1 90.17 2 94.87 3 96.84 4 98.27 5 98.66 6 99.98 然后就可以在grapher中作图了。 2、作图 (1)准备数据体,X-粒度区间(左值或者是右值),Φ值;Y-累积重量百分比 (2)打开Grapher,点击Graph→New Graph→Line/Simbol (3)Open worksheet,选定数据源,选定XY坐标 (4)图形显示后,选定纵坐标,Scale→Probability(%Lable),Axis Limits→(0.0001,0.9999),Y轴即成为概率百分数标度。 (5)在成果图上如果想再加上另一条曲线,在刚才做出的曲线的整个图上点击,出现一个将坐标和数据点都包括其中的一个矩形,右键单击选择->Add plot, 默认-》OK

继续点ok,进入选择数据表对话框即可。 二、C-M图 1、基础知识 摘自(博研石油论坛) 转帖][原创] 关于C-M图

[转帖][原创] 关于C-M图C-M图是应用每个样品对C值和M值绘成的图形。C值是积累曲线上颗粒含量1%处对应的粒径,M值是积累曲线使50%处对应的粒径。C值与样品中最粗颗粒的粒径相当,代表了水动力搅动开始搬运的最大能量;M 值是中值,代表了水动力的平均能量。 为研究地层的沉积成因,需从该地层成因单元取得几十个样品,这些样品必须属于同一沉积环境的产物。对于不同岩性要分别取样,而且样品要包括该单元由粗到细的全部粒度结构类型,几十个样品各按其C值、M值在图纸上投得一群点,按群点的分布绘出相应的图形,就是C-M图。根据所得图形的形态、分布范围以及图形与C-M基线的关系等特点,与已知沉积环境的典型C-M图进行比较,再结合其他岩性特征,从而可以对该层沉积岩的沉积环境作出判断。 C-M图是帕塞加(Passega,1957,1964)提出来的。帕塞加将搬运沉积物的底流分为牵引流和浊流两种形式。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255932.html,/thread-17675-1-1.html C-M图用GRAPHER可以做 第一步:数据准备,采集沉积层(一套同成因岩层)的C值(粒度概率累计曲线上1%累计含量的粒度。)以及M值(粒度概率累计曲线上50%累计含量的粒度)。第二步:把横纵坐标都设置成对数坐标,C值为纵坐标,上粗下细。M值为横坐标,左粗右细。 其实不用GRAPHER,而用EXCEL照样可以做。很简单,当粒径以微米为单位时,使用双对数坐标,而粒径以φ为单位时,使用普通的线性坐标就可以了。另外,需要注意的是: 1.样品数量要足够多,20-30个以上比较好。 2.对一套同成因岩层从粗到细依次采集一系列样品分析,不同岩性不能混合采样。 本文来自: 博研石油论坛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f72255932.html,/thread-17675-1-1.html 2、数据准备 (1)将统计的每个深度点的数据中累积质量含量1%、50%的粒级单独挑出,换算成粒级φ值,如下图数据 (2)然后用1000*power(2,-粒级φ值),可以求出C、M的值,单位为(um) 2、作图

Excle做概率累计曲线粒度

excel做概率分布累积曲线步骤 绝对详细的用excel做概率分布累积曲线的好东西,是我一步一步的摸索出来的,热的哦,有问题也可以发消息我解答的。 1. 建立模板建立模板. A. 新建EXCEL 文件, 在A1 : A17 单元格内输入数字“0”, 在B1 : B17 单元格内分别输入数字99. 99 , 99. 9 ,99 ,95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5 ,1 ,0. 1 ,0. 01 。前者作为横坐标, 代表将来纵轴与横轴的交叉位置, 其数值以后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后者代表纵轴以百分数表示的概率刻度值。 B. 选择C1 单元后击粘贴 函数(见图1 中箭头所指位置) , 待出现粘贴函数菜单后选取统计类的NORMSINV 函数。 C. 出现新的对话框后, 在probability 后输入“B1/ 100”, 然后确定. D.这时C1 单元格内就有了一个函数值, 拖动C1单元格的填充柄(C1 单元格右下角的小黑块) 向下填充, 则C2 : C17 单元格内都自动生成了函数值。 E. 设置C1 : C17 单元格格式, 将其数值的小数位数定为“2”。 2.做草图 2.做草图选中A1 : A17 和C1 : C17 单元格后, 选择图表向导, 按照提示进行: A.在4 步骤之1 中, 选择X、Y 散点图类型中的第一子类型, 后单击下 一步; B.在4 步骤之2 中, 确认系列产生在列(点中“列”前面的小圈) , 后单击下一步; C.在4 步骤之3 中, 可暂不做选择, 直接单击下一步; D.在4 步骤之4 , 根据喜好选图表位置, 本文中选“新工作表”, 单击“完成”后草图就算做成了. 3. 修图 A.首先先去掉图例框、绘图区背景色以及网格线,便于下面的修改; B. 选择数值( Y) 轴, 按鼠标右键弹出菜单后选“坐标轴格式”, 在“坐标轴格式” 菜单中做如下设置: ①在“图案” 项中将主、次刻度线类型及刻度线标志均选“无” ; ②在“刻度”项中,最小值选“-3. 72 ”, 最大值选“3. 72 ”,数值( X) 轴交叉于( C) : 选“-3. 72 ” ; C. 选择数据系列, 按鼠标右键弹出菜单后选“数据系列格式”, 在该菜单作如下设置: ①将图案中的“数据标记样式”选为短横线作为纵轴刻度线; ②在“数据标志”项中选“显示值”, 然后确定。 D.选中数据系列点的“数据标志”,自上而下依次将各标志值改为99.99, 99.9…0.01 (即B1 :B17 的值) 作为刻度值; E 在“数据标志格式”菜单中将文本对齐方式选为水平“靠左”, 垂直“居中”, 标志位置选“靠左”,然后确定。 F 将绘图区框向右拉小一些使刻度值清楚可见。 G 至此, 概率坐标纸就做好了,可以将“sheet1”改名为“数据表”,“图表1”改 名为“图表”后将文件以模板的形式保存起来. 4 实际应用例如根据某砂样的粒度资料得到以下孔隙半径φ与累积重量百分比值的数据表: Φ值累积百分 比 -1 1.00 1.00 5.24 2.00 30.76 3.00 63.76 4.00 83.32 5.00 90.24 5.02 91.84 6.6 91.92 需要对以上数据做概率值累积曲线。步骤:1.打开模板, 自A18 向 下输入φ值, 自B18 向下输入累积重量百分比值, 在 C 列填充得到各百分比 值对应的区间值, 2. 2 然后选中模板中的图表, 在“图表”菜单中选“添加数据”, 在出现对话框后选中要添加的数据区域(此处选A18 : A25和C18 : C25) , 在下一对话框中选添加单元格为“新系列”, 数值( Y) 轴在“列”, 并选中“首列为分类X 值”前面的方框, 然后确定, 对这些统计点所做的累积频率 曲线草图就做好了。 3 调整坐标轴格式, 使图看起来直观些: 在坐标轴格式菜

现代河流三角洲分析

?首页>> ?电子教材>> o第一章绪论 o第二章沉积物的来源 o第三章沉积学相关的流体力学基本原理 o第四章沉积物的搬运和沉积作用 o第五章沉积环境的主要判别标志 o第六章大陆环境及相模式 o第七章海陆过渡环境及相模式 o第八章海洋环境及相模式 o第九章板块构造与沉积作用 o第十章沉积盆地及古地理分析 ?本章内容 o第一节概述 o第二节三角洲环境 o第三节三角洲沉积模式 o第四节河口湾环境 o第五节扇三角洲环境及相模式 o第六节辫状河三角洲相

环境条件:含盐度不正常,受到河流、波浪、潮汐的共同影响。 生物:大陆和海洋的生物群混生,生物群分异度较低,而丰度较高,以丰富的广盐度的生物如双壳类和腹足类繁盛为特征。 沉积物:除大量发育由河流携带的陆源碎屑沉积物外,有时也因水体咸化而形成一些化学沉积。 沉积构造:水流、波浪形成的沉积构造共生(潮汐弱)。 地质记录:河流携带大量陆源沉积物在入海处沉积,沉积速度快,可形成厚度巨大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三角洲与河流相伴

三角洲的概念:可追溯到公元约400年。当时,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观察到尼罗河口的冲积平原的平面形态与希腊字母Δ相似,于是就产生了三角洲的名称.三角洲指河流与海洋(湖泊)的汇合处(在河口附近)所形成的三角形碎屑沉积体。 海洋三角洲:是河流流水与海洋波浪和潮汐共同作用的产物。 湖泊三角洲:是河流流水与湖泊波浪共同作用的产物。 三角洲的规模可自数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其规模大小主要取决于河流的大小,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面积约5180km2。 吉尔伯特(1885)对邦维尔湖三角洲的研究。 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由于石油地质勘探工作的发展,发现许多大型油气田与三角洲沉积有关。 科威特布尔干油田为世界上第二特大油田,储量为94亿吨。 委内瑞拉马拉开波盆地玻利瓦尔沿岸油田为世界第三大油田。 美国墨西哥湾中新生代油气盆地,它们的主要产油层均属三角州沉

粒度参数特征

2)粒度参数 碎屑粒度分析数据主要用于分析岩石的沉积环境及沉积条件,主要参数包括粒 度中值、偏度、峰度、标准偏差、分选系数等。 粒度中值是选取样品中的一个粒度值,大于此粒度值的颗粒数占50%,小于此 粒度值的颗粒数也占50%,于是我们就称这个粒度值为粒度中值。粒度累积 分选系数指粒度累积曲线上25%和75%处所对应的颗粒直径的比值。是表示 碎屑沉积物(岩)分选性的一种参数。其公式为: 式中:So——分选系数,无因次: P25——累计曲线上的25%处对应的颗粒直径,mm; R75——累计曲线上75%处对应的颗粒直径,mm。。 当颗粒分选很好时,P25和P75两值很靠近,所以SO值就接近于1。 以每个直线段的陡缓反映分选好坏。线段陡(>500~600)分选好,线段 平缓(200~300)分选差。 标准偏差标准偏差越小,这些值偏离平均值就越少,分选越好。 φ16、φ50和φ84分别代表累积曲线上百分含量为16%、50%、84%三处的粒径(φ值)。 偏度、峰度更能反映尾部变化。中央组分代表了原沉积环境的分选性,而尾部反映 后期沉积环境对沉积物的改造。若中央峰值高,展开度窄,说明分选好。 偏度是统计数据分布偏斜方向和程度的度量,是统计数据分布非对称程度 的数字特征。 又称峰态系数。表征概率密度分布曲线在平均值处峰值高低的特征数。直 观看来,峰度反映了尾部的厚度。 (1)砾岩粒度参数特征

(2)砂岩粒度参数特征 (3)粉砂岩粒度参数 区别:该事件实际发生的次数与试验总次数的比值。由于观察的时间有长短,随机事件的发生与否也有随机性,所以在不同的试验中,同一个事件发生的频率可 以彼此不相等。.概率被用来表示一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如果一个事件是必然事件,它发生的概率就是1,例如:抛掷一枚均匀的硬币,硬币落地后“正面1 朝上”的概率是1/2。当试验次数较少的时候,“正面朝上”的频率有可能是0,也 有可能是l或其它数,但是经过多次重复试验后,“正面朝上”的频率会稳定在1/2。 频率与概率的联系即用频率来估计概率。谁也无法预测随机事件在每次试验中是否会发生,但是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多次重复试验后,事件出现的频率会逐渐稳定,稳定后的频率可以作为概率的估计值。反之,如果知道一个事件发生的概率, 就可以由此推断:在多次重复试验后该事件发生的频率将接近其概率。但是:用试 验的方法得出的频率只是概率的估计值,要想得到近似程度较高的概率估计值,通 常需要经过大量的重复试验。 (三)粒度曲线和粒度参数 常用的粒度曲线包括:直方图、频率曲线、累积曲线、概率累积 曲线。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

河控三角洲的沉积模式平面和垂向)与各亚相的沉积特征 一、河控三角洲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为河控三角洲、浪控三角洲及潮控三角洲。以下介绍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三角洲可以划分为三种亚环境: 三角洲平原 三角洲前缘 前三角洲 1.三角洲平原 是三角洲的陆上部分,它与河流的分界是从河流大量分叉处开始。包括分支流河道、天然堤、决口扇、沼泽、湖泊和分支间湾等。其中最主要的是分支流河道砂沉积与沼泽的泥炭或褐煤沉积。二者的共生是三角洲平原沉积的典型特征。 A.分支流河道沉积: 是三角洲平原的主体,大量泥砂都是通过分支流河道搬运至三角洲前缘的河口处沉积下来的。分支流河道本身的沉积具有一般河道沉积的特征,即以砂质沉积为主,向上逐渐变细,槽状、板状、波状交错层理,底界与下伏岩层常呈侵蚀接触。 B.天然堤沉积:

位于分支流河道的两旁。由洪水期携带泥砂漫出淤积而成。以粉砂和粉砂质粘土为主。水平层理和波状交错层理。 C.决口扇沉积: 洪水和河流冲破天然堤,在外侧更为发育。交错层理砂岩,呈透镜状沙体夹在分支间湾细粒粉砂质、泥质和沼泽沉积物之间。 D.沼泽沉积: 占三角洲平原的90%。表面接近于平均高潮面,是一个周期性被水淹没的低洼地区,水体为淡水或半咸水,弱还原或还原环境。沼泽中植物繁茂,多为芦苇等草本植物。岩性为暗色有机质泥岩、泥炭或褐煤沉积。块状层理和水平层理。 E.分支间湾沉积: 分支流河道之间较低洼地区,常与海域连通(外侧)。泥岩为主,夹粉砂岩、细砂岩。水平层理,生物扰动构造,偶见海相化石。当三角洲向海方推进时,在分支流间湾地区可形成泥岩楔(比沼泽的地貌低,靠海一侧)。 2.三角洲前缘 是三角洲的水下为主的部分,位于分支流河道的前端(河口部位)。是三角洲最活跃的沉积中心,是三角洲的主体。从河流带来的砂、泥沉积物在河口与海洋结合部位迅速地沉积。由于受到河流、波浪和潮汐的反复作用,砂泥经冲刷、簸扬和再分布,形

粒度累积概率曲线

分析粒度累积概率曲线的心得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下一主题 离线flyhigh1919 果园常客 加关注 发消息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使用道具 0楼 发表于: 2010-07-21 粒度累积概率曲线是我们进行沉积相分析时用到的重要相标志,但是大多数时候仅仅指明一下“某某沉积主要发育高斜率、低斜率的几段式,反映了流体性质具有重力流或牵引流的特点,这与某某沉积微相的流体性质是相吻合”,基本上没有多少深入的探讨。 最近做了一些粒度概率的调研和思考,对粒度累积概率曲线有了点想法,现在总结一下,与大家探讨探讨,希望对大家今后的沉积相研究有点帮助: 1、粒度概率曲线分析的一个重要理论基础:Visher 将概率图上的直线段与某些搬运方式相对应,一条直线段对应一个粒度总体,而 这个粒度总体就对应着一种搬运方式(滚动、跳跃和悬浮)。 2、粒度累积概率曲线的复杂程度反映了颗粒搬运方式的复杂程度:例如:“宽缓的上拱弧形”反映了颗粒呈单一的“杂基支撑悬浮或颗粒支撑悬浮”整体搬运;“简单的一段式”反映了颗粒呈湍流支撑悬浮搬运;“多段式”反映了颗粒呈现多种搬运方式,颗粒有的呈滚动,有的跳跃,有的则悬浮(或者理解:有些颗粒大多数时候在滚动,有些颗粒大多数在跳跃,有些颗粒大多数时候在悬浮)。 3、粒度累积概率曲线与流体性质密切相关: 理论上流体主要分为“重力流”和“牵引流”两大类流体,重力流根据颗粒支撑机理又可分为“泥石流(或碎屑流)”、“颗粒流”、“沉积物液化流”和“浊流”等四类。不同的流体性质具有典型的粒度累积概率曲线。 一般的沉积学课本对不同沉积环境的粒度概率曲线作出了说明,牵引流涉及的比较全面,但重力流上只指出“浊流”沉积的粒度累积概率曲线:简单一段悬浮式或低斜率两段式,至于其他重力流则没有涉及。 通过调研文献和自己的研究我初步认为 泥石流(碎屑流) 的粒度概率曲线一般是“宽缓上拱弧形”和“低斜率复杂多段式”(整体呈弧形); 颗粒流的粒度概率曲线一般是“较陡斜率宽缓上拱弧形” 浊流的是“简单一段悬浮式”、“低斜率两段式” 牵引流是“高斜率两段式或三段式” 4、分析粒度累积概率曲线对应流体性质的思路: 由于我的研究范围有限,可能会存在不合适之处,建议以后进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岩相古地理读书报告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三角洲分类及沉积模式 1、三角洲概述 三角洲是一类非常重要的沉积相,中国很多油田,如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气田、新疆油田等,三角洲砂体都是主力产层,可见三角洲是油气聚集的重要场所。此外三角洲也是许多煤层的产出层位,对于找煤也可起到指导预测作用[1,2]。三角洲有很多类型,不同类型的三角洲,其砂体发育特征和展布规律不同。准确可靠的三角洲沉积模式,对指导油气的勘探和开发都有重要意义。 “三角洲”一词最初由古希腊历史学家荷罗多特斯(Herodotus)提出,他观察到尼罗河河口冲积平原的形态与希腊字母的Δ相似,因此称之为三角洲(Delta)。关于三角洲的定义,教科书中引用了Barrell(1912)的定义,即“三角洲是河流在一个稳定的水体中或紧靠水体处形成的、部分露出水面的一种沉积物”,但是这一定义并不严谨,金振奎将三角洲定义为“河流等水流汇入蓄水盆地时,所搬运的碎屑物质在入口附近堆积形成的、总体呈朵状的沉积体”[3]。 2、三角洲沉积动力学几沉积作用 2.1建设作用 2.1.1河口作用 Bates(1953)对三角洲进行了研究。将三角洲河口比拟为水力学上的喷嘴。依据河水和蓄水体混合的类型,可形成两种自由喷流类型:

轴状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三度空间(立体的),其混合作用较快,致使水流速度迅速降低。 平面喷流:是河水与蓄水体的混合作用发生在二度空间(平面的),其混合作用较慢,故向盆地方向较远的地方仍保持较高的流速。 如果没有波浪和潮汐的较大影响,其流动类型取决于两种水之间的密度差异。 a、河水(地表径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等密度流动,属轴状喷流,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湖泊三角洲中,但沉积范围一般较小。 b、河流密度>蓄水体密度:为高密度流动,沿水底呈平面喷流形式。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在大陆坡上,为骨界的海底沉积物因受重力或其他外力作用二发生滑塌或滑动,可形成浊流。这种浊流侵蚀海底峡谷,并沿海地峡谷流动,在峡谷口附近形成近岸水下扇等。 c、河水密度<蓄水体密度:为低密度流动,在咸水面上向海水流动,属严格的平面喷流类型,形成以河流作用为主的海成三角洲。 2.1.2决口改道作用 沿三角洲分流体系形成的决口扇在三角洲平原的发育中是非常重要的。同在河流体系中一样,决口扇是在洪水期间水和沉积物通过天然堤上的缺口涌出时形成的。然而,许多三角洲分流决口扇的形成比河流更复杂。实际上,决口扇可以变为进积到边缘三角洲间海湾的子三角洲[4]。 2.2破坏作用 三角洲的破坏作用是各种对建设性河流作用所沉积的沉积物进行改造、改变、再分布或迁徙的过程,包括波浪能通量,潮能通量、侵入的恒定盆地流、季节性的风力流,以及由盆地边缘与盆地之间的高度差产生的重力势能。 2.2.1波浪和流水的再分布 在几乎所有的蓄水体中均存在波浪能,,在三角州河口坝或决口分流中的推移质沉积物的沉积作用,使它处于波浪和潮汐改造的最佳位置。河口坝上的破浪会加强混合作用,产生紊流,使啥子沿沿岸流的方向进行重新堆积。沉积在河口的沙就这样在侧向上重新分布,如果没有多少沙被重新移动,由河道进积作用产

三角洲沉积环境、沉积特征及与油气关系

三角洲就是河流入海或入湖以后在河口地区形成的扇形或舌形的沉积体,为什么河流入海就会形成三角洲呢?因为当河流入海入湖,随着河流能量的降低,会在河口地区卸载一些带不动的沉积物,渐渐的就会形成水下的浅滩,水下浅滩逐渐迂回增高以后就会形成河口砂坝,受河口砂坝的阻挡会使得原来的单河道分叉,形成分流河道,然后分流河道中又会形成次级的河口砂坝,河道又会继续分叉形成二次河道分支,这样就形成了三角洲的雏形。 三角洲雏形形成后会按照以下三步进行发育(1)当洪流冲决天然堤,沉积物淤积而呈决口扇滩,三角洲会扩大。(2)河水冲决天然堤,会取道新河床入海,旧河道会淤塞,泥砂供应断绝,同时受海浪改造和侵蚀,旧三角洲废弃,新三角洲开始发育。(3)三角洲废弃和发育相互转化,交替出现,各三角洲彼此连接且部分叠合,形成三角洲复合体。像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平原和黄河口现代三角洲都是由多期三角洲叠置形成,有机会应该去地质考察。 下面再来看看三角洲区域内的水流形式,由于蓄水密度与河水密度的差异,不同密度流交汇都会有三种水流扩散方式。 (1)河水密度大于蓄水密度。这种情况属于高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底部面状射流也就是前面说到的浊流,会形成湖(海)底扇。也就是说河水携带较多的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会在河底形成高密度流体,进入湖盆后沿湖盆底部搬运沉积,个人认为这应该是近物源沉积会有的表现形式。 (2)河水密度与蓄水密度相当。这种情况属于等密度流动,这种流动会形成辐射状扩散(喷射状),这种情况一般是湖泊三角洲。 (3)河水密度小于蓄水密度。这种情况属于低密度流动,这种流动扩散表现为表面面状流动属于平面喷流,这也是大部分海洋三角洲的形式。 下面来看三角洲的主要类型,按河流和海洋作用强弱程度可以分为建设性三

报告:主要沉积相及沉积模式(1)

八种沉积相的沉积模式 勘查10-5,2010042225,杨煦哲 一、冲积扇 冲积扇,是山麓—洪积相的组成部分之一。冲积扇在空间上是一个沿山口向外伸展的巨大锥形沉积体,椎体顶端指向山口,锥底向着平原,其延伸长度可达数百 米至百余公里。冲积扇可以单个出现,但大多数情况下也可由多个冲积扇沿着山系 的前缘在横向上彼此联结,形成冲积扇复合体系,其延伸可达数百公里。 根据气候条件的不同,可以将冲积扇划分为湿润型和干旱型两种类型。湿润性冲积扇单个扇体大,表面积可为干旱型冲积扇的数百倍山体中河流作用较明显,发 育河流作用产生的沉积结构和构造。干旱型冲积扇呈面积较小的锥形体,山根处沉 积厚度大,向扇缘处沉积厚度快速减薄。 冲积扇上的沉积物按成因可分为水携沉积物和泥石流沉积物两种类型。前者可进一步按沉积的位置和沉积物特征划分为河道沉积、漫流沉积和筛状沉积。 按照现代冲积扇地貌特征和沉积特征,可将冲积扇相进一步划分为扇根、扇中和扇缘三个亚相或称为近端扇、中扇和远端扇。 干旱型冲积扇的沉积特征: 扇根: 沉积宽度小、坡度陡。主要沉积物为泥石流沉积和河道冲天沉积。岩石类型为成分复杂、分选差、无组构的混杂砾岩、具叠瓦状构造的砾岩和砂砾岩。 扇中:发育河道沉积和漫流沉积。主要成分为复杂、分选差的砂岩、砾质砂岩和砾岩,砂岩和砾质砂岩可具有不明显的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扇缘:位于冲积扇周边,缺少明显河流冲刷作用,沉积范围扩大、沉积物变细,主要沉积物为砂岩、粉砂岩和泥岩,分选相对较好,具有平行层理和交错层理。 湿润型冲积扇的沉积特征: 扇根: 由若干单元厚层格架砾岩组成。沉积单元呈长条状,与水流方向平行,两侧为具交错层理的砂岩。砾石主要为巨砾粒级,碎屑呈叠瓦状且磨圆良好。 扇中: 底部发育冲刷面,沉积物含砾不多,上部或过渡带为粗砾的斜长方形沙坝;下部为纵向沙坝。在坝的侧方或下游一侧,砂楔具板状交错层理,河道砂质砾 石中具槽状交错层理。 扇缘: 砾石仅分散在具槽状、板状交错层理的一些薄层砂岩和透镜体砂岩中。 远端扇中辫状河道发育。沙坝类型包括纵向、舌型、和横向形式。常见构造为板状 交错层理和波纹层理。 二、曲流河 曲流河又称蛇曲河,为单河道,河道较稳定,宽深比低.河水侧向侵蚀作用使河床向凹岸迁移,侧向加积作用在凸岸形成点沙坝。由于河道的不断弯曲,常发生河 道截弯取直作用,形成牛轭湖和泛滥平原沉积。 根据环境和沉积物特征可将曲流河相划分为河床、堤岸、河漫、牛轭湖4个亚相。

地质记录中三角洲类型的识别

[收稿日期]20050215  [作者简介]旷红伟(1969),女,1992年大学毕业,博士,副教授,现从事储层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地质记录中三角洲类型的识别 旷红伟  (长江大学地球物理与石油资源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高振中 (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湖北荆州434023) [摘要]三角洲的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以现代沉积学为指导,以露头、岩心、录井、测井 及各种新技术为主要技术手段,从油田实际地质工作出发,创造性地进行沉积学研究,从各种复杂的地 质现象中,总结了曲流河三角洲、扇三角洲特别是河控型扇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及低弯度河三角洲等 古代三角洲类型的特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通常显示出以曲流河作用占优势的特征;扇三角洲体系中, 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而河控型扇三角洲与旱地扇或扇三角洲的最大区别在于前者 以牵引流沉积占绝对优势,而后者重力流沉积相当发育;辫状三角洲沉积总体显示牵引流沉积特征,辫 状水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是最主要的沉积单元,岩层中层理构造发育,砂体侧向迁移形成的侧积交错层 是主要的沉积构造;低弯度河三角洲以较粗的砂岩区别于曲流河三角洲,以较低的砂岩含量区别于辫状河 三角洲,以缺少重力流沉积而区别于扇三角洲。为今后油区沉积地质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较好的范例。 [关键词]三角洲;沉积类型;识别特征 [中图分类号]TE1211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9752(2005)02031704 三角洲的概念是地质学中最古老的概念之一,我国东部陆相断陷盆地及西部前陆盆地中的大多数油气田都与古代三角洲沉积有关。笔者从地层记录中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及低弯度河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出发,结合油田沉积地质研究的实例论述如何对它们进行识别。 1 曲流河三角洲 曲流河三角洲沉积通常显示出以曲流河作用占优势的特征,三角洲发育较完全[1] ,这类三角洲的特征较明显。曲流河三角洲沉积包括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和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曲流河三角洲平原亚相通常由分流河道微相、天然堤微相、河漫微相及河漫湖、河漫沼泽微相组成,总体特征类似于曲流河沉积。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亚相主要由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砂坝微相、远砂坝微相、水下天然堤微相和支流间湾微相组成。2 扇三角洲与河控型扇三角洲通常意义上的扇三角洲沉积是以冲积扇入湖形成的由水上到水下的中粗碎屑岩沉积体系[2,3]。扇三角洲平原沉积中通常发育泥石流、辫状河道等沉积微相类型;扇三角洲前缘发育碎屑流、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砂坝等沉积微相;前扇三角洲的前三角洲泥沉积中通常会含一些粗颗粒。扇三角洲体系中,以重力流沉积占优势为其重要的沉积特征。沉积物粒度普遍很粗,以砂砾岩为主,河道沉积不发育,往往呈小的透镜体分布在重力流沉积物中,为扇面上洪水期形成的短暂河道产物。沉积物入湖后受湖浪的改造作用微弱,河口砂坝不发育。物源近、丰富,为阵发性灾变事件供给的结果。 我们通过对克拉玛依油田某区二叠系上统下乌尔禾组12口井、1000m 余岩芯的详细观察、描述以及岩石薄片和光面的研究,800多口井的录井、测井以及地震资料和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特别是对15口井的E M I 成像测井资料的深入研究,认识到下乌尔禾组沉积相属河控型扇三角洲相沉积,以扇三角洲平原和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为主,前扇三角洲不发育。这类三角洲最明显的特征是沉积过程受河流作用的控制,以河道沉积为主。在常年有流水的潮湿地区,扇三角洲平原多为砾石质辫状河组成辫状河平原[1],地形较平缓,河道多、切割浅,且迁移快,不固定[3,4];砾石坝中发育弥散的平行层理,而河? 713?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2005年4月  第27卷 第2期Journa l of O il and Ga s Technology (J 1JP I ) Ap r 12005 Vol 127 No 12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简述三角洲沉积体系特征 三角洲简述: 三角洲,即河口冲积平原,是一种常见的地表形貌。江河奔流中所裹挟的泥沙等杂质,在入海口处遇到含盐量较淡水高得多的海水,凝絮淤积,逐渐成为河口岸边新的湿地,继而形成三角洲平原。三角洲的顶部指向河流上游,外缘面向大海,可以看作是三角形的“底边”。 三角洲体系划分以及沉积体系简述 虽然影响三角洲发育的因素很多,三角洲的类型又是十分复杂。下面分三种三角洲沉积特征做分析。 一、河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河控取决于河口宽度,河水流速及含砂量。 该地带为三角洲体系中砂质沉积物最为丰富、最集中的地区,砂的成分主要是纯净的石英砂,分选磨圆都很好,成熟度也很高。 河控、潮控、浪控三角洲的平面组合及垂向层序特征 颜色变化: (1)下部一般为暗色,反映富含有机质的泥岩特点(前三角洲沉积和浅海沉积);(2)向上微浅水、受海水扰动的浅色的前缘砂体; (3)最上部为夹有浅色砂体(分流河道)的大量暗色层(深灰色至黑色),为广泛沼泽发育的三角洲平原环境。 粒度和沉积构造变化: (1)下部浅海陆棚和前三角洲的泥岩,水平层理及被生物强烈扰动而均化的块状层理; (2)向上过渡为远砂坝、河口砂坝、席状砂等沉积的细纱和粉砂,发育各种交错层理; (3)最上部为分流河道、天然堤等形成的细纱、泥岩和煤等,槽状、板状交错层理与块状层理交替出现。 (4)反映从前三角洲到三角洲前缘再到三角洲平原水动力活动是从低能~高能~能量多变的特点。 自下而上沉积相标志: (1)沉积物颜色由暗变淡(青灰—灰)再变褐黄; (2)沉积物粒度由细变粗再变粗; (3)沉积物分选性由差变好再变差; (4)粘土矿物、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由多变少再变多; (5)构造由水平变波状和交错再变水平; (6)海相生物向上变少,陆相生物向上变多; (7)生物钻穴见于三角洲层序的下部,植物根系出现于顶部; 例如松辽盆地北部葡萄花油层沉积时期基底整体一致缓慢沉降地形十分平缓,盆地气候相对干旱湖面快速大规模收缩水体很浅水深通常不超过10m。在此背景下形成了北部富有特色的大型河控浅水三角洲沉积体系。 二、潮控三角洲的沉积特征 潮控取决与海的剖面大小,就是典型的冲刷海岸积沙,并且有绵延的海岸线,有些大洋中的岛屿,陆地会逐渐变小是因为海洋潮起潮落轮番带走泥沙,近海则可能出现相反结果所以造成潮控。潮控三角洲一般发育于中高潮差、低波浪能量、

粒径分布&细度&过筛&粒度测试

粒径分布/细度/过筛/粒度测试 粒径分布 不同粒径范围内所含粒子的个数或质量,称为粒径分布 所谓的粒径分布是指某一粒子群中,不同粒径的粒子所占比例,亦称为粒子的分散度。 以粒子的个数所占的比例表示时,称为个数分布;以粒子表面积表示时,称为表面积分布;以粒子质量表示时,称为质量分布。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将粉末试样按粒度不同分为若干级,每一级粉末(按质量、按数量或按体积)所占的百分率。粒度分布:用特定的仪器和方法反映出粉体样品中不同粒径颗粒占颗粒总量的百分数[1]。有区间分布和累计分布两种形式。区间分布又称为微分分布或频率分布,它表示一系列粒径区间中颗粒的百分含量。累计分布也叫积分分布,它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颗粒的百分含量。表示粒度特性的几个关键指标:①D50: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百分数达到50%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大于它的颗粒占50%,小于它的颗粒也占50%,D50也叫中位径或中值粒径。D50常用来表示粉体的平均粒度。②D97:一个样品的累计粒度分布数达到97%时所对应的粒径。它的物理意义是粒径小于它的的颗粒占97%。D97常用来表示粉体粗端的粒度指标。其它如D16、D90等参数的定义与物理意义与D97相似。 细度(fineness)油墨中的颜料、填料等粉状物质被研细分散在连结料中的程度,以微米表示之。表征天然砂粒径的粗细程度及类别的指标。 MX=[(A0.15+A0.3+AO.6+A1.18+A2.36)-5A4.75]/(100-A4.75)或 MX=(A0.15+A0.3+AO.6+A1.18+A2.36+A4.75)/100 详细见图:MX -细度模数;A0.15-粒径0.15mm上颗粒累计筛余百分率(%);其他依次类推。天然砂又分河砂、海砂和山砂。砂子的粗细按细度模数分为4级。粗砂:细度模数为3.7—3.1,平均粒径为o.5mm 以上。中砂:细度模数为3.0—2.3,平均粒径为o.5—0.35mm。细砂:细度模板为2.2—1.6,平均粒径为0.35—0.25mm。特细砂:细度模数为1.5一o.7,平均粒径为o.25mm以下。细度模数越大,表示砂越粗。普通混凝土用砂的细度模数范围在3.7-1.6,以中砂为宜,或者用粗砂加少量的细砂,其比例为4:1。 过筛,过筛子 [sieve]:使通过筛子或筛网材料 过筛的含义:经过粉碎后的药物粉末粗细相差悬殊,为适应医疗和药剂制备的需要,通过一种网孔状的工具使粗细混合的粉末分离出粗粉和细粉的操作过程,叫做

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_贾开富

第31卷第4期2011年12月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Sedimentary Geology and Tethyan Geology Vol.31No.4Dec.2011 文章编号:1009- 3850(2011)04-0064-06辫状河三角洲储层砂体建筑结构分析 贾开富,戴俊生,刘海磊,王 珂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山东 青岛266555) 收稿日期:2011-03-24;改回日期:2011-04-07作者简介:贾开富(1987-),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在读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油区构造解析 摘要:本文应用建筑结构分析法研究塔河油田一区三叠系下油组砂体内部建筑结构。根据取心井岩心观察识别出12种岩相类型;通过连井剖面对比和测井曲线识别,采用层次分析的思路定义了7级界面;在岩相识别和界面划分的基础上划分出7种结构要素:河道滞留沉积(CHL )、 河道充填(CH )、纵向砂坝(LB )、横向砂坝(TB )、落淤层(FS )、越岸细粒沉积(OF )和洪泛平原细粒(FF );建立了砂体建筑结构平面组合模式:平面以河道充填(CH )和砂坝(CB )为主。关 键 词:建筑结构分析;岩相;层次界面;结构要素;组合模式 中图分类号:TE122.2+ 4 文献标识码:A 1985年,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的A.D.Miall 教授提出了建筑结构分析法。该方法通过分析岩石相组合、 划分层次界面,研究结构要素来研究河道砂体的几何形态、相组成及其规模,进而描述河道储层砂体的非均质性,建立储层三维精细地质模型 [1]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方法现已成为认识 河流相各种储层内部非均质性的有效途径。国内也有学者开展了油田地下储层建筑结构研究:李阳等把结构单元分析法应用于胜利油田孤岛油区馆 陶组上段(岩心)研究,分析了其5-1+2砂层组河流沉积的结构单元 [2] ;李双应等以结构单元分析为基 础,结合岩石粒度分析、河流形态特征等因素,研究 了孤岛油田馆上段5-1+2砂层组的河流沉积模式 [3] ;渠芳等建立了孤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精 细的单一成因砂体级别的储层剖面及平面构型,分析了储层构型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4] ;冯建伟等 以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3砂层组辫状河沉积体为 例, 建立了结构要素定量模糊识别模型,并编成软件,对研究区进行了实际资料处理,最后建立了储层建筑结构展布模型 [5] ;黄文科等研究了胜坨油田 沙二段34小层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建立了34小层砂 体的内部建筑结构模型[6]。此外,马厂油田[7-8] ;河南 双河油田[9];大庆油田[10-15] ;苏北的范庄油田[16],大港 的羊三木油田 [17] 、孔店油田[18] 等也开展了相关研究。 储层建筑结构要素分析方法的提出是为了满 足油田进入高含水期储层横向精细预测的需要。塔河油田一区目前尚没有该方法的应用,本文以建筑结构分析法为指导,对工区内三叠系下油组储层作了砂体内部建筑结构分析,为砂体横向精细划分与预测提供了依据。 1区域地质概况 塔河油田一区三叠系下油组油藏在新疆维吾 尔自治区轮台县城以南约54km 处,东距沙漠公路1km 左右(图1)。其位于沙雅隆起中段南翼的阿克库勒凸起西南斜坡桑塔木构造上,东邻达里亚背斜构造, 西接艾协克背斜构造,南邻满加尔坳陷,北与阿克库勒断块潜山背斜构造带相连。 塔河油田一区构造是艾协克南-桑塔木盐边构 造带上的一个局部构造,下油组顶部构造形态为典型的低幅牵引背斜,长轴方向SW-NE 向,与断层的延伸方向一致。背斜南翼稍陡,并被南北两组断层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