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节学案

必修三专题二第一节学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编制教师:刘红杰

【课标要求】概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难点】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考查角度】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成就以及发明的时间。

【知识梳理】

一、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表现——以四大发明为代表

(一)、造纸术:

1、书写材料的演变

⑴.秦汉: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⑵.西汉;最早发明纸。______、_____、__、______并存。

⑶.东汉:汉和帝元兴元年(105年)蔡伦用___________造纸(即______纸)。

2、传播:4世纪传到朝鲜,7世纪传到日本,8世纪传到中亚(阿拉伯国家),约____世纪传

到欧洲、非洲,____世纪传到美洲,19世纪传到大洋洲。

3、意义:①地位:在古代四大发明中,纸的发明影响最为久远,对文明和社会进步的积极

作用也最为显著;②作用:有利于信息的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二)、指南针:

1、方向测定技术的进步:

⑴.战国:_______。《________》中提到“司南”。

⑵.北宋:①军事学著作《武经总要》中,提到一种___________。

②_______沈括___________记载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指南针的技术。

⑶.南宋:《事林广记》中介绍民间流行指南装置——木刻指南鱼和指南龟。

〔4〕.清代:支撑式指北罗盘

2、传播:_____________________由海路传入___________,然后再传入欧洲。

3、指南针技术的应用和意义:

(1)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

(2)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

①.北宋《萍州可谈》和南宋《梦梁录》都有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进行航行的记载。

②.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________等地提供了条件。

③.为__________发现美洲的航行和__________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三)、火药:

1、火药的发明:与古人炼丹制药有关

⑴、实践经验:①炼丹制药;②冶金实践:人们在冶金实践中已经广泛使用木炭。

⑵、知识积累:①.___________:制作火药的原料硫磺、硝石已经为人们所熟知。

②._________:《神农本草经》中,硫磺、硝石都被列为重要的药材,

对炭、硫、硝三种物质性能的认识,为火药发明创造条件。

③.东晋: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提到“火药”。

2、火药的应用:

⑴.___________:已经开始使用火药箭,随后又出现了火炮。

⑵.北宋时:发明家唐福将发明的火炮、火球、火蒺藜献给朝廷;

石普用火球、火箭为宋真宗表演。

___________记录了当时3种火药配方。

⑶.明朝时:创造了早期的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在当时都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3、传播:在12、13世纪,首先传入_____________,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影响:⑴.改变人类作战的方式: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

⑵.对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成为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重要武器。(四)、印刷术:

1、印刷术的进步:

⑴.雕版印刷术:___朝(868年)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⑵.活字印刷术:

①.发明:北宋平民毕升创造了___________印刷技术,实现了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作用:节省雕版的费用,提高印刷效率,以经济、方便的形式推进了文化的传播。

②.改进:元代:王祯成功创制___________,又发明了_____________;

明代:中期___________在无锡、苏州、南京等地得到较多应用。

清代:_________________是用_________印刷的最大一部书。

2、印刷术外传:由_______传到欧洲。

3、对欧洲影响:

⑴.推动文教发展:14世纪末欧洲出现_____________。1450前后德出现_______________。

⑵.推动社会进步: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______的出现准备条件。

二、中国古代科学思想

1、进步性

⑴._______:“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的思想,符合现

代科学原则

⑵.《荀子》:“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承认___________存在,要顺应___________。

⑶.《老子》:“无为”思想可理解为______________的行为。

⑷.总之,古代思想讲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视完善_____________的关系是有合

理意义的。

2、局限性

⑴.儒家注重以______________作为论说的主题,对于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没有给予

充分重视。

⑵.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___,而轻视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

1、中国古代科技高度发达的原因、特点、意义及认识

(1)、原因:

①、源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成为了古代科技发展的源泉。

②、政治:____________________的巩固和发展,___________国家的组织和支持提供了重要保障。

③、经济:________________的发展和_____________的高度繁荣提供了经济基础。

④、政策:政府出于_____________的需要对科技也给予一定的关注。

⑤、教育: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为科技的发展奠定了_____________。

⑥、民族关系和对外:古代科技能吸收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人民的智慧。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重要因素。

(2)、特点:

①、在科技内容上,___________,但对事物发展规律的探索不够;

②、在研究方法上,主要采用传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缺少实验;

③、在科技使用上,主要服务于_______________的发展需要,缺乏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并

成为科技进一步发展的动力的意识;

④、从分布上看,主要集中在与______有关的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等方面;

⑤、从成就上看,___________,多种成就___________。

(3)、意义:

①、在中国:中国古代科技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是由于自然经济强大,

封建制度高度强化,并未充分发挥其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

②、在欧洲:四大发明传入欧洲,_______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

___________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

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总之,推动了_______________,“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

(4)、认识:

①、科技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需要一定的经济基础,当然科技发展又会推动经济繁

荣发展和社会进步。

②、科技能否发挥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这对我们今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设创新型国家

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中国古代科技与西方近代科技的区别

①、中国古代科技重_______,西方近代科技重_______

中——从内容上看主要是___________,经验的总结,缺乏理论探索,还处于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描述即_______________,缺乏理性认识;

西——把系统观察和实验同严密的逻辑体系结合,形成以___________为依据的系统的科学理论。

②、中国古代科技重_______,西方近代科技重________

中——直接从现象中进行整体理论综合,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西——善于_________,把分析的实践上升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度加以阐明,从而给近代科学理论提供有效方法和明确方向。

③、中国古代科技重_______,西方近代科技重_______

④、中国古代科技主要服务于_______,西方近代科技主要服务于_______

3、明清时期科技衰落的原因

(1)、经济:到封建社会后期,____________限制对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的发展缺乏足够的动力

(2)、政治:____________的加强,____________的日益腐朽

(3)、中国“____________”的文化传统轻视科技发展

(4)、思想文化:____________(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和____________的风气,

使科技发展失去动力。

(5)、对外:封建统治者推行“___________”政策,限制对外交流,阻碍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

(6)、研究方法:重视____________,忽视____________。

归根到底是__________________导致了中国古代科技在16世纪以后走向衰落。

4、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进程的贡献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在世界科技史上放射着灿烂的光辉,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人类历史的进程。

⑴、___________传入欧洲后,廉价的纸张取代了欧洲长期使用的书写材料羊皮纸和小牛皮,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⑵、欧洲人借鉴中国的____________,制造出活字印刷机,大大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⑶、________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⑷、____________的发明和应用,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证,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以新航路的开辟为开端,人类历史开始形成一个整体。

总之,四大发明传入欧洲以后,成为欧洲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___过渡的强大力量,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发展,给欧洲乃至世界历史进程带来了深远影响。

5、中国古代科技发展过程中未产生近代科学与哪些思想有关?

⑴.重视总结____________,轻视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

⑶.保守僵化的____________。⑷.反对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传统。【高考演练】:

1.(2011?江苏单科?3)据《与公肃甥书》记载:“忆昔时邸报,至(明)崇祯十一年方有活板(版),自此以前,并是写本。”对“活版”理解正确的是()

A.活版技术从明代开始使用 B.活版之前信息传递均用手抄

C.活版最早使用的是木活字 D.活版在四大发明中出现最晚

2.(2010?全国Ⅰ文综13)欧阳修上疏说:“京城近有雕印文集二十卷,名为《宋文》者,多是当今议论时政之言……详其语言,不可流布,而雕印之人,不知事体,窃恐流布渐广,传之虏中,大于朝廷不便……(请)今后如有不经官司详令,妄行雕印文集,并不得货卖。”这反映了()A.宋代活字印刷开始普及B.书籍出版业受到政府的有效管理C.北宋与契丹间关系紧张D.文化传播方式变化影响政府管理

3.(2010?全国Ⅱ卷文综15)宋人邢昺上疏称:“臣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不一二,盖传写不给,今(雕)板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这说明()A.藏书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B.儒者地位迅速提高

C.技术进步推动了文化发展D.儒学得到广泛传播

4.(2009?浙江文综13)中国古代生产和科技在不断进步中,中外交流也十分频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耕作技术大体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耦犁、一牛挽犁的发展过程

B.纺织原料使用的先后顺序是麻和葛、家蚕丝、棉花

C.指南针在明清时期经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印刷术经由波斯传到西方

【金版学案】高中历史必修三(人民版) 练习:专题三专题整合 Word版含答案

专题三专题整合 一、知识结构认读 [认读要领] 一个大方向:向西方学习 两大任务:反帝、反封建 三大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 四大层次: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文化、有中国特色二、重大历史线索 1.中国近代思想解放潮流

化运动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的进步 (1)维新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的不同: ①政体:维新思想主张变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政体,民主共和思想主张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②斗争方式:维新思想主张通过变法,民主共和思想主张进行暴力革命,推翻封建统治。 ③土地:维新思想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民主共和思想提出平均地权(民生主义)的主张。 (2)新文化运动的进步: ①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思想进行了批判。 ②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用马克思主义反对封建主义。 三、题型应用体验 特点类选择题 【题型解读】 1.设问一般含有主要特点、新特点、时代特点、基本特点、共同特点、不同特点等词语。

2.既要求反映历史事物的具体性,又要显现其所具有的特殊性。注重考查事物本质属性及其新发展和新变化。 【典型例题】 康有为曾说过,他并不排拒外来文化,而是能欣赏它们的价值。不过,他的赞赏,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这说明康有为思想的基本特点是() A.试图从西方文化中寻求变法的合理性因素 B.以中国固有文化的眼光去品评西方文化 C.主张弘扬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 D.认为西方新文化和儒学具有完全一致性 【技法攻略】 析题干→康有为欣赏外来文化的价值,但是只以合乎据说是孔子的三世教义为限。 抓关键→康有为对西方文化的欣赏是有前提条件的,必须合乎孔子的三世教义,即符合中国传统儒家文化。 构联系→康有为打着孔子的旗号宣传变法理论,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 明答案→本题体现了将中西思想文化结合起来,用中国文化去衡量西方文化,故选B。 【针对训练】 1.孙中山曾说,新文化运动最有价值之事在于“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在此,他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侧重于() A.思想启蒙 B.政治革命 C.社会变革D.文化复兴 解析:根据题干“兵法攻心,语曰革心”和新文化运动性质是资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必修五《小说》专题教案 【学习目标】 1、学生理解有关生字词的注音及含义; 2、会用简洁的语言复述小说的故事情节; 3、掌握小说人物分析的基本方法即通过分析小说人物的语言、动作、 心理、外貌等描写来分析人物形象; 4、掌握小说中环境描写的基本作用即烘托人物形象或氛围、推动故事 情节发展。 其一:《林教头风雪山神庙》 一、阅读全文,找出文中的生字词,把其注音和解释抄写在下面横线上。例如:酒馔(zhuàn,酒食)。 赍发(ji,一声,资助)恶(wu,四声,触怒)了高太尉恁地(nen,四声,那么,这么)不省得(xing,三声,不明白)仓廒(ao,二声,仓库)沽酒(gu,一声,买酒)庇佑(bi,四声,保护)央浼(mei,三声,恳求,托请)肐察(ge,一声,拟声词)掇开(duo,一声,拿,搬)搠倒(shuo,四声,刺,扎) 二、用简练的语言复述故事梗概。(提示:故事梗概应该包括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本节主要叙述了林冲因为触怒了高俅而被刺配到沧州看管草料场,高俅派陆虞侯和福安串通了差拨防火烧掉了草料场来谋害林冲,不料被在山神庙中避雪的林冲撞破,大怒之下的林冲杀了三人,雪夜离开了沧州。 三、试分析林冲的人物形象。(分值设定:10分。已经有固定格式,请记住这些固定的用语,以便使答案更规范。) 1.从语言描写看,①当店小二让林冲住在店里时林冲说:“我是罪囚, 恐怕玷辱了你夫妻两个。”这表现了他懦弱、忍气吞声、同时而又善良、仁慈的性格特征;(1分) ②当林冲听店小二说陆虞侯、福安来沧州时林冲说:“休要撞着我,只 叫他骨肉为泥!”这表现了他嫉恶如仇、大义炳然的性格特征;(1分) ③当林冲听说自己被派去照看草料场时林冲说:“却不害我,倒与我好 差使,正不知何意?”这表现了他细心谨慎的性格特征;(1分) ④当看到草料场的茅草屋摇摇欲坠时林冲说:“这屋如何过得一冬?待 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表现了林冲随遇而安的性格特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学案:Unit2SectionⅡ

Unit 2Healthy eating Section Ⅱ—Learning about Language 一、选择适当的情态动词填空:ought to,have to,needn't,mustn't,oughtn't to 1.Tom,you ______ play with the knife.It may hurt you. 2.Everyone ______ respect the old. 3.—Must I finish the report today? —No,you ______. 4.They ______ have left our company without saying a word. 5.My mother is ill.So I ______ stay at home to look after her. 二、读下面句子,试着翻译画线词组 1.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you fail,don't lose he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e didn't want to lose face before his childre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y brother lost interest in drawing because he felt it was too difficul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Suddenly he lost control of his car and it knocked into a tr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读下列单词,找出每组中画线部分发音不同的单词 1.peach,teach,reach,break,weak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cut,minute,struggle,club,bu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match,attract,lack,many,catch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because,settle,better,remember,vegetabl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根据图片用所提供的情态动词完成下列句子

统编版 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三 第5课 导学案

第5课南亚、东亚与美洲的文化(导学案) 【基础扫描】 一、古代印度文化:古代印度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其传播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出现制度和教,严格规定社会等级制度;前6世纪, 教形成,提倡“众生平等”和忍耐顺从;4世纪时,教开始兴起,后发展成为印度的主要宗教。 ②文学:有《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两部史诗。 ③艺术:佛塔、石柱、石窟都是艺术。 ④数学:发明“数字”和进位计算法。 (2)传播: ①公元前后,开始传播到东南亚,对东南亚产生广泛影响。 ②佛教文化、巴利文对东南亚社会产生重要影响。 二、古代朝鲜文化(东亚):古代朝鲜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朝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科技和文艺:634年修建了台;12世纪完成《》是朝鲜半岛现存最早的正史;13世纪开始使用活字印刷。 ②创制了本民族文字“”。音乐歌舞出名。 (2)中朝联系: ①教、教和学都从中国传入朝鲜,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 ②在朝鲜半岛长期使用,朝鲜乐舞传到中国中原地区。 三、古代日本文化(东亚):古代日本文化的主要成就有哪些?简述中日联系的情况。 (1)成就: ①思想:约9000年前,日本逐渐发展。12世纪后,逐渐形成。 ②文学:诗歌集《》和小说《》享誉世界文坛。 ③建筑和艺术:法隆寺;大和绘和浮世绘;茶道。 (2)中日交往:9世纪形成了“文字”;中国的制度、儒学、佛教等影响了日本文化的发展。 四、美洲印第安文化:印第安人培育出的农作物有哪些?印第安文化的代表是哪几个?分别说出他们的主要文化成就。后来,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的原因是什么? (1)农作物:印第安人培育出、、、南瓜、甘薯、辣椒、可可和烟草等农作物。 (2)三种代表文化及主要成就:文化、文化和文化。 ①3—10世纪,玛雅文明达到高度繁荣:创造了文字,发明了 “历”,创造出进位法。 ②12世纪后,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的文化走向繁荣。 ●阿兹特克人:使用文字,制作陶器、石雕、木刻和金银首饰。 ●印加人:建造庙,能使用,制定了历和历。 ③宗教上,多神崇拜,都建造了金字塔。玛雅人创拜神,阿兹特克人和印加人崇拜神。 (3)急剧衰亡:16世纪后,印第安文化急剧衰亡。原因:开辟后,殖民者的入侵。 【重点聚焦】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五导学案(全册) 目录 1.1.1正弦定理 (2) 1.1.2余弦定理 (4) 1.1 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习题课 (6) 1.2 应用举例 (8) 2.1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法 (11) 2.2等差数列 (14) 2.3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7) 2.4等比数列 (20) 2.4等比数列的性质 (22)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1) (24) 2.5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2) (26) 3.1不等关系与不等式 (28) 3.2一元二次不等式及其解法 (30) 3.3.1二元一次不等式组与平面区域 (33)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1) (36) 3.3.2简单的线性规划问题(2) (38) 3.4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学案1) (40) 3.4基本不等式: 2b a a b + ≤(学案2) (42)

1.1.1正弦定理 课前预习学案 一、 预习目标 了解正弦定理的内容及解三角形的概念 二、预习内容 1、推导正弦定理 正弦定理: 变形: 正弦定理可用于两类: (1)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个角与一边,求其他两边与另一角; (2)已知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与其中一边的对角,计算其他的角与边. 2、了解“解三角形”的概念 三、提出困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请把它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课内探究学案 课标要求: 掌握正弦定理,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三角度量问题和实际问题。 一、学习目标:掌握三角形中边长和角度之间的数量关系 在已有知识基础上,通过对任意三角形边角关系的探究,掌握正弦定理. 通过对本节的学习,能够运用正弦定理等知识,解决一些与测量和几何计算有关的实际问题. 重点:正弦定理的证明和解三角形. 难点:正弦定理的证明. 二、学习过程 例1:在ABC ?中,已知3=b , 60=B ,1=c ,求C A a 及,

人教版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学案

2.2通过激素的调节导学案 07普理课型:新授制作人:审核人:使用时间:3月21日 学习目标: 1.描述动物和人体的激素调节。 2.探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 学习重点: 1.总结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 2.分析激素调节实例。 一.导学过程: (一)预习导学 1.激素的发现 (1)促胰液素的发现历程: ○1沃泰默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斯他林和贝利斯通过实验发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激素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激素调节的实例 (1)血糖平衡的调节 血糖来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去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血糖平衡的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调节血糖平衡的激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血糖平衡的调节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调节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馈调节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 甲状腺激素分泌器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的功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激素调节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预习自测 1.下列激素中是有同一种腺体分泌的是()A.生长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 B.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雄性激素、雌激素、孕激素 D.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促性腺激素 2.有关激素作用的叙述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是()A.激素能促进人体细胞的生长 B.激素能促进人体的发育 C.激素能促使男、女性成熟 D.激素是参加体液调节的唯一的化学物质 3.下列两种激素属于拮抗作用的是()A.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 B.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C.雌激素和孕激素 D.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4.下列有关动物激素功能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发育 B.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以激素调节为主 C.有些激素促进动物的生长 D.有些激素促进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5.下列包括促进血糖升高的激素最全的一组是:○1胰岛素○2胰高血糖素○3肾上腺素 ○4性激素()A.○1○2B.○2○4 C.○2○3D.○1○4 6.下列每组疾病中,由同一种激素分泌异常所引起的是() A.糖尿病和坏血病B.侏儒症和肢端肥大症 C.呆小症和侏儒症D.巨人症和大脖子病 (三)合作探究 1.促胰液素的发现 (1)沃泰默实验: 实验一:将一定量的稀盐酸注入狗的上段小肠肠腔内,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二:若直接将稀盐酸注入狗的血液中则不会引起胰腺分泌胰液。 实验三:若先将通向该段小肠的神经切断,只留下血管,再向小肠内注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时,结果胰腺仍能分泌胰液。 实验分析: 问题○1在实验一中稀盐酸刺激的部位是_____________,得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实验二的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实验三中沃泰默把通向小肠的神经切断,发现胰腺仍然能够分泌胰液,这一现象说明了什

高中历史必修三学案:第9课+辉煌灿烂的文学

长春市第五中学导学案 教师: 程亮 学案9 辉煌灿烂的文学 目标导航 课堂自学、探究 一、从《诗经》到唐诗 探究点1 楚辞的文学特点 材料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思考材料出自《离骚》,据此回答楚辞的特点是什么? 探究点2 汉赋的文学体裁特点 材料撞千石之钟,立万石之虡,建翠华之旗,树灵鼍之鼓,奏陶唐氏之舞,听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上林赋》 思考根据材料分析汉赋这一文学体裁有何特点? 探究点3 唐诗体现的时代特点 材料感受李白 李白的诗流传至今的近一千首,不少佳句成为千古绝唱。 如,写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写长江的浩淼无际:“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感受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思考李白和杜甫的诗各有何特点?他们的诗歌创作与其时代背景有何关系?说明了什么?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43“学思之窗”:想一想,除了文学,《诗经》、楚辞是否对其他方面也有影响?如果有,你能举例说明吗? 【提示】《诗经》、楚辞的影响早已突破了文学领域,渗透到政治生活、精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心理等各个方面。例如,楚辞中的“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成为古人探求真理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以其爱国主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 [教材互补] 楚辞的创作手法是浪漫主义的,它感情奔放,想像奇特,文采华美,风格绚丽,且具有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人民版) [重点精讲] 《诗经》和楚辞在艺术特点上的不同。 (1)句式上,《诗经》是四言诗体或间以杂言;楚辞较为灵活。 (2)语言上,《诗经》丰富多彩,音节和谐,艺术感染力强;楚辞句中使用许多楚国方言词语,句末常带“兮”字,节奏和韵律独具特色。 (3)创作风格上,《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楚辞则是浪漫主义风格。 [关键点拨] 唐朝社会变迁对诗歌风格产生重大影响。盛唐时诗风开朗奔放、刚健清新,反映了唐朝国力强盛、文化开放的社会背景。中唐时诗风平实浅近、讽喻诗作大量涌现,反映了唐朝的社会弊端日益暴露。晚唐时诗风凝重沉郁,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 二、宋词和元曲 探究点宋词的文学特点及反映的时代特征 材料俞文豹《吹剑录》的一段记载:东坡在玉堂日,有幕士善讴,因问:“我词何如耆卿(柳永)?”对曰:“郎中词,只好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倾倒。

《边城》导读 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边城》导读学案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 五) 各位同学,你们好。必修五第一单元最后一篇小说是沈 从的《边城》,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好的品读鉴赏这部小说, 今天我就给你们谈一谈这位心恋故土,独抒性灵的湘西作家 --沈从文。我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介绍沈从文与他的作品。第一,心恋故土,梦绕湘西。第二,流光溢彩的人情美、人 性美。第三,原始雄强的生命力与自然本能的爱情。 首先来说说第一部分:心恋故土,梦绕湘西。 沈从文终生热恋着湘西,湘西也倾其所有馈赠他这个赤 心之子。只要看一看沈从文创作中那鲜活活的山川草木,虎 虎有生气的人物,就会感觉到湘西母亲心脏的跳动。没有哪 一个作家不热爱自己的家乡,不怀有“相恋情结”,可没有 哪一个作家象沈从文这样把“乡恋情结”抱的这样紧,这样长,不分时间和场合,始终供奉着,简直近于顽固。这对以 十分认真的态度对待生活的沈从文来奖,自有其根深蒂固的 原因。 首先,对故乡全方位的了解,建立起沈从文顽固的乡土 意识。沈从文对家乡熟悉的范围,远非一般作家的方圆几里、几十里的一乡一县,而是作者的“家乡和一条延长千里的沅水,及各个支流县分”。对于家乡熟悉的程度,也不似一般 作家浮光掠影的记忆,而是长时间认真阅读领会了家乡生活

这部大书。由于家庭生活日益窘困,年仅15岁的顽皮天性未泯的沈从文便步入了坎坷的人生之路,在母亲慈爱而无奈的眼泪里,搭起了难以负荷的小包袱,“第一次离乡背井,随了那一群肩扛刀枪向外发展的武士为生存而战斗”。历时5年多的行伍生活,足迹遍及湘、川、黔三省边地及千里沅水流域,这便使沈从文的“家乡视野”跳出了“小户”(凤凰县)之见,而有了“大家”(湘西)气派,使其具有了民族风格特征,这也是沈从文的乡土小说饮誉世界的主要原因之一。湘西的家乡视野摄取了五光十色的山川奇景,原始淳朴的民风民俗,边地人民惨遭拘捕、杀害的悲剧,以及他们所独有的那份喜怒哀乐……使青少年的沈从文感到新鲜、敬意、悲悯、愤怒,及其自然地把这一切深深印进脑海。他在《从文自传*怀化镇》中这样继续随军驻扎怀化镇的感受:“我在地方的约一年零四个月,大致眼看杀过700人。……这一份经验在我心上有了一个分量,使我活下来永远不能同读‘子曰’的城市中人爱憎感觉一致了。”由此可见,军旅生涯不仅加宽加深了沈从文的“乡恋”的内涵,而且孕育了他迥异于都市上流阶层的思想感情(即乡下人这种“乡恋情结”)。偏安一隅的沈从文也受到了新思潮的洗礼,他对自己所见到的人生现象进行了严肃的思索,从现实生活经验里得出这样的结论:“权力和无知是一胞双胎的亲兄弟。”湘西近几十年来,统治者来来去去,做成的只是成千上万的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专题一 第一节 百家争鸣 导学案设计

一、《百家争鸣》学案 【学习目标】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学习重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学习难点】联系相关史实,判断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主要意义 【自主探究】: 一:“百家争鸣”的背景 1、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阶级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儒学及其代表人物(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孔子:_____时期,提出___和______,政治主张____________;教育主张________________ 2、孟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老庄之学(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老子:______时期,政治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______时期,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法家思想(代表______________利益) 1、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悝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商鞅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韩非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法家思想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墨家的主张(代表_______________利益) 1、墨家学说主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合作探究】百家争鸣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 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yì,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 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 A. 仁爱思想 B. 忠恕之道 C. 等级秩序 D. 以德治民 2.“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 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A. 老子 B. 墨子 C. 韩非子 D. 孙膑 3.春秋战国时期世道衰微,孔子因此提出了“礼”的思想,孟子更为“礼”寻到了颇为深刻的人性依据。这个 依据是 A. 民贵君轻 B. 人性本善 C. 重义轻利 D. 浩然之气 4.史书记载,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后回家,看到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乎?不问马。” 这体现了孔子

苏教版-语文-高二至2018苏教版必修五学案 专题二文本9长亭送别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筵.席( ) ②蹙.眉( ) ③谨赓.( ) ④罗帏.( ) ⑤绣衾.( ) ⑥青鸾.( ) ⑦胸臆.( ) ⑧揾.泪( ) ⑨谂.知( ) ⑩玉醅. ( ) (2)多音字 ①煞????? 煞.尾( )煞. 费苦心( ) ②别????? 别.离( )别. 扭( ) ③宿????? 半宿. ( )星宿.( )住宿. ( ) 2.给下列形似字组词 (1)? ???? 筵( )蜒( ) (2)? ???? 谂( ) 稔( ) (3)???? ? 猝( )悴( )粹( ) (4)???? ? 蔽( )敝( )弊( ) (5)???? ? 眷( )誊( )誉( ) (6)???? ? 撕( )嘶( )厮( ) 二、词语积累 明确词义

(1)举案齐眉: (2)劳燕分飞: (3)蜗角虚名: (4)蝇头微利: 判断下列加点成语的运用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李明和王华是同桌,他们互帮互助,举案齐眉 ....,成绩都有了提高。() (2)改革是有效的,但代价却是留守的孩子和他们的父母早早劳燕分飞 ....,这对他们的成长是不利的。() (3)我们做小贩的,终年辛苦,所得亦不过蝇头微利 ....,发达可谈不上。() (4)他连诺贝尔奖都看不到眼里,还会在乎这蜗角虚名 ....?() 辨词填空 谂知·稔知 谂知:熟知,深知(可指人,也可指事)。 稔知:熟知(多指人)。 ①我________这几日相思滋味,却原来比别离情更增十倍。 ②________其为人。 三、名言警句 1.文本名句 (1)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2)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3)泪添九曲黄河溢,恨压三峰华岳低。 (4)青霄有路终须到,金榜无名誓不归。 2.文外名言——作者名言

北师大版必修三 第二章 算法初步本章知识体系 学案

第二章算法初步 本章知识体系 专题一算法的设计 例1设计一个算法,求方程x2-4x+2=0在(3,4)之间的近似根,要求精确度为10-4,算法步骤用自然语言描述. 思路探究可以利用二分法的步骤设计算法. 解答算法步骤如下:

第一步,令f (x )=x 2-4x +2,由于f (3)=-1<0,f (4)=2>0,所以设x 1=3,x 2=4. 第二步,令m =x 1+x 2 2,判断f (m )是否等于0,若f (m )=0,则m 为所求的根,结束算法; 若f (m )≠0,则执行第三步. 第三步,判断f (x 1)f (m )>0是否成立,若成立,则令x 1=m ;否则令x 2=m . 第四步,判断|x 1-x 2|<10-4是否成立,若成立,则x 1与x 2之间的任意取值均为满足条件的近似根;若不成立,则返回第二步. 规律方法 (1)算法设计与一般意义上的解决问题不同,它是对一类问题的一般解法的抽象与概括,它往往是把问题的解法划分为若干个可执行的步骤,有时是重复多次,但最终都必须在有限个步骤之内完成. (2)对于给定的问题,设计其算法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①与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相联系,从中提炼与概括步骤; ②将解决问题的过程划分为若干步骤; ③引入有关的参数或变量对算法步骤加以表述; ④用简练的语言将各个步骤表达出来. 已知平面坐标系中两点A (-1,0),B (3,2),写出求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方程的一个算法. 解:第一步,计算x 0=-1+32=22=1,y 0=0+22=1, 得AB 的中点N (1,1). 第二步,计算k 1=2-0 3-(-1)=1 2,得AB 的斜率. 第三步,计算k =-1 k 1 =-2,得AB 垂直平分线的斜率. 第四步,由点斜式得直线AB 的垂直平分线的方程:y -1=-2(x -1),即2x +y -3=0. 专题二 算法的选择结构 例2 阅读如图所示的算法框图,如果输出的函数值在区间[14,1 2]内,则输入的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 )

必修五5模块导学案

Module 5 Marathon: the Ultimate Olympic Event导学案 Learning aims: To learn about marathon To use reading skills to solve problems To learn some phrases and expressions To learn from the spirit from the sport Before reading victory __n. 胜利______ dramatically ______________ ultimate______________ rise to one’s feet______________ protest ______________ declare ______________ borough______________ competitor ______________ tough ______________ event ______________ marathon ______________ leader ______________ stadium ______________ cheer ______________ ancient ______________ Athens ______________ Persian______________ battle ______________ While reading Fast reading (do it like this, paragraph1 talks about…) Match the main idea with each paragraph. Para1 most people can run a marathon Para2 the origins of the marathon Para3 the distance of the marathon and the 1908 marathon Para4 marathons around the world Detailed reading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at are the origins of the maratho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Translation : As the leader comes into the stadium to run the last few meters of the 42-kilometre race, the crowd rises to its feet to shout and che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hrases: rise to one’s feet ______________ jump to one’s feet ________________ struggle to one’s feet_________________ Read Paragraph 2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1. When did the modern Olympic Games start?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What’s the distance of the marathon at fir st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When was the distance of the marathon changed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What’s the distance after being change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How dramatically did the 1908 Marathon end? An Italian _______the stadium, ______the wrong way, ________the ground and was helped to the__________; just as the second runner, an American, entered the stadium .The Americans_ ______and in the end the latter one was _______the winner. 6. Translation: The Americans protested and in the end the American runner was declared the winner.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 Which sentence in the text can replace the following one? Officials helped him stand up and reach the terminal, and at the same time, the American runner came into the stadium.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考连接

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学案(学生版)

第二单元 4、蜀道难 【走近作者】 1、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秦安县),先世隋时 因罪流徙中亚,他出生在安西都护府的碎叶城(今吉尔吉斯境内),五岁时随父迁居绵州彰明县(今四川省江油县)的青莲乡。他自青年时就漫游全国各地,天宝初年曾进住长安,供奉翰林,但不久即遭谗去职。晚年飘泊东南一带,六十二岁病死在当涂县令李阳冰家。李白年幼时,他的父亲对他进行过传统教育,青年时接触过道士和纵横家,也受过儒家的影响,思想比较复杂,这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反映。他性格豪迈,渴望建功立业,但对当时的黑暗社会现实极为不满,他热爱祖国山川,同情下层人民,蔑视权贵,但也有一些饮酒求仙、放纵享乐的思想。他的诗现存九百多首,都收在《李太白集》中。在他所有的作品中乐府诗约占四分之一,其代表作为《蜀道难》、《梁父吟》等,代表了其浪漫主义诗歌的最高成就。他也是五言、七言绝句的圣手。五绝含蓄、深远,只有王维可以相比;七绝韵味醇美,音节和谐流畅,和王昌龄齐名,被评为有唐三百年的典范。 2、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回忆学过的李白的诗(以体现浪漫主义风格的诗为主),总结李白的浪漫主义诗歌风格。 秋浦歌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是李白作品的艺术特点,风格雄健奔放,色调瑰玮绚丽,语言清新自然,是继屈原以后我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驰骋想像,运用神话的离奇境界,把自己热烈的情感倾注到所描写的对象之中,以惊俗骇世的笔墨,恣意挥洒,描写了壮丽奇谲的世界,借以抒发个人怀抱的抑郁与不平。他鞭挞封建社会的丑恶淋漓尽致,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韩愈说“李杜文章在,光芒万丈长”。“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余光中《寻李白》)。李白诗歌中强烈的爱憎之情和艺术魅力,千百年来一直鼓舞着人们,激发着人们,是我国人民精神财富中的瑰宝。 【了解背景】 唐代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们乐不思返,而没有认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叛乱的可能。诗中强调的“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的。顾炎武《日知录》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又据孟棨《本事诗》载,贺知章于天宝初年李白入京时即见此作,惊叹之余称李白为“谪仙”。故知其创作时间不迟于天宝三年,为“安史之乱”前的作品。诗中的“君”有人说是李白的一位好友,这以他同时期的作品《剑阁赋》和《送友人入蜀》为证,有人说仅是一种虚拟方式,即实无其人而是泛指所有“西游”之人。其实

高中语文必修五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

2012年学业水平考试复习学案 必修(五) 复习要求: 1、重点复习篇目:《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装在套子里的人》《边城》《咬文嚼字》《说“木叶”》《中国建筑的特征》《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逍遥游》《陈情表》。 2、默写篇目:《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陈情表》。 【现代文和诗歌部分】 一、掌握下列文学知识。 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人。《水浒传》是明代长篇小说,它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长篇小说。全书前半部写“官逼民反”,好汉林冲、鲁智深等一个个被“逼上梁山”;后半部写宋江被招安,攻辽,打方腊,最后以悲剧结局。小说节选部分的主人公——林冲。《水浒传》和《红楼梦》《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为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 2、《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契诃夫,十九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优秀的短篇小说家和剧作家。他和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短篇小说有《小公务员之死》《变色龙》《装在套子里的人》《凡卡》等,作品大多取材于中等阶层的“小人物”的平凡生活,揭露反动统治阶级的残暴,抨击沙皇的专制制度。小说主人公——别里科夫。 3、《边城》:作者沈从文(1902-1988),湖南凤凰县人。现代著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他的作品大多以湘西生活为背景,对故乡人民怀有不可言状的同情和关爱,他熔生动丰富的社会风俗画和优美清新的风景画于一炉,以其特异的“生命形式”,展示民性的粗犷强悍,使作品充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返璞归真的牧歌情调。小说主人公——翠翠。 4、《咬文嚼字》:作者朱光潜(1897~1986),中国美学家、文艺理论家。安徽桐城人。 5、《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钱钟书(1910—1998),文学史家、作家。著有文论《谈艺录》、《管锥编》、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长篇小说《围城》、散文集《写在人生边上》等。 6、《三国演义》:罗贯中,元末明初人。《三国演义》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章回小说之一,以时间为顺序,交错叙述魏、蜀、吴三国形成的历史,表现出“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它的实质就是拥美德、反暴政。 7、《堂吉诃德》:作者塞万提斯,西班牙人。小说中充满荒诞的喜剧感和能催人“含泪的笑”的悲剧感,展示了封建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具有鲜明的人文主义倾向。现代小说的奠基之作。 二、掌握下列词语,并给加点的词语注音: 簪笏 ..必较()()窸窣 ....()()眷.恋()休憩.()西畴.()锱铢 ()()庇.佑()赍.发()迁徙.()宠命优渥.()() 玷辱 ..()()..()()干涸.()莞.尔()逋.慢()颦蹙 迤逦 ..()()恁.地()投奔.()央浼.()不省.人事() 睇眄 ..()()朔.风()仓廒.()傩.送()天理昭.然() 怂恿 ..()()讥诮.()涎.皮()角隅.()咬文嚼.字() 耘耔 ..()()酒馔.()轻飏.()踹.水()茕.茕孑.立() 尴尬 ..()()遄.飞()岑.寂()言荃.()抟.扶摇() 祈祷 ..()()悖.时()氽.水()拔擢.()逾.越() 睥睨 ..()()睿.智()轻鸢.()榫.子()坳.堂() 坍缩 ..()()关隘.()盘桓.()陨.首()捧袂.()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