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纹样》教案1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纹样》教案1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纹样》教案1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生活中的纹样》教案1

《生活中的纹样》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欣赏、讨论、操作和绘画等手段,了解生活中鱼纹样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创作设计,以鱼的纹样为基础用彩笔勾画出富有变化的连续纹样,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了解鱼的纹样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美化生活的美好情感,初步具备用设计改善物品和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各式各样的鱼,学会以点线面以及夸张、变形的方法来绘制鱼纹样。

难点:以鱼的纹样为基础,掌握连续纹样的特点,绘制关于鱼的连续纹样。【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纸、笔、尺子、圆规

教师:课件、范图、纸张、彩笔等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师生问好!

2、师:先请大家闭上眼睛,来看看你们都听到了什么?

3、生:(学生回答)

4、师:那么海里有什么呢?

5、生:(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设一个想象的空间,为下面的授课打下基础。)

(二)初步探究

1、明确学习目标

(师):海洋是神秘的,也是色彩斑斓。特别是海洋里那种类繁多的鱼类,更是给人以目不暇接的感觉。看,老师带来了它们的图片,你们觉得这些鱼儿美不美?(PPT展示)(师):又是什么吸引了你呢?

(生):颜色亮丽、花纹好看、形状奇特等

(师):同学们真是独具慧眼,所以你看早在五千年前,我们的祖先就用这些漂亮的鱼的装饰花纹来美化生活用品了。(出示中国新石器时期的鱼纹彩陶盘)那现在请一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来画画这个鱼纹样。这种鱼的装饰花纹,我们把它叫做鱼的纹样,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鱼的纹样。(板书)同时也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有哪些同学知道在哪些地方有用到鱼的纹样的?(生):衣服、剪纸、包包等。

(师):那老师也去找了找,看看是不是和你们说的一样,(PPT展示)那同学们再仔细看看,这些鱼和海里的鱼有什么不同呢?谁能告诉我?

(生):外形简单、概括、夸张等。

(师):(板书)再自己看看鱼的身上,又发现了什么呢?

(生):身上的纹路由点线面组成。

(师):其实点不单纯是点,我们可是把生活中任意一样东西看成点,比如小鸟、太阳等。以此类推,线也可以不单纯是线,有各式各样的线,粗的细的,直的弯的。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与对比,了解鱼的不同造型,了解鱼纹样的特点以及夸张变形、点线面等方法等表现手法。)

(三、)综合探究

(师):老师相信你们对鱼的纹样设计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老师想给你们出一道难题,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信心解决呢?

(生):有!

(师):很有信心,那我们继续来看大屏幕,来看看这几张纹样有什么区别?

(生):一张是单个的··一个是连续的

(师):对。就是连续,我们接下来的难题也与“连续”有关我想大家对这个概念应该很熟悉,可是,老师有点不明白了,你们说这二方连续纹样和四方连续纹样又是什么回事呢?有哪个聪明的同学来告诉一下老师呢?

(生):二方只有一条,四方是上下左右相连。

(师):回答的很好,大家再翻开书本16页到17页,看看是不是像刚才这位同学所说的那样。

(师):是不是所有同学都明白了呢?这里有几张纹样,看谁火眼金金能快速辨认出他们哪些是二方连续,哪些是四方连续。(抽一小组来回答)

(师):大家的理解能力非常强,那我们现在就付诸实践吧,用我们的鱼纹样来进行一个连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学方案

【教材分析】 1.编写思路。 教学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课前课后做一些相关文字、图片的收集,使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同时培养发现问题的能力,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的能力,以及表述思想和交流成果的能力。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美术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美术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教学设计】 ●案一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美术作品的图片和实物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油画作品《父亲》,学生感受发言。 先用《父亲》导入是因为此作品的写实功力,激发学生的兴趣,自觉而积极地参与到欣赏和评述活动中,才会产生从艺术形式上分析、探讨美术作品的积极性,从自发的欣赏进入到自觉的欣赏,从而有意识地按照一定的欣赏程序,使欣赏从视觉的直观层面上升到理性分析的层面。 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肌理等是怎样围绕着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者说作品的主题进行组织的。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多角度的欣赏意识,对一幅美术作品从美术语言的角度、从历史背景的角度、从文化的角度、从美术家的生平或创作心理的角度进行欣赏。 2.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比较。 学生讨论、发言。用不同的表现形式和手法创作的同一题材的美术作品放在一起欣赏,用比较的法,让学生发现艺术作品有什么不同的特点。可以从题材、工具材料、技法等面对中国画、油画进行比较分析。 3.出示一组不同题材的中国画、油画作品,进一步比较、区别,加以巩固。 4.其他画种:版画、水彩画。 侧重于介绍不同的材料、技法产生特殊的画面肌理效果。 5.雕塑。

七年级美术上册 第3课《手绘图表》教案1 浙美版

手绘图表 1教学目标 1.认识和体会图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2.通过学习手绘设计图表,提高学生绘制图表和解读图表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及独立思考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发展个性,培养学生热爱美术、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 2学情分析 手绘图表是人们最为常见的绘画方式,是美术中的白话文,学生已在数学中学过统计图表,易于理解和掌握。本课重在于使学生对图表有个清晰的认识,以培养学生学习图表设计的兴趣为基本点。它的表达重视基础、面向全体、承认差异,将会使更多的学生热爱美术、走进美术。同时,它还使学生在充满情意性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的精神。 3重点难点 重点:图表设计的构成元素,各种类型的图表设计。 难点:学习图表的绘制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手绘图表 准备资料1和资料2。提问;谁的英语成绩比较好?谁的学习进步大? 资料1文字材料:小红和小明这学期英语共有七次测试,小红的七次成绩按顺序为:88分,80

分,89分,87分,86分,90分,87分;小明的七次成绩按顺序为:80分,79分,82分,79分,85分,85分,86分。请问谁的成绩比较好?谁的学习进步大? 资料2:一张小红、小明英语成绩坐标比较图表。 活动2【讲授】深入展开 1.教师设置任务项目,大组又分两小组,接受同一个任务。 项目设制如下: A.①利用数学坐标柱形的方法,结合以下内容,绘制一个图文结合的“全国砍伐树木图示表”:1980年,砍伐树木将近144万棵;1990年,砍伐树木将近84万棵。②思考讨论:坐标柱形类图表怎样认读?举例说明。 B.①学习树形示意方式,为班级本周内做一个一周活动计划表。②思考讨论:树形示意图表还在哪些领域适用?举例说明。 C.这是一幅“中国荒漠化土地现状”的地图类图表,你还能用圆形(或扇形)分割法、坐标柱形、树形等形式的图表来说明这一现状吗?请选择一种示意法进行绘制。 2.结合不同种类的图表,思考讨论: 一张完整的图表应包括哪些内容? ②认读图表的方法有哪几种? ③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前面的探索和讨论再次修改调整自己的作品。 活动3【讲授】图表设计 1.教师出示图表,请学生在该节课所学中回答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一张图表? 制作方法: 在制作上,我们可以用各种笔绘制,也可以用电脑绘制,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在图表的设计中,运用适当的图形可以加强图表的表现力并使图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重点分忻与理解。1. 教师出示图表,请学生在该节课所学中回答我们应该怎样设计一张图表? 2.制作方法: 在制作上,我们可以用各种笔绘制,也可以用电脑绘制,还可以用剪贴的方法表现。在图表的设计中,运用适当的图形可以加强图表的表现力并使图表更加形象、生动、有趣。重点分忻与理解。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七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第一课红色记忆 (一课时) 目标: 1、了解美术及情感、美术及时代、美术及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的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美术作品形式。 教学难点:革命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1)作品欣赏:人民英雄纪念碑底座的汉白玉浮雕《虎门硝烟》《胜利渡长江》。 (2)介绍这些作品的历史背景,创设和渲染学习气氛。 (3)学生在这种氛围中产生对革命前辈的敬仰之情,对美术作品有了初步了解。 2、深入理解 (1)欣赏教科书中美术作品 《启航》、《占领总统府》、《开 国大典》、《太行铁壁》等革命

美术作品。 问:你喜欢那幅作品?为什么? 以上革命历史题材的美术 作品采用了哪些艺术表现形式? (2)举例分析《开国大典》。 《开国大典》所 描绘的是1949年10 月1日中华人民共 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成立时天安门国庆 典礼的盛况。场面恢宏,喜庆热烈,毛泽东和其他中央领导神采奕栾,气度不凡。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广场开阔,红旗如海,天安门城楼金碧辉煌。画家在进行严谨的写实描绘中,借鉴了民间美术和传统工笔重彩的表现手法。作者使蓝天及地毯、红柱子、红灯笼及红旗等造成强烈的对比,并增加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写实手法的描绘中,画家又进行了大胆的艺术加工,如透视和光影的处理都没有严格地按西方写实绘画中的素描要求,在画面的右侧部位减去一根柱子,这些都是为了适应并强化画面主题和总体的需要,同时也适于中国广大读者的审美情趣。还应该提到的是,这些作品具

有较强的装饰性抒情性。董希文在他的写实油画中,吸收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营养,如明快响亮的色彩、某种装饰意味等都体现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和审美理想。 《开国大典》一直被誉为“共和国成立的艺术见证”。它深入人心,也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画家艾中信曾作过如下分析:“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面,它的气派很足以反映泱泱大国的风度。董希文把主要人物处理在不到一半幅面的左侧,不仅是手法的大胆,重要的是他懂得构图的大局……《开国大典》的大块色彩,通俗易懂,看起来似乎简单,但这大红、碧蓝和金黄(缨络和菊花)是有意安排的。它把一个风和日丽日子里一个庄严热烈的场面描绘出来……”徐悲鸿看了《开国大典》之后评价:“缺少一点油画特色。这里所说的“缺少一点油画特色”,是指这幅画在很大程度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画的手法和风格。但这恰恰被很多画家认为正是《开国大典》的成功之处。如果按传统油画用光和设色的手法去创作,这幅画就不会有这种热烈的气氛。 艾中信说:“《开国大典》在油画艺术上的主要成就是创造了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中国油画新风貌。这是一个新型的油画,成功地继承了盛唐时期装饰壁画的风采,体现了民族绘画特色,使油画朝着民族化的方向发展。”至此,绘画界掀起了董希文所一直倡导的“油画中国风”。《开国大典》无疑成为这一理论的典范之作,而这种思潮一直影响至今……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上册全册教案(共22套) 出水芙蓉 教学目标 了解荷花的相关知识及结构特点。 学习线描荷花的方法,掌握不同工具的涂色技巧。 通过学习,感受作品表达的思想情感。培养学生乐观的生活态度。 学情分析 重点难点 熟练掌握线描荷花的技巧 教学过程 1学时 1.1教学活动 活动1【讲授】出水芙蓉 导入新 老师:同学们来猜猜这个谜语:一个小姑娘,长在水中央,身穿粉红衫,坐在绿船上。同学们有谁能告诉老师这个谜底是什么呢?同学:荷花 老师:嗯,回答对了,同学们都很聪明。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荷花的图片,欣赏一下荷花吧。荷花是不是很美呀? 同学:是的。

老师:荷花很美,长在水中,人们称它花中仙子,犹如出了水的芙蓉花,非常漂亮,但它美在哪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吧。 引出课题:展示幻灯片出水芙蓉 二、授 、同学你知道有关荷花的知识吗? 荷花又名水芙蓉、莲花等。生于沼泽、池塘中。有红、粉红、白、紫等色,或有彩文、镶边。坚果椭圆形,荷花花大叶丽,清香远溢,出污泥而不染,深为人们所喜爱,是园林中非常重要的水面绿化植物。所以要爱护环境,保护植物。 荷叶 -----荷叶 因“荷”与“和”、“莲”与“连”谐音,所以老百姓喜欢用荷花来表示和谐、美满、富裕等的象征意义。荷花有四美:1.外观清秀,花香四溢;2美在实用,从叶到茎,从花到果,都是很好的药材;3、.美在诗情画意,很多诗人都以荷花的美作诗,如李白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等等; 4、美在品质,荷花具有骄阳不惧,出淤泥而不染的气质 、教师介绍荷花的结构荷花的结构 接下来看看荷花的结构:荷叶、荷梗、花瓣、莲蓬。 、刚刚大家都跟着老师一起了解了荷花的小资料,初步掌握了荷花的结构,现在如何去画荷花呢:就是咱们这节课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最新资料推荐------------------------------------------------------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 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复习资料班级()姓名()一:徐悲鸿与奔马理论部分 1. 徐悲鸿,杰出的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生于江苏宜兴。 马,是徐悲鸿一生最爱的题材,并以画马驰誉中外,以泼墨写意和兼工带写的表现手法塑造了千姿百态的马。 他画的马融合了西方绘画中的造型和中国画的写意,笔墨酣畅,形声俱全。 二: 戏曲人物理论部分 1. 中国戏曲中图案化的性格化妆称为脸谱。 它一般用于净、丑角色所扮演的各种人物。 脸谱可用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如红脸表示耿直,黑脸表示粗豪,蓝脸表示勇猛,白脸表示奸诈。 三: 水墨人物理论部分 1. 我国的水墨人物画历史悠久,名家辈出。 从宋代梁楷到现代的蒋兆和、刘文西、刘国辉等,都擅长画水墨人物。 2. 《老农》现代刘文西《喜春图》现代尉晓榕《曲木家的小客人》现代刘国辉《高原之晨》现代吴山明 3. 人物画的步骤: 1 / 3

1. 从五官入手,以淡墨为主画出人物的脸部。 2. 用变化的浓墨以侧锋画头发。 3. 墨色干后着色,完成作品。 四: 画家林风眠 1. 林风眠,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 生于广东,19 岁赴法留学。 擅长仕女、花卉、芦雁等题材。 她试图打破中西艺术界限,造就一种共同的语言,是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艺术家。 2. 彩墨画是以水墨画为基底,在上面设色、点彩,使画面在色彩上比水墨画更为丰富、明快、鲜亮。 3. 林风眠作品的特点: ①构图: 以正方形为主;②造型: 不是纯写生,有装饰意味;③用笔: 概括、干脆、简练、迅疾;④用色: 色彩浓重,彩墨交融;⑤落款: 落款简单,基本只有姓名与印章。 七: 做做陶艺理论部分 1. 我国有近万年的制陶历史,陶艺创作多姿多彩。 现代陶艺作品是从日用陶瓷品种演变而来,它更注重作品的审

浙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试(题库)

初中美术七年级上册基本知识与技能测试卷 学校班级姓名得分 一、填空 1.传统中国画从题材上通常分为、和。 2. 图表设计常通过、和分门别类的排列说明事物的性质和特点。 3. 中国画因表现技法不同可分成、、三种 4.要完成一张美观的板报,就应对、等要素进行设计、编排,以达到最优化的效果。 5.绘画包含的种类很多,请根据以下图片,分别写出属于哪个画种? ()()()6.纹样也称花纹、纹饰。有单独纹样和连续纹样,请写出以下分别属于哪种连续纹样? ( ) ( ) 7.工艺美术的主要特点是: ___实用_____于审美____相结合 8.不同的画种又有不同的特点,如中国画的___笔墨____之美、油画的___色彩______之美、版画的____刀法____之美。 10.与文字相比,手绘图表的优点是_直观___、生动、__有趣___。

11.墨色根据浓与淡可分为五种、、、、。 12.丹青是中国古代对绘画的别称。丹青分别指的是朱砂(丹砂)和石青颜料。 13.在迎新年一课中,组织一个活动,最重要的是事先进行策划、设计。 14.纹样在形式上可分为单独、连续纹样。进行纹样设计时,一般常运用对称、均衡的组织规律。 15.优秀的建筑的最高标准是实用、坚固、美观三者的完美统一。 16.绘画,从使用的工具、材料和表现技法来分,可分为()、()、()、版画等画种。 17. 古人所说的“焦、浓、重、淡、清”是指墨色的浓淡层次,依据加水的不同程度,墨还有“()、()、()、淡”之分。 18. 徒手画是一种以简便的()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 19.被中国花鸟画家经常描绘并且被称为“四君子”的是____、____、____、____。 20.1953年荣获我国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的是___________。 21.岁寒三友是指_____、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1.以下哪种是中国花鸟画家经常描绘的题材,并被中国古代画家誉为“四君子”之一,借以象征人的高尚品格。() A、牡丹花 B、茶花 C、梅花 D、桃花 2. 也称为花纹、纹饰,是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段之一。() A、写意画 B、工笔画 C、纹样 D、版画 3.书法是指用来书写汉字的、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 A、水墨 B、毛笔 C、钢笔 D、铅笔 4. 就是一种以简便的工具和简练的线条进行描绘的绘画形式。() A、徒手绘画 B、水粉画 C、素描 D、油画 5.字体的选用和设计是版面构成的基础。常用的中文字体主要有宋体、、黑体、隶书体四种。() A、草书体 B、楷体 C、变体字 D、篆刻 6.工笔画是中国画的一种,它指运用工整、细致、缜密技法描绘对象。工笔画又可以分为工笔和工笔重彩两类。() A、素描 B、白描 C、线描 D、水墨 7.中国画最大的艺术特点在于它的() A、用笔 B、用墨 C、水墨 D、笔墨 8.中国画中还有“岁寒三友”之称,指的是什么题材?() A、梅、兰、竹 B、松、竹、梅 C、松、兰、菊 D、兰、竹、松 9.下面哪位画家在1953年荣获我国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人民杰出的艺术家”称号。 () A、潘天寿 B、李苦禅 C、齐白石 D、关山月 10.他是现代西方最具影响力的美术家之一,他凭借他的超前的意识和非凡的创新精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新浙美版五年级下册全册美术教案含教材分析】 2014学年第二学期浙美版五年级下册教案 啸秋小学余健 1.画家故居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 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 和思想境界。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在编写上,从参观、探访当地有一定知名度的画家故居人手,通过参观、探访画家故居,了解画家的生平、艺术风格以及历史地 位。这样的编写意图,充分体现了在新课程理念下,美术欣赏课要 在一定的文化背景、文化氛围、文化情景中进行描述、分析、解释、评价,充分感受美术作品的内涵。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画家的代表作,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以及其对近代 绘画史的贡献。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站在历史的高度辩证地去欣赏画家及其作品。 四教学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 故居。(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 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 教学过程: 1、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 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 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2、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 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 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 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 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 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三、举一 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 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 醒重点分析 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 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 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 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 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③欣赏丰 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 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3、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学生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创新。 教师小结:清末民初,国家动荡,中国绘画史上一度出现了萧条的 景象。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四位画家锐意进取、不断 改革,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绘画语言,形成别具一格的艺术风格,为 中国近代美术的发展创立了新的里程碑。 4、拓展延伸。

浙美版七年级教案

浙美版七年级《走进美术》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三、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四、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提问:在我们的美术课里你想学到哪些东西? 学生回答:中国画、水彩画、素描、剪纸、设计…… 师:大家把在小学学过的内容和你所知道的有关美术的内容进行分类.可以怎样 分? 生:…… 师生总结:绘画类、雕塑类、艺术设计类、手工艺……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美术,走进绘画。 2、欣赏油画作品《父亲》、《开国大典》,请学生发表感受。教师引导学生从作品的美术语言的角度,侧重于观察和分析作品的线条、色彩、构图、明暗等是怎 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欣赏张利、靳尚谊等名家作品,感受油画的不同风格。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全册教案 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学科教学计划 科目:科学 年级:六年级(2)班 任课教师:xxxxxxx

美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1、从整体结构上看,注重学生审美感受和视觉经验的培养。 本册教材的各课内容彼此没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和以往一样采用并列式散点式而非单元式,因此,教师在安排教学时,课序可以根据上课内容、学校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做一定的调整。同时本册教材进一步延续整套教材的知识体系。 2、从学习领域上看,强调综合性。 全册共有17课,其中造型·表现和设计·应用占有较大比重,欣赏·评述有三课专题欣赏,“综合·探索”领域有两课,但其他课中也渗透了综合,如《街市新貌》中美术与语文相结合,体现了学科内的综合。再如《公交站台设计》等是手工制作与设计的结合,体现了跨学科的总和。 二、学情分析: 该年级学生在绘画方面具有较强的写实能力,已初步理解并能应用透视、色彩等基础知识和技法,具有较好的欣赏能力。但是,学生的美术技能基础和理论基础参差不齐,对美术的兴趣也远不如低年级。创作形式上缺乏想象力,一般是比较实际的去描绘事物。造型和审美能力相对低年级比较强。 学生具备一定的理性分析能力,对绘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能够对美术现象进行较为理性和深刻的分析,但每个班也存在相当数量的门外汉。 学生作品缺少童趣,难得想象力,绘画技巧日渐成熟但同时画风呆板,喜欢社会生活中流行的“动漫卡通”与教材中倡导的审美意象差异太大。 本学期主要对学生加强美术技能、创意思维和审美情趣这三方面的培养。并努力调动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和培养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教学目标 这册教材分为欣赏、绘画、工艺三部分内容组成。教参中有说明每一课的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技能目标、思想情感目标。 (一)、认知目标分了解、理解和初步掌握三级。 (二)、技能目标分练习和初步学会两级。 (三)、情感目标分接受和初步具有两级。 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各种美术活动,尝试各种工具材料和制作过程,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体验美术活动的乐趣,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了解基本美术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方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激发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陶冶高尚的审美情操,完善人格。 3、采用造型游戏的方式进行无主题或有主题的想象、创作、表演和展示。 四、教学方法 1、注重审美能力的培养。 在教学中,应创造条件,多给学生感悟优秀美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展开想象,进行比较。 2、重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思维苗子一定是在让其不断的探索和实践中成长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是紧密联系的。 3、创设文化情境,涵养人文精神。 新课标指出美术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而应视为一种文化学习。美术学科具有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它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自然科学有着直接和暗含的关系,因此,它是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于人的整体素质培养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代替的作用。 4、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本次课改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即倡导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在这些学习方式中,培养学生凭借自己主动建构知识与活动,去与他人互动,达到自身进一不发展的目的。

2018年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全册

浙美版五年级美术下册教案 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 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②欣赏林风眠的作品《渔舟》,体验一种悲凉、孤寂、空旷、抒情的风格;欣赏《菖兰》,感受构图的饱满,色彩的浓艳。 ③欣赏丰子恺的《瞻瞻的车》、《小梦》、《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体验漫画充满情趣的、简洁的美。 四、概括四位画家的共同点。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走进美术》教案1浙美版

走进美术 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 2、通过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2学情分析 美术作品是基于人们对自身生活需要而创作的,是人们对生活及事物的原始感受的一种载体,是基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艺术表现形式。本课的内容就是从这种基本观念入手,让学生首先明确什么是美术作品,美术作品是如何形成的。在这一点上。教材中选择国内外有代表性的优秀艺术家作品,同时也特点明显、种类相对完整的优秀作品。选择主流美术题材作品,进行文化引导和心理建构,提高学生的审美感受和表达能力。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3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门类及特点。 难点:掌握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美术的主要门类及艺术特点 2、通过掌握欣赏美术作品的入门知识,提高视觉感受能力。 3、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4.1.2学时重点 重点:了解美术不同门类及特点。 4.1.3学时难点 难点:掌握不同门类的美术作品的欣赏方法。 4.1.4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纸杯设计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作品、纸、笔。 教师多媒体课件、空白纸杯。 教学过程 1、问题导入,一张纸能做什么,请你用行动告诉我。学生用手中的空白纸动手操作。 学生完成美术作品。

教师:你们觉得哪些是美术作品?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载体,塑造可观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式。它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建筑、书法篆刻、新媒体艺术等。 2、对比油画《父亲》和中国画《粒粒皆辛苦》,找找在题材、造型方式、工具材料有哪些相同点还有异同点。学生发言。教师归纳小结:不论是绘画创作还是其他的美术形式,是作者与他人进行艺术信息交流的工具。 学生完成表格,教师提问:你们认为是什么决定了绘画的形式? 引出其他工具材料及美术形式。 (活动之一) 教师出示一个纸杯。它可以是绘画,可以是设计,可以是雕塑,甚至它还可以成为建筑。 请学生利用空白纸杯,完成一件美术作品。 要求: 1、独立或合作完成。 2、阐述作品构思及所要表达的内容。 3、学生发言。 教师小结。 小展览:展示学生带来的作品。 对学生收集的作品进行分类。 5、作业布置。

六年级美术上册 难忘的一件事 教案 浙美版

难忘的一件事 教学目标: 1.回忆生活中一次难忘的经历,感受事物的细节之美。 2.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3.通过造型表现活动,形成将生活与创作相结合的美术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生活中总有一些难忘的片段,值得人们通过各种方法将其表达出来。本课的教学旨在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的难忘经历,关注生活场景中的细节之美。 本课教材围绕课题,选用了多种形式的欣赏范例。如:漆画、版画、儿童画、漫画等,意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以及材料和工具。教材中的4幅不同题材、不同形式的漫画作品,从多角度表现了同一个主题。漫画的画风简洁,幽默风趣,人物形态丰富,叙事风格紧凑,为学生创作提供了形式和内容的借鉴。 教学重点: 刻画最难忘的场景细节。 教学难点: 人物的动态表现。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思考什么样的事最难忘,为什么难忘?常用的绘画工具,假日生活照片。 (教师)美术工具一套,课件,范作,班集体活动的照片。 教学过程 1.活跃气氛、趣味导课。 (1)提问:你最难忘的事是什么?(简单地描述当时的场景。) (2)情景表演:请一位或一组学生上台大胆地表演一场难忘的情景。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描绘表演的情景,让台下同学充分感知肢体与表情的特征。 (3)师生共同点评讨论,解决课程难点。 2.探究需要表现的主题。 出示课件“最难忘的一件事”。展示班集体活动记录或播放班级活动视频,师生讨论确定最

适合表现“难忘”的场景。 3.深入讨论。 (1)学生出示自己的假日生活照片,通过照片回忆场景。四人小组讨论:从什么角度选择表现内容? (2)反馈后,教师引导学生欣赏著名的叙事画。拓宽学生的创作思维。 4.大胆创作。 选择适合自己的工具和材料,学会用记忆画的形式描绘一件难忘的事。 5.欣赏交流。 (1)评一评,同学或自己的作品。 (2)教师评价:主题是否明确、构图是否饱满、色彩表现是否合理等。 (3)小结。

新版浙美版五年级下册美术全册教案(最新精编版)

2017-2018学年度第二学期 洞水小学教学设计 学科:美术;任课班级:五年级;任课教师:张异;

2018年 2 月 26 日 浙美版(新版)五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二、引导学1.画家故居 教学目标: 1.通过对当地画家故居的参观、探访,了解画家的生平。 2.通过欣赏画家的作品,了解画家的艺术风格,对我国近代艺术发展的贡献和艺术地位。 3.引导学生在欣赏过程中,感悟画家为追求艺术而不懈努力的精神和思想境界。课前准备: (学生)有条件的同学课前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 (教师)参观黄宾虹、林风眠、潘天寿、丰子恺故居,收集他们作品的图片,了解历史背景。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谈话引入。 出示《画家工作室一角》、《缘缘堂》二图,提问:“看到这幅图,你有什么想法?猜猜主人是怎样的画家?”“你知道哪些中国画画家?”“我国近代生活在杭州一带的画家有哪些?”(学生各抒己见。) 二、引导学生欣赏黄宾虹的作品。 (1)出示黄宾虹的《简笔山水图轴》,提问:“看这幅国画,你有什么感受?”(学生畅所欲言。) (2)出示黄宾虹的名字,提问:“大家对黄宾虹了解多少?”(学生把参观黄宾虹故居时了解的情况对大家做一些介绍。) (3)教师补充,重点介绍他画山水画经历的三个阶段:大约60岁以前以师古人为主;60—70岁以师造化为主(以游历山川,写生为主);70岁以后,自立面目,渐趋成熟。风格浑厚华滋,意境郁勃,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提问:“根据你对黄宾虹的理解,你认为《简笔山水图轴》大约是他什么阶段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4)归纳黄宾虹的艺术特点:①浑厚华滋,笔墨上注重“黑、密、厚、重”。②主张创造,即使是学习别人的画,也要有创造性地学。 三、举一反三,欣赏其他三位画家的画。(以学生欣赏为主,老师进行方法指导。) (1)启发学生用以上学得的方法欣赏潘天寿的作品。 ①出示图片,学生自主欣赏潘天寿的作品《灵岩涧一角》(教师提醒重点分析它的构图、气势),从中了解潘天寿笔墨苍古、凝练老辣、大气磅礴、雄浑奇崛,具有慑人心魄的力量感和现代结构美的艺术风格。 ②了解潘天寿的生平以及对近代国画界的贡献。(学生先说,教师补充。) (2)欣赏丰子恺、林风眠的作品。 ①了解丰子恺、林风眠的生平。请参观过他们故居的同学介绍他们的生平。教师重点介绍他们出国留学的经历,国外学习为他们的“中西合璧”、“引外为中”创造了条件。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新浙美版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案(全册) 课题:徐悲鸿与奔马 一、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收集有关马的资料,培养幼儿细心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像力。 2、激发学生对美的整体感受,学习用体态、动作表现奔马的激昂情绪; 3、欣赏徐悲鸿用灰、浓、焦墨色和线条画出的奔马,感受奔马的气势和力度。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徐悲鸿奔马作品的表现方法和艺术特色。 难点:感悟徐悲鸿奔马作品的精神内涵。 三、教学准备: 1、师生共同收集有关马的图片、图书及其他; 2、录像带《群马奔腾》; 3、徐悲鸿图片《奔马》、《群马》; 4、水墨、毛笔、纸等。 四、教学过程: 活动一:认识马,丰富知识。 1、看录像《群马奔腾》,激发兴趣 提问:①你们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干什么?这些马是什么样的?(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马的外形特征,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马的具体结构) 2、设置悬念,引起学生思考 ①你们知道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千里识途的马吗?人们为什么这样叫马呢? ②你们知道吗,为什么马是善奔快跑的呢? ③你还在哪里看见过马?它是什么样的? 3、鼓励学生在成人的帮助下,从图书、图片、电视、广播、电脑网络中查找,收集马的各种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与信息。 活动二:欣赏徐悲鸿的《奔马》,培养审美情趣。 1、组织幼儿将收集到的马的信息、知识进行交流(图片、图书等) 2 、提问:你喜欢马吗?为什么? (不仅同学们喜欢马,有一位叫徐悲鸿的先生也爱马,他不但喜欢观察马,还喜欢画马。下面,老师就给你们讲讲他的故事) 3、以故事的形式简述徐悲鸿先生爱马,观察马,画马的故事: 4、出示作品:《奔马》 (1)提问: ①画面上的马在干什么? ②从什么地方看出马在奔跑呢(注意观察马的身体动作) ③你觉得这匹马的体魄怎样?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④这匹狂奔的马心情会是怎样呢?(引出激昂、奔放等心情) ⑤如果你是这匹狂奔的马,在大草原上奔驰,你的心情会是怎样呢? (2)配上《群马奔腾》音乐,整体感受作品的气势和力度。

2015新浙美版版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11

学期教学计划

六年级下册美术教案

第一课外国的传世名作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外国传世名作,了解外国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 2.利用多种欣赏方式对美术作品进行感悟和分析。 3.培养欣赏的能力,激发向往美的情愫,提高艺术修养。 二、教材分析 1.教材编写思路。 本课是“欣赏·评述”学习领域,可以用2课时完成,内容分为建筑、雕塑与绘画三个板块。 西欧的古建筑与雕塑历经古希腊、古罗马时代,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长达2000多年,每一个时代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帕提侬神庙”与“罗马大角斗场”的单纯与雄伟,“巴黎圣母院”的挺拔与轻灵都是世界古典建筑的最高典范。雕塑《三女神》纤细而又繁复的湿衣褶,随着人体的结构而起伏,女性人体的优美轮廓生动地展现出来,让人感觉到这些雕像不是冷冰冰的大理石,而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2000多年前的《米洛斯的阿芙罗狄蒂》与500多年前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遥相呼应,分别展现了男女人体健康之美的最高理想。罗丹的《加莱义民》是彻底逼近真实的英雄组雕,表现了最大的人文主义关怀。 绘画部分呈现了从文艺复兴到1 8、19世纪西欧美术的一些经典之作,内容涉及人物、风景、静物。让学生在看看说说中体会西方绘画的色彩之美、构图之美、内容之美,让学生选择性地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这些建筑、雕塑和绘画作品的欣赏,不需要形成某一条历史线索,而是让学生初步感受不同作品的美感,简单了解经典作品的社会学知识,以此拓宽审美视野,激发对美的向往。 2.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西欧经典建筑、雕塑、绘画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了解部分作者的生平和艺术风格。 难点:对作品形式美的欣赏,即作品中呈现的点、线、面、色彩、肌理、构图的理解,激发学生读图的兴趣。 三、教学课时2课时 四、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美术教科书。

美术苏教版初中一年级上册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

浙美版七年级上册: 方案1 第1课《走进美术》 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讨论)对比欣赏油画《父亲》与国画《粒粒皆辛苦》,两幅画同样是表现农民形象,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思考: 1、所用的材料和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2、谈谈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父亲》是油画,十分逼真,写真,十分细致,细到汗珠和刀刻一般的皱纹,构图饱满; 《粒粒皆辛苦》是中国画,简洁,以线勾勒人物,构图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 学生回答 3、介绍《父亲》的作者和背景。 《父亲》曾获得国内外大奖,曾在卢浮宫春天沙龙中获奖。 罗中立,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作品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古铜色的脸,刀割般的脸,开裂的嘴唇描绘得十分细致,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观赏者的面前。而背景上一片金色的丰收景象与老农手中破旧的茶碗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丰收了,但农民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父亲”不是说罗中立的父亲,而是精神上的父亲,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结合学生的父母) 二、新课教学 1、今天我们就《走进美术》,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和区别 (1)中国画(定义) A、从材料上分可分为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 B、出示材料、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让学生上来体会一下 C、认识中国画颜料分为石色——有一定的覆盖能力,水色——透明。

新浙美版二年级下册美术教案集

1、春天在哪里 一、教学目标: 1.提高对色彩的认识和表现力。 2.培养丰富的想象力,通过小组学习的形式,把自己对春天的印象与同伴进行交流,并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工具加以表现。 3.感受春天,了解春天的色彩,培养对大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己喜欢的形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 难点:能抓住春天的特点,有创意地表现春天。 三、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1.寻找春天 (1)带领学生参观校园,寻找校园的春天,培养发现美的眼睛。 (2)交流:你发现春天在哪里? (3)欣赏春天的xx景色。 2.春天的色彩。 春天的色彩到底是怎么样的?观察景色,欣赏图片,学生自己来总结春天的色彩。 3.布置作业 抓住春天的色彩和生机勃勃的景象,创作一幅春天的画。

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绘画语言来表现,只要能体现春天的感觉即可。引导学生耐心地完成作品,不要半途而废。 4.展示点评:将学生的作业布置成春天的花园,逛一逛“春天的花园”,一边逛一边评价。 5.拓展游戏xx。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水彩笔或者油画棒、纸张、废旧材料等 教师:平面或立体的瓶贴作品、课件。 教学过程 1.导入环节。 (1)除了绘画,我们还有很多方法来表现对春天的喜爱,比如歌唱、跳舞、诗歌。今天我们一起动动手,用一些废旧材料来制作一个春天的百花园。以作品导入,技法学生学习的兴趣。 (2)揭示课题《春天在哪里》。 2.欣赏环节 (1)平面作品的欣赏《小姑娘》《神奇的大树》。 布贴,综合材质的作品欣赏,在作品中总结剪、撕、拼、贴等一些技法。 (2)立体作品欣赏。 从平面转为立体、教师示范。 学习教材中最基本的手工技法。立体花束的制作有点难度,教师示范起效果。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浙美版七年级美术教案 【篇一:浙美版七年级13册美术教案 (精选范文)】方案1 第1课《走进美术》 教材分析 教材中美术作品的选择是以国内优秀艺术家作品为主,同时结合其他国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促进学生对人类优秀美术文化传统的美好情感、积极态度的养成以及重视它们在人类文化传承中的价值,同时认识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人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差异性和社会的丰富性.在重点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同时,与广泛的文化情境联系在一起,才能拓展学生的人文视野,提高人文素养。 中学生由于性格、文化修养方面的差异,会有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审美价值标准,审美意识也就逐渐形成.在教学中,要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地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欣赏活动。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逐步形成提高视觉感受和欣赏美术作品的能力。 2、通过本课学习,,学生能清楚了解美术中绘画的主要种类及艺术特点。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及区别。 难点:掌握绘画的类别及不同角度的分类。 课前准备 学生:收集相关的美术作品的图片或事物 教师:相关美术图片及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讨论)对比欣赏油画《父亲》与国画《粒粒皆辛苦》,两幅画同样是表现农民形象,但它们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思考: 1、所用的材料和表现形式有何不同? 2、谈谈对这两幅画的感受。

《父亲》是油画,十分逼真,写真,十分细致,细到汗珠和刀刻一 般的皱纹,构图饱满;《粒粒皆辛苦》是中国画,简洁,以线勾勒 人物,构图留有空白,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学生回答 3、介绍《父亲》的作者和背景。 《父亲》曾获得国内外大奖,曾在卢浮宫春天沙龙中获奖。 罗中立,是四川美术学院院长,作品表现了生活在贫困中的老农形象。老农古铜色的脸,刀割般的脸,开裂的嘴唇描绘得十分细致, 仿佛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观赏者的面前。而背景上一片金色的丰收 景象与老农手中破旧的茶碗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丰收了,但农民 的生活并没有因此而改变。“父亲”不是说罗中立的父亲,而是精神 上的父亲,正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养育了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 (结合学生的父母) 二、新课教学 1、今天我们就《走进美术》,了解绘画不同种类的特点和区别(1)中国画(定义) a、从材料上分可分为水墨画、淡彩画、重彩画 b、出示材料、宣纸、毛笔、中国画颜料,让学生上来体会一下 c、认识中国画颜料分为石色——有一定的覆盖能力,水色——透明。 d、从表现形式上可分为写意如《粒粒皆辛苦》和工笔《鸳鸯戏水》。(比较两幅画在艺术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e 彩和光与影的变化。 不同) 、从题材上分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2)水彩画:属于西画, 国画中的水色和水彩画颜料可以通用。虽然都充分使用了水,但中 国画主要强调墨色的变化,水彩画强调色示范水彩的色彩之间渗化 所产生的效果。(3)油画:具有教强的覆盖能力出示材料,让学 生有所认识,并欣赏油画作品欣赏董希文的《开国大典》,(讨论:对比和《父亲》在色彩上有什么 董希文:绍兴人,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49年10月1日,董希文 在天安门广场亲眼目睹了新中国成立的壮丽场面,萌生了创作的激情。董希文的创作手法十分大胆,将领导人集中放在左侧,中间是 毛主席,右侧是宏大的游行队伍。领导人和群众一多一少,一虚一实,更好突出了节日气氛。色彩上十分具有民族特色。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