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比--平凉路街道里弄住宅区与商业住宅区调研

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比--平凉路街道里弄住宅区与商业住宅区调研

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比--平凉路街道里弄住宅区与商业住宅区调研
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比--平凉路街道里弄住宅区与商业住宅区调研

城市居住空间形态对比

--平凉路街道里弄住宅区与商业住宅区调研

区位介绍

上海平凉路街道位于上海市杨浦区西南部。东达许昌路,与龙江路街道相邻;西至大连路、秦皇岛路与虹口区交界。南濒黄浦江,与歇浦路街道相望;北界惠民路,与昆明路街道毗连。面积0.77平方公里。居民15976户,46159人。街道办事处在平凉路350号,下辖20个居委会。

街区概况

此次我们调研的街区调查范围主要有大连路,平凉路,怀德路,杨树浦路围和而成。整个街区主要有老式里弄住宅区与商业住宅区组成,城市空间分界较为明显。

东部一角的里弄住宅区较为混乱拥挤,没有特征非常

明显的住宅区出入口,大都是一些非常窄小、曲折的弄堂。

整个住宅区域内基本没有公共空间以及城市绿化,房屋建

筑也破旧拥挤,但是区域内商业较为发达,沿街商铺较多,

虽然地小拥挤,但是来往人流依然很多,生活气息非常浓。

东部一角老式里弄弄堂

在中部的里弄住宅区纺三小区为日本人所修建,区域内建筑保存较为完整精美,并且住宅区也更为宽敞整洁,城市绿化、公共活动空间也一应俱全,小区内还有小学、幼儿园等教育设施,虽然来往人流不及东部老式里弄住宅区多,但是小区内生活气息依然很浓,邻里交流也很频繁。

西边主要是商业住宅区——欧洲凯城园和保利香槟苑,小区内部设施完整,绿化也做的较好,入口空间明显,但是与城市呼应似乎不及东部的里弄住宅区,小区内的人流也并没有因为大量的景观绿化、公共设施而很多,邻里之间的交流似乎也很少。

空间使用构成

上海平凉路街区在土地使用上以住宅为主,包括大面积里弄住宅区,社区内部配套设施并不完善。集中商业位于平凉路、扬州路、通北路。

纺三小区 欧洲凯城园

道路、流线

道路交叉口统

计图,由此图确立小

区出入口起止,并大

致推断人行动向,以

及流动人群疏密分

道路交叉口统计

通过对路况等级分布的进一步区分与研究,可以发现小区内部交通空间如同血管的排布,从主动脉到支动脉,再到毛细血管,层次分布,构成了秩序鲜明的里弄交通与公共空间

人流流线分析图,我们可以藉此明确小区内部人口流线,以及平日里居民的行进路线和大致生活方式

流线分析

道路等级分析

本小区的人口行为地图,从点的疏密程度,我们可以区分商业区与居住区的区位。同时,里弄住宅区与商业住宅区空间形态上的差异却在行为地图上找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没有公共空间,没有绿化,道路窄小拥挤的里弄住宅区来往人流量远远大于有着公共空间,有城市绿化的商业住宅区。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完全截然相反的现象呢?

两种城市空间形态:里弄——商业住宅

由于平凉路一带兴起较早,所以里弄空间广泛存在于这片区域内。也许它们在建造之初有非常规范合理的规划(许昌路227弄的纺三小区给了我们很好的例子),但是随着城市的进一步发展,这些旧的规划渐渐被新的道路和新建筑销蚀殆尽,最后留下了让我们觉得非常不合理的一些入口,尺度以及功能分区。

里弄区块的入口普遍不够明显,它可以和任何一级

行为地图

的道路直接相连,你可能在一条一级干道看见一个铁门,进去就是一个里弄区,也有可能在一个棚户区的一个拐角看见一道围墙,进去之后,又是另一个里弄。

公共空间对绝大部分里弄来说是缺乏。而且绝大部分存在于里弄空间里的公共空间是由居住者自己开发,自己改造,自己使用的。它们可能只是一个街道旁的几个沙发,也可能只是一片电线杆旁边的空地,但是居住于里弄的人们,尤其是小孩子,总能发掘地块的价值。

不过由日本人建造的里弄改建的纺三小区是个特例,在里面特地做了一个公园来满足人们的公共活动需求。

对于此街区的两片新老住宅,我们接下来会进行深入的对比。

从西侧向东侧行进,我们最先接触到的就是老式的里弄住宅与90年代的筒子楼混合的居住区域。可以说,本身这样的居住区,其所含有的交通空间是比较单一的,由一个主干道,向两侧延伸,构成支干道,通入各个居住单元,而里弄也遵循传统的井字排布,整齐划一。但是,我们推断,由于后期里弄居民的擅自扩建以及个别楼房的拆除,使得这一交通空间的秩序被打乱。进而产生了交通流线混杂不清的现象。

老式里弄住宅区域商业区与居住区功能混杂不清,住宅没有明显的分界,外

部商业也给居住造成影响,包括住宅入口空间也被弱化。尽管如此,我们却发现这里的空间是整个地区最为活跃的

纺三小区内的公共空间

扬州路街道剖面

关于绿地,这一片区的绿化主要散落于里弄的角落区域,并没有形成集中的绿化景观,而这也是公共区域划分不足所导致的。可以说,因为居住面积受限,导致了这个区域某些功能缺失,公共使用空间和私人使用空间出现了混合,进而反应在这一片区的卫生环境问题上。而至于公共基础保障设施上,该居住区还是有基本的医疗与保障性设施的供给,同时商业区域就建设在里弄住宅的外围,但很多商业摊位与住宅区入口重合,导致已经拥挤的住宅区域交通空间更为混乱,而各种嘈杂的买卖过程与摊贩所留下的杂物也使得小区的居住环境更为恶劣。

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我们发现住在这一代的居民都对居住环境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岁数越大的人群,对问题越敏感。无论是住房采光,交通通行,卫生环境,还是绿化稀疏,周边商业嘈杂等问题,人们都有极为激动的反映,很多人希望老住宅可以改头换面,彻底翻新,而对现状则是在心中已经压抑了很久的芥蒂,的确,这样的居住环境亟待改善,我们需要做一些事情,来具体的给里弄带来改变。

再向东行,我们来到的也是一片里弄区域,但是这一区域的住宅是由日本人设计规划,即纺三小区,整体感觉居住区域宽敞更多,而且整洁清静,小区内部的住宅单体的细部明显经过精心的设计,对比于之前的里弄,设计者早已把公共卫生空间去掉,改为私人使用空间,同时,这一区域已经出现公共活动空间和集中绿地,方便居民

在此处休闲娱乐,而很多建筑单体都包含有一

定面积的花园,让绿化在小区的每一处散步,小区里有幼儿园,有小学,也有医疗设施,外围同样是商业建筑,但是因为居住区整体性强,区分度高,所以相较于前者,本区与外界嘈杂的环境产生了基本的隔离。可以说,这一区域无论在居住条件还是公共空间氛围都有了极大的提升,居住在这里可以享受到城市中闲暇与安宁。井字排布的里弄住宅不再被破坏,交通流线简单顺畅,不失空间的趣味性,在突出了老式住宅的特点的同时,又保证了环境的整洁。

纺三小区内部整洁有序

而同样,根据我们的调查问卷结果,这一小区的居民明显对于小区的生活环境有了极大的肯定,大部分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对这样的居住环境感到满意,只不过因为房子是老式结构分区,很多功能空间的划分并不理想。但是从整体来看,大部分人都对这边的配套设施,这边的邻里互动关系,还有居住条件持积极肯定的意见。

纺三小区内住宅就像日本住宅一样在入口处有一个前院 小区内的公共设施

通过剖面图可以看出纺三小区与周边拥挤的里弄街区相

比空间显得开阔很多,并且公共街道与住宅入口分区明显,但联系紧密

纺三小区内部街道剖面

继续东行,我们来到一片现代化住宅,这一片区的基本模式就是高层住宅配合外围商业裙房。居住区划分其实比较简单,西侧的欧洲凯城园由于面积较大,可以拥有地下停车场,实现人车分流,由于内部居住高层排布单一,为了增强交通空间的趣味性和丰富性,同时又为了使得内部美观,设计者加强了绿地以及公共空间的设计,让交通稍微复杂,同时让公共空间更为多样,就比如说在高层的一层处设置公共空间。另一侧的保利香槟苑,由于面积受限,交通空间仅为一直线,南北贯通。整体居住环境干净整洁,但是又显得呆板简单。

在周边里弄住宅区基本没有这样大小的有植被绿化的公共空间。该区域位于纺三小区许昌路小区入口处,有较强的标示性和仪式性,是进入小区的一个标志性空间

纺三小区许昌路入口处小广场剖面

欧洲凯城园内的绿地

保利香槟苑内南北向直通的道路

虽然现代化住宅在整洁方面还有绿地的设置方面更为清洁美观,但是缺少了一种人文的关怀。虽然里弄相比而言显得拥挤不堪,甚至流线混乱,但是我们明显观察到那里的居民交流是十分简单而自然的,而在现代化高楼这里,我们看不到没事相互聊天的居民,虽然他们拥有更多更好的公共空间,但是丝毫没有拉近相互之间的距离。

欧洲凯城园住宅一层为架空公共活动区域,目的

是为了增进邻里的互动,增强住宅的美观性

欧洲凯城园内住宅及周边环境剖面

新式住宅区虽然有特设的公共花园,却仍然无法增强邻里

的互动,形同虚设,仅能增强小区的美观

欧洲凯城园入口处的花园景观剖面

从我们的调查问卷统计结果中,也可以发现,虽然这里的居民对于生活环境感到满意,

但是大多人对于公共空间的使用方面却持有消极的看法,认为小区的公共建设并不足够。卫生与商业配套其实并没有完全满足这里的居民,因为这里仅仅是提供人们睡觉休息的地方。所以说,居住区的空间布局分布的过于细化清晰,反而弱化了邻里人群的交流。

老式里弄存在的问题太多,居住面积小,环境嘈杂肮脏,行车不便,绿地不足,这些都极大的困扰着居住于此的居民,当然,我们也看到,另一部分,即纺三小区的里弄住宅区域明显干净整洁,能提供一个非常舒适的居住环境,或许,一定量的公共空间,私密与公共的划分,牺牲一定的居住建筑,才能实现人居和谐的处境。

现代化的居住区,虽然看起来光鲜,整齐,有着精致的绿地景观,有着完善的公共设施和管理制度,但是相较于老式的里弄区,

其实还是缺少了居住的人情味。死板,将每个居住

尽管有许多公共绿地,公共空间,但是小区内基本没人会到这些地方,这与

里弄住宅区刚好形成鲜明的对比

里弄住宅区虽然拥挤,虽然没有大的公共空间,但是邻里间的交流时比较多的,甚至会在狭小的空间中自己创造一处属于自己的小公共空间

公共空间的意义到底该由谁来定义? 是设计者?还是使用者?

单体隔离,就是现代化居住区最大的特点。城市在发展,我们的居住环境在不断的完善并且提供,但是在某些方面,我们的居住空间却在退化,这一次的居住调研,让我们看到老式里弄的混杂,但也感到新式住宅的冷漠,仿佛两者中间夹着的纺三小区就是新旧所需的平衡点。可是,老建筑的问题依旧,新建筑又在机械的不断重复,到底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是我们城市建设规划者所亟待解决的问题。

附:调研问卷

1)您对您的社区现状的总体满意程度为

a)非常满意

b)基本满意

c)一般

d)不太满意

e)很不满意

2)请在以下对社区商业的形容词中,选择您认为哪些适合您的社区__(多选)

a)整洁

b)安静

c)类型齐全

d)基本满足生活需求

e)脏乱f)吵闹

g)类型较少

h)不太能满足生活需求

3)您认为您的社区哪些地方还有不足?_________(多选)

a)绿化太少

b)道路拥挤肮脏

c)公共空间小

d)噪音大

e)基本都满意

4)您认为沿街店铺是否影响了道路的交通和卫生情况?__________

a)没影响,且店铺方便了居民生活

b)不太影响,但希望不要影响道路状况

c)无所谓

d)比较有影响,道路变得拥挤和肮脏

5)您认为生活区域的道路状况如何?_______

a)比较良好

b)一般

c)比较差

6)您对社区内公共空间使用的态度是________(单选)

a)公共空间不应私人占用久留

b)保证卫生、方便公众的情况下可以临时占用

c)可以临时使用

d)不私搭乱建严重影响交通即可

e)公共空间就是大家的,有需求的话就可以使用

7)您认为影响您生活区域主要的不足之处是什么?________

a)卫生清洁情况差

b)社区规划不佳

c)公共空间少

d)绿化少环境差

e)没有特别的不足

8)您认为您社区内的公共空间是否充足?________(单选)

a) 比较充足

b) 一般

c) 比较不足

9)您认为如何能比较有效地增加您社区的公共活动空间?______(单选)

a)对沿街商业进行整治,不要延伸、影响到街道

b)拆除不必要建筑、设立小公园等活动空间

c)对居民进行教育宣传,提升居民自觉性,更少占用公共空间

d)综合形式

城市规划原理平凉路街道里弄住宅区与商业住宅区调研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分布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课中案) 一、以考纲为纲:1、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2、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二、知识框架 三、基本问题: 1、城市土地利用类型有哪些?(P146) 2、城市功能分区形成的原因、主要类型、分布 与特点?(P146) 3、城市地域结构模式有哪些?影响城市内部空 间结构的因素?(P146) 4、城市等级与城市服务功能之间的关系? (P146) 5、熟记“六瞧法”判断城市三大功能区并理解? (P147) 6、熟记城市功能分区合理布局的分析并理解? (P148 ) 7、影响城市的区位因素?(P149) 四、小试牛刀 下图中甲地所在的国家,农业以畜牧业为主,财政 收入主要来源于货物过境与港口服务业。据此完成 (1)~(2)题。 1、在甲地形成城市的主导区位因素就是( ) A.地形 B.气候 C.公路交通枢纽 D.港口2、该城市发展成为该国首都的优势条件就是( ) A.位置适中 B.资源丰富 C.气候宜人 D.经济中心 (2017·全国文综Ⅲ)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主要的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3~4题。 3.该城市空间形态的形成最有可能( ) A.围绕一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B.沿河流呈条带状延展 C.围绕多个核心向四周扩展 D.沿交通线呈条带状延展 4.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 ) A.站点的用地面积 B.周边的人流量 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 D.周边的环 境质量 (2015·北京文综)下图为“某地公共设施 的服务范围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5.图中最有可能为博物馆、乡(镇)行政机构、集贸市场的依次就是( ) A.⑥①② B.⑤③⑥ C.③②④ D.①④⑤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租水平与人口密度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题。 6.2010年,a、b、c、d四处的地租均高于其邻近地区,最可能就是因为这四处( ) A.社会知名度更高 B.环境质量更好 C.距行政中心更近 D.交通通达度更高 7.2010年,c处最可能就是( ) A.文化区 B.商业区 C.住宅区 D.工业区

商业建筑的形态和空间

商业建筑的形态和空间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顾问总建筑师 王昌宁:今天我主要想讲,美国有一个建筑师事务所叫“杰德”。他是在近年来在国际上做商业比较好的一个例子。我将他的作品向大家介绍一下,主要是关于商业建筑的一些东西。 大家都知道,老生常谈的话还得说一些。我不是学商业建筑的,我们真正研究商业建筑是我们院的一个老同志,再一个是我们现在的院长,还有张东珍,我要说老生常谈的是讲商业建筑的演变。我们知道商业在全世界最开始的时候是赶集、赶庙会,就是货物交换,用钱交换。慢慢地有一些商品有一些变价处理,就慢慢成了商业街道,但是那个时候商业是专卖,卖药品就是卖药,卖书就是卖书,卖瓷器就是卖瓷器。所以比较单一。后来慢慢发展,开始有小杂货铺,渐渐地走出来大的百货公司。百货公司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60、70年代在美国出现了一些大家知道的MALL,这种形态出现了。今天我有一些典型的MALL例子,现在大家非常熟悉。有各式各样的MALL看来看去万变不离其宗,我带了一个。说完这个MALL我再讲一些其他的事情。 这个MALL的基本构件是这样:他有一些主力店,就是连锁店,大连锁店,我们现在北京的连锁店像贵友,是不是连锁?比如说,贵友、中友、百盛,还有太平洋等等,在中国各大城市都有他的店,我们或者叫“储蓄店”,或者叫“连锁店”。然后每一个店大概是3、4层楼,里面一进门,就是化妆品、首饰这些东西,然后再上楼,服装、文具、家电等等,他们一般叫零售店。一个基本模式。然后在中间联系的这些部分,我这是随便画的,不一定是这样。联系这些大的东西之间的这个联系部分是各精品店,我们现在所谓的精品店,有的是名牌商店。什么鳄鱼等等这些名牌,

浅析传统街区街道空间

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课程论文·2013年6月 浅析传统街区街道空间 姓名 (学校) 摘要:传统街区以独特的空间环境形态和场所魅力焕发起人们的思考。分析研究传统空间的环境形态及其特征,探讨传统街区场所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 是传统街区改造更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研究了传统街区的街道空间,并对街巷的平面形态、街巷的比例与尺度、街巷的结点及其结点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了解街道空间对传统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街区建筑空间场所营造设计理念 1引言 传统街区带着信息的建筑,蕴含着改变人和历史的力量。这些衰败的建筑从单点的保存,延伸至再生使用,更延伸到周围新建筑在设计时也会考虑与它们配合,这样就从点连成线,再发展成面,使地方呈现更和谐的面貌。而它们之所以能扩展,也是因为再生或设计的着眼点都在于如何使生活更好和环境更好。传统街区是指具有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载体的城市区域,由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建筑群,传统街道以及广场空间组成,反映了历史文化和城市的特色。传统街区应当具有城市历史风貌的相对完整性而且应是具有真实生活性的街区,我国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明显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古代哲学、政治、社会伦理等因素,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按照其表现和感知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的物质空间环境要素和隐性的社会文化要素两部分。下面由传统空间形态规划的特征进行分析: 2特有的空间组合观念 从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的布局中可以看出都非常地重视建筑之间的空间院落的组合变化$建筑组合一般表现为多层次多院落和多变化,一个院落接着一个院落从而形成不断发展下去的空间组合形式,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同性质的民居的比较来看,如北京的四合院、山西晋中一带的窄形多进深住宅以及安徽徽州地区的民宅等多是在建筑空间的组合上追求叠屏封闭曲折幽静小中见大的空间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城市中普遍采用的院落组织的空间形式是传统生活个性观念的强烈反映。 3传统街区空间构成要素 传统街区空间的组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习俗下有着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就其传统街区空间构成要素依其表现形式和感知的空间形态可以划分为显性的物质空间环境要素和隐性的社会文化要素两种表现形式,物质空间要素是街区空间构成的基础!但是社会文化对传统街区空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显性的物质环境要素街巷空间在传统街区空间中!街巷空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街巷是传统街区的骨架,决定着街区形态的大致结构,传统街巷是在街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建筑的衍生是由周边建筑所围合而成的"街巷空间的丰富的变化,正是由于建筑的自发建造。才形成了如此丰富多变的形式。 4传统街区空间内涵与特征 传统街区是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人类生活聚居的场所。它的空间环境承载着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完整版

地理空间分布特征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地理事物空间分布特征描述专题 一、点状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1.(2011课标卷)下图示意2007年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 图,回答下列问题。 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6分) 2.下图表示2009年我国八大经济区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空间格局。 简述我国各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特征(6分) 3.分析该流域城镇的地理分布特点。(4分) 答: 二、线状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描述

(单条线描述)下图是我国某区域≥10℃积温等值线图(单位:℃) 4.描述4500 ℃等积温线的分布特征。(6分 (多条线描述)5.读“我国某区域年等降水量分布图”,概括图中降水量线分布特点。 (6分) 三、面状地理事物分布特征描述 6.(2009浙江卷)读下图中国部分区域水土流失状况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图示区域中,水土流失地区分布规律是什么? 7.据图2分别归纳南疆、北疆绿洲农业空间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湖北省黄冈中学2016届高三5月第一次模拟考试)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 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福建省年降水量分布图 (1)描述福建省年降水量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影响因素。(10分) (1)年降水量线的分布与海岸线大体平行;(2分)年降水量大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起伏式递增;(2分)山地多于平原。(2分)形成原因:福建降水主要由东南季风带

来湿润水汽受地形抬升形成;(2分)两大山带中一些海拔较高的山峰,降水量多;(2分)闽东南沿海地区地势起伏较小,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弱,降水少。 答案 1.【参考答案】 分布不均衡(2分); 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省市(2分); 以环渤海地区(或京津冀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为集中(2分); 西北部的省区总部数量较少。(2分) 2.地级市工业竞争力的空间分布不均,地区差异大;(2)东部地带地级市的共轭竞争力 较强,中西部地带地级市的工业竞争力较弱;(2)大部分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工业竞争力强。(2分) 3. 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于西南地区; 沿河流与交通线分布。 4. 4500 ℃等积温线大体沿秦岭-淮河分布;(2分) 东段(110°E以东):大致为东西走向;(2分) 西段(110°E以西):大致为西南-东北走向。(2分) 5. 大体呈东北-西南方向延伸(与海岸平行);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要点 一、尺度近人 建筑物的尺度设计是影响人对建筑空间感受的关键要素之一。商业街的理想气氛应该是使用人觉得亲切、放松“平易近人”,使人有愉悦的消费心情,而不是“以势压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城市空间形态分析 (提要) 目前,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21世纪,现代城市设计也走过了几十个年头.城市空间的设计却经历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主要分析了城市空间的物质形态方面的内容. 关键词:城市空间,实-虚, “空间”—“形体”,图形—背景,视觉秩序,空间序列,”线”—“面”.. 一.城市空间的基本要素. 1. 道路 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在城市大街,小巷车行或步行过程中使用和体验城市的,这是很重要的一类城市空间. (1)城市主干道主干道是城市的交通要道,行车速度快.因此两侧建筑高度与主干道空间宽度之比,一般在1/2~1/4之间;建筑宽度与主干道宽度之比,一般在1~2之间.因为车辆在高速行进中,如果多数建筑较短,空隙也较短,从速度较高的车辆中往外看,变化太快,不仅凌乱,而且造成视觉上的闪跃感,令人感觉眩晕.所以主干道两侧一板式建筑为主时(包括塔式建筑的较高群房),建筑物较长,空隙则宜较小,视线稳定在建筑上,以减小虚实的频繁变化造成的闪跃感;反之,如塔式建筑较多时,因其面宽不大,宜加大空隙,让视觉稳定在空隙的绿化或天空上,以减少闪跃感.这往往也符合日照间距的要求.

(2)次干道和支路前者是沟通主干道和支路的联系,后者是出入地块和小区等地段必经之途.一方面次干道和支路吸引的交通比主干道少,行车速度慢;另一方面,有些段落也有商业建筑,甚至店铺密集,因而人们不仅是路过,有时也可能是目的地.所以两侧建筑与道路空间密度的关系宜选在强场范围内.为达到良好的建筑尺度感,可以将建筑里面分割.在商业密集地段,建筑宽度(长度)延续不断也关系不大,因为这种地段,人们更关心的是店铺和商品,而不是建筑体量和轮廓线. (3)步行街顾名思义是不准车辆通行,只供行人自由漫步的.步行街有两种,一种是步行商业街,一种是步行游览街.步行商业街两侧建筑与街道空间宽度的关系应该选择在强场范围之内,一般可在10~30m之间.局部街段有休息和休闲的地方可以部分放宽.步行商业街两侧建筑高度和街道宽度之比一般可在1左右,有利形成热闹兴旺的氛围.由于步行商业街较狭窄,建筑高度和道路空间宽度之比较大,所以街道走向最好以南北向为主,既可以在冬季保证有温暖的日照,避免阴暗寒冷;又可在夏季提供凉爽的遮荫,躲开阳光炎热.北端最好有较高大的建筑,即可阻挡冬季寒风,又可有良好的对景构成景观的高潮.步行游览街,大都选在自然风景宜人,或是文化设施集中的地方,人们可以在其中自由漫步,在开阔幽雅的环境中自由自在的休息和回味.即步行游览街空间宽度应大于60m;两侧建筑高度和空间宽度之比一般宜小于1/2,建筑宽度和道路空间宽度之比宜小于1;建筑之间的空隙要大于建筑长度;使步行游览街处于开放空间状态,任人精神放松,自由遨游. 2.边沿 是指两个不同区之间形成的一条通边,它不一定是一条道路的立面.边沿的典型例子是城市天际线.例如人们在杭州西湖中泛舟,可以观看到城市呈现为边的形态.有是从城市外围的某一风景点,头国郊区的田野观看城市,也能看到这种边沿. 城市天际线是研究城市空间体系中极重要的方面.外来者往往从城市以外很远就可以看见它,获得关于城市的第一印象.天际线有实虚双重效果:由建筑实体轮廓形成的是实在的天际线;由建筑实体跨越空隙连线组成的是虚拟天际线.天际线设计要适当考虑原有城市文脉;或平坦缓和,或急剧欺负,或旧区平缓新区高耸等.因地制宜,形成韵律,烘托高潮. 3.结点 指城市广场或道路交叉口,或河道方向转变处等非线形空间在城市的出入口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上传)

古镇的空间形态特征及可持续发展策略探析 ——以安仁古镇为例摘要:通过对安仁古镇现存面貌、街巷和庄园空间形态特征和物质、精神文化体系的探讨,从人文精神的延续、生态环境保护,技术传承等方面提出古镇合理的发展模式,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空间形态文化体系可持续发展 1.背景概况 安仁镇坐落在成都四川省大邑县城东南10公里处,地处成都平原西部。目前安仁镇有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及庄园住宅古建筑群约30万平方米,包括清末民国初期的刘氏庄园群、刘湘公馆等古公馆27座以及红星街、树人街、裕民街等三条历史性街道。建筑多保存完好,加上庄重、典雅、大方的各式院落,并将川西民居风格与欧式建筑风格巧妙地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中西合璧建筑风格,造就了安仁镇特殊的建筑风貌,它是川西民居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被誉为“川西建筑文化精品”。 2.建筑空间形态特征及文化体系 2.1街巷的空间布局: 古街巷的群体组织沿街道密集联排,平铺式展开,形成非常整饬有序的街巷院落的群体空间,沿街两侧是传统的商住两用的挑檐骑楼式的川西民居。独具特色的道路网络,与城市空间互相交融、隔而不断,公共空间相互联系,并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空间网络体系,丰富了街巷空间,安仁古街区正体现了这种建筑与城市空间内外转化的关系。 2.2庄园的空间布局 在古镇,较大的庄园或公馆则一般经过渡空间自街道进入,平面布局比较自由,随地形集中式布局,通过几进院落,空间层层渗透。而其中刘氏庄园其空间布局规整错落,曲折幽深。刘湘公馆则采用传统的“三进式”四合院布局,高墙深院封闭式院落,其建筑特色较刘氏庄园精致、明快,极具观赏性。这些庄园内部的诸多庭院在形态、尺度、比例、绿化配置方面各不相同,但都起到了组织人流,提供交流和休闲娱乐场地的作用,庭院内空间舒适度较高。 2.3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体系 文化体系是古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着一个历史时期内古镇的社会生活和文化内涵。受西方思想和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共同影响,古镇无论在建筑形式还是在精神文化方面都独具特色。 镇内至今保存有典型的明清时代建筑街坊,古宅、古牌坊、青石、灰砖黛瓦的楼阁房舍,造形古朴。木雕、石雕、窗雕文化丰富多样,两个不同时期的建筑相互融合,这些形

浅谈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及建筑设计要点

浅谈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及建筑设计要点 发表时间:2018-05-15T14:02:17.743Z 来源:《建筑学研究前沿》2017年第34期作者:侯新刚赫小静 [导读]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 陕西省现代建筑设计研究院陕西西安 710048 摘要: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追求更高的生活质量,给城市商业的综合体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城市文化、商业、工作等各个方面的有机结合,城市商业综合体能否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主要取决于城市商业综合体的规划设计是否合理,也反映了城市商业综合体规划设计的重要性。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空间特征;设计 前言 城市商业综合体是基于传统城市商业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商业发展思路,是以商业为基础,融合城市文化、交通、工作、娱乐等各方面而形成的商业综合体,也是对城市商业中心原有各项商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因此,为了确保城市商业综合体能够更好地推动城市商业、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应充分把握设计要点,全面考虑商业综合体所涉及的功能分析、服务人群定位等各个方面,科学规划商业综合体,以便提升城市发展水平。 1商业综合体设计概述 对于商业综合体而言是一种复合型的现代城市商业设施,将零售以及餐饮和娱乐进行了全方位的整合,具有多种商业功能,能够满足人们的多元化需求,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是主要的部分。就整体而言,现代商业综合体空间主要源于一些街道以及广场,能够将规模效应全面的体现,进而系统性的开发建设,进而创造出一定的空间载体,最终实现规模集约化。另外,一些大规模主力店以及租赁点等聚集在一起,给购物者提供了较大的便利,进而发挥出一定的规模效应以及相关的成本优势。从形式角度出发,商业综合体与传统商业街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又具有必要的空间环境特征,将城市空间以及建筑空间的优势结合开来,因此,受到公众的喜爱。一些街道以及广场和路径等融入在城市建筑中,进而将商业设计内部空间进行充分的体现。对于城市商业综合体来讲是现代城市空间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当前形势下,朝着综合化以及多功能的方向全面发展。 2商业综合体的特征以及基本形式 2.1具有着一定的商业综合体方式 相对而言,对于单独性的商业综合体来讲,从外观角度为主要出发点,归属于一种封闭性建筑,在建筑中出口以及城市街道呈现着连接状态,因此,具有着一定的识别效果。对于单独建筑商业综合体来讲,是一种开放的内部购物形态。在内部结构上主要是以节点型建筑中庭空间为核心,另外线性建筑空间也是主要的形态。另外,在商业综合体内,交通方式主要是以扶梯为主导,电梯或者是行走坡道是很少存在的。 2.2集多种建筑为一体的商业综合体 由多种建筑形成的商业综合体坐落在老城区内,在固定空间内将多种建筑空间形态表现出来。对于这样的老城区来讲,更是一种商业活动中心。在实际改造过程中,主要是以街道为重要轴线,将原有空间分布情况以及空间大小结合开来,进而进行全面的整合,同时将餐饮以及休闲等进行科学的分配。 2.3具有复合性质的商业综合体 对于复合商业综合体而言,将餐饮以及休闲和文化等结合开来,在一定程度上讲将多种体量建筑结合在一起,进而将建筑形态表现出来。另外,单独功能区以及其他功能区建立一种良好的互动联系,进而在真正意义上来讲,建立出一个具有高效率以及多功能的复合群体。在一般情况下,对于复合建筑行业综合体而言,下半部分将承担着一些娱乐性活动,而上半部分主要是针对酒店和企业办公等。相对而言,这样的建筑主要是以城市商业密集街区为核心 3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分析 当我们对商业综合体的空间特征进行大致划分概述后,其建筑设计就与此密不可分了。正是这细微的建筑设计成就了无数令人叹服的冲入云端的空间感知力。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需要一定的空间感知度。在进行建筑总体设计规划时,处处都需要考虑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空间感知程度越高,人们的建筑辨识能力就越强,地理位置的转换效率就越高。所以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任务一般都是以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的难易程度为出发点,结合一些人类心理学知识,设计出既能满足商场营销需求又能惠及大众的通行空间路线。通过一些旧有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模式,我们可以看出其建筑特色集中体现在商业营销规划上,体现了商业高逻辑化,这时反而达不到理想的建筑设计要求。因为严重缺乏人文情怀,即空间感知度,超出人们日常地域转换的辨识度,此时的商业综合体既满足不了商家的营销需求也满足不了大众的消费心态。因此,商业综合体的建筑设计任务需要时刻考虑到人们的空间感知度的心理因素。基于空间感知度的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任务可以通过实践演练模拟人们的日常空间感知度行为来进行规划设计。 3.1基于空间感知度的基础建筑结构设计 3.1.1个人对于陌生场地的路线熟知过程主要依赖于地标,在商业综合体的基础建筑设计规划中占据十分重要的版块,在未来的实践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3.1.2在商业综合体建筑设计中路径划分也是一项基础的应用,也是商业综合体建筑通道规划的重要内容。从起点到目的终点有多条路径,这并不表示所有相通的路径都是可行的,需要结合人们的空间感知度来进行定位取舍,规划出合理的满足实际需求的路线。 3.1.3商业综合体应用布局也是一项基础性的设计任务,某个具体应用建筑的设计内容应该紧密结合人们的日常知识。如对于KTV以及咖啡厅这些常见建筑应用,人们的认知度就较高。 3.2基于空间感知度的综合建筑结构设计 为了保证商业综合体的综合应用价值,需要做好其中心模块的规划设计任务。商业模块的区域划分就是其核心设计任务,需要以客户的空间感知度为基础,拟合客户的消费心理,设计出既能实现商家最大限度利益链延续目的,又能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的商业空间。这种

商业街规划设计五个要点

商业街规划设计五个要点 一、尺度近人 商业街的尺度应该以行人的活动为基准,而不是以高速过往机动车为参照。购物行人所关注的纵 向范围主要集中在建筑一层。对一层以上的范围几乎是“视而不见”。而横向关注范围一般也就在10米——20米之间,而超过20米宽的商业街,行人很可能只关注街道一侧的店铺,不会在超20米宽 的范围内“之”字前行。这恰好说明了商业街建筑外观设计的重点应该在建筑外观设计的第三个层面上。 建筑外观造型的设计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建筑的宏观造型,也就是天际轮廓线。著名 建筑的外观轮廓往往都很醒目,使人过目不忘,如悉尼歌剧院、天坛等。第二层面是人在中距离上对 建筑的感知方面,也就是建筑外观的中观元素。包括建筑开窗与实墙面的虚实对比,立面横竖线条的 划分等。而第三个层面则是人到建筑近前,与建筑直接接触的微观层面。人所能感受的范围也就在一 层高之内。这一层面上的设计重点应该是建筑的细部和材质的运用。商业街的设计重点也应在首层外 观的细部上,包括门窗的形式,骑楼雨罩的应用,台阶、踏步、扶手、栏杆、花盆、吊兰、灯具、浮雕、壁画、材质色彩与划分等等。建筑师的设计深度不应仅仅停留在第一个层面上,缺少细部的设计 无法满足购物行人对建筑的尺度要求,必然会空洞没有人情味。 国外商业街经常被作为设计样板,这与国外商业街的小体量、小尺度的人性化设计分不开。国内 的设计容易偏重于气派、豪华、厚重的形象和气势。商业街设计的尺度把握应该以人为本。 二、空间的限定 人在商业街内的活动和感知空间是三维的。所以设计师对街道的长度方向、宽度方向和高度方向都应有针对性地设计。首先商业街的长度随商业的规模而定,没有一定之规。但室外建筑空间根据心理感受模式可以分为向心的、有聚合力的、所谓的“积极空间”和发散的、通过性的、难以聚合人气的“消极空间”。作为商业街这样一个有聚合要求。需要行人购物休息能够驻足停留、感受观赏环境的空间,它必须是一个通过建筑手段塑形成的“积极空间”。也就是在商业街的两端需要某种形式的空间标志物和限定物,标志着商业街的起和终。同时也起到把车行交通空间同步行购物空间隔离的目的。 例如在北京珠江国际城商业街设计中,入口一端的一座中西合璧的牌楼作为标志,不但使入口更加醒目和吸引人,也起到屏障的作用,把城市交通与步行空间隔开。小区中心一端以一座高耸的钟塔既作为商业街结束也标示着小区的中心。两端标志的建立确立了商业街的宽间范围,购物人能随时感知自身在这一空间内的位置,预知未走的路程。这一手法避免了购物者在大市场内常有的混乱与迷失感。 从人的行为模式来看,一般步行商业街的宽度宜在10——20米之间,超过20米宽的街道难有近人的尺度。从建筑高度与街道比例来看,街宽宜在楼高的1/3——1/4。商业街的宽度也与商业规模有关,但不等于说街越长楼越高,街应该越宽。空间的舒适度也是必须考虑的。若宽于20米,“街”的感觉则可能被“广场”的感觉取代。 商业街空间的高度方向的限定应遵循以行人为模数的原则,并考虑二次空间的应用。住宅区的商业街经常是同住宅建筑合二为一的,也就是底层商业。顶部住宅,特别是高层建筑因与商业建筑个性不同,与商业街的建筑设计手法不必相同。多层、低层住宅如有可能,在尺度和色彩上适当加以商业特点能提高商业街与住宅的整体性。 在首层商业与二层住宅之间用雨罩、骑楼、遮阳等形式将商业空间与居住空间在室外区分开是必要的。既能降低噪音和视觉干扰,也可使上下不同的建筑个性有一个明确的区分带。雨罩骑楼这样的空间划分手段能将建筑主体所形成的外部空间划分成次一级的二次空间。骑楼这样的空间正好适应购物行人的尺度,无论建筑主体有多高,这样的二次购物空间给人稳定的舒适感。 三、风格色彩的多元化

街道形态与城市密度

街道形态与城市密度123 王浩锋施苏饶小军 【摘要】面对我国城市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挑战,高密度开发和土地集约化利用是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导向。如何科学地安排城市密度的布局,合理规划土地的开发强度,从而有效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不仅是个紧迫的现实问题,而且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本文以深圳为例,应用空间句法(Space Syntax)的理论与方法,结合功能混合模型(Mixed Use Index),从宏观和微观的视角对城市不同尺度的用地单元的街道形态、开发密度和功能构成模式进行了量化,并从数理统计的角度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 本文的分析结果显示,城市物质形态的密度在不同维度上与土地开发强度的某些指标如容积率、各类建筑的密度、商业网点密度、用地功能构成之间存在着系统的联系。城市密度不仅仅是抽象的概念或数字,而是具有多方面的丰富内涵。城市形态表述的不仅仅是城市作为人造物体所具有的物质属性,同时也蕴含着街道网络作为一个组织系统承载不同类型和不同强度开发建设的特质。无形的、抽象的城市(开发)密度如何建筑于有形的、以特定组织构成方式形成的街道网络和公共空间界面之上,对于我们了解城市的运行机制、理性开展规划设计的实践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关键词】街网形态;城市密度;开发强度;空间句法;深圳 1. 研究问题 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模扩张面临着土地资源日益短缺的严峻挑战,高密度开发和土地集约化利用已经成为应对城市规划建设的重要措施和手段,在未来也将是城市发展的主要导向。如何科学地安排城市密度的布局,合理规划土地的开发强度,从而有效地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不仅是个紧迫的现实问题,而且也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虽然学界对城市密度(Urban Density)的概念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但却从未否认其内涵的丰富性。我们通常用土地的承载力来表述城市密度,如单位面积内的人口数量、总建筑面积或各类建筑的面积、或就业岗位等指标。从城市的文化和功能的某些方面来说,城市 1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软科学项目(2011-k5-1) 2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2011010001887)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178269)

中国城市空间特征

一、中国城镇体系的空间分布特征 如前所述,长期以来我国城镇分布由于历史、地理和社会经济发展多种因素的影响,其空间分布形态一直呈现自东而西,由密到疏的扩散发展特征。建国后国家尽管加强了中、西部地带城镇的建设,但其分布的地域差异仍然具有如下特征: (一)城镇分布东密西疏 从我国目前城镇网密度看,城镇体系内城镇密集东部的格局基本没有改变,表现为东密西疏的空间分布总特征。 据1985年统计资料,我国现有城镇7928座,平均每万平方公里有8.26座城镇。由于我国正处于城镇经济大发展时期,城镇网密度的分布既继承了历史上城镇分布的基础,又受到了国家生产力布局自东而西推移的影响,表现为代表历史遗存主流的城镇网密度密集于东南的格局基本未变;同时作为新城市(镇)迅速崛起的“三线”建设地区,其城镇网密度正在发生根本的改变这两大特征。 1.城市网密度 从1985年全国城市网密度看(表8-1),台湾省是我国城市分布最密集省区,每万平方公里有5个城市;上海、江苏、山东、安徽、河南、辽宁、浙江等省、市,是我国城市分布次密集地区,城市网密度为每万平方公里1个城市以上;湖南、天津、广东(包括港、澳地区)、福建、湖北、江西、吉林、山西、河北、宁夏、北京等11省、市、区城市网密度居中,达每万平方公里0.5个城市以上;广西、陕西、贵州、黑龙江、四川、甘肃、云南、内蒙古等8省、区城市网密度较低,在每万平方公里0.1~0.5座城市之间;而新疆、青海、西藏三省区城市网密度最疏,每万平方公里还不到0.1座城市。采用中位数法将各省区城市网密度分为四级并绘成“中国城市网密度示意图(1985年)”,可以明显地看出我国城镇体系的城市网分布表现为西疏东密,城市网密度从东向西逐渐递减(除河北、北京地区为低谷外)的规律(图8-1)。 2.镇网密度 从全国镇网密度看,就省区而言,也存在着较大的地域差异(表8-1)。位居东部沿海地带的上海、浙江、山东三省、市,是我国镇网密度最高的省区,每万平方公里镇数均在40以上;其次是中部地带的山西、湖北、湖南等省区,镇网密度也达到了每万平方公里20个镇以上;再次是辽宁、江苏、广东(包括港、澳地区)、台湾、福建等沿海省区和陕西、贵州、云南、四川、江西、吉林、广西等中部地带 省区(它们多为“三线”重点建设地区),镇网密度在每万平方公里10—20个镇之间;其它省区镇网密度最低,一般均在每万平方公里10个镇以下。 从局部地域看,这种差异更大。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江苏省,苏南地区的苏州市域,平均每24.5平方公里就有一个镇;而苏北地区平均69.8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山区或边远地区,镇分布更疏,如在东北大兴安岭地区,每1800平方公里才有一个镇,内蒙古的乌拉特草原22000多平方公里仅有一座海流图镇。 3.城镇网密度 然而,值得引起注意的是,建国36年来,由于国家生产力布局的向西转移,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区域经济发展偏集东部的不平衡状况有所改变;尤其60年代中期开始的“三线”建设,在地域广大的西部地带的川、黔、滇、陕等省区和中部地带的“三西地区”(豫西、鄂西、湘西)的广大内地地区,相应建成我国的后方工业基地。据资料统计,共建成29000多个全民所有制企业,形成了一定的生产能力,并建设了一批城市和镇,从而提高了这一地域城镇网密度,表现出我国城镇体系地域空间分布结构日益均衡的巨大潜力所在。 如从全国城镇网密度(表8-1)看,全国平均每1210.6平方公里有一个城镇,而东部地带每438.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中部和西部则分别为1049.3平方公里和2531.6平方公里拥有一个城镇,总体上仍然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城镇网分布规律。而从各省区城镇网密度图看(图8-2),我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如黔、滇、陕、豫、鄂、湘及川等省区,城镇网密度与城市网密度有了明显的变化,尤以湘、鄂、黔、滇四省区最为突出,整个“三线”地区的城镇网密度几乎可与东南沿海及长江下游各省区城镇网密度相伯仲。全国城镇网密度表现为环渤海湾最密,东部、东南沿海、陕、鄂、湘次之,豫、皖、赣、桂、川、黑再次,西部地带最疏的特征。

国内16个特色商业街大考察

国内16个特色商业街大考察 目录 一、北京烟袋斜街:线性的街道,呈东西走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北京三里屯步行商业街区:鱼骨形开放空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北京苹果社区二十二院街:天井式的街道坊院商街..............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天津老城厢:低密度的胡同肌理,棋盘式的格局路网............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上海新天地:“外铺内里”的巷道和里弄空间...................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上海海上海:五个块状院落,沿正交网格铺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上海朱家角古镇步行商业街区:多角、多弯、多弄、多巷的空间肌理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杭州玉鸟流苏:五种组团,独具村落感........................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嘉兴梅湾街区:三面环水,具有逻辑和开放性..................错误!未定义书签。 十、嘉兴月河街区:水格网交错,划分南北两片区..................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一、西安骡马市:以“街”作为动线,串联形态各异的商业空间....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二、西安书院门:东西向横街,古文化气息浓厚..................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三、西安慈恩镇:“回”字型围合,展现浓郁市井文化.............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四、成都锦里:三段式过渡呈现中国古代街巷的空间韵律..........错误!未定义书签。十五、成都文殊坊:丁字型街道,九街十庙、庭院艺坊..............错误!未定义书签。十六、成都宽窄巷子:“鱼刺”状街巷,宽、窄、井巷子兵营式布局...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北京烟袋斜街:线性的街道,呈东西走向 北京烟袋斜街位于什刹海前海,是北京最古老的一条商业步行街。烟袋斜街占地面积1万2千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4千平方米。

城市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02465497.html, 城市历史街区空间形态分析 作者:薛猛 来源:《硅谷》2015年第04期 摘要通过对东风大街现状的调查研究,分析其独特的空间形态及空间机理;指出影响东风大街空间形态的因素;从业态、物态及文态三方面指出东风大街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 关键词历史街区;空间形态;空间机理;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5)04-0246-02 1 历史街区概况 1.1 区位情况 东风大街位于长春市汽车产业开发区,为城市主干路,是街区与外部的主要交通纽带,也是该街区历史最悠久的道路之一,东风大街东起春城大街,西至红旗广场,全长4125米,是该街区东西向最长的道路,三块板路面形式。越野路与日新路之间为东风大街的历史风貌特色区,长1522米,两侧分布有特色街坊。整体而言,由于建筑高度普遍较低,而街道较宽,达到较为合适的街道比例。 1.2 用地情况 东风大街是街区的主要大街,处于街区综合功能区域内,主要有商业、办公、居住等功能,主要集中在东风大街和迎春路交汇处及厂区一号门前,东风大街传统风貌街道很好的适应并能够延续城市功能,此外东风大街在城市交通系统中主要承担了对外的交通功能。东风大街风貌区内的建筑建筑风格以中国传统风格建筑和现代风格建筑为主。 2 空间形态 2.1 外部形态 汽车产业街区内的道路骨架采用方格网布局,纵横交错的交通网络构成整个空间构架。建筑对在这些道路网划分的地块中逐一进行填充,由于地块的划分趋于均质,一块块重复规律的地块产生强烈的秩序感,它成为地块空间各种划分的基本尺度单元,建筑以地块为边界形成簇群,以地块为尺度的参照使整个街区在形态上保持了和谐统一。该街区的道路骨架,把厂区和生活区两大功能单元有机的连接起来,同时又把下一级的零散分布的小地块有机的联系起来,反映出该街区特征鲜明的城市肌理。其路网结构以东风大街作为总体布局的主脊骨骼,生活用地和生产用地沿东风大街平行布置。

商业建筑设计

商业地产设计 1、商业地产是地产与商业的结合。应该说地产开发满足商业的需求,是一种无缝的结合,也就是说,地产开发要满足商业需求,是商业与地产开发的无缝结合,可以说从选址、商业定位、业态组合、招商推广、工程管理,到运营管理全过程的结合。不能有任何失误,绝对不能说盖好了房子,按照我们自己的主张,按照我们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盖好了房子等别人来租,这是错的。应该是在选址的时候,就应该确定好有谁牵头来做。 2、商业地产是城市设施与商业的结合。商业地产和普通地产的城市设施不一样,商业地产绝对不是靠好山好水好风光来换取它的支撑点,而主要是交通、人流,最终落实到一个词上就是购买力。所以评判商业地产的最终根本点就是你所选址的位置是不是具有购买力。 3、商业地产是资本与地产的结合。商业地产不等同于普通地产的开发,比较像资本运作。 商业地产设计中十个切入点的思考: 1.人口规模、区位、商业体量 项目所在城市的人口规模,所处区位及计划开发的商业体量,是决定这个项目成败命运的先期条件。 首先,城市城区人口规模。城区人口规模的区间划定并没有非常

严格的界定,我们姑且细分为15万以下、15—50万、50—100万、100—200万、200—500万、500万以上,这个细分实际上已经将城市分级,从镇、县城、小型地市、中型地市、大型地市、省会城市到跨省域城市、到国际城市了。人口多到一定的程度才会出现某些事务和商业形态。比如家乐福标准店(15000㎡)肯定不会开在十五万人以下的地方;五十万人城区的地方不容易形成二个商业中心。 第二点是项目所在之区位,可概分为市中心核心区、市中心区域、中心区边缘、城乡结合部、郊区交通结点、郊区住宅区等。从日常生活经验中可以观察到区位的差异所产生的业种业态上的差异,例如大型建材类通常会出现在城乡结合部,百货公司几乎都在市中心核心区,大型超市则在住宅密集区等等。 第三点是项目商业体量的开发规模,从经营上来看,规模决定项目的定位,一般的项目应该都在20万平米以内(不包括专业市场),超过10万平米的就需要超强的经营团队来运作,这几年许多开发项目显示,盲目贪大的商业项目经营过程举步维艰,所以“适量”的开发是非常重要的,切莫一味追求商业开发量,导致后期营运的风险及资金的压力。 将这三点得到的信息合在一起纵向分析,很快地整个项目的轮廓就清晰起来,绝大多数的项目都可如此观之。 2.项目商圈分析 商业是靠消费者来消费而营运下去的,主要消费者从哪里来?

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空间形态解析

西安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空间形态解析 摘要:西安古城历史悠久,其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更是值得我们区深入的研究和探讨;而街道网是一座城市的骨架,街道网络形态决定了城市的形态,街道空间的形态决定了城市空间的面貌。由此本文着重研究作为西安城市十字形主要中轴线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从空间形态的角度来解析,为西安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发展打下基础。 关键字:南大街、北大街、东大街、西大街、空间、形态 Abstract: the ancient city of xi …an, has a long history as a h 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is worth our area of further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And the streets nets is a city?s skeleton, and the streets of the city for the network form decided to form, and the streets of the space form of urban space to look. Thu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axis as xian city cross the thing north and south four streets,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space form analytical,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city of xia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to lay the foundation. Keyword: south street, BeiDaJie, east street, XiDaJie, space, form 1.导言 西安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发展历程的历史城市,曾经先后有13个朝代在此建都,是我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的城市。从隋唐时期宇文恺规划大兴城开始,西安就形成了棋盘式、方正、平直、规整的城市街道网络体系,且当时的隋唐长安城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极度的繁华兴盛;五代衰落,仅沿用原皇城的部分,但仍延续其方格网街道脉络;到明代,重新扩建西安城,并一直延续发展至今日。现在西安老城区内的范围和明代西安城的范围基本保持一致,并且老城区是整个西安市的核心区域,也是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重点保护区域。 自明代钟楼移建于今址以后,西安老城区便形成了以钟楼为中心,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向外辐射的“正十字偏心结构”。这四条十字交叉的街道,分别是南大街、北大街、东大街和西大街,它们共同构成了西安城市发展的主轴线。经过了数个朝代的发展变迁,这四条大街的空间形态面貌也在不停的改变之中,下面将分别详细解析四条大街的现状形态特征。 2.南大街 (1)历史背景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