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阴跷诀阐秘

阴跷诀阐秘

阴跷诀阐秘
阴跷诀阐秘

一、阴跷在什么地方

坐阴跷、意守阴跷,内照阴跷,容易生发内气。阴跷是八脉之一,就奇经八脉来讲,阴跷脉通,则奇经八脉皆通。阴跷的部位在会阴穴,是采气的关键穴窍。阴跷一脉,上通泥丸宫,下透涌泉,真气的聚散皆从此关窍。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张紫阳《八脉经》云:八脉者,冲脉在风府穴下,督脉在脐后,任脉在脐前,带脉在腰,阴跷脉在尾闾前、阴囊下,阳跷脉在尾闾后二节,阴维脉在顶前一寸三分,阳维脉在顶后一寸三分。凡人有此八脉,俱属阴神,闭而不开。惟神仙以阳炁冲开,故能得道。八脉者,先天大道之根,一炁之祖,采之唯在阴跷为先。此脉才动,诸脉皆通。次督、任、冲三脉,总为经脉造化之源。而阴跷一脉,散在丹经,其名颇多:曰天根,曰死户,曰复命关,曰生死根,有神主之。上通泥丸,下透涌泉,倘能如此,使真炁聚散,皆从此关窍,则天门常开,地户永闭,炁脉周流于一身,贯通上下,和炁自然上朝,阳长阴消,水中火发,雪里花开。所谓天根月窟闲来往,三十六宫都是春。得之者,身体轻健,容衰返壮,昏

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验

也。此乃炼阴精之秘法,须知

将饮食水谷及精微化为精液,

乃是化癸添油秘术,运化五谷

阴精,积蓄日久,阴茎必频频

举,此时当清心入静,不动淫

念。阴窍调息调动肾间动气,

意念居于阴跷窍,心息相依渐

凝渐聚肾气,直贯肾囊,龟

头,以兴其阳。如此上下贯

通,后将阳气收入脐下丹田,

精气自然大增。

二、阴跷诀实是添油续

命功夫

初期最难收摄是心火,今

欲以之入水,诚非一日所能致

也。其至要紧处,惟忌念起外

散,虽坐无益。务要此虚灵不

昧之体,归人阴跷穴中而不

出。安居既久,则神自化气,

气自化精(气中有真液,故能

化精),精气神三者浑而为一。

更不知何者为精,何者为气,

何者为神,斯得之矣。设或于

初行时念易动,神易越,不肯

安居阴跷中,则亦不妨,息息

归根,自然火发阳炉。约经旬

日,少腹、阴跷渐渐觉热,体

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既觉

热,阴茎必时翘举,慎勿近女

色,待其举过自软后,制至欲

心不动,此阳乃化为精。如是

每日行持,每日阳举,只知不

采,让过月余,乃以日积我精

也。所以积精者,即以为藏阳

之地也。故此补亏一法,又名

添油功夫也。

添油者,如灯油将尽,而

火亦将熄,添油乃使之不熄

也。养精为人身中至宝。真水

属阴,火必待水藏,阳必待阴

藏,而后能长久。此造化生就

自然之理。如不积精,而阳至

即采,聚入泥丸,则阳日增

强,而阴仍如旧,必致阴少阳

多。阴不包阳,阳必外越。且

阴被阳劫,上升泥丸,古有鼻

垂玉柱而坐化者,即此之弊。

所以让过月余,正为日后藏火

地步耳。

阴跷补亏正法,自有仙经

以来,皆不著笔墨,只口口相

授,秘之!慎之!! 下一步红炉

炼药之秘诀,是武火炼药之

术,炼精化气,内敛入骨,可

练养丹田真阳之气,熏蒸百

骸,脱胎换骨。

三、内锁阳关是关键

“阴跷诀”内炼秘法,乃

激发会阴精气,调取激活肾

阳,激发肾中精气的方法,属

于增大灯芯之法。但是开发深

层性能量,是必需禁欲的,或

必须掌握固精、炼药、结丹等

内炼秘诀,否则射精频频哪里

阴跷诀阐秘

江苏 哲龙

玄学丹功XUAN XUE DAN DONG

60

玄学丹功

61

XUAN XUE DAN DONG

能随便开发海底八脉之根?

稍有学识的人就知道“阴跷一穴秘不宣”。阴跷会阴穴,若得此穴种阳之口诀,则肾脏生殖系统立即变弱为强。会阴能上下滋补,能养精蓄锐,但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表面上此穴“旺精,生精”之效果为人有益,但是“制欲灭火”,持盈保泰何其难哉?如果平素好淫者,此时淫火倍甚,苟近妇女,精必如注。虽平素不好淫者,此时亦必有淫念。念不能除,精必离窝,甚则外泄,前功尽废。独此为最险关头,庸夫俗子,百不抱一。于是阴窍功能就做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直至精气耗尽。这大违开源节流的旺盛精气,充足精气的要旨。精气一枯,骨髓也枯,精血耗涸,奉养一身的根本枯涸。神仙家每于阴跷一穴,秘密若宝。且云轻泄者必受天殃。推其本心,非吝不肯传之意。以阴跷一穴,若得此种阳之诀,则不论老少,其肾阳变弱为强,易如反掌。而阳旺思淫,常人必有此情。此道本以寿世,今反以助淫,是贻害于世也。故必择人而后授。所以“阴跷诀” 专设“止淫止漏秘法”来解决这一修炼难。

四、采炼运养是秘诀

采、养是为了积累精气,调药积累药物,丹炉文武火烹炼精水,能真正熏蒸百骸,其焚身炼质的效用在于第一步是否能积累足够的药物以供烧炼,精囊之药每日不可烧炼过久,采炼过了则火烧干锅,虚火上升。两点很关键:身体放松程度渐渐加深,入静渐渐加深,达到身心不知。常常阳起,是精足的表现。内气可充盈全身四肢百骸,周身气血鼓

荡,周身轻灵。

采活子时,必待精足而后采。然何以自知其精足也?盖阳初时,甚思淫欲;精足则阳至比前倍旺,而反无淫念。此君火被水所制,相火不能猖越使然。以此据而作采期,万无一失。只以不识不知应之,则此阳火,自然运布坎宫,即化为精。此以壬化癸之法,不遇师传,万不能知。何则各《仙经》皆言去癸留壬,未尝有以壬化癸之说?盖壬是气,而癸是水,壬阳而癸阴。壬阳即阴跷中阳火,有气无质者也。癸阴即所化之精,则落质矣。大丹取气不取质,今反以气化质者,何也?正所谓补亏也。凡年至四十后,其精亏去过半。精者水也,阴也。水所以藏火,阴所以藏阳,则精所以藏气也。如不以之化精,精亏如旧,气无归宿之所,安能养阳者?且必阳强阴弱,致有偏枯之病。《性理大全》云:“无形者,必藉有形以为体。”是吾儒大学,亦必如此。

五、阴跷诀之效验

阴跷诀是生精秘法,欲学丹道或养生,大旨就是靠补亏、止漏的秘法重新积精累气,其法的理论就是开源节流,添油续命,减少、堵截耗精气的路径,使精气逐渐充足旺盛。小腹内发热似温水流动样,全身有温暖的舒适感,同时,外肾亦因精气充沛而产生勃举现象。全身气力有用之不竭的感觉。五心麻热,头顶心,双手心,足心出现热,麻,蚁爬感,全身轻松自在,麻软舒适,身体轻盈缥缈。口中甘津如泉,身软如泥,如醉如痴,有时真到达脚心,一身酥软如棉,有此阳气,神懒于思,口懒于言,如醉如痴。

一月之内会阴跳动,阳物自

起,命门发热,两肾汤沸,同时精力旺盛,性欲增加。会在半夜、清晨阳物频频勃起,睾丸阴囊紧致,精血充盈于骨髓,阴精化为内气。积累于海底的阴精皆如火炉炼化成热气,此时精血旺盛充盈,浑身气血渐足,炼精化气,则肉体日异质变,迅速可达到打通任督冲三脉,肌肉软如棉,硬如铁,精满不漏的真功夫。炼精化气,内敛入骨,易筋洗髓,能够使人脱胎换骨,与玉液练形等洗髓大法一样是属于高级上乘内功。

功中产生的唾液要沿任脉咽入丹田,练一会口中又产生玉液,再咽下,这样不断使玉液精气升华,仿佛周身炼化成一团暖气。升华后玉液极为精粹,以之练形,口中津液源源而来,遍体柔软如棉。修炼阴跷诀口中经常甘甜的口水又称甘露,这是肾水发动,术语叫北方坎水,逆转天宫。口中甘津发生于坎宫水地,内里又含着天一真水。此甘露是经过泥丸宫后,行之于前,滴入口中。而要有甘露,那首先就是要下焦真阳蒸动肾水,而后肾水蒸腾上升,道家的东西,很实际,练功中觉阳起,用调药法采之,则口中产生玉液甘露,修炼静坐中的口中甘露,异乎常时,乃因肾中下焦真阳蒸动肾精,循经络上升至口中遂化为津,又为热力蒸动,化气上升,仍至口中,复还为津,此为第二次所化,比第一次更加甘美,其药力亦更大,如有循环不休,直至百千次,将一口玉液炼成至宝,用此玉液去练形,口中津液源源而来,大脑宁静而清晰,周身会发生脱胎换骨的变化。精为药,炼药后化为甘露,口中甘甜清爽,咽下丹田,自可光彩摄人,面如桃花,目如点漆,双眼特别有神,神仙中人。

(责任编辑 若愚)

六字吐纳养生诀

六字吐纳养生诀 吐故纳新是中国古代养生术之一,它可以祛病延年,健身养生,也是道家初级修炼的基础功夫。为了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特别是中老年离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今将传统六字吐纳养生的方法,分功理、功法、功效三部分推介于世, 供广大养生者参鉴。 一、功理 吐纳功夫理论可谓博大精深,有些汇集于《道藏》典籍中,有些散见于医学 著作中。 被道家尊为南华真人的庄周,在其著《庄子·刻意》篇中曰:“吹佝呼吸,吐故纳新”。后世修炼者依据先哲圣人创立的理论与方法,一直延续至今。愚查阅古人典籍,证实最早提出“吐故纳新”修炼方法的应该是庄子。 《黄帝内经·素向·灵枢·生气通天论篇》中载:“自古通天者生之本,本生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于天气。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由此不难看出,“气”乃天地万物之本,得之者生,失之者死,天地万物依靠“气”而生生不息,依靠“气”而繁 衍生化。 《黄帝内经》中又云:“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经,神服天气,而通神明。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气之削也。”此段引语中提到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苍天之气究竟是什么气呢?乃是大自然中不污染的先天纯洁之气。得之则志意治,虽有贼邪(指病气)而不能为害致病。吐纳得到的先天真气可开关窍,通神明。失先天真气,关窍肌肤壅塞,得病损寿。丹经中多处指出:“先天气,后天气,得之者常似醉。”可见,古人把吐纳之术列为上乘养生之术。 清代御批的医学集大成巨典《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中载:“夫五运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可不通乎?”又曰:“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又是观止,不知运气而为医,欲其无决者鲜矣。”《医宗金鉴》是我国中医防病疗病的最高宝典。它把五运阴阳提升到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可见,运气吐纳对于人的生存是何等重要啊! 古人把人体的外形以八卦来比喻。即乾首,坤腹,震足,巽股,离目,坎耳,艮手,兑口。人的内脏肝心脾肺肾,分别对应为大自然中的木火土金水。天有日月星,地有水火风,人有精气神。大地上的人运行靠阡陌纵横,水的运行调节靠江河湖泽,人体的循环靠经络畅通。吐纳之术就是疏通人体经络穴位,打通人体微循环,促进人体细胞新陈代谢,以葆人之青春永驻,生命长存。

浅谈老子养生思想

浅谈老子《道德经》中的养生思想 摘要:论文论述老子的养生思想。认为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在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论文认为,老子的思想源头是《易经》。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委曲求全,大巧若拙。顺其自然,健康长寿。其具体方法有:至虚守静,终身不殆。意守一窍,排除杂念。闭目塞听,回光返照等等。 关键词:老子养生思想源头原则方法现实意义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养生文化相比,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其中的养生观点更是中国养生理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就《道德经》的养生思想做些粗浅分析: 一, 老子养生思想的源头: 老子的思想源头是《易经》。《易经》最初的东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东西。所以老子是先研究易经的源头,然后有大的领悟,又按周易的格式,写了一本《道德经》,从理的角度来讲解天道、人道。老子的《道德经》分成两部分,上卷讲天法道,下卷讲人心德。而《周易》的格式也是一样,上部分讲天体演变过程,下部分讲人类的演变过程,所谓的“易”,就是演变的意思。因此,《道德经》以其独特的思想注解了《易经》的最高境界----人道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是以《易经》一书为基础,以阴阳相生相克之道为原则写的《道德经》。主要是以天体运动规则为核心,提出人的心境修炼、处事之道的一本书。应该说,《道德经》无处不蕴含着《易经》中的自然规律和哲学思考,比如说阴阳学说:有阴便有阳、有阳便有阴、阴阳相生相克等,也即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物极必反等。 二,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老子在《道德经》第44章中说:“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是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老子认为,生命比名利和财富更为可贵。过多的贪欲必定会造成极大的耗费,过多的贮藏必定会造成严重的损失。知道满足就不会招来屈辱,知道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如能做到这些,就可以使生命安全长久。

老子养生学秘字谱

老子养生学秘字谱河南毫州老君碑碑文

育炉烧炼延年药, 真道行修益寿丹, 呼去吸来息由我, 性空心灭本无看, 寂照可欢忘幻我, 为见生前体自然, 铅汞交接神丹就, 乾坤明原系群仙。 毫州老君碑文白话解 育炉烧炼延年药——此句是八句养生诀中的首句,全句之意是:人人都想延年益寿,实际上[延年之药]这个对人来说最宝贵的东西,根本无须外求,自己本身就有原料,这种原料就是[自家水],人体自身产生的津液,人们自身就有最好的炼丹药之炉,可以烧炼出延年之药。这一句重点在[烧炼]二字,它实际上说的是道家的炼功方法,这种方法主要讲的是水升火降,阴阳易位、腹实胸宽,道教所说的即上实下虚,火在上面水在下,练道家功法后,则成腹实胸虚,水升火降,阴阳易位,把正常人的阴在下阳在上,炼成阳在下而阴在上,按后天文王八卦方位来说:水属坎,按方位为正北方,按阴阳说属阴。火属离,在方位为正南,按阴阳学属阳,水升火降就会形成阴阳易位,坎上离下,水火相济,离火烧煮坎水,因此就有道书中[烧炼]的说法,更有[丹炉]、[丹鼎]、等名称,这是以外物拟人体,都是寓意,是天机不可泄漏的养生术,并不是真有炼丹之炉,而是以物拟人,按照道家的这种炼功方法,长期修炼,就可以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 真道行修益寿丹——本句的[益寿丹]与上句的[延年药]相对应,全句的意思是按照正确的练功方法下苦功夫久修久炼,就能练出益寿之丹。[真道]就是练功修道的正确方法或固有的内在规律;[行修]就是下苦功夫修炼的意思,[行]由[人、法、心]三字组成,意指教人们心上常存着法,这个法就是师传的道法,据说道教有三千六百法门,只要修炼一种,至心诚意修炼均能成正果,所以[修]字为[至、成]二字的组合。[益寿丹]的益字由[天、井、水]三字组成,意为天井之水[腹实胸虚],口中上腭津液如同天井之水,渊源不断,人们如

心气秘旨诀中诀6

附:致极圣功 此中包括炼神还虚,炼虚合道,道合自然之三者。 《泄天机》曰:“十月既毕,九转火候,婴儿如动,还宜自问曾否到还返功纯?如后凡悉化悉销者,自必动定一如,驻世升遐,惟其所愿。盖已即身即世、即地即天、炼虚合道、与道合真,何有出入、升降、高下、远近、凡圣乎哉!倘或凭运(指识神搬运)而通、而化、而结、而圆,先少后多(先、先天,后、后天),未能融化此身,则必预放金光一团,悬于顶上虚际,名曰意珠,上应镇星者,随将我身透入,珠随包复我身,内融外洽销化,后凡自然淘尽,学士惟自存虚寂寂虚以化之。已而闻见胥泯,到得寂无所寂,真常得性,自与还返功纯一般,此禀受有不同,入手有各别,安行利行,成功则一,造物毫无容心焉。 太虚氏曰:“镇为天罡罡主,乃坤地真元炁升而结。光照则升,光注则化,人物赖以生成者,位在中天,(按即五星之中星,高出日月诸星之上。)我师泥丸曰:于人身按即囟门盖骨,乃人身生炁所聚,结成于落地之后。吕祖谓为人镇,其华,金阙谓为意珠,太上用以卫婴者。倘得药过早者,用于圣婴既育未壮时,假取是珠,悬于顶上虚际,以补平时还返未纯,识神未化功夫,祛除诱侮,不致被魔吞食耳。”柳华阳曰:“十月功圆,静而又静,至脉住气停,胎圆炁足,则天花乱坠,出神之境至矣,顺而收放之,外境一切莫著,只候自身中一轮金光现于空中,乃我本有之灵物,将法身近于光前,以法聚光,取于法身内,遂即法身入于凡身,久久乳哺,则凡身立可化为炁。”正阳《末后一著》曰:“学造婴成,说何容易,分阴未尽,必有身识勾引外魔,朋比串侮,法惟退隐道体;苟或先少后多,则惟混入意珠,自融自化,自造内外冰释,久久身等古佛也。”太虚曰:“意珠珍如此,然而历祖传经,鲜有备述者。尚因此法为救下士性根未澈而设,如性光早定者,末后无须此法故也。” 若还返功纯者,十月养功既毕,则气足神全,喻以圣婴,实即先天虚无一炁所凝结之法身,随现随心,金铁能透,毫无透迹得体者。须知神即是性。古哲云:“性在天边。”天边即指乾位脑部,乃人身至清之地,犹斗之有北极,世之有天镇,天之有玉清天也。故行功至此,当由中宫直升上黄泥丸,又曰天谷。萧紫虚云:“移神天谷,正以炼性。”方其三花聚顶,五炁会元,直有一刻万几之扰,而能端拱无为者,慧以镇之,乃有机到自寂之验。学者至此,当仍自冥心寂,正位居体,不为魂魄眩惑,而中外清明,内外消忘,自在无我,动静一如,聚散不二。盖静以养慧,动以炼慧,而炼法不外一诚,诚于静者神自明,诚于动者性自澈,性澈而神自大定,神明而性自圆通,其中不可知知,不可以识识,并不可以神神,惟安定我不神之所以神,即造自诚而明之本性也。曰炼神还虚者,因定能生慧,盖即静极而动,有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之妙,得大智慧,具大神通。动必还静,慧始能保,神方不疲,其诀在于群动之中,独抱静观自得之趣,存此身世至广至大,个中气机隐现无常,皆我一体,物来顺应,不忤不废,一如日月之容光必照而日月无容心,斯能亘古今而常明,历万劫而不蔽也。然炼神还虚,尚有虚空在,必并此虚空而粉碎之,方是炼虚合道,法惟真幻两忘,一任自然,连物我之见亦不存,则虚、道等名夫何有!所谓离对待、绝二边,一心静定,直见本来,一念不生,轮回便息,尘沙恶业,随念消除,等与群生,同清净果也。至道合自然,亦只如是如是,不过更于语默动静之间,冶炼纯熟,造至事事不勉而中,念念不思而得,亦即从心不逾之地步耳。此何等直捷!何等快活!更何所惮而不肯直下承当耶! 伍冲虚曰:“末后还虚者,缘守中乳哺时,尚有寂照之神,此后神不自神,复归无极,体证虚空,虽历亿劫,只以完其恒性,岂特九年而已哉!故于九年之中,不见有大道可修也,亦不见有仙佛之可证也,于焉心与俱化,法与俱忘,寂之无所寂也,照之无所照也,又何神之可云乎!故强名以立法,为末后还虚云耳。”尹真人云:“始而有作有为者,采药结丹以了命

易学【心器秘旨】

易学【心器秘旨】 1、张良:字子房,颍川城父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其祖父、父亲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相。他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刘邦在楚汉相争中最终夺得天下。后来又帮助吕后扶持刘盈登上太子之位。他死后被封为留侯。他精通黄老之道,功成身退,保全晚节。 奇门遁甲:又称“奇门”、“奇门遁”、“遁甲”。奇门遁甲是最高层次的预测学,号称帝王之学。“奇”是指三奇,即乙、丙、丁。“门”是指八门即“开、休、生、伤、杜、景、死、惊”。遁甲则指六甲旬首遁入六仪即“戊、己、庚、辛、壬、癸”。奇门遁甲在古代主要用于军事上的排兵布阵和修炼的功法。现在则主要用于人事预测、化解和运筹。 张良简化奇门遁甲:黄石公授予张良奇门遁甲一书,张良很快就精通了。他感到奇门遁甲局数虽多,却跳不出洛书九宫之数,于是对奇门遁甲进行了一次删改。他把姜子牙的七十二局减到了十八局,在十八局中再分阴九局和阳九局,使奇门遁甲的布局更为精当。据传他还批注了姜太公的《乾坤万年歌》。

运筹帷幄:刘邦称帝后,曾问群臣自己为何得天下。高起、王陵都称赞他是因为大仁大义。刘邦道:“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并认为,自己能任用张良、萧何、韩信三人,因此得天下。 退隐黄袍山:相传汉相张良助刘邦平定天下后,即寻其师黄石公居住的通城县张师山(张良老师隐居之山命名为张师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西北)。张良在张师山相距约50公里处访得一风景宜人的黄袍山隐居下来(黄袍山位于湖北省咸宁市通城县东南),张良并修建了“良山道观”,在道观不远处创办了“伐桂书院”,以授当地孩子文字。伐桂书院遗址位于湖北省通城县黄袍山大埚山谷中,伐桂书院古石碑仍存。黄袍山后人为了纪念张良,为其修建了圮桥和石墓。北宋时期诗人黄庭坚7岁随父游黄袍山,黄庭坚造访张良退隐黄袍山的“良山道观”和“伐桂书院”时,有赋诗一首:《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2、神女许负:公元前221年,秦灭齐建立秦朝。始皇大

中医养生决嘘呵呼呬吹嘻-

中医养生决嘘呵呼呬吹嘻- 孙思邈的《养生歌》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解释含义] 这里面讲是一种极好的养生“六字诀”。 “嘘”属肝。春天的时候,我们要多念“嘘”字,能够让眼睛明亮,能够排掉多余的肝气。 “呵”属心。夏天的时候多念“呵”字,能够消掉心火。“呬”属肺。秋天的时候要多念“呬”。 “吹”属肾。冬天多念“吹”。 “呼”属脾,“嘻”属三焦,都能够及时地调理我们的五脏六腑,要四季常念。 [练习要领] 练习的时候,在空气干净的地方,站着或打坐(最好是能够站着做是比较好的,比较自然地站立,放轻松一点)。上午的时候,应该面向东方;午时以后,下午、晚上都应该是面向南方。 “嘘呵呬吹呼嘻”这些字本身没有意义,你每一口气拉长读一个字,但是不能读出声音来,你只要借用它们发音的嘴形,以听不见嘴中发音和呼吸的声音为准。

举个例子,当你一口气吐出“呵”的时候,观想在心脏部位的业气、病气都吐出来了。一口气吐尽了,把嘴一闭,身体自然会吸气进来,完全不用你统指挥,也不用费力。你如果在吐完气之后还拼命吸气回来,是错误的做法。(另外五个字也是一样。) (很多人以为吸气能充实生命,就练吸气,真是愚不可及!真正的秘法正好相反,要舍,把它放出去。大乘道叫布施,把自己的气乃至生命给一切众生。)你在练习时,只是知道呼吸的长短进出,只看这个,不要管念头。看着呼吸的长短、进出,慢慢地,愈来愈深愈长,到了不呼不吸了,就是止息(这时你会感觉杂念少了。慢慢练习下去,身体内部会起各种变化)。 回到不呼不吸,就是老子讲的“如婴儿乎”,回到在娘胎里,或刚出娘胎时那个婴儿的呼吸状态。此时呼吸也清净了,杂念也清净了。 杂念清净了以后就没有思想吗?错了。相反的,“见闻觉知”都有了。 如果真正到达这个工夫,你的灵感,你的智慧,你的头脑,接触外界的力量完全不同了。能够知道一切,也能够明白一切。

心气秘旨诀中诀7

第七、女修功诀章 古哲云:“大道不分男和女,阴阳五行总一般。”此就炼己筑基,采取先天大药而言,男女修炼,无不同者。然就后天生理而论,则大不相同。男、乾象也,属阳,其数奇,天一生水,以精为本,而精以暖旺,故于脐下坎宫炼气下手;女、坤象也,属阴,其数偶,地二生火,以血为本,而血以凉生,故于两乳中间离位炼形兴功。故刘悟元(悟元子,刘一明)云:“只有下手真口诀,彼此运用隔天渊,太阳炼气男子理,太阴炼形女蹄筌。”此一定不易之理也! 人身两乳,内通肝肺,两乳中间一穴,名曰乳溪,则通心、通肾,又通脾,乃女功下手之窍也。因心凉方能生血,而欲造心凉,诀惟神凝乳溪,若存若忘,心息相依,调息入定,达至虚寂清和境界,则自然神清心凉矣。此功应专行久行,愈久愈多愈佳。 夫神归则炁旺,炁旺则阴精受炼,自觉双关(位脊前宫后,内有二穴,左曰膏,右曰肓),凉液融动,此即羽趋潜阳之应,当益加念注乳溪,并加用手旋摩,左旋右转(约各三十六次),觉此阙溪溶溶,再加分摩两乳,先缓后急,在先轻后重(亦各约三十六次),以使气机灵活洋溢,自觉两房及溪中,真炁氤氲,凉液如泉,出自双关,涌向心宫,此时即当息心静气,万缘放下,一任气机壅滞不灵而设,若已灵活,则不须用也。故太虚翁曰:“女子行功要旨,以专以柔,不为物诱,调其心炁,一其气机,知此身为寄器。凡夫按摩、提缩与诸运频加者,不过灵活其气机焉而已。苟其气机已灵已活,法惟专柔为主,念起即化,一收即休,慎勿骑牛觅牛,收不知休,是名头上安头,即如通充升降、温凉平润等验,得之皆忌粘滞,亦犹收当休之义耳。如此行持,,一日不间,百日之内,弱转强,衰还壮,老变少,面色如桃花,天癸似胭脂矣。此乃女功补亏之秘诀,等同男功初步之化癸添油也。 仙道初步效验,言曰:“男子修成不漏精(为降白虎),女子修成不漏经。”此炼断月经之法为斩赤龙。法于上验已获后,仍如前聚神烘关,俟烟焰弥漫,满关泥液,沛注乳溪,一如泉涌,旋以真意导入南洋(一称南海,即是心宫也),寂而守之(约有四九之息),至炁聚倍旺,舍意一松,觉此个中油然而降,分注两腰(亦即加意后退,分注两腰),更以目神分率炁旋左右(即以目神分率两腰之炁同时旋转,各约神息四九之数,共成七十有二息,即赤血化白,肾气充足矣),必得炁烘若炙,乃一意引聚脐轮深处(即两炁各向腹兜环拱至脐轮),更以意导绕轮,缓旋四十九,急旋四十九(一云意导绕轮,不计其数,必得遍体氤氲[ 余液化气] ,下极若沸,炼气化炁为验)。察吾尾闾暖炁后穿,如或势缓,可用提缩二便法,自得穿尾升脊,逾枕透骨(上过昆仑,降至泥丸),斯时内现三山玄圃,有如净境,急须从事忘忘(觉此泥丸宽广如海,自可停留涵育)。忽又冥寞成夜,我自寂守久之,必自得有电掣雷轰、露洒若注、华池充满、咽不胜咽,油然降阙达脐,遍体清和。吾仍寂体以视之,觉有一点,点入子宫,即须若忘若存,以俟子宫之安静。(既而降注华池、绛阙、大地阎浮,露珠沛洒,混忘所事,但觉恍焉惚焉,不呼自呼,不吸自吸,不提自提,不咽自咽,此中滋味甘香,气神充和,三田一贯,已而玄况四塞,急须内顾,顺将万缘放下,旋觉身虚若谷,大地亦无,隐隐凉气袭人,氤氲四塞,忽复雾散云收,下现性海,碧波澄如,吾总一念不动,忘境忘情,忽现其金光万道,细雨如珠,随光下注,左旋右转,化成皓月,浮沉晶海,遽然如梦而醒,此际即须内省此身,斯时以气爽神清,遍体和畅为得。得则全身照凝片时,以意注牝,(闵真曰:曰奇器、曰玄窍、曰牝户、曰子宫,名虽有四,穴则一也。尚按:此指阴跷穴,实为中脉之底端。)觉得此中恬泰是矣。(尚按:此注为别传,宜合参。)若子宫体得一阵热气盘旋,此时泉扉更宜紧闭,莫教放松,得有逸趣,最忌念起,稍有恋情,便致遍体酥麻,非惟急宜定情,且仙凡从此两分。于斯时也,急须息心多时,寂俟子宫安静而后已。盖即魏元君“宝归北海安妥妥”也。(即万一情牵,急需艮背之功。)遂复摩手摩面,运神绕腹,双耸辘轳,

老子的养生之道

老子的养生之道 分享日志热门日志老子的养生之道分享老子的养生之 道摘要:一提到如何养生,很多人都认为,多吃有营养的食物就可以增强体质,或者多做运动就可以健康长寿。其实不然。剖析现代人常见养生误区,阐述了老子高明玄妙的养生理论。老子的养生学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主张天人合一,形神合一,是一种既养形又养神的完美的养生理论,与中医圣典《黄帝内经》的养生思想一脉相承。本文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躯体养生,即养形;二是心灵养生,即养神。可以预言21世纪,老子的养生学在中国必定再度兴起,重放光彩,乃至朗照全球。一、为何养生有一学者曾说:“人生不寿,是一大罪恶。”为何?人生不寿,让亲者痛,仇者快;人生不寿,有多少责任义务不能完成,有多少理想抱负不能实现,所以我们必须长寿。而且渴望延年益寿,甚至渴望长生不老,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梦想。人生是美好的,要享受美好的人生,必须拥有健壮的身体和健康的心灵,这就需要养生学,而中国的养生学,特别是道家的养生学,博大精深,又至简至易,能有效地指导我们走出现在常见的养生误区,获得健康长寿幸福美满的人生。养生者,人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二、养生意识说到养生,很多人都觉得这是老人的是,病人的事,与我们健康人年轻

人无关。非也!养生其实是越年轻越好,越健康越好!年轻的时候,健康的时候,养生事半功倍,如御风而行,一日千里;年老了,生病了,才养生,就事倍功半,如负重登山,举步维艰!1. 防患未然,治其未乱老子说:“为之于其未有也,治之于其未乱也。”(《德道经》第二十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行动要在事情未出现之前,治理要在动乱未发生之前。这包含了多么深刻的智慧!医学家可以从中思悟疗疾的秘诀,政治家可以从中领悟治国的谋略,企业家可以从中体会经商的奥秘,至于我们个人则可以从中明白修身养生的真谛。这道理似乎人人都懂,但是并不是人人都重视,也不是人人都能实行,持之以恒的更是少之又少。中国有句古话:“知易行难。”道理是易懂的,但是做起来就十分困难了。纸上谈兵,夸夸其谈,是没有什么难度的事情,但是这是毫无意义的,只有能运用于实践,才是真本领。其实真正的养生之道,就从这句话开始!首先我们就要培养一种预防意识。这种意识十分重要,没有这种预防的意识,一切养生之道无从谈起。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都以为自己年轻力壮,一点病痛,过几天就好,没事的。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真的不可取。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科学家做过的一个著名实验:第一次把一只青蛙扔到一盆滚烫的开水里,只见那只青蛙落水的一刹那,两只肌肉发达的后腿马上竭尽全力向外一跳,最终死里逃生;第二次又把这只青蛙放进一盆暖水里,这只青蛙

气功秘旨

第十一章气功锻炼要领 气功锻炼的方法有许多种,各种锻炼的功法均有其不同的要求和独具的特点。但是,从总的来说,所有的功法也都不能离开其共同需要的原则要领。这些在练功当中所必须共同遵循的法则,我们称之为练功要领。气功锻炼的要领,我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心情舒畅,戊戌变法自然,意气相依,动静结合,阴阳结合,水火既济,练养相兼,循序渐进。 第一节心情舒畅 所谓心情舒畅,其外在表现是面带微笑。也就是说练气功的人,平时要注意涵养道德,处事为人乐观大方,不追求虚荣,不贪图名利地位,不妒嫉贤能,不做亏心事,这样就能使心情宽畅,面带微笑。这种笑是发自心底的喜和乐,不是哈哈大笑,也不是虚伪的干笑,更事是阴险狡猾之人那种皮笑肉不笑的奸笑。 做到了心情舒畅,面部也就自然地产生笑意了。纵使是处在逆境之中,或遭受诬蔑、诽谤、委屈、冤枉之后,亦淡然处之,不为一时的挫折、困难所影响,始终保持身心的平和舒畅,做到“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一笑笑世间可笑之人”。这们做,对于涵养道德,修炼气功,保持身心的健康,都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节顺应自然 气功中所谓的顺应自然,是指在锻炼过程中,应该按照自然规律进行,不可急于求成,勉强行事,不能冥顽不灵,拘泥执着,更不可不切实际、异想天开。

世间万物的发展,无一不是按照自然规律进行的,正如<<素问六微旨大论>>中所支:“歧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帝曰:有期乎?歧伯曰:不生不化,静之期也。帝曰:不生化乎?歧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己,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乎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大小,期有近远。这段话的内容,“不仅论述了物质内部运动与外部相对静止的辩证关系,而且指出了外部相对静止的期限,取决于物质内部的产业化历程,即大化期长,小化期短。另外,文中还指出了器物自身的运动(产化)形式----升降出入,是天地间万物自身产业化的普遍规律。所谓出入,就是进行自身内部与外部世界的交换,升降是自身内部的自我调整。这两种运动正常,自身平衡得以保持;否则,平衡即遭破坏。此二运动一旦终止,该事物即解体不复存在。升降出入(在气功中称作‘升降开合’) 在万物中是按其自然规律进行的,在人则是可变的,气功锻炼中的姿势升降开合、气机升降开合、意念升降开合等,都是合理也顺应万物的自然之性(《中华气功学基础教程。经典理论基础》)。所谓万物自然之性,其含义包括:“无所勉强”、“天、地、人的固有规律”以及“虚无真朴”。本节谈的主要是气功“三大要素”的顺应自然问题。 在气功锻炼中,姿势、呼吸、意念这三个方面既要实现功法要求,又要达到自然原则。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呢?那就是在姿势、呼吸、意守的操练过程中,都得不拿劲,不勉强,顺其自然。姿势方面不论坐、

道教养生 长生久安

道教养生长生久安 *导读:自古以来,人们探讨养生之道的极多,但最早最完 善最具有价值的是道教。道教的养生之法,起源于黄老,历史久远(引自任法融道长道教的养生之道)。并且作为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一一道教,其道教徒在追求得道成仙,故它乐生、重生和贵术的长期的修道证真的过程中,创立了系统的养生理论,撰写了大量养生著作,形成了体系庞大、包罗万象的道教养生学。道教养生学,是中国传统养生学的集大成者。 从道教发展史上看,道教养生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道教草创至西晋末,为道教养生学发展的第一阶段,此阶段各种养生之术俱已萌芽,尤以守一、内丹、房中、符箓最为系统;东晋至 唐末为第二阶段,这一阶段道教养生医道最为发达,外丹、服气、存思、辟谷、调息等功法均盛行于世;唐末以后为第三阶段,这 一阶段道教养生诸派渐归内丹一途。南北朝时刘韶把道教养生之道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最上乘者指先秦时代老子提出的清静无为;中乘者为秦汉方士们主张的神仙服饵;最下乘的是东汉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要求五斗米道徒修持的符篆禁庵(《灭惑论》)。宋时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依修炼的内容分为清净派、炼养派、服食派和符篆派四类。宋元以后的道教大致分为炼养派(又称丹鼎派),在北方者称全真派和符篆科教派(即正一派)二大派(引自admin道教五种养生之道)。从而形成完美圆满的道教,道教 养生特点是拥有非凡的养生理念和高超的养生道法,叙述如下:

*一、非凡的养生理念 道家以老子,庄子为其代表人物,其学说以自然天道观为主,着眼于人本身,追求生命本质的解脱与精神的安宁,尤其强调精神的超然与人格的独立,重视精神修炼,渴望人生的自由。其养生理念主要有三: (一)、清静虚无 老子主张见素抱朴,少私寡欲,排斥人的一切欲望,排斥外界事物给人带来的诱惑。他主张通过柔弱无为、虚静自守来排斥干扰,达到返朴归真的目的。 庄子的养生法则为虚静自守,养神,守形,无欲,目无所见,耳无所闻,心无所知 (二)、顺乎自然 崇尚自然是道家养生的基本原则。道家认为:以自然界的秩序变化为法,摒弃人的理性因素,在养生中采取顺乎自然的行动,就能维护健康,延年益寿。 老子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他认为人的一切都应顺应自然规律,不要悖天地之理。而人最初的状态接近自然,因此,养生要返朴归真,以重返婴儿状态为最高标准。 庄子认为,人与自然合一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他主张破除一切人为地刻意追求,认为无为、无已、绝对逍遥,是达到天人合一的根本途径。 (三)、以气养生

老子的养生经

老子的养生经 ?老子的养生经 “养生”一词,原出《管子》,是保养生命以达到长寿的意思。我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养生文化相比,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它融合了儒、道、释及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汇集了众多劳动人民的智慧和经验,历久弥新,对我们今天的生活仍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名流,从唐宋文人到明清雅士,养生之道被不断地传承和发展,留下了大量的宝贵经验。从老子的恬淡寡欲,到华佗的“五禽戏”、孙思邈的《千金方》,再到白居易的乐天随意、苏东坡的通脱豁达,从古人的这些养生经验中,我们不难找到适合自己的那一部分。每个人的身体里都藏着一套健康密码,破译了这套密码,就能找到健康长寿的钥匙。 养生不只是锻炼身体,使身体健康那么简单。除了体育运动和合理的饮食之外,养生和精神状态、心理素质、道德修养、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有关,是一门复杂的学问。本版将开辟专栏重点将先秦以来一些著名养生专家、中医名家、文人雅士的著作与养生观点予以介绍,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养生延年、祛病增龄方面的知识,让更多的朋友们“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老子,春秋时期思想家。著作《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从医学角度来看,《道德经》共八十一章,五千字。其中不少养生的观点,对中国传统医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后来中医著名经典《黄帝内经》所论的养生之道。多是对老子学说的发挥,所以称“黄老之学”。《道德经》涉及养生主要有: 一、顺乎自然,祛病延年。老子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认为,自然界是人类生命源泉,人要维持生命活动,必须顺乎自然,适应自然变化规律。 二、少私寡欲,怡淡为上。老子要求少私念,去贪心,知足常乐。认为追逐荣利,嗜欲无穷,是招灾惹祸之源,伤身损寿之根。 三、静气致柔,以静为正。老子认为柔和之气是人体最富生机之气,就像出生婴儿生机盎然,朝气蓬勃,是有利于人体的真元之气。被后世医家称为元气,指导着养生理论,演化成以柔克刚,以静制动的道家 气功基础。 老子的顺乎自然,怡淡寡欲,静养柔气的养生观点。两千多年来不仅一直

张义尚九十自述

张义尚九十自述 张义尚(虚一子)师之遗作 皖水余兆祖整理承恩后学张利民(海印子)录 友人赵小田赠诗一首 赠虚一子 我爱虚一子,沉静寡言笑;身为富家郎,而无纨绔貌;朴素任天真,超然淡怀抱。 佛心与侠骨,贯以金丹道,旁及医卜书,胥能中肯窍。问年未四十,努力犹深造, 会当臻玄奥,洞彻乾坤妙。 我于一九一零年降生,一岁丧母,并且一下地即赖姨祖母抚育,长养成人。我稚年体质孱弱,到了十三岁那一年,病五心潮热,盗汗骨蒸,几乎丧失了生命。业师邓少甫先生看到了我的身体太坏,讲了许多武侠奇士锻炼身体的故事,我因此知道身体可以转变,人定可以胜天,立志要努力与病魔作斗争。十四岁入高小,认识了王万森兄,知道他父亲是个拳师,所以翌年就拜在他父亲王鲁(王旁)师门下学字门拳。经过两年的苦练,又结合做少林拳术的深呼吸法,身体得到了很大的益处;但从技击上面和内功方面说,我渐渐认识到斯功的不足,所以在我十八岁那年(1928)的秋天,由我岳叔谈有恒的介绍,列入周师之德门墙学金家功夫。我当时兴致很浓,虽然正读中学,又是新婚之后,但逢寒暑两假及短暂节日,家里可以不回,而师家是一定要去的。如是两年过后,周师见我之求学,心诚且切,方遂渐为我说深层功法,总计前后五载,才见到金家的全盘底细,至于内功、观想、悬空诸诀,则是到了1956-1957年间,才彻底明白。 当我在初中时候,已经看到了太极拳谱,赏识了它的高深;后来在上海读复旦大学高中部,一九三三年下期,学校请上海武术界到校表演,见到了武汇川先生与吴云倬先生推手,无限神往。三四年春,学校开始请吴云倬先生教太极拳,我立即加入学习,一年学完架式,又学推手、剑法、对剑、枪法,当时进步甚速,自感日异月新;不幸至三七年七月,中日战争爆发,遂与师隔,无人指点,歧路傍惶,又旁及易筋、形意。几至不欲再练太极,后遇郑曼青师,才扭转了我的认识。一九四二至成都遇李师雅轩,未得大益;四六年春复至成都,正式入李师门墙,并与师同住了将近两年,才将架子定型。可惜当时於松软一点有所误会,解放后又荒疏了十一、二年,至一九六三年,又才重新用功。由于对松软含义未透彻,虽然下了五年功夫,都是走了贫路。六八被逼停练,七零恢复,已不知过去之精勤。七四重到成都,弄清了一些关键问题,归来反复研究,又整理李师杂记与随笔,到现在才可以说是大彻大悟。想到师资的重要,因此写了上面的金家功夫二、三事,至于今后成就如何,则是以自己的主观努力如何为断了。 余学易筋经于涪陵黄克刚师,据云传功夫之某师,枯瘦如柴,全身薄皮包骨,简直不见有肌肉,但能胜重击,虽以铜鞭、铁杵重刺其胁肋,如着花岗石上,不留痕迹。其年龄若何,籍贯何许,不以语人,临去之时,一弟子送之,至一楠竹林休憩,弟子请曰:师远行矣,能

李青云长生 256岁老人长寿秘诀

第一编 长生大道章 长生总诀 长生之术,其道有十:曰打坐,曰降心,曰炼性,曰超界,曰敬信,曰断缘,曰收心,曰简事,曰真观,曰泰定。能解此十道,始足与言延龄,得此十道之精微,始足与言长生。却病延年之法,返老还童之机,皆系于是。打坐之道,形体端庄,合眼瞑目,此假打坐也。若真打坐者,二六时中,行住坐卧,心似泰山,不动不摇,六根不出,七情不入,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无遇不安,无入不得。能如此,不必参禅入定,便是肉身仙佛。降心之法,湛然不动,昏昏黑黑,不见万物;杳杳冥冥,不分内外;丝毫欲念不生,此是真定,不必降也。若心逐境驰,有所感念,寻头觅尾,或静中有所见闻,现出无数幻象,则心生败坏,道德有损,不可不降。至于炼性,如理瑶琴,促则弦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则琴调矣。又如铸剑,钢多易折,铁多易卷;钢铁得中,则剑利矣。其旨如此。炼真性者。宜深体而善解之也。界有三界,为欲界;色界;无色界。私欲浑忘,即超欲界,尘境浑忘,即超色界;不着空相,即超无色界。超此三界,则烦恼不生,邪魔远避。敬者道之根,主一无适之谓。信者决然无疑,真实不虚之谓也。能守敬信,即是圣贤仙佛。孔子曰。“敬而信,以亲仁。”可见圣人亦从此下手。断缘者,断

尘缘也。尘缘不断,最足蔽心。万样聪明,皆为所蒙。凡人能无荣辱得丧之心,则机械之念生。机械之心生,则万种干时求利事作。于是乎耘耘扰扰,尘缘挠人,心无片刻安,神无片刻定,以致促其寿命。此大忌也!古人曰:“弃事则形不劳,无为则心自安。勿显德而露能,勿障己而抑人。一切荣辱得丧之情,不系于念;一切生死老病之事,不系于心,则尘缘自断矣。”古之修长生之道者,莫不如此。 至于收心,则又进一层矣。心乃一身之主,全神之舍,净则生慧,动则昧矣。人情迷于幻境,以为真实,甘受染污,不加洗濯。蒙蔽日深,离道愈远。若能日新又新,绝尘离境,虚灵空洞,不着一物,心与道合,名目归根。归根不离,名曰定静。归根定静之后,其心泰然,内无所着,外亦无为,不垢不净,毁誉不生;非智非愚,利害不侵;恪守其中,恪行其常,与时消息。此为上智。夫心犹眼也。纤尘入眼,眼常不安;小事萦心,心常不定;不安不定,其病最深。宜随起随制,务令不动,调和纯熟,自得安闲。无昼无夜,行住坐卧,应事接物,着意安之。心若得定,即须安养,勿令烦恼。少得安逸,渐渐驯狎,惟益清远。此收心之道也。简事者,即凡事不宜求过之谓也。如食中珍错,衣中绫罗,身中名位,财中金玉,此皆分外玩好,足以乱我心神者,宜远避之。简事之旨,如是而已。一寐一餐,损益寄之;一言一动,祸福随之。能先见者,始克防微杜渐,而消之于无形。然事有不可废,物有不可弃者,亦虚怀受之,勿以妨心,生烦躁,自病其心。 最难除者,莫过于色欲。当知色由想生;想若不生,终无色事。色即是空,想即是幻。心一冰冷,何事不除?有真

张义尚先生复函选

张义尚先生复函选 张义尚先生复函选 -------------------------------------------------------------------- 复天门张先生: 玄关的死活,以守祖窍为例,初功只是识神守之(后天),有方所部位的感觉,须功夫纯熟,外忘天地,近忘形躯,方所部位不复存在,后天识神亦不起作用之时,元神真气独露,才是活玄关显现,此事忆揣不得,须下死功夫,八识一贯,不离六根门头却又非是六根门头功夫。所谓这边事、那边尽,水到自然渠成耳! 从后天神气下手,建立玄关,又好比建立电台,电台建立以后,内感外应,筑固丹基。丹乃阴阳共合而成,身外灵父圣母气交之物与自身神气相交之物为同类,同类易相亲,故有如磁引铁之效。人身是小天地,四海之内,无极之外,宇宙任纵横,法界任包罗,小大虽殊,而阴阳同类,只要元神本我不昧,自可小大相融,内外互摄,法界融通;盗天地、夺造化、攒五行、会八卦,万化倏于一时,合发天人探伏羲!皆自然而然,不假后天丝毫人力造作也。

孔子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之说,实际无人非师,天地间动物、植物、矿物、有形无形种种等类,有情可说法,无情亦可说法!圣人无常心,天地百姓皆莫非师也,何必拘执于形貌乎?仙家活计,有相而无相,有为而无为无不为,汝知乎?会乎?道来!道来! 此复 慧开! 张义尚1993.6.9 复天津周先生: 捧读来札,具悉诚意。 下问玄牝之门,玄牝二字,本出老子自《道德经》“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玄牝实质为何?随功法派别内容而不同,总而言之,玄牝即阴阳,玄牝之门,即是依阴阳而修合太极以至无极(道)之门。此门亦称玄关,故古仙云:“修炼不知玄关,如入暗室一般。”能知将后天之

道德经与养生上课讲义

道德经与养生

摘要:论文论述老子的养生思想。认为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在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论文认为,老子的思想源头是《易经》。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有: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委曲求全,大巧若拙。顺其自然,健康长寿。其具体方法有:至虚守静,终身不殆。意守一窍,排除杂念。闭目塞听,回光返照等等。 关键词:老子养生思想源头原则方法现实意义 养生,又称摄生,道生,所谓生就是生命,生存,生长的意思;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的意思,养生就是根据生命的发展规律,达到保养生命,健康精神,增进智慧,延长寿命的目的的理论和方法。我国的养生文化源远流长,内蕴深厚,和世界其他国家的养生文化相比,中国的养生理论与实践以古代哲学和中国传统医学理论为基础,显得尤为博大精深。在中国传统的养生理论中,老子所著的《道德经》被后世奉为道家经典。其中的养生观点更是中国养生理论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现就《道德经》的养生思想做些粗浅分析: 一, 老子养生思想的源头: 老子的思想源头是《易经》。《易经》最初的东西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东西。所以老子是先研究易经的源头,然后有大的领悟,又按周易的格式,写了一本《道德经》,从理的角度来讲解天道、人道。老子的《道德经》分成两部分,上卷讲天法道,下卷讲人心德。而《周易》的格式也是一样,上部分讲天体演变过程,下部分讲人类的演变过程,所谓的“易”,就是演变的意思。因此,《道德经》以其独特的思想注解了《易经》的最高境界----人道合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是以《易经》一书为基础,以阴阳相生相克之道为原则写的《道德经》。主要是以天体运动规则为核心,提出人的心境修炼、处事之道的一本书。应该说,《道德经》无处不蕴含着《易经》中的自然规律和哲学思考,比如说阴阳学说:有阴便有阳、有阳便有阴、阴阳相生相克等,也即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物极必反等。 二,老子养生思想的原则: 1、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心气秘旨诀中诀1

心气秘旨诀中诀 第一、心气不二章 夫人之元性,即是本性元神、本来面目、本来妙觉真心,亦即是大道。百千法门,同归方寸,恒沙妙德,尽在心原也。此真心灵灵不昧,了了常知,其体不生不灭,其相无去无来,当下便是,拟议即乖。但人一入后天,识神用事,真心即为妄尘覆盖,随缘迁流,故虚生浪死,轮转六趣,头出头没,无有了期。然此真心,固处圣不增,在凡不减。《永嘉歌》曰:“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惟在人之觉与不觉耳。觉则全妄归真,转识成智;昧则全真即妄,智隐识彰。故北塔祚云:“切忌随他不会他,大随此语播天涯,真净性中才一念,早是千差与万差。”古圣教人修道,即是修此本来妙觉真心之道。若舍此外求,即是蒸砂成饭,磨砖作镜。 真心与真气,是二是一,所谓先天本性,性中有命,亦即是性命合一。人能息妄心而真心自现,真心现而真气亦在是矣。真心无念,真气无息。若念起即息生,念亡即息灭。故孟子有“志一则动气,气一则动志”之论。吕祖师云:“无念方能静,静中气自平,气平息乃住,息住自归根,归根见本性,见性始为真。”佛密云:“身调则脉调,脉调则气调,气调则心调”;又云:“脉解心通。”皆是此义。 真心与真气不二,妄念与凡息亦是不二。妄念息而真心炳现,凡息自灭;凡息灭而真气焕发,妄念无踪。故修持法门,又兹两歧:一则以修心为主,心修而气自治;一则以修气为主,气静而心自明。入手虽殊,到头无别。此所谓“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只此一是实,余二即非真也。 尚按:修持不外性命,在后天为识神与呼吸,即是色身;在先天为元神与真气,亦称法身。然真从假立,后为先根,乃互为依存,是二是一。(真假先后,皆是对待立名耳。)故修炼功夫,下焉者,由后企先,是为渐法;上焉者,以真摄幻,即是顿修。本章举出心气不二,实即指明性不离命,命不离性,真先既立,假后不存。修真即是去假,炼后即是存先,至简至易,至圣至神者。学者先能明彻此点,则趋向豁呈,可不致有无的放矢之弊矣。 又真正修心摄气大法,惟佛家显教之禅宗与密教之大手印、大圆满足以当之,道宗无可与比者。故此后所述,大都不离气脉,是俱借假修真之法也,宜知之。 第二、补亏复健章 法于入手初,设一净室,上下置木板(防湿气蒸入),室中明暗适宜(过明伤魂,过暗伤魄),风日不侵(防外感也),窗闼开闭,占验天时(暴雨严寒、烈风迅雷则闭;云开日丽、月白风清则开)。置坚木榻于室中(因榻不坚,体转闻声则伤神),榻上铺毡毯,加软厚垫褥,务令两腿足骨着榻处,坐久不痛为度。随时(若饱食后,须缓行二、三百步后方坐)解带宽衣,作金刚正坐(即七支坐),手结大三昧印,坐定。 坐定之后,身心两松,口勿遽闭,使呼吸自然出入三、五分钟,以呼出粗气,转入细静。次乃闭口,将心松放,至大包法界,微住。随即徐徐收返散外神明,摄

李治成 老子养生学创始人

李治成 北京老聃文化有限公司董事长 美国全人类老子学院院长 中国老子研究院院长(香港) 老子文化传承者 老子养生创始人 《性命双修七部功》创始人 曾潜心游学7年学习老子道家文化,并创新性的解读老子《道德经》,从老子《道德经》中挖掘出了四大落地产品,为解决全球健康、财富、幸福与和平找到了一条短平快的适宜产品和路径。 个人代表作: 《天道——全世界的救世主》 《老子投资法——利品、利客、利达》 《老子经济学——海拔1500效应》 《老子养生学——不管嘴,不迈腿,轻松活过120岁》 《下一个超级大国是谁——老子救世的诺亚方舟》 《老子普世价值——联合国的核心价值观》 《骑牛绝尘——商人逐利重别离》等等。 个人成就 李治成先生在浩如烟海的中华传统文化,谁是纲谁是根呢?鲁迅先生讲“中国的根柢在道家(老子)”,老子不仅是中国文化之根,某种程度上也是世界文化之根。2000年,老子被美国《组

约时报》评为人类有史以来十大思想家、作家之首,《世界文明》的作者美国威尔杜兰特说:“假如我们把世界上每一本书都烧掉,只留一部,那应该就是老子《道德经》。“据联合国统计,老子《道德经》是继《圣经》之后全球发行的第二大出板物。寥寥五千言引来中国古代8个皇帝、2000余名贤达对其作注解疏,足见其影响之深。这么一部伟大的作品,我们的国学里面更多的是智慧分享,如像范蠡用它发明了经商的法宝、亚当斯密用它发明了自由经济的那只手、美国前总统里根用它发明供给侧改革,李治成先生带领北京老聃文化有限公司用近7年时间从老子《道德经》里创新性转化了四大老子文化产品: 老子养生产品 中华传统养生源于老子、盛于吕祖,性命双修是其全部核心,但自古以来由于口口相传不留文字而淹没在茫茫的历史原野之中。老聃文化根据河上公、吕洞宾对《道德经》的注解,结合中外传统养生功法,创作整理出了《老子养生学》的养生产品。 老子投资产品 用老子商道解决个人的财富自由问题,解决企业在产能过剩时财富增长问题。任何个人和企业追逐财富都必然要涉及你是干什么的(你提供什么产品和服务)、怎么干(投资模式、生产模式、营销模式、盈利模式等)、谁来干这三大体系。老子五干言将这三大体系解释得淋滴尽致:干什么?“天之道,利而无害”;怎么干?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谁来干?“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已愈多”,实现的手段就是清静、自然、虚无、守弱、不争、无为等,全部商道的秘密就是老子的利他思维形成的《老子投资法一利品·利客·利达》。 老子幸福产品 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老师发明了名噪一时的哈佛“幸福的方法“课程,他的幸福仅限于人与自己的和谐,可事实上人的幸福如果不解决,以及人与他人的和谐、人与世界的和谐不解决,个人的幸福是难以得到保证的。正如泰勒自己所说,他的课程来源于中国古代先贤的哲学理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