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全套每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汇编(含八套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全套每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汇编(含八套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全套每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汇编(含八套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全套每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汇编(含八套题)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1课

《迎接蚕宝宝的到来》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蚕的生命周期是从()[填“卵”或“蚁蚕”]开始的。

2、刚产下的蚕卵是淡黄色的,即将孵化的卵呈现()[填“紫黑色”或“白色”]。

3、小蚕从卵中孵化出来,要及时用()或()轻轻地把它刷到桑叶上。

二、判断题。

1、蚕卵近似椭圆形,看上去很像小米粒。()

2、我们用放大镜观察蚕卵时,能看到它的中心处是凸起的。()

3、蚕卵颜色发生变化说明它正在孵化。()

4、为了保持桑叶干净卫生,可以先喷洒杀虫剂,再喂给小蚕。()

5、所有的蚕卵都可以孵出小蚕。()

三、选择题。

1、在用盒子给蚕造“房子”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A.盖紧盒盖

B. 在盒盖上扎些小孔

C. 在盒子里喷洒杀虫剂

2、空气干燥时,我们可以( )来增大蚕卵生活环境的湿度。

A.把蚕放进水里

B.用风扇吹蚕卵

C.在蚕卵附近喷些水

3、小蚕从蚕卵中孵化出来时,身体是( )的。

A. 灰色

B.褐色或黑褐色 C、黄色

4、刚出生的小蚕,长约( ),样子像蚂蚁,因此叫蚁蚕。

A. 2~3厘米

B.5~6毫米 C、2~3毫米

5、下列选项中,蚕最喜爱的食物是( )。

A. 白菜

B.苹果 C、桑叶

6、在养蚕的过程中,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 将桑叶煮熟后再喂给小蚕

B.娕桑叶要切成碎片或条状再喂给小蚕

C、当桑叶变干变硬后要及时更换

四、连线题

把嫩桑叶切碎有利于空气流通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有利于蚕宝宝进食

用羽毛把蚕宝宝移到桑叶上保持“房间”清洁

在天气干燥时洒一些水防止蚕宝宝受伤

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提供适宜的湿度

五、实验分析

1、下面是某校的学习小组对蚕的孵化的观察记录,依据观察记录回答问题。

(1)蚕卵大约经过()天能卵化出来。

A. 5

B.10 C、20

(2)最适合蚕卵孵化的湿度大约是()℃

(3)蚕卵孵化的过程中,卵壳的颜色()发生变化。[填“不会”或“会”]

(4)我们可以借助()观察刚刚孵化的蚕。

A.放大镜

B.玻璃片 C、肉眼

六、探究应用

小明和小华得天蚕卵后非常高兴。为了早日看到小蚕孵出来,小明不停地投放食物,小华把蚕卵放到火炉旁边给它取暖。

他们的做法(),理由是()。

A. 不正确

B.正确

C.投放桑叶和放火炉旁取暖能加快蚕卵的孵化

D.蚕卵未卵化时不需要进食桑叶,火炉湿度过高会导致蚕卵失去生命

参考答案

一. 1、蚁蚕 2、紫黑色 3、毛笔羽毛

二.1、√ 2、× 3、√ 4、× 5、×

三.1、B 2、C 3、B

四、

把嫩桑叶切碎有利于空气流通

在盒盖上扎一些小孔有利于蚕宝宝进食

用羽毛把蚕宝宝移到桑叶上保持“房间”清洁

在天气干燥时洒一些水防止蚕宝宝受伤

经常清除粪便和残叶提供适宜的湿度

五、1、B 2、 25 3、会 4、A

六、A D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2课

《认识其他动物的卵》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动物的卵里孕育着新的______________。条件合适的时候,它会发育成为一个新的动物。

2.像青蛙、鸡这样靠卵来繁殖后代的方式叫______________。

3.纵向切开一颗熟鸡蛋,观察鸡蛋的内部构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填出鸡蛋各部分的名称。

5.卵壳坚硬而且有____________,对卵内的胚胎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同时也保证胚胎发育可以与外界进行气体______________。

6.孵出小鸡大约需要______________个星期。

二、判断题

1.鸡蛋只要在合适的条件下都能孵化出小鸡。()

2.鸡蛋中最后发育成小鸡的部分是蛋黄。()

3.鸡蛋中的气室能给胚盘提供新鲜的空气。()

4.实验完成后,要将孵化出来的小蝌蚪送回大自然。()

5.鸡蛋壳很坚固,不需要轻拿轻放。()

6.鸡蛋不轻易被捏破与它的形状是椭圆状无关。()

7.鸡蛋里的胚能发育成小鸡。()

三、选择题

1.青蛙孵化要经历的过程是()。

A.受精卵→蝌蚪→幼蛙→青蛙

B.受精卵→幼蛙→蝌蚪→青蛙

C.受精卵→蝌蚪→青蛙→幼蛙

2.蝌蚪在水里逐渐长大,前后肢生长顺序是()。

A.先长前肢,后长后肢

B.先长后肢,后长前肢

C.同时生长前后肢

3.一只小鸡从开始到成功孵化出来,大约需要()。

A.5天

B.18天

C.45天

4.气室为胚胎发育提供()。

A.水分

B.养料

C.氧气

5.鸡蛋中卵黄的作用是()。

A.提供氧气

B.保护胚

C.提供养料

6.下列动物中不是产卵繁殖的是()。

A. B. C. D.

7.鸡蛋和鹅蛋的共同点是()。

A.颜色一样

B.大小相似

C.内部结构相似

8.下列动物是卵生动物的有:()(可多选)

A.蝴蝶

B.大象

C.鸡

D.蛇

E.青蛙

F.鲫鱼

G.乌龟

H.蜗牛

I.鸽子

J.老虎

四、将下列动物和其相应的繁殖方式用线连起来。

产卵繁殖的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的动物

参考答案

一、1.生命2.卵生3.气室卵白卵黄卵壳

4.

5.小孔保护交换

6.3

二、1.×.2.×.3.√.4.√.5.×.6.×.7.√

三、1.A.2.B.3.B.4.C.5.C.6.C.7.C.8.A C D E F G H I

四、

产卵繁殖的动物直接生小动物的动物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3课

《蚕长大了》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蚕的胸部有()对足,腹部有()对足。

2.蚕在二龄之后,身体呈()型,颜色为()。

3.蚕的头较小,两侧各分布着6只黑褐色的()下方有咀嚼式()。

二、判断题。

1.睡眠中的蚕,外表静止不动,体内也是静止不动的。()

2.蚕在蜕皮前,食欲会大大增加。()

3.蚕在生长变化过程中,身体颜色不会发生改变。( )

4.蚕从蚁蚕到吐丝结茧前一共蜕3次皮。( )

5.蚕的蜕皮顺序一定是先从头部开始,然后经过胸部和腹部,最后皮

从尾部脱落。( )

三、选择题。

1.蚕到了( )(蜕皮四次以后5~8天),就逐渐表现出老熟的特征。

A.三龄期

B.五龄末期 C 四龄末期

2.当蚕出现( )的现象时,表示蚕要吐丝结茧了。

A.前部消化管空虚,胸部呈透明状

B.食欲旺盛,食桑量上升

C.头、胸部昂起,不再运动

3.蚕要吐丝结茧了,下面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

A. 增加桑叶的数量

B.用纸板做格子房

C 、用稻草扎小架子

4.当蚕的身体颜色暗淡,并抬起前半部身体,一动不动,这是( )

之前的状态,称作“眠”。

A.即将吐丝

B.即将蜕皮

C.四龄结茧

四、填图题

( ) ( ) ( )部 ( )部 ( )部

五、实验分析

为了探究温度对蚕生存的影响,小华设计了下面的实验:取三个大小相同的纸盒,分别贴上甲、乙丙标签。把甲盒放在10℃的环境中,把乙盒放在25℃的环境中,把丙盒放在30℃的环境中(除温度外其他环境因素相同)。在甲、乙、丙三个盒子中各放入5条大小相似、健康状况相同的蚕。每个盒子中每天都同时投入等量的桑叶。一段时间后小华分别测量了几个纸盒中蚕的平均长度,如下表所示。

1.一段时间后,()与()盒中的蚕运动呆滞,发育缓慢,并且形体较()。

2.()盒中的蚕结茧的质量最好。

3.这个实验说明:()可以影响蚕的生长发育,蚕最适宜生长的温度是()℃。

4.每个盒子中放5条蚕的目的是什么?

六、综合分析

下面是某同学观察蚕的生长变化的记录表,请根据表格回答问题。

1.蚕在吐丝结茧前一共经历了( )次蜕皮,其中生长最快的时

期是第( )次蜕皮后。

2.蚕身体两侧的黑斑点可能是( ),它是蚕的( )器官

的开口。

参考答案

一. 1.三 四 2.圆筒 青白 3.单眼 口器

二.1.× .2.×.3.× . 4.×. 5.×

三.1.B 2.A 3.A 4.B

四、

五、1.甲、丙 小2.乙3.温度 25

4.增加样本数量,防止蚕的意外生病或死亡而干扰实验结果。

六、1.四 三2.气门 呼吸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4课

《蚕变了新模样》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右图是蚕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个形态,叫做( )。

2.蚕蛹的身体呈( )形、( )色。

3.蚕蛹的身体分为( )、( )、( )三部分。

二、判断题。

( 胸)足 ( 腹 )足 ( 尾)足 (尾角) (气门) ( 头)部 (胸)部 ( 腹)部

1.蚕在吐丝前会到处寻找适合结茧的地方,一般是在能形成三角带的角落结茧。()

2.蚕蛹的身体光滑,没有环节。()

3.在蚕蛹的身上能找到眼睛。()

4.蚕蛹是蚕的最终形态,它不会再变化了。()

5.蚕茧的大小和重量与蚕的生长发育无关。()

6.蚕蛹和蚕一样是有生命的,并且身体也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三、选择题。

1.蚕在五龄末期吐丝结茧会变成( )。

A.幼虫

B.蚕蛾

C.蚕蛹

2.蚕茧能起到保护( )的作用。

A.蚁蚕

B.蚕蛹

C.熟蚕

3.蚕茧是由( )根蚕丝组成的。

A.一

B.两

C.很多

四、填图题

写出蚕蛹的各部分名称。

五、综合探究()()()

1、请将蚕变蛹的过程按正确顺序排序。

()()()()()

2、画一画你看到的蚕蛹

六、综合分析

观察下图中蚕和蛹的身体结构,把列出来的特征分一分。

①颜色多是青白色②颜色多是棕黄色的③体型细长柔软④体型圆胖较硬

⑤需要不停地吃食物⑥不需要吃食物⑦蠕动爬行⑧基本不运动

⑨有许多环节⑩经常排泄粪便

头胸腹体节气门

蚕的特征:蛹的特征:

参考答案

一. 1.蚕蛹 2.纺锤黄褐 3.头、胸、腹

二.1.√ 2.× 3.√ 4.× 5.× 6.√

三.1.C 2.B 3.A

四、复眼触角胸足

五、1. ②①⑤③④ 2.略

六、蚕的特征:①③⑤⑦⑨⑩

蛹的特征:②④⑥⑧⑨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茧中钻出了蚕蛾》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蚕蛹在蚕茧里待上10~15天,就变成()破茧而出了。

2、蚕蛾用()在地面上爬行,不能用翅膀飞行。

3、蚕蛾的身体由()、()和()三部分组成。

二、判断题。

1、蚕吐丝结茧后,经过大约3天时间,蚕蛹就变成蚕蛾了。()

2、蚕蛾破茧而出后就开始产卵。()

3、蚕茧上的洞是蚕蛾从蚕茧中钻出来的时候弄的。()

4、刚从蚕茧里钻出来的蚕蛾会吃掉大量的食物。()

5、观察蚕蛾刚产下的卵和将要孵化的卵,我们会发现它们的颜色是一样的。()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 )是蚕蛾。

A. B. C.

2、蚕蛾是( )发育而来的。

A.蚕丝

B.蚕蛹

C.茧

3、蚕蛾的运动方式是( )。

A.跳跃

B.爬行,同时振动翅膀

C.飞行

4、蚕蛾刚产下的卵是( )。

A.黄色

B.褐色

C.浅红色

5、下列动物中跟蚕蛾的形态结构有共同点的是( )。

A.蝙蝠

B.壁虎

C.蝴蝶

四、综合探究

1、将下列行为按正确顺序排列,在图片下方的括号里填写序号。

()()()()

2、雄蛾和雌蛾尾部相接的行为叫做什么?

3、下列动物与蚕蛾身体结构相似的有:()

A、蚂蚁

B、蜻蜓

C、甲虫

D、蜈蚣

E、蜘蛛

F、螳螂

五、探究分析

1、蚕蛹经过一段时间后会变成哪种形态?

2、雄蚕蛾和雌蚕蛾有什么不同?在对应的特征前面的里画“”

参考答案

一. 1。蚕蛾 2.足 3.头、胸、腹

二.1.×.2.× .3.√ .4.× .5.×

三.1.B .2.B . 3.B .4.A. 5.C

四、1.③④①②2.交尾

3.A蚂蚁、B蜻蜓、C甲虫、F螳螂

五、1.蚕蛾

2.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6课

《蚕的一生》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蚕的一生要经历卵→()→()→成虫四个阶段。

2.蚕的生命周期大约是()天。[填“56”或“136”]

3.蚕蛾在交配、产卵后就会(),它的生命周期也就结束。

二、判断题。

1.卵是蚕的幼虫,蚕蛾是蚕的成虫。()

2.所有的蚕都会经历完整的生命周期。()

3.蚕只在蚕蛾阶段进食,其余阶段不进食。()

4.蚕的幼虫和成虫的外形特征有很大的不同。()

5.蚕蛹的身体呈纺锤形,黄褐色。()

三、选择题。

1.下列选项中,对蚕的成虫描述正确的是( )。

A.不会飞,不能动

B.能飞行

C.不会飞,能振动双翅

2.( )从蚕卵里孵出,是蚕生命周期的开始。

A.蚕蛹

B.蚁蚕

C.蚕蛾

3.下列选项中,对蚕卵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蚕卵不吃食物

B. 蚕卵不会动

C. 蚕卵呈青白色

4.蚕的一生中经历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

A.成虫

B.幼虫

C.蛹

5.蚕的幼虫在化蛹过程中的颜色变化是( )。

A.从黑褐色变成青白色

B.从黑褐色变成黄色

C.从青白色变成黄褐色

四、连线题

卵长圆筒形,身体有环节,青白色不会动

幼虫纺锤形,黄褐色爬行

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有双翅一般不动,受到刺激会扭动成虫近似扁球形,黑紫色,像小米粒大小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五、材料分析

下面是小明写的有关养蚕的短文,仔细阅读短文后,指出其中的错误。

春天到了,我养在盒子里的蚕卵开始孵化了。①刚孵化出来的小蚕白白的,在盒子里慢慢地蠕动。为了让小蚕能健康地成长,②我每天都会喂它们刚洗过的桑叶,小蚕可喜欢吃了。过了一段时间,小蚕

渐渐长到了1厘米左右。③这时它们的食量增大,整天不停地吃桑叶,在蜕皮时,也时不时地吃上几口。又过了几个星期,小蚕长到了3~4厘米。④它们的身体一节一节的,身体爬过的地方会留下一层黏液。又过了一个星期后,它们陆续开始结茧了。一个个蚕茧胖乎乎的,很可爱。又过了几天,从蚕茧里钻出了美丽的蚕蛾。

请指出文中画线处存在的错误。

①。②。③。④。

六、综合分析

1.在括号里填出此时蚕的状态或行为。

①()②()③()④()

⑤()⑥()⑦()⑧()

2.将这些状态或行为按先后顺序排列是:。(填序号)

参考答案

一. 1.幼虫蛹 2.56 3.死亡

二.1.× 2.× 3.× 4.√ 5.√

三.1.C 2.B 3.C 4.B 5.C

四、连线题

卵长圆筒形,身体有环节,青白色不会动

幼虫纺锤形,黄褐色爬行

蛹头上有一对触角,胸部有三对足,有双翅一般不动,受到刺激会扭动成虫近似扁球形,黑紫色,像小米粒大小不会飞,能振动双翅五、五、①刚孵化出来的小蚕不是白色的,应该是黑色的。

②要给小蚕喂表面干燥的新鲜桑叶。

③蚕在蜕皮时是不吃东西的。

④蚕爬过的地方不会留下黏液

六、1.①蚕茧②交尾③吐丝④蚁蚕⑤蚕卵⑥蚕蛹⑦破茧⑧产卵

2.⑤④③①⑥⑦②⑧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第7课

《动物的繁殖》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

一、填空题

1.像猫、狗等动物这样繁殖后代的方式叫做(),以这种方式繁殖的动物叫做()。

2.春天到了,燕子衔来了泥土、枯草、落叶等,将它们和着自己的唾液筑巢,燕子是在为()做准备。

二、判断题。

1.同一种动物的繁殖方式有很多种。()

2.动物繁殖之前都有一些准备活动,并伴有一些异常的表现。()

3.人不是胎生动物。()

4.大熊猫和恐龙的繁殖方式是不一样的。()

三、选择题。

1.下面不属于动物繁殖前的行为的是( )。

A.鱼洄游

B. 狗褪毛

C. 鸟筑巢

2.下列动物中,( )是胎生动物。

A.蝗虫

B.鱼

C.大熊猫

3.胎生动物一般都用( )的方法喂养后代。

A.哺乳

B.寄生 C.找食物

4.下列动物中,属于胎生动物的是( )。

A. 天鹅

B.蝙蝠 C、鳄鱼

四、连接题

牛羊鱼乌龟虎蝴蝶鸭

胎生动物卵生动物

五、综合分析

①交配②育雏③产卵④求偶⑤筑巢⑥孵卵

1.请将上面的鸟类行为按卵类繁殖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写序号)

2.观察周围的鸟类,它们一般会选择什么地方来筑巢?

六、材料分析

阅读下在的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蜗牛虽然是雌雄同体,但必须要两只蜗牛相结合,才能分别产出受精卵,繁殖后代。

生活在浅海的皱唇鲨是卵胎生的。受精卵在母体内先孵化成胎仔,然后生下下。而一种生活在深海里的叫做浮鲛的鲨鱼却是通过产卵繁殖后代的。

一只幼水螅从母体上分离出来,很快就能独立生活了。

海葵可以通过折断自身的一部分,或者将自身一分为二的方法来繁殖。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动物只有胎生和卵生两种繁殖方式。()

(2)浮鲛是卵胎生的动物。()

(3)水螅的繁殖可以不需要父母同时参与。()

(4)蜗牛是雌雄同体的,可以自己繁殖后代。()

(5)海葵能将自己折断,变成两个海葵。()

2.人的繁殖方式是什么?你认为这种繁殖方式有什么优点?

参考答案

一. 1.胎生胎生动物 2.繁殖

二.1.×2.√ 3.× 4.√

三.1.B 2.C 3.A 4.B

四、

牛羊鱼乌龟虎蝴蝶鸭

胎生动物卵生动物

五、1.答案不唯一

⑤筑巢④求偶①交配③产卵⑥孵卵②育雏

解析:大部分鸟类先筑巢再求偶。巢的质量的好坏对求偶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影响。少量鸟类先求偶,然后雌雄鸟一起筑巢。这多见于一夫一妻制鸟类。因此本题答案:

④求偶⑤筑巢①交配③产卵⑥孵卵②育雏也正确。

2.(答案不唯一)鸟类筑巢一般会选择树梢、屋檐下等可以躲避敌害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17、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18、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19、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有从生到死的(生命)过程。 20、向日葵一生的典型生长阶段是:(发芽)、(生长)、(开花)、(结果)。 第二单元《动物》 1、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2、我们观察蜗牛,要注意观察蜗牛的(外形)、(生活)、(运动)、(反应)、(吃食)、(排泄)、(繁殖)等。 3、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

教科版四年级小学科学下册知识点

1、按人们的生活习惯,可以把食物分成粮食、蔬菜、水果、调味品等;根据食物的来源分,可以分为来源于动物的食物(荤食)和来源于植物的食物(素食)。 2、食物的营养主要有: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水共6类。 3、蛋白质是构成人体肌肉、内脏、头发、指甲和血液的主要成分。含丰富蛋白质的食物有:鸡、鱼、蛋、牛奶、大豆、瘦肉、栗子等。蛋白质燃烧后有股焦臭味。 4、脂肪和糖类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 5、蔬菜和水果里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他们有调节身体机能的作用。 6、食物在白纸上擦或压后留下油迹,说明这种食物中含有脂肪。食物上滴上碘酒后变成蓝色,说明含有糖类(淀粉)。我们也可以通过看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了解它的成分。 7、均衡膳食“宝塔”共有5层,处于顶层的是油脂类食物,每天摄入25克;处于底层的是每天摄入最多的谷类食物,大约每天摄入300克至500克。 8、合理的食物搭配可以保证我们获得均衡的营养,而食物的不同食用方法会影响我们对营养的吸收。 9、膳食营养原则 ①荤素搭配。②粗细粮搭配。③每天吃适当的新鲜水果和蔬菜。④最近运动量比较大,需要多吃糖类食物,补充足够的能量。⑤最近手指间有一些脱皮,需要多吃含有维生素的食物。 10、生食食物能减少营养的损失,但是生吃食物一定要注意饮食卫生。 11、影响霉菌生长速度的有温度、水分、空气、光照等因素。 12、面包发霉是因为面包上长有霉菌,它的生长需要获取营养和适宜的生长环境。 因为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霉菌含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所以发霉变质的食物是绝对不能

食用的。发霉会引起食物的腐败变质。食物的腐败变质是微生物引起的。使面包发霉的霉菌就是微生物,还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用放大镜也看不见的细菌也是微生物。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 13、储存食物的方法有:冷冻法、晒干法、盐腌法、密封包装法、真空包装法、高温或低温灭菌法等。 14、食品的特点、食品的包装、食品的保存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5、观察变质的食物要注意:A、不要用手直接接触食物;B、观察完毕后要用肥皂洗手;C、使用扇闻的方式闻气味,并尽量少闻。 16、从食品包装上一般能获取的信息有:(1)食品的名称(2)营养成分(3)生产日期(4)食品的配料(5)保质期(6)储存要求(7)食用方法(8)生产厂家(9)联系电话(10)质量安全标志等。 17、食品的特点、包装保存的方法、食品的不同配料等都会影响到保质期的长短。 18、通过阅读食物包装上的信息,使我们的饮食不再是盲目的,包装上的信息为我们科学均衡营养提供了帮助。 19、小鱼在短时间里腐臭了,鱼干却长时间保持好闻的气味。我们能解释小鱼和鱼干变化的差异吗? 答:因为小鱼具备微生物生长与繁殖所需要的空气、水分和温度等条件,所以微生物能快速繁殖并且可以吸收小鱼的营养,使小鱼腐败变质了。而鱼干去不具备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所需要的条件,所以场合四间的保持着好闻的气味。 20、通过“食物”单元的学习,如何选择和安排零食呢? 答:①选择营养丰富的食物作为零食,如水果、酸奶等。②尽量少选或不选含糖高、脂肪量多的食品,如巧克力、冰淇淋、糖果等。③不要选择过咸或腌制的食物作为零食,如话梅、烤羊肉串等。④注意吃零食的量和时间。⑤选择零食一定要选卫生的,注意查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新 集 乡 王 寨 小 学 年级:三年级 教者:耿志章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三年级段1班和2班的科学教学工作,真两班的学生都比较活泼好动,且思维活跃,能较好的配合老师完成教学工作。 1、三年级儿童想象丰富、思维活跃,天生的好奇心是科学学习的起点,他们对花鸟鱼虫、物质特性的好奇心,只要善加引导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 2、通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对《科学》这门课已经有所了解,知道科学课是由一个一个的活动组成,这是令他们喜爱的。但是他们却常常不能自觉作好课前准备。 3、虽然经过一个学期的科学学习,学生们已具备一定的探究能力,但是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有待提高,特别是动手操作能力更是比较低。往往只看事物表面,而不知事物的内在,难以把握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 4、对实验感兴趣,但容易停留在表面,而不去研究内在。 5、对科学探究的认识不够,特别是制定计划的水平低。 6、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学生缺乏对科学学科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植物的生长变化”、“动物的生命周期”、“温度与水的变化”、“磁铁”四个单元组成。教学内容和三年级上册一样,也属于生命世界和物质世界的内容,但在探究重点上却与上学期有着本持的区别,主要是让学生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观察,观察变化的过程并探究变化的规律。相对于整个的小学科学学习过程来说是一个质的变化。 植物的生长变化单元主要是将一些值得学生观注的问题如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植物的各个器官与植物的生长和功能存在什么关系;它们对于植物本身有什么作用等以风仙花为例进行研究。 动物的生命周期单元主要是以认识蚕的生命周期,进而认识其它动物的生命周期,和认识人的生命周期。 温度与水的变化主要是认识温度,学习使用温度计,观察研究水是如何从一种状态变化为另一种状态,研究水的三态之间的变化规律。 磁铁单元主要是整理对磁铁的认识;实验研究磁铁的性质,了解人们对磁铁的应用;学习制作指南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各单元知识点整理完整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植物 1我看到了什么 1 (看)、(听)、(摸)、(问)、(量)、(闻)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放大镜)是用来进行科学观察的一种工具。2、校园的树木 1、大树生长都需要的条件有(阳光)、(水)、(空气)。 2、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 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 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3、一棵大树可以分成三部分(树冠)、(树干)和(树根),树冠的形状可以分为:(三角形)、(圆形)、(半圆形)和(扇形)等几种。 4、用(图画),(拓印作记录),(搜集一些实物标本),都是我们观察描述树木时可以使用的方法。 6、不同的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树的相同之处:(1)他们都长在泥土里; (2 )生长都需要阳光、水、空气;(3)都有树干、树冠、树叶;树的不同之处:(1)树冠有大小;(2)树干有粗细;(3)有的树皮光滑,有的粗糙;(4)结的果实不一样;(5)叶片不一样。 7、远远看去,一棵大树的形状是怎样的?有哪些部分组成的?答:从远处看树木,看到的树的整体形态,一般树的形状有树冠,树干,树根组成,从近处观察树的各个部分,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六部分。 8、拓印树皮图案的方法?答:把白纸紧压 在树干上,先用手指在纸上反复按压,在平9、我观察的大树:我观察的大树它有五层 楼那么高,树干很粗,用双臂刚好抱住。 树皮是银灰色的,摸上去有些粗糙,树枝上还有几只小鸟在鸣叫。树叶的形状像个 爱心,闻起来没有任何味道。这是一棵 杨树,已经在学校里生长了十几年了。 3、大树和小草 1、像樟树茎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 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 2、我知道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 植物)。 3、在校园、田野、路旁、果园中都能找到狗尾草,它是一年生杂草,全国各地都有分布。它的果实串毛茸茸的,很像狗尾巴。 4、你知道哪些小草的名字?答:狗尾草、蒲公英、车前草、含羞草,指甲草等。 5、我观察的狗尾草:小草矮小,茎细软, 果实串像狗尾巴,叶细长。 6、小草和大树的相同和不同之处?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大树:大树植株高大,茎粗,很硬,很粗糙,寿命长,是木本植物。小草:小草植株矮小,茎细,较软,较光滑,寿命短,是草本植物。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根、茎、叶,都会开花结果,生长都需要(水分)、 (阳光)和(空气)。 4、水生植物 1、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 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2、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 (水花生),(浮萍)等。 3、水葫芦和金鱼藻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点:(1)都生长在水里,有适应水环境的结构;(2)生长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3)都有根、茎、叶。不同点:(1)水葫芦是浮水植物,金鱼藻是沉水植物。(2)水葫芦叶柄部位有膨大的海绵体。 4、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邙日光)和(空气);都有(根)、(茎)、(叶);都会 (繁殖后代);都是(草本植物),也都是(一年生植物)。不同点:狗尾草是长在土里 捏蜡笔在纸上涂擦,使凸起的部分染上颜色。

最全面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全册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水 1、水在一定条件下变成水蒸气,水蒸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存在于空气中。 2、水加热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逐渐有气泡产生,水量减少;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标准大气压下,沸腾时的温度为100℃,杯底产生气泡从下至上不断变大,到达水面破裂,水面上冒白气,烧杯内壁出现小水珠,水量 减少。 3、酒精灯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4、当环境温度低于0 ℃,水的温度下降到0 ℃ 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 5、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在碎冰中加盐,是为了使碎冰温度更低。 6、当环境温度高于0 ℃时,冰的温度上升到0℃,时冰开始融化,冰会浮在水面上,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 7、水结冰,体积变大;冰融化成水,体积变小。 8、水和冰的异同点:

9、冰、水、水蒸气三者都是水,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形态。 10、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同样体积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的量比小苏打的量多。一般情况,50ml 水能溶解食盐18g,小苏打5g 。 11、搅拌、提高水的温度、物质颗粒越小,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 可逆的过程,通过加热蒸发,可以将食 12、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 盐和水分离。 13、过滤法可以将沙子从水中分离出来,蒸发法可以将食盐从水中析出。 14、磁铁可以用来分离木屑和铁屑。 15、物质只是在大小、形状、状态、颜色等方面发生了变化,没有产生新物质,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用橡皮泥做手工,水结冰等。 16、对比实验只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相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全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2.《校园的树木》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树的器官一般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六个部分。 树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 (二)过程与方法: 用各种方法观察一棵树,描述一棵树。 用简图描述树的整体形状。用拓印树皮的观察树干。 用实物来补充语言描述的不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能客观地记录观察到的现象,能继续关注树木的变化。 【学情分析】 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能尝试通过对树有序的观察描述和比较后指向树木作为生命体的特征。 比较讨论树木的相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观察树木的方法 1.总任务:分小组进行观察,每个小组尽量观察不同的树木;小组内要分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生观察比较的结果进行梳理形成比较明确的概念,并显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关系,从而清晰的显示出大树和小草的异同,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教学背景: 学生一般对高大的树木有较深的印象,而对路旁的小草关注不多,大多数学生甚至叫不出一种小草的名字。其次,他们的心理和生理水平还不可能从事较为独立、完整的科学探究,所以师让学生利用各种感官进行细微的观察、比较、逻辑思考进行探究活动。当然还需要教师的特别方法,如用表格归纳法、画维恩图法等,以促进学生的多方面发展。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

2019版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 第一单元《水》知识点汇总 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 1.蒸发: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气化现象,只在液体表面发生。 2.水蒸气:是水的气体形式,自然界中的水无时无刻的缓慢地蒸发成水蒸气。 3.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没有固定的形状、无色、无味、透明。 4.水和水蒸气的不同点:水看得见摸得着,水蒸气看不见摸不着。水是液体、空气 是气体。 第二课、水沸腾了 1.沸腾: 液体被加热到一定温度时,内部出现大量气泡。气泡迅速胀大,上升到液 面后放出大量蒸气,整个液体发生剧烈汽化。 2.水沸腾时会有大量气泡产生并伴有声音,这是水变成水蒸汽散发到空气中的表 现。 3.水沸腾后继续加热,液体温度不再上升,此时的温度称为液体的“沸点”。 第三课、水结冰了 1.冰融化能使周围的温度降低,在冰里面加盐,可以加快冰融化的速度,制造更低 的温度。 2.当环境温度低于0℃,水的温度下降到0℃时,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 向周围放出热量。 3.水结冰后,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体积变大。 4.水和冰的相同点:无色、无味、透明。 5.水和冰的不同点:水是液体,冰是固体。 第四课、冰融化了 1.当环境温度高于0℃,冰开始融化。 2.冰融化成水后,体积变小。 3.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 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 4.水的三态变化第五课、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1.溶解:指物质均匀、稳定地分放在溶剂中,不会自行沉降,不能用过滤的方法分 离出来。 2.水能够溶解的物质的数量是有限的。 3.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 第六课、加快溶解 1.食盐在热水中溶解的更快。 2.搅拌能加快食盐溶解的速度。 3.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混合与分离 1.用“溶解—过滤—蒸发”的方式可以分离食盐和沙。 2.过滤:通过特殊装置将流体提纯净化的过程。 3.蒸发结晶:加热蒸发溶液,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 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 4.用磁铁可以分离木屑和铁屑 5.了解物质的特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 第八课、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 1.我们可以改变橡皮泥和纸的形状或大小,但是构成它们的物质没有改变。 2.冰、水、水蒸气虽然状态不同,但都是同一种物质。 3.物理变化:指物质的状态虽然发生了变化,但物质本身的组成成分却没有改变。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大松坪小学三年级科学 任课教师:彭全友

2014.3.1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

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 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四、做好准备 1、师:本学期,让我们种植凤仙花,观察它的生长变化过程。 2、师:①准备凤仙花的种子。②查阅凤仙花的有关资料,了解凤仙花的栽培方法。③准备播种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 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内部:胚根、胚芽 教学反思: 2、种植我们的植物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学习掌握播种技能;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适宜的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根据研究植物生长变化的需要,确定观察、记录的内容和方法;根据对种子萌发状况的预测,确定本阶段观察的重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用事实阐述观点的意识,即科学的实证思想;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播种的方法 教学难点:长时间坚持管理、观察和记录凤仙花生长变化情况。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小铲、花盆、泥土、凤仙花种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纸等。 教学过程: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集全册

科教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一、植物 ⒈我看到了什么 一、教材简析: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二、教学背景: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许多学生不认为闻、听、尝、摸等手段也是观察方法。当我们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各种观察方法去观察一棵大树的时候,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三、教学设计:

⒉校园的树木 一、教材简析: 本课是在让学生了解科学观察重要性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用观察的方法来具 体认识一棵树,并做好较为详细的观察记录,对一棵树和进行有序的描述。 教材设计了两个活动:意识到校园观察一棵树,做好详细的的描述记录;另 一个是分析比较各组的观察记录,找出不同树木的相同与不同,指向树木座位生命体的特征。 二、教学背景: 学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明白了观察的重要性,初步懂得了观察 需要各种感官共同参与、需要运用观察工具。本课将带领学生带着一个任务去观察校园里的树木,从整体到局部的观察,最后汇集成一篇观察日记。在观察的过程中,能够用简图的方式进行记录。 三、教学设计:

⒊大树和小草 一、教材简析: 《大树和小草》一课在“植物”单元中处在承上启下的过渡位置,教材由“认识周围一些常见的小草”“比较大树与小草的相同和不同”“利用维恩图比较结果”三个活动组成,在活动中是先从单一的小草入手,让同学了解小草的特点,并用简图等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描述,更进一步了解小草的知识,然后安排了大树和小草的比较,主要比较三个方面:茎的比较、果实的比较、叶的比较。大树和小草的形态特征区别非常明显,生在比较过程中能够很容易体会到两个个体之间的巨大区别,从而建立起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概念 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再用列举法给出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的概念。最后用一个维恩图把学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上知识点整理精华版 第一单元工具与机械 第一课使用工具 1.机械是能使我们(省力)或(方便)的装置。 2.像螺丝刀、钉锤、剪刀这些构造很简单的机械,又叫(简单机械)。 第二课杠杆的科学 1.像撬棍这样的简单机械叫(杠杆)。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叫(支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叫(用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叫(阻力点)。 2.杠杆能否省力,主要看(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和(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3.省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大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小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用力点到支点的距离(等于)阻力点到支点的距离。 4.杠杆尺平衡的条件是:左边(格子数)×左边(钩码数)=右边(格子数)×右边(钩码数)。 第三课杠杆类工具的研究 1.杠杆举例: 省力杠杆:(开瓶器)、核桃钳、(羊角钉锤)、裁纸刀、(老虎钳)… 费力杠杆:火钳、(镊子)、(筷子)、(裁缝剪刀)、钓鱼竿…

不省力也不费力杠杆:(天平)、(订书机)、跷跷板… 2.增加小杆秤的称量范围,可以(增大)秤砣,也可以让提绳(靠近)称重处。 第四课轮轴的秘密 1.像水龙头这样,(轮)和(轴)固定在一起转动的机械,叫(轮轴)。轮轴在轮上用力时(省力),在轴上用力时(费力)。当轴一样大时,轮越大越(省力)。 2.轮轴举例:(门把手)、(自来水龙头)、汽车方向盘、(自行车把手)、扳手… 3.同一种工具,用法不一样,所应用的科学原理也不一样,如:螺丝刀拧螺丝钉运用了(轮轴)的工作原理;螺丝刀撬罐头盖,运用了(杠杆)的工作原理。 第五课定滑轮和动滑轮 1.固定在一个位置而不移动的滑轮叫(定滑轮),它的作用是能(改变力的方向),但不能(省力)。 2.可以随重物一起移动的滑轮叫(动滑轮),它的作用是能(省力),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本册教学内容与目标 科学概念 三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是由“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和“水和空气”四个单元组成的。这四个单元,将带领每个刚开始科学课学习的学生,展开四段不同但有联系的科学学习旅程。 在“植物”单元中,学生们将对生活在周围的不同植物进行观察比较,通过比较陆生植物(大树、小草)和水生植物(金鱼藻、水葫芦)的不同特征,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和变化,对植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 在“动物”单元中,学生们将通过饲养和观察蜗牛、蚯蚓、蚂蚁和金鱼,认识它们的生存需要,对动物的共同特征形成初步的认识,并在“植物”单元的基础上共同形成“生物”的初步概念。 在“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中,学生们将比较木头、金属、塑料、纸、砖、陶瓷等常见材料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沉浮等方面的异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具有不同的特性,不同的特性决定了它们不同的用途。 “水和空气”单元,学生们将想办法来解决、用证据来证明在探究水和空气过程中产生的许多问题,认识到水和空气在重量、体积、形状、占据空间、流动等方面的许多特性,并且对固体、液体、气体、物质等概念有初步的理解。 其中一、二单元涉及到生命科学的相关内容,而三、四单元则涉及了物质科学的相关内容。 科学探究 在科学探究方面,培养学生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通过本册的学习,将重点发展学生想办法解决一些简单科学问题的能力;进行持续、细致、有联系的两两对比观察的能力;多次重复,进行简单对比实验的能力;综合运用观察和实验所得证据,经过思维加工并尝试进行解释的能力。希望学生能认识到,将观察和实验结果用于科学讨论和解释,更具说服力;探究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因此有必要重复实验;运用工具会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获得事实。同时,对证据的重视,理性的思考,大胆的质疑,也是本册教科书中发展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重要内容。 希望学生对每一个科学概念的发展都是建立在已有认识、探究所获得的事实和逻辑思维加工的基础之上,并在具体概念的基础上能有一定程度的抽象概括,获得概念性理解。 第一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与建议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 6、师:通过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发现了什么? 7、生:汇报自己的发现。(师:关注学生的汇报) 8、师:不同植物的种子,从外观来看,它们的形状不一样、大小不一样、颜色不一样、种皮不一样等。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呢? 9、师:要知道种子的里面有什么,该怎么办? 10、生:先预测种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开种子看一看。 11、生:继续观察植物的种子。观察后汇报。 12、师:(小结)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种皮等各不相同,但种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知识点汇总(特岗教师考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全套知识点汇总 特 岗 教 师 复 习

新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植物 1、(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大树的特征可以用树的(高矮)树冠的(形状)树干的(粗细)树皮的(样子)和树叶的(样子)等来描述。 4、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 5、大树和小草的主要不同之处是:植株的(高矮)不同、茎的(粗细)不同、茎的(质地)不同。 6、大树和小草的共同点是: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7、水葫芦叶柄部位膨大的海绵体充满空气是浮在水面上的原因。 8、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9、水生植物有(水葫芦),(金鱼藻),(水花生),(浮萍)等。 10、水葫芦和狗尾草的相同点: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有(根)、(茎)、(叶);都会(繁殖后代);寿命(短);都是(草本植物)。 11、树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性。 12、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13、树叶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14、植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15、能用(测量)的方法比较树叶的大小,能用(数据)记录植物的变化。 16、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第一单元植物 第1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导航 【教材分析】 《谁选择了它们》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生物的多样性》单元第七课。在本单元前几课的学习中,学生知道了生物的多样性。学习第六课后,学生了解到不同种类的生物的特殊结构与它们的生活环境有关,对环境造就生物的多样性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本课从同一种类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地方表现出不同的形态特征出发,让学生体会到环境发生改变时,动物的形态结构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丰富学生对环境造就生物多样性的认识。 本课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以青蛙为例,从天敌的角度出发分析不同颜色的草地选择了不同颜色的青蛙。第二环节以狐狸为例,从气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自然环境对生物的选择,从而逐渐丰富学生对自然选择的认知。第三个环节主要让学生认识人类对生物的选择。通过三个环节的设置让学生知道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造就了生物的多样性。针对环节一,调查了学生见过的青蛙以及见到的地方,发现学生见过的青蛙的体色与环境的颜色有较大的联系。大部分学生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青蛙有保护色,这样不利于被天敌发现。然而,学生对于保护色的了解主要是从电视或者是书本上得知,对于保护色形成的背后原因不甚理解。因此,本课设置了青蛙被捕杀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做以及推测的过程中体验青蛙保护色的形成原因之一,了解自然因素对青蛙的选择。环节二,学生基本上知道气温对动物身体大小、体毛的浓密长短等外形特征的影响,但对于动物裸露在外的器官大小、体形等因素是否受气温的影响还没有建立起一定的观念,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一些资料帮助学生建构这样的认识。环节三,学生对人工选择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这种经验是零散的,没有建构到概念体系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梳理。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进行观察,研究大树,鼓励学生亲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沉和浮 一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 1、物体在水中(有沉有浮),判断物体沉浮有一定的标准。只要物体不沉入水底,就说明这个物体是浮的。 2、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它们的轻重、体积大小没 有关系,沉浮状况不改变。如:一块完整的橡皮放在水中是沉的,切 四分之一放入水中还是沉的。一个苹果是浮的,切二分之一还是浮的。一个回形针是沉的,两个串在一起还是沉的。一块木块是浮的,分成 一半还是浮的。 二沉浮与什么因素有关 1、对于不同种材料构成的物体,我们在判断在水中的沉浮时,往往 采取改变一个因素、控制其它因到素不变的的方法来研究。对于不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大小相同判断轻重,轻的容易浮重的容易沉。轻 重相同看大小,大的容易浮小的容易沉。(体积大、重量小的物体容易浮;体积小、重量大的物体容易沉。) 2、小瓶子和潜水艇都是在体积不变下通过加减水改变轻重来实现沉 浮的。 3、潜水艇既能在水面上航行,又能在水下航行。潜艇有一个很大的 压载舱。打开进水管道,往压载舱里装满海水,潜艇会下潜,打开进 气管道,用压缩空气把压载舱里的海水挤出舱外,潜艇就开始上浮。4、潜水艇是通过改变(自身的重量)来控制沉浮的,潜水艇应用了 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原理)。 三橡皮泥在水中的沉浮 1、我们把物体在水中排开水的体积叫做排开的水量。 2、改变物体排开的水量,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可能发生(改变), 3、一块橡皮泥放入水中是沉的,你有办法让它浮起来吗? (做成空心)、(做成船形)、(做成碗形)、(做成花瓶形)等。 4、相同重量的橡皮泥,做成不同形状后,(排开的水量)越大,就越容易(浮)。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整理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知识整理 目录 第一单元 名词解释 (2) 根 (2) 茎 (2) 叶 (2) 科学概念 (2) 第二单元 (2) 名词解释 (2) 观察 (2) 比较 (2) 猜想 (2) 预测 (2) 测量 (2) 距离 (3) 拃 (3) 科学概念 (3)

第一单元 名词解释 根:高等植物的营养器官.能够把植物固定在土地上.吸收土壤里的水分和溶 解在水中的养分.有的根还能贮藏养料。 茎:植物体的一部分.由胚芽发展而成.下部和根连接.上部一般都生有叶、花 和果实。茎能输送水、无机盐和养料到植物体的各部分去.并有贮存养料和支持枝、叶、花、果实等生长的作用。常见的有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甸甸茎等。 叶: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通常由叶片和叶柄组成.通称叶子。 科学概念 1.地球上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植物,很多植物都有根、茎、叶. 2.植物是有生命的.是生物。 3.植物具有一定的形态结构.需要水分、阳光.每个植物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 4.植物会生长和死亡。 第二单元 名词解释 观察:有目的、有计划、有方向、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它是以视觉为主. 与其他感觉融为一体的综合感知。 比较:对比同类事物的异同。 猜想:比预测更随意.通常凭以往的经验做出判断。 预测:综合以前的经验及当下的观察做出判断。 测量:按照某种标准使用工具来观察,并且使用数据对事物做出量化描述。

距离:(两物体)在空间上相隔或间隔的长度。 拃:张开的手的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 。 科学概念 1.观察中有比较;比较需要公平:测量使比较的结果更准确。 2.共同的起始线是公平比较的需要。 3.确定起点和终点、测量单位首尾相连是测量的要素。 4.非标准单位的测量工具导致测量结果的多样性。 5.标准单位的测量比非标准单位的测量能产生更为一致和可比较的结果,有助于信息的交流。 6.有不同的工具可用来测量物体,长的工具更方便测量长的物体。 7.尺子是世界通用的测量长度的工具.是统一测量标准的产物。

小学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整理

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知识 1.《植物》单元 ·我们观察一棵树一般用到了看、闻、摸、听、量等方法。看颜色、形状、大小;闻气味;听声音;摸粗糙、软硬;量粗细、长短等。 ·树的整体形态一般由树冠、树干、树根组成。 ·我们可以用拓印的方法获取树皮的纹路。 ·小草与大树一样,具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它们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有一定的生存需要。·大树和小草的不同点是:大树高大、木质茎、寿命长;小草矮小、草质茎、寿命短。 ·大树和小草的相同点:都生长在土壤中;都有绿色的叶;都会开花结果;都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像樟树一样的茎叫木质茎,像狗尾草一样的茎叫草质茎。树是木本植物,草是草本植物。·水葫芦叶柄里有气囊,它是水葫芦浮在水面的秘密。 ·水生植物都有根、茎、叶等器官,它们的生长需要水分、阳光和空气。 ·树的叶是多种多样的,同一种树的叶具有共同的基本特征。 ·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和叶柄组成,叶片上有叶脉。 ·叶也是有生命的,叶从叶芽开始生长,到最后衰老死亡,完成了一生。 ·植物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有些变化比较明显,有些变化不太明显。 ·植物的变化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表现在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等方面。 ·植物的变化是生命体的特征之一。 ·植物按生存的环境不同,可以分为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 ·植物的生存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 ·植物的一生是有生命周期的,每种植物都有一定的寿命。 ·植物的共同特征是: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都需要水分、阳光、空气和营养;都会生长发育;都会繁殖后代;都会死亡。 2.《动物》单元 ·动物具有多样性,动物的生存依赖于环境,不同的环境中生长着不同的动物。 ·蜗牛能对外界的刺激产生相应的反应,如触角伸缩、身体缩进壳内来躲避危险等。 ·蜗牛利用腹足能在各种物体上爬行,腹足做波浪式运动并在爬行中留下黏液痕迹。 ·蜗牛头上有两对触角,靠触角来感知外界物体;长触角上有一对眼睛,但是眼睛看不见;蜗牛壳旁边有两个孔:一个是气孔,用来呼吸,能看到它一张一合;还有一个排泄孔,用来排泄。 ·蜗牛有25000多颗牙齿,叫齿舌。它喜欢吃菜叶,也吃果皮、面包、水果等植物类食物,蜗牛不喜欢吃肉类、辣椒、大蒜等刺激性食物。它夜间出来活动,喜欢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蚯蚓有其适应环境的身体结构。(要会画蚯蚓的图,并标出口、环带、肛门的位置)环带离口较近的位置。 ·蚯蚓柔软,有环节,身体伸缩爬行,摸上去黏黏的。遇到水会乱跳,下雨天会爬到地面。·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 ·蚂蚁的身体分成头、胸、腹三个部分,头上长有一对触角,胸部长有6只脚。用脚爬行。·金鱼用鳍游泳;用鳃呼吸;金鱼没有牙齿,是靠吞食食物;身上有鳞片;吃鱼食或面包屑。·动物的个体形态不同,生活环境也不相同,但是动物具有共同的特点:生活在一定的环境里;会运动;会吃食物;会排泄废物;会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会生长发育;会繁殖后代。 3.《我们周围的材料》单元 ·物体都是由一种或多种材料做成的,我们的周围存在着许多不同种类的材料。 ·我们周围的常见材料有木头、纸、金属、塑料、玻璃、布等。 ·木材的特点是吸水、轻、易燃烧、易腐烂、易劈碎、绝缘、不易导热。 ·材料的硬度可以用刻划的方法来比较,硬度越大就越能防止别的物体破坏它的表面。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