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杨式太极拳秘传桩功

杨式太极拳秘传桩功

杨式太极拳秘传桩功
杨式太极拳秘传桩功

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桩功三式

芦文卿

根据杨式传统太极拳的练习要求,要想将太极拳真正练好,必须从基本功和桩功开始,如欲建高楼大厦,应先将基础打好,有了浑厚刚柔的内力,在行拳推手等技法的练习上才能得心应手,真正体悟太极功夫的内函,少走弯路或不走弯路。

为了使太极拳爱好者在练习太极拳过程中有所启发,现将流传在河北永年一带的杨式传统老架太极拳的三式基础桩功及练

习方法加以介绍,供太极拳爱好者参考。

一、无极站桩。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眼向前平视,意含顶劲,含胸拔背,松腰胯,精神内固,气沉丹田,一任自然。两手掌自两胯向前举起,两臂弯曲,收至胸前,掌心相对,如抱球状。两膝微屈,周身放松,无丝毫拙力,无思无虑,悬顶松腰,意守丹田,周身四肢内劲加厚外,而丹田气充足。

二、马步站桩。两足平行分开,距离略宽于两肩,两脚尖向前,身体下蹲,成马步,重心分于两腿,小腿与大腿成90度,上身正直,悬顶松腰,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尾闾中正,眼神前视,敛气凝神,以鼻呼吸,舌抵上腭,唇齿相合。两臂屈弯,双手向前,掌心相对,如抱球。练习日久,分为一升一沉,一升身咯上升,两手掌稍开,为吸气,贴于脊背,一沉即身体略下坐,

两手掌稍合,为呼气,沉于丹田。两手掌一开一合,一吸一呼,一升一沉,呼吸与动作吻合。先天气与后天气,即上层气与下层气之沉升,中焦之气分为上下二层气,由鼻呼出,下层气渐渐沉入丹田。胸腹中之气,出自中焦,分为上下二层,呼时上层气、后天之气,由鼻呼出,同时下层气、先天气反沉入丹田;吸时上层气由鼻吸入,同时下层气反由丹田逼上,此种境界,为气通。凡练习正宗太极拳术至相当程度时均能达到,初练者可不必过分强求,初学时,每次只需十分钟至十五分钟,渐渐加至半小时至1小时。日久以后,下部稳实有力,周身四肢内劲皆增强,丹田之气充足。

三、川步站桩。两腿平行站立,右足向前迈出半步,脚掌着地,左腿屈膝后坐,成虚步。松腰垂臀,两足距离约一尺左右,勿过近或过远。上身正直,臀部勿突出,含胸拔背,虚灵项劲,尾闾中正,眼神前视,无思无虑,全身重心寄于左腿。两臂略弯,双手向前平伸,沉肩垂肘坐腕,手指微屈,自然分开向上,右手在前,左手在后,略近胸前,掌心参差相对,如抱球状。上身肩、肘、手与足合,肩与胯合,周身轻灵,无丝毫拙力,务求自然。姿势与拳架中提手上势相同(左式一切动作与右式相同),左手左足在前。一吸气,贴于脊背,身体向上略升,一呼气,沉于丹田,身体往下略沉。全身重心寄于左腿,随吸气,两手随身体上升向内略收,随呼气,两手随身体下沉向外略开。练习此桩功,不论时间长短,如能有恒,于人身内部意气,周身内劲,及腰腿

功夫皆有莫大助益。

[杨式太极拳首传秘修桩功】

《杨氏太极拳首传秘修桩法》刊于《精武》1998年第四期,时至今日,有必要将其中该桩法窍要解惑于习者。有关窍要如下:关于呼吸问题:在呼吸上要求不尽太相同,应随功法层次的提高、功力的增长而不断改善。站桩可以从浑元桩入手,这时要求匀、细、深的平稳自然呼吸,待功架正确合理,且具有一定基础后,即可采用逆腹式呼吸,意念使“气”沉注丹田,术语谓之“下气”,其它有:抟气、捻气、搅气等。有一点必须说明:以上几种修气方法做功状态下得特定呼吸方法,“气”并没有真正得像水一样注入丹田,而是通过呼吸的调动使横隔下沉,腹部充实,发力时丹田鼓荡、擞炸等都是气用之法。限于篇幅,以后专文详述。关于阴阳:阴阳在拳学修为中处于很重要的位置,至于结合到拳法、人体中去如何体现,其实区分的方法很简单,你不妨趴到地板上,所有接触地板的一面都是阴面,所有向天的一面都是阳面。关于松紧:松紧的互为存在在拳掌学中同样至关重要,明白了阴阳相立与松紧结合为阴松阳紧,即所有阴面都要放松,所有阳面都要拉紧。关于对技、拉争:太极拳经曰“一身备五弓”,即四肢和身体(脊柱)分别为五张涨满的弓,站桩就是保持这种蓄力涨满状态(朴真拳学谓之“浑元状态”),保持形所获取的功力就是浑元力。其实“一身备五弓”未免太复杂、太零散,有三张弓足

矣,下肢一张、上肢一张、脊柱一张。以浑元桩为例,上肢肩撑肘横,双臂抱圆、十指撑技,形成肩与肘与手的争拉;双手合抱,滚肘裹腕,与顶头竖项又形成与手及前臂为大椎的对争,同时与尾闾坠沉形成脊柱上下的对拔拉争;坚膝捻趾与圆裆翻胯则形成两膝、两胯、两足的对争及同一条腿足膝、胯的拉技,并通过腰椎与脊柱连结成一体。这三张弓的形成与连结即形成一个整体(如图所示)。内家拳法非常强调这个整体的运用、术语谓之“整体浑元”,所形成的劲力形式即称“浑元整体劲力”,附洷于格斗则非常强调整体的浑元爆发,在过去,老拳家们称形意、太极、八卦道理相通世源此所指。对拔拉争训练是在桩的基础上用心去体会、用身体去感受,而绝非用意念去指导、去想象,这一点需要指明。关于时间、功效:有位读者来信反映,他一天可以站五六个小时的桩,我说大可不必;还有人讲在生活中练拳、在练拳中生活,我看这更没必要。我们每天都必须工作、社交、吃饭、休息,不可能花费过多的时间去练功,不管什么地方、什么时间、满口论拳、张牙舞爪,人们不说你精神病才怪。练拳的前提首先是掌握真正拳学要义、正确的修为方法和尽可能走捷径,得遇明师真传真授,再加上自己的勤学苦练,做到真正得悟解于心。每天站桩1小时,一般用不了多久即感功力大进,一二年即成好手。遗憾的是得此兼备者为数不多。关于年龄问题:有些年龄偏大的读者询问,还可不可以学习内家拳法。古今“半路出家”学拳的成功示例亦不算少,年龄大一点学内家拳更好、更合适,年龄

偏小对拳理反而不容易理解,所以年龄不是障碍,原传拳法将是你无悔的选择。关于桩法训练的安排:总的训练程序应从浑元桩入手,一般三至六个月后加习掤手桩(抱婴桩),随着日长功深桩,功的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以后再加习或择修推窗观雨和弯弓射虎。在一天的训练中,可安排浑元桩40分钟、掤手桩左右式各20分钟即可。玄都有法传三界,广渡有缘以证真。真隐大千传法相,法逢盛世现真魂。大道本来至简易,一诀便知妙中玄。

太极桩功完整板

千百年来,传统武术在漫长的历史流传的过程中,从零星闪烁的远古,到群星光芒的今天,形成了当今的众多的门派。能够使他们延续、发展到今天的动力是什么呢?内功!内功是传统武术的精华所在,而内功的具体修炼是以站桩功的方式来完成的。

站桩功是传统武术内练能力的基础。习练者在站桩中,通过思维意识的运用,而进入意识相对的静止状态,从中实现人体的阴阳平衡、开通经络、调和气血、补养元气,达到培本固元地目的。通过在桩功中的锻炼,才能使体内的真气运动自如,通过心法的应用才能进入静定的状态,才能达到天地人三合一的境界。

在众多的桩法中,首当典范的是太极桩,在很多的门派中都有太极桩之名,然而,名虽相同,而实质的内容却各有所别。一般的太极桩强调:在站桩过程中,要调身型,使肢体放松,消除体内僵硬之劲。而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太极桩则强调:松紧有度,

更强调意识的运用。笔者就武当太极桩的内涵论述于下:

一、浅谈太极理法

―道自虚无生一气,便从一气产阴阳。‖阴阳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本性。它既相对,又相溶。相对者:阴极必反,阳极必变者是也。相溶者,阴阳相抱,则万物必昌。此乃万古不变之理也。也是道的基础。这就是道家著名的太极理论之精髓。

太极之名由来已久:最早见于《易经.系辞》中所讲―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清代王宗岳在《太极拳论》中说:―太极者,无极而生,阴阳之母也。‖都说出了太极的含义:即太极是由无极演化而生,是阴阳的本性。在自然界的表象即是天地,白天,黑夜。所以古人在不断地总结完善这一学说,最终得出:―天下万物皆可分阴分阳‖。并且用它来帮助人们观察和了解、认识事物及其发展。把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理论体系广泛应用在各个领域。

太极理法主要讲的是阴阳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应当说它适合任何一个领域,包括武术技击。在武术技击中更注重阴、阳、虚、实、动、静的变化。比如技击中的动,桩功中的静等无不体现了太极理法。谈到武术技击,更要讲桩功!桩功的修炼包含静桩、动桩,两种方式,由于练功的形式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要根据自我修炼的目的而定。

二、太极桩功原理

武当太乙门十分注重桩功的修炼,太极桩是武当太乙门密传

丹法的入手功夫,是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桩法。太极桩的修炼方式突出的体现了武当太乙门以武入道特色,同时也完美地体现了太极理论在内功中的具体应用。

太极桩功历史久远,相传太极桩功是道祖老子所传,经尹真人而留于武当。虽然此说已无法考证,但根据此桩的功能、效果也可窥知,发明此桩的人是一位圣者。而此位大贤精通阴阳五行、人体经络、武功技击、金丹内炼等诸多学说。

太极桩法在练外形方面有独到之处:下手即求天、地、人三才同修。所谓三才即:(1)练人之天极——双臂之厚重;(2)练人之无极——丹田之混元;(3)练人之太极——双腿之轻灵。三才相合即入无极而成混元,即可功成。继而精求劲法,在身体用劲方面,力求刚、柔有度,阴、阳变换有法,正如祖师所讲:―劲法太极在一法之中仍然体现。以太极桩为例:用功之时,必先以刚劲而用之,以求开筋、开骨之效。刚劲用后即弃之,弃之则松,松则柔。以刚求柔,以刚用柔,以柔用刚,刚柔相济,始合太极,浑然一体,其功乃成。‖先用刚劲,刚劲用过之后,就弃之,则柔劲自现。正所谓阳尽之后阴则自生,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则合太极。从中可看出,太极桩劲路的刚、柔变化是有法度的。

太极桩内在的意识活动方面也具独到之处:(一)下手即合太极。先动足少阳胆经,以足少阳胆经之真气来推动足少阴肾经之真气。以形成少阳、少阴两经相互交换,

相抱相容,形成一阴一阳交替而用,周而复始之太极之状。足少阳胆经在人身主人之胆腑,其性犹以活跃、善动而著称,更有强胆量,练精神、临敌而不惧、泰山崩于面前而心不动之能,是武功练习听功所必须练习的经络。与足少阳胆经相互交融的足少阴肾经则更为重要,足少阴肾经在人身体主肾脏,肾脏是人先天之祖气的所藏之地,后天生精之所。有强筋骨、壮精神、聪耳明目、滋润五脏,是强身健体、修真成圣的重要的脏腑。肾脏的强弱将直接影响习武、修真的结果。因此,下手先修炼上述二经,就显得非常必要了。另外,由于少阴、少阳两经的相互交换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肾水升腾!由此而使五脏得以滋润,正如阎老祖师所讲:―一法之中,有先动阳而后动阴者,即抽坎中之真阳,添离中之真阴。如太极桩,先升肾中之纯阳,添心中之真阴者便是;‖真阳上升、真阴下降。阴阳交替、周而复始始入太极之状,则丹功成矣。

(二)易筋腾骨布气:易筋者,通过身体姿势的调整,使身体的筋脉得到充分的激活,使其强健有力。古语说,筋长一寸,力长一分,充分的说明了筋腱的作用。加强筋腱的锻炼,无疑对身体的柔软性、轻灵性,都有莫大的好处。传统的养生理论认为:人身体的能量供养途径有三种:1、经脉中的真气供养;2、血脉中的氧气供养;3、筋脉中的能量供养。可见,易筋的锻炼是有理论根据的,在实践中也证明了这一方法的有效性。

腾骨者:通过特定的方法,使身体的皮膜,骨膜得到充分的

激活,使其逐步的产生形如空鼓的气囊,以这种特性的功能,来产生巨大的抵抗外界击打的能力,腾骨者有二:1、皮肉之间的腾起,是有效地抵御外界来侵的第一道屏障。2、筋骨之间的腾起,即通常所说的腾膜。此处是抵御外界侵犯的后一道防线,是否能够有效的抵御外界的侵入,关键在于易筋腾骨功夫的优劣。易筋腾骨产生的气囊充分的发展到全身,所谓气:即是通过各种练功方法的锻炼,所得到的真气,练功者通过特殊的方法把真气布于全身的筋骨、皮肉之间的气囊之中,使之产生巨大的保护身体的能力,这种方法叫做布气。

太极桩在行功中,通过不同的意识活动,合理的把易筋、腾骨、布气,这三种不同的功夫和为一体,使养生、练气、强筋等多个目的同时实现。

(三)换劲有法循:

在内家功夫的练法中,常常有劲力的说法,所谓劲力:就是武术技击的劲法。内家功夫通常将劲分为两种:1、后天劲,即人的自身肌肉所产生力量。2、先天劲,人身体自身所带来的潜在的能量,俗称先天劲。内家功夫首先练的功夫就是通过一定的训练方法,使先天的内劲体现出来。

换劲者:内家功法以换掉后天的肌肉力量为主要的目的,后天之劲退去,先天内劲自生,传统内家理论把这一过程称为:换劲。

太极桩在换劲方面依然遵循着太极理法,既由无极开始,继

而太极、两仪、四象、八节、九宫定成局的方针进行的。(1)由上向下换劲:由上身阳经之内劲开始,向下身进行内劲的转换,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而行遍下身,使下肢经络完整、充实,达到沉稳中透着轻灵,刚建中含有柔软的境地。

(2)由下反上换劲:由腰背间而向两臂进行劲力的转换。其间内气、血则随同意识的不断的变化,充实上肢,当经络完整、充实后,达到两臂沉重中透着鼓胀,刚建中含有轻灵的境地。(3)由中向梢换劲:本着―劲由丹田出‖的原则,由中向梢进行劲力的转换。使之内气、内劲由丹田发向四梢,节节灌通,使内劲运化通达,达到经脉畅通无阻的境界,进而达到内、外三合一体,意念一动,周身皆一体、整如泰山的状态。

(4)六合一体整劲:何谓整劲?即周身内、外三合融为一体,所发出的整体如一的劲力。在站桩时通过不断地运用意识的转换,使身体的横、竖、内、外的各种劲力,有机的结为一体。在意识的引领下,由丹田到四肢,节节贯通,使之达到意识一动,则气达四梢,逐步地做到一发动,周身皆动。大有泰山倒、高楼倾之感。

(四)丹田培元练气:―丹田练气‖,是所有功法所要求的,太极桩在这方面尤有独到之处,先动足少阳,足少阳一动,则周身内气开始活跃。动足少阳经后再动足少阴,足少阴一动则补先天之元阳,强化五脏,练后天的五谷之精,化为真气补充五脏,行

先天之真阳,补心中之真阴,达到坎离交媾,阴、阳互换的丹道小周天的境地。之后,引周身真气归于丹田,注重丹田的吐纳、开合、鼓荡、填充。让丹田——这气机发起之源,充分吸纳周身的元气使之更加饱满、坚实。在整个的练功的过程中,通过丹田不断的把元精转化为元气,然后再开通经络,使丹田的元气通过经络的运化到体内的各个脏腑,充实于五脏。逐步的达到精旺、气满、神全。丹田的混元罡气饱满,为周天循经行气做好必要的准备。

(五)周天行气循经:武当太乙门的功法均以练精化气为修炼宗旨,以练就丹田混元气为入手,继而运气行走经络,让丹田混元气按内功需要的不同,而行走不同的经络,以达到不同功夫的要求,这就是所说的:―循经行气‖。太极桩也不例外:先以足少阳、足少阴两经作为循经行气的入手,继而行气于督、任二脉,以达小周天的目的,此乃武功、丹功所必需达到的。而行气于大周天,布混元罡气于周身经络,达到―法密如笼‖的境界,才是太极桩外功的最终追求。练到此境界,太极桩在外功方面,才达上乘功夫。

(六)光华内收练神:

神为内功之主帅,练神之清明,则意之灵便,意识是内功习练法中的君主,任何功夫的练法,均离不开意识的运用。因此,在练太极桩功时,要十分的注意意识的运用,所谓―光华内收练神‖是指:在练功的过程中,神光内收,专心的注意意识的运用,

转换以及体内气血运行的变化。反观内照,精神内守是练太极桩是应用的必备方法。也是太极桩武道合一的具体地表现。神到、意到、气到、力到是内家功夫的内三合的基本要求。而内视练气的法则则是练内功的共法,―内景隧道,唯反观者可以照察之‖更充分的说明了神光内收可以开通经络隧道的特性。光华内收以后,随着神光的内收,练功者的心态也逐渐得趋于平稳,安详,则逐步地进入禅定的状态,达到内功的大成高妙的境界。

三、太极桩的架势与动作结构

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桩是武当太乙密传丹派的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现论述于下:

(1)太极桩(一):

行功姿势:身体自然站立,两脚横开与肩同宽,成11字形。头正身直,二目垂帘向前下方斜视,从头到脚,进行周身放松。两手自然下垂,贴于大腿两侧。舌抵门牙牙龈。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2)太极桩(二)

1、两脚横开,比肩略宽一脚,两脚成11型站立,从头到脚依次放松,然后两腿微屈,成高马桩,有圆裆之意。含胸拔背。

两臂慢慢抬起与肩平,肘略低于肩,两肩胛骨用力贴向前胸,

两臂在胸前成环形。(以身体感觉舒适为度)。

2、两手十指自然张开,弯曲,形似虎爪,两手相距2寸,手心向内,距胸前一尺三寸左右,成扁圆状。

3、头项不偏不斜,项部直立,以头部舒适为度。

4、两眼开目平视两手间(也可平视远处一定目标)。眼不可睁太大。

心法:

1、肩井与涌泉成一线1–2分钟,找放松的感觉,涌泉有麻、热、胀即为正确。

2、肩井、曲池、合谷放松。

3、肩胛骨前贴。

4、臀部前贴。

5、膝关节外撑。

6、手臂外撑(即要外撑又要内抱有挟球感)。

7、意守丹田呼吸气沉丹田。

1–7每个动作1–2分钟,一个轮回8–10分钟,能做几轮回做几个,一般8–10个轮回。

(3)太极桩(三)(收式):

行功姿势:由原式起,两手由身体两侧向小腹丹田处抱合,双手重叠一处,左手内劳宫扣于右手外劳宫,扣于丹田处,头正体直,目视前方。

心法:意想周身真气通过肢体经脉回收丹田。

四、太极桩的体态动作要求

(1)头易正:头居人体最高处,为人身之君,是一身之主宰,不宜倾斜,俗语讲:―上不正,则下斜‖,头正神清,神态端庄,收颏直颈而其头必正直,大有统领全身之意。

(2)肩易顺:顺肩者,两肩向左右的方向平而顺之,意在肩骨均衡、平行、舒展的向左右伸张,毫无拘禁、高耸之状,以合出劲之态,此势乃此桩基本架式要求。

(3)胸易出:出胸者,人之威严在于胸,出胸不是挺胸,出胸以壮神威,挺胸则有失中正,出胸有利于腰的灵活,腰部灵活,则身体轻灵,周身合力易成。

(4)腰易稳:腰,为人身骨节的中心主宰,是人身四肢上下运动的纽带,乃重心之所系。因此,腰肢最要紧的是稳,稳而厚重则坚实,上、下行气不滞,则出劲不空。

(5)足易坚:足坚者,两足放平,大趾内侧用力向下扣,使脚部稳稳的立于地上,古语言:百力皆发于脚,足之坚稳否,将直接的影响步法、身形、发力的能力。练时,必使筋络舒展,不可用拙力,否则足便不稳,焉能功成?

(6)膝易曲:膝要善曲,而曲中求直,则为下盘稳固之道。两膝微曲而上、下伸展,使筋脉舒展,而下盘则坚。练时切不可用后天之拙力,拙力一生则足吃重力,便失之大地之稳重。要知膝之拙力一生,真气运行受到阻滞,身体不舒,身体关节即失之灵活,练习要有外撑之意。

(7)手易抱:抱元守一,是练太极内功的具体要求。行功时,两手要向前合抱,犹如老翁抱树。肘曲、腕平、五指自然分开,此乃站太极桩基本姿式,行功时,要尽量的使肘臂平行舒展,以达筋肉伸展,真气运行自如之目的。

(8)脊骨直:脊骨是人身体的支撑所在,其内是众多神经的通道,是支配人体活动,意识传导的主要途径。因此,此通道越是平直,则阅历与神经意识的传导,而使人动作敏捷,背直则腰易下,则身体上身松弛,真气畅通无碍,其先天真力自出。

五、太极桩内功检验标准

太极桩在武当太乙门密传丹派中,素以百日功成而著称,有百日功之美称。是太乙门众多功法中的一个比较好的桩法。其每个阶段的检验标准也不一样。根据学员目前的实际情况,我们先将太极桩初期的检验标准介绍如下,供广大学员参考:

站太极桩一星期:

1、精力、体力比以前有所变化。

2、睡眠有沉实感。

3、个别的学员有身体轻灵的感觉。

4、有兴阳的现象。(男同志)

站太极桩半个月内:

1、精力、体力更加旺盛,抗疲劳能力明显增强。

2、在站桩中,所有的心法感觉均有良好的进展。

3、睡眠安详,沉稳。

4、身体具有轻灵,柔软的轻身感觉。

5、有较强的食欲。消化功能增强。

6、阳举现象明显。

二个月内:

1、精力旺盛、体力充沛。

2、食欲旺盛、消化功能极强。

3、轻身功夫初步的上身,日常中(非功态)身体倍感轻灵。

4、周身关节灵活。自感身体柔软异常。

5、身体有想挨打的感觉。

6、打击力量有明显的增强。

百日内:

1、轻身功夫上身

2、抗击打的护体神功初成。

3、身体柔软、轻灵异常。

4、打击力、穿透力大幅度增加。

以上是站太极桩应具备的最基本的标准,望广大学员自己认真地对照检查。以后还要经过铁甲金身,浑圆如一等阶段。

太极站桩要领

更多文章来源: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14779292.html, 站桩,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 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本文不能详谈。先天无极门的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行桩,是在运动中通过单式习练,将站桩中生出的六面平衡混圆力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整体八面螺旋力。使肢体在运动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运转自如。这一步主要是把站桩中所练出来的内涵与运动实战有效的连接到一起,有些习练者在站桩时能练出整体力,但在运动当中这种整体力又散了,这就是在行桩这个环节上没有有效的深入练;导致中间脱节,这种脱节使你日常训练的内涵不能有效的发挥,实乃练功中一大损失! 化桩,是在站桩、行桩的基础上,行走坐卧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皆具八面螺旋力,在这个阶段对间架的要求就不是很注重了,因为修炼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太极拳阴阳转换的哲理中进行的,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只有神意犹存,初步接近后天返先天的境界。 一、无极桩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颔内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处的统一。 5、要求: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怎样练好太极拳站桩

怎样练好太极拳的站桩? 原创:一丰居士(中国式健身功法) 太极桩(或叫做混元桩)是太极拳、形意拳、意拳、八极拳等内家武术的基本功(各家拳法可能会改个名或者姿势上略作变化,但本质不变),也是强身健体的重要方法。无极桩练习的要领主要有: 1、双脚平行站立,间距一脚的距离,差多与肩同宽。 2、双手左右平伸,与身体成十字,周身放松。 3、头顶向上顶的劲,如同头发悬挂在房梁的感觉,下巴与地面垂直,这叫“虚领顶劲儿”。 4、双眼平视前方,不要用什么意念,不要用气功的方法增加什么想象。 5、双手缓缓合抱向前,如同抱着大树,形成圆型,手掌自然分开,相距10公分,拇指向上指,稍微用力上提。 6、臀部下坐,这叫坐胯。像坐着的姿势,裆部要撑圆,膝盖外展的感觉(不是真的外展),要放松后背,腿部略微弯曲,很自然的坐着的感觉,像坐在一个高凳子上一样。同时头部有向上顶的劲,这样身体才平衡,双脚行下踩的劲。 7、不断微微调整身体,做到完全放松,特别是双臂和双肩。双臂腋窝下如同夹着球,保持镂空,双肘外展但不要抬的太高,肩部自然下沉放松,这叫“沉肩坠肘”。 8、保持这个姿势,不断微微调整身体,使全身各部位都放松,特别是各关节部位,不

要吃劲儿。 9、呼吸上,顺腹式呼吸(吸气鼓起下腹部,呼气放松下腹部),做到缓慢深长,不要憋气。自然放松,开始可能下腹部无法鼓起,没关系,坚持这样做,过一段年时间就能渐渐鼓起来了,随着练功时间的加长,整个下腹部,直到大腿根都可以在吸气的时候鼓起来,并能感到丹田温热,内气充盈,并可以做到气沉丹田。这需要不断的坚持。 10、意念上,不要有任何意念,不要胡思乱想什么导引、引气、闭眼瞎想,都会出问题!!切记。我们不是练气功,我们的练功是科学的,是人体自然的体能激发,不需要什么想象。只要保持自己别胡思乱想、心烦意乱就行。身体本能的气血就会自动灌入丹田并沿经络游走周身,这叫做“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窍门:全心体会呼吸过程,不想别的事情。(类似人在愣神的状态)。我说边看电视边站桩,有人不信,其实,看着电视里无聊的节目,最容易让人放松,这种似看非看的状态,反而是很好的入定方式,等你真的能不借助外力,就能自然入定,那时候就好办了。至少一开始,越是安静的地方,越让你胡思乱想! 11、调整方式,为了尽量让自己放松,可以在开始的时候做一些心理暗示,就是想象:头顶一个气球、下巴下含一个气球、双手抱着大气球、双腿夹着大气球、坐着一个大气球、腋下夹着气球等,有周身浑圆、外撑、内抱的感觉。这个感觉不是一下子能找到,要慢慢体会。无极桩就是要有周身的“整”劲儿,浑圆劲儿才行。太极拳的各种招式,其实都是这个装的姿态的变化,有关内容可以看《太极拳谱》。 总之,每个人的姿势都不是完全一样的,在这个总体的架子上,微调自己的身体,找到让自己能完全放松的姿势,但不能破坏这个架子,这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需要1周左右能周到合适的站位。 每次站桩的时间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越长越好,但如果累了就停下。通常感到累了,往往是没有放松,可以微微调整自己的姿势,找到让自己不累的状态。 通常,站桩应该是越站越轻松,不会感到那里很吃力、发酸,很累的。慢慢地,你可以感到周身气血通畅,自然流动。双脚双手温热(不是火烧的那种热,那是出偏差了)沉重,仿佛可以一掌击碎玻璃一样的力道,周身内部温热舒畅,仿佛有热气遍布全身,感到自己像气球一样充满张力,一句话,很舒服、很有活力,即使不站桩,也能随时感受到周身充满力量的感觉,走路也双腿轻松很多。等等还有许多好处,这里不啰嗦了,自己体会吧。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基础入门-太极桩功站桩功详解(配图) 一:站桩功的作用: 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 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 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现论述于下: 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

(一)无极桩(二)浑圆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一)无极桩 动作练法: 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 百会上领头顶悬 眉宇舒展眼平视 舌抵上腭唇微启 下颌微收神内敛 虚灵顶颈耳听后 松肩沉肘左右抻 含胸拔背脊骨直 松腰沉胯收尾闾 两膝微屈微外撑 两脚踏实劲在中 百会会阴要垂直 呼吸自然气下沉 心静体松上下通 针对性作用:规范身体各部位姿势,调整气息,放松身心,增强腿部力量,增强意识的引导以及意识对肢体的控制力 心法:身体放松后观想自身与茫茫宇宙混然合为一体进入忘我境界

太极拳入门须知要领

太极拳入门须知要领 太极拳入门须知要领一、学会入静 所谓入静,就是使练拳者从现实生活中过渡到练拳境界中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叫“无极桩功”。其主要作用是调心、调气、调息。 所谓调心,就是使浮躁的心情平静下来;调气,则使急促的气息变得顺畅,有节律;调息是使自己身体的姿态达到练拳的要求,即两腿并立,头部百会顶天,两眼平视,下颏回收,颈项竖直,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松胯,两腿似直非直。 即看似直立,但不僵硬。思想上要排除杂念,全身放松,意守丹田。做到这些,练拳才能全神贯注。心神稳定,方能显收神形合一之效果。 太极拳入门须知要领二、夯实下盘 太极拳入门,首先要练就下盘的稳固,要有落地生根的力量,推不动,拉不摇。只有下盘稳定了,练拳时才能腿脚沉稳,上身灵活,动作敏捷。要使下盘稳定,腿脚的力量是基础。 增强腿脚力量最有效的方法是练“马步桩”和“虚步桩”。“马步桩”是同时练双腿的力量。要求上身中正,两膝顺脚尖方向而弯曲,两脚保持平行,但膝不能超出脚尖,而是在脚尖与踝关节之间变化,裆要撑圆。 练“马步桩”必须循序渐进。根据体能的增强逐步加大力度,

大小腿之间的夹角逐步变小,身形逐步下降,一次站桩的时间逐步加长。“虚步桩”是练单腿的力量,左右腿交换着练。 要求一腿着地,另一腿的脚后跟轻触地或微离地。着力的脚后跟应与身体脊椎末端的长强穴垂直相对并屈膝。前腿即虚腿,膝微屈,前脚与后脚的横向距离保持在10厘米左右。其他与“马步桩”一样。 以上是练太极拳扎根筑基的功夫。练此功夫,必须具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吃得苦,耐得劳,坚持下去,一定能取得好成果。 太极拳入门须知要领三、正确掌握身、眼、手、法、步 身眼手法步是太极拳入门最基本的元素,指的是拳势中的身形与身法,眼神与眼法,手形与手法,步形与步法。 太极拳入门的身形要求立身中正。即身形随时保持头顶百会穴、腰脊命门穴以及会阴穴在一条直线上。即使个别动作要求前倾(诚如“海底针”),这三个穴位的连线仍是直线。 杨式太极拳中的“中正安舒”,吴式太极拳中的“斜中寓正”,都是同一道理。身法为以腰为轴带动四肢,上肢动作以腰带臂,以臂带肘,以肘带手;下肢动作则以腰带胯,以胯带膝,以膝带足。 眼神是太极拳演练者的精神体观。习练太极拳要做到神形兼备,即通过动作展现出太极拳的气势和神韵,要求眼神与肢体动作协调配合,从而体现精神与气质。 因此,太极拳入门行拳中才会有“手眼相随”和“眼到手到”的要求。如果在演练中不注意眼法,动作就无生机;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充分展现所练太极拳的精神内涵,且富有表现力。 眼法主要有两种,一为“注视”,一为“随视”。“注视”多用

太极拳站桩动作要领

太极拳站桩动作要领 太极拳站桩动作要领 无论是太极宗师,还是武术高手,都要从太极桩功练起,无论你的境界层次有多高,都要经常练习太极桩功。 太极拳站桩动作要领1、起式 身体正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这一点很重要,自己不易体会,要让别人看你是站得掌与肩同宽),脚尖向前,不允许有内外八字,全脚踏地,肩井与涌泉一线,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双手自然下垂,双眼目视前方(可闭眼进入凝神)。 起式的目的,一是凝神,从思想上做好练功的准备,二是体会气血的运行,从而进入持桩状态。 女人通过太极站桩可以达到减肥目的,坚持练太极站桩可以减少身体多余脂肪,是减肥的最佳方式,也是最科学的。 太极拳站桩动作要领2、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到胸前,双手外拉而抱圆,同时裹胯而曲膝.(双手的姿势可随意,主要是调节身体平衡用的,每个门派的手姿势都不同,道理都一样)。 要点如下 一开始,因为要进入姿势矫正期,为了保持身体的可弓背,在后期,胯打开后需脊柱正直,是气机发动的关键,此点必须做到。头正,颏微内收。这是躯干的要点。

两手指尖相距一拳之远,指尖相对,掌心向内,十指自然分开,手掌与胸距约30公分。 中老年人练太极站桩可以弥补后天不足,能促进骨骼钙吸收,预防骨质疏松,同时还能降低摔跌的风险,提高身体素质。 双手放在肚脐以上肩部以下的部位,具体可视个人的情况而定手略高于肘,肩井要松,这是内力导于稍节的通道。内抱外撑,站到一定程度,自可体会深切。还要做到肘横腕挺。这是上肢的要点。 初学者下肢不能做到完全放松可试试胯往外打开,脚尖向内倾一点,在外脚背形成支点。初期,膝盖可向前曲,后期要慢慢把重心放在胯部下面,最终使小腿与大腿成90度,大腿与上半身成90为最终形态(简单的说,就是像坐凳子上一样)。 一开始姿势不可能做到,在长期修炼后才能做到,也就是说,一开始只是矫正骨骼的形态,使骨骼韧度提高,后期使上半身骨骼矫正,使从脚底下传上来的能量畅通无阻。 站桩时呼吸自然,身心放松非常重要的一点,练功中要注意全身肌肉放松,心态平和,只有这样站得才会轻松。 在站桩中要留意,如果觉得某一部分“走形”,用双手的去体会身体左右的偏差,用双手和身体的距离去体会前后的偏差,必须慢慢就矫正,不可操之过急。 如果有人在旁边护法那再好不过了,就叫别人提醒,看是可以,但身体不能动,以免和之前的姿势有偏差,就尽量不要看。 太极拳站桩动作要领3、收式 双手往边收好,双腿站直,可左脚向右收,可右脚向左收,

太极内功的修练及其方法

太极内功的修练及其方法——太极基本功之一 王培昌 (此文发表于2002年6月《哈尔滨都市资讯报》) 凡是太极拳爱好者均知道,太极拳是我国著名的内家拳术。是内外兼修、身心并练的拳种。对内家拳而言,应以练意、练气为主。正如拳论所云:“意气君来骨肉臣”。但如今大多数练习者,在练拳前做准备动作时,大多压压腿,弯弯腰,活动四肢。很少有人站站桩,练练气,做一些呼吸运动让自己身心静下来,使身心放松,气息平和,丢掉杂念,进入拳境,一心一意地练拳。 王宗岳先生的《太极拳论》一开头就说:“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那就是说,练太极拳之前应练练无极桩功。动为太极,静为无极。太极应从无极开始,练太极一辈子不练无极功,一辈子得不到内气,更出不来内劲,更谈不到内功。古人云:“拳无功,一场空。” 古人练拳,先从无极开始,学练太极桩功,一个桩功,一个桩功练下去,一般花费一年半载,等腿上有了功夫,气能松沉下去,有了一定基础再学练太极拳架。当然,这样练习需花费好多时间,而且练起来比较苦。这种方法的练习不一定适合现代社会的需要。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加快,时间是相当宝贵的。为了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不能把古时候的练功方法套用到现代社会,练功的方法也应该与时俱进,根据简、快、

好、省的原则。本人根据古人常练的桩功,组合成一套动静相兼的功法称为太极六部功法和太极内功功法,献给大家。供太极拳爱好者再练拳之前作舒筋拔骨,调和气息,使练功者很快进入到练拳的意境中去。 现将功法的名称及练习方法介绍如下: (一)功法名称: 1、三线放松功 2、太极升降功 3、太极浑元功 4、下肢导引功 5、左右琵琶功 6、收势还原功 (以上简称太极六部功法) 7、捧气灌顶式 8、前起侧捧气式 9、侧起前捧气式 10、侧前起捧气式

陈式太极拳桩功

陈式太极拳桩功 陈式太极拳桩功一、无极桩 无极桩也称自然桩,是太极拳内功重要的桩法之一,被历代拳家认为是太极拳的根基。拳理说:“太极者,无极而生也。”练习此桩时身体处于高度放松状态,意形合一,阴阳相调,无形无象,是一种平衡和谐的内在运动。 1、桩势:两脚平行分开,与肩同宽,身体自然站立,脊柱松直,头微上顶,下颔内收,两臂自然下垂于体两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口轻闭,舌抵上腭,双目微闭。 2、要领:十趾抓地,足心含空,两腿微屈,敛臀松胯,含胸松腹,沉肩坠肘,精神集中,全身放松 3、呼吸:以鼻呼鼻吸,呼吸自然、均匀、缓慢、细长。 4、意念:排除杂念,意念专一,使内气充盈,任内气自然周流全身,并达到身体内处的统一。 5、要求:每次静站10—30分钟,每日站1-2次。 6、作用:培养元气,放松身体,稳固身体重心,端正身体姿势,增强腿部力量。 无极者,一物未有也,心静如水,无物所著,无念所思。内固精神,外示安逸。 身桩端然恭立,思想松静无为,头颅正直,顶劲虚领,肩井穴下沉,双肩松脱,膻中穴内含,心气下降,横膈膜下沉,束肋

合腹,腰部向后撑平而下塌,松胯圆裆,开膝合膑,双脚内旋,涌泉穴虚而含吸地气之感,双脚外侧与肩同宽站立,周身放松合住劲,清浊之气共同浑合至小腹之内,等待阴聚阳震之机。功积力久,渐悟无极桩。待无极桩锻炼纯熟后,内气已较充盈,并有阳震之机,即可进行太极桩的训练。 无极桩功与太极桩功一样,是意识训练和体能训练同步进行的一种内功修炼,即可增加内功又可增加腿部力量。“站桩如插柳,根繁枝叶自然茂盛”就是说站桩就好像插柳一样,只有根部旺密了,树枝和树叶才能茂盛起来。站桩是固根,是在增加自身的稳固性,更是对自身极限挑战。 练习方法如下:脚步与肩同宽,双手呈抱球状或双掌心向下外撑置于胸前或腹前,两肩放松,沉肩坠肘,身体下沉,两腿微微下蹲。虚领顶劲牙齿微拢,舌顶上腭,下颌微收,双眼虚视两掌心,其要领如下: 意守丹田像球旋,“气海”“关元”四指间。 凝结玉带随腰绕,上虚下实何等闲。 随着缠丝螺旋劲,大圈小圈四梢尖。 形断劲断意不断,劲断形断意再连。 无极桩功中身法,挑战极限功可圆。 无极桩功在意识及形体上要求:“上虚下实”和“劲走螺旋,达于四梢”,上虚是指上肢各节要放松,下实是指下肢肌体要稳牢。四梢是指四肢之梢节的两手与两足。两足是固已之根本,两手是击敌之重器。将劲传于四梢之根本就是要用意识去支配。只有意达才能神达,换句话讲只有意达才能劲达。在练习过程中下肢肌体和

太极元功

太极元功 太极元功拳术,由于过去秘不外传,故知者甚少。笔者曾于1980年5月在“全国武术观摩交流大会”上表演“太极元功六十四势”、“太极元功四门转走”,并奉师命寻访同门。在大会交流中,近百个拳种都找到同门,唯太极元功拳没有。自1981年《武术健身》杂志第二期介绍了吾师常焕章老先生《从秘不传人到公开教学》的事迹后,仅几个月的时间就接到全国二十六省几千封索要资料的来信。当年常师已八十高龄,笔者又公务缠身,无力满足广大武术爱好者的要求。今笔者已经退休,愿借《武当》一角将所学公之于众,兼借此机会寻找同门,以了恩师遗愿,告慰在天之灵。 太极元功拳始创于何人,至今尚未得知。凭恩师生前口授得知,其传自北京公爷府。由张公爷(满族人,系姓加官名)传授李恩荣(河北省任丘县人,满清官吏),李功成后曾保钺海钦差大人去南方视察。回京后被誉为“京东四李”之一之“快手李”,与“单刀李”(存义)齐名。李告老还乡后传授张克宽(河北省任丘县人),功成后曾参加义和团,失败后流落东北吉林市,后传授吾师常焕章。 太极元功拳谱[一路谱文] 一路一趟 预备式、起式、龙形(单划掌三手)、蹲虎形、右下塌掌、右拓捋式、左下塌掌、左拓捋式、左手劈掌、上步双推手(三手)、左右穿手、退步穿掌(巧女纫针三手)、分手抱球、右手挑旗、左手挑旗、左臂压

肘、右手挑旗、右臂压肘、左手挑旗、上步抗肘、栽左肘、回身滚肘一路二趟 迎门搬捶、左右蝴蝶手、挑袍双掌、捋手坐纲、放手抖纲、右卷帘手(三手)、猛虎抱头、捋手坐纲、放手抖纲、左卷帘手、猛虎抱头、上步拈手 一路三趟 白鹤亮翅、平地穿鱼、猿猴亮臂、左领手、右狮子逛球(各三)、单臂擒羊、金鸡抖翎(三)、怀中抱月 一路四趟 右臂搡掌、白鹤展翅、千斤坠、懒龙翻身、陆地撑舟、上步双撞掌、左臂单鞭(三手)、右臂搓掌、右臂单鞭(三手)、右臂搓掌一路五趟 回身搬捶、猴捅马蜂窝(二手)、上步捋手坐纲、放手抖纲、王祥卧鱼、左手搓面掌、进右步肘下捶(二捶) 一路六趟 回身荷叶掌、拦肘、右臂劈掌、左右单划掌、反臂撩阴、右击裆捶、右手劈掌、左顶心肘、左手反面捶(掌)、左臂掖掌、磨盘掌、左臂搡掌、右臂掖掌、磨盘掌、右臂搡掌、猿猴献果、虎站山岗、双裹手、通臂捶、风摆荷叶、右手钻捶、右反臂撩阴、左击裆捶、左劈掌、右盘肘、逛肘(三手)、右蹬脚、右打虎式、捋手左蹬脚、左打虎式一路七趟 右手塌掌、右合掌、右扣手、左栽肘、左合掌、穿掌靠山、左右

很经典的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太极拳的完整修炼及正确方法 简明扼要、通俗易懂、直击窍要 赵建宇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三)练习太极拳的练习方法 二、基本缠丝功是练好太极拳的根基 三、基本缠丝功法歌 第二章:太极拳法 第三章:例举技法 第四章:推荐太极拳理论 第一章:明理篇 一、明确目的 (一)、练习太极拳的作用 练习太极拳能起到什么作用?能达到什么目的?汇总起来分三个方面: 1、起到健全心理健康的作用,陶冶情操。通过练习太极拳的松、柔、轻、缓和刚柔相济,可以化去人们心理上因繁忙复杂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浮躁、郁闷、傲慢、恐惧、轻率、鲁莽等等不良情绪。练习太极拳讲究的是平衡的道理,心平气和,平衡中有起伏,起伏之中保持平和,即中庸之道。太极拳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意识体操,但它不是简单的体操,它是先有意识(主要是练意识),后有动作,用意识去指挥动作的运动,这里面处处富含哲理,妙趣横生;太极拳是拳术、也是艺术,练起来如行云流水,如波涛跌宕起伏,具有很雅致的欣赏价值,所以通过太极拳的长期锻炼可以达到净化心灵、陶冶情操的效果。 2、全面增强体质。通过太极拳这种运动方式可以全面提升体质,因为太极拳的要求是由里到外,一动全动;自下而上,由上而下,节节贯串,意念不动,外形寂然不动;意念、内劲一动,外形随之而动,而且要符合阴阳平衡的哲理,从而调动了身体所有机能参与锻炼;因此对于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免疫系统等起到了良好的改善作用,有病的起到了治疗作用,无病的起到了增强体质的作用;肥胖的可以减少脂肪;瘦弱的可以使体格、肌肉健壮;可以增强骨骼的抗压、抗折性能;提高关节的活动性能和韧带的延展性;增强了腿部力量,提高身体平衡能力;尤其是抗感冒等抵抗力的提高尤为明显。(请参阅我的“太极拳的健身价值”一文) 3、武术技击作用更巧妙。太极拳以柔克刚,以弱胜强,以静制动,后发先至;舍己从人,“彼不动,己不动,彼微动,己先动。”引进落空合即出,四两拨千斤;物来顺应,沾着不离,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二)、练习太极拳的目标 练习太极拳无论是技击还是健身都是让身体的机能达到空松圆活,化僵为柔,达到积柔成刚的目的。人在婴儿时期肢体是柔软的,但没有搏斗、生产能力。当人们有了生产、搏斗等生存能力后,肢体、劲力又变得僵硬,随着岁月的增长,

如何正确站桩

如何正确站桩 一:站桩功的作用: 站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 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 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胸前),体会身体 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 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下文详谈。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 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 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 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 二:站桩功的详解 正确的行功桩架是保证功夫上身的基本条件,架势的体悟则体现了心性、慧根的高下。太极站桩功是的传统杨氏太极拳入门功夫,对桩架、结构也有特定的要求。现论述于下: 五种站桩功的详细解述: (一)无极桩(二)混元桩(三)开合桩(四)升降桩(五)虚步桩 (一)无极桩 动作练法: 身体自然站立,屈膝沉胯,左脚横开,两脚间距与肩同宽或比肩略宽,脚尖朝前,两 膝微屈,左掌在内,右掌在外,两掌交叉相合,轻按于腹前。 口诀要领: 百会上领头顶悬 眉宇舒展眼平视 舌抵上腭唇微启 下颌微收神内敛 虚灵顶颈耳听后 松肩沉肘左右抻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功要领 无极桩是太极拳内功中的一种养生桩法,也是进入太极高境界的一种功法。如果说无极桩是静桩,那么太极拳架就是一个活动的太极桩,无极桩所具备的要求,在打太极拳的时候都要具备,所以练习无极桩不论是养生,还是打太极拳都是非常重要的!刚开始时无极桩不易自学,有明师或者练成者带习最好。 起式 身体自然站立,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双脚平行,全脚踏地,双手自然下垂,松腰松胯,立身中正,全身放松!站好了这一点,足心会有发热或发麻的感觉。站桩 双手缓缓上提,环抱于胸前,指尖相对。 要点如下: 1、百会穴虚领顶劲(百会上领的感觉就像一个挂勾挂着你一样,身体其他部位全部放松,百会上领不能用力往上顶,切记!) 2、松颈部,松两个肩、两个肘,放松两个手,手指要自然的伸展开,不要卷曲。 3、放松胸和背部,在胸、背放松的基础上,由内向外,胸腔要自然舒展开。 4、放松腰和腹部,腹部尤其注意丹田(肚脐下三指是丹田)的放松,腰部注意命门(肚脐正对着的腰部是命门)的放松。 5、从命门、骶骨、尾骨向下松垂,百会上领、尾闾下垂全部用意识,不能用力!(脊柱上有很多的神经,百会、尾骨这么一拉,督脉的气血就容易畅通,而且脊柱也得到了锻炼!这对于颈椎、腰椎都有很大的调理作用!) 6、松两个胯(髋关节、腿窝之处),胯非常重要,它是连接上身和下身的关键之处,可以说如果胯不放松,整个身体都会处于不放松的状态。 7、膝关节在髋关节放松的基础上,膝关节不要内扣,不要外撑,更不能前跪,自然的舒展开就好。 8、身体的重量在整个脚掌上,脚趾抓地也要用意识,不能用力。 9、眼睛闭起来,耳朵听身后,舌尖抵着上颚,牙齿合,嘴唇闭,你的意识就是检查你的身体哪里还没有放松,没有放松的地方就要放松下来。 收式 一松胯,双手慢慢放下来,身体不要起来,全身放松,两手合抱于丹田,男左手在下,女右手在下,双手劳宫穴与丹田相对,然后转丹田。转丹田的时候双手随着重心的转移在腹部转动,胯不能有起伏,这样就可以收势了。(站半个小时以内的话,左右各转26次,半小时以上,左右各转36次,转动的时候双肩、双胯一定要注意放松,立身要中正)

太极养生桩功

太极养生桩功 道家太极养生功法流传至今,桩功姿势各异,心法口诀各不相同,诸多功法虽流布于市井,但其精华仍秘传与道家。 太极养生桩功是太极养生的基本功修炼,在太极养生修炼体系中,各种桩功训练是都对练习者起着不同作用,而针对每种桩功安排的辅助心法,每种桩功都有特定的训练手段;不同桩功的训练方法和目的也不同; 太极养生桩功,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桩功可以提高人体体能及发放能力,还可以调理五脏六腑,增强人体各器官机能。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中内气相互作用时,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意念的收放则来自于各种桩功独特的心法。 桩功综述 一, 精神论 养精化气,养气化神,固根培本,养人身三宝,充人精神,发人智慧,使之,能为人所不能,能及人皆莫及,是谓太极养身,太极养身,则是掌握人身三宝,精气神自然变化的规律,修之炼之,而达到养生长身之修炼方法。 二, 太极论 太极,无极而生,阴阳和合而成。(即:一气分为二气为阴阳,阴阳二气合为一气为太极) 何谓太极?老子:"无,名天地之始"天地之始乃是混沌,混沌者,元气,原始祖气,此一气,先天而生於阴阳,后天而藏於阴阳, 即,生於先天而藏於后天,为阴阳未分之象,万物元始之极点,故谓无极。无极者,虚无静极之意也。混沌初开,乾坤始奠,阴阳道合而成象,是谓无中生有,"有,名万物之母",谓之太极。 如:天地阴阳上下相合为一气而万物生,日月阴阳来往相交为一气而寒暑顺。男女阴阳彼此相交而孕始成。 此一气是为太极,故为万物之母,太极。乃太和静极之意。 三, 俩仪论

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 最新

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最新 太极桩功浅析---解守德转贴 ============================= 发布时间:2009-03-28 13:07 火候难言靠体悟 “意贵专”,还有一个用意的刚柔强弱问题要注意。意的刚柔就是阴阳变化.两 个不同方向的变化就是阴阳,比如点和面的散和聚等,其中就有阴阳。现在一部分人已经在 站桩的时候体会圈的动作走不同方向,产生不同方向的旋转。产生不同的变化的时候,产生 相和,阴阳相济的变化。也就是速度一样的时候.是很舒服的.这就是相和。它是动的,是 动的混和,在站桩功中要找到这个要点。比如,肩圈的变化,前面断开,这样走,就是前合 后开.后开的话就是前合.还有里外、上下的开合相寓。比如,现在这个动作是顺时针方向 转,你还要找出逆时针的那个圈;再比如,你将圈放大以后,从前面断开.从中间打出来, 在站桩时这些劲都要找.这就需要心静下来才能找得到。所以又要继续按拳架的要求去练, 另一方面要调整身体,找到松、找到柔的同时意要专,将内劲的气势打出来,要防止由于出

现一部分身体硬了.这下子内劲也找不到了.等到你要想调这边的时候,那边又找不到了.等 到你回过来调身体松紧的时候,拳架走到哪里又忘记了。 站桩时意的刚柔强弱.在“意贵专”的基础上,功力到了一定阶段如何加强用意的问题,用道家的说法就是加火的问题。道家修炼中从来就有“药物易知,火候难准”, 又有“圣人传药不传火”的说法。这里的药物.就是我们的内气。火候问题很复杂,因为与 内功的强弱程度有很大的关联。很多人练功时为什么会出偏差7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不 知道自己的内气强弱程度如何。到了该加火的时候.也就是加强用意阶段.内气一定要充足, 否则就会出现炒干锅的情况。太极修炼重实证 儒家、释家、道家的修炼过程都讲究“行、住、坐。卧”中练功。行,就是平时的行走、行动中怎么来练功。行.就是所有的做事状态,包括你的身行、心行都一样.这 些行的状态下都要保持练功状态。住,停下来了,任何一个姿势定住了,好像太极拳的定式 一一白鹤亮翅等。站桩也是属于住。坐,指各种各样的坐姿。卧,躺下来,其中也有姿势的 学问。有人说最好教我们卧功,那是你现在想偷懒,睡大觉,其实功没有到那里,讲也没有 用。因为你一躺下来处于放松状态就想睡觉,但卧功不是睡着的,一定在练功的状态下。失

八卦掌内功八桩

八卦掌内功八桩 八卦掌的静桩功有八式。太极、两仪、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 此八式桩功在练习时要背靠八卦圆心,按时辰所在方位站在相应的卦位上修炼。 子时(23点-1点)胆经当令,在坎卦北方、丑寅时(1点-5点)为肝经当令、肺经当令,在艮卦在东北方、卯时(5点-7点)大肠经当令,在震卦在东方、辰、巳时(7点-11点)胃经当令、脾经当令在巽卦在东南方、午(11点-13点)时心经当令,在离卦在南方、未、申时(13点-17点)小肠经当令、膀胱经当令在坤卦在西南方、酉时(17点-19点)肾经当令,在兑卦在西方、戌、亥时(19点-23点)心包经当令、三焦经当令,在乾卦在西北方。 一年有十二月之分,一天也有十二时辰之分。养生练功,不仅要符合一年四季的变化,还要符合一日十二时辰的规律。《黄帝内经》认为人体内的经气就像潮水一样,会随着时间的流动,在各经脉间起伏流注,且每个时辰都会有不同的经脉"值班"。如果能够顺应这种经脉的变化,利用人体的经络和生物钟来保养、调节自身,按时辰所在方位定位练功,则顺天地之气,运体内之真气,才能天地人相合而合于大自然,最终所运之气才能纯真,用功进展才会迅速。- 太极桩 双脚与肩同宽,双腿微屈,全身松劲站立,双手合于小腹,左手按于丹田,右手按于左手上(女反),含胸拔背,双目微闭,目光内视于丹田处。 要点:全身松劲,舌抵上颚,下颌回收,头上顶,颈悬,脊柱中正,时间为刻左右。此式为内功入门桩法,主要习练入静和点起心火。 两仪桩 两脚与肩同宽,脚尖内扣成八字,两膝相靠成夹膝蹲式。右臂在内左臂在外合于胸前(女反),成双肘弯相叠按于心窝处;左手向右,拇指靠于右肩,掌指间向右,掌心斜向下;右手小指靠于左腋外侧,指尖向左,掌心斜向上,掌直指,拇指分,手不着力。 意想采天阳之气入右手心流于右肘处,采地阴之气入左手心流至左肘处,双肘之气向内经心窝处中焦穴入体,下行至丹田;于此同时,天阳之气经头顶百会穴入体,直下丹田汇中焦之气下行,地阴之气经双脚底循双腿上行,于会阴处汇合上行入丹田。四肢三股气混入丹田流转精炼。 要点:呼吸均匀自然,吸气时气入至肘弯、会阴、中焦处,呼气时由上三处入丹田。全身松劲,无着力,含胸,拔背,舌抵上颚。两仪桩为采阴阳二气调节体内阴阳平衡的桩式,对体内阴阳消长有着极大的帮助。时间为一刻左右。 三才桩 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左势),双脚距离约为三脚长。左脚尖正对前方,右脚尖内扣斜向前45度。双脚微屈成骑龙步,前腿弓,后退蹬,重心在双脚间后1/3处。左臂抬至胸前,左掌成劲掌,掌指高于肩齐,坠肘、塌腕,右手成劲掌下按于右肋右后侧,右肘后撑,右肩内扣,目由左掌虎口看出。- 要点:沉肩、坠肘、塌腕、圆裆、直腰,下颌回收,头顶悬,意想左臂上托一球,右膀扣抱一球,双腿间扣夹一球欲挤压而压之不下。三材桩为练劲的桩式,对肩臂、腰腿力量的增加和内脏的结实有较大的作用,时间为一刻左右。 四象桩 双脚比肩稍宽,屈膝下蹲成马步,双脚尖内扣,膝关节外撑,双臂平抬圆抱于胸前成掌心向外,四指自然分开,虎口圆撑,肘尖外撑。含胸、圆背、臀部内敛,目视前方。意想双臂扣抱住一个大圆球,欲挤而挤之不下,其欲撑而不使其撑开。 要点:沉肩圆臂,大腿蹬至水平,上身尽量直立,头正颈悬,腰向后撑圆,腕扣,四指尖相对距离为一掌距。四象桩为练腿部力量和肩臂力量的桩式。时间为一刻左右。 五星桩(五心桩) 双膝靠拢曲腿跪于地上,双脚向后分于胯两侧,臀部坐于地上,双脚脚背着地使脚心向上,双手掌心向上十指相对置于膝盖后大腿上。上身直立,含胸拔背,全身松劲端坐,眼微闭,目光内视丹田,意想周围之真气随吸气从顶心(百会)和双手心,双足心吸入体内沉入丹田凝固,同时体内之浊气病气由体内各处流至五心处随呼气呼出体外。 要点:全身松劲,意念集中,呼吸缓慢自然,舌抵上颚,头顶悬,双膝尽量靠拢。时间为二刻左右。目的在于去除人体内的病浊之气。 六合桩 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内扣,双腿屈膝下蹲,双膝紧靠,蹲至大腿水平。双臂相交,双肘各落于双膝头上,左臂在内右臂在外,左手掌背靠于右肩外侧成指尖向上、掌心向右,右手掌置于左掖处使掌背靠于左肩上,成掌指向上、掌心向左。全身松劲,舌顶上颚。- 要点:头劲正直,意想双臂裹紧,脚尖内扣,缩肩紧胯,使肩胯相合,双肘双膝相合使身体裹紧,时间为半刻左右。此为专练八卦掌争裹二劲之桩式。 七星桩

陈太平的太极拳基本功

陈太平的太极拳基本功 一般而言,桩功修炼包含站桩、行桩、化桩三种境界,由于层次不同,具体要求也有所区别,是根据修练的自我层次而定的。站桩,是在静止状态中实现中和阴阳、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培养人体内在潜能,蓄力于体内的过程。同时,站桩可以提高人体抗击打能力及发放能力,还可以锻炼神经末梢,增加反应灵敏度。在站桩修炼中,采取了意念假借、内视观想及精神放大等三种精神诱导方法。意念假借是在假想身体与外物相互作用时(例如意想两手抱球于 胸前),体会身体所发生的相应变化。然后,在意念假借基础上,利用内视观想的方法来体察自身表皮、肌肉、筋、骨、髓的变化。精神放大,即是意想自己头顶蓝天,脚踏大地,身体充塞于天地之间。在实际站桩过程中,意念是十分丰富的,每个环节都互有区别,各尽其用,本文不能详谈。先天无极门的桩功,为充分发挥人体潜能,将劲力有效调动起来,在上述意念诱导训练的同时,更注重丹田开合及周身气血鼓荡。因为丹田乃气机发起之源,只有充分启动丹田,才能实现身如气囊力贯周身。通过站桩,可达到内外三合(即神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并可促成六面平衡之力,周身相争相抗,不偏不倚。行桩,是在运动中通过单式习练,将站桩中生出的

六面平衡混圆力发挥出来,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整体八面螺旋力。使肢体在运动中八面生力,任何方向上皆可打可化,运转自如。这一步主要是把站桩中所练出来的内涵与运动实战有效的连接到一起,有些习练者在站桩时能练出整体力,但在运动当中这种整体力又散了,这就是在行桩这个环节上没有有效的深入练;导致中间脱节,这种脱节使你日常训练的内涵不能有效的发挥,实乃练功中一大损失!化桩,是在站桩、行桩的基础上,行走坐卧始终处于桩态,全身任何一点皆具八面螺旋力,在这个阶段对间架的要求就不是很注重了,因为修炼者的一举一动都是在在太极拳阴阳转换的哲理中进行的,大可无外,小可无内,无形无象,只有神意犹存,初步接近后天返先天的境界。太极拳的基本功二(缠丝劲)--陈太平太极缠丝劲是陈氏太极拳的重要劲法。其他流派的太极拳虽没有特别强调螺旋运动中的缠丝劲,但在技击中同样含有螺旋劲法。只是陈氏太极拳特别强调螺旋运动中的缠丝劲。可以说,不懂缠丝劲就不是陈氏太极拳。如陈鑫云:“太极拳,缠法也。浑身具是缠劲,其劲皆发于心,内入骨缝,外达于肤。其运转方法可分为进缠、退缠、左缠、右缠、上缠、下缠、里缠、外缠、大小缠等。”对于缠法,初学者没有必要划分太细,以上各种缠法无非是出劲、入劲的表现形式。只要出劲、入劲搞懂了,其他缠法便会迎刃而解。缠丝劲关键在于其内涵,怎样把周身的一个整体螺旋

初学太极拳应掌握的三个基本功知识讲解

活臂、动腰、坐腿——初学太极拳应掌握的三个基本功 摘要: 学太极拳好比读书上学,要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各阶段学习内容不同,重点也不一样,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理论实践并重才好。才学拳,就相当于初进小学读书,特别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 ... 学太极拳好比读书上学,要有小学、中学、大学之分,各阶段学习内容不同,重点也不一样,教学方法必须有所创新,理论实践并重才好。 才学拳,就相当于初进小学读书,特别要抓好基础课的学练,基础课就是基本功,这样才能目标清楚,重点突出,容易学好。根据我个人30余年的教学经验体会,初学太极应抓好三个重点,三个基本功,即“活臂”、“动腰”、“坐腿”。 一、活臂 太极拳练得好坏,上肢臂手的操作非常重要。松肩、坠肘、坐腕、舒指、亮掌,这些通常习惯性的要领外,要特别注意把握两点:即(1)用意不用力,松活柔顺,舒展自然。(2)必须以腰带动,不能盲目自动乱动。 一代宗师李雅轩常对我们说:“胳膊、手一点劲儿都不能用,要高度松软”。“两臂要松得如绳儿栓在肩上一样”。“两臂要松得来又沉又重”。

上肢不能乱动,李雅轩先生指出:“……用心神气意缓缓地命令着腰身脊梁,使其带动四肢胳膊腿动……要丝毫地不自动,不零断动,不局部动,不多动,不少动。……四肢多动,盲动,冒失动,或不动,或快慢不匀的动,这都是错误的,它只有太极拳之名而无太极拳之实,关于这一点学者需要注意”。 四肢乱动,不可能作出上下相随,全体完整而动的现象。上肢松软沉坠这是练下沉功夫,气沉丹田的需要,耸肩抬肘,臂手僵硬,使气上浮,导致心胸紧张与“上虚下实”之道唱反调,下沉功夫就不可能上身,这种机理是浅显易懂的。 上肢臂手从武术技击方面来看还有其特殊的功能。其一是传力,“其根在足,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之说,即说明根力上升,到腰最后要通过臂手发出,非高度松软,发劲质量就不高。 上肢的又一功能,是传送信息,即练“听劲”的功夫。胳膊和手,与对方接触,就能得知对方的动态和劲力,“人不知我,我独知人,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这是听劲,传送信息的最高境界,不从高度松软不用力下功夫,那就要犯方向路线的错误。 还有一层功能,那就是所谓:“以意运臂,以气贯指,内劲通灵”进而锻炼上肢劲力,但上述这些功能最初都必须从“活臂”练起才行。 初学练手,通常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乱动僵硬,练活臂就

混元站桩功

混元站桩功 行无极之功当首推心静,心静始能体松,四肢百骸犹如荡然无存,念中渐呈一派虚无缥缈的空寂之象,惟有一线气机蕴含之间,待其静至极时气机方始流动,气动则太极生成所有的气功功法皆来源于无极之中 无极站桩功的做法是: 两腿微屈膝,两脚开立,距离同肩宽,立身中正,全身放松,两手先松垂于胯侧,后渐渐搭拢在腹前,男子左手在外女子右手在外,舌舐上腭,二目轻闭,内视丹田待姿势站好后,先在意念中将头顶上的浊气降下,可试想着一团云雾自头顶直落到脚底,而后缓缓地向周围散开,同时身体也随着下行的浊气逐段放松全身放松后,意念移至祖窍处,与闭眼后的内视线同时下达丹田此时便在潜意识里放弃了眼、耳、口、鼻对外界的感知作用,只是用意念去想、听丹田的细微变化,静心练气这便是封闭四门指眼、耳、口、鼻,也叫做“锁心猿、拴意马”后冥冥之中渐觉内气透过周身的毛孔与自然界的外气交融合一,身心产生陶然欲醉飘飘欲仙之感这便是入静,意念仍蓄守丹田,静立45 分钟至1 小时后收功收时两手轻贴腹部,围绕肚脐边缘,沿逆时针方向左上右下女子是沿顺时针方向,右上左下地转环揉摩度要徐缓而均匀,并渐渐将双手揉转的圆圈扩展开来,转到第36 圈时,两手上行可摩挲乳上之胸,下运可揉按脐下小腹转足36 圈后即转向右上左下,沿顺时针方向女子逆顺时针方向转环揉摩,双手揉转的圆圈由大渐小,转至第24 圈时,两手沿脐部边缘揉转一圈,随后轻轻

按贴脐部静立片刻当两手贴腹圆转揉摩时,意念的活动恰似在腹腔内与两手同时移转习之日久,则此内动之意渐渐明显,且与外动之形逐渐融成一体,这样便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收功效果待意念的活动与两手的动作完全静止后,两眼缓缓睁开,两手手心搓热,由两耳侧向头顶复经额前向下颌处连续熨摩颜面20 次,功毕 行无极站桩功重在意气合一、气沉丹田,意念也集中到丹田,由丹田用意微微引导呼吸为意气相合丹田位于人体中央,按照阴阳五行学说称之为“中央戊己土”,行功时将注意力集中在丹田,等于把种子撒到地里一样,会逐渐生根开花结果所以在练功时要意想丹田,闭目内视丹田,耳听丹田的自由收放,使心神专一,才能达到入静的练功效果久守丹田可生气血、增元气所以前人有“抓住丹田练气功,哼哈二气妙无穷”的经验之谈。

陈氏太极拳基础功法 陈太平

陈氏太极拳基础功法陈太平 陈氏太极拳基础功法陈太平笔者自幼酷爱武学,早年从师学练陈氏太极拳老架、新架,随后又学习面临失传的陈 氏太极长拳一百零八式,并习练与其颇有渊源的戚继光拳经三十二势。也深研过少林拳学 及少林《易筋经》(内经、外经及内养经),并广泛研习形意、八卦、大成诸家武学。深 感各派武学各有专长,若能得其精髓,虽一家武学也足以立身武林。为探索武学高层境界 ,笔者更有幸学得道家先天太极拳、无极拳、内养功等高深武学与道学,并忝列为先天无 极门三十二代传人。由于亲身体验了道家先天武学之威力,始悉中华武学博大精深,实非 虚语。 纵观当今新派武学,就笔者看来,它只是摘取了传统武学的一小部分,加上自己的一 些体会,根本不能体现传统武学的全貌。目前有些习武者错误地认为实战中能打败对手的 技击术就是武学,以为传统武学已不能面对港台及一些西洋拳法,甚至认为根本没有所谓

的内外兼修的拳法。殊不知真正的传统武学是历代先贤几千年来的智2结晶,集养生、技击 、心性三位一体,环环相扣,密不可分,一步一个验证。观当今之世,他国武学,尚无有 出其右者。目前.,我国传统武学,即使在技击方面,也属于世界武学的领先地位,今后 努力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武学实属我辈重大责任。最近许多太极拳爱好者要求笔者谈谈太 极拳的修炼方法,笔者愿将师门的教诲及个人的体悟披露出来,以供大家参考。 “养生为根本,技击是灵魂”,任何一门完整的拳法都是养.炼并行的。武学中养与炼 是相辅相成的,养中有炼,炼中有养,二者缺一不可;养浅则武学修为浅,养深则武学修 为深。武学的修为内养是根基,没有强健的体魄,上乘的武学就无从谈起。由于陈氏太极 拳为特色显著的内家拳种之一,下面重点介绍陈氏太极拳几个主要基础功法及练功的步骤 。 (一)桩功 桩功不但在养生方面起重要作用,而且是太极拳技击的基础。桩功有站桩(静桩)、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