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中华文化(历史篇)

中华文化(历史篇)

中华文化(历史篇)
中华文化(历史篇)

中华文化(历史篇)复习提纲

一、题型

1、名词解释(4个,共20分)

2、列举题(4个,共20分)

3、简答题(3个,共30分)

4、论述题(1个,共30分)

二、概念

1、易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周易》的学问,探求宇宙万物变易规律的学术。

2、解卦的术语:元、亨、利、贞;吉、凶、悔、吝;戒、慎、恐、惧;时、位、中、正。(十六字真言)

3、易经中出现的爻辞的概念:

乾卦:初九爻“潜龙勿用”;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爻“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爻“活跃在渊,无咎”;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爻“亢龙有悔”

坤卦:初六“履霜,坚冰至”;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六四“括囊,无咎无誉”;六五“黄裳,元吉”;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屯卦:初九“盘桓,利居贞”;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井卦:九二“井谷射鲋,翁蔽漏”

三、名词

1、错卦:指对卦,一卦中各爻变为相反爻即形成错卦。

2、综卦:把一卦的上下颠倒。(否卦的综卦为泰卦)。

3、正:一卦中的阳爻居阳位,阴爻居阴位成为正。

4、应:各爻两两相应(一爻对应四爻,二爻对应五爻,三爻对应六爻)。

5、爻:每一卦由6条划线组成;划线称为爻。周易六十四卦总共有386爻。

6、元、亨、利、贞:周易中的常见卦辞。

7、亢龙有悔:乾卦上九爻的爻辞。本意指一条乘云升高的龙,它升到了最高亢、最极端的地方,四顾茫然,既无再上进的位置,又不能下降,所以它反而有了忧郁悔闷了。象征身居高位的人要戒骄戒躁,否则会失败而后悔。同时也指倨傲者难免招致灾祸。

8、易有三义:变易、简易、不易。

变易:变易是从时间上来说,时间的本质是变化的。

简易:简易是从功能上来说,易经的功能只是通过阳爻和阴爻两个符号相互转化而已。

不易:不易是从事物的本体来说的,一切皆有变,不变得是本体。而易经的本体就是“道”。

9、太极:

①易经中关于阴阳学说的基本概念。

②本意指天地阴阳未分时的混沌状态。

③出自《周易·系辞上》“太极生两仪”。

10、大衍之数:

①周易中占噬时用来推演之数。

②一般用50根噬草或者噬棍来代表。

③出自《周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其缺有一”。

11、四象:老阴、老阳、少阴、少阳。

12、噬法:只考金钱卦和梅花易数。

四、简答

1、为什么乾卦中九二爻和九五爻同时出现“利见大人”?

答:①九二爻居下卦之中位,九五爻居上卦之中位,这里相互呼应,所以说“中正”,指能行中正之道。

②九二爻“见龙在田,利见大人”指涉世未深,须得高人指点;九五爻“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指功成名就之后需要报恩。这两爻的“利见大人”说明了万事万物有始有终,有因有果。

2、象数易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答:由于文字语言有缺陷(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因此需要寻找一种更加确切的方法来推演占卜,而数字(物皆有数,数皆可数)正好符合这一点。

3、无极而太极

答:原本作“自无极而太极”。因而出现了两种截然不同的解释。“无极而太极”是指太极就是无极,即以太极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自无极而太极”是指太极源自无极,即道家所说的“有生于无”。

4、两汉时期和宋代易学的代表人物即他们的主要思想。

汉代:

郑玄:注《易》,主“五行生成说”和“交辰说”。

京房:把六十四卦纳入八卦中,即“纳甲说”。

宋代:

邵雍:梅花易数。

周敦颐:《太极图说》。

五、论述

1、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出自《周易·系辞上》)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分析:仁者和智者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观察和理解易之道——阴阳学说的。而对于相同的问题,不同的人机会从不同角度去看,当然得到的答案也不同。

仁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仁;智者从自己的角度看,把它叫做智。平民百姓每天接触阴阳之道而不懂得,因此君子之道就很少有人知道了。

而君子之道无非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

中华文化基本教材—论语选读(一)(教用完整版)

中国文化基本教材──论语选读(一)壹、国学常识 一、作者简介 二、“论语”简介

三、孔子弟子简介

貳、课文深究

參、形音义比较一、形似字 二、一字多音

肆、修辞举隅 伍、延伸学习一、年龄代称

二、延伸阅读 (一)史记.孔子世家赞 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低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语译:太史公说:诗经:“高山哪,让人仰望。大路啊,让人行走。”即使我达不到那样的境界,但我总向往着那个伟大的目标。每当我一读孔子的书时,心里总是想象着他的为人。我曾经到过鲁国,参观过孔子庙里陈列着的那些车子、衣帽、礼器等,那里的儒生们都按时到孔子的故居去演习礼仪,我见了那种场面也不由得为之流连徘徊舍不得离去。自古以来出色的君主贤人也多的是了,但他们大多数都是活着的时候非常显赫,而死了以后名声也不再流传。 唯有孔子,活着的时候是一个平民百姓,死去又已经十几代了,而学者们至今把他奉为宗师。 现在起上从天子王侯,所有中国讲六艺的人都把孔子的言论做为衡量一切的标准,真可以算得上是至高无上的圣人了! (二)论为学 1.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语译: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整夜不睡,来思考,却没有什么益处;与其这样,倒不如去学习来得好。” 2.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中庸) 虽是愚笨的人也会变得聪明,虽是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坚强。

2019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33.6《我们的中华文化》课时训练(含答案).

课时作业26 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醉心于古文化研究的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经说过,如果可以选择出生的时代与地点,他愿意出生在公元1世纪的中国新疆,因为当时那里处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和中国文化等多种文化的交汇地带。下列对公元1世纪时期的中华文化的认识正确的是( ) ①中华文化能够与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处②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③汉字已经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④中华文化已经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 A.①②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公元1世纪主要为我国的东汉时期,此时,儒家学说已经确立了至尊地位;在新疆,中国文化已经能够与佛教文化、印度文化等并存,故①②入选。汉字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③错误。隋唐时期,中华文化才进入气度恢弘的全盛时代,④排除。 答案:A 有人指出,北宋以后,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以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刚健不闻,阴柔萎靡,创新不足,封闭有余。及至清末,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据此回答2~3题。 2.由上述材料可知,“中华文化积重难返,萎靡至极”的重要原因是( ) A.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巨大冲击 B.日趋没落的封建专制统治 C.中国文人的集体无意识 D.中国农民阶级的小农意识 解析:由“中华文化逐渐被昏庸的封建皇帝为代表的统治者‘阉割’”可知,应选B。 答案:B 3.要创造中华文化的新辉煌,就应( ) ①使中华文化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相适应,继承和吸取外来文化②求同存异,兼收并蓄,增强对其他民族文化的认同③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高二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源远流长是中化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记载了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汉字文化内涵丰富,今天为中华各民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表现在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能够独树一帜,独领风骚(独特性)。 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表现在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区域性)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表现在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其鲜明的民族性),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他们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1.2、理解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原因是:中华文化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1.3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了解我国不同区域文化具有区域特征,不同民族文化具有民族特征 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成因:我国幅员辽阔,各地自然条件千差万别,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不同,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域特征。 不同区域文化之间的关系: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 中华文化的民族性: 我国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异彩纷呈.都为中华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例如:我国的雕刻建筑艺术是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都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许多少数民族用自己的语言文字创造了优秀的民族文

广东省2018届高三数学一模试题文科附答案

广东省2018届高三数学一模试题(文科 附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广东省文科数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若复数满足,则复数的虚部为() A.B.C.D. 2.已知集合,则() A.B.C.D. 3.“常数是2与8的等比中项”是“”的() A.充分不必要条件B.必要不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4.下图为射击使用的靶子,靶中最小的圆的半径为1, 靶中各图的半径依次加1,在靶中随机取一点,则此点 取自黑色部分(7环到9环)的概率是()A.B.C.D. 5.已知是双曲线的一个焦点,点到的一条渐近线的距离为,则双曲线的离心率为() A.B.C.D.2

6.等差数列的第四项等于() A.3B.4C.D. 7.如图,网格纸上的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粗线画出的 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A.B.C.D. 8.已知曲线,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把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曲线关于原点对称B.把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曲线关于轴对称 C.把向左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曲线关于原点对称D.把向右平移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曲线关于轴对称 9.大衍数列,来源于《乾坤谱》中对易传“大衍之数五十”的推论.主要用于解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太极衍生原理. 数列中的每一项,都代表太极衍生过程中,曾经经历过 的两仪数量总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隐藏着的世界数学 史上第一道数列题.其规律是:偶数项是序号平方再除以2,奇数项是序号平方减1再除以2,其前10项依次是0,2,4,8,12,18,24,32,40,50,…,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是为了得到大衍数列的前100项而设计的,那么 在两个“”中,可以先后填入() A.是偶数,B.是奇数, C.是偶数,D.是奇数, 10.已知函数在其定义域上单调递减,则函数的图象可能

中华文化讲座提纲

沿着文化的脉胳仰望七彩的天空 引子:东京卖拉面的里面有灵魂。手工家具。 一、中华文化的重要作用 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深地融化在华夏民族的思想意识和行为规范之中,且内化为国人的一种文化心理和性格,并渗透到社会政治经济特别是精神生活的诸多领域,从而成为制约人们思想行为和日常生活的强大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品质,在中华民族发展过程中起到了稳定社会秩序、改善社会道德风尚、培养人们的道德品质、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作用,并且对世界文明产生积极影响。罗素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伯特兰〃罗素(BertrandRussell,1872-1970)诺贝尔文学奖得者。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社会学家,也是本世纪西方最著名、影响最大的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生于英国威尔士莫矛斯郡特雷莱克一个贵族世家。父母是思想激进的自由主义者,积极参加社会革命活动。祖父罗素伯爵是辉格党(自由党前身)著名政治家,在维多利亚女王时代曾两次出任首相。 毕加索说:“世界上有两件最美的东西,一是女性,二是汉字。” 二、如何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

1、整体辩证的认知思维 中国文化整体观认为世界上的事物是整体存在、相互联系的。一是把人、生命、事物作为统一系统来看待。二是把宇宙间形态不同的万物高度抽象、概括。庄子的天人合一、老子的道法自然,都是宇宙观的体现。中国古代的天人关系学说、周易、五行、阴阳、中医、天文等都体现着这种整体世界观的文化内涵。周易:“有天地,然后万物生长。盈天地之间唯万物。”《孙子兵法》:“不足以谋全局者不能谋一城。”(张大夫讲,中医看病犹如安兵部阵) 2、修德仁爱的伦理规范。 中国文化有着深厚的伦理学色彩。伦理思想是儒家思想重要内容。其最核心的思想就是仁爱,基础是修德,修德是自我修炼,仁爱是处世准则,由此构成了中国古代伦理学的体系。“每个中国人的心里都有个孔子!”这是集体遗传。举做小买卖自律的例子、修脚工的例子。晋商、徽商,修身齐家,不胡来。 立德,立言,立功。百善孝为先仁义礼智信 3、和合包容的处世原则。 和合的和,指和谐、和平、祥和,和合的合,指结合、融合、合作。这是中国人的智慧,逢事和为贵。家和万事兴。和气生财。你我他和谐共存。 西方以是以法治天下,中国人是以情治天下。各有各的道理。为什么?从地理构成上说起。

衡水金卷2020年高考模拟数学(理)试题(四)含答案

A . a 9 B a 7 C. S 15 D . S 16 2018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 理数(四)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个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 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5i 1. 已知 i 虚数单位,复数 3i 对应的点在复平面的( ) 3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2 1 2. 已知集合 A {x|x a} ,B {x|log 1(x 2 4x) log 2 },若 A B ,则实数 a 的 取 2 5 值范围为( . [0,4] C . ( , 1] D . ( , 1) 4. 设随机变量 N ( , 2 ) ,则使得 P ( 3m ) P ( 3) 1成立的一个必要不充分条件为 () 2 A . m 1或 m 2 B . m 1 C. m 1 D . m 或 m 2 3 5.执行如图所示的程序框图,若输出的结果 S 3,则判断框内实数 M 应填入的整数值 为 A . ( 1,5) 3. 设 a , b , c ,d , x 为实数,且 b a 0 , c d ,下列不等式正确的是( A . d a c d C . b c a d D a a |x| b b |x|

A. 998 B . 999 C.1000 D .1001 6.已知公差不为 0的等差数列{a n} 的前n项和为S n,若a92 a72,则下列选项中结果为 0的是()

22 xy 7.设 A 1, A 2分别为双曲线 C: 2 2 1(a 0, b 0 )的左、右顶点,过左顶点 A 1的 ab 直线 l 交双曲线右支于点 P ,连接 A 2P ,设直线 l 与直线 A 2P 的斜率分别为 k 1, k 2,若 k 1,k 2 ) D . 2 2 1,粗实线画出的是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 A . 8 16 B . 8 C.16 D . 8 16 2 9. 已知曲线 y x 3 3x 和直线 y x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是 m ,则 (y x m )5 的展开式 中 x 3 项的系数为( ) 的最大值为( ) A . 7 B . 10 C.8 D .12 11. 如图所示,椭圆有这样的光学性质: 从椭圆的一个焦点出发的光线,经椭圆反射后,反射 光线经过椭圆的另一个焦点 .根据椭圆的光学性质解决下题:已知曲线 C 的方程为 x 2 4y 2 4 ,其左、右焦点分别是 F 1, F 2,直线 l 与椭圆 C 切于点 P ,且 | PF 1| 1,过点 互为倒数,则双曲线 C 的离心率为( A . 1 B . 2 C. 3 2 A . 480 B . 160 C.1280 D .640 10.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O 为坐标原点, A(0, 4) , AB (2,0) , AB (2,0) , BC BA (1, 1),设 Px(,y ) ,AP mAB nAC ,若 m 0 , n 0 ,且 m n 1,则 x 2y 体积为( )

曾仕强中华文化的特质 内容摘要

中华文化的特质——曾仕强 第一讲大哉中华 一、何谓文化 文,就是纹理的意思,就是花样。一群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人所拥有的一些共同的东西,就是我们的文化,是一个民族自然孕育而成的一套花样。 二、中华的概念 1、?中?,不偏之谓中。 2、儒家就是道家,道家就是儒家,儒家就是法家,法家就是儒家。 3、中,是讲合理不合理,但是合理不合理不是固定的,它是变动的。 4、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 5、中华的华,是华丽的意思,也有变化的意思。 6、太极,是一切的总根源,一动就分阴分阳,阴阳一动,就变成了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所以从这里看,太极就是一。一,就是中,没有发叫中,已发就叫动,然后上边的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那就叫华。 7、中华民族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个大反省,然后经过一个大调整,我们的文化才能够日新又新。 三、大恩不言谢 四、所有的事情都不是人为的,都是很自然地慢慢演化而成的。这是生态环境造成的,但是生态环境不完全可以决定文化,还要加上人自己的信念。 第二讲至圣先师 一、孔子的?述而不作?我们的文化更重要的是传承的。 二、中国人不太喜欢别人太了解自己,也不喜欢别人替自己做主张 三、什么叫做人? 四、中华民族不能改变的就是?礼要从内心发出? 巧言令色,鲜仁矣!对于那种礼貌很周到的人,我们要特别提高警惕,因为礼多必诈! 五、西方讲个人意见,中华讲集体创作 中国人常说集体领导,集体创作,可见中华文化就是大家好好商量,商量出的结果就是代表了大家的意见,而这样的意见就比较容易贯彻。 六、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 那一画开天就是宗,宗后来变成了经,经就是经常要遵守的规则,不能变的部分,除了不能变的经以为,其他的都是可以变的。

茶酒历史篇

茶酒篇 茶酒的文化史篇 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周时代,中国人独创酒曲复式发酵法,开始大量酿制黄酒;到约一千年前的宋代,中国人发明了蒸馏法,使得白酒成为中国人饮用的主要酒类,从而酒文化渗透于整个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中,在中国人生活中的诸多方面,酒都占有重要的位置。而茶酒,早在上古时期就有记载,但那时茶酒仅仅是米酒浸茶,而并非茶文化与酒文化的交融结合。 800余年前北宋大学士苏轼留翰墨遗珍、古籍引注,记载了以茶酿酒的创想。苏轼将创想中的?茶酒?以?七齐??八必?做为茶酒酿制之法,添?酒礼?、?酒德?之说,丰富了茶酒文化的精神内涵。苏轼定论:?茶酒采茗酿之,自然发酵蒸馏,其浆无色,茶香自溢?。米芾《过白鹤居》题壁七言绝句:?白鹤居里翰林公,‘七齐’‘八必’酿茶浆。梦里注释引古法,异想天开设酒坊?。《夜饮论酿》?望高山兮,日沐浴春芽兮。望高山兮,秋风又发茗兮。望高山兮,何日酿茶浆兮。望高山兮,诗天地造化兮。望高山兮,福祉众生乐兮。望高山兮,梦翰林坊酿兮?;冯仝(元代画家)绘元朝初年婺州文士张雨取沼溪之水煮茶,设想以苏轼?七齐?、?八必?之法发酵秘酿茶酒,款待沼溪草堂诸诗友,诗人包山寺高僧慧觉禅师赋诗记其事:?嵋山翰林留逸事,梦中幻觉注此方。昨日东阁畅胸意,品茗醉似酿茶浆?。冯仝应邀悦其事以画笔,将婺州诸文士沸茶酿酒逸事留图卷中。沈周(明朝画家)写诗记录温州知府文林效仿苏轼酿酒而未能如愿的轶事,从子文衡山绘?家翁沸茶酿酒图?传于后世。清人郑板桥

居扬州时,也曾似想完成苏轼梦想以茶酿酒。画家金冬心书联?辞官扬州挥素墨,煮茶效仿翰林公?相赠。袁枚《赋茶酒歌》?一别吴郡思新诧,重来南楚鬓添霜。清谈犹是苏玉局,梦里开坊酿茶浆。江水悠悠不知远,山风习习渐加凉。坐看春溪忘情态,揽月赋诗爱夜长?。诗人张漱石与袁枚比邻亦赋茶诗?细雨潇潇欲晓天,半床花影伴书眠。朦胧正作翰林梦,独设酒坊酿茶浆?。李渔?清狂赵居士,梦酒似茶浆?,叙说南宋金石家赵绪成煮茶酿酒的故事。从上古传说至北宋苏轼整理引注,到清乾隆年间,在文士、画家中广现沸茶酿酒的逸事。这是中国文化的使然也是文脉承传中的一部分,文人在生活中的雅事恰恰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了?中国茶酒文化的酒脉?,撰记了独具魅力的?茶酒?文化史篇。 七齐: 1. 茶茗齐:春茶甘秋茗苦,二季茶合酿酒香适; 2. 曲药齐:茶酒曲必备几位草药须齐,方能制曲; 3. 甘果齐:多种水果齐才能发酵; 4. 水泉齐:溪水与泉调合用,溪水暖物质流失,泉水寒物丰富水质硬,二者冲和最佳; 5. 陶器齐:各种酿造陶器必备,才能酿酒; 6. 炭火齐:松木烧炭,松油去,木火纯; 7. 人心齐:人必齐,工序不乱,酒体稳定; 八必: 1. 人必知节令:酒工不懂节令便无法酿酒; 2. 水必甘软硬冲和:水软酒甘香气浮外,嗅之有香饮之无味;水硬酒烈香气聚内嗅之不佳,冲和最美;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2020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出国留学高考网为大家提供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2017高中政治知识点: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与史书典籍。 (1)汉字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标志着人类进入文明时代。 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今天为中华各族人民所通用,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 (2)史书典籍 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我国史书典籍的特点:规模之大、存留之丰为世界所罕有。 3、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还得益于它特有的包容性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 汉字传载、史学典籍存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2)包容性: ①含义: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所谓“求同存异”,就是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所谓“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②意义:这种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 4、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1)在近代中国,再创中华文化的辉煌与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 斗密切相关。 (2)实践证明: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能创造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3)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华民族的文化史 册掀开了崭新的一页。中华文化在继续更加壮丽的篇章。 5、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6、 7、8组合) 6、中华文化的独特性: (1)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独树一帜。(文学艺术对于反映人们的精神生活、展示人们的精神世界有独特的作用)。 (2)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①地位:在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对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②特点:总的来说,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注重实际运用,具有行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③意义:中华民族在认识、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创造的一切科技成就,都是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的结晶,是中华民族 生命力、创造力的生动体现。 7、中华文化的区域性: (1)成因:

世界文化历史篇 第一章 世界史观与历史思维汇总

世界文化歷史篇第一章世界史觀與歷史思維 一、單選題() ( ). 擅長以生動、美妙的文筆寫作歷史經緯的荷裔史學家房龍被描述為「乾燥無味的科學常識經他一寫,讀他書的人都覺得娓娓忘倦了,他是將文學的手法,拿來講述科學。」(A)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科學與 文學是截然二分(B)歷史是一定要作科學的研究(C)這種說法是可以成立的,歷史事實的發現是科學,而 歷史的寫作是文學(D)其實歷史只是說故事罷了。 ( ). 五月花號上的清教徒認為他們是「上帝的選民」,上帝賜予他們美洲這塊豐腴土地;二十世紀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說:「……我們(美國人)可以使世界變得更美好……我們是歷史的導航者……」。根據上述文字,美國人可能有怎樣的世界觀?(A)人人皆生而平等(B)國家最高主宰是天皇(C)美國白人是上帝的選 民,要完成上帝交付的使命(D)宇宙萬物的運行發展都是由天上的天神所安排的。 ( ). 美國史家貝克(Carl Becker)說:「人人都是歷史家」。你覺得(A)他說錯了,不識字的人就沒有認知歷史的能力(B)我每天寫日記就可以成為歷史家(C)每一個人對歷史事件都有自己不同的認知與解釋(D) 歷史家是指那些在大學教歷史的教授或在中研院史語所工作的學者。 ( ). 《歷史是什麼?》這一本書中,有這麼一段敘述:「當代英國著名的思想家羅素(BertrandRussell)指出,歷史學能夠開闊我們的想像世界,使我們在思想上和感情上成為一個更偉大的宇宙公民,而不僅僅是一 個日常生活的公民而已。這種思想正是十八世紀德國康德古典哲學中關於理想公民的一個重要部分。康 德認為,要成為一個合格的,能充分發揮出自己全部天賦的國家公民和世界公民,普遍的歷史知識和觀 念是必不可少的。」提示:和教材第一章中的哪一個名詞有異曲同工之妙?(請用四個字)請問該書的 此段敘述就是鼓勵讀者要培養我們的什麼?(A)記憶能力(B)駁斥思維(C)歷史思維(D)想像思維(E) 外塑影響。 ( ). 十八世紀的清朝乾隆皇帝給英王的上諭:「咨爾英王,海外輸誠,重譯向化……」針對上文中所反映的世界史觀,以下哪一說法不妥?(A)中國抱持著「夷夏觀」對待外使由來已久,非對英國例外(B)英國當 時持「國交平行」的世界史觀,故不願在「禮儀」一事讓步(C)中國當時以天朝自居的世界觀落後,以致 中、英二國之間結怨日深(D)中、英兩國當時的歷史背景迥異,世界史觀當然不同,並無好、壞、對、錯 之分。 ( ). 西方強權以自己的歷史文化為世界的中心,並且鄙視弱勢族群為邊陲或落伍的,其原因是由於西方世界經歷了哪些歷史現象?(1)十軍軍東征(2)地理大發現(3)科學革命(4)啟蒙運動(5)第一次世界大戰,上列選項 何者正確?(A)1245 (B)234 (C)2345 (D)全。 ( ). 有一幅卡通,圖面上顯示五位選手在起跑點,各就各位,準備槍聲一響,奔赴終點……爭奪財富、安全感和成就錦標。他們清一色都是「白種人」,而在跑道外的座椅上,有三個旁觀者:頭戴羽飾、披著長髮 的顯然是「印地安人」;背後拖著一支長辮的是「華人」以及頂著滿頭鬈髮的「黑人」。此幅卡通呈現出 來的意義為何?(A)財富、安全感和成就的競爭(B)少數民族被排除了追求財富、安全感和成就的機會 (C)需要一項競賽,判決財富、安全感和成就的贏家(D)取得財富、安全感和成就之前,必須跑完全程。( ). 「努爾哈赤曾學漢人兵法,成吉思汗曾請長春真人丘處機前往傳授道家宗教及養生之術,而中國的趙武靈王曾胡服騎射,唐太宗則兼容華夷。」根據近期的文化史概念來批判上述內容,何者「有誤」?(A) 少數民族有可能向漢族學習(B)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矛盾、親近、滲透、借鑒、交融是可喜的(C)中國中 心論是我們的文化主軸,對於向少數民族學習不必去肯定它(D)不同族群文化摻雜共存是我們應該學習 的。

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范文800字左右

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范文800字左右 中华文化的代表者非汉字莫属。汉字经过千百年的演变,优美而富有气韵。下面是我分享给大家的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篇一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刻在中华文化特征上两个熠熠生辉的词语。中华出色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滋养着我们民族的灵魂,成为民族团结奋斗发展的精神力量,引导中华民族应付各种挑战,适应形势各种变化,创造了灿烂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 翻开《中华上下五千年》,我略有所悟。 从这本书中我领略到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层出不穷的仁人志士,熠熠生辉的中华美德,世代传承的民族精神:抗倭名将戚继光、精忠报国的岳云;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英雄豪杰匡扶正义,为民族利益呕心沥血,为民族尊严献身成仁,共同铸成可歌可泣的中华历史篇章。 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历史中,更令我心生钦佩的是三国丞相诸葛亮与中国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 刘备去世后,丞相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事无巨细,都必躬亲,后写了震撼人心的《出师表》。作为丞相,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美德,难道不让人由衷敬佩吗?

毛泽东在中国即将存亡之际挺身而出,领导中国共产党参与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使中华人民共和国得以壮美地成立。一句“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他以及那个年代的人们面对困难迎刃而上,为和平解放不畏牺牲。 这些美德,这些精神,在中华民族薪火相传,永不泯灭。 中华文化在五千多年中源远流长地发展。在当下社会,弘扬并传承中华文化已从娃娃抓起,从学龄前教育到义务教育及与其同行的应试教育,《弟子规》《论语》等中华文化篇目已深入中国人的心:“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是孝顺父母的最重要体现之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更是长辈对后辈从小的教导……但诸如儿女殴打父母等与“百善孝为先”背驰而行的做法着实令人费解与感到心寒。 经过五千多年的沉淀与洗礼,中华文化固然有它可敬可赞可传承的地方,但一些落后思想还需淘汰。孔子“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在中华文化发展中产生一定影响的重男轻女思想,在现在是不应传承、不应追捧的。毛泽东说,继承中华文化要“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继承其民主性的精华”。所以,中华文化还需批判性地继承。 他还说:“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今天,亿万中国人民正以新的风貌跨入新的世纪,中国正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社会主义大国,中华文化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中华美德、民族精神等共同形成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在古灿烂辉煌,在今愈发生辉。当下,全国人民豪情满怀、信心百倍,为中华文化的传承而努力。 关于中华文化的演讲稿篇二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教学设计教案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主要见证是文字和史学典籍 (2)文字的作用、意义 (3)史学典籍 (4)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5)文学艺术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6)科学技术是民族文明的重要标志 (7)不同区域的文化 (8)各民族文化 ◇理解: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发展过程,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汉字与史学典籍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3)如何再创中华文化新的辉煌 (4)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重要表现 (5)文学艺术、科学技术是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见证,是中华文化对世界文化的贡献 (6)不同的区域文化形成原因、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7)各民族文化特征、关系及对中华文化的意义 ◇分析 (1)联系实际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当今世界一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 (2)透过现象把握本质,说明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原因 (3)联系我国各地实际说明“一方水土,一方文化”的内涵说明我国民族文化是中华之瑰宝,民族之骄傲。 2、能力目标 (1)培养同学们综合思维能力,全面、辩证、历史地分析中华文化 (2)培养同学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培养同学们辩证分析能力,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3、情感、态度、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的古老文明。不同区域的文化和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彰显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爱国主义情感,为将来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良好的文化思想 二、【课程标准】: 3.9运用中华文化发展的典型事例,说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 3.10辨析中华文化的区域特征,说明中华文化是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展现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标识。 三、【整体感知】: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同学们将了解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了解中华文化与其他文化相比的突出特征: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理解中华文化是各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各民族人民对

中华文化选讲考试

孔子:姓名:孔丘,字仲尼,朝代:春秋(末期)生卒年:前551—前479出生地:鲁国陬邑昌平乡山东曲阜),主要著作:《论语》,儒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教育家、思想家之一,世界历史上一位超级思想巨人论语》享名“中国人的《圣经》” 四书”之由来:《论语》作者: 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临终嘱托”南宋朱熹将《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并加详注,历代朝廷官书,科举考试之标准,(北宋)赵普:“半部《论语》定天下” 孔子生平事迹扫描]:孔子的社会历史背景,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发展转型之特定阶段 诸子百家:班固《汉书·艺文志》列9家:儒、道、阴阳、法、墨、名、农、纵横、杂(小说家被排除) 儒家学派得名缘由:与孔子之“儒士”身份、地位密切相关,孔子儒家思想核心观念 一、礼:指周礼,即西周以来传统的宗法等级制度,礼的两大原则:“尊尊”与“亲亲” 二、仁1、“仁者,爱人”,人类之爱2、“克己复礼为仁”:人的道德自觉(自律)3、礼与仁相结合:仁是礼化的仁,礼是仁化的礼 三、中庸:中”有中正、中和之意;“庸”即用,是常,中庸即把中和与中正当作常道加以运用:、从“中”或“中正”而言中庸要求处理事情须把握不偏不倚、恰到好处、无过而又无不及的中正处从“和”或“中和”而言中庸要求将两种以上正确有效的原则、思想、策略、方案等,加以妥善调和,使之相互融通、补充、制约,达到亦此亦彼的中和状态。中庸”绝非折衷主义 四、君子:以仁义礼乐化成的高标准人物便君子文化与品质均衡发展:“文质彬彬”,必备的技能基本:“六艺”,必备的基础知识:“六书” 3.其他重要道德培养要求:利欲观、忠与恕、智与勇、温、良、恭、俭、让、宽、信、敏、惠、周而不比等。 孔子的思想成就与历史影响 一、拯救中国上古文化传统:最大历史功绩为整理保存上古六大典籍:《书》《礼》《诗》《乐》《易》《春秋》。 《易经》《礼记》《尚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1、“形而上”与“形而下”,描述抽象与具象两种范畴的哲学概念。 《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形”指形体、形迹等可见之象“形而上者”指没有形体、形迹的抽象存在,即道。“形而下者”指有形体、形迹的存在,即器。 2、“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易经·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经·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3、“阴阳”“五行”:“阴阳”是描述事物对立统一属性的哲学范畴,阴阳观念来自人们对天象的观测,初义表示阳光的向背,后引申为气候之寒暖、方位之上下、状态之动静、性质之刚柔等两两对立的范畴,阴阳概念指代自然界两种相互对立,同时又相互消长的物质势力。《易经·系辞传上》曰:“一阴一阳谓之道”“五行”:表述宇宙和社会属性及其变化规律的范畴,初义指5种具体物质:水、火、木、金、土类似古希腊“四元素说”水、火、土、气)《尚书》:“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五”代表五种基本物质,“行”是运行. 五行间相生相克关系: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4、八卦表示对日影从八个方向进行测量的记录演化成为一套富有象征含义的符号,表示宇宙、社会与人生中各种事象运行状况的哲学概念 八卦最早载于《易经》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即宇宙之原始,两仪指天地,亦可称阴阳,四象即四季天象:长日照的夏季叫太阳,短日照的冬季称太阴,春为少阳,秋为少阴。

四川大学中华文化历史篇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中华文化(历史篇)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杜宇: 杜宇为传说中的古蜀国国王/一说因通于其相之妻,惭而亡去,其魂化作杜鹃鸟,后因称杜鹃为“杜宇”。 2、《随园食单》;《随园食单》是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所著。是我国清代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 3、春秋大一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的。董仲舒的社会理想是一个大一统的和谐安定社会。大一统是他所述《春秋》的根本含义。 4、中体西用论: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中学”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指近代传入中国的自然科学和商务、教育、外贸、万国公法等社会科学。1861年(咸丰十一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最早揭示了这种思想。 二、列举题(20分,每题5分) 1、成都茶馆的社会功能。 2、西学传播的重要途径。 3、司马迁《史记》对中国的影响。::司马迁的史学巨著——《史记》,不但在中国史学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开创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为我国古代文化建立了不朽的丰碑。近人梁启超称赞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司马迁不但是中国史学家之父,也是全世界古代最伟大的历史学家之一。 4、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 三、简答题(30分,每题10分) 1、中国茶文化与酒文化的异同。 2、西方文化对近现代中国的影响有哪些? 3、试就家乡的饮食风尚,说明中华民族文化的多元性质。 四、论述题(30分,选做1题) 1、从地名的命名看成都的街名及其命名特点。 2、今年北京举办奥运会,对中国有何意义?试就文化传播、国力宣扬、民族自尊等方面,直抒己见。 四川大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一、名词解释(20分,每题5分) 1、换亲婚:换亲婚两个男子,甲把自己的妹妹给乙为妻,交换乙的妹妹做媳妇,这就叫换亲婚,即“换亲”。 2、祢庙:先祖和先父。亦泛指祖先。庙(廟)miào 供奉祖先的房屋 3、生辰星占 4、乡试:乡试是明、清时在各省省城和京城举行的科举考试。 二、列举题(20分,每题5分) 1、烝(zheng)报婚的含义及其实例。中国古代婚俗的一种。古籍中所说“烝”是指父亲死后,儿子娶庶母;“报”是指: 兄、叔死后,弟娶寡嫂,侄娶婶母。起源于奴隶制社会,曾经是符合上层社会道德规范的制度与习俗。 例如:宋国公子鲍之娶襄夫人,公子鲍为其庶孙,后来襄夫人派人杀死嫡孙昭公,立公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

2020年高考作文素材: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 生不息的根脉 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在甘肃考察期间,领导人来到嘉峪关关城,察看关隘、建筑布局和山川形势,听取长城文物遗产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弘扬情况介绍。他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从字里行间中,我们深刻领悟到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历史长河奔流不止,灿烂的中华文明独树一帜;5000多年生生不息,古老的中华民族屹立世界东方。宝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是人类文明的记忆载体,蕴含着悠久历史文化的“根”与“魂”。从文化遗产的传承,到自然遗产的保护;从加强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到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领导人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有力推动我国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工作取得新成就。留住文化根脉、守住民族之魂,让宝贵文化遗产绽放新的光彩、更好滋养人们心灵,是时代赋予我们的重大责任。 心有高标,方可致远。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树立科学理念至关重要。对各级党委和政府来说,要增强对历史文物的敬畏之心,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算好文化账、社会账、长远账,不仅要落实安全管理责任,更要从文化遗产的收藏、研究、展示、修复、保管等多方面蓄力。对全社会而言,保护好文化遗

产,就是守护过去的辉煌、今天的资源、未来的希望,就是守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要不断增强保护文化遗产的自觉性,不断培厚敬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合理利用也是对文物的保护。保护文化遗产不应只局限于文物本体,还应致力于挖掘其文化价值,为社区营造、城市建设、文明养成提供营养。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者,应该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文化遗产的生命力,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为人们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让保护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让宝贵遗产世代传承、历久弥新,焕发新的光彩。 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强大的精神力量。在决胜全面小康的新征程上,我们当与时俱进做好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守住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传承不绝的宝贵遗产必将唤起中华民族的壮志豪情,在迈向伟大复兴的征途上凝心聚力、昂首阔步! 延伸阅读:其他优秀作文素材两篇 守初心,站稳人民立场 以百姓心为心,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是党的初心,也是党的恒心。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历经近一个世纪的风吹雨打,这份初心从未改变。

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六课我们的中华文化 第一课时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考点要求 了解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理解中国文化的包容性 要点阐释 [基础梳理] (1)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中华文化的见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还得益于它所特有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_________________ 所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就是指能与其他民族文化和谐相处。“ ___ ”,就是能在 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这种文化的___________________ ,有利于各民族 文化在____________ 中交流,增强对____________ 的认同、对___________ 的理解。 [学习指导]重难点分析 1.如何理解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之一? 源远流长主要是说明中华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 中。第一,以历史事实说明一些世界古老文明相继衰落、中断或湮灭,而中华文化却有独具 特色的辉煌历程;第二,以汉字和史学典籍为见证,说明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并进一步分析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得益于中华文化独有的包容性;第三,以近代中华文化衰微的史实,说 明再创中华文化辉煌的紧迫性和根本要求。 理解这个问题,要注意紧密结合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事实来进行。( 1)对比两河流域 文化、印度文化、埃及文化、希腊罗马文化等世界古老文明和中华文化发展的不同命运,体会古老的中华文化独具特色的辉煌历程,感悟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魅力;( 2)结合汉字文 化和我国史书典籍在传承中华文化中的作用,理解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 3)注意探究和 理解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内涵及其重要作用;( 4)联系近代中华文化的衰微和近代中华民族 救亡图存的奋斗,理解再创中华文化新辉煌的根本要求。 2.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华文化的发展面临严峻的挑战,中华文化是否正日益走向衰落? (1)在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发展中国家,不仅在经济上,而且在文化上都面临严峻的挑战。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中华文化确实在遭受西方各国“强势文化”的冲击。 (2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既“求同存异”,又“兼收并蓄”。这是中华文化虽 历经磨难,但从未中断,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的根源。 (3)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使我们既要与其他各国文化和谐相处,又要吸收、借鉴其他各国文化中的积极成分,同时必须坚持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性,这样中华文化不仅不会走向衰落,还会走向辉煌。 误区警示 认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仅得益于汉字和史学典籍的延续。”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

.. 大学语文课后题答案课文选讲篇目: 1樊迟、仲弓问仁 2冯谖客孟尝君 3容忍与自由 4我的世界观 5 又呈吴郎 6秋水 7中丞传后叙 8婴宁 9蒹葭 10湘夫人 11春江花月夜 12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13秋兴八首 14长恨歌 15无题 16苦恼 17饮酒 18赤壁赋 19哭小弟 20断魂枪

1 樊迟、仲弓问仁 练习题 1、简述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涵。 2、从本文节选的容,可以看出《论语》的语言具有哪些特色? 3、《论语》对今天的我们,是否还有学习、择取的价值? 附参考答案: 1、“仁”的思想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从本文所辑录的容来看,“仁”体现了人与人之间彼此相爱的伦理关系——“爱人”。孔子将“仁”确定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准则,并围绕“爱人”的涵,构造了仁学的思想体系。 孔子的“仁”还包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忠恕之道,这就是推己及人:别人与自己一样是人,因而应当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别人。所以“恕”其实也就是“爱人”之仁。 孔子从未给“仁”一个固定不变的定义,而是在不同场合,针对不同对象,结合具体事例谈论“仁”的具体表现形式。所以,只有对相关容进行综合理解,才能全面了解与把握“仁”所具有的本质特性。 2、语句简洁,文辞闲雅,意蕴丰厚。 3、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论语》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容十分广泛,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的各个方面,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过重大影响。

《论语》中虽有些许糟粕或消极之处,但它所反映出来的两千多年前的社会人生精论,富有哲理的名句箴言,是中华民族文明程度的历史展示。今天我们对自己的民族精神及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反思,这一民族文化的精粹,更值得人们重新认识和探索它的不朽价值。 2 冯谖客孟尝君 练习题 1.文中描写冯谖初为门客时频频争地位待遇的作用是什么?答:文中刻画冯谖的形象,主要采取了欲扬先抑、层层深入的方法。开始写他“无好”、“无能”,寄食于人却再三弹铗而歌,要求优厚的生活待遇,仿佛是不知餍足的小人。但当孟尝君召人收债时,他自告奋勇,挺身而出,迅速“市义”而归。在孟尝君失势就国看到“市义”的奇效后,冯谖又作出了更远的谋划,为孟尝君“复凿二窟”,孟尝君从此高枕无忧,长保荣华富贵。由此可见,冯谖起初是故意深藏不露,有意试探,而在盂尝君礼贤下士、真情相待之后,才不遗余力地为之出谋划策,这体现了“士为知己者死”的信念。一波三折、生动有趣的情节,既彰显出冯谖的独特个性,又收到了引人入胜的效果。 2.从哪里可以看出冯谖与孟尝君之间是互为对照的?答:孟尝君与冯谖形成对照。冯谖的再三弹铗,反托出孟尝君的宽容大度。而当冯谖大展奇才的时候,又显出孟尝君的目光短浅:他不懂“市义”的意义,不明诸侯之间的矛盾可资利用,不知借宗族关系保护自己。而冯谖则深知百姓的艰难,以“市义"来赢得民心,利用齐王与梁王之间争夺贤才的矛盾来抬高孟尝君,以宗庙之重巩固孟尝君封地。人物之间的映照,使全文波澜迭起,姿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