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梅兰芳谈《游园惊梦》

梅兰芳谈《游园惊梦》

梅兰芳谈《游园惊梦》
梅兰芳谈《游园惊梦》

游园惊梦,汤显祖《牡丹亭》一折,原作统称《惊梦》,其中“观之不足由他缱……”那支曲牌,也不叫[尾声],而叫[隔尾],戏至此未完。在乾隆年间《缀白裘》里已分为游园和惊梦两折,[隔尾]也改成[尾声]了。

我来解释一下。

游园

先谈《游园》。

[绕地游],杜丽娘上唱:“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

这三句是剧作者介绍杜丽娘在一个春天的早晨起床后,站在幽静的庭院里,听到黄莺的叫声。一上场就写出她独居深闺,闷闷无聊的心情。

杜在小锣里出场,九龙口站住,开始唱“梦回莺啭”,再慢慢地边唱边走,唱完“院”字,转身向里走去,接着春香就上场了。她刚出场,披着斗篷,不能多做戏,所以身段不多,只是唱到“莺啭”向高处一指,“深院”平着一指,唱完坐下。

春香上唱:“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

春香用轻快的步子上场,边唱边走,“尽”字已到台口,“沉烟”穿手、蹲身,“抛残绣线”做理线式,“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进门,转身蹲下,向外

一指。

杜、春二人同样都是旦角,而春香唱的尺寸,应该比杜丽娘快些,动作也要活泼些,否则就分不出她们之间的年龄和身份了。因此,昆曲里把她们分别叫“五旦”“六旦”。

春念:“小姐。”念毕站在小边。

杜念:“晓来望断梅关,宿妆残。”

“梅关”是指大庾岭,广东、江西交界的地方,宋朝在此设有梅关。这是说杜丽娘清晨起来,带着隔夜的残妆遥望梅关。

春念:“你侧著宜春髻子,恰凭栏。”

这是从春香的口中在刻划小姐的应时春妆。

杜念:“剪不断,理还乱,闷无端。”

这是说杜丽娘不知道从哪里来的烦闷,割也割不断,越理越乱。

春念:“已分付催花莺燕借春看。”

这是说杜丽娘已经告诉催促开花的黄莺和燕子要爱惜春光,留给她们多看几看。

以上几句念白都押了韵,这是剧作者借了剧中人之口,在向观众介绍一些剧中的主要情节。柳梦梅家住岭南,从广东到江西来,必经过大庾岭,“望断梅关”,暗指杜丽娘日后朝思暮想的意中人就是柳梦梅,事实上杜丽娘当时并没有真的在望梅关,春香也不可能对莺燕下命令。所以除了“宜春髻子”一句,春香有左手掐腰,右手指头的身段外,其余都没有做派,下面念的才正式进入戏里的生活。

杜念:“春香,可曾吩咐花郎,扫除花径么?”

春念:“已吩咐过了。”

杜念:“取镜台过来。” 春念:“晓得。”

春香下场取了镜台再上场。

春念:“云髻罢梳还对镜,罗衣欲换更添香。镜台在此。”

杜念:“放下。”

春念:“是。”

春香把镜台放在大边斜摆着的桌子上。

杜念:“好天气也。”

这是一句叫起板来唱的念白。“也”字的念法,要先由细而慢慢地放出来。

[步步娇],这支曲子的内容是描写杜丽娘在闺房的生活。

杜唱:“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

上句是说明幽静的庭院里吹来了花絮,下句是形容花絮在春天的庭院里飘荡的样子,由飘来的一线游丝引起了杜丽娘的万缕情丝。

“来”字站起来,春香有一句夹白:“请小姐梳妆。”

杜丽娘就边走边唱走向妆台。

“院”字坐下。“摇漾”,春香替她解下包头,还做一下梳头的姿势。

杜唱:“停半晌。”

这句的意思是歇一会儿,没有身段可做。春想利用这个时间,给杜丽娘脱斗篷。

杜唱:“整花钿。”

整理鬓花后站起来。

杜唱:“没揣菱花,偷人半面。”

“没揣”是没有想到的意思。“菱花”是镜子,这就是说杜丽娘在镜子里突然看到了自己的半个脸。

“没揣菱花”,左手扶桌,右手翻袖高举,先看桌上摆着的大镜子,再看春香在她背后举着的小镜子,然后回来又看一次大镜子。“偷人半面”,杜、春二人转身脸冲里,照前样看三次。

杜唱:“迤逗的彩云偏。”

“迤逗”是牵惹的意思。这是说,刚才镜子里看到的是自己的半个脸,因而牵掣着只能看见云鬟的偏影。“彩云偏”,杜在大边,可再照照镜子,或整整衣袖。春香回身去取折扇、团扇各一柄。

杜唱:“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

这句的意思是说,老关在屋里,谁能看见我呢?

“我步香闺”,杜转身仍在大边,接过春香给她拿的折扇,投袖。“全身现”,用合着的扇子向外指半个圈。

[醉扶归],这支曲子跟上面的[步步娇]是连着唱的。

春唱:“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八宝填。”

汤显祖原著里,这两句仍规定由杜丽娘唱,它在“你道”前面,春香有一句夹白:“今日穿插的好”,文气衔接。等搬上舞台后,就改为春香唱了。这一改动很早,远在《缀白裘》里已经如此。拿曲文的“你道”来说,春香唱勉强的很,但从表演上讲,上句的末一个“现”字和“你道”之间的唱腔接的太紧,这地方要夹上面的一句白是有困难的,观众既听不清楚,又会搅乱杜丽娘的唱;如果春香不夹这句白,杜丽娘唱“你道”二字也是落空。当年老辈演员们可能是发现了这一难题。既然杜、春二人谁唱都落空,而原著里春香的夹白和杜丽娘这两句唱词,同样都写的是春香在赞美小姐的穿戴,春香在这出戏里唱的机会少,要给她找点戏,改由她唱,这也是可以理解的。

“翠生生”是颜色鲜艳,“茜”是绛红色。上句是指杜丽娘身上穿的鲜艳的裙衫,下句是指她头上戴的镶嵌着多种光燦燦的宝石簪子。

“你道翠生生”,杜春二人双进门,转身仍归大边。“出落的裙衫儿茜”,杜丽娘随着唱腔的节奏,慢慢打开扇子,用右手指扶着扇面,头部左右三摆看自己的裙子。同时,春香也随着节奏有三次指裙的身段:先右手背过去,用左手指裙,又翻过来脸冲外,把团扇靠在手臂上,用双手指裙。“艳晶晶花簪八宝填”,杜丽娘上一步站在台口的中间,春香用轻快的步子走过来,在杜的身后,先左后

右地两次替她整簪,杜丽娘也在前面配合春香的整簪动作,用打开的扇子先右后左地摆两下。唱完这句,春归小边,杜退大边。

杜唱:“可知我一生儿爱好是天然。”

这是杜丽娘听到春香对她的赞美,抱着一种欣慰的情感,道出自己的爱好,“爱好”就是喜爱美丽的意思。“一生儿爱好”,两手捧胸冲春香看一下,表示她从小就是爱美。“是天然”背着双手微微点头,显出愉快的样子。

二人合唱:“恰三春好处无人见。”

“恰三春”,边唱边走出闺房,丽娘出门站大边,春香关好门归小边。“无人见”,杜、春二人同把扇子在面部左右晃三晃,做遮面的身段,表示无人看见。这种身段在昆曲里叫“三羞”。

这时杜丽娘刚出闺房,承受庭院里的春光,脸上应该露出赏春的心情。

合唱:“不提防沉鱼落雁鸟惊喧。”

二人要对扯圆场,杜从里走到小边,春从外走到大边。“鸟惊喧”,杜已扯到小边台角,向右面高指。

合唱:“则怕的羞花闭月花愁颤。”

“羞花”,仍在小边台角往下一指。“闭月”,冲大边台角走去,手比月亮,向左高看。“花愁颤”,用扇略抖。

以上两句是暗地里形容杜丽娘的美貌。唱到这里,已来在花园门口了。

春念:“来此已是花园门首,请小姐进去。”

二人先后进门,转身挖开,杜在小边,春归大边。杜先左右环顾一番,带有感慨情绪念出下面的话白。

杜念:“进得园来,你看,画廊金粉半零星。”

杜念完了,春在大边蹲身向下一指。春念:“这是金鱼池。”

春念完了,杜从小边过来,春转到杜的背后,形成一个前后式的高矮像。

杜念:“池馆苍苔一片青。”

左手举扇,右手向外指。春从杜的身后绕回小边。

春念:“踏草怕泥新绣袜,惜花疼煞小金铃。”

“金铃”有两种解释:一说是系在树上的护花铃,为的是惊走飞鸟;一说是系在鞋上的小铃铛。古代女子被关在屋里,不许随便外出,往往杂佩随身,鞋上有铃,使她走起路来有声音,这也是当时以为能限制女子行动的一种无上妙法。如从曲文的对仗来看,以鞋对袜,最见工整,“疼煞”的形容也才贴切。要拿身段的对衬来讲,上句“绣袜”低指脚下,下句“金铃”高指树上,这倒比较合适。两说何去何从,还有待于仔细研究。

杜念:“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春念:“便是。”

[皂罗袍],杜丽娘在花园里有两支曲子,这是第一支,它的内容着重在描写杜的游春伤感。

杜唱:“原来姹紫嫣红开遍。”

这时杜丽娘刚进花园,首先接触到的是满园春色、万紫千红的景象,应该露出赏春的愉快心情。

“原来”、“姹紫”,杜在台中间的大边,左右投袖。从“嫣红”起打开扇子,走到大边台角,春香也转到了上场门角。“遍”字杜、春二人同时蹲下身子,都用扇子平着抖。

杜唱:“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杜丽娘在园内看见断井残垣的残败景象,感到好景不常,联系到自己心事,就伤春起来了。“似这般都付与”,二人又变换部位,杜在下场门角,春在小边台角,杜高春低,形成斜对面式的高矮像。“断井”往下指,“颓垣”向上指。

杜唱:“良辰美景奈何天。”

“良辰美景”,二人转身同归台中间,杜在大边。“奈何天”,同向台口走去,“天”字杜向高指。

杜唱:“便赏心乐事谁家院。”

“便赏心乐事”,二人并立台口,互相搭肩。“谁家院”,各伸食指互碰三次,同时互对眼光三次。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本来都是好事情,但作者在下面加了奈何天、谁家院,就使好事落了空,马上能把杜丽娘伤春的情绪透露出来,足见名家手笔之妙。

杜唱:“朝飞暮卷,云霞翠轩。”

“朝飞”句,二人对扯圆场,杜从里走到小边,春从外走到大边。“云霞”句,双进门,杜仍在小边,双手拿扇,左右各摇摆一下,再向远处一指。

杜唱:“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雨丝”句,二人同向后倒一步,各用扇抖着,双手打圈两次,并随着打圈的节奏下蹲。“烟波”句,都用云步斜着向下场门角移动,各把扇子倒拿着,做出摇船的姿势。

上面四句,是说杜丽娘看到翠轩、画船,联想起园内晴天和阴雨的景致。

杜唱:“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贱。”

“锦屏人”是泛指富贵中人,“韶光”就是春光。这句的意思,是说那些富贵中人平日只知道争权夺利,哪里有时间来欣赏这些天然美景呢?

“锦屏人”,杜回身边唱边走,向小边台角走去。“韶光”,伸出双臂,比出满园的春光。“贱”字一扭头从小边走到大边,表示轻视韶光的意思。

[好姐姐],这是进了花园唱的第二支曲子,它的内容是描绘一些园中实景——青山和花鸟。里面有杜丽娘看到的,也有听到的。

杜唱:“遍青山啼红了杜鹃。”

这里的“青山”并非指的一座大山,只不过是园林中的一些点缀,类如长满了青苔绿草的假山或是土山。这里的杜鹃指的是杜鹃花,又名映山红,花不会叫,为什么要用“啼”呢?因为也有一种鸟名叫杜鹃,相传常哭出血来,所以作者借用“啼”字来形容花的红艳。

“遍青山”,在大边台角朝上一看。“啼红了”,边唱边走到下场门角。

“杜鹃”,合扇倒拿画圈。

杜唱:“那荼蘼外烟丝醉软。”

“荼蘼外”指荼蘼架的外面。春香领着杜丽娘走到上场门角,冲荼蘼架看一下。“烟丝”,两手缠着打两个小圈子。

杜唱:“那牡丹虽好,他春归怎占得先。”

牡丹在夏初才开花,赶不上春天,作者写牡丹的用意,是暗指杜丽娘自伤落在后面。“那牡丹”,从上场门角斜着冲大边台角走去。“虽好”,在大边台角用合着的扇子在左手心里拍三下,双手冲外一摊,表示遗憾的意思。“他春归怎占得先”,杜举起左手拿着打开的折扇,春站在杜的后面稍后一些,举起右手拿的团扇,再冲下看一次牡丹。

上面杜丽娘三处看花,都是由春香领着她走的,每处看花前,春香还分别有如下的夹白:“小姐,杜鹃花开的好盛吓。”“这是荼蘼架。”“是花多开,那牡丹还早呢。” 杜唱:“闲凝眄。”

春香领着走,从大边台角向左转身,杜丽娘仍归大边。这句唱里乐队方面有莺燕叫声的效果,二人有仰面侧耳倾听鸟声的身段。春香还有夹白:“小姐,你看莺燕叫得好听吓。”念完,二人同时向里转一个身。

以上是杜看到的,下面就是她听到的了。

合唱:“生生燕语明如翦。”

从“生生”起,杜在前,春在后,杜右手倒拿着打开的扇子,在胸前左右摆动,用云步斜着向台前移动,一直移到“剪”字才亮住像。

合唱:“听呖呖莺声溜的圆。”

从“听呖呖”起,杜、春二人再向里转一个身,杜把扇子交左手平举,右手翻袖高举,春右手执扇高举,左手伸开向外指,二人同时冲上场门角退着走蹉步,一直走到“声”字才亮住。“溜”字,杜转身,“的”字扇交右手,平着举起,“圆”字左手外指。这时春也转身冲外在杜的前面慢慢蹲下,正好形成一个前后式的高矮像。唱完这句,杜归大边。

春念:“这园子委实观之不足。”

杜念:“提他怎么?”

春念:“留些余兴,明日再来耍子罢。”

杜念:“有理。”

[尾声],这支曲子是说杜丽娘在游春伤感以后,没有兴致再留恋园景,惘然回转闺房。

杜唱:“观之不足由他缱。”从“之”字起,跨出园门,边唱边走了一个圆场,表示她们游毕回房去了。

杜唱:“便赏遍了十二亭台是枉然。”

这一句还在圆场里唱,没有很多身段,只是平伸右手,随着节奏轻轻几按就行了。唱到“是枉然”,已经面冲外,做个摊手的身段。

以上两句的意思是:“满园子春光缠绵,由它去罢,我没有兴致多玩赏了。即便是赏遍了十二处亭台,也不能解决我的问题。

杜唱:“倒不如兴尽回家闲过遣。”

“倒不如”,已经走到闺房,杜冲房门一望。“兴尽”,春香开门。“回家”,杜、春先后进门。“闲过遣”,杜把扇子交给春,春替杜脱去穿在外面的这间帔,杜进内场椅坐下。

春念:“小姐,你身子乏了,歇息片时,我去看看老夫人再来。”

杜念:“去去就来。”

春念:“晓得。瓶插映山紫,炉添沉水香。”

春香边念边走下场。

《游园》到此为止,下面就是《惊梦》开始了。

惊梦

春香在小锣里用轻快的步子走下了场。杜丽娘独坐在内场椅上,小锣一声一声慢慢地打着,等到锣声打住,场上已经完全静下来了,这才开始念下面的一段独白。

杜念:“默地游春转,小试宜春面。春吓春,得和你两留连,春去如何遣?

咳,恁般天气,好困人也。”

这段独白,念的声音要收敛些。她坐在内场椅上,没有多少身段,完全要靠念得轻重适当,配合着脸上、身上那种懒洋洋的样子,来描写杜丽娘的因伤春而困倦。末句“好困人也”的念法,首先要念得慢,每个字似断非断,逐步低沉下去。这种极度幽静的气氛,不难把观众带进戏里。

[山坡羊],这是杜丽娘梦前唱的一支曲子,内容是描写她游园回来,勾起了心事,换句话说,就是她想找一个很满意的对象。这种心事,要在今天来讲,太不成问题了,可是在封建社会里,吃人的礼教对于女子的婚姻向来是不给予自由的。这出戏的价值,就在于它能够反映出那时候的深闺少女对包办婚姻的痛苦。杜丽娘不过是千千万万女子当中的一个鲜明的例子而已。这支曲子是表达她心理难以告人的话,我们在唱做方面,必须要细致、深入,更要做得含蓄,唱得静。

杜唱:“没乱里春情难遣。”

这支曲子一开头就说她心里烦闷,对大好春光,实在是难以排遣。

杜唱:“蓦地里怀人幽怨。”

这是说她突然引起了满腹的幽怨,这里的“怀人”并没有专指哪一个人。

“蓦地里”,扶着桌子慢慢起来,又坐下。表示她辗转反侧的情态。“怀人幽怨”,用手抚胸,表示她一肚子的幽怨。

杜唱:“则为俺生小婵娟。”

“生小婵娟”就是从小美丽的意思。

“则为俺”,站起来,边唱边走到桌子右边。“小”字腔里,左手扶桌。“婵娟”,用右手下垂的水袖配合着略微抬起脚跟的右脚,随着节奏轻轻地来回摇晃两下,表示顾影自怜的意思。“娟”字腔尾,在一记“扎”的板上有一投袖。

杜唱:“拣名门一例一例里神仙眷。”

这句是杜丽娘对她未来婚姻的一种愿望,希望找到个门第相当的如意郎君,成为美满夫妻,好的像神仙眷属一样(“一例”就是一样)。唱上句和本句时,脸上应该带着一点欣悦的神气。在这支曲子里,除这两句以外,都在苦闷气氛中。

“拣名门”,离开桌子,向大边走过去。“一例一例里神”,用右手先右后左,再归右,指三下,唱完已走到大边。“仙眷”,右手搭袖,左臂伸开,左手翻袖,踏步慢慢下蹲,完成一个“卧鱼”的身段。

杜唱:“甚良缘把青春抛的远。”

这句是说,什么良缘?良缘究竟在哪里呢?这样耽误下去,就把我的青春抛得很远了。

“甚良缘”,手心朝外,双手一先一后,都在做摆手的样子,同时脸微侧,头微摇,表示良缘在哪里呢?“把青春”已走回小边,右手做挑眉式。“抛的远”,在“远”字腔里用袖向外甩出去。

杜唱:“俺的睡情谁见?”

“谁见”摊双手。

杜唱:“则索要因循腼腆。”

这是说,我的愿望只能摆在心里,老是这样因循下去,脸上又不好意思露出来。

“则索要”,从小边台角慢慢向下场门角斜着后退。“腼腆”,边退步边用袖遮脸,做出两次羞态,在“腼”“腆”腔各做一次。

杜唱:“问幽梦谁边?”

这里的幽梦和前面的睡情,剧作者都是为下面的做梦点题,他告诉观众,杜丽娘在想好梦,好梦就快来了。

“幽梦”,转身走到桌子中间。“谁边”,向外一指。

杜唱:“和春光暗流转。”

自己的青春随着春光消逝了。

“春光”,往上看一下。“转”字伸右手指朝下打一圈,表示春光在暗中流转。

杜唱:“迁延。”

身靠桌子,两手在背后扶桌,踏步微微下蹲。“延”字腔尾投袖。

杜唱:“这衷怀哪处言?” 、

“这衷怀”。离桌向前走。“哪处言”,摊双手。

杜唱:“淹煎。” 心里焦急。

“淹”字已从台的中间慢慢走到小边台角。“煎”字又从小边台角斜着向下场门角退去,用手揉胸表示“淹”,搓手表示“煎”。

杜唱:“泼残生,除问天。”

她管不了自己的一生幸福了,除非去问天吧。一个青春少女,作者用到“残生”的字眼,说明剧中人的伤心苦闷已经达到极点了。

“泼残生”,已退到桌子左边。“泼”字右手翻袖向桌后走。“除问天”,站在内场椅前,用右手高指,双目也随着凝视高空,脸上还要流露出无可奈何的情绪。在乐队吹打[万年欢]曲牌中,两手先做困倦态,眼神逐渐收敛,身子慢慢坐下,托腮合眼,脸要向外,才能显露出睡情。

吹打住,睡魔神手持合着的一对小圆镜出场。

睡魔神念:“睡魔睡魔,纷纷馥郁,一梦悠悠,何曾睡熟?某睡魔神是也,今有柳梦梅与杜丽娘有姻缘之分,奉花神之命,着我勾引他二人香魂入梦者。”

念毕,在吹打[万年欢]牌子中,分开两镜,左镜贴胸,高举右镜,从上场门把柳梦梅引出来。柳梦梅手执柳枝,双袖高拱,遮住脸出场,被引到大边侧身站住。睡魔神缩回右镜,伸出左镜照住柳,用右镜在桌上一拍,再举镜把杜丽娘由小边引出。杜丽娘抬起左袖挡脸,在小边与柳梦梅对面立定。

这时睡魔神事毕,悄悄地合镜,从杜丽娘身后绕到杜的右边,先冲柳、杜二人一看,再看看台下观众,然后一笑下场。杜、柳相对移步,愈走愈近,等到杜抬起的左手碰着柳拱着的右手,二人同时放下袖子,相见之下,柳有惊喜的表示,杜因害羞,又把左袖抬起,挡住柳的视线。

柳念:“姐姐,小生哪一处不寻到?却在这里,恰好在花园内,折得垂柳半折。姐姐淹通诗书,何不作诗一首,以赏此柳枝乎?”

此时柳左手执枝,念到“柳枝乎”,用右手指一下柳枝。杜听柳念毕,偷看柳。

杜念:“那生素昧生平,因何到此?”

这不是杜对柳讲话,而是心里转念头,所以左袖仍挡住脸。念到“到此”,又偷看柳一次,恰好柳也在看她。四目相对,杜害羞,赶快又用左袖挡住。

柳念:“姐姐,咱一片虔心爱煞你哩!”

柳右手穿袖、翻袖,左手把柳枝大在右肘上,左腿微弯,右脚靴尖翘起,念到“哩”字,柳用右手把杜抬起的左袖轻轻往下按,杜含羞,又换用右手的袖子来挡住柳的视线。

柳唱:“则为你如花美眷。”

这一句的身段,柳的手和头是要配合了来做的。右手先把柳枝拈过来,左手拈着右手的袖口,在面部来回晃三次:第一次“你”字,手在右边,头偏左边。第二次“花”字,手在左边,头偏右边。第三次“美”字,手又回到右边,头又偏在左边。这三晃身段里,手和头的部位正好相反。等唱到“眷”字,手又回到左边,在腔尾亮住。

柳唱:“似水流年。”

“似水”,柳右手执柳枝,左手投袖。“流”字,柳枝交左手。“年”字,右手投袖,这是杜也投左袖,在“年”字腔尾的一记板上,无意中与柳手相碰。二人对看一下,杜赶紧转过脸去,含羞仍遮住脸,柳含笑后退一步。

柳唱:“是答儿、闲寻遍。”

“是答儿”,柳右手穿袖,向右转身,右手翻袖。杜向右转身,仍站小边。在“遍”字腔里柳亮高像,杜亮矮像。“遍”字腔尾对眼光。

柳唱:“在幽闺自怜。”

“在幽闺”,柳右脚向后撤,右手穿袖翻袖,向右平抬着,左转身向里走。“自怜”,把柳枝插在桌上花瓶里,马上又走到大边台口。杜在柳向里转的时候,也向右慢慢转身,仍站小边台口,挡住脸。

柳念:“姐姐,我和你那答儿讲话去。”

柳右腿微弯,左脚前伸,靴尖微微翘起。、

杜念:“哪里去?” 杜放下袖来,抬眼看柳,二人对一次眼光。杜又抬袖挡住。

柳念:“哪。”接唱:“转过这芍药栏前。”

“哪”字后面有一记板,柳在板上用右手抓着杜左腕,杜即换右手挡住脸。下面柳、杜二人配合着有左右指三次的身段:从“转过这”开始,柳向左横走两步,左手一环向左指,右脚从后面绕到左脚的左边,把相亮在“芍”字上。这时杜站在柳的右边,当柳向左指的时候,杜右手搭袖,右脚踏步,微蹲,随着柳指的方向看去(第一次指)。“栏”字刚出口,柳回过头来向右指,左脚从后面绕到右脚的右边,杜也回过头来向右看,左脚踏步(第二次指)。“栏”字腔中柳、杜又回向左指一下,和第一次的指法相同(第三次指)。“前”字腔尾,二人对眼光。

柳唱:“紧靠着湖山石边。”

“紧靠着”,柳右手穿袖,右脚上步,二人转身脸冲里,杜仍在小边,柳改用左手抓住杜的右腕,下面也有左右三次指的身段,与上句里的指法相似。“山”字右指,“石”字左指,“边”字又右指。“边”字快唱完,二人对眼光。唱完这句,杜转身归大边,柳转身归小边。

柳唱:“和你把领口松、衣带宽。”

“和你把领口松”,柳双手同时搭袖,抱形,在胸前交叉着表示“领口”,又把双袖轻轻投下来表示“松”的意思。“衣带宽”,双手平抬起,两袖下垂,左右来回晃三下,然后先翻左袖,再翻右袖,在“宽”字上向大边杜站的部位轻轻扑过去。因为杜要向左转身躲避,所以必须扑在杜的右边,右脚靴尖微微翘起,袖子轻轻放下,杜很轻快地向左转身到了小边。这种轻快动作,既表示了愉快心情,又描写了梦中人飘忽蹁跹的形态。

柳唱:“袖梢儿揾着牙儿苫也。”

“袖梢儿”,柳转身站在大边。“牙”字,左脚微翘靴尖,左手拈着右手的袖子,右手指着脸。“儿”字,左手背在后面,右手用食指、中指夹住杜挡脸的左袖,慢慢拉开往下落,形成V 形。“苫”字,右脚稍稍悬空,由外往里,来回晃荡几次,一直晃到“也”字唱完为止。杜的身子也随着节奏微晃几下。

柳唱:“则待你忍耐温存一晌眠。”

上句“也”字腔尾一记板上,二人双进门,柳仍在大边,与杜斜对面立,杜的脸仍偏右,避开柳的注视。“则待你忍耐”,柳双手撩起衣襟,走到杜的背后左侧,放下衣襟,双翻袖。“温存”,用双袖轻抚杜的双肩,翘左脚,杜在前面也配合着柳的动作,上身做轻微地摇晃,微蹲。

合唱:“是那处,曾相见,相看俨然。”

“是那处”,杜在小边,柳在大边,各打背躬。“见”字,都回过身来对眼光。“相看”,二人同时穿袖,杜向右转,柳向左转,仍站在原处脸冲里。“看”字,又对一次眼光。“俨然”,二人又回过身来脸冲外。

合唱:“早难道好处相逢无一言。”

“早难道好处”,二人各冲外唱,唱到“逢”字,都回过身来相对立,各用两个食指相碰的比一下,表示“相逢”的意思,等到二人对上眼光,杜又立即把手缩回。“无一”,二人冲外双摊手。柳又在“一言”中穿袖,一翻两翻袖,在乐队吹的[万年欢]曲牌中,向小边的杜轻轻扑去,左脚靴尖翘起,这次要扑在杜的左边。杜向右转身躲到下场门角,挡住脸,连蹲带转身偷看柳。同时,柳见扑了个空,慢慢向左右两看,左手穿袖,翻袖挡脸,右手背在后面,翘左脚,亮靴底,也向左偷看杜。在一记小锣声中,二人对眼光,杜又含羞挡脸,慢慢站起来。柳双手撩起衣襟,两脚先后抬起打小圈子,先右脚,后左脚,再右脚,共打三次,然后用小窜步向下场门角走过去,放下衣襟,扶杜下场。

杜丽娘在梦中的表演,我是抓住“羞”和“爱”两个字来刻划的。她看见了柳梦梅,认为是合乎理想的对象,当然会爱他,但是封建时代关在屋里的宦门小姐,很难有接触一个陌生男子的机会,所以她遇到了柳梦梅,必然又会害羞。既爱又羞,既羞又爱,在她的梦中一直是纠缠在一起的。

杜、柳梦会中的两支曲子,都是小生唱的,旦角只有两句合唱。梦醒后,杜母来跟女儿讲了几句话,随即下场。杜念:“娘啊,你叫孩儿看书,不知哪一种书才消得我闷怀哟!”用这两句念白叫起来

唱。

[绵搭絮],这支曲子的内容,是描绘醒后的感慨和对梦境的留恋,它比前面那支[山坡羊],情绪更深了一层,应该唱得更细、更静。

杜唱:“雨香云片,才到梦儿边。”

“雨香云片”,左手扯着水袖,表示缠绵的意味。“才到梦儿边”,“才”字起板,回身进门,走到桌子的小边坐下。

杜唱:“无奈高堂,唤醒纱窗睡不便。”

“无奈高堂”,拱拱手。“唤醒”,翻左袖。“纱窗”,右手向前指窗。

“睡不便”,双手朝外翻,微微摇头,表示不方便。

杜唱:“泼新鲜,俺的冷汗粘煎。”

“泼新鲜”站起来慢慢向前走一步,双手搭袖、抱肩。“冷汗”,左手拈着右手的袖口,露出右手,用中指在眉间拭汗,轻轻向外一弹。

杜唱:“闪得俺心忧步亸。”

“心忧”,用手揉胸。“步亸”,脚步微露不稳的姿态,后退一步,靠着桌子。

杜唱:“意软鬟偏。”

扶桌表示倦态。

杜唱:“不争多,费尽神情,坐起谁忺?则待去眠。”

“不争多”,向椅前走去。“神情”,微微摊手。“坐起谁忺”,坐下,站起,又懒洋洋坐下。“眠”字用手一指,唱完托腮。这次托腮,不闭眼睛,和前面入梦时的身段不同,是表示还在回忆梦境。

[尾声]春香上念:“晚妆销粉印,春润费香篝。”念毕进门站小边,接念:“啊,小姐,被已熏好,歇息去吧。”

杜念:“搀我来。”

杜唱:“困春心,游赏倦。”

扶着春香站起来走,边唱边走半个圆场。

杜唱:“也不索香熏绣被眠。”

走到小边台角,转身,蹲下做铺被的样子。

杜唱:“春吓,有心情,那梦儿还去不远。”

这支[尾声]的最后一收,简练蕴藉,妙不可言,杜丽娘留恋梦境的心情,跃然而出,并为后面“寻梦”做了伏线。

“春吓”,左手扶着春香,冲右往上指。“有心情”,扶着春香左转一个正圈,仍归原位。唱到“不”字行腔刚完,轻轻推开春香。“远”字,左脚上一步,冲右再往上一指,身子慢慢蹲下,眼要看得远,表示她还在想刚才的梦,想着想着出了神,弯腿朝前微微一冲。春香急扶小姐一下,等杜站好了,慢慢后退。杜投袖,转身,扶着春香怅然下场。

梅兰芳练功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自主识记本课生字7个;通过选择解释条,区分“硬”在“过硬、硬是”中的不同意思。 2、继续培养在阅读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展开合理的想像,理解“顽强的毅力”,感受到梅兰芳刻苦练功;并且能正确、熟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借助“为了……为了……”说说梅兰芳练功的具体事例,从而感受梅兰芳刻苦勤奋的毅力。 4、明白只有成功源于顽强的毅力;初步感受梅兰芳艺术成就,激发探究京剧的兴趣。 教学重点:梅兰芳如何从“不是学戏的料子”转变成为“蜚声世界的京剧艺术大师”? 教学难点:通过对梅兰芳言行的描写中体会到他是凭借着顽强的毅力而成为一代京剧宗师。 教学过程 一、了解京剧,引出课题 1、播放梅兰芳的京剧片段,引出梅兰芳。 刚才大家欣赏的这是什么戏呀? 对,这就是(京剧),“京”是后鼻音,谁来把它读准了。(指名读——齐读) 唱这段京剧的是一位(有名的京剧演员),他就是(梅兰芳照片)梅兰芳。 让我们一起来写写他的名字,特别注意“芳”的笔顺。(梅兰芳) 2、反馈预习,了解梅兰芳艺术成就。 已经预习了课文,大家对他有了一定的了解?请用一句话来说说看,谁先说? 关注三点: 著名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小时侯不是学戏的料子(他小时候是什么样的?) ◆蜚声 这个生字是第一声,我们一起把它读准了。 预习课文时,借助课后注释,我们知道了“蜚声”是什么意思?(扬名) 蜚声海内外的意思就是(扬名海内外、名扬海内外) 这也让我们想起了,以前学过的两个词语。(举世闻名、世界闻名) ◆众多的演员中有一定成就,能够脱颖而出的,才能成为一名——(艺术家),这其中艺术成就最高的,才称得上是——(艺术大师)。梅兰芳就是这样一位——(蜚声海内外的京剧艺术大师)。 ◆许多人是这样赞美他的?请你轻声读读。 (真正的演员,美的创造者。 美的化身。 一位非常卓绝的,非常难得的京剧大师。)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他——齐读。 3、引出课题,理解题意。 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个“功”指的就是功夫。作为一名京剧演员,要练的基本功就有好几百种,大致分为四类,统称四功。 请大家自己来读读看。 (唱功念功做功打功) 旁白:唱腔、念白、表演动作、武打和翻腾,那做工中又涵盖了许多种类 (水袖功翻功跌功跷功舞功……) 今天我们就学习梅兰芳练跷功的故事。

名人梅兰芳励志故事

名人梅兰芳励志故事 梅兰芳(1894-1961),本名澜,又名鹤鸣,小名裙子、群子,字畹华,一字浣华,别署缀玉轩主人搜索,艺名兰芳原名梅澜,祖籍江苏泰州,生于北京。 他是卓越的戏曲家,京剧表演艺术家,我国传统戏曲的代表。青年时代从艺在京剧表演艺术上打下了深厚的基础,后来又勇于革新,编演新戏,使京剧在各方面都出现了新面貌。他所创立的“梅派”艺术,继往开来,影响深远。 他还是让京剧走向世界的先行者,是闻名世界的艺术大师。梅兰芳具有崇高的民族气节,品德高尚,演技精堪,在艺术界和人民群众中享有极高声望。 刻苦学艺梅兰芳出生在一个京剧世家。他的祖父梅巧玲是早期京剧的名演员,是演旦角的。父亲梅竹芬也是京剧演员,在梅兰芳四岁那年就去世了。伯父梅雨田是有名的琴师和笛师,为京剧、昆曲伴奏,会戏很多。梅兰芳在长辈的熏陶下,从小就喜欢看戏、听戏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梅兰芳的励志故事。 八岁的时候,他开始学戏了,学的也是旦角。男孩子学旦角,扮演女角色,唱、念、做,都要模仿女性,用假嗓唱、假嗓说。这就需要刻苦练习。一开始他的天赋条件并不好。有时候一出戏,老师教了多时,他还没有学会。有一次,一位老师见他学得慢,生气地说:“不行,祖师爷没给你这碗饭吃!”就放弃了他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个人学习查参考

梅兰芳脸红了。他下决心一定要学出样子来,就用心琢磨、反复学。一段唱,一般唱六七遍就会了,他却要唱二三十遍。渐渐地,他练出了一条又宽又亮又圆润甜美的好嗓子,唱出来让人特别爱听。成名之后,他有一次又见到最早教过他的老师。老师不好意思地说:“我那时候真是有眼不识泰山啊!” “您别这么说。”梅兰芳说,“我受您的益处太多了,当初要不是挨您一顿骂,我还不懂得奋发上进呢!” 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点近视,眼皮下垂,眼珠也缺少神气。而旦角在台上的眼神特别重要。怎么办呢?后来他养了几只鸽子。每当鸽子飞起来后,他就用眼睛随着鸽子飞翔而转动,越望越远。这样天长日久,他的眼睛,毛病没有了,变得特别有神,直到老年,在舞台上演出,还是光彩照人梅兰芳的励志故事故事 有些人总以为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是天赋条件好,其实应主要归功于他的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唱红了梅兰芳从十岁起就登台演戏了。十四岁那年,他搭喜连成的戏班,正式参加演出。 “喜连成”后来改名叫“富连成”,是我国最有名的京剧科班,培养了许多京剧名演员,像侯喜瑞、马连良、谭富英等。梅兰芳和这个戏班一起演戏,又学了不少戏,丰富了自己的表演经验。

梅兰芳学艺

14梅兰芳学艺 宝应县曹甸中心小学夏心梅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会用“终于”说话。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词语 紧盯注视或者动摇灵活 拜师学艺勤学苦练 世界闻名京剧大师 2、完成《课堂作业》填空。 开始,师傅说梅兰芳不是唱戏的料子,但梅兰芳经过 ,终于成为的剧 。 二、学习第一节: 1、“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天生条件好,适合唱戏) “不是唱戏的料子”?(天生条件不好,不可能把戏唱好)(不适合唱戏) 2、师傅为什么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读课文第一节就能明白了。 老师想请你们用这样的句式来回答: 因为梅兰芳,所以师傅说。 师傅说梅兰芳不是,是因为。 (提示:后一个“梅兰芳”可以用“他”来代替) 3、(出示小时候照片)老师找来了梅兰芳小时候的照片,仔细看他的眼睛,

你有什么感觉?(不灵活、没有神儿、很呆板、没有光彩,眼睛睁不大)老师也有同感。梅兰芳小时候眼睛有些近视,上眼皮有点下垂,迎风流泪,眼珠转动也不灵活,有一次师傅甚至生气地说他的眼睛是“死鱼眼睛”,这样的眼睛没有——梅兰芳真不是—— 4、后来,人们又是怎样评价梅兰芳的眼睛的呢?请翻开书在第二节找一找。指名读。 5、咦,梅兰芳的眼睛怎么会像嘴一样说话呢? 剧照1:这是梅兰芳在《生死恨》中扮演的韩玉娘。韩玉娘命很苦,你能从他眼睛里看出忧伤吗? 剧照2:这是梅兰芳在《牡丹亭》中扮演的杜丽娘。杜丽娘在花园里游春,我们从他眼里看到的是——(欢乐) 梅兰芳扮演不同的人物,眼睛里所表达的情感就不同,这就是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理解了这个词,就能读好这句话,谁来试一试? 凡是看过梅兰芳表演的人都说,梅兰芳眼睛炯炯发光,即使坐在最后一排,也感到梅先生的眼睛在注视着自己。看梅兰芳的眼睛,就能知道剧中人物内心的想法。所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夸一夸梅兰芳的眼睛。(两名读,一齐夸) 三、学习第二段: 1、梅兰芳是怎样让眼睛从没有神儿变得会说话了呢?从上题中选择一个词回答。 这个词很重要,让我们一起写在黑板上。谁来读好他? 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呢?捧起书,注意听!(放课文录音。) 2、哪一句话是写梅兰芳苦练眼神的?在书上画一画。 3、这句话中哪两个词是近义词?(板书:紧盯注视) 谁能读好这两个词? 梅兰芳紧盯——注视——这两个词的意思都是说——(仔细地看、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小学语文名师实录 杨雪琴_颐和园(四年级) 卿少林_爬山虎的脚(四年级) 魏图英_鸟的天堂(五年级) 黄孝慧_美丽的小兴安岭(三年级) 丁伟红_歌唱二小放牛郎(四年级) 徐颖_耳朵上的绿星星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课专家点评(4节)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周云燕_家乡的桥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于艳_秋天的雨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舒伟(香港)_毕加索与鸽子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吕云萍_从现在开始(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燕_放弃射门(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永梅_戈壁滩上古长城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李肖莉_白鹅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董琼_草原(五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刘晓伟_两小儿辩日(六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霜_应该听谁的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张娟_窗前的气球(二年级) 全国第五届青年教师教学观摩一等奖:强洪权_船长(五年级) 钟舒梅_咏鹅 王琦_麻雀(S版) 全国小学语文课标教材(S版)教学大赛:林承霞_看图写故事(六年级上册) 邓琴清_我的未来(第三册语文乐园七)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黄懿(香港)_五颗甜蜜蜜的葡萄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郭葳_太阳是大家的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散步 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张燕_设计动物名片(口语交际)全国第六届(大埔)小学语文研论会特等奖:邬欣荣_千姿百“笑”(作文教学)

[中小学写作教学] - 2020 美文欣赏 - 史春妍:花的知己是春天

花的知己是春天 史春妍 有人说世界上最好的缘分就是让你成为更美好的自己。想来,我和《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的情缘便是如此。一路走来,流年深处,那些美好的过往,在心底温润绽放,朵朵娉婷。 和那些“一见钟情”相比,我和《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的遇见则属于有故事的“二见倾心”。 犹记十多年前的青葱岁月,我和两位好友都还是南京市骨干教师高研班的学员,我们仨也是一个学习小组的组员。那一日,为了完成培训班的结业作业——在杂志上发表一篇自己的论文。于是,我们商量了一下,决定给在小语界影响较大的《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投稿。按照杂志上的电邮地址,三篇稿件一齐发出。记得我当时写的是《让语文教学清晰起来》,里面写道:数学教学清清楚楚一条线,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模模糊糊一大片…… 很快,我们收到了回复。他们俩的关于阅读教学研究的相关文章都被编辑提了修改意见,但修改之后就可以发表。而我的“大文章”却被无情告知“抱歉”,不被录用。 和《语文教学通讯》的初相遇就不被待见,尤其是同伴都成功喜悦,只有自己被“无情抛弃”,难过中还夹杂着些许难为情,那样的滋味就像遇见冬天又喝了一碗冰冷的水,刻骨铭心。 现在回想,真是应验了“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

痛定思痛,找来很多期的《语文教学通讯》细细品读,揣摩杂志主编喜欢什么样的文章,对照着思考自己到底失败在哪里。非功利的阅读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像我这样一个憋着一口气的“有目的”阅读,就是鞭策着自己,痛并快乐着。 大量的阅读,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教学。作为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年轻教师,写文章不要人云亦云地去说一些“正确的废话”,而是要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找准目标,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行,在实践中记录自己的所思所想,在文字中遇见成长的自己。 结合自己多年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实践,和自己感兴趣的汉字研究,我将识字教学确立为了自己主要研究的方向。2011年秋天,通过对各个识字教学流派主张的学习研究,对当时全国在使用的、多种版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识字教学相关内容的对比分析,以及大量的案例研究和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对当下识字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和剖析,对识字教学未来何去何从,如何探寻科学有效的识字教学之路进行了研究和思考,写成了文章《当前识字教学的问题诊断和改进策略》,并给《语文教学通讯》投稿,这篇文章足足写了近六千字,加上之前被拒绝的经历,所以投稿后特别不自信,每一天都忐忑地等待着。 这一次的回复依旧很快,结果却出人预料。我的文章被录用了,只是太长,主编要求删减一些。拿到《语文教学通讯》2011年11月刊,激动到手抖,杂志把我的这篇文章放在了主打的栏目“论语”中,并且给了整整四个页面,这是我有史以来发表的最长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对我来说更是意义非凡,不仅让我坚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识字教学研究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也是我后来参加“江苏省特级教师评选”提交的主要论文、论著中重要的一篇。 2012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12月6日“史春妍名师工作室”成立。作为自己成长路上重要的引路人,著名儿童教育家王兰老师、袁浩校长,裴海安主编,省市教研员以及我的师父、著名特级教师潘文

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梅兰芳的事迹有哪些 梅兰芳他的一生致力于艺术表演和创作,曾经为国家的戏曲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并且发扬了真正的戏曲精华和精神,将中国京剧带到了国际舞台上。下面是搜集整理的梅兰芳的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梅兰芳的事迹中,还有这样一件事情。在梅兰芳小时候,自身条件并不是十分的出众,相反,他因为轻微近视,而导致眼神不灵活,不能将心中的情感用眼神表达出来,这可是表演中的大忌。不过梅兰芳没有放弃,他每天都长时间的观察鸽子,用这样的方式来提高自己的眼力,终于在不久之后,练就了一双灵活的眼睛。 梅兰芳的事迹还有很多,例如他为了对抗日本特务,而一气之下毁坏了所有的画作。当时知名人士想要为他举办画展,可是没想到遭到了特务和汉奸的破坏,看着一幅幅心血上被冠上了日本军官的标签,梅兰芳毅然决然的毁画泄气。之后梅兰芳的事迹传遍了中国,许多人士对梅兰芳事迹表达了敬仰之情,并且表示支持的态度。 还有许多的梅兰芳事迹,这里就不一一细说了。从梅兰芳的事迹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热爱国家、热爱艺术的伟大人物形象,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那种刻苦、不屈不挠的精神。梅兰芳的事迹一定会继续流传下去,成为我们国人的骄傲。

梅兰芳的眼睛故事在他小时候,梅兰芳的眼睛有些近视,所以造成了眼神没有神采,气质也不能外漏,甚至有的时候梅兰芳的眼睛还会迎风就流泪。大家都知道,眼睛是表达情感的窗户,对于一个从事艺术表演的人,眼睛是尤为重要的。像梅兰芳这种眼睛不灵活的,很难会有所成就。在他小时候想要拜师时,他的老师就说梅兰芳眼睛实在没有神采,以后也不会有前途,所以不肯教他。 梅兰芳因为眼睛的事儿十分的痛苦,可是他并不曾轻易就放弃,反而更加努力的练功和学习。开始了训鸽练眼功,不管是春夏秋冬,还是风霜雨雪,都不能阻挡梅兰芳练习眼睛的步伐,每天天才亮就为鸽子吃食和喝水,然后就开始观察鸽子的飞行状况和特点,同时注意着其他的突发状况,眼珠子更是不停的转来转去,天长日久,梅兰芳的眼睛越看越远,也越看越清晰,就连下垂的眼皮都得到改善,眼神也自然而然的灵活起来。 就是通过这样的努力,梅兰芳的眼睛才越来越传神,在之后的演出中,也更加形象和富有神采,梅兰芳的眼睛是他表演的另一种形式,也为他的演出增光添彩。 梅兰芳蓄须的故事在战争爆发之前,梅兰芳的名声已经传遍了中国内外,同时在一定范围内,梅兰芳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本来这是件好事,可是日本人占领了上海,知道了梅兰芳的事迹和他的社会地位,于是想请他到电台,准备让他发表亲日言论,以名人效应的方式推广出去。梅兰芳当然知道他们的目的,于是一边找借口推脱,一边带着全家人到香港避难。

梅兰芳学艺说课稿

梅兰芳学艺说课稿 梅兰芳学艺说课稿1 《梅兰芳学艺》一课给我们讲述了梅兰芳小时候拜师学艺、勤学苦练、终成大器的故事,全文语言精炼生动、紧扣“勤学苦练”,将一个勤奋好学的梅兰芳展现在我们面前。本课我采用以“趣”导路,营造氛围;以读铺路,感悟语言;以“行”拓径,指导实践,这三个环节进行教学。一、以“趣”导路,营造氛围首先让学生欣赏京剧片段,以及京剧变化多样的脸谱和美丽的服饰,使同学们对京剧有个感性的认识。二、以读铺路,感悟语言以京剧片段的欣赏,顺势引入文本的学习。介绍梅兰芳,梅兰芳9岁时去拜吴老师学艺,师傅说他不行,哪儿不行呢?小朋友自己读完课文就知道了。在学生充分自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什么是“眼睛没有神儿”“料子”“师傅说他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呢?接着我给孩子们设疑“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要好,身体要棒,眼睛更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要靠眼睛来表达内心的感情,比如:高兴了,生气了,难过了,都要靠眼睛来告诉观众。可如今,师傅发现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好京戏的条件,师傅对他失望了,因此认为他不是唱京戏的料子。如果你是梅兰芳,你会怎么想呢?梅兰芳又是怎么做的呢?由此过渡到第二自然段的学习。第二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段,这段中的重点句是“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这句话是讲梅兰芳不怕吃苦,持之以恒练眼神的。我引导学生自读课文找出句子,抓住重点词语“紧盯”“注视”,试着让同学来模拟演示文中梅兰芳“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注视水中游动的鱼儿”。接着让孩子们谈谈自己的感受,使学生产生“苦”与“累”的真切体验;从而使学生明白了“苦练”的含义.我适时进行小结:我们才看了一分钟就这样,想想梅兰芳,他怎么样?(常常)他的脖子酸了,痛了,没有停下来,看的眼睛流出了眼泪,也没有去休息,这需要多大的毅力和决心呀!从而使学生心中升起对梅兰芳的敬佩之情,并通过小组读、男女读等不同方式来进一步体会梅兰芳不怕困难、勤学苦练的精神。然后引读“日子一长,他的双眼渐渐灵活起来,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我紧紧扣住“眼睛会说话”来让学生体会梅兰芳眼睛的灵活。学习第三自然段时,通过引读出示词语“勤学苦练”,并相

《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之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体会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伟大人格。 4.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具准备: 1.课件 2.京剧脸谱若干张 3.奖品若干 4.故事磁带一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欣赏京剧《贵妃醉酒》 (音量放低)师: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生:京戏。 师:对。京戏也叫京剧(出示词卡),京是后鼻音,请一个小朋友把它读准了。(指名读) 师:真准。一齐读。 2.简介京剧艺术 师:(自豪地、赞美地)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它。人们喜爱京剧美丽的服饰、(按鼠标,电脑演示)变化多样的脸谱,(按)更喜欢不同角色的表演。请看:小丑的表演,(按)再看旦角的表演。(按)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表演,以后我们再去欣赏。 3.交流课前对梅兰芳的了解 师:谈京剧肯定要说到这个人梅兰芳,齐读。兰是个生字,再读一遍。对梅兰芳你知道多少呢?课前老师让大家用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去了解了,现在就请你们来汇报,不光要说你知道了什么,还要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知道的。谁先说? 生:我回家问了爸爸妈妈,他们告诉我:梅兰芳是个男的,可他演的都是女的,京剧里叫花旦。 师:虚心向别人请教,这是获得知识的好办法,真是个好孩子!她说的这一点你们知道吗?那你们是从哪儿知道的呢? 生:我课前读课文的时候,看到了书上的图,我知道梅兰芳是男的。 师:你真是个好孩子!课前不仅读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还注意到书中的插图了。一齐把书翻开到这一课,先看课题旁边这张照片,他就是梅兰芳,确实是位先生,再看旁边这幅图,这是他演出的剧照,他演的都是美丽动人的女子,真不简单! 接下来谁汇报,也要像他们那样声音响亮,说得又有条理。 生:我知道梅兰芳是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我也是课前读了《梅兰芳学艺》这篇课文以后知道的。 师:真不错。课前你也读过课文了,那你认为什么样的人才能被称为京剧大师呢? 生:京剧演得非常好、非常棒的人。 师:京剧演得很好,并且受到大家的喜爱和尊重,这样的人就能被称为京剧大师。那世界闻名又是什么意思呢?别急,请小朋友放开声音读一读屏幕上这段话,一边读一边想,你就会明白了。(按) 谁来说?

大禹治水 教案

《大禹治水》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马雯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咱们认识了一位大英雄,他的名字叫“大禹”(板书),老百姓 之所以称呼他是伟大英雄,是因为——(生答)他制服了滔滔的洪水, 让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板书:治水)这就是咱们今天要继续学 习的课文——大禹治水(生齐读)。 2、今天来了那么多老师,有的老师还不清楚大禹治水的故事是怎么回 事,哪位同学用自己的话给老师简单地复述一下这个故事。(生复述, 师多样评价) 二、引用故事的背景和结果,引出治水过程。 1、听了你们的复述老师大概知道了禹治水的故事,原来这是发生在 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滔滔的洪水给老百姓带来了许多灾难,害得百姓无家可归,这是故事发生的背景,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叫“洪水肆虐”。(板书:洪水肆虐) 2、面对滔滔的洪水和百姓流离失所的生活,是一位叫“禹”的大英 雄挺身而决心治水,他治水的结果怎样,哪位同学能从课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读给大家听。(指名读,师予评价)大禹最终制服了凶猛的洪水,还老百姓一个安定幸福的生活,这是故事的结果。(板书:制服洪水)。 3、相信大家一定想知道这肆虐多年凶猛的洪水是如何被大禹制服的, 大禹在治水的过程中又有那些故事呢?下面咱们一起通过学习第二三自然段来寻找答案。 三、学习治水过程,感受大禹精神。 (一)治水经过 1、决心治水(ppt展示) 我们都知道洪水泛滥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百姓深受其害,过着流离失所的生活。难道要一直看着百姓这样遭受苦难吗?(不能)如果你生活在当时你会怎么想呢?(一定要治理洪水)于是,禹站了出来,他下决心要治理洪水,课文中的第一句也交代了,可以看出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回答,师指导:心怀百姓,为民除害) 2、准备工作(ppt展示) 禹打算治理洪水,他没有思考就立即施工了吗?并不是。谁能从书上找出禹在治水之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生答:他吃尽了千辛万苦,走遍了千山万水,仔细地察看水流和地形。Ppt展示)(师评价:你真是火眼金睛,你真会读书。)原来呀,禹在治水之前要查看水流和地形,我们知道现在工人师傅在建造大楼建造桥梁的时候都要去查看地形,查看环境等因素,确保工程有个好的开端。禹在治水之前查看水流才方便洪水的流淌,查看地形才能明白地势的高低,这样容易引导洪水,这样一来为他的治水工作就提供了科学依据。可见,禹治理洪水是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进行的。 察看水流和地形也是不容易的,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你把自己想象成禹,如果是你会遇到哪些困难呢?(指名回答) 生回答:路太远太难走、天气阻力、遭遇野兽、没有干粮、太劳累……

部编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七单元 达标检测卷(附答案)

六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达标检测卷 姓名:分数: 一、基础训练营(50分) 1.用“√”给句中加点字词选择正确的读音。(4分) (1)蜀中有杜处士,好.(hǎo hào)书画,所宝以百数.(shǔshù)。 (2)小姑娘纳.(nànèi)鞋底的动作戛.(jiājiá)然而止,原来是针刺了手。 (3)这首曲.(qūqǔ)子多难弹哪.(nǎnɑ)! (4)她尴尬 ..(ɡān ɡàɡān ɡā)地一笑说:“入场券.(juàn quàn)太贵了,我……我买不起。”2.读拼音,写词语。(8分) 3.选字组词。(6分) 鞋勒勤皮( ) 勾( ) ( )劳 盲育肓教( ) ( )目病入膏( ) 哉裁截 ( )衣善( ) ( )止 曝爆瀑 ( )发一( )十寒 ( )布 4.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6分) ( )的大海( )的琴声( )的月光 ( )地发现 ( )地散步 ( )地弹奏 5.先将词语补充完整,再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入句中的括号里。(10分) 余音绕( ) 妙( )生( ) 天( )之音画龙点( ) ( )妙( )肖笔走龙( ) 行云( )水轻歌( )舞 ( )( )如生黄钟大( ) 巧夺天( ) 高( )流( ) (1)公园里的假山结构新奇巧妙,真可以说是( )。 (2)徐悲鸿画的骏马( )。 (3)今天我去听了一场音乐会,那美妙的音乐堪称是( ),听后有( )三 日不绝之感。

6.根据意思,写出对应的句子。(8分) (1)弹得好啊,像大山一样高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伯牙将琴摔破,把弦扯断,终身不再弹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句古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奴仆,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婢女。”(这个道理是)不会 改变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有一天,他把书画放在太阳底下晒,有一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斗牛图》,拍手大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要求改写句子。(8分) (1)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姑娘。(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姑娘说:“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京剧有很多数不清的艺术特色。(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4分) 8.“千古难觅一知音”,请你根据《伯牙鼓琴》和自己的实际生活,谈谈你对“知音”的理解。(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选择恰当的语句填入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字母)(2分) ________,你尽可转动明眸,欣赏白云蓝天,飞流急湍;________,你尽可闭目凝神,倾听莺歌燕语,春水潺潺;________,你尽可翕动鼻翼,呼吸牡丹的浓香,黄菊的 清爽;________,你尽可品评自娱,把玩深尝。 A.艺术是一座姹紫嫣红的百花园 B.艺术是一杯回味无穷的香茗 C.艺术是一幅意境高远的中国画 D.艺术是一首清脆圆润的古曲 三、课本直通车(4分)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 梅兰芳是近代杰出的京昆旦行演员,“四大名旦”之首;同时也是享有国际盛誉的表演艺术大师,其表演被推为“世界三大表演体系”之一。下面是搜集整理的关于梅兰芳的故事,希望对你有帮助。 1928年,我国戏曲大师梅兰芳去美国访问演出前,当他得知胡适曾在美国留学七年,对那里非常熟悉,便几次前去拜访,向胡适了解情况。胡适也热情地接待了梅兰芳,把美国的风土人情、观众的爱好和欣赏习惯、美国剧院的状况等都对梅兰芳做了详尽的介绍,胡适也都积极地为梅兰芳出谋划策。当梅兰芳结束美国访问演出,回来后见到胡适,他首先毕恭毕敬地深鞠了一躬,说:“适之先生,这次多亏蒙您指教,我的美国之行才会如此顺利,真是太感谢您了!”接着,他又详细向胡适介绍了自己在美国访问演出的种种情况,言谈之间,洋溢着真挚的感激之情。 后来,梅兰芳旅居上海,胡适则在北京任北大教授。偶尔,胡适出差到上海,梅兰芳总要热情宴请一番。一次,胡适要去美国参加太平洋国际学会的年会,定在那天深夜2点在上海登船。梅兰芳得知这个消息时已是傍晚,距离开船时间仅有几个小时了,自己却还在外地演出。顾不得多想,他当即推掉一切事务,连夜赶回上海。当他站在送行的岸边,向胡适依依不舍地挥动着手臂时,因为一路上赶得急,口中还忍不住气喘吁吁呢。

俗话说,受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梅兰芳的感恩之心着实令人钦佩。 关于梅兰芳的故事:愤然毁画梅兰芳有一笔演出的收入,在赴港时,曾带往香港存入银行。可是返回上海不久,日寇统治下的香港将这笔高额存款全部冻结,无法取出。一直靠利息过日子的梅兰芳,家庭生活顿时举步维艰,全家如何生存成了梅兰芳日夜思考的难题。他问夫人怎么办?夫人说:“报纸登出了何香凝女士卖画谋生的消息,我们不妨也来学她。发挥你的绘画才能,卖画度日如何?” 其实梅兰芳早有这种念头,只是没有说出,怕夫人不同意。夫人主动说出来了,他自然点头称好。两人着手构思,夫人磨墨,丈夫绘画。不到八天,画了20多幅鱼、虾、梅、松。当市民看到醒目的“本店出售梅兰芳先生画作,欢迎光临”的广告时,争相购买。不到两天,20多幅画就全部卖完了。 这件事传出后,上海文艺界、新闻界、企业界反响十分强烈,许多知名人士提出要为梅兰芳办画展,梅兰芳得知后特别兴奋,为不负众望,他苦战了半个月,画了几十幅作品,面交主办者安排。主办人员选定重阳节在上海展览馆展出,请梅兰芳夫妇届时光临剪彩仪式。 然而此消息不胫而走,日伪汉奸获知后互相勾结,肆意捣乱,他们派来一群便衣警察,提前进入展览大厅大做手脚,前来参观的许多群众见状纷纷离开。梅兰芳看见门口冷冷清清,觉得奇怪。当他走进展厅后,发现每幅画上都用大头针别着纸条,分别写有“汪主席订购”、“周副主席订购”、“冈村宁次长官订购”……还有一些

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先生是中国京剧史上成就最为辉煌的表演艺术大师,被公认为“京剧四大名旦”之首。他艺术成就的取得,固然与他的艺术天才,与他的家传、师教等分不开,同时也与他本人学艺的虚心求教、刻苦钻研、精益求精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就是《梅兰芳学艺》的故事。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师傅说他眼睛没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原来他小时候眼睛有轻度的近视,不仅迎风流泪,而且眼珠转动不灵活。但梅兰芳学艺的决心没有被动摇,他养了几对鸽子,每天一清早,他就给它们喂食,然后放飞。梅兰芳站在鸽棚旁,眼睛随着鸽子的飞动而转动,循苍穹而视,尽力追踪越飞越远的鸽群,直至鸽子的踪影在遥远的天际消失。十年之间,从未间断,持之以恒,终于恢复了视力,练出了眼神。後来,他在舞台上一双大眼睛灵动明亮,神彩飞扬。梅兰芳的眼神最能传达人物内心的细腻感情,人们都说梅兰芳的眼睛会说话了。 梅兰芳以塑造各种妇女的舞台形象名闻遐迩,他为此可谓呕心沥血。最初,他对表现女人的吃惊老觉得不够理想,尽管他多次揣摩,反复试验,总不能将女人猛然吃惊的神态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来。 一天,他回到家中,看到妻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整理衣服,忽然想到,如果冷不防地发出一声巨响,她必然会大吃一惊,一个女人吃惊的神态不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了么于是,他随手抄起身旁的一只兰花瓷盆,狠狠地往地上一摔。“咣当”一声巨响,妻子被吓得惊叫了

一声:“哎呀!”将手中的衣服掷了老远,半晌才说出话来。 在这一瞬间,梅兰芳准确地捕捉住了妻子的神情、动作。他据此反复琢磨、练习,将女人受惊后那种惊叫的神情、动作,恰当而又巧妙地融进他有关的表演中,将人物刻画得更加活灵活现。 学艺需要指导,需要帮助,因而需要老师。许多人以为只有那些对自己艺术循循善诱、赞扬宣传的人才是自己的老师。梅兰芳不是这样,他有一句名言:“说吾孬者,乃吾师也!”表现了他在学艺过程中的态度与宽阔胸襟。这句名言是怎么来的呢 有一次,梅兰芳在某大戏院演出他的拿手好戏《杀惜》,“好!好!”场内喝彩之声不断。可是,梅兰芳却在满场赞许声中注意到一个衣着朴素、年近六旬的老先生连连摇头。梅兰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戏完以后,他来不及卸装,就用包车将老人请到家中,恭恭敬敬地说:“说吾孬者,乃吾师也!先生说我不好,必有高见,定请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这位老先生见梅兰芳如此诚恳谦虚,十分感动,便严肃地对梅兰芳说:“梅先生饰演的剧中人阎惜姣上楼与下楼的台步,按梨园规定,应是上七下八,可你为何却演成八上八下请问这是哪家传授的……”梅兰芳听了恍然大悟,深感自己的疏忽,连声称谢不止。 以后,梅兰芳每到该地演出,定请这位老先生到戏院前排就坐,看戏指教,对他的批评指正总是虚心接受,细心揣摩,使自己的演技精益求精,完美无疵。 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他的演唱,雍容华贵,典雅清丽,世称“梅派”。

梅兰芳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梅兰芳学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一、复习词语,把握课文内容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梅兰芳学艺》。 2、出示词语:拜师学艺没有动摇勤学苦练世界闻名 指名读、齐读。 3、这4个词语分别藏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本,赶快找一找,把你找到的句子读给大家听一听。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相关句子,齐读。 4、出示:经过勤学苦练,梅兰芳终于成为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 点击“世界闻名”,指名读词。 “世界闻名”就是—— 是啊,梅兰芳不仅在中国非常有名,而且世界上很多国家的人们都知道他,喜欢他的表演,梅兰芳真是“世界闻名”。 4、那你们想认识一下这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吗?(出示图片,边点边说,这是梅兰芳在《苏三起解》中扮演的苏三,这是《霸王别姬》中他扮演的虞姬,这是他在《宇宙锋》中的剧照,出示所有图片,说:这些角色栩栩如生,打动人心,深受国内外观众喜爱,所以梅兰芳被称为世界闻名的(生:京剧大师)) 5、就是这样一位世界闻名的京剧大师,小时候去拜师学艺却不是一帆风顺的。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第一自然段,轻声自由读,边读边想: 梅兰芳小时候去拜师学艺,遇到了什么困难? 2、指名说,并出示(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 (1)交流。理解:什么叫没有神儿? (2)“不是唱戏的料子”是什么意思? 你能完成这个填空吗? 出示:师傅说梅兰芳不是(),是因为()。 因为梅兰芳(),所以师傅说他()。 先说给同桌听听。指名说。 3、小朋友们说得很对,是呀!梅兰芳的师傅是个唱京剧的行家,他告诉梅兰芳,要当好京剧演员,不光嗓子要好,身体要棒,眼睛更要有神,因为舞台上的演员常常要靠眼睛来表达内心的感情,比如:高兴了,生气了,难过了,都要通过眼神儿来告诉观众。可师傅发现梅兰芳的眼睛没有神儿,不具备唱好京戏的条件,所以认为他不是唱京戏的料子。(出示第一自然段) 4、我们一起来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读好。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不是灰心、放弃了呢?他是怎样做的呢? 自读第二自然段。交流。 1、哪一句话说出了他没有灰心失望?(出示第一句) 指名读。 2、梅兰芳学艺的决心这么大,那他又是怎样做的呢?请小朋友们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结合观察书上的插图,边读边画出梅兰芳勤学苦练的句子。 出示:他常常紧盯空中飞翔的鸽子,或者注视水底游动的鱼儿。 3、你画的什么句子?(指名说)

最新语文课赛课有感随笔

语文课赛课有感随笔 语文课堂赛课有感随笔【第一篇】:语文组赛课总结为期三周的“洹滨中学语文组赛课”已尘埃落定。在此次活动中语文组有6位参赛教师,5位评委。每讲完一节课后评委们及时评课,对执教者提出意见或建议。特别是申校长精彩独到的点评,令所有人都折服,使所有参赛教师从中得到教益、得到收获。形成了备、讲、评、反思相结合的教学环节,使这项活动得以扎实地进行。在此次大赛中,我们欣喜地发现参赛教师无论是从教学理念、教学设计、学科专业水平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发展和进步。为了进一步促进我校教师教育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技能的提高,加快中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特将本次活动总结如下: 一、本次赛讲课凸显的优点: 1、三维目标落实到位。此次赛课,大多数教师都能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和谐的统一起来,并能在课堂上自然地表现出来。让学生自己去积累、去感悟、去领会。 2、准确把握教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深入钻研教材,善于利用课后问题,有效组织教学,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准确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把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结合起来。这一点在黄艳霞老师执教的《端午日》一课尤为突出。 3、坚持以学生为本。在此次赛课中,教师的组织教学,学生的主体意识体现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老师作为课堂的组

织者、引导者,给了学生足够的时间思考和练习,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很好的培养。 4、重视朗读,尊重学生个体的独特感受,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如李晶晶老师在《端午日》教学中抓住描写场景的句子,采用不同形式的朗读,引导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表达自己独特的体会,较好的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王伟老师在《治水必躬亲》的古文教学中,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学能力,理解文言文的意境,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5、从别致新颖的导入开始,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创设轻松愉快、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如高丽、张娜老师的导课,都是从学生实际生活出发进行表扬、夸奖导入新课,让孩子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欣赏,从而兴致高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兴趣甚浓;王敏老师在执教《成功》时,灵活运用多样教学手段,寓教于乐。 6、课堂教学重视拓展,让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体现了语文教学的价值。如王利清老师在执教《学问与智慧》一课时,为了将读与写的结合落在实处,在帮助学生感知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后,适时地填补文本空白,将所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迁移运用到学生现场写作实际中,使学生对托物言志的写法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真正实现了学以致用。 7、展示出良好的语文教学功底和教学特色。专业扎实,教态亲切、自然,思路清晰,教学环节紧凑完整,板书设计直观合理。

梅兰芳学艺

梅兰芳学艺(第一课时) 二年级语文备课组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勤学苦练可以弥补先天的不足,教育学生从小苦练基本功。教具准备:多媒体、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认识大师 1、播放京剧《贵妃醉酒》,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对,是京剧。 2、读好京剧一词,简介京剧艺术 1)谁来读?“京”是后鼻音,谁来读正确?生读,齐读。 2)京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中国人和外国人都喜欢京剧。人们喜欢京剧美丽的服饰,(图片),变化多样的脸谱(图片),更喜欢不同角色的表演(图片) 3、交流对梅兰芳的了解 1)说到京剧,大家都会想到------梅兰芳,(图片),他姓梅,名字叫兰芳,再读一遍就读好了。我们再来端端正正地把这个名字写下来。板书:梅兰芳 2)在这个名字里,有两个生字:“兰”“芳” 兰:一起来书空笔顺 仔细观察兰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在书写时,你想提醒大家要注意什么? 有了这些注意点,大家一定会把字写好。伸出小手,一起书空。 学生描红,临写。 芳:这个字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熟字加偏旁) 字形记住了,在书写时要注意什么呢? 师范写,生书空 生描红,临写。 4、简介梅兰芳。 孩子们把梅兰芳的名字都写好了,昨天布置你们去搜集梅兰芳的资料,把你们搜集到的跟大家交流一下。 生交流

老师也搜集了一段梅兰芳的资料,一起来看一看,(图片)他是京剧四大名旦之一,在他9岁那年,拜吴老师学艺,板书:学艺 可师傅说他的眼睛没有神儿,不是唱戏的料子,梅兰芳听了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快去读课文,借助拼音,把句子读正确,读通顺。 二、初读课文 1、大部分同学都读了2遍,有的已经开始读第三遍了。你知道梅兰芳学艺 是什么意思? 2、课文就是讲梅兰芳学京剧的事。刚才老师在听同学们读书的时候,发现 这些词有些同学读不准,谁来帮帮他们。(出示词语) 带拼音:1)第一行,轻声读得真准,齐读 2)第二行,后鼻音到位。 3)第三行,这三个词语很难读。 摘掉拼音帽子,还会读吗? 1)同桌互相检查 2)都会读吗?第一行,女生读 第二行,男生读 第三行,齐读 三、读通课文 1、把词语再放回课文中,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流畅,更通顺。捧起书。 2、第一段 1)孩子们的声音真响亮,谁来读读故事的开头?坐着的孩子都是小评委,请你们认真听,生读。指名评价。 听你说得这么好,也请你读。 你这么一说,老师还真听出来了。 2)读了这么多遍,你明白师傅说的什么意思吗? 3、第二段 1)听了师傅的话,梅兰芳是怎么做的? 2)第一句:指名读,再读,这里的动摇是什么意思? 3)第二句: A.梅兰芳坚定自己的决心不动摇,他是怎么做的呢?读读句子,生读,还 有谁想读?

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堂实录14.梅兰芳学艺_苏教版

《梅兰芳学艺》教学实录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其“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和“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准生字字音,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的意思。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勤能补拙的道理,体会梅兰芳的艺术魅力和伟大人格。 4.通过多种语文实践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教学重、难点: 整体感悟,知道梅兰芳是怎样勤学苦练的,体会梅兰芳的勤学精神。 教具准备: 1.课件 2.京剧脸谱若干张 3.奖品若干 4.故事磁带一盘教学过程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

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一、谈话导入 1.欣赏京剧《贵妃醉酒》 (音量放低)师:小朋友,知道我们正在听的是什么戏吗? 生:京戏。 师:对。京戏也叫“京剧”(出示词卡),“京”是后鼻音,请一个小朋友把它读准了。(指名读) 师:真准。一齐读。 2.简介京剧艺术 师:(自豪地、赞美地)京剧是国剧,是中华民族的国粹,有近两百年的历史了!许多中国人和外国朋友都很喜欢它。人们喜爱京剧美丽的服饰、(按鼠标,电脑演示)变化多样的脸谱,(按)更喜欢不同角色的表演。请看:小丑的表演,(按)再看旦角的表演。(按)还有一些其他角色的表演,以后我们再去欣赏。

绽放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

绽放教育智慧,打造有效课堂 ——语文教学点滴之悟新课改浪潮吹遍整个大江南北已经有几个春秋了,在不断地改革和推进中已颇有成效。但是时下,却因我们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的偏差,以及实践经验的缺乏,在课堂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非语文、泛语文、形式化、低效化的现象,即无效和低效问题。现在的当务之急便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不可否认,我们平常观摩的市级以上的公开课、研讨课、比赛课,课堂教学质量都较高。这样的课是特定状态下的焦点,备受关注,经过一次次的打磨,凝聚着集体的智慧。然而,这样的课堂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多见。而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有的内容单薄,结构松散,过分注重朗读与感悟,弱化了思维训练;有的花里胡哨,东拉西扯,其他学科的内容过度整合,削弱了学科特点。如何切实保证常态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我仅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前准备要到位。 要提高常态下的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在课前下功夫,即深入研究教材和学生,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1.潜心与文本对话 小学语文教材内容浅显,语言比较直白,尤其是低年级课文三五句话。曾经研读过不少艰深文学作品、取得较高学历的教师,一定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教师要研读“语文课程标准”,揣摩教材编者的意图、教材的结构体系;对于单元教材,要掌握其重点、难点;对于一篇篇课文,

更是要潜心研究。只有教师与教材的用心对话,才会有学生与课文的真实对话。教师研究教材的感受、体验全面、深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会有基础。如一年级教材《家》一课,这是一首儿童诗,只有短短的两句话,第一句话用学生生活中可感可知的事物作比,让学生跳出头脑里固有的自己的那个小家的概念,对“家”先有广度的了解;第二句话启发学生体会到祖国是我们的家,没有祖国的哺育培养,我们就不可能健康幸福地成长,就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对“家”再有深度的理解。只有教师读懂了教材,才有可能指导学生读懂教材。 2.充分解读学生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充满活力的孩子,带着已有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参与课堂活动,并成为课堂教学中主要的一部分,使课堂呈现出丰富性、多变性和复杂性。语文课堂教学要保证有效性,必须仔细揣摩学生课堂的学习情景,删繁就简,做好教学方案的预设。教师要研究学生的智力背景和非智力背景,尤其是关注学生的知识储备,要善于在新旧知识之间为学生搭建桥梁。如五年级教材《只拣儿童多处行》一课中有一个词语“闹嚷嚷(rāng)”,在学生的记忆里,一定已有“嚷(rǎng)”这个读音,为什么在课文中读第一声呢?只要适时地让学生从头脑中调出“沉甸甸、绿油油”等词语,不需要过多地讲变调的知识,“闹嚷嚷”中的“嚷”读第一声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3.精心设计教学预案 网络的普及,使得丰富的教学资源信手拈来,其中不乏名师关于教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