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艺术

甘肃省临洮县北街小学张莹

【摘要】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因此,要杜绝无效提问,根据教材和学生实际,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提出最优化的问题,让它成为导疑、释疑的有效工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促使学生更广泛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关键词】有效提问目的性启发性时效性有效评价

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见,提问既是一门学问,更是一种艺术。数学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教师开启学生心智、促进学生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控制手段。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课堂提问的具体形式与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只有对提问进行艺术设计,巧妙使用,恰到好处,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如果教师在课堂向学生提出有价值的、能激起学生思维剧烈活动的问题,往往比引导学生解决问题更重要。正所谓有效的问题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相反,如果教师的提问很肤浅,看似场面热闹,老师一问学生齐声回答,表面学生全会,实则没学到什么,还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

不良习惯;如果问题模棱两可,学生则会云里雾里,一脸茫然,根本摸不着头脑。因此,只有处理好课堂的有效提问,让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方法的交流、经验的分享,才能使课堂呈现出缤纷的色彩。然而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行为却存在很多不良的现象,如明知故问;模棱两可;时机不当;难易失控;节外生枝;缺少反馈评价;面面俱到,过于琐碎;强求一致,缺乏开放;过于抽象,难以捉摸等。这些不良的提问会阻碍学生的思维发展,大大降低课堂教学效率。下面,就结合教学实际谈谈自己对课堂有效提问艺术的粗浅认识。

一、要精心酝酿提问内容,注重提问的目的性和启发性

课堂提问的内容应当紧扣教材,围绕教学目标和学习目的要求展开,不能“拾到篮子里都是菜”,随便凑几个问题。有效的课堂提问内容应注重:

1.目的性

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所提问题应该为课堂教学内容服务,每一次提问都应有助于启发学生思维,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有助于对旧知识的回顾,有利于实现课堂教学目标。通过这一问题要解决什么,达到什么。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还是引导他们获得新的知识,教师必须心中有数。那种漫无目的的盲目提问会让学生感到不着边际和无所适从,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如:教师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引入1/4+1/3后提问,“1/4与1/3这两个分数有什么特点?”有的答:“都是真分数”。有的答:“分子都是1”。显然这一提问不明确,学生回答没有达到教师的提问意图。如果改问:“这两个分数的分母相同吗?分母不同能直接相加吗?为什么?怎样才能直接相加?你有什么办法使分数单位相同吗?”以上一步一步设问,既明确又问在关键处,有助于学生理解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并能顺利准确地概括出异分母加减法的法则。

2.启发性

设计提问内容要抓住教学内容的内在矛盾及其变化发展的思考题,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并在提问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尽量少问非此即彼的问题,如“是不是”、“对不对”的简单问题,或学生完全不加思索就可以回答的问题。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甲数与乙数的比是3∶4”。根据这一条件,可提出如下问题:(1)乙数与甲数的比为几比几?(2)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3)乙数是甲数的几倍?(4)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5)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6)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7)乙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8)甲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9)乙数是甲乙两数差的几倍?这样对于同一条件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寻求多种答案,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二、要抓住提问的契机,提升提问的时效性

孔子曰:不愤不悱,不启不发。意思是:当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愤悱”状态的时候,此时,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对教师的提问能入耳入脑。最佳提问时机,既需要教师敏于捕捉、准于把握,也需要教师巧于引发、善于创设。

1、提问要抓住关键,问学生思维发生阻碍处。

学生的思维发生阻碍的地方,往往是教学重难点所在之处。在学生思维受阻时,教师要通过采用铺垫性、辅助性的提问,降低坡度,减小难度,帮助学生理解知识,让学生自己去思考、探索知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2、当学生的思维产生“模糊”时,及时提问。

所谓思维“模糊”,就是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存在着片面性。教师在学生思维产生“模糊”时,应采用反问或点拨性提问能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深入认识事物的本质,运用正确思维规律,全面辩证地

看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体积和容积》这一课时,教师问:“所有的物体都占空间。空间有大有小。你能举例说说什么占空间大?什么占空间小?”学生举例均以面积大的体积也比较大的情况下,老师展示两本面积不同,厚度也不同的书。学生的第一直观感觉是杂志所占空间比较大,这说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存在着片面性,有些模糊不清。教师用一本厚书和一本杂志,让学生掉入这个迷惑性的陷阱中。然后,通过再次观察和思考,引发认知冲突,从而让学生自主发现,比较物体所占的空间不是比较它们的面积。在这里利用这个矛盾点很容易的区别了“面积”和“体积”的概念。这一问题的提出恰恰把学生容易混淆或产生错误的地方暴露出来,这种问题来自学生,又由学生自己来解决的方式,不仅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大有裨益,而且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当学生思维缺乏深度时,及时提问。

由于学生受阅历水平的限制,他们对问题往往缺乏深层次的思考,只停留在一般或浅层次的认识水平上,满足于一知半解。这时教师要及时提问,步步探究,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向纵深拓展。探究性的提问,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提高思维水平。还以教学“体积和容积”一课为例,在学生概括出体积的概念后,老师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出示一个气球问学生气球占了多大的空间,用手比划一下。学生比划,两手做包围状。老师问:如果把气球的气放掉,在放气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观察后回答:没有气了,有一块凹进去了,体积也就变小了。球的表面积没变。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后,再出示一块橡皮泥,做成球形后,再压扁做成饼状,问: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学生观察得出它的体积不变,因为都是这一块橡皮泥,它的面积变大了。在对变与不变的追问中让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体积和面积概念的理解。这样的及时提问,步步深究,就能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得到拓展。

三、要尊重学生,善待学生的错误,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学生是一个有完整人格的人,而不单单是一个受教育者。他们有自己的感情,有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是教育者的天职。现代教育应该树立这样的观念: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坚决捍卫

你说话的权利。课堂提问时尊重学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只有充分尊重学生,学生才能够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才能活跃起来。也只有如此,课堂效率才能得到有效的提高。所以当学生回答不出老师的问题,特别是对老师的提问保持沉默时,老师最好要面带微笑,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可以通过重复该问题、改变问题的措辞、缩小提问的范围等手段,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或激励学生开口讲话,哪怕学生开口只讲一句话,教师也要给予鼓励,并适时“让学生体面地坐下”。如果学生回答了,教师不应简单地重复学生的答案,而应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判断,分析,把学生低层次的回答提升类化。而面对学生错误的回答,教师不要将自己变成冷面的法官,而应充当细心诊断的医师,循循善诱的导师。

课堂教学是学生尝试学习的过程,允许学生尝试错误(可称之为”美丽”的错误),不能误解为对学生学习中出现错误的容忍,而在于对错误的性质和程度进行甄别,引导学生发现错误中的合理成份和发生错误的症结。教师不要过分关注错误本身,应更多分析错误产生的过程。要善于鼓励学生质疑和讨论,引导学生在讨论中走向结论,不要简单地从结论走向结论。这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思维能力。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做到:学生会做的让学生做,学生会讲的让学生讲,即使做错了,讲错了,可以让学生自己互相纠正补充,教师可适当地完善,提升,类化,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学生才会记忆更深刻,掌握更牢固。但必须防止一种偏向,即不论什么问题,最后都由教师盖棺定论,如果学生已经表达的很完善,可以让学生小结,那可是学生的成就,对他们来说意义更大。许多名师的课之所以精彩,就在于他们能有效地,风趣地,恰如其分地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体现教师精深的教育机智,这是每一位教师一生的追求,然而,它绝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来的,需要教师们穷尽一生的精力去努力和积累。有效处理提问结果显然是课堂提问的点睛之笔。

课堂提问看似简单,但实施起来却往往有相当的难度。它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环境的变化莫测,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和难预料性。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前

提,要实现有效教学的目的,教师就要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探索、实践、反思、总结,从不会到会,从无效到有效,从不熟练到驾轻就熟。穷尽一生的精力去备课,去锤炼,是每位教师的职责!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小课题方案

曙光一小三(2)数学课题研究计划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教师:董其凤 时间:2014.9 一、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的某种教学提示,或传递所学内容原理的刺激,或对学生进行做什么以及如何做的指示。课堂提问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种主要形式,是“有效教学的核心”。特别是对于刚步入小学校门的低段孩子来说,教师有效的课堂教学提问是非常重要的。 自新课程实施十年以来,对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开展了较多的专题性研究,在数学课堂教学上也总结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在新课程、新理念的教学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特别是低段孩子在老师趣味性地提问下,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这在一些公开课中经常能看到。但是在实践教学时发现,低效的重复性应答式的提问、没有精心准备的提问、只关注优等生的提问等现象还较为常见。有时教师为了制造热闹的课堂气氛,不分主次,不顾学生实际,提问占据了课堂大部分时间,学生只得被动地应付教师的琐碎问题,缺乏质疑问难、独立思考的时间,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上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注意力容易分散,活泼好动等等,往往会出现“人云亦云”,不假思索的盲目跟风的回答方式。甚至有些孩子在“对的,是的,好的……”之类的回答下完成一节课的学习。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老师怎样提问才能让学生真正的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哪些问题可以提、有意义,哪些问题不该提,这是我们一线老师一直在思考探究的问题。 二、课题的界定 课堂提问有效性,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教材的重难点而设置的一系列的问题。在实践和研究的过程中,找到在小学低段数学常态课中不合理的提问,并避免在以后的课堂上出现。对于能促进孩子思维、开启心智类的提问及时总结并进行推广应用,做到去其糟粕留其精华,以更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该课题实施培养教师的课堂提问的智慧,做到问在疑处,点在惑时,以达到引发认知兴趣,获得知识,提高学生能力的目的。 2、通过该课题研究,总结、归纳有关课堂提问的有效策略。 3、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优化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艺术的有效方法,让学生在课堂上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唤起他们的学习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激发学生情感的火花,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和预设策略、措施 1、积极参加在“影子研修阶”段期间的观课和议课,努力吸取九龙坡区优秀教师先进经验,高度关注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为本课题提供研究的条件。从如下几个方面关注: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课小学二年级数学对于课堂提问能够提出很多有效见解。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所以,对于小学二年级数学来说,有效提问可以成为老师讨论的焦点。 在小学二年级数学课中,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 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一点是绝大多数老师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都提到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笔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仅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高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能力、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小学二年级数学论文证明,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比如,笔者在执教三年级数学第五册“可能性”一课时,针对可能性有大有小这一知识点,想在课堂教学中加入一些生活中常用的成语,这些成语能够巧妙地体现可能性的大小。第一次试讲,本以为很简单的成语,很多学生竟然没有听说过,更别说联系数学内容了。下课后,我及时反思自己,找来一部分学生,和他们聊天,了解他们对成语的认识和掌握情况。最后,我根据学生的情况,调整了要提问的成语内容。再上课时,学生很顺利地解释了成语的内容,同时紧密联系到了课上所学的内容。课下,不少学生都对这一环节印象深刻,追着老师想要再说说。 3. 提问过程要突出学生主体 思维来自疑问。在小学二年级数学中,一般教师只看到让学生解答疑难是对学生的一种训练,其实,应答还是被动的。要求学生自己提出疑问,自己发掘问题,是一种更高要求的训练。教师在设疑时应设法让学生在疑的基础上再生疑,然后鼓励、引导他们去质疑、解疑。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我们经常会很自然地问一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吗?”学生也往往很配合地回答:“没问题。”如果总是“没问题”,那这一现象就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有效提问 新的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在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从自己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及数学素养。现在我就课堂中有效提问谈几点看法: 一、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日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有着一些问题。 1、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不注重利用课堂生成资源。教师不但要会问,而且要会听,会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可利用的生成性资源,否则,问题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 上述问题的存有,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二、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有效提问是相对“低效提问”和“无效提问”而提出来的。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备教材要“懂、透、化” 这个点是绝绝大部分老师都知道的,但是,能否真正做到“深入”,却是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反思的。作者认为,对教材的研究,要达到“懂、透、化”的目标。 “懂”,就是要理解教材,只有理解了教材,我们才能分清哪些问题是基础性的问题,我们就能够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拓展性问题,我们就能够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哪些问题是探究性问题,有必要让学生讨论、探究。 “透”,就是要掌握教材的系统性、重点和难点,做到透彻掌握,融会贯通。 “化”,就是要使自己不但能够站在教师的角度,而且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去体会、感受学生的学。只有做到这样,教师才能游刃有余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才能更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 2、备学生要“实” 我们常说,“我们教师备课,不但要备教材、备教法,而且要备学生、备学法”。 所谓“实”,是指教师必须深入实际,了解自己所教学生的基础知识、接受水平、思维习惯,以及学习中的困难和问题等。只有真正了解了学生,才能有针对性地提问,恰当地把握问题的难易度,使得提问更加有效。 比如,我在执教二年级数学第四册“图形与变换”一课时,针对可平移与旋转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提问 莱辛说:“如果上帝一手拿着真理,一手拿着寻找真理的能力,任凭选择一个的话,我宁愿选择寻找真理的能力。”教师给学生最好的礼物不是知识,而是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是二十一世纪每个人的必修课。从小培养儿童的学习能力,引导小学生学会学习就要学会思考,学会进行交流,进行有效的课堂提问是培养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 有效的课堂提问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法,还是一门教学艺术。一个好的课堂提问,不但能巩固知识,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而且能激励小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启迪小学生思维,发展小学生的心智技能和口头表达能力,促进小学生的认知结构进一步深化,还能促使教师了解学生,以便因材施教,有的放矢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教学。课堂提问的好处多多,我们又应该如何引导小学生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呢? 每个小学生都是一个个活动着的“十万个为什么”,他们思维活跃,没有受过约束常常能够提出不同凡响的问题,但是如果放到时间有限的课堂之上,有时候又是不太适宜的。作为教师很有必要教会学生在课堂上要敢问、爱问、会问。 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提升教学成绩,完成教学任务,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了旧的教学模式,过分注重了知识的传授,对课堂上学生的提问处理过于简单。如遇到学生提问打乱教学计划就容易不耐烦地打断学生的发言,或教师向学生提问时,学生回答问题慢吞吞,回答得牛头不对马嘴,天马行空,教师会特别容易着急。更麻烦的是小学生提出的问题多种多样,教师也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也会黔驴技穷,此时教师如果简单粗暴的否定、批评或讽刺,将对小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造成不良后果。长期下去,学生面对这样的课堂,一是不会提问题,二是即使有问题也不会提出来。 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期,年龄大都在六七岁到十一二岁,是一生的学习活动奠定基础知识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如果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儿童期的心理特点,有助于更好地引导处于儿童期的小学生的学习。对此,我通过阅读儿童期的心理知识,从心理学角度对如何引导小学生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的提问进行简要的论述。 首先,教师应该发挥主导作用,积极营造班级民主的课堂氛围。充分利用好学生对教师的向师性,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学生课堂提问的肯定。让学生明了在数学课堂上什么时候可以提问,应该如何有礼貌的提问。积极鼓励学生提问,对班级中敢提问、会提问的学生进行及时的鼓励,并树立好榜样,发挥榜样的模范带头作用。 其次,教师要充分备好课,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再次,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情境,对问题的引导可以设置一些情境,如悬念情境、现实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等。这是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水平正处于具体形象性为主的阶段,提问应该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相关,或者建立在他们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便于他们理解吸收。同时要注意创设教学情境还要紧扣数学内容,突出数学本质,不能脱离教材的范围,凭空去创设情境。那种不讲思维,游离于数学主题之外,花费大量宝贵时间而创设的情境不仅是无效的,而且是有害的。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提问艺术 摘要:数学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提问技巧 数学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设疑、释疑的过程,是以问题的解决为核心展开的。提问是教师的重要教学手段,它被运用于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成为联系师生双边活动的纽带。好的提问能引导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积极思维,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提问要有目的 课堂提问的目的必须清楚、明确。教师有目的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从而增强学习数学的动力。根据课堂教学的需要,设计目的性明确的提问。如复习型提问,包括对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和方法的回忆;理解型提问;应用型提问;评价型提问等。 二、提问要有启发性 教师恰到好处的提问,不仅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还能促其知识内化。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

挥得如何,取决于教师引导启发作用发挥的程度,因此课堂提问必须具备启发性。通过提问、解疑的思维过程,达到诱导思维的目的。要注意设计展现思维过程的提问,不应满足学生根据初步印象得出的判断,而要强调学生说明怎样分析理解的道理。问题提出后,适当地停顿,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以达到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维的目的。学生答完问题后再稍停数秒,往往可以引出该生或他人更完整确切的补充。 三、问题要有“度” 浅显的随意提问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他们随声附和的回答并不反映思维的深度,超前的深奥提问又使学生不知所云,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对难点问题,要设计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一系列提问,使学生通过回答问题,逐步突破难点,只有适度的提问,恰当的坡度,才能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提问时还应尽量避免那些“对不对”之类的提问,以及由此引出的简单答复。有些课堂上热烈的气氛,只是学生揣摩教师心思,投其所好的齐声应付,并非整体性的效果,有时甚至掩盖了真正的无知,这样的提问是无效的。 四、提问要新颖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使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就会开动脑筋积极思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以“设问——求解——反思——新问”为思维训练主线的。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他们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难后,就可以在师生的共同质疑、问难、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就提问的技巧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心得。 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以“设问——求解——反思——新问”为思维训练主线的。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他们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难后,就可以在师生的共同质疑、问难、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现就提问的技巧谈一下自己的几点心得。 1 方向明确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2 尊重学生语言亲切 教师在平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实行民主型的教学,师生在平等、民主的气氛中,自然可以很好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求异,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提问效果一定好。相反,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或不能回答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的惧怕心理,久而久之对提问不能回答、不敢回答。 3 难度要适中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还可以做必要的鼓励和揭示。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4 可选择不同的回答对象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内容提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字:明确、精练、追问、适当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如何上好一节数学课,我认为课堂提问做到有效是很重要的,比喻说,在关键之处适时的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了一个非常简洁的问题之后,让学生可以同桌交流或者小组交流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意识。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数学课堂提问中应遵循趣味性、明确性、思考性、灵活性、巧妙性的规律,以期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一、提问方向明确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不要目无目的的随意的问,如果这样去问,学生就会误解你的意思,可能会出现很多答案,和你预设的答案有很大的出入。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在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三节中,学到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在比较加法结合律和乘法结合律的异同之处时,可以让学生在运用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之后,提问;通过比较,同桌交流你发现它们有什么异同之处。这样

学生在交流的时候,就方向比较明确,有了一定的目的性,很容易就能回答这个问题。 二、提问语言精练 在课堂上,如果你的语言不够精炼,特别是提出一个问题,学生只是听你说了很多,但是他却不知道你说了什么重点的内容,也就是抓不住你说的重点,那你的提出的问题就不仅无效,反而浪费时间。所以在课堂上老师提的问题问题的一定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 三、提问难度适当 作为一名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所以提问要注意要难度适当,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这样就可能会令一部分学生无从思考,甚至可能全部都无从思考,就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比如,在四年级学过的简便计算中,53×60+530×24,你能用几种方法来解决?如果这样问,学生就很难理解,因为他们才初步接触了乘法分配律,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太难了,很少会有学生能解决。那么你可以试问,你发现这题的前面一部分和后面一部分那两个数最相似,那么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这方面来观察,学生能通过观察、思考很容易能找到相似的两个数,通过老师的再次引导,就能知道53×60+530×24可以转化为53×60+53×24×10.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浅谈数学课堂中的提问艺术 众所周知,数学是一门严密性、逻辑性、科学性要求较高的学科之一。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等本身也是比较枯燥的。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课堂教学成败与否,课堂效率的高低,不仅依赖于教师的学识水平、语言表达能力、评价艺术等,更重要的在于教师的组织教学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所以学生是当然的“主人”。但这并不是说,为了迎合新课程改革理念,为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就此放手,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随心所欲”发展个性,当“主人”。学生应该在教师的精心组织下,围绕课堂教学目标,充分利用课堂40分钟,在有限的时间里,精心预设,进行有组织、有纪律、高效率的数学学习。可是,怎样组织、引导并参与学生的数学学习呢? 我认为组织教学能力的关键还是“问题”二字。教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的组织教学。其中教师的课堂提问尤显重要,它能打开学生求知的天窗,也能使它过早地关闭。现在我就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一、提问的基本要求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英国哲学家培根也说过:“疑而能问,已得知识之半。”这都说明“问”是何等重要。教学中的“问”。包括学生问与教师问两个方面。学生“疑而能问”,教师只需“解惑”。但对于“读书无疑者”,则“须教有疑”,正是“学非问不明”,但是在数学课堂上问什么?如何问?这里又颇有一些学问。 经常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问题:对不对呀?是不是?等等这样过于简单的问题。不该设问处却设了问,且提问又不具有思考性,启发性,学生无须思考,也无法思考,只能机械地做出应答。那么怎样讲求提问的艺术才能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呢?大致有以下三点内容。 1、问什么?大致有四问四忌:(1)问有关知识,忌离题太远。(2)关键处发问点拨,忌不痛不痒。(3)难点处反复设疑,深入浅出,忌避重就轻。(4)巩固性提出问,归类记忆,忌肤浅零杂。 2、问谁。也有四问四忌:(1)高深或灵活性大的问题问优生,其他人复述,各有所得,忌“枪枪卡壳。”(2)基础题,综合题,最好依次问,忌“留死角”。(3)少数人举手时,提问要选择代表多数人水平的学生,忌“以情绪定人。” 3、问法。(1)提出问题,要给学生留一定的思考时间。(2)问题的提出要简明、准确、循序渐进。(3)问题要有启发性。(4)教师要善于引导,鼓励学生思考。(5)提问要因课堂内容而异,灵活运用。 在把握了问什么,问谁,问法三者的基本要求之后,教师要注意结合所教学科和学生进行具体实践,使教师的“问”有助于学生的“学”,真正达到“教学相长”。 二、提问的方式方法 1、开门见山的问 所谓开门见山的问,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这种提问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导他们积极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许多教学环节如引入新课、复习巩固及讲解分析之中,常用这种问法,。如在数学课中,教师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有哪些?”“完全平方公式是什么?”等等,这些问题都属于开门见山的问。 2、创设情景的问 创设情景的问是要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整堂课的眼睛。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悬念法就是用疑团、困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方式。选用悬念式提问创设问题情境,容易捕抓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跃跃欲试,急于求知的心理,为整堂课的主动学习埋下伏笔。 例如,在讲授有理数的乘方前,教师把厚度为0.01毫米的薄纸演示对折,然后问:“请同学们估计,若对折32次后,将有多厚?”学生有的说:“电线杆那么高”,“五层楼那么高”,……。最后教师指出:“比世界最高峰--珠穆郎玛峰还高得多!”,学生不信,教师及时提出:“如果利用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知识----有理数的乘方,你会很快算出结果的”。这时学生流露所出迫切的求知欲望,使问题产生了一种余味无穷的吸引,学生愿学,自然的引入本堂课的学习。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 高效的课堂教学总是以“设问——求解——反思——新问”为思维训练主线的。因为学生的求知欲望总是从问题开始的,当他们发现了问题,提出了疑难后,就可以在师生的共同质疑、问难、分析、思考中点燃智慧的火花,促进智力的发展。但对同一个知识点如何进行提问,教学效果却大不一样,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体现在提问的内容、要求、范围、措辞等各方面的准确性上,这是保证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前提。 2具体性原则 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提问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年龄段的要求,尽量采用具体化的提问,提问的目的具体了,学生才能明白思维方向才能积极地寻求问题的答案。 3 艺术性原则 课堂提问是一门教学艺术,合理设计课堂提问的问题,提问时注意技巧,能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促进学生知识迁移,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课堂提问的技巧 1 提问方向明确 提问时应尽可能从一个角度去问,这样答问的范围便受到了限制,才不会产生歧义。如果教师提问时对问题的表述不明确、太空泛,会使学生抓不住要领,在思考过程中缺乏思维定向,失去目的性、针对性,出现胡思乱想的心理状态,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同时教师在设计提问时要充分估计学生在理解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摸清抓准、切中要害,使提出的问题有的放矢。 2 提问环境温和 教师在平时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实行民主型的教学,师生在平等、民主的

气氛中,自然可以很好地提出问题、讨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尊重他们的人格和才能,并鼓励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大胆求异,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样的提问效果一定好。相反,如果平时教师对答错或不能回答的学生随意训斥甚至挖苦,不仅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造成学生对回答的惧怕心理,久而久之对提问不能回答、不敢回答。 3 提问语言精练 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和逻辑性都很强的学科,坚持科学性原则能保证课堂提问的准确性。问题的表述要精炼、明白准确,不能用学生不懂的“术语”。 4提问难度适当 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没有给学生提供一点思考的空间,学生不用思考就可以回答,这样的提问没有意义。提出的问题难度过大,超过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也会造成学生不能作答。因此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水平设计问题。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又要使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可以回答,如果学生回答有困难,教师还可以做必要的鼓励和揭示。同时还应考虑课堂上的大部分学生弄清所提问题和思考问题的必要时间,以保证提问的有效性,通过提问和回答的过程对学习内容增进理解。 5 提问对象合理 提问时,相同的问题,选取不同的问答对象,会得到不同的提问效果。教师平时要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个别差异,做到对每一个学生心中有数。针对不同的问题,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情况选择不同的对象问答。一般的问题通常先让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回答,回答不上来,再叫基础好的学生回答或补充。为鼓励基础差一点的学生回答问题,教师要选择一些容易的问题让他们回答,使他们能够回答出来,有一种成功感,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课堂提问方法 1导入性提问 在讲授新课时可以从学生的质疑开始引起深思,教师若能在其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新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只有当学生到了“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之时,才是学生进行“开其

论文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论文题目: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策略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发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助于提 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关键字:小学课堂教学课堂提问提问的策略 善教者必善问。课堂提问可以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助于反馈教学信息,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课堂提问是最常见的教学方法之一,大家往往习以为常,但研究表明并不是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地思考过课堂提问的内涵,也不是每一个教师都已经熟练地掌握了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小学课堂提问的意义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问在数学课堂中起着纽带作用,是师生之间一个沟通、了解和创新的过程。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好课堂提问,关系到能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关系到学生的思维是否得到训练,数学能力是否得到有效培养;关系到教学的信息是否得到及时的反馈。 1、提问能增强交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提问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程度,另一方面,恰当的提问能启发和引导学生对知识重难点进行积极的分析和思考。教师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观设计一个出一个好问题,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之间交流的桥梁,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 2、提问能引发思考,训练思维 著名教育家特别强调勤学多问,他认为:“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教师在课堂上要针对知识重难点,提出一些题意明确清楚的实际问题,诱发学生思考。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重难点。当学生头脑中有了解不开的问题时,就会使其在认知上产生矛盾,从而使他们去思考、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独特性和创新意识。同时引导学生以解决的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诱发学生发散思维,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培养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 3、提问时及时反馈信息,增强学生的有意注意力 在课堂师生之间的互动过程,要保证教学的质量,及时得到信息反馈是十分重要的。提问比其他形式所接收到的语言反馈更具有准确性、具体性和及时性,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提问,当堂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根据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差异程度,及时地调控教学程度,改变教学策略,使学生能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教学活动得有的放矢能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学生自主学习意识,鼓励学生质疑问题,培养学生敢于质疑问题的勇气和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从而收获良好的教学效果。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浅谈数学课堂上如何进行有效提问 钦州市钦南区犀牛脚镇沙角小学苏银开 内容摘要:课堂提问是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是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教育心理学揭示,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的。在教学中,要营造愉悦的问题情境,诱导学生参与学习;提问要抓住关键,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注重提问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灵活性;注意提问的循序渐进,指导学生系统探究。 关键词:课堂有效性提问引导 古人曰:“学贵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美国著名数学家哈尔莫斯也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而课堂提问是落实教学目标,促进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互动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积极作用。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如何巧妙地把问题贯穿于教学服务于教学,做到恰倒好处的抛砖引玉,把握课堂提问技巧和方法,是提高教学效益的有效途径,是值得我们探究的课题。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有几点粗浅的意见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重新认识课堂提问的价值所在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提问与学生的回答既是教学信息的传播

过程,又是师生情感交流与合作的过程。课堂提问作为一种小学数学教学行为,其教学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提问是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的调动行为,能集中学生注意力、引导学生心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引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愿望。 2、提问作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互动活动的召唤与动员行为,可以促进学生表达小学数学学习中的观点,流露情感,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人际活动。 3、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秩序的管理行为,可以维持正常有序的教学秩序,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到数学教学上来。 总之,我们老师们要全面认识和发挥提问的教学价值,转变以往提问过于偏重认知效益,忽视情感和行为效益的行动方式,强化提问在增进学生数学学习情感、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数学课堂学习及情感需求,促进学生知、情、意的和谐发展。 二、反思我们的课堂提问 纵观我们的课堂,师生一问一答,热热闹闹,乐此不疲。但低效重复式的提问,或不着边际与要点的提问等等,学生的思维不但没有得到启发,而且教学效率微乎其微。究因何在?我认为有以下几方面:(一)问题的提出,缺乏主体性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过程,那么这一个又一个的问题是谁发现的,是谁提出的,这是一个以谁为教学主体的问题。在课堂教学的“提问─回答─反馈”的环节中,提问由谁主导,反馈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艺术

摘要 对于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的研究,教育家们一直在探索,一直在改革。他们 所研究的方向非常宽广,包括学生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涵盖了老师的各个方向。 教师课堂语言按照学生接受信号为表标志,分为很多种。本文将着重口语 方面进行探究,探究在口语的基础上,基于教师的教学,探究课堂提问的各个 方面。 从以教师为主导者的活动出发,探究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提问。主要是在 现当代教育教学中,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现状、类型等,将课堂提问与艺术结合,基于前人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现状,探究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实施策略。最主要的研究是基于自身的课堂实践,全面的发现发展了解课堂,了解学生。更加真实、有效。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 一、小学课堂教师语言的特点 (一)教师语言的特点 信息的传递对所有生物来说都是交流的必要手段。就现在来说,最有效、 直接的信息交流的工具就是语言,语言促进人类快速的、高效的发展。在现代 社会的发展中,对语言的各方面要求也是越来越严格。作为社会发展的基础活 动--教育,对语言的要求也是精益求精。 在教育活动中,教师的语言对于课堂来说至关重要。在教学中,教师语言 有以下特点。[11] 1.科学性 教师的语言中有着特定的教学信息。在运用专业术语时,一定要谨慎严密,运用不当就会引起科学性错误,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一定要有概括性与针对性,

积极向上,避免不恰当的语言,科学的进行评价;语言要有逻辑性,顺应学生 身心科学的发展。 2.趣味性 指教学语言能够吸引学生。游戏是每个孩子都具备的,一切具有趣味性的 活动,对学生来说都是没有抵抗力的,同样,趣味性的语言,对于孩子课堂中 注意力的提升,是很大的诱惑。 3.启发性 指教师的语言能够触动孩子,让学生积极地发展,学习知识。启发性对语 言的要求就会更深刻,对学生的各个方面都有暗示与引导。第四,简明性,教 师的语言要言简意赅、简单明了、直击重点。一堂课,时间是有限的,并且从 学生的心理研究来看,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很短,对教师的语言也是巨大的 考验,如果教师语言啰嗦繁杂,不仅教学任务不能完成,还会造成学生对这一 学科的倦怠。 (二)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教师是无法替代的在真实的课堂中对学生进行传道、授业、解惑的职业, 不会因科技的发展而消失。一个教师良好的语言修养,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基础,因此,一个教师要有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不断完善自己语言的基本功,提升 在课堂中提问语言的精准度,教师语言的艺术性。 1.灵活性 整个课堂的发展方向,都由教师的语言所引导。引导学生一直向前,直到 能够达到本节课的教学三维目标。现代环境下的课堂,将各类学生,按照年龄 这同一个标准都集中在一个课堂,这就对教师的语言有极大的考验,教师必须 拥有灵活的反应能力。意味着,无论是从新知的讲授,对学生回答的评价,还 是对零散话语的概括等,都能够得心应手,处理应急事件,能很巧妙地解除不 必要的麻烦,能够灵活的将学生从误区中拉回来。 2.创造性

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数学课堂提问的艺术 数学课堂提问是数学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组织形式,它既是重要的教学手段,又是完美的教学艺术。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是联系教师、学生和教材的纽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桥梁;是沟通师生思想认识和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引导学生一步步走上知识的殿堂。 一、提问的方式 课堂提问的方式很多,只有巧妙使用提问,恰到好处,才能产生积极作用,收到良好的效果。下面就如何对课堂进行提问,谈谈笔者肤浅的看法: ㈠激趣性的提问 恰当的提问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让学生沉浸在思考的涟漪之中,成为“好知者”;又如柳暗花明又一村,让学生在探索顿悟中感受思考的乐趣。例如:在几何里讲三角形的稳定性时,教师可提问“为什么自行车的车架要做成三角形的?”看似闲言碎语的几句话,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轻松喜悦的情境中进入探求新知识的阶段,这种形式的提问,能把枯燥无味的内容变得有趣。 ㈡发散性的提问 发散思维是一种创造性思维,教师若能在授课中提出激发学生发散思维的问题,引导学生纵横联想所学知识,以沟通不同部分的教学知识和方法,将对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索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㈢启发性的提问 提问启发,把握时机最重要。因此要求教师熟悉教学内容、了解学生,准确把握教学难点,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洞察学生心理,善于捕捉时机。对于难度较大的问题,要注意化整为零,化难为易,循循善诱,方能鼓起学生的信心,通过分层启发,才能起到水到渠成的作用。 ㈣新颖式的提问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样一个问题,若提出时平平淡淡,既不新颖又不奇特,而是“老调重弹”,那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也就可想而知了。相反,如果变换一下提问的角度,提炼一下提问的方法,让学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主动性又会如何呢?那种场景一定是不少教师一直向往和追求的,一种和谐中带着活跃的课堂。 ㈤铺垫性的提问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技巧 小学数学课堂提问是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向学生输出信息的主要途径。本文针对当前小学数学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误区,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有效提问作了阐述。 标签:数学课堂;提问误区;提问技巧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注意使学生在获得间接经验的同时也能够有机会获得直接经验,即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思考、探索、交流等,获得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促使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不断提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当具有提问的技巧,为学生的学习创设好情境。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一些误区 其表现形式如下: (一)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学生可以不假思索的齐声回答“是”或“不是”,“对”或“不对”,问题太过于简单僵化,不利于学生思维训练,显然丧失了优化学生思维品质的机会。 (二)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高。 (三)提问只求通法或标准答案,排斥求异思维。提问时对学生新颖或错误的回答置之不理,或者中途打断,只满足单一的“通法”或标准答案。这样提问,学生偶尔闪现的创造性的思维火花容易被教师否定扼杀,不利于学生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 (四)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五)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

(完整)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课题小结张桂英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指导思想,在基本理念中也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问题解决能力就是“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的具体体现,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素质。本课题力图通过教学实践研究,在通过问题解决进行教学的模式中,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的过程,让他们可以获得自己对数学的理解,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我们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问题,激发他们研究的兴趣,有初步的设想和具体行动;创造条件实现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互相合作和更广泛的合作;让学生就日常生活中某一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实践,并利用数学知识来解决,促进学生的数学意识、逻辑推理、信息交流、思维品质等数学素质的提高,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问题解决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指以问题的解决为载体,采取各种有效形式和手段,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提出问题,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初步的创新意识与能力。我们把问题解决作为一种教学目的,教授数学的真正理由是因为数学有着广泛的应用,教授数学要有利于解决各种问题。当问题解决被认为是数学教学的一个目的时,它就独立于特殊的问题,独立于一般过程和方法以及数学的具体内容,影响到数学课程的设计和确定,并对课堂教学实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各学段研究内容:第一学段:首先,注意选择与学生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与情境,为学生发现数学问题等活动中碰到的数学问题。其次,注意培养学生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例如,在例题或练习题插图中,展示含有数学问题的现实情景,使学生体会到现实生活中存在着许多数学问题;题目中往往只明显出现一个条件和问题,另一个条件需要学生自己去寻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学问题是怎样提出来的、是如何解决的。第三,创设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发现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教学中设计多种不同层次的、有趣的活动和游戏,如摸棋子试验、涂色活动、抽签游戏等。通过创设这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情境,逐步丰富学生对不确定

小学数学试讲注意技巧

浅谈小学数学的试讲技巧-提问 小学数学课堂中的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经过教师精心设计、恰到好处的课堂提问,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燃起学生对知识的探究热情,从而极大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在正常教学中,教师的课堂提问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 问题一: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即存在大量的无效提问。如:《小数乘整数》的导入,某教师想借助生活情境导入,提出同学们喜欢郊游吗?学生回答喜欢;教师接着问那同学们郊游都做些什么?同学们可能会给出很多答案:野炊、钓鱼、爬山、放风筝等等。接着教师又提出同学们喜欢放风筝吗?学生说喜欢,教师再问同学们买过风筝吗?有的学生说买过有的说没有买过,教师说接着说XX同学要买3个3.5元的风筝,同学们帮助他算一下要付给售货员阿姨多少钱?最终导入小数乘整数的运算,但是这一导入过程过于冗长,且多是无效提问,即耗时又显得目的不够明确,尤其在面试考试中,考生可能只有10~15分钟时间要讲清楚某一节内容或知识点,那么花费在导入环节的时间应尽量控制在2分钟以内,通过简单几个提问让考官迅速明白你要讲的知识点。 问题二: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对于学生的回答,我们要慎用诸如“很好”、“非常好”、“不是,不对”等习惯性的评价。这样的评价过于强化对与错,天长日久,学生的注意力会集中于教师想要的东西上。我们可以适当地多使用一些中性的、接纳性的或者探究性的评价。比如:“噢,这是一种有道理的思路,还有其他思路吗?”“这个想法不错,谁还能补充点什么?”“很好的主意,但是我们怎么知道……”有针对性地鼓励学生,满足学生的需要,鼓励学生继续学习。 问题三:等候答案的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因此,我们可以把问题分为诸多类型如:基础性的问题,可以用“是什么”“怎么样”来提问,这样的问题基本上就是老师问完学生就能迅速答出;对于拓展性问题,可以用“你是怎么想的”来提问,要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既能开拓思路又能组织语言,不然起不到提问的作用;针对探究性问题,让学生讨论、探究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