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细胞生物学笔记-细胞分化

细胞生物学笔记-细胞分化

细胞生物学笔记-细胞分化
细胞生物学笔记-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

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进化)历来是生命科学研究的两个重要的问题。

个体发育是指一个新个体产生到死亡的全部历程,涉及到如下几个过程:

①细胞增殖:从一个受精卵到产生大量子细胞。

②细胞分化:来源同一受精卵的细胞选择性地表达不同的基因,形成不同的细胞类型,执行不同的功能。

③细胞间的互相作用:不同细胞间通过信号系统相互影响,协调细胞的行为,包括诱导、分裂、增殖、分化、凋亡等。

人体具有200多种细胞,不同的细胞具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

如:N细胞:伸出突起,具有传导N冲动和贮存信息的功能。

肌细胞:呈棱形,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

红细胞:双凹面园盘状,含有血红Pr,具有运氧的功能。

胰岛C:具有合成胰岛素的功能

上述形态结构各异、生理功能不同的细胞,都是细胞分化的结果。细胞分化是发育生学的核心问题

第一节、细胞分化的几个相关事件

一、细胞分化的基本概念:

1、细胞分化是指个体发育中,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差异的过程。

2、或指从受精卵开始的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之间逐渐产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3、细胞通过增殖使数量增加,通过分化增加细胞类型,最终形成组织、器官、系统。

4、细胞分化的标志:是指细胞内开始合成新的特异性Pr.

5、细胞分化的关键:是指基因选择性表达合成异性蛋白质,导致形态、结构和功能各异的细胞。

二、细胞分化的特点:

1、稳定性:细胞分化最显著的特点即分化一旦启动,即便诱导分化的因子不存在时,分化可继续进行,且具有稳定性,已

分化成的特异的、稳定类型的细胞,一般不能逆转到未分化状态,或者成为其他类型的细胞。也即动物细胞发生分化之后,其遗传表型保持稳定,通常不可逆转。如人的血细胞的分化起始于多能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是几种(12种)血细胞的前体细胞,它先分化为单能干细胞,再由单能干细胞分化成不同的血细胞,不能逆转。

2、去分化和转分化(或可逆性):通常情况下:细胞分化具有稳定性,保持特定的功能,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细胞分化

也不稳定,已经分化的细胞仍有可能重新获得分化潜能,回到未分化状态,这种现象称为去分化(可逆)。

如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培养可失去已分化的特性,重新进入未分化状态,成为全能性细胞,进行重新分裂并通过再分化,形成根茎并最终发育成植株。

动物细胞不能完全去分化,但已分化的细胞在改变条件的情况下可转变成其他类型的细胞,称为转分化。如人皮肤基底细胞在缺乏VtA培养基中可转化为角质细胞,而在富含VtA的培养基中可转化为粘膜上皮细胞。

3、具有时空性:指一个细胞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即时间上的分化。单细胞生物仅有时间上的分化,多细胞生物既有时间上的分化也有空间上的分化。同源细胞一旦分化,由于各种细胞所处的空间位置不同,其环境也不一样,可以有不同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即空间分化。

总之,来自同一受精卵的同源细胞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表达不同的基因,即时空性。如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头与尾、背与腹等。

4、分化的普遍性:细胞分化是一种普遍的生命现象,它不仅存在于胚胎发育阶段,个体一生中都进行着细胞分化,如成人

红细胞寿命为109-127天,消化道上皮细胞4-6天,细胞衰亡或死亡后必然由新的细胞来代替,这种现象为细胞更新或者称生理性再生。人体几乎所有组织都存在干细胞,干细胞的进一步分化是成年动物组织和器官修复再生的基础。

三、细胞决定(细胞分化的定向)

1、概念: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发生分化特征之前就已经确定了未来的发育命运,并向特定方向分化,细胞预先做出的

分化选择,称为细胞决定。

如在内、中、外三胚层形成时,虽形态上不能表现,但器官形成的预定区域已经确定,每个区域都按预定的规律发育分化成特定的组织、器官和系统。

如原肠胚早期预定发育为表皮的细胞(供体),被移植到另一个胚胎预定发育为脑组织的区域,此时供体细胞将发育为脑织,而到原肠胚晚期移植,则仍发育为表皮细胞。这表明:从早期原肠胚到晚期原肠胚之间的某个时期便开始了细胞决定,虽然表面上看不出来,但未来发育命运已决定。

2、细胞决定的特点

1)遗传稳定性:即细胞内部已发生了稳定变化,基因活动模式已经确定:如哺乳类桑椹胚期的内细胞团和外围细胞,前

者形成胚胎,后者形成滋养层,但在此之决定之前则不能:如哺乳类胚胎在8胞期以内,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发育为一个个体的能力。

2)细胞决定制约细胞分化方向(即细胞决定与分化的关系)。即细胞决定先于细胞分化,并制约着细胞分化,细胞决定之后,分化的方向一般不会中途改变。分化是决定稳定发展的结果。细胞决定是预先做出的分化选择,细胞分化则是在形态、结构、功能方面表现的稳定差异。

四、分化与增殖

1、是两个事例。

2、细胞分化之前经过多次分裂。

3、分化是在增殖的基础上进行的。

4、分裂能力随分化程度提高有所下降,甚至停止。如N细胞、成熟红细胞、表皮细胞等。

第二节、细胞分化的分子基础

一、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在个体发育过程中,每个体细胞都保持着整套基因组,事实上,并非细胞中的所有基因都参与细胞分化过程,而只有少部分。

细胞内的基因按其与细胞分化关系可分为两类:

1、持家基因(管家基因):

这类基因不参与细胞分化方向的确定,而仅指导生成维持细胞生存所必须的最基本的蛋白质,如Chr的组Pr、膜Pr、细胞骨架Pr、mtPr、核糖体Pr、细胞周期Pr、多种酶Pr。持家基因在各种细胞的任何时期均可以表达,对细胞分化只有协助作用。

2、奢侈因因(组织特异性基因):

这类基因指导产生细胞分化时所需的各种特异Pr:如肌动Pr、肌球Pr、皮肤角Pr、红细胞的血红Pr、结缔组织的胶原Pr。这些Pr不是细胞基本生命活动必不可少,但与分化细胞的特异性状关系密切,是决定细胞分化的物质基础,故称“奢侈基因”。细胞分化是奢侈基因按一定顺序表达的结果,表达的基因数约占基因总数5-10%。细胞内某些特定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生成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另一组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导致出现另一类型的分化细胞。

二、细胞分化基因表达的调控

细胞分化基因的调控可以发生在不同的水平:转录水平、翻译水平以及Pr合成后活性调节水平,其中转录水平的调控是最重要的。

转录水平的调控包括:

①、顺式作用元件②、反式作用元件③、活性Chr结构的特异调控区④、DNA甲基化

⑤、同源盒(框)基因:即hox基因家族(Homeohox gcnes)。

1、顺式作用元件:

包括:①、启动子②、增强子③、沉默子④、座位控制域

它们通过与通用转录因子及或特定转录因子(基因调节Pr)结合而启动或者促进基因转录。

即:基因启动子(保守序列)与转录因子(结构基因)特异结合调节基因转录,即顺式:启动子——增强子——转录基因。

2、反式调控因子(转录因子)

起反式调控的主要因子是转录因子,包括:①、通用转录因子②、特异转录因子

这些转录因子在基因调控区的相应结合位点相结合,促进或阻抑这些基因的转录。真核细胞中的RNA聚合酶本身不能启动转录,必须有许多转录因子特异结合,在基因上游的顺式作用元件,激活RNA聚合酶,从转录起始点开始合成RNA,通常把转录因子又称为反式作用因子。

3、活性染色质结构的特异调控区

基因进行转录前必须使高度螺旋化的DNA解螺旋,才能使基因调节Pr接近并与DNA相结合,触发基因转录。解螺旋的DNA暴露其DNAaseⅠ敏感位点,此位点易受其酶攻击,这种构象使活性染色质对DNAaseⅠ具有高敏感性。这说明DNAaseⅠ敏感位点的存在与基因转录活性密切相关,DNAaseⅠ敏感位点是转录因子的结合部位。

4、DNA甲基化:DNA甲基化是DNA复制后,在DNA甲基转移酶催化下,DNA的CG两个核苷酸的胞嘧啶可以发生甲基化,形成5-甲基胞嘧啶、甲基化位点主要集中在异染色质区。

DNA甲基化位点阻碍转录因子结合,因此:甲基化程度越高,DNA转录活性越低。

细胞中持续表达的持家基因多为非甲基化状态,在发育过程中,当某些基因的功能完成后,甲基化可能有助于这些活化基因的关闭。

5、同源盒(框)基因

1983年瑞士Gehring:用果蝇第三长条Chr上的Antp基因的cDNA作探针进行分子杂交(Antennapedia complex.Antp)即果蝇触复合体基因。

发现AntpcDNA不仅与Antp基因编码区杂交,也与同一Chr上相邻的两个基因有共同的DNA片段,这个共同的DNA片段有180bp,具有相同的开放读码框架,编码高度同源的由60aa组成的Pr.这个共同的180bpDNA片段被称为同源盒,含有同源盒的基因称同源盒基因.此高度保守60个aa片段与DNA的大沟相吻合,它能识别所控制的基因启动子中的特异序列,从而在转录水平上调节基因的表达。

第三节、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

一、不对称分裂:即胞质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在胚胎早期卵裂过程中,胞质成分被不均等地分配到子细胞中,这种不均一性胞质成份可以调控细胞核基因的表达,在一定程上决定细胞早期分化。

①、受精卵核并不位于细胞中央。②、受精卵形成有动物极、植物极。③、受精卵中Pr、mRNA分布不均。

以上称卵的异质性,由于异质性,卵裂必然不对称,不同的子细胞得到的“家产”不同,因此具有不同的分化命运。

二、诱导机制:即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诱导

1、细胞间的诱导作用:

诱导:就是一部分细胞诱导其他细胞向特定方向分化的现象,也称胚胎诱导。一般发生在内和中胚层或外中胚层之间。

分化通常在中胚层开始独立分化,对相邻的内、外胚层有很强的分化诱导作用。诱导分为:初级、次级、三级。如中胚层诱导外胚层形成N极为初级诱导。

2、细胞间抑制作用: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已分化的细胞抑制邻近细胞进行相同分化而产生的负反馈调节作用,称细胞间抑制。这种分化抑制避免了相同器官重复发生或过度发育。

三、激素对分化的影响(远距离细胞分化调控)

1、远距离调节作用

发生在个体发育晚期:激素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各部位,将特定的分化信息传给靶细胞,使其向一定方向分化发展。

如:睾丸产生雄激素→刺激男性第二性征。卵巢产生雌激素→刺激女性第二性征。

2、激素的类型:

①、甾醇类激素:如固醇类激素、雌激素等,分子小、脂溶性可穿过靶细胞膜进入细胞内与胞质特导性受体结合,形成受体——激素复合物,再进入核内,作为转录调控物直接结合到DNA调控位点上,激活(或抑制)特异基因的转录。

②、多肽类激素:如生长激素,肾上腺素等。分子量大,非脂溶性,不能穿膜,必须与膜受体结合,通过胞内信号转导将信号传递到核,作用于核物质的特定部位,产生特定的Pr。

四、位置信息对细胞分化的作用

细胞所在的位置不同,对细胞分化有明显的影响,改变细胞所处的位置可导致细胞分化方向的改变,这种现象称“位置效应”。位置信息是产生效应的主要原因。位置信息的本质:是源于不同位置胚胎细胞中的信号分子,它可影响邻近细胞的分化方向。

五、环境因素对细胞分化的影响

主要是指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1、物理因素:如温度爬行类晰蜴:温度24度全部发育为雌性。温度高32度全部发育为雄性。

2、化学因素:提供信号,影响细胞分化,上述环境只是条件,根本是细胞内部。

第四节、细胞分化与肿瘤

细胞异常分化可引起细胞癌变,细胞癌变是细胞异常分化的结果:即已分化的细胞回复到未分化状态,因此癌细胞和胚胎细胞有许多相似的生物学特征,主要表现出高增殖、低分化细胞特征。

一、肿瘤细胞的分化特征:

1、低分化:即去分化

表现为形态学上的幼稚性,功能上的异常性。细胞的许多表型又回到原始胚胎细胞表型,即发生细胞的“去分化”

现象,或已分化的细胞又恢复到未分化状态,细胞表现为高增殖、低分化特征,其形态结构显示迅速增殖的特征、表现为:

①、去分化的形态学标志:如肿瘤细胞核大,核仁数目多,核膜、核仁轮廓清楚,含有大量的游离核糖体和多聚核糖体,内膜系统尤其是G体不发达,微丝排列不规律,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变细,细胞间连接减少等。

②、化学标志:即肿瘤细胞去分化的标志Pr:

a、甲胎Pr(AFP):在胚胎期由卵黄囊及胚胎肝脏产生,在妊娠5个月时达到高,出生时下降,1年后降至正常人水平(9.8ug /L以下),AFP是原发性肝癌最敏感,最特异的肿瘤标志,血清中AFP大于500ug/L要警惕!

b、癌胚抗原(CEA):是存在于结肠癌及胚胎结肠粘膜上皮细胞的一种糖Pr,由胎儿胃肠道上皮细胞、胰和肝的细胞所合成,妊娠6个月内CEA含量增高,出生后降低,成年人血清中CEA小于2.5ug/L,消化道肿瘤患者可达20ug/L.

c:胰胚抗原(POA):是一种糖Pr,正常人血清中小于7u/ml,肝癌、大肠癌、胃癌等恶性肿瘤POA也升高。

2、分化异常:

分化异常是肿瘤细胞的重要特征,肿瘤本身是一种分化疾病,是由于正常基因功能受控于错误的表达程序所致。大量证据表明:肿瘤起源于一些未分化或微分化的干细胞,是由于组织更新时所产生的分化异常所致。肿瘤细胞分化特征的消失和功能缺陷,并不表示分化能力的永久丧失,也不是去分化现象,而是分化异常(异常分化),如胰岛细胞不能合成胰岛素等。

3、肿瘤的异质性:

肿瘤组织由实质和间质两部分组成,肿瘤实质是肿瘤细胞,是肿瘤的主要成分,具有组织特异性。肿瘤间质起支持和营养肿瘤作用,不具特异性,一般由结缔组织和血管组成。肿瘤组织常呈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和功能上的异质性,主要表现为瘤细胞分化程度和分化方向上的差异性,这种现象可使肿瘤呈现多向分化,如骨髓母细胞瘤可见N元分化成分和各种胶质细胞分化成分,甚至出现肌细胞成分,后者称趋异性分化,将一种类型肿瘤组织中出现另一种肿瘤成分的现象称为“肿瘤的化生”。

4、肿瘤细胞的自然分化:

有些肿瘤可发生自然分化现象:如儿童时期的脂肪母细胞瘤,复发后可形成成熟的脂肪细胞,即向正常分化。

又如:婴儿N母细胞瘤:曾经有人发现由于肿瘤分期太高无法治疗等死,结果十几年后得了阑尾炎,手术时探查腹腔,结果没有了高分期的N母瘤,仅有少量多发小肿瘤,且是良性N节瘤。

二、肿瘤的诱导分化:

肿瘤细胞可被诱导向正常细胞分化,即被诱导向正常化分化。指应用某些化学物质使不成熟的恶性细胞逆转,向正常细胞分化。这些物质称分化诱导剂。这种现象称“诱导分化”,即改邪归正。

在分化诱导剂的作用下,肿瘤细胞的形态特征、生长方式、生长速度和基因表达等表型均向正常细胞接近,甚至完全转变为正常细胞。采用这种方式治疗恶性肿瘤,称“分化治疗”。目前这种治疗研究很活跃,是国际研究的新热点。维甲酸(RA)已成功地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治疗。维甲酸(RA)又称视黄酸或VtA酸,是VtA的衍生物。

1、诱导分化的机制

原则:分化诱导剂作用肿瘤细胞封闭或抑制肿瘤细胞中与增殖有关的受体,降低Pr磷酸化水平,促进细胞分化基因的表达,启动细胞凋亡程序。有些表现为先分化后凋亡或分化、凋亡同时发生。

机制:

①、信号转导与肿瘤分化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均与信号转导途径有关,不同的分化诱导剂其作用方式不同,其终结果都是抑制细胞增殖信号,同时启动细胞的分化和凋亡途径。如cAMP信号途径参与调节多种肿瘤细胞分化,其作用包括:

1)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 2)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3)逆转肿瘤细胞的抗药耐药性。

②、肿瘤细胞诱导分化与基因

肿瘤细胞是正常细胞分化失控的细胞,肿瘤细胞与分化正常的细胞最本质的区别是基因组发生不同形式突变,突变基因转录合成大量的Pr,供细胞增殖分裂,但诱导剂能诱导此类细胞进入分化程序,转录水平下降,细胞趋向分化。

③、转录调控与肿瘤分化抑制和调控转录,促进肿瘤细胞分化。

2、肿瘤分化的标志

由于肿瘤细胞起源的多样,其分化的具体指标各不相同,一般包括:形态与功能的分化,表明增殖能力与致瘤性的降低或丧失;代表终未分化,表明具有成熟表型的标志物多为特异性细胞产物及其由产物合成的酶;如红细胞的血红Pr,胃癌分化示志PG(胃蛋白酶原)和LDH(乳酸脱氢酶)。肝细胞分化标志、白蛋白等。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越低,越是缺乏分化标记物。从细胞周期调控来看,肿瘤细胞去分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G1—S期控制点失控,进入s细胞异常增多,因此G1期称为细胞分化期,G1期停滞可作为细胞分化的指标。

干细胞

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更新和分化成任何类型细胞能力的多潜能细胞

第一节、干细胞概念和类型

一、概念:在个体发育过程中,具有自我复制、更新能力,并能在一定条件下分化形成一种以上类型细胞的多潜能细胞(或指能分化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多潜能细胞)。

二、类型

根据分化潜能分:

1、全能干细胞:具有分化形成任何类型细胞的能力,并能发育成一完整个体的干细胞,如受精卵和桑椹胚期8胞前的细胞。

2、多能干细胞:具有产生多种类型细胞的能力,但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如造血干细胞可分化出至少12种血细胞。

3、单能干细胞:只能向一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细胞分化。如N干细胞小肠上皮单能干细胞上皮组织基低层干细胞。

根据其来源可分:

1、胚胎干细胞(ESC):指来自囊胚内细胞团的ES(囊胚)细胞和从早期胎儿原始生殖嵴中分离出来的胚胎生殖细胞;现在还可以利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获取。胚胎干细胞的增殖和分化是个体发育的基础。

2、成体干细胞:指存在于一种已经化分组织中的未分化细胞,这种细胞能够自我更新并且能够分化为特定的组织细胞。成体干细胞的分化是机体组织细胞损伤修复和再生的保证。

三、干细胞的基本特征

1、干细胞一般呈园形、椭圆形,体积小,核质比大,端粒酶活性高,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形态结构。生化指标明显,

如:角Pr15:是确定毛囊中表皮干细胞的标志。巢Pr:是N干细胞(Nsc)的标志。

干细胞的生化标志对于干细胞的位置以及寻找或分离干细胞有重要意义。

2、干细胞增殖:自我更新是干细胞最重要的生物学特征之一,Esc能够成百倍的复制而不分化,保证细胞数目的增加。 1)速度慢:缓慢增殖有利于干细胞对特定的外界信号作出相应反应,以决定进行增殖还是进入特定的分化程序,还可以减少基因发生突变,同时有利于干细胞有更多的时间发现和校正复制错误。

2)自稳性:干细胞在生物个体内维持其自身数目的恒定,即自稳性。这是干细胞的基本特征。干细胞的自稳性是区别于肿瘤细胞的本质特征。

3)干细胞增殖模式:干细胞进行分裂时,2个子细胞都是干细胞或都是分化细胞,称对称分裂。如一个子细胞是干细胞,另一个是分化细胞称不对称分裂。

3、干细胞具有不同的分化潜能(多能性)

如胚胎干细胞可分化任何一种组织类型的细胞。成体干细胞一般只能分化为其相应或相近的组织细胞。

现在研究证明成体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成体干细胞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如造血干细胞可分化为脑的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少胶质细胞;N干细胞可分化为造血细胞等,但不同分化方向的机制不清。

4、干细胞微环境对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调控干细胞在机体中居所称“干细胞巢”

干细胞巢周围所有控制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外部信号构成了干细胞的微环境。

干细胞环境包括:①、众多的分泌因子的调控

②、整合素和细胞外基质:整合素可将干细胞置于组织中正确位置,否则干细胞会脱离生存环境而分

化或凋亡,细胞基质可调节干细胞微环境中局部分泌因子浓度。

第二节、胚胎干细胞(ESC)

一、概念:指存于早期胚胎中(囊胚内细胞团的ESC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和较长期进行自我更新的细胞。胚胎干细胞可以在体外无限扩增并保持未分化状态,具有分化为胎儿或成体动物各类型细胞的潜能。

广义的胚胎干细胞包括囊胞胞干细胞(ES)和胚胎生殖细胞(EG)。

二、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

1、体外受精:形成囊胚内细胞团获取人胚胎干细胞。

2、流产胎儿:从5-9周流产胎儿的生殖嵴和肠系膜中分离获得胚胎生殖细胞。

3、利用克隆技术获得胚胎干细胞

三、胚胎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1、ESC形态结构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细胞较小,核质比大、质简单、散布着大量的核糖体和mt,核大,有一个或几个

核仁,细胞紧密聚集,界线不清,形似鸟巢。

2、ESC表面可检到胚胎早期细胞中特异性胚胎抗原SSEA,是ESC的标志之一,具有种属特异性。

3、ESC端粒酶活性很高,端粒酶与人细胞永生化高度相关。

四、ESC增殖特征:ESC增殖速度快,hESC36小时分裂一次,在有滋养层细胞或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等外源性细胞因子存

在时,hESC维持着体外不分化的高增殖状态,无特殊培养条件时,hESC则自动分化为多种细胞。

五、ESC的定向分化: ESC是多能性干细胞,可分化为体内任何类型的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胚胎性干细胞将按照人们

的意愿分化为某一特定类型的细胞,即定向分化,策略为:

1、改变细胞培养条件:如向培养基中添加生长因子、化学诱导剂等。

2、导入外源性基因:将特定发育阶段起决定作用的基因导入ESC。

3、体内定向分化:将ESC移植动物体内的不同部位,改变了原来ESC的微环境,这些ESC将分化为该组织特异性细胞。

六、ESC的应用

1、ESC用移植医学

因ESC能不断扩增和定向诱导,所以ESC是细胞组织、器官移植供体的理想来源,这样可以解决两个问题:

1)解决供体困难匮乏

2)这种“治疗性克隆”供体避免了免疫排斥

如Ⅰ型糖尿病患者用hESC中分化的完整的胰腺或分离的胰腺(岛)细胞可减少胰岛素的注射量,最终可用于移植治疗。

2、ESC是发育生物学研究的理想体外模型:人的精卵细胞受精后,受精卵是怎样进入子宫的?因不可接近性,故ESC可作

为很理想的早期研究材料,从而揭示胚胎发育和分化的分子调控机制。

3、ESC用于药理学研究和开发新药:许多新药用于人体之前,需要进行动物实验来测定其药效和安全性,但并不能准确预

测对人类的真正影响,ESC可以经过体外定向诱导分化各种类型细胞,为药物筛选、鉴定及毒理的研究提供实验模型,大大提高了药物筛查的可信性。

七、胚胎干细胞(ESC)在研究和临床应用上的困难

1、来源有限

2、如何定向诱导干细胞分化

3、如何维持ESC体外扩增时不分化

4、如何获得高数量和高纯度的分化细胞,为组织工程提供种子细胞

5、如何克服移植排斥反应

6、如何将干细胞发育为组织器官

7、干细胞在临床应用上的安全问题。

第三节、成体干细胞

在成体组织或器官中,存在着一些具有自我更新及分化形成部分组织细胞能力的干细胞,如造血干细胞、间充质细胞、N干细胞等。成体干细胞作为机体组织中分化终末细胞的“预备队”,以补充或修复在生理和病理条件下损伤、衰老和死亡的细胞。目前发现成体干细胞具有横向分化的潜能,如骨髓细胞除了能分化为血细胞外,还可被诱导分化为肝细胞、肌细胞、N元等。又如胎儿出生时的脐带血干细胞也可诱导分化成N胶质细胞,但这种可塑性机制尚不清。

一、造血肝细胞(HSC)

存在于造血组织内的一类能分化生成各种血细胞的原始细胞称造血干细胞(HSC)。HSC是第一种被认识的组织特异性细胞(1961)

1、HSC的识别和标志:HSC类似于小淋巴细胞,其表面标志有很多,主要是CD34+等。

2、HSC自我更新的相关因子:骨髓和血细胞体外培养时会出现细胞数量增加,随后分化为祖细胞和成熟血细胞,而不能自

我更新,推测端粒和端粒酶活性干细胞因子等因子可能与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能力有关。

3、HSC的分化:HSC大约要经过17-20次分裂,分化生成大约17-72个血液细胞,主要是各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能诱导细胞分化产生不

同种类血细胞。

4、HSC的凋亡:凋亡是维持着骨髓和血液中细胞数量恒定的重要调控手段之一,可使有害和过多的细胞凋亡。

5、HSC在临床上的应用

1)白血病和淋巴瘤:因白细胞的增殖失控引起的包括:急性淋巴白血病、急性骨髓细胞白血病,慢性骨髓细胞白血病等。目前治疗方法:放疗、化疗杀死癌变的造血细胞,然后再经过骨髓移植重建正常造血系统。

2)遗传性血液病:由于基因缺损导致不能生成正常血细胞或代谢失调而引起的疾病,包括再障、β地贫、慢粒等。通过骨髓移植可以补充或代偿缺损的关键代谢中的酶或血红pr,达到治疗目的。

3)自体外周血细胞

用化疗和放疗杀死快速增殖的Ca,同时也杀死了正常造血干细胞,自体干细胞的移植可以补充被杀死的干细胞,在化疗和放疗之前从患者外周血分离收集造血干细胞并储存。为保证不将Ca重新送回体内,必须通过纯化HSC去除癌细胞。这种方法避免了供体的困难和免疫排斥反应。

二、间充质干细胞(MSC)

间充质干细胞形成于发育中的骨髓腔,出生后则附于骨髓的内腔面,包埋于窦状网络细胞中。间充质干细胞在尚未建立造血功能的骨髓中分裂旺盛,在具有造血功能的骨髓中处于静止期。间充质干细胞可分化为骨、关节、脂肪、肌腱、肌肉、骨髓基质等。

地塞米松、1,2,5羟基VtD3等可诱导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成骨细胞、成软骨细胞、软骨细胞等。临床上可以用于治疗骨损伤,先天骨组织畸形等。

三、其他组织的干细胞

N干细胞、肌肉干细胞、成骨干细胞、内胚层干细胞、表皮干细胞、肝脏干细胞、胰脏干细、生殖干细胞等。

四、成体干细胞与ESC比较: 1、成体干细胞可在体外大量培养扩增,不存在伦理问题。

2、在特定环境下可分化为特定类型细胞,直接用于组织修复。

3、源于自身,避免免疫排斥。

五、成体干细胞研究面临的问题

1、成体干细胞在体内有哪些来源

2、成体干细胞有多少种?存在于哪些组织?

3、有没有通用干细胞

4、成体干细胞在体内是否发挥可塑性?

细胞生物学教案(完整版)汇总

细胞生物学教案 (来自https://www.wendangku.net/doc/f22208311.html,)目录 前言 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结构概观 第三章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膜 第五章物质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基质与内膜 第七章线粒体与叶绿体 第八章核与染色体 第九章核糖体 第十章细胞骨架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前言 依照高等师范院校生物学教学计划,我们开设细胞生物学。 一、学科本身的重要性 要最终阐明生命现象,必须在细胞水平上。细胞是生命有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生命寓于细胞之中,只有把各种生命活动同细胞结构相联系,才能在细胞水平上阐明各种生命现象。世界著名生物学家Wilson(德国人)曾说过:“一切生物学问题的答案最终要到细胞中去寻找”。 二、学科发展特点 细胞生物学涉及知识面广、内容浩繁且更新迅速。它同生物化学、遗传学形成生命科学的鼎立三足,既是当代生命科学发展的前沿,又是生命科学赖以发展的基础。 三、欲达到的目的 通过系统地学习细胞生物学,丰富细胞学知识,以适应当代人类社会知识结构发展的需求,也是为考研做准备。 本课程讲授51学时,实验21学时,共72学时。 参考资料 1 De.Robertis,《细胞生物学》,1965年(第四版);1980年(第七版)《细胞和分子生物学》 2 Avers,“Molecular Cell Biology”, 1986年 3 Alberts,《细胞的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1989年 4 Darnell,《分子细胞生物学》,1986年(第一版);1990年(第二版)“Molecular Cell Biology”5郑国錩,细胞生物学,1980年,高教出版社;1992年,再版 6 郝水,细胞生物学教程,1983年,高教出版社 7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基础,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 8 韩贻仁,分子细胞生物学,1988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由科学出版社再版 9 汪堃仁等,细胞生物学,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0 翟中和,细胞生物学,1995年,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再版 11 郑国錩、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进展》, 12翟中和主编《细胞生物学动态》,从1997年起(1—3卷),北师大出版社 13徐承水等,《分子细胞生物学手册》1992,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14徐承水等,《现代细胞生物学技术》1995,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15徐承水,《细胞超微结构研究》2000,中国国际教育出版社 学术期刊、杂志 国外:Cell、Science、Nature、J.Cell Biol.、J.Mol. Biol. 国内: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实验生物学报、细胞生物学杂志等

细胞生物学笔记-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如何学习细胞生物学? ?抽象思维与动态观点 ?结构与功能统一的观点 ?同一性(unity)和多样性(diversity)的问题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内容: 结构与功能(动态特征); 细胞的生命活动; ?实验科学与实验技术——细胞真知源于实验室 ——What we know//How we know.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第一节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 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电子显微镜技术(Electro microscopy)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扫描遂道显微镜(scanning tunneling microscope ) 第二节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离心分离技术 细胞内核酸、蛋白质、酶、糖与脂类等的显示方法 特异蛋白抗原的定位与定性 细胞内特异核酸的定位与定性 放射自显影技术 定量细胞化学分析技术 第三节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细胞的培养 细胞工程 一、光学显微镜技术(light microscopy) 普通复式光学显微镜技术 荧光显微镜技术(Fluorescence Microscopy)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技术(Laser Confocal Microscopy) 相差显微镜(phase-contrast microscope) 微分干涉显微镜 (differential interference contrast microscope, DIC) 录像增差显微镜技术(video-enhance microscopy)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知识 电镜与光镜的比较 电镜与光镜光路图比较 电子显微镜的基本构造 主要电镜制样技术 负染色技术 冰冻蚀刻技术 超薄切片技术 电镜三维重构技术 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 SPM(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 三、扫描遂道显微镜 Scanning Probe Microscope,SPM (80年代发展起来的检测样品微观结构的仪器) 包括:STM、AFM、磁力显微镜、摩擦力显微镜等 原理:扫描探针与样品接触或达到很近距离时,即产生彼此间相互作用力,如 量子力学中的隧道效应(隧道电流)、原子间作用力、磁力、摩擦力等, 并在计算机显示出来,从而反映出样品表面形貌信息、电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10章 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题库

第十章细胞连接与细胞黏附[分布!结构!功能!] 第一节细胞连接 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人和多细胞动物体内除结缔组织和血液外,各种组织的细胞之间按一定的排列方式,在相邻细胞表面形成各种连接结构,以加强细胞间的机械联系和维持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协调性,这种细胞表面与其他细胞或细胞外基质结合的特化区称为细胞连接。 一、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的唯一一种。 ?分布:广泛分布在各种上皮细胞,如消化道上皮、膀胱上皮、曲细精管生精上皮的支持 细胞基部、腺体的上皮细胞管腔面的顶端区域、脑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之间等 ?特征:“焊接线(嵴线)”两个相邻细胞质膜以断续的点状结构连在一起。非点接触处有 10-15nm的细胞间隙。“封闭索sealing strand”由跨膜蛋白颗粒形成,交错形成网状,环绕在每个上皮细胞的顶部,连接相邻细胞,封闭细胞间隙,防止小分子从细胞一侧经过细胞间隙进入另一侧。 ?参与蛋白:40+种,主要是穿膜蛋白和胞质外周蛋白。穿膜蛋白中有两类已确定,闭合蛋白 &密封蛋白。 闭合蛋白Occludin 65kD 4次穿膜蛋白 自己识别自己C端与N端均伸向细胞质 密封蛋白Claudin 20~27kD 肾小管上皮Mg2+ ?功能:①封闭上皮细胞的间隙,形成一道与外界隔离的封闭带,防止细胞外物质无选择地 通过细胞间隙进入组织,或组织中的物质回流入腔中,保证组织内环境的稳定。②形成上皮细胞膜蛋白与膜脂分子侧向扩散的屏障,从而维持上皮细胞的极性。 二、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 ?定义:一类由细胞骨架纤维参与、存在于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之间的连接结构 ?主要作用:形成能够抵抗机械张丽的牢固粘合 ?主要功能:参与组织器官形态和功能的维持、细胞的迁移运动&发育、分化等过程 ?分布:广泛分布在动物各种组织中,尤其需要承受机械力的组织(eg.上皮、心肌、子宫颈)?蛋白:①细胞内锚定蛋白intracellular anchor protein 在细胞质面与特定的细胞骨架成分(肌动蛋白丝或中间纤维)相连,另一侧与穿膜黏着蛋白连接。②穿膜黏着蛋白transmembrane adhesion protein,是一类细胞黏附分子,其胞内部分与胞内锚定蛋白相连,胞外部分与相连细胞特异 ?分类: (一)黏着连接adhering junction是由肌动蛋白丝参与的锚定连接 1.黏着带adhesion belt ?定义:位于上皮细胞紧密连接的下方,是相邻细胞之间形成的一个连续的带装结构 ?蛋白:钙黏着蛋白cadherin。是Ca2+依赖性黏附分子。在质膜中形成同源二聚体。 ?胞内侧的锚定蛋白:α、β、γ连环蛋白(catenins),α-辅肌动蛋白(actinin)、纽蛋白(vinculin) 等,锚定肌动蛋白纤维 ?作用:维持细胞形态和组织器官完整性。特别是为上皮细胞和心肌细胞提供了抵抗机械张 力的牢固粘合。动物胚胎发育使上皮内陷形成管状、泡状器官原基,对形态发生起重要作用

山大分子细胞生物学题库

ft大分子细胞生物学题库 一、填空 1、第一个观察到细胞的是英国物理学家,他把它称为cell,并记载在书名为的书里,这被认为是细胞学史上第一个细胞模式图。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的是 --------- 。目前发现的最小的细胞是------ 。 2、次级溶酶体根据内含物的不同分为-----------和 ------ 两种。 3、线粒体各组成部分的标志酶分别为:外膜:-------------;膜间隙:------------;内膜: ------- ;基质中--------------。 4、染色体的三个关键序列为、、。 5、细胞表面受体根据传导机制不同分以下三类:------------、----------------、-------- 。 6、具分拣信号的蛋白有以下3 种不同的基本转运途径--------------、-------------、--------- ,上述三种运输均需消耗能量。 7、不同的细胞有不同的基因表达,表达的基因可分为两类--------------和 -------- 。细胞的分化是由于基因的----------- 。 8 、原癌基因激活的方式有--------------- 、------------ 、--------------- 、---------- 。 9、骨骼肌中细肌丝的组成包括-----------------、-------------、----------- 。 10、根据蛋白质与膜脂的结合方式,质膜蛋白可分为----------------、-------------、----------- 三类。 10、组成糖氨聚糖的重复二糖单位是和。 11、细胞学说的创始人是德国植物学家------------和德国动物学家------ 。 12、动物细胞之间对一些水溶性小分子具有通透作用的连接方式是-------- ,其基本结构单位称为------------。 13、物质穿膜中主动运输有和两种方式,被动运输有和两种。 14、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核糖体大亚单位为------------中心,小亚单位为-------------- 中心。 15、核膜上孔膜区的特征性蛋白为一种跨膜糖蛋白----------;核纤层通过 ------ 与核 膜相连,其主要功能是--------------、-------------和------- 。 16、信号分子根据分泌方式可分为--------------、-------------、-------------、--------- 四种。 17、动物细胞表面存在由糖类物质组成的结构称为------- 。 18、内质网驻留蛋白的特点为C 端有由4 个氨基酸组成的驻留信号序列,在动物中为------- 。 19、再生的类型可分---------------和---------- 两种。 20、桥粒、半桥粒与胞内的------------相连,黏合带、黏合斑与胞内的------- 相连。 21、肌球蛋白的两个酶切位点分别是--------------- 和-------- 。 22、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组成MPF 分子的CDC 是---------亚基,Cyclin 是 ----- 亚基。 23、负责联系细胞与细胞外基质(基膜)的细胞连接形式分别为------和 --- 。参与这两种连接方式的跨膜连接蛋白质又称为。 24、细胞中的离子泵主要有、和。 25、膜泡运输中的内吞作用主要包括和两种方式,其中--- 也是原生生物获取食物的重要方式。 26、肌球蛋白的两个“活动关节”分别能够被-----酶和------酶作用,--- 酶可将肌球蛋白从头部和杆部连接处断开。 27、细胞凋亡时细胞膜的主要变化为-----,细胞核的主要变化为-----;此外还会形成--- ,从而被其它细胞吞噬掉。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题 细胞:是生命体活动的基本单位。 原位杂交:确定特殊的核苷酸序列在上染色体或细胞中的位置的方法称为原位杂交 脂质体: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单层脂分子铺展在水面上时,其极性端插入水相而非极性尾部面向空气界面,搅动后形成乳浊液,即形成极性端向外而非极性尾部在部的脂分子团或形成双层脂分子的球形脂质体。 主动运输:有载体介导的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浓度低的一侧向高浓度的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此种转运的方式需要消耗能量。 转移序列:存在与新生肽连中使肽连终止转移的一段信号序列,可导致蛋白质锚定在膜的脂双层中。因终止转移信号作用而形成单次跨膜的蛋白质,那么该蛋白质在结构上只有一个终止转移信号序列,没有部转移信号,但在N端有一个信号序列作为起始转移信号。 P34cdc2/cdc28:是有芽殖或裂殖酵母cdc2/cdc28基因表达一种分子量为34X103细胞周期依赖的蛋白激酶。 细胞全能性: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膜系统(endomembrane system): 指在结构、功能及发生上密切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主要包括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过氧化物酶体、核膜、胞体和分泌泡等。 Caspase家族: Caspase活性位点是半胱氨酸(Cysteine),裂解靶蛋白位点是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因此称为Cysteine aspartic acic specific protease,即Caspase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有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不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称细胞分化。或:由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各自特有的专一蛋白质而导致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差异。 分泌型胞吐途径:真核细胞都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之融合的稳定过程。 细胞骨架:是由蛋白纤维交织而成的立体网架结构,它充满整个细胞质的空间,与外侧的细胞膜和侧的核膜存在一定的结构联系,以保持细胞特有的形状,并与细胞运动有关。(也可以这样回答:从广义上讲,细胞骨架包括细胞质骨架、细胞核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从狭义上讲,细胞骨架即为细胞质骨架,包括微管、纤丝两大类纤维成分)。 膜的流动性:是生物膜的基本特征之一,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流动性,膜脂的流动性主要是指脂分子的侧向运动。 钙粘素:属亲同性CAM,其作用依赖于Ca2+。钙粘素分子结构同源性很高,其胞外部分形成5个结构域,其中4个同源,均含Ca2+结合部位。决定钙粘素结合特异性的部位在靠N末端的一个结构域中,只要变更其中2个氨基酸残基即可使结合特异性由E-钙粘素转变为P-钙粘素。钙粘素分子的胞质部分是最高度保守的区域,参与信号转导。 接合素蛋白:它既能结合网格蛋白,又能识别跨膜受体胞质面的尾部肽信号,从而介导跨膜受体及其结合配体的选择性运输。

关于医学细胞生物学笔记

第四章、细胞生物学的研究技术 (简单了解,考试题目较简单) 一显微镜 1普通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主要用于染色标本的观察 2相差显微镜(phase contrast microscope): 用于观察培养的活细胞(无色的细胞) 倒置相差显微镜适用于观察体外培养的活细胞的结构和活动 3微分干涉差显微镜(DIC显微镜):适用于活细胞之类的无色透明标本的观察,广泛应用于各 种细胞工程中的显微操作 4暗视野显微镜:适用于无色透明标本的观察(活细胞),但不可以观察到细胞的内部结构5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荧光检测、细胞结构的三维重建;、微操作、定点破坏培养物中的 某些细胞,实现对某些特定细胞的保留 6荧光显微镜:检测细胞表面或内部特定的抗原 二.亚显微结构的观察 1电子显微镜(electron microscope):透射电镜TEM用于观察和研究细胞内部细微结构;扫描电镜SEM用于观察标本表面精细的三维形态结构;高压电镜2扫描探针显微镜:扫描隧道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 三.细胞的分离与培养 (1)细胞的分离:利用物理性质不同(沉降和离心);利用不同类型细胞与玻璃或塑料的黏附能力不同;利用抗体特异性结合的特性;采用带有荧光染料的特异性抗体来标记悬液中的某些特定细胞,然后采用流式细胞仪将被标记的细胞分离出来(悬液:用蛋白质水解酶处理组织块,并加入一定量的乙二胺四乙酸EDTA以结合溶液中的Ca2+,再通过轻微振荡使组织解散)

(2)细胞的培养(cell culture):从组织分离出来特定的细胞在一定条件进行培养,使之能够继续生存生长以至增殖的一种方法,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细胞在体外生长的条件:培养基;支持物;其他(CO2浓度、适宜的温度、PH)A原代培养:由起始实验材料所进行的细胞培养 B对已有的细胞(原代培养所得的培养物或已有的培养物)进行继续培养 C细胞系:通过原代培养所得的细胞培养物(可以含有原代培养所用的起始实验材料的 所含细胞) D细胞株(cell strain):由单一类型的细胞所组成的细胞系 四.细胞融合(cell fusion):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细胞相互接触并且合并而形成一个细胞(基因型相同的细胞形成融合称为同核融合,基因型不同的细胞形成的融合称为并核融合);细胞融合的方法:生物诱导法,化学诱导法,物理诱导法 五.细胞连接(cell junction): A封闭连接occluding junction(又称紧密连接tight junction) B锚定连接anchoring junction:与肌动蛋白相连的锚定连接(隔状连接、黏合带、黏合斑);中 间丝相连的锚定连接(桥粒、半桥粒) C通讯连接:间隙连接、化学突触、胞间连丝 ★第五章、细胞膜及其表面 (重点内容)、 第一节、细胞膜的分子结构和特性 (一)膜的化学组成 (1)膜脂

2015年厦门大学分子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厦门大学2015年招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 入学考试试题 科目代码:620 科目名称:分子细胞生物学 招生专业:生命科学学院、医学院、化学系、海洋与地球学院、环境与生态学院、药学院各相关专业 一、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30分) 1.病毒与细胞在起源上的关系,下面()的观点越来越有说服力 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 B.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 C.细胞→生物大分子→病毒 D都不对 2.已克隆人的rDNA,用()确定rDNA分布在人的哪几条染色体上 A.单克隆抗体技术 B.免疫荧光技术 C.免疫电镜技术 D.原位杂交技术 3.关于弹性蛋白的描述,()是对的 A.糖基化、高度不溶、很少羟基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 B.非糖基化、高度不溶、羟基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 C.非糖基化、可溶、很少羟基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 D.非糖基化、高度不溶、很少羟基化、富含脯氨酸和甘氨酸 4.乙酰胆碱受体属于()系统 A.通道耦联受体 B.G蛋白耦联受体 C.酶耦联受体 D.都不对 5.内质网还含有( ),可以识别不正确折叠的蛋白或未装配好的蛋白亚基,并促进它们重新折叠和装配 A.Dp B.Bip C.SRP D.Hsp90 6.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 A.组蛋白 B.非组蛋白 C.DNA D.RNA 7.溶酶体内所含有的酶为( ) A.碱性水解酶 B.中性水解酶 C.酸性水解酶 D.氧化磷酸化酶 8.用特异性药物松弛素B可以阻断( )的形成 A.胞饮泡 B.吞噬泡 C.分泌小泡 D.包被小泡 9.有丝分裂中期最主要的特征是( ) A.染色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B.纺锤体形成 C.核膜破裂 D.姐妹染色单体各移向一极 二、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笔记 ------------翟中和第一章绪论 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 第四章细胞质膜与细胞表面 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第八章细胞核(nucleus)与染色体(chromosome) 第九章核糖体(ribosome) 第十章细胞骨架(Cytoskeleton)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第一章绪论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和现状 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细胞重大生命活动的相互关系 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细胞的发现 细胞学说的建立其意义 细胞学的经典时期 实验细胞学与细胞学的分支及其发展 细胞生物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细胞生物学的主要学术组织、学术刊物与教科书 细胞生物学 生命体是多层次、非线性、多侧面的复杂结构体系,而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与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有了细胞才有完整的生命活动。 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不同层次(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 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核心问题是将遗传与发育在细胞水平上结合起来。 主要内容 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 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 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 细胞增殖及其调控 细胞分化及其调控 细胞的衰老与凋亡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复试) 细胞生物学专业 分子细胞生物学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代码:考试科目名称:分子细胞生物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一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细胞生物学基本概述、细胞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约15分 细胞膜, 内膜系统及各细胞器约25分 基因表达及调控约30分 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凋亡及其社会联系与信号转导约30分 4)题型结构 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15-30分,共100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一)细胞生物学基本概述、细胞基本特性及研究方法 考试内容: 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与现状;细胞学与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细胞的基本概念;原核细胞与古核细胞;真核细胞;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病毒与细胞的关系;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细胞培养、细胞工程与显微操作技术。 考试要求: 1、了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内容、现状及发展。 2、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基本共性及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掌握病毒的基 本分类及特征,理解病毒及其与细胞的关系;掌握真核细胞、原核细胞的结构

特征及进化上的关系;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含义。 3、了解和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领域所使用的实验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理解细胞组 分的分析方法;掌握细胞培养类型和方法及细胞工程的主要成就。 (二)细胞膜及细胞的内膜系统及各细胞器 考试内容: 细胞质膜的结构模型;生物膜基本特征与功能;细胞骨架;膜转运蛋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离子泵和协同转运;胞吞与胞吐作用。细胞质基质的涵义与功能;细胞内膜系统及其功能;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膜泡运输;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叶绿体与光合作用;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增殖与起源;微丝与细胞运动;微管及其功能;中间丝;核被膜与核孔复合体;染色质;染色质结构与基因活化;染色体;核仁;核糖体的类型与结构;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考试要求: 1、了解生物膜的结构模型、组成与功能等基本知识。 2、掌握物质的跨膜运输的方式、特点、作用机理及生物学意义。 3、掌握细胞质基质的涵义、功能及细胞质基质与胞质溶胶概念;掌握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功能及与基因表达的调控的关系;掌握高尔基复合体的形态结构和高尔基体的极性特征、膜泡运输的分子机制高尔基体的功能以及它和内质网在功能上关系、高尔基体与细胞内的膜泡运输及内膜系统在结构、功能上的相互关系;掌握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差异以及后者的功能发生;了解细胞内蛋白质的分选与细胞结构的装配。 4、掌握真核细胞内两种重要的产能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本结构特征与功能机 制。 5、掌握各种细胞骨架的动态结构和功能特征。 6、掌握细胞核的结构组成及其生理功能;掌握染色质、染色体的关系及中期染色体的形态 结构和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了解核仁的功能与周期;了解染色质的结构和基因转录。 7、掌握核糖体的结构特征和功能,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多聚核糖体的概念。 (三)基因表达及调控

细胞生物学名词解释整理终版题库

名词解释 1. genome 基因组p235 某一个生物的细胞中储存于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组成该生物的基因组 2. ribozyme 核酶p266 核酶是具有催化功能的RNA分子,是生物催化剂,可降解特异的mRNA序列。核酶又称核酸类酶、酶RNA、核酶类酶RNA。大多数核酶通过催化转磷酸酯和磷酸二酯键水解反应参与RNA自身剪切、加工过程。与一般的反义RNA相比,核酶具有较稳定的空间结构,不易受到RNA酶的攻击。更重要的是,核酶在切断mRNA后,又可从杂交链上解脱下来,重新结合和切割其它的mRNA分子。 3. signal molecule 信号分子p158 信号分子是细胞的信息载体,包括化学信号如各种激素,局部介质和神经递质以及各种物理信号比如声、光、电和温度变化。各种化学信号根据其化学性质通常可分为3类:1、气体性信号分子,包括NO、CO,可以自由扩散,进入细胞直接激活效应酶产生第二信使cGMP,参与体内众多生理过程。2、疏水性信号分子,这类亲脂性分子小、疏水性强,可穿过细胞质膜进入细胞,与细胞内和核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调节基因表达。3、亲水性信号分子,包括神经递质、局部介质和大多数蛋白类激素,他们不能透过靶细胞质膜,只能通过与靶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经信号转换机制,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或激活蛋白激酶或蛋白磷酸酶的火星,引起细胞的应答反应。 4. house-keeping gene管家基因p319 管家基因是指所有细胞中均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需要的,如糖酵解酶系基因等。这类基因一般在细胞周期S期的早期复制。分化细胞基因组所表达的基因大致可分为2中基本类型一类是管家基因,另外一类是组织特异性基因。 5. cis-acting elements顺式作用元件 存在于基因旁侧序列中能影响基因表达的序列。顺式作用元件包括启动子、增强子、调控序列和可诱导元件等,它们的作用是参与基因表达的调控。顺式作用元件本身不编码任何蛋白质,仅仅提供一个作用位点,要与反式作用因子相互作用而起作用。是指与结构基因串联的特定DNA序列,是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它们通过与转录因子结合而调控基因转录的精确起始和转录效率。 6. epigenetics 表观遗传学p251(重新查!!!1) 表观遗传学是研究基因的核苷酸序列不发生改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了可遗传的变化的一门遗传学分支学科。表观遗传的现象很多,已知的有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母体效应,基因沉默,核仁显性,休眠转座子激活和RNA编辑等。是在基因组水平上对表观遗传学改变的研究。表观遗传现象包括DNA甲基化、RNA干扰、组织蛋白修饰等 7. Hayflick limitation Hayflick界线 Leonard Hayflick利用来自胚胎和成体的成纤维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发现:胚胎的成纤维细胞分裂传代50次后开始衰退和死亡,相反,来自成年组织的成纤维细胞只能培养15~30代就开始死亡。Hayflick等还发现,动物体细胞在体外可传代的次数,与物种的寿命有关;细胞的分裂能力与个体的年龄有关,由于上述规律是Hayflick研究和发现的,故称为Hayflick 界线。关于细胞增殖能力和寿命是有限的观点。细胞,至少是培养的二倍体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这就是Hayflick 界线。 8. proto-oncogene原癌基因p312 原癌基因是细胞内与细胞增殖相关的基因,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所必须的,在进化上高等保守。当原癌基因的结构或调控区发生变异,基因产物增多或活性增强时,使细胞过度增

细胞生物学试卷(含问题详解及笔记)

1. 哪一年美国人S. Cohen和H. Boyer将外源基因拼接在质粒中,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从而揭开基因工程的序幕。 A.1970 B.1971 C.1972 D.1973 2. DNA双螺旋模型是J. D. Watson 和英国人F. H. C. Crick哪一年美国人提出的 A.1951 B.1952 C.1953 D.1954 3. 以下哪些是当代细胞生物学研究的热点 A.细胞器结构 B.细胞凋亡 C.细胞周期调控 D.细胞通信 E.肿瘤细胞 F.核型与带型 4. 减数分裂是谁发现的 A.O. Hertwig B.E. van Beneden C.W. Flemming D.E. Strasburger 5. 第一台复式显微镜是谁发明的。 A.詹森父子J.Janssen和Z.Janssen B.虎克R. Hook C.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D.庇尼西G. Binnig 6. 以下谁没有参与细胞学说的提出 A.斯莱登M. J. Schleiden B.斯旺T. Schwann C.普金叶J. E. Pukinye D.维尔肖R. Virchow 7. 哪一年德国人M. Knoll和E. A. F. Ruska发明电子显微镜 A.1941 B.1838 C.1951 D.1932 8. 细胞生物学 A.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一门科学 B.包括显微、超微、分子等三个层次的研究 C.一门高度综合的学科,从细胞的角度认识生命的奥秘 D.1838/39年细胞学说提出,标志着细胞生物学的诞生 9. 第一个看到细胞的人是 A.克R. Hook

分子细胞生物学

第一章绪论 1 [1、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2、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3、遗传的基本单位。] 原核:除Cell质膜外,无其他膜相结构;有核糖体。(细菌,支原体) 2、细胞生物 3、细胞器能的细胞器。包括线粒体、高尔基复合体、内质网、溶酶体等。 非膜相结构:细胞质中没有膜包裹的细胞结构。包括微管、微丝、核糖体、 核仁、中间丝等。 4、细胞细胞学说细胞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细胞生物学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进化论、能量守恒及转换定律) 的科学。 华生和克里克对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阐明和“中心法则”的提出以及三联体遗传密码的证明,为细胞分子水平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透射式电镜:观察细胞内部结构。 5、电子显微镜 扫描式电镜:细胞或组织表面的观察。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1 质,如核酸、蛋白质。 2、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单位,表示一种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数目、种类和排 列顺序。 3、DNA的种类:A-DNA、B-DNA、Z-DNA。 4、RNA按功能分为三种:tRNA(转运核糖核酸)、rRNA(核糖体核糖核酸)、mRNA(信 使核糖核酸)。还有snRNA、hnRNA。 第四章细胞膜及细胞表面 1 夹板”式形态,称之为单位膜。 2、磷脂分为:卵磷脂(PC)、脑磷脂(PE)、鞘磷脂(SM)、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丝 氨酸(PS)。 3、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磷脂双分子层模型、“蛋白质-脂质双分子层-蛋白质”三夹板模 型、单位膜模型、流动镶嵌模型、脂筏模型。 4、细胞表面的结构(P55图4-10):细胞被、细胞膜、细胞溶胶。 细胞表面蛋白质的作用:载体、受体、G蛋白(是一种酶)、受体介导入胞蛋白。 5、细胞通讯的机制(P61):环腺苷酸(cAMP)信号通路[P61图4-17及最后一段解释): 腺苷酸环化酶(AC)]、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 6、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微绒毛和内褶、伪足、纤毛和鞭毛。 第五章核糖体与蛋白质的生物合成 1、核糖体是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的核糖体颗粒。核糖体的大、小亚基来源于核仁。

1997-2016年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汇编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全套考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武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武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武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武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版武汉大学《661细胞生物学》考研复习全书是武汉大学高分已录取的学长收集整理的,全国独家真实、可靠,是真正针对武汉大学考研的资料。我们将所有的资料全部WORD化,高清打印。真题编写了详细的答案解析,即使是小题也明确指出了考察的知识点,对于做题帮助更大。同时,我们在分析历年考研真题的基础上,针对武大考研,编写了详细的复习备考讲义,明确列出考研的重点、难点和考点,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提升成绩。初试大家只需要准备我们的资料+教材+配套辅导书就足够了,不用再四处寻找其它资料。 全套资料包括以下内容: 一、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内部信息汇总 “备考篇”主要汇总了考武汉大学生物专业必备的一些信息,主要包括:历年复试分数线,本专业报考难度及竞争情况分析,根据历年真题的考察范围而归纳的考试大纲,学长对于政治、英语等公共课及本专业课的复习策略等。掌握初试必备的信息,才可安心复习。 二、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注:后期真题及答案均免费更新,请在备注处留下邮箱,更新后会第一时间将电子档发给大家。 201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9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8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7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6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5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4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3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2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2001年武汉大学《细胞生物学》考研真题

细胞生物学之笔记--第5章

第五章细胞的内膜系统与囊泡转运 第一节内质网 #内质网膜的蛋白分析, 表明膜中含有酶至少30多种,分三种类型 ①与解毒相关的酶系氧化反应电子传递酶系 ②与脂类物质代谢功能相关eg 脂肪酸CoA连接酶 ③与碳水化合物代谢功能相关葡萄糖-6磷酸酶(内质网的主要标志酶) 内质蛋白(reticulo-plasmin) #内质网的形态结构 ①膜性三维管网结构系统,基本“结构单位”-小管(ER tubular)、小泡(ER vesicle)扁囊(ER lamina)平均厚度5~6nm ②内质网向内与核膜沟通,向外与高尔基体、溶酶体等转换成分 ③同一组织细胞中,内质网的数量和结构的复杂程度往往与细胞的发育程度成正相关 #内质网的基本类型 根据电镜观察,内质网分为粗面内质网(rough endoplasmic reticulum, RER) 和滑面内质网(smooth endoplasmic reticulum, SER) ①糙面内质网表面有核糖体附着 多呈扁平囊状,参与分泌型蛋白质和多种膜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转运 分泌肽类激素和蛋白的细胞中,RER高度发达;肿瘤细胞、未分化细胞则很少 ②光面内质网是呈表面光滑的管泡样网状形态结构 滑面内质网与粗面内质网相通,是多功能细胞器;在不同细胞或不同生理期,结构分布和发达程度差别很大 ※有的细胞以RER为主,有的以SER为主,随着生理状态改变,两者可以互相转换 ③某些特殊的组织细胞中存在内质网的衍生结构 髓样体(myeloid body)见于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 孔环状片层体(annulate lamellae)出现于生殖细胞、快速增值细胞、某些哺乳动物的神经元和松果体细胞及一些癌细胞

分子细胞生物学复习题

二、简答题 1、已知有哪些主要的原癌基因与抑癌基因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并举例说明。 原癌基因:Src、Myc、Fos、Ras、Jun 抑癌基因:P53、Rb、JNNK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生命活动本质上有何不同? (1)原核细胞DNA的复制、DNA的转录和蛋白质的合成可以同时在细胞质内连续进行;而真核细胞的DNA的复制发生在细胞核内,而只有蛋白质的合成发生在细胞质中,整个过程具有严格的阶段性和区域性,不是连续的。(2)原核细胞的繁殖具有明显的周期性,并且具有使遗传物质均等分配到子细胞的结构。(3)原核细胞的代谢形式主要是无氧呼吸。产能较少,而真核细胞的代谢形式主要是有氧呼吸辅以无氧呼吸,可产生大量的能量。 3、简述高尔基体对蛋白的分拣作用。 高尔基复合体对经过修饰后形成的溶酶体酶。分泌蛋白质和膜蛋白等具有分拣作用,其反面高尔基网可根据蛋白质所带有的分拣信号,将不同命运的蛋白质分拣开来,并以膜泡形式将其运至靶部位。 存在于粗面内质网中执行功能的蛋白为内质网驻留蛋白,它定位于内质网腔中,其C 短大都有KDEL序列,此序列为分拣信号。但有时此蛋白会混杂在其他蛋白中进入高尔基体。在顺面高尔基网内膜含有内质网驻留蛋白KDEL驻留信号的受体,该受体可识别KDEL 序列并与之结合形成COPI有被运输泡,通过运输泡与内质网膜融合将内质网驻留蛋白重新回收到内质网中。因此,KDEL驻留信号也是一个回收信号。内质网腔中的pH略高于高尔基体扁囊,由于内离子条件的改变在内质网腔中内质网驻留蛋白与受体分离,内质网膜又通过COPII有被小泡溶于顺面高尔基体,从而使受体循环利用。 4、简述单克隆抗体的制作原理及过程。 5、简述甘油二酯(DG)与三磷酸肌醇(IP3)信使途径。 6、试述有丝分裂前期主要特点。 1、染色质通过螺旋化和折叠,变短变粗,形成光学显微镜下可以分辨的染色体,每条 染色体包含2个染色单体。 2、S期两个中心粒已完成复制,在前期移向两极,两对中心粒之间形成纺锤体微管, 当核膜解体时,两对中心粒已到达两极,并在两者之间形成纺锤体。 7、简述亲核蛋白进入细胞核的主要过程。 第一:亲核蛋白与输入蛋白α/β异二聚体,即NLS受体(NBP)结合。 第二:形成的亲核蛋白-受体复合物与核孔复合体的胞质丝结合。 第三:核孔复合体形成亲水通道,蛋白质复合物进入核内。 第四:该复合物与Ran-GTP相互作用,引起复合物解体,释放出亲核蛋白。 第五:核输入蛋白β与Ran-GTP结合在一起被运回细胞质,Ran-GTP在细胞质中被水解为Ran-GDP,Ran-GDP随后被运回核内,而核输入蛋白α也在核输入蛋白的 帮助下从核内运回细胞质。 8、试述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区别。 第一:有丝分裂是体细胞的分裂方式,而减数分裂仅存在于生殖细胞中。 第二:有丝分裂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染色体数由2n→2n,DNA量由4C变为2C;减数分裂是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DNA量由4C变为1C,染色体 数由2n→1n。 第三:有丝分裂前,在S期进行DNA合成,然后经过G2期进入有丝分裂期;减数分裂的DNA合成时间较长,特称为减数分裂前DNA合成,,合成后立即进入减数分裂, G2期很短或没有。

细胞生物学(翟中和完美版)笔记

细胞生物学教案 . 第一章绪论 教学目的 1 掌握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2 了解本学科的来龙去脉(发展史及发展前景); 3 掌握与本学科有关的重大事件和名词。 教学重点本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内容 第一节细胞生物学研究内容与现状 一、细胞生物学是现代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学科 1.细胞学(Cytology):是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和生活史的科学 2.细胞生物学(Cell Biology):运用近代物理学和化学的技术成就以及分子生物学的概念与方法,从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和分子水平三个层次上,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 二、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 细胞核、染色体及基因表达基因表达与调控是目前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和发育生物学在细胞和分子水平相结合的最活跃领域。 2.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膜及细胞器的结构与功能问题(“膜学”)。 3. 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胞质骨架、核骨架的装配调节问题和对细胞行使多种功能的重要.性。 4. 细胞增殖及调控控制生物生长和发育的机理是研究癌变发生和逆转的重要途径(“再教育细胞”)。 5. 细胞分化及调控一个受精卵如何发育为完整个体的问题。(细胞全能性) 6 .细胞衰老、凋亡及寿命问题。 7. 细胞的起源与进化。 8. 细胞工程改造利用细胞的技术。生物技术是信息社会的四大技术之一,而细胞工程又是生物技术的一大领域。目前已利用该技术取得了重大成就(培育新品种,单克隆抗体等),所谓21世纪是生物学时代,将主要体现在细胞工程方面。 三、当前细胞生物学研究的总趋势与重点领域 1. 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关系; 2. 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的相互关系及其调控; 3 .细胞信号转导的研究; 4 .细胞结构体系的装配。 第二节细胞生物学发展简史 一细胞生物学研究简史1.细胞学创立时期 19世纪以及更前的时期(1665—1875),是以形态描述为主的生物科学时期; 2. 细胞学经典时期20世纪前半世纪(1875—1900),主要是实验细胞学时期; 3. 实验细胞学时期(1900—1953); 4. 分子细胞学时期(1953至今)。

分子细胞生物学思考题(2016))

分子细胞生物学思考题(2016年): 一、肿瘤细胞的十大生物学特性? 1.自给自足生长信号,可以自行其是的合成生长分化所需的生长信号,无需依赖外源性信号,神经胶母细胞瘤和恶性肉瘤中的癌细胞就分别获得了合成PD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和TGFα(肿瘤生长因子α)的能力 2. 抗生长信号的不敏感,通过基因突变使得生长抑制信号失去活性,从而实现对抑制生长信号不敏感的目的。 3. 抵抗细胞死亡,主要方法是通过基因突变使p53蛋白失活 4. 潜力无限的复制能力;细胞的分裂能力与端粒有关,维持端粒的能力,主要是通过过量表达端粒酶实现的。 5. 持续的血管生成;肿瘤细胞中促进血管形成的信号分子如VEG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F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水平都远高于相应的正常组织,而一些起抑制作用的信号分子如thrombospondin-1或β-interferon的表达则下降。 6. 组织浸润和转移;7避免免疫摧毁;8促进肿瘤的炎症炎症反应可为肿瘤微环境提供各种生物激活分子,例如包括生长因子(可维持癌细胞的增殖信号)、生存因子(可抑制细胞死亡)、促血管生成因子和细胞外基质修饰酶(可利于血管生长,癌细胞浸润和转移)、以及其它诱导信号(可激活EMT和癌细胞的其它一些特征)。此外,炎性细胞还会分泌一些化学物质,其中ROS可以加快临近癌细胞的基因突变9基因组不稳定和突变;,加速它们的恶化过程。10 细胞能量代谢异常即便在有氧气的条件下,癌细胞也会通过调控,使其能量主要来源于无氧糖酵解的代谢方式,这被称为“有氧糖酵解”。 二、简述DNA损伤检控点信号传导的一般途径,根据周期时相分为哪几类?并利用DNA 损伤检控点原理说明肿瘤发生的分子机制。 转导途径包括感受器(如ATM、A TR等)、转导因子(如Chk1、Chk2等)和效应器(如Cdc25A、Cdc25C、p21等)。感受器负责检测DNA结构的异常并启动检控点信号,转导因子进一步将信号转导给相应的效应器,效应器则引发这个路径上的生物学效应,引起细胞周期阻滞和对损伤DNA的有效修复。分三类:(1)G1期DNA损伤检控点:在进入下一个有丝分裂细胞周期之前将带有损伤的细胞阻滞在限制点;(2)S期DNA损伤检控点:当细胞内出现损伤时能够使DNA合成速度减慢或停止;(3)G2期DNA损伤检控点:功能是阻止带有DNA损伤的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期,阻滞在M期之前,为损伤修复提供足够的时间。机制:其主要在G1期和G2期发挥作用,G1期DNA损伤检测点关键分子有p53、Rb等,当DNA发生损伤严重时,p53等缺失细胞会停止DNA损伤修复,而细胞周期还进行,或者CdclinD上调加速细胞周期,使细胞逃避检测点,这都导致肿瘤发生;G2期检测途径主要是抑制Cdc2活性使细胞阻滞在G2期,且p53是其阻滞关键,p53及14-3-3δ蛋白缺失引起G2期检测点缺陷使细胞过早进入有丝分裂而导致肿瘤发生。 三、请举例说明信号通路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当胞外的IL-6和IL-6Rα相互作用,引起gp130/IL-6Rα蛋白复合物形成,继而被激活, gp130通过Janus激酶(Januskinase, JAK)的磷酸化激活STAT转录因子, 特别是STAT3和SHP2。磷酸化的STAT3 形成二聚体,转移至细胞核中,激活调控基因的转录活性,而STAT3的过度激活可表现出促进肿瘤生长的作用,它的转录活性是调节癌病变的先决条件,同时, STAT3是gp130介导的细胞的存活和G1期到S期细胞转录信号的一个重要分子。c-Myc和Pim是STAT3的靶基因,它们可以补偿STAT3在细胞存活和细胞周期转变的作用。SHP2与Ras/MAP(mitogen-activatedprotein,细胞因子的受体有丝分裂原激活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密切相关,并且对有丝分裂原激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另外,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是STAT3下游信号途径中的一个重要的调控基因,它参与细胞周期的调控,其异常表达可加速细胞周期循环,导致细胞持续异常增殖。如在大肠炎导致的肿瘤中,由STAT3介导的IL-6和IL-11依赖的IEC可以促进G1和G2/M周期转换,促进细胞的增殖,以一个自发的机制同时诱发肿瘤和炎症。此外NF-κB可诱导IL-6和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调控其周围的成纤维母细胞基质产生VEGF和细胞外基质降解酶,促进肿瘤细胞的浸润和转移。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