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一二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一二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一二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一二课教案

教学总目标

一、教材分析

注重学生获得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过程,更注重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的过程。本册教材特点: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规律、以及学习语文的规律安排教材内容,凭借字词句段篇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着重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同时,重视观察、思维、想象以及创造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同时注意减轻学生的负担,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图文并茂,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重视自学:通过指导学生预习,培养学习习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自学能力。文道合一:通过本册的语言文字训练,让学生了解祖国的地大物博,大自然的神奇秀丽,增强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受到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科学思想方法的启蒙教育,学科学、用科学,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突出重点训练项目:由导读、课例、读写例话、基础训练,都体现了教学的重点、难点,体现了由实践到认识再到实践的过程,体现了循环往复、逐步提高的训练过程。

在使用教材时,对“难、繁、偏、旧”的内容可有选择教材的权利(删、贴、改),选择和使用教材注意灵活性,不过分注重课本知识,打破一本教材用到底的局面,根据不同课文的训练重点,补充相应的课外书和文章,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让学生观察,加强感性认识,与作者产生共鸣;让学生列举出各种事物之间的密切联系,帮助学生准确的理解课文内容,提高认识事物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联想学习借物喻人等写作方法,把阅读中学到的方法运用于作文实践中。

二、教学目标

(一)、识字与写字: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学会120个生字,能读准字音、记忆字形、理解字义、能辨析学过的形近字、多音字,能纠正易写错的字,复习巩固部首、数笔画查字法,并逐步提高查字典的熟练程度,培养查字典的习惯。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速度。

(二)、阅读:继续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学习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背诵指定课文,优秀诗文不少于60篇(段)。能按预习要求预习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提出疑难问题,能借助词典,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理解含义较深的词句或结构复杂的句子。在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继续练习概括中心思想,学习用理清课文的条理,注意事物的联系,分清主次的方法,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通过本册教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体会做人的道理,提高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和认识能力,感受大自然的美丽,陶冶爱美的情趣。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与60万字,并做到积累好词佳句,写好阅读笔记。

(三)、习作: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内容具体真实、条理比较清楚的简单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开始学习编写作文提纲,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作文方法。复习学过的标点符号的用法,学习使用书名号、省略号、认识破折号。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整齐,书写规范、整洁。本学期作文7次,40分钟能完成不少于400字的习作。

(四)、口语交际:与他人交流能尊重、理解对方。乐于参加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听懂程度适合的讲话并能转述,能听出同学发言中的问题。能简要的复述课文,能按一定的顺序把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说清楚,语句完整、通顺、连贯,说话有礼貌,养成先想后说的习惯。

(五)、综合性学习:能查阅有关资料,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参加简单的学习、社会活动,学写活动计划、总结。对自己身边的事,组织讨论,专题演讲,学习辨别是非善恶。

三、具体措施

(一)、合作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主动地参与学习的环境,积极与他人合作,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分四人小组,学习课文时提出不懂的问题,互相讨论、研究、解决问题,交流时也以小组汇报为主,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发表自己的观点。在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时,以小队为单位搜集、研究资料,要求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在合作学习中让学生取长补短,以激发更多的观点。

(二)、开放的课堂: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仅限于一本教材和课堂教学是不符合大语文教学观的,学生的综合能力也不能相应提高。因此,要走进学习语文的场所,不拘泥于课堂,充分利用书籍、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使他们认识世界,关注时事,增强社会参与意识。还应让学生经常利用家庭、社会等渠道在生活这个大课堂里教会学生学习语文。首先应扩大阅读量,凡是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书,都应提倡学生阅读,并鼓励学生写阅读笔记,定期交流、展览。其次,鼓励学生多看报纸,看一些有意义的电视节目,利用图书馆、网络收集资料,还可以利用假期旅游、参观、访问、开阔视野,汲取丰富的营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第三,经常进行知识抢答赛、演讲、开辩论会、演小品、广告、诗歌朗诵会、手抄报比赛、激发学生兴趣。

(三)、创造性的培养: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在阅读中,要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例如:在学习《赤壁之战》时,可引导学生分析人物性格,以及人物性格与战争结果之间的内在联系。

(四)、评价的改革:评价手段和形式多样化,以过程评价为主。建立五卡,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过程评价与期末评价相结合。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提高自我反思的能力,自觉地进行自我调节。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不以划一的标准评价不同的个体,如:对后进生可放宽标准,激发兴趣,建立自信。

(五)、研究性的学习:对某一专题的研究,可作为一项长期的作业,先提出问题,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有关资料,选择、整理资料,形成自己的成果,写出研究性的报告。

(六)、课内外作业设计:课内作业,注重听说读写相结合,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有层次、有目的、有质有量,不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课外作业:加强语文实践性、综合性作业,与各学科互相联系,融会贯通。如课外阅读、日记、办手抄报、写读后感、随笔、研究报告等,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学生了解西部的兴趣。

2、帮助学生了解西部灿烂的文明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理解修建青藏铁路的重要意义,感受建设者无私奉献、乐观向上和科学创新的精神。

4、学会本单元的生字、新词,能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的意思,并学会运用。

5、学会抓住重要主要内容、抓住重点语句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6、能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的写作特点,学习抒发情感的方法。

7、体会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

8、了解文章的叙诉顺序,体会条理清楚的表达特点。

9、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有关段落。

1、草原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地毯、渲染、勾勒、低吟、襟飘带舞、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偏西、天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二自然段。

3、感受内蒙古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激发了解西部的兴趣。

4、揣摩优美的语句,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具体体会课文中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难点

体会草原景色的意境美,体会句子中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感情,学会以情贯穿,保持作者感情的连续性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图片、歌曲、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说话,激情导入

1、你见过草原吗?你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草原的?(生可以通过唱歌、讲述等形式来交流和表达。如歌曲《天堂》《草原之歌》,也可以就自己在电视、电影、网络上看到的草原进行描述。)

2、“蓝蓝的天空,清清的湖水,奔驰的骏马,洁白的羊群”这是西部歌王腾格尔用歌声唱出的草原的美。

3、是啊,我们的祖国山河秀丽,江南妩媚,塞北雄奇,就像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语言大师老舍先生去领略一下内蒙古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透过文字去体会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4、简介老舍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生于1899年,逝于1966年,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语言大师。他生在一个城市贫民家庭。191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后曾任小学校长及中学国文教师。1924年在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回国后,写下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我们曾经学过其的作品有《猫》。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字新词。指名认读生

词。

2、交流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让学生当老师,提示易错之处。

3、快速浏览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究竟写了哪些内容?交流,教师适时点拨:这些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两个)

4、每一个部分分别写的是什么?结合学生回答适时板书:风光美、人情美

5、请你找出这两个部分的内容,自己大声地读一读。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草原的美

1、听教师范读,在欣赏草原的美景时,别忘了把你认为最美的句子勾画出来哟!学生评价。

2、老师也想欣赏欣赏你们的朗读,学生齐读。教师点评。

相信同学们都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句子了,想不想读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呢?

3、讨论交流好词佳句,指名学生说说自己勾画的句子

a、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1)谁能把这句话读得更棒?指名读

(2)句中的好词有:清鲜——清新,明朗——晴朗,主要写什么?(板书:天空明朗空气清鲜)

(3)假如你现在置身于草原上,你会怎样做?

b、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1)哪个词形象地写出草原的颜色?(“一碧千里”理解,“碧”是绿。“千里”是指辽阔无边。“一”是全、都。)这个词不仅写出草原的(绿),还写出草原的(辽阔)。这句话是第一自然段的中心句。(板书:平地一碧千里)(2)谁能把草原的壮观读出来?指名读

c、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地毯绣上白色的大花。

(1)谁来把它美美地读出来?指名读

(2)地毯和白色大花各指什么?谁能仿照这句话说一句比喻句呢?(地毯指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白色大花指悠闲吃草的白色羊群)

d、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指导学生看图,体会草原的柔美。

(2)理解词语: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轮廓。翠色欲流——绿色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板书:小丘翠色欲流)(3)指名有感情朗读句子。

e、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1)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草原太美了)

从“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又说明什么呢?(爱草原……)

(2)试用“既……又……既……又……”说话。

(3)指名朗读,再次体会作者的感受。

f、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这里的骏马和大牛为什么静立不动?比较句子:

①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②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通过句子比较,引导学生体会这一句拟人句看似写骏马和大牛的,实际上是写作者自己的感受,因为作者被草原的美丽景色陶醉了,所以他感到周围的一切事物也同他有一样的心情。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感受草原的美。

5、教师引读,学生练习背诵。

四、总结

我们虽然只学习了课文第一段,但我相信:通过作者对草原的静态美的描写一定给大家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再随老舍先生到蒙古包里,去蒙古人家里做客,去感受蒙古人民的热情好客,感受大草原的人情美。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积累好词佳句。

2、背诵第一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草原风光无限美,草原上居住的蒙古人民更是热情奔放。作者一行人进入蒙古草原得到了蒙古族人民的热情接待,表现了蒙古族风情。课文2—5自然段给我们作了详细介绍。

二、感悟草原人情美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部分都讲述了哪些内容?

2、全班交流。

3、课文四个自然段就讲了四个内容,请你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来自学,然后在小组中交流学习成果。

4、.组内交流。

5、全班交流。

6、学习第二自然段——迎客。

(1)默读并思考:

从哪句话能体会到草原的辽阔无边?初入草原,草原是怎样的?快到目的地时,草原变得怎样了?这时,作者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找出有关句子读读。

(2)讨论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从哪句话能体会到草原的辽阔无边?(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在草原上行车怎样?(十分洒脱)“洒脱”可以换成什么词?(自由、无拘无束)

初入草原,草原是怎样的?(静寂)快到目的地时,草原变得怎样了?(热闹)这时,作者看到了什么?(河、牛羊、马群、男女老少、蒙古包)听到了什么?(隐隐的鞭子的轻响,欢呼声,车声,马蹄声)

(3)找出比喻句“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说明河怎样?(长、清)。“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来的真快,表现草原人民迎接远方的客人急切心情。“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来”——为什么用“彩虹”来比喻?(一是因为穿着各色的衣服,二是比喻一种热情。)“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如果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热闹、热烈、热情)

(4)从哪些句子看出蒙古人民的热情?(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5)给此部分取个小标题:(板书:热情远迎)

还没有进到蒙古包,我们已经感受到主人的热情了,我们的心已经被蒙古人民牵住了,让我们赶快走近蒙古包吧!

(6)有感情地朗读,深化理解。

7、第三自然段──相见。

(1)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2)说说你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主客见面时那真挚的感情的?

(3)重点体会句子: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从“总是”和两个“再”字中,都能体会到主客双方的感情热烈、深厚。)(板书:激情相见)

(4)把你的体会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学生自由读、分组读或者齐读。

8、学习第四自然段──款待。

(1)好客的主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你体会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你用一边说、一边读、一边评价的方式交流。

(如:进了蒙古包,好客的主人倒上了奶茶,摆上了奶豆腐,端进来大盘的手抓羊肉。他们用自己民族特有的风味食品来款待我们。这充分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主客互相敬酒,齐声歌唱,体现了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盛情款待)

(2)指名学生朗读本段,其余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9、第五自然段──话别。

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忍心马上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谊和依依惜别的感情。)(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适时板书深情话别、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是啊!蒙汉情深,怎忍别离,虽然已是夕阳西下,但大家谈兴正浓。面对情深意切的蒙古族人民,我们对整个草原都产生了怎样的感情?(热爱──依恋)

10、放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和句子。把自己最喜欢的一个句子通过有感情朗读推荐给大家。

三、课堂小结:课文2—5自然段是动态描写,体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意。

四、拓展延伸。

是啊,蒙汉人民的情谊多深啊!站在蒙古包外,他们紧紧握住对方的手,心里的话总也说不完,此刻他们会怎么说?

假如我是(汉族兄弟),我会说:“............”

假如我是(蒙古人),我会说:“…………”

假如我是(游人),我会说:“…………”

假如我是(摄影师),我会说:“…………”

假如我是(一朵草原上的小花),我会说:“…………”

假如我是(… …),我会说:“…………”

五、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今天,我们来到了内蒙古大草原,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同时,让我们深深体会到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我们真心希望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永存,也祝愿我们中华民族大家庭永远团结和睦。

六、让我们深情朗读这篇课文吧!

七、布置作业。

1、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2、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板书设计:

1草原

天空:明朗

空气:清新

风光美

平地:一碧千里

小丘:翠色欲流

草原

热情远迎

激情相见

人情美

盛情款待

深情话别

教学反思:

2* 丝绸之路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读读记记“矗立、戎装、守侯、鸵鸟、匕首、贸易、芝麻”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部的灿烂历史,体会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

3、激发学生了解西部历史的兴趣,交流有关丝绸之路的故事。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独立阅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体会丝绸之路的重大作用和作者的表达方法,激发了解丝绸之路和西部历史的兴趣。

教学难点

1、学习过渡段以及文章前后呼应的写作手法。

2、激发学生热爱西部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张骞与丝绸之路》资料,丝绸之路线路图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同学们,有一条路,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向西一直延伸到罗马。这条路,承载了无数的骆驼与商旅;这条路,传播了东方的古老文化;这条路,传承了东西方的友谊与文明。它是东西方文明交往的通道。今天,让我们一起随着一座古朴典雅的巨型石雕,穿越时空的阻隔,一起走近──丝绸之路。(板书

课题:2*丝绸之路)

2、齐读课题

3、交流资料。

(1)学生齐读资料袋的内容。

(2)教师出示丝绸之路的线路图。

(丝绸之路的主线长安—敦煌丝绸之路的南线阳关—葱岭丝绸之路的北线玉门关—葱岭。)使学生了解这是联系欧亚两洲的一条交通大道。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想,此时同学们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要到丝绸之路上看看,现在我们就一同进入课文之中。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找出来并做上记号,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读后交流:

(1)重点指导:“矗”是翘舌音“戎”是后鼻音

(2)同桌互读自己找到的四字词语。

3、读了课文,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作者先描写了陕西西安市的巨型浮雕,然后阐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最后遐想不同两国互赠礼品的友好场面)。

三、感悟课文,积累语言。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学生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思考:你从这个自然段中知道了什么?体会到什么?

2、全班交流

(1)丝绸之路的巨型雕像,矗立在西安市的玉祥门外。

(2)由这幅巨雕,联想到当年丝绸之路的商旅不绝的场面。

(3)从精神饱满、栩栩如生、满载货物、商旅不绝等词语想象当年丝绸之路的络绎繁华的场面。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丝绸之路的巨型的石雕矗立在陕西省西安市玉祥门外,这里正是汉代古都长安,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这座群雕是历史的浓缩,是昔日繁华的见证。所以

作者站在这里,“仿佛看到”“仿佛听到”自然而然地遥想起丝绸之路两千年前辉煌的历史。)

(4)指名读这一自然段。

(二)学习2―13自然段:

1、默读课文2―13自然段,思考:作者在遐想古丝绸之路上与安息国互赠礼品的那一幕,你感受到了什么?丝绸之路是一条怎样的路?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从哪里感受到的,找出来,读一读。

2、学生小组内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通过阅读2——13自然段,你感受到了什?可以看出这是一条怎样的路?

(从句子“将军骑在高头大马上,身后兵马不计其数”。中的“不计其数”;“这浩浩荡荡的大军奉安息国的命令,正在迎候远道而来的友好使节”。中的“浩浩荡荡”;“骑兵迅疾分列两队,一左一右,摆成夹道欢迎的阵势”。中的“夹道欢迎”;“乐队奏起了军乐,人群一片欢腾”。中的“一片欢腾”等词中,体会到安息国欢迎中国使者场面的隆重,感受到两国人民的友好与融洽,两国之间的友谊很深。)(相机板书:东西方友谊交流)

(2)两国之间互赠了些什么礼品?可以看出这又是一条怎样的路?

(中国使者送给安息国绫罗绸缎,安息国送给中国鸵鸟蛋,以及从13自然段中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等词中让我们感受到这条路让两国之间的商人互通有无,进行了经济交流,可以看出这是一条东西方经济交流之路。)(相机板书:经济交流)

(3)这条丝绸之路除了让东西方进行了友谊和经济的交流,他们之间还在哪些方面进行交流呢?

(从第11自然段中的魔术师的表演,和第13自然段中的“音乐、舞蹈、绘画、雕刻”中看出这是一条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相机板书:文化交流)(4)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地说:“没想到一条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

中国使者的这句话点明了全文的中心。这条路将远隔千里的中国与安息国在了一起,使两国人民友好往来,互赠礼品,进行经济、贸易与文化的交流,所以中国使者才由衷地感叹这是一条“伟大的路”。(相机板书:伟大之路)

5、指导学生朗读这一部分。边读边想象当时热闹繁华的场景,体会丝绸之路的伟大意义。

(三)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

1、读最后一个自然段,体会省略的内容会是什么?

2、“这不尽的遐想”可能是什么?你也来想象一下,说一说。

四、体会写法感悟课文

1、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你体会到了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

(开头与结尾互相呼应,这样写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2、再一次品读课文,感受丝绸之路的伟大历史意义。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交流的通道。)

五、师生总结,明确文章主旨

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我们知道了,是张骞这位汉代伟大的探险家、外交家,用他毕生的精力,经历了千辛万苦,打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路,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在经济贸易方面有所往来;它更是一座友谊的桥梁,使中、西亚各国人民对我国的风俗、物产等方面有了更深的了解。它是中国的骄傲。

六、作业

1、摘抄文中的确四字词语并仿写这样的词语。

如:栩栩如生、()()()()()

2、望着这座雕像,我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1)找出句子中的有关联想的内容。

(2)摹写句子:望着高高的五星红旗,我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仿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板书设计:

2* 丝绸之路

友谊交流

丝绸之路(东——西方)经济交流伟大之路

文化交流

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案(共7篇)

篇一: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小学语文教学案编写要求 一、设计要求: 1.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层次性和可操作性,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教学目标。 2.体现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对学生进行全面分析,教学内容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学 习基础。 3.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分析和设计教学内容,重点、难点突出,教材分析、深入,能对 教材进行精心加工、准确确定教学内容,体现用“教材教”的理念。 4.开发和使用的教学资源符合教学学需要,有助于学生的学习。 二、结构内容: (一)、教学内容 (二)、教学目标(要求分课时写出课时目标,特别要具体写出本课时的知识点、能力点。) (三)、教学重点、难点(表述要具体、准确) (四)、教学过程 注意教学案与教案的区别。教学案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既要写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教学环节、也要写学生的学习活动的形式、方法、方式、内容。同时还要写出相应的设计意图。 三、教学案文本格式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四、教学案结构图表: 《课题》教学案 单位:年级:设计者:时间:联系电话 小学语文教学实录、反思编写要求 1.教学实录请用戏剧剧本形式编写(教师投影、板书,学生活动,学生状态、课堂气氛等用舞台提示标识)。实录应原汁原味、具体详尽地呈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在关键处有针对性的加入自己的感受和点评,有条件的请参照网上或其他资料。 2.每个教学实录后均需附不少于200字教学反思。教学反思要求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效果及课堂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梳理出成功处,并对不足处提出改进的做法。 3.内容、格式 《课题》课堂教学实录 课题:苏教版小学语文×年级×册《××》 执教时间:×年×月×日 执教班级:××学校×年级×班 执教老师:×× 教学过程: 教学反思: 4.教学实录文本要求: 课题四号黑体,正文小四号宋体,小标题加粗小四号宋体,舞台说明语言用括号标注,小四号楷体(gb2312),行距统一为固定值22磅,a4版面,边界默认。 说明:1.文件:一个课题建一个word文档,依次排列为:教学案(2课时)、教 学实录、教学反思; 5.命名:文件以课题+单位+作者命名。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三年级语文微课教案 微课名称 《海底世界》中说明方法的运用 知识点来源 □学科:语文□年级:三年级□教材版本:苏教版 □所属章节: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 录制工具和方法 录频Camtasia Studio V6.0.2 自己设计、录制 设计思路 在教学中,先出示课文第三自然段内容,引导学生根据文段中描写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打比方、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再通过例句分析巩固对说明方法的掌握。 教学设计 内容 教学目的 通过对课文《海底世界》中的语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四种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据、打比方、作比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讲解的是在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二课《海底世界》一文中说明方法的运用。(课件出示文段) 二.讲授 1.学习说明方法举例子 文中列举了海参、梭子鱼、乌贼、章鱼、贝类、深水鱼的活动特点,(出示图片) 通过这些例子生动真切地说明样的说明方法叫做举例子。 2.学习说明方法列数据 再看文段中在介绍梭子鱼和海参的活动特点的句子,(师读)在句子中用了“几十千米”“四米”这样的数据的说明方法就是列数据。 3.学习说明方法打比方 作者又是这样介绍深水鱼的活动特点的:“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像闪烁的星星。”比喻句。将游动的深水鱼比作闪烁的星星,而在说明文中,修辞手法比喻有个另外的名字,叫做打比方。这是通特征的一种方法。 4.学习说明方法作比较 最后来看这段文字描述梭子鱼的活动特点的句子:“梭子鱼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地说明梭子鱼的游动速度之快,将我们常见的火车的速度与之进行比较,请看,(出示图片)这样的对比是不是了?这种说明方法就叫做作比较。 三.总结 同学们,在课文《海底世界》中介绍海底动物的活动特点时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 《》微型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学重难点: ()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课题,(根据老师提示的重点词语) 齐读课题。 2.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教师要精心提炼文中的重点词语): 谁愿意在展台上展示一下的?请这位同学送给来,我们一起来看,请这位男生读一下,咱们一起批改。其他同学同桌交换批改,写错的订正两遍。 3.看着屏幕上这两组词语,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你来说。很好,你抓住课文中的主要词句,概括得很准确,相机板书重点词句导入。 二、精读品悟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活动一:读读、写写、议议 1.一边读一边标画出(一个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写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体会,你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在小组里交流得也很热烈,下面请看大屏幕 活动二:说说、读读、悟悟 说说自己的收获,读读相关的语句,想想自己领悟到了什么。 1.现在就把你的读书收获和全班同学分享吧。谁有愿意第一个来汇报,你画的句子是?读了这句,你感受到?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好的,老师知道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如果()读,就会让老 师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 2.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一读的? 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体会()了。读得这么好,一定有好方法, 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只要(),就读出了(),这是 个好方法。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一起读一读。 3.你还在哪里读出了(),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4.(删词或换词训练)同学们看,如果老师把()这个词去掉,换成 ()好不好?为什么?是啊,()这个词更准确,更能表现 ()。同学们要向作者学习,准确使用词语。 5.同学们读得认真,找得准确,理解得也很深刻,我们一起来读(重点段落),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请看大屏幕 活动三:问问、写写、说说 1.学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教师出示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 2.教师叙述文中情景(或是看着........),你会对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感悟。 3.请你说。你真是一个()的孩子,想象很贴切,语言表达也很流畅。 你再说说。你说的真好,是啊,此时他一定()。谁还想分享 的? 四、师生小结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上传: 李信更新时间:2013-1-9 13:58:41 草虫的村落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案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案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案时间: 1课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陈淑琴

小学语文微课设计案例 陈淑琴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

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 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docx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上传 : 李信更新时间:2013-1-9 13:58:41 草虫的村落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的情怀。 3、学会 6 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案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案难点: 体会作者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和表达自己独特感受的。 教案时间: 1 课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和《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 是我们人类的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的那 些不起眼的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的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的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的村落”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 用文中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你在“草虫的村落”中看到了什么,画一画你是从那 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的丰富想象和独特感受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的游侠”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我想,它一定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 但仍有着傲然的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 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的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的喜悦。它是快乐的,作者看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的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 2)从“村民和谐生活”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的”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 友好,和异类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是其乐融融。 (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的独特感受: “他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的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的音乐优于人间的一切音乐,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的想象力。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复习课程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 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 案例三:《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 案例四: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案例五:地球爷爷的手 案例六:天公作美巧上课 新课程新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前言 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 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 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 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 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 ——《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小学语文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中山市聚星学校小学语文组何宝莹) 摘要:老师们根据教学的需要,如知识点、重难点、技能技巧等制作了大量的微课教学视频资料,继而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实践,目的是实现微课对课堂教学的有效“翻转”,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获得了一些微课运用时机与效果上的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本文将通过几个具体的小学语数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案例,评述现代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微课堂是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益的。 关键词:案例;微课;有效应用 一、研究背景 2014年中山市教育局开展教师微课大赛。关于微课,很多人会感到陌生,继而会联想到微博、微信、微电影,从而认为微课是指非常短的教学过程。其实,这个理解还不够准确,通过百度搜索,微课是这样被定义的:“微课”是指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 从以上的论述中,我们可以把微课看做是课堂教学的一种有效的补充形式,它不仅适合于移动学习时代知识的传播、也适合学习者个性化、深度学习的需求。 在中山的微课大赛备赛过程中,我校开展了“小学语数英微课在课堂教学上的有效应用研究”,老师们根据教学需要、学情需要制作了一些微课资料,开展了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从而获得了一些经验性做法,受到了一些启发,下面,我们结合具体课例,认识微课是如何实现与课堂教学的有效对接的。 二、微课的有效运用 (一)语文微课《“啊”的变调》,有效突破了朗读指导上的难点 语文教学中,朗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大多数的教学设计都把读正确、读标准、读流利作为阅读理解的前提。要想读正确、读标准,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扫清生字词的障碍,有时还需要教给学生一些语音变调方面的知识。 四年级下册的第2课《桂林山水》一文中就蕴藏了“啊”字的变调知识。在课文的重点段是第二、三自然段里有两个排比句式,“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句中一共用了六个“啊”字,强化了作者情感的表达。如何读好句尾的“啊”字,成为了教师在朗读指导时的重点和难点。 为此,四年级语文教师设计了一节以“啊”的变调知识为题的微课。在短短的5分钟视频里,教师从课文中的六个“啊”字入手,讲解了“啊”字与前面音节末尾音素的六种关系,使学生理解到“啊”在不同的字的末尾时,读音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这节微课视频制作出来以后,教师把它放在了课前预习环节,让学生在家里反复观看,达到了解和掌握。那么,学生是否看懂了视频,掌握了变调知识呢?课堂上,教师只需通过听学生朗读、做课外阅读练习等形式就能做出检验。

小学语文微课教案

《“的、得、地”的区分与运用》 一、教学背景 在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背景下,帮助学生解决应用“的地得”的疑惑与困难。 二、设计思路 针对学生对于“的、地、得”的误用与忽视展开教学,规范结构助词“的、地、得”的使用。按照“问题的提出、问题的分析、问题的解决”的思路展开教学,总结归纳优化的方式方法。 三、教学目标 1、掌握“的、得、地”的区别与联系。 2、知道“的、得、地”的三种固定搭配。 3、引导学生运用口诀来正确使用“的、得、地”。 四、教学重难点 1、“的、得、地”的区分。 2、“的、得、地”在实际情景中的正确运用。 五、教学设计与过程 (一)、导入语: 同学们好!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的、地、得”的正确用法。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它们的区别。 (二)、区别与联系 1、相同之处:“的”、“地”、“得”三个字都可以做助词使用,他们在做助词时,都可以念轻声“de”。 2、不同之处:在书面语中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而且它们的搭配及用法也各不相同。(1)怎么样的什么 (2)怎样地干什么 (3)干得怎么样 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它们的正确用法。 (三)用法 1、“的”的用法 (1)活泼的孩子美丽的花园快乐的玩耍……(形容词+“的”+名词) (2)鸟的世界故宫的景色小鸟的羽毛…… (名词+“的”+名词) (3)他的桌子我的书本她的铅笔…… (代词+“的”+名词)

2、“地”的用法 悲伤地说高兴地写 甜甜地笑认真地听 快速地奔跑消极地回答 (形容词+“地”+动词) 3、“得”的用法 写得快读得好 玩得高兴笑得开心 红得发紫白得发光 (还有一首简单的口诀,可以帮我们更好的区分和使用它们,想学吗?跟我读吧!) (四)“的、地、得”用法简要口诀 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 形容动后“双人”“得”,当作助词都读“de”。 (师:下面我们带着口诀,一起来做几道练习吧!) 六、巩固练习 1、在括号里填上“的、地、得” 跑(得)飞快飞快(地)跑 仔细(的)观察观察(得)仔细 强烈(的)渴望强烈(地)渴望 (师:练习简单吗?我们提高难度试一下,请看题目) 2、给句子填上“的、地、得” 小雏燕飞到大树的上方,高兴地喊起来:“我真的会飞啦!而且飞(得)很高呢!”小结:能填对这个句子的你肯定就已经学会它们的用法了! 七、用法小结(师:让我们再来回顾“的地得”的用法口诀)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Teaching plan of primary school Chinese Qual ity Course published by PEP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重点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 语言文化,其运行的形式也是语言文化。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也是一 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本教案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先进的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只有在课堂上扎根生长, 并开花结果,新课程所预示的教育远景才能实现。以下是小泰为大 家整理的关于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给大家作为参考,欢 迎阅读! 人教版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识11个生字。正确读记“乖巧、驯良、清秀、矫健、机警、玲珑、躲藏、追逐、强烈、溪流、警觉、触动、锐利、错杂、狭窄、勉强、遮蔽”等词语。 2.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 3.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种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景、故事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啊老师要为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这位新朋友可调皮了,你们看它来了,就在我们的课堂上呢! 师:看完了这段视频,你找到了新朋友了吗? 师:你能来说说小松鼠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吗?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师:我们认识了小松鼠,如此可爱的一个小生灵在作者笔下又会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呈现在大家面前呢?你们想知道吗? 师:那就打开课本读一读,在读书的过程中要注意随手画下自己不认识或是不理解的字词,养成好的读书习惯。 生读课文 师:刚才老师看同学们读书读得很投入,大家都读了几遍?告诉老师在读书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字词拦路虎”? 生举手 师:同学们,字词拦路虎并不可怕,不是有句话说“集体的力量大”吗?下面咱们同学就以小组为单位,依靠集体的力量,扫清这些字词障碍,如果小组仍旧解决不了的,我们可以提到班级上来,老师和大家一起解决。 生小组活动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框架 《》微型课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 教学重难点: ()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板书,(根据老师提示的重点词语)齐读课题。 2.首先我们来听写几个词语(教师要精心提炼文中的重点词语): 谁愿意在上展示一下的?请这位同学送给来,我们一起来看,请这位男生读一下,咱们一起批改。其他同学同桌交换批改,写错的订正两遍。 3.看着屏幕上这两组词语,我们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请你来说。很好,你抓住课文中的主要词句,概括得很准确,相机板书重点词句导入。 二、精读品悟 下面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活动一:读读、写写、议议 1.一边读一边标画出(一个贯穿全文的核心问题)的词句,在旁边空白处写上你的感受、体会,可以是一个词语,也可以是一个简短的句子,我们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写好的同学可以在小组里讨论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体会,你会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刚才老师在巡视的时候,发现同学们读得很认真,在小组里交流得也很热烈,下面请看 活动二:说说、读读、悟悟 说说自己的收获,读读相关的语句,想想自己领悟到了什么。 1.现在就把你的读书收获和全班同学分享吧。谁有愿意第一个来汇报,你画的句子是读了这句,你感受到能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吗 好的,老师知道你的心中一定充满了(),如果()读,就会让老师和同学们也感受到了。 2.还有谁也画了这句,请你来读。还有谁想读一读的? 你读得太好了,老师也体会()了。读得这么好,一定有好方法,能和同学们分享一下吗?只要(),就读出了(),这是个好方法。来,我们按照他的方法一起读一读。 3.你还在哪里读出了(),请同学们继续汇报…… 4.(删词或换词训练)同学们看,如果老师把()这个词去掉,换成()好不好为什么是啊,()这个词更准确,更能表现()。同学们要向作者学习,准确使用词语。 5.同学们读得认真,找得准确,理解得也很深刻,我们一起来读(重点段落),体会()。 三、拓展延伸 请看大屏幕 活动三:问问、写写、说说 1.学到这儿,同学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教师出示补充阅读资料,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材料,来理解课文中的重难点问题。 2.叙述文中(或是看着........),你会对他会说些什么呢?请写一写。引导学生与文中人物对话,加深感悟。

小学语文优质课教案

《海上日出》教学设计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过程”。其意义是:阅读课上师生的基本语文实践活动形式是“对话”,而这一过程中,参与对话的一共有三方。因此,我认为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精心设计并组织好学生、教师、文本三者之间的对话活动。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强调知识、技能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重视多种信息资源、手段的利用,体现新学科进展,要求贴近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九单元的《海上日出》是著名作家巴金的名作,主要写了作者站在海边观看日出的情景和经过,作者用贴切、朴实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拟人手法,简捷明快的笔墨,色彩鲜明的描绘,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作者在四周清静的环境中,独自观赏日出美景,更显悠然尽兴,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和情趣中,才能更好地表现出作者与山、水、云霞相融的情怀,更好地表达作者对美好世界的向往和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最后一句:“这不是很伟大的奇观么?”更充分流露出了作者对大自然的无限赞美之情。全文条理清楚、语言流畅、文字优美、动静相宜,很适合朗读、背诵,让我们在自然知识的学习中得到了美的享受。

本文是学生积累词汇、学习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技能的佳作,学生在朗读时要注意情感投入和视觉变化,要求学生把自己当成文中的“我”,身临其境地看到“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朗读起来既能投入感情,又能理解课文。课文中每一句就象画中勾勒的每一线条或渲染的色彩,每一段就是无光十色的一个画面,全文就是一幅完整的绚丽多彩的“海上日出”的壮丽画卷。 基于以上认识,根据本文特点,我以朗读和描绘作为贯穿全文的主线,引导学生随文入境,随境生情,以境促读,让学生既在水天相融、霞光万道的晨曦画卷中去朗读书中语段来流放自己的感情,又在贴切生动的句、线、段、面的语言中感受朝晖霞彩的动静变化之美。充分发挥以朗读、描绘代替烦琐讲解的功能,创造性地把读、想、看、问、思、说聚合交融,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学生景中读文、读中看景的主体建构活动。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中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品读课文,在脑海里构 建“海上日出”美景 3、通过学习、理解文中“伟大”、“奇观”的涵义,从而培养学生 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悟海上日出的壮丽景观 2、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结题报告 课题组 《中小学语文微课设计、制作及使用案例研究》是我县教研室课题组2017年6月立项的榆林市教育科研微型课题。课题经过课题组半年时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的研究目标。现将研究工作及其研究成果报告如下: 一、课题提出: 1、现代教学教育应对时代挑战的需要。 文化在一个国家竞争力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教育教学是文化事业得以不断发展的主要途径。因此,从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不断加强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力度,从而使得我国教育教学事业得以蓬勃发展。可在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在教学资源配置过程中出现了配置不公,利用率低下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胡铁生,率先给出“微课”概念,全国掀起了“微课”热,大部分教育爱好者都投入到微课这一研究中。 2、提出“微课”的意义。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特别是进入2013年以来,微课概念和实践在全国迅速升温。微课既是目前传统教学模式的有效辅助手段和补充资源,又是将来翻转课堂的主要载体,所以学习制作微课,是每位老师迫切需要学习的技能。

而且,在当今web2.0时代,随着无线网络和智能终端(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不断普及,移动学习、自主学习和泛在学习将成为学生在学校和步入社会后学习的主要方式。微课则是这些学习方式的主要载体,微课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一定会迅猛发展,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3、我县教师对“微课”的认识。 纵观小学课堂教学现状,大部分教师都专注于课本教学内容的学习,而忽略了对教育理论的研究。对于“微课”这一新名词更是知之甚少,更不要提及对“微课”的运用。下面是大部分教师对“微课”的粗浅认识: ①“微课”不过个时间较短的一堂课,它是以一定的教学软件为依托,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 ②“微课”教学最大的有点就在于它有利于教育资源的传播。 ③“微课”教学不适合我们的学生学习,仅仅只适用于聪明、自觉的学生学习。 ④不同的学生应该采用不同的教学模式,贫困山区的学生只适合满堂灌的传统教育方式。“微课”研究没有意义。 ⑤“微课”教学忽视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有效互动。 面对较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25

小学语文微课教学设计案例 随着移动互联网、移动终端等技术的迅速发展,我们迎来了微时代:微博、微小说、微信、微电影等微时代产物迅速在社会普及,而微课也顺应时代而产生了。 微课是近几年来兴起的一种新的非常热门的教学形式。那微课的定义是什么?在国内还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国内较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研究员胡铁生,他将微课定义为按照新课程标准及教学实践要求,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针对某个知识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与学活动的各种资源有机组合。上海师范大学黎加厚教授认为微课程是与“课”相对应的概念,是从翻转课堂中涌出的新概念。他将微课定义为“时间在10分钟以内,有明确的教学内容,内容短小,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主要使用“微视频”作为记录教师教授知识技能的媒体。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的界定我们可以看出:微课的核心是一个“微”字,微型。即针对一个小的知识点、以较短的时间、微型视频的形式呈现的一种教学手段。有效的微课能够有效提高课程教学的质量。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的柯清超教授概括了有效微课的四个特点:微型化、优质化、系列化、特色化。在网络日益普及的信息化时代,微课自身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课成为现代社会尤其是网络社会中普遍欢迎的的教学手段。 微课要求在短时间内完成某个知识点的讲解,这样的教学形式和传统的教学模式会有许多的不同之处。本文将以一个语文微课的制作案例的设计来分析微课设计思路。 一、巧选题,题小而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如何选题是制作微课的关键,科学的选题也是微课成功的前提。在微课网观看老师们的获奖微课时,我发现老师们的选题都非常细小,如《标点符号运用-提示语的三种位置》、《作文指导——“介绍自己”的三种方式》、《认识田字格和学习基本笔画“横”》……观看获奖微课的经验告诉我,微课的选题一定要小,要针对在平时教学过程中的细小知识点,学生理解不透彻的,易错的问题进行微课选题。根据选题小而精的特点,结合现在不管是入学之初还是中段或高段的学生,很多学生的握笔姿势都是错误的情况,笔者把微课题目定为《握笔姿势》。与学生的实际结合,把握笔姿势细化,旨在让这个细化的握笔姿势使学生通过微课的形式掌握正确的握笔姿势。 二、智选材,字简而明 微课的成败除了要选好题外,精心的选材也是很重要的,微课教学手段的采用是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它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微课教学不能以大篇幅发挥,详尽说明的手段来实现教学。而语文微课的制作,很大程度上都是以幻灯片的形式录制,由于幻灯片的容量有限,如果把大批量的文字已幻灯片的形式呈现的话,就会给人密密麻麻的感觉,那观看者就连看的兴趣都没有。 此外,幻灯片的张数也不宜多,因此,在选材时,要善于提取、取舍相关内容,以关键词的形式呈现在幻灯片上,让人一目了然。在制作《握笔姿势》的微课时,笔者主要围绕“握笔”为中心,抓住学生的握笔姿势选择所需的材料:握笔步骤的图片、正确的握笔姿势图片和在实际书写过程中学生易犯的错误握笔姿势图片。然后用十张幻灯片来讲解,让学生跟着视频操作,以实际操作的形式让学生领会和实践握笔姿势要领。幻灯片点到哪里,学生就操作到哪里。这样可以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有了操作性的实践,学生听课的时候便可集中精神。成功的微课可以使学生领会知识点的要领,进而形成自己的技能。 三、活设计,设计巧妙 好的教学设计是成功的一半。受微课自身短小精悍的的特点限制,一个微课所包含的内容必定是有限的。因而,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要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重难点的设计也要简单清晰。让学生能够通过5到15分钟的微课学习进而掌握某方面的知识点。

小学语文徐慧颖周萍孙婷微课程设计方案

《的地得的故事》微课程设计方案 作者信息 姓名徐慧颖周萍孙婷联系电话 所教学科小学语文所教学段低年段电子邮件 单位名称青岛市南区教育研究指导中心 微课程信息 主题名称的地得的故事 选题意图 “的、地、得”在用法上究竟有什么不同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很多学生,甚至一些成年人也经常混淆。设计制作这节微课程,让学生在反复观看的过程中,清晰区分,准确运用。 内容来源学生写话、练习中集中的易错点 适用对象小学语文低年级段 教学目标 1.掌握“的、地、得”在用法上的不同之处。 2.能够正确使用“的地得”并完成练习。 教学用途□课前预习□课中讲解或活动√□课后辅导□其他 讲评写话练习后,统计“的地得”的出错概率。布置出错的学生课后观摩微课,完成改错的作业。其他学生也可以选择观看,并完成练习。 知识类型 √□理论讲授型□推理演算型□技能训练型□实验操作型□ 答疑解惑型□情感感悟型□其他 制作方式(可多选) □拍摄√□录屏√□演示文稿√□动画□其他预计时间5分钟 微课程设计 教学过程 (请在此处以时间为序具体描述微课程的所有环节) 设计意图 (请在此处说明你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或选择)

一、情景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讲一个《的地得的 故事》。在很久以前,汉字王国的一座房子里住着三兄妹,他们分别是大姐白勺的,小弟土也地,小妹妹双人得。虽然他们长得不一样,但是都有一个共同的读音,DE,因为他们相同的读音,许多同学总是把他们搞混,今天,我们就看看他们究竟有什么不同。 提出这节微课要解决的问题是区别“的地得”的用法。并且分别为“的”“地”“得”赋予各自不同的角色,让原本易混的同音异形字一下子活了起来。吸引学生继续往下看。 二、体会的地得的不同的作用 1、讲解“的“的作用 大姐白勺的经营着一家杂货铺,杂货铺里的东西无所不有。彩色的毛巾,美味的汉堡,结实的帐篷,舒适的儿童车。除了这些常见的物品,白勺的还搜集到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商品,有捕捉风的网,会唱歌的小树,开个没完的花朵,优美动听的歌曲,甚至是那飘来飘去的白云,只要你能想的到,白勺的的杂货铺里准能找得到,所以如果你看到各种表示物体名称的词语时,前面一定会有一个出色的杂货铺老板,白勺的。2、讲解“地“的作用 小弟弟土也地是一个喜爱运动的小男孩,他有时悠闲地散步,有时欢快地跳舞,他最喜欢兴奋地跳跃,他最讨厌长时间地等待。不只是这些运动,土也地还经常和小朋友们一起开心地捕蝴蝶、看图书、踢足球、遛小狗、骑自行车、洗澡和吃冰淇淋,总之,在所有表示动作的词前面,你一定会发现土也地的影子。 3、讲解“得“的作用 土也地擅长运动,但不擅长表达,小妹妹双人得就非常善于评价和赞美别人。她会对别人的动 为“的”设计的杂货铺老板身份,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把“名词后面白勺的”的概念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名词”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困难,于是通过一堆物品,告诉学生这些就是表示物品的名称的词,也就是名词,前面一定要有“白勺的”。 “动词”的概念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同样不好理解,我选择了一组会动的图片让孩子们认识了一个喜欢运动的小男孩——“土也地”。这个小男孩喜欢和朋友们一起做的事情贴近孩子们生活,帮助他们理解了“动词”的概念。“土也地”喜欢运动当然要和这些动词在一起,这样设计来帮助孩子们记住“动词前面土也地”这个概念。 “双人得”用法很复杂,是因为“双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 (2)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人教版)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菜园里》教学片段 案例二:《小小的船》一课的教案及教学后记 案例三:《燕子妈妈笑了》课堂教学纪实 案例四:感受春天的手——《春天的手》教学案例 案例五:地球爷爷的手 案例六:天公作美巧上课 新课程新理念 ——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案例 前言 新课程教学案例是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实验中,从首批国家级实验区参加实验的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总结出来的实例,在被描述的具体情境中包含一个或者多个引人入胜的问题,同时也包含有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和技巧,有具体情景的介绍和描述,也有一定的理论思考和对实践活动的反思。 每个案例都能突出一个鲜明的主题,它常常与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实际教育活动和教育管理活动中常见的疑难问题和容易引起困惑的事件有关。它源于教育教学实践但又不是简单的教育教学活动实录,它有相对完整的情节乃至戏剧性的矛盾,以反映事件发生的过程,反映教育实践中的教师和学生角色的变化,揭示教育教学工作的复杂性,并引人思考。案例中的角色常常不仅仅是校长、教师和学生,也可能是学生家长或者其他影响教育活动的人。 一个具体的素质教育案例,不仅应当有对事件的描述、有解决问题的技巧,还应当蕴含一定的教育基本原理和教育思想,置身其中的教育者或者是撰写案例的作者应当能够从实践中总结出一定的经验教训,有一定的理性思考。 作为一个能够提供借鉴的教育案例,既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的成功事例,也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中遭遇过的失败,前者可以提供经验,后者可以提供教训,都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通过阅读和学习案例,广大教师可以分享别人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由学习和分析别人的案例到加强学习、解剖自己,不断积累反思的素材,自觉改进自己的教学。 由于案例本身的可操作性,学习教育案例,可以直接推动教师在借鉴和学习的过程中,更新教育观念,改进教育教学行为。 -------------------------------------------------------------------------------- 案例一:认识生活探究生活 ——《菜园里》教学片段 [教学片断] 教室的中间,学生每6人围坐成一个小组,教室的四周摆着许多新鲜蔬菜,有白菜、卷心菜,有白色、红色的萝卜,红色、绿色的辣椒,紫色的茄子,浅黄、深黄的南瓜,有穿着绿衣裳的黄瓜,还有细长的豆角。如果你要认为这是在上自然课或是美术课,那你就猜错了。这是王俊老师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语文课《菜园里》。 上课了,老师亲切的话语响起:“大家看,我们来到‘菜园里\',我们四周有这么多蔬菜,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学生兴奋地齐声说:“想!” 乘着学生的兴趣,王老师继续往下说:“那好,待会儿同学们就下座位到教室的四周去看一看、摸一摸这些蔬菜,再读一读旁边的小卡片,试着记住它们的名字,可不要把它们名字叫错了?读完后把小卡片拿在手里,等到把所有的蔬菜认完了,就回座位。” 王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们便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鸟飞向了教室的四周,微笑着看看这种蔬菜,摸摸那种蔬菜,有的还凑上小鼻子闻一闻,然后再饶有兴致地拿起旁边的小卡片读一读,看看这可爱的东西叫什么名字。 王老师在教室里轻轻地走着,观察每一位学生,分享着学生的收获和快乐,当看到学生们因收获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时,她亲切的话语又在同学们耳边响起:“下面,王老师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记住了这些蔬菜的名称?我拿出一种蔬菜,你们赶快把它的小卡片举起来,大声读。比一比,看谁找得快,读得准,声音响亮。” 王老师首先举起一个大南瓜。学生们迅速地在许多张卡片中找出“南瓜”的卡片,并抢着大声地读出来:“南瓜”、“南瓜”…… “你们找得很快,很准,但要注意‘南瓜\'的‘南\'是鼻音,请大家再读一遍!”

小学语文微型课优秀教案

小学语文微型课教案 上传: 李信更新时间:201319 13:58:41 草虫得村落教案设计 教案目标: 1、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就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得。 2、感受作者热爱自然、关爱小生灵得情怀。 3、学会6个会认字,并能按要求进行词语积累。 教案重点: 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教案难点: 体会作者就是如何观察、如何展开想象与表达自己独特感受得。 教案时间: 1课时。 教案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学习过了《猫》、《珍珠鸟》与《海豚救人》这三篇课文后,越发感到了动物就是我们人类得伙伴。其实在动物界不仅仅就是这些哺乳动物非常可爱,就连大自然中我们常见得那些不起眼得小虫子也别有一番情趣呢!今天,我们就一同走进虫子得家去感受这份快乐,那里就就是?(学生齐说课题,教师板书)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自由朗读课文,要做到正确、流利。注意将自己在预习时自学到得生字新词读准确。 2、指名朗读课文,师生共同评价就是否正确,反馈预习情况。 3、默读全文,想一想:“草虫得村落”给您留下了怎样得印象?之后学生可简单谈谈,可以用文中得词语,也可用自己得话。 (三)默读课文,把握内容: 1、出示自学提示:默读课文,想一想您在“草虫得村落”中瞧到了什么,画一画您就是从那些描写中体会到作者得丰富想象与独特感受得?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3、学生汇报交流自学情况,教师点拨: (1)从“归来得游侠”中,体会作者得独特感受: “我想,它一定就是游侠吧!虽然迷了路,但仍有着傲然得气势。它不断地左冲右撞,终于走出了一条路。” 追问:作者为什么要把黑甲虫称作“游侠”呢? 小结:从这位勇敢得游侠身上,我们体会到了一种成功者得喜悦。它就是快乐得,作者瞧到了它,并做了合理丰富得想象,也感到了快乐。 (2)从“村民与谐生活”中,体会作者得独特感受: 可抓住“驻足痴望”、“攀谈得很投机似得”等关键词句,体会小甲虫们不但同类之间相处友好,与异类得关系也十分融洽。大家在这个小天地中,生活得真就是其乐融融。 (3)从“音乐演奏会”中,体会作者得独特感受: “她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优美得音韵,像灵泉一般流了出来。我敢说,它们得音乐优于人间得一切音乐,这就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得!” 学生可以通过“音韵”、“灵泉”体会作者丰富得想象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