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

无定形碳目录

1基本介绍

?英文名称

?简单概述

?碳的同素异形体

?种类介绍

2性质和用途

?基本性质

?基本用途

3制取方法

1基本介绍编辑

英文名称

amorphous carbon

简单概述

无定形碳又称为过渡态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中的一大类,在炭素材料学历史上,曾与石墨、金刚石并立,被认为是碳元素三种存在状态之一。

无定形碳的共同特点是:

(1)C/H原子比大于10;

(2)X光衍射图中的反射线模糊不清,从总体上看是非晶态的。但这类炭质材料,不像非晶金属那样形成完全杂乱无序的原子凝集体,即呈现所谓完全无定形。碳的价电子最易取能量低的sp2杂化轨道(见碳原子杂化轨道),形成六角碳网平面,即使在惰性气体中把金刚石加热到1800℃,金刚石也会转化为石墨。

无定形碳中还含有直径极小的(<30nm)二维石墨层面或三维石墨微晶,在微晶边缘上存在大量不规则的键。呋哺树脂经缓慢炭化制得的玻璃炭,除含有大量的sp2碳外,还含有不少的sp3碳。用低温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得的金刚石薄膜,虽然其中碳原子以sp3键合为主,但也有少量碳原子以sp2方式互相键合。总之不能用单一的结构模式来表征这一大类物质,用炭质材料或过渡态碳来表述比较合适。

碳的同素异形体

sp3杂化金刚石-蓝丝黛尔石

sp2杂化石墨-石墨烯-富勒烯-玻璃碳

sp杂化直链乙炔碳

其他c1-c2-c4-c8

相关蜡石-活性炭

种类介绍

一般指木炭、焦炭、骨炭、糖炭、活性炭和炭黑等。除骨炭含碳在10%左右以外,其余主要成分都是单质碳。

煤炭是天然存在的无定形碳,其中含有一些由碳、氢、氮等组成的化合物。所谓无定形碳,并不是指这些物质存在的形状,而是指其内部结构。实际上它们的内部结构并不是真正

的无定形体,而是具有和石墨一样结构的晶体,只是由碳原子六角形环状平面形成的层状结构

零乱且不规则,晶体形成有缺陷,而且晶粒微

小,含有少量杂质。大部分无定形碳是石墨层

型结构的分子碎片大致相互平行地,无规则地

堆积在一起,可简称为乱层结构。层间或碎片

之间用金刚石结构的四面体成键方式的碳原子

键连起来,这种四面体的碳原子所占的比例多,则比较坚硬,如焦碳和玻璃态碳等。纳米碳管

和葱头形颗粒等结构可从球碳的结构出发来理

解。

多孔黑色的块粒或粉末状碳。常见的有木炭、焦炭、炭黑、骨炭等。为微晶状碳,晶粒

很小,由碳原子六角形环所构成的层为不规则

堆积。高温下与氧、金属氧化物作用生成碳的

氧化物。与硫和金属作用生成碳化物。

2性质和用途编辑

基本性质

无定形碳顾名思义没有特定形状和周期性结构的规律,但它内部原子的排列可从三种晶

态碳的单质结构

炭黑

来理解。

无定形碳中石墨层的大小,因制造不同工业用途的品种和工艺而异,例如,用作橡胶填充剂的炭黑及作吸附剂用的活性炭等,它们的主体是石墨乱层结构的颗粒。粒径约为几个纳米,层间距离接近石墨晶体中的数值,约为0.34nm,碳纤维中的石墨层呈卷曲状,沿纤维轴方向延伸,煤的结构很复杂,由于生成的条件不同,石墨化程度不同,氢、氧、氮等的含量差异很大,结构的差异也很大。

无定形碳与少量砂子和氧化铁催化剂混合, 在约3500℃的电炉中加热,使产生的碳蒸气凝聚,可得人造石墨。

基本用途

炭黑:黑色粉末,一般用于黑色颜料、制作墨汁、油墨及作橡胶的耐磨增强剂等。

焦炭

焦炭:浅灰色、多孔坚硬固体,一般用于冶炼金属以及生产水煤气。

木炭:灰黑色、多孔性固体,一般用于燃料、火药的制作,以及食品工业的吸附剂。

活性炭:黑色、多孔性颗粒或粉末,一般用于防毒面具中过滤空气,水的净化处理剂以及制糖的工业脱色剂。

早在15世纪就已知道属于无定形碳的木炭

具有吸附性。19世纪在提纯白糖时就开始使用

木炭。以后又对无定形碳进行很多处理,产生

了一些种类。

由煤干馏、木材干馏、烃热分解或不完全

燃烧而得。用作吸附剂、催化剂、填料、火药

原料,以及用于冶金等。

无定形碳跟少量砂子、氧化铁催化剂混合,

在约3500℃中加热,使产生的碳蒸气凝聚,可

得人造石墨。

碳黑可用于制造油墨、油漆、墨汁等;木

炭可作燃料或还原剂,用于冶炼金属;活性炭

可作电冰箱的除臭剂、净水过滤器、防毒面具

的滤毒罐、脱色剂等。它还有吸附能力,把气

体或溶液中的有色物质附在表面上,因而使其

脱色。焦碳可用作燃料和炼铁的还原剂。

无定形碳涉及的面很广,日常生活和工农

业生产中常用到无定形碳。

3制取方法编辑

木炭:由木材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强热

制得。

焦炭:由烟煤隔绝空气加强热制得。

炭黑:由天然气高温分解制得。

碳的同素异形体

?金刚石?蓝丝黛尔石

sp3杂化

?石墨?石墨烯?富勒烯sp2杂化

sp杂化

?直链乙炔碳

sp3/sp2杂化混合

?无定形碳?碳纳米芽?碳纳米泡沫其他

?C1?C2?C3?C8

相关?蜡石?活性炭?炭黑?木炭

?碳纤维?富勒烯?聚合钻石纳米棒?纳米碳管

碳捕捉与封存

碳捕捉与封存 链接: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2746806.html,/baike/2285.html 碳捕捉与封存 百科名片 碳捕捉,就是捕捉释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压缩之后,压回到枯竭的油田和天然气领域或者其他安全的地下场所。吸引力在于能够减少燃烧化石燃料产生的有害气体——温室气体。在世界石油会议(WPC)上,能源行业的老总们都热切希望把它当作一个解决气候将变暖的方案。但是,技术瓶颈仍然存在,大规模发展的价格依然昂贵,让项目进行困难重重。 封存 一个经常被谈及的可能性就是碳捕捉和封存(CCS),也就是把二氧化碳深埋于地下。能源公司对这项技术有着很高的期望。 但是有两个问题。其一是没人知道这项技术是不是真的那么管用(或者说,是不是深埋的二氧化碳不会泄露)。另外一点便是虽然我们还不知道效果如何,可以肯定的一点是CCS技术很贵--它高昂的成本甚至使替代能源都显得十分具有吸引力。 原理 捕捉 “捕捉”碳并不难。二氧化碳和胺类物质发生反应。二者在低温情况下结合,在高温中分离。这样,可以使电厂产生的废气在排放前通过胺液,分离出其中的二氧化碳;之后在适当的地方加热胺液就可以释放二氧化碳。更好的方法是使煤和水发生反应,产生一种二氧化碳和氢气的混合物。在这种混合物中二氧化碳含量比一般电厂废气中的更高,所以更容易分离。之后燃烧的就是纯氢气了。 这套处理工序成本很高,但没有证据表明这个方 碳捕捉 法是没有效果的。丹麦一家使用单乙醇胺做二氧化碳吸收剂的实验厂已经运行了两年。法国的阿尔斯通公司一所设在威斯康星的使用氨水捕捉碳的实验基地也即将建成完工。 埋藏 真正麻烦的是下一个步骤。二氧化碳需要长期埋藏,因此必须达到很多要求。要成功地封存二氧化碳,需要一块在地平面1000米以下的岩体。在这样的深度,压力会将二氧化碳转换成所谓的“超临界流体”,只有这样状态的二氧化碳才不容易泄露。另外,这片岩体还要有足够多的气孔和裂缝来容纳二氧化碳。最后,还需要一块没有气孔和裂缝的岩层来防止泄露。 原文地址:https://www.wendangku.net/doc/ff2746806.html,/baike/2285.html 页面 1 / 1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及研究进展

?综合评述?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及研究进展Ξ 关柏鸥 张桂兰 汤国庆 (南开大学现代光学研究所,天津300071) 韩关云 (天津大学电子工程系,300072) 摘要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学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情况,着重介绍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光吸收、光致发光和三阶非线性光学特性。 关键词 半导体纳米材料;光学性能 The Optica l Properties and Progress of Nanosize Sem iconductor M a ter i a ls Guan B ai ou Zhang Gu ilan T ang Guoqing H an Guanyun (Institute of M odern Op tics,N ankaiU niversity,T ianjin300071) Abstract T he study of nano size sem iconducto r particles has advanced a new step in the understanding of m atter.T h is paper summ arizes the p rogress of recent study on op tical p roperties of nano size sem icon2 ducto r m aterials,especially emphasizes on the op tical2abso rp ti on,pho to lum inescence,nonlinear op tical p roperties of nano size sem iconducto r m aterials. Key words nano size sem iconducto r m aterials;op tical p roperties 1 引言 随着大规模集成的微电子和光电子技术的发展,功能元器件越来越微细,人们有必要考察物质的维度下降会带来什么新的现象,这些新的现象能提供哪些新的应用。八十年代起,低维材料已成为倍受人们重视的研究领域。 低维材料一般分为以下三种:(1)二维材料,包括薄膜、量子阱和超晶格等,在某一维度上的尺寸为纳米量级;(2)一维材料,或称量子线,线的粗细为纳米量级;(3)零维材料,或称量子点,是尺寸为纳米量级的超细微粒,又称纳米微粒。随着维数的减小,半导体材料的电子能态发生变化,其光、电、声、磁等方面性能与常规体材料相比有着显著不同。低维材料开辟了材料科学研究的新领域。本文仅就半导体纳米微粒和由纳米微粒构成的纳米固体的光学性能及其研究进展情况做概括介绍。2 半导体纳米微粒中电子的能量状态 当半导体材料从体块减小到一定临界尺寸以后,其载流子(电子、空穴)的运动将受限,导致动能的增加,原来连续的能带结构变成准分立的类分子能级,并且由于动能的增加使得能隙增大,光吸收带边向短波方向移动(即吸收蓝移),尺寸越小,移动越大。 关于半导体纳米微粒中电子能态的理论工作最早是由AL.L.Efro s和A.L.Efro s开展的[1]。他们采用有效质量近似方法(E M A),根据微粒尺寸R与体材料激子玻尔半径a B之比分为弱受限(Rμa B,a B=a e+ a h,a e,a h分别为电子和空穴的玻尔半径)、中等受限(a h

4月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结构力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结构力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2393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将图中铰A撤去,相当于撤去的约束数目为() A.2 B.4 C.6 D.8 2.图示体系是()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常变体系 D.瞬变体系 3.图(a)、(b)所示两结构截面D的弯矩分别记为M D1、M D2,则二者的关系是() A.M D1M D2 D.不确定,与f1、f2的比值有关 4.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在选择基本结构时,不能解除的支座链杆为() A.杆1 B.杆2

C.杆3 D.杆4 5.求图示四种结构由于外因引起的内力时,须预先给定各杆刚度的结构是( ) A.图(a) B.图(b) C.图(c) D.图(d) 6.图示排架在反对称荷载作用下,杆AB 的轴力为( ) A.-2P B.-P C.0 D.P 7.图示结构,支座A 截面的弯矩值为( ) A.2ql 81 B.2ql 61 C.2ql 4 1 D.2ql 2 1 8.图示结构,截面A 的弯矩值为( ) A.l EI B. l EI 2 C. l EI 4 D.l EI 6

9.图示结构用位移法计算时,基本未知量的数目是() A.2 B.3 C.4 D.5 10.图示结构,M BA等于() 1 A.Pa 6 1 B.Pa 3 1 C.Pa 2 2 D.Pa 3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1.在作平面体系几何组成分析时,任一___________部分,都可以视为一刚片。 12.图示桁架,杆1的轴力等于___________。 13.用单位荷载法求两个截面的相对转角时, 所设单位荷载应是___________。 14.图示结构,当支座A发生转角θA时, 引起C点的竖向位移值等于___________。 15.图示刚架的超静定次数为___________。 16.力矩分配法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 17.图示刚架,使结点A产生单位转角的M值应

我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现状评估和发展建议

我国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现状评估和发展建议 碳捕集、利用和封存(以下简称“CCUS”)技术是未来全球实现大规模减排的关键技术之一,也是我国实现长期绝对减排和能源系统深度低碳转型的重要技术选择。2016年10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提出“在煤基行业和油气开采行业开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的规模化产业示范”、“推进工业领域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试点示范”,为我国下一步发展CCUS指明了方向。本文在深入研究和调研的基础上,总结评估了“十一五”以来我国CCUS的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推动CCUS发展面临的挑战,提出了中长期推动我国CCUS发展的思路和政策建议。 一、我国发展CCUS的重要意义 CCUS是实现我国长期低碳发展的重要选择。国际上将碳捕集与封存(以下简称“CCS”)1作为实现长期绝对减排的重要措施。在国际能源署(IEA)的2℃情景下,到2050年,CCS将贡献1/6的减排量;2015-2050年间,CCS累计减排占全球总累计减排量的14%,其中中国CCS的减排贡献约占1/3。根据西北太平洋实验室及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的测算,中国当前有超过1600个大型CO2排放源,包括火电厂、水泥厂、钢铁厂等,技术上可实现的碳捕集量超过 1 CCS与CCUS称呼略有不同但实质基本相同。国际上常用CCS,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对二氧化碳进 行捕集、运输和地质封存;中国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国实际提出CCUS,在原有三个环节基础上增加了CO2 利用环节,可将CO2资源化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在现有技术发展阶段更具有实际操作性。

38亿吨CO2,而通过强化采油、驱煤层气和盐水层封存等方式可封存的容量分别为10、10和1000亿吨CO2。此外,中国源汇匹配条件好,90%以上的大型碳源距潜在封存地在200公里以内。 CCUS是实现我国煤基能源系统低碳转型的必然选择。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虽然近些年国家已经采取了极为严格的控煤措施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预计在未来相当长时间内,煤炭消费总量仍将维持相当规模。例如,从发电用能结构看,即便煤炭占比以每年2个百分点的速度下降,降到30%仍需要15-20年的时间。CCUS同煤基能源的发展具有很好的耦合性,尤其在煤化工、火力发电等行业,尽管当前其实施成本仍较高,但如果碳排放的外部成本能被充分考虑并实现其内部化,将极大提升CCUS在这些行业的应用空间。随着国家对碳排放控制要求的不断提升和能源生产消费革命的积极推进,为实现我国能源系统的绿色低碳转型,CCUS应该也必然会成为煤炭合理化和清洁化利用的一个重要举措。 CCUS是促进我国低碳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尽管我国CCUS技术的发展起步较晚,但国家对CCUS技术的研发和示范非常重视,过去十几年投入了大量科研经费,推动CCUS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碳捕集、利用和封存各个环节的技术水平上,我国都已经与发达国家处于同一水平线。未来如进一步加大CCUS技术示范力度,促进技术应用成本的不断下降,能逐步实现技术的规模化应用,不仅有助于我国在低碳技术领域占据国际制高点,更能带动相关低碳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CCUS是提升我国能源安全的积极动力。我国政府特别强调要加

石墨化碳和活性碳的不同

活性炭属于无定型碳,在结构上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 石墨化碳黑(GCB)是碳黑在惰性气体(通常为氩气)保护下加热到2700 ℃左右生成的一种碳材料。石墨化碳(Carb)由微弱的范德华力结合,排列松驰的网状层面组成的球状质点-胶体单元所组成,属于较低石墨化程度的碳素物质在高温条件下,碳黑内部和表面的大空隙结构被破坏,表面生成光滑、无孔的石墨晶型结构。因此GCB表面的碳原子之间都是SP2杂化,有单电子对和活泼离子,并具有六边形的微观结构。与碳黑和活性炭等材料不同,GCB表面总体表现为憎水性,可以吸附非极性和弱极性化合物;其次表面存在一些极性位点,使它能吸附极性化合物或做阴离子交换剂,因此,它既可以吸附非极性和弱极性的化合物又可以吸附极性化合物,对化合物表现出很广的吸附谱。GCB表面的这种特殊的六边形结构,使它对化合物的吸附和解吸附作用与化合物的几何结构密切相关。例如,GCB最初用做GC的固定相分离同分异构体或同系物的立体异构体。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开始将GCB开发成固相萃取柱的填料,用来分离化合物和去除色素。 活性炭和石墨化炭黑的不同点: 1、结构上比较,活性炭含有大量微孔,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500m2/g或更高,吸附的化合物的种类多,吸附的容量大。石墨化碳黑经过高温高压煅烧,去除了活性炭表面的杂原子,表面形成最致密的排列和刚性结构,无孔,比表面积大致在100m2/g。 2、吸附模式上,活性炭的多孔结构决定了它是多分子层吸收,而石墨化碳黑是单分子层吸收的模式,恒温时,当压力增大到一定值,单分子层吸附饱和以后开始多分子层吸收。吸收模式上的区别导致石墨化碳黑的吸附容量(载样量)远小于活性炭。 3、作用力上,活性炭含有杂原子,多孔结构,表面活性大,分布不均匀,对化合物产生的作用力的类型远多于石墨化碳黑,发生化学吸附和反应的可能性更高。石墨化碳黑表面六边形结构使得它对于平面分子或者含有平面芳香环的分子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4、活性炭是多孔的,石墨化碳是非多孔的,在农药残留分析前处理中,用活性碳吸附的话,好多农药是无非洗脱的,应用上,活性炭的工业用途相当广泛,但是在色谱领域(包括SPE),石墨化碳黑具有更明显的优势,因为化合物在石墨化碳黑上吸附和洗脱的规律容易掌握。石墨化碳黑对色素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只要样品在经过GCB处理之后肉眼还能辨别出有色素,就可以判断样品中农残的回收率不会受到显著的影响,这也是GCB在农残检测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原因。相比活性炭,由于活性位点多、作用力复杂,想要得到好的回收率就要难得多了。

浅析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浅析碳捕集与封存技术 黄丹 20090390105 (郑州大学09级化工与能源学院热能与动力工程一班) 1.摘要 [Abstract]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碳捕集与封存(CCS)技术被看作是最具发展前景的解决方案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CCS技术成本将进一步降低。碳捕集工艺按操作时间可分为燃烧前捕集、富氧燃烧捕集和燃烧后捕集,其中最有发展前景的是富氧燃烧捕集。我国在CCS技术的研究上进行了大量工作,CCS技术已被列入“973计划”和“863计划”,但仍面临着很多问题,如二氧化碳泄漏问题、技术难点、建设和运行成本高昂等。好在种种迹象表明,随着全球气候问题的加剧,各国政府越来越重视CCS技术的研发和利用。 【关键词】 CCS技术二氧化碳碳捕集封存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Technology [Abstract]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CCS) technology is seen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sing solutions to deteriorating climate changes. As research progresses,the cost of CCS is set to decline. By operational time,carbon capture technology can be categorized into pre-combustion capture,enriched oxygen combustion capture and post-combustion capture technologies,of which the enriched oxygen combustion capture technology is the most promising. China has done a lot of work on the research of CCS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technology has been listed in the country′s 973 Plan and 863 Plan. Although substantial advance has been made in CCS technology ,many challenges remain,such as the leakage of CO2,technical bottlenecks and high facility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al costs. The good news is that as global climate problems worsen,governments across the globe are putting increasing emphasis on the research,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CCS technology. [Keywords] CCS technology;carbon dioxide;carbon capture;carbon sequestration 2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已经越来越严重,目前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含量水平为百万分之三百八十五,而其正以每年3%的速度增长。按这个速度发展,到2100年,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聚集量将达到百万分之一千一百,温室效应造成的高温将不适合任何动物的生存,人类社会则将在这一进程中崩溃。然而,时至今日,全球有80%的能源来自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水电和核能虽然成本并不高,但环境条件限制了其发展规模。至于风能、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新能源,虽然环保前景喜人,但受高成本和技术不成熟等客观因素制约,这些新能源完全取代传统的化石能源仍处于探索阶段,真正做到大规模商业化开发还需很长时间。因此,发展可靠技术、减少化石燃料的温室气体排放是一个明智的“缓兵之计”。

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摘要:讨论了当前国内外主要的几种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工艺技术,包括物理法和化学法两大类下的几种,机械球磨法、磁控溅射法、静电纺丝法、溶胶凝胶法、微乳液法、模板法等,并分析了以上几种纳米材料制备技术的优缺点关键词:半导体纳米粒子性质;半导体纳米材料;溶胶一凝胶法;机械球磨法;磁控溅射法;静电纺丝法;微乳液法;模板法;金属有机物化学气相淀积引言 半导体材料(semiconductormaterial)是一类具有半导体性能(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电阻率约在1mΩ·cm~1GΩ·cm范围内)。相对于导体材料而言,半导体中的电子动能较低,有较长的德布罗意波长,对空间限域比较敏感。半导体材料空间中某一方向的尺寸限制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可比拟时,电子的运动被量子化地限制在离散的本征态,从而失去一个空间自由度或者说减少了一维,通常适用体材料的电子的粒子行为在此材料中不再适用。这种自然界不存在,通过能带工程人工制造的新型功能材料叫做半导体纳米材料。现已知道,半导体纳米粒子结构上的特点(原子畴尺寸小于100nm,大比例原子处于晶界环境,各畴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等)是导致半导体纳米材料具有特殊性质的根本原因。半导体纳米材料独特的质使其将在未来的各种功能器件中发挥重要作用,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制备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讨论了半导体纳米材料的性质,综述了几种化学法制备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原理和特点。

2.半导体纳米粒子的基本性质 2.1表面效应 球形颗粒的表面积与直径的平方成正比,其体积与直径的立方成正比,故其比表面积(表面积/体积)与直径成反比。随着颗粒直径变小,比表面积将会显著增大,说明表面原子所占的百分数将会显著地增加。对直径大于0.1微米的颗粒表面效应可忽略不计,当尺寸小于0.1微米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激剧增长,甚至1克超微颗粒表面积的总和可高达100平方米,这时的表面效应将不容忽略。 随着纳米材料粒径的减小,表面原子数迅速增加。例如当粒径为10nm 时,表面原子数为完整晶粒原子总数的20%;而粒径为1nm时,其表面原子百分数增大到99%;此时组成该纳米晶粒的所有约30个原子几乎全部分布在表面。由于表面原子周围缺少相邻的原子:有许多悬空键,具有不饱和性,易与其他原子相结合而稳定下来,故表现出很高的化学活性。随着粒径的减小,纳米材料的表面积、表面能及表面结合能都迅速增大。 超微颗粒的表面与大块物体的表面是十分不同的,若用高倍率电子显微镜对金超微颗粒(直径为2*10-3微米)进行电视摄像,实时观察发现这些颗粒没有固定的形态,随着时间的变化会自动形成各种形状(如立方八面体,十面体,二十面体多李晶等),它既不同于一般固体,又不同于液体,是一种准固体。在电子显微镜的电子束照射下,表面原子仿佛进入了“沸腾”状态,尺寸大于10纳米后才看不到这种颗粒结构的不稳定性,这时微颗粒具有稳定的结构状态。 因此想要获得发光效率高的纳米材料,采用适当的方法合成表面完好的半导体材料很重要。 2.2量子尺寸效应 量子尺寸效应--是指当粒子尺寸下降到某一数值时,费米能级附近的电子能级由准连续变为离散能级或者能隙变宽的现象。当能级的变化程度大于热能、光能、电磁能的变化时,导致了纳米微粒磁、光、声、热、电及超导特性与常规材料有显著的不同。当半导体材料从体相减小到某一临界尺寸(如与电子的德布罗意波长、电子的非弹性散射平均自由程和体相激子的玻尔半径相等)以后,其中的电子、空穴和激子等载流子的运动将受到强量子封

年~年全国自考结构力学二历年真题及复习资料全附复习资料

全国2007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结构力学(二)试题 课程代码:0243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图示结构K 截面弯矩M K 为( ) A.)(2Pl 3下侧受拉 B.)(2Pl 上侧受位 C.)(2Pl 下侧受位 D.0 2.图示刚架,EI=常数,铰B 的竖向线位移为( ) A.EI 3Pl 3 B.EI 3Pl 23 C.EI Pl 3 D.EI 3Pl 43 3.图(a )所示结构的基本结构如图(b ),EI=常数,则力法典型方程系数( ) A.δ11>0,δ12>0 B.δ11>0,δ12=0 C.δ11>0,δ12<0 D.δ11=0,δ12=0

4.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A.力法只能求解超静定结构 B.力法基本结构不唯一 C.力法基本结构可以是超静定结构 D.力法基本未知量是结点位移 5.图示结构,在力偶M作用下杆端弯矩的数值存在以下关系:() A.M KA=M KB B.M KB=M KC C.M KC=M KD D.M KD=M KA 6.机动法作静定结构内力影响线依据的是:() A.刚体系虚位移原理 B.刚体系虚力原理 C.位移互等定理 D.反力互等定理 7.图示连续梁上作用可以任意布置的均布荷载,若求截面C弯矩的最小值,则荷载应分布在: ()A.(1)、(4)跨 B.(1)、(3)跨 C.(2)、(3)跨 D.(2)、(4)跨 8.平面刚架单元坐标转换矩阵[T]是() A.正交矩阵 B.对称矩阵 C.奇异矩阵 D.对角矩阵 9.图示结构直接结点荷载为() A.[10kN 0 0 30kN 0 0]T B.[30kN 0 0 0 0 0]T C.[10kN 0 0 20kN 0 0]T D.[0 0 0 30kN 0 0]T

常用半导体器件

第4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要求了解PN结及其单向导电性,熟悉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理解稳压二极管的稳压特性。了解发光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变容二极管。掌握半导体三极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了解绝缘栅场效应晶体管的伏安特性及其主要参数。 本章内容目前使用得最广泛的是半导体器件——半导体二极管、稳压管、半导体三极管、绝缘栅场效应管等。本章介绍常用半导体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伏安特性、主要参数及简单应用。 本章学时6学时 4.1 PN结和半导体二极管 本节学时2学时 本节重点1、PN结的单向导电性; 2、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 3、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 教学方法结合理论与实验,讲解PN结的单向导电性和半导体二极管的伏安特性,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二半导体极管的应用。 4.1.1 PN结的单向导电性 1. N型半导体和P型半导体 在纯净的四价半导体晶体材料(主要是硅和锗)中掺入微量三价(例如硼)或五价(例如磷)元素,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掺入五价元素的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自由电子,称为电子半导体或N型半导体。而掺入三价元素的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是空穴,称为空穴半导体或P型半导体。在掺杂半导体中多数载流子(称多子)数目由掺杂浓度确定,而少数载流子(称少子)数目与温度有关,并且温度升高时,少数载流子数目会增加。 2.PN结的单向导电性 当PN结加正向电压时,P端电位高于N端,PN结变窄,而当PN结加反向电压时,N端电位高于P端,PN结变宽,视为截止(不导通)。 4.1.2 半导体二极管 1.结构 半导体二极管就是由一个PN结加上相应的电极引线及管壳封装而成的。由P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阳极,N区引出的电极称为阴极。因为PN结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导通时电流方向是由阳极通过管子内部流向阴极。 2. 二极管的种类 按材料来分,最常用的有硅管和锗管两种;按用途来分,有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等多种;按结构来分,有点接触型,面接触型和硅平面型几种,点接触型二极管(一般为锗管)其特点是结面积小,因此结电容小,允许通过的电流也小,适用高频电路的检波或小电流的整流,也可用作数字电路里的开关元件;面接触型二极管(一般为硅管)其特点是结面积大,结电容大,允许通过的电流较大,适用于低频整流;硅平面型二极管,结面积大的可用于大功率整流,结面积小的,适用于脉冲数字电路作开关管。

纳米材料论文:纳米材料的应用分析

纳米材料论文: 纳米材料的应用分析 摘要: 充满生机的二十一世纪,以知识经济为主旋律和推动力正引发一场新的工业革命,节省资源、合理利用能源、净化生存环境是这场工业革命的核心,纳米技术在生产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革中正发挥重要作用,它对化工行业产生的影响是无法估量的。主要介绍纳米材料在化工领域中的几种应用。 关键词: 纳米材料;化工领域;应用 纳米材料(又称超细微粒、超细粉末)是处在原子簇和宏观物体交界过渡区域的一种典型系统,其结构既不同于体块材料,也不同于单个的原子。其特殊的结构层次使它具有表面效应、体积效应、量子尺寸效应等,拥有一系列新颖的物理和化学特性,在众多领域特别是在光、电、磁、催化等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应用价值。 1 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 力学性质。高韧、高硬、高强是结构材料开发应用的经典主题。具有纳米结构的材料强度与粒径成反比。纳米材料的位错密度很低,位错滑移和增殖符合Frank-Reed模型,其临界位错圈的直径比纳米晶粒粒径还要大,增殖后位错塞积的平均间距一般比晶粒大,所以纳 迷材料中位错滑移和增殖不会发生,这就是纳米晶强化效应。 磁学性质。当代计算机硬盘系统的磁记录密度超过cm2,在这情况下,感应法读出磁头和普通坡莫合金磁电阻磁头的磁致电阻效应为3%,已不能满足需要,而纳米多层膜系统的巨磁电阻效应高达50%,可以用于信息存储的磁电阻读出磁头,具有相当高的灵敏度和低噪音。 电学性质。由于晶界面上原子体积分数增大,纳米材料的电阻高于同类粗晶材料,甚至发生尺寸诱导金属——绝缘体转变(SIMIT)。利用纳米粒子的隧道量子效应和库仑堵塞效应制成的纳米电子器件具有超高速、超容量、超微型低能耗的特点,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全面取代目前的常规半导体器件。 热学性质。纳米材料的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都大于同类粗晶材料和非晶体材料的值,这是由于界面原子排列较为混乱、原子密度低、界面原子耦合作用变弱的结果。因此在储热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的机械耦合性能应用方面有其广泛的应用前景。 2 纳米材料在工程上的应用 纳米材料的小尺寸效应使得通常在高温下才能烧结的材料如Si C,BC等在纳米尺度下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烧结,另一方面,纳米材料作为烧结过程中的活性添加剂使用也可降低 烧结温度,缩短烧结时间。由于纳米粒子的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使得纳米复相材料的熔点和相转变温度下降,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得到烧结性能良好的复相材料。由纳米颗粒构成的纳米陶瓷在低温下出现良好的延展性。纳米Ti O2陶瓷在室温下具有良好的韧性,在180°C下经受弯曲而不产生裂纹。纳米复合陶瓷具有良好的室温和高温力学性能,在切削刀具、轴承、汽车发动机部件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在许多超高温、强腐蚀等许多苛刻的环境下起着其它材料无法取代的作用。随着陶瓷多层结构在微电子器件的包封、电容器、传感器等方面的应用,利用纳米材料的优异性能来制作高性能电子陶瓷材料也成为一大热点。有人预计纳米陶瓷很可能发展成为跨世纪新材料,使陶瓷材料的研究出现一个新的飞跃。纳米颗粒添加到玻璃中,可以明显改善玻璃的脆性。无机纳米颗粒具有很好的流动性,可以用来制备在某些特殊场合下使用的固体润滑剂。 3 纳米材料在在催化方面的应用 催化剂在许多化学化工领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控制反应时间、提高反应效率和反应速度。大多数传统的催化剂不仅催化效率低,而且其制备是凭经验进行,不仅造成生产原料的巨大浪费,使经济效益难以提高,而且对环境也造成污染。纳米粒子表面活性中心多,

常用半导体器件

《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教案与讲稿) 任课教师:谭华 院系:桂林电子科技大学信息科技学院电子工程系 授课班级:2008电子信息专业本科1、2班 授课时间:2009年9月21日------2009年12月23日每周学时:4学时 授课教材:《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第4版) 清华大学电子学教研组童诗白华成英主编 高教出版社 2009

第一章常用半导体器件 本章内容简介 半导体二极管是由一个PN结构成的半导体器件,在电子电路有广泛的应用。本章在简要地介绍半导体的基本知识后,主要讨论了半导体器件的核心环节——PN 结。在此基础上,还将介绍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工作原理,特性曲线、主要参数以及二极管基本电路及其分析方法与应用。最后对齐纳二极管、变容二极管和光电子器件的特性与应用也给予简要的介绍。 (一)主要内容: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PN结的形成及特点,半导体二极管的结构、特性、参数、模型及应用电 路 (二)基本要求: ?了解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 ?掌握PN结的单向导电工作原理 ?了解二极管(包括稳压管)的V-I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三)教学要点: ?从半导体材料的基本结构及PN结的形成入手,重点介绍PN结的单向导 电工作原理、 ?二极管的V-I特性及主要性能指标 1.1 半导体的基本知识 1.1.1 半导体材料 根据物体导电能力(电阻率)的不同,来划分导体、绝缘体和半导体。导电性能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材料,我们称之为半导体。在电子器件中,常用的半导体材料有:元素半导体,如硅(Si)、锗(Ge)等;化合物半导体,如砷化镓(GaAs)等;以及掺杂或制成其它化合物半导体材料,如硼(B)、磷(P)、锢(In)和锑(Sb)等。其中硅是最常用的一种半导体材料。 半导体有以下特点: 1.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2.半导体受外界光和热的刺激时,其导电能力将会有显著变化。 3.在纯净半导体中,加入微量的杂质,其导电能力会急剧增强。

碳收集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封存技术(CCS)

碳收集中的二氧化碳捕获封存技术(CCS) CO2作为含碳能源消耗过程中产生的最主要温室气体,设法对其进行节能减排而捕捉和封存成为各国关注的焦点。本文综述了碳捕获和碳封存的技术方法,以及CCS技术在储存方面存在的问题。 CCS技术概述 二氧化碳(CO2)捕获和封存技术(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简称CCS技术。CCS 技术是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迈向低碳,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 CCS技术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将其输送并封存到海底或地下等与大气隔绝的地方。通过此过程,CO2将被压缩、输送并封存在地质构造、海洋、碳酸盐矿石中,或是用于工业流程。 它主要用于处理大型的CO2点源排放,例如大型化石燃料或生物能源设施,主要CO2排放型工业、天然气生产、合成燃料工厂以及基于化石燃料的制氢工厂等。 CCS技术目前仍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 ①二氧化碳的永久安全埋存; ②二氧化碳能否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特别是生物多样性; ③如何采取国际协商一致的程序以独立核查监测二氧化碳的相关活动; ④怎样降低碳捕集埋存的成本,以大规模实施这一技术等。

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需要进行相应的工业实践及理论研究。 在理论上,CO2的捕获封存技术包含了捕获和封存两个方面。碳捕获分为燃烧前捕获、富氧燃烧捕获和燃烧后捕获。碳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工业利用、矿石碳化及生态封存等,其中地质封存是主流方式。 碳捕获 1.燃烧前捕集技术 燃烧前捕集技术的反应阶段如下: 首先化石燃料先同氧气或者蒸汽反应,产生以CO2和H2为主的混合气体(称为合成气)。 待合成气冷却后,再经过蒸汽转化反应,使合成气中的CO转化为CO2,并产生更多的H2。 最后,将H2从CO2与H2的混合气中分离,干燥的混合气中CO2的含量可达15%~60%,总压力2~7MPa。 CO2从混合气体中分离并捕获和存储,H2被用作燃气联合循环的燃料送入燃气轮机,进行燃气轮机与蒸汽轮机联合循环发电。这一过程也就是考虑了碳的捕获和存储的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IGCC)。 从CO2和H2的混合气中分离CO2的方法包括:变压吸附、化学吸收、物理吸收(常用于具有高的CO2分压或高的总压的混合气的分离)、膜分离(聚合物膜、陶瓷膜)等。

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探究

纳米半导体材料在微电子技术中的应用探究 摘要 本文先简短介绍了纳米材料的几种量子效应,而后根据半导体发展国际技术路线图(ITRS)所提出的特征尺度减小给微电子技术带来的问题,重点介绍了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两种有望突破物理极限束缚的新型纳米半导体材料。作为科普性的探究论文,本文没有深究物理、化学机理,而是将重点放在两者在后摩尔时代的微电子技术应用上,指出了两者在集成电路、纳电子器件甚至太赫兹技术、量子信息学中的可能应用。 关键词:碳纳米管石墨烯纳米材料微电子技术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quantum mechanism of nano-semiconductor-materials, and then introduces particularly Carbon Nanotube and Graphene as two possible solutions to the physical limitations to the microelectronics, proposed by the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 As a paper aimed at introduction, we focus on the applications of the two materials rather than their theoretical principles and points out their possible prospects in integrated circuits, nano-microelectronic devices, Terahertz technology, and quantum information. Key words: Carbon Nanotube Graphene Nano-materials microelectronics

全国2014年4月自考结构力学(一)试题02393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结构力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2393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 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图示体系是 A.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B.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C.瞬变体系 D.常变体系 2.三铰拱在竖向荷载作用下,若跨度和荷载不变,只改变拱高,则 A.水平反力和竖向反力均不变 B.水平反力和竖向反力均改变 C.水平反力不变,竖向反力改变 D.水平反力改变,竖向反力不变 3.图示结构支座A的反力F Ay为 A.-F P B.0 C.F P D.2F P 4.图示结构铰A两侧截面相对转角的单位力状态为

5.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为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6.图示对称结构,截面A 的内力中 A.弯矩和剪力为零 B.剪力和轴力为零 C.轴力和弯矩为零 D.弯矩、剪力和轴力均不为零 7.图示刚架的位移法基本结构为 8.用位移法计算图(a)所示结构,基本体系如图(b),则位移法典型方程中的系数k 22为 A.-3 12EI l B.- 36EI l C.3 6EI l

【免费下载】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应用单元测验附答案

项目六 常用半导体器件及应用 班级 姓名 成绩 一、填空题:(35分) 1.制作半导体器件时,使用最多的半导体材料是 硅 和 锗 。 2.根据载流子数目的不同,可以将半导体分为 本征半导体 、 P 型半导体 和 N 型半导体 三种。 3.PN 结的单向导电性是指:加正向电压 导通 ,加反向电压 截止 。PN 结正偏是指P 区接电源 正 极,N 区接电源 负 极。 4.半导体二极管由一个 PN 结构成,它具有 单向导电 特性。 5.硅二极管的门坎电压是 0.5V ,正向导通压降是 0.7V ;锗二极管的门坎电压是 0.2V ,正向导通压降是 0.3V 。 6.半导体稳压二极管都是 硅 材料制成的。它工作在 反向击穿 状态时,才呈现稳压状态。 7.晶体三极管是由三层半导体、两个PN 结构成的一种半导体器件,两个PN 结分别为 发射结 和 集电结 ;对应的三个极分别是 发射极e 、 基极b 、 集电极c 。 8.半导体三极管中,PNP 的符号是 ,NPN 的符号是 。9.若晶体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电流I C =9 mA ,该管的电流放大系数为β=50,则其输入电流I B =_0.18_mA 。10.三极管具有电流放大作用的实际是:利用 基极 电流实现对 集电极 电流的控制。因此三极管是 电流 控制型器件。11.三极管的输出特性曲线可分为三个区域,即_放大_区,__饱和_区和_截止_区。12.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随 温度 变化而变化, 分压式 偏置电路可较好解决此问题。13.对于一个晶体管放大器来说,一般希望其输入电阻要 大 些,以减轻信号源的负担,提高抗干扰能力;输出电阻要 小 些,以增大带动负载的能力。二、判断题:(10分,将答案填在下面的表格内) 题号12345678910答案××√××√√×√× 1.P 型半导体带正电,N 型半导体带负电。( ) 2.半导体器件一经击穿便即失效,因为击穿是不可逆的。( ) 3.桥式整流电路中,若有一只二极管开路,则输出电压为原先的一半。( ) 4.用两个PN 结就能构成三极管,它就具有放大作用。( ) 5.β越大的三极管,放大电流的能力越强,管子的性能越好。 6.三极管和二极管都是非线性器件。( ) 7.三极管每一个基极电流都有一条输出特性曲线与之对应。( )等多项对全系统启备高中免不

石墨化增碳剂详细

产品:石墨化增碳剂 成分含量: 固定碳:≥98.5% 灰分:≤0.5% 挥发分:≤0.5% 硫:≤0.05% 水分:≤0.5% 氮:≤0.03%(300ppm) 生产不同粒度: 0mm-0.5mm 0.5mm-1mm 1mm-5mm 5mm-8mm 不同粒度报价不一样,可根据客户要求定制粒度 我们工厂采用的是艾奇逊卧式炉锻造,月产量在4000-5000吨 针对的客户: 钢铁冶炼厂,铸造厂,贸易中间商 产品特点: 高固定碳,吸收率高,低硫低氮,并在吸收速度上快于同类石墨化增碳剂,且不吸附炉壁,完全吸收无残留,价格低于同类硫低于0.05以下的石墨化增碳剂,性

价比高。 吸收率高, 根据使用方法吸收率最高能达到90%以上. 吸收速度快,比同类石墨化增碳剂吸收速度快,不吸附炉壁,且无残留,炉中增碳吸收速度优势更加明显. 硫份低,0.05%以下 超高的性价比,综述上述在同类石墨化增碳剂中(硫≤0.05)价格最优优势。效益影响: 石墨增碳剂为您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原材料可增加废钢用量,减少生铁用量或不用生铁,有效避免生铁的遗传性对铸件的影响。 含硫低,稳定可靠,有效节约硫在球化和孕育过程中对合金的不利影响,节省合金费用。 由于熔点低,吸收快,不反渣,可以有效保护和延长炉龄,减少炉衬消耗 化学成分纯净:高碳、低硫、微氮,有害杂质少 物理形态:外观洁净、无杂质,多孔隙结构,吸收速度快,吸收率高 微观形态:晶体度质量优,有效提升铸件铸铁牌号和性能 产品性质稳定:增碳效果稳定,吸收效果好,提温效果明显,不返渣 包装: 25千克/袋,编织袋(内里防水膜),可提供吨袋 如需要特殊包装方式等,请致电 贮存 产品应存放在清洁、干燥的库房内,防止受潮和玷污及踩踏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20160404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调研报告 一、调研背景 为减缓全球气候变化趋势,人类正在通过持续不断的研究以及国家间合作,从技术、经济、政策、法律等层面探寻长期有效地减少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的解决途径。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自身扔面临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艰巨情况下仍然对世界做出了到2020年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CO2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这将会给中国的能源结构产生深渊的影响,也将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场深刻的变革。 二、CCUS技术与CCS技术对比 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是指通过碳捕捉技术,将工业和有关能源产业所生产的二氧化碳分离出来,再通过碳储存手段。潜在的技术封存方式有:地质封存(在地质构造种,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田、不可开采的煤田以及深盐沼池构造),海洋封存(直接释放到海洋水体中或海底)以及将CO2固化成无机碳酸盐。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是CCS技术新的发展趋势,即把生产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提纯,继而投入到新的生产过程中,可以循环再利用,而不是简单地封存。与CCS相比,可以将二氧化碳资源化,能产生经济效益,更具有现实操作性。 中国的首要任务是保障发展,CCS技术建立在高能耗和高成本的基础上,该技术在中国的大范围推广与应用是不可取的,中国当前应当更加重视拓展二氧化碳资源性利用技术的研发。 三、二氧化碳主要捕集方法 目前主流的碳捕集工艺按操作时间可分为3类———燃烧前捕集、燃烧后捕集和富氧燃烧捕集(燃烧中捕集)。三者个有优势,却又各有技术难题尚待解决,目前呈并行发展之势。 燃烧前捕集技术以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技术为基础,先将煤炭气化呈清洁气体能源,从而把二氧化碳在燃烧前就分离出来,捕进入燃烧过程。而且二氧化碳的浓度和压力会因此提高,分离起来较为方便,是目前运行成本最低廉的捕集技术,问题在于,传统电厂无法用这项技术,而是需要重新建造专门的OGCC电站,其建造成本是现有传统发电厂的2倍以上。 燃烧后捕集可以直接应用于传统电厂,这一技术路线对传统电厂烟气中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投入相对较少。这项技术分支较多,可分为化学吸收法、物理吸收法、膜分离法、化学链分离法等等。其中,化学吸收法被认为市场前景最好,受厂商重视程度也最高,但设备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