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教学教案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教学教案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教学教案
二十一新闻两篇(苏教版)-教学教案

二十一新闻两篇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1949年4月22日)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有关特征。..

2.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3.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

精神。

教学重难点

1.能根据新闻的特征,理清内容、结构和体会语言的真实准确。

2.感受人民解放军排山倒海、所向披靡的气势和一往无前、压倒敌人的大无畏

精神。

教学准备

小黑板或课件。

设计思路

学生初次接触“消息”这种文体,应知道消息的最基本要求:一是内容要真实,要用事实说话,来不得半点虚假;二是报道要迅速及时;三是要简明扼要。消息报道主

要是用事实说话,但也可以插入简单的议论。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层写完战况后,插

人了简要的议论,应引导学生反复思考、细细品味它的作用。本文语言极富特色:准

确、简明、概括性强;鲜明、生动、富于感情色彩。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自读文章,解决生字词及疑难句子,初步把握内容。收集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二、导入新课

1.教师导人。

师朗诵毛泽东的《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胜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师讲解:诗中的“百万雄师过大江”,就是著名的渡江战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报道渡江战役的新闻。(板书课题。)

2.作者介绍。

(1)让学生进行介绍。

(2)明确:(出示幻灯片l,也可以用小黑板代替。)

毛泽东(1893—1976)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

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

和理论家。

要求:了解作者。

三、自主学习

师:一条新闻,通常包括标题(有的还有副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根据情况有时可省略导语、背景或结语。本文是1949年4月22日人民解放军渡

江战役取得初步胜利后,毛泽东亲自写的一篇新闻稿。

下面自学课文,注意以下问题:(出示幻灯片2。) 。

1.认真读课文,可以默读,可以同桌轮读,选用你最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注意朗读的节奏和重音。

2.画出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画出你认为好的词、句、段落。

3.借助课文注释,了解新闻这种文体。

4.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思考划分依据。

5.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6.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

i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可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

7.导语前面的消息头起什么作用?

8.找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

四、合作学习

1.以小组为单位相互解答自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

2.在班上研究讨论小组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

五、反馈交流

1.给加点字注音。(出示幻灯片3。)

较为要塞歼灭溃退锐不可当荻港

要求:让一名学生起来读,如果有读得不正确的,请其他同学进行纠正。

2.把文章分为两个部分,并思考划分依据。

明确:(从“新华社”到“渡江区域”是第一部分,即“导语”部分,简述渡江战役胜

利成功。从“20日夜起”到篇末是第二部分,即“主体”部分,详述三路大军战斗的经过,并指出我军渡江胜利的重要意义。主体部分又分为三层。从"20日夜起”到“已

渡过30万人”是第一层,写出中路军渡江的时间、突破地点、渡过人数。从“21日下

午五时起”到“不起丝毫作用”是第二层,写西路军渡江情况并加以评论。从“汤恩伯

认为”到篇末是第三层,写东路军渡江情况。)

3.文章是抓住“横渡长江”来写的。与“横渡”的“渡”有关的词语有哪些?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明确:(与“渡”有关的词语:“冲破”“渡至”“渡过”“渡完”等均是。)

(与。‘敌我双方交战情况”有关的词语:写我方的有“歼灭”“击溃”‘‘控制-,’“封锁”

“切断”等;写敌方的有“纷纷溃退”“毫无斗志”“抵抗”“微弱”“泄气”“毫无作用”等。通过对这些词语的理解,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4.本文导语部分,语言简明扼要,概括性强,只用了两句话就及时、准确地对事情进行了报道,给读者以完整、鲜明的印象,就关键词语作一下分析。

明确:(第一句话,既报道了我军之强大,“百万大军”.又点出了战线之长,“1000余华里”。“冲破敌阵,横渡长江”八个字写人民解放军所向披靡,战绩辉煌。

第二句话中的“均是”两个字概括了战线之广大,又洋溢着胜利的豪情,同时又是对“1000余华里”战线的具体说明。)

5.导语前面的消息头起什么作用?

明确:(消息头写明通讯社的名称、发电时间、地点,说明材料真实可信,消息

及时。) ’

6.读自己喜欢的句子,并把喜欢的原因与同桌交流。(同桌交流后再找部分学

生在全班交流。)

7.重点研讨课文主体部分。

(1)学生读课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完成下列题目:(出示幻灯片4。)

①本文的主体部分,着重报道人民解放军渡江的战斗情况,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安

排材料的?为什么中路军和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为什么最后才写东路军?

②中路、西路大军的渡江情况,哪些是详写的?哪些是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

安排?

③本文对西路军渡江情况进行了评论,评论可分为两方面,这两方面的议论为何一略一详?两方面的顺序颠倒一下好不好?为什么?

④引导学生揣摩语言的准确鲜明。采用讨论的形式,由学生找出用得好的词语加以分析。

(2)小组代表交流发言。

明确:(①从其结构来看,它是按照事件发生的先后,以及各路军进展情况来安排结构顺序的。中路军和西路军所遇到的敌军的抵抗,都比较小,东路军所遇之抵抗

较为顽固。所以中路军、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而中路军渡江行动在前,西路军在后,因此,先写中路军,再写西路军。

②中路军写得简略,是因为新华社在此前已经有关于中路军的详细报道。(教

师简略交待《我三十万大军胜利渡过长江》。)西路大军写得稍详,是因为渡江正在进

行中,有些事情需要交待,如“至发电时止,该路35万人民解放军已渡过三分之二,余部23日可渡完”。已渡过的“正向南扩展中”,预示了战役的前景。

③评论中对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一方面由于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锐不可当;另一方面与敌人拒绝签订和平协议有很大关系。前者略议。是因为

这个问题不言而喻;后者详评,是为了把少数战犯同广大官兵相区别,以利争取多数,孤立少数,瓦解敌军。同时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订和平协定,正是我军发起渡江战役

的直接原因。此处着重点明这一点,更有力地证明了我军发动渡江战役在政治上是

完全正确的。至于其后评论敌军,是为了引出下面对东路军渡江战役的记叙。

④根据情况引导学生分析词语的准确鲜明。)

六、梳理巩固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不必只局限于一个方面,也不必面面俱到,只要学生能说出某些方面即可。

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8年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育教学指导思想 1.结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再语文教学中有步骤地落实我校语文组的民主的、开放的和人文化的语文教育理念; 2.推广我们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已经获得的经验,继续发现新问题,探索新教法,把课堂的研究性阅读推向深入,争取形成一套与新课标配套的新课型并加以完善。 二、学情分析 本届高一学生由于入学成绩总体偏低,故情况不容乐观,初中基础普遍不够扎实,阅读能力、分析鉴赏能力及对文章整体感知能力均令人担忧,且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不重视语文。所以,在对学生全面强化督促的同时,如何抓好基础,强化针对性,有的放矢,探索改进讲与练的方法并努力提高效益,就成为这一阶段教学的重中之重。 三、教材分析 一是建立了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线并行的教材编写体系; 二是破除了比较复杂的记叙、比较复杂的说明、比较复杂的议论三个阶段模式,阅读部分不再以文体为中心编排,而是结合能力培养目标和课文本身实际组织单元; 三是编写了与教材相配套的语文读本,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供学生在课外阅读; 四是设计了探究性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探究能力。 阅读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高一阶段着重培养理解分析能力,呈现出”两大特点”:一是人文性,教材的文学气息浓,对于丰富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意义重大,二是工具性,重思维训练,重能力培养。文言文的阅读仍然按朝代先后的循序编排,但是篇目有所减少,难度有所下降,对于学生高中文言文的入门非常有好处。 写作教材分为互相衔接的三个阶段:第一册按写作心理要求编排,突出了学生个体主体能力要求,第二至五册按常用文体能力要求,分点训练,分体训练,第六册按写作过程编排,突出了各种文体的共性要求。第二册口语训练的重点,培养单向的口语交际能力:倾听、应答。探究性学习着眼于对文学作品主题的多种解读、书法文化的思考。 四、教学构想 1、继续贯彻国家课程标准计划的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2、新教材的“减负增效”尤为重要,加强探究性阅读教学和创造性作文教学的实践和总结,共同研究课堂三种方式的变革(教学方式、学习方式、评价方式)。 3、阅读教学要以“点”带面,关注能力培养的不同层级目标,不断反思教学的实效性。写作、口语、文言等内容可作穿插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重视语言的感悟、文言的积累、文化的积淀、文学的评鉴等教学要点的夯实。 4、自由写作实践活动也纳入正常的语文课堂教学工作之中,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开展活动。此外,在常规课堂教学中不可忽视学生的“动脑、动口、动手”等语文实践性能力的培养。 5、继续探讨新教材活动课的教学原则和教学方式。 五、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

《记念刘和珍君》教案

记念刘和珍君 教学目标: 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 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思路,深入体会作者的悲愤之情。 2、品味文中一些富含深意的语句。 3、了解文章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的表现手法。 教学方法:朗诵、品读、讨论 课时安排:三课时 一、导入: 他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友人斯诺送对联以示悼念: 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 二、复习旧知——作者介绍: 1、鲁迅(1881-1936),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2、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4、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历史小说〕 5、散文集:《朝花夕拾》 6、散文诗集:《野草》 ●他的作品是一部记录着对黑暗的愤懑和对光明渴慕的民族启示录 其中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今天我们来学习《记念刘和珍君》,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 三、解题: 记念、君。 选自《华盖集续编》。(华盖) 鲁迅《自嘲》。 四、写作背景:(p27课下注解①) 1、大沽口事件 2、三·一八惨案 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污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

2019-2020年人教版语文必修一教学计划

高一语文上学期教学计划 一、本学期教学目标 本着大纲“加强综合,突出重点,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特点,不断地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研究性学习习惯。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文言文阅读教学,夯实“双基”,强化写作指导,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不断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精神和创新意识,努力开发有活力的语文新课程。 二、教学进度 根据国家课程标准计划及本校实际情况安排:高一语文(上),每周5节(必修),全学期总时数80节(其中阅读课50节,写作、口语课16节,复习及月考、其中、期末考试等机动14节)。 三、本期教材处理 1、以单元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 新编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单元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还应注意“阅读”部分与“写作、口语”部分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 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型课模。 每个单元精讲1-2篇“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的办法处理。 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 本学期的教学重点为文言文,新教材的文言文虽是按历史顺序编排的,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计划将文言文单元穿插到现代文单元中进行教学,本学期要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文知识。加大文言文的练习力度,按照由易到难、由课内到课外的宗旨,检测阅读水平。 4、用好《读本》,扩大学生阅读量,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质课 优秀说课稿

人教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优质课优秀说课稿 一、关于教材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出自高中语文课本新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短新闻两篇》。作为新闻稿件,它迅即报道了发生在历经百年沧桑的香港回归祖国的怀抱之时的重大意义。作为一个消息,它具备典型的消息特点,适合作为对中学生进行这方面知识传授的蓝本。 根据单元教学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设想。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情感性新闻的特点及写法。 2、学习本文在客观描述事实的同时,又运用多种手法将自己的心理感受细致的表现出来的方法。 3、认清法西斯的罪恶,宣传世界和平。 (二)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罗森塔尔通过参观者的行动、神态来传达他们的内心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鲜明感情。 2、难点:品味新闻中富有意蕴的句子的含义。 (三)课时安排:一课时 二、教学内容与步骤 (一)导入 从南京大屠杀的图片导入新课:(另附后面) 大家看到的就是68年前日本法西斯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当时的南京真是尸骨遍地、血流成河!在二战期间,不仅是日本法西斯心狠手辣,在欧洲,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德国法西斯对欧洲人民犯下的罪行更令人发指!(另附有关奥斯维辛集中营的文字介绍和图片) (二)写作背景 (投影显示,补充;可让学生提前上网查找) 奥斯维辛集中营,壁垒森严,四周电网密布,内设哨所看台、绞形架、毒气杀人浴室和焚尸炉,由第一集中营和奥斯维辛—比克瑙集中营组成,用于消灭欧洲的犹太人,是希特勒种族灭绝政策的执行地,是第三帝国---纳粹德国最大的灭绝营。约有400万人,其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在此经受严刑拷打,惨遭杀戳。奥斯维辛是纳粹德国犯下逃天大罪的历史见证。1945年1月27日,苏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当时里面只剩下7000名活着的囚徒,其中包括200多名儿童。1947年7月,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为殉难者纪念馆,展出揭露希特勒党卫军在集中营犯下的种种罪行的实证和图片,包括他们从囚徒身上掠夺的财物,以及囚徒在集中营进行地下斗争的各种实物和资料。为了使这罪恶的行径不再重演,让后人记住这段历史。 (三)作家作品 罗森塔尔:全名为埃?姆?罗森塔尔,美国记者,本篇新闻获当年普立策新闻奖。美国普利策奖主席、新闻学教授霍恩伯格说,这是国际报道奖得主罗森塔尔“写得最好的作品” (四)结构内容 本文的题目非常醒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还写什么?这不能不让读者产生疑问,怀着好奇心读下去。本文不是属于写事态类的新闻,而是属于写情感类的新闻,本文主要想通过写奥斯维辛,表现人们对法西斯罪行的仇恨,

说课稿、短课稿

说课稿: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 尊敬的各位评委,早上好! 我叫XXX,我说课的主题是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 首先介绍一下本课的教材。 跨越式跳高是几种跳高姿势中相对比较简单的一种,对身体素质的要求相对较低,但通过练习,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协调性、下肢力量以及提高克服垂直障碍的能力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同时可以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俯卧式或背越式跳高奠定良好基础,符合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的学习要求。过杆技术是跳高四个主要技术环节之一,是在助跑起跳基础上的后续技术,对跳高的完整效果有重要影响。根据这个教材的特点,我把教学重点确定为两腿要依次过杆的协调,难点在于摆动腿直腿过杆后的内旋下压动作。 第二是介绍学生情况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水平三的五年级学生,全班预设40人,男女生数量相当。五年级学生正处于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活泼好动,通过有效的身体活动能够促进他们身心素质的健康发展。在过去的体育教学中,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简单的身体活动技能与运动能力,具备学习本课跨越式跳高的身体条件,男女生之间的差异也不大,这些身心准备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综合上述分析,结合课程标准水平三对学生体育学习的要求,我确定了以下四个领域的学习目标: 认知领域:通过学习,明确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中摆动腿伸直过

杆、内旋下压,起跳腿顺次上提外旋等要领。 技能领域:通过反复练习,基本掌握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能够连贯完成跨越式跳高助跑起跳与过杆技术。 情感领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各项学习活动,对学习跨越式跳高过杆技术更加充满热情。 发展领域:在多样化的反复练习后,下肢用力感觉清晰,身体活动更协调,自主学习能力得到发展。 第四各方面是教学策略设计 本课总的设计思路是围绕过杆技术的学习,以小型多样的游戏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启发诱导,促进学生对技术动作意义的理解,使学生在掌握技能的同时,运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都得到发展。具体学法指导上,采用对比法、讨论法等使学生明确过杆技术的动作要点与方法;通过交流、体验和诱导,学会正确的跨越式过杆技术;通过练习法、游戏法和比赛法巩固学生的动作,加强学生对动作运用的熟练程度。相对应的教法包括讲解法、示范法、评价激励法等。 下面介绍本堂课的教学过程设计 根据教材特点和学习目标,本课共设计为四个教学环节。 第一个是热身导入环节。 在集合、师生问好等常规活动后,我把学生通过慢跑带入到圆上,并在口令指挥下绕圆慢跑三圈。接着安排一个小游戏学鸭子走(简单示范),这个练习动作没有特别的规范要求,主要通过练习体会跳高助跑起跳中的滚动式起跳动作,也因此活跃课堂气氛。第二个小游戏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