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学考要点浓缩

学考要点浓缩

学考要点浓缩
学考要点浓缩

地理学考要点浓缩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

1、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河外星系

2、八大行星:按照离太阳由近到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它们绕日公转具有共面、同向和近圆性的特点。

4、小行星: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哈雷彗星绕日公转周期约为76年。

5、地球特殊性:地球上存在生命。

基本条件: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合适的大气(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充足的水分。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

6、太阳辐射可分为紫外光(波长较短)、可见光(最主要的部分,约占50%)和红外光(波长较长)三部分。

7、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太阳辐射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所用的能量的主要来源,如煤炭、石油、水能等。

8、太阳外部结构从里到外分别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

9、太阳活动的类型:黑子、耀斑、日珥、太阳风。黑子——光球层(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为11年)——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耀斑(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色球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太阳风——日冕层——极光。

10、水平运动的物体的偏转: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

11、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水平运动物体偏转、地方时。

12、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比较项目地球自转地球公转

示意图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从南极

上空看呈顺时针。

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

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

周期(1)自转3600,23 时56 分4秒

(2)昼夜更替周期为24 小时

回归年,太阳直射点移动一个周期,

365 天5 时48 分46 秒。

速度(1)角速度,除极点为0外,其他各点均相等,

为15 /小时。

(2)线速度自赤道向极点逐渐减小为0°。

位于近日点(1 月初)时速度快,

位于远日点(7 月初)时速度慢。

1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

总星系(目前所能看到的宇宙部分)

14、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1)太阳高度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相对于 地平面 的高度角。各地太阳高度在地方时 12时时最大,称为正午太阳高度。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

纬度变化 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 季节变化 夏半年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半年较小

具体变化

春分、秋分日

由赤道向两侧递减

夏至日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南半球达最小值

冬至日

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最大值,北半球达最小值

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有两次直射,赤道在春分、秋分日达最大值

(2)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H=90°-|φ-δ|,|φ-δ|为当地纬度和直射点纬度差, 同半球相减、异半球相加。

15、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 ;太阳直射点往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就昼渐长夜渐短;赤道全年昼夜平分(昼长永远为12小时),两分日全球昼夜平分。

16、气候四季:春(3、4、5月);夏(6、7、8月);秋(9、10、11月);冬(12、1、2月)。 17、划分依据:地震波。

纵波(P 波):能在 固态、液态、气态 中传播,速度较 快 。 横波(S 波):只能在 固态 中传播,速度较 慢 。 18、划分界面:

莫霍面:距离地表平均约 17 千米,纵波和横波传播速度都明显 增加 。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 2900千米,纵波速度下降 ,横波消失。 19、地球的内部圈层

(1)地壳:厚度:平均约 17千米,变化规律:大陆较 厚 ,约 33 千米,海洋较 薄 ,约 6 千 米地壳。 海拔越高,厚度 越大 。结构:上层为 硅铝 层,相对密度较 小,分布不连续。下层为 硅镁 层,相对密度较 大 ,分布连续。

(2)岩石圈:地壳 和 上地幔顶部 (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组成,平均厚度为100-110千米。

软流层:位于上层地幔中,一般认为可能是 岩浆 的主要发源地之一。 (3)地核:外核呈液态 或 熔融 状态;内核呈 固态 态。 [拓展提示] 简易侧视和俯视光照图的判读 第一类:侧视图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3 月 21日 赤道 向 北 B 夏至 6 月22 日 北回归线 向 南 A 秋分 9 月 23 日 赤道 向 南 D 冬至

12 月 22 日

南回归线

向 北

C

【例1】读右图,回答:

(1)这一天是6月22日,我国的节气是夏至日

(2)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150°E 23°26′N。(3)A地的地方时是0 时,A地昼长为 24 小时。(4)B地昼夜长短状况是昼夜平分,正午太阳高度为 66°34。

(5)B在A东南方向,A、B两地时差6小时。

(6)A、B两地中能否同时刻看到日出? 能。原因是同在晨昏线上。

第二类:俯视图

【例2】读图回答:(阴影部分表示黑夜)

(1)此图以______为中心,日期为______月_____日。

(2)乙在丁的_____方向,丁在丙的_____方向。

(3)A、B、C三点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_;白昼最长的是_____;B点的昼长比A点(长、短)_____小时。

(4)乙为______点钟,丙为_____点钟,B点日出是_____点钟,B点日落是_____点钟。

答案:1.南极12月22日 2.西北西南 3.CB长6小时 4.12 18 3 21。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1、三大类岩石

(1)岩浆岩:岩浆冷却凝固而成,可分为:侵入岩,如花岗岩。喷出岩,如玄武岩。

(2)沉积岩: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成岩)而形成。主要有砾岩、砂石、页岩、石灰岩等。沉积岩有两个突出的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含有化石。

(3)变质岩:变质作用形成。花岗岩→片麻岩、石灰岩→大理岩、砂岩→石英岩、页岩→板岩。2、地壳的物质循环

A变质岩(如大理岩)B沉积岩(如石灰岩)

C岩浆岩(如花岗岩) D喷出岩(如玄武岩)

①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固结

成岩作用

②变质作用

③重熔再生作用

④冷却凝固作用

【例 1】读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图 1-2-8),其中字母 A 代表岩浆。回答下列问题: (1)字母 B 、C 、D 代表的三大类岩石名称是:B 岩浆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2)石灰岩经过过程③变质作用成为大理岩 3、板块运动

(1)在大陆板块相互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山脉和高原(如喜马拉雅山脉、青藏高原)。 在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挤压碰撞的地带形成海沟、山脉和岛弧(太平洋中的深海沟、美洲西岸的山脉、亚洲东部的岛弧)。在陆地板块内部张裂地带形成裂谷(东非大裂谷)。

边界类型 地区 交界处板块 生长边界

(板块张裂)

东非大裂谷

非洲板块内部 红海 印度洋-非洲 大西洋

亚欧、非洲-美洲 冰岛(属大西洋海岭)

亚欧-美洲 消亡边界 (板块碰撞)

喜马拉雅山脉

印度-亚欧 阿尔卑斯山脉 非洲-亚欧

西太平洋海沟-岛弧链

太平洋-亚欧 落基山脉 太平洋-美洲 安第斯山脉

南极洲-美洲

4、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1) 褶皱:

岩层上凸的称为 背斜(储油气,修隧道)、岩层下凹的称为 向斜(储水)。

背斜成谷原因:背斜顶部受张力,岩层破碎,容易被侵蚀成谷地。 向斜成山原因: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石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反成山岭。 (2)断层: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地垒 ,如我国的 华山 、 庐山 、泰山 等。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地堑 ,如我国的 渭河谷地、 吐鲁番盆地、汾河谷地等。 (3)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外力作用形式:包括风化、侵蚀、沉积、搬运、固结成岩作用 流水侵蚀地貌: 喀斯特地貌 ,黄土高原的 千沟万壑 地貌。 流水堆积地貌:三角洲,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山前冲积扇。 风力侵蚀地貌: 风蚀沟谷、风蚀蘑菇。

风力堆积地貌:风沙堆积形成 沙丘 、沙垄、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例 2】读图 ,完成下列各题:

(1)从地形看: A 为 , B 为 从地质构造看:A 是 , B 是 (2)A 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 B 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答案:(1)谷地 山岭 背斜 向斜 (2)背斜顶部受张力易被外 力侵蚀成谷地向斜内部岩石受挤压,坚硬,不易被侵蚀 5、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点

高度温度特点

对流层地面到约12千米随高度增加而降低云、雨等天气现象大多发生在此层

平流层约12千米到约50千米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气流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高层大气约50千米以上随着高度的增加先降低后增加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6、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吸收、散射和反射)

吸收:选择性性。平流层臭氧吸收紫外线;对流层水汽、CO2吸收红外线。

反射:无选择性。云层、尘埃越多,反射作用越强。例多云的白天温度不太高。

散射:有选择性,波长较短蓝色光最容易被散射。例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等。

7、大气保温作用及基本原理

①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增温,产生地面长波辐射②大气中的CO2和水汽强烈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增温③大气逆辐射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例3】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箭头中,代表近地面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的是(D)

A。①B。② C。③D.④

(2)表示大气补偿地面辐射损失热量的箭头是(C)

A。① B。②C。③D.④

8、热力环流形成原理:地面冷热不均→受热上升,冷却下沉→垂直运动→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

→→水平运动。

(1)比较A、B、C三地受热状况的差异。

(2)分析近地面和高空气压的分布差异。

(3)把握近地面和高空等压面的分布特点

(4)得出热力环流中空气流动的规律。

9、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1)受力分析:水平气压梯度力:原动力。垂直于等压线,高压指向低压。地转偏向力:垂直于风向,北半球向右,南半球向左。摩擦力:近地面,方向与风向相反。

(2)高空风与近地面风的差异:

高空大气中的风向,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二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近地面大气中的风向,是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三力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风向斜穿等压线,指向低气压。

10、季风

分类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冬季风夏季风冬季风夏季风

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

17

【例 5】读亚洲某月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月份是7 (1、7)月。 (2)图中 C 处盛行西南季风, 此时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 顺时针方向流动。

(3)形成南亚季风的主要原因是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11、锋面系统及天气

冷锋 与天气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的锋叫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春季节的大风或沙暴天 气,以及冬季的寒潮,属冷锋天气。

暖锋 与天气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叫暖锋长江以南

和以北地区,常有暖锋活动。

分类

过境前天气 过境时天气

过境后天气 实例

冷锋 气温高、气压低、天气晴朗 阴天、大风、降温、降雨、降雪 等天气,雨区主要在锋后 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沙尘暴 暖锋

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

云、雨(多为连续性降水)等天气现象,雨区多在锋前

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好

春、夏南方降水

12、气压系统及天气

【例 6】图

为四幅天气系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天气系统的名称:A ,B ,C ,D 。 (2)能够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有 、 、 ( 填字 母)。 答案:(1)反气旋 气旋 冷锋 暖锋 (2)B C D 。

气流状况 气压 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

天气状况 实例 气旋 低 气压 四周向中心辐合

(北逆南顺) 上升

阴雨 台风 反气旋

高 气压

中心向外辐散 (北顺南逆)

下沉

晴朗

伏旱

【例 7】读水循环示意图,该示意图中四个箭头共同表示的水循环是C

A .海上内循环

B .陆地内循环

C .海陆间循环

D .地表水与地下水间循环

1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促进高低纬间热量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平衡。 (2)影响海洋生物分布。寒暖流交汇和上升流补偿处(秘鲁渔场)形成渔场。 (3)影响航海事业:顺流而行速度快,省时、省燃料。

(4)对海洋污染的影响:有利于海洋污染物的扩散,加快净化速度,扩大污染范围。 14.地域分异的四种基本规律

主要分异因素因素 分布规律 表现明显的地区

举例

纬度地带分异规律(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 热量

东西延伸,南北更替

低纬度和高纬度地区 从塞北到江南

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 水分 南北延伸,东西更替

中纬度地区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

垂直分异规律(从山麓到山顶的分异)

水热

水平延伸,垂直更替。与纬度地带分异类似。

海拔较高的山地。纬度越低,海拔越高,山地垂直自然带越丰富。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例 8】图 1-4-1 为某地区公路规划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区计划修建 B 镇到 A 镇的公路。①与②两个路线 方案中, 较合理,理由是 。

(2)从图中可以看出,山区在修建公路时应考虑哪些自然因素? 答案:(1)② 该方案的路线虽长,但沿途地势平坦,丌穿过山地, 工程难度小 ;(2)山区在修建公路时应考虑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 考虑线路的长短、坡度的大小,少过 河建桥等自然因素。

必修Ⅱ 第一章 人口、城市与环境

1、人口增长模式及地区分布 (1)“高-高-低“模式:工业革命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

原始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传统人口增长模式:表现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较低的自然增长率。 (2)“高-低-高“模式:表现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发达国家在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人口增长模式。从20世纪50年代起,普遍存在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导致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出现严重的人口问题(青少年比重过大)。 (3)“低-低-低“模式:表现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是一种现代人口增长模式。目前,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已基本步入现代人口增长模式(人口老龄化现象严重),我国人口增长模式正逐步由“高-低-高”型向“三低”型过渡。

2、人口容量指一个地区资源环境能承载的最大人口数量; 合理人口容量指最适宜的人口数。

3、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资源丰富程度、科技发展水平、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程度及消费水平等。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

4、人口迁移的分类

根据人口迁移范围的不同,可以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两种类型。

按迁移方向分:农村到农村,农村到城市(城市化),城市到城市 ,城市到农村(逆城市化)。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中国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5、城市功能分区 功能区 形 态 特 征

位 置

商业区

占地小、呈点状或条状

经济活动最繁忙;人口数量昼夜差别大;建筑物高大稠密;内部有明显分区 市中心,交通干线两侧、街角路口 工业区 集聚成片 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并趋向沿主要交通干线

市区外缘,交通干线两侧

住宅区

占地大,工业化后出现分化 建筑质量上,高低级住宅分化;位置上,高低级住宅分区背向发展 高级 城市外缘、

高坡、文化区 低级 内城、低地、工业区

【例 1】读我国北方地区某城市周围土地利用图,回答: (1)你认为图中哪种利用方案最为合理(B ) A 。①水稻 ②乳牛场 ③蔬莱 ④花卉 B .①小麦 ②乳牛场 ③花卉 ④蔬菜 C .①水稻 ②蔬菜 ③花卉 ④乳牛场 D .①小麦 ②蔬菜

③乳牛场 ④花卉

(2)据图中信息分析,影响该城市布局的区位因素有(C ) ①较为平坦的地形 ②较为充足的水源

③温暖湿润的气候 ④丰富的自然资源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6、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等级 服务范围

数量 中心地之间的距离 提供服务职能的高低

高 大 少 远 高级 低

低级

7、城市化的表现: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持续上升;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城市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其中,城市人口比重上升是衡量一个地区或国家城市化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

8、城市环境问题及措施

商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大 工业的付租能力受市中心距离的影响最小 OA 商业付租能力最强 AB 住宅付租能力最强 BC 工业付租能力最强

(1)问题:①中心区人口密集;②交通拥挤;③环境污染严重,环境质量下降;④地价房租昂贵,居住条件差;⑤失业人口增多;⑥社会秩序混乱。

(2)措施: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②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③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④大力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绿化建设。

【例1】读“人口增长模式随时间变化图”,以及部分国家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表,

回答下列问题。

国家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韩国 1.50.60.9

尼加拉瓜 3.70.6 3.1

中国 1.710.66 1.05

(1)图中斜线部分表示,其计算方法是。

(2)A 阶段人口增长模式的特征是,属于人口增长模式

(3)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处于低增长阶段的是_(填字母)

(4)对照表中的数据,韩国、尼加拉瓜、中国分别处于图中、、、阶段

答案:(1)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很低高-高-低

第二章区域产业活动

1、农业区位因素分析:地形、气候、土壤、水源、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等。

2、农业地域类型

(1)水稻种植业: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气候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小农经营,单产高、商品率低,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

(2)商品谷物农业:美国中央大平原(小麦带和玉米带)、我国东北。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例1】读我国东南沿海某自然村相关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该自然村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该自然村年降水量约1500 毫米,最冷月平均气温约1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28℃;人口密度约550 人/平方千米

(1)该自然村的农业地域类型最有可能是。(2)该自然村发展该农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答案:(1)水稻种植业(水田农业),(2)平坦地形面积较大;气候高温多雨;灌溉便利;劳劢力丰富;粮食需求量大;亝通便利等。

3、五种指向型工业

主要因素特点有代表性的工业部门厂址选择要求

原料指向型原料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

运输原料成本较高

甜菜或甘蔗制糖、水产品加

工、水果罐头厂

接近原料产地

市场指向型产品不便于长距离运输或

运输产品成本较高

啤酒厂、家具厂、印刷厂接近消费市场

动力指向型需要消耗大量能量的工业炼铝厂、有色金属冶炼等接近火电厂或水电站

劳动力指向型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工

普通服装、电子装配、包带、

制伞、制鞋等

接近具有大量廉价劳

动力的地方

技术指向型技术要求高的工业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精

密仪表等

接近高等教育和科技

发达地区

4、工业与环境

工业部门污染类型区位选择

水泥厂、酿造厂污染空气工厂设置在居民区最小风频的上风向;主导风向的下风向;与盛行风相垂直的郊外

印染厂、造纸厂、

电镀厂、皮革厂

污染水源污水排放口要远离水源地及河流上游化工厂污染大气、污染水源同上两条

炼油厂污染空气,固体废弃物污染污染空气措施同上;固体废弃物污染要远离居民区和农田

【例2】图是某城市布局规划图,要在ABCD 四地区建火力发电站、自来水厂、印染厂、服装厂,并在城郊建立副食品基地及进行绿化建设,从经济效益、环境因素考虑如何合理布置上述建设项目?(1)自来水厂建在,理由是。

(2)火力发电厂建在,理由是。

(3)印染厂建在,理由是。

(4)服装厂建,理由是。

(5)副食品基地建在,理由是。

(6)绿化带应布置在城市的方,理由是。

答案:(1)C 河流上游,水质较好、水源清洁、无污染。

(2)D 位于不主导风向垂直的城市远郊,靠近铁路和煤田,运

输方便。

(3)B 位于河流下游,丌污染城市水源。(4)A 地处

城区,有大量劳劢力和广阔的市场。(5)东部,远离工

业区,污染小,土地多,便于灌溉,丏离城区较近,靠近市场。

(3)(6)西南,把重工业不城区分开,在铁路和城区之间,减少噪声污染。

必修Ⅲ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标志:

常用指标: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等。

其余的指标:如人文发展指数(预期寿命、教育程度和国内生产总值)

2、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东部:沿海12省区中部:9个省区西部:10个省区(能写出简称)

3、南方与北方的差异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

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均有分布

气候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棕壤、钙质土、黑土红壤、砖红壤

4、西部大开发范围及意义

(1)范围:包括西部10个省以及中部的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广西壮族自治区。

(2)条件:矿产、油气、水能、土地资源等有突出优势,发展潜力大。但西部基础设施落后,人才、技术、资金匮乏,生态环境脆弱。

(3)措施:抓好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加快优势资源开发,发展特色产业;发展科技教育,扩大对外开放。

(4)意义:有利于将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推动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富裕,加强民族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与边疆安全;有利于调整我国经济结构,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有利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北,改变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5、南水北调

1、原因: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极不平衡。

2、线路

东线中线西线

调水源地长江下游扬州附近汉江上的丹江口水库长江上游通天河、雅砻江和大渡河

调水线路沿京杭大运河提水北

上到天津

开挖渠道,引水自流到

北京、天津

开凿输水隧洞,调长江水入黄河上

调水量大较大小

水质差较好最好

6、西气东输

(1)线路:主体工程从新疆轮南铺设输气管道到上海,将塔里木盆地、陕甘宁地区的天然气输送到长三角地区。还包括把四川盆地的天然气输送到湖北湖南。

(2)意义:

对输出地区:①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促进西部经济发展;②优化产业结构,改善城市大气环境;③改善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④增加就业机会和税收收入,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对输入地区:①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张状况。②促进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拉动国内需求。③优化能源结构,改善大气环境。④缓解了交通运输的压力。

7、西电东送

北线: 将黄河上游的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的火电输往京津唐地区(火电为主)。

中线: 将长江中上游的水电输往华东地区(主要水电站有二滩、葛洲坝、三峡)。

南线: 将珠江上游的水电输往珠江三角洲(主要水电站有天生桥、岩滩、龙滩)开发贵州等地火电为补充。

8、产业转移

产业转移的规律:①不同区域之间:沿海→内地,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

②同一区域内:由第一产业转向第二产业再转向第三产业

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产业→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

自然原因:①气候干旱,降水少;②地表疏松,多砂质沉积物;③大风日数多且集中。④植被稀疏。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工矿开发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2、荒漠化的防治对策

(1)防治对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

(2)措施: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移民,退耕还林还草等保护和恢复天然植被。3、洞庭湖湿地的重要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提供丰富的农副产品、航运、旅游观光。

4、洞庭湖湿地萎缩(1)原因:泥沙淤积、围湖造田。

(2)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干堤、疏浚河道。

5、田纳西河流域的综合治理与开发

(1)以水资源综合开发为核心,对全流域河道进行梯级开发。梯级开发,修建水坝,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防洪:减少了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航运:航运畅通,促进经济发展。发电:提供充足廉价的电力,发展高耗能工业。旅游:提高环境质量、促进旅游发展。灌溉:可作旱季时的灌溉用水。(2)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业。坡地—栽培果树、蔬菜平原—种植玉米、棉花、大豆发电厂附近—利用余热发展温室蔬菜水库——渔业山地——林业

6、美国主要农业带:

农业带分布区位因素

乳畜带东北部五大湖沿岸纬度较高,气候冷湿,无霜期短,土壤贫瘠,不适合种植谷物,但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人口稠密,工业集中,经济发达,对乳制品的需求量大。

玉米带中部地势平坦、土质肥沃、年降水量多、热量充足,适宜玉米的生长。可为乳畜带就近提供饲料。

小麦带中部(冬麦)

北部(春麦)

温带大陆性气候,水热配合好;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有

利于机械化生产

棉花带南部土壤肥沃,光热充足

7 、鲁尔区

(1)鲁尔工业区兴起繁荣的主要区位条件

①丰富的煤炭资源;②离铁矿区较近;③丰富的水源④便捷的交通;⑤广阔的市场。

(2)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b)

①生产结构单一;②煤炭能源地位下降;③世界性钢铁过剩;④新技术革命的冲击;⑤环境污染严重。

(3)鲁尔区的综合治理措施(c)

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这是综合整治的核心);②调整工业布局,保证各行业均衡发展;③消除污染,美化环境;④发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8、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

阶段城市化进程形成原因城市化进程特点

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小城镇为主导,工业企业发展迅速,

分布具有广泛性,以劳动密集型为主导

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产业相

混杂的城乡一体化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区域中心城市(广州、深圳)的辐射带动作用,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

以核心城市(广州)为中心的城

市群体系

9、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1979-1990)夯实基础阶段

发展条件工业基础薄弱,矿产资源贫乏。劳动力丰富、政策优势、侨乡优势。主导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以轻工业为主。

工业增长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增长相对较慢

第二阶段(1990年后)稳步发展阶段

发展条件政策优势已不明显,劳动力低成本优势逐渐丧失。恰逢世界经济全球

化、信息化和产业结构调整。

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工业结构优化调整,技术水平明显提高。

工业增长工业发展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增长迅猛。

《医学遗传学》期末重点复习题

2.与苯丙酮尿症不符的临床特征是(1)。 A 患者尿液有大量的苯丙氨酸 B 患者尿液有苯丙酮酸 C 患者尿液和汗液有特殊臭味 D 患者智力发育低下 E 患者的毛发和肤色较浅 3.细胞在含BrdU的培养液中经过一个复制周期,制片后经特殊染色的中期染色体()两条姊妹染色单体均深染 4.DNA分子中脱氧核糖核苷酸之间连接的化学键是()磷酸二酯键 5.HbH病患者的可能基因型是(5)。 A ――/―― B -a/-a C ――/aa D -a/aa E aacs/―― 6.下列不符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特征的是(4)。 A.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B.系谱中看不到连续遗传现象,常为散发 C.患者的双亲往往是携带者 D.近亲婚配与随机婚配的发病率均等 E.患者的同胞中,是患者的概率为1/4,正常个体的概率约为3/4 7.人类a珠蛋白基因簇定位于(5)。 A 11p13 B 11p15 C 11q15 D 16q15 E 16p13 8.四倍体的形成可能是由于(3)。

A 双雄受精 B 双雌受精 C 核内复制 D 不等交换 E 部分重复9.在蛋白质合成中,mRNA的功能是(3)。 A 串联核糖体 B 激活tRNA C 合成模板 D 识别氨基酸 E 延伸肽链10.在一个群体中,BB为64%,Bb为32%,bb为4%,B基因的频率为(4)。 A B C D E 11.一个个体中含有不同染色体数目的三种细胞系,这种情况称为(3)。 A 多倍体 B 非整倍体 C 嵌合体 D 三倍体 E 三体型 12.某基因表达的多肽中,发现一个氨基酸异常,该基因突变的方式是(5)。 A 移码突变 B 整码突变 C 无义突变 D 同义突变 E 错义突变13.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的群体易患性平均值与阈值相距越近(1)。 A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也越高 B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也越低 C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高,群体发病率越低 D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迅速降低 E 群体易患性平均值越低,群体发病率越高 1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4)。

遗传学重点复习内容

请认真复习以下内容: 回复突变 剂量补偿效应 冈崎片段 C值悖论 微卫星DNA 同源染色体 内含子 转化 转导 中心法则 外显子 隔裂基因 复等位基因 伴性遗传 F因子 F'因子 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 转座因子(跳跃基因) (了解专座的发现,经典案例) 细胞质遗传 核外遗传 母性影响 (了解持久母体影响:田螺的遗传)基因工程 共显性 假显性 不完全连锁 完全连锁 基因突变 位置效应 移码突变 重组DNA技术 平衡致死品系 连锁群性导 图距 常染色质 异染色质 世代交替 上位效应 阈性状 遗传漂变 孟德尔群体 适合度 瓶颈效应 生物信息学 连锁图谱 遗传学的分支学科 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异同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DNA复制的方式与基本规律 DNA是遗传物质的直接和间接证据 复等位基因 ABO血型的基因型和表现型 三点测交法 三点测交法的优势 两点测交法 染色体畸变的种类 基因突变产生的原因 Hardy-Weinberg定律 区别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并发系数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比较 减数分裂 遗传三大定律 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类型 环境因子决定性别的类型 果蝇、蜜蜂、鳄鱼、青蛙、后螠的性别决定方式 系谱图常用符号P65 几种遗传学分析图谱的作图 经典的人类遗传病(如血友病、色盲、21三体、多指等) 课后计算习题 遗传学的各种经典案例(需要了解!) Ps:祝大家考试顺利!羊年快乐

回复突变 回复突变(reverse mutation): 突变体(mutant)经过第二次突变又完全地或部分地恢复为原来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完全恢复是由于突变的碱基顺序经第二次突变后又变为原来的碱基顺序,故亦称真正的回复突变.部分恢复是由于第二次突变发生在另一部位上,其结果是部分恢复原来的表现型。亦称为第二位点突变(second site mutation)或基因内校正(intragenic suppression)。 突变基因再次发生突变又恢复原来的基因,这类突变称为回复突变。但单是表现型变得和原来一样,并不一定被称为回复突变。与这种回复突变相对应,最初的那种突变被称作正向突变。就一个基因而言,回复突变率通常要比正向突变率低,有的突变基因完全不发生回复突变,这样的基因认为是由于原来的基因发生缺失造成的。 由于它的表现型效应被基因组第2位点的突变抑制,所以回复突变又称抑制突变。 剂量补偿效应 剂量补偿效应,英文名是 dosage compensation 。使细胞核中具有两份或两份以上基因的个体和只有一份基因的个体出现相同表型的遗传效应。一个细胞核中某一基因的数目称为基因剂量。在以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动物中,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并无差别,因为雌雄两性动物的常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相同。但是对于性染色体来讲,包括人类在内的哺乳动物雌性个体的每一体细胞中有两条X染色体,所以在X染色体上的基因剂量有两份,而雄性个体只有一条 X染色体,基因剂量只有一份。 C值悖论编辑 在每一种生物中其单倍体基因组的DNA总量是特异的,被称为C值(C-Value)。 DNA的长度是根据碱基对的多少推算出来的。各门生物存在着一个C值范围,在每一门中随着生物复杂性的增加,其基因组大小的最低程度也随之增加 微卫星DNA 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2~6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又称为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 STR)。广泛分布于基因组中。其中富含A-T碱基对,是在研究DNA多态性标记过程中发现的。1981年Miesfeld等首次发现微卫星DNA,其重复单位长度一般为1~6个核苷酸,双核苷酸重复单位常为(CA)n和(TG)n。同源染色体 是在二倍体生物细胞中,形态、结构基本相同的染色体,并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参考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中彼此联会(若是三倍体及其他奇数倍体生物细胞,联会时会发生紊乱),最后分开到不同的生殖细胞(即精子、卵细胞)的一对染色体,在这一对染色体中一个来自母方,另一个来自父方

2017年中科院遗传学考研参考书

中国科学院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遗传学》考试大纲 本《遗传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大学生命科学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遗传学的主要内容包括经典遗传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学和发育遗传学等。要求考生掌握基本概念、原理,从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对遗传学有较完整和系统的认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熟悉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规律,并能综合、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一、考试科目基本要求及适用范围概述 熟练掌握遗传学的基本原理与知识,了解遗传学研究的新进展与新概念,了解遗传学研究相关的新技术。 二、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题型) 考试形式:闭卷,笔试;考试时间:180分钟;总分:150分 试卷结构:名词解释,简答题,遗传学计算题 三、考试内容与要求 (一)染色体遗传学与细胞遗传学 1.理解细胞分裂的过程与意义; 2.掌握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的异同,了解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中的行为; 3.了解果蝇唾液腺染色体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4.掌握染色体学说的主要内容; 5.掌握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组装与结构模型。

(二)经典遗传学 1.熟练掌握孟德尔的遗传分离定律和遗传自由组合定律的原理; 2.了解性染色体决定性别的主要类型,理解伴性遗传规律; 3.熟练运用基因的连锁与交换定律进行重组频率的计算,掌握三点测交法的原理与应用; 4.掌握谱系的遗传分析方法; 5.理解遗传互补检测的原理,熟练掌握遗传互补检测的原理与应用; 6.理解剂量补偿效应的概念; 7.熟练掌握基因型(genotype)、表现型(phenotype)、外显率(penetrance)、表现度(expressivity)等概念,掌握表型比率的计算方法; 8.掌握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非等位基因等概念; 9.了解基因突变互作的主要类型与原理。 (三)基因与基因组的结构与功能 1.熟练掌握DNA双螺旋模型。了解DNA的其它构型; 2.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掌握基因的类型,理解基因与DNA的关系; 3.掌握基因组结构特点和功能的对应关系; 4.理解等位基因、等位突变的性质与特点; 5.了解真核生物、原核生物基因组序列的类型与特点; 6.理解基因家族的概念; 7.了解基因的丢失、扩增、重排的特点与意义; 8.掌握重组测验进行基因定位的原理,理解图位克隆的原理,了解遗 传拯救(rescue)或分子遗传互补实验确定基因功能的原理。 (四)遗传重组与遗传分析 1.掌握同源重组、位点特异重组的原理与特点; 2.熟练掌握遗传重组作图的原理与应用; 3.掌握缺失作图的原理和方法;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教学文案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 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遗传学复习考试思考题重点汇总及答案

1、医学遗传学概念 答:是研究人类疾病与遗传关系的一门学科,是人类遗传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2、遗传病的概念与特点 答:概念:人体生殖细胞(精子或卵子)或受精卵细胞,其遗传物质发生异常改变后所导致的疾病叫遗传病。 特点:遗传性,遗传物质的改变发生在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细胞中,包括染色体畸变和基因突变,终生性,先天性,家族性。 3、等位基因、修饰基因 答:等位基因: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相同位置上,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 修饰基因:即次要基因,是指位于主要基因所在的基因环境中,对主要基因的表达起调控作用的基因,分为加强基因和减弱基因。 4、单基因遗传病分哪五种?分类依据? 答:根据致病基因的性质(显性或隐性)和位置(在染色体上的),将单基因遗传病分为 5 种遗传方式。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X连锁隐性遗传病,X连锁显性 遗传病,Y 连锁遗传病。 5、什么是系谱分析?什么是系谱? 答:指系谱绘好后,依据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特点,对该系谱进行观察、分析和诊断遗传方式,进而预测发病风险,这种分析技术或方法称为系谱分析。 6、为什么AD病多为杂合子? 答: 1 遗传:患者双亲均为患者的可能性很小,所以生出纯合子的概率就很小 2 突变:一个位点发生突变的概率很小,两个位点都突变的概率更小 7、AD病分为哪六种?其分类依据?试举例。 答:①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与患病纯合子(AA)完全一样。例:家族性多发性结肠息肉,短指 ②不完全显性遗传:杂合子(Aa)表现型介与患病纯合子(AA)和正常纯合子(aa) 之间。例:先天性软骨发育不全(侏儒) ③共显性遗传:一对等位基因之间,无显性和隐性的区别,在杂合子时,两种基因的 作用都表现出来。例:人类ABO血型,MN血型和组织相容性抗原 ④条件显性遗传:杂合子在不同条件下,表型反应不同,可能显性(发病),也可隐性(不发病),这种遗传方式叫显性遗传,这种遗传现象叫不完全外显或外显不全。例:多指(趾) ⑤延迟显性遗传: 基因型为杂合子的个体在出生时并不发病,一定年龄后开始发病。 例:遗传性小脑性运动共济失调综合征,遗传性舞蹈病 ⑥从(伴)性显性遗传:位于常染色体上的致病基因,由于性别差异而出现男女分布比例或基因表达程度上的差异。例:遗传性斑秃 8、试述不完全显性遗传和不完全外显的异同。 相同点:1、都属于AD,具有AD的共同特点; 2 、患者主要为杂合子; 不同点:1、不完全显性遗传是一种遗产方式; 不完全外显是一种遗传现像; 2 、不完全显性遗传中杂合子全部都发病,但病情轻于患病纯合子; 不完全外显中杂合子部分发病,只要发病,病情与患病纯合子一样; 9、试述AR病的特点 答:1、患者多为Aa 婚配所出生的子女,患者的正常同胞中2/3 为携带者; 2 、病的发病率虽不高,但携带者却有相当数量;

会计基础教学大纲

《会计基础》课程实施性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基础会计 课程类型:专业核心课程 总学时:100 理论学时:60 实验学时:40 适用专业:会计电算化专业 一、说明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研究会计核算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一门会计、证券等专业的实践性强的专业核心课程。 2、课程的任务和要求 教学目的和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比较全面地了解、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并使学生具备进行会计核算的初步能力,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知识上: ①了解会计的产生和发展史,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 ②掌握会计核算的七种专门方法,即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③明确不同账务处理程序的应用和相关会计法规。 (2)能力上: ①能够填制和原始凭证;②能够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③能够熟练登记各种账簿和运用错账更正方法;④能够根据账簿资料编制会计报表。

(3)素质上: 爱岗敬业、熟悉法规、依法办事、客观公正、搞好服务、保守秘密 (4)、教学模式基本要求 本课程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基本原理,会计核算的基本准则,会计要素的概念和分类,以及什么是会计科目、帐户、会计分录、会计凭证、帐簿、报表等概念;要求学生通过对会计等式演变的抽象理解,运用复式借贷记帐方法,分析并掌握工业生产企业的经济业务活动;通过会计手工模拟实验,使学生了解会计记帐、对帐、结帐,财产清查的意义和处理方法,对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的编制进行简易地操作,掌握资产负债表的合并项核算。 (5)、考核方法基本要求。 作业要求:认真按时完成作业,字迹工整,不得抄袭他人作业。每迟交作业24小时按作业占总成绩百分比的20%扣分。 测验、考核或成绩评定: A、考勤占考核总成绩的20%,每旷课一节扣2分; B、作业占考核总成绩的10%,每少交作业一次扣1分; C、期中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20%; D、期末考试占考核总成绩的50%。 本课程的合计学时为100学时。

遗传学考试大纲

《遗传学》考试大纲 一、考试大纲的性质 遗传学是探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是现代生物学的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主要内容包括:遗传的细胞学基础、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孟德尔遗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染色体变异、细菌和病毒的遗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基因突变、遗传与发育、数量遗传、群体遗传与进化。要求考生牢固掌握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帮助考生明确本课程的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本考试大纲主要根据《遗传学》(朱军_第三版)编制而成。适用于报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遗传学及相关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的考生。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绪论 遗传学的发展及其在科学和生产发展中的作用。 第二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 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生活周期。 第三章遗传的分子基础 DNA作为主要遗传物质的证据;DNA的复制;RNA的转录及加工;遗 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第四章孟德尔遗传 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孟德尔规律的补充 和发展。 第五章连锁遗传和性连锁 连锁与交换;交换值及其测定;基因定位与连锁遗传图;真菌类的连锁 与交换; 第六章染色体变异 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应用;染色体数目变异。 第七章细菌和病毒的遗传 细菌和病毒研究的意义;噬菌体和细菌的遗传分析。

第八章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基因;基因调控。 第九章基因工程和基因组学 基因工程;基因组学。 第十章基因突变 基因突变的时期和特征;基因突变和性状表现;基因突变的鉴定;基因 突变的分子基础;诱变;转座因子。 第十一章细胞质遗传 细胞质遗传的概念和特点;母性影响;叶绿体遗传;线粒体遗传;共生 体和质粒决定染色体外遗传;植物雄性不育的遗传。 第十二章遗传与发育 细胞核和细胞质在个体发育中的作用;基因对个体发育的控制;细胞的 全能性。 第十三章数量遗传 群体的变异;数量性状的特征;数量性状遗传研究的基本统计方法; 遗传参数的估算及其应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近亲繁殖与杂种优势。第十四章群体遗传与进化 群体遗传平衡;改变平衡的因素;达尔文的进化学说及其发展;物种的 形成。 三、考试要求 要求考生能熟练掌握有关基本概念,掌握植物形态解剖特征,系统掌握植物分类与系统发育知识,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结构 1. 名词解释(40%) 2. 问答题(40%) 3. 论述题(20%) 五、考试方式和时间 考试方式:笔试

基础会计学必背知识点

《会计基础》复习资料 一、学习目的 切勿依靠押题!从业考试秉求全面考核的原则,考点覆盖全面,另外这是一门新的语言,需 要通篇理解,融会贯通,否则会支离破碎,反倒不易通过。 二、重点提示全书 一级重点章节: 第三章会计等式与复式记账; 第四章会计凭证; 第五章会计账簿; 第十章主要经济业务事项账务处理。 第一章总论第 一节会计概述 考点一会计的概念1.会计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核算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 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2.会计核算方法: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会计账簿、成本计算、 财产清查和编制会计报表。 考点二会计的职能1.基本职能:会计核算(首要职能) 和会计监督。 2.会计核算 1)定义:四环节:确认;计量;记录;报告;记账、 算账、报账; 2)特点:货币量度为主;完整性、连续性和系统性 3.会计监督 1)定义:依据:真实、合法性和合理性、效益性 分为:事前、事中和事后监督; 2)特点:价值指标;全过程监督 考点三会计对象1.会计的对象是特定主体的能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以货币表现的经济活动,又称为 价值运动或资金运动。2.过程:资金投入、资金运用和资 金退出 (1)资金的投入:所有者投入的资金和债权人投入的资金两部分。 (2)资金的循环和周转分为供应、生产、销售三个阶段。 (3)资金的退出包括偿还各项债务、上交各项税费(如所得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等。提取盈余公积不是资金退出企业。

考点四会计核算的具体内容1.款项和有价证券的收付 (区分款项和有价证券) 款项是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资金;有价证券是指表示一定财产拥有权或支配权的证券2.财物的收发、增减和使用 3.债权、债务的发生和结算(区分应收账款、预收账款、应付账款和预付账款各属于债权还 是债务) 4.资本的增减 5.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计算(区分理解收入、支出、费用、成本的概念) 6.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财务成果的计算和处理一般包括利润的计算、所得税的计算、利润 分配或亏损弥补等。 第二节会计基本假设 基本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 考点一会计主体1.会计主体是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的空间范围。 2.凡是法人单位必为会计主体,但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 考点二持续经营 1、持续经营是假定企业将按目前状 态持续经营下去; 2、对固定资产的历史成本计价,分期计提折旧费用是持续经营的体现; 考点三会计分期1、会计分期,是指将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持续的、 长短相同的 期间;(会计分期的前提是持续经营、时间范围)2、具体内 容: 1)会计期间:年度、中期(半年度、季度和月度)。 2)由于会计分期,才产生了当期与其他期间的差别,从而形成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 现制不同的记账基础,进而出现了应收、应付、预提、待摊等会计处理。 3)会计年度自公历每年的1月1日起至12月31日止。 考点三货币计量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人民币以外的货币为主的单位,可以选定 其中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是编报的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折算为人民币。 第三节会计基础 考点一会计基础的种类1.类型:权责发生制、收付实现 制 (1)企业:权责发生制 (2)行政单位会计:收付实现制 (3)事业单位会计:除经营业务采用权责发生制外,其他业务也采用收付实现制2.权责发生制: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已经发生和应当负担的费用,不论款项是否

中科院《遗传学》考试大纲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遗传学》考试大纲 本《遗传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遗传学是现代生物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许多学科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孟德尔定律、遗传的染色体学说、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染色体和连锁群、数量性状遗传、遗传物质的改变、遗传的分子基础、突变和重组机理、细胞质遗传、遗传与个体发育、遗传和进化等。要求考生对其基本概念有较深入的了解,掌握遗传学的基本规律,并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试内容 (一)孟德尔定律 1.分离规律 2.自由组合定律 3、遗传学数据的统计处理 (二)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1、细胞分裂 2、染色体周史 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 (三)基因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1、环境的影响和基因的表型效应 2、致死基因 3、复等位现象 4、非等位基因间的相互作用 (四)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 1、性别决定 2、伴性遗传 3、遗传的染色体学说的直接证明 4、其它类型的性决定 (五)染色体和连锁群 1、连锁与交换 2、真菌类的遗传学分析 3、人类连锁分析与细胞学图 (六)数量性状遗传 1、数量性状的遗传学分析 2、分析数量性状的基本的统计方法 3、遗传变异和遗传率

4、近亲繁殖和杂种优势 (七)遗传物质的改变 1、染色体结构的改变 2、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3、基因突变概说 4、突变的检出 5、诱发突变 (八)遗传的分子基础 1、DNA是遗传物质的证据 2、DNA的分子结构与复制 3、DNA与蛋白质合成 4、基因的本质 5、遗传工程 (九)突变和重组机理 1、突变的分子基础 2、重组的分子基础 3、转座遗传因子 4、DNA损伤的修复 (十)细胞质遗传 1、高等植物叶绿体的遗传 2、叶绿体的遗传及分子基础 3、线粒体的遗传及分子基础 4、禾谷类作物的雄性不育 (十一)遗传与个体发育 1、细胞质在遗传中的作用 2、细胞分化的可逆性 3、基因表达的调控 (十二)遗传和进化 1、进化概说 2、进化理论 3、新种形成 4、育种实践中的人工选择 5、育种实践中的远缘杂交 二、考试要求

遗传学期末考试重点

遗传学 问答和计算: 1、二项展开和通项公式的运用 2、单倍体高度不育的机制 3、X2的运用 4、三点测交的运用 5、雄性不育的机制和运用 6、谱系中近交系数的计算 7、遗传平衡定律的运用 8、F-,F-和F,的区别,HfrxF-,F-x F-的过程 9、狭义和广义遗传率的推算 知识点: 一、性别决定的种类 (一)性染色体决定性别 1、性染色体本身决定性别 (1)XY型(2)ZW型 2、性染色体的数目决定性别 如(1)蝗虫:雌性2n=24(xx);雄性2n=23(xo){xo}型 (2)鳞翅目昆虫雄性zz雌性zo称作zo型 3、染色体的倍性决定性别(蜜蜂) 4、性指数决定性别 5、取决于x染色体是否杂合 6、取决于x与y的比 (二)基因决定性别 1、由复等位基因决定性别 2、由二对基因决定 (三)环境决定性别 考题推测:人类的性别决定属于 xy 型,鸡的性别决定属于 zw 型,蝗虫的性别决定属于 xo 型。 二、一因多效和多因一效 一个单位性状的遗传并不都是受一对基因的控制,而经常受到许多对基因的影响。许多基因影响同一单位性状的现象称为“多因一效”,另一方面,一个基因也可以影响许多性状的发育,称为“一因多效”。 三、细菌交换特点 四、细胞质基因特点 1、概念: 广义地讲,染色体外遗传包括染色体以外的其他任何细胞成分所引起的遗传现象,例如,质体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以及共生体和细菌粒等所引起的遗传现象,由于存在细胞核和细胞抽的严格界限,并且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又存在于细胞质中,因此在习惯上把核外遗传物质所引起的遗传现象又称为细胞质遗传(cytoplasmic inheritance)或核外遗传(extra-nuclear inheritance)。 2、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①.正交和反交的遗传表现不同。

协和医学遗传学基础考试总结(个人整理)

1.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是遗传学与医学相结合而产生的一门研究人类病理性状的遗传规 律和物质基础的一门学科。其研究对象为人类遗传病,研究遗传病发生机理、传递方式、诊断、治疗、预后、再发风险和预防方法,从而控制遗传病在一个家庭中的再发,降低它在人群中的危害,提高人口素质。 2.遗传病(inherited disease):由于遗传物质改变导致的人类疾病 3.基因(Gene):是位于染色体上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4.基因型(Genotype):个体一定基因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组成 5.表现型(phenotype):一定基因型的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机能、行为和生化等表现 6.遗传病的分类: 根据在疾病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将人类疾病分为四大类: 1.遗传因素决定发病,看不到特定环境因素的作用,如短指(趾) 2.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但需要一定的环境因素诱发,如苯丙酮尿症等 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起作用 4.基本上是环境因素决定发病,与遗传因素无关。 7.遗传病的特征: (1)家族聚集性:遗传病往往表现为家族聚集性,但家族聚集的疾病并非都为遗传病,如坏血病等。 (2)先天性:遗传病多数为先天性疾病,但先天疾病并非都为遗传病,如由于母亲感染风疹病毒引起的胎儿白内障。 (3)遗传物质突变。 (4)垂直传递。 (5)终生性。 细胞分裂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到下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所经历的全过程,叫做一个细胞分裂周期,一个细胞分裂周期所需要的时间叫做细胞周期时间。细胞周期可分为间期和有丝分裂期。 突变Mutation致病突变Disease-causing mutation Exon外显子Intron内含子 核型:一个体细胞中全部染色体系统排列所构成的图像 核型分析:将一个细胞的全部染色体按照染色体的大小、着丝粒位置及其他特征配对、排列,以确认其是否具有正常的核型组成的过程。 染色体组(chromosome set):人类等二倍体生物的每一个正常的精子或卵子的全部染色体。 亚二倍体(hypodiploid): 染色体数目少于二倍体数。缺失一条染色体的那对染色体将构成单体型(monosomy)。典型病例为45,X的女性性腺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 相互易位(平衡易位)(reciprocal translocation):两条染色体发生断裂后形成的两个断片,相互交换连接而形成两条衍生的染色体。 罗伯逊易位(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处发生断裂,在着丝粒处重接,也称着丝粒融合(centric fusion)。 1. 三倍体形成的原因? 1)双雄受精(dindry):受精时同时有两个精子入卵受精,可形成69,XXX;69,XXY;69XYY。 2)双雌受精(digyny):卵子发生第二次减数分裂时,次级卵母细胞由于某种原因,其第二极体的那一染色体组没有排出卵外,而仍留在卵内这样的与一个正常的精子受精后,即可形成核型为69,XXX或69,XXY 的受精卵。 2. 四倍体形成的原因? 1)核内复制(endoreduplication): 在一次细胞分裂时,染色体不是复制一次,而是复制两次。每个染色体形成4条,染色体两两平行排列在一起,经过正常的分裂中期、后期和末期后,形成的两个子细胞均为四倍体细胞。 核内复制与四倍体形成是癌细胞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特征之一。 2)核内有丝分裂(endomitosis): 是在进行细胞分裂时,染色体正常地复制一次,但至分裂中期时,核膜仍未破裂、消失,也无纺锤丝

基础会计学重点

1.会计的两大职能:核算职能、监督职能。 2、会计的六大要素: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3、会计的四大假设: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会计假设:是对会计所处的空间和时间环境做出的基本规定,它既是组织会计工作的基本依据,也是制定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指导思想。因此,我国也将其称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4、记账本位币:是指记录企业全部经济业务所采用的货币。 5、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方面的要求有四条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配比原则、历史成本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权责发生制原则:指企业在确认各期收入和费用时,应当以权利和责任的实际发生为标准。 历史成本原则:指企业的各项财产物资应当按取得时的实际成本计价,如有物资变动,除有特殊规定外,不得调整其账面价值。 6、会计恒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7、会计科目:按照经济内容分:资产类、负债类、所有者权益类、成本类和损益类 按照供指标的详细程度分类: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总分类科目又称总帐科目或一级科目明细分类科目又称明细科目、细目或三级科目 8、借贷记账法:也叫借贷复式记帐法,是以“借贷”二字为记账符号,采取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的借贷规则,在两个以上的账户中,

以相等的金额、全面的、相互联系的记录经济业务的复式记账法。 9、预提费用:用来核算企业按照规定预提计入成本费用,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 11、固定资产折旧费:指固定资产由于使用或自然力的影响发生损耗而转移的价值。 贷摊、预提费用的区别:先支付、后受益的费用作待摊费用处理,先受益、后支付得费用作预提费用处理。 12、会计凭证:简称凭证,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和完成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书面证明,是登记帐簿的重要依据。 13、会计凭证按其填制程序和用途可以将其分为原始凭证和记帐凭证 原始凭证:又称单据,是在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时填制或取得的,用以证明经济业务的执行和完成情况,并作为记帐原始依据的会计凭证,是进行会计核算的原始资料。 原始凭证分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 自制原始凭证是指由本单位内部经办经济业务的部门或人员在办理经济业务时填制的凭证。 外来原始凭证是指企业与其他单位发生经济业务时,从外单位取得的凭证 记帐凭证:是会计人员根据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或汇总原始凭证,按照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归类和整理,并据以确定会计分录而编制的凭证,是登记帐簿的直接依据。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普通遗传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普通遗传学 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学分:48/3 开设学期:第五学期 说明 一、课程性质与说明 1.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2.课程说明 《普通遗传学》是生命科学领域中一门核心课程,也是高等院校生命科学学科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普通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规律及其机理的一门科学,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较全面地了解遗传和变异的基本知识和一般的遗传分析方法;理解生物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及其机理;系统掌握经典遗传、细胞遗传、数量遗传、微生物遗传、群体遗传、基因工程等相关理论与技术,为学习和掌握育种学及其它生命科学课程等专业课程的遗传学分支理论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能初步运用所学的遗传学知识和技能,阐明和解决生命科学中有关遗传学的一般问题以及与遗传有关的人类健康问题。 2.能通过查阅文献理解最新的遗传学成果,更深入理解遗传学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可以跟上遗传学发展的步伐, 3.能从遗传学角度分析染色体的显微结构、组成和功能,理解经典遗传规律、基因突变、染色畸变以及细胞质遗传和群体遗传规律。 4.能深入分析基因分离、独立分配和连锁互换三个规律间的内在联系;理解基因突变及其变异的分子基础;理解遗传过程中的核质互作关系;理解基因概念的发展及其微细结构。 5.能区别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的特征及其一般分析方法;掌握基因定位、鉴定变异的有关方法;掌握数量遗传统计方法。 三、学时分配表 章序章题讲授学时1绪论22遗传的细胞学基础43孟德尔式遗传分析54性别决定与伴性基因的遗传45基因的连锁与交换66数量性状遗传分析57染色体变异58群体的基因结构与进化49核外遗传分析410细菌的遗传分析411病毒的遗传分析312基因组学与后基因组学2合计48 四、教学教法建议遗传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其基本理论和定律均由实验而来,基本上遵循由现象或实验结果提出基本概念,然后进行假设,再进行验证,最后用来解释现实现象或指导实践这一规则,学习时把握这种规则能收到好效果;对一些没有条件进行实验,也需要对以果蝇和大肠杆菌为材料的经典实验有所了解,这些实验本身就是遗传学知识体系的一部分;理论课教材每章后面有习题,这些习题以思考题和分析题为主,对培养分析、综合能力和理解教材中内容有很大帮助,需认真解答,并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及时了解最新的遗传学研究动态,。 该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实验及其自学相结合方法;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与板书相结合进行。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

基因工程期末考试重点知识整理

基因工程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 1、基因工程的概念(基因工程基本技术路线PPT) 基因工程(Gene Engineering),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遗传工程,它是用人为方法将大分子(DNA)提取出来,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某一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以让外源遗传物质在其中“安家落户”,进行正常的复制和表达,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育种技术. 2、基因工程的历史 基因工程准备阶段:1972,第一个重组DNA分子的构建,构建人:Paul Berg及其同事PPT 基因工程诞生:1973,Cohen & Boyer首次完成重组质粒DNA对大肠杆菌的转化 基因工程发展阶段的几个重要事件: 一系列新的基因工程操作技术的出现; 各种表达克隆载体的成功构建; 一系列转基因菌株、转基因植物、转基因动物等的出现 3、基因工程的内容(P9) 4、基因克隆的通用策略(P12)(基因组文库(鸟枪法)+分子杂交筛选) 第二章分子克隆工具酶 5、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概念、特点、命名、分类(问答) 概念:一类能识别双链DNA中特殊核苷酸序列,并使每条链的一个磷酸二酯键断开的内脱氧核糖核酸酶,主要存在于细菌体内 特点(参加PPT) 命名:依次取宿主属名第一字母,种名头两个字母,菌株号,然后加上序号。

如:从Haemophilus influenze Rd中提取到的第三种限制型核酸内切酶被命名为Hind Ⅲ,Hin指来源于流感嗜血杆菌,d表示来菌株Rd,Ⅲ表示序号。 分类:依据酶的亚单位组成、识别序列的种类以及是否需要辅助因子可分为:Ⅰ型酶、Ⅱ型(Ⅱs型)酶和Ⅲ型酶。 真核细胞中有4中DNA聚合酶:α,β,γ,线粒体DNA聚合酶 原核生物中3中DNA聚合酶:Ⅰ,Ⅱ,Ⅲ 6、几个基本概念 粘性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是交错的,对称地分布在识别序列中心位置两侧,这样形成的DNA片段末端称为~。 平末端:两条多聚核苷酸链上磷酸二酯键断开的位置处在识别序列的对称结构中心,这样切割的结果产生的DNA片段末端是平齐的,称之为~。 同裂酶:一些来源不同的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具有相同的识别序列。如:BamHI和BstI均可识别GGATCC。 同尾酶:有些限制性内切酶虽然识别序列不同,但是切割DNA分子产生相同的DNA末端。如:TaqI:TCGA;ClaI:A TCGA T;AccI:GTCGAC 星星活性:某些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在不是原来的识别序列处切割DNA,这种现象称为Star活性。 DNA物理图谱:(多为质粒图谱)

(财务会计)会计基础学

《会计学基础》 第一章总论 三、章节练习: (一)名词解释:1、会计p15 (二)简答: 1、会计的基本职能有哪些?答:反映,控制 2、会计的作用是什么?答: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会计信息供其经济决策使用。如:国家宏观管理部门、投资者(股东)、债权人、企业管理当局、与企业有相关利益的集团(如职工、客户、供应商等) 3、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有哪些?答:设置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报表。 (三)选择题 1、会计对经济活动进行综合反映,主要是利用( B)。 A、实物量度 B、货币量度 C、劳动量度 D、工时量度 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C )。 A、计算和分析 B、计划和考核 C、反映和控制 D、预测和决策 3、近代会计形成的标志是(C )。 A、单式记账法的问世 B、会计从生产职能中分离出来 C、从单式记账法过渡到复式记账法 D、出现了专职会计人员 第二章会计循环Ⅰ:会计恒等式与复式记账 三、章节练习: (一)名词解释: 1、会计循环p22 2、资产p29 3、负债p30 4、所有者权益p30 5、收入p30 6、费用p30 7、利润p30 8、账户p32 9、会计科目P36 10、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就是对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联系的账户中进行登记的记账方法。)11、会计分录p44 12、原始凭证P78 (二)简答: 什么是会计循环?它包括哪些具体步骤?P23 2、什么是会计恒等式?经济业务的发生对它有什么影响? 3、什么是复式记账法?它有什么优点? 4、什么是借贷记账法?借贷记账法包括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借贷记账法是复式记账法的一种。它是以“借”、“贷”为记账符号,以“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为理论依据,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为记账规则的一种科学复式记账法。主要内容包括: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试算平衡。 (三)业务题习题一

分子生物学期末考试重点

1.定义重组DNA技术 将不同的DNA片段按照人们的设计定向连接起来,然后在特定的受体细胞中与载体同时复制并得到表达,产生影响受体细胞的新的遗传性状。 2.说出分子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1.DNA重组技术 2.基因表达研究调控 3.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功能研究 4.基因组、功能基因组与生物信息学研究 3.简述DNA的一、二、三级结构 一级:4种核苷酸的连接及排列顺序,表示了该DNA分子的化学成分 二级:2条多核苷酸连反向平行盘绕所形成的双螺旋结构 三级:DNA双螺旋进一步扭曲盘绕所形成的特定的空间结构 4.原核生物DNA具有哪些不同于真核生物DNA的特征? ①DNA双螺旋是由2条互相平行的脱氧核苷酸长链盘绕而成,多核苷酸的方向由核苷酸间的磷酸二酯键的走向决定,一条是5---3,另一条是3---5②DNA双螺旋中脱氧核糖和磷酸交替连接,排在外侧构成基本骨架,碱基排在内侧③两条链上的碱基通过氢键相结合,形成碱基对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由谁提出的?沃森和克里克 6.DNA以何种方式进行复制,如何保证DNA复制的准确性? 线性DNA的双链复制:将线性复制子转变为环状或者多聚分子,在DNA末端形成发卡式结构,使分子没有游离末端,在某种蛋白质的介入下在真正的末端上启动复制。环状DNA 复制:θ型、滚环型、D型 ①以亲代DNA分子为模板进行半保留复制,复制时严格按照碱基配对原则 ②DNA聚合酶I 非主要聚合酶,可确保DNA合成的准确性

③DNA修复系统:错配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DNA直接修复、SOS系统 7.简述原核生物DNA复制特点 只有一个复制起点,复制起始点上可以连续开始新的DNA复制,变现为虽只有一个复制单元,但可以有多个复制叉 8.真核生物DNA的复制在哪些水平上受到调控? 细胞生活周期水平调控;染色体水平调控;复制子水平调控 9.细胞通过哪几种修复系统对DNA损伤进行修复? 错配修复,恢复错配;切除修复,切除突变的碱基和核苷酸片段;重组修复,复制后的修复;DNA直接修复,修复嘧啶二聚体;SOS系统,DNA的修复,导致变异 10.什么是转座子?分为哪些种类? 是存在于染色体DNA上可自主复制和移动的基本单位。可分为插入序列和复合型转座子11.什么是编码链?什么是模板链? 与mRNA序列相同的那条DNA链称为编码链,另一条根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指导mRNA 合成DNA链称为模板链 12.简述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 mRNA:编码了一个或多个多肽链序列。 tRNA:把mRNA上的遗传信息变为多肽中的氨基酸信息。 rRNA:是核糖体中的主要成分。 hnRNA:由DNA转录生成的原始转录产物。 snRNA:核小RNA,在前体mRNA加工中,参与去除内含子。 snoRNA:核仁小RNA,主要参与rRNA及其它RNA的修饰、加工、成熟等过程。scRNA:细胞质小RNA在蛋白质合成过程起作用。

2018医学遗传学_考试重点整理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单基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疾病,这对等位基因称为主基因。上下代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分为核基因遗传和线粒体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与正常基因组成杂合子导致个体发病,即致病基因决定的是显性性状。 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 ⑴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 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 ⑵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为患者,致病基因由患病的亲代传来;双亲 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 ⑶患者的同胞和后代有1/2的发病可能 ⑷系谱中通常连续几代都可以看到患者,即存在连续传递的现象 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是隐性的,只有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才会发病,称为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 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本身不发病,但可将隐性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称为携带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 ⑴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 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 ⑵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⑶患者的同胞有1/4的发病风险,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可能 为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肯定都是携带者 ⑷系谱中患者的分布往往是散发的,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有时 在整个系谱中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患者 ⑸近亲婚配时,后代的发病风险比随机婚配明显增高。这是由于他们 有共同的祖先,可能会携带某种共同的基因 由性染色体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群体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即可发病,称为X连锁显性(XD)遗传病 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在Y染色体上缺少相对应的等位基因,故称为半合子,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表现出相应的性状或疾病。 男性的X染色体及其连锁的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又只能传递给女儿,不存在男性→男性的传递,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交叉遗传。 X连锁显性遗传的遗传特征 ⑴人群中女性患者数目约为男性患者的2倍,前者病情通常较轻 ⑵患者双亲中一方患病;如果双亲无病,则来源于新生突变 ⑶由于交叉遗传,男性患者的女儿全部都为患者,儿子全部正常;女 性杂合子患者的子女中各有50%的可能性发病 ⑷系谱中常可看到连续传递现象,这点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一致 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隐性基因,即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不发病,称为X连锁隐性(XR)遗传病。(血友病A)X连锁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 ⑴人群中男性患者远较女性患者多,在一些罕见的XR遗传病中,往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