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高一语文期中考试试题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其中第I卷第三、四题为选考题,其他为必考题;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卷上答题无效;

3.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0分)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3题。

找回对汉字的热爱

张颐武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载体,是中国人用于表达思维的文字符号,丰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国人有个经典的说法,叫做“读书必先识字”。汉字是中华文化存在的基础。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起的作用,所谓“书同文”;汉字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它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

在我看来,汉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点一画,精妙组合。其次是意之美,汉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其中的意蕴很美。再次是声韵美,汉字组合成诗文,声韵组合很美。

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从软笔到硬笔,从书写到输入。两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当然,简体字成为规范的正体字也是汉字在二十世纪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变化。简体字是今天全球汉字应用的主流,也是汉字的现代规范写法。这些变化之中,不变的是汉字本身。

如今,虽然汉字的普及程度,即识字率比过去任何一个时代都大有提高,但我们对汉字的使用情况却大不如前,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更别提遣词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过一百多字,但这一百多字却缺乏美感,乏味、单调,常出现成语使用不当、错别字等现象。还有一种情况更为普遍,那就是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这种情况在成年人身上更为常见。

技术的发展带来了便利,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同时,这种便捷却无形中阻碍了我们对汉字的兴趣。追求速度的心态让我们一味快,却忽视了汉字本身的意蕴。莫言就曾说过,使用电脑敲字撰文会使得他常顺手选用电脑提供给他的一些词汇,而无法组织出具有独特意蕴的新词汇,所以他最终放弃使用电脑进行创作。另外,如今学生普遍课业重、压力大,常为了应付考试而囫囵吞枣地接收学校老师授予的一切知识,这些知识不经过消化吸收、没调动兴趣,很容易学了便忘。

我们总以为汉语、汉字是我们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饭走路一样无需投入过多学习精力。这种认识偏差常导致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轻视学习汉字、汉语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数理化或英语能力的提高,最终导致我们在学生期间就不曾打下牢固的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我常遗憾地发现,一些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当然,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在解决了最基本的温饱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学习后,也开始逐渐意识到传统文化的缺失,对知识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会开始重视汉字的读写。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相关的电视节目应运而生。这是一个好现象,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学中文出身,却也常感于自己文学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会出现提笔忘字的情况。因而,我觉得汉字、汉语是需要终身学习的。我们需要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找回对母语的热爱。(选自((新湘评论》2013年第24期,有改动)

1.下列选项不属于“汉字”作用的一项是()

A.汉字承载了许多历史记忆,每个字都有文化内涵和很长的演化传承。

B.汉字是中华文明的载体和符号,中华文明的连续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汉字。

C.汉字的文化内涵非常丰厚,是当代文化传播和交流的载体。

D.汉字造字有六法,许多字都有自己的内涵和复杂的演变历史。

2.下列做法不属于“找回对汉字的热爱”措施的一项是()

A.领悟汉字本身的意蕴,体会汉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声韵美。

B.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学习压力,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

C.掌握汉语、汉字的基本技能,提高应用汉语、书写汉字的能力。

D.加强对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推出重视汉字读写的电视节目。

3.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二十世纪至今,汉字的书写方式发生了两次重大变化,每次变化都深刻地改变了我们应用汉字的方式。

B.当今社会,胡乱书写、使用汉字的状况层出不穷;提笔忘字,认得字却想不起如何书写的现象则更为普遍。

C.使用电脑打字让撰写文章,与他人交流都变得更为快捷,但这种便捷最终导致了人们忽视汉字本身的意蕴。

D.我们总以为学习汉语、汉字无需投入过多的精力,这种认识偏差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纯,字高卿,举进士、拔萃、制策皆高第,张九龄、李邕数称之。自拾遗七迁至中书舍人。处事不回,为宰相元载所忌。时鱼朝恩以牙将李琮署两街功德使,琮恃势桀横,众辱京兆尹崔昭于禁中,纯曰:“此国耻也。”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德宗立,崔祐甫辅政,召为太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不拜,以老乞身。改詹事,听致仕。帝召见,褒叹良久,赐金紫,世高其节。

士美年十二,通《五经》《史记》《汉书》,皆能成诵。父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相论绎,尝曰:“吾曹异日当交二郗之间矣。”未冠为阳翟丞,佐李抱真潞州幕府。以才,历王虔休、李元,皆留不徙。久乃进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以众八千岨剽劫,士美讨平之,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迁京兆尹,天子多所咨逮。

出为鄂岳观察使。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其子宥主后务,偃蹇,母死京师不发丧,欲固其权。士美知之,使府属过其境,宥出迎,因以母讣告之,即为办装,宥惶遽上道。

改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充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皆武臣,私厨月费米六千石、羊千首、酒数十斛,潞人困甚。士美至,悉去之,出禀钱市物自给。又卢从史时,日具三百人膳以饷牙兵,士美曰“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亦罢之。讨王承宗也,遣大将王献督万人为前锋,献恣横逗桡,士美即斩以徇,下令曰:“敢后者斩!”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宪宗喜曰:“固知士美能办吾事。”承宗大震惧。亡几,会诏班师,然威震两河。以疾召拜工部尚书。后检校刑部尚书,为忠武节度使。卒,年六十四,赠尚书左仆射,谥曰景。生平与人交,

已然诺,以是名重于世。(选自《新唐书·郗士美传》)注:偃蹇:骄横;傲慢;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九龄、李邕数.称之数:多次

B. 处事不回

..,为宰相元载所忌不回:正直

C. 未冠.为阳翟丞冠:帽子

D.出禀钱市物

..自给市物:购物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B.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C.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D.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郗士美少年聪慧,被人称赞。他12岁时,就能背诵《五经》《史记》《汉书》。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

B.郗士美才干突出,深受重视。他开始为官的时候,担任阳翟丞;先后在李抱真、王虔休、李元等人手下任职,不管在谁的手下,都深受信赖。

C.郗士美为民着想,一改前任积习。他在担任昭义节度使以后,废除了每月花费繁多、使百姓困乏的私厨制度。

D.郗士美号令严明,功勋卓著。他在讨伐判军王承宗的战斗中,先是将逗留不前的前锋王献斩首,然后亲自击鼓,大败叛军。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即诣载请速处其罪,载不纳,遂辞疾还东都。(5分)

(2)卒卫于牙,固职也,安得广费为私恩?(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送魏二

王昌龄

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船凉。

忆君遥在潇湘上,愁听清猿梦里长。

8.“江风引雨入舟凉”一句中哪个字用的好?好在哪里?请简要分析。(5分)

9.这首诗三四两句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再别康桥》里描写夏虫的诗句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注意:只能做所选定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明月寺

叶弥

“山上有一座明月寺,寺里头就只有住持夫妇两人。两人本是城里人,七零年春天来的,不知道为什么要来。来了快三十年了,从来不见有亲戚来看他们。男的叫罗师傅,女的叫薄师傅。两个人虽说是寺院住持,但从来就是俗家打扮,一直夫妇相称。你说奇怪不奇怪?”因了这话,我走进了竹林掩映里的明月寺。

这是一座小庙,进了门,眼前一黑,过了片刻才看清室内的陈设。救苦救难的观音菩萨摆在屋子正中的木龛里。

薄师傅从木龛后面走出来。一看见她,我就知道这是薄师傅。她是个清瘦的老妇人,薄薄的身体,薄薄的头发,皮肤是暗白的,带着一点灰,与这幽暗的屋子很相配。她的眼神很特别,清而亮。她看人的时候,眼神专注,让人感到里面仿佛有许多要紧的内容,但仔细一看,里面什么都没有。

她看了我一眼,说道:“要不要求签?”又补充了一句:“我这寺里的签,和别处不一样,不分上中下签。只要签上说的话对你有些用处,那就是上签。”于是我在观音面前焚香,磕头,在竹筒里抽了一支签,上面说道:

“海市蜃楼,过眼云烟,落花流水,浮生若梦。”

我突然无可抑制地感到悲戚。

薄师傅又注意地看我一眼,说:“求签就像读书,在信与不信之间,最好。”

我问她:“那到底是信还是不信?”

她素白的脸上略略有些笑容了,她说:“这个我说不清楚。”又说,“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也像你这样喜欢泾渭分明。”

我突然有个感觉,薄师傅以前可能是个教师,如果她是个教师的话,她一定是语文老师。我立刻把我的感觉对薄师傅说了。我看见她先惊后喜,喜悦之色在脸上一掠而过,代之以淡淡的悲戚。

当我陷入无言的时候,薄师傅却说话了:“我领你看我种的花去。”

薄师傅对我说,大部分是她从山上移下来的。譬如这种花,叫“剪春罗”。

她特地用手指向我指示。

我对薄师傅说:“哦,我知道了。‘剪春罗’里面有个‘罗’字,‘罗’,就是罗师傅——这花是你为了罗师傅种的。”

她蹲在菜地里,不看我,脸冲着一地的菜笑了。她笑得十分真心,脸有些红了。看见她的笑容,我知道她平时不大笑的,凭她窈窕的身影,我又可以断定,她年轻时就是一个人人宠爱的大美人。

罗师傅在院子里扫地,薄师傅走过他的面前,也不看他,像自言自语地说:“小囡说,‘剪春罗’是我特地为你种的。”罗师傅也像是自己咳嗽一声似的说:“我说也是。”

他俩已经默契得用不着神色和眼光交流了。

我们三个人就在厨房里的小桌子上吃晚饭了。“小囡。”薄师傅叫我了,她那如水的眼

波看着我,“吃菜。”她对我说。

罗师傅说:“你莫叫人家老是吃。你叫人家看看窗子外边的云。”

厨房的西墙上有一面窗子,窗子外面是满山的姹紫嫣红,姹紫嫣红的上面—天空上,有更绚丽的颜色。只是一天的结束,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于是我们就看到了这些美丽的云霞,甜甜的,甜得怅惘。

我说:“罗师傅这么浪漫,怪不得薄师傅给你种‘剪春罗’呢。”

两个人都看着我微笑。

第二天早晨下山,罗师傅送我。温暖的纯金色的阳光照着满山的露珠,我走了老远,还能看见薄师傅站在庙门口朝我们张目眺望的身影。

罗师傅送我到山脚下,郑重地问:“你什么时候再来?”

我说:“一个月,或者两个月吧。”

他又说:“我和薄师傅等你来。”

一个月、两个月弹指一挥。春天过去了,夏天过去了,秋天轰轰烈烈地开始,我这才突然想起我的许诺。

在山路上就看见明月寺被脚手架包围着,许多匠人在脚手架下忙碌。

我预感不妙。我说:“那罗师傅和薄师傅呢?”

匠人头领说:“薄师傅死了有两个月了,罗师傅走了也有一个月了。薄师傅是病死的,一个劲地瘦,瘦得像掉在地上一个冬天没烂的树叶子。罗师傅到孤郎岛上的香花寺正式出家了,法名慧尘。”

往事里的往事,我已无可猜测。他们到底是谁?有着什么样的秘密?没人知道。

明月寺不会说话。(本文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第一段借他人的一番话,交代了两位主人公的离奇身世、故事发生的缘起及时代,开篇设置悬念,引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我”对签上所说感到悲戚,薄师傅却说出“信与不信之间,最好”及年轻时喜欢泾渭分明的话,对比之下,表现出她经历世事变幻后的大彻大悟。

C.小说以“我”的所见所感为线索,描写明月寺中罗师傅和薄师傅的俗家生活,观察细致,语言平淡舒缓而又生机充盈,不动声色却又自然真实。

D.下山时,薄师傅和罗师傅盼望“我”再来的情节,暗示二人其实并不想隐遁在明月寺,而是渴望有人来发现他们,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E.罗师傅和薄师傅的爱情是一种逃遁在外的爱情,看似世外桃源,其实却仍然承受着俗世的痛苦,而对他们痛苦的谜底,“我”也无法揭破。

(2)小说中的薄师傅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中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4)作品以“明月寺不会说话”为结尾有何用意?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朱德群,饮誉世界的绘画大师

苍鹘

3月26日,朱德群在巴黎逝世。朱德群贵为法兰西艺术院的第一位华裔院士,其画作注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以及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其间那隐隐约约、清清浅浅的乡愁,是他留给这个世界耀眼的谢幕词。

朱德群出生在江苏萧县。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扬州八怪”之一的黄慎曾经寄居于此,为这里留下了“尚艺”之风。朱德群的祖父、父亲世代行医,知书达理,喜爱丹青。

父亲闲暇之余,常作画自娱,他也时常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家里收藏的书画作品,也成了他的艺术启蒙教材。朱德群5岁就和两个哥哥一起在私塾里学习《三字经》《千字文》和唐诗,识字习帖。他临摹了欧颜柳赵各体楷书,私底里他还练习草书。

初中毕业后,朱德群考上杭州艺专。杭州艺专讲究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2008年,88岁的朱德群被记者问及为何对母校杭州艺专念念不忘时,他说:“杭州艺专的教授非常好,鼓励学生向前。那里教学严格,办学方法、路线与欧洲相接。当时学校的图书馆可以见到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学生们都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这样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

杭州艺专的学习氛围很浓,人人都是“画疯子”。入学次年,才气过人、目空一切的吴大羽给朱德群所在的班级讲授素描,他对学生不遗余力地鼓励。朱德群每天都去西湖边写生,风雨不误,哪天朱德群没有画拿来给他点评,吴大羽便会“神色顿显失望”。一次,他察觉朱德群的习作有取巧趋势,便当头棒喝道:“作画要老实,不要卖弄小聪明,不要出风头。”他的老友、著名法籍华裔艺术家熊秉明提起他时,曾说:“我看德群写字,写完一张几十、几百字的书法,只要发现有一笔败笔他就毁掉。他就是这么个顽固追求完美的人。”

60年代中期,朱德群产生了与前辈大师对话的愿望。他特意跑到台北故宫的珍宝库,去看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回到巴黎后,他就画出了与范宽对话的抽象巨幅《源》。接着,他又创作了一幅与北宋画家郭熙《早春图》对话的抽象作品《早春》。

凭借抒情而充满诗意的抽象绘画,朱德群被法国现代绘画史家称许为“把东方艺术的细腻与西方绘画的凝练,融会得最为成功的画家”。他的作品采用油画的表现形式,却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画中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因此,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英国牛津大学教授苏利文,曾问过朱德群创作时的感觉,朱德群答道:“看画和绘画,觉得在聆听宇宙的天籁。”这个“宇宙天籁”是什么?朱德群在院士加冕的演说中说:“我是一个汉家子弟,可我一直在追求将西方的传统色彩与西方抽象画中的自由形态,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

但凡进入上海大剧院的人,第一眼所见的,必是进门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这是朱德群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画作色彩瑰丽,气势宏伟,内涵丰富,充满艺术想象力,其千变万化的层次如同音乐般流动,象征着艺术的多元,更表达了一种复兴的理念。

无论是他的写实画还是抽象画,东西方评论家都众口一词:朱德群是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的大师,他用浓郁泼辣的色块轰入画的深层,追求深远的宇宙空间感和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

(选自《羊城晚报》2014年4月1日)

【相关链接】

①朱德群(1920~2014),生于安徽萧县(今属江苏),1941年毕业于国立杭州艺专,1945年任教南京中央大学建筑系,1951年任教台湾师范学院。1955年定居巴黎,从事绘画创作。1997年当选法兰西学院艺术院终身院士。(摘自“百度百科”)

②法兰西学院院士就职大典,著名雕塑家、艺术院士让·卡尔多向全体颂扬朱德群院士:“您是一位创作力雄浑博大的艺术家,您驾驭和完成了如此多的极其稀有和高品质的作品,您卓越的智慧和性格,给我们学院投进了一片新的光辉。您的作品是世界性的,因此这片新的法兰西光辉所照耀的范围,已经超过了国界。”(摘自周瓦《朱德群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朱德群的画作融入了浓郁的西方抽象审美理念与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他用油画画出了中国水墨画精神,深受法国画坛的敬重。

B.萧县是中国著名的书画之乡,故乡的“尚艺”之风,祖父、父亲对丹青的喜爱,都深深

地影响着朱德群,使他也爱上了书画。

C.朱德群在巴黎学习非常顺利,是因为他在杭州艺专的图书馆见到了几乎所有的巴黎艺术、杂志,晓得巴黎绘画、画派等的转变。

D.朱德群的巨幅绘画《复兴的气韵》是超越国界的作品,是他毕生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最具代表性的一幅抽象画。

E.这篇传记,作者不仅寓褒扬于叙事之中,还引用权威评论,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与表现力。语言雅俗交融,有较强的文学性。

(2)母校杭州艺专曾对朱德群产生过哪些影响?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3)为什么说朱德群的作品“深得中国艺术之精髓”?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让·卡尔多盛赞朱德群具有“卓越的智慧和性格”,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8分)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微笑像和煦的春风,微笑像温暖的阳光,它蕴涵着一种神奇而又强大的力量,能够使人世间许多误会与疑虑都涣然冰释。

.....

B. 去年中国股市狂牛急奔,涨势惊人,政府对其中的泡沫迹象洞若观火。

.....近期央行三箭齐发,提高准备金率、上调利率、扩大人民币波幅,使股市进入了理性调整期。

C. 他最近的状态一直不佳,接连几次大型考试都很不理想,屡试不爽

....,心情实在糟透了。

D.近年来,“红色”旅游、农业旅游、科技旅游、探险旅游等特色旅游方兴未艾

....,甚至成为一些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名片。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新产品的开发上,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便于服务为原则,改革了处方、工艺流程和剂型。

B.艾滋病有三大传播途径,我们需要采取行动制止它的传播,否则不采取紧急行动,它将会迅速蔓延。

C.预计于2015年建成的粤港澳大桥,将从根本上解决阻碍粤港澳三地的交通,成为促进三地繁荣稳定的“金桥”。

D.长江中的江豚被誉为“水中大熊猫”,是《华盛顿公约》确定的全球濒危物种之一,再不加以保护,15年后将会灭绝。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_,_。_,_,_,_。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虽说中国有五千年的饮食文化,烹调方法多种多样,但在营养师们看来,①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蒸”不仅能保持菜肴的原形、原味,烹制出的菜比较清淡,并且还在很大程度上保存了食材的各种营养,更符合健康饮食的要求。②____________________,因此我国一直就有“无菜不蒸”的说法。在河北、山西地区有不少菜就是多种蔬菜混合着蒸,蒸出来的菜五颜六色,让人很有食欲,也体现了饮食多样化的原则。③___________________,以便能更快地蒸熟。比如将萝卜、紫甘蓝切成丝,山药南瓜切成段。蒸熟后,依个人口味,可调汁拌着食用,如加蒜泥、姜醋汁、芝麻酱等。

17.“过年亲友如相问,就说我在‘抢红包’。”羊年春节,“抢红包”成为最热的话题之一。长辈给晚辈发,老板给员工发,朋友、同学相互派发。有的还玩起“红包接龙”,手气最佳的接着派发。“抢红包”游戏大有旋风席卷之势。与此同时,有关“抢红包”的争议也越来越大。你如何看待春节期间的“抢红包”现象?请明确表态并阐明理由。要求:①观点明确;②至少列出两条理由;③语言简明连贯。(6分)

六、作文(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时执念让人很无奈,就像等公共汽车:已经等了,就要一直等下去,万一刚走开,车就来了呢;可是等车子姗姗来迟,才发现如果步行其实早该到了。抱紧希望,永不放弃,有时也很可怕;不如索性希望破灭,及早放弃,也许会是另一片风景。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和感悟,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自定,诗歌除外,标题自拟。

要求:立意明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语文答案

1.D分析可知,题干是“汉字”作用,D中却是“汉字造字有六法”,答非所问。

2. B“呼吁学生少上网和少发微博”,说法错误,应适当去做,且正确使用汉字。

3. D“使得中文系、新闻系的大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错在不仅限于这两者,以偏概全。

4.C(冠:弱冠,成年)

5.B(原文标点:亲鼓之,大破贼,下三营环柏乡。时诸镇兵合十余万绕贼,多玩寇犯法,独士美兵锐整,最先有功。)

6.A(“他的父亲郗纯以及父亲的好友萧颖士、颜真卿、柳芳都很赞赏他”错误。赞赏他的是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不包括他的父亲)

7.(1)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诣、处、辞疾”各1分,句意通顺2分。)

(2)士兵护卫官府衙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牙、固、安”各1分,句意通顺2分。)

8.凉(1分)“凉”不仅写出了秋风秋雨中身体上感受到的寒冷,更写出了诗人因朋友分离而倍感凄凉的内心感受。(4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

9. 三四句诗人却将眼前情景推开,“忆君遥在潇湘月”,以“忆”字勾勒,从对面生情,为行人虚构了一个境界:在不久的将来,朋友夜泊在潇湘之上,那时风散雨收,一轮孤月高照,环境如此凄清,行人恐难成眠吧.即使他暂时入梦,两岸猿啼也会一声一声闯入梦境,令他睡不安恬,因而在梦中也摆不脱愁绪.(2分)抒发了诗人对朋友的怀念之情和友人离去的孤独惆怅之情。(4分,每答出一点给2分。)

10.(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3)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11.文学类文本阅读

(1)C(3分)E(2分)A(1分)(A“离奇身世”不够准确,只能说他们的身世有些神秘,不为人知。B“大彻大悟”曲解文意,应是对人生有了更高境界的认识。D“暗示……”于文无据)

(2)①一位清瘦的老妇人,皮肤暗白,带一点灰,眼神清而亮,看人时很专注。②性格温柔,本性纯真而不做作,待人亲切。从带“我”去看花及叫“我”吃菜等情节可看出。③一个有思想的知识分子。对于世事、人生有特别的认识。从求签一事可看出。④追求浪漫的生活和爱情,为罗师傅种“剪春罗”,但有着难以言明的悲伤过去。⑤在特殊的时代因为痛苦的遭遇而逃遁、远离城市。(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3)①渲染了宁静和谐、温馨美好的氛围。②突出了罗师傅的浪漫情怀,烘托了罗、薄两位师傅的浪漫爱情。③“天空却像再也不回来似的,拼足了力气灿烂地谢幕。……甜得怅惘”的描写和后文形成照应,暗示了罗、薄二人的悲伤结局。(6分)

(4)①照应题目和开头,形成呼应。②深化主题,突出了二人的悲剧形象。无人能真正了解他们,也无人能言说他们的痛苦。③表达“我”的遗憾、怅惘和伤感。④引发读者联想和思考。罗、薄这对夫妻“七零年春天”来到明月寺,“以前可能是教师”等信息文字闪烁,一个逝去,一个离开,让一切成了无可言说的谜。不禁让人浮想联翩,言已尽而意无穷。(8分)

12.实用类文本阅读

(1)答案:E(3分)A(2分)B(1分)(B“都深深地影响着朱德群,使他也爱上了书画”表述不准确,原文说“他也时常随父画画,临习草书”,可见,是父亲对丹青的喜爱影响了朱德群。C“朱德群在巴黎学习非常顺利”理解错误,原文只是说“到巴黎学习就不存在衔接问题”。D原文是说“是他艺术生涯中的一幅抽象画代表之作”,而无“最”字修饰,选项无疑夸大了)

(2)①中西兼修的学风,开阔了朱德群的思维和视野。②浓厚的学习氛围,使他成为“画疯子”。③老师的鼓励,激励他向前;老师的批评,砥砺了他的品格。(6分)

(3)因为他的画作有如下特点:①抒情而充满诗意,透出了水墨画的痕迹。(或答“有无限激情的笔墨之韵”)②有中国山水画深远的宇宙空间感。③讲究阴阳结合。④注入了淡雅的东方古典色彩,体现了东方艺术的细腻。(6分,答出三点即可得满分。)

(4)①他见闻广博,视野开阔,不仅有博大精深的中西绘画艺术底蕴,而且有着深厚的古文化功底。②他勤勉上进,一丝不苟,执着完美,写生风雨无阻,不允许自己的书法有一笔败笔。③他博采众长,追求不懈,彼此辛劳奔波于台北与巴黎,只为与前辈大师对话。④他思维开阔,富于想象,勇于创新,用中国的阴阳和合的精神键组合成新的画种。(8分)

13.选C;A.涣然:流散的样子;释:消散。象冰遇热消融一般。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B. 洞:透彻。形容观察事物非常清楚,好像看火一样。C. 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的意思。易误解为“没有成功”。D. 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尚未达到止境。

14.D试题分析:A项句式杂糅,本着…原则,以…为原则,两个句式杂糅。B项“否则”和“不采取”重复,去掉一个。C项缺少宾语,“解决”缺少相应的宾语,应在“交通”后加上“的问题”。

15. A【解析】“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这是个提示语,读之自然会形成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插上柳条?”下文定要回答这一原因,而且还要接住“柳条”这一话题。显然,⑥和③是紧接前文提示语之后的。而③又将话题转移到“生命力”上,那么紧承其意的应该是④了,然后④又抛出了一个疑问:“人们为什么要这么做”,原因自然是①了。既然这样,自然就有接下去的行为②⑤。

16.答案:示例:①“蒸”这种烹调方式更值得推崇②所有的菜都是可以“蒸”的?③上锅蒸的蔬菜体积不要太大(写对一处给2分,写对两处给4分,写对三处给5分,符合上下文逻辑关系即可。)

17.答案:示例一:我觉得很好。①无论是发红包,还是“抢红包”,都让参与者收获了前所未有的快乐。

②网络抢红包增强了新年的喜庆气氛,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③网络红包使人们从相对疏离的关系中获得收益,这种惊喜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感受到更广泛的关爱。

示例二:我觉得不好。①淡了年味,让传统佳节成了“抢红包节”。②冷了亲情,“抢红包”成了年轻人与中老年人的“新隔阂”。③伤了身体,有人不分昼夜,机不离手,以致眼迷离、手抽筋。

(6分,观点明确,言之成理即可)

作文:从材料中“执念”“放弃”等关键词,以及最后的议论可以提炼出“及时放弃”“勇于放弃”“弃与得”“及时调整人生的目标”等话题,也可以逆向立意,从“抱紧希望,永不放弃”“不轻言放弃”“执著”等角度立意。

参考译文:

郗士美,字和夫,兖州金乡人。父亲郗纯,字高卿,参加进士、拔萃、制策科举考试都取得高等级,张九龄、李邕多次称赞他。自拾遗七次升迁做到中书舍人。他处理事务正直,被宰相元载所忌恨。当时鱼朝恩派牙将李琮任两街功德使,李琮依仗势力凶暴蛮横,在禁中当众污辱京兆尹崔昭,郗纯说:“这是国耻啊。”当即到元载那里请求迅速论处李琮的罪行,元载没有听取,于是郗纯以有病为由辞官回到东都,号“伊川田父”,十年不出来任官。德宗即位,崔祐甫任宰相,召郗纯担任大子左庶子、集贤殿学士,他不接受官职,以年老请求退休。改任詹事,听任退休。皇帝召见他,褒奖赞叹很久,赐金紫,世人崇尚他的名节。

郗士美十二岁时,精通《五经》《史记》《汉书》,并且都能背诵。父亲的友人萧颖士、颜真卿、柳芳与他讨论,曾经说:“我们以后应当交往于二郗之间了。”郗士美未成年时担任阳瞿丞,为李抱真潞州幕府佐僚。因为他有才干,先后在王虔休、李元那里任职,都留用不迁徙。很久才晋升房州刺史、黔中经略观察使。溪州贼向子琪率领八千人依据山险进行剽劫,郗士美讨伐平定他们,加检校右散骑常侍,封高平郡公。升任京兆尹,天子多次向他征询。

郗士美出任鄂岳观察使。当时安黄节度使伊慎入朝,他的儿子伊宥留守,很傲慢,母亲死在京城他不发丧,想要巩固他的权位。郗士美知道这件事后,派幕府属吏到他的境内,伊宥出迎,于是把他母亲去世的事情告诉他,当即为他置办行装,伊宥十分惶恐地上了路。

郗士美改任河南尹,检校工部尚书,担任昭义节度使。昭义自李抱真以来都是武臣担任节度使,私厨每月花费米六千石、羊一千头、酒几十斛,潞州百姓很困乏。郗士美到任以后,全都废除,拿出俸钱购买物品自己供给。另外,卢从史在位时,每天准备三百人的饭菜来慰劳卫兵,郗士美说:“士兵护卫官府衙门,本来就是应尽的职责,怎么能大肆花费作为私恩?”也废除了。讨伐王承宗时,他派遣大将王献督领一万人作为前锋,王献恣意横行逗留不前,郗士美就斩杀他来示众,下令说:“胆敢落后的人斩!”他亲自击鼓,大败贼兵,攻下三营包围柏乡。这时,诸镇兵力合并十余万包围贼兵,大多玩忽敌寇违犯法令,唯独郗士美的军队精锐肃整,最先有功。宪宗高兴地说:“本来就知道郗士美能为我办事。”王承宗十分震惊恐惧。不久,适逢皇帝下诏班师,然而他的声威震慑两河。郗士美因病召入授任工部尚书。后来为检校刑部尚书,担任忠武节度使。去世,终年六十四岁,追赠尚书左仆射,谥号叫景。他生平与人交往,许诺的事情都能办到,因此在当时很有名望。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