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第六部分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简介

1、体育与健康课程与体育教学大纲的区别

(1)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规定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标准和评判等。课程标准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定义为以躯体锤炼为要紧手段,以增进中小学学生的健康为要紧目的的必修课程。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融入健康教育的有关内容,并突出健康为目标的一门课程。有关课程的目标、内容标准和评判等也差不多上紧紧围绕着增进健康这一主题进行陈述的。

现行的体育教学大纲则要紧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为指导思想,比较忽视心理健康和社会习惯这两个健康维度。

(2)构建了三个层次的目标体系

课程标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结合课程特点构建了五个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

课程标准并不规定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这给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留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和进展空间。只要采纳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就能够实现课程标准规定的目标。

体育教学大纲则只有比较笼统的、操作性不强的课程目标,且教学内容、评判内容与目标要求不太一致。

(3)拓展了课程的学习领域

课程标准按照健康三维观、体育本身特点以及国外课程的进展趋势,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习惯五个学习领域,五个学习领域实际上由两条主线组成,一条是躯体运动主线,另一条是健康主线。尽管课程标准将不同性质的学习内容划分成五个学习领域,但五个学习领域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每个领域都不能脱离其它领域独立实现课程目标。

体育教学大纲则是按照运动项目划分学习领域,如球类、田径、体操、武术等,这实际上是一种竞技运动的教学体系,每个学习领域能够脱离其它领域而独立存在。

(4)划分了学习水平

课程标准按照学生的身心进展特点和学习内容的特点,在各学习领域设置了六个学习水平,即水平一至水平五分别相当于小学1—2年级、3—4年级、5—6年级、初中时期和高中时期学生预期应达到的学习结果。

考虑到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置了水平六,作为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进展性要求。其他学段学生也能够将高一级水平作为本时期学习的进展性要求。按水平划分学段要紧是考虑到学生进展和各地、各校情形的差异性。

体育教学大纲则是将一个年级划分为一个学段。

(5)明确了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要紧是构建本门课程学习的目标体系和评判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畴,各地区、学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此外,课程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具体化。

如在心理健康和社会习惯这两个全新的学习领域,要求学生更多地在运动实践中体验自身心理活动并形成良好的行为表现,因而这两个领域的学习目标专门强调应是学生自己能够体验到的,并最终表现为学生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的改变。教师通过对学生态度和行为习惯表现的观看,判定其教学活动的成效,这使课程在情感、意志方面的目标由隐性变为显性,由原则性的要求变为能够观测的行为表征,既便于学生学习时自我认识和体验,也便于教师对学生的观看和评判,从而有效地保证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实现。

教学大纲要紧规定了各个具体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但对学生的道德、情感和意志品质等只作了总的原则规定,教师的工作只能是按照教学

大纲教学生学习并把握规定的知识、技能与技术,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选择余地和进展空间十分有限。

(6)建立了新的评判体系

课程评判是促进课程目标实现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手段。课程标准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判而忽视过程性评判的状况,淡化评判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鼓舞、进展功能,并按照如此的原则对教学评判提出了相应的建议。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习评判进行了较大的改革,强调建立评判内容多元化、评判方式多样化的评判体系。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躯体练习为要紧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要紧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养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进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3、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价值

(1)增进躯体健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提升对躯体和健康的认识,把握有关躯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健身方法,提升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锤炼,增强体能,促进躯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的生活方式。

(2)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顺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升抗挫折能力和情绪调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持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形成主动向上、乐观活泼的生活态度。

(3)增强社会习惯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懂得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紧密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合作与竞争

意识,学会尊重和关怀他人,培养良好的体育道德和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学会猎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4)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把握体育与健康的差不多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差不多方法,形成终身锤炼的意识和习惯;学生能够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个人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挖掘运动潜能,提升运动观赏能力,形成主动的余暇生活方式;学生能够提升体育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差不多生存技能。

4、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差不多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躯体、心理和社会习惯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升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锤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爱好,培养学生终躯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躯体育的基础,运动爱好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锤炼的前提。不管是教学内容的选择依旧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爱好,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爱好,才能使学生自觉、主动地进行体育锤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爱好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进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判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进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专门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潜能,提升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躯体条件、爱好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按照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判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从而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自我进展的需要。

5、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课程目标

(1)增强体能,把握和应用差不多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

(2)培养运动的爱好和爱好,形成坚持锤炼的习惯;

(3)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

(4)提升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5)发扬体育精神,形成主动进取、乐观活泼的生活态度。

6、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领域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

具有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

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

(2)运动技能目标

获得运动基础知识;

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

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

获得野外活动的差不多技能

(3)躯体健康目标

形成正确的躯体姿势;

进展体能;

具有关注躯体和健康的意识;

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躯体健康的阻碍。

(4)心理健康目标

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进展的关系;

正确懂得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

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

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5)社会习惯目标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学会猎取现代社会中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方法。

7、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教学方案的制订

(1)按照学习目标的要求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

《标准》构建了本门课程的学习目标体系和评判原则,对完成课程目标所必需的内容和方法只是提出了一个大体范畴,各地、各校、教师和学生都有相当大的选择余地。另外,由于《标准》对学生情意和健康方面的要求比较具体,教师必须全面地学习和领会《标准》的精神,懂得每个学习领域各水平目标以及达到水平目标的学习要求,从地区、学校和学生的实际动身,以学生的进展需要为中心,而不是以运动项目或教师为中心来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如此才能全面地贯彻《标准》的精神。

(2)选择教学内容的差不多要求按照各个学习领域的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以及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差不多理念,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符合以下要求:

——符合学生身心进展、年龄和性别特点;

——运动形式爽朗,能激发学习爱好;

——具有健身性、知识性和科学性;

——对增强体能、增进健康有较强的实效性;

——简单易行。

为了习惯学生的身心特点,提升学生的学习爱好,能够对一些竞技运动项目进行适当的改造,如简化规则、降低难度等。同时,也能够按照实际情形,在课堂教学中引入一些学生喜爱的新兴运动项目。在少数民族地区或其他有条件的地区,还应该选择、整理一些民族民间体育活动项目引

入课程教学,以增加学生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程度和自豪感。

(3)确定教学内容时数比例的原则

体育与健康的课时,1~2年级相当于每周4学时,3~6年级和7~9年级相当于每周3学时,高中1~3年级相当于每周2学时。但《标准》没有规定各个学习领域内容的时数比例,在制订教学打算时,能够按照以下原则来确定教学内容的时数比例。

实践性原则

本课程是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要紧目的的实践性课程,要保证绝大多数教学时刻用于体育活动实践。只有让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他们的躯体才能得到专门好的进展,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习惯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要幸免用过多时刻在课堂上给学生讲授体育与健康知识的现象。在充分保证体育实践课的前提下,也能够安排一定时数的室内教学来讲授体育与健康的有关知识。

灵活性原则

应按照教学内容的性质、作用和难易程度安排教学时数,并按照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状况,及时调整教学时数和进度。

综合性原则

每一堂课的教学都应指向多种教学目标。教学中不仅要重视学生运动技能和知识的把握,更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进展和社会习惯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创设一些专门的情形,以保证心理健康和社会习惯学习目标的实现。

(4)教学内容的组合和搭配

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可采纳教学单元的形式进行。专门在1~6年级的低、中年级,要紧是打好体能的基础,可采纳复式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可采纳两项或两项以上的教学内容。7年级以上可多采纳单一教学单元进行教学,即一个单元一个教学内容,如此有利于集中时刻,使学生较全面地把握运动技能。每个单元的教学时数不宜太少,小单元多内容的学习方法一样不利于运动技能的把握和躯体的进展,也不利于学生学习爱好的提升。

高中时期的单元教学时数可更长一些,如专项选择课能够半学期或一个学期为一个教学单元,也可考虑按校运动会或校内联赛的周期来安排教学。

8、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

(1)班级教学与分组教学

体育与健康课教学可按照需要采纳全班练习、分组练习等形式。在分组的形式上,能够按相同的水平分组,也能够按不同水平分组。分组能够相对稳固,也可按照教学需要随时调整。采纳什么分组形式进行教学,要按照学生的需要和教学条件而定。

1~6年级一样可采纳按行政班上课的形式,到了7~9年级,专门是高中,可按年级男、女生分班上课。学习某些内容(如健美操等),也可考虑采取男、女生合班上课的形式,以利激发学生的爱好和表现欲,活跃课堂气氛。高中学生可按照自己的条件和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可按年级分专项班进行上课,其他如选项式分组、友伴型分组、帮教式分组、按爱好爱好分组以及上课的随机分组、同质分组(以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较为接近为分组依据)、异质分组(以技能水平或体能水平差异、学习能力差异为分组依据),也可打破年级界限,按学生实际达到的水平层次进行分组等形式,都能够酌情选用。体育教师也可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制造专门的组织教学形式。

中学时期能够按照自愿和爱好的原则让学生组成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锤炼小组,将课内学习和课外锤炼结合起来,以利于满足学生的爱好爱好和促进运动技能水平的提升。专项的选择,能够一年选择一次,以便使学生获得多种运动体验,并在多种体验的过程中发觉、进展自己的运动天赋和特长。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锤炼小组应由学生自己决定其组织形式、活动内容、时刻和负责人,教师应对课外体育俱乐部或锤炼小组进行指导。学校能够组成由教师指导的、学生自行治理的学生体育协会,统一和谐和治理全校学生课外体育俱乐部、锤炼小组的活动。

(2)组织教学的灵活性

在教学中,要按照学生的情形区别对待,幸免那种不管学生是否差不

多把握学习内容,只按打算安排上课的机械做法。在学习一项内容时,如有的学生已较好地把握了该项内容的动作,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练习其他动作,或让其协助教师指导别的同学练习,以便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主动性。

9、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师教学方法的改革

在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组织形式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

(1)加大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进展的互动过程。只研究教师的教法,不重视学生学法的研究和探究,不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提升教学质量。因此,要注重学生的学法研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提升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看图和按照动作示意图进行仿照练习,提倡学生在仿照中学习,并鼓舞他们提升自学、自练能力。

教师要给学生营造合作学习的氛围。在学生自学、自练的基础上,能够组成学习小组,让学生相互观看、相互关心、相互纠正,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氛围中,提升发觉错误和改正错误的能力,持续提升动作质量,并在合作学习过程中进展社会交往能力。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机会,培养他们的制造力、竞争力以及迎接挑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学内容教师能够只提要求,不教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尝试学习。

通过布置适当形式的家庭作业,培养学生的锤炼习惯以及对社会健康咨询题的责任感。

有条件学校的教师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指导7年级以上的学生收集和综合信息,使信息技术成为学生的学习工具。

发扬教学民主,经常听取学生的意见,与学生一起研究和改进教学方法,让学生以适当的方式对教、学过程和结果进行评判。如此既能够把学生的聪慧和力量融入到教学过程中来,又能够使师生在互动的过程中加深

懂得,持续改进教学工作。

(2)加大教法研究,提升教学质量

由于《标准》大大拓宽了原先体育课的学习领域,这对担任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完全沿袭原先体育课的教法明显不能满足《标准》的要求,如何在教学中加大对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习惯能力的关注,促进学生运动爱好的保持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是教师应该专门注意研究的重点

1~6年级的教学可按照学生自制力和懂得力相对较差、情绪变化较大而身心发育快的特点,采纳主题教学、情形教学、复式教学等方法,充分发挥游戏活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运动爱好。中学时期的教学可按照学生自制力和懂得力迅速增强的特点,采纳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运动习惯的形成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同时,要加大对新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的研究,以进一步提升教学成效。

10、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习评判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判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形进行测量和价值判定的活动。

(1)学习评判的目的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形与表现,以及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

诊断学生存在的不足及缘故,改进教学。

为学生提供表现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舞与促进学生的进步与进展。

培养与提升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

(2)学习评判的原则

指向目标原则。在进行学习评判时,不管是评判的内容、依旧评判的标准都应指向课程学习目标,即坚持评判与学习目标的一致性。

尊重差异原则。在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判时,要承任与尊重学生的不同潜能、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并采取适当的评判方法,使评判具有一定的开放性、选择性,有利于每一个学生的进展。

主体参与原则。在学习评判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制造性,给学生制造进行自我评判,和小组内互相评判的机会,并将学生的自我评判与互相评判作为学习评判的重要组成部分。

评判与学习机会、学习条件相联系原则。在对学生学习进行评判时,要将学生的学习评判与教学的各种外在条件联系起来考虑。

(3)学习评判重点的改变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目标、内容都有所变化,因此,学习评判的重点也发生了变化。

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评判重点的改变

(4)学习评判的种类

按照评判的功能,学习评判分为诊断性评判、形成性评判、终结性评判。

诊断性评判——是在教学开始前,对学生体能、运动技能、运动参与程度等进行的评判,目的在于为因材施教和进行个体参照性评判奠定基础。

形成性评判——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情形进行的评判,目的在于及时了解与评判学习情形、改进学习。

终结性评判——是在教学终止时,对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进行的整体评判,目的在于评判学习成绩,发觉咨询题,改进学习。

体育与健康学习评判的种类

按照评判依据的标准,学习评判分为绝对性评判、相对性评判、个体性评判、绝对性与体性相结合评判。

绝对性评判——是用既定的目标作为参照性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形进行的评判。它通常是在体能、运动技能等定量测验项目中运用。这种评判强调了社会的统一标准,评判结果易于比较,但不利于鼓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

相对性评判——是用常模作为参照性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形进行的评判。它是以某一学生在规定的学习群体中的位置来评判学习情形。这种评判有利于确定某一学生在群体中的名次,然而不能体现他在学业上是否达到了既定的目标。

个体性评判——是用个体学习前后的差异作为参照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情形进行的评判。它以某一学生成绩的进步幅度来评判学生学习情形。这种评判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成功感,鼓舞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但可能给甄别和选择带来困难。

绝对性与个体性相结合评判——是用既定的目标与个体的学习态度、进步幅度结合起来作为参照性标准对学生学习情形进行的评判。这种评判有利于鼓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进步,然而关于个体不同起点与进步幅度的把握比较困难。

(5)学习成绩评定

体能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能、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进步与提升的幅度。体能成绩的评定可参照中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进行评定。

学习态度和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认识与知识:对体育与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学习把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情形。

交往和合作精神:学生表现出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和自信心的表现,以及遇到困难时的意志表现。

(6)体育与健康课学习成绩评定

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评定是依据学习目标对学生学习表现以及达到的水平,以语言或数字表达出来的评判。

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

体能与运动技能:学生体能、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进步与提升的幅度。体能的评定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进行评定。

学习态度和行为: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中,学生表现出的学习态度与行为。

认识与知识:对体育与健康价值的认识,以及学习把握和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的情形。

交往和合作精神:学生表现出的交往能力与合作精神。

心理健康:在体育活动中的情绪和自信心的表现,以及遇到困难时的意志表现。

学习成绩评定结构比例建议

体育与健康学习成绩比例,按照学生年龄、学段的特点有所差异,具体见下表。

各学段学习成绩的比例建议表

学习成绩评定方法

学生自我评定:学生本人依据学习目标对学习情形、水平、行为表现等进行综合的评定。

组内互相评定:组内成员之间依据学习目标对各个成员的学习情形、态度与行为等进行综合的评定。

教师评定:依据学生学习目标达成度、个人表现、进步幅度等,参照学生自我评定与组内互相评判情形,对学生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学习成绩评定方法比例

三种体育学习成绩评定方法所占比例,按照学生的学段有所差异,具体见下表:

成绩评定方法比例建议表

11、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师教学评判

教师教学评判是课程评判的重要内容。运用恰当的评判理论和方法手段对教师的体育教学活动及结果进行评判,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重要机制和方法。

(1)评判的目的

教学评判的目的,是为了客观、公平、及时、可靠地评定体育教师教学工作的质量和成效,发觉教学活动中的优点和不足,提供具体、准确的反馈信息以关心教师改进教学工作,促进教师自身的进展和教学水平的持续提升。

(2)评判的原则

在对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评判过程中,要注意遵循以下原则:

进展性评判原则:正确开展评判有助于教师自身的进展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评判中要始终把如何促进教师的进展和教学工作的改进放

在首位。评判应该是及时的、教师自己能够参与的,评判结果应及时反馈给本人;不但要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和薄弱环节,而且要努力发觉教学中的长处、专门是教学中的创新性努力,并给予充分的确信,以促进教师自身素养和教学质量的持续提升。

注重实绩评判的原则:教师的专业能力是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提升教学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教学成效是教师专业素养和能力的实际表现。在教学评判中,要注意将对教师专业能力和教学工作实绩的评判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学习结果的考查。

评判主体多元化原则:为了幸免偏差,更好地发挥评判的主动作用,必须坚持多主体评判的原则。对教师教学的评判要贯彻领导评判、教师自评、同行评判、专家评判、学生评判相结合的原则。

(3)评判的内容

教师教学评判包括对教师完成各方面工作的数量、质量和价值的评定。本标准所要求的教师教学评判,是指对教师专业素养和教学工作两方面的综合评判。

教师的专业能力评判

体育教师的专业素养评判,包括对教师专业品质、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教师工作量四方面的考核评判。

专业品质:体育教师的专业品质,要紧是指体育教师的专业态度和意识。它一方面是指教师对自己职业的热爱程度和是否敬业乐业,另一方面是指能否正确对待自己的工作对象,即能否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主体地位,客观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教学能力: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实施课程、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的差不多保证。体育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要紧表现在:——对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的领会和把握程度;

——对现代教育进展、教学理论和体育理论、组织教学和教学法的了解、把握及运用程度;

——具有从事体育教学必需的差不多技能,包括了解学生情形、确定教学目标、制定教学打算与方案、设计教学程序、讲解示范、课外活动及竞赛组织、教学成效评判;

——激发和保持学生体育爱好、养成学生体育习惯的技能和能力;

处理偶发事件的能力;

——开发和运用校外体育资源的能力;

——运用运算机和多媒体辅助教学的能力。

——教育科研能力:把握必要的教育科研方法,具备必要的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是体育教师完成教学工作、持续提升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

体育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要紧表现在:

按照教育进展情形主动学习、持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能力;

——能够发觉和提出与本课程内容有关的课题,并写出有一定内容和见解的科研论文;

——能够针对与实施本课程内容有关的咨询题进行调查研究,并写出有分析的调查报告;

——能够创编出有新意的教学活动方式、游戏或运动方法。

教师差不多工作量:指体育教师实际担任的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工作量、组织和指导课外体育活动折合教学时数、组织和参加学校运动会折合教学时数的总和,不包括教师承担的校内外其他社会工作所占用的时刻。

课堂教学评判

教育教学活动评判的主体,是教师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有效教学是指教师教学活动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程度,它要紧表现在学生通过教学活动实际获得了什么和获得的方式。因此,教学评判不但应注意对教师教授行为的评判,还应该专门注意对学生在学生过程中的反应和学习前后变化的评判。对教学的评判应包括以下方面:

教学的组织、结构:包括教学目标与实际内容一致;教材组织合理;备课充分;教法手段有实际成效;时刻分配合理,利用充分。

课的负荷或难度:包括教学内容适量;难度适中;运动负荷合理。

师生间的交流和关系:包括教师能随时和学生讨论;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懂得程度;学生能无拘谨地提出咨询题或发表意见;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能主动关心;课堂气氛烈火、轻巧。

教学技巧及授课能力:包括动作示范准确、规范;讲述清晰,口令规范;能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学习主动性,气氛活跃;能总结并指出学习或讨论中的关键及重点;能准确评判学生的学习结果。

教学成效或对学生的阻碍:包括多数学生通过努力能实现教学目标;学生学习情绪饱满;多数学生表现出对体育和体育课的浓厚爱好;学生学习能力有所提升。

教学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任课教师对教学目标的懂得与达成度;任课教师对课程价值实现的作用;授课质量。

(4)评判的方法

教学评判是一种进展性评判,不是简单地评判教师教学活动的结果或表现以评定教师的优劣。因此,在评判方法上,它更注重于教师的自我评判、即时性评判和学生的评判;在评判内容上,在注重学生学习成效的同时,也注重教学过程和学生的情感反应。在注意终结评判的同时,更注重过程评判。

评判时应按照关于教师教学评判的两方面内容制定适当的量表,做到定量评判与定性评判相结合。评判量表由各地教育行政部门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本地实地情形制定。

评判材料包括教师的教学打算或进度、教案、教学日志、看课记录、小型座谈会记录及学生考核成绩等。

(5)评判的组织实施

教师专业素养的综合评判,要紧由领导和教师本人进行,可每学期进行一次。

对教师课堂教学的评判要紧采纳教师自我评判和学生评判的方式进行,同时采纳同行评判、专家评判和学生成绩分析多种评判方法。教师教

学评判可用于对某一堂课的即时性评判,也可用于进行时期性课程或整个课程的评判。教师的即时性自我评判,能够采纳每堂课后在教学日志或教案上简要评述的方式进行;由学生、同行或专家进行的即时性评判,可采纳随机方式在每学期进行若干次;时期性或课程教学实施的总体评判应在即时性评判的基础上,由学校组织至少每学期进行一次,并将评判结论和整改建议及时反馈给被评教师本人。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