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创新目标_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

创新目标_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

创新目标_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
创新目标_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

第36卷第1期2015年1月科研管理

Science Research Management Vol.36,No.1January ,2015

收稿日期:2013-08-07;修回日期:2014-04-15.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我国复杂技术产业中的创新搜索研究”(71172008,2012/1-2015/12);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

“我国复杂技术产业追赶规律研究”(10JJD630007,2011/1-2013/12)。作者简介:王悦亨(1990-),

男(汉),上海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创新创业与战略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中小企业管理等。王

毅(1972-),男(汉),湖南冷水江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搜索、企业创新能力、复杂技术创新管理等。

李纪珍(1974-),

男(汉),湖北武穴人,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技术创新管理,科技政策,项目管理等。文章编号:1000-2995(2015)01-010-0008

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

王悦亨,王

毅,李纪珍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北京100084)

摘要:由于企业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局限性,创新搜索是其获得所需资源、推动创新发展的有效方式。现有研究表明,企业所采取的创新搜索策略会对其创新成果有显著的影响。采取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够使企业接触到原本难以获得的资源,并对内部创新的驱动因素产生影响,促进创新的绩效。另外,对企业认知过程的研究也指出了创新搜索广度在消除其认知偏误方面的重要性。当面对创新风险带来的不确定性时,

企业可以通过增加创新搜索的广度来有效应对。除了拥有多个创新目标之外,企业也可以通过增加创新信息来源数量来提升创新成功的可能性。本文以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之间的关系为切入点,主要探讨了创新搜索广度对创新成功的影响程度,检验了创新搜索的“广种”效应。本研究主要回答以下三个问题:首先,企业的创新目标广度是否会提升其创新成功可能性?其次,企业的创新信息来源广度是否会提升其创新成功可能性?另外,创新搜索广度(包括创新目标广度与创新信息来源广度)与企业创新成功之间的关系是否会受到单一依赖性的影响?针对这三个问题,本文通过经济学与统计学相结合的理论分析建立了理论框架,并运用2008年中国企业创新调查数据进行了大样本(共包括30个制造业细分行业的870家企业信息)的实证分析,对创新搜索广度、创新信息来源广度对企业创新成功可能性的作用以及单一依赖性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发现并总结出关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创新搜索“广种”效应的规律。研究发现:企业的创新目标广度与其创新成功可能性正向相关,即企业的创新目标越多,其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企业的创新信息来源广度与其创新成功可能性正向相关,即企业的创新信息来源越多,其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另外,企业的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会负向调节信息来源广度对创新成功可能性的正向作用,但并不会完全抵消其正向影响。替换变量、分组回归等稳定性检验的结果进一步支持了本研究结论的正确性与可靠性。研究结论证明,我国制造业企业中创新搜索确实存在“广种”正效应,无论是增加创新目标还是扩展创新信息来源都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成功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同时,若企业对于少数创新信息来源依赖性过高,这种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会削弱信息来源广度的正向作用,减小创新搜索的“广种”正效应。关键词:创新搜索广度;创新目标;信息来源;2008年中国创新调查中图分类号:F272.3

文献标识码:A

1引言

技术创新理论表明,

企业在一定技术轨道内的创新搜索策略对其创新结果有显著的影

响[1,2]

,增加创新搜索的数量并拓宽其广度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3,4]

。有研究发现,企业常常

倾向于在其现有的技术领域内探索新知识[5]

,然

第1期王悦亨,王毅等: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9·

而当它们在更广泛的技术领域或地理范围中探索知识时会对创新成功程度产生较大的影响[6-8]。随着企业创新知识来源的增加,如从顾客、供应商、竞争对手处获取更多的反馈等[9,10],会影响到企业创新成功的可能性[4,11,12]。

除了对新资源、新知识的探索外,企业技术创新搜索的方向和广度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研发目标[13-15]。不仅研发目标方向上的差异会影响创新路径,研发目标数量的多少也会导致企业资源配置的变化,从而对创新结果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目前学术界对于企业创新目标影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

针对这些研究不足,本文运用中国创新调查数据进行了我国第一个企业层面同时分析创新目标广度与信息来源广度对创新成功可能性影响的实证分析,也对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与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可能存在的调节作用进行了探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搜索“广种”正效应存在,企业的创新目标广度与信息来源广度都对创新成功可能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会削弱信息来源广度的正向作用。

2研究假设

企业的研发通常是进行创新的必要环节[16]。由于企业自身知识的局限性,创新搜索是获得所需资源的有效方式[17],创新搜索策略对企业的创新成果与经营绩效有显著影响[6,18]。企业的开放式创新模式能够使其接触到原先难以获得的资源,从而创造出新的产品组合[19-20],并对内部的创新驱动因素产生影响,促进创新的绩效[21]。相应的,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创新搜索广度对企业利用内外部资源实现创新的情况进行分析[2,4,22]。

对于企业认知过程的研究也指出了创新搜索广度的重要性。企业的创新过程及结果会受到决策人能够获得的知识与对这些知识的认知的影响[23,24]。因此,企业认知过程中的偏误会阻碍其探索新的可能性选择,进而影响进行外部创新搜索的能力[25]:如调整和锚定式启发认为企业对于创新成果的预测通常采用从某一初始值出发进行调整的方法,容易导致对最终结果的过于乐观[26],高估创新成功的可能性。

创新搜索广度对创新成功的影响程度如何?也就是说,创新搜索“广种”正效应是否存在?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抓住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之间的关系,提出研究假设。

2.1创新目标广度与创新信息来源广度

在早期的研究中,Nelson(1961)[13]针对企业在创新中用最小成本实现既定目标的问题提出了“平行路径策略”,即同时运用多种渠道进行创新。这一策略被广泛认为是企业在面临创新不确定性时增加成功概率的可行方法之一。Baldwin 和Clark(2000,2006)[15,27]等学者的研究进一步强调了进行多重平行创新的益处与重要性。通过对平行路径策略效果的一系列统计模型分析,学者们发现创新目标的数量对创新成功率有较为显著的影响[13-15]。

企业在决定是否要为了某一目标开展创新活动时,主要面临的问题是这一创新活动最终回报的不确定性。从统计学的角度来看,随着尝试次数的增加,取得满意回报的概率也会增加。因此,企业实现创新目标、获得满意回报的概率会随创新目标的增加而上升。对于企业来说创新成功通常是指某一创新活动的回报超过了其商业化成本,那么随着创新目标的增加,其中至少有一个的回报超过商业化成本的概率也会上升。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1:企业的创新目标广度与其创新成功可能性正向相关:企业的创新目标越多,其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

除了创新目标之外,企业采用的信息来源也会影响创新的结果。过去由于市场环境封闭、通讯技术受限等原因,企业大都将自身研发作为创新的主要信息来源;但是,Chesbrough(2006)等[19]学者指出,随着全球市场的开放与竞争的加剧,仅关注内部资源的企业由于未能及时意识到所处行业的变化以及整合外部资源对释放企业内部潜力的重要作用,常常会失去许多关键的成功机会。演化经济学的观点认为企业对外部资源与环境的开放程度会影响其创新能力,同时也强调了创新搜索在帮助企业寻找有用信息并进行技术、知识整合中扮演的重要角色[28]。

由于企业通常需要一段时期来学习如何从外部信息来源中有效获得所需资源,这一过程要求

·10·科研管理2015年

企业投入较多时间和精力来了解不同信息来源的特点与价值;同时由于在学习的过程中会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企业很难事先确定哪一些信息来源最有可能为企业带来成功的创新。因此,对于创新目标广度的统计学分析逻辑也适用于对创新信息来源的分析:当企业面临从每个单一信息来源中获得回报的不确定性时,获得至少一个满意回报的概率会随着信息来源数量的增加而上升。另外,由于成功的创新通常需要多种知识的组合,企业的创新成功可能性也会随互补性信息来源数量的增加而上升[29]。因此我们提出:

假设2:企业的创新信息来源广度与其创新成功可能性正向相关:企业的创新信息来源越多,其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

2.2单一依赖性的调节作用

企业在选择创新目标时不仅需要确定目标的数量,还面临着既定目标之间相对重要性的问题。我们把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定义为某项创新目标在企业所有创新目标中的相对重要程度:如果企业特别重视某项创新目标,则该企业的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较高;如果企业认为若干创新目标的重要程度相似,则其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较低。企业可以对多项创新目标重视程度都较高(低),但同时具有较低(高)的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衡量的是相对而非绝对依赖程度。

我们认为,如果一家企业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较强,则创新目标广度对创新成功可能性的正向作用会被削弱。由于企业资源与能力有限,在面对多个创新目标时需要考虑对各个目标的投入程度,而目标的重要性正是对投入程度的反映[22]。企业的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较强意味着其对于少数目标投入较多、对其它目标关注有限;此时尽管增加创新目标可以增加尝试的次数,但对大多数重视程度较低的目标的每一次尝试中成功的可能性都降低了,因此会削弱创新目标广度的正向作用。

同样,我们把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定义为某项信息来源在企业所有信息来源中的相对重要程度,衡量企业对于信息来源相对而非绝对的依赖程度。我们认为,如果一家企业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较强,则创新信息来源广度对创新成功可能性的正向作用会被削弱。两方面的因素导致了这一调节作用的出现:首先,由于企业用于创新搜索的资源有限,较强的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会导致企业仅能关注少数信息来源,难以消化并运用其它信息来源的知识与信息,限制企业从额外的信息来源中获益的能力。其次,企业对单一信息来源的依赖也会导致创新领域受限,不益于从其它领域获取创新资源。在对美国中小企业的资源约束的研究中,Burg等(2012)[30]发现对单一领域资源的依赖会导致企业的注意力集中在这一领域而忽视其它领域可能带来的收益。Gruber等(2013)[31]对企业把握市场机会的研究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另外,Tversky和Kahneman (1973)[32,33]提出企业的认知过程中存在可获得性启发,会导致企业在寻求创新信息来源时更习惯于进行小范围的搜索。

因此,我们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假设3a:企业的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会负向调节创新目标广度对创新成功可能性的正向作用。

假设3b:企业的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会负向调节信息来源广度对创新成功可能性的正向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研究的理论框架如图1所示

图1创新搜索广度的影响作用

Figure1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search breadth

3实证分析

3.1数据来源

本文的实证检验部分所用的数据来源于2008年中国创新调查问卷(下称CIS)。为了了解我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和创新环境,为企业改进创新管理提供理论与实证依据,国家统计局与清

第1期王悦亨,王毅等: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11·

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共同设计并开展了这项关于企业自主创新的调查,调查的主要内容是我国制造业企业在之前三年(2005-2007)中从事各项创新活动的基本情况,包括对创新活动的多项衡量指标[34]。CIS的调查方法与问题主要基于OECD的奥斯陆手册[35,36]以及欧盟统计局的核心社区创新调查问卷[37],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调整。

我们最终使用的样本包含了870家企业的信息,涵盖了CIS涉及的全部30个细分的制造业。由于我们使用的是横截面数据,可能存在企业自身特征与其信息来源及创新目标相关的情况,为此我们在实证分析中引入这些企业特征作为控制变量,特别是研发投入、创新能力等影响较大的因素。

3.2因变量

为了衡量创新的成功程度,我们选取了企业的创新销售收入占2007年销售收入的比重(简称创新收入占比)。由于属于归并数据(取值在0%到100%之间),我们采用Tobit最大似然回归进行分析。

3.3自变量

CIS要求被调查企业对14个创新目标和11个创新信息来源的重要性进行评分,1为无作用/信息,2至4分别为作用/信息重要性由低至高。通过得分均值(附录中表A1)可以看到,在整体样本中最重要的创新目标是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开拓新的市场;最受到企业重视的创新信息来源是客户或消费者、企业或所属集团内部。

考虑到不同创新目标与信息来源重要性的不同,我们采用与Cohen和Malerba(2001)[38]相同的方法,首先对每项创新目标与信息来源按照是否重要设立二元变量,当企业评分为1或2时取值为0,评分为3或4时取值为1。这样的处理方法可以避免李克特量表可能带来的测量误差,以及由于被调查者主观难以区分相近的重要程度而带来的评分不等距问题[22,38]。

为了构建反映创新目标的变量,我们采取了与Laursen和Salter(2006)、Mol和Birkinshaw (2009)等[4,39]类似的方法,将对应14个创新目标的二元变量相加,得到一个最大值为14、最小值为0的离散变量,记为创新目标。对于信息来源广度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构建一个最大值为11、最小值为0的离散变量,记为信息来源。

对于假设3a中的调节变量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简称目标依赖),我们首先求出全部创新目标重要程度的均值,然后计算得分大于该均值的创新目标个数,若得分最大值等于均值则取得分为最大值的个数。最后我们再对这一数值进行反向编码得到变量目标依赖,取值越大代表企业对单一创新目标的依赖性越强。对于假设3b,我们用同样的方法构建调节变量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简称来源依赖),取值越大代表企业对单一信息来源的依赖性越强。

3.4控制变量

为了消除企业特性与其信息来源及创新目标之间的相关性,我们选取了以下五个控制变量。

企业规模。更大的企业拥有更多的财务与人力资源,因此通常会有更大的创新成功可能性。同时,大企业更多的顾客数量也会为单项创新带来更多的销售额。我们加入企业员工数量来对企业规模进行控制,当员工人数少于300人时该变量取值为1,300至2000人时取值为2,大于2000人时取值为3。

企业研发支出(简称R&D)。由于企业对新产品或新生产工艺进行直接研发投入,更多的R&D会增加其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和创新销售收入。同时,创新研发支出更多的企业也会对更多的创新目标进行投入。我们对R&D数据进行了取对数处理。

是否附属于集团公司(简称子公司)。CIS的一部分调查对象附属于更大的集团公司,它们可能拥有更多来自集团公司或其它附属企业的资源,从而具有更高的创新能力。对于这些企业我们对这一变量赋值为1,其余为0。

国际市场所占比重(简称国际市场)。通常认为,企业在国际市场中销售的产品、服务越多,则创新的动力越强:市场的拓宽导致竞争更加激烈,从而需要更多的产品、工艺创新;政府也会对许多对外出口的制造业企业提供创新政策补贴。CIS要求受访企业报告其对中国以外的市场是否提供产品、服务,若有则同时提供国际市场占全部市场的比重(<10%,10%-50%,>50%)。对于不对国际市场提供产品、服务或是提供但所占

·12·科研管理2015年

比重不超过10%的企业,我们对该变量赋值为0,否则为1。

企业所属行业(简称所属行业)。行业层面的因素(如行业技术机会、客户对产品创新的需求等)会影响企业创新的意愿以及创新成功的可能性。因此,我们加入虚拟变量(共29个)控制行业影响,1代表企业属于这一行业。

4分析结果

表1给出了上述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从表中可以看到,创新销售收入占全部企业销售收入的45.76%。平均来看,每家企业有11个重要的创新目标以及6个创新信息来源。企业的创新目标与信息来源之间具有相对较高且显著的相关关系(ρ=0.37,p≤0.01),表明创新目标较多的企业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常常也会有更多的创新知识来源。目标依赖与来源依赖都在6.8左右。另外,方差膨胀因子(整体VIF=1.14,变量VIF最大值为1.30)表明不存在严重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表2中列出了所有模型的回归结果。模型1仅加入控制变量,模型2和模型3分别加入创新目标与信息来源,模型4同时加入这两个自变量,模型5进一步加入两个调节变量以及相应的交叉项。

4.1创新搜索广度的影响作用

从模型2与模型3中可以看到,分别加入创新目标与信息来源模型时两个变量的系数都为正,且非常显著(p=0.000;p=0.000)。同时加入这两个变量时,系数依然都显著为正(p= 0.009;p=0.012)。假设1与假设2得到了很好的支持:企业的创新目标越多,其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企业的信息来源越多,其创新成功可能性越大。两类创新搜索广度对创新成功可能性的正向影响效果较为接近,这与Leiponen和Helfeat (2009)[22]对英国企业的研究结果一致。

表1描述性统计与相关系数表(N=870)

Table1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d correlation matrix(N=870)

变量均值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123456789

1.创新收入占比0.460.340.00 1.00 1.00

2.创新目标11.40

3.150.001

4.000.15* 1.00

3.信息来源 6.35 2.970.0011.000.17*0.37* 1.00

4.目标依赖 6.88 3.40 1.0014.000.04-0.26*-0.13* 1.00

5.来源依赖

6.84 2.08 1.0011.00-0.09*-0.11*-0.29*0.11* 1.00

6.企业规模 1.950.67 1.00 3.000.040.12*0.14*-0.010.00 1.00

7.R&D13.91 4.590.0022.670.220.14*0.21*-0.01-0.020.28* 1.00

8.子公司0.410.490.00 1.000.080.060.090.010.030.17*0.08 1.00

9.国际市场0.400.490.00 1.000.030.080.020.000.010.23*0.050.02 1.00注:*代表在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4.2单一依赖性的检验

为了验证假设3a与假设3b,我们在模型5中加入目标依赖、来源依赖以及相应的交叉项。模型5的Log likelihood值大于其它所有模型,似然比检验也表明该模型显著优于模型4(LRchi2 =16.65,Prob>chi2=0.0023),加入目标依赖与来源依赖显著提升了模型的拟合优度。从回归结果来看,创新目标与信息来源的系数依然都显著为正(p=0.041;p=0.059),假设1与假设2依然成立。目标依赖与创新目标的交叉项系数为负但不显著(p=0.407),假设3a未得到支持。结果表明,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创新时对少数目标的相对重视不会显著削弱同时设立多项目标的好处,这也反映出了这些企业现阶段创新活动的特征:在面对多项创新目标时可以集中资源对更加重要的目标进行突破,大幅增大这些目标实现的可能性;这一增长对最终创新成果的作用可能超过了其它重要性较低的目标未实现的影响,因此不存

第1期王悦亨,王毅等: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13·

在负向调节作用。

来源依赖与信息来源的交叉项系数为负且显著(p=0.075),假设3b得到了支持。将这一交叉项的系数与信息来源的系数进行对比,可以发现调节作用明显小于信息来源广度的正向作用,说明尽管来源依赖存在负向调节作用,但并不会扭转信息来源广度对创新成功可能性的正向影响,仅对该影响的强度有一定的削弱。

控制变量方面,所有系数符号与显著性都非常稳定。R&D与子公司的系数显著为正,其余变量系数不显著。结果表明,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可以提升创新成功的可能性,这与研发投入的目标是相符的。同时,附属于集团公司的企业更有可能获得创新成功。所属行业由于篇幅原因没有在结果中列出,每个单一的虚拟变量都不显著。

表2创新搜索广度的影响与单一依赖性的调节作用(N=870)

Table2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search breadth and the moderating effect of single dependency(N=870)

变量

模型1

系数

(标准差)

t值

模型2

系数

(标准差)

t值

模型3

系数

(标准差)

t值

模型4

系数

(标准差)

t值

模型5

系数

(标准差)

t值

企业规模

-0.025

(0.024)

-1.04

-0.029

(0.024)

-1.25

-0.033

(0.024)

-1.39

-0.034

(0.024)

-1.45

-0.035

(0.023)

-1.49

R&D

0.019

(0.003)

5.69***

0.018

(0.003)

5.36***

0.017

(0.003)

5.01***

0.017

(0.003)

4.94***

0.017

(0.003)

4.98***

子公司

0.064

(0.030)

2.10**

0.060

(0.030)

2.01**

0.058

(0.030)

1.93*

0.057

(0.030)

1.91*

0.062

(0.030)

2.07*

国际市场

-0.011

(0.032)

-0.34

-0.017

(0.031)

-0.54

-0.010

(0.031)

-0.31

-0.014

(0.031)

-0.46

-0.019

(0.031)

-0.62

所属行业包括包括包括包括包括

创新目标

0.017

(0.005)

3.74***

0.013

(0.005)

2.61***

0.026

(0.013)

2.05**

信息来源

0.018

(0.005)

3.68***

0.013

(0.005)

2.53**

0.028

(0.015)

1.89*

目标依赖

0.026

(0.018)

1.49

目标依赖?创新目标

-0.001

(0.001)

-0.83

来源依赖

-0.001

(0.015)

-0.05

来源依赖?信息来源

-0.003

(0.002)

-1.78*

常数项

0.178

(0.250)

0.71

0.001

(0.255)

0.00

0.082

(0.250)

0.33

-0.024

(0.254)

-0.10

-0.236

(0.301)

-0.78

Log likelihood-572.217-565.248-565.467-562.064-553.738

Sigma

0.4069

(0.012)

0.4032

(0.012)

0.4033

(0.012)

0.4016

(0.012)

0.3975

(0.012)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

4.3稳定性检验

首先,我们通过回归分析观察是否有单一的创新目标或信息来源对企业创新成功可能性有显著的影响。我们对每类创新目标与信息来源都设立一个虚拟变量,当企业认为该来源或目标重要程度高或中等时取值为1,否则为0。我们将这些虚拟变量代替创新目标和信息来源重新进行回归。回归结果(由于篇幅缘故未在此报告)表明,这些虚拟变量前的系数多数为正,但是除了信息来源三(“客户或消费者”)之外都不显著。因此我们认为,单一的创新目标或信息来源对企业的创新成功可能性影响很小,实际起到显著正向作

·14·科研管理2015年

用的是创新目标广度和信息来源广度。

其次,考虑到创新目标之间可能存在相互重

叠的情况,如增加产品种类可能会导致市场份额

增加等,从而影响创新目标广度与企业创新成功

程度之间的正向关系,我们分组重新衡量创新目

标。前5个创新目标归为一组,代表产品创新;创

新目标6至9归为一组,代表工艺创新;最后5个

创新目标归为一组,代表有关行业环境的综合影

响。我们对每组设立一个虚拟变量,若组中至少

有一个目标重要程度高或中等取值为1,否则取

值为0。最后将三个虚拟变量加总得到变量创新

目标2,代替创新目标进行回归。从回归结果(表

3)中可以看到,创新目标2的系数在加入信息来

源前后都显著为正,控制变量的系数符号与显著

性都与之前的回归结果一致。由此可见,假设1

与假设2都进一步得到了验证,我们的研究结论

稳定性较好。

表3稳定性检验:替换创新目标(N=870)

Table3Robustness check:replacing innovation objectives(N

=870

变量

稳定性检验模型1

系数

(标准差)

t值

稳定性检验模型2

系数

(标准差)

t值

企业规模

-0.025

(0.0234)

-1.04

-0.032

(0.024)

-1.36

R&D

0.018

(0.003)

5.42***

0.017

(0.003)

4.88***

子公司

0.065

(0.030)

2.14**

0.059

(0.030)

1.97**

国际市场

-0.011

(0.031)

-0.36

-0.010

(0.031)

-0.32

创新目标2

0.066

(0.034)

1.94*

0.044

(0.035)

1.90*

信息来源

0.017

(0.005)

3.37***

所属行业包括包括

常数项

0.004

(0.266)

0.02

-0.026

(0.265)

-0.10

Log likelihood-570.323-564.671

Sigma

0.4060

(0.012)

0.4030

(0.012)

注:*、**、***分别代表在10%、5%、1%的显著性水平下显著。5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企业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可能性之间的相关分析,检验了创新搜索广度的作用和重要性,同时也对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与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的调节作用进行了验证。本文将创新搜索的统计学研究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发现它们共同指出企业能够从创新搜索广度中获益。之前的学者少有运用中国企业的数据将创新搜索广度及其它影响因素共同进行分析,本文的研究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参考。同时,本文所用的大样本数据及其可靠性进一步保证了结果的可靠性。

本文的实证检验发现,从企业层面上来看,创新目标广度及信息来源广度与创新成功可能性之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我们在分析中对其它可能影响创新成功程度的因素进行了控制,确保了分析结果的正确性;通过稳定性检验可以看到,并非是单一创新目标或信息来源而是创新目标广度与信息来源广度本身对创新成功可能性具有正向影响。另外,我们对单一创新目标依赖性与单一信息来源依赖性可能存在的负向调节作用进行了检验,发现前者不存在显著的调节作用,而后者会显著削弱信息来源广度对的正向作用。今后的研究一方面可以对其它国家的相关企业进行对比研究,以此分析我国制造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所具有的优势及可能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若能够进行后续的中国CIS调查,构建面板数据进行研究,则可以更好地对其经济意义进行分析。

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企业进行创新活动决策与政府制定引导企业自主创新的相关政策都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从企业创新活动的角度出发,适量地寻求更多创新目标并拓宽与之相辅的信息来源渠道,可以有效地提高创新成功的概率,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同时,在利用多项信息来源时要注意单一依赖性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应尽可能多地从各项信息来源中都获取有益于创新的信息。对于政府而言,在制定创新政策时可以更多地从目标企业的实际创新能力、创新需求出发,通过创新项目支持等形式引导企业扩展合适的创新目标,同时应加快推动“产官研”合作模式的发

第1期王悦亨,王毅等: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15·

展,积极为企业创新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支持

参考文献:

[1]KatilaR.New product search over time:Past ideas in their prim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

(5):995-1010.

[2]KatilaR,Ahuja G.Something old,something new: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earch behavior and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2002,45(6):1183

-1194.

[3]Jewkes J,Sawers D,StillermanR.The source of invention [M].Macmillan,1962.

[4]Laursen K,Salter 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

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

(2):131-150.

[5]Helfat C E.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 in petroleum firmR&D [J].Management Science,1994,40(12):1720-1747.[6]Cohen W M,Levinthal D A.Absorptive capacity:A new per-spective on learning and innovation[J].Administrative Sci-

ence Quarterly,1990:128-152.

[7]Ahuja G,Lampert C M.Entrepreneurship in the large corpo-ration:A longitudinal study of how established firms create

breakthrough inven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1,22(6-7):521-543.

[8]Ahuja G,KatilaR.Where do resources come from?The role of idiosyncratic situation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

nal,2004,25(8-9):887-907.

[9]Von Hippel E.The dominant role of users in the scientific in-strument innovation process[J].Research Policy,1976,5

(3):212-239.

[10]Leiponen A.Why do firms not collaborate?The role of com-petencies and technological regimes[J].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Econometric Exploration of Survey Data.Pal-

grave,2001:253-277.

[11]VeugelersR,Cassiman B.Make and buy in innovation strate-gies:Evidence from Belgian manufacturing firms[J].Re-

search Policy,1999,28(1):63-80.

[12]Rosenkopf L,Nerkar A.Beyond local search:Boundary-span-ning,exploration,and impact in the optical disk industry[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1,22(4):287-306.[13]NelsonRR.Uncertainty,learning,and the economics of par-allel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fforts[J].TheReview of E-

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61,43(4):351-364.

[14]EvensonRE,Kislev Y.A stochastic model of applied research [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6:265-281.[15]Baldwin C Y,Clark K B.The architecture of participation:Does code architecture mitigate free riding in the open source

development model?[J].Management Science,52(7),

2006:1116-1127.

[16]Mairesse J,Mohnen P.The importance ofR&D for innova-tion:A reassessment using French survey data[M].Springer

US,2005.

[17]Kaufmann A,T?dtling F.Science-industry interaction in the process of innovation:The importance of boundary-cross-

ing between systems[J].Research Policy,2001,30(5):

791-804.

[18]Chiang Y H,Hung K P.Exploring open search strategies and perceived innovation performa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

-organizational knowledge flows[J].R&D Management,

2010,40(3):292-299.

[19]Chesbrough H W.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J].Managing Innovation and Change,2006,127(3):34-41.

[20]Almirall E,Casadesus-MasanellR.Open versus closed in-novation:A model of discovery and diverge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Review,2010,35(1):27-47.

[21]杨燕,高山行.创新驱动、自主性与创新绩效的关系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68-1576,1453.

Yang Yan,Gao Shanxing.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rela-

tionships among innovation drivers,autonomy,and innovation

performance[J].Studies in Science of Science,2011,29

(10):1568-1576,1453.

[22]Leiponen A,Helfat C E.Innovation objectives,knowledge sources,and the benefits of breadth[J].Strategic Manage-

ment Journal,2009,31(2):224-236.

[23]Swan J A,Clark P.Organizational decision-making in the appropriation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Cognitive and politi-

cal dimensions[J].The European Work and Organizational

Psychologist,1992,2(2):103-127.

[24]Swan J.Using cognitive mapping in management research:Decisions about technical innovation[J].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1997,8(2):183-198.

[25]Gavetti G,Levinthal D.Looking forward and looking back-ward:Cognitive and experiential search[J].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2000,45(1):113-137.

[26]Kahneman D,Slovic P,Tversky A.Judgment under uncer-tainty:Heuristics and biase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2.

[27]Baldwin C Y,Clark K B.Design rules,Volume1:The pow-er of modularity[M].MIT Press,2000.

[28]NelsonRR,Winter S G.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conomic change[M].Belknap Press,1982.

[29]Kogut B,Zander U.Knowledge of the firm,combinative ca-pabilities,and the replication of technology[J].Organization

Science,1992,3(3):383-397.

[30]Burg E,Podoynitsyna K,et al.Directive deficiencies:How resource constraints direct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in SMEs

[J].Journal of Product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2,29

(6):1000-1011.

·16·科研管理2015年

[31]Gruber M,MacMillan I C,Thompson J D.Escaping the prior knowledge corridor:What shapes the number and variety of

market opportunities identified before market entry of technol-

ogy start-ups?[J].Organization Science,2013,24(1):

280-300.

[32]Tversky A,Kahneman D.Availability:A heuristic for jud-ging frequency and probability[J].Cognitive Psychology,

1973,5(2):207-232.

[33]Skala D.Overconfidence in psychology and finance-an inter-disciplinary literature review[J].Financial Markets and In-

stitutions,2008,(4):33-50.

[34]清华大学技术创新研究中心.2008年42城市制造业企业跟踪调查结果—技术创新活动调查[J].技术经济,2010,

29(2):1-21.

Research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of Tsinghua Uni-

versity.Tracking investigation result on manufacturing enterpri-

ses in42cities of China:Investigation on technological innova-

tion activities[J].Technology Economics,2010,29(2):1-

21.

[35]Luxembourg.The measurement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tivities oslo manual:Guidelines for collecting and interpre-

ting innovation data[M].OECD publishing,2005.

[36]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Statistical Office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ies.Oslo manu-

al:Proposed guidelines for collecting and interpreting techno-

logical innovation data[M].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

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7.

[37]DTI.3rd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EB/OL].Depart-ment of Trade and Industry,London,2003.http://www.

dti.gov.uk/iese/cisquest.pdf.

[38]Cohen W M,Malerba F.Is the tendency to variation a chief cause of progress?[J].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1,10(3):587-608.

[39]Mol M J,Birkinshaw J.The sources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When firms introduce new management practices[J].

Journal of BusinessResearch,2009,62(12):1269-1280.

附录表A1创新目标与创新信息来源

Table A1Innovation objectives and knowledge sources

创新目标样本均值

增加产品种类或服务范围3.36

开拓新的市场3.37

增加国内市场份额3.16

增加国际市场份额2.75

提高产品或服务质量3.39

改善产品生产的灵活性3.16

提高生产能力3.27

降低单位产出的劳动成本3.06

降低单位产出的原材料和能源消耗3.09

减少对环境的污染3.11

满足行业管制的要求2.86

更容易获得资金支持2.78

提高公司的公众形象3.31

保留和吸引人才3.07

创新信息来源样本均值

企业或所属集团内部3.26

设备、原材料、零部件或软件供应商2.71

客户或消费者3.40

市场竞争者或同行其它企业3.06

咨询公司、私立研发机构1.99

高等学校2.19

政府或公共科研机构2.22

政府科技计划2.34

商品交易会/展销会、专业会议2.74

科技杂志/文献、贸易/专利文献2.44

专业行业协会2.64

第1期王悦亨,王毅等:创新目标、信息来源与创新成功关系实证研究·17·An empirical study of innovation objectives,knowledge sources and innovation success

Wang Yueheng,Wang Yi,Li Jizhen

(Research Center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Tsinghua University,the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Research Base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Beijing100084,China)

Abstract: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firms’own knowledge and capability,innovation search has becom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firms to obtain necessary resources and pursue innovation development.Existing researches have shown that the innovation search strategies adopted by firms have significant impacts on the innovation outcome.By adopting an open innovation model,firms would gain accesses to resources that are previously hard to get,generate certain impacts on driving forces of internal innovation,and enhance innovation performance.Furthermore,studies regarding firms’cognitive processes have also demonstrated that in-creasing innovation search breadth is important for alleviating cognitive biases.When facing the uncertainty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firms may seek for broader innovation search.While pursuing multiple innovative objectives,firms could also increase their chances of innovation success with more knowledge sources.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among innovation objective,knowledge source and innovation outcome,this paper examines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search breadth on innovation success and verifies the positiv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search breadth.Our study mainly addresses the following three research questions:first,would more innovation objectives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innovation success?Second,would more knowledge sources increase the possibility of innovation success?Moreover,would the aforementioned two relationships be affected by single dependency?In order to answer these three questions,this paper builds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through a combination of economic and statistical analyses,and conducts empirical analyses on a large data set of2008Chinese CIS(which includes data on870firms in30manu-facturing segment industries)to draw conclusions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search breadth.Our study finds that the breadth of innovation objectives is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novation outcome,i.e.,the more innovation objectives a firm has,the more likely its innovation would be successful;the breadth of knowledge sources is also found to be positively related to the innovation outcome,i.e.,the more knowledge sources a firm utilizes,the more likely its innovation would be successful;moreo-ver,dependence on single knowledge source has a negative yet not reversing moderating effect on knowledge source’s positive im-pact on innovation success.Robustness checks including using alternative variables and grouping samples by different categories further support the results of our study.This paper shows that positive effectiveness of innovation search breadth does exist among Chinese manufacturing firm:both innovation objective breadth and knowledge source breadth have positive relationship with the outcome of firms’innovation activities;meanwhile,if a firm relies highly on a small number of innovation knowledge resources,such single dependence would reduce the positive effect of knowledge source breadth.

Keywords:breadth of innovation search;innovation objectives;knowledge sources;2008Chinese CIS

创新工作室创建方案(DOC)

“XXX创新工作室”创建方案 XXXX XXX-XX-XX

“XXX创新工作室”创建方案 XXX年XXX被批准成立“XXX创新工作室”,为体现工作室创新精神,创新成果,管理制度及理念,其目的是“要做就做到最好”,经过班组,车间多次反复修改,特此向公司提出工作室具体创建方案,请领导审阅。 “XXX创新工作室”成员名单: 姓名年龄学历职称/技术等级工作岗位及职务 创新工作室目标: “全厂大修看XX,XX检修看XX”,创新工作室所有工作围绕搞好机组检修工作,达到修后消除机组缺陷,提高机组效率,降低机组热耗为目标。确保机组检修质量、工期,修后机组一次启动成功。以创建工作室为契机,鼓励工作室成员进行“五小”发明,交流检修创新工艺,创新理念。杜绝各种违章,保证人身设备安全。把班组打造成一流检修班组,文明检修示范班组。 创新工作室理念: 班组口号:激发潜能,奋勇争先

班组宗旨:团结、认真、敬业、拼搏 班组目标:争创星级班组,打造和谐团队 班组精神: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工作室的创建分为硬件创建和软件创建两大部分。硬件创建是为展示创新工作室风采,软件创建是体现工作室风采的名片。具体方案如下: 硬件创建包括学习室、微机室、检修间、值班室、班组仓库、培训园地。 学习室创建: 1.学习室做隔断,学习室内柜子摆放至学习室隔断内。 2.隔断内新增洗手池。 3.增加地柜一组,用于摆放饮水机、微波炉等电器。(见附件第一页) 4.学习室更换暖气片三组,整理电源线布局等,使学习室显得整洁。 5.增设创新工作室展示板两组,班组宣传标语上墙。(见附件第二、四页) 6.利用东面荣誉墙空间,建立数字办公系统,使创新工作室技术讲课、专业问题分析会、技术交流等活动通过数字平台应用提高一个档次。 微机室创建: 1.微机室现有文件柜重新摆放,资料归类整理。 2.微机摆放重新布置,做到整齐。 3.更换暖气、窗帘,计算机桌椅。 4.新做技术数据墙一面,主要体现汽轮机本体设备结构、检修工作内容。 微机室创建示意图(见附件第六页) 检修间创建: 1.检修间工具箱重新制作,注重实用性,工具箱统一颜色,统一规格,统一编号。 用于存放检修用专用工具。 2.检修间检修台重新制作,更换损坏台虎钳,使检修台布局更加合理。

大学生完成科技创新项目的自我评价 体会与建议

我们将从以下两个方面叙述我们这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经验教训及自我评价。 一、主要成绩和收获 提到成绩和反思,我们觉得最主要的收获就是给了自己很大的鼓励,让我们明白测量出丝振动的本征频率并不是那么高深莫测,我们通过努力学习也一样可以找到更优化的测量方法。 实践才是学习一种知识最好的方法,它能教会我们很多书本上永远阐释不出的东西。通过这次做项目,我们项目组四个人都学会了很多知识。例如,我了解和学习到了丝的振动方程,丝振动的本征频率测量原理,相关的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原理的核心图像幅频图和频相图,核心仪器示波器原理和各种函数图像,李萨如图像的原理,等等。总之,一次科技创新项目给我带来的收获远不止这些知识,实践出真知,这一年也是我真正动手操作的一次良机。其他组员也都有自己擅长的和不足的地方,我们在一起可以相互学习和改进,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让我明白了团队的力量。大家一起合作,能及时发现设计中的错误使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而且在遇到难题大家一起考虑时能想到很多解决方案,我们可以从中选出最优化的。 我们通过参与这一次项目的设计,感受到了创新实验的乐趣,提高了扩展思维能力,培养了合作的意识,在实践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交到了不少良师益友。希望以后还能继续参加类似这样的科技创新活动,把大学生活过得更加的充实。 二、研究工作中的反思 1、研究工作中的不足 在得到预想的弦振动的示波器输出函数图像之前,我们在失败了无数次后,依然在找影响测量的因素和实验装置组建的漏洞,这里甚至还要考虑到人声和桌面是否平整等很小的因素对实验的影响,的确需要细致的操作和耐心。我们自己改正错误,期间每周都会去请教我们的指导老师。这段工作费时较长,说明我们一开始欠缺对实验深入的了解,我们自然是需要更加努力的学习和耐心。 2、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项目目的是找到更快速、更方便、无接触式的测量方法。可是我们并没有找到足够方便收集弦振动三角函数图像的方法,也无法足够快速地定位到弦的本征频率附近的输入频率区间,这些都需要我们课下去继续延伸和拓展。 3、研究工作中的困难 研究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这里我们举主要的两例。一是,我们始终没有找到更稳定的固定丝的方法,这让我们经常得到一些杂乱的振动图象,影响了我们的实验效率。二是,由于我们不习惯用指令进行软件操作,我们还不能熟练掌握我们这次选择的数据处理软件root软件的使用方法,这也拖延了我们完成项目的进度。当然,幸运的是,我们最终得到的利用傅立叶积分变换加上差项相乘改变k值的方法,及利用root软件输出图像,在整个过程中,是可以较快速且较大精度得到弦振动的本征频率的。篇二: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心得体会 通过参加这次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我们都有了很多收获。首先是对这种实验项目的进一步认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强调的是自主性、探索性、实践性和协作性,实施过程讲究长远效益,强调项目实施过程中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收获,不为得到成果而设计,重在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运用所学的知识,使自己得到锻炼和提高。回想一年来自己参加创新实验的经历,从开始对实验项目内容的理解认识到项目计划的讨论和确定,从对项目的整体把握到实验创新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策划任务书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编号: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打算任务书

团队研究方向: 示范建设(□理工科□文科)团队建设类不: 重点建设(□理工科□文科)研究起止时刻: 团队负责人: 团队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 填写讲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依照学校批准建设类型、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打算和措施等。 三、第二项“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学科建设办公室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项目建设打算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科办。 七、其它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办公电话:3092

一、团队差不多情况 二、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依照拟定的团队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讲明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技术创新和研究思路,拟定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三、团队建设任务及目标 3.1 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总体目标:通过建设,使团队主导研究方向在所属研究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团队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历学位提高)、学科建设和服务地点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及预期成果。) 3.2 团队科研工作建设目标 依照《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的

要求,团队在建设周期内须完成如下科研任务。(原则上要求第一年完成总目标任务的30%,第二年30%,第三年40%) 注:以上建设目标中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学术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等均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第一署名人为团队成员,同时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内容。 四、团队建设总经费及2010年经费使用打算(单位:万元)

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选题范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选题范例 一、项目简介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以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交往能力为目的,它要求学生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背景下社会转型期的科学、技术、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安全等重大问题,从自身兴趣出发,紧密结合专业所学知识,自主开展科学研究、社会调研和创业实践活动,最终形成具有科技创新、实物创新和制度创新含量的科技产品、研究报告、创业报告或创业实体。 二、选题要求 本科生科研创新项目注重学生在各个研究环节、不同研究方法、综合研究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既具有自主性、综合性、创新性、实践性和应用性等特点,又受到学生专业基础薄、实践经验少、实施期限短等限制。因此,项目选题既要有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链条,又要难易适中、切实可行、行之有效。这就要求项目选题要少些“纯理论研究”,多些深入实践的自主性、调研性、对策性、应用性研究或创业活动。 1.选题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贴近现实、贴近生活,特别是当前社会生活中的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社会、生态领域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体现较强的问题意识和现实价值。 2.选题应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适合本科生开展,难度适中,可行性强,有利于项目按期顺利完成,有利于实现资金的最佳效益。 3.选题应紧密结合学科专业知识,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以科学研究、社会调研或创业实践为主要方式,形成相对独立、完整的研究链条,有利于取得突破性创新成果或创业成果。 三、选题来源 1.学生自主设计的研究项目或创业方案; 2.教师在研课题中的子项目; 3.开放实验室或实习基地中的综合性、设计性、创新性实验项目; 4.针对当前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而开展的社会调查项目或创业实践项目。 四、选题示例及点评 (一)创新训练项目 1.北京市公交政策优化探究

XXX学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办法

XXXX学院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为全面落实学校人才强校战略,加快创新人才与拔尖人才培养,保证XXX学院教学、科研持续健康发展,营造学术氛围,增强凝聚力,结合学院实际情况,决定成立XX学院教学科研创新团队,特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教学科研团队旨在提升XX学院教学和科研水平,坚持以教学研究为基础,以教研促教学,打造一支有较高教学和科研水准、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团队,提升我校外语教学水平,进一步巩固和加强XX学院的学科建设,为学院本科评估和申报XXX硕士点奠定基础。 1.语言学创新团队为外语语言教学提供教学研究平台,帮助教师们转变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带动外语教学创新和改革,同时为语言学研究和相关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提供平台。 2. 翻译学创新团队为2019年开始招生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课程教学和学位点建设提供保障,为五年后国务院学位办组织的专业学位评估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同时为翻译学研究和相关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提供平台。

3. 外国文学创新团队为外国文学研究和相关本科专业课程的教学科研提供平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外国语学院的人文气息,巩固和加强现有的英语语言文学和日语语言文学本科学位点。 二、团队的组成 1. 拟成立语言学、翻译学、外国文学三个团队。团队负责人与成员应与本团队有相对一致的研究方向或研究成果。 2. 团队负责人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 3. 团队初始成员由10-15人组成,初始成员由个人申请与学院审核相结合的方式遴选。团队成员应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并对从事科研工作有强烈的意愿。 三、经费资助与考核 1. 学院积极筹集经费并创造其它条件确保团队建设工作正常运行。 2. 学院将在团队建设过程中根据年度分解指标对团队进行考核,对于考核合格的团队足额拨付年度资助经费。对建设成绩特别突出的团队另行奖励;对考核不合格的团队,视情况减少经费拨付。 XX学院 XXX年五月二十一日

创新工作室制度口号及简介和工作目标

创新工作室制度口号及简 介和工作目标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一、口号标语 口号1、处处是创新之地、天天是创新之时、人人是创新之人 口号2、引领潮流技术, 聚焦前沿科技 口号3、精益求精保障有力,全力打造精品网络 二、工作制度 设施管理制度 1、爱护工作室物品,注意保护工作室内的所有设备、设施、仪器、工具、图书等设施。 2、任何人不得将工作室工具、仪器、图书等设施带出工作室,如有特殊需要向工作室管理人员申请,经批准后方可带出。 3、科学使用工作室的仪器,仪器仪表由专人管理,定期对仪器仪表进行保养和数量核对。 4、不得利用工作室电脑参与一切与工作学习无关的娱乐活动。 5、注意工作室卫生,不得在工作室内乱扔垃圾,由于工作产生垃圾必须随时清理,保证工作室干净整洁。工作室卫生由专人负责。 6、注意用电安全,不能随便乱接电路,遇到电路危险情况时,应冷静处理,先切断电源,再检查故障。 网络安全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网络安全良好运行,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可靠,使网络安全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特制订本办法。 1、严禁在生产网络的计算机上安装任何非正版、与创新工作无关的软件。 2、做好生产网络病毒防范与杀毒工作,根据需要安装正版杀毒软件,定期更新 病毒库,严禁将生产网络的计算机用于办公用途。 3、做好密码管理工作,建立网络密码专人负责制度,各级密码掌握者负有口令 安全的责任,密码要定期修改。 4、加强生产网络远程登录管理。需要远程登录网络时,必须经过批准,方可登 陆。非紧急需要,严禁远程登录网络。 5、做好生产网络数据备份工作,要定期对数据进行备份,要保证备份数据存放 安全。 工作例会制度 为了进一步加强创新工作的科学管理,不断提高创新工作水平,及时解决创新工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并对创新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学习,将工作例会作为创新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特制定本制度。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职工创新工作室制度职责目标任务

创新工作室职责(试行) 创建创新工作室,旨在为高技能人才搭建一个锐意创新、攻坚克难的阵地,发挥作用、展示才能的平台,不断提高高技能人才的自主创新能力。本工作室是研究型、技能型、实践型团队组织,把开展管理创新、方法创新、服务创新和业务创新作为主要任务,将先进管理经验、方法和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的措施。通过“传帮带”放大品牌效应,培养出更多的先进人才和管理能手,造就学习能力强、创新能力强、业务素质高的团队。为此,明确工作职责如下。 1、围绕公司年度发展目标与计划、明确工作室创新项目。工作室定期召开工作会议,组织学习,创新定位。 2、及时了解和掌握前瞻性、新理念、新办法、新经验等信息,及时收集创新需求信息。向公司董事会和工会提出合理建议与办法。 3、集中组织工作室成员开展创新活动,树立创新示范样板。每年组织1至2次示范交流活动。 4、围绕创新项目开展交流、研讨、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集思广益,培育集体凝聚力,形成富有战斗力的一线职工创新团队。 5、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健全发挥带头人作用的常态工作机制。组织和带领工作室成员为公司发展献计献策,争做贡献。 6、自觉接受公司董事会、研发机构和工会的业务与思想指导。

创新工作室管理制度(试行)创新工作室是公司一线职工进行创新、成果申报、技术交流等活动的平台。为保证工作室工作正常运行,制订以下制度,希望工作室全体人员严格执行。 1、忠于团队,履行责任,遵章守纪,乐于助人,大公无私,严格管理,严于律己,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维护团队声誉及利益。c 2、工作室成员是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基础上进行有关的创新活动,创新人员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发挥模范作用。 3、工作室创新成员之间要互相协作,发现问题互相提醒,认真向公司研发部门请教,时刻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 4、工作室成员之间需要以礼相待,对他人热情有礼,并耐心帮助身边一线职工解决遇到的工作难题。 5、工作室设兼职管理员,负责联系成员和相关管理工作。做好活动记录,对各种资料按要求保管存档。 6、工作室活动经费要按照公司工会的规定严格管理和支出,款项公开,确保专款专用。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管理办法 (附科技兴趣小组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是提高大学生科学素养,培养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我院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纳入大学生人才培养方案。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通过“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实施,遵循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创新性人才培养规律,实行点面结合,基本训练、综合能力训练和创新创业实践相结合。 第二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建设宗旨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筑大学生科技创新体系,使大学生在大学阶段就得到科研项目的训练和科学素养的培养,积极倡导和鼓励大学生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强化大学生创新精神、挑战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的教育,培养学生科技团队的领军人物和高水平的学生创新研究团队,进一步推动我院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功能的发展,形成高职教育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切实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科研实践动手能力。 第三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的实施,同时也为择优向院外推荐参加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打下坚实的基础,提供充分的项目申报及验收的准备。包括 1、各类大学生科技项目申报、科技成果(专利)评选与推广; 2、省教育厅优秀毕业设计(论文)评选(个人、团队)、大学生科技创新训练计划立项评选(并完成项目验收结题); 3、“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4、省级、国家级大学生专业学术科技竞赛(如数学建模、电子设计、机器人、机械创新设计、电脑网络设计等大赛); 5、积极鼓励大学生通过参加“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科技兴趣小组”,开展多种科技创新活动。(见附件一) 第二章组织机构 第四条在院党委的领导下,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由分管学生工作的院领导担任,副组长由分管科技、教学的院领导担任,成员包括院团委、学工处、科技处、教务处、高教所、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学院大学生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调整学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政策措施,审查项目经费资助使用情况,评选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先进个人和先进集体。 第五条南化院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办公室设在团委。由院团委主持负责项目的日常综合管理,部署每年大学生科技工作安排。 1、院团委负责学生科技创新创业活动的组织(如“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等相关大学生科技活动项目),营造优良的大学生科技活动氛围。负责院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立项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和总结工作。 2、学生工作部(处)负责组织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科技创新创业活动,并将活动成果作为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评优评奖的重要依据。

创新工作室技术方案

“创新工作室” 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某某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要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公司科技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公司科技创新战略为出发点,以提高电气员工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为工作重心。开展创建“王胜创新工作室”,总结推广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带动公司广大职工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优能力、创业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攻克难关、降低成本、扩大品种、提高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二)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自身优势,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成员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通过师带徒、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形式,带动行业或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方面人才。 (三)做好工作室先进经验推广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每年应向技术中心上报至少1-2项可用于推广的创新成果,包括专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省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含QC、合理化建议等)、科技进步奖、典型经验等。 三、组织机构 工作室组织机构见下图。

四、工作职责 创新工作室”是针对解决生产实践中电气专业方面的工作重点、难点,为公司培养电气专业方面的人才而组织起来的。工作室工作职责如下: (一)围绕工作主题开展相应课题,带领团队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公司难题。 (二)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与申报工作,发挥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三)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四)规范团队管理,建立日常管理档案。 五、工作实施流程 工作室实施流程见下图.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和支持我校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凝聚并稳定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培养和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构建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创新团队,提升我校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培植自治区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后备力量,争取部分团队跻身于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保证我校科学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创新团队遴选实行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 第三条创新团队建设遵循“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主要资助具有优势与特色的开创性与探索性研究;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以及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 第二章条件 第四条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一般应为8人以上),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一致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行业和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主要骨干成员应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2、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及年龄结构。主要由本校人员组成,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联合申报,成员应有3~5人为40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团队中博士学位(含本校在职在读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员应占一定比例。能够为今后3到5年内取得重大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团队首席专家和成员只能参加一个创新团队。 3、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必须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首席专家应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能发挥较强的凝聚作用;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性学术思想;应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近三年至少主持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以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在校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8个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 4、创新团队研究方向是集中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近三年至少应承担或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优势。团队核心成员应承担过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团队在近三年内实际到位研究经费,自然科学类不少于30万元,人文社科类不少于15万元。 5、创新团队在近三年内取得过标志性研究成果,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或有一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国家发明专利。 6、创新团队原则上以校内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科技创新平台及重点学科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第三章推荐、评审与批准 第五条创新团队以项目形式申报,采取团队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批的方式产生。每两年评选一次,具体申报时间,以发布的通知为准。 第六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研究群体,填写《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申请书》,经学院(部)审定同意后,报学校科技处。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计划书项目名称: 申请人: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电子邮件: 提交日期:

说明 本创业计划书样本供创业申请者参考。 创业项目的申请者请根据自身项目的实际情况尽可能详细地陈述各方面的情况。 孵化项目的申请者根据本样本的几个方面简要叙述创业计划外,请侧重于陈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项目研究的总目标和创新点,主要研究内容及所需要解决的 技术难点 项目的完成形式和考核指标; 项目的年度计划及年度目标; 主要参与者简介; 经费预算和科技成果权益分配申请孵化基金额度,各参与人 及基金在科技孵化成果中所占的权益比例; 用款计划。 摘要 请简要叙述以下内容: 1. 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启动时间、主要产品/服务、目前进展。) 2. 主要管理者(姓名、性别、学历、毕业院校、毕业时间,主要经历。) 3. 研究与开发(已有的技术成果及技术水平,研发队伍技术水平、竞争力及对外合作情况,已经投入的经费及今后投入计划) 4. 行业及市场(行业历史与前景,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行业竞争对手及本项目竞争优势。) 5. 营销策略(在价格、促销、建立销售网络等各方面拟采取的措施。)6.产品生产(生产方式,生产工艺,质量控制)

7.财务计划(资金需求量、使用计划,拟出让股份,未来三年的财务预测和投资者回报。)

一项目概况 项目名称: 启动时间: 准备注册资本: 项目进展:(说明自项目启动以来至目前的进展情况) 主要股东:(列表说明目前股东的名称、出资额、出资形式、单位和联系电话。) 组织机构:(用图来表示) 主要业务:(准备经营的主要业务。) 盈利模式:(详细说明本项目的商业盈利模式。) 未来3年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行业地位、销售收入、市场占有率、产品品牌等。) 二管理层 成立公司的董事会:(董事成员,姓名,职务,工作单位和联系电话)高管层简介:董事长、总经理、主要技术负责人、主要营销负责人、主要财务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学历,专业,职称,毕业院校,联系电话,主要经历和业绩,主要说明在本行业内的管理经验和成功案例。) 激励和约束机制:(公司对管理层及关键人员将采取怎样的激励机制和奖励措施。) 三研究与开发 项目的研发成果及客观评价:(产品是否经国际、国内各级行业权威

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大连工业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征求意见第二稿) 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科研水平,紧密围绕国家和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发展领域、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实现科技工作又好又快发展,学校决定实施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建设。根据学科建设方向以及人才队伍基本状况,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制订本方案。 一、建设目标 凝练学科方向,汇聚学科人才,培养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学术领军人物和科研骨干,保持学科研究方向和学术队伍可持续发展;挖掘潜力,整合资源,提高团队承担重大科研项目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促进多学科交叉与融合,培育新的学科和科技增长点;打造科技平台,稳步推进博士点立项(支撑)学科和一级硕士点学科建设;倡导优良的学术风气,自觉抵制学术不端行为,促进学校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建设周期 团队建设周期暂定为三年。 三、组建条件 1.团队负责人应具备正高级职称(45岁以下的负责人须具有博士学位),且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团队管理能力,已形成较明确的研究方向。 2.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不少于3人)。团队成员的职称和年龄结构合理。各成员应有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和研究成果。 3.团队原则上以博士立项建设(支撑)学科、一级硕士点学科、现有科技创新平台(包括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研究所、基地等)为依托。 4.团队分为理工类团队、人文社科(含管理)类团队和艺术类团队,具体的组建条件如下。 理工类团队: ①近五年实际到位经费为人均10万元(含)以上; ②近五年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3篇以上或授权发明专利3项以上(1项授权发明专利相当于1篇检索收录论文)或获省科技成果二等奖1项或出版学术专著1部;

(完整版)创新工作室工作方案

“***创新工作室” 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要以贯彻落实集团 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推进集团公司自动化信息化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公司科技创新战略为出发点,以提高电气员工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为工作重心。开展创建“***创新工作室”,总结推广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带动** 公司广大职工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优能力、创业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攻克难关、降低成本、扩大品种、提高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二)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自身优势,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成员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通过师带徒、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形式,带动行业或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方面人才。 (三)做好工作室先进经验推广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每年应向技术中心上报至少1-2项可用于推广的创新成果,包括专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省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含QC、合理化建议等)、科技进步奖、典型经验等。 三、组织机构 工作室组织机构见下图。

四、工作职责 **公司“***创新工作室”是针对解决生产实践中自动化信息化方面的工作重点、难点,为公司培养自动化信息化方面的人才而组织起来的。工作室工作职责如下: (一)围绕工作主题开展相应课题,带领团队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公司难题。 (二)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与申报工作,发挥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三)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四)规范团队管理,建立日常管理档案。 五、工作实施流程 工作室实施流程见下图.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第一章执行总结 1.1项目简介 1.2服务简介 1.3市场分析 1.4营销策略 1.5管理策略 1.6财务分析 1.7风险分析和管理 1.8法律关系 第二章服务打造 2.1项目计划简介 2.2服务内容与服务模式 2.3技术介绍 2.4服务优势 2.5附加产品 第三章市场分析与预测 3.1需求分析 3.2市场调查结果 3.3市场预测 3.4竞争分析 3.5实际市场反响 第四章营销策略 4.1销售渠道 4.2项目产品服务价格 4.3营销计划 4.4客户关系管理 第五章公司战略与管理 5.1公司文化 5.2公司战略 5.3组织结构 5.4人力资源配置 5.5人员培训 5.6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5.7薪酬奖惩制度 5.8媒介计划 第六章财务分析与预测 6.1初始投资成本 6.2财务预算 6.3财务分析 6.4投资分析 第七章风险分析 第八章法律分析 1.1项目简介 由礼品南瓜而想到的刻字南瓜。在南瓜还很小的时候就在南瓜上刻上字。长大了,就可以变

为一个很漂亮的刻字南瓜。适当在南瓜上包装下。可以成为新时代的生态礼品。我们有节日系列的,有改装系列的。我相信它可以成为其他礼品的代替品。 市场分析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不断加强,在温饱问题解决的现在,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也大幅上涨。礼品在当今社会是无处不在,但市场上大多数了礼品是屡见不鲜的,没有创新,在人们对礼品的创新的期待欲望有所下降的时候,我们推出了刻字南瓜,现在市场上这类的产品并不多,所以我们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筹建了这个刻字南瓜的项目。 充分发挥我们的专业特点,让我们更清晰的知道,利用现代化的农业技术进行生产加工销售,实现从第一产业到第三产业的转化。它不仅是一种产品性质多元化的改变,更是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象征。也是我们大学生积极服务“三农”的体现。 市场调查结果 随着09年金融危机慢慢的远去,礼品行业发展正如火如荼,渗透到全社会的各个层面。礼品不仅是商务往来、友情馈赠的必需品,也是各企业做宣传、促销的介体,广泛活跃在各种会议、福利、庆典活动的场合之中。大到政府首脑会议,小到企事业单位的交流会、联欢会、节日喜庆会等等,与会者无不携带精美礼品而来;庆典活动不论大小,礼品几乎不可或缺。 ②2010年礼品行业将一如既往的蓬勃气势,继续快速发展。2010年礼品行业将有如下方面的发展势态: ③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2010年礼品将向高品质、高品位、个性化的方向深入发展,礼品行业将愈加注重品牌的选择,个性化的选择。礼品的个性化需求愈加明显,定制、特制产品将成为普遍需求。2010年礼品行业的交流互动将更为频繁。厂商之间、经销商与客户之间、经销商与经销商之间的联系更为密切,行业的信息传播速度惊人之快,好产品将迅速热销,不热门产品以及品质不佳的产品将少人问津。 ④总上所述,我们的刻字南瓜的上市将给礼品市场带来很大都是冲击,新颖的产品,必将带来新的发展趋势,利用我们的专长把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完美的结合起来。 3、实施该项目所具备的基础、优势和风险 ①团队成员的热情 李俊言:我对这个项目非常有信心,三年后希望能实现我的理想。 林俞希:这个项目非常创新,通过我们的努力,他能使大家喜欢的。 周亚彬:我相信自己相信我们的团队。 1. 老师的支持与指导 宰文珊:科研人员 许美良:高级农艺师 ②政策的扶持 ⑴学校创业基金等 ⑵学校有专门的创业园,实践基地等 ⑶农业创业的补助资金等 我们的刻字南瓜的上市将给礼品市场带来很大都是冲击,新颖的产品,必将带来新的发展趋势,利用我们的专长把第一产业与第三产业完美的结合起来。 三、预期成果、知识产权形成及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1、项目的预期成果及知识产权归属情况 实验产品将产品推销出去,让广大人民群众接受,将我们的刻字南瓜变为大家喜爱的观赏品,让我们的刻字南瓜在市场成为有一定的影响力的产品。在我们的刻字南瓜有一定影响力

创新工作室方案

“创新工作室” 工作方案

一、指导思想 创建“某某创新工作室”(以下简称工作室),要以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以及科技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推进公司科技产业发展为目标,以实施公司科技创新战略为出发点,以提高电气员工自主创新意识和技术业务水平为工作重心。开展创建“王胜创新工作室”,总结推广工作室的成功经验,带动公司广大职工学习和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和高新技术,培养职工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创优能力、创业能力,依靠技术创新,攻克难关、降低成本、扩大品种、提高质量,促进科学技术的转化,引导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性地工作,实现个人与公司的共同发展。 二、总体目标 (一)围绕降低成本、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革新、安全生产等主题,组织开展技术攻关、管理创新、科学研究等活动,推广普及先进的创新理念、技术和方法,解决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的技术发展瓶颈,促进企业科技进步。 (二)充分发挥不同专业、不同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自身优势,将理论研究和工作实践相结合,加强成员间的技术交流与协作;通过师带徒、技术培训和技术交流等形式,带动行业或专业技术技能素质水平的提高,最大限度地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提升技术技能水平,培养企业发展所急需的各方面人才。 (三)做好工作室先进经验推广和创新成果转化应用工作,每年应向技术中心上报至少1-2项可用于推广的创新成果,包括专利、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获得省市级及以上级别的经济技术创新成果(含QC、合理化建议等)、科技进步奖、典型经验等。 三、组织机构 工作室组织机构见下图。

四、工作职责 创新工作室”是针对解决生产实践中电气专业方面的工作重点、难点,为公司培养电气专业方面的人才而组织起来的。工作室工作职责如下: (一)围绕工作主题开展相应课题,带领团队学习相关知识、进行技术攻关,解决公司难题。 (二)注重创新成果的转化、推广应用与申报工作,发挥创新成果的经济效益。 (三)定期开展培训工作,培养技术创新人才。 (四)规范团队管理,建立日常管理档案。 五、工作实施流程 工作室实施流程见下图.

对于大学生创新课题的选题研究

对于大学生创新课题的选题研究 大学生创新课题的选题研究,主要要考虑选题的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益性,并通过这几个方面的综合考虑得出适合大学生的创新型研究课题。 创新课题选题研究综合 根据复旦大学经济学院中国国际竞争力研究基地发布《世界竞争力报告2009~2010》,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指数排名世界第二,可是其中“环境指数”却只排名世界第50位。所以加强和改善国内的教育是提高我国竞争力的一大重要举措。 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我国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重要思考和探索。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指导思想已成为我国教育的必要选择。对于大学来说,提高素质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和思想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达到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 同时,为了鼓励大学生进行创新活动,国家举办了“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此竞赛引导和激励高校学生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勇于创新、多出成果、提高素质,并在此基础上促进高校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活动的蓬勃开展,发现和培养一批在学术科技上有作为、有潜力的优秀人才。各大高校也为促进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比赛其中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就是创新课题的选题部分。提出问题有时比解决问题更重要,科研选题若不合适,则或者出不了成果,或者成果只是低水平的重复,意义不大。一个优秀的、有发展前景的课题是一个创新项目成功的前提,对于这重要的成功部分,我们也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优秀的科研题目具有非常重要的几个要素:需要性、创新性、科学性、可行性和效益性。 一、选题的需要性 作为科技性的科研学术作品,它的选题需要具有可发展性,需要考虑这个选题是否对于解决社会问题、国民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是否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将创新性、实用性与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紧密结合。比如说第十届“挑战杯”竞赛中,上海交通大学的参赛作品“便携式宽带综合业务数字卫星通信地球站”,在抗震救灾和森林防火等领域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先进性。“挑战杯”竞赛作品的选题也更加关注民生热点问题,在第十届“挑战杯”竞赛中,大学生的科技创新作品广泛涉及矿工安全、外来务工人员、社区医疗、老人社会等社会高度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 二、选题的创新性

团队建设方案3篇

团队建设方案3篇 团队建设方案(一) 一、明确科技创新团队定义 团队是指有一定的互补技能,愿意为了共同的目标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科技创新团队是以学科领军人物为核心,以科研骨干为主体,专业人才和科研辅助人员相配套,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稳定从事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高新技术研究、关键技术攻关、技术集成与示范推广等的紧密型创新研究群体。 二、创新团队的特点 有引领学科发展的领军人才。一个优秀的科技创新团队必然要有一个领军人物,这个领军人物必须具有较强的战略思维能力、学科透视与把握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具有良好的学术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发挥较强的凝聚和领衔作用,并已经取得优秀业绩或具有明显的创新潜力。 有明确稳定的研究目标团队。要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相对稳定的研究方向,要紧密围绕国家发展战略需求和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型升级的需要,开展基础、应用和高新技术及产业化研究等。 有较为深厚的学术积累。有良好的科研工作基础和发展潜力,以重大科研项目为载体,已经或能够获得重大科技成果和学术成就。

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团队内部具有合理的专业知识结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和年龄结构,甚至包括个性结构,能够保持持续的创新活力和发展能力。 有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团队精神。团队内部具有和谐的氛围,能够进行知识交流和有效沟通,同时团队成员具有以淡泊个人名利为主的协作精神。 宁波市20**年开始开展科技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目前,宁波市科技创新团队分为二个层次:第一层次创新团队和第二层次创新团队。从今年评审情况看,第一层次主要是高校研究单位。 “十二五”期间,我市力争培育建设30个左右创新人才集聚,产学研紧密结合,具有综合性科技攻关、攻克关键共性技术难题、开发战略性产品、培养中青年创新人才能力,并在我市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企业重点科技创新团队 三、创新团队建设的核心内容 1、依托单位(申报单位) 从重点企业中遴选(重点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及省、宁波市及本市工程技术中心中培育);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开展科技合作。依托企业有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并能提供持续的经费保障、。 2、团队组成 创新团队人员:首席专家(或带头人)、核心人员、其它人员,创新团队规模:创新团队应具备合理的人才规模和结构。从事研究开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