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_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_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_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_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第33卷第6期2011年6月

2011,33(6):1060-1065

Resources Science

Vol.33,No.6JUN.,2011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文章编号:1007-7588(2011)06-1060-06

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

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何露1,2,闵庆文1,袁正1,2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

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澜沧江中下游具有悠久的种茶历史,古茶树资源丰富,分布着世界上面积最大、树龄最长的千年古茶

园,保存大量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古茶树资源不仅具有生态价值,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茶叶的种质资源,还具有经济价值,能够促进当地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还具有承继茶叶起源与茶文化发展的文化价值。但近50年来的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古茶树资源面积不断减小,亟需采取一系列措施实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和现有研究资料分析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的现状,认为其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价值等多重价值。在价值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认为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特征,包括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申报标准,并可以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

关键词: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多重价值;农业文化遗产

1引言

茶是当今世界“三大饮料”之一,距今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茶树、栽培茶树和利用茶叶的国家。云南是世界上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保存面积最大、古茶树和野生茶树保存数量最多的省份[1]。尤其是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孕育和保护了丰富的古茶树资源。遍布于该地区的野生茶树群落和古茶园不仅是茶树原产地、茶树驯化和规模化种植发源地的有力证据,也是未来茶叶产业发展的重要种植资源库,与当地的生态环境和少数民族共同构成了特殊的生态系统与民族茶文化,具有多重价值和保护意义。

近50年来,人口增长、不合理采摘、过度开发、大面积毁茶种粮、种甘蔗、单一化茶园替代以及在古茶园周围建新茶园等,导致茶叶基因漂变,尤其是最近几年来古茶园生产的天然有机茶引起国际

国内市场的极大关注,商家过分炒作古树茶叶,当地茶农受经济利益驱使,砍伐野生古茶树,毁灭性采摘古茶园茶叶,云南省古茶园的面积由20世纪50年代的33000余hm 2减少到21世纪初的13000余hm 2[2]。如何保护与利用古茶树资源值得关注并

亟需解决。200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 )启动了“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lobally Import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Systems,GIAHS )项目,旨在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及其农业生物多样性、知识体系、食物和生计安全以及文化的国际认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提供基础。将古茶树资源作为农业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有利于资源的保护与合理利用,促进当地经济、环境与文化协调发展。

2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现状

云南澜沧江流域位于东经98°20'-102°19',北纬21°08'-29°15',从北向南贯穿云南省的西部地区,涉及7个地(州)39个县(市),总面积8.87万

收稿日期:2011-04-10;修订日期:2011-05-13

基金项目: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澜沧江中下游与大香格里拉地区科学考察”(编号:2008FY110300);云南省普洱市人民政府委托项目:“云南省普洱市农业文化遗产申报书”。

作者简介:何露,女,重庆人,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生态与可持续农业。E-mail :hel.07s@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通讯作者:闵庆文,E-mail:minqw@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2011年6月

何露等: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km 2。该流域具有多样地貌特征和气候特征,是全

球生物物种的高富集区和世界级基因库,是地学和生物学等研究地表复杂环境系统与生命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地区,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3]

。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包括西双版纳、普洱、临沧和保山等州(市),分属滇南和滇西茶区,是云南省古茶树的主要产地[4]

表1中列举的是澜沧江中下游四州(市)古茶树资源现状,可以看出古茶树主要分布在海拔760~2750m 之间,类型包括野生茶树和栽培型古茶园。其中普洱市古茶树面积最大,达到90220hm 2;而临沧市古茶树茶种以野生茶树为主,且类型最丰富,

包括了4个茶系,7个茶种。

根据《云南省古茶树保护条例》中所提出定义:“古茶树是指分布于天然林中的野生古茶树及其群落,半驯化的人工栽培的野生茶树和人工栽培的百年以上的古茶园(林)”。古茶资源包括野生古茶树、野生古茶树群落、栽培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及古茶园。云南澜沧江流域分布的古茶树就包括有野生型、栽培型和过渡型三种生态类型,分别以西双版纳勐海巴达野生大茶树、南糯山栽培型茶王树、澜沧邦崴过渡型大茶树为代表[5]

。从表2可以看出云南省古茶树资源类型完整丰富,且大部分集中在澜沧江中下游。

3古茶树资源价值分析

3.1

生态价值

3.1.1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古茶园是当地居民长期利用林窗的合适光照、水湿条件,种植茶叶形成的。种植于林窗之中的茶叶受天然森林的遮荫、凋落物量大、有机质丰富、不需要喷洒农药和施用化肥。古茶园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丰富,保存了大量的野生植物资源,仅在澜沧景迈地区的古茶园生态系统中,就调查到并记录了125科、489属、943种和变种[7]。而与新式茶园相比,古茶园的物种数和多样性指数要高得多。从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上来看,古茶园与天然林较为接近而与新式茶园完全不同[7]。同时,农民对古茶园物种有意识地进行选择,使得与同纬度地区旱谷地和橡胶林的农业物种相比,丰富度指数要高得多[8]。因此,古茶园在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3.1.2

茶树种质资源古茶园中不仅保存了大量的

野生植物资源,更重要的是它还蕴藏着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迄今为止,世界上已发现茶组植物共4个系,37个种,3个变种,而云南就分布有4个系,31个种,2个变种,占世界已发现茶种总数的82.5%,其中云南独有25个种,2个变种[9]。澜沧江中下游主要的11个茶种和变种,包括了野生茶、栽培茶和过渡型茶(见表3)。其中普洱茶种C.assamica 和茶种

州(市)西双版纳普洱临沧保山

面积(hm 2)8700

90220170344000海拔(m )760~2060

1450~26001050~27501200~2400类型

人工栽培古茶园为主野生茶树和栽培型古茶园野生茶树为主

野生茶树和栽培型古茶园

种质数量

3个茶系,7个种和变种2个茶系,4个茶种4个茶系,7个茶种3个茶系,5个茶种

类型古茶树资源野生古茶树栽培型古茶树古茶园古茶树群落

分布地区

镇沅、勐海、景谷、景东、宁洱、澜沧、龙陵、昌宁、腾冲、临沧、云县、双江、镇康、凤庆、永德、沧源、金平

景东、镇沅、宁洱、澜沧、西盟、永德、勐海、景东、保山镇沅、宁洱、景谷、双江、凤庆、云县、勐海、腾冲景谷、景东、镇沅、墨江、澜沧

哀牢山、勐库大雪山、千家寨无量山、南糯山、佛海茶山、巴达山、布朗山、景迈山、白莺山、勐宋山、南峤山

表1澜沧江中下游四州市古茶树现状

Table 1Current states of ancient tea trees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Lancang River 表2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主要分布地区[6]

Table 2Distribution of traditional tea trees in Yunnan province

1061

第33卷第6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C.sinensis 分布最多,是普洱茶的主要生产原料。

古茶区茶树资源遗传基础丰富,几乎包括了原始和进化的各种类型,是研究茶树起源、演化等不可或缺的材料[10],其中野生大茶树是遗传多样性最丰富最具有保存和研究价值的初级茶树种质资源。古茶园由于种植历史悠久,面积大,古茶树多,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选育形成了丰富的茶树品种资源。与普通无性系茶园不同的是,野生状态的古茶树对各种病虫害、冷害、冻害等抗性更强[11]。这些野生型、过渡型已经栽培型茶树均是难得的种质资源库。如果这些资源丧失,不仅会使茶叶品种基因源的多样性受到严重威胁,使茶叶栽培新品种选育的遗传基础更加狭窄,而且与茶叶有关的种植管理技术、传统知识以及民族文化等也将随之逐渐消失。

3.2经济价值

古茶园是独特的茶林混种系统,排除了人为的营养物质供给和病虫害的防治,没有农药和化肥等投入,形成了无污染的自然有机茶园。相较于化肥农药投入高的台地茶节约了成本。古茶树的茶叶和古茶园鲜叶成茶口感优于台地茶园,醇厚度好,茶多酚、儿茶素、总糖和铁锰铜等微量元素含量高于台地茶[12,13]。同时古茶园由于乔灌木的遮阴作用保证了更适于茶树生长的湿度和温度,形成特有的小气候[14],也使古茶树的茶叶品质更优良。随着消费者消费水平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无公害茶、有机茶产品已经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虽然古茶园的茶叶产量比台地茶园低,但其价格大约是普通茶树茶叶产品的2~5倍甚至更高,其经济上的价值是显而易见的。但目前对古茶树资源的利用大都处在一种初步开发利用的状况,家庭制茶作坊普遍简陋、卫生条件差,制作粗放,质量堪忧。在大多数地方,古茶树原料所制茶叶和普通茶树原料所制茶叶在价格上并无区别,不超过20元/kg ,在个别的地方,古茶树原料所制茶叶价格甚至低于普通茶树原料所制茶叶。古茶树资源的价值没有被充分发挥出来。古茶园具有有机茶的生产潜力和茶制品的产业化效益,合理开发利用将使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

同时古茶树资源也蕴藏着巨大的旅游开发潜力。早在唐代就名留史册的“银生城界诸山”(即后称的古“六大茶山”),正成为海内外茶界人士和茶文化爱好者寻根探源的科考、旅游的热点地区之一。享誉全球的野生型“巴达大茶树”、栽培型“南糯山大茶树”、世界上最古老的栽培型古茶树“凤庆县香竹箐大茶树”,景迈芒景万亩古茶园,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海拔最高、面积最广、密度最大、原始植被保存最完整、抗逆性最强的双江勐库野生古茶树群落等都是独特的旅游资源。结合当地长年形成的民族茶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茶业生态旅游,有助于茶文化的传播,也有助于旅游业与茶文化的共同发展,以茶为媒,带动全州(市)旅游业发展。3.3文化价值

3.3.1茶叶起源在中国西南部,主要是云南省多处发现保存有大量野生茶组植物,包括野生大叶茶和茶树野生近缘种,有些植株还相当古老,如巴达大茶树是迄今已发现的最古老而又原始的野生大茶树,属大理茶种,说明云南大叶种茶树比之印度的

种或变种名大理茶种C.taliensis 滇缅茶种C.irrawadiensis 厚轴茶种C.crassicolumna 普洱茶种C.assamica 茶种C.sinensis 勐腊茶种C.manglaensis 大苞茶种C.grandibracteata 细萼茶种C.parvisepala 多萼茶种C.multisepala 苦茶变种C.assamica var.Kucha 邦崴大茶树Camellia sp.

类型野生茶野生茶野生茶栽培茶栽培茶栽培茶野生茶栽培茶栽培茶栽培茶过渡型

分布地区普洱、保山、临沧

西双版纳、普洱、保山、临沧普洱

西双版纳、普洱、保山、临沧西双版纳、普洱、保山、临沧西双版纳、保山、临沧临沧临沧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普洱

表3澜沧江中下游现有茶树种

Table 3Present main tea species in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Lancang River 1062

2011年6月

何露等: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阿萨姆变种以及其它栽培茶树在起源上更为古老,并作为茶树原产地依据之一[15]。除了野生茶树,云南省还保存有大量的栽培型古茶树、过渡型古茶树和古茶园,更有距今3540万年的茶树始祖——中华宽叶木兰化石,从而形成了野生茶树、过渡型茶树到栽培型茶树完整的发展脉络,为云南省作为茶树栽培起源地提供了有力证据。3.3.2

茶文化云南是个多民族的边疆省份,澜沧

江中下游世居少数民族悠久的种茶、制茶历史孕育了风格独异的民族茶道、茶艺、茶礼、茶俗、茶医、茶歌、茶舞、茶膳等内涵丰富的茶文化和饮茶习俗。陈进等[16]

通过茶民族植物学研究,认为云南及其邻近地区各民族(主要是布朗族、佤族等)可能是最早引种、驯化野生茶树和食用茶叶的先民。不同民族对茶的加工和饮用方式更是各具特色。如傣族的“竹筒茶”、哈尼族的“土锅茶”、布朗族的“青竹茶”和“酸茶”、基诺族的“凉拌茶”、佤族的“烧茶”、拉祜族的“烤茶”、彝族的“土罐茶”等[17]

已作为传统的饮茶习俗,代代相传。在各民族的婚丧、节庆、祭祀等重大节日和礼仪习俗中,茶叶常常作为必需的饮品、礼品和祭品[18]

。同时茶还包括了许多药用的功效如提神解乏、消炎解毒、腹泻腹胀等。茶对当地各民族的影响已经浸透到生活、精神和宗教各个方面。

茶文化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茶马古道,它是亚洲大陆上以茶叶为纽带的古代交通网络,是世界上地势最高、形态最为复杂的古商道,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它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古茶树资源这一物质基础。

3.3.3传统种植管理方式天然林下种植茶树这一种植模式,是当地民族在逐渐摸索茶树生长习性的

基础上对森林生态环境的模拟和利用,是一种特殊而古老的茶叶栽培方式。基诺族和哈尼族长期采用这种方法,而基诺族运用这种方法栽培茶叶有上千年的历史。古茶园的管理方式也有别于其它茶园。古茶园一般不进行施肥和翻耕,由于山区交通不便,茶叶向外运输困难,古茶树仅在春季采摘,而在其它时间就可以积累养分。古茶树上有较多的寄生和附生植物,其他仅发现少量的茶籽盾蝽、蚜虫和茶毛虫等病虫害[19]

。云南古茶树群落能够存在数百年甚至上千年,除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茶树丰富的遗传多样性为古茶树的生存提供了根本

保证外,也得益于这些传统种植管理方式。这种源自传统经验的耕作方式使农民获得了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自然生存方式,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天、地、人和谐共处,为其他同类地区合理利用土地,发展适应本地条件的生存方式提供了有效的借鉴。

4古茶树的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按照粮农组织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评选标准,反映农业文化遗产地最根本特征的指标标准包括突出特征、可持续的历史证明和全球重要性三个方面[20]。从以上的价值分析来看,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自然林下种植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人与社会的协同进化,蕴含着朴素的生态思想,历史悠久的茶叶栽培和生产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的定义。古茶树资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林下种植茶叶的特殊农业景观特征,无污染高品质的茶叶保证了食物与生计安全性,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与古茶园栽培方式形成了当地特有的社会组织与文化和知识体系,而众多世界级的古茶树、古茶园都显示出全球重要性,这些都说明其满足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基本标准。

根据对现有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的分析和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认为农业文化遗产具有活态性、动态性、适应性、复合性、战略性、多功能性、可持续性等特点[21]。古茶树的种植、栽培与茶叶的加工都离不开当地农民的参与,因此不同于其他世界遗产,它是一种活态的生产过程。古茶树种植和栽培历史悠久,农民随着社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改变着生活生产方式,而未来也将会发生变化,具有动态性。古茶树资源在不同的地区有着不同的物种组成和分布,各个民族的茶文化也各异,是长期适应不同自然条件的结果,具有适应性。

野生古茶树及古茶园所在的自然森林可以看作自然遗产,古茶园、与茶相关的建筑景观可以看作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遗产,传统的茶叶栽培和生产技术,茶文化可以看作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共同组成了古茶树资源复合系统。古茶树资源包含的古茶园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各种类型茶树形成的特殊种质资源、古茶园传统的栽培管理技术、与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一旦消失,其独特的、具有重要意义的生态和文化价值也将随之永远消失。因此

1063

第33卷第6期

资源科学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对于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具有战略性。根据前文的价值分析,古茶树资源可以提供生态、经济和文化多种功能,各种功能相互联系,共同作用,为当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长期以来,茶叶都是当地居民的收入的主要来源,茶文化与当地各民族的生活、精神和宗教都密不可分。而古茶园能持续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也从另一个角度反映了其可持续性。总之,古茶树资源具有突出的农业文化遗产特点,可以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的方式及相关思路进行保护与发展。

5结语

(1)澜沧江中下游地区具有丰富的古茶树资源,具有生态、经济和文化等多重价值。对古茶树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不仅维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种质资源,传承茶文化,对于当今人类社会协调人与自然地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有着重要意义。

(2)古茶树资源具有农业文化遗产的一般特点,建议积极申报成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实行动态保护和适应性管理,在保护的基础上进一步弘扬普洱茶文化,让农民继续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并且能够从中收益,可以在保护生态系统服务的前提下有所发展。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沙丽清,郭辉军.云南古茶资源有效保护与合理利用[A].见:王

如松.循环·整合·和谐——第二届全国复合生态与循环经济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科学与技术出版社,2005.[2]过度开发等原因使云南古茶树园50年锐减30万亩[DB/OL].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20040902/n221856395.shtml,2004-09-02/

2011-04-10.

[3]何大明,吴绍洪,彭华,等.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

生态安全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20(3):338-344.[4]沈培平,郝春,刘学敏,等.云南省古茶树资源价值及保护对策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7,21(6):23-26.[5]宋永全,苏祝成.云南古茶树资源现状与保护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5,30(5):108-111.

[6]陈杖洲,陈培钧.丰富的古茶树资源是世界茶树原产地的最好

证明[J].农业考古,2007,(5):257-267.

[7]齐丹卉,郭辉军,崔景云,等.云南澜沧县景迈古茶园生态系统植

物多样性评价[J].生物多样性,2005,13(3):221-231.

[8]付永能,崔景云,陈爱国,等.热带地区橡胶林和旱谷地户级水平

农业生物多样性评价——以西双版纳大卡老寨为例[J].云南植物研究,2000,(S1):91-101.

[9]李光涛.普洱茶文化概述[J].茶业通报,2006,(1):42-44.[10]王平盛,虞富莲.中国野生大茶树的地理分布、多样性及其利用价值[J].茶叶科学,2002,22(2):105-108.

[11]季鹏章,张俊,王萍盛,等.云南古茶树(园)遗传多样性的ISSR

分析[J].茶叶科学,2007,27(4):271-291.[12]梁名志,夏丽飞,张俊,等.老树茶与台地茶品质比较研究[J].云

南农业大学学报,2006,21(4):493-497.

[13]陈继伟,梁名志,王立波,等.古茶园与台地茶园鲜叶常量成分及成茶品质比较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4):339-344.[14]

张一平,刘洋.云南古茶园与常规茶园小气候特征比较研究

[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26(2):17-21.

[15]陈兴琰.茶树原产地——云南[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94.[16]陈进,裴盛基.茶树栽培起源的探讨[J].云南植物研究,2003,

(S1):33-40.

[17]王平盛,刘本英,成浩.论云南普洱茶文化的历史地位[J].西南农业学报,2008,21(2):533-536.[18]陈茜.云南少数民族茶祭祀研究[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9

(1):143-145.

[19]

许玫,王平盛,唐一春,等.中国云南古茶树群落的分布和多样性

[J].西南农业学报,2006,19(1):123-126.

[20]闵庆文.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评选标准解读及其启示[J].资

源科学,2010,32(6):1022-1025.[21]

闵庆文.农业文化遗产的特点及其保护[J].世界环境,2011,(1):

18.1064

2011年6月

何露等:澜沧江中下游古茶树资源、价值及农业文化遗产特征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Resources,Value and Agricultural Heritag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ient Tea Pla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ancang River

HE Lu 1,2,MIN Qingwen 1,YUAN Zheng 1,2

(1.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101,China;

2.Graduate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Beijing 100049,China)

Abstract :Yunnan province has the biggest ancient tea tree garden in the world,which is widely distributed in Puer,Lincang,Xishuangbanna,and Baoshan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ancang River.These places have a long history of tea plantation and are rich in ancient tea plant resources.There are the largest ancient tea garden in the world of the longest history and a lot of ancient wild tea trees,including wild type,cultural type,and transitive type tea plant.The ancient tea plant has not only ecological value but also economic and cultural value.The ancient tea garden ecosystem is a typical example for integration of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natural resources.It is of biodiversity and conducive to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conservation.There is no fertilizer and pesticide input during the plantation.Ancient tea trees and the wild colony are the source of tea.The main biochemical components consisting of tea polyphenols,catechin,amino acids,and caffeine in ancient tea tree fresh leaves are general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ableland tea fresh leaf,which means that the ancient tea has better quality and is organic.This results in a higher price for the ancient tea.The famous ancient tea trees and ancient tea gardens combined with local tremendous tea culture are excellent resourc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ical tourism.All those can promote local 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crease local farmers ’income.The ancient wild tea trees,transitive type tea trees,and cultivate tea trees demonstrate that Yunnan is the origin place for tea and tea cultivation.Different minorities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ancang River have developed different tea cultures,including the way that tea is made and consumed,the way that people interact with tea,and the aesthetics surrounding tea drinking.It is noted that over the past fifty years,the area of the ancient tea plant has been decreasing due to population growth,irrational picking,and over-exploitation.A series of measures should be taken to implement scientific conservation and rational utilization.The authors also analyzed the ecological,economic,and cultural value of the ancient tea plant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ancang River and put forward that the ancient tea plant in the Langcang River basin has characteristics of Agricultural Heritage.Dynamic conservation ideas can be applied to protect ancient tea plant agricultural heritage.

Key words: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the Lancang river;Ancient tea plant;Multi-value;Agricultural Heritage

1065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系,跟现有在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活动实施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跟湖北当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论或者论坛开展一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多去认识去了解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三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第一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性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事物的功能决定事物的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不例外。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含有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审美资源、科学资源、伦理资源、教育资源、经济资源,并相应地具有认识历史、传承文化、进行审美体验、增加科学知识、培养和谐观念、扩大教育范围、创造经济收益等功能,这些多种多样的功能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和谐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多方面的价值。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人类具有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它存在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本身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中。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的丰富性与体系性 1、丰富性: 作为活态历史、文化活化石和多种学科研究的对象,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的多方面重要价值,不是单一、静止的,而是多样、动态、系统的,构成了一个多维、立体的价值体系,其中主要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审美价值、观赏价值、教育价值、认同价值、科学价值、实用价值、经济价值、再生价值、纪念价值、收藏价值等。这些价值既不是完全等值的,也不是互不相干的,而是有深层与表层、历时与共时之分,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与重要时代价值之分。 2、体系性: 把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和谐价值、审美价值看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价值,是因为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精神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价值体系的核心和灵魂,没有这些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基本上就失去了意义。 此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学价值是该价值体系的价值规范,它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科学的而非迷信愚昧的;审美价值是价值取向,它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是美好的并且能给人美感的,而不能是丑陋残忍血腥的;和谐价值是价值目标,它强调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应通过促进群体价值认同而带来民族团结、社会和谐,达到人民安居乐业的目标。教育价值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重要手段,它既认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丰富内容,同时又通过讲授、学习使其传承下去并得以宣扬传播;经济价值则在充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潜在经济因素的

古树茶特点和现存的古树普洱茶区

古树茶特点和现存的古树普洱茶区 一、云南普洱茶古树茶 普洱茶古树茶是云南普洱茶中把树龄较大,一般有“百年乔木,千年古树”的说法!但现在很多茶友都认为百年以上的茶树可算是“古树茶”。 二、普洱茶古树茶的特点: 1,古树茶根植较深,不需要人工浇水施肥,所有的所需水分及营养都是靠树根的自身去完成,因此茶叶本身所含的矿物质相对比较高,古树茶叶属于环保型产品; 2,因为古树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即使树上有虫也不需要人工喷洒农药去驱除,因此也不存在农药超标的问题。 3,古树茶树叶是来自树根部深入土壤的大树,根部吸收地下的养分多而使叶子具有转化价值的物质多,潜质空间当然也高;从而也使得古树茶叶非常的耐泡,香气强势,滋味醇厚,回甘生津。 4,因古树茶产量低,采摘难,所以古树茶的价格相对台地茶的价格要贵。 三、普洱茶古树茶类别: 原始型古茶树特点:野生、数百年树龄、树高可达10米;

栽培型古茶树特点:人工栽培、数百年树龄、树高3~5米; 生态型茶树特点:在自然原生态环境生长,未经人工干扰和处理. 原始型古茶树与栽培型古茶树,因为这些乔木型茶树属于深根性植物,有一主根,一直向红土壤深处生长(云南当地人认为"树有多高,根就有深"),吸取到的养分较灌木茶树充足,茶叶品质佳,但因产量不高,所以比较珍贵。同样是刚刚采摘下来的茶菁,前两者的价格可能是灌木茶的十几倍。所以,收藏首选由原始型古茶与栽培型古茶树采摘茶菁制作的普洱茶。 优点明显:原生态,无化肥、农药,野生自然状态古树茶比较难求。 四、普洱茶古树茶优点 (1)类别:古树茶是个笼统的名词,其中还有一些让人容易产生误解的地方如:古树茶,老树茶,大树茶!其中古树茶顾名思义则是古代先人所种植的茶树,大树茶则是茶叶的树干比较粗大的茶树,树龄应在30年以上,老树茶则国家也有定义,一般称30年以上的茶树可以谓之老树茶! (2)本质:古树茶来自海拔较高的深山,无污染,无施肥,无喷药,无需担心农残超标。茶园茶因生长环境的不同,继而为追求产量往往不能达到以上条件!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教学提纲

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与保护研究 内容摘要:历史文化遗产是我们民族的瑰宝,世界遗产是历史文化遗产的杰出代表,它们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源。随着世界经济与科学文化的发展,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与旅游的项目开发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文化遗产旅游的合理开发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热点。如何在有效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同时,进行适度的旅游开发,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关系,促进遗产地经济的繁荣和历史文化的继承发展,寻求适宜文化遗产的旅游开发模式,已经成为当代学者面临的重大问题。遗产保护和发展旅游之间存在怎样的一种关系,在现实中如何协调处理二者之间的这种关系,二者能否达成双赢的局面,如何有效合理的开展文化遗产旅游等问题一直是当今学者普遍关注的课题。 关键词:文化遗产旅游开发可持续发展 一、研究意义 文化遗产保护及其旅游发展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欧美国家的成功案例告诉我们,文化遗产旅游的适度开发是解决文化遗产保护的诸多问题和旅游发展所需要资源要素的有效方法。但是也应该看到,文化遗产进行旅游开发涉及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多种因素,需要对其构成的社会综合开发系统进行全方位的审视,而我国尚未构建一套完善的文化遗产的管理和开发体系,在理论研究上多是一些一般的分析和说明,往往限于一般原则和策略的罗列,也没有针对文化遗产旅游的系统分析。我国文化遗产的延续、保护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旅游学者对文化遗产旅游的关注与重视,文化遗产旅游的研究也将拥有广泛的社会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文化遗产保护的原则 文化遗产的灵魂是它的原生性和真实性。文化遗产的根本特点是它的不可再生性,一旦失去就是永远失去。任何复制品都不具备原来的价值。文化遗产的保护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原真性 原真性又可译为原生性、真实性,主要有原始的、原创的、非复制的、非仿造的等方面的意思。保护各种形式和各历史时期的文化遗产要基于遗产的价值,而人们认识这些价值的能力相当一部分要依赖与这些价值有关的信息源的可信性和真实性,因此就有原真性的要求。信息源各方面包括形式与设计、材料与物质、使用与功能、传统与技术、位置与环境、精神与感受以及其他内在的、外部的因素,用这些信息源来检验文化遗产在科学、历史、艺术及社会等方面的详尽状况。 2 完整性 完整性保护原则体现在两个层面,一是范围的完整,文化遗产自身是一个整体,又和周围的环境相互依存、和谐共生,少了任何一部分都会有损其价值,这就要求我们既要保护文化遗产本身,又要保护其依存环境,不能只关注单个的“点”而形成“孤岛”现象。比如我们的风景名胜区,是我国山水文化的浓缩,自然人文交相辉映,管理中要保护这种天人合一的融洽和山水风貌的完整。完整性原则的另一层面是文化意义上的完整,文化遗产的关联性要求我们不能只保护物质的实体,还要关注相关联的历史文化。比如北京故宫,以其空间组合布局、造型艺术、使用功能等诸方面的融合、和谐、秩序,渲染了当时皇权至上的伦理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区:河南·漯河·临颖县 分享到新浪微博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漯河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全国出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及其价值意义 文化遗产的定义, 与“文化遗产”的“泛概念”不同, 从保护的角度看, 一般包括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从1972 年到现在, 一直在进行文化遗产的保护, 其保护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 从1972 年开始到现在, 以实践《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建立“世界遗产名录”为主的、偏重于物质文化的保护; 第二阶段, 从1989 年的《保护民间创作建议案》&%开始到现在, 建立“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名录”’(为主的、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联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系列文件及其背景来看, 这两个阶段的保护, 与全球化进程和世界经济、文化发展趋势紧密联系, 具有高 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和影响世界文化走向的深刻意义。 一、物质文化保护的背景及其意义(1972 年———现在) ( 一) 世界遗产保护的提出和经济文化背景 20 世纪是科技革命的辉煌世纪, 也是“全球化”重新启动 的世纪。世界各地为了发展经济, 攫取资源, 破坏自然, 正如1972 年《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指出:“在地球上许多地区, 我们可以看到周围有越来越多的说明人为的损害的迹象: 在水、空气、土壤以及生物中污染达到危害的程度; 生物界的生态平衡受到严重和不适当的扰乱; 一些无法取代的资源受到破坏或陷于枯竭; ??”*)。另一方面, 经济建设对文物的破坏, 比战争更为恐怖。比如60 年代, 埃及在尼罗河上修建了阿旺斯水坝, 致使两座千年神庙毁于一旦。据统计, 当时所毁掉的文物古迹数量大大多于两次世界大战所破坏数量的总和。人类为了自己这一代的所谓“幸福”, 恣意蹂躏自然、毁灭文物。面对残酷的事实和严峻的局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联合国人类环境宣言》发布的5 个月之后, 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 08 ( 二) 世界遗产的分类与价值 《公约》规定保护的对象是“文化遗产”和“ 自然遗产”。“文化遗产”的保护对象是: 文物、古建筑群、历史遗址, 这些显然是物质的。后来在实践中又添加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景观。“自然遗产”显然是从保护环境、保护自然角度提出的。凡是有条件评 上的, 都收入《世界遗产名录》。我们平时所说的“世遗”, 指的是 这类名录。以下对世界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产、世界 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景观的性质、价值作阐释。 1.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物、建筑群、遗址三方面。如我国被列入的有拉萨布达拉宫、安徽古民居建筑、苏州古典园林、曲阜孔府、孔庙、孔陵等, 这是属于建筑群;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窟等, 这是属于遗址、文物;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属于历史遗址。这些文化遗产, 无论是雕塑、雕刻、建筑, 都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 都是人类创造性的天才杰作, 从历史、文化、艺术或科学角度看, 都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 历史遗址则有人类学、人种学的价值。世界遗产委员会对莫高窟作了以下的价值评价: 莫高窟地处丝绸之路的一个战略要点。它不仅是东西方贸易的中转站, 同时也是宗教、文化和知识的交汇处。莫高 窟的492 个小石窟和洞穴庙宇, 以其雕像和壁画闻名于世, 展 示了延续千年的佛教艺术。 敦煌壁画是世人公认的“墙壁上的图书馆”, 丝绸之路是“和平”之路。“中国威胁论”不符合中国的历史和现在, “文明冲突论”也不是世界文化发展的趋势。 2.世界自然遗产指具有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 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自然遗产的保护具有保护物种、地理地质结构价值, 还有自然审美价值。例如中国的九寨沟、武陵源、黄龙风景区等。自然遗产保护区包括: 国家公园和其他早已指定的物种保护区。 3.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满足上述文化遗产和自然遗产两方面条件的, 可列为“双遗产”。“双遗产”深刻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的价值观念。《公约》中本来没有“双遗产”,“双遗产”是我国泰山的自然美和我们祖先智慧相结合而对世界遗产作出的贡献。1987 年, 中国泰山申报世界遗产, 5 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然遗产协会副主席卢卡斯先生来泰山考察, 发现山上名胜古迹众多, 有古建筑群20 多处, 历史文化遗迹2000 多处, 还有 福

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每日一题我国的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含解析)新人教版

我国的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 中国湖南崀山、广东丹霞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和浙江江郎山联合申报的“中国丹霞地貌”,在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下图为广东韶关丹霞山的茶壶峰,据此完成1—2题。 1.广东韶关丹霞山能成为著名旅游地的优势在于 A.地处热带,风景优美,环境承载量大B.景观具有“春翡夏翠秋金冬银”的季节特点 C.地质地貌景观独特,具有较高的游览价值D.水陆交通通达性好,旅游地吸引半径大 2.下列我国的世界遗产中,全部与“中国丹霞”同类型的是 A.泰山、黄山、龙门石窟B.江西三清山、长城 C.北京明清故宫、平遥古城D.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 【答案】1.C 2.D 2.“中国丹霞”是世界自然遗产,泰山、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A错误;北京明清故宫、长城、平遥古城是世界文化遗产,B、C错误;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云南三江并流保护区属于世界自然遗产,D正确。故选D。

我国的旅游资源与世界遗产 一、我国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一)自然旅游资源:以山水风光最为重要。 1.五岳名山: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 2.四大佛教名山:山西五台山、安徽九华山、浙江普陀山、四川峨眉山 3.安徽黄山、广西桂林山水、湖北长江三峡、杭州西湖、苏州无锡太湖、台湾日月潭等都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 (二)人文旅游资源:以古代文化艺术宝藏和风土民情最为重要。 1.我国著名的文物古迹和古代工程建筑,如万里长城、京杭运河、北京故宫、西安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苏州园林建筑、甘肃敦煌壁画等都举世闻名。 2.春节是汉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是傣族的传统节日,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的传统节日,火把节是彝族的传统节日。 (三)主要旅游景点 1.我国主要的风景名胜 (1)地质地貌景观(自北向南) 五大连池(黑)、长白山天池(吉)、博格达峰(新)、恒山(晋)、五台山(晋)、泰山(鲁)、嵩山(豫)、华山(陕)、九寨沟、黄龙(川)、武当山(鄂)、黄山(皖)、庐山(赣)、峨眉山(川)、武陵源(湘)、武夷山(闽)、衡山(湘)、大理苍山洱海(滇)、茂兰(黔)、石林(滇)、天涯海角(琼)。 (2)气象气候景观(自东向西) 长白山天池、吉林雾凇(吉)、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春城昆明、西双版纳(滇)、阿尔泰山(新)。 (3)水文地理景观(自北向南) 镜泊湖(黑)、天山天池(新)、长白山天池(吉)、北戴河、白洋淀(冀)、壶口瀑布(晋、陕)、太湖(苏)、长江三峡(鄂、渝)、杭州西湖(浙)、千岛湖(浙)、大理苍山洱海(滇)、黄果树瀑布(黔)、桂林漓江(桂)、日月潭(台)。 (4)生物景观(自北向南) 阿尔泰山(新)、扎龙(黑)、天鹅湖(新)、博格达峰(新)、锡林郭勒草原(内蒙古)、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国旗 泰国各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ailand Content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 Central - Northeast - North - South ·Music ·Others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Khon dance or the masked dance drama is the highest form of dance drama of traditional Thai dance.. ·It is performed by troupes of non-speaking dancers, the story being told by a chorus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Choreography and costume follows traditional model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innovate.

·The dance consists of character based on the Hindu epic Ramayana such as angels, monkeys and demons. Central Thailand Sri Nuan ·Its great popularity is due to the beautiful choreography and the sweetness of the music that accompanies it. ·The lyrics and music evoke the sweet nature of Thai girls. ·The dance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the yearning of a young man won by such great charm. Teut-Teung (Drum Dance) ·The teut-teung drum dance, a Thai folk dance and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accompany the parades(游行) hel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 【法规类别】林业资源保护 【发文字号】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2017]第1号【批准部门】8;822;82201; 【批准日期】2017.09.30 【发布部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7.10.16 【实施日期】2017.12.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2017]第1号)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已于2016年10月27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9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现予公布,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人大常委会 2017年10月16日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古茶树资源保护条例 (2016年10月27日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十六次会议通过2017年9月30日贵州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条为了保护和合理利用古茶树资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古生物化石保护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自治州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自治州行政区域内进行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研究、开发利用等活动,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古茶树资源,是指自治州行政区域内树龄100年以上的原生地天然生长和栽培型茶树植株本体及根、茎、叶、花、果、种子,或其部分组织,以及相应物种形成的野生茶树群落,具有历史文化内涵和研究利用价值的茶园,古茶树茶籽化石。 第四条对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开发利用,应坚持保护优先、科学管理、有序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 第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野生茶树资源保护管理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国土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古茶树资源保护管理的有关工作。 古茶树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古茶树资源的

景谷古茶树情况汇报提纲

景谷古茶树情况汇报提纲 一、基本情况 景谷位于云南省西南部、普洱市中部偏西,素有“林海 明珠、茶祖之源、芒果之乡”的美誉。全县国土面积7550 平方公里,是云南省第四大面积县,辖6乡4镇、136个村(居)民委员会,1955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30.43万人,境内居住着汉、傣、彝、拉祜、哈尼、回、布朗等26 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7.17%。景谷拥有丰富的 森林、矿藏、能源、热区和旅游资源。全县林业用地894万亩,有林地827万亩,森林覆盖率74.7%,是云南省重要林浆、林板、林化产业基地。有铜、铁、石油、煤炭、岩盐等 矿藏资源20余种,矿产地30余处。水资源总量67.2亿立 方米,初步规划可开发利用27万千瓦。热区面积732万亩。景谷是普洱茶原产地和主产区之一,曾发掘出全球唯一的、 距今3540万年的景谷宽叶木兰化石,以及距今2700万年的 中华木兰化石,证实景谷是世界茶叶发源地。多年来,通过 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先后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县”、“全国广播电视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云南省 甲级卫生县城”、云南省“无毒县”、“平安县”等荣誉称号。 二、全县茶叶及古树茶情况 景谷茶叶栽培历史悠久,是普洱茶原料重要生产基地,特别

是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大力推广,景谷茶产业得到迅速发展壮大,已形成了规模较大、涉及面广、受益人口多,能有效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传统型农业支柱产业。 (一)全县茶叶发展现状 景谷县茶业种植品种主要以云南大叶群体种为主,现代茶园品种有地方良种秧塔大白茶、长叶白毫、云抗10号、云抗14号、云抗43号、矮丰、雪芽100号、紫鹃等,2011年9月全县共有10个乡镇111个村1144组2.6万户农户7.8万人种植茶叶,茶园总面积30.63万亩,采摘面积15.61万亩,盛产区收获面积10万亩,平均亩产40公斤,绿毛茶叶产量4000吨,常年平均单价29元/公斤,产值达25191万元,其中,产精制绿茶750吨,平均单价105元/公斤,产值7875万元;普洱茶产量2340吨,平均单价74元/公斤,产值17316万元。全县现有茶叶加工企业52家,其中,工商部门注册有法人实体44家,通过QS认证的有19家,符合普洱茶精深加工标准的企业14家。 (二)景谷古茶树资源情况 通过2010年对全县10个乡镇进行普查,全县共有人工 种植老茶园36268亩,其中100年以上人工栽培型古茶园30042亩;50年-100年老茶树(园)面积6226亩。 1.100年以上人工栽培型古茶园主要分布在正兴镇、威 远镇、景谷乡、民乐镇、凤山乡、永平镇、半坡乡、碧安乡 等8个乡镇的65个村396个村民小组。其中正兴古茶园分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与开发 肖刚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摘要] 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这个国家、民族现存的文化记忆以及区别于其他国家、民族的独特的发展标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下,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快速变异甚至消失。本文通过正确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和旅游价值,分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现状及影响因素,提出在对其旅游开发时,应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进行调查评估,要注重传承人的人才队伍建设,政府要发挥行政保护作用,建立健全法规和各部门的协调机制等旅游开发措施。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价值;旅游开发 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创造了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它既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又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标志,它承载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族群文化生命的密码。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旅游资源,它对旅游开发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在现代旅游中,旅游者对旅游目的地的非物质文化旅游兴趣日益增长。因此,认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旅游价值是并对其进行合理的旅游开发有重要意义。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和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完善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系,作为物质性、遗址性、建筑性文化遗产相对应、相对称的概念而提出来的。2003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将非物质文化遗产界定为“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无形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实践、仪式礼仪、节日庆典;(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中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权威界定来自国务院办公厅2005年3月发布的《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该文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表述为“我国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形式(如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表演艺术和文化空间)”。它的范围包括:(1)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2)传统表演艺术;(3)风俗活动、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5)传统手工艺技能;(6)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这里的文化空间即定期举行传统文化活动或集中展现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的场所。2006年5月20日,中国政府公布的第一批51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分民间故事、歌谣、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美术、手工技艺、传统医药、习俗等十大类别。 从以上可以看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内涵十分广泛,这决定了其特征的复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特征:第一、表现形式的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既包括无形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

第三部分创新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途径及措施 我国是世界上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丰饶的国家,且种类繁多、内容复杂, 这就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必然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若想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科学合理可持续的传承及保护利用,就必然要以全方位把握其特性特征为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来自于其局部商品化和完全商品化存在的问题和相互矛盾。如果保护和利用不当,那些有珍贵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很可能就被逐渐的弱化甚至消失。回顾过去这几年,我国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整个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何留住这些人类历史的记忆、如何才能可持续的保护和发展成为我们需要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加大宣传力度,形成良好环境和舆论氛围 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我国近年来做出了较大的努力,全国各地举 办了很多不同形式的展览、学术活动等,还将每一年六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六作为我国的“文化遗产日”,以向民众宣传和展示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还远远不够,仍然有很多人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比较陌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和涉及范围,最大程度地宣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及保护的必然性和紧迫性,全力在全社会中形成一个良好的环境和舆论氛围。(一)利用互联网全方位宣传,加快完善数据库建设 一方面,随着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世界变得越来越“小”,人们可以通过网 络互通有无,资源共享变成全球变化发展的趋势。因而,我们应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的传播效应,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网络环境下,将对其的利用和传播冲破传统的空间与时间的制约,实现了全社会的资源共享,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有序进行起到真正的推动作用。 在网络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许多新形式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我们可以 充分利用网络中多样的技术进行相关宣传推广工作,为我国非遗的世代传承尽一份绵薄之力。如我们可以制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的宣传视频或网页,并链接到国内较为知名的网站和点击率高的新闻中,使普通民众在平时的上网过程中就能够随时点击欣赏各种美轮美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优美的舞蹈、惊险的杂技、精彩的民间故事等,这不失为一个有效的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又服务娱乐大众的好方式。 同时,可以在在网络上制造各种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话题和活动,通过 多方的相互讨论进行深度的了解,从而进一步达到全方位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目的,最终吸引更多的人来积极参与。 另一方面,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而言,最直接有效的渠道即是构建资 39 还有可以通过电视这种传统却又有效的宣传传播方式,一方面各地方或中 央台可以通过制作各种高质量的公益片、宣传片等向大众播放,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到我国各种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如去年火遍全国的美食类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这就是由中央电视台这个渠道展示出来的。人们通过观看制作精良的电视节目,通过更多方面了解传统中华美食,从食物的角度展现出中国人生活伦理等方面的文化,了解了中华饮食文化的精致和源远流长;另一方面,各单位可以邀请不同传承人走进电视台等媒体,通过访谈等方式对该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的了解,进一步起到宣传效果。如中央电视台著名智慧型文化栏目《谢天谢地,你来啦》在2013年9 月份的一期中就曾关注非物质文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报告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分析 王鹤云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资源、文化资源、经济资源、教育资源、科学资源,是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珍贵记忆,对于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与意义。在国际组织的相关文件中,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性做了直接或间接的描述。笔者认为,千姿百态、绚丽多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明的基石,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是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和象征,是人们进行创造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具有无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从而形成了多维度、多层次的价值体系: 历史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是从某一地区、某一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悠久的发展过程中,历经岁月沧桑,保存、流传下来。例如,有相当一部分民间文学就是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它们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反映着历史文化传统和文化变迁,是现代和传统之间流动的见证,我们可以从中活态地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生产发展水平、社会组织结构、生活风貌、道德习俗和思想禁忌。非物质文化遗产蓄积了不同历史时代的精粹,保留了最浓缩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承载了过去,孕育着未来。人们可以通过有形的文化遗产和无形的文化遗产同遥远的祖先沟通,看到他们的身影,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了解他们的思想,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智慧,辨认出他们一步一步走过来的脚印。因此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文化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不同群体或不同民族的文化积淀,反映了人类社会漫长历史所形成的文化和传统,是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它所代表的是鲜活的文化,是原生态的文化基因。一个民族或群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往往蕴含着该民族或群体的传统文化的最深根源,反映了他们的生活、生存方式,保留着形成该民族或群体身份的原生状态,以及该民族或群体特有的思维方式、心理结构和审美观念等,体现出该民族或群体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发展踪迹,因此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成为该民族或群体存在的标志和发展的根基。不同的民族或群体具有不同的文化模式,共同丰富、充实和维系着人类文化的多样性,更强化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 精神价值。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最大特点就是它不脱离民族特殊的生产生活方式,不脱离具体的民族历史和社会环境,它蕴涵着所属民族或群体的文化基因、精神特质,沉淀着发展的经验、生存的智慧,这些维系民族或群体血脉的因素反过来又世代塑造并延续了该民族或群体一脉相承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行为,从而形成特有的文化传承和群体意识,使这种文化的价值在多元化的世界中得以展示和存续,成为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识别标志。因此可以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的“活”体现,具有传承和凝聚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是维系民族存在发展的生命动力、精神依托,是实现民族文化复兴、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是人们的“精神家园”。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与应用——以苏州市为例

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 评价体系与应用 ——以苏州市为例 张希月1,2,3,虞虎1,3*,陈田1,3,王新歌1,2,3,王甫园1,2,3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3.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 摘要: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指标体系;层次分析法;苏州 1引言 旅游开发能够使濒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重新 焕发生机,是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文化部普查表明,中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简称非遗)资源约87万项,已颁布的四批国家级非遗总数达到1372项,是名副其实的非遗资源大国。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存和保护是文化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但是单纯的保存和保护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和资金,并且对提高非遗的自身生命力见效甚微(雷蓉等,2012),所以固化的文化遗产保护和静态的展示并不是非常有效的方式(孙九霞,2010)。旅游开发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摆脱濒危的困境,实现自我生存 的重要途径。对非遗进行旅游开发,将给遗产带来 市场需求,提升其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程度,反向促进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华春霞等,2007)。 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估是旅游开发的前提,否则旅游开发会存在认识的盲目性、定位的模糊性和开发的随意性,进而造成遗产价值流失和市场混乱(张博等,2008;贺小荣等,2013)。旅游产品开发是一个涉及多因素的系统工程,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适合进行旅游开发。文物价值、遗产价值、文化价值并不等同于旅游价值(孙九霞,2010),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是以旅游开发的视角去衡量非遗资源的开发利用价值,对资源的旅游产品可塑造 收稿日期:2015-11;修订日期:2016-06。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YJC63014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4BAL07B02)[Foundation: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of China,No.14YJC630146;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upport Program of China,No.2014BAL07B02]。 作者简介:张希月(1989-),女,河北保定人,博士生,主要从事旅游地理与旅游规划研究,E-mail:zhangxiyue2013@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通讯作者:虞虎(1986-),男,安徽太和人,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地理和旅游规划,E-mail:yuhuashd@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030215.html, 。 997-1007页 第35卷第8期2016年8月 地理科学进展 Progress in Geography V ol.35,No.8Aug.2016

非遗项目简介

2016年湖北民间工艺作品交流推广活动 项目:武汉雕花剪纸 项目简介: 剪纸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剪纸按流派主要分为南方派、江浙派和北方派,主要操作技法分为“剪”和“刻”,从色彩上分单色剪纸和彩色剪纸。北方剪纸重剪、南方剪纸重刻。 武汉剪纸是市级非遗项目。属于南方剪纸。武汉传统剪纸以龙凤、虎兽、鹤鹿纹样和各类花鸟居多,有着浓郁的楚文化特点。武汉剪纸作品特点:以刀剪代笔,剪刻并施,刀随人意、形出于刀;运转自如,不露锋芒,形态生动,神情逼真。 项目:汉绣 项目简介: 汉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汉绣起源于西汉,江陵二号汉墓出土的战国中期绣品,与近代汉绣针法极为相似。湖北江陵战国楚墓出土的楚绣和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汉绣,被学者证明是四大名绣之一“湘绣”之源。我们知道苏绣擅长仿画绣、写真秀;湘绣擅长国画刺绣,作品有水墨画般品质;粤绣擅长肖像刺绣,盘金刺绣和丝绒刺绣。如果说四大名绣是写实手法,那么汉绣就是写意手法,图案设计装饰性强、主题鲜明、寓意吉祥。

汉绣色彩浓艳、构思大胆、手法夸张作品设计极具楚韵遗风,是最具湖北地方色彩的绣种。 项目:武汉木雕船模 项目简介: 武汉木雕船模制作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千湖之省,水路通达。湖北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木雕船文化的发达。古往今来,大江湖泊上来往穿梭的各种船只为木雕船艺术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素材,被湖北木雕船艺人制作成各种供观赏的小型木船。 木雕船多选用质地细腻坚实的柏木、黄杨木和红木为原料,除使用圆雕、浮雕、镂空雕等传统技法外,还结合各种榫卯、跨染和缝合技术。尤其注重花纹装饰、镂空锼花,艺术夸张性和修饰性强,可谓精工制模、技艺精湛,具有较强的湖北地方特色。 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 项目简介: 漆器髹饰技艺(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成熟于春秋战国时期,其中榫卯髹漆彩绘 木雕类、金漆盆盘类为其主要品类。 楚式漆器的特点是:多使用精加工而成的生漆,其色彩选用天然矿植物色素。可以说是非常环保的。彩色漆料必须经过色料研磨、日晒脱水、色料与透明漆料搅拌、密封存放等多道工序。制作一件器物

世界文化遗产规范标准及价值

世界文化遗产标准及价值 一、世界文化遗产的标准及特点 世界文化遗产最权威的标准,是1972年11月16日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十七次会议上通过的《世界遗产公约》,这是世界各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依据评定的标准。另外就是后面通过的一个补充文件:《执行遗产公约的操作准则》。 具体来讲,世界文化遗产标准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代表一种独特的艺术成就,一种创造性的天才杰作。第二,能在一定时期内或世界某一个文化区域内,对建筑艺术、纪念物艺术、城镇规划或景观设计方面的发展产生过大影响。第三,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征的见证。第四,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 还有,它可以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者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也就是我们讲的,有的是处于濒危状态,再不保护就不行了,这种当然具有优先性。水可以变成蒸汽、蒸汽可以变成水,这是可以循环的,但是一个建筑物或者一个景观,变化是不可循环的,只能延缓或以某种方法取代。 最后一项是特殊的,与具特殊普遍意义的事件或现行传统或思想或信仰或文学艺术作品有直接或实质的联系(只有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或该项标准与其他标准一起作用时,此款才能成为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

理由)。比如近年来纳粹屠杀犹太人的集中营,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主要是特殊意义事件。当然仅是这样还不行,还要跟前面联系起来,至少前面要符合。 很多世界文化遗产处于濒危状态中。比如在苏丹北部的努比亚遗址,我是2003年去的。这片遗址非常大,文化非常有代表性,而且急需要保护。有大片的金字塔,但是这金字塔不像埃及大金字塔,比较小,而且我们在那里几天几乎很少看到人家。大家可以看到照片(见图A),有的金字塔已经坍塌。有古代留下的神庙,基本上只剩下遗址,可以看到两根柱子。我们到里面去,外面的墙也是保护性的,周围都是荒芜人烟的沙漠。这里的流沙造成了很大的侵蚀。 这是稍微经过修复的金字塔(见图B),包括外墙上都有很精美的雕刻,有一些埃及金字塔所没有的特点。另外还有很多神庙,这些神庙的规模虽然没有埃及的那么大,但是也有它的特色。比如说这个神庙的外面,也排列着一排公羊的雕塑(见图C)。另外有古代的城市和建筑的遗址,经过考古学家发掘,我们可以看到是很密集的古代建筑,时间一般是在三千年到四千年,甚至更早。这又是一个建筑,因为这个建筑的特点全部是泥土,而不是用石料,现在残留的高度大概相当于一个八层到十层高的房子,可见当初是很辉煌的建筑。 现在这个地方有德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文物专家在进行保护,生活环境比较差,周围没有居民,所以保护的条件也是比较差的。但是另外一个方面,牧民有时候放羊,羊群就在遗址的周围,所以也不能说没有一点人为破坏。特别是现在成了世界文化遗产,有游客深入到其中。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