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女性主义叙事的经典文本_论西西的_哀悼乳房_

女性主义叙事的经典文本_论西西的_哀悼乳房_

女性主义叙事的经典文本_论西西的_哀悼乳房_
女性主义叙事的经典文本_论西西的_哀悼乳房_

一、反叛“身体哲学权力话语”

自柏拉图开始,灵魂和身体便被建构于二元论构架之中,灵魂被认为是不朽的、高级的;身体是灵魂通向知识和真理的障碍,身体是短暂的、低级的。在中世纪,身体遭受道德伦理的压制,在宗教改革之后,身体受到知识的诘难(1)。笛卡尔和黑格尔的哲学都认为知识意识和精神心灵是人的决定性因素,而排斥身体这个感性事实。尼采摧毁了这种意识哲学,将身体定义为哲学中心。巴塔耶和德勒兹将之发展为欲望政治学;福柯学说将尼采身体的主动生产性变为身体的被动铭写性,身体总是卷入政治权力领域中,因此备受宰制、改造、矫正和规范,权力对身体的改造能力,造就了身体政治学。

卡普兰(Grewal Kaplan)则创设了生物权力(bio-power)(2)术语,认为人们标举科学自然、客观、中立,确立科学与医学的权威性和合法性地位,遮蔽了文化中存在的差异性、多样性的效果;这实际是政治和文化为争夺“生物权力”的斗争。科学理论常将生理差异强调为种族和性别差异,如达尔文从阶级和文明角度解释人种进化;马尔萨斯认为人口增长对西方福利构成威胁;优生学要维持纯正和优等的人类血统。女性主义研究发现这些新思想按照文化、国籍、种族、和阶级对妇女进行分类,将女性置于新型的不平等关系之中。所以要驳斥所谓客观科学的话语。

西西的《哀悼乳房》(3)在身体转向的当代哲学文化语境中面世。西西1989年8月罹患乳腺癌,时年51岁,放射治疗半年基本痊愈后,写就了这部自传体小说。西西说过,她看过不少癌症题材的电影和书本,如《留芳颂》、《癌症楼》,多以他者立场写,很少进入病者的内心。因此,西西写作的意义就在于,从女性个人切身经验出发,书写身体和心灵感受,颠覆禁锢身体话语的权力。她在小说中明确质疑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和黑格尔等哲学家对精神和哲学的绝对推崇,违背了希腊人早期爱智也爱身体的文化,这使得人类不倾听皮囊语言,也使人们以为“上美术馆看画展是高雅的,上市场买菜就变成了无知妇孺”。有史以来,在意识和身体、知性和感性之间,一直存在着残酷竞技关系。《哀悼乳房》叙述不为人关注的女性身体真实知识和心理体验;审察女性身体的修辞譬喻,目的在于破除被科学包装的话语,传达对女性而言准确的知识。

苏珊?桑塔格(Su-san Sontage)也经受过乳腺癌折磨,她于1978年出版了论著《疾病的隐喻》,1989年她又出版了《艾滋病及其隐喻》。桑塔格把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模式修改为福柯的“权力/话语”模式;从现实政治领域进入文化象征领域,扫除了人们对某些疾病的成见及不必要地自咎自谴的羞惭心态;反思疾病如何从身体之疾,转换成道德判断或政治态度;各种加诸疾病之上的象征意义的重压,以道德批判的方式使患者蒙受羞辱。中国人向来讳疾忌医,有病的不仅是肉体还是灵魂。罹患乳腺癌更是女人的难言之隐。叙事影响人对自身和他人的看法,如果说揭露疾病,将病者无意识的心结转化为意识,是病人自我治疗的方法;那么揭露文化建构的禁忌,也是文化拯救的方法。

西西关注桑塔格始于1981年,从中得到力量,反叛铭刻于疾病和女性身体之上的权力话语。《哀悼

当代视野

[小说视野]

女性主义叙事的经典文本

——论西西的《哀悼乳房》

凌逾

63

2009/4?文艺争鸣?当代视野

乳房》比《疾病的隐喻》晚十四年问世,以小说叙述笔法披露女性的身体经验。小说名为“哀悼”,实际上绝少哀怨愁苦的意绪,她有意淡化绝症和切除乳房手术给人带来的心理冲击,没有写治疗的惨痛,而叙述手术后对人的身份、地位和社会角色等问题的思考。西西入住医院仍然勤于学问,比较《包法利夫人》的不同译本。小说的语言幽默,让人捧腹,如“打打打,一打精白糖,二打白骨精,打倒精白面粉,三打白骨精,打倒精白米”;“猪八戒的名字起得好,一戒腌肉;二戒熏肉;三戒火腿;四戒香肠;五戒猪头猪脑;六戒猪心猪肺猪大肠;七戒肥猪肉;八戒猪油,提防隐形杀手”。小说用诙谐而平静的叙述语调,显示出面对死亡威胁的豁达,透露出坚韧。西西指出,生物学家、医生是皮囊语言的翻译家,但谁能担保他们没有错译、误译、漏译和改译?西西还质疑现代医学科学动辄手术,寄希望于中医以及在医治中切己的真实知识。女性对自身身体的厌弃,首先源自文化对月经的贬抑,而乳腺癌与月经周期有关。知识是女性力量的源泉,但这种知识不应该是被社会科学话语包裹的伪话语。西西认识到女人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灵魂和心理,从女性自身的体验出发重新发现身体和知识的真相和意义。正如罗兰巴特所说,“重要的不是我叙述了哪个年代,而是我在哪个年代叙述,即叙述背后的取舍选择和建构的问题”。西西力求摆脱各种权力话语的身体理论,倾听女性自己的声音,重新建构女性的主体身份,这才是意义所在。

二、图文互涉的乳房建构史

女性主义研究将“个人经验”视作有价值的财产,“个人的即是政治的”。但在历史文化脉络中,乳房却并不属于女性自身。约翰?博格在《看的方式》指出,男性窥视女性,女性知道自己被窥视;因而女性内心常常按照男性的标准约束自身。但西西有意反叛这种凝视理论,她明确告知读者“书本所说的,没有哀艳离奇角色与情节.”;而且还深刻解说并反思乳房再现的历史文化脉络,并且运用了她娴熟地使用过的图文互涉文体形式,在最后一章《颜色好》附录十三幅有关乳房的图画,图文并茂,反传统父系凝视,重新建构乳房史叙述。

一是重新挖掘古代社会对乳房的歌颂崇拜,隐喻人类祈求繁育、渴望丰收。西西选取的第一到第六幅图,如有二十多个乳房的繁殖女神亚丹密丝塑像、印度母神像、埃及吉萨的金字塔、中国辽宁“女神庙”肥臀

盛乳的裸体女像、罗马建国母狼、耶酥吮吸玛利亚的右乳,这些画像都赞美乳房是生命之源,是人类文明诞生之初的深刻形象,表现人类对母亲的颂歌。

二是梳理乳房的病变史。西西选取的第九至十三幅图,有最早的“乳岩”绘画,明万历年间陈实功的《外科正宗》堂堂正正绘画病乳;有亨利?摩尔的雕塑,乳房溃陷成洞,因他担忧若全球妇女都患乳癌,人类的未来将是否为试管婴儿和牛奶的时代。

三是反思乳房意义的变调。过去的女神总是坦荡荡滴思无邪。但从中世纪开始,乳房成为性的象征,先是被禁止,如伊朗女神塑像用手掩蔽胸膛;然后被审美、猥亵、妒忌……就是失去了一样:哺育。如十六世纪的画中的贵妇沐浴打扮,而把哺育交给女佣。法国画家雷诺瓦则说,若世上没有乳房和臀部将不再作画。而20世纪的女子到社会工作,重视事业,改用牛奶喂饲婴孩,因此,勒泽绘画工业社会中的女子只有一个乳房,仿佛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女战士,为了御军、射箭作战,割去左乳。对比古今乳房的象征物,西西发出感慨:“古代金字塔牢靠密实,跟自然环境切合;今日妇女都希望乳房美丽好看,仿佛罗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轻盈、透视、开放,充满惑人的魅力;这反映了人类这幢乳汁房子的变迁。在远古时代,乳房象征着母亲与繁殖,而从十六世纪开始,乳房为性不为哺育。所以,西西哀悼乳房,即是哀悼生命力的萎缩。

在西西《哀悼乳房》出版后五年,玛莉莲?亚隆(Marilyn Yalom)开始系统研究《乳房的历史》(4),她从“神圣的、情色、家庭、政治、心理、商业化、医学、解放、危机中的乳房”等九个角度研究,质疑谁拥有乳房?乳房在从古到今的西方世界如何被感知?最终她发现,乳房史掺杂着男性抢夺、宰制女性乳房的企图。男人迷恋于对象化的女性形象,渴求实际上不能女人身上得到的东西;女人则喜欢突出身体的美感,这种努力使身体成为个人负担和对生活的限制,身体被刻意塑造成外在于自我的东西。亚隆与西西一样,发现了乳房的再现贯串了哺乳和观赏的冲突,乳房日益成为点缀大众媒体的新偶像,不哺乳的乳房被认为显出高贵的身份和脱俗的仪态;象征的乳房成为审美的乳房,出现乳房的对象化。

男人不断企图将女人的乳房据为己有,而西西无疑要把女性乳房本身的一切重新归还女性。西西的关注点并不在“性”,她对乳房身体经验的冷静坦白,使得情色意味荡然无存,“这株我身上的桃树,连同它附近的泥土都不见了。如果我的右胸曾是一座

64

山,如今是下陷的谷;如果它曾是一碟盛载了粉嫩的饱点的美食,如今剩下的只是一个空碟子”。小说笔调反讽,意在颠覆妖魔化身体疾病的话语建构。《哀悼乳房》的封面设计与原作意义吻合,改写维也纳女神的经典塑像,她不仅断臂,而且缺失一个乳房,留下一道疤痕。断臂丰胸的维纳斯只为男人而展览,而新的维纳斯断臂独乳,这切近真实的女性形象,表达出女人的种种难以言说的生命本相和苦衷,打动人心,具有视觉和思想的震撼力量。

但不幸的是,西西还是被强大的社会话语误读了。《哀悼乳房》被拍成商业化娱乐性的爱情影片《天生一对》,社会权力话语与消费主义一经结合,女性及其身体成为消费对象,被欣赏和把玩。电影编导为了商业效应,改写女主人公为广告公司救市白骨精、看似强悍的Office lady梁冰傲,还加添了爱情戏,塑造男主人公V仔为“拯救者”形象,着墨于女主人公罹患乳腺癌经历的三个阶段,从表面乐观到万念俱灰,再到爱情出现后,接受治疗。女性对生命的掌控权,完全交由男人的态度决定。这种依附型传统女性,完全与原著背道而驰,篡改了原著的积极意义——塑造了一个独立自主、正面豁达的全新女性形象,也全然违背了西西反叛身体与消费主义结合的话语的本意。

西西小说明确批判把乳房当作性象征的做法。女性主义叙事学也不把作者或读者的“性”视为焦点,以免对女人的行为、思想和感情作公式化和本质化的假设,而重点研究女性的创作和效果(5)。西西附录乳房的历史图片,不给人引诱媚惑之感或猥亵之感,而是意在激起读者对乳房历史和意义价值的思考。乳房既不指向卑贱,也不是供人亵玩的对象,而是人类文明的源泉。肉身如精神和意识一样纯洁;人必须重视肉身,善待肉身,即是善待自己。西西书写乳房之于女人的真实,使得乳房获得新的意义和象征。西西笔下的身体不是欲望色情政治学、权力政治学的演练场,而是必须直面的肉身客观存在,维护肌体安康和心理安康的存在。历史话语中对立的意识和身体、知性和感性,在西西笔下获得了全新的思考。

三、各体兼备的破体论

与内容主旨的反叛性一致,西西在文体形式上也反叛传统的疆界局限。“文章各有体,本不可相犯欺”(刘祁《归潜志》卷十二),但“体”未必不可以破。西西有意在《哀悼乳房》突破文体体裁的界限,多种

语体并置。文学体裁多指小说、诗歌、散文、戏剧;语

体指由适应特定语境需要而形成的语言特点体系,

是认知文体范畴化的最直观的方法(6),语体多指抒情

体、叙述体、对话体等。《哀悼乳房》的文体形态,可

称为自传小说体、诗歌体、对话体、散文体、新闻语体……总之属于文体混血儿。

《哀悼乳房》结构上采取长短章错接法,短章短

小精悍,语体多变;长章采取蝉联增殖体,联想复联

想,套中有套,绵延不绝。短章如《不是故事》、《须眉》

是新闻语体,拼贴关于癌症的有趣报道,以及男性患

乳腺癌的事实报道。《傻事》是个人备忘录体,记录

治病中的傻事:“如以为喝绿豆水可以去肿”。《阿坚》

整节为对话语体,叙述女性之间谈话记录,互相鼓励

的姐妹情谊。《知道的事》是知识问答题体,概括癌

症病人最希望了解的内容。《可能的事》是医学知识

语体,用说明文叙述可能致癌的外在和内在的环境

因素,如“没有结过婚、即使结过婚、没有生过孩子、

即使生过孩子、过了四十岁才生第一胎、生了孩子自

己不授乳、流产、更年期变化、工作压力、忧虑、愤怒、

妒嫉。”《反击战》是军事文章体,将人体内部的细菌

大战比喻为世界大战,把放射治疗比喻为还击战。

《血滴子》各节以六个小圆点区隔,是血滴子的形象

表现。《数学时间》是算术体,指出均衡饮食可以“依123456数字:1、杯牛奶,2、个水果,3、份谷物,4、两

肉,5、两蔬菜,6、杯水。”《三打白骨精》是诗歌体,《翻

辞典》辞典词条语体,发现带“病字头”的字未必指病:“瘿蜂是小小的蜂。不是要看医生的蜂。瘰螈是四

脚大爬虫,不是生病的蝾螈……瘦金书是一种书法

的风格。病好了叫痤。病好了很多叫瘳。病都好了

叫痊愈。西西故意在疾病术语中错误组接亡国皇帝

宋徽宗书法风格“瘦金书”,产生出幽默效果。

西西将语句蝉联想象增殖法推广为语篇衔接

法。如长章《血滴子》,主人公把“滴盘”想象为“血滴子”,从术后的乳房标本,想到聊斋的美女变白骨,想

到新闻报道的精神病变态色魔切割女性的乳房和下

体做标本,想到有人拍摄开脑手术的过程,想到玛利

亚未婚竟然从耳朵受孕;想到女性必须结婚的传统

命运,没有经历过磨难如疾病的爱情是奢谈;想到苏

珊桑塔,想到《巨人传》的高康大从耳朵里诞生,想到

巴赫金认为高康大的诞生是狂欢节式的正反乾坤颠

倒,语言遵循逆向逻辑;想到《巨人传》甲译本比乙注

释详细,但甲译删去高康大的二百一十七种游戏名

称。这种联想突破时空,不拘古今。

《哀悼乳房》长短章结合的文体,有宋词之风。叶

凌逾?女性主义叙事的经典文本

65

2009/4?文艺争鸣?当代视野

嘉莹指出,词是女性的语言,长短错落,参差不齐,其基本的情思是弱者的情思和形象。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家、儒家皆以弱德为美。老子认为水是善利万物而不争,水是弱德,胜于刚强。儒家的“吾日三省吾身、躬自厚而薄于人、穷则独善其身”不是指弱者,而是弱德。但《哀悼乳房》表现的却未必是“弱德之美”。西西把医学文献、新闻报道、妇女手册等内容以及不同的文体纳入到“交叉文化蒙太奇”图景之中,形成了特异的创作。女性主义创立了女性亚文化理论作为文学批评的基础,将妇女书信、日记、妇女手册、妇女小说、社会学著作、医学文献与杂志、性手册、生育手册、新闻报导、政治或文学宣言等,都纳入到妇女文学符码的互文性解读活动中。西西的各体兼备,正是这种女性主义创作的体现,是反叛传统写作的利器。

西西有意运用各种知识语体,反叛女性引用知识被指责为炫耀知识的成见。长久以来,人们认为女性作家只适合于描写自己的个人处境和个人问题;女性引用知识是炫耀,但男作家引用知识则不是缺陷,如艾柯掌握神学、通灵学、文学和哲学知识;品钦掌握关于技术、历史和性变态的知识;富恩斯特对西班牙和墨西哥的历史的知识,拉什迪对巴基斯坦、印度、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知识。西西掌握的知识包罗万象,如绘画、电影、音乐、医学、天文、地质考古等等。卡尔维诺认为,现代小说是一种百科全书,把知识纳入文学探索,是20世纪小说家努力的方向,知识作为繁复的现象是连贯现代和后现代作品的线索。耿占春指出,现代社会丧失了对虚构叙事的热情,新闻和信息的传播取代了故事的叙述,故事在新闻中成了事故,因而产生了百科全书式的小说。(7)现代小说注重知识的跨越和体裁内部跨越。如昆德拉(8)认为布洛赫的《梦游人》有革命性创举,把非小说类型合并在小说的复调法中,为长篇、短篇小说、报道、诗、论文的交织。如略萨的《潘达雷昂上尉和劳军女郎》十章中的第二、四、六章罗列公文文件和各类事件汇报,第七、九章铺排广播电台的节目和地方报章的报道,加插请示报告、往来公文、函件、通知、电台评论、社论、录音采访、新闻报道等等,其余四章完全由对话体组成。在对话波中糅合最为严肃的文献。小说文学形式以严肃衬托丑剧,军队组织劳军服务队即妓院;形式与内容结合得天衣无缝,突显道貌岸然的军权实质,幽默诙谐。如米洛拉德?帕维奇的《哈扎尔

辞典》(1984)将应用文、消息、新闻照片、广播稿揉进小说文本中,是一部十万个词语的辞典小说,根据传记资料滑稽地重建哈扎尔这个存在而又消失的民族,分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三部分,三个宗教都认为哈扎尔人皈依了自己的宗教,各有说辞,读者从中发现叙述裂缝。西西的小说都强调历史事实书写的多种可能性,建构历史的语言具有歧义性和可塑性,积淀多层次历史文化。

西西的《哀悼乳房》可以说是女子乳房知识百科全书。中国历史文化向来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但西西却认为知识赋予女性力量,西西处理小说中的知识比例是明智的,并不像有些人说的掉书袋。《哀悼乳房》的知识如果从性别叙述角度来看,也是恰当的,能赋予女性无穷的力量。《哀悼乳房》荟萃综合了各种文体体裁,使得文学文体的版图需要重新分割,不再只有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几种文体可能,而有更多的样态。

总而言之,西西《哀悼乳房》的书写是独一无二的,它在身体和知识的二元对立的话语中脱离男性文化建构的各种哲学历史体系,发现对女性更为有利的因素,寻找女性自身的经验,谋求身体与意识的和谐相处之道。它的意义还在于突破文学体裁内部的疆界,形成文体体裁融合的创意,形成图文互涉和自由的读者互动阅读游戏。《哀悼乳房》在女性身体书写的历史中必将成为不可忽略的经典。

注释:

(1)汪民安:《身体转向,身体、空间与后现代性》,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年,第3-23页。

(2)Inderpal Grewal and Caren Kaplan,eds,2002.An Introduc-tion to Women’s studies:Gender in a Transnational World,Grewal/ Kaplan,NY:McGrawHill.

(3)西西:《哀悼乳房》,洪范书店,1992年版。

(4)Marilyn Yalom,A Histoty oftheBrest,NewY ork,Alfred A. Knopf,1997.玛莉莲?亚隆著,乳房的历史,何颖怡译,华龄出版社,2001年版。

(5)罗宾?沃霍尔:《歉疚的追求:女性主义叙事学对文化研究的贡献》,赫尔曼主编,新叙事学,马海良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239页。

(6)周芸:《辨体、破体与语体的认知》,修辞学习,2003年1月。

(7)耿占春:《叙事美学——探索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小说》,郑州大学出版社,2002年。

(8)昆德拉:《小说的艺术》,孟湄译,文化生活译丛,1992年,第70-72页。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66

叙事性文本中对话描写的读写结合实践1126

叙事性文本中语言描写的读写实践 江阴市夏港实验小学蔡海峰 现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选文很大一部分是叙事性文本,这类文本常常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叙 述事件和塑造人物。叙事性作文是小学阶段学生的习作的主要内容。因此叙事性文本中的语言描写为学 生语文学习的读写实践提供了很好的资源。我们可以依据学情点,扣准课标点,把握关键点从句式、结 构、表现几个方面进行梯度、螺旋设计,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 一、掌握语言描写基本句式 语言描写通俗地讲是指对人物说话的内容和说话时神态、动作、语气等的描写。语言描写从句式上 看基本由说话语与提示语两个部分组成的。低中年级的叙事性文本的内容绝大部分是人物的语言描写, 学生在接触语言描写的过程中要认识人物语言,掌握语言描写的基本句式。 1.记录说话语:说话语是指说话者说的话。我们在叙事性文本的阅读教学中对说话语的处理常常会采 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这对学生分清说话者,理解说话内容有很大的帮助。在读写实践时我们可以分角 色书写说话语,让孩子根据不同的角色把每一个说话者的语言如实记录下来,这样我们有助于学生把握 人物说话的内容。如我们在学习了《青蛙看海》之后,可以选择孩子最喜欢看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 狼》中的一个画面,对其中喜洋洋、美羊羊与老村长之间的话语进行记录,或者同学之间的对话记录, 也可以在家庭的晚餐桌上把家人所说的话记下来。我们在一开始记录的时候可以让孩子把人物的每一次 说话语都单独作为一个小节进行记录,这样更有助于学生清晰地表达。在记录的同时也是对孩子进行句 的训练,久而久之孩子不仅会记录说话语,还能积累人物对话中丰富的句式。 2.学写提示语:提示语的描写包含人物说话时的表情、动作、神态等,这些都表示人物在说话时的样 子,同时也能很好地表现出事情瞬间的细节之美,表现瞬间细节描写的生动。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关注 提示语可以更形象地感受人物说话时的情形,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如果能注意到提示语的生动就能更好地 表现作品。 提示语的生动在于丰富。我们可以用不断追问的方式进行丰富提示语:如在学习《三袋麦子》以后,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来感受三个小动物说话时的样子,然后创设情境不断追问,让孩子展开想象:当时小 猪是在怎样的心情状态下说的?是用怎样的语气说的?说话时脸上的神情如何?说话时的音量如何?音 调如何?说话时有没有动作?是什么动作?在此基础上我们就可以进行选择和组合了。我们可以根据需要选择说话时人物的动作或者神态,也可以既写神态,也写动作。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摘要:《简?爱》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它成功地塑造了英国文学史中第一个对爱情、生活、社会以及宗教都采取了独立自主的积极进取态度和敢于斗争、敢于争取自由平等地位的女性形象。本文主要从四个生活场景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 关键词: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女性主义 作者简介:王佩(1982―),女,陕西榆林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欧亚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任静(1983―),女,陕西铜川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硕士,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英语教师,助教,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英汉语言与文化对比研究。 夏洛蒂?勃朗特是十九世纪英国杰出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简?爱》自出版以来受到读者和文学评论者的广泛关注和欢迎。从很大程度上讲,《简?爱》被认为是作者的心理历程的自传体小说。夏洛蒂把自己的很多的人生经历和性格特点都赋予了她作品中的女主人公一简?爱。夏洛蒂在这部小说中塑造了敢与命运抗争的女性新形象,反映了生活在父权制社会底层的妇女内心的呐喊,给当时的英国社会带来巨大的影响。小说以简?爱生活的四个生活场景在盖兹海德府,在劳渥德学校,在桑菲尔德,在圣约翰家,展示了简爱反抗性格的萌芽、产生、发展和高潮四个阶段。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通过对作品中女主角简?爱成长环境的分析,揭示这部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从而进一步了解作为女性作家的夏洛蒂在作品中反映出的女性作家的性别颠覆意识。 一、女性意识的萌芽――在盖兹海德府 简?爱还在幼年时,父母就染病去世。她被送到盖茨海德庄园的舅母里德太太家抚养。里德太太是一个冷酷、自私的人。她把简爱当作佣人对待,而对自己的三个掌上明珠却百般溺爱。简?爱在里德太太家的地位,连使女都不如,受尽了表兄表姊妹的欺侮。“他欺侮我,虐待我,不是一周三两次,也不是一天两回,而是经常如此……”(p.6)一天表兄又打她了,她回手反抗,却被舅母关进红房子里,她的舅舅里德先生就死在这间屋子里。她被幻想中的鬼魂吓昏了过去。但这次不畏强暴的反抗壮大了简?爱的胆量,挫伤了表兄约翰的威风。姨妈的嫌弃,表姐的蔑视,表哥的侮辱和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但也许正是因为这一切,换回了简?爱无限的信心和坚强不屈的精神。简?爱幼小的心灵就这样受到了一次比一次更深的伤害。痛苦促使她对现实有了更多的思考和认识。她感到,自己一定要顽强地生存下去,取得和别人一样的公正平等的待遇,而唯一的出路就是反抗。 二、女性意识的发展――劳渥德 如果说简?爱在舅妈家萌发了她的反抗性格的话,那么在劳渥德学校,她的反抗性格得到进一步发展。为了惩罚简?爱,也为了摆脱简?爱,她被送进了孤儿院,那里,生活条件极其恶劣,清规戒律极其森严,孩子们受冻挨饿,惨遭挨打、罚站、剪头发等凌辱,每天都得背诵枯燥的经文,吃即使再饥饿的人都会拒绝的食物。但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中,简?爱的反抗性格更为鲜明,这和她的朋友海伦忍耐顺从的性格形成了明显的对比。海伦虽遭迫害,却信奉“爱你的仇人”,在宗教的麻痹下没有仇恨,只有逆来顺受。在孤儿院,简?爱对冷酷

An Analysis on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本科生毕业论文 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简爱》 An Analysis on Jane Ey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Feminist

摘要 十九世纪英国女作家夏洛蒂.勃朗特的作品《简爱》因其独特的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一直被看作是英国文学的经典之作。自从作品问世以来,一直受到文学评论界的关注。尤其是作品中对女性独立与平等的追求,使得小说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形象负载了西方妇女在19世纪开始觉醒的女性意识。英国文学不乏叛逆女性的形象,但像简爱那样卑微、平凡、孤苦无依而又相貌平平的“弱势”女性,如此自觉地对抗强大的父权社会,算是空前的。 此篇论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作品中女主人公简爱的分析,揭示小说中所反映的维多利亚时期女性性别意识的觉醒和当时女性的社会地位。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地位得到了提高,女性意识得到了发展,但是仍然受到社会等级和社会地位的限制。但总体来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地位和女性意识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关键词:简爱;夏洛蒂.勃朗特;女性主义;平等和自由

Abstract Charlotte Bronte is an outstanding woman writer in the 19th century English literature, her work Jane Eyre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classics of the English literature due to its unique content and way of expression. Since the work has been published, it 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the literary critics. Especially the pursuit of female independence and equality, making the heroines of Jane's image loads the Western women's awakening of feminist consciousness in the 19th century. There is no lack of the image of rebellious women in English literature, but like Jane Eyre, as humble, ordinary, plain but who have no “minority” women, so consciously against the strong patriarchal society, be regarded as unprecedented. This paper reveals the wake of the gender conscious and the social position of women in Victorian period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heroine from the feminist perspective. The status of women in the Victorian period has improv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female consciousness, but still affected by social class and social status. Key words: Jane Eyre;Charlotte Bronte; female; equality; freedom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 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伤逝》研究摘要: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进入二十一世纪,在新的历史变革时期,中国社会的封建残余思想有所抬头,性别歧视在某些领域在加重,两性平等的认识被歪曲,女性的道德观念与价值观念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与误导,中国女权主义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表面上看,《伤逝》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深刻认识,里面包含着鲁迅先生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与反省,这对我国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女权主义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关键词:伤逝;女性主义;男权思想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目的与意义 1、研究背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渐紧密,国外的各种文化思潮也进入中国,并对中国的政治、哲学、文学以及学科研究方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中,女性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尤为突出,其经历了一个从单纯的理论认知,到理论创建,最终在实践中逐渐中国本土文化的痛苦融合过程。 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妇女始终被当做男权制度化的附属品,男权意识象无形的枷锁,禁锢着妇女的精神与肉体。中国传统文化中浓厚的男权特征,成为女权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大障碍,增加了女权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难度。 严重的男权思想,也使中国女性文学的生存与历史文化背景与西方的产生巨大差异,并在叙事方式、文体特征、性别意识以及情感世界等,都形成独特的特质。由于种种原因,学界对中国女性文学的关注和发掘不够,这无疑限制女性文学的影响了,因此,需要逐步的加以解决。 《伤逝》是鲁迅先生唯一的一篇爱情题材小说,九十年前,鲁迅就已经敏锐的认识到,女性的觉醒,不仅仅是依靠女性自身的独立意识与对自由的勇敢追求就能实现。《伤逝》表面上看是一个爱情悲剧,而悲剧的背后是鲁迅先生对当时中国女性地位的认识,还有对妇女个性解放与社会变革之间的关系的思考。深入分析鲁迅对女性社会地位、经济地位、性别平等的解读,以及《伤逝》对近、现代中国女性爱情观、价值观的影响作用,进一步研究《伤逝》中关于两性关系的思想认识对和谐社会建设下中国女性发展的现实意义。 2、研究目的与意义 “五.四”时期,女权主义运动传入中国,为这个具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封建大国的妇女展示一种全新的思想观念。但是,在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封建思想的禁锢下,女权主义运动在中国遭受重重阻力,发展非常缓慢。近百年来,中国的女性主义思维更注重于现实的需要与实际利益的争取,而很少从宏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当代艺术中的女性主义分析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导言 从20 世纪60 年代末开始,随着“男性主义”的逐渐衰落,在西方艺术领域中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艺术流派——女性主义。在美国和欧洲率先兴起后,女性主义艺术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现象,它以明确的自我意识和鲜明的政治立场以势如破竹的势头迅速崛起。她们首先否定了战后的女性就要回到家中的观点,因为她们在二战中已经获得了工作的机会。继而是争取选举权,这是摆脱边缘状态争取平等的权利和机会的必要之举。 一、女性的身体政治性 (一)性别地位所决定的身体语言 无论是浏览中世纪的绘画和雕塑还是欣赏当代的波普艺术,不难发现在关于人体艺术的作品中,女人体的比例要远远大于男人体。这是因为女性的身体蕴含更大的能量或表现力吗?上世纪20 年代初,德国的法尔亨博士从社会学的角度提出了《男女特征比较论》这样一种理论。他认为:“人类发展是男性优势与女性

优势之间的无数次交替。由一性优势发展到两性平权,再由两性平权转化为一性优势——由无数次轮回构成了人类历史。而这种性别优势也直接影响了人体艺术的发展。当一性占优势时,另一性往往成为人体艺术的表现中心。”如产生在古埃及女子专政时代的纸莎草纸画,画中的女子皆着衣而男子却赤裸身体。而到了父权时期情况则翻转过来。马奈的名作《草地上的午餐》中女子皆是赤裸而男子却是穿戴整齐,罗丹的代表作《青铜时代》首次展出时,作品中毫无遮掩的男裸体遭到当时社会舆论的毁谤非议。希腊的神话中有很多血淋淋的抢夺少女的故事,这些故事多多少少的反映了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文艺复兴时期很多画家致力于绘画这种题材的作品,画面中多是体格强壮彪悍的男人掠夺柔弱面带恐惧的少女,从而画面中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可见这些都是性别胜利的一种体现,无形中包含着鲜明的自我肯定意识。 (二)女性们反对“被观看” 当今时代男性无疑是中流砥柱,因此,男性艺术家关于人体艺术的性别选择再次指向了女性,其中不乏一些艺术家的作品是以情色、女性为创作语言,尽管我们不能盲目的以摄影师的性别来判断其作品的倾向,但作为社会中的强势性别,一些男性摄影家的确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名利场》中贝基的女性主义思想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A Feminism Analysis of Becky's Characters in V anity Fair 学院:外国语学院 专业:英语 年级(班):110801 学号:110801104 姓名:杨冲 指导教师:张莎莎 2014年11月25 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填写并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审阅。 3.开题报告字数应在1500字以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5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外文文献至少3篇),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处应标出文献序号,“参考文献”应按附件中《参考文献“注释格式”》的要求书写。 4.年、月、日的日期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例:“2005年11月26日”。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一选题依据及目的: 1.1选题依据 本论文以这部诞生于维多利亚的小说《名利场》为依据,从女性主义角度论述小说主人公蓓姬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女性的社会地位极其低下的社会环境中追求独立,自主,平等的女性主义形象。 作者萨克雷(1811-1864年),英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1848年发表成名作《名利场》,此书奠定了他在英国文坛上的地位,萨克雷也因此与狄更斯齐名。小说描写了蓓姬不甘受歧视,她凭借自己的美貌和才智不断努力往上爬。友情,亲情和爱情对她而言都没有她的目标重要。她因此受到大多数人的批判,但是从女性主义角度来评价,我们会认为她身上这些东西是值得我们去学习的。 1.2 选题目的和意义 1.2.1目的:小说《名利场》塑造了蓓姬.夏普这一个充满女性意识,野心勃勃,渴望成功的人主人公的人物形象。她身上天生具有一种追求男女地位平等的天性。蓓姬的形象打破了男权社会里人们对女性的认识。 1.2.2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名利场》中的女主人公蓓姬.夏普性格的遭遇的解析,揭示了蓓姬不甘卑微,鄙视男人,努力追求理想,进入上流社会的女性主义形象。本文还将对十九世纪英国女性的社会生活的地位进行描写,进而帮助读者从各个方面去了解十九世纪英国的社会背景。 1.2.3现实意义:当今人们关注的一个话题,女性身份地位的不平等,无论是 西方还是东方,女性身份地位的不平等现象一直存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论 文将以积极的态度去看蓓姬那跌宕起伏的人生,进而提倡女性反思自己,勇敢追 求属于自己的生活。 二.女性主义的定义:女性主义,是指以消除性别歧视、争取男女平等为目标的 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 三. 国内外研究现状 2.1 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研究现状:在国内,贾巍巍在《从女性主义视角解读蓓基·夏普》—重读《名利场》中指出,在《名利场》这部小说里蓓姬·夏普是独立的,她敢于挑战父权制权威,父权家庭模,挑战传统的婚姻模式。刘风山,萨克雷与蓓姬.夏泼的道德清白一重读《名利场》写道:蓓姬凭借自己的能力融入上层社会,公然背离父权社会为女性规定的关乎贞洁,爱情,家庭友情等方面的道德标准。卲晶晶在《<名利场>两位主人公对比》中提到贝基的世界是很宽广的,爱情只不过是其中微小的一部分,她有着更高的理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天使”形象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63091887.html, 女性主义视角下的“天使”形象分析 作者:吴桓球 来源:《北方文学》2019年第24期 摘要:本文借助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相关理论,通过对华盛顿·欧文的一个作品《乡村的骄傲》中女主人公形象、恋爱的态度和话语权利的解读,发现欧文笔下这位所谓的天使女子不过是被男权意识和话语体系所扭曲异化的不真实形象而已。 关键词:女性主义;天使;《乡村的骄傲》 《见闻札记》是“美国文学之父”华盛顿·欧文最伟大的文学成就,创作于1819—1820年间,收录了欧文的散文及短篇故事集。其中的故事是依据美国和德国的民间传说写成的,以幽默睿智的文风见长,而散文大多以作者旅英时目睹的英国景色和风俗习惯为背景。(1)欧文向往田园生活,向往古代淳朴的风土人情,英国那宁静、优雅的田园风光最能激发他的遐思和冥想,字里行间常常浸透着一股忧伤和怀旧的气息。《乡村的骄傲》(The Pride of the Village)正是《见闻札记》中的一篇,文体风格介于故事与散文之间。描述了作者在经过英格兰一个偏僻乡村时听到的一则其实的故事。全篇故事情节并不复杂,正如作者所说,“与时常听到的相类似”:纯真美丽的农家少女爱上了英俊潇洒的贵族军官,但由于地位悬殊加上军令难违,军官无情地弃地而去,最后,少女因伤心忧郁过度而死。故事虽真实的,作者却只是从别处听来,未曾亲眼目睹。然而经作者细腻温婉的文笔娓娓道来,故事中少女的一颦一笑,一举一动,却生动逼真、惟妙惟肖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2)凡阅读过《乡村的骄傲》的评论家往往把焦点投注在作者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洞察力,强调作者细腻、传神的表现手法,褒扬作者有着一颗善良、敏感,对妇女倾注了无限热忱、关怀和怜悯的心。认为作者成功地把握了少女微妙的心理特征及其在神情和动作上的表现,加上描写细致入微,富有感情,整篇文章深深地牵动着读者的心弦,使人久久不能平静。而对故事的女主人公,则冠之于美丽善良、纯洁温柔的天使,是所有男人的梦中情人。至于故事的男主人公——贵族军官,作为如花少女夭折的直接杀手,现有的研究往往忽略,几乎没有任何的评论。所以笔者拟从女性主义的角度重新解读探讨欧文的这篇散文式故事《乡村的骄傲》。 吉尔伯特和古芭在女性主义经典《阁楼上的疯女人》中指出(3)男性文化传统为妇女所设定的形象就是“天使”和“魔鬼”两类。天使类的理想女子是被动的、顺从的、无私的、奉献的。她们往往美丽温柔、贤良淑德,无怨无悔,为爱献出生命。在父权制文化传统中,男性是权威,女性被视为是低人一等的“第二性”,不能有自己的思想和话语,成为按男性期望和设计而产生的、囚禁在男性文本中的人物和形象,无论是天使还是魔鬼,都是被男权意识扭曲和异化的女性形象。欧文在《乡村的骄傲》中也正是依此标准来设计女主人公——一位温婉可人,生来就是被男人疼爱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首先体现在女主人公的形象刻画方面。欧文通过对女主人公——乡村少女在与男主人公——贵族军官的初见、再见和永别的几个场景细腻传神而动人的描写,凸显了男性作家心目中的理想女子形象——百依百顺的柔情天使。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这位被称为“村中的美人和骄傲”(4)的乡村少女(凡引用原译文部分均

女性主义详细总结

女性主义 一.女性主义的缘起 1.女性主义与女权主义 在feminism一词中包含有“女性”与“女权”的双重含义,故又译“女权主义”,随着近现代以争取妇女参政和男女平权的妇女运动而兴起的思想潮流。(王先霈:637)朱刚认为,学术界一度把“feminism”翻译为“女权主义”,这个译法值得商榷。欧美学术界通常用“feminism”泛指一切争取、维护女性权益的活动,其历史跨度延绵数百年,内容非常庞杂,极难准确定义。而中文的“女权”的含义则比较明确,指历史上女性为了获得自身“权益”而进行的努力,其目标明确,颇有声势,涌现过不少知名的女权活动家和积极分子。确切地说,女权主义真正兴起于19世纪的欧美,也称“妇女解放运动”,二十世纪初随着女性权益的逐渐实现,女权运动也基本完成了使命。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的“feminism”要求的已经不是传统的女性权益。因此,二十世纪初之前的feminism可以成为女权主义,之后则可称为女性主义,女权主义是女性主义的先驱。(朱刚:336) 2.父权时代的妇女处境 在旧石器时代,男女皆以采集植物和狩猎为生。由于女性十分珍贵及在生育中所承担的角色,且由于男性尚未意识到自己的性自尊,妇女地位较高,崇拜“母神”的现象较为普遍,这从大量出土的石器时代的女性小雕像可见一斑。虽然纯粹的“母权制”在那一时期是否存在尚有不少争议,但可以肯定,女性的地位还是比较高的,这可找到大量的考古学的证据、生物学的证据、心理学的证据、人类学的证据以及用希腊语、罗马字及希伯来语等记载的诗歌、神话等“书写的证据”。到公元前五千年至前三千年,由于频繁的战争、金属及交通工具的运用,男人在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也由于人口增多、粮食积累、劳动分工及畜牧业的出现而导致奴隶制的发展,妇女在社会中的地位日渐衰落,男人对女人的统治与控制的父权社会逐渐形成。(林树明:7-8) 父权制社会的发展摧毁了女性不可复得的伊甸园,并将女性压入社会的底层。在父系社会看似秩序严明的“合法性”社会运行机制中,女性被置于社会配角的地位,并通过对女性的贬抑(女人祸水说、淫乱败国说等)和规范(禁忌、礼仪乃至人身变形如束胸缠脚),从而彻底赢得这场“性别之战”(克里斯蒂娃)。女性作为人类对立的另一元,在物种上没有消失也不可能消失,然而在文化语境中却只能作为“先前文明的残片”,作为男性与女性对立的历史败北者和现实异己者,被置入父权制社会的边缘地带。进而通过制定一整套礼法、伦理防范网络,让女性来成全男性壮伟强劲的虚荣,借此平息强大父权社会中男性普遍存在的阉割焦虑(弗洛伊德)。(王岳川:372-373) 3.十九世纪之前的女权主义 评论家在公元五世纪的雅典文学中发现有与男性社会相抗争的女主角。欧洲女权主义至少可以追溯到十四、十五世纪之交,当时法国女诗人克里斯汀德比桑(Christine de Pisan)做长诗,批评男性没有按照宫廷礼仪和基督教精神来对待女性,并且分析了敌视女性(misogynist)传统中的种种谬见。十六世纪女权主义的代表要算著名的荷兰学者埃拉斯谟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

从女性主义视角分析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 [摘要] 《蒙娜丽莎的微笑》这部影片关注了当代女性生存与自我身份认同困境这一热点问题,导演迈克·尼维尔通过电影特有的光影叙事方式,为我们展示了女性主义先驱如何思考与践行的生活轨迹。《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表达女性自身诉求的电影,它所呈现出的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都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即使是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升的今天,这部影片对于女性如何发现自我、寻求自我发展之路无疑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 《蒙娜丽莎的微笑》;女性主义;失语;觉醒;反抗 《蒙娜丽莎的微笑》作为一部“星光熠熠”的女性电影,云集了朱莉娅·罗伯茨、斯黛尔斯、克莉斯汀以及“蝙蝠侠女友”玛姬·葛伦哈尔众多美女明星,茱莉亚·罗伯茨在这部影片中继续延续了以往美丽、智慧、独立的电影形象。故事发生在坐落于美国马萨诸塞州被誉为“没有男子的常青藤”——卫斯理女子学院中,而这个学院并不是单单以治学文明,而是以培养名媛淑女出名,由朱莉娅·罗伯茨饰演的女主人公凯瑟琳·沃森作为一个刚刚从加州柏克莱大学毕业的美学博士,在大学里接受了女性自由改革的思想,她个人胸怀宏愿立志成为一名出色的教授,满怀理想的凯瑟琳受聘来到久负盛名的卫斯理女子学院担任艺术史教授。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女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解放,社会地位也逐渐受到重视,但在上流社会女性所受到的封建思想禁锢现象仍旧非常严重,在卫斯理这座著名的女子大学里,女学生们大都来自上流社会家庭,从小接受优秀的教育,但教育的目标并不是使其个人得到良好的发展而是将她们塑造成千篇一律的上流名媛,并且以嫁入豪门做个上流贵妇为终极目标。对学院的这种腐朽教育思想令凯瑟琳无法忍受,她作为一个有理想的知识女性,力图在教育过程中散播自由种子,鼓励女学生们摆脱思想的桎梏,勇敢追寻个人理想之路。影片即以师生互动关系为主轴,讲述了女主人公凯瑟琳在女校中如何传播自由思想、如何帮助女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之路以及在这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阻挠和挑战。 一、失语 西蒙娜·德·波伏娃在女性主义巨著《第二性》中给从古至今的女性做出了定位——“第二性”。相对于占据主导地位的男性来说,女性永远处于被动和附属的次要位置上,甚至是到了现代的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尽管第一次把性别问题提升到了社会结构的高度,但在其理论中仍然是“将男人定义为人,将女人定义为雌性——每当她的行为举止像人时,她实际上是在模仿男人。”女性在人类社会之中长久作为“他者”的身份存在。正如波伏娃所指出的,从来没有男人有这样一种意识去表现男人的特殊地位和处境,也同样没有人关注这种由性别而引发的问题,这是一种长久以来男权社会造成的集体无意识,同样也是约定俗成的社会常态,而这种常态背后的不合理,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关键所在。迄今为止,女性主义小说、电影层出不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觉醒的女权主义者对女性的社会角色、身份的思考。 在影片《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卫斯理女子学院所进行的教育实际上是为男权社会输送高质量的贤妻良母,而对女性自身的发展是极度忽视的,在这里所有女性的行为标准是统一的,所有的人生目标是统一的,女性的自身需求是完全被忽视的,女性不是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存在,而是作为男性华丽的附属品存在的。在男权社会的主导下,女性处于失声缄默的状态,而这种生存困境是完全被粗暴的男权制度所漠视的,更重要的是,生活于其中的女学生成长环境中完全受到男权思想的灌输,她们自身是无法意识到这种看似常态实际上却完全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

MOUNTAIN FLOWERS 并不是所有的女性写作都是女权主义的,但许多女性主义文本反映了女权主义所关注的问题。在文学批评界,传统的文学批评因为倾向于以男性经验为基础进行普遍性的阐述而受到攻击。传统批评方式认为文学经典作品表达永恒不变的真理,而这种真理不受性别等世俗问题的影响。女权主义者则认为,这种批评方法拒绝承认经典文学作品常常推崇男性价值观和利益,从而使得男性偏见制度化和机构化,女性主义者因此必须提高女性对于性压迫这一事实的觉悟。这一时期的开拓性文学批评作品《性政治》选用了男性经典文学作品作为性政治分析的依据,披露了在文学这种父权意识文化产物中的性别偏见和性暴力,解构了经典文学作品中被贬损的女性角色塑造。女权主义者力图通过提倡对于文学中女性形象的重新评价来唤醒人们对于女性价值的再认识。第二次浪潮中早期的女权主义者在揭露文学作品中父权偏见的同时,还努力挖掘和定义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包括寻找和再版那些被湮没被遗忘的女性作家及作品,以及对于女性生活、创造力、风格、体裁、主题、形象等性质的重新定义。随着性别意识的不断加深,女权主义者大力提倡一种抵抗性阅读,其目的在于揭露女性是如何被迫去认同文本中压迫女性的性别偏见的,并且培养一种真正从女性视角进行阅读、拒绝与自己的压迫者合作的女性读者。这种观点在朱迪丝?菲特利(Judith Fetterley)的作品《抗拒性读者》(The Resisting Reader,1976)中得到极为充分的表达。 女性主义质询在人类社会中,妇女为什么总是扮演从属于男性的角色。它关注在历史中妇女的生活是怎样变化的,探讨女性的经验与男性的有什么不同,不管是作为一种实质性的本体论或者心理差异的结果,还是作为历史印迹和社会结构的结果。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研究女性创作的文学是怎样表达或表现女性生活与体验的特点的。它也研究男性主宰的法则,以了解男性是怎样运用文化来推进他们对女性的主宰的。 从总体上讲,女性主义有一个漫长的政治史,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至少在英美发展成了一种实质性的力量。照玛丽?伊格尔顿(Mary Eagleton)的说法,弗吉妮娅?伍尔夫(Virginia Woolf)是“当代女性主义论争开创之母”,她宣布了许多后来的女性主义者们争论不休的问题,而且她本人也成了某些论争展开的场地;伍尔夫的两个关键文本对女性主义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即《一间自己的屋子》(A Room of One’s Own,1929)和《三个畿尼》(Three Guineas, 1938)。她关心的主要问题是女性与男性相比在物质上的不利,第一本书集中讨论女性文学生产的历史与社会语境;而第二本则讨论男性权力与职业(法律、教育、医疗等领域)之间的关系。 在《一间自己的屋子》中,她还争论说,女性写作理应发掘女性经验,而不应该只是对两性经验的比较和对照。因此,这篇文章成为探讨女性写作传统可能性的一个早期宣言。伍尔夫对女性主义的主要贡献是,她认识到性别、身份是一种社会建构,能够受到挑战和发生形变。她拒绝“女性主义”意识,要求自己的女性性(femi-ninity)处于无意识状态:“像女人那样写,但是像一个忘记自己是女人的一个女人”(伍尔夫),她挪用了布鲁姆伯里文人圈子里“双 性同体”(androgyny)的性伦理,希望在“男性”的自我实现与“女性的”自我消灭之间实现一种平衡。在这一点上,一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特别是伊莱恩?肖沃尔特认为伍尔夫在两性冲突中采取了一种被动的撤退立场,但托里尔?莫娃(Toril Moi)则提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解释,她认为这是伍尔夫的一种策略。莫娃借取了克里斯蒂娃把女性主义与先锋派写作结合在一起的观点,提出伍尔夫的兴趣并不在男性与女性写作的平衡上,而在固定的性别身份的彻底移置上,她在自己的现代主义小说中打散了那些固定的观点,从而拆解了本质主义的性别观。 莫娃争论说,伍尔夫反对的只是那种颠倒了大男子沙文主义的女性主义,她对女性写作的独特性有十分清醒的意识。她认为,女性写的之所以与男性写的不同,并不是因为她们在心理上与男人不同,而是因为她们在社会地位上与男人不同。因此,她要写作女性经验的意图就是要发现描写女性生活受到限制的语言表达形式,她相信,当女性最终获得了与男性在社会经济地位上的平等之后,就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止她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艺术才能了。 照哈姆(Maggie Humm)的说法,波伏娃及其《第二性》则成为“第一潮”女性主义的终结。《第二性》显然充塞着第一潮阶段的“物质主义”,但它也认识到两性之间在利益上有广大的不同,并严厉抨击男人在生理、心理与经济上对女人的歧视,从而召示了第二潮女性主义的到来。 此书极为清晰地确立了现代女性主义的根本问题。当一个女人试图界定自己时,她开始时一定说“我是一个女人”;而没有一个男人会说“我是一个男人”。这一事实揭示在“男性的”(masculine)与“女性的”(feminine)之间存在着根本的不对称:男人界定的是人,而不是女人,这种不平衡可以追溯到《旧约》。女人散布在男人中间,没有自己单独的历史,没有自然的团结;她们也不像其他受压迫团体那样结合在一起。女人被铆进了一种与男人不平衡的关系中:他是“一个人”,而她只是这个人的“他者”。男人的主宰巩固了一种屈从的意识形态气候:立法者、牧师、哲学家、作家和科学家竭力说明,女人的从属地位是上天的意志,对人世是有利的。按照伍尔夫的说法,女人作为“他者”的假定被女人自己进一步内化了。 波伏娃的著作仔细辨析了性(sex)与性别(gender)的差异,而且看出了社会功能与自然功能之间的互动关系:“女人并不是生就的,而宁可说是逐渐形成的。在生理、心理或经济上,没有任何命运能决定人类女性在社会的表现形象。决定这种……所谓具有女性气质的人的,是整个文明。只有另一个人的干预,才能把一个人树为他者”(波伏娃)。正是与生理学、心理学、生殖、经济等相关的阐释系统建构了那“另一个人”(男性)的在场。波伏娃对“是一个女性”(being a female)与“被建构成‘一个女人’”(being constructed as‘a woman’)作了重要区分,由此她能够在女人只要求打破她们的客观化处境时彻底摧毁父权制。与其他“第一潮”女性主义者一样,波伏娃要求摆脱生理差异获得自由,她也同样不信任“女性性”,这样她也就与一些当代女性主义者划清了界限,后者更多地强调女性身体与无意识的重要性。 西方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综述李丽琴 154

女性主义理论

女性主义相关理论 女性主义理论可以被划分为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两大类。 女性主义宏观理论包括一些对世界和历史加以阐释的宏大叙事,如: 世界体系理论。这一理论原本只是将世界区分为中心地域、半边缘地域和边缘地域,分析这些地域之间的权力关系,完全忽略了女性主义的因素。但是经过女性主义的改造,增加了一些新的理论要点,其中包括不再把女性仅仅作为男性家长家庭的一个成员;不再认为家庭成员的利益总是一致的;分析女性独立的经济贡献,女性在全球经济中作为非正式劳动力、家庭工人、食品生产者的角色。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理论。马克思主义妇女理论,是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对妇女社会地位的演变、妇女的社会作用、妇女的社会权利和妇女争取解放的途径等基本问题作出科学分析和概括。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主要内容包括:(1)妇女压迫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社会现象。(2)妇女解放的程度是衡量普遍解放的天然尺度,妇女压迫是阶级压迫的特殊形式,妇女解放必须伴随全体被压迫阶级的解放而实现。(3)人们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其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决定的,参加社会劳动是妇女解放的一个重要先决条件。(4)妇女解放长期的历史过程,不仅受生产关系制约,也受生产力水平制约;不仅受物质生产水平的影响,也受精神文明程度的影响。(5)妇女在推动人类文明、社会发展中有伟大作用;在人类自身生产中,妇女更具有特殊的价值,作出了特殊的贡献,因此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 女性主义的微观理论,主要有: 女性主义社会性别理论:社会性别(Gender)这一概念发轫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女权运动中,是指社会对两性及两性关系的期待、要求和评价。社会性别常常在社会制度(如文化、资源方面、经济体制等)以及个人社会化的过程中得以传递、巩固。社会性别理论是女权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社会性别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传入中国。 社会性别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文化因素是性别不平等产生的根源。性别可以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社会性别理论指出,社会性别是相对于生理性别而言的一个范畴。生理性别是由人的生物特征所决定的,是与生俱来的;而社会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喜福会》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商务英语中含蓄否定句的研究 2 中美基础教育对比研究 3 浅析电影《我是山姆》中的反智主义 4 汉语流行语中的汉英语码混用现象探微 5 英语广告中仿拟的关联分析 6 浅谈一些英美文学作品中的猫形象 7 Creative Treason in Film Title Translation 8 哈代的女性观在苔丝中的反映 9 跨文化交际中英汉成语翻译初探 10 《爱玛》的婚姻观分析 11 中西方文化差异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体现 12 论《阿芒提拉多酒桶》中文学手法的运用及其艺术效果 13 话语标记词在中英戏剧翻译中的作用与运用 14 英汉视觉动词概念隐喻的对比研究 15 跨文化交际中非语言沟通的文化差异性研究 16 浅谈文化差异对国际商务谈判的影响及对策 17 The Effect of Translator's Subjectivity on Creativity in English Trans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Poetry 18 充满爱与美的唯美世界——王尔德童话中的唯美主张研究 19 功能对等视角下的汉语数字成语英译策略研究 20 《支那崽》的后殖民主义解读 21 The Analysis of Promotion Strategy of L’Oréal in China 22 A Lost New Woman in Patriarchal Society–Esther Greenwood’s Madness in Sylvia Plath’s The Bell Jar 23 法语给英语带来的影响 24 思维对汉英句子结构的影响---以《飞蛾之死》及其译文为例 25 论现实主义在《野性的呼唤》中的体现 26 浅谈英语广告中双关语的功能及应用 27 Effects of First Person Narration on Thematic Expression in Araby 28 Comparing the Reasons for Hester Prynne’s and Tess D’Urbervilles’s Tragedies 29 Secondary School English Teachers’ Self-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30 ESA理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运用 31 浅析《茶花女》女主人公玛格丽特爱情追求的道德障碍 32 国际商务谈判中礼貌策略研究 33 Feminist Consciousness Shown on Scarlett O'Hara Impacts upon Today's Female 34 英汉语广告的词汇比较研究 35 战争隐喻在体育新闻报道中的运用 36 Linguistic Features of English Advertising Language and Its Translation 37 CBI理论诠释及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38 中美广告语言文化异同研究 39 论《愤怒的葡萄》中的生态批评思想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

从女权主义的视角解读《简·爱》 09汉本(2)班肖惠 0920021232 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杰出典范。我记得第一次接触它是在高一下学期的语文活动课。一般语文活动课上,老师都为我们放映由世界名著改编而成的影片,那天她给我们放映的正是这部叫《简·爱》的电影。看完后,我心喜若狂,我真的好喜欢这部影片。人们常说影片里总是找不到书本里的魅力,我放学后就去了书店买书。到现在,我看书已经看了三四遍了。我们总是习惯从语文考试的角度来分析《简·爱》,而今天,我想在此从女权主义的视角来解读它。 一、女权主义 现在,让我们先来了解了解女权主义。女权主义是指一个主要以女性经验为来源与动机的社会理论与政治运动。在对社会关系进行批判之外,许多女权主义的支持者也着重与性格不平等的分析以及推动妇女的权利、利益与议题。女性理论的目的在于了解不平等的本质以及着重在性别政治、权力关系与性意识之上。女权主义探究的主题则包括歧视、刻板印象、物化(尤其是关于性的物啊)、身体、家务分配、压迫与父权。 女权主义哲学主要表现为:女性境遇的考察;女性存在的缺失;女性权力的实践;女性安全的毫无保障;女性创造力遭受压制和被无视;女性自觉的自我意识和主体性确立;女性的人道主义公正;女性的组织建设重整是亟待实现的;女性话语权力,话语主体和话语实践;女性发展的身份认同和社会地位确立。 在我国,女权主义是指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体现女性自我精神与能量的一种女性思想、社会言论及政治协助行为。男女平等是女权注意最基本的目标,在争取与男性平等的同时,女性还要注重自我的价值表现,展示出女性的独特魅力,挖掘并发性女性的社会力量,为社会各阶层女性的思想与行为解放而努力,要将全世界妇女的利益放在同一个起点,协助官方处理女性主义面临的问题。 二、夏洛蒂及其作品 夏洛蒂·勃朗特,英国女小说家,生于约克郡。她曾两任家庭教师,后在布鲁塞尔学法语,回国后想办学校未成,然后继续了自己一直想成为作家的梦想——开始写作。她一生中共创作了四部小说(即《教师》、《简·爱》、《谢莉》、《维莱特》)和一部未完成的作品《爱玛》,但她在文学史上却有着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描写女性要求独立自主、捍卫人格与尊严的强烈愿望,这在以往的英国中还不曾有过,从而成为女权主义文学的重要作家。女性主题加上抒情笔调,构成了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基本特色,对当时乃至二十世纪的作家和读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尤其是关心女性自身命运、权益和地位的女作家,更是尊她为先驱,并把她的作品视为“现代女性小说”的楷模。而小说女主人公与作者本人的身世息息相关,具有浓厚的抒情意味和亲切感人的魅力。 三、《简·爱》主要内容 作品女主人公简·爱是一名孤儿,出生于一个穷苦牧师家庭。幼年时,父母因伤寒病相继去世,她就被送到舅母家抚养。在那里,她度过了十年被轻视、受虐待的生活。后来,她又被理德太太送到罗沃德孤儿院。孤儿院是个冷酷无情的伪君子,用种种方法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孤儿;受到了折磨和无理惩罚。在孤儿院毕业后,留下做了两年教师,但她已经非常厌烦那里的生活,便决定离开。她应聘到桑菲尔德庄园去当家庭教师。庄园主人罗切斯特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表面

女性主义视角案例

女性主义视角 李文蛟 导引案例 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最近被卷入风口浪尖,不是因为英语,而是因为他的美国妻子在微博上发布消息称李阳对他实施家暴,并贴出她的伤痕照片。9月11日,李阳公开承认家暴。【视频】 对家庭暴力的相关研究 A关于家庭暴力的概念 港台地区的学者对家庭暴力的研究更多的集中在婚姻暴力和儿童虐待的研究范围。 国内:家庭暴力是发生在家庭成员(夫妻、同居伴侣等)之间的暴力行为,造成其中一方生理或心理上的伤害。 大陆的学者倾向于对家庭暴力的界定更加广泛一些,通常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暴力行为,所涉及的对象应该包括夫妻,父母子女和兄弟姐妹之间。 国内法律层面: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生自由或其他手段,给家庭成员的精神、身体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B关于家庭暴力表现形式的研究 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主要包括: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现有研究发现,家庭暴力的发生过程往往是这四种表现形式并存的。 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还有性别选择性人工流产、毁容、非自愿殉夫、强迫性营养不良、被迫卖淫、高压劳动和无法接受教育和医疗服务等。(联合国儿基会,2000) 国内家庭暴力的现状描述 据相关资料显示,在我国家庭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家庭暴力。如2003年中国妇联的一项调查显示,中国2. 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存在着“家庭暴力”倾向。同时,在中国每年40多万个家庭解体之中,约1/4的家庭解体源于家庭暴力。尽管在此类家庭的暴力事件中也有女性对男性的暴力,但男性对女性的暴力占家庭暴力事件的95%以上。另据《中国妇女报》1996 年“家庭暴力问题公众调查”的数据显示,有11.2%的女性曾经挨过丈夫的打,这与14.6%的男性承认打过妻子的数据大体一致;不过,也有44.9%的男性认为妻子挨打总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