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TL 9000 R5.5 中英文对照版本自编

TL 9000 R5.5 中英文对照版本自编

TL 9000 R5.5 中英文对照版本自编
TL 9000 R5.5 中英文对照版本自编

第1章引言

TL9000 手册(TL9000 质量管理系统要求手册及TL9000 质量管理系统测量手册)是专门为电信业(ICT)设计的行业质量管理系统及测量的文件。

TL9000 质量管理系统要求手册为电信(ICT)产品(硬件、软件或服务)的供应商建立了一套通用的质量管理系统要求。这些要求包括以现行的ISO9001在内的行业标准为基础。TL9000 质量管理系统测量手册规定了一套最低限度的绩效测量方法。测量方法用来度量进展并评价质量管理系统的实施结果。

1.1 目标

TL9000 的目标是:

促进质量管理体系有效地及高效地应用电信产品:硬件、软件和服务,并保护其完整性;

建立并保持一套通用的质量管理系统要求;

减少电信质量管理系统标准的数量;

规定有效成本和以绩效为基础的测量,以引导进展并评价质量管理系统实施的结果;

驱动持续改进;

增强顾客及供应商之间的关系;以及

促进工业的符合性评审过程。

1.2 目的

TL9000 的目的是为电信产品(硬件、软件或服务)的设计、开发、生产、交付、安装及维护订出质量管理系统要求。TL9000 还包含了以绩效为基础的测量,用以衡量这些产品量化的可靠度和质量性能。长期目标包括成本和以业绩为基础的测量。

1.3 实施的效益

电信产品的供应商、他们的顾客、服务提供者,和最终用户均能从实施TL9000 中获益。

预计有以下效益:

用户服务的不断改进;

加强组织与他的顾客之间的关系;

质量管理系统要求的标准化;

外部审核和现场访问的有效管理;

统一的测量;

全面降低成本和提高竞争力;

管理增强,组织的绩效改进;

TL9000 测量的行业基准。

1.4 与ISO9001 及其它要求的关系

“QuEST 论坛”和其它各种要求及标准保持兼容性。TL9000 在ISO9001:2008 的框架上建立起一套电信专用的要求。在制定TL9000 时所参考的一些标准和要求,请看参考书目录。

TL9000 和其它要求的关系的特点是:

TL9000 包含ISO9001:2008 和将来的任何修正都会包括进来;

符合TL9000 就相当于符合相应的ISO9001 要求;

“QuEST 论坛”的目的就是,一旦符合了TL9000 就毋需符合其它的电信质量管理标准。

1.5 顾客的沟通

TL9000 要求组织要建立并保持一个和它的顾客管理基础沟通的过程;见5.2.C.2“顾客沟通程序”。此外,见附录F“与客户沟通的指南”。

1.6 TL9000手册的编制和维护

“QuEST 论坛”负责TL9000 手册的编制、出版、发行及维护在首次发行后,对手册的变更要求要送交给“QuEST 论坛”管理人员。任何手册的用户都可以递交变更请求。变更请求由“QuEST 论坛”管理人员转交给手册相应章节的负责人,在下一次修订时予以考虑。变更请求/回馈表可以在“QuEST 论坛”的网站上获得(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132291.html,/)。

对TL9000 手册的一切修改要按照论坛的规章制度,由有投票权的会员投票最后批准。TL9000 手册的再发行由“QuEST 论坛”决定,但是离上一次发行日期不能超过五年。当“QuEST 论坛”认为有些必需对TL9000 的变更会影响到第三方认证,此时就要使用附录或类似的沟通机制,通知工业界关于TL9000 标准的矫正和更新。

1.7 修订的实施

当出版本手册的新版本时,所有的变更于出版日期起生效,除非手册中另有注明。新手册可以在出版时立刻使用。寻求或保持认证的组织可以在新版本发行后12 个月内持续使用手册旧的版本。

12 个月后,旧版本作废并不再为任何认证或监督活动中使用。

R5.0 2009-11-15生效

R4.0 2010-11-15失效

第2章结构

2.1 整体结构

TL9000 采用分层结构(见图2.1-1)

l ISO9001:2008 国际标准,

l通用的TL9000 要求,

l专用的硬件、软件及服务质量管理系统要求,

l通用的TL9000 测量方法,以及

l专用的硬件、软件及服务质量管理系统测量方法。

2.2 章节的结构

ISO 9001:2008 被采用作为本手册的基础。所有引用ISO 9001原文的内容都放在方框中用斜

体表示。对于TL9000 的意图来说,术语“产品”,就像用在ISO9000 系列标准中那样包含了硬件、软件或服务。

解释和补充的质量管理系统要求都经过协调并以正体文字印出。

除版权属其它人所有的材料外,“QuEST 论坛”保留对内容的绝对控制。

第4—8 章包含的内容是可以审核的要求。TL9000 的每一项专用要求都加上了一个标识符号,用来限定这个要求的相关范围。下面即为这些标识:

符号说明例如

C 通用(H、S 及V) 5.2.C.1

HS 硬件与软件7.1.HS.1

HV 硬件与服务 6.2.2.HV.1

SV 软件与服务 (无)

H 仅用于硬件 7.3.2.H.1

S 仅用于软件 7.1.S.1

V 仅用于服务 7.3.3.V.1

词汇“必须”(shall)指强制的要求。词汇“应该”(should)指优先应用的方法,组织选择其它方法必须能够表明他们的方法满足TL9000 的意图。当使用“典型的”(typical)及“例如”(examples)这种词汇时,应该为特定的商品或过程选择可供替代的合适方案。

文中标明“注”(NOTE)的段落用于指导性质,毋需审核。

文章末端用[X]标明的章节附注,代表来自参考书目中的原始资料,不能审核(见“参考书目录与章节附注参考书”)。

2.3 术语

国际标准ISO 9000:2008 质量管理及质量保证——基础和术语中,包含了用于本手册的术语的标准定义。这些定义在本手册的所有章节中都被认为是规定条款的一部分。

Section 3 TL9000 administration

第3章TL9000 的管理

3.1 Registration Scope认证范围

7 if the TL9000 additional requirements cannot be applied by the organization. If the organization has responsibility for the process then the requirement shall not be excluded. 如果第7章以外的TL9000的附加要求不能被组织应用,组织可以考虑删减。如果组织对该过程负有责任,则不应被删减。

3.2 认证/注册选择

寻求认证的公司必须与其认证机构(认证/登录机构)协调,确定其TL9000 认证范围。注册证书应包括如下内容:

a) 注册证书的明确范围;

b) 被认证组织的鉴定,可以包括一个整个公司,一个组织单位,单位组合,一个工场,或一个有限定义的企业线。

c) 与被认证组织有关系的认证专业是硬件(H),软件(S),服务(V),或下表3.2.1 定义的任何组合。ISO 对硬件,软件和服务的定义如下:

硬件通常是有形的,并且其数量是可计数的特性。已加工材料通常是有形的,其数量是连续的特性。硬件和已加工材料经常指货物。软件由资讯组成,通常是无形的,并能够以方法、执行或程序的形式来表示。服务必需是在供应商和顾客之间接口所实施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通常是无形的。

在TL9000 中,“通用(common)”是指“体,软件,和服务”

d) TL9000 要求和测量手册的适用的版本编号(Rx.x/Ry.y)

e) 与认证有关的产品类别。根据TL9000 质量管理系统测量手册中表A-1 定义的名称和编号(也就是1——接线器(Switching),3——传输器(Transmission),…,7——服务)。

TL9000 支援七种不同的认证:

TL9000—H

TL9000—S

TL9000—V

TL9000—H,S

TL9000—H,V

TL9000—S,V

TL9000—H,S,V

f)如果客户要求,认证机构可以在发出的证书上使用TL9000 标志。

表3.2.1定义了认证的类型,和TL9000 手册中要求的章节部分(以“x”为标示)

组织证明其符合TL9000 要求的方法,是由一经认可的TL9000 认证机构成功地完成第三者认证审核。每隔3 年,被认证组织的100%全部范围和所有适用的TL9000 要求和测量方法都必须经过评审。对那些有成熟的质量管理系统的公司,还有替代方法来保持注册(见附录E,“保持TL9000 注册的替代方法”)。

3.3 转换途径

“ QUEST 论坛”承认现有质量管理系统的成就。这种成就将会促进向TL9000 转换。

当前所实施的质量管理系统在向TL9000 转换的过程中,会被加以考虑。在附录D,“转换途径、审核天数和要求来源”中有一个矩阵规定了符合TL9000 所需要的步骤。

3.4 认证注册的公布

由一个经认可的TL9000 认证机构所认证的电信工业会员,可以公开宣称,他们的质量管理系统依照认证证书上注明的范围已经得到批准。组织不可以声称或暗示他们的产品已按TL9000 登录,或按TL9000 认证。公布TL9000 认证登录的具体规定如下:

l经认证登录的单位有权在信纸、宣传小册子及其它宣传材料上使用TL9000 标志(见图

3.4-1,TL9000 标志);

l TL9000 证书编号应该与TL9000 标志联合使用。

l当要求提供TL9000 认证证书的复印文件时,必须包含认证大纲作为附件。

l TL9000 标志不得使用于生产出来的产品标签、包装、商业样品或其它关于产品合格的声明;

l只可按证书上所定义的范围,提及TL9000 认证登录;

l TL9000 标志可以用于旗帜、建筑物或车辆上;

l组织不得出版或传播其上打有TL9000 标志的产品图像;

l当认证/登录撤销时,证书持有者必须立即停止使用和散发带有TL9000标志的信纸及宣传材料,并终止拥有登录资格;

l对TL9000 标志的不当使用有可能成为撤销认证证书的依据;

l证书持有者必须遵守认可机构及颁发证书的认证机构的要求;

l产品可以被宣传成是按TL9000 认证的质量管理系统生产出来的。

3.5 认证实体的资格(再)取得

“QUEST 论坛”为认可机构建立了一些要求用来确认机构资格的要求。“QUEST 论坛”规定了为进行TL9000 认证的认证机构所必须满足的要求

(见附录A,“TL9000 认可机构实施要求”)。

第三者认证说明于附录C,“认证指南”。

3.6 认可机构

经认可的认证机构对组织的质量管理系统进行TL9000 认证。对认证机构的认可,是由“QUEST 论坛”承认的认可机构所进行的。认可机构负责检验认证机构的认证资格及认证过程,以确认认证机构具有经过充分训练和认证经验的人员、必要的组织机构和程序,以及一些其它的特点,这些特点在附录B“TL9000 认证机构工作规划”中规定。被承认的认可机构的名单可以在“QUEST 论坛”网址找到:(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132291.html,/)。

3.7 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负责验证组织已经实施了符合TL9000 的质量管理系统。在履行这种职责的同时,认证机构必须遵守自己的程序、认可机构的要求、和附录B,“TL9000 认证机构工作规划”,和附录G“TL9000 认证机构审核员要求的资格和经验”。一个认证机构必须被一个由“QUEST 论坛”所承认的认可机构完全承认。被承认的认证机构的名单可以在“QUEST 论坛”网址找到: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132291.html,/)。

3.8 培训

“QUEST 论坛”负责保证提供合适的培训,以帮助应用者正确的、一致的理解和应用TL9000 质量管理系统。所有培训认证机构审核员的培训提供者必须是由“QUEST 论坛”批准的。

Section 4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第四章质量管理体系4.1 General requirements 总要求

4.2 Documentation requirements 文件要求4.2.1 General 总则

4.2.2 Quality manual 质量手册

4.2.3 Control of documents 文件控制

4.2.3.C.1 Control of Customer-Supplied Documents and Data–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documented procedure(s) to contorl all customer-supplied documents and data (e.g.,network architecture,topology,capacity,installation termination assignments, drawings, and database) if these documents and data influence the realization and/or support of the product.

4.2.3.C.1顾客提供文件和数据的控制——如果顾客提供的文件和数据影响到产品的实现和(或)支持,则组织必须建立和保持一套文件化的程序来控制所有这些文件和资料(例如:网络结构、拓扑(topology)、容量、终端安装分配、图纸及数据库)。

4.2.4 Control of records 记录的控制

Section 5 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第五章管理职责

5.1 Management commitment 管理承诺

5.2 Customer focus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5.2.C.1 Customer Relationship Development–Top management shall demonstrate active involvement in establishing and maintaining mutually-benefic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customers. [1]

5.2.C.1 顾客关系开发——最高管理层必须证实其积极参与建立并保持组织与顾客间的互利关系。

5.2.C.2 Customer Communication Methods–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maintain methods for communicating with selected customers to share expectations and to ensure product quality improvement. The outcome of customer communication should generate actions for resolving identified issue and provide opportunities for improving customer satisfaction. [1]

5.2.C.2 顾客沟通方法——组织必须建立并保持与特定顾客的沟通方法,分享期望,确保品质改进。沟通的结果应该确定解决已识别问题的行动并为提升顾客满意提供机会。

5.2.C.2-NOTE It is recognized that it is not possible for an organization to provide the same level of communication with all its customers. The level provided may depend on the amount of business with the customer, the history of problems, customer expectation, and other factors (see the document ″Guidance for Communication with Customeds″referenced a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132291.html,/links.html)

5.2.C.2----注:众所周知一个组织不可能和所有顾客做同样程度的沟通。提供沟通的程度取决于顾客的业务量、问题的历史、顾客的期望以及其它因素。(在TL9000网站注册指导章节中见“与顾客沟通指南”参考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132291.html,/links.html)

5.3 Quality policy 质量方针

5.4 Planning 策划

5.4.1 Quality objectives 质量目标

5.4.1.C.1 Quality Objectives–Objectives for quality shall include targets for the TL9000 measurements defined in the TL9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Measurements Handbook.

5.4.1.C.1 质量目标——质量目标必须包括TL9000 质量管理系统测量手册中所规定的TL9000 测量指标。

5.4.2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planning 质量管理体系策划

5.4.2.C.1 Long-and Short-Term Quality Planning– The organization′s quality planning activities shall include long- and short-term plans with goals for improving quality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 The plans shall address business factors relevant to the organization and its customers, including performance objectives established jointly with selected customers. Performance to these goals shall be monitored and reported to top management.

Top management shall demonstrate their active involvement in long-and short- term quality planning.

5.4.2.C.1 长期和短期质量策划——组织的质量策划活动必须包括长、短期计划,其目的是改进质量及顾客满意。策划必须说明与组织及其顾客相关的运作因素,包括与特定的顾客建立合作目标。组织必须监视目标绩效并向管理层报告。最高管理者必须证明他们积极参与长期和短期质量策划。

5.4.2.C.1 – NOTE 1 Example factors which might be considered for planning are

a) cycle time,

b) customer service,

c) training,

d) cost,

e) delivery commitments,

f) product reliability, and

g) sustainability.

5.4.2.C.1 – NOTE 2 Top management should demonstrate their active involvement in long- and short-term quality planning.

5.4.2.C.1 注1:策划可考虑到的因素包括:

a) 周期时间

b) 顾客服务

c) 培训

d) 成本

e) 交付承诺

f) 产品可靠性

g)可持续性

5.4.2.C.1 注2:最高管理者应该证明他们积极参与了长期和短期质量策划。

5.4.2.C.2 Customer Input–The organization shall implement methods for soliciting and considering customer input for quality planning activities. The organization should establish joint quality improvement programs with customers. [1]

5.4.2.C.2 顾客输入——对于质量策划活动,组织必须实施征求及考虑顾客输入的方法。组织应该建立与顾客共同的质量改进方案。

5.4.2.C.3 Supplier Input– The organization shall implement methods for soliciting and using considering supplier input for quality planning activities. [1]

5.4.2.C.3 供应商输入——对于质量策划活动,组织必须实施征求及使用考虑供应商输入的方法。

5.5 Planning Responsibility, authority and communication 职责、权限和沟通

5.5.1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职责和权限

5.5.2 Responsibility and authority 职责和权限

5.5.3 Internal communication 内部沟通

5.5.3.C.1 Organization Performance Feedback – The organization shall inform employees of its quality performance and the lev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cluding the results of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reviews. [1]

5.5.3.C.1 –NOTE Sensitive organizational information may be excluded from this requirement.

5.5.3.C.1 组织绩效反馈——组织必须将质量绩效和顾客满意程度通知其雇员,包括质量管理体系评审的结果。

5.5.3.C.1-注敏感的组织信息可以排除在此要求外。

5.6 Management review 管理评审5.

6.1 General 总则

5.6.2 Review input 评审输入

5.6.3 Review output 评审输出

Section 6 Resource management 第六章资源管理

6.1 Provision of resources 资源的提供

6.2 Human resources 人力资源

6.2.1 General 总则

6.2.2 Competence, training and awareness 能力、培训和意识

6.2.2.C–NOT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needs may vary greatly depending on the nature of the organization’s activities, individual responsibilities, and the stage of organization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Methods of delivery may include on-the-job training, cross-training, job rotation, classroom experience, computer-based training, distance learning, or other methods. Training may take place within the organization or be provided externally, and should be reinforced on the job.

6.2.2.C-注教育和培训的需要可能因组织的活动性质,个人的责任,组织和个人发展的阶段不同而存在显著差异。实施的方法可能包括:在职培训,交叉培训,岗位轮换,课堂学习,计算机上学习,远程学习等方法。培训可在组织内部或外部进行,但应该有益于提升工作。

6.2.2.C.1 Intenal Course Development – Where the organization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internal training courses,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maintain methods to ensure consistency in course planning, development, and delivery.[1]

6.2.2.C.1 内部课程开发——当组织开发内部培训课程时,必须建立并保持方法以确保课程策划、开发和实施的一致性。

6.2.2.C.2 Quality and Process Improvement Concepts– Those employees who have a direct impact on the quality of the product, including top management, shall be trained in and apply the fundamental concepts of continual improvement, problem solving, and customer satisfaction.[1] 6.2.2.C.2 质量和过程改进概念——对产品质量有直接影响的员工,包括最高管理者,都必须在持续改进、问题解决及顾客满意等基本概念方面接受培训并应用。

6.2.2.C.3 Product Quality Training Opportunity Awareness–Where training that affects product quality is required, the organization shall implement methods to ensure employees are enabled to participate. Methods should address

a) communication of training opportunities, and

b) availability of training

6.2.2.C.3 产品质量培训机会意识----组织必须实施方法以确保员工能够参与影响产品质量的必需培训,方法应该说明:

a) 培训机会的沟通

b) 培训的可获取

6.2.2.C.4 Electrostatic Discharge(ESD) Training– All employees with functions that involve handling, storage, packaging, preservation, or delivery of ESD-sensitive products shall receive training in ESD protecting prior to performing their jobs. The type and frequency of ESD refresher training shall be defined by the organization.

6.2.2.C.4 ESD 培训——所有参与静电敏感产品的搬运、储存、包装、防护、交付的员工,在开始工作之前都必须接受静电(ESD)防护的培训。组织必须定义ESD更新培训的方式和频次。

6.2.2.C.5 Advanced Quality Training–The organization shall offer appropriate levels of advanced quality training. Examples of advanced quality training may include statistical techniques, process capability, statistical sampling, data collection and analysis, problem identification, problem analysis, and root cause analysis.[2]

6.2.2.C.5 高阶质量培训——组织必须提供适当等级的高阶质量培训。高阶质量培训包括例如统计技术、过程能力、统计抽样、数据收集和分析、问题识别、问题分析及根本原因分析。

6.2.2.C.6 Hazardous Conditions Training Content –Where the potential for hazardous conditions exists, training content shall include

a) task execution,

b) personal safety and appropriate protective equipment,

c) awareness of hazardous environment, and

d) equipment protection.

6.2.2.C.6 危险情况培训内容——针对存在的潜在危险情况,培训内容必须包括:

a) 任务的执行;

b) 人员的安全和适当的防护设备;

c) 危险环境的意识;

d) 设备防护。

6.2.2.HV.1 Qualification of Personnel –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personnel qualification and re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for all applicable processes. Qualification requirements shall address employee education, experience, training, and demonstration of skill.[1]

6.2.2.HV.1-NOTE Examples of processes which may require personnel qualification and re-qualifacation include wire wrapping, soldering, welding, fiber-optic fusion splicing, and laboratory processes.

6.2.2.HV.1 人员资格----组织必须对所有适用的过程建立人员资格确认和再确认的要求。这些确认要求必须包括雇员教育、经验、培训,和被证实的技能。

6.2.2.HV.1 注:需人员资格确认和再确认的过程包括包括绕线、锡焊、焊接、光纤熔接和实验过程。

6.3 Infrastructure 基础设施

6.3.C.1 Infrastructure– The organization shall identify critical areas of the infrastructure and provide for the security needed to protect these areas.

6.3.C.1 基础设施——组织必须识别基础设施的关键区域并从安保需求方面提供防护。

6.4 Work environment 工作环境

6.4.C.1 Work Areas –Areas used for handling, storage, and packaging of products shall be clean, safe, and organized to ensure that they do not adversely affect product quality or personnel performance.[2]

6.4.C.1 工作区域——用于产品的搬运、储存和包装的区域必须干净、安全且有序,以确保其不会对产品质量或人员绩效带来负面影响。

Section 7 Product realization 第七章产品实现

7.1 Planning of product realization 产品实现的策划

7.1.C.1 Life Cycle Model–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n integrated set of method(s) that covers the life cycle of its products. The method(s) shall contain, as appropriate, the processes, activities, and tasks involved in the concept, definition, development, introduction, production, operation, maintenance, and disposal of products.

7.1.C.1 生命周期模式——组织必须建立并保持一整套覆盖其产品生命周期的方法。适当时,这套方法必须包含产品的概念、定义、开发、导入、生产、运行、维护及处置的适当的过程、活动和任务。

7.1.C.1-NOTE 1A Life Cycle Model may include conside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lternative solutions evaluated against selected criteria.

7.1.C.1-NOTE 1 The Life Cycle Model should take into consideration sustainability practices such as reduction of energy and resource consumption, ecologically-responsible disposal and proper end-of-life treatment.

7.1.C.1-NOTE 2 The new product introduction methods should include provisions for such programs as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prediction studies, pilot production, demand and capacity studies, sales and service personnel training, customer documentation and training, and new product post-introduction evaluations.

7.1.C.1 注1:生命周期模式可包括依据特定标准对考虑和开发的备选方案进行评估。

7.1.C.1 注1:生命周期模式应该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实践,如减少能源和资源消耗,生态责任处置和适当的生命终结处理。

7.1.C.1 注2:新产品导入的方法可包括如下程序的规定:质量和可靠性的预研,中试,需求和产能研究,销售和服务人员的培训,提供给客户的文件和培训,以及新产品的导入后评价。

7.1.C.2 Disaster Recovery –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maintain documented plans for disaster recovery, infrastructure,and security restoration(see 6.3.C.1) to ensure the organization’s ability to recreate and service the product throughout its life cycle. Disaster recovery plans shall include, at a minimum, crisis management, business continuit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Disaster recovery and infrastructure security restoration plans shall be periodically evaluated for effectiveness and reviewes with appropriate levels of management[6] 7.1.C.2 灾害恢复——组织必须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方案用于灾害恢复,设施及安全恢复(见

6.3.C.1),以确保组织在整个生命周期内重建和服务产品的能力。灾害恢复计划至少必须包括危机管理、业务连续性和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灾难恢复和设施安全恢复计划必须定期进行有效性评价并由适当的管理层进行评审。

7.1.C.2-NOTE Types of recovery capabilities should include a series of action statements related to disaster recovery. Examples include who is notified, under what circumstances are they notified, who has authority to act, and who will coordinate the steps outlined in the plan

7.1.C.2 注:典型的能力恢复应该包括与灾难恢复相关的一系列动作。包括:通报对象,在何种情况需通报,行动的授权对象,以及按计划概述的步骤实施协调的人员。

7.1.C.3 Product Security -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maintain methods for the identification and analysis of security risks and vulnerabilities for the product, throughout its life cycle. The results of the risk analysis shall be used to support secure network operation by prevention or mitigation of security vulnerabilities in the product design and operational controls. The continuing effectiveness of the design and operational controls shall be assessed throughout the product life cycle by the selection and use of appropriate security measurements.

7.1.C.3产品安全-组织必须建立并保持在其生命周期内对产品漏洞和安全风险的识别和分析方法,风险分析结果必须被用来预防或减轻在产品设计和运行控制的安全漏洞以支持安全网络运行。持续有效的设计和运行控制必须通过选择和使用适当安全测量以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内得到评估。

7.1.C.3-NOTE 1 The requirement focuses on risks related to the possible exploitation of vulnerabilities through communication and/or user/operator interfaces of the products.

7.1.C.3-NOTE 1 此测量关注基于产品的通信和/或用户/操作界面的漏洞的可能利用相关的风险。

7.1.C.3-NOTE 2 As defined in ISO 27001, an operational control is a means of managing risk, including policies, procedures, guidelines, practices or organizational structures which can be administrative, technical, management, or legal in nature. Examples of operational controls include: a process for granting and removing access (both physical and logical) to systems, documented operating procedures, change control procedures, and procedures to control the installation of software on operational systems.

7.1.C.3-NOTE 2 如ISO 27001中定义的,操作控制是管理风险的一种手段,包括方针、程序、指南、实践或组织结构,实际可能是基于行政、技术、管理和法律要求。运行控制的例子包括:一个用于授权和移除访问系统(物理和逻辑)的过程,文件化的操作程序,变更控制程序,操作系统上安装软件的控制程序。

7.1.C.3-NOTE 3 The Security Measurements Guidance Document referenced at (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132291.html,/links.html) may be used as a resource in selecting and establishing appropriate security measurements for the product.

7.1.C.3-NOTE 3安全测量指南(https://www.wendangku.net/doc/f53132291.html,/links.html)可作为选择和建立产品适当的安全测量可参考的资源。

7.1.C.4 End of Life Planning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documented procedure(s) for the discontinuance of manufacturing and/or support of a product. The documented procedure(s) should include

a) cessation of full or partial support after a certain period of time,

b) archiving product documentation and software,

c) responsibility for any future residual support issues,

d) transition to the new product, if applicable,

e) accessibility of archive copies of data, and

f) disposition of the organization’s parts and assemblies. [6]

7.1.C.4 产品生命终止策划——组织必须建立并保持文件化的程序应对产品制造和/或支持终止

的情况。该程序应该包括:

a) 停止全部或部分支持的时限;

b) 产品文件及软件的归档;

c) 任何遗留的支持问题的职责;

d) 如适用的话,向新产品的迁移;

e) 归档数据备份的可获得性。

f) 组织的零部件处置。

7.1.C.5 Tools Management–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nsure that internally developed software and/or tools used in the product life cycle are subject to the appropriate quality method(s) [7]

7.1.C.5 工具管理——组织必须确保采用适当的质量方法来管理内部开发的在产品生命周期中使用的软件和/或工具。

7.1.C.5-NOTE Examples of tools to be considered include design and development, testing,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documentation, scripts, customizations, dies, stamps, fixtures, and diagnostic tools, as well as software used to build and test product.

7.1.C.5 注: 需考虑的工具的例子包括,设计开发、测试、配置管理、文件、脚本、定制、模具、标志、固定装置和诊断工具,以及用于建模和测试产品的软件。

7.1.HS.1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lan– The organization shall establish and maintain a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lan, which should include

a) identification and scope of th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activities,

b) schedule for performing these activities,

c)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tools,

d)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methods and documented procedure(s),

e) organizations and responsibilities assigned to them,

f) level of required control for each configuration item, and

g) point at which items are brought under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6]

7.1.HS.1 配置管理计划——组织必须建立并保持配置管理(Configuration Management)计划,其应该包括:

a) 配置管理活动的识别和范围;

b) 执行这些活动的时间表;

c) 配置管理工具;

d) 配置管理方法和文件化的程序;

e) 架构及其被赋予的职责;

f) 每一个配置项的控制水平;

制造业常用职位中英文对照

制造业常用职位中英文对照?President 董事长[] ?General Manager总经理(GM) ?[][] ?Vice-President 副总经理/副董事长(V.P.) ?[][] ?Human Resource Manager人力资源经理 ?[][][] ?Plant Manager 厂长[][]?Accounting Manager会计部经理 ?[][] ?Financial Manager 财务部经理[][]?Manufacturing Manager 制造部经理 ?[][] ?Finance Manager 财务部经理[][]?Supervisor主管[]?Administration Manager 行政经理 ?[][] ?Secretary 秘书[] ?Assistant 助理[] ?Manufacturing Engineer制造工程师(ME) ?[][]

?Marketing Representative销售代表 ?[][] ?Personnel Manager人事部经理 ?[][] ?Product Manager 生产部经理 ?[][] ?Software Engineer 软件工程师 ?[][] ?Mechanical Engineer 机构工程师(ME)?[][] ?Electronic Engineer 电子工程师(EE)?[][] ?Production Engineer 制造工程师(PE)?[][] ?Quality Engineer 质量工程师(QE)?[][] ?Industrial Engineer 工业工程师(IE) ?[][] ?PMC(Product Material Control)Manager 物料部经理?Production Manager 制造部经理 ?[][] ?

莱卡TCA2003测量机器人操作手册

TCA2003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操作手册 王海滨刘朋俊 (黄委会设计院测绘总队,郑州450003) 一、测量机器人变形监测系统得地位与作用 近年来电子工业得迅速发展,带动新型得精密电子测量仪器不断出现,为测绘行业提供了新得技术与方法。随着精密电子仪器得出现,变形监测也出现了新得变革与发展。工程测量常规得经纬仪与电磁波测距仪已经逐渐被电子全站仪所替代,电脑型全站仪配合丰富得软件向全能型与智能型方向发展,形成了TPS(Totalstation Position System)系统。带电动马达驱动与程序控制得TPS系统结合激光,通讯及CCD技术,可以实现测量得全自动化,集自动目标识别、自动照准、自动测角、自动测距、自动跟踪目标、自动记录于一体得测量系统,该系统可自动寻找并精确照准目标,在1 s内完成一目标点得观测,像机器人一样对目标点进行自动观测,配合内处理软件,可以实现变形监测内外业一体化、全自动化,被称为测量机器人。 二、系统得构成及附件 2.1硬件构成 主机、GPH1单棱镜、GZT4觇牌、内置GEB87电池、GEB71备用电池、数据及电源电缆、SRAM存贮卡(512K)、GST20脚架、GDF21基座、背带、仪器箱。 2.2软件构成 2、2、1 系统软件(Syytem Software)包括所有得基本功能;

2、2、2 随机应用软件(Application Software)支持特殊得应用测量; 2、2、3 机载Inspector V1、0数据采集软件。 2、2、4 变观准备应用软件 三系统得特点与优点 3.1 TCA2003得精度及功能特点 ?TCA2003标称测角精度0、5秒,测距精度(1mm+1ppm*D)(D为被测距离),测程范围:在一般条件下,单棱镜可达2500米,三棱镜可达3500米。TCA仪器由马达带动,在望远镜中安有同轴得自动目标识别(ATR1)装置,采用内置得ATR1发射激光束,经过反射后由内置得CCD像机接收,相对于CCD像机中心点位置被计算,其偏移量被用来控制仪器马达,转动仪器以便精确照准棱镜,并可对水平角与垂直角进行改正。 TCA2003测量机器人在望远镜中安有同轴自动目标识别装置ATR(Automati cTarget Recognition),能自动瞄准普通棱镜进行测量。 ?内置得ATR与望远镜同轴安装,并向目标发射激光束,返回得激光束被仪器中得CCD相机捕获从而计算出反射光点中心得位置,驱动马达步进到棱镜得中心位置,并对水平角与垂直角进行改正。 垂直轴里安有激光对点器,投在地面上得红色激光点使仪器对中更加容易。?可采用电子气泡精确整平仪器,将用图形与数字显示垂直轴得纵、横向倾斜量。 可向仪器内部得Flash存贮器装载应用软件,并独立运行于仪器上,数据存贮在SRAM存贮卡上,外业不需要笔记本电脑即可控制仪器与存贮数据,降低了该系统得成本。 可以自动进行气象改正、折光改正、加乘常数改正、克服气象代表性误差。3.2机载Inspector V1、0软件得功能及特点 机载Inspector软件得作业模式与限差控制就是按照我国现行得有关规范要求,可进行边角网、测边网、测角网与极坐标网得全圆多测回作业。 机载Inspector软件独立运行于仪器上,不需要附加额外得笔记本电脑与电源、电缆等外部设备。 Inspector软件就是充分利用了徕卡高智能、高精度TCA型全站仪电子计算、马达驱动及目标自动识别、照准、跟踪等各项高科技自动化性能,根据大

MSA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doc 204页)

内部资料严禁翻印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版权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 (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谢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谢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 (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版权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内容,在各供方组织内使用。(AIAG联系电话:248-358-3570)。 2002年3月

硬度测试系统操作手册

显微硬度计及图像测量系统 显微硬度计电脑操作手册 显微硬度计对于研究金属组织,产品质量管理及出具商品证明资料均是不可欠缺的试验机。对于精密机械类的小零件,金属组织及表面硬化层、电镀层等可对被限定的微小部分进行测定,并且对被测部分基本上没有损伤,具备了极高的测定可靠性。

此测量分析软件特点 可以作连续加载后连续读取压痕的连续试验,并且可以进行每次加载荷和每次读取压痕的逐次实验。采用了观察方便的ccd摄像头、视频线或USB接口的数码摄像头,可在显示器上直接观察测量压痕,用鼠标测量精确度高。对于设定试验条件,显示结果等均可清楚快捷地操作及显示。通过测量软件,可用计算机进行操作方便,实现单点测量可随机测量多点、统计测量数据,任意设定两点或多点测量点的间距作渗层深度测量可沿X或Y两个方向测量、统计测量数据,根据用户输入的判定值(如550)自动计算硬化层深度.统计演算、换算、显示曲线、判断是否合格等.可测量零件长度图形保存打印。

操作手册 一、软件系统 1、主机系统:32或64位系统主机,Windows2000、Windows xp、Windows7软件平台,全中文操作界面,支持彩色打印 机输出。 2、 1024×768分辨率显示器32位彩色显示器 二、操作说明 (一) 系统界面介绍

该界面主要由7部分组成,左部为图形显示工作区和测量数据显示区。该部分显示所摄取的压痕,以手动/自动采集时用于点取。除这两个区域外右部分为 A:功能区 1.手动测量(推荐):此按钮用于切换是否测量压痕对角线。

2.打开图片:可将原来保存的图形读出,以便观察或重新进行测量分析。 3.图像保存:可将目前正在显示区显示的图形保存起来(保存图像时可选择图像的格式),以便将来观察和分析。 4.动态采集:可由静止状态切换为活动状态。 5.图像静止:此按钮可让活动的图像静止,以便测量。6.放大镜:打开后会出现一个数码放大的窗口,以便更精确测量。 7.图像设置:可调整显示区显示图像的分辨率、对比度、亮度等数据。 8.修改:按此键后可修改正在测量的四条刻线位置,修改方法为:wsad四个键分别代表上下左右四条刻线,‘-’和‘=’两个键代表的是移动方向。如果要移动右边的线就先按‘d’键,再按‘-’和‘=’移动至正确的切线位置。 B:硬度换算功能区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中英文对照

质量管理八大原则原则 本译文表述的虽然是ISO9000:2000 系列标准下的质量管理原则,但这些原则与CMM/CMMI 标准的管理原则是相通的。特别是CMMI 标准,综合了三个源标准,也借鉴和融合了当今适用的管 理理论和实践,包括ISO9000 等其他的标准的管理思想。 各软件企业所服务的行业不同,企业性质不同,组织战略不同,实施ISO9000 标准,推行 CMM/CMMI 标准也就会有不同的实施方法。但管理原则应该是一致的。 Introduction 介绍 This document introduces the eight quality management principles on which the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 standards of the revised ISO 9000:2000 series are based. These principles can be used by senior management as a framework to guide their organizations towards improved performance. The principles are derived from the collective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of the international experts who participate in ISO Technical Committee ISO/TC 176, Quality management and quality assurance, which is responsible for developing and maintaining the ISO 9000 standards. 本文介绍了修订版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所依据的八大管理原则。这些原则可以作为一个框架,指导高级管理者改进组织的绩效。这些原则来源于参与ISO 技术委员会ISO/TC176 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的国际专家组的集体经验和知识。技术委员会负责ISO9000 标准的开发和维护。 The eight quality management principles are defined in ISO 9000: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Fundamentals and vocabulary, and in ISO 9004:2000,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 Guidelines for performance improvements. 这八大管理原则在以下二个标准中有定义:ISO9000:2000,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词汇; 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绩效改进指南。 This document gives the standardized descriptions of the principles as they appear in ISO 9000:2000 and ISO 9004:2000. In addition, it provides examples of the benefits derived from their use and of actions that managers typically take in applying the principles to improve their organizations' performance. 本文给出了八大管理原则在ISO 9000:2000 和ISO 9004:2000 中的标准描述。另外,列举了使用这些原则的一些好处,以及管理人员应用这些原则改进组织绩效的有代表性的做法。 Principle 1 Customer focus 原则 1 以客户为关注焦点 Organizations depend on their customers and therefore should understand current and future customer needs, should meet customer requirements and strive to exceed customer expectations. 组织依赖于他们的客户,所以应该了解客户现在和将来的需求,应该满足客户需求并努力超越客户期望。

迅达中英文对照

ADIA test (A safety gear test method using TUV ADIA device) 使用TUV公司的电梯智能检测仪(ADIA)系统进行安全传送测试 "Global Business" 全球业务 360 Team 360项目小组,该小组和现场技师合作,找出现场故障原因。 AE Failure (Automatic evacuation failure) 自动疏散错误 AlSO 迅达集团业务之一,欧洲物流配送公司 BDP (Best Demonstrated Practice) 最佳示范实践 Branch office 分公司 CA (Corrective Action) 纠正措施 Car Elevator 汽车梯 CB-6 (Call-Backs in first 6 months) 指移交用户后6个月内的回召次数 CCL (Continuous cost leadership) 持续成本领先 CE (Commissioning engineer) 试运行工程师 CHR (Corporate HR) 集团人力资源 COB (Customer Oriented Behavior) 客户行为导向 COC (Code of Conduct) 行为准则 Commodity Elevator 标准乘客电梯 Compliance Radar 守法雷达 Conversion rate转换率,指新梯安装交付后,由迅达负责维保工作 CPA (Corrective & Preventive Action) 纠正和预防措施 CPCS (Contract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 合同计划与管理系统 CPI (Consumer Price Index) 消费者物价指数 CPSI (Confirmation of periodic safety inspection) 周期性安全检查确认 CPSI (Confirmation of Periodic Safety Inspections) 定期安全检查确认 CSH (Corporate Safety and Health) 集团安全与健康 CSM (Custom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指顾客满意管理系统, 在质量技术部每月的CSM报告中主要的内容是顾客满意调查的结果. 因此有时也缩写为CSS (Customer Satisfaction Survey)即顾客满意调查. D (Dissatisfaction): 不满意 CT (Corporate Talent) 迅达全球人才。指能配合集团要求,胜任全球性转岗的人才。 Custom Design Elevator 客户化电梯 Custom Moduler Elevator 预工程电梯 CWT (Counterweight) 对重 DMS (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 文件管理系统 DP (Direct Personnel/Down Payment) 直接职员,或预付定金 DPC (Direct Production Cost) 直接生产成本 DQI (Delivery Quality Improvement) 交付质量提高 Dumb Waiter 杂物电梯 DV (Development Review) 职业发展回顾 E&E Division 迅达集团核心业务之一 E&E Management Meeting 集团管理层与KG高层的年会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说明书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 说明书 1

冰箱测试系统使用说明书

第一章,设备框图 1.1计算机局域网图:由服务器、交换机、登录验关电脑、后台查询 电脑、返修查询电脑、静态抽检电脑构成一个客户机服务器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1.2,动态测试子系统框图:

1.3,静态测试子系统框图:

第二章,系统概述: 本系统是为XX公司设计、制造的专用冰箱制冷性能检测系统,系统能够在线检测220v/50Hz、冰箱制冷性能,系统检测项目为:冰箱制冷温度(箱内4路,管路2路,)、冰箱的有效功率、电流、电压、功率因数等,检测工位:动态120个、静态40个;整个系统分为3部分,⑴计算机局域网。⑵动态测试子系统。⑶静态测试子系统。 2.1计算机局域网。采用5台计算机、1台服务器、一个交换机组成 一个小型局域网进行数据管理。 1台测试系统应用服务器,负责整个计算机局域网的文档管理。 1台动态验关计算机,负责动态子系统的登录和验关,以及动态 163个测试盒的数据采集处理。

1台静态计算机,负责静态测试房60台测试盒的数据采集与处理。 1台后台管理计算机,进行冰箱标准建模、查询、统计等; 1台维修计算机,负责维修工位的信息采集管理 1台入库计算机,负责入库的冰箱数据采集管理。 2.2动态测试子系,包括163个能够采集冰箱性能参数并与动态基站 进行无线数据交换的测试盒,一个无线电的数据收发基站,1个 在登录位置的光电开关,1台有2个显示器的验关计算机。 2.3静态测试子系统,包括60个能够采集冰箱性能参数并与动态基站 进行无线数据交换的测试盒,一个无线电的数据收发基站,1台静态计算机 第三章,动态测试子系统 3.1动作流程 如图所示,动态测试过程流程图如下:

制造业常用职位中英文对照

制造业常用职位中英文对照 ? President 董事长 [] ? General Manager 总经理(GM) ? [][] ? Vice-President 副总经理/副董事长(V.P.) ? [][] ? Human Resource Manager 人力资源经理 ? [][][] ? Plant Manager 厂长 [][] ? Accounting Manager 会计部经理 ? [][] ? Financial Manager 财务部经理 [][] ? Manufacturing Manager 制造部经理 ? [][] ? Finance Manager 财务部经理 [][ ] ? Supervisor 主管 [] ? Administration Manager 行政经理 ? [][] ? Secretary 秘书 [] ? Assistant 助理 [ ] ? Manufacturing Engineer 制造工程师(ME) ? [][]

?Marketing Representative销售代表 ? [][] ?Personnel Manager人事部经理 ? [][] ?Product Manager 生产部经理 ? [][] ?Software Engineer 软件工程师 ? [][] ?Mechanical Engineer 机构工程师(ME) ? [][] ?Electronic Engineer 电子工程师(EE) ? [][] ?Production Engineer 制造工程师(PE) ? [][] ?Quality Engineer 质量工程师(QE) ? [][] ?Industrial Engineer 工业工程师(IE) ? [][] ?PMC(Product Material Control)Manager 物料部经理?Production Manager 制造部经理 ? [][] ?

XXX软件用户手册

XXX软件用户手册 (软件版本:FMS2.1)

目录 用户手册 (3) 概述 (3) 功能特点 (3) 系统要求 (3) 软件安装 (3) 硬件安装 (4) 请用户在阅读本手册及操作本软件前先详读《RTS-8型四探针测试仪》

用户手册 因有的概念跟理论要了解后,阅读此手册和使用本软件时更容易理解、操作。 概述 RTS-8型四探针软件测试系统是一个运行在计算机上拥有友好测试界面的用户程序,程序操作直观易用。测试程序在计算机与RTS-8型四探针测试仪连接的状态下,通过计算机的并口实现通讯。 测试程序控制四探针测试仪进行测量并采集测试数据,把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加以分析,然后把测试数据以表格,图形直观地记录、显示出来。用户可对采集到的数据在计算机中保存或者打印以备日后参考和查看,还可以把采集到的数据输出到Excel中,让用户对数据进行各种数据分析。 功能特点 可以选择进行手动测量或者是自动测量; 对可疑测量点的数据进行重测; 详细记录被测试材料各种参数,结合测试数据进行数据统计分析; 以直方图形式统计分析数据; 打开、保存、打印测试数据; 把测试数据导出到Excel中进行更详细的数据统计分析; 系统要求 请确定你的电脑是IBM PC兼容型并具备以下最低的系统要求: Intel兼容586DX-500MHz中央处理器或者更高; 一个IEEE-1284标准并行通讯端口; 显示卡分辨率支持1024*768模式; 软件安装 本软件可安装在Win98、Win2000、XP操作系统上。请按以下步骤进行安装。 1.将四探针软件测试系统的安装光盘放入光驱中,执行光盘目录下的【Setup.exe】进行安

ISO9001-2015各部门内审检查表

SEC.1 被审核部门标准 检查项目 条款 是否对公司及其环境进 行了 4.1 评估 4.2 对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4.3 确定质量管理体系的范围 4.4 质量管理体系 最高管理者为其做出的 管理 承诺,即“建立、实施质量管5.1 理体系并持续改进其有 效 性”,开展了哪些活动 内审检查表 最高管理层审核员及所属部门 检查方法审核证据判定 是否有从目标和战略方向评估影响质量 管理体系□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的环境问题? 这些问题是否从内部和外部的方向均有 考虑?考□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虑是否充分? 这些考虑的问题以什么方式来体现和应 对?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以上是否有文件信息证据?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是否策划了识别利益相关方?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了解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如何体现?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组织是否对质量管理体系确定了范围? 是否有所□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描述或记录 ? 体系管理的过程有是否有被建立?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总经理是否制定并批准书面的质量方针 和目标,并□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采取措施使员工正确理解并贯彻执行? 是否通过培训、宣传、会议、评审、报告、文件等 方式将相关方(客户)的要求、法律法规的要求传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达到各阶层? 各阶层员工是否充分理解这些要求的重 要性,并在 □合格□不合格□建 议项

工作中确保这些要求的实现?

6.2 质量目标的设定 5.1.2 如何开展以顾客为关注 焦点 质量方针的制定及内容 质量方针的沟通与管理 5.2 质量方针的评审 管理者代表的任命、职 责的规定和所负职责 的具体落实 5.3建立适当的沟通过 程 质量目标达成、质量体 系审核情况的通 报 对风险和机遇的识别 6.1 风险和机遇的应对措施

迅达中英文对照

ADIA test(A safety gear test method using TUV ADIA device)使用TUV公司的电梯智能检测仪(ADIA)系统进行安全传送测试 "Global Business"全球业务 360Team360项目小组,该小组和现场技师合作,找出现场故障原因。 AE Failure(Automatic evacuation failure)自动疏散错误 AlSO迅达集团业务之一,欧洲物流配送公司 BDP(Best Demonstrated Practice)最佳示范实践 Branch office分公司 CA(Corrective Action)纠正措施 Car Elevator汽车梯 CB-6(Call-Backs in first6months)指移交用户后6个月内的回召次数 CCL(Continuous cost leadership)持续成本领先 CE(Commissioning engineer)试运行工程师 CHR(Corporate HR)集团人力资源 COB(Customer Oriented Behavior)客户行为导向 COC(Code of Conduct)行为准则 Commodity Elevator标准乘客电梯 Compliance Radar守法雷达 Conversion rate转换率,指新梯安装交付后,由迅达负责维保工作 CPA(Corrective&Preventive Action)纠正和预防措施 CPCS(Contract Planning and Control System)合同计划与管理系统 CPI(Consumer Price Index)消费者物价指数 CPSI(Confirmation of periodic safety inspection)周期性安全检查确认 CPSI(Confirmation of Periodic Safety Inspections)定期安全检查确认 CSH(Corporate Safety and Health)集团安全与健康 CSM(Customer Satisfaction Management)指顾客满意管理系统,在质量技术部每月的CSM报告中主要的内容是顾客满意调查的结果.因此有时也缩写为CSS (Customer Satisfaction Survey)即顾客满意调查.D(Dissatisfaction):不满意 CT(Corporate Talent)迅达全球人才。指能配合集团要求,胜任全球性转岗的人才。 Custom Design Elevator客户化电梯 Custom Moduler Elevator预工程电梯 CWT(Counterweight)对重 DMS(Document Management System)文件管理系统 DP(Direct Personnel/Down Payment)直接职员,或预付定金 DPC(Direct Production Cost)直接生产成本 DQI(Delivery Quality Improvement)交付质量提高 Dumb Waiter杂物电梯 DV(Development Review)职业发展回顾 E&E Division迅达集团核心业务之一 E&E Management Meeting集团管理层与KG高层的年会

测量系统分析MSA手册教材

内部资料严禁翻印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 (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谢: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谢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谢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 (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版权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内容,在各供方组织内使用。(AIAG联系电话:248-358-3570)。 2002年3月

最新ISO9001-2015版内审计划内审检查表

最新ISO9001-2015版内审计划内审检查表受审核部 门 审核日期审核员 审核准则ISO9001:2015、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 规 符合说明 ○”符合;“?”观察项;“△”一般不符合;“×”重大不符合※不符时 记入证据、事实。 涉及条款审核内容、证据及方法审核记录审核 发 现 范围 1.组织QMS覆盖范围和过程是否有缺失?无缺失、覆盖全面 2.组织QMS对标准条款是否剪裁?如有,所剪裁条款中过程确凿没有?生产和服务的设计不适用,此不影响公司提供满足法律法规及顾客要求的产品 4.1 理解组及其环境1.组织是否确定与其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其实 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外部和内部因素?是 否对这些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 最高管理者应确定与本公司质量目标和战略方向相关并影响 实现质量管理体系预期结果的各种内部因素(公司的价值观、文 化、知识、绩效等相关因素)和外部因素(国际、国家、地区和 当地的各种法律法规、技术、竞争、文化和社会因素等)。这些 因素可以包括需要考虑的正面和负面因素或条件。 本公司定期对这些内部和外部因素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 审,以确保其充分和适宜。 4.2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1.组织是否确定了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相关 方?是否对这些相关方制定相关要求并进行了监视和 评审? 公司应确定: a)与质量管理体系有关的相关方; b)这些相关方的要求; 公司应对这些相关方及其要求的相关信息进行监视和评审,以便 于理解和持续满足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审核准则ISO9001:2015、体系文件、适用法律法 规 符合说明 ○”符合;“?”观察项;“△”一般不符合;“×”重大不符合※不符时 记入证据、事实。 涉及条款审核内容、证据及方法审核记录审核 发 现 组织应考虑以下相关方: --顾客; --最终用户或受益人; --法人,股东; --银行; --外部供应商; --雇员及其他为组织工作者; --法律法规及监管机关; --地方社区团体; --非政府组织;。 理解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帮助本公司更好的建立清晰的方针和目标,做到目的明确。满足相关方的要求并争取做到更高的期望值。 表1 外部相关方及要求与期望 相关方要求与期望

MSA测量系统分析参考手册范本

部资料严禁翻印 测量系统分析 参考手册 第三版

1990年2月第一版 1995年2月第一版;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 2002年3月第三版 ?1990?1995?2002 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有

前言 本参考手册是在美国质量协会(ASQ)及汽车工业行动集团(AIAG)主持下,由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供方质量要求特别工作组认可的测量系统分析(MSA)工作组编写,负责第三版的工作组成员是David Benham(戴姆勒克莱斯勒)、Michael Down(通用)、Peter Cvetkovski(福特),以及Gregory Gruska(第三代公司)、Tripp Martin(FM 公司)、以及Steve Stahley(SRS技术服务)。 过去,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各有其用于保证供方产品一致性的指南和格式。这些指南的差异导致了对供方资源的额外要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特别工作组被特许将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所使用的参考手册、程序、报告格式有及技术术语进行标准化处理。 因此,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同意在1990年编写并以通过AIAG分发MSA手册。第一版发行后,供方反应良好,并根据实际应用经验,提出了一些修改建议,这些建议都已纳入第二版和第三版。由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批准并承认的本手册是QS-9000的补充参考文件。 本手册对测量系统分析进行了介绍,它并不限制与特殊生产过程或特殊商品相适应的分析方法的发展。尽管这些指南非覆盖测量系统通常出现的情况,但可能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考虑到。这些问题应直接向顾客的供方质量质量保证(SQA)部门提出。如果不知如何与有关的SQA部门联系,在顾客采购部的采购员可以提供帮助。 MSA工作组衷心感:戴姆勒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副总裁Tom Sidlik、福特汽车公司Carlos Mazzorin,以及通用汽车公司Bo Andersson的指导和承诺;感AIAG在编写、出版、分发手册中提供的帮助;感特别工作组负责人Hank Gryn(戴姆勒克莱斯勒)、Russ Hopkins(福特)、Joe Bransky(通用),Jackie Parkhurst(通用(作为代表与ASQ及美国试验与材料协会(国际ASTM)的联系。编写这本手册以满足汽车工业界的特殊需要。 戴姆勒克莱斯勒、福特和通用汽车公司于2002后取得了本手册的和所有权。如果需要,可向AIAG订购更多的本手册,和/或在得到AIAG的许可下,复制本手册的部分容,在各供方组织使用。(AIAG联系:248-358-3570)。 2002年3月

S82 2013测量系统使用手册

S82 2013测量系统 使用手册 第一版 广州南方卫星导航仪器有限公司 二○一三年一月

- 1 - 目录 目录 ........................................................................................................................................... - 1 - 第一章 概述 ............................................................................................................................. - 3 - §1.1 引言 .......................................................................................................................... - 3 - §1.2 产品功能 .................................................................................................................. - 3 - §1.3 产品特点 .................................................................................................................. - 4 - §1.4 配件组件 .................................................................................................................. - 5 - 第二章 S82 2013测量系统 .................................................................................................... - 8 - §2.1 整体介绍 .................................................................................................................. - 8 - §2.2 S82 2013主机 .......................................................................................................... - 9 - §2.2.1 主机外型 ....................................................................................................... - 9 - §2.2.2 底部接口 ..................................................................................................... - 10 - §2.2.3 控制面板 ..................................................................................................... - 11 - §2.2.4 模式查看和切换 ......................................................................................... - 12 - §2.2.5 工作状态 ..................................................................................................... - 14 - §2.2.6 主机自检 ..................................................................................................... - 16 - §2.3 手簿(S730) ........................................................................................................ - 18 - §2.3.1 手簿介绍 ..................................................................................................... - 18 - §2.3.2 蓝牙连接 ..................................................................................................... - 21 - §2.3.3 软件安装及连接 ......................................................................................... - 23 - §2.3.4 数据传输 ..................................................................................................... - 26 - §2.4 外挂电台 ................................................................................................................ - 28 - §2.4.1电台特点 ...................................................................................................... - 28 - §2.4.2 电台外型 ..................................................................................................... - 29 - §2.4.3 电台接口及面板 ......................................................................................... - 29 - §2.4.4 电台发射天线 ............................................................................................. - 31 - §2.4.5 电台使用注意事项 ..................................................................................... - 31 - §2.5 主机配件介绍 ........................................................................................................ - 32 - §2.5.1 仪器箱 ......................................................................................................... - 32 - §2.5.2 电池及充电器 ............................................................................................. - 33 - §2.5.3 差分天线 ..................................................................................................... - 33 - §2.5.4 多用途数据线 ............................................................................................. - 34 - §2.5.5 其他配件 ..................................................................................................... - 34 - 第三章 作业方案 ................................................................................................................... - 35 - §3.1 静态作业 ................................................................................................................ - 35 - §3.1.1 静态测量简介 ............................................................................................. - 35 - §3.1.2 作业流程 ..................................................................................................... - 36 - §3.1.3 外业注意事项 ............................................................................................. - 36 -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