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约30分)

判断题(每题1分,约15分)

综合题(共3题,约27分)

案例分析题(共2题,约28分)

整门课程的重点:

决策、领导、激励

第一部分:管理与管理者

管理是一个过程,是让别人和自己一道去实现既定的目标,是一切有组织的集体活动不可缺少的要素。

管理就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以便完成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基本特征:一是两个人以上的集体活动;二是一致认可的目标。管理活动存在于组织活动中,即管理的载体是组织。

(2)管理的主体是管理者:管理者对管理的效果从而对组织的效果将承

担重大责任。管理者的责任有三个层次:一是管理一个组织;二是管理管理者;三是管理工作和工人。

(3)管理的任务、职能与层次:管理的任务,也是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设计和维持一种环境,使在这一环境中工作的人们能够用尽可能少的支出,实现既定的目标。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人员配备、指导与领导、控制。任何一个组织,都有一定的层次,通常分成三个层次:上层、中层和基层。

会区分管理者与否。

管理者:在协作过程中协调他人活动,并对组织完成预期任务负有责任的人。管理者三条件:(1)参与解决问题和作出决策

(2)有人执行他的设想和意图

(3)参与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的任务

管理者的层次与基本职能、技能要求之间的相关性

操作者基层(技术技能)中层(人际技能)高层(概念技能)

组织计划领导控制

4、高层、基层、中层管理人员的职能范围

管理者的履行的职能都是一样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区别仅在于履行管理职能的程度和重点不同。

5、管理者角色(人际关系、信息联络与决策三方面的角色),并学会应用到自己身上。(论述题)

人际关系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角色(监督者(获取信息)、传播者(传递信息)、发言人(发布信息))

決策角色(常态-----------企业家、干扰应对者、冲突----------资源分配者、谈判者)6、管理者具备哪些基本的技能(论述、选择)

基层(技术技能)中层(人际技能)高层(概念技能)

第二部分:管理思想的演变

科学管理原理(创始人、核心问题、理论假设)

泰罗如何提高劳动生产率。

理论假设:

1.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2.达到最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是用科学的管理方法代替

旧的经验管理

3.实施科学管理的核心问题,是要求管理人员和工人双方在

精神上和思想上来一个彻底的变革

人际关系学说(霍桑试验)

企业中的工人是“社会人”,不只是单纯的“经济人”。

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

满足工人社会欲望和提高工人士气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权变管理理论的基本思想

权变管理思想: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世界上没有一成不变的,普遍适用的“最佳的”管理理论与方法。

要求管理者:不仅需要掌握处理问题的多种模式和方法,还必须清楚这种模式和方法究竟要在什么样的条件下使用才会取得最好的效果。

----------------没有最好的只有最合适的

第三部分:决策

决策的分类

(战略-----一般有高层管理者做出、战术-----有中基层管理者做出)

(1)确定型(盈亏平衡分析法)

利润=QP-QCV-F

盈亏平衡点的产量:Q=F/(P-CV)

F: 固定成本

P:单价

CV :单位变动成本

Q:产量

风险型(备选方案实施后可能全出现几种不同情况,但每种情况下的后果(即收益)是确定的,而几种不同情况中出现哪种情况,可以推断各种情况出现的可能性(即概率)应对方法-----决策树

不确定型(每个方案的执行都可能出现不同的结果,但各种结果出现的概率是未

知的)。

大中取大(风险型)、小中取大(规避风险)、最大后悔值最小化(中庸)

(2)程序化与非程序化决策

程序化决策:要解决的问题属于结构化问题,解决这类问题有章可循,以授权下级处理为宜。

非程序化决策:要解决的问题属于非结构化问题,解决这类问题需要高度的判断力和经验,应由最高管理者亲力亲为。(例如:新产品的开发,新机构的设置等

(3)个体决策与群体决策的特点对比

1.个体决策:优点:第一,它能使人们对事物感知得更迅速、更有效;

第二,有助于使人们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

第三,有助于人们从不完全的情报中获取重要的变化信息;

第四,有助于人们形成决心,作出果断而大胆的选择。

缺点:容易使人们在情况发生变化时固守过时的观点,因循守旧,错失成功的良机,以及固执先入为主的成见等。

2.群体决策:优点:第一,群体决策能较好地保证决策结果的合理性和正确性。第二,群体决策具有较好的执行性。

第三,群体决策往往更富于创造性。

缺点:第一,决策的时间较长。群体决策有多个人参加,自然其意见也会纷繁多样,群体决策要达成统一的意见,一般要花去较多的时间去统一认识,所以会使决策的时间延长,在特别紧急的关头,还可能会由此而贻误良机。

第二,决策无明确的负责人,容易造成无人对决策后果负责的局面。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挥在那趋势的预测结论。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或头脑风暴法

不同决策类型适用的不同决策方法

定量决策:与决策有关的主要因素可用数量表示出来,这些数量之间的关系可用数学式表示。特别适用于:多个方案的比较和评价

定性的非程序化决策(难以量化或难以作出精确数量分析的决策):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

4、结构化问题与非结构化问题

5、影响决策的组织因素:

环境因素、组织文化、决策者的素质和作风

第四部分:计划

1、计划工作的内容(5W1H)

What 做什么——明确具体任务、要求、中心工作、重点

Why 为什么做——明确宗旨、目标、战略、可行性

When 何时做——开始时间、完成进度

Where 何地做——实施的场所、地点、环境条件,限制因素

Who 谁去做——哪个部门负责,哪个部门协助

How 怎么做——制定措施、政策和规则,资源分配使用、协调、平衡

计划的分类(战略与战术、长期与短期、综合计划与专业计划)

(1)战略计划:一般是由高层管理者制定决定或变动一个组织的基本目标以及基本政策。

战术计划:一般由中层管理者制定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解决各组织在未来各个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作业计划:一般由基层管理者制定、确定计划期间具体的目标,确定工作流程,划分合理的工作单位,分派任务和资源,以及确定权利和资源。

(2)长期计划:一般为5年或5年以上的计划。

中期计划:一般为1年至5年的计划

短期计划:一般为1年或1年以内的计划

(3)综合计划和专业计划

综合计划又称为生产大纲,它是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所作的概括性设想,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生产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投资等问题所做的大致性描述。

3、目标管理法的实质、特点及目标管理实施的过程

目标管理的实质

A.重视人的因素。行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结合;动机、行为、目标的结合。你如何看待员工,员工就会如何表现——“皮革马利翁”效应。

B建立目标层次体系和目标网络。通过目标的层层分解和相互协调将责任、权力和利益也进行层层分解,来实现对人的管理。

特点:参与管理的一种形式、目标的执行者同时也是目标的制定者,形成“目标——手段”链;强调“自我控制”;促使下放权力;注重结果第一

实施的过程?

主要依靠目标的执行者进行自主管理,即由执行人主动地、创造性地工作

,并以目标为依据,不断检查对比,采取措施、纠正偏差以及实行自我控制。

第五部分:组织

组织结构类型

直线制:(特点)各种职位按垂直系统直线排列,每个单位或个人只向一个上级负责。

适用:规模不大,人数较少,生产和管理较为简单的组织。

优点:

权力集中,指挥统一

责任明确

机构简单,沟通迅速

灵活机动,管理成本低

缺点:

横向协调性差

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发生决策失误

对管理人员要求高

不利于全面管理人才的培养

直线职能制:(特点)直线管理人员——对下级发布命令。职能管理人员——职能管理人员起参谋监督作用,按专业分工原则,计划、生产、销售、财务、技术等,并给予指导。职能参谋机构是直线管理人员的参谋和助手,无权直接对下级发布命令进行指挥,只能在业务范围内提供建议和进行业务指挥。

适用:中小型组织

优点:既保证了统一生产和指挥,又可以发挥各类专家专业管理的作用

缺点:各职能单位自成体系,不重视信息的横向沟通

直线与职能部门目标不易统一、矛盾较多,上层主管协调工作量大

适应性较差

不利于组织内全面管理人才的培养

事业部制:(特点)集中政策、分散经营,即在公司总体战略的前提下,各个事业部拥有完整的发展战略及运营决策自主权。

适用:产品多样化,从事多元化经营或市场环境复杂多变,或地理位置分散的大型企业。

优点:

有利于高层管理者摆脱日常事务,集中精力做好与企业大政方针有关的决策;

提高管理的灵活性、适应性;

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

缺点:

资源重复配置,管理成本高;

各事业部容易产生本位主义,协调难度大

距阵制:(特点)事业部制结构和职能结构同时实现,产品经理和职能经理在组织中拥有同样的职权,成员向两者负责报告,

适用:广告策划公司

网络型:(特点将企业组织内的各项工作(包括生产、销售、财务、会计)通过承包合同的方式交给不同的专门企业去完成,而公司总部只保留为数有限的员工。公司总部的主要工作是制定战略计划、政策以及协调公司与承包企业的关系。适用与服务业、餐饮业、服装业等快速发展行业

2、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高耸型组织与扁平型组织,其优缺点)

1、几种常见的组织结构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1)高耸型组织:

概念:管理幅度窄的组织。

优点:管理较为周密。

缺点:加长了信息的传递渠道,影响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组织活动的效率,而且还使管理人员配备数量增多。

(2)扁平型组织:

概念:管理幅度宽的组织

优点:缩短信息的传递渠道,提高信息传递的速度和组织活动的效率,减少管理人员配置数量。

缺点:会降低管理的效能,使管理者对下属不能进行密切监督和有效的控制。

3、组织设计的基本原则(运用)

任务目标原则

专业化分工原则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管理幅度原则

权责对等原则

统一指挥原则

第六部分:领导

1、领导者的权力来源

正式权利:法定性权力、奖赏性权力、强制性权力

个人权利:专家性权力、感召、参考权力

2、菲德勒模型中影响领导工作的环境因素

3、领导方式的对比(专制式和民主式)

专制式领导方式:领导者独自负责决策,然后命令下属予以执行,并要求下属不容置疑地遵从命令。

优点:决策制定和执行速度快,可以使问题在较短的时间内得到解决

缺点:下属依赖性大,领导者负担较重,容易抑制下属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

民主式(群体参与式):领导者在采取行动方案或作出决策之前听取下属的意见,或者吸收下属参与决策的制定。

优点:有利于集思广益,制定出质量更好的决策,同时还能使决策得到认可和接受,从而减少执行的阻力,并增进部属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他们的工作热诚和工作满足感。

缺点:决策制定过程长,耗用时间多,领导者周旋于各派意见之间,容易优柔寡断、唯唯诺诺。

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运用)

领导生命周期理论——依被领导者素质而权变的领导方式

有效的领导取决于下属的成熟度以及由此而确定的领导风格。

成熟度:个体能够并愿意完成某项具体任务的程度。包括两个方面:

工作成熟度:包括一个人的知识和技能。

心理成熟度:一个人做某事的意愿和动机。

高成熟度的下属既有能力又有信心做好某能更好地发挥出效能。

5、管理方格理论(识记、运用)

1.1型称为贫乏型管理,

1.9型称为俱乐部式管理,

9.1型称为任务式管理,

9.9型称为团队式管理,

5.5型称为中庸式管理

9.9型团队式管理

第七部分:激励

1、激励的概念和过程

激励是旨在调动员工积极性,使其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的一项重要的领导工作。

2、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人是有需要的动物,其需要取决于它已经得到了什么,还缺少什么,只有尚未满足的需要能够影响行为;

人的需要都有层次,某一层需要得到满足后,另一层需要才出现。

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社交需要

尊重需要

自我实现需要

X、Y理论:关于人性的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是消极的X理论;另一种是积极的Y理论。

通过观察管理者处理员工工作关系的方式,发现管理者关于人性的观点是建立在一些假设基础之上的,而管理者又根据这些假设来塑造他们自己对下属的行为方式。

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激励因素

成就需要理论:成就需要------追求卓越,实现目标,争取成功的内驱力

权力需要--------左右他人以某种方式行为的需要

归属需要--------建立友好和亲密的人际关系的愿望

期望理论:

M——Motivation激励强度。指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出人的内部潜力的强度。

V——Value效价、价值、重要性。指某项活动成果所能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的大小,或者说是某项活动成果的吸引力的大小。

E——Expectation期望值、期望概率、可能性。指一个人根据经验所判断的某项活动导致某一成果的可能性的大小,以概率表示。

激励强度=目标效价×期望概率

公平理论:(自己与他人比较)

个人所得/付出=他人所得/付出

强化理论:

强化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首先提出的。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其所受刺激的函数。

如果这种刺激对他有利,则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若对他不利,则这种行为就会减弱直至消失。根据强化的性质和目的,强化可以分为正强化,负强化和自然消退(忽略,不理睬)三大类型。

第八部分:沟通

1、口头沟通、书面沟通的优缺点

口头:会谈、讨论、会议、演说、电话等

优------沟通灵活,传递和反馈快速,信息量大

缺-------传递信息缺乏正式渠道,易失真且核实困难

书面:布告、通知、刊物、报告、传真等

优--------沟通正式,信息可长期保存,并能核实

缺---------传递信息效率低,缺乏反馈

2、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非正式信息沟通产生的原因),各自的优缺点

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明文规定的渠道进行信息交流和传递。

优点:沟通效果好,比较严肃,约束力强,易于保密,保持权威性;

缺点:刻板,速度慢,也有扭曲失真的可能

非正式沟通是在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和交流。(例如:小道消息)优点:速度快、形式不拘、效率高、可满足职工需要

缺点:难于控制、信息易失真、导致小集团、影响组织凝聚力和人心稳定

条件:

当人们急于知道某一事件的发展态势,却又难以从正式的渠道得到信息时;

当人们在某种环境中感到不安全时;

当信息极为新奇或刺激性时;

当信息涉及到自己熟悉的或有关系的人时。

3、正式的信息沟通网络适用的范围、各自的优缺点

链式沟通网络:

优点:结构严谨、规范

缺点: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容易失真,成员平均满意度较低

轮式沟通网络:

优点:信息传递速度快,准确性高,主管(C)控制力强,具有权威性:集中化程度高

缺点:成员满意度和士气低

Y式沟通网络:

优点:中心成员(C)具有权威感和满足感

缺点:成员士气较低,容易导致信息失真,准确性受到一定影响

环式沟通网络:

优点:成员满意度和士气高

缺点:信息传递速度较慢,准确性较低

特点:集中化程度低

全通道式沟通网络:

优点:成员满意度和士气高,合作气氛浓厚,有利于集思广益,提高沟通的准确性

缺点:缺乏结构性,易造成混乱,讨论费时,影响到工作效率

特点:集中化程度低

第九部分:控制

1、控制的功能

纠偏

按照既定的计划标准来衡量和纠正计划执行中的偏差

调适

在必要时修改计划标准,甚至重新制定计划。

2、控制与计划的关系

联系:

计划为控制提供标准。没有计划,控制也就没有依据。控制确保计划实现。

区别:

计划:干什么

控制:干得怎么样—存在什么问题—怎样改进

有人把计划工作与控制工作看成是一把剪刀的两刃,失去任何一刃,剪刀都无法发挥作用。

3、控制的基本类型(负馈控制与正馈控制,前馈控制、现场控制与反馈控制)

负馈控制——纠偏,纠正执行偏差,使执行结果符合控制标准的要求。

正馈控制——调适

调整控制标准,使控制标准发生变化,其控制作用发生在管理循环中的(P)作为控制对象。

(2)前馈控制——在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其目的是防止问题的发生而不是当问题出现时再补救。

如:进厂材料和设备的检查验收、工厂的招工考核、入学的考试和体检、干部的选拔等。

现场控制——是指企业经营活动开始以后,对活动中的人和事进行指导和监督。

如:生产制造活动的生产进度控制、每日情况的统计报表、学生的家庭作业

和期中考试、每日对住院病人进行临床检查等。

反馈控制——是指一个时期的生产活动以及结束以后,对本期的资源利用状况及其结果进行总结。

如传统的质量控制就是检查成品,把其中的次品或废品挑选出来,以保证出厂的产品都符合质量标准。

4、控制的标准

时间数量质量成本

管理学复习资料(终极版)

选择题 1.人际关系学说认为,人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2.下列哪一种说法不能反映群体参与式管理的情况 A.众人划桨开大船 B.三个和尚没水喝 C.一个好汉三个帮 D.十根筷子折不断 3.“大河有水小河满”和“小河有水大河干”说明 A.人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B.人们所持的心态不同 C.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功能 D.系统的整体功能不等于个体功能之和 4.提出权变理论的理论假设是 A.经济人 B.社会人 C.自我实现人 D.复杂人 5.组织的最高层主管人员所做的决策倾向于 A.战略型 B.常规型 C.经验型 D.程序型 6.决策过程的第一步是 A.明确目标 B.诊断问题 C.拟定方案 D.降低成本 7.某公司生产某产品的固定成本我50万元,产品单位售价为80万元,本年度产品定单为10000件.据此,单位可变成本降到—元/件时才不至于亏损.A.300 B.130 C.200D.30 8.“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强调—的重要性 A.组织 B.预测 C.预防 D.计划 9.“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这里的“运筹帷幄”反映了管理哪一种职能? A.领导 B.决策 C.组织 D.计划

10.用SWOT分析某玩具企业,得到如下结果:品牌知名度高,石油价格上升,国内需求扩大,人员流失严重.其中是有价格上升属于该企业的-- A.S B.W C.O D.T 11.Giro Sport Design在1986年提出要成为运动产业耐克,这属于制定BHAG 的方法中的— A.定量法 B.定性法 C.角色定位法 D.击垮对手法 12.迈克尔·波特所提出的五力模型中哪一项与公司降低产品价格以吸引竞争者的顾客相关— A.进入一个行业的潜力 B.行业的竞争水平 C.行业的力量 D.顾客的力量 13.可口可乐花费巨额广告费,以图为其“经典可乐”树立积极形象,这属于:A.“卡在中间”战略B.特色优势战略C.成本领先战略D.目标集聚战略 14.在波士顿矩阵中,企业对瘦狗类产品实行的战略是— A.市场开发 B.维持战略 C.榨取和放弃战略 D.市场开拓战略 15.某制造企业将工程、会计、制造、人事和采购等专家分别组合到共同的部门中来建立工厂的组织结构,这种划分部门的依据是 A.职能 B.顾客 C.产品 D.人数 16.某企业采用直线职能的组织结构,企业中共有管理人员43人,其中厂长1人,车间主任5人,班组长13人,职能科长3人,科员16人。每一岗位均不设副职。厂长的管理幅度为— A.5 B.8 C.23 D.19 17.我国从隋朝开始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度实际上是一种部门职能化的组织形式。 A.产品 B.职能 C.地域 D.流程 18.在下列各种组织结构形式中,哪一种更容易存在双重领导问题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管理的二重性指的是() A.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B.自然属性和技术属性 C.社会属性和生产属性D.社会属性和经营属性 2、企业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三种。高层管理者主要负责制定:() A.日常程序性决策 B.长远全局性决策 C.局部程序性决策 D.短期操作性决策3、科学管理理论是古典管理理论之一,科学管理的中心问题是() A.提高劳动生产率 B.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 C.制定科学的作业方法 D.从整体来研究管理 4、下列因素中,哪个不属于企业的外部环境因素?() A.人口 B.营销组合 C.人均国民收入 D.都不属于 5、统计分析表明,“关键的事总是少数,一般的事常是多数”,这意味着控制工作最应重视:() A.突出重点,强调例外B.灵活、及时和适度 C.客观、精确和具体 D.协调计划和组织工作 6、组织结构中既有职能划分的垂直领导系统,又按项目划分的横向领导系统的结构是() A.职能型组织结构 B.矩阵结构 C.事业部组织结构 D.多维立体组织结构7、我国决定开发西部的决策属于() A.战术决策 B.激进决策 C.目标决策 D.战略决策 8、从组织外部招聘管理人员可以带来“外来优势”是指被聘干部() A、没有历史包袱 B、能为组织带来新鲜空气 C、可以迅速开展工作 D、具有广告效应 9、中华商务中心是一家合资企业,以物业经营为主要业务。目前有写字楼租户272家,公寓租户426家,商场租户106家。公司在总经理下设有物业部、市场部、财务部、人事部、公关部、业务发展部等部门。物业部下设置了写字楼管理部、公寓管理部、商场管理部以及其他配套部门。试问,其整个公司和物业部内部的组织结构设计分别采取了何种部门化或部门划分形式?()

《公司管理学

《公司管理学》复习题(2011年10月) 第一章管理概述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管理只是经营的六种职能活动之一的是 B A哈德罗·孔茨 B亨利·法约尔 C赫伯特·西蒙 D彼得·德鲁克 2.在整个管理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的是 A A管理主体 B管理客体 C信息 D目标 3.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 D A管理客体 B环境 C信息 D目标 4. 管理的首要职能是 A A计划 B组织 C领导 D控制 5.下列各种活动中,对管理者的成功相对贡献最大的是 D A传统管理 B内部沟通 C人力资源管理 D维护网络关系 1.被西方管理学界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 A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马斯洛 D梅奥 2.被称为“现代经营管理理论之父”的是 B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哈德罗·孔茨 D梅奥 3.被后人称为“古典组织理论之父”的是 C A弗雷德里克·泰勒 B亨利·法约尔 C韦伯 D西蒙 4.人类最原始、最迫切也是最基本的需要是 A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社交需要 D尊重需要 5.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层次的需要是 D 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 C尊重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6.以向西方大企业的经理提供管理企业的成功经验和科学方法为目标的管理学派是 B A管理过程学派 B经验主义学派 C管理科学学派 D社会系统学派 1.狭义的计划是指 A A制订计划 B执行计划 C检查计划 D修订计划 2.一种最简单的计划是 C A目标 B程序 C规则 D规划 3.中期计划的期限一般为 B A 1年 B 1至5年 C 5-10年 D 10年以上 4.构成社会组织的最基本要素是 A A人员 B信息沟通 C共同目标 D协作意愿 5.高层结构的最大优点是 C A管理费用支出少 B信息沟通比较有效 C提高每个管理者的管理效率 D高层人员对基层的控制比较容易 6.最早、最简单的一种组织形式是 A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制组织结构 D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7.只有直线领导,没有职能分工的组织结构形式是 A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8.管理组织的基本形式是 D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9.按照职能划分的部门和按工程项目或服务项目划分的小组相结合的一种组织形式是 B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矩阵制组织结构 C事业部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10.把管理中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集权与分权较好地结合起来一种组织形式是 C A直线型组织结构 B职能型组织结构 C矩阵制组织结构 D直线—职能型组织结构11.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主要特点是 B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题目和答案

. . . . 《管理学原理》总复习与综合复习 一、基本概念 1、管理 是在特定的环境下,对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以便 达到既定的组织目标的过程。 2、决策 是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都是管理的职能,而每项职能都要求做 出迅速且明确的决定,这些都是决策问题。 广义定义:人们为了实现目标,根据客观条件,通过调查和研究,在掌握大 量有关信息和经验的基础上,借助一定的方法和手段,从众多方案中选择一个最满意或合 理的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 狭义的决策:为达到某个目标,从众多方案中选定一个满意方案的行为,也就是通常 所说的“决定” 、“拍板”、或“决断”。 3、保健因素 是指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的因素,由于这类因素带有预防性,只起保持人的积极性、 维持工作现状的作用。 4、控制 对组织各方面的活动给以监控,使组织实际运行状况与组织计划要求保持动 态适应的工作过程。这项工作由管理人员来做,并作为一项管理职能开展,通常称之为“管理控制” 。 5、反馈控制 把组织系统运行的结果返送到组织系统的输入端,与组织预定的计划标准进行比较,然 后找出实际与计划之间的差异,并采取措施纠正这种差异的一种控制方法。 6、管理幅度 管理幅度也称为管理宽度,指一个管理者直接管理下级人员的数目。 二、基本原理 1、决策的程序 要使决策有效就要遵循科学的决策程序,一般来说,决策的程序可以分为一下几个步 骤: (1)识别机会或诊断问题:问题是决策的起点,任何管理组织的进步、发展都是从发现 问题开始,然后做出变革而实现的。这里的问题是指应有的状况和实际之间的差距。 (2)确定决策目标:决策要求有明确而具体的决策目标。 (3)拟定备选方案:决策的基本含义是抉择,这就要求至少有两个以上的可行方案。可行性方案要具备 3 个条件,能够保证决策目标的实现,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都有可行性,具有排他性。 (4)分析评选备选方案:鉴定所有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要明智地评价备选方案,必须设法预测该方案执行后可能产生的后果,应尽量把所有可能都估计到。 专注专业

(完整版)管理学复习题及答案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管理学》习题汇总(邢以群版教材) 第一章管理及其产生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概念技能 3.人际技能 4.技术技能 5.协调 1.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他们就在扮演( a ) A.人际角色 B.信息角色 C.决策角色 2.对于基层管理而言,最重要的是()。 A.技术技能 B.人际技能 C.概念技能 3.作为()管理者把重要的信息传递给工作小组成员,作为()管理者 把信息传递给单位或者组织以外的个人。 A.监督者 B.传播者 C.发言人 4.田力是某大型企业集团的总裁助理,年富力强,在助理岗位上工作得十分出色.他最近被任命 为集团销售总公司的总经理,从而由一个参谋人员变成了独立部门的负责人.下面是田力最近参与的几项活动,你认为这其中的哪一项几乎与他的领导职能无关? () A.向下属传达他对销售工作目标的认识 B.与某用户谈判以期达成一项长期销售协议 C.召集各地分公司经理讨论和协调销售计划的落实情况 D.召集公司有关部门的职能人员开联谊会,鼓励他们克服难关 5. 管理人员与一般工作人员的根本区别在于() A.需要与他人配合完成组织目标; B.需要从事具体的文件签发审阅工作; C.需要对自己的工作成果负责 D.需要协调他人的努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三、填空题 1人际技能包括()和() 2.管理二重性指的是管理既具有()又具有()属性。 3.根据亨利·明茨伯格的一项被广为引用的研究,管理者扮演着十种角色,可归为 ()、()、()三大类。 4.根据罗伯特·卡茨的研究,管理者要具备三类技能:(), ()和 ()。 5. .管理的目的是为了() 四、简答题: 1.何谓管理?管理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管理活动具有哪些基本职能?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扮演哪些角色? 4.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需要具备哪些技能? 5.为了履行好管理者的职责,管理者必须具有哪些相应的素质? 五、论述题 1.试论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六、案例分析题 三株的管理 当史玉柱陷入走投无路的深刻危机时,60岁的三株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吴炳新,亲自接待了这位惊魂未定的30岁年青人。期间,吴炳新曾语重心长地说:“你的阅历还浅,驾驶

中国人民大学人大管理综合复习资料历年真题笔记参考书目

本专业课考试科目的全套资料主要包括: 第一部分历年真题及详解 特别说明:最新试题由于官方未公布而无法取得,我们正在通过各方面途径收集,如有会第一时间补发给学员。 ·1.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详解(缺2道分析计算题) ·2.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详解(缺1道分析计算题) ·3.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详解·4.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详解·5.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详解·6.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详解(回忆版,试题和答案不完整) ·7.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8.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9.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管理综合(含管理学、营销管理、财务管理)考研真题及部分答案 ·10.中国人民大学会计与财务试题:20062005(含答案)2004(含答案)2003(含答案) ·11.中国人民大学财务与管理会计试题:2002(含答案)2001(含答案)2000(含答案)1999(含答案)1998(含答案)1997(含答案) 第二部分本科生、研究生课堂笔记、作业 ·1.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原理》(修订版)(王利平)要点笔记(PDF版,共43页)·2.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原理》(修订版)(王利平)教学案例 ·3.中国人民大学《财务管理学》课堂思考题(PDF版,39页) ·4.中国人民大学市场营销概论(郭国庆版)笔记以及习题(Word版,共115页) 第三部分教师授课讲义及课件 ·1.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原理》(修订版)(王利平)课件(21个PPT) ·2.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课件陈丽京教授(10个PPT) ·3.中国人民大学《财务管理学》教学课件(15个PPT); ·4.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市场营销课件。 第四部分期中期末考试试题 大多情况下,考研出题老师与期中、期末考试试卷的出题老师相同,因此本校的期中、期末试卷对于考研备考也有很大有参考价值。 ·1.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本科《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5页)·2.中国人民大学20XX年本科《财务管理学》期末考试试卷及参考答案(Word版,7页)

管理学企业文化

管理学企业文化 ——中国移动通信 ?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责任”和“卓越”,即要以“正身之德” 而“厚民之生”,做兼济天下、善尽责任、不断进步的优秀企业公民。 ? 一、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企业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企业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中国移动的愿景:成为卓越品质的创造者 一、序 中国移动的成长是一个不断自我超越的历程。回首过去,我们踏着快速、坚实的步伐,坚持“服务与业务领先”,以“争创世界一流通信企业”为目标,创造了移动通信事业大发展的辉煌;展望未来,中国移动将以“做世界一流企业”为己任,努力实现从优秀到卓越的新跨越。 卓越的企业建筑于卓越的企业文化。纵观中外企业的发展史,成功的企业大都拥有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长盛不衰的根基,建立并贯彻一套清晰的价值理念,是企业基业常青的灵魂。2005年中国移动提出“培育先进企业文化、锤炼持久核心能力、塑造卓越企业形象”三大措施作为“从优秀到卓越”战略的重要举措,就是要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实现新跨越的动力源泉,凝聚企业的精神力量,建立具有中国移动特色的文化理念体系,明确中国移动人的价值观。 中国移动的企业文化建设,经历了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不断进步、提升的过程。2005年,中国移动对企业成立以来的历程进行了全面回

顾,深刻总结了企业发展实践中凝聚并凸显出来的文化品质和文化内涵,以继承和创新为方针,经过全集团上下反复酝酿和讨论,最终整合、提炼成中国移动追求卓越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 中国移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由核心价值观、使命、愿景三部分构成。 二、核心价值观 二、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正德厚生臻于至善” 企业的价值观是企业持久和最根本的信仰,是企业及其每一个成员共同的价值追求、价值评价标准和所崇尚的精神。无论对于企业整体还是员工个体,价值观作为一把标尺,时刻衡量我们自身的存在意义和行为方式,中国移动的核心价值观是“正德厚重臻于至善” 三、企业使命 三、中国移动的企业使命“创无限通信世界做信息社会栋梁” 使命是核心价值观的载体与反映,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理由,是企业一种根本的、最有价值的、崇高的责任和任务,它回答的是“我们要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的现实问题。使命体现了企业全体员工的行为共识,是引导和激发全体员工持之以恒,为企业不断实现新的发展和超越而努力奋斗的动力之源;使命不仅包括目前面临的任务,更涵盖中国移动人对过去的认识、反思以及对未来的期望和判断,揭示了企业成长的基本原则和思路。 “创无限通信世界”体现了中国移动通过追求卓越,争做行业先锋的强烈使命感;“做信息社会栋梁”则体现了中国移动在未来的产业发展中将承担发挥行业优势、勇为社会发展中流砥柱的任务。 创无限通信世界 及时、充分而有效的沟通是人类实现资源共享、社会实现集约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通信业的发展,帮助人类逐渐打破沟通的时空障碍,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为快捷有效。“无限通信”的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的梦想乐园,在没有任何沟通限制和障碍的世界,在能够“随时”、“随地”、“随意”、“沟通无极限”的世界,人类能

管理学-期末考试重点知识点汇总

第一章管理基础 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指在特定的环境下,管理者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整合组织中的各种资源,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管理职能的基本内涵 1、计划职能---预测未来并制订行动方案。 2、组织职能---建立组织的物质结构和社会结构。 3、领导职能---管理者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对被管理者施加影响的过程。 4、控制职能---保证组织中进行的一切活动符合预先制订的计划。 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是在组织中通过执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带领其他人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共同努力的人。 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代表人角色、联络者角色和领导者角色 信息角色——监听者角色、发言人角色和传播者角色 决策角色——企业家角色、处理混乱的角色、谈判者角色和资源分配角色 管理者的技能 1、概念技能---管理者对事物的洞察、分析、判断、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2、人际技能---与人共事、与人打交道的能力。 3、技术技能---管理者从事自己管理范围内的工作时所需运用的技术、方法和程序的知识及 其熟练程度。 管理者的层次 高层管理者---负责战略的制定与组织实施 中层管理者---直接负责或协助管理基层管理人员及其工作,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 基层管理者---负责管理作业人员及其工作 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对三种不同技能的要求各不相同。管理者的层次越高,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高;越是基层管理者,越需要掌握与业务有关的技术技能,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也越少。 第二章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西方早期典型的管理思想 p14 1.劳动分工的观点 斯密认为,劳动分工导致劳动生产率提高。 2.经济人观点 斯密认为,所有的经济现象都是具有利已主义的“经济人”的活动所产生的。

管理学 复习资料整理 专升本

1、管理学原理:是一门研究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律性的科学。 2、管理:是一种在正式组织内由一个或更多的人来协调其他人的活动的活动过程,以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无法取得的效果。 3、为什么说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 答:由于每个企业能投入生产过程的资源都是有限的,整个社会能用于社会生产的资源也是有限的,所以就要求通过有效的管理来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使有限的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以可用的资源尽可能多地实现某种想要达到的任务或目标。 由于管理的必要性在于资源的有限性,所以管理的目的就是使组织的目标能有效地实现。每一个组织都要通过有效的管理,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这三个基本问题,使组织的有限资源得到有效的运用。 4、为什么说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答:(1)管理成效:指管理活动的效果;组织成效:指组织目标实现的程度。 (2)管理者的管理活动是通过作用于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而对组织的成效产生影响的。 (3)正因为管理者的管理活动在协调被管理者的业务活动从而影响组织成效的过程中要受到工作方面和非工作方面的因素的影响,所以高的 管理成效有可能导致低的组织成效,而低的管理成效却有可能导致高的 组织成效。 (4)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不存在线性的相关关系并不是说管理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是无关紧要的,相反的,它更说明了要提高组织成效就必 须提高管理成效。因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提高管理成效会有 助于提高组织成效。另一方面,从长远的观点看,影响组织成效高低的 其他因素也是管理活动的结果,组织完全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有效的管 理活动使之形成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其他因素。 (5)在现实中,管理者既不是软弱无能的,也不是万能的,管理者的管理成效与组织成效之间是互动的,我们既不能迷信“管理万能论”,也不 能相信“管理象征论”。

2019考研管理类联考综合真题及参考答案

2019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管理类专业学位联考 综合能力 (科目代码:199)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试题册指定位置上填写考生编号和考生姓名;在答题卡指定位置上填写报考单位、考生姓名和考生编号,并涂写考生编号信息点。 2.考生须把试题册上的“试卷条形码”粘贴条取下,粘贴在答题卡的“试卷条形码粘贴位置”框中。不按规定粘贴条形码而影响评卷结果的,责任由考生自负。

3.选择题的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选项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的边框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册上答题无效。 4.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书写,字迹工整、笔迹清楚; 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5.考试结束,将答题卡和试题册按规定交回。 (以下信息考生必须认真填写) 考生编号 考生姓名 综合能力试题第 2 页(共 30 页)

综合能力试题 -1-(共 16 页) 一、问题求解:第1~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 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1.某车间计划10天完成一项任务,工作3天后因故停工2天.若仍要按原计划完成任务,则工作效率需要提高 A .20% B .30% C .40% D .50% E .60% 2.设函数2 ()2(0)a f x x a x =+ >在(0,)+∞内的最小值为0()12f x =,则0x = A .5 B .4 C .3 D .2 E .1 3.某影城统计了一季度的观众人数,如图.则一季度的男、女观众人数之比为 A .3:4 B .5:6 C .12:13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 管理学企业成功案例:海尔的崛起 海尔集团是在1984年引进德国利勃海尔电冰箱生产技术成立的 青岛电冰箱总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国家特大型企业。经过短短15年 的时间,海尔集团从一个亏空147万元的集体小厂迅速成长为拥有 白色家电、黑色家电和米色家电的中国家电第一品牌,到1999年海 尔产品包括58大门类9200多个品种,企业销售收入以平均每年 81.6%的速度高速、持续、稳定增长,1999年,集团工业销售收入 实现215亿元。1997年8月,海尔被国家经贸委确定为中国六家首 批技术创新试点企业之一,重点扶持冲击世界500强。而海尔长期 的成功的企业文化的建设,对海尔的崛起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 下就是海尔文化的具体体现: A.美国海尔人:当日的工作决不往后拖! 1999年7月中旬,美国洛杉矶地区的气温高达40多度,连路上 也少有人在这么热的天气里走动。一次,因运输公司驾驶员的原因,运往洛杉矶的洗衣机零部件多放了一箱,这件事本来不影响工作, 找机会调回来即可,但美国海尔贸易有限公司零部件经理丹先生不 这么认为,他说:当天的日清中就定下了要调回来的内容,哪能把 当日该完成的工作往后拖呢?!于是丹先生冒着酷暑把这箱零部件及 时调换了回来。 B.金昌顺现在工作为何这么"顺"? 金昌顺经过培训上岗,干起了冰箱总装焊接工,他的梦想是想当“海尔焊接大王”。光想当不行,更要平日好好练。怎么个练法?因 为心急,刚开始金昌顺就碰了“钉子”,在一次焊接比赛中成绩不 理想,便一度产生了消沉情绪。他的师傅发现这个现象后,便开导 他说:任何能力的提高都有一个过程,不

要心急,工作效果如果日事日毕,日清日高,每天提高1%,长 期坚持下来, 就会有几何级数的提高。师傅的话深深触动了金昌顺。从此后,他苦练基本功,工余时间寻来些废旧的切割管子,天天晚上进行练习。同事们说:"发现废旧管子就给小金,他这个拼劲真让人佩服!" 金昌顺焊接技术天天有提高,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在98年冰 箱事业部举行的焊接比武中,金昌顺连续三次夺得焊接明星,并受 到公司的嘉奖。 C.这位员工的上级应负责什么责任! 1995年7月的一天,原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公布了一则处理决定,某质检员由于责任心不强,造成洗衣机选择开关差错和漏检,被罚 款50元。这位员工作为最基层的普通员工承担了她所应该承担的工 作责任,但是,从这位员工身上所反映出的质保体系上存在问题-- 如何防止漏检的不合格品流入市场,这一责任也应该像处理这位员 工这样落到实处,找到责任人。这位员工问题的背后,实际还存在 着更大的隐患,毕竟当时的洗衣机有限总公司的产品开箱合格率和 社会返修与第一名牌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这一切决不是这位员 工一个人有能力造成的,体系上的漏洞使这位员工的"偶然行为"变 成了"必然"。既然如此,掌握全局的干部更应该承担责任在前,先 检查系统保障的问题,才能使错误越来越少。这位员工的上级--原 洗衣机有限总公司分管质量的负责人也自罚300元并做出了书面检查。 从企业文化角度分析海尔崛起的原因。 “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从A和B看出,这也是海尔从长期的实践工作中提炼出来企业口号,并且把这句话写在海尔的厂房里, 让全体员工共勉!从C中看出:海尔形成的文化氛围是解决源头问题,从根本上解决企业发展的障碍!总之,海尔的文化是实事求是,而不 是几句响亮的空头口号! 成功管理学经典启示例子:

管理学原理期末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价值观:价值观是关于价值的一定信念、倾向、主张和态度的系统观点。 社会责任:社会责任是企业追求有利于社会长远目标的一种义务,它超越了法律与经济对企业所要求的义务。社会责任是企业管理道德的要求,完全是企业出于义务的自愿行为。 效率: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效果的数量,反映了劳动时间的利用状况,与效益有一定的联系。 职责: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确定每个人的职位,明确规定各职位应负担的责任。概念技能: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 技术技能:运用其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管理方法:在管理活动中为实现管理目标、保证管理活动顺利进行所采取的具体方案和措施。 管理哲学:关于管理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管理主客体矛盾运动规律的科学。 决策:管理者识别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或管理者利用机会的过程。 管理幅度:主管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的下属的数量。 部门化:部门化是将整个管理系统分解、并再分解成若干个相互依存的基本管理单位。它是在管理劳动横向分工的基础上进行的。 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的一定程度的集中。 分权: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管理层次的程度上分散。 直线关系:由管理幅度的限制而产生的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直线关系是一种命令关系,是上级指挥下级的关系。 压力:在动态的环境条件下,个人面对种种机遇、规定以及追求的不确定性所造成的一种心理负担。 冲突:指组织内部成员之间、不同部门之间、个人与组织之间由于在工作方式、利益、性格、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不一致导致彼此相抵触、争执甚至攻击等行为。正强化:奖励那些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有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负强化:惩罚那些不符合组织目标的行为,以使这些行为削弱直至消失,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不受干扰。

(完整版)00153质量管理学复习资料总结归纳重点(1)

质量管理复习资料 第一章 1、“3C”是指变化、顾客和竞争。 2、质量:一组固有特征满足要求的程度。 3、质量特性可以区分为以下几类:①技术或理化方面的特性。这些特性可以用理化检测仪器精确测定。例如机械零件的耐磨性、汽车的耗油量;手表的防水、防震;②心理方面的特性; ③时间方面的特性;④安全方面的特性;⑤社会方面的特性。 4、国际标准化组织把产品分成了四大类①服务②软件③硬件④流程性材料 5、狩野纪昭讨论了三种主要的质量特性:① 魅力特性指如果充足的话会使人产生满足,但不充足也不会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② 必须特性是指即使充分提供也不会使顾客感到特别兴奋和满意,但一旦不足却会引起强烈不满的那些质量特性;③线性特性是指那些提供得越充分就越能导致满意,而越不充分就越使人产生不满的那些特性。例如,商场售货员的服务态度。 6、“大质量”观认为①产品是所有类型的产品;②过程包括制造、支持和业务在内的所有过程;③质量被视为经营问题;④顾客是所有受影响的人,不论内外。 7、促进重视质量的主要原因有:①科学技术的增长在改变人类社会生活方式的同时,更提出了对质量重视的严格要求;②政府对于质量的管制;③消费者权益运动日益高涨;④在质量方面的国际竞争日益增强。 8、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 9、在质量管理活动中频繁地应用着三个管理过程,即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质量改进。这些过程称为“朱兰三步曲”。在质量管理“三步曲”中,质量计划明确了质量管理所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途径,是质量管理的前提和基础。 10、全面质量管理(TQM)是现代质量管理发展的最高境界。ISO8402:1994将其定义为“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足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11、开展全面质量管理可以取得多方面的成效。包括高质量、低成本、高收益、顾客忠诚和员工的活性化。主要表现在:①高质量是全面质量管理最直接的成效;②高质量会意味着更低的成本;③高质量会带来更高的收益;④全面质量管理为组织造就忠诚的顾客;⑤全面质量管理还为组织造就了活性化的雇员。 12、当前,质量正在日益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也是企业关注的焦点。 13、质量成本是指为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费用以及没有获得满意的质量而导致的有形和无形的损失。 14、质量成本可分为内部故障成本、外部故障成本、鉴定成本和预防成本。 15、内部故障成本是交货前发现的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废品损失;②返工费;③复检和筛选费;④停工损失;⑤不合格品处理费等。 16、外部故障成本是产品到达顾客手中之后发现的与不良有关的成本。包括:①保修费;②索赔费;③诉讼费;④退货费;⑤降价费等。 17、预防成本是指为了使故障成本和鉴定成本保持最低而发生的成本。在质量成本中,预防成本与内部故障成本成反比。 18、质量成本计算方法有:①质量成本法,这一方法着重于质量成本分析;②过程成本法;③质量损失法 19、质量管理的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①质量检验阶段②统计质量控制阶段③全面质量管理阶段。1956年美国的费根堡姆首先提出“全面质量管理(TQC)”概念。 20、全面质量管理阶段的主要特点是“三全”管理。即全过程、全员和全面的质量。 第二章 1、朱兰主编的《质量控制手册》被人们称誉为“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圣经”。 2、休哈特开创了统计质量控制这一领域,被人们称为“现代质量控制之父”。 3、石川馨在质量管理领域的贡献之一是开发了在欧美被称为石川图的因果图。 4、美国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准则中体现了11种核心价值观:(1)具有远见的领导(2)顾客驱动的卓越(3)组织的和个人的学习(4)对雇员和合作伙伴的重视(5)敏捷性(6)注重未来(7)管理创新(8)基于事实的管理(9)公共责任与公民义务(10)注重结果与创造价值(11)系统的视野。 5、ISO9000族标准的主要核心标准有:①ISO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②ISO9001 :2000《质量管理体系——要求》③ISO9004:2000 《质量管理体系——业绩改进指南》ISO19011:2002《质量和(或)环境管理体系审核指南》 6、质量奖、TQM、ISO9000之间的关系。①TQM或全面质量管理是一个最大的概念。通过设立国家质量奖来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做法为许多国家所采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日本的戴明奖、美国的马尔科姆·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和欧洲质量奖。这些奖项均体现了全面质量管理的概念和原则。从一定意义上讲,称为“卓越绩效模式”的各种评奖准则可以看作TQM的具体实施细则。②卓越绩效标准与ISO9000族标准之间的关系实际上涉及两个方面的问题,即与ISO9001的关系与ISO9004的关系。就基本目的而言,ISO9000族标准的目的旨在促进企业间及国际间的贸易活动。③ISO9001是关于质量体系要求的一个标准,用于双方合同或第三方认证的场合。与这一角色相对应,ISO9001只是关注那些最直接地影响着产品质量的职能。它不涉及经济效果和成本效率这样的问题,而只是涉及那些直接影响产品质量的特定的人事方面和特定的销售及营销方面。因此,ISO9001的范围比卓越绩效模式或是质量奖的范围要窄。 7、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①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组织依存于顾客,因此,组织应理解顾客当前的和未来的需求,满足顾客要求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②领导作用。“领导者确立组织统一的宗旨及方向,他们应当创造并保持使员工能充分参与实现组织目标的内部环境。”③全员参与。“各级人员是组织之本,只有他们的充分参与,才能使他们的才干为组织带来最大的收益”。④过程方法。将活动和相关的资源作为过程进行管理,可以更高效地得到期望的结果。”⑤管理的系统方法。将相互关联的过程作为系统加以识别、理解和管理,有助于提高组

管理学原理复习资料

管理学复习资料 ①管理科学是一门运用多学科,多领域的理论、方法、技术和知识的综合性交叉学科,是一门现代运用科学,其目的是研究人类在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资源实现组织目标的管理活动方面的动态复杂和创新的社会行为及其规律。 ㈠管理科学的基本特征 1.是在管理理论丛林基础上形成的管理理论知识的系统化 2.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综合交叉科学 3.是理论研究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的知识体系 4.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5.是一门边际科学又是一门基础理论科学 ㈡管理科学研究方面 1.合理协调和组织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2.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3.协调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第一章管理与管理学 1、管理的产生:【管理是在人类活动的基础上产生的,并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①管理是人类群体活动的产物。 ②管理是人类智慧的产物。 ③管理是客观需要的产物。 小知识:ⅰ有据可考的人类历史上最早的管理活动:公元前5000年,幼发拉底河流域的闪米尔人。 ⅱ中国古代最早的管理活动:商代——指挥作战。 周朝——设立三公六卿五官2、人类活动的特点:①目的性 ②依存性 ③知识性 3管理的必要性(在我国): ①作为发展中国家,资源短缺将是一种长期的经济现象。 ②作为发展中国家,科学技术落后是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③高度专业化的社会分工是现代国家和企业建立的基础。 ④实现预期目标都需要全体成员的长期共同努力。

⑤近几年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信息网络、互联网等在中国各行各业的应用和普及。 4、管理的概念 管理主体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对管理客体实施整合,协调以达成既定目标的过程。 内涵: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 5、管理的基本职能:P13 计划 组织 领导 控制 创新 过程性职能(主干型职能):决策-计划-组织-控制 功能性职能:领导 协调 控制 沟通 创新 【 在过程中同时起作用】 6、管理的特征:①两重性(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见16-18)②普遍性 ③组织性(前提两个人以上的共同劳动,共同目标) 7、管理的要素:人员(核心) 资金 物资 时间 信息(纽带) 环境(空间) 8、管理的作用和任务 作用:①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因素。②是提高社会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③对促进社会发展,提高社会生活质量有重要意义。 任务:①实现本机构的特殊目的与使命。②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员工有成就感。③关心对社会的影响,承担社会责任 9、管理者的角色与技能 角色:人际角色—管理者必须扮演组织联络者的角色。 信息角色—监督者 决策角色—决策者 技能:技术技能—运用管理者所监督的专业领域中的过程、惯例、技术和工具的能力。 人际技能—成功地与别人打交道并与别人沟通的能力。 概念技能—吧观念设想出来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精神能力。 10、管理学的对象与方法

管理学 第11版 期末复习重点

复习纲要 名词解释 1、管理:指的是协调和监管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综合定义:管理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在特定的组织内外环境的约束下,运用计划、组织、人员配备、领导和控制等职能,对组织的资源进行有效的整合和利用,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同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的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 2、明茨伯格管理角色理论:三类10种 (1)人际角色:代表人、领导者、联络者 (2)信息角色:监督者、传播者、发言者 (3)决策角色:企业家、干扰应对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3、计划:是对未来行动的规划。它是人们主观对客观的认知过程。包括5W1H( What to do it ? \ Why to do it ? \ When to do it ? \ Where to do it ? \ Who to do it ? \ How to do it ? ) 理解计划的含义:计划是预先制定的行动方案、计划是一个连续的行为过程、计划是控制的基础和前提、计划需要修正 4、目标管理:设定管理者和员工双方认可的目标并使用这些来评估员工绩效的一个过程。 5、宏观环境(PEST):是分析宏观环境的一种工具,通过政治要素(Politics)、经济要素(Economics)、社会要素(Society)、技术要素(Technology)四个方面的因素分析从总体上把握宏观环境。 6、SWOT分析:是对组织内外环境所形成的优势,劣势,机遇,威胁的分析 内部环境: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 外部环境:机遇(Opportunities)、威胁(Threats) 7、统一指挥:形成等级链:包括等级链必须是连续的,不能中断;任何下级只能有一个直接上级;不允许越级指挥;职能机构无权干涉直线指挥系统的工作8、管理幅度:是指一个领导者能够直接而有效地领导其下属人数的限度。 管理幅度的确定:C=N(2 N-1+N-1) 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关系:反比关系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管理组织规模与问题的复杂程度,领导与下属的的能力,授权程度,组织沟通渠道的状况。 9、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激励因素:增加员工满意度的内在因素。(成就、工作本身、责任) 保健因素:导致工作不满意的外部因素。(监督、公司、薪水)

信息管理学复习资料

第1章信息与信息管理 信息的一般定义: 信息是认知主体对物质运动的本质特征、运动方式、运动状态以及运动的有序性的反映和揭示,是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状态的描述。 信息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按照用户决策的需要,经过加工处理的数据。 企业管理界的“信息”定义 信息:管理活动的特征及其发展情况的情报、资料等的统称。 信息的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人类社会的任何物质都是信息的母体。信息无处不在、 无时不有。 ?信息产生的广延性与无限性 ?信息在时空上的传递性 ?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 ?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由于人们的认知能力各不相同,他们从同一事 物中获取的信息及信息量也不相同。 ?共享性 ?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 时效性:事物在不停地运动和变化,而脱离源事物的信息会逐渐失去效用。 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 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导致政府和各行各业都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技术,充分开发信息资源,提高自身的效能和效率。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化。 信息化的核心点: 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信息资源充分地开发和利用。 信息化的层次可以分为5个: (1)产品信息化; (2)企业信息化;(信息化的核心和基础) (3)行业信息化;(如工业、农业、服务业等,信息化与工业化的结合点)(4)国民经济信息化 (5)社会生活信息化 信息管理的对象:信息、信息活动 信息管理的定义 狭义的信息管理:对信息内容的管理。

广义的信息管理:不仅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而且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如信息、技术、人员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 信息管理:个人、组织、社会为了有效地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对信息资源实施组织和控制的社会活动。 信息管理内涵剖析: (1)概括了信息管理的三个要素——信息、技术、人员 (2)体现了信息管理的两个方面——信息资源、信息活动 (3)反映了管理活动的基本特征——规划、组织、控制 信息资源:可供利用的信息的集合。 信息资源有三要素:信息生产者、信息、信息技术 信息管理流程:信息生命周期管理 信息的创建(生产/发布):机构、网络、规范性 信息采集 信息组织:序化、有效的系统 信息存储:共享、保护、备份、恢复 信息利用:价值实现 信息清理(销毁/回收) 第2章信息交流 信息交流的分类 a)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非生物与其他生物) b)人与人的信息交流 c)人与人信息交流的社会性特征 信息交流的定义: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上,认知主体之间借助符号系统所进行的数据、知识和事实等信息传递与交流的过程。 共时信息交流:横向(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 历时信息交流:纵向(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 申农-维弗的通信模型

财务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财务管理学》综合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间接筹资2.市盈率3.财务杠杆系数 4. 获利指数5.财务管理的目标6.营运资金 7. 经营杠杆8.年金 二、单项选择题 1. 息税后利润变动率相当于息税前利润变动率的倍数表示的是()。 A.营业杠杆系数 B.财务杠杆系数 C.联合杠杆系数 D.边际资本成本 2. 投资决策评价方法中,对于互斥方案来说,最好的评价方法是()。 A.净现值法 B.获利指数法 C.内部报酬率法 D.平均报酬率法 3. 下列融资方式中,资本成本最高的是()。 A.发行股票 B.发行债券 C.长期借款 D.留存收益 4. 经济批量是指()。 A.采购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 B.定货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 C.储存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 D.存货总成本最低的采购批量 5. 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公司累计发行的未偿付的债券总额不超过公司净资产的()。 A.60% B.40% C.50% D.30% 6.下列财务比率反映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有()。 A.现金流量比率B.资产负债率C.偿债保障比率D.利息保障倍数 7.在投资决策时,考虑风险和报酬之间的关系是( ). A.风险越大,报酬越高B.风险越低,报酬越高 C.风险和报酬没有关系D.风险大,报酬应该相应增加 8.间接筹资的基本方式是()。 A.发行股票筹资 B.发行债券筹资 C.银行借款筹资D.投入资本筹资 9.下列不属于债券筹资的优点的是()。 A.债券成本较低B.可利用财务杠杆

C.保障股东控制权D.筹资数量不受限制 10.()可作为没有通货膨胀时的纯利率,或平均利率。 A.变现力附加率 B.国库券的利率 C.利息率 D.股利率 11.在计算速动比率时,要从流动资产中扣除存货部分,其原因在于在流动资产中( )。 A.存货价值变动较大 B.存货质量难以保证 C.存货变现能力最低 D.存货数量不易确定 12.下列各项中,属于长期投资决策静态评价指标的是( )。 A.获利指数 B.投资利润率 C.净现值 D.内部收益率 13.流动比率反映的是( )。 A.短期偿债能力 B.长期偿债能力 C.流动资金周转状况 D.流动资金利用情况 14.下列长期投资决策评价指标中,其数值越小越好的指标是( )。 A.净现值率 B.投资回收期 C.内部收益率 D.投资利润率 15.非系统风险( )。 A.归因于广泛的价格趋势和事件 B.归因于某一投资企业特有的价格因素或事件 C.不能通过投资组合得以分散 D.通常是以β系数进行衡量 16.现金作为一种资产,它的( )。 A.流动性强,盈利性差 B.流动性强,盈利性也强 C.流动性差,盈利性强 D.流动性差,盈利性也差 17.下列哪个项目不能用于分派股利( )。 A.盈余公积金 B.资本公积 C.税后利润 D.上年未分配利润 三、判断题 1.不可分散风险的程度,通常用β系数来计量。作为整体的证券市场的β系数为1。()2.风险大的项目,收益一定高。() 3.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是追求现金流转的平衡。()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