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库 最新最全的文档下载
当前位置:文档库 › 2020年整理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pdf

2020年整理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pdf

2020年整理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pdf
2020年整理人教版七下历史与社会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pdf

历史与社会七下第七八单元复习提纲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

一、规则的演变

1.规则的含义:规则是人们行为的规范和准则。

2.规则的重要性:(“为什么我们要遵守规则?”或“我们的生活必须尊重规则、遵循规则的理由”)

①“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就像地球上的经纬线纵横交错,社会的经纬是由众多的规则共同编织而成的。

②它标明生活的规范,建立生活的质量,提高生活的质量;它存在于生活的时时处处,影响着生活的方方面面。

③规则因生活的需要而出现,应生活的内容而存在。

3.规则的内容:

①禁止性规则----规定不许做什么②非禁止性规则(许可性规则)----规定可以做什么

4.规则的存在形式:有以文字形式存在的,如校规、法律等;也有以约定俗成的方式流传下来的,如民俗风情。

5.交通规则、体育竞赛规则、法律,这些规则的共同点是:强制性,需要有人监督,违规要受到惩罚。

6.规则变化的原因:规则源于生活并用于生活。

①随着人类活动的范围不断扩大,一些新规则不断出现,以适应新领域中的新事物和新变化;(从无到有的规则,如太空交通规则,动物福利法,宠物法,动物遗弃法案等)

②无数新的规则依照社会发展的要求而产生,也有无数旧的规则和制度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而被废除;(从有到无的规则,如农业税条例。)

③规则不是无缘无故出现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断修改的规则,如新交通规则中对酒驾、毒驾的处罚加大。)

7.规则的意义和价值:任何规则的出现,都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任何规则的废立与沿革,都是历史进程的折射。从这个意义上讲,规则的存在,源自于生活的需要;规则的演变,见证了生活的历史。

二、传媒的行程

1.传播的含义:传播是通过说话、写作或者形象等传递、分享或交换信息的行为。

2. 生活中的文化传播①小到亲朋好友聚会、外出旅游,大到经济、政治、文化活动,都可以成为文化传播的途径。②所有的交往都可以看成是文化传播的过程。只要有交往,人们总在不自觉地参与文化传播活动。文化传播,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

3.文化传播的基本途径,如:商贸活动、人类的迁徙、学校教育等。

4.传媒的概念:文化传播需要一定的手段或载体作为媒介,这就是传媒。

5.传媒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阶段。

6.传媒与文化传播的影响:传媒不断改进、丰富的行程,就是文化传播日益广泛、深入的行程。

7.大众传媒的含义和标志:即面向大众传递信息,如书籍、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等。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

8.新兴的大众传媒——互联网:它兼收并蓄各种已有的大众传媒,还有自己的独特优势,如它具有虚拟的人际交往平台和信息传播平台。

9.大众传媒的作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大众传媒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它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0.传媒演变见证了历史:传媒,承载着文化传播的使命,更记载着生活时空的变迁。它记录着生活的内容,也记录着生活的变化。传媒因生活的改变而发展,生活因传媒的发展而改变。

三、生活的故事

1.规则的演变、传媒的行程,集中反映了生活的变化。生活的变化包括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变化。

2.传媒促进了精神追求:传媒的行程,传承着前人的知识和经验,汇集着同代人的求索与创新,还具有改变生活的力量。.

3..生活的变化一般从物质条件的改变开始。

4.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的变化: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方式也在变化之中。过去节俭消费、量入为出,现在是更新换代和“寅吃卯粮”。

5.代际差异:就是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不同,不同时代的人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兴趣爱好、行为习惯等方面存在着的明显的差异。

6. 代际差异导致的代际隔阂就是“代沟”。

7.代际差异的表现:①代际差异印证着社会生活的变迁,始终伴随着我们的人生旅程。②生活总在不停地变化,代际之间的差异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有一脉相通的继承和坚守。

8.学习历史的意义:历史就是关于社会如何变化,为何变化的学问。历史告诉我们怎样选择、怎样做事、怎样为人。历史的教训值得汲取,它凝聚着先驱们付出的辛勤和牺牲;历史的经验值得珍惜,它是我们励精图治的智慧和力量之源。

四、综合探究七

1.如何了解区域的变化:

①内容:人口的迁移、环境的变迁、交通的发展等

②依据的资料:第一手资料是指来自自己实践、经历或直接观察所获得的资料。.第二手资料是指从当事人或目击者那里转述得来的资料。第一手资料比第二手资料更可靠。

2.如何看待区域的变化:不同的区域,其变化有快有慢,有好也有坏;同一个区域的变化,在不同的人眼里,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3.事实与观点:事实是事物的真实情况,观点是人们对事物的看法。

4.说明区域的变化一般包括:一是取标题,标题要能鲜明地体现区域变化的特色;二是说明资料的来源;三是选取区域变化的实例,进行事实描述;四是对区域的变化进行评价,亮出自己的观点。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

一、原始先民的家园

1.旧石器时代:远古时期,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2..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的标志,人类已有二三百万年的的历史了。

3.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生产工具的时代。

4.新石器时代的生产和生活: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出现了原始的农业和畜牧业,人

们主要依靠人工种植的粮食和饲养的家畜为生,出现了定居的聚落。

6.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农业聚落出现在西亚地区。距今9000年前后,长江和黄河的中下游以及辽河流域也开始出现农业聚落。

7.农业聚落的出现,表明人类进入定居时代,是人类社会演进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二、早期文明区域

Ⅰ两河流域(1)位置:位于亚洲西部的美索不达米亚,在地理范围上,大致在今天的伊拉克境内。(2)

“两河”指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3)文明成就:出现了手工业者、商人、祭司、书吏等阶层,国家政权,有组织的宗教和新的社会秩序。有世界上最早的城市——乌鲁克古城,图画文字——楔形文字等。Ⅱ尼罗河流域(1)位于非洲东部高原,自南向北经埃及境内注入地中海,全长6600多千米。(2)尼罗河定期泛滥,泥沙沉积,为河谷耕地带来了理想的天然肥料。(3)距今6000年前埃及就有了象形文字——纸草文书。距今5500年前后,出现几十个小国。距今5000年前后,初步统一的古代埃及国家建立起来。Ⅲ.印度河流域(1)自然环境:位于南亚次大陆上,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2)距今4500年前后出现城市国家,会修筑拦河堤坝,引水灌溉农田,种植棉花。著名的古城镇——摩亨佐·达罗城。

2.克里特文明与迈锡尼文明合称爱琴文明

(1)克里特岛是爱琴海中一个大岛,也是今天希腊的第一大岛。远古时期,这里以种植谷物、橄榄、葡萄为主,还盛产鱼、水果和橄榄油,是地中海周边地区的贸易中转站。

(2)距今4000年前后,文明的曙光就投射到克里特岛上,如著名的米诺斯王宫。

(3)在克里特文明之后,爱琴海截获又出现了迈锡尼文明,它们合称为爱琴文明,历时约800年,它是古代希腊文明的开端。

3.中美洲文明(位置和范围:中美洲是指从墨西哥南部到哥伦比亚以北的美洲中部地

三、中华文明探源

1.距今一万年前后,黄河和长江的沿河地区就进入了新石器时代,并出现了早期农业。黄河流域为旱作农业区,主要种植粟;长江流域为水作农业区,主要种植水稻。

2.手工业的发展:出现了陶器。陶器是当时人们生活的主要用具,考古证明:蛋壳黑陶杯。

3.私有制和社会分化的出现:生产发展带来了剩余产品,社会分工推动了商品交换,私有制开始出现,人们因财富和权力的不同而分属不同社会阶层。考古证明:玉琮,龙虎堆塑,玉器等

4.城市的出现:伴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人口迅速增长,一些原始聚落的规模也不断扩大,逐渐向城市迈进。考古证明:地下陶制排水管

5.原始宗教的出现: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大地上还出现了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等宗教形式。有巫师专门负责宗教活动。考古证明:舞蹈纹彩陶盆,女神庙和女神头塑

6.传说时代:在文字发明以前,人类的历史依靠口耳相传的方式流传下来,成为古史传说。古史传说中所描述的远古时代被称为传说时代。

7.炎帝和黄帝被尊为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发明耒耜,教人农耕,尝遍百草,发明医药,因此号称神农氏。他还发明陶器,开辟集市。黄帝开始建造宫殿,发明车船,制作衣裳,教人们打井,还让下属官员发明文字、历法、算术和音乐。他的妻子嫘祖发明了养蚕抽丝技术。

8.尧舜禹的传说:禅让制和大禹治水

9.距今大约400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夏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的新石器时代大体结束,中华文明正式开始。

四、综合探究八

1.时间与纪年

(1)西汉武帝前,历代帝王都是以自己在位的时间计算年代。

(2)汉武帝首创以年号纪年,定公元前140年年号为“建元”,这一年就是“建元元年”。此后中国古代文献就采用以皇帝年号纪年的方法。

(3)干支纪年是我国古代的一种纪年法。

(4)把基督教传说中耶稣诞生的那一年,定为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

(5)通常我们还把一个较长的时段称为“时代”。每100年称为一个“世纪”。每10年为一个“年代”。

2.我们可借助的资料大致可以分为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和口述资料。

3.文献资料包括史书、档案、日记、报刊、图片等其他文字和音像资料。

4.实物资料主要是指历史上人类活动遗留下来的各种遗存,如遗址、墓葬、出土文物等。

5.口述资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并被记录下来的资料,包括神话、传说、故事、回忆录、采访记等。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

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册(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12.9亿)是世界上众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密度较高,而且分布很不均匀。黑河——腾冲线(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以东即东部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线以西即西部人口比较稀少。 4、我国民族分布现状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汉族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而其余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汉族主要集中在东西和中西部,少数民族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和东北边疆地区。

地形各类多样;山区面积广大,要占全国总面积的3/2;地势特点:中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大至呈三级阶梯。

综合因素。 综合探究五认识宝岛台湾 1、台湾的位置:台湾省位于我国东海海域,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相望,东边 是太平洋。主体是台湾岛,此外有澎湖列岛、钓鱼岛、赤尾屿、兰屿、绿岛等200多个岛屿构成 2、台湾的位置重要性:从海上交通的角度:台湾位于中国沿海南北航线咽喉, 东亚通往东南亚、亚洲通往美洲、大洋洲、欧洲、非洲的交通十字路口,交通位置十分重要。 3、台湾之最:台湾降水最多的地方:火烧寮台湾最高的山:玉山 台湾最长的河流:浊水溪台湾最大的湖泊(旅游景点):日月潭4、台湾的气候:台湾省大部分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只有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 带季风气候。台湾的降水东部多,西部少(夏季风的影响以及地形的影响)5、台湾的地形特征:台湾山地多,平原少。山脉集中分布在岛的中部和东部, 只有西部沿海有较为宽广的冲积平原和盆地。(浙江省地形也是以山地和丘陵

为主) 6、受地形的影响:漂流短小,落差大,水能丰富;自东向西流。(不修建东西方 的铁路:地形影响) 7、矿产分布:台湾山脉西部多产铁、石油,北部火山区有丰富的硫磺矿,东侧 有铜、铁。 8、工业和人口分布特点:分布在西部西区(西部开发历史悠久,地势平坦,土 地肥沃,农业发达,人口稠密,交通便利) 9、主要城市:台北:台湾最大的城市,是台湾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高雄:台湾最大的港口城市,也是第二大城市,其临海工业区是 台湾最大的工业区。 新竹:台湾高科技产业的摇篮(硅谷) 台南:记载台湾开拓建设的历史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十天干类象详解汇总

十天干类象详解: 甲木 1 、滴天髓云: “甲木参天脱胎要火;水荡骑虎,火炽乘龙;地润天合,植立千古。”这几句已经说出了甲木的特性与喜忌,是我们推命时应掌握的一些通用原则 2、甲木为东方木,应震卦,震为雷,古人说甲木为雷,可以看到甲木气质轻清向上,快速积极,刚健的性质.甲木代表阳木,如森林,乔木,大树等.一棵健康的树木是离不开阳光的,也就是良好的光合作用来使其生长成材。 3、春天的甲木一般在雨水前需要丙丁火来驱除寒气,故甲木参天,脱胎要火,在雨水后,要庚金劈甲来引出丁火取贵。 4、夏天的甲木火旺木燥,地支须有水润,使木性不至于焚灭,干支生克则地润天合,植立千古.如果八字中火过多,须辰土来即火炽乘龙.为何是辰而不用丑?因辰为水库,其中乙木可以使甲木盘根,有癸水湿润,比丑土(己,辛,癸)要有效率的多,丑为金库,有损木力。 5、秋天的甲木凋零,一般以水印化官杀为用,另须木来帮助,地支最好有根基,即寅卯且不被冲合.如果是九月霜降后,还须适量的火来温暖。秋月金旺,以丁火制约庚辛为佳,反生之功效。 6、冬天的甲木寒冷,以火反生,即阳光普照则光合作用充分.如水过多漂木,则须寅木扎根,即水荡骑虎,寅木中有戊土止水,丙火温暖,甲木相助,甲、丙、戊联合运用,缺一不可,使寅木虎发挥最佳用神效果.其次可以用未土,未是燥木库,能纳水助甲,调节气温,也很不错。所以命中喜寅的人喜欢养猫,或者遇到属虎的朋友,上司帮助大,或者说缺寅的人带虎生肖饰品,家中挂幅虎画,熊猫画,养猫能改良命运。 7、命局如木火二行,成木火通明时,要看节气的深浅。要防灰飞烟灭之虞,故须看干 支水火体性,木火虽通明,也不可忽略甲木的本质,地润兼要火的认识须深入。 8、六壬中甲木主青龙,木将,主财宝、婚姻、喜庆、增福解祸,吉将。在人为辅弼、 大臣、司金铸之官、高雅端方之士、富户、媒妁、僧道。 在物为财宝、文字、重器、衣服、绢帛、羽毛、文彩、龙鱼、水族、虎豹、猫狸、林木、舟车、棺椁、枷棒、筵宴、酒食、果菜,於祟为木神、司命。 9、在《玉照定真经》中讲到“寅申庚甲,商路吏人”,甲(寅)木可以看做功曹,也就是看日元为庚还是甲,就能明确其从事职业特性了。这和六壬中甲木的形意是密切相关的。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汇总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基础知识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2.四大文明古国的社会阶级 4.《汉谟拉比法典》 地位:迄今发现最早的保存完整的成文法典 实质(性质):是一部代表奴隶主意志的法律;是维护奴隶主对奴隶和平民统治的工具。

5.印度种姓制度 野蛮,开始进入文明时代,为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7.列举四大文明古国中对现在还有直接影响的成就 (1)古埃及的太阳历; (2)古印度人发明的阿拉伯数字 (3)古印度人发明的通用计数法 (4)古埃及的几何学、解剖学,计算等腰三角形,长方形等面积,推算圆周率为3.16; (5)古印度的佛教 (6)古代中国的文字 8.古代印度的佛教 1)佛教产生的时间:前6世纪 2)佛教的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尊称:佛陀,佛,释迦牟尼) 3)佛教教义: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宣扬的种姓制度。认为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苦”的根源是人的欲望,忍耐服从,刻苦修行,才能摆脱“苦”到达极乐世界。 4)传播:前3世纪,阿育王大力弘扬佛教,兴盛一时,向外传播。 5)北传经中亚到中国内地,再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北传佛教(印度——中亚——东亚) 南传到我国傣族地区以及斯里兰卡、缅甸和泰国,南传佛教(印度——东南亚) 6)宗教有正面作用,也有负面作用。 ①宗教倡导的宽容、慈善、诚信、尊重生命等观念对于社会道德改善和提高,对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②宗教的负面作用也是多方面的,比如过度的信仰可能导致宗教极端主义和邪教的产生,有害于社会等。 7)宗教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何作用? 宗教是一种文化现象,曾在人类历史的早期阶段起过重要作用。人类文明的发展是由古代文明发展而来的,要理解古代文明,了解宗教的情况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课 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西周 维护社会秩序、巩固统治的工具 1.建立者(周武王)、时间(公元前1046年)、都城(镐)。 2.分封制和宗法制 3.礼乐制度(周公制礼作乐)→规范贵族的身份 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具体内容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

世界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导语: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器也很多,铜与锡来自何处?走笔至此,想起一个中国城市,名叫无锡,市内还有一山,名叫锡山,这是很有意思的。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世界史读书笔记文章,仅供参考! 世界史读书笔记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下我阅读了《失落的国度》这本书。西琴这部《失落的国度》,探讨的主要是印第安文明与苏美尔文明之间关系。他认为美洲的文明仍然只是苏美尔文明在美洲的一个分支,同样是由阿努纳奇人建立的。他非常精确地将阿努纳奇人到达美洲的时间定在了公元前3113年,这是玛雅最后一个纪元开始的时间。这些来自中东蓄须人来到这里,他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即是挖矿,一个是金矿,一个是锡矿。前者用于解救尼比鲁星的生态危机,这也是阿努们来到地球的主要目标;后者则用于制造青铜器。其实人类采用青铜本身就是件很奇怪的事,在不知金属冶炼为何物之时,竟能掌握复杂的青铜冶炼工艺,且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真是够神奇的。人类对于工具的采用,一般先是从简单的、容易得到的、不脱离自然形态的物件开始,像青铜这样如此复杂,需要融化两种金属,还得按照一定比例的合金,人类会进行长久的探索才能得到。人类却尚在蒙昧时期,刚从石器时代进入金融时代,就得到如此坚硬

的合金,如无外力的帮助,是令人难以想象的。 在中国出土的青铜器也很多,铜与锡来自何处?走笔至此,想起一个中国城市,名叫无锡,市内还有一山,名叫锡山,这是很有意思的。无锡何以名,最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此地本产锡,一直开采到汉代,锡矿枯竭,是称无锡。无论如何,无锡与锡有关是基本可以定论的,且现在无锡确已无锡。难道此处之锡都用作制作青铜去了吗?中国还有一处盛产锡,那就是云南的个旧,现在仍然还在产。吊诡的是,此两处皆非中国青铜文化的中心,而是处于边缘地带,作为青铜文化中心的中原,则并不产铜与锡。那么就有一个问题,这些矿石是如何运至中原的?想想当时的运输条件,真是个艰巨的工程。当然,这是题外话。不过,如果有人做一点研究,会取得很有趣的成果的。 回过头来再说《失落的国度》。书中还有一处让我感触颇深的是美洲的巨石文化,随处可见的石制建筑,很是让人惊叹。特别是在蒂华纳科,这座位于的的喀喀湖边的神秘高原之城,巨大而坚硬的石头像豆腐一样,被人任意地切割,砌成各式各样的形状,堪称鬼斧神工。即使以现今的技术,亦不一定能达成。那么数千年前的印第安人,是以何种手段做到的呢?总不会像现在一些研究者认为的,也如埃及金字塔那样,是由数以十万计的平民,以肩挑背扛的方式,一点一点地砌成的吧?其实,类似的奇迹在美洲这块神秘的大陆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测试卷答案完整版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测试 卷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

第一单元测试卷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得分______单项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您认为最恰当的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 A、都生活在同一居民区 B、彼此利益相关,交往比较密切 C、具有共同的区域身份 D、对所在区域有某些共同的看法 2、在既无指向标,又无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确定方向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它们的字母代号分别是(D) A、NSEW B、SNWE C、SNWE D、NSWE 3、下列不属于 ...地图三要素的是(C) A、比例尺 B、图例和注记 C、地图说明 D、方向 4、在1:200,000的地图上,量得你的家到学校的图上距离为3厘米,那么从你家到学校的实际距离应为(D) A、60千米 B、6000千米 C、600千米 D、6千米 5、如果你要绘制一幅你所在的小区的地图,用下列哪种比例尺,可使地图上的地理事物最为详细(B) A、1:50,000 B、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米 C、二十万分之一 D、1:45,000 6、图例“◎”通常表示的是(A) A、首都 B、城市 C、湖泊 D、山峰 8、村落、城镇属于(B) A、功能社区 B、自然社区 C、行政社区 D、虚拟社区 9、居委会管理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这是社区的(A)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管理功能 10、下列各区域之间的联系中,属信息交流的是(B) A、杭州的西湖藕粉销往海外 B、教师通过《历史与社会教学网》下载教学资源,交流教学心得 C、山东省派干部支援西部大开发

初二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 工作计划)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32170 初二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Model teaching plan of history and Society Volume 1

初二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初二历史与社会上册教学计划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提高历史学科教学质量为中心,坚持教育创新。积极参与课程改革,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教学目标 继续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培养学生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弘扬世界各民族的优秀文化。完成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的历史教学任务,争取平均分、优秀率、合格率都超过东莞市平均水平。 三、学生情况分析 初二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历史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历史小论文写作水平不高。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历史现代史部分。教科书由单元和课组成。每一个单元为一个学习主题,每一个学习主题下分若干课。本册共七个单元,共二十一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每课课文由提示、正文、阅读课文、图、表、资料、注释、每课一得以及课文中思考题和课后练习,活动建议等组成。其中正文紧 扣教学大纲目标要求,可作为课堂教学应完成的基本任务。其余内容,可根据学生具体情况,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与要求。 五、教学措施 1、认真钻研新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认真备好每节课,明确重点、难点,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 2、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讲究教学技能和教学艺术,加强课堂教学的设计,增强趣味,幽默感。要充分运用多媒体、历史地理、图画、图表,积极创造条件,以教学的直观性,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 3、增加课堂容量,精讲精练,减轻学生负担,提高课堂效率。一节课是四十分种,再除去两分种准备时间,实际只有四十二分钟。我打算将课堂内的四十二分钟分成三份:前五到革分种复习上节课所学的内容,导入新课;中间二十五分钟教学新课;后十分钟练习巩固。 4、教会学生学习方法。在上一个学期,我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上做得不够好,本学期我要教会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尤其是让学生掌握历史小论文的

世界现代史读书笔记

世界史读书笔记 书名:《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学生姓名:易丹 年级:2010级 学院:历史文化学院 专业:历史教育 班级:2班 学号:2010030238

读书笔记 ——《发现——二战中的谜团真相》 秦叔宝(原名陈孝威著章节大意: 第一章:天上的会议室——决战秘闻 揭秘协约国主要领导人在会议桌上的决策,一个个决定着千万人生死的决议从他们手上悄无声息的发出。这是个没有硝烟的战场,这是智慧的较量。 第二章:地下的发报机——间谍秘史 讲诉二战时期各国间谍的英雄史诗,他们的身份、任务、贡献大揭密。第三章:幕布后面的枪声——战役内幕 揭秘二战中几大著名事件的历史真相,抛开人们惯常所知的,展现给你不为人知的一面。 第四章:铁甲威龙——武器揭秘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武器大揭密,高科技、高威力、高价值的新型武器,从核潜艇到航母再到超级密码、电子对抗等等,讲诉很多我们所不知道的核武器的故事。 第五章:将帅终结者——将帅之死

讲诉二战中主要的战争罪犯、日德意领导人以及主要将领的死亡秘密,揭秘他们最后生命的内幕。 第六章:谁动了我的黄金——藏金之谜 揭秘二战中同盟国大量的财富的来源以及去处。 第七章:加里森赶死队——特种部队 揭秘二战中各种特种兵作战情况,他们对战争的贡献以及他们的最终归宿。 第八章:爱因斯坦的沉默——核秘闻 讲诉二战中核研究的各种秘闻,揭秘美国“曼哈顿工程”、爱因斯坦的功过以及美对日广岛、长崎投原子弹的最终原因。 第九章:枪炮上的玫瑰——花边故事 揭秘二战中各国领导人的绯闻趣事。 文章线索: 本书以谜团为线索,对二战中的秘密进行描述,本书强调谜团更强调真相。本书从九个方面对涉及二战中的诸多鲜为人知的事实进行了详尽的描述,以记录的方式呈现了二战中的谜团极其真相。 观感:

word完整版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复习提纲2018

浙教版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第三位。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2、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 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3、找出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看地图找) 4、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 四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洋:太平洋 6、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行政区划: 1、全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在必要时,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而设定。 2、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我国跨经纬度最大的省区是哪里?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里?临省最多的是哪里?邻国最多的是哪里?地势最高的是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众多的人口: (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136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3 倍。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4%,而面积只 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而面积 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比较稀少。)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自然条件好,开发较早,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西部地形以高原和山脉为主,自然条件较差。开发较晚,交通相对不便。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 2、少数民族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哪一个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民族?壮族;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大杂居、小聚居”;有利于各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第二课山川秀美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总,复习,知识点,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古代埃及 1. 自然环境:位于非洲北部,气候干旱,雨量稀少,土壤肥沃。 2. 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几十个最初的小国→公元前3100年美尼斯统一埃及,定都孟斐斯→公元前15世纪国力强盛,地跨亚非两大洲,之后由盛转衰→公元前6世纪,被波斯灭亡,后融入阿拉伯帝国中。 3. 文明: 经济上:灌溉农业发达; 政治上: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国王称为法老,自诩为太阳神之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其陵墓金字塔是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胡夫金字塔最大); 文化上 ①象形文字----古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叫象形文字,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前后。 ②太阳历——人类历史上第一步太阳历。按照尼罗河水的涨落河农作物的生长规律,把一年划分为泛滥季、播种季和收获季3个季节,每季4个月,每月30天,岁末加上5天宗教日。 ③医学发达:制作木乃伊的过程,知道了解剖学,并且开始分科治病。 4、尼罗河对古埃及的作用:尼罗河的定期泛滥使两岸土地肥沃,因而农业发达。农业的发达使沿河地区形成村落,人口增多,手工业和商业也发展起来,逐渐形成了城市,出现了国家,促进了古埃及文明的形成和发展。 古代西亚国家两河流域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1.地理位置: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形似新月,土地肥沃,称为“新月沃地” 2.主要居民:苏美尔人,腓尼基人,希伯来人 3.古巴比伦文明: ⑴自然环境:位于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与幼发拉底河),干旱少雨,水量不稳; ⑵兴衰史:公元前3500年形成小国→公元前18世纪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公元前16世纪被外族所灭。

2018浙教版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下总复习资料

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 一、辽阔的疆域: 1、中国的陆地面积约960 万平方千米,几乎与整个欧洲的面积相等,在世界各国中仅次于俄罗斯、加拿 大,居第三位。我国领土南至南沙群岛的南缘,北到黑龙江,西达帕米尔高原,东抵乌苏里江。 2、海岸线曲折,岛屿众多。 海岸线长达18000 千米,北起鸭绿江南至北仑河口;台湾岛是我国最大的岛屿,海南岛是第二大岛屿。 3、找出我国陆上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看地图找) 4、我国还有辽阔的海洋:“四海一洋” 四海: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一洋:太平洋 6、我国海陆位置有什么优越性? 我国是一个海陆兼备的国家。其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使这一地区气候湿润,有利于农业 生产;沿海有许多优良港湾,利于发展海洋事业。西部深入亚欧大陆内部,使陆上交通能与中亚、西亚、 欧洲直接往来。此外,幅员辽阔的国土,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也为中国社会的进步 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行政区划: 1、全国的行政区划基本上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三级。在必要时, 国家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因为中国国土面积大,为便于管理,促进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而设定。 2、我国目前有多少个省级行政区划单位?请熟记它们的名称、简称、行政中心。 3、我国跨经纬度最大的省区是哪里?面积最大的省区是哪里?临省最多的是哪里?邻国最多的是哪里? 地势最高的是哪里? 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 三、众多的人口: (1)人口众多,人口密度较高: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已达13 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22%;我国是世界上人口密度较高的国家,136 人/平方千米,是世界平均人口密度的 3 倍。 (2)人口分布不均匀:东密西疏。(黑河—腾冲一线以东,人口数量约占全国总人口数的94%,而面积只占全国总面积的43%,人口十分稠密。黑河—腾冲一线以西,人口数量只占全国总人口数的6%,而面积却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比较稀少。) 2、我国人口为什么出现东密西疏? 东部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自然条件好,开发较早,社会经济条件好,交通便利。西部地形以高原和山 脉为主,自然条件较差。开发较晚,交通相对不便。 四、多民族的大家庭: 1、我国的民族状况: 2、少数民族人口在400 万以上的有壮族、满族、回族、苗族、维吾尔族、彝族、土家族、蒙古族、藏族。 3、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哪一个民族?分布最广的是哪个民族?壮族;回族。 4、哪一个省区少数民族分布最多?云南省 5、我国民族分布有什么特点?这样分布有什么好处? “大杂居、小聚居”;有利于各族相互交往,团结合作,共同繁荣。 第二课山川秀美 1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

浙教版八年级历史与社 会上册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第一单元多元发展的早期文明 第一课亚非大河文明 课标要求: 1. 图文结合,了解古代埃及、古代西亚、古代印度产生的自然环境,勾勒人类文明起源的脉络和方向。 2.体会尼罗河在古代埃及文明、两河流域在古代西亚文明中的重要作用。 知识要点:(1)古代埃及: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统一、强盛、衰亡、古代埃及的政治制度、尼罗河对古代埃及文明的贡献、古代埃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2)古代西亚: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古代西亚文明、西亚地区的早期居民。(3)古代印度:自然环境、文明的产生、种姓制度、古代印度的佛教。 第二课中华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课标要求:1.比较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文明的差异,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2.了解春秋五霸和战国七雄,掌握商鞅变法主要内容及其作用,理解变革与争霸的关系,理解历史人物和人民群众在变革中的作用。3.认识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农具和牛耕技术的使用对社会生力的发展产生的作用。4.对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和他们的思想有一个初步认识,理解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其对后世和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知识要点:(1)早期国家的建立、夏朝后期的都城、商的建立、甲骨文、中国青铜文化、西周的建立、夏商周军队和刑法、分封制、礼乐制度、疆域、西周灭亡。(2)东周、春秋时期、春秋争霸局面出现的原因、齐桓公称霸的实质、战国时期、商鞅变法。(3)形成百家争鸣局面的历史背景、主要学派、思想家及其主张、孔子的生平、孔子学说的影响、老子的贡献、百家争鸣的影响。 第三课西方古典文明 课标要求:1.了解古代希腊典型的国家管理形式,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希腊文明的特点。2.认识雅典民主制的双重性,知道斯巴达崇尚武力。直到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3.了解古代罗马帝国的兴衰,能根据资料描述出古代罗马文明的特点。4.认识古代罗马人的民族特性,即尚武精神,知道帝国发展的基本脉络。5从古代希腊、罗马文化与后世欧洲文化的联系中,感受古典文化的巨大成就和影响。 知识要点:(1)希腊的地理概况、城邦文明时代、雅典的民主制度、斯巴达的政治特征、希腊的衰落、亚历山大帝国的概况影响。(2)古代罗马的兴起、罗马共和国的时期、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全盛时期、罗马帝国的贸易、基督教产生、罗马帝国的衰落。(3)希腊、罗马的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之源、古代希腊的文化成就、古代罗马文化的成就。 第二单元相继兴衰的中古欧亚国家 第一课西欧封建国家与基督教文明 课标要求:1.归纳出欧洲主要封建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以及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封建等级制的形成与特点。2.理解基督教对欧洲封建社会的影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吴于廑《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笔记和典型题详解第1章人类的史前时代 一、人类的起源 1人类在自然界的位置 (1)地球发展分期 ①分为五代: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 a.最原始的生物出现在太古代的地层。 b.元古代末期出现了原始的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等多细胞生物。 c.古生代,原始的脊椎动物发展成鱼类。鱼类中一支演化成为两栖动物。两栖动物中的一支又演化为爬行动物。爬行动物的一部分演化为恐龙。 d.中生代,最早的哺乳动物及鸟类在已出现。 e.人类起源于新生代。 ②每个代又分为若干纪,每个纪又分为若干世。 a.新生代第三纪分为古新世、始新世、渐新世、中新世、上新世;是哺乳动物发达的时代。b.第四纪分为更新世和全新世。 (2)人类的产生 ①第三纪的始新世开始出现最早的灵长类。到了渐新世,从原始的灵长类中又先后出现了猴类和猿类,最早的人类就是从古猿演化而来的。 ②人类在自然界动物界,现代人在动物界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哺乳动物纲,灵长目,人科,人属,智人种。 (3)对现代类人猿的认识 ①包括长臂猿、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它们的骨骼、肌肉和内脏器官的排列方式,胚胎发

育的过程、血型都和人类相似。这是其他任何动物所没有的。 ②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证明,人类和现代类人猿有着亲缘关系。 ③现代类人猿并不是人类的祖先,它们也不可能进化成人。人类的祖先是某种早已灭绝的古猿。 2从猿到人的过渡 (1)理论支撑 ①1859年英国学者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揭露了生物进化的规律。1871年他又出版了《人类起源与性的选择》,指出人类和现代的类人猿出自共同的祖先。 ②1876年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文。 a.揭示了人类起源和人类社会产生的规律,提出了劳动创造人的理论。 b.提出了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三个科学概念:“攀树的猿群”、“正在形成中的人”和“完全形成的人”。 (2)从猿到人的过程 ①现在所知的最早的古猿是原上猿,1911年、1966~1967年在埃及法雍先后多次发现化石,后者命名为埃及古猿。 ②比埃及古猿更晚的化石古猿是森林古猿,1856年首次发现于法国,后来在欧、亚、非三洲陆续皆有发现。 ③森林古猿后来分化出巨猿、西瓦古猿和腊玛古猿,其中腊玛古猿可能是最早的从猿到人过渡期间的生物。 ④在腊玛古猿之后出现了南方古猿。这是已经可以确定的从猿到人的过渡期间的生物。 ⑤从猿到人过渡期间,学会了制造工具,意味着出现了自觉的能动性(人和动物最重要的区别),标志着从猿到人过渡时期的结束,进入了完全形成的人的阶段。

人教版(新)七下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历史与社会复习提纲 第五单元走进社会 5.1 走进社会 1、狼孩的启示: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一旦脱离社会,就无法成为真正的人。 人与社会有怎样的关系? 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这是人类胜过动物的优点。每个人从生到死,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群体之中。人是社会的成员,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学会吃饭、穿衣、说话以及生活的技能,脱离社会,人就无法进行这些正常的社会活动。因为社会为人们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人不能脱离社会。 2、我们的身边有哪些群体? 同龄人群、学生、民族、社会组织、社区群体。 3、我们身边有哪些镜子?当来自周围的评价与自我的看法不一致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1)我们的身边的镜子有:同学、老师、父母、朋友等。 (2)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可以借助社会的镜子,全面正确的认识自己,把别人的评价作为一个了解自我的参照。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又要认识到自己的缺点,不断的弥补不足,看到自己的进步,选择自己的未来。这样才能成为合格的,优秀的社会群体组织的一员。 4、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是什么?家庭对我们有什么影响? P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就是我们的第一任老师。 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家庭成员之间的亲疏关系,都将在子女的性格形成过程中留下深刻的痕迹,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成长。 正面的:有利于建立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建康﹑学习的进步。 负面的:使孩子心灵受到伤害,容易形成忧郁﹑自卑﹑孤僻等性格。 5、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是什么?学校对我们有什么影响?P9 (1)学校,不仅是我们的第二个家,还是我们第一个接触的小社会。 (2)在学校我们不仅可以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学校生活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学习关注社会、明辨是非,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6、我们的第三个家在哪里? 社区是我们的第三个家,每一个社区都是一个小社会。 7、网络社区高科技的产物,也是一种新的生活空间,人们把它叫做”虚拟社区”。与真实的社区一样虚拟社区同样需健康的生活。 8、一个人究竟应该怎样看待别人对自己的评价?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历史与社会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复习资料 八年级历史与社会知识要点 1、英国科学家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的观点,向上帝造人说发起了挑战。人是由 古猿进化而来的,直立行走是促进人类进化的重要因素和人类诞生的重要标志,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劳动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直立行走,手的形成,语言的产生,人脑的形成,都离不开劳动。 2、有文字记载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时代。在史前时代,人们主要依靠石 制和木制工具,过着采集和渔猎的生活。人类在史前时代的巨大进步表现在:人工取火的成功,农耕、畜牧的发明,定居生活的实现。 3、制造工具,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本领。如果以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为人类诞生 的标志,人类巳有二三百万年的历史了。 4、我国境内以知的最早的人类是云南的元谋人,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5、北京人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北京人开始使用天 然火,巳掌握了控制和管理火的技术。使用打制石器,处在旧石器时代。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一些体质特征。 6、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洞穴,巳会人工取 火。山顶洞人的外貌特征与现代人基本上一样了。山顶洞人除了使用打制石器,也有经过磨光和钻孔处理的小件器物。巳使用骨针。但山顶洞人仍生活在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生活群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7、根据生产工具的变化,考古学家把史前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旧石器时代使用打制石器;新石器时代以磨制石器为主要工具。新石器时代的居民还发明了陶器。 8、大约一万年以前,气候变得温暖湿润起来。环境的变化和人口的增加,仅靠 采集、狩猎难以满足人类对食物的需求。于是,在一些自然条件适宜的地区,人们经过长期的尝试摸索栽培某些野生植物,驯养捕捉野生动物,以补充食品。原始农业和畜牧业逐渐产生了。九千年前,世界上最早的农业村落出现在西亚地区。 半坡居民 河姆渡居民 自然环境 黄河流域、气候干燥、河流较少 长江流域、气候湿润、水网密布 建筑样式 半地穴式 干栏式 农作物 小麦、粟 水稻 驯养动物 猪 牛 制作陶器

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汇集(2003-2018年)

华中师范大学世界史考研真题汇集 (2003-2018年) 一、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一)、名词解释 1.金字塔(2003) 2.埃赫那吞改革(2004、2005) 3.埃及象形文字(2004) 4.汉谟拉比法典(2003) 5.楔形文字(2005) 6.琐罗亚斯德教(2005) 7.巴比伦之囚(2014) 8.波斯帝国(2003) 9.哈拉巴文明(2003) 10.吠陀时代(2014) 11.印度种姓制度(2005) 12.印度教(2004) 13.荷马史诗(2014) 14.希腊化时代(2004) 15.西欧城市自治运动(2003) 16.伊斯兰教五功(2003) 17.查士丁尼(2004) 18.日本大化改新(2005) 19..幕府统治(2004) 20.德里苏丹国(2005)

(二)、简答题 1.简要说明原始宗教产生的基本原因和基本表现形式。(2001) 2.法老建造金字塔基本原因(2001) 3.根据汉谟拉比法典的主要内容分析其所反映的古巴比伦王国的社会状况(2004) 4.简述大流士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实质(2004) 5.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古代的发展变化(2003) 6. 简述早期佛教的基本主张及佛教在东南亚的传播(2004) 7.简要归纳古希腊城邦基本特征。(2001) 8.简述雅典民主政治特点(2005) 9.试述斯巴达的社会结构和政治制度(2003) 10. 简述斯巴达的政治制度(2005) 11. 试分析共和国时代罗马扩张的影响(2003) 12.简述格拉古兄弟改革的主要内容(2005) 13.概述早期基督教教义的演变,并分析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的原因(2004) 14.十字军东侵的历史背景和影响(2014问答) 15.试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及其历史地位(2004) 16.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历史地位(2014问答) 17.概述莫斯科公国反抗蒙古统治的斗争及俄罗斯统一国家形成的过程(2004) 18.简述莫斯科中央集权国家的形成过程(2005) 19.试述日本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2003) 20.试析古代史上生产力较为落后的民族常能征服较先进地区的原因,并举两个以上例子加以说明。(2001)

七下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20

七下历史与社会课堂作业本答案2020史前 泉州开拓甚早。在晋江流域的各县,都有大批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考古发现:距今三、四千年前,居住在此地的闽越族"处溪谷之间,篁竹之中",使用石制工具,已经掌握了种植水稻、纺织、陶器制作等 技术。 前秦 夏、商两代,今泉州地理区划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出现关于泉州的最早的文字记载.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属闽越地。居住在这里的闽越人擅长造舟 航海,"以舟为车,以楫为马,""水行而山处,"过着渔猎农耕的生活。 周赧王九年(公元前306年)前后,越亡,其族人部分流播闽中,或为王,或为君,并服于楚,泉地属之。 秦 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为闽 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 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因助汉灭秦、楚之功,被封 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 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因闽越国持续举兵侵百越,汉 兴师问罪,废除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 领前闽越国地。 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 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逐渐繁衍, 设立冶县,隶属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后又改属会稽南部都尉的侯官县。 三国 吴永安三年(260年),置建安郡东安县,县治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为本地设县置治之始。辖今泉州市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及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厦门市、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区。今德化县属侯官县。 两晋 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管辖现在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四市地,县治在今丰州镇,属 晋安郡;置同安县,属晋安郡,后并入南安县。西晋·永嘉五年(311年),中原战乱,衣冠士族南渡入闽,部分沿古南安江两岸聚居,后 改南安江为晋江。 南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市丰州镇)。泉地属 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25年)改隶东扬州。 陈·永定元年(557年):在晋安郡置闽州(今福州),辖晋安、建安、南安三郡。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 陈·光大二年(568年):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分南安地另置莆田县,属丰州之南安郡所辖。 隋 开皇九年(589年):改州、郡、县三级制为州、县两级制,大幅度地裁减郡、县。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郡撤销,晋 安县改为南安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首次出现"泉州"之名。 大业二年(606年),复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

行测常识判断重点知识世界史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

行测常识判断重点知识:世界史大事记知识点(历史文化) 2011-11-24 17:19 来源:91up公务员考试平台 1、四大文明古国: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中国 2、两希文化:希腊、希伯来 3、斯巴达克起义前73 罗马 4、日本大化改新 646 日本由此进入封建社会 5、十字军东征 1095—1291 基督教对伊斯兰教的战争。 6、新航路的开辟 15-17世纪;麦哲伦航球旅行;哥伦布发现新大陆 7、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16-17世纪 8、17—18世纪启蒙运动彼得大帝改革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40)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 9、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兴起于英国蒸汽机 10、日本明治维新 19世纪下半叶 文艺复兴 一、指导思想:人文主义 二、表现: a.但丁:《神曲》,是中世纪最后一位诗人、新时代最初一位诗人 b.乔托:欧洲绘画之父 c.彼特拉克:人文主义之父,以“人学”对抗“神学” d.薄伽丘:《十日谈》 e.美术三杰: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米开朗琪罗的《大卫》 拉斐尔的《西斯廷教堂》,被称为“画圣” f.马基雅维利的《君主论》,以“人”的眼光研究政治学说,提出“强权政治”理论。 三、国别

①英国:莎士比亚的戏剧四大悲剧:《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哈姆雷特》 四大喜剧:《威尼斯商人》《仲夏夜之梦》《皆大欢喜》《第十二夜》 ②法国:拉伯雷,鼓励人们成为“全知全能”的人,《巨人传》 ③德意志:伊拉斯谟,以人文主义精神批判和考订基督教经典,《愚人颂》 ④西班牙:塞万提斯《堂吉诃德》 启蒙运动 1、性质: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2、思想原则: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三权分立、自由平等、契约自由、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3、代表:①霍布斯:代表作《利维坦》;提倡社会契约建国,君权人民授予 ②洛克:代表作《政府论》;提倡君主立宪,主张分权 ③孟德斯鸠:代表作《论法的精神》;提倡三权分立 ④卢梭:代表作《社会契约论》;提倡天赋人权、人民主权 ⑤狄德罗:百科全书派代表人物,第一部法国《百科全书》主编。 文学彩虹 一、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七下历史与社会教学计划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课改”的精神,以新的教育思想和课程理念实施,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围绕区发展中心的工作要点和学校的工作总目标,探索有效教学的新模式,实现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班级及学情分析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仍担任七年级(1)、(2)两个个班级的历史与社会课任老师。这两个班级的成绩在整个年级段中属于中等,去年期末成绩分别位列全年级段第3和第4名。其中2班成绩相对较好,班课堂纪律也比较有序,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意识较1班都要优秀,但部分学生学习动力不足,对自我的要求不高,课后的知识落实大多没有做。1班的课堂较为散漫,学习动机不强的学生较多。初一学生正处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虽然掌握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合作技巧及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大部分学生还没有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也不扎实,学生对地理较感兴趣,但学习的自觉性较差,尤其是男生的自觉性更差。 三、教材总体(章节)分析 本册教科书总共为四个单元,第五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概述中国地理的总体特征,说明各地在自然环境和发展程度上的差异,并表达区域联系的意义及优势无补、相互合作的道理。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在第五单元的基础上,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为基本格局,在四大地理区域内,选择既能体现区域总体特征又能反映各自独特自然与人文特色的地区,来展现我国不同区域人们丰富多彩的生活。 第七单元《生活的变化》围绕生活的变化,继续让学生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去认识生活的世界。 第八单元文明探源》追溯我们的文明生活是如何而来的,探讨“历史中的生活”。 四、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基本国情有更清晰明了的了解。同时通过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探究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的精神。使学生知道我国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

僧一行故事

一行公园 南临花园路,西临一行路,北临小康村,这里有各种各样的植物,有高大挺拔的树木,有一地的花花草草,也有长长的青藤,一簇一簇的灌木。行走在公园内,你会感到神清气爽.来,我们一起做个深呼吸,空气中有淡淡的清清的香香的味道,感觉真好。 我来考考你,这里的一行公园,还有西面的一行路,为什么都以一行来命名,一行是谁呢?老师告诉你,一行可是我们南乐一个很了不起的大人物呢! 僧一行,本名张遂,青年时期出家当了和尚,一行是他的法名。他可是中国唐代著名高僧,佛教密宗领袖,世界著名天文学家。唐高宗咸亨四年(公元673年)出生于魏州昌乐(今河南濮阳市南乐县)。 他一生创造世界三个第一:首次测量地球子午线长度,第一个发现恒星运动,创制最早的自动计时装置,他还编著了当时最优秀的天文历法<大衍历>. 他以擅记览闻名,后游历天下.他在青少年时期就刻苦好学,掌握了渊博的学问。他曾经到长安城内藏书很多的元都观借书阅览。他为了学习数学知识,又徒步跋涉几千里,寻访知名的人去请教。这种学习精神,使一行青年时期就以精通天文、历法而相当出名。 一行公园就是为了纪念天文学家僧一行而创建的.王老师建议我们一定要在这里合个影留念,好不好?现在听我口令,立正,前三排蹲下。 一行贡献浑天仪

一行主要致力于天文研究和历法改革,一生中最主要的成就是编制《大衍历》,他在制造天文仪器、观测天象和主持天文大地测量方面也颇多贡献。 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唐玄宗命令一行主持修订新历法。在修历问题上,一行主张在实测日月五星运行情况的基础上编制新历。为此,他和机械专家梁令瓒一起,依靠一批工匠,共同创制了黄道游仪、水运浑天仪等大型天文观测仪器和演示仪器,为修订新历准备了物质技术条件。 黄道游仪是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和运行情况的天文仪器,是浑仪的一种。水运浑天仪(浑象)是用水力驱动的能模仿天体运动的仪器,类似于现代的天球仪。这种水运浑天仪很有规律地演示出日、月、星象的运转,比张衡的水运浑象更加精巧、复杂。另外这个以水力推动而运转的浑象,附有报时装置,可以自动报时.水运浑天仪上设有两个木人,用齿轮带动,一个每刻(古代把一昼夜分做一百刻)自动击鼓,一个每辰(合现在两小时)自动撞钟。这两个木人是运用机械原理而制成的古代机器人。这是一个十分巧妙的计时机械,是世界上最早的机械时钟装置,是现代机械类钟表的祖先,比公元1370年西方出现的威克钟要早六个世纪,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和科学家的聪明才智。 同学们看看这里的路灯设计,很特别吧?为什么会设计成星星月亮形状的?一行是世界著名的天文学家,研究的就是日月星象的运转,而这里的浑天仪的设计,路灯的设计,都是为了纪念谁啊?对,

相关文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